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20110B - 记录装置 - Google Patents
记录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520110B CN104520110B CN201380041566.2A CN201380041566A CN104520110B CN 104520110 B CN104520110 B CN 104520110B CN 201380041566 A CN201380041566 A CN 201380041566A CN 104520110 B CN104520110 B CN 10452011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k
- open
- record cell
- tape deck
- ink barr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0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jet control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3/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 B41J13/10—Sheet holders, retainers, movable guides, or stationary guides
- B41J13/103—Sheet holders, retainers, movable guides, or stationary guides for the sheet feeding sectio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3/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 B41J13/10—Sheet holders, retainers, movable guides, or stationary guides
- B41J13/106—Sheet holders, retainers, movable guides, or stationary guides for the sheet output sectio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02—Framework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 Sheets, Magazines, And Separation Thereof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Abstract
提供记录装置,其一体具备记录单元和开闭体,在照顾到装置的低矮化并维持记录功能的情况下设置有墨水管。打印机具备记录单元和能够开闭其上部的扫描单元。记录单元具备:墨水管,其具有挠性,并将从墨箱送来的墨水导向头单元;和控制部,其根据设置于记录单元的上部的能够压下的开关的状态,在检测到开关的压下状态的情况下控制头单元对介质进行记录,在检测到开关的非压下状态的情况下不执行记录。在记录单元和扫描单元之间形成有至少不截断墨水管内的墨水流路的大小的、供墨水管通过的间隙的状态下,开关成为压下状态。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记录装置,其具备记录单元和设置于该记录单元的上部并能够开闭该上部的开闭体。
背景技术
近年来,广泛上市了一体具备记录单元和扫描单元的被称为复合机的记录装置,其中特别是喷墨式复合机(专利文献1)。并且在喷墨式复合机中,具备喷出墨水的记录头并具备能够沿规定的移动方向移动的头单元(有时也被称为滑架)的所谓串行式的喷墨记录装置是主流。
这里,存在在头单元搭载有收纳墨水的墨水收纳部(以下适当称为“墨盒”)的结构和未搭载有墨盒的结构。
在头单元搭载有墨盒的结构中,头单元在搭载着墨盒的状态下沿规定方向往复移动,在头单元内部,从墨盒向记录头供给墨水。在未搭载有墨盒的结构中,墨盒与头单元独立地设置,墨盒和头单元(记录头)通过墨水供给用的墨水管相连通(例如,专利文献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0739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13189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近年来,对于喷墨式复合机要求更进一步的小型化,并且特别是低矮化(装置的高度方向尺寸的缩小化)的要求显著。然而在上述的在头单元未搭载墨盒的形式中,需要将墨水管从装置的内侧向外侧引出,因而装置的高度方向尺寸容易增大。而且,在将墨水管从装置的内侧向外侧引出时,需要考虑不会损害记录功能。
因此,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记录装置,所述记录装置一体具备记录单元和开闭体,并且所述记录装置在照顾到装置的低矮化并维持记录功能的情况下设置有墨水管。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本发明的第1方式的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记录装置具备:记录单元,其在装置主体的内部具有头单元,该头单元具备对介质喷出墨水的记录头,并且该头单元能够沿所述记录头的扫描方向移动;和开闭体,其设置于所述记录单元的上部,并能够开闭所述记录单元的上部,所述记录单元具备:墨水管,其具有挠性,并将从收纳墨水的墨水收纳部送来的墨水导向所述头单元;控制部,其根据设置于所述记录单元的上部的能够压下的开关的状态,在检测到所述开关的压下状态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头单元对介质进行记录,在检测到所述开关的非压下状态的情况下不执行记录;输送构件,其从收纳介质的介质收纳部送出介质;以及介质接收托盘,其被设置成能够在从所述记录单元突出的突出位置和收纳在所述记录单元内的收纳位置之间移位,并接收被排出的介质,所述介质收纳部在所述介质接收托盘的下方具备介质收纳托盘,所述介质收纳托盘能够独立于所述介质接收托盘而相对于所述记录单元进行装卸,所述介质接收托盘在介质排出方向上游侧形成有避开所述输送构件的缺口,在所述收纳位置,所述输送构件位于所述缺口的内侧,与所述开闭体的姿势相应地,在所述记录单元和所述开闭体之间形成有至少不截断所述墨水管内的墨水流路的大小的、供所述墨水管通过的间隙的状态下,所述开关成为压下状态。
根据本方式,在具备记录单元和能够开闭记录单元的上部的开闭体的记录装置中,能够在记录单元和开闭体之间形成有至少不截断墨水管内的墨水流路的大小的间隙的状态下执行记录,即能够在形成有必要的最小限度的间隙的状态下执行记录,因此在使墨水管从记录单元和开闭体之间通过时,能够照顾到装置的低矮化,并维持记录功能。
并且,在接收被排出的介质的介质接收托盘形成有避开所述输送构件的避让部,因此不需要使所述输送构件和介质接收托盘在装置的高度方向上重叠,能够使两者在高度方向上交叠,由此能够进一步削减装置的高度方向尺寸。
本发明的第2方式在第1方式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避让部以包围所述输送构件的方式形成为缺口。
