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12712B - 使物品层在相邻传送单元之间水平移动的装置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使物品层在相邻传送单元之间水平移动的装置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512712B
CN104512712B CN201410465109.2A CN201410465109A CN104512712B CN 104512712 B CN104512712 B CN 104512712B CN 201410465109 A CN201410465109 A CN 201410465109A CN 104512712 B CN104512712 B CN 10451271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transport
delivery unit
article
support lev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46510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512712A (zh
Inventor
E·贝尔
M·奥斯特哈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rones AG
Original Assignee
Krones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rones AG filed Critical Krones AG
Publication of CN1045127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127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5127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127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7/00Article or material-handling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conveyors; Methods employing such devices
    • B65G47/52Devices for transferr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between conveyors i.e. discharging or feed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7/00Article or material-handling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conveyors; Methods employing such devices
    • B65G47/74Feeding, transfer, or discharging devices of particular kinds or types
    • B65G47/84Star-shaped wheels or devices having endless travelling belts or chains, the wheels or devices being equipped with article-engaging elements
    • B65G47/841Devices having endless travelling belts or chains equipped with article-engaging elements
    • B65G47/845Devices having endless travelling belts or chains equipped with article-engaging elements the article engaging elements being pushers moving in parallel and independently from the supporting convey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57/00Stacking of articles
    • B65G57/02Stacking of articles by adding to the top of the stack
    • B65G57/03Stacking of articles by adding to the top of the stack from above
    • B65G57/06Gates for releasing 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57/00Stacking of articles
    • B65G57/02Stacking of articles by adding to the top of the stack
    • B65G57/16Stacking of articles of particular shape
    • B65G57/20Stacking of articles of particular shape three-dimensional, e.g. cubiform, cylindrical
    • B65G57/22Stacking of articles of particular shape three-dimensional, e.g. cubiform, cylindrical in layers each of predetermined arrangement
