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21102B - 车辆供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辆供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521102B
CN104521102B CN201380037849.XA CN201380037849A CN104521102B CN 104521102 B CN104521102 B CN 104521102B CN 201380037849 A CN201380037849 A CN 201380037849A CN 104521102 B CN104521102 B CN 10452110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power supply
primary coil
support
structure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3784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521102A (zh
Inventor
高津裕二
新妻素直
上田章雄
前川祐司
阿久根圭
林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H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IH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HI Corp filed Critical IH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5211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211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5211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211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HBUILDINGS OR LIKE STRUCTUR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SWIMMING OR SPLASH BATHS OR POOLS; MASTS; FENCING; TENTS OR CANOPIES, IN GENERAL
    • E04H6/00Buildings for parking cars, rolling-stock, aircraft, vessels or like vehicles, e.g. garages
    • E04H6/08Garages for many vehicles
    • E04H6/12Garages for many vehicles with mechanical means for shifting or lifting vehicles
    • E04H6/18Garages for many vehicles with mechanical means for shifting or lifting vehicles with means for transport in vertical direction only or independently in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directions
    • E04H6/22Garages for many vehicles with mechanical means for shifting or lifting vehicles with means for transport in vertical direction only or independently in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direct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movable platforms for horizontal transport, i.e. cars being permanently parked on palettes
    • E04H6/225Garages for many vehicles with mechanical means for shifting or lifting vehicles with means for transport in vertical direction only or independently in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direct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movable platforms for horizontal transport, i.e. cars being permanently parked on palettes without transverse movement of the parking palette after leaving the transfer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1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nergy transfer between the charging station and the vehicle
    • B60L53/12Inductive energy transfer
    • B60L53/126Methods for pairing a vehicle and a charging station, e.g. establishing a one-to-one relation between a wireless power transmitter and a wireless power receiv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3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charging st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3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charging stations
    • B60L53/35Means for automatic or assisted adjustment of the relative position of charging devices and vehicles
    • B60L53/36Means for automatic or assisted adjustment of the relative position of charging devices and vehicles by positioning the vehicle
    • H02J5/005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005Mechanical details of housing or structure aiming to accommodate the power transfer means, e.g. mechanical integration of coils, antennas or transducers into emitting or receiv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1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4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two or more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devices
    • H02J50/402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two or more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devices the two or more transmitting or the two or more receiving devices being integrated in the same unit, e.g. power mats with several coils or antennas with several sub-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9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involving detection or optimisation of position, e.g. alignmen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 H02J7/0044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holding portable devices containing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05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capacitive coupl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1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 H02J50/12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of the resonant type
