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08946B - 车辆供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辆供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508946B
CN104508946B CN201380040274.7A CN201380040274A CN104508946B CN 104508946 B CN104508946 B CN 104508946B CN 201380040274 A CN201380040274 A CN 201380040274A CN 104508946 B CN104508946 B CN 10450894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power supply
vehicle
support
tectoso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4027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508946A (zh
Inventor
高津裕二
新妻素直
上田章雄
木渡
一木渡
阿久根圭
林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H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IH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HI Corp filed Critical IH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5089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089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5089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089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HBUILDINGS OR LIKE STRUCTUR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SWIMMING OR SPLASH BATHS OR POOLS; MASTS; FENCING; TENTS OR CANOPIES, IN GENERAL
    • E04H6/00Buildings for parking cars, rolling-stock, aircraft, vessels or like vehicles, e.g. garages
    • E04H6/08Garages for many vehicles
    • E04H6/12Garages for many vehicles with mechanical means for shifting or lifting vehicles
    • E04H6/30Garages for many vehicles with mechanical means for shifting or lifting vehicles with means for transport in horizontal direction only
    • E04H6/34Garages for many vehicles with mechanical means for shifting or lifting vehicles with means for transport in horizontal direction only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movable platfor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1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nergy transfer between the charging station and the vehicle
    • B60L53/12Inductive energy transf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1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nergy transfer between the charging station and the vehicle
    • B60L53/12Inductive energy transfer
    • B60L53/126Methods for pairing a vehicle and a charging station, e.g. establishing a one-to-one relation between a wireless power transmitter and a wireless power receiv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3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charging stations
    • B60L53/35Means for automatic or assisted adjustment of the relative position of charging devices and vehicles
    • B60L53/36Means for automatic or assisted adjustment of the relative position of charging devices and vehicles by positioning the vehic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3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charging stations
    • B60L53/35Means for automatic or assisted adjustment of the relative position of charging devices and vehicles
    • B60L53/38Means for automatic or assisted adjustment of the relative position of charging devices and 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arging by inductive energy transfer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HBUILDINGS OR LIKE STRUCTUR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SWIMMING OR SPLASH BATHS OR POOLS; MASTS; FENCING; TENTS OR CANOPIES, IN GENERAL
    • E04H6/00Buildings for parking cars, rolling-stock, aircraft, vessels or like vehicles, e.g. garages
    • E04H6/42Devices or arrangements peculiar to garages, not covered elsewhere, e.g. securing devices, safety devices, monitoring and operating schemes; centering devices
    • E04H6/422Automatically operated car-park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MPOWER SUPPLY LINES, AND DEVICES ALONG RAILS, FOR ELECTRICALLY- PROPELLED VEHICLES
    • B60M7/00Power lines or rai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of special types, e.g. suspension tramway, ropeway, underground railwa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2Electric charging st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4Plug-in electric vehicles

Abstract

该车辆供电装置具备:设有沿移动路排列的贮存空间的主构造体;具有设置在特定位置且能够进行非接触供电的第一供电用一次线圈(21)和驱动第一供电用一次线圈的驱动电路(22)的供电设备(20),该特定位置为上述移动路的至少一个特定的位置;车辆支撑构造体(30);移动台车(40),其具有支撑车辆支撑构造体并能够在上述移动路上移动的移动台车主体(41);以及能够在移动台车主体与上述贮存空间之间移载车辆(5)的移载设备(50)。在移动台车停止于上述移动路的上述特定位置时,从第一供电用一次线圈向支撑于被移动台车支撑的车辆支撑构造体上的车辆供电。

Description

车辆供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向车辆供电的车辆供电装置。
本申请主张基于2012年9月10日在日本申请的特愿2012-198278号的优先权,在此引用其内容。
背景技术
近年来,使用由电驱动的车辆。因此,需要向车辆供电。例如,利用供电设备向停车中的车辆供电。供电设备能够通过非接触向车辆供电。
例如,研究了如下构思,即、车辆在底部具有非接触式的供电用二次线圈,在车辆的下方设置供电用一次线圈,从而向车辆供电。
图15是非接触供电系统的示意图。图15中用(A)以及(B)表示的概念公开于美国专利第8035255号。
希望通过非接触式从供电用一次线圈向供电用二次线圈减小能量损失地供电。另外,希望在通过非接触式从供电用一次线圈向供电用二次线圈供电时,供电方法变得容易。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2011-60260号
专利文献2:日本国特开2011-97814号
专利文献3:美国专利第8035255号
专利文献4:美国专利第8106539号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是鉴于以上所述的课题而提出的方案,提供通过简单的结构减少能量损失、能够容易供电的车辆供电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向能够接受供电的车辆供电的车辆供电装置具备:设有沿移动路排列的贮存空间的主构造体;具有设置在特定位置且能够进行非接触供电的第一供电用一次线圈、和驱动该第一供电用一次线圈的驱动电路的供电设备,该特定位置为上述移动路的至少一个特定的位置;车辆支撑构造体,其为能够支撑车辆的构造体;移动台车,其具有支撑车辆支撑构造体并能够在上述移动路上移动的移动台车主体;以及能够在移动台车主体与上述贮存空间之间移载车辆的移载设备。该车辆供电装置在上述移动台车停止于上述移动路的上述特定位置时,将从上述第一供电用一次线圈进行非接触供电的电力供给至支撑于被上述移动台车支撑的上述车辆支撑构造体上的车辆。