    • B65G57/24Stacking of articles of particular shape three-dimensional, e.g. cubiform, cylindrical in layers each of predetermined arrangement the layers being transferred as a whole, e.g. on pallet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使物品组或层(10)在相邻传送单元(12,16,34)之间水平运动的方法。本发明还涉及操作和/或堆放和/或托盘运送物品组或层(10)的装置。

Description

使物品层在相邻传送单元之间水平移动的装置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物品组或层在相邻传送单元之间水平运动的方法。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相关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用托盘运送物品组或层,物品通常首先经过分组台,在分组台中使最初以一行或多条连续行输送的物品移动并且/或者分组成可托盘运送的层。这些可托盘运送的层必须运送到能够进行上升运动的适当装载台。然后,装载台使这些物品层堆放在所需位置,例如堆放区和上面放置的托盘。供应和分组台可以选择性地构成一个单元和/或直接连接。供应和/或分组台包括支持表面或水平面,在支持表面或水平面上物品被分组并组合成层。装载台还包括支持水平面,支持水平面可以由一个、两个或更多部分组成。在由例如两部分组成的装载台的支持表面中,支持表面由两个支撑或运送板组成,在装载时支撑或运送板关闭,然后在卸载或堆放阶段支撑或运送板打开以将物品层堆放在堆放区或托盘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多种变形,例如,百叶夹头等。这种使用现有技术托盘的托盘运送方法的操作如下:首先物品借助分组装置被分组成可托盘运送的层,然后从供应区域或供应台运送到装载台。为此,装载台(例如,在起重部件或机械装置上的百叶夹头)需要与供应区域连接,使得物品层可以运送到装载台。百叶夹头或装载台保持在适当位置,直到层完全从供应台运送到装载台。如果物品层完全位于装载台中,那么通过水平和竖直运动,装载台使物品层定位在所需的运送点上,通常定位在设置于堆放区的托盘上。然后,重复相同的过程,直到所需数量的层放置在托盘上。
DE 10 2008 015 278 A1公开了一种装置,该装置用计件货物供应台和运送装置将计件货物装载在托盘上,以使计件货物组从供应台运送到位于堆放区的托盘上和/或已经运送到托盘的计件货物层上。EP 1 321 396 A1公开了另一种托盘运送装置,其中在以完整层运送到起重装置之前,物品横向移动并因此通过水平传送装置以无序形式分组。起重装置或运送平台用于补偿分组台与装载台之间的高度差,而装载台通过打开可伸缩底板使层堆叠在其他层的顶部并将它们堆放在托盘上。
EP 1 908 709 A1公开了一种接收并重新定位包裹的方法和装置。该装置具有包裹的支撑件并带有用于插入包裹的敞开前侧。移动滑动件用于使包裹沿着水平接收方向运送通过敞开前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使全部物品或包裹层以较短的运送时间和尽可能少的故障在运输系统的连续站台的固定和/或可竖直移动支持水平面中移动。在这方面,在运送的物品或包裹层中的物品或包裹必须尽可能精确地保持其相互之间的各自空间对齐。
该目的通过以下方法实现:使物品组或层从第一传送单元的可竖直移动第一支持水平面水平运动到第二传送单元的可竖直移动第二支持水平面,第二支持水平面在运输方向上位于第一传送单元的直接下游。根据本发明,借助至少一个框形运送装置进行这种运动,所述框形运送装置从上面推送到将要移动的相应物品组或层上方并且包围物品组或层。在下降之后,运送装置或框架在所有侧包围物品组或层,这样运送装置或框架可以使物品组或层在运输方向上移动,同时保持层的完整形状,即,单个相邻物品的相对空间排列。在物品组或层的运送过程中,运送装置或框架从第一传送单元移动到第二传送单元。另外,至少在运送运动过程中,第一和第二传送单元的支持水平面形成大致处于相同高度或者沿着相同方向竖直移动的共用运送表面。
运送装置具体可以由可竖直和水平移动运送框架组成,可竖直和水平移动运送框架从上面推送到位于第一传送单元上的物品组或层的上方,这样运送框架在所有侧包围物品组或层,并且可以使物品组或层从一个传送单元沿着运输方向移动到下一传送单元,而没有单个物品的层形状或相对位置移动或以其他方式损坏的风险。在运送装置或框架将将要运输的物品组或层沿着运送表面推送到第二传送单元之后,运送装置或框架可以从此处上升到物品组或层的上方。
有利的是,运送框架所包围的表面大致对应于将要运送的物品组或层的底面面积,因而运送框架的尺寸或底面面积或者各个相对侧表面之间的距离是可调节的。另外,如果侧表面均向下张开成漏斗形状,那么可以保证在从上面应用运送框架时,运送框架不会挤压边缘处的物品。
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中,运送框架的第一结束位置在水平方向上位于第一传送单元的区域中。相应的是,运送框架的第二结束位置在水平方向上位于第二传送单元的区域中。因此,可竖直移动第二传送单元可以设置成能够上升或下降以将物品层或组堆放在堆放区的水平面上。因为可能会以其他方式产生阻碍运送的掉落,所以在运送过程中第一和第二单元需要进行大致同步的竖直运动。。
分组台(具体为固定或可竖直移动分组台)可以设置在第一单元的上游。第一单元例如可以由可竖直移动的运送台组成。第二单元例如可以由具有起重部件的装载台组成。运送框架可以在装载台的这种起重部件上被引导;然而,优选的是,运送框架独立于装载台,而且在所有运动状态下可在装载台上方竖直调整。因此,运送框架可以悬在起重部件上,并且还可以在传送单元的将要被覆盖的区域中在结束位置之间水平调整已保证其运动范围。
本发明还包括操作和/或堆放和/或托盘运送物品组或层的装置。根据本发明的装置包括具有第一支持水平面的可竖直移动第一传送单元和具有第二支持水平面的第二传送单元,第二传送单元位于第一传送单元的直接下游。另外,本发明还包括至少一个可竖直移动的框形运送装置,框形运送装置用于将物品组或层从第一传送单元推送到第二传送单元,同时在所有侧包围运送的物品组或层。至少在运送运动过程中,第一和第二传送单元的支持水平面形成大致处于相同高度或者沿着相同方向竖直移动的共用运送表面。该装置的运送装置具体可以由可竖直和水平移动运送框架组成,可竖直和水平移动运送框架从上面推送到位于第一传送单元上的物品组或层的上方。可选的是,运送框架的尺寸和/或其各个相对侧表面之间的距离是可调节的。另外,有利的是,运送框架的侧表面向下张开成漏斗形状。