    • H02J7/025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2Electric charging st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4Plug-in electric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车辆供电装置与现有的车辆供电装置不同,其包括:供电设备(20),供电设备(20)包括供电用初级线圈(21)与将电力供给至供电用初级线圈(21)来驱动的驱动电路(22),供电用初级线圈(21)能够非接触供电至搭载于车辆(5)的底部的供电用次级线圈(6)上;车辆支撑结构体(30),其设有支撑车辆(5)的前后一对右轮的右轮支撑结构部(31R)与支撑车辆的前后一对左轮的左轮支撑结构部(31L),从上方观察时,在左右排列的右轮支撑结构部(31R)与左轮支撑结构部(31L)之间形成被指定的轮廓(K)包围的空隙(O),右轮支撑结构部(31R)与左轮支撑结构部(31L)一体式支撑车辆;供电用初级线圈支撑机构(40),其能够支撑供电用初级线圈(21),以使从上方观察时被所述轮廓包围。

Description

车辆供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供电至车辆上的车辆供电装置。
本申请基于2012年9月10日在日本申请的特願2012-198135号主张优先权,在此引用该内容。
背景技术
近年来多使用电驱动的车辆。车辆供电装置供电给车辆。并且,车辆供电装置供电给停车中的车辆。车辆供电装置能够以非接触方式供电。
例如,车辆在底部具备非接触式的供电用次级线圈,并且将供电用初级线圈设置在车辆的下部,对供电至车辆上的概念进行了研究。
图10A以及图10B示出了非接触供电系统的概念图。图10A以及图10B示出的概念已公开在美国专利第8035255号中。
优选地,以非接触方式,减少能量损耗地从供电用初级线圈供电至供电用次级线圈,并且,以非接触方式,从供电用初级线圈供电至供电用次级线圈时,优选较简单的利用方法。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60260号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1-97814号
专利文献3:美国专利第8035255号
专利文献4:美国专利第8106539号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通过简单的结构,减少能量损耗且便于利用的车辆供电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车辆供电装置供电给底部具有用于非接触供电的供电用次级线圈的车辆上,所述车辆供电装置包括:供电设备,其包括供电用初级线圈与将电力供给至所述供电用初级线圈来驱动的驱动电路,其中,所述供电用初级线圈能够以非接触方式供电至供电用次级线圈;车辆支撑结构体,其设有支撑车辆的前后一对右轮的右轮支撑结构部与支撑车辆的前后一对左轮的左轮支撑结构部,从上方观察时,在左右排列的所述右轮支撑结构部与所述左轮支撑结构部之间形成预定的轮廓包围的空隙,所述右轮支撑结构部与所述左轮支撑结构部一体式支撑车辆;供电用初级线圈支撑机构,其能够支撑供电用初级线圈,以使从上方观察所述供电用初级线圈时被所述轮廓包围。
根据上述的构成,能够有效地非接触供电至车辆上。
下面,对根据本发明的车辆供电装置进行说明。本发明包括以下记载的任意的构成,或组合有其中两个以上的方式。
根据本发明的车辆供电装置包括磁性材料制的芯体,从上方观察时,所述芯体能够被所述轮廓包围地配置。
其结果,在供电用初级线圈与供电用次级线圈之间发生的磁场被引导至芯体上,从而能够非接触供电。
根据本发明的车辆供电装置包括磁性材料制的芯体,所述车辆支撑结构体能够支撑所述芯体,以使从上方观察所述芯体时被所述轮廓包围。
其结果,在供电用初级线圈与供电用次级线圈之间发生的磁场被引导至芯体上,从而能够非接触供电。
根据本发明的车辆供电装置能够使所述右轮支撑结构部与所述左轮支撑结构部一体式向前后方向或左右方向移动。
其结果,能够调整供电用初级线圈与供电用次级线圈的前后方向的相对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车辆供电装置包括:主结构体,其设有存储空间,所述存储空间能够存储装载有车辆的所述车辆支撑结构体;移动机构,能够支撑并移动装载有车辆的所述车辆支撑结构体;所述移动机构使装载有车辆的所述车辆支撑结构体移载在移动机构与存储空间之间,当装载有车辆的所述车辆支撑结构体存储在所述存储空间时,所述供电用初级线圈支撑机构能够支撑所述供电用初级线圈,以使从上方观察所述供电用初级线圈时被所述轮廓包围。
根据上述的构成,将车辆装载于所述车辆支撑结构体后移动,并且能够供电至存储在存储空间上的车辆上。
根据本发明的车辆供电装置包括:主结构体,其设有存储空间,所述存储空间能够存储装载有车辆的所述车辆支撑结构体;主结构体支撑所述供电用初级线圈支撑机构,当装载有车辆的所述车辆支撑结构体存储在存储空间时,所述供电用初级线圈支撑机构能够支撑所述供电用初级线圈,以使从上方观察所述供电用初级线圈时被所述轮廓包围。
根据上述的构成,能够供电至存储在存储空间上的车辆上。
根据本发明的车辆供电装置包括:移动机构,能够支撑并移动装载有车辆的所述车辆支撑结构体;所述移动机构支撑所述供电用初级线圈支撑机构。根据上述的构成,将车辆装载于所述车辆支撑结构体后移动,并且能够供电至车辆上。
根据本发明的车辆供电装置包括:主结构体,其设有存储空间,所述存储空间能够存储装载有车辆的所述车辆支撑结构体;移动机构,能够支撑并移动装载有车辆的所述车辆支撑结构体;所述移动机构支撑所述供电用初级线圈支撑机构,所述移动机构使支撑车辆的所述车辆支撑结构体移载在移动机构与存储空间之间,当装载有车辆的所述车辆支撑结构体存储在所述存储空间时,所述供电用初级线圈支撑机构能够支撑所述供电用初级线圈,以使从上方观察所述供电用初级线圈时被所述轮廓包围。
根据上述的构成,将车辆装载于所述车辆支撑结构体后移动,并且能够供电至存储在存储空间上的车辆上。
根据本发明的车辆供电装置的在供电用初级线圈与供电用次级线圈之间发生的磁场透过芯体而能够供电。
根据本发明的车辆供电装置包括:磁性材料制的芯体;芯体支撑机构,其支撑所述芯体;主结构体,其设有存储空间,所述存储空间能够存储装载有车辆的所述车辆支撑结构体;主结构体支撑所述供电用初级线圈支撑机构,当装载有车辆的所述车辆支撑结构体存储在存储空间时,所述供电用初级线圈支撑机构能够支撑所述供电用初级线圈,以使从上方观察所述供电用初级线圈时被所述轮廓包围,并且,所述芯体支撑机构能够支撑所述芯体,以使从上方观察所述芯体时被所述轮廓包围。根据上述的构成,在供电用初级线圈与供电用次级线圈之间发生的磁场透过芯体,并且能够供电至存储在存储空间上的车辆上。
根据本发明的车辆供电装置供电给底部具有用于非接触供电的供电用次级线圈的车辆上,所述车辆供电装置包括:供电设备,其包括供电用初级线圈与将电力供给至所述供电用初级线圈来驱动的驱动电路,其中,所述供电用初级线圈能够以非接触方式供电至供电用次级线圈;车辆支撑结构体,其设有支撑车辆的前后一对右轮的右轮支撑结构部与支撑车辆的前后一对左轮的左轮支撑结构部,从上方观察时,在左右排列的所述右轮支撑结构部与所述左轮支撑结构部之间形成被指定的轮廓包围的空隙,所述右轮支撑结构部与所述左轮支撑结构部一体式支撑车辆;供电用初级线圈支撑机构,其能够支撑所述供电用初级线圈,以使所述供电用初级线圈隔着被所述车辆支撑结构体的所述轮廓包围的所述空隙非接触供电至供电用次级线圈。
根据上述本发明的构成,能够有效地非接触供电至车辆上。
下面,进一步对根据本发明的车辆供电装置进行说明。本发明包括以下记载的任意的构成,或组合有其中两个以上的方式。
根据本发明的车辆供电装置包括:磁性材料制的芯体,所述供电用初级线圈隔着所述芯体非接触供电至供电用次级线圈。
其结果,在供电用初级线圈与供电用次级线圈之间发生的磁场被引导至芯体上,从而能够非接触供电。
根据本发明的车辆供电装置包括:磁性材料制的芯体,所述车辆支撑结构体能够支撑所述芯体,以使所述供电用初级线圈隔着所述芯体非接触供电至供电用次级线圈。
其结果,在供电用初级线圈与供电用次级线圈之间发生的磁场被引导至芯体上,从而能够非接触供电。
根据本发明的车辆供电装置能够使所述右轮支撑结构部与所述左轮支撑结构部一体式向前后方向或左右方向移动。
其结果,能够调整供电用初级线圈与供电用次级线圈的前后方向的相对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车辆供电装置包括:主结构体,其设有存储空间,所述存储空间能够存储装载有车辆的所述车辆支撑结构体;移动机构,能够支撑并移动装载有车辆的所述车辆支撑结构体;所述移动机构使装载有车辆的所述车辆支撑结构体移载在移动机构与存储空间之间,当装载有车辆的所述车辆支撑结构体存储在所述存储空间时,所述供电用初级线圈支撑机构能够支撑所述供电用初级线圈,以使所述供电用初级线圈隔着被所述车辆支撑结构体的所述轮廓包围的所述空隙非接触供电至供电用次级线圈。
根据上述的构成,将车辆装载于所述车辆支撑结构体后移动,并且能够供电至存储在存储空间上的车辆上。
根据本发明的车辆供电装置包括:主结构体,其设有存储空间,所述存储空间能够存储装载有车辆的所述车辆支撑结构体;主结构体支撑所述供电用初级线圈支撑机构,当装载有车辆的所述车辆支撑结构体存储在存储空间时,所述供电用初级线圈支撑机构能够支撑所述供电用初级线圈,以使所述供电用初级线圈隔着被所述车辆支撑结构体的所述轮廓包围的所述空隙非接触供电至供电用次级线圈。
根据上述的实施方式的构成,能够供电至存储在存储空间上的车辆上。
根据本发明的车辆供电装置包括:移动机构,能够支撑并移动装载有车辆的所述车辆支撑结构体的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支撑所述供电用初级线圈支撑机构。
其结果,将车辆装载于所述车辆支撑结构体后移动,并且能够供电至车辆上。
根据本发明的车辆供电装置包括:主结构体,其设有存储空间,所述存储空间能够存储装载有车辆的所述车辆支撑结构体;移动机构,能够支撑并移动装载有车辆的所述车辆支撑结构体;所述移动机构支撑所述供电用初级线圈支撑机构,所述移动机构使支撑车辆的所述车辆支撑结构体移载在移动机构与存储空间之间,当装载有车辆的所述车辆支撑结构体存储在所述存储空间时,所述供电用初级线圈支撑机构能够支撑所述供电用初级线圈,以使所述供电用初级线圈隔着被所述车辆支撑结构体的所述轮廓包围的所述空隙非接触供电至供电用次级线圈。
根据上述的构成,将车辆装载于所述车辆支撑结构体后移动,并且能够供电至存储在存储空间上的车辆上。