其结果,能够向支撑于被沿移动路移动的上述移动台车支撑的车辆支撑构造体上的车辆供电。
以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车辆供电装置。本发明包含以下所记载的方式的任一个方式、或者组合这些方式中的两个以上的方式。
本发明的车辆供电装置中,上述移动台车具有移动台车主体及第一供电用二次线圈,该移动台车主体对支撑车辆的上述车辆支撑构造体进行支撑并能够在上述移动路上移动,该第一供电用二次线圈设置为在停止于上述移动路的上述特定位置时能够从上述第一供电用一次线圈进行非接触供电,在上述移动台车停止于上述移动路的上述特定位置时,从上述第一供电用一次线圈向上述第一供电用二次线圈进行非接触供电,同时,将供给至上述第一供电用二次线圈的电力供给至支撑于被上述移动台车支撑的上述车辆支撑构造体上的车辆。
其结果,能够向支撑于被沿移动路移动的上述移动台车支撑的车辆支撑构造体上的车辆供电。
本发明的车辆供电装置,在车辆的下表面设置能够接受非接触供电的第二供电用二次线圈,上述移动台车具有第二供电用一次线圈,该第二供电用一次线圈设于上述移动台车主体,以能够向支撑在被上述移动台车支撑的上述车辆支撑构造体上的车辆的第二供电用二次线圈进行非接触供电,在上述移动台车停止于上述移动路的上述特定位置时,从上述第一供电用一次线圈向上述第一供电用二次线圈供电,同时,将供给至上述第一供电用二次线圈的电力从上述第二供电用一次线圈向第二供电用二次线圈进行非接触供电,从而向支撑于被上述移动台车支撑的上述车辆支撑构造体上的车辆供电。
其结果,能够向支撑于被沿移动路移动的上述移动台车支撑的车辆支撑构造体上的车辆供电。
本发明的车辆供电装置,上述移动台车具有能够存储电力的蓄电设备,在上述移动台车停止于上述移动路的上述特定位置时,将从上述第一供电用一次线圈向上述第一供电用二次线圈进行非接触供电的电力向上述蓄电设备充电,同时,将供给至上述第一供电用二次线圈的电力从上述第二供电用一次线圈供给至第二供电用二次线圈,从而向支撑于被上述移动台车支撑的上述车辆支撑构造体上的车辆供电。
其结果,能够向支撑于被沿移动路移动的上述移动台车支撑的车辆支撑构造体上的车辆供电。
本发明的车辆供电装置,上述车辆支撑构造体具有车辆支撑构造主体,该车辆支撑构造主体为支承车辆的车轮而支撑车辆并从上方观察时为大致四边形的构造体,在车辆支撑构造主体上设有车辆支撑构造体空隙,该车辆支撑构造体空隙为由在上下方向贯通的规定的轮廓包围的空隙,被上述移动台车支撑的上述第二供电用一次线圈能够隔着设置于被上述移动台车支撑的上述车辆支撑构造体上的上述车辆支撑构造体空隙,向支撑于上述车辆支撑构造体上的车辆的上述第二供电用二次线圈进行非接触供电。
其结果,能够向支撑于被沿移动路移动的上述移动台车支撑的车辆支撑构造体上的车辆供电。
本发明的车辆供电装置,具备磁性材料制的芯,上述芯以被包围上述车辆支撑构造体空隙的轮廓包围的方式设置。
其结果,在第二供电用一次线圈与第二供电用二次线圈之间产生的磁通透过上述芯,提高非接触供电的效率。
本发明的车辆供电装置,上述车辆支撑构造体具有车辆支撑构造主体和第二供电用二次线圈,该车辆支撑构造主体支承车辆的车轮而能够支撑车辆,该第二供电用二次线圈设置在该车辆支撑构造主体的下表面且能够接受非接触供电,上述移动台车具有移动台车主体、第一供电用二次线圈及第二供电用一次线圈,该移动台车主体对支撑车辆的上述车辆支撑构造体进行支撑并能够在上述移动路上移动,该第一供电用二次线圈设置为在停止于上述移动路的上述特定位置时能够从上述第一供电用一次线圈进行非接触供电,该第二供电用一次线圈设置为能够向设于被移动台车主体支撑的上述车辆支撑构造体上的上述第二供电用二次线圈进行非接触供电,在上述移动台车停止于上述移动路的上述特定位置时,从上述第一供电用一次线圈向上述第一供电用二次线圈进行非接触供电,同时,将供给至上述第一供电用二次线圈的电力从上述第二供电用一次线圈向第二供电用二次线圈进行非接触供电,通过充电电缆将供给至上述第二供电用二次线圈的电力供给至支撑于上述车辆支撑构造体上的车辆。
其结果,能够向支撑于被沿移动路移动的上述移动台车支撑的车辆支撑构造体上的车辆供电。
本发明的车辆供电装置,在车辆的下表面设置能够接受非接触供电的第一供电用二次线圈,在上述车辆支撑构造体上设置车辆支撑构造体空隙,该车辆支撑构造体空隙为在上下方向上贯通的空隙,在上述移动台车上设置移动台车空隙,该移动台车空隙为在上下方向上贯通的空隙,在上述移动台车停止于上述移动路的上述特定位置时,上述第一供电用一次线圈能够隔着包围设于上述移动台车上的上述移动台车空隙的轮廓、和设于被上述移动台车支撑的上述车辆支撑构造体上的上述车辆支撑构造体空隙,向支撑于被上述移动台车支撑的上述车辆支撑构造体上的车辆所设置的上述第一供电用二次线圈进行非接触供电,在上述移动台车停止于上述移动路的上述特定位置时,从上述第一供电用一次线圈向上述第一供电用二次线圈进行非接触供电,从而向支撑于被上述移动体支撑的上述车辆支撑构造体上的车辆供电。
其结果,能够向支撑于被沿移动路移动的上述移动台车支撑的车辆支撑构造体上的车辆供电。
本发明的车辆供电装置,上述车辆支撑构造体具有车辆支撑构造主体和第一供电用二次线圈,该车辆支撑构造主体支承车辆的车轮而能够支撑车辆,该第一供电用二次线圈设置在该车辆支撑构造主体的下表面且能够接受非接触供电,在上述移动台车上设置移动台车空隙,该移动台车空隙为在上下方向上贯通的空隙,在上述移动台车停止于上述移动路的上述特定位置时,上述第一供电用一次线圈能够隔着设于上述移动台车上的上述移动台车空隙,向设置在被上述移动台车支撑的车辆支撑构造体上的上述第一供电用二次线圈进行非接触供电,在上述移动台车停止于上述移动路的上述特定位置时,从上述第一供电用一次线圈向上述第一供电用二次线圈进行非接触供电,并通过充电电缆将供给至上述第一供电用二次线圈的电力供给至支撑于上述车辆支撑构造体上的车辆。
其结果,能够向支撑于被沿移动路移动的上述移动台车支撑的车辆支撑构造体上的车辆供电。
本发明的车辆供电装置,在车辆的下表面设置能够接受非接触供电的第二供电用二次线圈,上述车辆支撑构造体是支承车辆的车轮而支撑车辆的前后一对或左右一对中的任一方的一对输送机,在被这些一对输送机夹着的位置设有车辆支撑构造体空隙,该车辆支撑构造体空隙为由在上下方向上贯通的规定的轮廓包围的空隙,上述移动台车具有移动台车主体、第一供电用二次线圈及第二供电用一次线圈,该移动台车主体对支撑车辆的上述车辆支撑构造体进行支撑并能够在上述移动路上移动,该第一供电用二次线圈设置为在停止于上述移动路的上述特定位置时能够从上述第一供电用一次线圈进行非接触供电,该第二供电用一次线圈设于上述移动台车主体,以能够向支撑于被上述移动台车支撑的上述车辆支撑构造体上的车辆的第二供电用二次线圈进行非接触供电,被上述移动台车支撑的上述第二供电用一次线圈能够隔着设置在被上述移动台车支撑的上述车辆支撑构造体上的上述车辆支撑构造体空隙,向支撑于被上述移动台车支撑的上述车辆支撑构造体上的车辆所设置的第二供电用二次线圈进行非接触供电,在上述移动台车停止于上述移动路的上述特定位置时,从上述第一供电用一次线圈向上述第一供电用二次线圈进行非接触供电,同时,将供给至上述第一供电用二次线圈的电力从上述第二供电用一次线圈向第二供电用二次线圈进行非接触供电,从而从上述移动台车向支撑于被上述移动台车支撑的上述车辆支撑构造体上的车辆供电。
其结果,能够向支撑于被沿移动路移动的上述移动台车支撑的车辆支撑构造体上的车辆供电。
本发明的车辆供电装置,在车辆的下表面设置能够接受非接触供电的第二供电用二次线圈,上述车辆支撑构造体具有左右一对梳齿状的支撑部件,上述支撑部件具有以支承车辆的车轮而支撑车辆的方式在前后方向上排列的多个棒状部件,在被左右一对梳齿状的上述支撑部件夹着的位置设有车辆支撑构造体空隙,该车辆支撑构造体空隙为由在上下方向上贯通的规定的轮廓包围的空隙,上述移动台车具有移动台车主体、第一供电用二次线圈及第二供电用一次线圈,该移动台车主体对支撑车辆的上述车辆支撑构造体进行支撑并能够在上述移动路上移动,该第一供电用二次线圈设置为在停止于上述移动路的上述特定位置时能够从上述第一供电用一次线圈进行非接触供电,该第二供电用一次线圈设于上述移动台车主体,以能够向支撑于被上述移动台车支撑的上述车辆支撑构造体上的车辆的第二供电用二次线圈进行非接触供电,被上述移动台车支撑的上述第二供电用一次线圈能够隔着设于被上述移动台车支撑的上述车辆支撑构造体上的上述车辆支撑构造体空隙,向支撑在被上述移动台车支撑的上述车辆支撑构造体上的车辆所设置的第二供电用二次线圈进行非接触供电,在上述移动台车停止于上述移动路的上述特定位置时,从上述第一供电用一次线圈向上述第一供电用二次线圈进行非接触供电,同时,将供给至上述第一供电用二次线圈的电力从上述第二供电用一次线圈向第二供电用二次线圈进行非接触供电,从而从上述移动台车向支撑于被上述移动台车支撑的上述车辆支撑构造体上的车辆供电。
其结果,能够向支撑于被沿移动路移动的上述移动台车支撑的车辆支撑构造体上的车辆供电。
发明的效果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本发明的车辆供电装置根据该结构具有以下的效果。
由于在上述移动路的上述特定位置设置由驱动电路驱动的第一供电用一次线圈,在将对支撑车辆的车辆支撑构造体进行支撑的移动台车停止于上述特定位置时,将从上述第一供电用一次线圈进行非接触供电的电力供给至支撑于被上述移动台车支撑的上述车辆支撑构造体上的车辆,因此,能够向支撑于被沿移动路移动的上述移动台车支撑的车辆支撑构造体上的车辆供电。
另外,由于在上述移动路的上述特定位置设置由驱动电路驱动的第一供电用一次线圈,在将对支撑车辆的车辆支撑构造体进行支撑的移动台车停止于上述特定位置时,从上述第一供电用一次线圈向设于上述移动台车的第一供电用二次线圈进行非接触供电,将进行非接触供电好电力供给至支撑于被上述移动台车支撑的上述车辆支撑构造体上的车辆,因此能够向支撑于被沿移动路移动的上述移动台车支撑的车辆支撑构造体上的车辆供电。
另外,由于在上述移动路的上述特定位置设置由驱动电路驱动的第一供电用一次线圈,在将对支撑车辆的车辆支撑构造体进行支撑的移动台车停止于上述特定位置时,从上述第一供电用一次线圈向设于上述移动台车的第一供电用二次线圈进行非接触供电,向支撑于被上述移动台车支撑的上述车辆支撑构造体上的车辆所设置的第二供电用二次线圈供电,因此,能够向支撑于被沿移动路移动的上述移动台车支撑的车辆支撑构造体上的车辆供电。
另外,由于在上述移动路的上述特定位置设置由驱动电路驱动的第一供电用一次线圈,在将对支撑车辆的车辆支撑构造体进行支撑的移动台车停止于上述特定位置时,从上述第一供电用一次线圈向设于上述移动台车的第一供电用二次线圈进行非接触供电,将进行非接触供电的电力向蓄电设备充电,并且从设于上述移动台车的第二供电用一次线圈向支撑于被上述移动台车支撑的上述车辆支撑构造体上的车辆所设置的第二供电用二次线圈供电,因此,能够向支撑于被沿移动路移动的上述移动台车支撑的车辆支撑构造体上的车辆供电。
另外,由于在上述移动路的上述特定位置设置由驱动电路驱动的第一供电用一次线圈,在将对支撑车辆的车辆支撑构造体进行支撑的移动台车停止于上述特定位置时,从上述第一供电用一次线圈向设于上述移动台车的第一供电用二次线圈进行非接触供电,将进行非接触供电的电力从设于上述移动台车的第二供电用一次线圈隔着上述车辆支撑构造体空隙向设于支撑在被上述移动台车支撑的上述车辆支撑构造体上的车辆的第二供电用二次线圈供电,因此,能够向支撑于被沿移动路移动的上述移动台车支撑的车辆支撑构造体上的车辆供电。
另外,由于将磁性材料制的芯设置成被包围上述车辆支撑构造体空隙的轮廓包围,因此在第二供电用一次线圈与第二供电用二次线圈之间产生的磁通透过上述芯,提高非接触供电的效率。
另外,由于在上述移动路的上述特定位置设置由驱动电路驱动的第一供电用一次线圈,在将对支撑车辆的车辆支撑构造体进行支撑的移动台车停止于上述特定位置时,从上述第一供电用一次线圈向设于上述移动台车的第一供电用二次线圈进行非接触供电,将进行非接触供电的电力从设于上述移动台车的第二供电用一次线圈向设置在支撑于被上述移动台车支撑的上述车辆支撑构造体上的第二供电用二次线圈进行非接触供电,并用充电电缆将供给的电力供给至车辆,因此能够向支撑于被沿移动路移动的上述移动台车支撑的车辆支撑构造体上的车辆供电。