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中,物品层在传送流水线中的运输可以加速,从而单元的可移动支持表面不必停止;相反,一个装载台的一个支持水平面的摆动水平运动使物品层的运送比现有情况更早开始。另外,运送运动的最后部分可选地在装载台的区域中进行,同时运送运动已经包括以将运送的物品层放置在堆放区域中的竖直起重运动。
应当强调的是,在下面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出于简单的目的,术语“供应台”、“装载台”和“运送台”可以与术语“单元”或“传送单元”互换使用。这些站台均与适合接收物品层的至少一个支持表面或水平面相关。因此,例如,装载台的支持水平面或表面可以由两部分组成。然而,供应台和/或运送台的支持水平面或表面通常由一部分组成。另外,支持水平面或表面均可以由被驱动的循环传送带、滚筒式传送器等组成。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一方面,本发明提出物品组或层从第一传送单元的第一支持表面或水平面到第二传送单元的可竖直移动第二支持表面或水平面的水平运动的方法,其中第二传送单元沿着运输方向位于第一传送单元的直接下游。借助适当的运送框架进行这种运送,物品组或层可以通过运送框架沿着运输方向在两个传送单元的两个支持水平面之间运送,至少在运送过程中两个支持表面大致对齐。因为该运送框架在所有侧包围将要移动的物品组或层,所以单个物品不会倾倒或滑出物品层。因为在运送过程中已经开始传送单元的上升或下降运动,所以通过物品组或层的运送运动可以减少例如第二传送单元的等待时间。这可以省略以前在运送装置或层滑动装置返回到另一结束位置并且从与第二传送单元或装载台碰撞的区域卸载之前需要的等待时间。
第二传送单元或其支持水平面的竖直运动(在物品层或组的运送运动的最后阶段中已经进行)可以减小或最大程度减小从物品层的运送到物品层的堆放所需的时间,从而有利于托盘运送物品层所需的单个步骤的临时重叠或同步。单个步骤的这种临时的和/或程序上的重叠节省了时间,从而明显有利于增加受此影响的托盘运送方法的输出量。
在根据本发明方法的变形中,第一传送单元的第一支持水平面也完全可以至少临时或者在某些阶段略微低于或高于后面传送单元的第二支持水平面,因而产生台阶。在这种情况下,物品可以例如通过小斜面而被向上或向下推送到后面的第二单元上。这种变形允许运送过程在支持水平面完成对齐之前更早开始,这样也可以节省运送过程乃至整个托盘运送过程的时间。当然,支持水平面也可以在第二支持水平面与运送物品接触之前基本对齐并因此达到相同高度。
另一方面,由于对位于第一传送单元下游的第二单元的至少第二支持水平面的竖直运动进行协调运动控制,所以根据本发明方法的各种变形允许物品组或层从第一单元的第一支持水平面到第二单元的第二支持水平面的运送在形成第一和第二支持水平面的共用支持水平面之前立刻开始或者与该阶段同时开始。因为完整物品层中的最前面的物品通常不在第一支持水平面的最外侧前部边缘上,所以可以在没有共用支持水平面的情况下开始运送运动。一旦第一物品实际越过两个支持水平面之间的边界并且被推送到第二单元的第二支持水平面,水平面只需要至少大致形成并且可以存在微小台阶。
在本发明的情况下,同样重要的是在物品组或层在连续支持水平面之间的前述水平运动过程中大致保持形成物品组或层的多个物品的相对位置。因此,借助适当的运送装置进行这种运动,而该运送装置可以使物品层在两个单元的两个大致对齐的支持水平面之间移动。运送装置具体可以由在第一和第二传送单元的空间区域中可水平移动的运送框架组成,运送框架与将要运送的层的(沿着运输方向的)的前部和后部接合,即,与层中的最前面和最后面的各个物品接合。另外,运送的层均与运送框架的杆接触。至少第二传送单元可以例如相对于已经放置在堆放区域中其他物品顶部的物品层的堆放高度竖直定位。减少的运送时间以及在运送过程中至少第二传送单元能够在运送过程中进行竖直运动使所需的运输时间最少,并且有利于增加可实现的运输速度。
为了获得第一和第二单元的支持水平面的至少临时协调的水平或竖直运动,长期记录支持水平面和运送物品层的当前竖直和/或水平位置是有帮助的,这样可以处理记录的数值来计算出近似值,以便准备运送过程。这种位置记录和数据处理的目的是连续单元的两个支持水平面的优化协调运动,以便使运送时间最少。
第一单元例如可以由具有可竖直移动支持水平面的运送单元或运送台组成,而第二单元可以由同样包括可竖直移动支持水平面的装载台组成。有利的控制规则可以规定:装载台或第二单元的当前竖直位置决定运送单元或第一单元的第一支持水平面的竖直运动方向,以便使两个单元或其支持水平面彼此更接近。因为对于本发明的描述而言,也可以以位于运送台上游的分组系统或分组台为参照,所以应当注意的是,当分组系统或分组台在运输方向上位于第一传送单元(运送系统)的上游时,分组系统或分组台被描述为第三传送单元。然而,第一、第二和第三传送单元的不同数字和名称有利于理解涉及的连续步骤;运送框架仅在第一传送单元与第二传送单元之间移动,但不会进入上游的第三传送单元(分组系统)的区域中。
通过位于所有侧的运送框架的作用,可以基本相互保持形成物品组的多个物品的相对位置,即,移动的物品组的形状基本保持完整。当在这方面涉及物品或物品层时,物品或物品层通常是指众多包装货物,例如,可以在指定形状下托盘运送、堆放或从托盘卸载的单个纸箱、饮料容器(诸如瓶、罐或饮料盒)、计件货物等。物品还可以包括包裹,例如,薄膜包住或捆住的包裹等。
可选的是,该装置可以使第一和/或第二单元均与探测第一和第二支持水平面的当前竖直和/或水平位置的位置传感器关联,并且可以处理位置传感器的数值来计算出近似值以便准备运送过程。利用这些传感器,可以通过随时控制处理传感器的信号来确定和协调支持水平面的竖直和水平位置,从而可以通过第二支持水平面的水平运动与支撑第二支持水平面的第二传送单元的竖直运动同步来实现加速的运送运动。
第一单元例如可以由具有固定或可竖直移动第一支持水平面的运送单元或运送台、或者分组站或分组台组成,而第二单元例如可以由具有可竖直移动第二支持水平面的装载台组成。第二单元例如还可以由起重机和/或百叶夹头或者允许高度补偿的其他起重部件组成。在本发明的情况下,高度补偿具体指在运送物品层过程中能够叠放在单元之一上。因为在托盘运送过程中物品层通常叠放在多层之上,所以至少第二传送单元的高度必须是可调节的。这种高度可调节性包括:可以下降以在较低高度上运送物品层,并且可以上升到第一单元或分组台的高度之上以能够将物品层堆放在已经堆叠的物品层的顶部。高度可调节性可以相应地应用于托盘卸载,因为将要托盘卸载的一堆多层物品逐渐变小,从而需要随着卸载过程调节接收单元的高度。
