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07422A - 医疗用支架 - Google Patents

医疗用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507422A
CN104507422A CN201380033978.1A CN201380033978A CN104507422A CN 104507422 A CN104507422 A CN 104507422A CN 201380033978 A CN201380033978 A CN 201380033978A CN 104507422 A CN104507422 A CN 1045074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b
rigid portion
resin portion
support
length ax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3397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507422B (zh
Inventor
野村祐介
山县敏博
清川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lympu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filed Critical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5074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074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5074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0742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00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i.e. artificial substitutes or replacements for parts of the body; Appliances for connecting them with the body;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02Prostheses implantable into the body
    • A61F2/04Hollow or tubular parts of organs, e.g. bladders, tracheae, bronchi or bile duc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00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i.e. artificial substitutes or replacements for parts of the body; Appliances for connecting them with the body;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82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848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having means for fixation to the vessel wall, e.g. barb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00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i.e. artificial substitutes or replacements for parts of the body; Appliances for connecting them with the body;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82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94Stents retaining their form, i.e. not being deformable, after placement in the predetermined plac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00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i.e. artificial substitutes or replacements for parts of the body; Appliances for connecting them with the body;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95Instru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lacement or removal of stents or stent-graf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00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i.e. artificial substitutes or replacements for parts of the body; Appliances for connecting them with the body;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02Prostheses implantable into the body
    • A61F2/04Hollow or tubular parts of organs, e.g. bladders, tracheae, bronchi or bile ducts
    • A61F2002/041Bile duc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00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i.e. artificial substitutes or replacements for parts of the body; Appliances for connecting them with the body;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82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848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having means for fixation to the vessel wall, e.g. barbs