另外,由于在上述移动路的上述特定位置设置由驱动电路驱动的第一供电用一次线圈,在将对支撑车辆的车辆支撑构造体进行支撑的移动台车停止于上述特定位置时,从上述第一供电用一次线圈隔着上述移动台车空隙和上述车辆支撑构造体空隙向设于车辆的第一供电用二次线圈进行非接触供电,因此能够向支撑于被沿移动路移动的上述移动台车支撑的车辆支撑构造体上的车辆供电。
另外,由于在上述移动路的上述特定位置设置由驱动电路驱动的第一供电用一次线圈,在将对支撑车辆的车辆支撑构造体进行支撑的移动台车停止于上述特定位置时,从上述第一供电用一次线圈隔着上述移动台车空隙向设于上述车辆支撑构造体的第一供电用二次线圈进行非接触供电,并用充电电缆将进行非接触供电的电力供给至车辆,因此能够向支撑于被沿移动路移动的上述移动台车支撑的车辆支撑构造体上的车辆供电。
另外,由于在上述移动路的上述特定位置设置由驱动电路驱动的第一供电用一次线圈,在将对支撑车辆的车辆支撑构造体进行支撑的移动台车停止于上述特定位置时,从上述第一供电用一次线圈向设于上述移动台车的第一供电用二次线圈进行非接触供电,将进行非接触供电的电力从设于上述移动台车的第二供电用一次线圈隔着被一对输送机夹着的空隙供给至设置在支撑于被上述移动台车支撑的上述车辆支撑构造体的一对输送机上的车辆的第二供电用二次线圈,因此能够向支撑于被沿移动路移动的上述移动台车支撑的车辆支撑构造体上的车辆供电。
另外,由于在上述移动路的上述特定位置设置由驱动电路驱动的第一供电用一次线圈,在将对支撑车辆的车辆支撑构造体进行支撑的移动台车停止于上述特定位置时,从上述第一供电用一次线圈向设于上述移动台车的第一供电用线圈进行非接触供电,将进行非接触供电的电力从设于上述移动台车的第二供电用一次线圈隔着被一对梳齿状的支撑部件夹着的空隙供给至设置在支撑于被上述移动台车支撑的上述车辆支撑构造体的一对梳齿状的支撑部件上的车辆的第二供电用二次线圈,因此能够向支撑于被沿移动路移动的上述移动台车支撑的车辆支撑构造体上的车辆供电。
因此,能够提供以简单的结构减少能量损失且供电容易的车辆供电装置和应用了该车辆供电装置的停车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应用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的停车装置的俯视图。
图2是应用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的停车装置的侧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的侧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的侧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的侧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的侧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的侧剖视图。
图8是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的侧剖视图。
图9是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的侧剖视图。
图10是本发明的第八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的侧剖视图。
图11是本发明的第九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的俯视图。
图12是本发明的第十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的主视图。
图13是本发明的第十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的上方立体图。
图14是本发明的第十一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的主视图。
图15是非接触供电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进行说明。
首先,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进行说明。
图1是应用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的停车装置的俯视图。图2是应用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的停车装置的侧视图。图3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的侧剖视图。
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是将本申请发明适用于平面往复式、或者升降滑动式的停车装置的车辆供电装置。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由主构造体(未图示)、供电设备20、车辆支撑构造体30、以及移动台车40构成。
该车辆供电装置也可以由主构造体(未图示)、供电设备20、车辆支撑构造体30、移动台车40、以及移载设备50构成。
车辆5是能够接受供电的移动体。
在车辆5的下表面也可以设置能够接受非接触供电的第二供电用二次线圈6(以下有时简称为“供电用二次线圈6”)。例如,车辆5是在底部具有用于非接触供电的供电用二次线圈6的汽车
供电用二次线圈6从放置在下方的供电用一次线圈进行非接触供电。例如,供电用二次线圈6从放置在下方的供电用一次线圈以磁场共振型、电场共振型、或者电磁感应型等的方法进行非接触供电。
主构造体(未图示)是车辆供电装置的主要的构造体。例如,主构造体是车辆供电装置的基础构造体。
在主构造体(未图示)上设有沿移动路H排列的贮存空间11。也可以在主构造体(未图示)上设有多个贮存空间11。例如,主构造体(未图示)由多个贮存空间11和移动轨道12构成。后述的移动台车在移动轨道12上行驶而沿移动路H移动。
贮存空间11是能够贮存车辆5的停车空间。例如,贮存空间11是能够贮存载置车辆5的车辆支撑构造体30的空间。
图1表示多个贮存空间11在后述的移动路H的左右排成一列的状态。
供电设备20是向车辆5供电的设备。供电设备20由第一供电用一次线圈21和驱动电路22构成。
第一供电用一次线圈21是通过非接触能够向供电用二次线圈供电的供电用一次线圈。第一供电用一次线圈21设置在作为移动路H的至少一个特定的位置的特定位置。
驱动电路22是向第一供电用一次线圈21供给电力并进行驱动的电路。从电源设备(未图示)向驱动电路22供给电力。
若在第一供电用一次线圈21流动电流,则从供电用二次线圈获取电流。例如,若在第一供电用一次线圈21流动交流电流,则从供电用二次线圈获取交流电流。
车辆支撑构造30是能够支撑车辆5的构造。例如,在车辆支撑构造体30能够载置车辆5。
例如,车辆支撑构造体30具备右轮支撑构造部31R和左轮支撑构造部31L。右轮支撑构造部31R是支承车辆5的前后一对右轮的部分。左轮支撑构造部31L是支承车辆5的前后一对左轮的部分。右轮支撑构造部31R和左轮支撑构造部31L一体地支承车辆5。
在车辆支撑构造30的从上方观察时左右排列的右轮支撑构造部31R与左轮支撑构造部31L之间,设有以规定的轮廓K包围的空隙Q2。图1表示由矩形的轮廓K包围的空隙Q2设置在右轮支撑构造部31R与左轮支撑构造部31L之间的状态。
右轮支撑构造部31R和左轮支撑构造部31L具有供车辆5的车轮行驶的行驶面S。
例如,车辆支撑构造体30是支承车辆5的车轮而支撑车辆的从上方观察为大致四边形的构造体,也可以设有在上下方向上贯通的由规定的轮廓K包围的空隙即车辆支撑构造体空隙Q2。
例如,车辆支撑构造30是所谓的随行工作台,从上方观察时在随行工作台的中央部设有在上下方向上贯通的空隙Q2。例如,随行工作台使设于下部的车轮转动而能够在后述的移动台车主体41与贮存空间11之间移动。
在移动台车40设有第二供电用一次线圈43。
第二供电用一次线圈43能够隔着设于被移动台车40支撑的车辆支撑构造体30上的车辆支撑构造体空隙Q2向支撑于车辆支撑构造体30上的车辆5的第二供电用二次线圈6进行非接触供电。
例如,从上方观察时,第二供电用一次线圈43被包围车辆支撑构造体空隙Q2的轮廓K包围,该车辆支撑构造体空隙Q2设于被移动台车40支撑的车辆支撑构造体30上,支撑于车辆支撑构造体30上的车辆5的第二供电用二次线圈6被包围车辆支撑构造体空隙Q2的轮廓K包围。
其结果,产生的磁通在设于被移动台车40支撑的车辆支撑构造体30上的车辆支撑构造体空隙Q2中通过,能够从设于移动台车40的第二供电用一次线圈43向支撑于车辆支撑构造体30上的车辆5的第二供电用二次线圈6非接触供电。
移动台车40是支撑车辆5沿移动路H移动的台车。
移动台车40由移动台车主体41构成。移动台车主体41是支撑对车辆5进行支撑的车辆支撑构造体30并能够在移动路H移动的构造体。
移动台车40也可以由上述的移动台车主体41和第一供电用二次线圈42构成。
第一供电用二次线圈42是以如下方式设置在移动台车40上的二次线圈,即、在停止于移动路H的特定位置时,能够从第一供电用一次线圈21非接触供电。
例如,在第一供电用一次线圈21设于水平地延伸的移动路H的地面时,第一供电用二次线圈42设于移动台车40的底部。
例如,在第一供电用一次线圈21设于设有水平地延伸的移动路H的主构造体10的侧面时,第一供电用二次线圈42设于移动台车40的侧面。
例如,在第一供电用一次线圈21设于形成水平地延伸的移动路H的端部的主构造体10的侧面时,第一供电用二次线圈42设于移动台车40的与主构造体10的端部对置的前部或后部。
移动台车40也可以由上述的移动台车主体41、上述的第一供电用二次线圈42、以及第二供电用一次线圈43构成。
第二供电用一次线圈43是以能够向支撑于被移动台车40支撑的车辆支撑构造体30上的车辆5的第二供电用二次线圈6进行非接触供电的方式,设置在移动台车主体41上的能够进行非接触供电的一次线圈。例如,第二供电用一次线圈43是以能够向支撑于被移动台车40支撑的车辆支撑构造体30上的车辆5的第二供电用二次线圈6进行非接触供电的方式,设置在移动台车主体41的上表面的能够进行非接触供电的一次线圈。
图3表示移动路H水平地延伸、第一供电用一次线圈21设置在移动路H的特定位置的地面上、移动台车40对支撑车辆5的车辆支撑构造体30进行支撑、且移动台车40停止于移动路H的特定位置的状态。图中,用虚线表示在供电用一次线圈与供电用二次线圈之间产生的磁通。
在移动台车40停止于移动路H的特定位置时,将从第一供电用一次线圈21非接触供电的电力供给至支撑于被移动台车40支撑的车辆支撑构造体30上的车辆5。
也可以在移动台车40停止于移动路H的特定位置时,从第一供电用一次线圈21向第一供电用二次线圈42进行非接触供电,同时,将供给至第一供电用二次线圈42的电力供给至支撑于被移动台车40支撑的车辆支撑构造体30上的车辆5。
也可以在移动台车40停止于移动路H的特定位置时,从第一供电用一次线圈21向第一供电用二次线圈42供电,同时,将供给至第一供电用二次线圈42的电力从第二供电用一次线圈43向第二供电用二次线圈6进行非接触供电,从而向支撑于被移动台车40支撑的车辆支撑构造体30上的车辆5供电。
例如,在移动台车40停止于移动路H的特定位置时,若从第一供电用一次线圈21向第一供电用二次线圈42供电,同时,将供给至第一供电用二次线圈42的电力从第二供电用一次线圈43向第二供电用二次线圈6进行非接触供电,则磁通通过车辆支撑构造体空隙Q2,向支撑于被移动台车40支撑的车辆支撑构造体30上的车辆5供电。
移载设备50是能够在移动台车主体41与贮存空间11之间移载车辆5的设备。移载设备50也能够在移动台车主体41与贮存空间11之间移载支撑车辆5的车辆支撑构造体30。
以下,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的作用进行说明。
应用了车辆供电装置的停车装置的运用由入库工序、出库工序和供电工序构成。
(入库工序)
接受入库指令。
车辆5向处于出库入库空间(未图示)的车辆支撑构造体30自行而载置。
升降机(未图示)使支撑车辆5的车辆支撑构造体30从出库入库空间的某层向贮存空间11的某层移动。