另外,应当注意的是,使物品组或层在第一传送单元与第二传送单元之间运送的装置(在本文中成为运送装置或运送框架)可选地使用特别制备的支持水平面或通过形成水平传送装置、传送带等进行改进,借助该装置,可以更容易地将上面的物品组或层沿着运输方向运送到后面的其他传送单元的传送或支持水平面上。该装置同样适用于第三传送单元,第三传送单元的第三支持水平面也可以由适当的传送带等组成,从而便于借助运送装置或运送带将物品层运送到第一传送单元。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考附图更详细地论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及其有益效果。因为为了便于图示,简化了一些形状并且相对于其他部件放大了其余形状,所以在附图中个别部件之间的尺寸比不总是符合实际比例。
图1示出在相邻传送单元之间运送物品层的运动的总共八张示意图。
图2-图6示出在相邻可竖向移动单元之间运送物品层的步骤的各个连续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本发明的相同或功能相似的部件。另外,为了便于参考,在各个附图中仅包括描述相应附图所需的附图标记。所示的实施例只是根据本发明装置或方法的可能构造的实例并且不应当认为是本发明的限制因素。
图1的总共八张示意性表述(侧视图和俯视图)示出在相邻传送单元之间运送物品组或层10的过程,而接下来的图2-图6示出将物品层运送到位于运输方向下游的另一传送单元的步骤的各个视图。因为图1的表述仅用于更好地理解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在图2-图6中参考示例性实施例更详细地描述),所以在右侧的相应传送单元被描述为第一传送单元16,而在左侧的相应传送单元被描述为第三传送单元12。物品组或层10的利用根据本发明的运送框架40(参考图2等更详细地描述)的进一步运动是从第一传送单元16(在图1中位于右侧,而在图2等中位于中部或左侧)到达第二传送单元34(在图1中未示出,而在图2等中位于右侧)。因此,在下面图1a-图1h的描述中,以物品层10从第三传送单元12沿着运输方向30(向右侧)到第一传送单元16的运动作为参考。可以从物品层10从第一传送单元16到第二传送单元34的运送运动的进一步描述(对比图2a-图6d)中看出这种编号的逻辑性。
图1示出物品组或层10开始从位于第三单元12(例如,分组台14,该分组台可以作为分组系统的一部分)的起始位置向位于第一传送单元16(可以为起重单元、运送台18等)的最终位置水平移动的示意性俯视图(图1a)和示意性侧视图(图1b)。在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物品层10包括呈规则形状的多个物品20的规则排列,因此在相应层10的单个物品20之间通常没有或存在最小限度的距离,这样,借助呈推送杆24等形式的运送装置22,作为整体的物品层10可以在基本没有形状变化的情况下从第三传送单元12或分组台14的通常固定的第三支持水平面26移动到第一传送单元16或运送台18的通常可沿着向上和向下方向竖直运动的第一支持水平面28。例如,物品20可以是若干单个物品或容器的纸箱、包裹,或者可以是以规则形状彼此相邻放置的单个容器或其他计件货物。
运送装置22以恒定距离平行于第三支持水平面26地沿着运输或运送方向30,运送装置22的推送杆24用于使物品组或层10移动并且沿着运输或运送方向30与物品组10的后部接合。换句话说,推送杆24与物品组或层10的最后面的物品20接合,从而使整个物品组或层10移动,而物品组或层10可以被横向引导以保持形状;然而,处于简单和方便的目的,这在图1a-图1h中没有示出。在相同的高度(即,在第三传送单元1或分组台14的第三支持水平面26的正上方)可以选择性地进行推送杆24到其初始位置的返回运动(本文同样没有示出)以使另一物品层10从起始位置(图1a、图1b)移动。为了避免与后面的物品层10碰撞,推送杆24返回到优选位于传送水平面上方或下方的初始位置(在图1b中示出),尤其返回到层10的物品20的传输水平面的上方,因此可以借助横向引导装置(未示出)驱动具有相同类型的两个或更多推送杆24,使得推送杆不断进行向前-返回循环运动并且可以在没有明显延迟的情况下使后面的物品层10沿着运送方向30运送到第一传送单元16上。
第一传送单元16或运送台18与支持杆32关联,在运送到大致位于第一传送单元16的第一支持水平面28的中部的目标位置(如在图1c、图1d、图1e和图1f中示出)的过程中,支持杆32可以使物品层10稳定。在沿着运输或运送方向30的推送运动过程中,在运输方向30上与物品层10的后部接合的推送杆24在返回到第三传送单元12(图1g和图1h)之前移动到第一传送单元16的区域(如在图1e和图1f中示出)。应当注意的是,在相同的高度或者选择性地在物品层10的输送高度的上方或下方进行运送装置22的推送杆24的这种返回运动(图1g和图1h)。
通过位于物品层10后部的推送杆24的作用和支持杆32的前部作用,可以相对于彼此基本保持形成物品组10的多个物品20的相对位置,即,移动的物品组10的形状沿着向着运动30基本保持完整。因为运送的物品层10的物品20是稳定的,所以第三传送单元14和第一传送单元16在运送过程中可以选择性地上升或下降,这些向上和向下运动必须是同步的,以防止在分组台14的第三支持水平面26与运送台18的第一支持水平面28之间产生掉落,而掉落可以晃动或挡住物品层10。然而,通常,因为连接在左侧(即,与运输方向30相反),所以可以形成第三传送单元12的分组台14不能竖直移动到运输物品20的水平传送装置,而物品以从水平传送装置(未示出)到分组台14的恒定高度运输。然而,可以形成第一传送单元16的运送台18通常具有起重部件,只要物品层10完成运送,如果需要,只要运送装置22从与第一传送单元16碰撞的区域取下(对比图1g、图1h),该起重部件就能够上升或下降。
虽然为了便于参考,在图1a-图1h中没有示出直接与第一传送单元16连接的第二传送单元,但是因为仅示出整个运送过程中在(本文所称的)第三传送单元12或分组台14与(本文所称的)第一传送单元16或运送台18之间发生的部分,所以在有利于准确描述物品层10在各个传送单元之间的运送和便于理解的情况下,下面的图2a-图6d中的大部分至少示出第一传送单元16和第二传送单元34以及第三传送单元12(设置在第一传送单元16和第二传送单元34的左侧)的一部分。