本发明的第3方式在第2方式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收纳位置,所述输送构件和所述缺口在高度方向上重合。
本发明的第4方式在第3方式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构件的输送基准位置设定在所述介质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所述缺口形成在所述介质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
本发明的第5方式在第4方式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形成为宽度朝向所述介质被排出的方向的下游侧而变窄。
本发明的第6方式在第5方式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支承盘片托盘的引导部设置于所述介质接收托盘。
本发明的第7方式在第3方式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收纳部具备下层侧托盘和上层侧托盘作为所述介质收纳托盘,所述上层侧托盘独立于该下层侧托盘地设置在该下层侧托盘的上部,所述输送构件能够在所述上层侧托盘和所述下层侧托盘中任意一方从所述记录单元卸下的状态下,访问另一方。
根据本方式,在具备下层侧托盘和上层侧托盘的结构中,即使在将它们中的一方卸下的状态下,也能够访问另一方,因此能够不局限于介质收纳托盘的安装状态地输送介质。
本发明的第8方式在第7方式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构件具备一个输送辊,该一个输送辊能够访问所述上层侧托盘和所述下层侧托盘双方。
根据本方式,能够利用一个输送辊访问上层侧托盘和下层侧托盘双方,因此能够结构简单且低成本地构成输送构件。
本发明的第9方式在第3方式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开闭体是扫描单元。
本发明的第10方式在第9方式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扫描单元具备突状部,所述突状部从所述扫描单元的底面突出,在所述突状部配设有引导部,所述引导部在所述扫描方向上对沿所述头单元的移动方向进行扫描的读取单元进行引导,在所述记录单元的进深方向上,所述墨水管不与所述突状部交叉地与所述头单元和所述墨水收纳部双方连接。
根据本方式,所述扫描单元在其结构上具有从底面突出的突状部,而且墨水管不与突状部交叉地与头单元和墨水收纳部双方连接,因此能够防止装置的高度方向尺寸的增加。
本发明的第11方式在第3方式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由设置于所述记录单元的上面的间隙形成部件形成。
根据本方式,所述间隙由设置于所述记录单元的上面的间隙形成部件形成,因此能够可靠地形成所述间隙。
本发明的第12方式在第3方式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记录单元具备外壳,该外壳具有使所述头单元的移动区域中的至少一部分的上方显露出的开口部,所述墨水管固定于所述外壳的所述开口部周围的上面。
根据本方式,所述墨水管固定于所述外壳的所述开口部周围的上面,因此通过将所述外壳作为墨水管固定件来利用,能够省空间且低成本地固定墨水管。
本发明的第13方式在第3方式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设置于在所述记录单元的上面设置的孔的内侧,在所述开闭体的下表面设置有突起,该突起在进入所述孔,压下所述开关,并且在该压下状态下形成所述间隙。
根据本方式,在打开开闭体的状态下所述突起从所述开关离开,所述开关成为非压下状态。由此记录装置的控制部能够控制成在打开开闭体的状态下不进行记录动作。
本发明的第14方式在第3方式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墨水收纳部中的至少一部分配设在所述装置主体的外部。
本发明的第15方式在第14方式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配设在所述装置主体的外部的所述墨水收纳部设置于所述记录单元的侧面。
本发明的第16方式的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记录装置具备:记录单元,其具有头单元,所述头单元具备对介质喷出墨水的记录头,并且所述头单元能够沿所述记录头的扫描方向移动;和扫描单元,其设置于所述记录单元的上部,并能够开闭所述记录单元的上部,所述记录单元具备:墨水管,其具有挠性,并将从收纳墨水的墨水收纳部送来的墨水导向所述头单元;和控制部,其根据设置于所述记录单元的上部的能够压下的开关的状态,在检测到所述开关的压下状态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头单元对介质进行记录,在检测到所述开关的非压下状态的情况下不执行记录,在所述记录单元和所述扫描单元之间形成有至少不截断所述墨水管内的墨水流路的大小的、供所述墨水管通过的间隙的状态下,所述开关成为压下状态。
根据本方式,在具备记录单元和能够开闭记录单元的上部的开闭体的记录装置中,能够在记录单元和扫描单元之间形成有至少不截断墨水管内的墨水流路的大小的间隙的状态下执行记录,即能够在形成有必要的最小限度的间隙的状态下执行记录,因此在使墨水管从记录单元和扫描单元之间通过时,能够照顾到装置的低矮化,并维持记录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打印机的外观立体图(扫描单元关闭状态)。
图2是本发明的打印机的外观立体图(扫描单元打开状态)。
图3是扫描单元(原稿台)的俯视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打印机的用纸搬送路径的侧剖视图。
图5是扫描单元底面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6的(A)、(B)是设置于记录单元上部的开关的主视图。
图7的(A)、(B)是设置于记录单元上部的开关的主视图。
图8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外观立体图(扫描单元打开状态)。
图9是示出输送构件和排扺托盘的配置关系的立体图。
图10是排扺托盘的立体图。
图11的(A)、(B)是示意地示出在排扺托盘形成的避让部的形状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在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发明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形,以它们也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为前提,以下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图2是作为本发明的“记录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喷墨式打印机(以下称作“打印机”)1的外观立体图,图1示出关闭扫描单元3的状态,图2示出打开扫描单元3的状态。图3是扫描单元3(原稿台39)的俯视图,图4是示出打印机1的用纸搬送路径的侧剖视图。