移载设备50将支撑车辆5的车辆支撑构造体30从升降机移载至移动台车40。
移动台车40对支撑车辆5的车辆支撑构造体30进行支撑并在移动路H上移动。
移动台车40停止于一个贮存空间11的旁边。
移载设备50将支撑车辆5的车辆支撑构造体30从移动台车40移载至贮存空间11。
(出库工序)
接受出库指令。
移动台车40沿移动路H移动,停止于出库指令的某车辆5停车的贮存空间11的旁边。
移载设备50将支撑车辆5的车辆支撑构造体30从贮存空间11移载至移动台车40。
移动台车40沿移动路H向升降机的某位置移动。
移载设备50将支撑车辆5的车辆支撑构造体30从移动台车40移载至升降机。
升降机(未图示)使支撑车辆5的车辆支撑构造体30从贮存空间11的某层向出库入库空间的某层移动。
车辆5从处于出库入库空间(未图示)的车辆支撑构造体30自行而降下。
(供电指令)
接受供电指令。
移动台车40沿移动路H移动,停止于供电指令的某车辆5停车的贮存空间11的旁边。
移载设备50将支撑车辆5的车辆支撑构造体30从贮存空间11移载至移动台车40。
移动台车40沿移动路H向特定位置移动。
驱动电路22驱动第一供电用一次线圈21,从第一供电用一次线圈21向第一供电用二次线圈42进行非接触供电,将供给至第一供电用二次线圈42的电力从第二供电用一次线圈43供给至第二供电用二次线圈6。
车辆5将供给至第二供电用二次线圈6的电力进行充电,若充电结束则发出结束信号。
若接到结束信号,则移动台车40沿移动路H从特定位置移动,移动台车40停止于一个贮存空间11的旁边。
移载设备50将支撑车辆5的车辆支撑构造体30从移动台车40移载至贮存空间11。
接着,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进行说明。
图4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的侧剖视图。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由主构造体(未图示)、供电设备20、车辆支撑构造体30以及移动台车40构成。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也可以由主构造体(未图示)、供电设备20、车辆支撑构造体30、移动台车40以及移载设备50构成。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也可以由主构造体(未图示)、供电设备20、车辆支撑构造体30、移动台车40、移载设备50以及芯构成。
车辆5、主构造体(未图示)、供电设备20、车辆支撑构造体30、移动台车40以及移载设备50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芯是磁性材料制的具有规定的外形的块。芯也可以是能够重叠磁性材料制的板材的具有规定的外形的块。芯也可以是磁性材料制的从上方观察时具有环状的外形的块。芯也可以磁性材料制的从上方观察时具有框状的外形的块。
芯也可以是以被包围车辆支撑构造体空隙Q2的轮廓K包围的方式设置的第二芯62。
芯也可以是以被第二供电用一次线圈43和第二供电用二次线圈8从上下方向夹着而被包围车辆支撑构造体空隙Q2的轮廓K包围的方式设置的第二芯62。
例如,在移动台车40停止于移动路H的特定位置时,从第一供电用一次线圈21向第一供电用二次线圈42供电,同时,将供给至第一供电用二次线圈42的电力从第二供电用一次线圈43向第二供电用二次线圈6进行非接触供电。此时,磁通透过被包围车辆支撑构造体空隙Q2的轮廓K包围的第二芯62,向支撑于被移动台车40支撑的车辆支撑构造体30上的车辆5供电。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的作用除了从上述的第一供电用一次线圈21向车辆5供给电力的路径以外,实质上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的作用相同,因此省略主要的说明,仅对不同的点进行说明。
(供电工序)
在第二供电用一次线圈43与第二供电用二次线圈6之间产生的磁通被第二芯62感应。
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进行说明。
图5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的侧剖视图。
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由主构造体(未图示)、供电设备20、车辆支撑构造体30、以及移动台车40构成。
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也可以由主构造体(未图示)、供电设备20、车辆支撑构造体30、移动台车40、以及移载设备50构成。
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的车辆5、主构造体(未图示)、供电设备20、车辆支撑构造体30、以及移载设备50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移动台车40是支撑车辆5沿移动路H移动的台车。移动台车40由移动台车主体41构成。移动台车主体41是对支撑车辆5的车辆支撑构造体30进行支撑而能够在移动路H上移动的构造体。
移动台车40也可以由移动台车主体41、第一供电用二次线圈42以及蓄电设备44构成。
移动台车主体41和第一供电用二次线圈42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移动台车40也可以由移动台车主体41、第一供电用二次线圈42、第二供电用一次线圈43、以及蓄电设备44构成。
移动台车主体41、第一供电用二次线圈42、以及第二供电用一次线圈43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蓄电设备44是能够存储电力的设备,例如使用二次电池、电容器、飞轮等。
图5表示移动路H水平地延伸、第一供电用一次线圈21设置在移动路H的特定位置的地面上、移动台车40对支撑车辆5的车辆支撑构造体30进行支撑、且移动台车40停止于移动路H的特定位置的状态。
在移动台车40停止于移动路H的特定位置时,将从第一供电用一次线圈21进行非接触供电的电力存储在蓄电设备44,同时,将电力供给至支撑于被移动台车40支撑的车辆支撑构造体30上的车辆5。
也可以在移动台车40停止于移动路H的特定位置时,将从第一供电用一次线圈21向第一供电用二次线圈42进行非接触供电的电力存储在蓄电设备44,同时,将供给至第一供电用二次线圈42的电力供给至支撑于被移动台车40支撑的车辆支撑构造体30上的车辆5。
也可以在移动台车40停止于移动路H的特定位置时,将从第一供电用一次线圈21向第一供电用二次线圈42进行非接触供电的电力存储在蓄电设备44,同时,将供给至第一供电用二次线圈42的电力从第二供电用一次线圈43向第二供电用二次线圈6进行非接触供电,从而供给至支撑于移动台车40上的车辆5。
也可以在移动台车40停止于移动路H的特定位置时,将从第一供电用一次线圈21向第一供电用二次线圈42进行非接触供电的电力存储在蓄电设备44,同时,将供给第一供电用二次线圈42的电力从第二供电用一次线圈43向第二供电用二次线圈6进行非接触供电。在从第二供电用一次线圈43向第二供电用二次线圈6进行非接触供电时,磁通通过车辆支撑构造体空隙Q2,从而向支撑于被移动台车40支撑的车辆支撑构造体30上的车辆5供电。
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的作用除了从上述的第一供电用一次线圈21向车辆5供给电力的路径以外,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的作用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接着,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进行说明。
图6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的侧剖视图。
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由主构造体(未图示)、供电设备20、车辆支撑构造体30、以及移动台车40构成。
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也可以由主构造体(未图示)、供电设备20、车辆支撑构造体30、移动台车40、以及移载设备50构成。
主构造体(未图示)、供电设备20、移动台车40、以及移载设备50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的情况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车辆5是能够接受供电的移动体,能够通过充电电缆接受供电。
车辆支撑构造30具有能够支撑车辆5的结构,由车辆支撑构造主体31和第二供电用二次线圈32构成。
车辆支撑构造主体31是支承车辆5的车轮而能够支撑车辆的构造体,例如,从上方观察时,为大致四边形的构造体。
例如,车辆支撑构造主体31具有右轮支撑构造部31R和左轮支撑构造部31L。右轮支撑构造部31R是支承车辆5的前后一对右轮的部分。左轮支撑构造部31L是支撑车辆5的前后一对左轮的部分。右轮支撑构造部31R和左轮支撑构造部31L一体地支承车辆。右轮支撑构造部31R和左轮支撑构造部31L具有供车辆5的车轮行驶的行驶面S。
第二供电用二次线圈32是设置在车辆支撑构造主体31上且能够从供电用一次线圈接受非接触供电的二次线圈。
第二供电用二次线圈32也可以是设置在车辆支撑构造主体31的下表面且能够接受非接触供电的二次线圈。
例如,车辆支撑构造主体31是所谓的随行工作台,第二供电用二次线圈32固定在随行工作台的下表面。例如,随行工作台使设置在下部的车轮转动而能够在后述的移动台车主体41与贮存空间11之间移动。
图6表示移动路H水平地延伸、第一供电用一次线圈21设置在移动路H的特定位置的地面上、移动台车40对支撑车辆5的车辆支撑构造体30进行支撑、且移动台车40停止于移动路H的特定位置的状态。
在移动台车40停止于移动路H的特定位置时,将从第一供电用一次线圈21进行非接触供电的电力向支撑于被移动台车40支撑的车辆支撑构造体30上的车辆5供电。
也可以在移动台车40停止于移动路H的特定位置时,从第一供电用一次线圈21向第一供电用二次线圈42进行非接触供电,同时,将供给至第一供电用二次线圈42的电力供给至支撑于被移动台车40支撑的车辆支撑构造体30上的车辆5。
也可以在移动台车40停止于移动路H的特定位置时,从第一供电用一次线圈21向第一供电用二次线圈42供电,同时,将供给至第一供电用二次线圈42的电力从第二供电用一次线圈43向第二供电用二次线圈32进行非接触供电,从而通过充电电缆7将供给至第二供电用二次线圈32的电力供给至支撑于车辆支撑构造体30上的车辆5。
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的作用除了从上述的第一供电用一次线圈21向车辆5供给电力的路径以外,实质上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的作用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接着,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进行说明。
图7是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的侧剖视图。
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由主构造体(未图示)、供电设备20、车辆支撑构造体30、以及移动台车40构成。
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也可以由主构造体(未图示)、供电设备20、车辆支撑构造体30、移动台车40、以及移载设备50构成。