根据本发明的车辆供电装置包括:磁性材料制的芯体;移动机构,能够支撑并移动装载有车辆的所述车辆支撑结构体;所述移动机构能够支撑所述芯体,以使所述供电用初级线圈隔着所述芯体非接触供电至供电用次级线圈
其结果,在供电用初级线圈与供电用次级线圈之间发生的磁场透过芯体而供电。
根据本发明的车辆供电装置包括:磁性材料制的芯体;芯体支撑机构,其支撑所述芯体;主结构体,其设有存储空间,所述存储空间能够存储装载有车辆的所述车辆支撑结构体;主结构体支撑所述供电用初级线圈支撑机构,当装载有车辆的所述车辆支撑结构体存储在存储空间时,所述芯体支撑机构体能够支撑所述芯体,以使供电用初级线圈隔着所述芯体非接触供电至供电用次级线圈。其结果,在供电用初级线圈与供电用次级线圈之间发生的磁场透过芯体,并且能够供电至存储在存储空间上的车辆上。
发明效果
如以上说明,根据本发明的车辆供电装置,通过其构成具有以下效果。
使车辆支撑机构的左右一对的右轮支撑结构部与左轮支撑结构部支撑左右轮且一体式支撑车辆,通过供电用初级线圈支撑机构来支撑供电用初级线圈,以使供电用初级线圈被形成在左右一对的右轮支撑结构部与左轮支撑结构部之间的空隙的轮廓包围,由于供电设备的驱动电路能够驱动供电用初级线圈,因此能够有效地非接触供电至车辆上。
并且,从上方观察时,被所述轮廓包围地配置磁性材料制的芯体,因此在供电用初级线圈与芯体以及供电用次级线圈之间发生的磁场被引导至芯体上,从而能够供电。所述车辆式结构体,从上方观察时被所述轮廓包围地配置磁性材料制的芯体,因此在供电用初级线圈与芯体以及供电用次级线圈之间发生的磁场被引导至芯体上,从而能够供电。
并且,由于所述右轮支撑结构部与所述左轮支撑结构部能够一体式向前后方向或左右方向移动,因此能够调整供电用初级线圈与供电用次级线圈的前后方向的相对位置。
并且,通过支撑并移动装载有车辆的所述车辆支撑结构体,从而能够移载在移动机构与所述存储空间之间,通过所述供电用初级线圈支撑机构支撑的所述供电用初级线圈来供电至装载于存储至所述存储空间上的车辆支撑结构体的车辆的供电用次级线圈上,因此能够将车辆装载于所述车辆支撑结构体后移动,并且能够供电至存储至存储空间上的车辆。
并且,主结构体支撑所述供电用初级线圈支撑机构,所述供电用初级线圈支撑机构支撑所述供电用初级线圈,通过所述供电用初级线圈供电至装载于存储至所述存储空间上的车辆支撑结构体的车辆的供电用次级线圈上,因此能够供电至存储至存储空间上的车辆。
并且,移动机构能够支撑并移动装载有车辆的所述车辆支撑结构体,移动机构支撑的供电用初级线圈支撑机构支撑所述供电用初级线圈,因此能够将车辆装载于所述车辆支撑结构体后移动,从而供电至车辆上。
并且,移动机构支撑并移动装载有车辆的所述车辆支撑结构体,从而能够移载在移动机构与所述存储空间之间,通过由移动机构支撑的所述供电用初级线圈支撑机构来支撑所述供电用初级线圈,并通过所述供电用初级线圈来供电至装载于存储至所述存储空间上的车辆支撑结构体的车辆的供电用次级线圈上,因此能够将车辆装载于所述车辆支撑结构体后移动,并且能够供电至存储至存储空间上的车辆。
并且,能够支撑并移动装载有车辆的所述车辆支撑结构体的所述移动机构能够支撑磁性材料制的芯体,以使从上方观察时被轮廓包围,因此,在供电用初级线圈与供电用次级线圈之间发生的磁场透过芯体而能够供电。
并且,主结构体支撑的所述供电用初级线圈支撑机构支撑供电用初级线圈,以使被所述轮廓包围,芯体支撑机构支撑磁性材料制的芯体,以使被所述轮廓包围,通过所述供电用初级线圈来供电至装载于存储至所述存储空间上的车辆支撑结构体的车辆的供电用次级线圈上,因此供电用初级线圈与供电用次级线圈之间发生的磁场透过芯体,并且能够供电至存储至存储空间上的车辆。
并且,如以上说明,根据本发明的车辆供电装置,通过其构成具有以下效果。
使车辆支撑机构的左右一对的右轮支撑结构部与左轮支撑结构部支撑左右轮且一体式支撑车辆,通过供电用初级线圈支撑机构来支撑所述供电用初级线圈,以使所述供电用初级线圈隔着被所述车辆支撑结构体的所述轮廓包围的所述空隙非接触供电至供电用次级线圈,由于供电设备的驱动电路能够驱动供电用初级线圈,因此能够有效地非接触供电至车辆上。
并且,所述供电用初级线圈隔着所述芯体非接触供电至供电用次级线圈,因此在供电用初级线圈与供电用次级线圈之间发生的磁场被引导至芯体上,从而能够供电。
并且,所述车辆支撑结构体支撑所述芯体,以使所述供电用初级线圈隔着所述芯体非接触供电至供电用次级线圈,因此在供电用初级线圈与供电用次级线圈之间发生的磁场被引导至芯体上,从而能够供电。
并且,由于所述右轮支撑结构部与所述左轮支撑结构部能够一体式向前后方向或左右方向移动,因此能够调整供电用初级线圈与供电用次级线圈的前后方向的相对位置。
并且,通过支撑并移动装载有车辆的所述车辆支撑结构体,从而能够移载在移动机构与所述存储空间之间,通过所述供电用初级线圈支撑机构支撑的所述供电用初级线圈来供电至装载于存储至所述存储空间上的车辆支撑结构体的车辆的供电用次级线圈上,因此能够将车辆装载于所述车辆支撑结构体后移动,并且能够供电至存储至存储空间上的车辆。
并且,主结构体支撑所述供电用初级线圈支撑机构,所述供电用初级线圈支撑机构支撑所述供电用初级线圈,通过所述供电用初级线圈供电至装载于存储至所述存储空间上的车辆支撑结构体的车辆的供电用次级线圈上,因此能够供电至存储于存储空间上的车辆。
并且,移动机构能够支撑并移动装载有车辆的所述车辆支撑结构体,移动机构支撑的供电用初级线圈支撑机构支撑所述供电用初级线圈,因此能够将车辆装载于所述车辆支撑结构体后移动,从而供电至车辆上。
并且,通过支撑并移动装载有车辆的所述车辆支撑结构体,从而能够移载在移动机构与所述存储空间之间,通过由移动机构支撑的所述供电用初级线圈支撑机构来支撑所述供电用初级线圈,并通过所述供电用初级线圈来供电至装载于存储至所述存储空间上的车辆支撑结构体的车辆的供电用次级线圈上,因此能够将车辆装载于所述车辆支撑结构体后移动,并且能够供电至存储至存储空间上的车辆。
并且,能够支撑并移动装载有车辆的所述车辆支撑结构体的所述移动机构支撑所述芯体,以使所述供电用初级线圈隔着所述芯体非接触供电至供电用次级线圈,因此,在供电用初级线圈与供电用次级线圈之间发生的磁场透过芯体而能够供电。
并且,主结构体支撑的所述供电用初级线圈支撑机构支撑所述供电用初级线圈,以使所述供电用初级线圈隔着被所述车辆支撑结构体的所述轮廓包围的所述空隙非接触供电至供电用次级线圈,芯体支撑机构支撑所述芯体,以使所述供电用初级线圈隔着所述芯体非接触供电至供电用次级线圈,通过所述供电用初级线圈来供电至装载于存储至所述存储空间上的车辆支撑结构体的车辆的供电用次级线圈上,因此在供电用初级线圈与供电用次级线圈之间发生的磁场透过芯体,并且能够供电至存储至存储空间上的车辆。
从而,能够提供一种通过简单的结构,减少能量损耗且便于利用的车辆供电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应用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的停车装置的概念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的俯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的主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的立体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的俯视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的正面剖视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的主视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停车装置的各种类型的概念图。
图10A是非接触供电系统的概念图。
图10B是非接触供电系统的概念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首先,利用附图来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进行说明。
图1是应用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的停车装置的概念图。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的立体图。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的俯视图。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的主视图。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是供电给底部具有用于非接触供电的供电用次级线圈的车辆上的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由供电设备20与车辆支撑结构体30以及供电用初级线圈支撑机构40构成。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也可以由主结构体10,供电设备20,车辆支撑结构体30以及供电用初级线圈支撑机构40构成。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也可以由主结构体10,供电设备20,车辆支撑结构体30,供电用初级线圈支撑机构40以及移动机构60构成。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也可以由主结构体10,供电设备20,车辆支撑结构体30,供电用初级线圈支撑机构40,移动机构60以及电源设备70构成。
将本发明应用于停车装置时的情况为例说明如下。
车辆5是在底部上具有用于非接触供电的供电用次级线圈6的移动体。
例如,车辆5是在底部上具有用于非接触供电的供电用次级线圈6的汽车。从配置于下方的供电用初级线圈21非接触供电至供电用次级线圈6。
例如,从配置于下方的供电用初级线圈21通过磁场共振型,电场谐振型,电磁感应型等的方法来非接触供电至供电用次级线圈6。
主结构体10是车辆供电装置的主要结构体。例如,主结构体10是车辆供电装置的基础结构体。
主结构体10设有存储空间11。主结构体10也可以设有多个存储空间11。例如,主结构体10由多个存储空间11与构架12以及移动驱动机构13构成。
存储空间11是能够存储车辆的空间。例如,存储空间11是能够存储车辆的停车空间。存储空间11是能够存储装载有车辆的车辆支撑结构体的空间。图1示出了多个存储空间11垂直排列在后述的移动通道H的左右的状态。
将车辆存储在存储空间11的状态下,通过后述的线圈可供电至车辆5上。
构架12是形成主结构体10的梁,柱,斜杆等。通过这些构架来形成后述的移动机构60移动的移动通道H与以垂直方法重叠在移动通道H的左右上的多个存储空间11。