而且,图5是扫描单元3的底面的局部放大立体图,图6的(A)、(B)及图7的(A)、(B)是设置在记录单元上部的开关60的主视图,图8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的外观立体图,图9是示出输送构件9和排扺托盘8的配置关系的立体图,图10是排扺托盘8的立体图。而且图11的(A)、(B)是示意地示出在排扺托盘8形成的避让部的形状的图。
以下,首先对打印机1的整体结构进行概略说明。打印机1在对作为介质的一例的记录用纸进行喷墨记录的记录单元2的上部,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具备作为“开闭体”的扫描单元3,即打印机1构成为除了喷墨记录功能外还具备扫描功能的喷墨式复合机。
扫描单元3借助转动轴40(图4)而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连结于记录单元2,并且能够通过转动来获得关闭状态(图1)和打开状态(图2)。
在扫描单元3,上部的罩4是能够开闭的罩,构成为通过打开该罩4而使扫描单元3的原稿台39(图3、图4)露出。另外,以下,所谓的扫描单元3的关闭状态,是指在记录单元2和扫描单元3之间形成有间隔57(后面详述),并且扫描单元3成为不能再进一步关闭的状态时的该扫描单元3的状态。
在装置前表面,标号5是具备电源按钮和进行各种印刷设定/记录执行的操作按钮、进行印刷设定内容和印刷图像的预览显示等的显示部等而构成的操作面板。该操作面板5构成为能够倾斜,并且形成为能够调整成用户容易操作的角度。另外,操作面板5的打开角度由未图示的角度保持构件保持,并且即使在由于按钮操作而受到关闭方向的外力的情况下也能够保持其角度。
在装置前表面,标号36是设置于下层侧托盘35的能够开闭的罩,图1、图2示出罩36关闭的状态,图4示出罩36打开的状态。而且,通过打开该罩36,下层侧托盘35、上层侧托盘37、排扺托盘8这些部分能够显露出,能够进行下层侧托盘35和上层侧托盘37的装卸作业。
排扺托盘8被设置成能够借助未图示的马达而在收纳于记录单元2的收纳位置(图1或图2的状态)、和向记录单元2的前方侧突出的突出位置(图4)之间滑动移位,并且通过到达向记录单元2的前方侧突出的突出位置,能够接收进行了记录并被排出的记录用纸。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排扺托盘8接受马达的动力而进行移位动作(自动打开式),但也可以是通过用户操作而进行移位动作的结构(手动打开式)。
下层侧托盘35和设置于其上部的上层侧托盘37能够收纳多张记录用纸,并且分别能够相对于记录单元2进行装卸。在下层侧托盘35转动自如地设置有上述罩36。另外,下层侧托盘35和上层侧托盘37能够各自独立地相对于记录单元2进行装卸,并且也能够独立于排扺托盘8而相对于记录单元2进行装卸。
接着,主要参照图4,对打印机1的用纸搬送路径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在装置底部具备构成介质收纳部的下层侧托盘35和上层侧托盘37,从该下层侧托盘35或上层侧托盘37逐张输送记录用纸。
上层侧托盘37被设置成能够在可输送位置(图4)和退避位置(未图示)之间滑动移位,而且构成为接受未图示的马达的动力而在可输送位置和退避位置之间移位。
另外,在图4中,用标号P1表示收纳于下层侧托盘35的用纸,用标号P2表示收纳于上层侧托盘37的用纸(以下,在不需要特别区分的情况下称作“用纸P”)。
由未图示的马达旋转驱动的输送辊(也被称作拾取辊)10设置于以转动轴12为中心摆动的摆动部件11,并且在上层侧托盘37滑动至装置最前方侧(图4中右侧:上层侧托盘37的抽出方向侧)的状态下、即上层侧托盘37处于退避位置时(未图示),与收纳于下层侧托盘35的用纸P1的最上位的用纸接触并旋转,由此将该最上位的用纸P1从下层侧托盘35送出。
并且,在上层侧托盘37滑动至装置最后方侧(图4中左侧:上层侧托盘37的安装方向侧,也是用纸的送出方向侧)的抵接位置时,即在上层侧托盘37的可输送位置,输送辊10与收纳于上层侧托盘37的用纸P2的最上位的用纸接触并旋转,由此将该最上位的用纸P2从上层侧托盘37送出。另外,图4的虚线表示从上层侧托盘37送出的用纸P2的通过轨迹。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利用一个输送辊10访问下层侧托盘35和上层侧托盘37双方。并且即使在下层侧托盘35和上层侧托盘37中的任一方被从记录单元2卸下的状态下,输送辊10也能够访问另一方,并能够从该另一方的托盘进行用纸的输送。
在与下层侧托盘35及上层侧托盘37的前端对置的位置设置有分离斜面13,并且从下层侧托盘35或上层侧托盘37送出的用纸P的前端与分离斜面13接触并向下游侧前进,由此进行应被输送的最上位的用纸P与次位以下的用纸P的分离。
在分离斜面13的下游设置有由未图示的马达旋转驱动的翻转辊17,并且用纸P被该翻转辊17弯曲翻转并朝向装置前方侧。另外,标号18、19、20、21是能够从动旋转的从动辊,从各托盘送出的用纸P至少被从动辊19和翻转辊17夹住,并被从动辊20和翻转辊17夹住,从而送向下游侧。
在翻转辊17的下游设置有由未图示的马达旋转驱动的搬送驱动辊24、和与该搬送驱动辊24接触而从动旋转的搬送从动辊25,用纸P被这些辊送到记录头30的下方。
构成接下来进行记录的记录部的、喷出墨水的记录头30设置于头单元29的底部。该头单元29被未图示的马达以沿记录头30的扫描方向(图4的纸面表里方向)往复移动的方式驱动。
在与记录头30对置的位置设置有支承部件28,利用该支承部件28,规定了用纸P和记录头30之间的间隔。而且,在支承部件28的下游侧设置有排出构件,该排出构件具备由未图示的马达旋转驱动的排出驱动辊31、和与该排出驱动辊31接触而从动旋转的排出从动辊32。由记录头30进行了记录的用纸P被这些辊朝向上述排扺托盘8排出。
接下来,对扫描单元3的结构进行说明。扫描单元3借助转动轴40(图4)而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连结于记录单元2,并且通过转动来开闭记录单元2的上部。在打开扫描单元3的状态下,能够访问记录单元2的内部,从而能够进行例如卡纸处理等。
扫描单元3设置有沿着与记录头30的扫描方向(图3中左右方向、图4中纸面表里方向)相同的方向进行扫描的读取单元43。读取单元43构成为搭载有CIS(ContactImageSensor,接触式图像传感器)或CCD(ChargeCoupledDevice,电荷耦合元件)等图像传感器。
读取单元43形成为在装置进深方向(图3中上下方向,图4中左右方向)上较长的形状,读取单元43从未图示的驱动源获得动力,并被在上述扫描方向上延伸设置的作为引导部的导轨42引导着沿上述扫描方向移动。另外,在读取单元43,标号44是与导轨42滑动接触的被引导部。并且,标号46是与扫描单元3的内侧底部接触而从动旋转的从动辊。读取单元43相对于原稿台39的平行(姿势)利用被引导部44和从动辊46来保持。
在扫描单元3的底面45,以从该底面45向记录单元2侧突出的方式设置有在读取单元43的扫描方向上延伸设置的突状部41。突状部41是用于设置导轨42的突状部。
如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在单元进深方向上,从单元近前侧(图4中右侧)朝向里侧(图4中左侧)依次配置有头单元29、突状部41、扫描单元3的转动轴40,并且在单元进深方向上突状部41配置在比扫描单元3的中央位置靠转动轴40的一侧。