车辆5是能够接受供电的移动体。
也可以在车辆5的下表面设置能够接受非接触供电的第一供电用二次线圈6’。例如,车辆5是在底部具有用于非接触供电的第一供电用二次线圈6’的汽车。
第一供电用二次线圈6’从供电用一次线圈21进行非接触供电。
例如,第一供电用二次线圈6’是以磁场共振型、电场共振型、或者电磁感应型等方法从第一供电用一次线圈21进行非接触供电。
主构造体10、供电设备20、车辆支撑构造体30、以及移载设备50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移动台车40是支撑车辆5而沿移动路H移动的台车。
移动台车40由移动台车主体41构成。移动台车主体41是对支撑车辆5的车辆支撑构造体30进行支撑而能够在移动路H上移动的构造体。
在移动台车40上设有作为在上下方向上贯通的空隙的移动台车空隙。
在移动台车40停止于移动路H的特定位置时,能够从第一供电用一次线圈21隔着设于移动台车40的移动台车空隙Q1、和设于被移动台车40支撑的车辆支撑构造体30上的车辆支撑构造体空隙Q2,向第一供电用二次线圈6’进行非接触供电,该第一供电用二次线圈6’设置在支撑于被移动台车40支撑的车辆支撑构造体30上的车辆5。
例如,在移动台车40停止于移动路H的特定位置时,从上方观察时,第一供电用一次线圈21被包围移动台车空隙Q1的轮廓K和包围车辆支撑构造体空隙Q2的轮廓K包围,从上方观察时,设置在支撑于被移动台车40支撑的车辆支撑构造体30上的车辆5的第一供电用二次线圈6’被包围移动台车空隙Q1的轮廓K和包围车辆支撑构造体空隙Q2的轮廓K包围。
其结果,在移动台车40停止于移动路H的特定位置时,产生的磁通通过设置在移动台车40上的移动台车空隙Q1和设置在被移动台车支撑的车辆支撑构造体30上的车辆支撑构造体空隙Q2,从而第一供电用一次线圈21能够向设置在支撑于被移动台车40支撑的车辆支撑构造体30上的车辆5的第一供电用二次线圈6’进行非接触供电。
移动台车40也可以由移动台车主体41构成。移动台车主体41是对支撑车辆5的车辆支撑构造体30进行支撑而能够在移动路H上移动的构造体。
图7表示移动路H水平地延伸、第一供电用一次线圈21设置在移动路H的特定位置的地面上、移动台车40对支撑车辆5的车辆支撑构造体30进行支撑、且移动台车40停止于移动路H的特定位置的状态。
在移动台车40停止于移动路H的特定位置时,从第一供电用一次线圈21向第一供电用二次线圈6’进行非接触供电,从而向支撑于被移动台车40支撑的车辆支撑构造体30上的车辆5供电。
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的作用除了从上述的第一供电用一次线圈21向车辆5供给电力的路径以外,实质上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的作用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接着,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进行说明。
图8是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的侧剖视图。
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由主构造体(未图示)、供电设备20、车辆支撑构造体30、移动台车40、以及芯构成。
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也可以由主构造体(未图示)、供电设备20、车辆支撑构造体30、移动台车40、移载设备50、以及芯构成。
主构造体(未图示)、供电设备20、车辆支撑构造体30、移动台车40、以及移载设备50与第五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芯是磁性材料制的具有规定的外形的块状。芯也可以是能够重叠磁性材料制的板材的具有规定的外形的块。芯也可以是磁性材料制的从上方观察时具有环状的外形的块。芯也可以是磁性材料制的从上方观察时具有框状的外形的块。
芯也可以是第一芯61。第一芯61以被包围移动台车空隙Q1的轮廓K包围的方式设置。第一芯61被第一供电用一次线圈21和第一供电用二次线圈6’从上下方向夹着。
芯也可以是第二芯62。第二芯62以被包围车辆支撑构造体空隙Q2的轮廓K包围的方式设置。第二芯62被第一供电用一次线圈21和第一供电用二次线圈6’从上下方向夹着。
芯也可以是第一芯61和第二芯62。第一芯61和第二芯62被第一供电用一次线圈21和第一供电用二次线圈6’从上下方向夹着。
在移动台车40停止于移动路H的特定位置时,产生的磁通透过被包围设于移动台车40的移动台车空隙Q1的轮廓K包围的第一芯61,能够从第一供电用一次线圈21向设置在支撑于被移动台车40支撑的车辆支撑构造体30上的车辆5的第一供电用二次线圈6’进行非接触供电。
或者,在移动台车40停止于移动路H的特定位置时,产生的磁通透过被包围设于被移动台车支撑的车辆支撑构造体30的车辆支撑构造体空隙Q2的轮廓K包围的第二芯62,能够从第一供电用一次线圈21向设置在支撑于被移动台车40支撑的车辆支撑构造体30上的车辆5的第一供电用二次线圈6’进行非接触供电。
或者,在移动台车40停止于移动路H的特定位置时,产生的磁通透过被包围设于移动台车40上的移动台车空隙Q1的轮廓K包围的第一芯61、和被包围设于被移动台车40支撑的车辆支撑构造体30上的车辆支撑构造体空隙Q2的轮廓K包围的第二芯62,能够从第一供电用一次线圈21向设置在支撑于被移动台车40支撑的车辆支撑构造体30上的车辆5的第一供电用二次线圈6’进行非接触供电。
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的作用除了从上述的第一供电用一次线圈21向车辆5供给电力的路径以外,实质上与第五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的作用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接着,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进行说明。
图9是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的侧剖视图。
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由主构造体(未图示)、供电设备20、车辆支撑构造体30、以及移动台车40构成。
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也可以由主构造体(未图示)、供电设备20、车辆支撑构造体30、移动台车40、以及移载设备50构成。
主构造体(未图示)和供电设备20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车辆5是能够接受供电的移动体,能够通过充电电缆7接受供电。
车辆支撑构造主体31是支承车辆5的车轮而能够支撑车辆的构造体。例如,车辆支撑构造主体31从上方观察时是大致四边形的构造体。
例如,车辆支撑构造主体31具有右轮支撑构造部31R和左轮支撑构造部31L。
右轮支撑构造部31R是支承车辆5的前后一对右轮的部分。左轮支撑构造部31L是支承车辆5的前后一对左轮的部分。右轮支撑构造部31R和左轮支撑构造部31L一体地支承车辆。右轮支撑构造部31R和左轮支撑构造部31L具有供车辆5的车轮行驶的行驶面S。
第一供电用二次线圈32’是设置在车辆支撑构造主体31上且能够接受非接触供电的二次线圈。
第一供电用二次线圈32’也可以是设置在车辆支撑构造主体31的下表面且能够接受非接触供电的二次线圈。
例如,车辆支撑构造主体31是所谓的随行工作台,第一供电用二次线圈32’固定在随行工作台的下表面。例如,随行工作台使设置在下部的车轮转动而能够在后述的移动台车主体41与贮存空间11之间移动。
移动台车40是支撑车辆5而沿移动路H移动的台车。
移动台车40由移动台车主体41构成。移动台车主体41是对支撑车辆5的车辆支撑构造体30进行支撑而能够在移动路H上移动的构造体。
在移动台车40上设有作为在上下方向贯通的空隙的移动台车空隙。
在移动台车主体41上设有在上下方向贯通的作为被规定的轮廓K包围的空隙的移动台车空隙Q1。
在移动台车40停止于移动路H的特定位置时,从第一供电用一次线圈21隔着设于移动台车40的移动台车空隙Q1,能够向设于被移动台车40支撑的车辆支撑构造体30上的第一供电用二次线圈32’进行非接触供电。
例如,在移动台车40停止于移动路H的特定位置时,从上方观察时,第一供电用一次线圈21被移动台车空隙Q1的轮廓K和包围车辆支撑构造体空隙Q2的轮廓K包围,从上方观察时,设于被移动台车40支撑的车辆支撑构造体30上的第一供电用二次线圈32’被包围移动台车空隙Q1的轮廓K包围。
其结果,在移动台车40停止于移动路H的特定位置时,磁通通过设置在移动台车40上的移动台车空隙Q1,能够从第一供电用一次线圈21向设于被移动台车40支撑的车辆支撑构造体30的第一供电用二次线圈32’进行非接触供电。
图9表示移动路H水平地延伸、第一供电用一次线圈21设置在移动路H的特定位置的地面上、移动台车40对支撑车辆5的车辆支撑构造体30进行支撑、且移动台车40停止于移动路H的特定位置的状态。
在移动台车40停止于移动路H的特定位置时,将从第一供电用一次线圈21进行非接触供电的电力供给至支撑于被移动台车40支撑的车辆支撑构造体30上的车辆5。
也可以在移动台车40停止于移动路H的特定位置时,从第一供电用一次线圈21向第一供电用二次线圈32’进行非接触供电,同时,将供给至第一供电用二次线圈32’的电力供给至支撑于被移动台车40支撑的车辆支撑构造体30上的车辆5。
例如,在移动台车40停止于移动路H的特定位置时,从第一供电用一次线圈21向第一供电用二次线圈32’进行非接触供电,从而通过充电电缆将供给至第一供电用二次线圈32’的电力供给至支撑于车辆支撑构造体30上的车辆。
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的作用,除了从上述的第一供电用一次线圈21向车辆5供给电力的路径以外,实质上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的作用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接着,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第八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进行说明。
图10是本发明的第八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的侧剖视图。
本发明的第八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由主构造体(未图示)、供电设备20、车辆支撑构造体30、移动台车40、以及芯构成。
本发明的第八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也可以由主构造体(未图示)、供电设备20、车辆支撑构造体30、移动台车40、移载设备50、以及芯构成。
主构造体(未图示)、供电设备20、车辆支撑构造体30、移动台车40、以及移载设备50与第七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芯是磁性材料制的具有规定的外形的块状。芯也可以是能够重叠磁性材料制的板材的具有规定的外形的块。芯也可以是磁性材料制的从上方观察时具有环状的外形的块。芯也可以是磁性材料制的从上方观察时具有框状的外形的块。
芯也可以是第一芯61。第一芯61以被包围移动台车空隙Q1的轮廓K包围的方式设置。第一芯61被第一供电用一次线圈21和第一供电用二次线圈6’从上下方向夹着。
在移动台车40停止于移动路H的特定位置时,磁通通过被包围设于移动台车40上的移动台车空隙Q1的轮廓K包围的第一芯61,能够从第一供电用一次线圈21向设于被移动台车40支撑的车辆支撑构造体30上的第一供电用二次线圈32’进行非接触供电。