移动驱动机构13是使后述的移动机构60沿着移动通道H移动的结构。当移动通道H为升降通道时,移动驱动机构13用钢丝吊起移动机构60,并卷绕或降低钢丝。
供电设备20是供电至车辆5上的设备。供电设备20由供电用初级线圈21与驱动电路22构成。供电用初级线圈21是能够以非接触方式供电至供电用次级线圈6上的电气设备。驱动电路22是将电力供给至供电用初级线圈21来驱动的电路。从后述的电源设备70将电力供给至驱动电路22。若电流流入供电用初级线圈21,则从供电用次级线圈获取电流。例如,交流电流入供电用初级线圈21,则从供电用次级线圈获取交流电。车辆5利用从供电用次级线圈6获取交流电来充电车载的电池。
车辆支撑结构体30是装载车辆5的结构体。车辆支撑结构体30具备右轮支撑结构部31R与左轮支撑结构部31L。右轮支撑结构部31R是支撑车辆5的前后一对右轮的部分。左轮支撑结构部31L是支撑车辆5的前后一对左轮的部分。对应车辆的左右车轮的间隔,右轮支撑结构部31R与左轮支撑结构部31L能够调整左右方向的相对距离。右轮支撑结构部31R与左轮支撑结构部31L一体式支撑车辆。从上方观察时,在左右排列的右轮支撑结构部31R与左轮支撑结构部31L之间形成被指定的轮廓K包围的空隙O。
图3示出了被矩形轮廓K包围的空隙O形成在右轮支撑结构部31R与左轮支撑结构部31L之间的状态。例如,车辆支撑结构体30由右轮支撑结构部31R,左轮支撑结构部31L,前后一对梁结构部32以及四个行走轮来构成。右轮支撑结构部31R与左轮支撑结构部31L具有车辆5的车轮行走的行走面S。一对梁结构部32是连接左右排列的右轮支撑结构部31R与左轮支撑结构部31L的前后一对的梁结构的部分。四个行走轮33是设于前后一对梁结构上的车轮。车辆支撑结构体30通过在后述的移动机构60与存储空间11之间转动行走轮33而移动。
右轮支撑结构部31R与左轮支撑结构部31L也可以一体式向前后方向移动。这样,能够调整供电用初级线圈21与供电用次级线圈6的前后方向的相对位置。
右轮支撑结构部31R与左轮支撑结构部31L也可以一体式向左右方向移动。这样,能够调整供电用初级线圈21与供电用次级线圈6的左右方向的相对位置。
供电用初级线圈支撑机构40是支撑供电用初级线圈21的结构。
供电用初级线圈支撑机构40支撑供电用初级线圈21,以使从上方观察供电用初级线圈21时被轮廓K包围。
供电用初级线圈支撑机构40,将供电用初级线圈21配置在装载于车辆支撑结构体30上的车辆5的供电用次级线圈6的下方,且支撑供电用初级线圈21,以使从上方观察时被轮廓K包围。
相对于车辆5,供电用初级线圈支撑机构40使供电用初级线圈21向左右方向或前后方向相对移动。
供电用初级线圈支撑机构40也可以支撑供电用初级线圈21,以使供电用初级线圈21隔着被车辆支撑结构体30的轮廓K包围的空隙O非接触供电至供电用次级线圈6上。
供电用初级线圈支撑机构40,将供电用初级线圈21配置在装载于车辆支撑结构体30上的车辆5的供电用次级线圈6的下方,并且支撑供电用初级线圈21,以使供电用初级线圈21隔着被车辆支撑结构体30的轮廓K包围的空隙O非接触供电至供电用次级线圈6上。
相对于车辆5,供电用初级线圈支撑机构40使供电用初级线圈21向左右方向或前后方向相对移动。
供电用初级线圈支撑机构40能够使供电用初级线圈的位置向前后方向移动,右轮支撑结构部31R与左轮支撑结构部31L也可以一体式向左右方向移动。
这样,能够调整供电用初级线圈21与供电用次级线圈6的前后方向与左右方向的相对关系。
当装载有车辆5的车辆支撑结构体30存储在存储空间11时,供电用初级线圈支撑机构40可支撑供电用初级线圈21,以使从上方观察供电用初级线圈21时被轮廓K包围。
当装载有车辆5的车辆支撑结构体30存储在存储空间11时,供电用初级线圈支撑机构40,将供电用初级线圈21配置在装载于车辆支撑结构体30的车辆5的供电用次级线圈6的下方,且支撑供电用初级线圈21,以使从上方观察时被轮廓K包围。
当装载有车辆5的车辆支撑结构体30存储在存储空间11时,供电用初级线圈支撑机构40可支撑供电用初级线圈21,以使供电用初级线圈21隔着被车辆支撑结构体30的轮廓K包围的空隙O非接触供电至供电用次级线圈6上。
当装载有车辆5的车辆支撑结构体30存储在存储空间11时,供电用初级线圈支撑机构40,将供电用初级线圈21配置在装载于车辆支撑结构体30的车辆5的供电用次级线圈6的下方,并且可支撑供电用初级线圈21,以使供电用初级线圈21隔着被车辆支撑结构体30的轮廓K包围的空隙O非接触供电至供电用次级线圈6上。
当装载有车辆5的车辆支撑结构体30存储在存储空间11时,供电用初级线圈支撑机构40能够使供电用初级线圈的位置向前后方向移动,右轮支撑结构部31R与左轮支撑结构部31L也可以一体式向左右方向移动。
这样,能够调整供电用初级线圈21与供电用次级线圈6的前后方向与左右方向的相对关系。
主结构体10可以支撑供电用初级线圈支撑机构40。
当装载有车辆5的车辆支撑结构体30存储在存储空间11时,被主结构体10支撑的供电用初级线圈支撑机构40可以支撑供电用次级线圈21,以使从上方观察供电用次级线圈21时被轮廓K包围。
当装载有车辆5的车辆支撑结构体30存储在存储空间11时,被主结构体10支撑的供电用初级线圈支撑机构40,将供电用次级线圈21配置在供电用次级线圈6的下方,并且支撑供电用次级线圈21,以使从上方观察时被轮廓K包围。
主结构体10可以支撑供电用初级线圈支撑机构40。
当装载有车辆5的车辆支撑结构体30存储在存储空间11时,被主结构体10支撑的供电用初级线圈支撑机构40可以支撑供电用次级线圈21,以使供电用初级线圈21隔着被车辆支撑结构体30的轮廓K包围的空隙O非接触供电至供电用次级线圈6上。
当装载有车辆5的车辆支撑结构体30存储在存储空间11时,被主结构体10支撑的供电用初级线圈支撑机构40,将供电用次级线圈21配置在供电用次级线圈6的下方,并且支撑供电用次级线圈21,以使供电用初级线圈21隔着被车辆支撑结构体30的轮廓K包围的空隙O非接触供电至供电用次级线圈6上。
移动机构60是能够支撑并移动装载有车辆5的车辆支撑结构体30的机构。
移动机构60可使装载有车辆5的车辆支撑结构体30移载在移动机构60与存储空间11之间。
例如,移动机构60能够将装载有车辆5的车辆支撑结构体30从移动机构60移载至存储空间11上。
例如,移动机构60能够将装载有车辆5的车辆支撑结构体30从存储空间11移载至移动机构60上。
例如,移动机构60排列在一存储空间11的旁边,并且沿构架12移动车辆支撑结构体30,使其移载在移动机构60与存储空间11之间。
电源设备70是从公共电网等接收电力,并将电力供给至车辆供电装置上的设备。电源设备70将电力供给至移动驱动机构13与驱动电路22。
接下来,依次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的作用进行说明。
下面,将本发明应用于停车装置时的情况为例说明如下。
车辆5自行进入停车装置的出入库空间。
车辆5自行搭载于移动机构60支撑的车辆支撑结构体30上。
车辆5的前后一对的左轮搭载于左轮支撑结构部31L的行走面S上。
车辆5的前后一对的右轮搭载于右轮支撑结构部31R的行走面S上。
移动机构60支撑装载有车辆5的车辆支撑结构体30,并升降移动通道H。
移动机构60停止在一存储空间11的旁边。
移动机构60,将装载有车辆5的车辆支撑结构体30从移动机构60移载至存储空间11上。
供电用初级线圈支撑机构40,将供电用初级线圈21配置在供电次级线圈6的下方,并且支撑供电用初级线圈21,以使从上方观察时被轮廓包围。
例如,右轮支撑结构部31R与左轮支撑结构部31L一体式向前后方向(或左右方向)移动,将供电用初级线圈21配置在供电用次级线圈6的下方。
驱动电路22,与车辆5进行通信,且驱动供电用初级线圈21,从供电用初级线圈21非接触供电至供电用次级线圈6。
车辆5充电至电池,所述电池搭载有供电至供电用次级线圈6的电力。
驱动电路22若停止驱动供电用线圈21,则停止充电。
供电用初级线圈支撑机构40,将供电用初级线圈21配置在供电次级线圈6的下方,并且支撑供电用初级线圈21,以使供电用初级线圈21隔着被车辆支撑结构体30的轮廓K包围的空隙O非接触供电至供电用次级线圈6。
例如,右轮支撑结构部31R与左轮支撑结构部31L一体式向前后方向(或左右方向)移动,将供电用初级线圈21配置在供电用次级线圈6的下方。
驱动电路22,与车辆5进行通信,且驱动供电用初级线圈21,从供电用初级线圈21非接触供电至供电用次级线圈6。
车辆5充电至电池,所述电池搭载有供电至供电用次级线圈6的电力。
驱动电路22若停止驱动供电用初级线圈21,则停止充电。
若有车辆5的出库命令,则移动机构60升降移动通道H,移动机构60停止在存储有车辆支撑结构体30的存储空间11的旁边,车辆支撑结构体30装载了具有出库请求的车辆5。
移动机构60,将装载有车辆的车辆支撑结构体30从存储空间11移载至移动机构60上。
移动机构60,将装载有车辆的车辆支撑结构体30移动至出入库空间。
车辆5自行卸下车辆支撑结构体30后,从出入库空间出库。
其次,利用附图来对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进行说明。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的立体图。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的俯视图。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的正面剖视图。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也可以由供电设备20,车辆支撑结构体30,供电用初级线圈支撑机构40以及芯体50构成。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也可以由主结构体10,供电设备20,车辆支撑结构体30,供电用初级线圈支撑机构40以及芯体50构成。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也可以由主结构体10,供电设备20,车辆支撑结构体30,供电用初级线圈支撑机构40,芯体50以及移动机构60构成。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也可以由主结构体10,供电设备20,车辆支撑结构体30,供电用初级线圈支撑机构40芯体50,移动机构60以及电源设备70构成。
并且,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也可以由供电设备20,车辆支撑结构体30,供电用初级线圈支撑机构40,芯体50以及芯体支撑机构(未图示)构成。
由主结构体10,供电设备20,车辆支撑结构体30,供电用初级线圈支撑机构40,移动机构60以及电源设备70构成的结构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
芯体50是磁性材料。例如,芯体50是磁性材料制的块体,或者通过重叠多个磁性材料制的板来具有指定的外形地构成芯体50。
