CN104543150A - 一种低氟速溶茶粉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低氟速溶茶粉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543150A
CN104543150A CN201510036645.5A CN201510036645A CN104543150A CN 104543150 A CN104543150 A CN 104543150A CN 201510036645 A CN201510036645 A CN 201510036645A CN 104543150 A CN104543150 A CN 1045431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a
low fluorine
extract
fluorine
defluorin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03664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543150B (zh
Inventor
刘政权
宛晓春
张正竹
彭传燚
刘紫燕
李�真
杨丽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Baoer Zhongxiu Tea Industr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HA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HAU filed Critical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HAU
Priority to CN20151003664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543150B/zh
Publication of CN1045431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431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5431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431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a And Coffe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低氟速溶茶粉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茶叶粉碎、浸提、过滤,经过滤后所得茶叶提取液通过300-3000道尔顿的膜脱氟,然后浓缩到干物质含量为20%-40%再经干燥后即为低氟速溶茶粉。发明工艺简单,用纯物理手段,脱氟率高,茶叶中其他有效成分的损失低,而且不会因添加降氟剂方法由于降氟剂清洗不干净导致茶制品被污染。整个过程为物理过程,没有产生危害过程,产品安全可靠。同时该工艺同样适用于茶叶提取类深加工产品的脱氟。