    • A61F2002/8483Barb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00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i.e. artificial substitutes or replacements for parts of the body; Appliances for connecting them with the body;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82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848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having means for fixation to the vessel wall, e.g. barbs
    • A61F2002/8486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having means for fixation to the vessel wall, e.g. barbs provided on at least one of the en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00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i.e. artificial substitutes or replacements for parts of the body; Appliances for connecting them with the body;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95Instru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lacement or removal of stents or stent-grafts
    • A61F2002/9528Instru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lacement or removal of stents or stent-grafts for retrieval of st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210/00Particular material properties of prostheses classified in groups A61F2/00 - A61F2/26 or A61F2/82 or A61F9/00 or A61F11/00 or subgroups thereof
    • A61F2210/0076Particular material properties of prostheses classified in groups A61F2/00 - A61F2/26 or A61F2/82 or A61F9/00 or A61F11/00 or subgroups thereof multilayered, e.g. laminated structur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220/00Fixations or connections for prostheses classified in groups A61F2/00 - A61F2/26 or A61F2/82 or A61F9/00 or A61F11/00 or subgroups thereof
    • A61F2220/0008Fixation appliances for connecting prostheses to the body
    • A61F2220/0016Fixation appliances for connecting prostheses to the body with sharp anchoring protrusions, e.g. barbs, pins, spik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250/00Special features of prostheses classified in groups A61F2/00 - A61F2/26 or A61F2/82 or A61F9/00 or A61F11/00 or subgroups thereof
    • A61F2250/0014Special features of prostheses classified in groups A61F2/00 - A61F2/26 or A61F2/82 or A61F9/00 or A61F11/00 or subgroups thereof having different values of a given property or geometrical feature, e.g. mechanical property or material property, at different locations within the same prosthesis
    • A61F2250/0018Special features of prostheses classified in groups A61F2/00 - A61F2/26 or A61F2/82 or A61F9/00 or A61F11/00 or subgroups thereof having different values of a given property or geometrical feature, e.g. mechanical property or material property, at different locations within the same prosthesis differing in elasticity, stiffness or compressibilit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250/00Special features of prostheses classified in groups A61F2/00 - A61F2/26 or A61F2/82 or A61F9/00 or A61F11/00 or subgroups thereof
    • A61F2250/0014Special features of prostheses classified in groups A61F2/00 - A61F2/26 or A61F2/82 or A61F9/00 or A61F11/00 or subgroups thereof having different values of a given property or geometrical feature, e.g. mechanical property or material property, at different locations within the same prosthesis
    • A61F2250/0029Special features of prostheses classified in groups A61F2/00 - A61F2/26 or A61F2/82 or A61F9/00 or A61F11/00 or subgroups thereof having different values of a given property or geometrical feature, e.g. mechanical property or material property, at different locations within the same prosthesis differing in bending or flexure capacity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Transplantation (AREA)