图5示出了具有六面体的外形的芯体50。例如,芯体50具有指定的厚度,从上方观察时,具有框状的外形。图6示出了具有指定厚度,且从上方观察时具有四边形的框状的外形的芯体50。
从上方观察时,可以被轮廓包围地配置芯体50。
芯体50被供电用初级线圈21与供电用次级线圈6上下夹持,从上方观察时,可以被轮廓K包围地配置芯体50。
也可以被供电用初级线圈21与供电用次级线圈6上下夹持地配置芯体50。
也可以被供电用初级线圈21与供电用次级线圈6上下夹持,并且供电用初级线圈21隔着芯体50非接触供电至供电用次级线圈6地配置芯体50。
车辆支撑结构体30可以支撑芯体支撑机构(未图示)。
车辆支撑结构体30可以支撑芯体50,以使从上方观察芯体50时被轮廓包围。
车辆支撑结构体30可以支撑芯体50,以使芯体50被供电用初级线圈21与供电用次级线圈6上下夹持,并且从上方观察时被轮廓K包围。
车辆支撑结构体30可以支撑芯体支撑机构(未图示)。
车辆支撑结构体30可以支撑芯体50,以使供电用初级线圈21能够隔着芯体50非接触供电至供电用次级线圈6。
车辆支撑结构体30可以支撑芯体50,以使芯体50被供电用初级线圈21与供电用次级线圈6上下夹持,并且上供电用初级线圈21能够隔着芯体50非接触供电至供电用次级线圈6。
移动机构60可以支撑芯体支撑机构(未图示)。
移动机构60可以支撑芯体50,以使从上方观察芯体50时被轮廓K包围。
移动机构60可以支撑芯体50,以使芯体50被供电用初级线圈21与供电用次级线圈6上下夹持,并且从上方观察时被轮廓K包围。
移动机构60可以支撑芯体支撑机构(未图示)。
移动机构60可以支撑芯体50,以使供电用初级线圈21能够隔着芯体50非接触供电至供电用次级线圈6。
移动机构60可以支撑芯体50,以使芯体50被供电用初级线圈21与供电用次级线圈6上下夹持,并且供电用初级线圈21能够隔着芯体50非接触供电至供电用次级线圈6。
主结构体10可以支撑芯体支撑机构(未图示)。
多个芯体支撑机构分别设在多个存储空间11,所述多个芯体支撑机构分别支撑多个芯体。
当装载有车辆5的车辆支撑结构体30存储在存储空间11时,供电用初级线圈支撑机构40支撑供电用初级线圈21,以使从上方观察供电用初级线圈21时被轮廓K包围,并且芯体支撑机构(未图示)可以支撑芯体50,以使从上方观察芯体50时被轮廓K包围。
当装载有车辆5的车辆支撑结构体30存储在存储空间11时,供电用初级线圈支撑机构40支撑供电用初级线圈21,以使从上方观察供电用初级线圈21时被轮廓K包围,并且芯体支撑机构(未图示)可以支撑芯体50,以使芯体50被供电用次级线圈6与供电用初级线圈21上下夹持,从上方观察时被轮廓K包围。
当装载有车辆5的车辆支撑结构体30存储在存储空间11时,供电用初级线圈支撑机构40,将供电用初级线圈21配置在装载于车辆支撑结构体30的车辆5的供电用次级线圈6的下方,且支撑供电用初级线圈21,以使从上方观察时被轮廓K包围,并且芯体支撑机构(未图示)可以支撑芯体50,以使芯体50被供电用次级线圈6与供电用初级线圈21上下夹持,从上方观察时被轮廓K包围。
当装载有车辆5的车辆支撑结构体30存储在存储空间11时,供电用初级线圈支撑机构40支撑供电用初级线圈21,以使供电用初级线圈21隔着被车辆支撑结构体30的轮廓K包围的空隙O非接触供电至供电用次级线圈6,并且芯体支撑机构(未图示)可以支撑芯体50,以使供电用初级线圈21隔着芯体50非接触供电至供电用次级线圈6。
当装载有车辆5的车辆支撑结构体30存储在存储空间11时,供电用初级线圈支撑机构40支撑供电用初级线圈21,以使供电用初级线圈21隔着被车辆支撑结构体30的轮廓K包围的空隙O非接触供电至供电用次级线圈6,并且芯体支撑机构(未图示)可以支撑芯体50,以使芯体50被供电用次级线圈6与供电用初级线圈21上下夹持,且使供电用初级线圈21隔着芯体50非接触供电至供电用次级线圈6。
当装载有车辆5的车辆支撑结构体30存储在存储空间11时,供电用初级线圈支撑机构40,将供电用初级线圈21配置在装载于车辆支撑结构体30的车辆5的供电用次级线圈6的下方,且支撑供电用初级线圈21,以使供电用初级线圈21隔着被车辆支撑结构体30的轮廓K包围的空隙O非接触供电至供电用次级线圈6,并且芯体支撑机构(未图示)可以支撑芯体50,以使芯体50被供电用次级线圈6与供电用初级线圈21上下夹持,供电用初级线圈21隔着芯体50非接触供电至供电用次级线圈6。
实际上,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用装置的作用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的作用相同,因此仅说明其区别点。
当装载有车辆5的车辆支撑结构体30存储在存储空间11时,供电用初级线圈支撑机构40,将供电用初级线圈21配置在装载于车辆支撑结构体30的车辆5的供电用次级线圈6的下方,且支撑供电用初级线圈21,以使从上方观察时被轮廓K包围,并且芯体支撑机构(未图示)可以支撑芯体50,以使芯体50被供电用次级线圈6与供电用初级线圈21上下夹持,从上方观察时被轮廓K包围。
驱动电路22,与车辆5进行通信,且驱动供电用初级线圈21,从供电用初级线圈21非接触供电至供电用次级线圈6。
图7示出了从供电用初级线圈21非接触供电至供电用次级线圈6的状态。
通过芯体50来引导磁通Q。
车辆充电至电池,所述电池搭载有供电至供电用次级线圈6的电力。
驱动电路22若停止驱动供电用线圈21,则停止充电。
当装载有车辆5的车辆支撑结构体30存储在存储空间11时,供电用初级线圈支撑机构40,将供电用初级线圈21配置在装载于车辆支撑结构体30的车辆5的供电用次级线圈6的下方,且支撑供电用初级线圈21,以使供电用初级线圈21隔着被车辆支撑结构体30的轮廓K包围的空隙O非接触供电至供电用次级线圈6,并且芯体支撑机构(未图示)可以支撑芯体50,以使芯体50被供电用次级线圈6与供电用初级线圈21上下夹持,使供电用初级线圈21隔着芯体50非接触供电至供电用次级线圈6。
驱动电路22与车辆5进行通信,驱动供电用初级线圈21,且从供电用初级线圈21非接触供电至供电用次级线圈6。
图7示出了从供电用初级线圈21非接触供电至供电用次级线圈6的状态。
通过芯体50来引导磁通Q。
车辆充电至电池,所述电池搭载有供电至供电用次级线圈6的电力。
驱动电路22若停止驱动供电用线圈21,则停止充电。
接下来,利用附图对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进行说明。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的主视图。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是供电给底部具有用于非接触供电的供电用次级线圈的车辆上的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由供电设备20与车辆支撑结构体30以及供电用初级线圈支撑机构40构成。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也可以由主结构体10,供电设备20,车辆支撑结构体30以及供电用初级线圈支撑机构40构成。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也可以由主结构体10,供电设备20,车辆支撑结构体30,供电用初级线圈支撑机构40以及移动机构60构成。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也可以由主结构体10,供电设备20,车辆支撑结构体30,供电用初级线圈支撑机构40,移动机构60以及电源设备70构成。
将本发明应用于停车装置时的情况为例说明如下。
主结构体10,供电设备20,车辆支撑结构体30,移动机构60以及电源设备70的结构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
供电用初级线圈支撑机构40是支撑供电用初级线圈21的结构。
供电用初级线圈支撑机构40支撑供电用初级线圈21,以使从上方观察供电用初级线圈21时被轮廓K包围。
供电用初级线圈支撑机构40,可将供电用初级线圈21配置在供电用次级线圈6的下方,并且支撑供电用初级线圈21,以使从上方观察时被轮廓K包围。
供电用初级线圈支撑机构40是支撑供电用初级线圈21的结构。
供电用初级线圈支撑机构40也可以支撑供电用初级线圈21,以使供电用初级线圈21隔着被车辆支撑结构体30的轮廓K包围的空隙O非接触供电至供电用次级线圈6上。
供电用初级线圈支撑机构40,将供电用初级线圈21配置在供电用次级线圈6的下方,并且支撑供电用初级线圈21,以使供电用初级线圈21隔着被车辆支撑结构体30的轮廓K包围的空隙O非接触供电至供电用次级线圈6上。
供电用初级线圈支撑机构40的结构除了被移动机构60支撑之外,其他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相同,因此仅说明其区别点。
移动机构支撑供电用初级线圈支撑机构40。
当装载有车辆5的车辆支撑结构体30存储在存储空间11时,移动机构60支撑的供电用初级线圈支撑机构40可支撑供电用初级线圈21,以使从上方观察时被轮廓K包围。
当装载有车辆5的车辆支撑结构体30存储在存储空间11时,移动机构60支撑的供电用初级线圈支撑机构40,将供电用初级线圈21配置在装载于车辆支撑结构体30的车辆5的供电用次级线圈6的下方,并且支撑供电用初级线圈21,从上方观察时被轮廓K包围。
当装载有车辆5的车辆支撑结构体30存储在存储空间11时,移动机构60支撑的供电用初级线圈支撑机构40可支撑供电用初级线圈21,以使供电用初级线圈21隔着被车辆支撑结构体30的轮廓K包围的空隙O非接触供电至供电用次级线圈6上。
当装载有车辆5的车辆支撑结构体30存储在存储空间11时,移动机构60支撑的供电用初级线圈支撑机构40,将供电用初级线圈21配置在装载于车辆支撑结构体30的车辆5的供电用次级线圈6的下方,并且可支撑供电用初级线圈21,以使供电用初级线圈21隔着被车辆支撑结构体30的轮廓K包围的空隙O非接触供电至供电用次级线圈6上。
当车辆供电装置具备芯体时,移动机构可支撑芯体,以使从上方观察时被轮廓包围。
当车辆供电装置具备芯体时,移动机构可支撑芯体,以使芯体被供电用次级线圈与供电用初级线圈上下夹持,从上方观察时被轮廓包围。
移动机构60可以支撑供电用初级线圈支撑机构40。
当装载有车辆5的车辆支撑结构体30存储在存储空间11时,移动机构60支撑的供电用初级线圈支撑机构40支撑供电用初级线圈21,以使从上方观察时被轮廓K包围,并且,移动机构60支撑的芯体支撑机构(未图示)可以支撑芯体50,以使从上方观察时被轮廓K包围。