Description

一种低氟速溶茶粉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氟速溶砖茶粉的加工方法,属于茶叶深加工与综合利用领域。
背景技术
由于边疆民族肉、奶食品吃得较多,蔬菜较少,而喝茶既可消食去腻,又可补充人体所需的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故有“宁可一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之说,砖茶已成为他们生活中的必需品。数百年来,砖茶以其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功效,与奶、肉并列,成为西北各族人民的生活必需品。
茶叶为富氟植物,粗老原料氟含量较高,而砖茶(黑茶类)通常用老叶制成,氟含量多在350mg/kg以上,含氟量很高。人体每日摄入量4mg以上会造成氟中毒,损害健康。在边疆地区居民对砖茶消耗量较大,不同民族耗茶均值为3.0-20.0克/天左右,其中汉族最低,为3.65克/天,哈萨克族最高为20.44克/天。若以10克计算,则单由饮砖茶摄取氟在3.5mg以上,由此可以看出氟的摄取量过高。因此一些少数民族居民常因饮用过量茶而引起饮茶氟中毒。
速溶茶饮用、携带方便,非常符合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砖茶因其特殊的营养功能和特殊的口味和独特饮食文化,得到更多人的喜欢。因此速溶砖茶粉有较大市场。然而速溶砖茶粉是砖茶经提取、浓缩、干燥制成的,且氟易溶解于水,砖茶中的氟易被提取出来,制成的速溶茶粉的氟也很高,很多在2500mg/kg以上。所以加工速溶砖茶粉必须想办法降低氟含量,从而保证饮用砖茶的氟安全。
目前速溶砖茶加工中常用降低氟含量的方法有:⑴选择氟含量较低的砖茶原料,或者拼配一些低氟茶叶;⑵优化提取工艺,以减少砖茶中氟的浸出率;⑶通过添加降氟剂来减低氟的含量,降氟材料按照物理化学性质和作用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化学絮凝降氟材料、固体吸附降氟材料和生物质降氟材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低氟速溶茶粉的加工方法,此方法工艺简单,脱氟率高,而且保留了茶叶中的天然成分,有效保留了速溶砖茶的色泽与风味。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低氟速溶茶粉的制备方法,其特点在于,包括茶叶粉碎、浸提、过滤,经过滤后所得茶叶提取液通过300-3000道尔顿的膜脱氟,然后再浓缩到干物质含量为20%-40%后干燥即为低氟速溶茶粉。
作为优选,所述茶叶粉碎是指将茶叶粉碎至4-60目。
作为优选,所述浸提是指按1:8-20的料液比加入热水,在50-100℃条件下提取0.5h-3小时。
作为优选,所述过滤包括200目滤网粗滤和离心净化处理。
作为优选,对澄清性要求高的产品在脱氟前用100000-300000道尔顿的膜净化处理。
作为优选,为保证脱氟率,在浓缩液一侧再加入纯净水将浓缩液稀释至原提取液浓度后继续过膜处理,如此往复进行,直到脱氟率达到目标要求后停止。
作为优选,所述茶叶选自黑茶、乌龙茶、红茶、黄茶、绿茶及白茶中的任意一种。
一种低氟茶浓缩液、低氟酶解茶叶提取物、低氟茶多酚、低氟咖啡因、低氟茶多糖、低氟茶氨酸的制备方法,包括将茶叶粉碎、浸提、过滤得到茶叶提取液,其特点在于,将所述茶叶提取液通过300-3000道尔顿的膜得脱氟提取液,所述脱氟提取液经浓缩后将浓缩液采用热灌装、无菌灌装或冷藏包装即为低氟茶浓缩液;将所述脱氟提取液返回至叶底中,然后再经复合酶解处理,酶解处理后的提取液再经渣液分离、浓缩、灭菌灌装后即为低氟酶解茶叶提取物;将所述脱氟提取液进一步通过常规步骤提取其茶多酚、咖啡因、茶多糖、茶氨酸,并分离干燥即得低氟茶多酚、低氟咖啡因、低氟茶多糖、低氟茶氨酸茶制品。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益效果体现在:
本发明工艺简单,利用茶提取液中的氟90%以上多为游离态(离子态)存在,且氟离子分子量小。而茶叶中的其他主要成分如茶多酚、咖啡因等分子量较氟离子大,且茶多酚和咖啡因容易通过氢键结合形成更大分子量的有机复合物,从而利用分子量大小不同的差异选用合适孔径型号的膜(分子筛)来脱除氟,脱氟率高,茶叶中其他主要有效成分如茶多酚、儿茶素和咖啡碱的损失很小,而且避免了使用降氟剂残留对茶制品污染。整个过程为纯物理过程,没有产生危害过程,产品安全可靠。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解释说明。
实施例1低氟速溶砖茶粉制备
工艺步骤如下:
①将砖茶粉碎成4-60目左右,以便于茶与水充分接触;
②按1:8-20的茶水比,在50-100℃条件下提取0.5-3小时,让茶叶中有效成分充分浸出,从而保证产品风味和提取率;
③提取液用滤网粗滤,再离心机离心,对澄清性要求高的产品可以再通过管式膜、微滤 膜、超滤膜处理,制成茶叶提取液;
④将澄清后的茶提取液,用泵循环工作,泵工作压力为2-12KGF,选用分子量在300-3000道尔顿的膜来脱氟,氟离子和水分子透过膜而被去除,从而浓缩液中的氟脱除。
⑤为保证脱氟率,可以在浓缩液一侧再加入水将浓缩液稀释后至提取液浓度(即加水至浓缩液为原提取液体积),继续过膜处理,如此往复进行,直到脱氟率达到目标要求后停止。
⑥最后将脱氟浓缩液通过蒸发浓缩或/和反渗透浓缩至干物质含量为20%-40%后干燥后即为低氟速溶茶粉。
下表1和表2为采用300道尔顿膜、按步骤⑤方法循环脱氟4次,所得速溶砖茶粉的脱氟前后的茶多酚、儿茶素、咖啡因及氟含量与变化率。
表1 脱氟实验中过膜前后样品中的化学成分含量
表2 脱氟实验中的脱氟率及其它化学成分的损失率
⑥将上述提取液浓缩到干物质含量为20-40%浓度后干燥制成低氟速溶砖茶。
采用本发明制成的低氟速溶砖茶粉,脱氟率根据需要可以在20%-90%。通过1次脱氟可以使氟含量下降20%,第一次脱氟后在浓缩液一侧加入纯净水至原提取液(脱氟前)浓度后继续脱氟,如此往复3-4次脱氟处理可以使氟含量下降40-50%。如果通过10次以上脱氟处理,可以将氟含量脱除90%以上。
采用本发明制成的低氟速溶砖茶粉,跟没有经过脱氟处理的茶粉相比,感官审评风味接近,且经理化检测,砖茶粉中的主要成分茶多酚类、儿茶素类、咖啡因等损失率低,说明此脱氟处理没有明显影响茶的品质。
采用本发明制成的的低氟速溶砖茶粉外,同时可以适用于黑茶、乌龙茶、红茶、黄茶、绿茶及白茶中的任意一种高氟含量的茶叶脱氟后制成低氟速溶茶产品,区别在于茶叶种类不同,另外对各速溶茶类因澄清性要求不同而净化处理手段的区别,选用的脱氟膜要求一致。
本发明选择合适的膜,可以把氟分离出来,并且保证砖茶中其他化学成分损失较少,安全可靠。
实施例2低氟茶浓缩液、低氟酶解茶叶提取物、低氟茶多酚、低氟咖啡因、低氟茶多 糖、低氟茶氨酸的制备
制备方法增加如下步骤:将茶叶粉碎、浸提、过滤得到茶叶提取液,然后将茶叶提取液通过300-3000道尔顿的膜得脱氟提取液,其它步骤与现有技术相同。
将脱氟提取液经浓缩后将浓缩液采用热灌装、无菌灌装或冷藏包装即为低氟茶浓缩液。
将脱氟提取液返回至叶底中,然后再经复合酶解处理,酶解处理后的提取液再经渣液分离、浓缩、灭菌灌装后即为低氟酶解茶叶提取物。
将脱氟提取液进一步通过常规步骤提取其茶多酚、咖啡因、茶多糖、茶氨酸,并分离干燥即得低氟茶多酚、低氟咖啡因、低氟茶多糖、低氟茶氨酸茶制品。