本发明的第八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的作用,除了从上述的第一供电用一次线圈21向车辆5供给电力的路径以外,实质上与第七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的作用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接着,基于附图对的本发明的第九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进行说明。
图11是本发明的第九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的俯视图。
本发明的第九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由主构造体(未图示)、供电设备20、车辆支撑构造体30、以及移动台车40构成。
本发明的第九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也可以由主构造体(未图示)、供电设备20、车辆支撑构造体30、移动台车40、以及移载设备50构成。
车辆5、主构造体(未图示)、供电设备20和移动台车40的结构与第一至第八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的情况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车辆支撑构造体30是能够支撑车辆5的结构。车辆支撑构造体30由能够载置车辆5的一对输送机构成。例如,车辆支撑构造体30由前后一对的输送机构成。例如,车辆支撑构造体30由左右一对输送机构成。输送机载置车辆5的车轮并支撑车辆5。
在车辆支撑构造体30上,在被一对输送机夹着的位置,设有在上下方向贯通的作为由规定的轮廓K包围的空隙的车辆支撑构造体空隙。
图11表示由前后一对输送机构成的车辆支撑构造体30。
移载设备50是能够在移动台车主体与贮存空间之间移载车辆的设备。移载设备50例如由前后一对或左右一对输送机构成。
车辆支撑构造体30的输送机和移载设备50的输送机协作地动作,能够在车辆支撑构造体30的输送机与移载设备50的输送机之间移载车辆5。
第九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的作用,除了上述的车辆支撑构造体的结构以外,实质上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的作用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接着,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第十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进行说明。
图12是本发明的第十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的主视图。图13是本发明的第十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的上方立体图。
本发明的第十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由主构造体10、供电设备20、车辆支撑构造体30、以及移动台车40构成。
本发明的第十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也可以由主构造体10、供电设备20、车辆支撑构造体30、移动台车40、以及移载设备50构成。
本发明的第十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也可以由主构造体10、供电设备20、车辆支撑构造体30、移动台车40、移载设备50、以及芯构成。
车辆5与第一至第八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的结构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主构造体10是车辆供电装置的主要的构造体。例如,主构造体10是车辆供电装置的基础构造体。
在主构造体10上设有沿在上下方向延伸的移动路H排列的贮存空间11。也可以在主构造体10上设有多个贮存空间11。例如,主构造体10由多个贮存空间11构成。后述的移动台车沿移动路H在上下方向上移动。
贮存空间11是能够贮存车辆5的停车空间。例如,贮存空间11是能够贮存载置车辆5的车辆支撑构造体30的空间。
图12表示多个贮存空间11在后述的移动路H的左右并排地沿上下方向排列的状态。
供电设备20是向车辆5供电的设备。供电设备20由第一供电用一次线圈21和驱动电路22构成。
第一供电用一次线圈21是通过非接触能够向供电用二次线圈供电的供电用一次线圈。第一供电用一次线圈21设置在作为移动路H的至少一个特定的位置的特定位置。例如,第一供电用一次线圈21设置在移动路H的最下部的地面、或者移动路H的中途的壁上。
驱动电路22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的驱动电路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车辆支撑构造体30具有能够支撑车辆5的结构。例如,车辆支撑构造体30能够载置车辆5。
车辆支撑构造体30由一对梳齿状的支撑部件构成。例如,车辆支撑构造体30由左右一对梳齿状的支撑部件构成。左右一对梳齿状的支撑部件具有在前后方向上排列的多个棒状部件,以便支承车辆5的车轮从而支撑车辆5。
图13表示车辆支撑构造体30的左右一对梳齿状的支撑部件分别具有载置车辆5的前轮和后轮的多个棒状部件,并利用移动台车40支撑,能够在移动路H上沿上下方向移动的状态。
车辆支撑构造体30在被左右一对梳齿状的支撑部件夹着的位置设有车辆支撑构造体空隙,该车辆支撑构造体空隙为在上下方向贯通的从上方观察时由规定的轮廓K包围的空隙。
移动台车40是支撑车辆5并沿移动路H移动的台车。移动台车40由移动台车主体(未图示)构成。移动台车主体是对支撑车辆5的车辆支撑构造体30进行支撑而能够沿上下方向在移动路H上移动的构造体。
移动台车40的其他结构与第一至第八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的情况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移载设备50是能够在移动台车主体与贮存空间11之间移载车辆5的设备。移载设备50能够在停止于移动路H上的移动台车主体与贮存空间11之间移动车辆5。移载设备50具有能够支撑车辆5的车轮的多个棒状部件。
第十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的作用,除了上述的移动路H在上下方向上延伸这点、和车辆支撑构造体30的结构以外,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的作用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接着,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第十一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进行说明。
图14是本发明的第十一的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的主视图。
本发明的第十一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由主构造体10、供电设备20、车辆支撑构造体30、以及移动台车40构成。
本发明的第十一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也可以由主构造体10、供电设备20、车辆支撑构造体30、移动台车40、以及移载设备50构成。
本发明的第十一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由主构造体10、供电设备20、车辆支撑构造体30、移动台车40、移载设备50、以及芯构成。
车辆5、车辆支撑构造体30、移动台车40、移载设备50、以及芯60与第一至第八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主构造体10是车辆供电装置的主要的构造体。例如,主构造体10是车辆供电装置的基础构造体。
在主构造体10上设有沿在上下方向延伸的移动路H排列的贮存空间11。也可以在主构造体10上设有多个贮存空间11。例如,主构造体10由多个贮存空间11构成。后述的移动台车沿移动路H在上下方向上移动。
贮存空间11是能够贮存车辆5的停车空间。例如,贮存空间11是能够贮存载置车辆5的车辆支撑构造体30的空间。
图14表示多个贮存空间11在后述的移动路H的左右并列地在上下方向上排列的状态。
供电设备20是向车辆5供电的设备。供电设备20由第一供电用一次线圈21和驱动电路22构成。
第一供电用一次线圈21是能够通过非接触向供电用二次线圈供电的供电用一次线圈。第一供电用一次线圈21设置在作为移动路H的至少一个特定的位置的特定位置。例如,第一供电用一次线圈21设置在移动路H的最下部的地面、或者移动路H的中途的壁上。
驱动电路22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的驱动电路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第十一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的作用,除了移动路H在上下方向上延伸这点以外,实质上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的作用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根据该结构具有以下的效果。
在移动路H的特定位置设置由驱动电路22驱动的第一供电用一次线圈21,在对支撑车辆5的车辆支撑构造体30进行支撑的移动台车40停止于特定位置时,将从第一供电用一次线圈21进行非接触供电的电力供给至支撑于被移动台车40支撑的车辆支撑构造体30上的车辆5,因此,能够向支撑于被沿移动路H移动的移动台车40支撑的车辆支撑构造体30上的车辆5供电。
另外,在移动路H的特定位置设置由驱动电路22驱动的第一供电用一次线圈21,在对支撑车辆5的车辆支撑构造体30进行支撑的移动台车40停止于特定位置时,从第一供电用一次线圈21向设于移动台车40的第一供电用二次线圈42进行非接触供电,将非接触供电的电力供给至支撑于被移动台车40支撑的车辆支撑构造体30上的车辆5供电,因此能够向支撑于被沿移动路H移动的移动台车40支撑的车辆支撑构造体30上的车辆5供电。
另外,在移动路H的特定位置设置由驱动电路22驱动的第一供电用一次线圈21,在对支撑车辆5的车辆支撑构造体30进行支撑的移动台车40停止于特定位置时,从第一供电用一次线圈21向设于移动台车40的第一供电用二次线圈42进行非接触供电,将非接触供电的电力从设于移动台车40的第二供电用一次线圈43向设置在支撑于被移动台车40支撑的车辆支撑构造体30上的车辆5的第二供电用二次线圈6供电,因此能够向支撑于被沿移动路H移动的移动台车40支撑的车辆支撑构造体30上的车辆5供电。
另外,在移动路H的特定位置设置由驱动电路22驱动的第一供电用一次线圈21,在将对支撑车辆5的车辆支撑构造体30进行支撑的移动台车40停止于特定位置时,从第一供电用一次线圈21向设于移动台车40的第一供电用二次线圈42进行非接触供电,将非接触供电的电力向蓄电设备44充电并且从设于移动台车40的第二供电用一次线圈43向支撑于被移动台车40支撑的车辆支撑构造体30上的车辆5所设置的供电用二次线圈43供电,因此能够向支撑于被沿移动路H移动的移动台车40支撑的车辆支撑构造体30上的车辆5供电。