即,扫描单元3的突状部41和头单元29在单元进深方向上错开位置地配置,因此不需要将突状部41和头单元29重叠配置。因此,能够使头单元29和突状部41在高度方向上交叠(overlap)。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与突状部41和头单元29重叠配置的结构相比,能够实现装置的低矮化。
接下来,对向记录头30供给墨水的墨水供给系统进行详细说明。在图1及图2中,标号54是构成记录单元2的外观的外壳(壳体),在该外壳上面形成有开口部(开口区域)54b。该开口部54b是使头单元29的移动区域一部分显露出的开口,通过打开扫描单元3,能够经由开口部54b进行发生卡纸时的卡纸处理作业(用纸的取出作业)。
接下来,本实施方式的头单元29未搭载有墨盒,而是构成为,从安装于外壳54的侧面的墨箱48(48A~48F)经由作为形成墨水流路的流路形成部件的墨水管52,向记录头16供给墨水。
更详细地,墨箱48A~48F是分别收纳不同颜色的墨水的墨水收纳部,例如墨箱48A收纳黑色墨水,墨箱48B收纳黄色墨水,墨箱48C收纳品红色墨水,墨箱48D收纳青色墨水,墨箱48E收纳淡青色墨水,墨箱48F收纳淡品红色墨水。
多根墨水管52是具有挠性的管,并针对各颜色的墨水形成从墨箱48至记录头16的墨水流路。在头单元29收纳有与各墨水颜色对应的中转部50A~50F。
中转部50A~50F是中转记录头16和墨箱48的结构要素,多根墨水管52分别连接于中转部50A~50F。换言之,形成为墨水管52从中转部50A~50F向头单元29的外侧伸出的状态。
另外,以下,在无需特别区分墨箱48A~48F的情况下称作“墨箱48”,同样地在无需特别区分中转部50A~50F的情况下称作“中转部50”。
接下来,墨水管52从开口部54b的内侧向外侧伸出,并固定于外壳54的、开口部54b周围的上面54a。标号58是管固定件,多根墨水管52在沿水平方向排列的状态下,借助管固定件58固定于上面54a。另外,对于管固定件58例如可以使用带、线、板件等各种部件。即,只要能够将墨水管52固定于外壳54的上面54a,任何结构都可以。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地在外壳54,利用开口部54b周围的上面54a对墨水管54进行固定,因此通过将外壳54作为墨水管固定件来利用,能够省空间且低成本地固定墨水管52。
接下来,在图2中用实线示出的头单元29处于从装置近前侧观察时移动到最右方的状态,用假想线和标号29’表示的头单元示出移动到最左方的状态。在管固定件58和头单元29之间的区间,墨水管52随着头单元29的移动动作而变形。
从管固定件58朝向墨箱48的墨水管52通过在扫描单元3和记录单元2(外壳54)之间形成的间隙(图1中用标号57表示)而在外壳54的左侧方伸出,并成为与各颜色的墨箱48连接的状态。
该间隙57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作为“间隙形成部件”的凸起56形成。在外壳54的上面54a,在装置左右方向的两端部设置有凸起56,当关闭扫描单元3时,凸起56与扫描单元3的底面45抵接,形成图1所示的间隙57。另外,凸起56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2个,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1个或3个以上。即,只要能够形成间隙57即可。
这里,间隙57是供墨水管52通过的间隙,更具体地是不会截断墨水管52内的墨水流路的大小的间隙。即,若墨水管52在扫描单元3和记录单元2之间被压扁,则会截断墨水流路,无法从墨箱48向记录头30供给墨水。因此间隙57形成为不会截断墨水管52内的墨水流路的大小。
另外,间隙57的大小未必要为墨水管52的外径以上,即,即便在扫描单元3和记录单元2之间以某种程度将墨水管52压扁,只要不截断墨水管内的墨水流路即可。并且,也可以不使用凸起56形成间隙57,而利用墨水管52自身的刚性来支承扫描单元3。此时,即便墨水管52在扫描单元3和记录单元2之间以某种程度被压扁,只要不截断墨水管内的墨水流路即可。
接下来,如图2所示,在记录单元2的上部,在外壳54的上面54a设置有孔54c,在孔54c的内部设置有开关60。开关60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用于检测扫描单元3的开闭状态的检测构件。
更详细地,在扫描单元3的底面设置有突起47(图5),当扫描单元3被关闭时,突起47以如从图6的(A)向图6的(B)的变化所示的方式进入孔54c,压下开关60的杆61(以下,将此简单称作“压下开关60”)。由此与开关60连接的控制部63(图6)检测到扫描单元3被关闭。控制部63是打印机1整体的控制部,对图2所示的各辊、头单元29、记录头30等进行控制。
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63在检测到开关60的非压下状态的情况下,即在扫描单元3的打开状态下,不执行记录动作。并且,控制部63在检测到开关60被压下的状态的情况下,即在扫描单元3的关闭状态下,执行记录动作。
这里,图6的(B)是利用设置于外壳54的上面54a的凸起56形成有间隙57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如图所示,设置于扫描单元3的底面的突起47进入孔54c,并压下开关60。即,打印机1具备如下结构:在记录单元2和扫描单元3之间形成有不会截断墨水管52内的墨水流路的大小的、供墨水管52通过的间隙57的状态下,开关60成为压下状态。而且突起47形成为那样的长度。
即,在记录单元2和扫描单元3之间形成有用于供墨水管52通过的间隙57的状态下,能够执行记录,因此在使墨水管52从记录单元2和扫描单元3之间通过时,借助最小限度的间隙57,能够照顾到装置的低矮化,并维持记录功能。
另外,突起47除了形成为能够在关闭扫描单元3时(在形成有间隙57的状态下)压下开关60的长度之外,也可以如图7的(A)、(B)所示,构成为通过在突起47’的前端安装延长部件49,从而能够在关闭扫描单元3时压下开关60。
另外,在图6的(B)和图7的(B)所示的任一结构中,也可以构成为通过使设置于扫描单元3的突起与开关60抵接,来形成间隙57。即,也可以构成为,突起作为形成间隙57的间隙形成部件发挥功能。
并且,作为在扫描单元3关闭并形成有间隙57的状态下压下开关60的结构,代替突起,例如也可以使部件进入孔54c的内侧而成为压下开关60的状态,在此基础上利用带(tape)等塞住孔54c。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单元进深方向上,从单元近前侧(图4中右侧)朝向里侧(图4左侧)依次配置有头单元29、扫描单元3的突状部41、扫描单元3的转动轴40。在此基础上,墨水管52不与突状部41交叉地与头单元29和墨箱48双方连接。由此,不需要在突状部41的下侧设置用于供墨水管52通过的空间,从而能够抑制装置的高度方向尺寸。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用于抑制装置的高度方向尺寸的构件中的一个被设置于排扺托盘8。以下,对该排扺托盘8进行详细说明。
在图9中,排扺托盘8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接收作为片材的用纸P的用纸接收面8a的整个区域由一个部件形成,即,不是多段式(抽出式)而是一段式的托盘。更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排扺托盘8整体由树脂材料一体形成。由此,作为排扺托盘,能够实现整体的刚性的提高,并且通过结构的简单化实现低成本化。