当装载有车辆5的车辆支撑结构体30存储在存储空间11时,移动机构60支撑的供电用初级线圈支撑机构40,将供电用初级线圈21配置在装载于车辆支撑结构体30的车辆5的供电用次级线圈6的下方,且支撑供电用初级线圈21,以使从上方观察时被轮廓K包围,并且移动机构60支撑的芯体支撑机构(未图示)可以支撑芯体50,以使芯体50被供电用次级线圈6与供电用初级线圈21上下夹持,从上方观察时被轮廓K包围。
供电用初级线圈支撑机构40可以与芯体支撑机构成为一体。
当车辆供电装置具备芯体时,移动机构可支撑芯体50,以使供电用初级线圈21隔着所述芯体50非接触供电至供电用次级线圈6。
当车辆供电装置具备芯体时,移动机构可支撑芯体,以使被供电用次级线圈6与供电用初级线圈21上下夹持,且使供电用初级线圈21隔着所述芯体50非接触供电至供电用次级线圈6。
移动机构60可以支撑供电用初级线圈支撑机构40。
当装载有车辆5的车辆支撑结构体30存储在存储空间11时,移动机构60支撑的供电用初级线圈支撑机构40支撑供电用初级线圈21,以使供电用初级线圈21隔着被车辆支撑结构体30的轮廓K包围的空隙O非接触供电至供电用次级线圈6,并且,移动机构60支撑的芯体支撑机构(未图示)可以支撑芯体50,以使供电用初级线圈21隔着芯体50非接触供电至供电用次级线圈6。
当装载有车辆5的车辆支撑结构体30存储在存储空间11时,移动机构60支撑的供电用初级线圈支撑机构40,将供电用初级线圈21配置在装载于车辆支撑结构体30的车辆5的供电用次级线圈6的下方,且支撑供电用初级线圈21,以使供电用初级线圈21隔着被车辆支撑结构体30的轮廓K包围的空隙O非接触供电至供电用次级线圈6,并且,移动机构60支撑的芯体支撑机构(未图示)可以支撑芯体50,以使芯体50被供电用次级线圈6与供电用初级线圈21上下夹持,使供电用初级线圈21隔着芯体50非接触供电至供电用次级线圈6。
供电用初级线圈支撑机构40可以与芯体支撑机构成为一体。
实际上,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用装置的作用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的作用相同,因此仅说明其区别点。
当装载有车辆5的车辆支撑结构体30存储在存储空间11时,移动机构60支撑的供电用初级线圈支撑机构40,将供电用初级线圈21配置在装载于车辆支撑结构体30的车辆5的供电用次级线圈6的下方,且支撑供电用初级线圈21,以使从上方观察时被轮廓K包围,并且移动机构60支撑的芯体支撑机构(未图示)可以支撑芯体50,以使芯体50被供电用次级线圈6与供电用初级线圈21上下夹持,从上方观察时被轮廓K包围。
驱动电路22与车辆5进行通信,驱动供电用初级线圈21,且从供电用初级线圈21非接触供电至供电用次级线圈6。
车辆充电至电池,所述电池搭载有供电至供电用次级线圈6的电力。
驱动电路22若停止驱动供电用线圈21,则停止充电。
当装载有车辆5的车辆支撑结构体30存储在存储空间11时,移动机构60支撑的供电用初级线圈支撑机构40,将供电用初级线圈21配置在装载于车辆支撑结构体30的车辆5的供电用次级线圈6的下方,且支撑供电用初级线圈21,以使供电用初级线圈21隔着被车辆支撑结构体30的轮廓K包围的空隙O非接触供电至供电用次级线圈6,并且移动机构支撑的芯体支撑机构(未图示)可以支撑芯体50,以使芯体50被供电用次级线圈6与供电用初级线圈21上下夹持,使供电用初级线圈21隔着芯体50非接触供电至供电用次级线圈6。
驱动电路22与车辆5进行通信,驱动供电用初级线圈21,且从供电用初级线圈21非接触供电至供电用次级线圈6。
车辆充电至电池,所述电池搭载有供电至供电用次级线圈6的电力。
驱动电路22若停止驱动供电用线圈21,则停止充电。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通过其构成具有以下效果。
使车辆支撑结构体30的左右一对的右轮支撑结构部31R与左轮支撑结构部31L支撑左右轮且一体式支撑车辆5,通过供电用初级线圈支撑机构40来支撑供电用初级线圈21,以使供电用初级线圈21被形成在左右一对右轮支撑结构部31R与左轮支撑结构部31L之间的空隙O的轮廓K包围,由于供电设备20的驱动电路22能够驱动供电用初级线圈,因此能够有效实施从供电用初级线圈21非接触供电至供电用次级线圈6,从而能够有效地非接触供电至车辆上。
并且,磁性材料制的芯体50被供电用初级线圈21与供电用次级线圈6上下夹持,并且从上方观察时被轮廓K包围地配置芯体50,因此,在供电用初级线圈21与供电用次级线圈5之间发生的磁场被引导至芯体50而能够供电。
并且,车辆支撑结构体30,将磁性材料制的芯体50上下夹持在供电用初级线圈21与供电用次级线圈6之间,以使从上方观察时被轮廓K包围地配置芯体50,因此,在供电用初级线圈21与供电用次级线圈6之间发生的磁场被引导至芯体50而能够供电。
并且,由于右轮支撑结构部31R与左轮支撑结构部31L能够一体式向前后方向移动,因此能够调整供电用初级线圈21与供电用次级线圈6的前后方向的相对位置。
并且,由于右轮支撑结构部31R与左轮支撑结构部31L能够一体式向左右方向移动,因此能够调整供电用初级线圈21与供电用次级线圈6的前后方向的相对位置。
并且,由于右轮支撑结构部31R与左轮支撑结构部31L能够一体式向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的一方向移动,因此供电用初级线圈支撑机构40能够使供电用初级线圈21向另一方向移动,因此能够调整供电用初级线圈21与供电用次级线圈6的相对位置。
并且,由于右轮支撑结构部31R与左轮支撑结构部31L能够一体式向左右方向移动,并且能够使供电用初级线圈21向前后方向移动,因此能够调整供电用初级线圈21与供电用次级线圈6的相对位置。
并且,通过支撑并移动装载有车辆5的车辆支撑结构体30,从而能够移载在移动机构60与存储空间11之间,通过供电用初级线圈支撑机构40支撑的供电用初级线圈21来供电至装载于存储至存储空间11上的车辆支撑结构体30的车辆5的供电用次级线圈6上,因此能够将车辆5装载于车辆支撑结构体30后移动,并且能够供电至存储至存储空间11上的车辆。
并且,主结构体10支撑供电用初级线圈支撑机构40,供电用初级线圈支撑机构40支撑供电用初级线圈21,通过供电用初级线圈21供电至装载于存储至存储空间11上的车辆支撑结构体30的车辆5的供电用次级线圈6上,因此能够供电至存储至存储空间11上的车辆5。
并且,移动机构60能够支撑并移动装载有车辆5的车辆支撑结构体30,移动机构60支撑的供电用初级线圈支撑机构40支撑供电用初级线圈21,因此能够将车辆5装载于车辆支撑结构体30后移动,从而供电至车辆5上。
并且,通过支撑并移动装载有车辆5的车辆支撑结构体30,从而能够移载在移动机构60与存储空间11之间,通过由移动机构60支撑的供电用初级线圈支撑机构40来支撑供电用初级线圈21,并通过供电用初级线圈21来供电至装载于存储至存储空间11上的车辆支撑结构体30的车辆5的供电用次级线圈6上,因此能够将车辆5装载于车辆支撑结构体3后移动,并且能够供电至存储至存储空间11上的车辆。
并且,能够支撑并移动装载有车辆5的车辆支撑结构体30的移动机构60将磁性材料制的芯体50夹持在供电用初级线圈21与供电用次级线圈6之间,并且从上方观察时被轮廓K包围地支撑芯体50,因此,在供电用初级线圈21与供电用次级线圈6之间发生的磁场透过芯体50而能够供电。
并且,主结构体10支撑的供电用初级线圈支撑机构40支撑供电用初级线圈21,以使被轮廓K包围,芯体支撑机构支撑磁性材料制的芯体50,以使上下夹持在供电用初级线圈21与供电用次级线圈6之间,且被轮廓K包围,通过供电用初级线圈21来供电至装载于存储至存储空间11上的车辆支撑结构体30的车辆5的供电用次级线圈6上,因此供电用初级线圈21与供电用次级线圈6之间发生的磁场透过芯体50而能够供电。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通过其构成具有以下效果。
使车辆支撑结构体30的左右一对的右轮支撑结构部31R与左轮支撑结构部31L支撑左右轮且一体式支撑车辆5,通过供电用初级线圈支撑机构40来支撑供电用初级线圈21,以使供电用初级线圈21隔着被车辆支撑结构体30的轮廓K包围的空隙O非接触供电至供电用次级线圈6,由于供电设备20的驱动电路22能够驱动供电用初级线圈,因此能够有效地实施从供电用初级线圈21非接触供电至供电用次级线圈6,从而能够有效地非接触供电至车辆上。
并且,磁性材料制的芯体50被上下夹持在供电用初级线圈21与供电用次级线圈6之间,供电用初级线圈21隔着芯体50非接触供电至供电用次级线圈6,因此在供电用初级线圈21与供电用次级线圈5之间发生的磁场被引导至芯体50而能够供电。
并且,车辆支撑结构体30使磁性材料制的芯体50上下夹持在供电用初级线圈21与供电用次级线圈6之间,供电用初级线圈21隔着芯体50非接触供电至供电用次级线圈6,因此在供电用初级线圈21与供电用次级线圈6之间发生的磁场被引导至芯体50而能够供电。
并且,由于右轮支撑结构部31R与左轮支撑结构部31L能够一体式向前后方向移动,因此能够调整供电用初级线圈21与供电用次级线圈6的前后方向的相对位置。
并且,由于右轮支撑结构部31R与左轮支撑结构部31L能够一体式向左右方向移动,因此能够调整供电用初级线圈21与供电用次级线圈6的前后方向的相对位置。
并且,由于右轮支撑结构部31R与左轮支撑结构部31L能够一体式向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的一方向移动,因此供电用初级线圈支撑机构40能够使供电用初级线圈21向另一方向移动,因此能够调整供电用初级线圈21与供电用次级线圈6的相对位置。
并且,由于右轮支撑结构部31R与左轮支撑结构部31L能够一体式向左右方向移动,并且能够使供电用初级线圈21向前后方向移动,因此能够调整供电用初级线圈21与供电用次级线圈6的相对位置。
并且,通过支撑并移动装载有车辆5的车辆支撑结构体30,从而能够移载在移动机构60与存储空间11之间,通过供电用初级线圈支撑机构40支撑的供电用初级线圈21来供电至装载于存储至存储空间11上的车辆支撑结构体30的车辆5的供电用次级线圈6上,因此能够将车辆5装载于车辆支撑结构体30后移动,并且能够供电至存储至存储空间11上的车辆。
主结构体10支撑供电用初级线圈支撑机构40,供电用初级线圈支撑机构40支撑供电用初级线圈21,通过供电用初级线圈21供电至装载于存储至存储空间11上的车辆支撑结构体30的车辆5的供电用次级线圈6上,因此能够供电至存储至存储空间11上的车辆5。
并且,移动机构60能够支撑并移动装载有车辆5的车辆支撑结构体30,移动机构60支撑的供电用初级线圈支撑机构40支撑供电用初级线圈21,因此能够将车辆5装载于车辆支撑结构体30后移动,从而供电至车辆5上。
并且,通过支撑并移动装载有车辆5的车辆支撑结构体30,从而能够移载在移动机构60与存储空间11之间,通过由移动机构60支撑的供电用初级线圈支撑机构40来支撑供电用初级线圈21,并通过供电用初级线圈21来供电至装载于存储至存储空间11上的车辆支撑结构体30的车辆5的供电用次级线圈6上,因此能够将车辆5装载于车辆支撑结构体30后移动,并且能够供电至存储至存储空间11上的车辆。