图2a和图2b示出在图1a-图1h中开始的在第一传送单元16和第三传送单元12的区域内的运送的其余部分,其中物品层10从第一传送单元16或运送台18沿着运输或运送方向30运送到下游的第二传送单元34。例如,第二传送单元34可以包括装载台36,装载台36具有用于接收整个物品层10的第二支持水平面38,在运送过程中第二支持水平面38与第一传送单元16的第一支持水平面28大致对齐。
在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传送单元16或运送台18和第二传送单元34或装载台36均可以通过起重部件上升和下降,起重部件优选可以单独控制,图2a和图2b示出在运送过程中的与运送台18关联的起重部件保证其第一支持水平面28上升到装载台36的第二支持水平面38的高度的阶段。在空间上与第一传送单元16或运送台18关联的反向杆或支持杆32同步下降到运送台18的第一支持水平面28的下方,直到运送台18和装载台36接近在图2c和图2d中示出的运送水平面为止。如果在装载台36下方存在自由空间,那么装载台36可以选择性地下降,从而朝着同步上升的运送台18移动。从图2b的示意性侧视图可以看出,运送框架40位于运送台18的第一支持水平面28上方并且位于能够在运送台18与装载台36之间移动的物品层10的输送高度上方,装载台36可以通过物品层10下降,直到到达位于运送台18的第一支持水平面28上的目标位置为止。在下文中,能够在第一传送单元16与第二传送单元34之间移动的运送框架40一般也被称为运送装置22(对比图2a、图2b),但是在下面将主要使用更具体的描述“运送框架”40。
可选择的是,运送框架40可以与装载台36关联,进而在竖直运动时与装载台36的起重部件连接。然而,根据整体排列构造,运送框架40也可以具有其专用起重部件。如图2b所示,运送框架40位于运送台18一侧并在此等待物品层10。在沿着运送台18的第一支持水平面28的方向下降时,有利的是,运送台18的中心或侧向引导装置(未示出)必须设置得低于运送框架40的最低操作位置。与分组台14关联的滑动装置或推送杆24沿着包裹或物品20的进入位置的方向返回。因为接下来涉及从运送台18到后面的装载台36的传送,所以省略分组台14或分组系统的区域。装载台的反向杆或支持杆32位于物品层10后面,这样可以保证准确地定位,并且尤其在物品层10以较高速度运送时,可以防止任何最前面的物品掉落或滑动。
图2c和图2d示出接下来的步骤,其中,运送台18的起重部件上升足够远而装载台36的起重部件下降足够远并且第一支持水平面28和第二支持水平面38形成共同的运送水平面。反向杆32下降到运送台18中,使得反向杆位于第一支持水平面28的下方。装载台36的运送框架40可以开始于物品层10运送到装载台36,同时位置居中并且保持与物品20位置的相应空间一致性。反过来,运送台18的位于进入位置的任何附加居中方式或装置(本文用箭头42表示)低于装载台36的运送框架40。
接下来的步骤(在图3a和图3b中示出)示出第一传送单元16和第二传送单元34,第一传送单元16和第二传送单元34由位于相同运送水平面的的运送台18和装载台36组成。运送台18和装载台36可以选择性地沿着卸载位置的方向一起同步移动。反向杆32下降到运送台18中。装载台36的运送框架40使层10移动到装载台36上,同时保证层10保持居中。因为在开始运送时层10通常在运送台18居中之前移动,所以居中过程(对比图2c)也可以与运送过程同步。运送台18的中心在进入位置时低于装载台36的运送框架40。
接下来的步骤(在图3c和图3d中示出)示出运送台18和装载台36在相同运送水平面的位置。如上文所述,运送台18和装载台36也一起同步地向卸载位置移动。因为已经运送的层10已经离开第一支持水平面28并且已经经过反向杆/支持杆32,所以反向杆32向下一层10的接收位置移动。装载台36的运送框架40使层10移动到装载台36上,并且已经离开运送台18的区域。在这种状态下,因为第一支持水平面28和第二支持水平面38不需要共同的运送水平面,所以运送台18和装载台36可以相互独立地进行竖直运动。
图4a和图4b是示出运送台18如何可以再次上升一返回到分组系统14的高度的两张示意图(图4a为俯视图,图4b为侧视图)。因为已经运送的物品层10(图3c、图3d)已经经过反向杆/支持杆32,所以反向杆/支持杆32向下一层的接收位置移动,即,在运输方向30的反方向上移动。装载台36的运送框架40与其所含的物品层10一起到达卸载位置,该卸载位置也是其目标位置。当起重部件也使装载台36下降到足以位于卸载位置时,物品层10可以存放在由例如托盘46等组成的堆放区44上,在堆放区44上多个物品层10可以相互堆放在其他物品层的顶部以一起被运走(对比图4b)。在第二传送单元34的第二支持水平面38由装载台36形成的情况下,通常可以通过适当构造下支持水平面来进行将整个物品层10堆放在托盘46上或者堆放在已经堆放在此的物品层10的顶部的过程。例如,这可以由百叶头或板型夹头等组成,其底部可以通过拉开底部的两半部打开或者通过移动底部的一侧打开,从而使物品层10堆放在底部上以及堆放区44或托盘46的装载台36中。
下面的图4c和图4d示出运送台18如何返回到位于与分组系统14共同的运送水平面上的接收位置以接收下一物品层10。对于下一层10而言,反向杆32位于紧靠分组台14的接收位置。装载台36的运送框架40与物品层10一起仍然可以位于已经达到的卸载位置。
图5a和图5b示出这里由通常固定的分组台14和可竖直移动的运送台18形成的第三传送单元12和第一传送单元16的第三支持水平面26和第一支持水平面28。借助分组系统14的沿着运输方向30移动到运送台18的滑动装置24,下一物品层10通过运送装置22从分组系统14运送到运送台18。运送台18的反向杆32同时用作层10的反向杆,并且防止包裹或物品20下落。在反向杆32的同步完成之后,滑动装置24和反向杆32以同步的速度移动。这里,运送台18的位于进入位置的中心也低于装载台36的运送框架40的以后位置。装载台36的运送框架40与堆放在堆放区44中的物品层10一起仍然位于卸载位置。然而,如在图5b(对比图5d)中可以看出,由于优选可以打开或以其他方式释放物品层10的底部或者可以在侧面卸载的第二支持水平面38,装载台36释放物品层10并且可以上升到放置位置上方而不与物品层10进一步接触,使得装载台36可以上升到与堆放的物品层10接触的接触区域之外。