排扺托盘8的侧端部(与用纸排出方向交叉的方向(用纸宽度方向)的端部)8e被支承成能够相对于构成装置主体2的基体的框架(未图示)滑动。在该排纸托盘8的两端部(与用纸排出方向交叉的方向的两端部)沿着用纸排出方向形成有齿条部8f,通过未图示的小齿轮与齿条8f啮合,排扺托盘8接受未图示的马达的动力而进行移位(滑动)动作。
在排扺托盘8中,在接收用纸P的用纸接收面8a的下游侧两侧形成有供用纸宽度方向的两端部抬起的隆起状部8d。对于两端部可在该隆起状部8d抬起的尺寸的用纸,通过使用纸前端抬起,能够防止从排扺托盘8落下。并且,通过使用纸两端抬起,而在用纸形成卷曲(curl)。由此,能够防止用纸前端从排扺托盘8的前端伸出并垂下乃至落下。另外,在隆起状部8d的上游侧形成有倾斜状引导面8c,从而用纸前端不会卡在隆起状部8d,而是顺畅地越过隆起状部8d。
另一方面,对于具有两端部不会被隆起状部8d抬起的宽度的用纸,大多情况下用纸前端不会从排扺托盘8的前端突出,因此不用担心从排扺托盘8落下。而且,在用纸接收面8a的中央区域下游(2个隆起状部8d之间)形成有倾斜状引导面8b,并与比用纸接收面8a高出一段的高位置支承面8j连接,因此对于具有两端部不会被隆起状部8d抬起的宽度的用纸,能够利用倾斜状引导面8b及高位置支承面8j防止从排扺托盘8落下。
另外,在隆起状部8d形成有支承并引导盘片托盘(未图示)的托盘引导面8h。盘片托盘是放置光盘(未图示)的托盘。即,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构成为能够对光盘的标签面进行记录。托盘引导面8h形成在比高位置支承面8j稍高的位置,并且其高度位置设定在能够朝向装置主体2的搬送路径水平地供给盘片托盘60的位置。
在托盘引导面8h的上部形成有檐部8k,利用该檐部8k对盘片托盘(未图示)的两端部的姿势进行限制,以使盘片托盘的两端部不会从托盘引导面8h偏向一侧地翘起。另外,在比托盘引导面8h稍稍靠内侧的位置形成有托盘支承突起8g,并且在盘片托盘(未图示)被供给到搬送路径后,盘片托盘60利用排出驱动辊31和托盘支承突起8g来支承,并维持水平姿势。
接下来,在排扺托盘8,在用纸排出方向的上游侧(图9、图10中左上侧)形成有避开输送构件9的避让部8r。输送构件9包括输送辊10、摆动部件11、从转动轴12向输送辊10传递动力的齿轮轮系14。
设置于排扺托盘8的避让部8r的宽度(用纸宽度方向的宽度)h设定为比摆动部件11的宽度稍大,即,避让部8r以在排扺托盘8处于收纳位置时(图9的状态)包围输送构件9的方式形成为缺口状,并且设定成摆动部件11能够在避让部8r的内侧摆动。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用纸宽度方向的输送基准位置被设定在用纸中央,因此避让部8r形成在用纸宽度方向上的大致中央。
该避让部8r起到以下的这样的作用效果。即,排扺托盘8被设置成能够收纳在装置主体2的内部,但若在收纳于装置主体内的状态下,将输送构件9和排扺托盘8重叠设置,则容易导致装置的大型化(特别是高度方向尺寸的增大)。
然而,如上所述,排扺托盘8形成有避开输送构件9的避让部8r,因此不需要使输送构件9和排扺托盘8在装置的高度方向上重叠,而是能够使两者在高度方向上交叠,从而能够抑制装置的高度方向尺寸的增大。
另外,如上所述,在排扺托盘8,在用纸接收面8a的下游侧形成有供用纸两端部抬起的隆起状部8d,通过使用纸两端(与用纸排出方向交叉的方向(用纸宽度方向)的两端)在该隆起状部8d抬起,而在用纸形成卷曲。图10中用标号P’和假想线表示的用纸示出了形成有这样的卷曲的状态,下游侧的两端部在隆起状部8d抬起,并且在此基础上,上流侧的中央部成为稍稍进入避让部8r的状态,由此在用纸形成卷曲。
由此,能够防止用纸前端从用纸接受面8a伸出并垂下乃至落下。另外,为了形成如图10所示的用纸的卷曲,避让部8r优选形成于用纸宽度方向的中央部,但即使在避让部8r形成于用纸宽度方向的端部的情况下,只要在下游侧的两端部形成有隆起状部8d,就能够促使在用纸形成卷曲。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1(A)所示,在俯视时,避让部8r的底部8s形成为平坦状,但也可以如图11(B)所示的避让部8r’的底部8s’那样,以宽度朝向排出方向下游侧(同图下方向)变窄的方式形成为例如V字状或U字状。
其他变形例
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是一个例子,并不意味着本发明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可以考虑以下各种变形例。
(1)多根墨水管52可以适当利用捆束带等捆束构件来捆束。
(2)管固定件58在本实施方式中相对于开口部54b设置于装置前方侧,但也可以相对于开口部54b设置于装置后方侧、或侧方。
(3)多个墨箱48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全部设置于装置左侧,并在此基础上使多根墨水管52在装置左侧伸出,但也可以与此相反地将墨箱48设置于右侧,并在此基础上使墨水管52在装置右侧伸出。或者,也可以如图7所示地,将多个墨箱48的一部分配置于装置右侧,并将其他的墨箱配置于装置左侧,在此基础上,使墨水管52在左右伸出。
(4)墨箱48除了设置于外壳54的侧面之外,也可以使其独立于外壳54,并单独地配置在远离外壳54的地方。
(5)可以构成为多个墨箱48配设在装置主体2的内部。并且,也可以构成为只将特定颜色的墨水配设在装置主体2的外部。
(6)作为液体收纳体的墨箱48可以是能够注入墨水的所谓的可再注入式,也可以是对在袋(袋体)中收纳有墨水的墨水袋进行更换的所谓的袋更换式。
(7)对记录单元2的上部进行开闭的开闭体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是扫描单元3,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只是罩,或者是代替扫描功能而具有其他功能的功能单元。
(8)在本实施方式中记载了墨箱48为多个,但也可以是设置一个例如黑色等单色的墨水用的墨箱,并且墨水管52也供黑色的墨水用而仅设置1根。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本发明应用于喷墨式打印机,但一般也能够应用于其他的液体喷射装置。
这里,对于液体喷射装置,不限于使用喷墨式记录头并从该记录头喷出墨水对被记录介质进行记录的打印机、复印机以及传真机等的记录装置,包括这样的装置:代替墨水而将与其用途对应的液体从相当于所述喷墨式记录头的液体喷射头向相当于被记录介质的被喷射介质喷射,从而使所述液体附着于所述被喷射介质。
作为液体喷射头,除了所述记录头之外,还可以举出在液晶显示器等的彩色滤光片制造中使用的颜色材料喷射头、在有机EL显示器或面发光显示器(FED)等的电极形成中使用的电极材料(导电胶)喷射头、在生物芯片制造中使用的生体有机物喷射头、作为精密移液器的试料喷射头等。
标号说明
1:喷墨式打印机;2:记录单元(装置主体);3:扫描单元;4:原稿罩;5:操作面板;6:手动进纸罩;7:手动进纸托盘;8:排扺托盘;9:输送构件;10:输送辊;11:摆动部件;12:转动轴;13:分离斜面;14:齿轮轮系;15:分离斜面;17:翻转辊;18~21:从动辊;24:搬送驱动辊;25:搬送从动辊;28:支承部件;29:头单元;30:记录头;31:排出驱动辊;32:排出从动辊;35:下层侧托盘;36:罩;37:上层侧托盘;39:原稿台;40:转动轴;41:突状部;42:导轨;43:读取单元;44:被引导部;45:底面;46:从动辊;47:突起;48A~48F:墨箱;50A~50F:中转部;52:墨水管;54:外壳;54a:上面;54b开口部;54c:孔;56:凸起;57:间隙;58:管固定件;60:开关;61:杆;63:控制部;P、P1、P2:记录用纸。