  • Cardiolog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AREA)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医疗用支架(1)包括:主体(10),其具有第1刚性部(20)和第2刚性部(30),该第1刚性部(20)沿着长度轴线形成为管状,且针对径向上的压缩力具有预定的刚性,该第2刚性部(30)具有比所述第1刚性部(20)的刚性低的刚性且与所述第1刚性部(20)的基端部大致同轴地相连,并沿着所述长度轴线形成为管状;以及卡定构件(40),其为了卡定于组织而设于所述第2刚性部,在所述第2刚性部的沿着所述长度轴线的方向上的大致中心位置具有与所述第2刚性部(30)相连的基端部(42)和自所述基端部(42)向所述主体(10)的径向外方延伸的延伸部(41)。

Description

医疗用支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留置在胆管内或胰管内进行使用的医疗用支架。本申请基于2013年3月7日在美国提出临时申请的美国临时申请61/774290号和2013年3月7日在美国提出临时申请的美国临时申请61/774302号要求优先权,并将两者的内容引用于此。
背景技术
以往,针对形成于胆管或胰管的狭窄部,为了对该狭窄部进行扩张、并维持未闭(日文:開存)状态而进行医疗用支架(以下,也称作“支架”)的留置。
作为支架,例如公知有专利文献1或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支架。专利文献1的支架包括:线圈(加强部),其通过绕轴线卷绕线材而形成;外部层,其形成为大致管状并与线圈同轴地设于线圈的外周侧;以及内部层,其形成为大致管状并与线圈同轴地设于线圈的内周侧。
在外部层中,在插入胆管内时成为顶端侧的部分的外周面上,绕轴线以等角度的间隔固定有4个翼(卡定构件)。各个翼具有弹性,当朝向外部层的径向内侧按压翼时,翼收纳在形成于外部层的缺口部内。
在外部层的基端侧的外周面上也同样地绕轴线以等角度的间隔固定有4个翼。
在轴线方向上,线圈的线材以恒定的间距从比固定有顶端侧的翼的部分靠顶端侧的位置设置至比固定有基端侧的翼的部分靠基端侧的位置。
当将如此构成的支架留置在胆管内时,从口等将内窥镜插入患者的体腔内,将内窥镜的顶端推进至十二指肠乳头附近。通过内窥镜的钳子口向通道内插入支架,在X射线透视下,一边对支架进行观察一边将支架插入至胆管内。若支架到达胆管的狭窄部,则被狭窄部按压而闭合顶端侧的翼,并收纳于缺口部内。若顶端侧的翼越过狭窄部,则释放狭窄部对翼的按压而打开翼。由此,顶端侧的翼卡定于狭窄部的里侧。基端侧的翼卡定于十二指肠乳头。在该状态下,将支架留置恒定期间。
由于在支架上具有线圈,因此能够抑制所留置的支架在径向上变瘪并保持支架的管路内的空间,能够容易地使胆汁通过狭窄部进行流动。
在支架留置的期间,胆汁等成分蓄积于内周面且支架自身的管路变窄。在该情况下,将留置的支架回收并更换为新的支架。支架的回收也在支架从留置的位置移动的(乱窜的)情况下进行。
更换支架的方法主要有下述方法。
第1方法是利用通过内窥镜的通道插入的把持器具把持支架、并将内窥镜与抓住支架的把持器具一起抽拔到体外的方法。在该情况下,为了将新的支架插入体腔内,需要对患者再次插入内窥镜。
第2方法是利用通过内窥镜的通道插入的把持器具把持支架、并在固定了内窥镜的位置的状态下通过通道将支架与把持器具抽拔到体外的方法(TTS:Through The Scope)。与第1方法相比,第2方法给患者造成的负担较小,手术者的负担也较小。
留置了恒定期间的支架的管路变窄且把持管路内的操作在技术上变困难。因此,利用把持器具把持支架的基端侧的外周面,或者利用圈套器进行收紧。为了能够利用把持器具、圈套器可靠地保持支架,有时使把持器具、圈套器卡定于外部层的比基端侧的翼靠支架的中央部侧的位置。在专利文献1中,留置了恒定期间的支架需要把持支架的基端部等来进行回收。在将支架拉入通道内时,支架的被保持的部分先进入通道内,紧接着支架的比该被保持的部分靠顶端侧的部分和基端侧的部分进入通道内。即,以在被保持的部分处折回的状态将支架拉入通道内。在支架折回的部分,由于支架整体的外径变大,因此在被拉入通道内时,支架有时在径向上变瘪。在支架的外径比较大的情况下,将支架以在径向上进一步变瘪的状态拉入通道内。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许第498199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国特开平11-7641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支架中,为了难以变瘪而在轴线方向的大致整体上设有加强部(线圈或筛网)。因此,保持了管路内的空间,另一方面,在更换支架时支架难以变瘪,支架的外径不会变小。若支架难以变瘪,则在将支架拉入通道内时,内窥镜的通道的内周面有可能被支架损伤,并且拉入支架需要花费时间,手法操作所需的时间变长。这是由于进行作为用于更换支架的上述第2方法所示的TTS而产生的问题。
另外,例如,在支架中为了易于压瘪利用圈套器等进行收紧的部分,考虑在该部分不设置线圈。在该情况下,支架的未设有线圈的部分易于变瘪,轴线方向的刚性也降低。因此,在利用通过内窥镜的通道而插入的圈套器等捕捉支架、并将支架拉入该通道内时,未设有线圈的部分易于伸长,有可能被硬扯而断裂。虽然能够随后回收断裂的部分,但是手法操作所需的时间变长。
本发明是鉴于这种问题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留置时保持管路内的空间、在抽拔时易于变瘪、即易于变形的医疗用支架。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技术方案的医疗用支架包括:主体,其具有第1刚性部和第2刚性部,该第1刚性部沿着长度轴线形成为管状,且针对径向上的压缩力具有预定的刚性,该第2刚性部具有比所述第1刚性部的刚性低的刚性且与所述第1刚性部的基端部大致同轴地相连,并沿着所述长度轴线形成为管状;以及卡定构件,其为了卡定于组织而设于所述第2刚性部,在所述第2刚性部的沿着所述长度轴线的方向上的大致中心位置具有与所述第2刚性部相连的基端部和自所述基端部向所述主体的径向外方延伸的延伸部。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技术方案,第一技术方案的医疗用支架也可以是,该医疗用支架构成为,通过将所述卡定构件卡定于十二指肠乳头,从而所述第1刚性部留置在胆管内或胰管内,并且所述第2刚性部自十二指肠乳头向十二指肠的管腔内突出并留置在胆管内或胰管内。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技术方案,第一技术方案的医疗用支架也可以是,所述第1刚性部具有第1树脂部和第1加强部,该第1树脂部由树脂材料形成为管状,该第1加强部固定安装于所述第1树脂部,以维持所述第1树脂部的管状形状。也可以是,所述第2刚性部具有第2树脂部,该第2树脂部与所述第1树脂部的基端部大致同轴地相连并由树脂材料形成为管状。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技术方案,第三技术方案的医疗用支架也可以是,所述第1加强部形成为管状,并且与所述第1树脂部同轴且设于所述第1树脂部的内部。也可以是,所述第1加强部由弹性模量比所述第1树脂部的弹性模量大的材料形成。也可以是,所述卡定构件的所述基端部在所述第2刚性部的沿着所述长度轴线的方向上的中间部固定于所述第2刚性部。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技术方案,第三技术方案的医疗用支架也可以是,在沿着所述长度轴线的方向上,从所述第2刚性部的位于与所述第1刚性部相反的一侧的位置的第1端到所述卡定构件的所述基端部之间的长度为从所述卡定构件的所述基端部到所述第2刚性部的靠所述第1刚性部侧的端之间的长度以下。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技术方案,在第一技术方案的医疗用支架中,也可以是,所述第1刚性部具有第1树脂部和第1加强部,该第1树脂部由树脂材料形成为管状,该第1加强部固定安装于所述第1树脂部,以维持所述第1树脂部的管状形状。