图5c和图5d进一步示出运送台18仍然位于分组系统14的运送水平面上,但是物品层10已经借助滑动装置24从分组系统14运送到运送台18。在最终位置上,运送台18的反向杆32位于第一支持水平面28的接近装载台36的右侧边缘。分组系统14的滑动装置24也已经到达其运送位置。装载台36上升到足以露出之前堆放在托盘46上的层10;可以再次关闭第二支持水平面38的滑动底部或适当装置。装载台36的运送框架40沿着与图5c和图5d中的运送方向30相反的方向向运送台18一侧的接收位置移动(被称为起始运动)。在图6a和图6b的图示中,运送框架40差不多到达位于第一支持水平面28上方的接收位置。在图6a和图6b的图示中,运送台18仍然位于分组系统14的运送水平面上。另一方面,分组系统14的滑动装置24返回,但是运送台18的反向杆32在下降到第一支持水平面28下方之前位于物品层10的前部(对比图6d)。装载台36必须上升,以便在接下来的运送过程中保持在与已经位于堆放区44上的物品层10碰撞的区域之外。装载台36的运送框架40向位于运送台18一侧的接收位置移动,以便在到达相应位置之后下降到放置在此的物品层10的位置(对比图6c)。
最后,图6c和图6d示出与图2a和图2b相对应的位置,不同之处在于层10已经堆放在堆放区44中。运送台18的起重部件上升到装载台36的高度以使运送台18上的物品层10运送到装载台36。在运送台18和装载台36接近运送水平面,反向杆32就会下降到运送台18,即,下降到第一支持水平面28的下方。如果装载台36下方保留有足够的自由空间,装载台36也可以向运送台18移动。装载台36的运送框架40位于运送台18一侧并且等待层10以将其运送到装载台36。分组系统14的滑动装置24返回到包裹的进入位置。
当附加的物品层10如图所示再次运送时,重复随后的步骤。
最后,应当注意的是,用于在第一传送单元16与第二传送单元34之间运送物品层或组的装置(在本文中被描述为运送装置22或运送框架40)可以选择性地通过例如将具体制备的支持水平面28和38形成水平传送装置、模块化传送带等方式来增强,这样在上面的物品组或层10可以更容易地沿着运输方向30运送到其他传送单元的传送或支持水平面。这同样适用于第三传送单元12(对比图1),第三传送单元12的支持水平面26也可以由适当的模块化传送带等组成,从而便于借助运送装置22或运送杆24将物品层10运送到第一传送单元16。
参考优选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意识到在不脱离下面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实现本发明的各种变形和修改。
附图标记
10 物品层或组
12 第三传送单元
14 分组台
16 第一传送单元
18 运送台
20 物品、包裹、容器
22 运送装置
24 推送杆
26 (第三传送单元的)第三支持水平面
28 (第一传送单元的)第一支持水平面
30 馈送运动、运送运动、运输方向、运送方向
32 支持杆、反向杆
34 第二传送单元
36 装载台
38 (第二传送单元的)第二支持水平面
40 运送框架
42 居中装置
44 堆放区
46 托盘

Claims (11)

1.物品组或层(10)借助至少一个框形运送装置(22,40)从第一传送单元(16)的可竖直移动第一支持水平面(28)水平运动到第二传送单元(34)的可竖直移动第二支持水平面(38)的方法,第二传送单元(34)在运输或运送方向(30)上位于第一传送单元(16)的直接下游,所述框形运送装置(22,40)低于将要运输的物品层或组(10)并且在所有侧包围物品层或组(10),并且在物品组或层(10)的运动过程中所述框形运送装置(22,40)从第一传送单元(16)沿着运输或运送方向(30)移动到第二传送单元(34),其中,至少在物品层或组(10)的运送运动过程中,第一和第二传送单元(16,34)的支持水平面(28,38)形成大致处于相同高度或者沿着相同方向竖直移动的共用运送表面,而且框形运送装置(22,40)推动物品组或层(10)从而沿共用运送表面将物品组或层(10)从第一支持水平面(28)运送到第二支持水平面(3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运送装置(22)由可竖直和水平移动运送框架(40)组成,可竖直和水平移动运送框架(40)从上面推送到位于第一传送单元(16)上的物品组或层(10)的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运送装置(22)或框架(40)将沿着运送表面运输的物品组或层(10)水平推送到第二传送单元(34),然后在此上升到物品组或层(10)的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运送框架(40)的尺寸和/或其各个相对侧表面之间的距离是可调节的。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运送框架(40)的第一最终位置水平地位于第一传送单元(16)的区域中,并且其中,运送框架(40)的第二最终位置水平地位于第二传送单元(34)的区域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可竖直移动第二传送单元(34)上升或下降到堆放区(44)的高度以堆放物品层或组(10)。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在运送过程中第一和第二传送单元(16,34)进行大致同步的竖直运动。
8.操作物品组或层(10)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具有第一支持水平面(28)的可竖直移动第一传送单元(16)和具有第二支持水平面(38)的第二传送单元(34),第二传送单元(34)在运输或运送方向(30)上位于第一传送单元(16)的直接下游,所述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可竖直移动框形运送装置(22,40),框形运送装置(22,40)用于将物品组或层(10)从第一传送单元(16)推送到第二传送单元(34),其中,框形运送装置(22,40)在所有侧包围物品组或层(10),其中,在运送过程中,第一和第二传送单元(16,34)的支持水平面(28,38)形成大致处于相同高度的共用竖直移动运送表面,框形运送装置(22,40)推动物品组或层(10)从而沿共用运送表面将物品组或层(10)从第一支持水平面(28)运送到第二支持水平面(38)。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中,运送装置(22)由可竖直和水平移动运送框架(40)组成,可竖直和水平移动运送框架(40)从上面推送到位于第一传送单元(16)上的物品组或层(10)的上方。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装置,其中,运送框架(40)的尺寸和/或其各个相对侧表面之间的距离是可调节的。