另外,在移动路H的特定位置设置由驱动电路22驱动的第一供电用一次线圈21,在将支撑车辆5的车辆支撑构造体30进行支撑的移动台车40停止于特定位置时,从第一供电用一次线圈21向设于移动台车40的第一供电用二次线圈42进行非接触供电,将非接触供电的电力从设于移动台车40的第二供电用一次线圈43通过车辆支撑构造体空隙Q2向支撑于被移动台车40支撑的车辆支撑构造体30上的车辆5所设置的第二供电用二次线圈6供电,因此能够向支撑于被沿移动路H移动的移动台车40支撑的车辆支撑构造体30上的车辆5供电。
另外,将磁性材料制的芯设置成被包围车辆支撑构造体空隙Q2的轮廓K包围,因此在第二供电用一次线圈43与第二供电用二次线圈6之间产生的磁通透过芯,提高非接触供电的效率。
另外,在移动路H的特定位置设置由驱动电路22驱动的第一供电用一次线圈21,在将对支撑车辆5的车辆支撑构造体30进行支撑的移动台车40停止于特定位置时,从第一供电用一次线圈21向设于移动台车40的第一供电用二次线圈42进行非接触供电,将非接触供电的电力从设于移动台车40的第二供电用一次线圈43向设于被移动台车40支撑的车辆支撑构造体30的第一供电用二次线圈32进行非接触供电,并用充电电缆7将供给的电力供给至车辆5,因此能够向支撑于被沿移动路H移动的移动台车40支撑的车辆支撑构造体30上的车辆5供电。
另外,在移动路H的特定位置设置由驱动电路22驱动的第一供电用一次线圈21,在对支撑车辆5的车辆支撑构造体30进行支撑的移动台车40停止于特定位置时,从第一供电用一次线圈21通过移动台车空隙Q1与车辆支撑构造体空隙Q2而向设于车辆5的第一供电用二次线圈6’进行非接触供电,因此能够向支撑于被沿移动路H移动的移动台车40支撑的车辆支撑构造体30上的车辆5供电。
另外,在移动路H的特定位置设置由驱动电路22驱动的第一供电用一次线圈21,在将对支撑车辆5的车辆支撑构造体30进行支撑的移动台车40停止于特定位置时,从第一供电用一次线圈21通过移动台车空隙Q1向设于车辆支撑构造体30的第一供电用二次线圈32’进行非接触供电,用充电电缆7将非接触供电的电力供给至车辆5,因此能够向支撑于被沿移动路H移动的移动台车40支撑的车辆支撑构造体30上的车辆5供电。
另外,在移动路H的特定位置设置由驱动电路22驱动的第一供电用一次线圈21,在对支撑车辆5的车辆支撑构造体30进行支撑的移动台车40停止于特定位置时,从第一供电用一次线圈21向设于移动台车40的第一供电用二次线圈42进行非接触供电,将非接触供电的电力从设于移动台车40的第二供电用一次线圈43通过被一对输送机夹着的空隙向设置在支撑于被移动台车40支撑的车辆支撑构造体30的一对输送机上的车辆5的第二供电用二次线圈6供电,因此能够向支撑于被沿移动路H移动的移动台车40支撑的车辆支撑构造体30上的车辆5供电。
另外,在移动路H的特定位置设置由驱动电路22驱动的第一供电用一次线圈21,在将对支撑车辆5的车辆支撑构造体30进行支撑的移动台车40停止于特定位置时,从第一供电用一次线圈21向设于移动台车40的第一供电用二次线圈42进行非接触供电,将非接触供电的电力从设于移动台车40的第二供电用一次线圈43通过被一对梳齿状的支撑部件夹着的空隙Q2向设置在支撑于被移动台车40支撑的车辆支撑构造体30的一对梳齿状的支撑部件上的车辆5的第二供电用二次线圈6供电,因此能够向支撑于被沿移动路H移动的移动台车40支撑的车辆支撑构造体30上的车辆5供电。
本发明并不限于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由对磁场不产生影响的材料制成的板也可以覆盖空隙。
以将本发明应用于停车装置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没有移载设备或贮存空间的情况。
作为停车装置的移动机构的形式,以作为电梯方式停车装置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箱形循环式停车装置、水平循环式停车装置、回转木马方式停车装置、升降滑动式停车装置、平面往复方式停车装置、搬运储藏方式停车装置、双层方式、多层方式停车装置的循环机构。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能够提供以简易的结构减少能量损失且供电容易的车辆供电装置以及应用了该车辆供电装置的停车装置。
符号的说明
H—移动路,Q1—支撑台车空隙,Q2—车辆支撑构造体空隙,K—轮廓,5—车辆,6—第二供电用二次线圈,6’—第一供电用二次线圈,7—充电电缆,10—主构造体,11—贮存空间,12—移动轨道,20—供电设备,21—第一供电用一次线圈,22—驱动电路,30—车辆支撑构造体,31—车辆支撑构造体主体,31L—左轮支撑构造部,31R—右轮支撑构造部,32—第二供电用二次线圈,32’—第一供电用二次线圈,40—移动台车,41—移动台车主体,42—第一供电用二次线圈,43—第二供电用一次线圈,44—蓄电设备,50—移载设备,60—芯,61—第一芯,62—第二芯。

Claims (14)

1.一种车辆供电装置,向能够接受供电的车辆供电,其特征在于,
具备:设有沿移动路排列的贮存空间的主构造体;
具有设置在上述移动路的至少一个位置且能够进行非接触供电的第一供电用一次线圈、和驱动该第一供电用一次线圈的驱动电路的供电设备;
车辆支撑构造体,其为能够支撑车辆的构造体,在上述车辆支撑构造体上设置车辆支撑构造体空隙,该车辆支撑构造体空隙为由在上下方向贯通的规定的轮廓包围的空隙;
移动台车,其具有支撑上述车辆支撑构造体并能够在上述移动路上移动的移动台车主体;
能够在移动台车主体与上述贮存空间之间移载车辆的移载设备;以及
能够接受非接触供电的第二供电用二次线圈,
在上述移动台车停止于上述移动路的上述第一供电用一次线圈的设置位置时,将从上述第一供电用一次线圈进行非接触供电的电力供给至支撑于被上述移动台车支撑的上述车辆支撑构造体上的车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移动台车具有移动台车主体及第一供电用二次线圈,该移动台车主体对支撑车辆的上述车辆支撑构造体进行支撑并能够在上述移动路上移动,该第一供电用二次线圈设置为在停止于上述移动路的上述第一供电用一次线圈的设置位置时能够从上述第一供电用一次线圈进行非接触供电,
在上述移动台车停止于上述移动路的上述第一供电用一次线圈的设置位置时,从上述第一供电用一次线圈向上述第一供电用二次线圈进行非接触供电,同时,将供给至上述第一供电用二次线圈的电力供给至支撑于被上述移动台车支撑的上述车辆支撑构造体上的车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车辆的下表面设置上述第二供电用二次线圈,
上述移动台车具有第二供电用一次线圈,该第二供电用一次线圈设于上述移动台车主体,以能够向支撑在被上述移动台车支撑的上述车辆支撑构造体上的车辆的上述第二供电用二次线圈进行非接触供电,
在上述移动台车停止于上述移动路的上述第一供电用一次线圈的设置位置时,从上述第一供电用一次线圈向上述第一供电用二次线圈供电,同时,将供给至上述第一供电用二次线圈的电力从上述第二供电用一次线圈向上述第二供电用二次线圈进行非接触供电,从而向支撑于被上述移动台车支撑的上述车辆支撑构造体上的车辆供电。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移动台车具有能够存储电力的蓄电设备,
在上述移动台车停止于上述移动路的上述第一供电用一次线圈的设置位置时,将从上述第一供电用一次线圈向上述第一供电用二次线圈进行非接触供电的电力向上述蓄电设备充电,同时,将供给至上述第一供电用二次线圈的电力从上述第二供电用一次线圈供给至上述第二供电用二次线圈,从而向支撑于被上述移动台车支撑的上述车辆支撑构造体上的车辆供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车辆支撑构造体具有车辆支撑构造主体,该车辆支撑构造主体为从下方支撑车辆的车轮而支撑车辆并从上方观察时为四边形状的构造体,在上述车辆支撑构造主体上设有上述车辆支撑构造体空隙,
被上述移动台车支撑的上述第二供电用一次线圈能够隔着设置于被上述移动台车支撑的上述车辆支撑构造体上的上述车辆支撑构造体空隙,向支撑于上述车辆支撑构造体上的车辆的上述第二供电用二次线圈进行非接触供电。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磁性材料制的芯,上述芯以被上述车辆支撑构造体空隙包围的方式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车辆的下表面设置上述第二供电用二次线圈,
上述车辆支撑构造体具有车辆支撑构造主体,该车辆支撑构造主体为从下方支撑车辆的车轮而支撑车辆并从上方观察时为四边形状的构造体,在上述车辆支撑构造主体上设有上述车辆支撑构造体空隙,
上述移动台车具有移动台车主体、第一供电用二次线圈及第二供电用一次线圈,该移动台车主体对支撑车辆的上述车辆支撑构造体进行支撑而能够在上述移动路上移动,该第一供电用二次线圈设置为在停止于上述移动路的上述第一供电用一次线圈的设置位置时能够从上述第一供电用一次线圈进行非接触供电,该第二供电用一次线圈设于上述移动台车主体,以能够向支撑于被上述移动台车支撑的上述车辆支撑构造体上的车辆的上述第二供电用二次线圈进行非接触供电,
被上述移动台车支撑的上述第二供电用一次线圈能够隔着设于被上述移动台车支撑的上述车辆支撑构造体上的上述车辆支撑构造体空隙,向支撑于上述车辆支撑构造体上的车辆的上述第二供电用二次线圈进行非接触供电,
在上述移动台车停止于上述移动路的上述第一供电用一次线圈的设置位置时,从上述第一供电用一次线圈向上述第一供电用二次线圈进行非接触供电,同时,将供给至上述第一供电用二次线圈的电力从上述第二供电用一次线圈向上述第二供电用二次线圈进行非接触供电,从而向支撑于被上述移动台车支撑的上述车辆支撑构造体上的车辆供电。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磁性材料制的芯,上述芯以被上述车辆支撑构造体空隙包围的方式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车辆支撑构造体具有车辆支撑构造主体和上述第二供电用二次线圈,该车辆支撑构造主体从下方支撑车辆的车轮而能够支撑车辆,上述第二供电用二次线圈设置在该车辆支撑构造主体的下表面,
上述移动台车具有移动台车主体、第一供电用二次线圈及第二供电用一次线圈,该移动台车主体对支撑车辆的上述车辆支撑构造体进行支撑并能够在上述移动路上移动,该第一供电用二次线圈设置为在停止于上述移动路的上述第一供电用一次线圈的设置位置时能够从上述第一供电用一次线圈进行非接触供电,该第二供电用一次线圈设置为能够向设于被移动台车主体支撑的上述车辆支撑构造体上的上述第二供电用二次线圈进行非接触供电,
在上述移动台车停止于上述移动路的上述第一供电用一次线圈的设置位置时,从上述第一供电用一次线圈向上述第一供电用二次线圈进行非接触供电,同时,将供给至上述第一供电用二次线圈的电力从上述第二供电用一次线圈向第二供电用二次线圈进行非接触供电,通过充电电缆将供给至上述第二供电用二次线圈的电力供给至支撑于上述车辆支撑构造体上的车辆。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车辆的下表面设置能够接受非接触供电的第一供电用二次线圈,
在上述移动台车上设置移动台车空隙,该移动台车空隙为在上下方向上贯通的空隙,
在上述移动台车停止于上述移动路的上述第一供电用一次线圈的设置位置时,上述第一供电用一次线圈能够隔着设于上述移动台车上的上述移动台车空隙、和设于被上述移动台车支撑的上述车辆支撑构造体上的上述车辆支撑构造体空隙,向支撑于被上述移动台车支撑的上述车辆支撑构造体上的车辆所设置的上述第一供电用二次线圈进行非接触供电,
在上述移动台车停止于上述移动路的上述第一供电用一次线圈的设置位置时,从上述第一供电用一次线圈向上述第一供电用二次线圈进行非接触供电,从而向支撑于被上述移动体支撑的上述车辆支撑构造体上的车辆供电。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车辆支撑构造体具有车辆支撑构造主体和第一供电用二次线圈,该车辆支撑构造主体从下方支撑车辆的车轮而能够支撑车辆,该第一供电用二次线圈设置在该车辆支撑构造主体的下表面且能够接受非接触供电,