Claims (15)
1.一种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记录装置具备:
记录单元,其具有头单元;
墨水管,其具有挠性,并将从收纳墨水的墨水收纳部送来的墨水导向所述头单元;
开闭体,其设置于所述记录单元的上部,并能够开闭所述记录单元的上部;
传感器,其对设置于所述记录单元的所述开闭体的开闭状态进行检测;以及
控制部,其在检测到所述开闭体为关闭状态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头单元对介质进行记录,在检测到打开状态的情况下不执行记录,
所述记录装置构成为能够在如下状态下检测所述关闭状态:当使所述墨水管通过所述记录单元和所述开闭体之间并关闭所述开闭体时,不截断所述墨水管内的墨水流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记录装置具备收纳所述记录单元的壳体,
所述墨水收纳部的至少一部分被配设在所述壳体外部,
在所述壳体形成有使得能够进行所述开闭体的开闭状态的检测的孔部,
设置有以使得能够在如下状态下检测所述关闭状态的方式塞住所述孔部的部件:当使所述墨水管通过所述记录单元和所述开闭体之间并关闭所述开闭体时,不会截断所述墨水管内的墨水流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记录装置具备收纳所述记录单元的壳体,
所述墨水收纳部的至少一部分被配设在所述壳体外部,
在所述壳体形成有使得能够进行所述开闭体的开闭状态的检测的孔部,
所述传感器由能够压下的开关构成,
所述开关设置于所述孔部的内部,
所述记录装置构成为,以使得能够在如下状态下检测所述开关的压下状态的方式将用于塞住所述孔部并在所述开闭体和所述记录单元之间形成供所述墨水管通过的间隙的部件插入所述孔部的内部:当使所述墨水管通过所述记录单元和所述开闭体之间并关闭所述开闭体时,不会截断所述墨水管内的墨水流路,并且所述记录装置构成为能够控制所述记录头进行记录。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将排出记录后的用纸的一侧作为前方的情况下,所述孔部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前方侧的上面部,所述墨水管配置于所述上面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将排出记录后的用纸的一侧作为前方的情况下,所述孔部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前方侧的上面部,所述墨水管配置于所述上面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墨水管固定于所述上面部的至少一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墨水管固定于所述上面部的至少一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上面部设置有形成供所述墨水管通过的间隙的部件。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上面部设置有形成供所述墨水管通过的间隙的部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记录装置具备:
输送构件,其从收纳介质的介质收纳部送出介质;和
介质接收托盘,其被设置成能够在从所述记录单元突出的突出位置和收纳在所述记录单元内的收纳位置之间移位,接收被排出的介质,
所述介质收纳部在所述介质接收托盘的下方具备介质收纳托盘,所述介质收纳托盘能够独立于所述介质接收托盘而相对于所述记录单元进行装卸,
所述介质接收托盘在介质排出方向上游侧形成有避开所述输送构件的缺口,在所述收纳位置,所述输送构件位于所述缺口的内侧。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收纳位置,所述输送构件和所述缺口在高度方向上重合。
12.一种记录装置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记录装置具备:
记录单元,其具有头单元;
墨水收纳部,其至少一部分设置在所述记录单元的外部,用于收纳墨水;
墨水管,其具有挠性,并将从所述墨水收纳部送来的墨水导向所述头单元;
开闭体,其设置于所述记录单元的上部,并能够开闭所述记录单元的上部;
壳体,其收纳所述记录单元,
传感器,在所述壳体形成有使得能够进行所述开闭体的开闭状态的检测的孔部,该传感器形成于所述孔部,检测所述开闭体的开闭状态;以及
控制部,其在检测到所述开闭体为关闭状态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头单元对介质进行记录,在检测到打开状态的情况下不进行记录,
所述记录装置的制造方法具有如下工序:将用于塞住所述孔部并在所述开闭体和所述记录单元之间形成供所述墨水管通过的间隙的部件插入所述孔部的内部,以使得能够在如下状态下检测所述关闭状态:当使所述墨水管通过所述记录单元和所述开闭体之间并关闭所述开闭体时,不会截断所述墨水管内的墨水流路。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记录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记录装置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工序:在将排出记录后的用纸的一侧作为前方的情况下,将所述孔部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前方侧的上面部,将所述墨水管配置于所述上面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记录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记录装置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工序:将所述墨水管固定于所述上面部的至少一部分。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记录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记录装置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工序:在所述上面部载置形成供所述墨水管通过的间隙的部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2-178505 | 2012-08-10 | ||
JP2012178505A JP6020804B2 (ja) | 2012-08-10 | 2012-08-10 | 記録装置 |
PCT/JP2013/004591 WO2014024416A1 (ja) | 2012-08-10 | 2013-07-29 | 記録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520110A CN104520110A (zh) | 2015-04-15 |
CN104520110B true CN104520110B (zh) | 2016-05-18 |
Family