并且,能够支撑并移动装载有车辆5的车辆支撑结构体30的移动机构60将磁性材料制的芯体50夹持在供电用初级线圈21与供电用次级线圈6之间,并且供电用初级线圈21隔着芯体50非接触供电至供电用次级线圈6,因此,在供电用初级线圈21与供电用次级线圈6之间发生的磁场透过芯体50而能够供电。
并且,主结构体10支撑的供电用初级线圈支撑机构40支撑供电用初级线圈21,以使供电用线圈21隔着被车辆支撑结构体30的轮廓K包围的空隙O非接触供电至供电用次级线圈6,芯体支撑机构支撑磁性材料制的芯体50,以使上下夹持在供电用初级线圈21与供电用次级线圈6之间,且使供电用初级线圈21隔着芯体50非接触供电至供电用次级线圈6,通过供电用初级线圈21来供电至装载于存储至存储空间11上的车辆支撑结构体30的车辆5的供电用次级线圈6上,因此供电用初级线圈21与供电用次级线圈6之间发生的磁场透过芯体50,能够存储至存储空间11上的车辆。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上阐述的实施方式,在不超出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可以利用由不影响磁场的材料来作成的板来覆盖空隙O。
虽然说明了移动机构60支撑供电用初级线圈,且非接触供给至存储于存储空间11上的装载于车辆支撑结构体30的车辆5的供电用次级线圈上的例子,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非接触供电至装载于被移动装置支撑的车辆支撑结构体30上的车辆5的供电用次级线圈上。
虽然说明了将本发明应用于停车装置上的例子,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不具备移载装置或存储空间也可。
虽然说明了移动机构将装载有车辆的车辆支撑结构体从移动机构移载至存储空间,且供电至存储在存储空间上的车辆上的例子,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可以非接触供电至移动机构支撑的装载于车辆支撑结构体上的车辆上。
作为停车装置的移动机构的形式,说明了升降式停车装置的例子,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采用箱形循环停车装置,水平循环式停车装置,旋转式(Merry-go-round)停车装置,升降·滑动式停车装置,平面往返式停车装置,运送存储式停车装置,两层式·多层式停车装置的循环机构。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提供一种通过简单的结构,减少能量损耗且便于利用的车辆供电装置。
附图标记
H 移动通道
O 空隙
K 轮廓
S 行走面
Q 磁通
5 车辆
6 供电用次级线圈
10 主结构体
11 存储空间
12 构架
13 移动驱动机构
20 供电设备
21 供电用初级线圈
22 驱动电路
30 车辆支撑结构体
31L 左轮支撑结构部
31R 右轮支撑结构部
32 梁结构部
33 行走轮
40 供电用初级线圈支撑机构
50 芯体
60 移动机构
70 电源设备

Claims (26)

1.一种车辆供电装置,其供电给底部具有用于非接触供电的供电用次级线圈的车辆上,所述车辆供电装置包括:
供电设备,其包括供电用初级线圈与将电力供给至所述供电用初级线圈来驱动的驱动电路,其中,所述供电用初级线圈能够以非接触方式供电至供电用次级线圈;
车辆支撑结构体,其设有支撑车辆的前后一对右轮的右轮支撑结构部与支撑所述车辆的前后一对左轮的左轮支撑结构部,从上方观察时,在左右排列的所述右轮支撑结构部与所述左轮支撑结构部之间形成预定的轮廓包围的空隙,所述右轮支撑结构部与所述左轮支撑结构部一体式支撑所述车辆;
供电用初级线圈支撑机构,其能够支撑所述供电用初级线圈,以使从上方观察所述供电用初级线圈时被所述轮廓包围,
所述供电用初级线圈支撑机构能够支撑所述供电用初级线圈,以使所述供电用初级线圈在上下方向隔着被所述车辆支撑结构体的所述轮廓包围的所述空隙非接触供电至供电用次级线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供电装置,其包括:
磁性材料制的芯体;
从上方观察时,所述芯体能够被所述轮廓包围地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供电装置,其中,
所述供电用初级线圈隔着所述芯体能够非接触供电至供电用次级线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供电装置,其包括:
磁性材料制的芯体;
所述车辆支撑结构体能够支持所述芯体,以使从上方观察所述芯体时被所述轮廓包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供电装置,其中,
所述右轮支撑结构部与所述左轮支撑结构部能够一体式向前后方向或左右方向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供电装置,其包括:
主结构体,其设有存储空间,所述存储空间能够存储装载有所述车辆的所述车辆支撑结构体;
移动机构,能够支撑并移动装载有所述车辆的所述车辆支撑结构体;
所述移动机构使装载有所述车辆的所述车辆支撑结构体移载在移动机构与存储空间之间,
当装载有所述车辆的所述车辆支撑结构体存储在所述存储空间时,所述供电用初级线圈支撑机构能够支撑所述供电用初级线圈,以使从上方观察所述供电用初级线圈时被所述轮廓包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供电装置,其包括:
主结构体,其设有存储空间,所述存储空间能够存储装载有所述车辆的所述车辆支撑结构体;
所述主结构体支撑所述供电用初级线圈支撑机构,
当装载有所述车辆的所述车辆支撑结构体存储在存储空间时,所述供电用初级线圈支撑机构能够支撑所述供电用初级线圈,以使从上方观察所述供电用初级线圈时被所述轮廓包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供电装置,其包括:
移动机构,能够支撑并移动装载有所述车辆的所述车辆支撑结构体;
所述移动机构支撑所述供电用初级线圈支撑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供电装置,其包括:
主结构体,其设有存储空间,所述存储空间能够存储装载有所述车辆的所述车辆支撑结构体;
移动机构,能够支撑并移动装载有所述车辆的所述车辆支撑结构体;
所述移动机构支撑所述供电用初级线圈支撑结构,
所述移动机构使支撑车辆的所述车辆支撑结构体移载在移动机构与存储空间之间,
当装载有所述车辆的所述车辆支撑结构体存储在所述存储空间时,所述供电用初级线圈支撑机构能够支撑所述供电用初级线圈,以使从上方观察所述供电用初级线圈时被所述轮廓包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供电装置,其包括:
磁性材料制的芯体;
移动机构,能够支撑并移动装载有所述车辆的所述车辆支撑结构体;
所述移动机构能够支撑所述芯体,以使从上方观察所述芯体时被所述轮廓包围。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供电装置,其包括:
磁性材料制的芯体;
芯体支撑机构,其支撑所述芯体;
主结构体,其设有存储空间,所述存储空间能够存储装载有所述车辆的所述车辆支撑结构体;
所述主结构体支撑所述供电用初级线圈支撑机构,
当装载有所述车辆的所述车辆支撑结构体存储在存储空间时,所述供电用初级线圈支撑机构能够支撑所述供电用初级线圈,以使从上方观察所述供电用初级线圈时被所述轮廓包围,并且,所述芯体支撑机构能够支撑所述芯体,以使从上方观察所述芯体时被所述轮廓包围。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供电装置,其中,
所述右轮支撑结构部与所述左轮支撑结构部能够一体式向前后方向或左右方向移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供电装置,其包括:
主结构体,其设有存储空间,所述存储空间能够存储装载有所述车辆的所述车辆支撑结构体;
移动机构,能够支撑并移动装载有所述车辆的所述车辆支撑结构体;
所述移动机构使支撑车辆的所述车辆支撑结构体移载在移动机构与存储空间之间,
当装载有所述车辆的所述车辆支撑结构体存储在所述存储空间时,所述供电用初级线圈支撑机构能够支撑所述供电用初级线圈,以使从上方观察所述供电用初级线圈时被所述轮廓包围。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供电装置,其包括:
主结构体,其设有存储空间,所述存储空间能够存储装载有所述车辆的所述车辆支撑结构体;
所述主结构体支撑所述供电用初级线圈支撑机构,
当装载有所述车辆的所述车辆支撑结构体存储在存储空间时,所述供电用初级线圈支撑机构能够支撑所述供电用初级线圈,以使从上方观察所述供电用初级线圈时被所述轮廓包围。
15.一种车辆供电装置,其供电给底部具有用于非接触供电的供电用次级线圈的车辆上,所述车辆供电装置包括:
供电设备,其包括供电用初级线圈与将电力供给至所述供电用初级线圈来驱动的驱动电路,其中,所述供电用初级线圈能够以非接触方式供电至供电用次级线圈;
车辆支撑结构体,其设有支撑车辆的前后一对右轮的右轮支撑结构部与支撑所述车辆的前后一对左轮的左轮支撑结构部,从上方观察时,在左右排列的所述右轮支撑结构部与所述左轮支撑结构部之间形成被指定的轮廓包围的空隙,所述右轮支撑结构部与所述左轮支撑结构部一体式支撑所述车辆;
供电用初级线圈支撑机构,其能够支撑所述供电用初级线圈,以使所述供电用初级线圈在上下方向隔着被所述车辆支撑结构体的所述轮廓包围的所述空隙非接触供电至所述供电用次级线圈。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车辆供电装置,其包括:
磁性材料制的芯体;
所述供电用初级线圈隔着所述芯体能够非接触供电至所述供电用次级线圈。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车辆供电装置,其包括:
磁性材料制的芯体;
所述车辆支撑结构体能够支撑所述芯体,以使所述供电用初级线圈隔着所述芯体非接触供电至所述供电用次级线圈。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车辆供电装置,其中,
所述右轮支撑结构部与所述左轮支撑结构部能够一体式向前后方向或左右方向移动。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车辆供电装置,其包括:
主结构体,其设有存储空间,所述存储空间能够存储装载有所述车辆的所述车辆支撑结构体;