在上述移动台车上设置移动台车空隙,该移动台车空隙为在上下方向上贯通的空隙,
在上述移动台车停止于上述移动路的上述第一供电用一次线圈的设置位置时,上述第一供电用一次线圈能够隔着设于上述移动台车上的上述移动台车空隙,向设置在被上述移动台车支撑的车辆支撑构造体上的上述第一供电用二次线圈进行非接触供电,
在上述移动台车停止于上述移动路的上述第一供电用一次线圈的设置位置时,从上述第一供电用一次线圈向上述第一供电用二次线圈进行非接触供电,并通过充电电缆将供给至上述第一供电用二次线圈的电力供给至支撑于上述车辆支撑构造体上的车辆。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车辆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磁性材料制的芯,上述芯以被上述空隙包围的方式设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车辆的下表面设置上述第二供电用二次线圈,
上述移动台车具有移动台车主体、第一供电用二次线圈及第二供电用一次线圈,该移动台车主体对支撑车辆的上述车辆支撑构造体进行支撑并能够在上述移动路上移动,该第一供电用二次线圈设置为在停止于上述移动路的上述第一供电用一次线圈的设置位置时能够从上述第一供电用一次线圈进行非接触供电,该第二供电用一次线圈设于上述移动台车主体,以能够向支撑于被上述移动台车支撑的上述车辆支撑构造体上的车辆的上述第二供电用二次线圈进行非接触供电,
上述车辆支撑构造体具有前后一对或左右一对中的任一方的一对输送机,该输送机从下方支撑车辆的车轮而支撑车辆,在被这些一对输送机夹着的位置设有上述车辆支撑构造体空隙,
被上述移动台车支撑的上述第二供电用一次线圈能够隔着设置在被上述移动台车支撑的上述车辆支撑构造体上的上述车辆支撑构造体空隙,向支撑于被上述移动台车支撑的上述车辆支撑构造体上的车辆所设置的上述第二供电用二次线圈进行非接触供电,
在上述移动台车停止于上述移动路的上述第一供电用一次线圈的设置位置时,从上述第一供电用一次线圈向上述第一供电用二次线圈进行非接触供电,同时,将供给至上述第一供电用二次线圈的电力从上述第二供电用一次线圈向上述第二供电用二次线圈进行非接触供电,从而从上述移动台车向支撑于被上述移动台车支撑的上述车辆支撑构造体上的车辆供电。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车辆的下表面设置上述第二供电用二次线圈,
上述车辆支撑构造体具有左右一对梳齿状的支撑部件,上述支撑部件具有以从下方支撑车辆的车轮而支撑车辆的方式在前后方向上排列的多个棒状部件,在被左右一对梳齿状的上述支撑部件夹着的位置设有上述车辆支撑构造体空隙,
上述移动台车具有移动台车主体、第一供电用二次线圈及第二供电用一次线圈,该移动台车主体对支撑车辆的上述车辆支撑构造体进行支撑并能够在上述移动路上移动,该第一供电用二次线圈设置为在停止于上述移动路的上述第一供电用一次线圈的设置位置时能够从上述第一供电用一次线圈进行非接触供电,该第二供电用一次线圈设于上述移动台车主体,以能够向支撑于被上述移动台车支撑的上述车辆支撑构造体上的车辆的上述第二供电用二次线圈进行非接触供电,
被上述移动台车支撑的上述第二供电用一次线圈能够隔着设于被上述移动台车支撑的上述车辆支撑构造体上的上述车辆支撑构造体空隙,向支撑在被上述移动台车支撑的上述车辆支撑构造体上的车辆所设置的上述第二供电用二次线圈进行非接触供电,
在上述移动台车停止于上述移动路的上述第一供电用一次线圈的设置位置时,从上述第一供电用一次线圈向上述第一供电用二次线圈进行非接触供电,同时,将供给至上述第一供电用二次线圈的电力从上述第二供电用一次线圈向上述第二供电用二次线圈进行非接触供电,从而从上述移动台车向支撑于被上述移动台车支撑的上述车辆支撑构造体上的车辆供电。
CN201380040274.7A 2012-09-10 2013-09-10 车辆供电装置 Active CN10450894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98278 2012-09-10
JP2012198278A JP6095921B2 (ja) 2012-09-10 2012-09-10 車両給電装置
PCT/JP2013/074357 WO2014038707A1 (ja) 2012-09-10 2013-09-10 車両給電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08946A CN104508946A (zh) 2015-04-08
CN104508946B true CN104508946B (zh) 2017-12-29

Family

ID=502373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40274.7A Active CN104508946B (zh) 2012-09-10 2013-09-10 车辆供电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095921B2 (zh)
CN (1) CN104508946B (zh)
WO (1) WO201403870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5188285A (ja) * 2014-03-27 2015-10-29 Ihi運搬機械株式会社 非接触給電システムと車両給電装置
DE102014223532A1 (de) 2014-11-18 2016-06-02 Robert Bosch Gmbh Vorrichtung zur induktiven Energieübertragung mit einer Überwachungsvorrichtung
US20190070968A1 (en) * 2016-03-09 2019-03-07 Nec Corporation Vehicle charging system, parking lot system, and method for charging vehicle
JPWO2017159506A1 (ja) * 2016-03-16 2019-02-14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車両充電システム、駐車場システム及び車両の充電方法
US20190039462A1 (en) * 2016-03-17 2019-02-07 Nec Corporation Vehicle charging system, parking lot system, and vehicle charging method
CN105703134B (zh) * 2016-03-28 2018-02-09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用于家电产品通电测试的活动插座、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EP3305580A1 (en) * 2016-10-10 2018-04-11 Continental Automotive GmbH Primary vehicle comprising a traction battery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charging process of a traction battery of a secondary vehicle
KR101807268B1 (ko) * 2017-05-16 2018-01-18 대영채비(주) 반경 내 이동제약이 없는 전기자동차용 무선충전장치
CN108284764B (zh) * 2018-01-29 2021-11-16 郑明亮 布局在高速公路服务区的电动车智能调配充电站
DE102020206779A1 (de) 2020-05-29 2021-12-02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Automatische Versorgung eines Kraftfahrzeugs mit einem Energieträger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65619A (zh) * 2010-11-18 2012-05-23 住友重机械工业株式会社 机械式停车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7002167A1 (fr) * 1995-07-04 1997-01-23 Hiroyuki Minakami Systeme de trafic/transport
WO2010131615A1 (ja) * 2009-05-10 2010-11-18 Ihi運搬機械株式会社 駐車装置
JP5497374B2 (ja) * 2009-08-26 2014-05-21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立体駐車装置
WO2011024883A1 (ja) * 2009-08-28 2011-03-03 Ihi運搬機械株式会社 駐車装置
JP5688888B2 (ja) * 2009-10-07 2015-03-25 日精株式会社 機械式駐車場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65619A (zh) * 2010-11-18 2012-05-23 住友重机械工业株式会社 机械式停车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4038707A1 (ja) 2014-03-13
CN104508946A (zh) 2015-04-08
JP6095921B2 (ja) 2017-03-15
JP2014054128A (ja) 2014-03-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08946B (zh) 车辆供电装置
CN104412487B (zh) 车辆供电装置
CN102257698B (zh) 用于传递电能的装置
JP5611002B2 (ja) 機械式駐車場
CN106165249B (zh) 非接触供电系统和车辆供电装置
JP6297863B2 (ja) 非接触給電システムと車両給電装置
SG172791A1 (en) Parking system
CN102839841A (zh) 华容道式立体车库
US20170008406A1 (en)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system and vehicle power supply device
CN105283347A (zh) 移动机构
CN105980283A (zh) 在无绳电梯中转站中减小定子
CN104782017A (zh) 车辆供电装置
CN103979275A (zh) 采用超级电容供电的重载物流运输系统
CN204938201U (zh) 一种联体双层交叉带式分拣机
CN104604079B (zh) 车辆供电装置
CN104882948B (zh) 非接触供电装置以及非接触供电系统
WO2019085990A1 (zh) 电池包存储系统和电动汽车的自动换电站
CN104521102B (zh) 车辆供电装置
JP2015163023A (ja) 非接触給電システムと車両給電装置
CN203903334U (zh) 采用超级电容供电的重载物流运输系统
JP2015162948A (ja) 非接触給電システムと車両給電装置
JP6180787B2 (ja) パレット
JP2015177715A (ja) 非接触給電システムと車両給電装置
JP5605950B2 (ja) コンテナヤー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