ID=500658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80041566.2A Active CN104520110B (zh) | 2012-08-10 | 2013-07-29 | 记录装置 |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985720B2 (zh) |
EP (1) | EP2883707B1 (zh) |
JP (1) | JP6020804B2 (zh) |
CN (1) | CN104520110B (zh) |
BR (1) | BR112015002960A2 (zh) |
IN (1) | IN2015DN00724A (zh) |
RU (1) | RU2594869C1 (zh) |
WO (1) | WO2014024416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452594B2 (ja) | 2015-10-30 | 2019-01-16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JP6878883B2 (ja) * | 2016-04-04 | 2021-06-02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記録システム |
JP2018034322A (ja) * | 2016-08-29 | 2018-03-08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記録装置 |
JP2020128056A (ja) | 2019-02-12 | 2020-08-27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印刷装置 |
JP7211133B2 (ja) | 2019-02-12 | 2023-01-24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印刷装置の生産方法 |
JP7322419B2 (ja) | 2019-02-12 | 2023-08-08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印刷装置 |
JP7298173B2 (ja) | 2019-02-12 | 2023-06-27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印刷装置 |
JP7247625B2 (ja) * | 2019-02-12 | 2023-03-29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電子機器 |
JP7255217B2 (ja) | 2019-02-12 | 2023-04-11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印刷装置 |
JP7305973B2 (ja) | 2019-02-12 | 2023-07-11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印刷装置 |
JP7326988B2 (ja) | 2019-08-20 | 2023-08-16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印刷装置 |
JP7400260B2 (ja) | 2019-08-20 | 2023-12-19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印刷装置 |
JP7334535B2 (ja) | 2019-08-20 | 2023-08-29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印刷装置 |
JP7404707B2 (ja) | 2019-08-20 | 2023-12-26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印刷装置 |
JP7452132B2 (ja) | 2020-03-17 | 2024-03-19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印刷装置 |
JP7501016B2 (ja) | 2020-03-17 | 2024-06-18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印刷装置 |
JP7452133B2 (ja) | 2020-03-17 | 2024-03-19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印刷装置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114335B2 (ja) * | 2001-10-15 | 2008-07-09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のインク供給配管システム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318042U (zh) * | 1989-07-05 | 1991-02-22 | ||
JP3376216B2 (ja) * | 1995-07-18 | 2003-02-10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3873327B2 (ja) * | 1996-08-19 | 2007-01-24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を交換可能な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
JP2006057477A (ja) * | 2004-08-18 | 2006-03-02 | Canon Inc | チューブポンプ及び該ポンプを用いる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JP4359775B2 (ja) * | 2005-06-30 | 2009-11-04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記録装置 |
JP4525620B2 (ja) * | 2006-03-07 | 2010-08-18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記録装置、多機能装置 |
JP4466598B2 (ja) * | 2006-03-31 | 2010-05-26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インクリフィルユニット |
JP2008073869A (ja) * | 2006-09-19 | 2008-04-03 | Seiko Epson Corp | カバー開閉検出装置及びカバー装置並びに電子機器 |
JP4211845B2 (ja) * | 2006-12-11 | 2009-01-21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チューブホルダ、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のインク供給配管システム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