移动机构,能够支撑并移动装载有所述车辆的所述车辆支撑结构体;
所述移动机构使装载有车辆的所述车辆支撑结构体移载在移动机构与存储空间之间,
当装载有所述车辆的所述车辆支撑结构体存储在所述存储空间时,所述供电用初级线圈支撑机构能够支撑所述供电用初级线圈,以使所述供电用初级线圈隔着被所述车辆支撑结构体的所述轮廓包围的所述空隙非接触供电至所述供电用次级线圈。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车辆供电装置,其包括:
主结构体,其设有存储空间,所述存储空间能够存储装载有所述车辆的所述车辆支撑结构体;
所述主结构体支撑所述供电用初级线圈支撑机构,
当装载有所述车辆的所述车辆支撑结构体存储在存储空间时,所述供电用初级线圈支撑机构能够支撑所述供电用初级线圈,以使所述供电用初级线圈隔着被所述车辆支撑结构体的所述轮廓包围的所述空隙非接触供电至所述供电用次级线圈。
21.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车辆供电装置,其包括:
移动机构,能够支撑并移动装载有所述车辆的所述车辆支撑结构体;
所述移动机构支撑所述供电用初级线圈支撑结构。
22.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车辆供电装置,其包括:
主结构体,其设有存储空间,所述存储空间能够存储装载有所述车辆的所述车辆支撑结构体;
移动机构,能够支撑并移动装载有所述车辆的所述车辆支撑结构体;
所述移动机构支撑所述供电用初级线圈支撑结构,
所述移动机构使支撑所述车辆的所述车辆支撑结构体移载在移动机构与存储空间之间,
当装载有所述车辆的所述车辆支撑结构体存储在所述存储空间时,所述供电用初级线圈支撑机构能够支撑所述供电用初级线圈,以使所述供电用初级线圈隔着被所述车辆支撑结构体的所述轮廓包围的所述空隙非接触供电至所述供电用次级线圈。
23.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车辆供电装置,其包括:
磁性材料制的芯体;
移动机构,能够支撑并移动装载有所述车辆的所述车辆支撑结构体;
所述移动机构能够支撑所述芯体,以使所述供电用初级线圈隔着所述芯体非接触供电至所述供电用次级线圈。
24.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车辆供电装置,其包括:
磁性材料制的芯体;
芯体支撑机构,其支撑所述芯体;
主结构体,其设有存储空间,所述存储空间能够存储装载有所述车辆的所述车辆支撑结构体;
所述主结构体支撑所述供电用初级线圈支撑机构,
当装载有所述车辆的所述车辆支撑结构体存储在存储空间时,所述供电用初级线圈支撑机构能够支撑所述供电用初级线圈,以使所述供电用初级线圈隔着被所述车辆支撑结构体的所述轮廓包围的所述空隙非接触供电至所述供电用次级线圈,并且,所述芯体支撑机构体能够支撑所述芯体,以使供电用初级线圈隔着所述芯体非接触供电至所述供电用次级线圈。
25.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车辆供电装置,其包括:
主结构体,其设有存储空间,所述存储空间能够存储装载有所述车辆的所述车辆支撑结构体;
移动机构,能够支撑并移动装载有所述车辆的所述车辆支撑结构体;
所述移动机构使支撑所述车辆的所述车辆支撑结构体移载在移动机构与存储空间之间,
当装载有所述车辆的所述车辆支撑结构体存储在所述存储空间时,所述供电用初级线圈支撑机构能够支撑所述供电用初级线圈,以使所述供电用初级线圈隔着被所述车辆支撑结构体的所述轮廓包围的所述空隙非接触供电至所述供电用次级线圈。
2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车辆供电装置,其包括:
主结构体,其设有存储空间,所述存储空间能够存储装载有所述车辆的所述车辆支撑结构体;
所述主结构体支撑所述供电用初级线圈支撑机构,
当装载有所述车辆的所述车辆支撑结构体存储在存储空间时,所述供电用初级线圈支撑机构能够支撑所述供电用初级线圈,以使所述供电用初级线圈隔着被所述车辆支撑结构体的所述轮廓包围的所述空隙非接触供电至所述供电用次级线圈。
CN201380037849.XA 2012-09-10 2013-09-06 车辆供电装置 Active CN10452110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98135A JP6068885B2 (ja) 2012-09-10 2012-09-10 車両給電装置
JP2012-198135 2012-09-10
PCT/JP2013/074089 WO2014038664A1 (ja) 2012-09-10 2013-09-06 車両給電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21102A CN104521102A (zh) 2015-04-15
CN104521102B true CN104521102B (zh) 2017-03-22

Family

ID=502372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37849.XA Active CN104521102B (zh) 2012-09-10 2013-09-06 车辆供电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068885B2 (zh)
CN (1) CN104521102B (zh)
WO (1) WO201403866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06646B (zh) * 2019-12-26 2021-12-31 深圳市优必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充电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20035A (zh) * 1996-05-27 1999-06-16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电动车辆充电系统
WO2010131615A1 (ja) * 2009-05-10 2010-11-18 Ihi運搬機械株式会社 駐車装置
CN102333668A (zh) * 2009-02-27 2012-01-25 韩国科学技术院 用于电磁感应供电的电动车辆的电力供应装置、电力获取装置及安全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70315B2 (ja) * 2001-08-08 2007-01-17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移動体システム
JP5412016B2 (ja) * 2009-09-02 2014-02-12 Ihi運搬機械株式会社 駐車装置
JP5559518B2 (ja) * 2009-10-30 2014-07-23 富士変速機株式会社 立体駐車装置及び電気自動車の非接触式充電装置
US9077209B2 (en) * 2011-01-20 2015-07-07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power generating module, module fix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installing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20035A (zh) * 1996-05-27 1999-06-16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电动车辆充电系统
CN102333668A (zh) * 2009-02-27 2012-01-25 韩国科学技术院 用于电磁感应供电的电动车辆的电力供应装置、电力获取装置及安全系统
WO2010131615A1 (ja) * 2009-05-10 2010-11-18 Ihi運搬機械株式会社 駐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4038664A1 (ja) 2014-03-13
JP2014054125A (ja) 2014-03-20
CN104521102A (zh) 2015-04-15
JP6068885B2 (ja) 2017-0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12487B (zh) 车辆供电装置
CN104508946B (zh) 车辆供电装置
US10434889B2 (en) Charging device for an electrically chargeable vehicle
JP6199789B2 (ja) 非接触給電システムと車両給電装置
US20170008406A1 (en)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system and vehicle power supply device
KR101400869B1 (ko) 전기자동차 충전용 주차장치
KR20120053979A (ko) 기계식 주차장
CN104936816B (zh) 起重机和牵引车之间的充电系统
JP2013076316A (ja) 機械式駐車装置
JP6297863B2 (ja) 非接触給電システムと車両給電装置
JP2015500928A (ja) 電気自動車を載置し再充電するための設備
WO2014073317A1 (ja) 車両給電装置
CN104521102B (zh) 车辆供电装置
CN203780504U (zh) 一种单通道电动汽车换电站
CN211769754U (zh) 一种电动重卡充电换系统
WO2019085990A1 (zh) 电池包存储系统和电动汽车的自动换电站
CN104882948B (zh) 非接触供电装置以及非接触供电系统
CN104604079B (zh) 车辆供电装置
JP5639410B2 (ja) 駐車装置
JP2015163023A (ja) 非接触給電システムと車両給電装置
JP2014070472A (ja) 駐車装置用パレット
CN203903334U (zh) 采用超级电容供电的重载物流运输系统
JP2015162948A (ja) 非接触給電システムと車両給電装置
JP2015177715A (ja) 非接触給電システムと車両給電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