11.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装置,其中,运送框架(40)的侧表面向下张开成漏斗形状。
CN201410465109.2A 2013-09-13 2014-09-12 使物品层在相邻传送单元之间水平移动的装置和方法 Active CN10451271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3218442.5 2013-09-13
DE102013218442.5A DE102013218442A1 (de) 2013-09-13 2013-09-13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horizontalen Verschiebung von Artikellagen zwischen benachbarten Fördermodulen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12712A CN104512712A (zh) 2015-04-15
CN104512712B true CN104512712B (zh) 2017-04-05

Family

ID=513005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465109.2A Active CN104512712B (zh) 2013-09-13 2014-09-12 使物品层在相邻传送单元之间水平移动的装置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340369B2 (zh)
EP (1) EP2848562B1 (zh)
CN (1) CN104512712B (zh)
DE (1) DE102013218442A1 (zh)
SI (1) SI2848562T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4223319A1 (de) * 2014-11-14 2016-05-19 Krones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und Anordnung zur Beförderung von Artikeln, Stückgütern und/oder Gebinden innerhalb wenigstens zweier Förderstreckenabschnitte
DE102017203686A1 (de) 2017-03-07 2018-09-13 Krones Aktiengesellschaft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bilden einer palettierfähigen lage aus einer mehrere gruppierte stückgüter aufweisenden zusammenstellung
DE102017120352A1 (de) * 2017-09-05 2019-03-07 Krones Aktiengesellschaft Vorrichtung und ein Verfahren zum Überführen mindestens einer palettierfähigen Lage auf eine Ablage- und/oder Stapelfläche
CN109956315A (zh) * 2017-12-26 2019-07-02 北京北大维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物品输送装置及药品生产设备
DE102018214050B4 (de) 2018-08-21 2020-10-29 Körber Supply Chain Automation Eisenberg GmbH Palettier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Betrieb einer Palettiervorrichtung
DE102018214045B8 (de) * 2018-08-21 2021-02-25 Körber Supply Chain Automation Eisenberg GmbH Palettier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Betrieb einer Palettiervorrichtung
CN109693902A (zh) * 2019-02-25 2019-04-30 广州达意隆包装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托盘处理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CN110980244B (zh) * 2019-12-03 2021-06-22 林华 元件加工用上料装置
CN112607375B (zh) * 2020-12-11 2022-10-11 豪德机械(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多尺寸地板的堆垛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743398C2 (de) * 1977-09-27 1983-05-11 Schaefer Förderanlagen- und Maschinenbau GmbH, 8043 Unterföhring Gerät zum Schichtenpalettieren von Behältern, insbesondere von Flaschenkästen
DE3678241D1 (de) * 1985-10-15 1991-04-25 Kao Corp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palettieren von aus schichten gebildeten einheiten.