JP2009058641A (ja) * | 2007-08-30 | 2009-03-19 | Brother Ind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CN101980871B (zh) * | 2008-03-25 | 2014-05-28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液体供应流路装置以及使用该装置的液体喷射装置 |
JP2009269213A (ja) * | 2008-04-30 | 2009-11-19 | Seiko Epson Corp | 流体噴射装置 |
JP2010131893A (ja) | 2008-12-05 | 2010-06-17 | Seiko Epson Corp | 記録装置 |
JP5246196B2 (ja) * | 2010-03-30 | 2013-07-24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JP5810496B2 (ja) * | 2010-09-10 | 2015-11-11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JP2012107393A (ja) | 2010-11-15 | 2012-06-07 | Seiko Epson Corp | 蓋体の開閉機構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
JP2012109703A (ja) * | 2010-11-16 | 2012-06-07 | Seiko Epson Corp | 校正基準器並びに、これを備えた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複合機 |
-
2012
- 2012-08-10 JP JP2012178505A patent/JP6020804B2/ja active Active
-
2013
- 2013-07-29 BR BR112015002960A patent/BR112015002960A2/pt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13-07-29 WO PCT/JP2013/004591 patent/WO2014024416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3-07-29 RU RU2015108069/12A patent/RU2594869C1/ru active
- 2013-07-29 EP EP13827802.3A patent/EP2883707B1/en active Active
- 2013-07-29 IN IN724DEN2015 patent/IN2015DN00724A/en unknown
- 2013-07-29 CN CN201380041566.2A patent/CN104520110B/zh active Active
- 2013-08-08 US US13/962,577 patent/US8985720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114335B2 (ja) * | 2001-10-15 | 2008-07-09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のインク供給配管システム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520110A (zh) | 2015-04-15 |
US20140043384A1 (en) | 2014-02-13 |
US8985720B2 (en) | 2015-03-24 |
EP2883707A4 (en) | 2016-09-07 |
RU2594869C1 (ru) | 2016-08-20 |
JP2014034202A (ja) | 2014-02-24 |
BR112015002960A2 (pt) | 2018-05-22 |
EP2883707A1 (en) | 2015-06-17 |
JP6020804B2 (ja) | 2016-11-02 |
WO2014024416A1 (ja) | 2014-02-13 |
EP2883707B1 (en) | 2017-12-27 |
IN2015DN00724A (zh) | 2015-07-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520110B (zh) | 记录装置 | |
US7806524B2 (en) | Platen for marginless image recording and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with such a platen mounted therein | |
CN107555227B (zh) | 介质处理装置 | |
JP4750627B2 (ja) | 画像読取記録装置 | |
CN104228356B (zh) | 记录装置 | |
US9193185B2 (en) | Recording apparatus with recording-medium conveying mechanism | |
US9090103B2 (en) | Recording apparatus | |
JP7057190B2 (ja) | 液体吐出装置 | |
CN102649356B (zh) | 液体喷射装置 | |
US7344223B2 (en) | Ink-jet recovery device | |
US11220110B2 (en) | Recording apparatus for ejecting liquid including a main tank and a sub tank storing liquid supplied from the main tank | |
CN104275933B (zh) | 记录装置 | |
JP5304278B2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
US10668732B2 (en) | Ink tank and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 |
US8038241B2 (en) | Inkjet recording device | |
US7651087B2 (en) | Stacker, recording device, and liquid ejecting device | |
US9150035B2 (en) | Recording apparatus | |
US9994013B2 (en) | Composite apparatus | |
CN102700962A (zh) | 记录装置 | |
JP7046589B2 (ja) | 記録装置 | |
JP2013199132A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
JP2007245401A (ja) | 記録装置 | |
CN104512124A (zh) | 介质输送装置及记录装置 | |
JP2010201635A (ja) | 画像記録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