Claims (8)

1.一种低氟速溶茶粉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茶叶粉碎、浸提、过滤,经过滤后所得茶叶提取液通过300-3000道尔顿的膜脱氟,然后浓缩到干物质含量为20%-40%后干燥后即为低氟速溶茶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氟速溶茶粉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茶叶粉碎是指将茶叶粉碎至4-60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氟速溶茶粉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浸提是指按1:8-20的料液比加入热水,在50-100℃条件下提取0.5-3小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氟速溶茶粉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包括200目滤网粗滤、离心净化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氟速溶茶粉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澄清性要求高的茶叶深加工产品,所述茶叶提取液脱氟前用100000-300000道尔顿的膜净化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氟速溶茶粉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为保证脱氟率,在浓缩液一侧再加入纯净水将浓缩液稀释至原提取液浓度后继续过膜处理,如此往复进行,直到脱氟率达到目标要求后停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氟速溶茶粉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茶叶选自黑茶、乌龙茶、红茶、黄茶、绿茶及白茶中的任意一种。
8.一种低氟茶浓缩液、低氟酶解茶叶提取物、低氟茶多酚、低氟咖啡因、低氟茶多糖、低氟茶氨酸的制备方法,包括将茶叶粉碎、浸提、过滤得到茶叶提取液,其特征在于,将所述茶叶提取液通过300-3000道尔顿的膜得脱氟提取液,所述脱氟提取液经浓缩后将浓缩液采用热灌装、无菌灌装或冷藏包装即为低氟茶浓缩液;将所述脱氟提取液返回至叶底中,然后再经复合酶解处理,酶解处理后的提取液再经渣液分离、浓缩、灭菌灌装后即为低氟酶解茶叶提取物;将所述脱氟提取液进一步通过常规步骤提取其茶多酚、咖啡因、茶多糖、茶氨酸,并分离干燥即得低氟茶多酚、低氟咖啡因、低氟茶多糖、低氟茶氨酸茶制品。
CN201510036645.5A 2015-01-23 2015-01-23 一种低氟速溶茶粉的制备方法 Active CN10454315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36645.5A CN104543150B (zh) 2015-01-23 2015-01-23 一种低氟速溶茶粉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36645.5A CN104543150B (zh) 2015-01-23 2015-01-23 一种低氟速溶茶粉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43150A true CN104543150A (zh) 2015-04-29
CN104543150B CN104543150B (zh) 2017-07-18