NL8801528A (nl) * 1988-06-15 1990-01-02 Apollo B V Inrichting voor het beladen van een pallet.
DE9001612U1 (zh) 1989-04-07 1990-04-19 Leybold Ag, 6450 Hanau, De
JP3581870B2 (ja) * 1994-05-11 2004-10-27 近畿コカ・コーラボトリング株式会社 物品移載装置
US6189702B1 (en) * 1998-11-25 2001-02-20 United Parcel Service Of America, Inc. Overhead mounted sorter for conveyors
KR100334655B1 (ko) * 1998-11-30 2002-06-20 정문술 모듈아이씨핸들러의모듈아이씨및캐리어핸들링방법
US6059519A (en) * 1999-03-12 2000-05-09 Vidrala, S.A. Container palletiser
US6557724B1 (en) * 2000-08-30 2003-05-06 Jervis B. Webb Company Vertical conveyor
ITTO20011189A1 (it) 2001-12-18 2003-06-18 Oma Srl Macchina pallettizzatrice.
TW200304776A (en) * 2002-03-19 2003-10-16 Tyson Foods Inc Tortilla pres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DE102006047554B4 (de) 2006-10-07 2010-08-12 Kuka Roboter Gmbh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Umsetzen von Gebinden
DE102008015278B4 (de) 2008-03-20 2010-04-29 Schaefer Förderanlagen- und Maschinenbau GmbH Palettiervorrichtung
FR2980183B1 (fr) * 2011-09-15 2014-11-14 Sidel Participations Dispositif de transfert de couches pre-conformees d'objets sur le dessus d'une palett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340369B2 (en) 2016-05-17
SI2848562T1 (sl) 2016-11-30
DE102013218442A1 (de) 2015-03-19
US20150075948A1 (en) 2015-03-19
EP2848562B1 (de) 2016-06-29
CN104512712A (zh) 2015-04-15
EP2848562A1 (de) 2015-03-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12712B (zh) 使物品层在相邻传送单元之间水平移动的装置和方法
CN103303668B (zh) 用于在相邻的模块之间转移物品层的方法和装置
CN104364173B (zh) 用于在相邻的模块之间传送制品的层的装置和方法
CN104512715A (zh) 使相邻传送单元之间的物品层水平移动的装置和方法
CN1980843B (zh) 一种用于运输货物的方法以及用于实施所述方法的装置
AU2013286120B2 (en) Device for layered stacking a support
CN102756928B (zh) 货物自动装车的方法及装置
AU2013286116B2 (en) Device for layered stacking a support
JPH03111313A (ja) 材料収納カセット用保管棚における入庫、出庫、再入庫のための方法とその保管棚
US11180327B2 (en) Method for automatically stacking packages in layers on a support
CN108033265A (zh) 基于皮带传输的托盘上料机
CN105711888A (zh) 用于将待包装的物品转移到容器以及用于向前传输填充好的容器的方法
CN208915976U (zh) 将可托盘化运输的层运送到存放面和/或堆垛面上的设备
AU2013286119B2 (en) Device for layered stacking a support
CN104334480A (zh) 用于在相邻的模块之间水平传送制品的层的方法和装置
WO2009109218A1 (en) Process and workstation for semi-automatic multi-layer stacking on a load carrier
US6609605B1 (en) Arrangement for intermediate storage of packages
JP6453276B2 (ja) 搬送装置
KR100682410B1 (ko) 우유팩 이송용 파렛타이즈 시스템
JP7390907B2 (ja) 搬送装置
CN102530522A (zh) 用于对承载器加载以物品的手动方法和装置
CA3110003A1 (en) Palletis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a palletising system
CN211687205U (zh) 用于处理物品组和/或物品层的设备
JP7314924B2 (ja) 物品収容設備
JPH01187020A (ja) 自動播種プラン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