Family

ID=530610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36645.5A Active CN104543150B (zh) 2015-01-23 2015-01-23 一种低氟速溶茶粉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543150B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31320A (zh) * 2016-05-03 2016-08-10 福建春伦茶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白茶速溶粉及其制备方法
CN106472958A (zh) * 2016-09-14 2017-03-08 安徽农业大学 一种高效选择性降低高氟食品中氟离子的方法
CN107279369A (zh) * 2017-06-07 2017-10-24 安徽农业大学 一种降血糖黄茶的制备方法
CN109105586A (zh) * 2018-09-05 2019-01-01 安徽农业大学 一种制备低氟速溶茶粉的方法
CN109953160A (zh) * 2019-01-31 2019-07-02 黄山市柒日原叶生物科技咨询有限公司 一种高茶氨酸速溶茶粉的制备方法
CN110050809A (zh) * 2018-01-18 2019-07-26 黄志鹏 一种茶叶营养粉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11109378A (zh) * 2020-01-16 2020-05-08 四川省雅安义兴藏茶有限公司 一种去除茶叶内外污染物的茶叶生产新方法
CN115299512A (zh) * 2022-07-22 2022-11-08 湖北科技学院 一种原味青砖茶灌装饮料及其生产工艺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89998A (zh) * 2006-11-28 2008-06-04 大闽食品(漳州)有限公司 一种冷溶型速溶茶的加工方法
CN101971901A (zh) * 2010-11-12 2011-02-16 安徽农业大学 一种高茶多酚速溶茶的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89998A (zh) * 2006-11-28 2008-06-04 大闽食品(漳州)有限公司 一种冷溶型速溶茶的加工方法
CN101971901A (zh) * 2010-11-12 2011-02-16 安徽农业大学 一种高茶多酚速溶茶的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丁启圣等: "《新型实用过滤技术》", 31 January 2005, 冶金工业出版社 *
刘仲华等: "膜技术在茶叶深加工中的应用", 《第二届全国膜分离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研讨会论文集》 *
孙艳娟等: "膜分离技术在茶业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 《茶叶科学》 *
岳鹏翔等: "速溶茶提制技术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 *
罗龙新: "茶饮料生产中膜分离技术的应用研究", 《饮料工业》 *
肖文军等: "茶叶深加工膜法浓缩技术研究", 《膜科学与技术》 *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31320A (zh) * 2016-05-03 2016-08-10 福建春伦茶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白茶速溶粉及其制备方法
CN106472958A (zh) * 2016-09-14 2017-03-08 安徽农业大学 一种高效选择性降低高氟食品中氟离子的方法
CN107279369A (zh) * 2017-06-07 2017-10-24 安徽农业大学 一种降血糖黄茶的制备方法
CN110050809A (zh) * 2018-01-18 2019-07-26 黄志鹏 一种茶叶营养粉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9105586A (zh) * 2018-09-05 2019-01-01 安徽农业大学 一种制备低氟速溶茶粉的方法
CN109953160A (zh) * 2019-01-31 2019-07-02 黄山市柒日原叶生物科技咨询有限公司 一种高茶氨酸速溶茶粉的制备方法
CN111109378A (zh) * 2020-01-16 2020-05-08 四川省雅安义兴藏茶有限公司 一种去除茶叶内外污染物的茶叶生产新方法
CN115299512A (zh) * 2022-07-22 2022-11-08 湖北科技学院 一种原味青砖茶灌装饮料及其生产工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43150B (zh) 2017-07-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43150B (zh) 一种低氟速溶茶粉的制备方法
CN101301016B (zh) 茶花功能性速溶茶粉及其制备方法
CN101971901B (zh) 一种高茶多酚速溶茶的制备方法
JP4669005B2 (ja) お茶抽出物の製造方法
CN101637545A (zh) 绿茶提取物的超临界萃取方法
CN102342338A (zh) 一种利用多层膜分离制备速溶茶的方法
CN105494765A (zh) 一种速溶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4206576A (zh) 一种富集茶多酚的速溶茶粉的制备方法
CN104642616A (zh) 一种茶含片的加工方法
CN104489150A (zh) 一种利用复合酶制剂解决绿茶浓缩液冷后浑的方法
CN101999491A (zh) 从茯砖茶中提取茶多酚的工艺方法
CN102860385A (zh) 一种菌菇速溶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1366427B (zh) 一种冷溶白茶粉的加工方法
KR101049424B1 (ko) 메밀 생맥산 음료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102763743B (zh) 一种提高速溶茶酯型儿茶素含量的加工工艺
CN103652082A (zh) 一种速溶黑茶的生产方法
CN103535470B (zh) 一种γ-氨基丁酸茶叶或茶粉的生产工艺
CN104770507A (zh) 一种采用宽流道耐高温反渗透膜浓缩茶叶提取液的方法
CN104431091A (zh) 一种利用复合酶降低茶汤苦味的绿茶浓缩液制备方法
CN102132931A (zh) 菊花速溶粉或速溶晶的制备方法
CN103843925B (zh) 一种保健速溶分子苦荞茶
CN104920699A (zh) 一种即溶红茶提取物
CN103652067B (zh) 人参乌龙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3652158B (zh) 一种莲叶桑菊茶速溶分子凉茶
CN113068752A (zh) 茶粉、茶粉冻干片制备方法及其速溶茶粉、茶粉冻干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1206

Address after: 237283 Baiyun'an Village, Luoerling Town, Huoshan County, Lu'an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Anhui Baoer Zhongxiu Tea Industry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230036 No. 130 Changjiang West Road, Shushan District, Hefei, Anhui.

Patentee before: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