也可以是,所述第2刚性部具有第2树脂部和第2加强部,该第2树脂部与所述第1树脂部的基端部大致同轴地相连并由树脂材料形成为管状,该第2加强部在所述第2树脂部的绕所述长度轴线的周向的一部分上固定安装于所述第2树脂部。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技术方案,在第六技术方案的医疗用支架中,也可以是,所述第1加强部形成为管状,并且与所述第1树脂部同轴且设于所述第1树脂部的内部。也可以是,所述第2加强部与所述第2树脂部同轴且设于所述第2树脂部的内部。也可以是,所述第1加强部由弹性模量比所述第1树脂部的弹性模量大的材料形成为管状,在所述第1树脂部的沿着所述长度轴线的方向上,所述第1加强部与所述第1树脂部同轴地设置在从作为所述第1刚性部与所述第2刚性部连接的连接位置的分界位置到所述第1刚性部的位于与所述第2刚性部相反的一侧的位置的第2端之间的整个范围,所述第2加强部由弹性模量比所述第2树脂部的弹性模量大的材料形成,在沿着所述长度轴线的方向上,所述第2加强部设置在从所述第2刚性部的与所述第1刚性部相反的一侧的第1端到所述分界位置之间的整个范围。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技术方案,在第六技术方案的医疗用支架中,也可以是,在从沿着所述长度轴线的方向观察时,所述第2加强部在所述周向上设置在不与所述卡定构件重叠的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九技术方案,在第六技术方案的医疗用支架中,也可以是,所述第2加强部形成为在沿着所述长度轴线的方向上延伸的板状。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技术方案,在第六技术方案的医疗用支架中,也可以是,所述第2加强部形成为在沿着所述长度轴线的方向上延伸的棒状。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一技术方案,在第十技术方案的医疗用支架中,也可以是,所述卡定构件绕所述长度轴线隔开间隔地设有多个。也可以是,在从沿着所述长度轴线的方向观察时,所述第2加强部在所述周向上设置在不与所述卡定构件重叠的位置,且在所述周向上相邻的所述卡定构件之间在所述周向上隔开间隔地设有多个。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二技术方案,在第六技术方案的医疗用支架中,也可以是,所述第1加强部是第1线材绕所述长度轴线卷绕而形成的线圈。也可以是,所述第2加强部是第2线材绕所述长度轴线呈螺线状卷绕而形成的。也可以是,所述线圈与所述第2加强部形成为一体。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三技术方案,在第六技术方案的医疗用支架中,也可以是,所述第2加强部连接于所述第1加强部。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四技术方案,在第六技术方案的医疗用支架中,也可以是,所述第2加强部在所述第2树脂部的绕所述长度轴线的周向的一部分上隔开间隔地设有多个。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五技术方案,在第六技术方案的医疗用支架中,也可以是,所述第1刚性部具有第1树脂部和第1加强部,该第1树脂部由树脂材料形成为管状,该第1加强部固定安装于所述第1树脂部,以维持所述第1树脂部的管状形状。也可以是,所述第2刚性部具有第2树脂部和第2加强部,该第2树脂部与所述第1树脂部的基端部大致同轴地相连并由树脂材料形成为管状,该第2加强部固定安装于所述第2树脂部,以维持所述第2树脂部的管状形状。也可以是,所述第2加强部的刚性小于所述第1加强部的刚性。
本发明的第十六技术方案的医疗用支架在第十五技术方案的医疗用支架中,也可以是,所述第1加强部和所述第2加强部是线材绕所述长度轴线呈螺线状卷绕成的线圈。也可以是,所述第2加强部中的所述线材的间距大于所述第1加强部中的所述线材的间距。
本发明的第十七技术方案的医疗用支架在第十六技术方案的医疗用支架中,也可以是,在所述第2树脂部的壁部上,在沿着所述长度轴线的方向上,在从所述卡定构件的所述基端部到所述第2刚性部的靠所述第1刚性部侧的端之间沿所述壁部的厚度方向形成有间隙。也可以是,配置于所述间隙内的所述第2加强部的所述线材能够相对于所述第2树脂部在沿着所述长度轴线的方向上移动。
发明的效果
根据上述医疗用支架,能够在留置时保持管路内的空间并且也在抽拔时易于变瘪、即易于变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医疗用支架的侧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医疗用支架的侧面的剖视图。
图3是说明留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医疗用支架的顺序的图。
图4是说明留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医疗用支架的顺序的图。
图5是说明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更换已留置的医疗用支架的顺序的图。
图6是说明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更换已留置的医疗用支架的顺序的图。
图7是说明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更换已留置的医疗用支架的顺序的图。
图8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的医疗用支架的侧面的剖视图。
图9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医疗用支架的侧视图。
图10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医疗用支架的侧面的剖视图。
图11是图10中的剖切线A1-A1的剖视图。
图12是说明留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医疗用支架的顺序的图。
图13是说明留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医疗用支架的顺序的图。
图14是说明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更换已留置的医疗用支架的顺序的图。
图15是说明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更换已留置的医疗用支架的顺序的图。
图16是说明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更换已留置的医疗用支架的顺序的图。
图17是图16中的剖切线A2-A2的剖视图。
图18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医疗用支架的正面的剖视图。
图19是表示该医疗用支架变瘪的状态的正面的剖视图。
图20是透视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医疗用支架的立体图。
图21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的医疗用支架的侧面的剖视图。
图22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的医疗用支架的第2加强部的主视图。
图23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医疗用支架的侧面的剖视图。
图24是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医疗用支架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25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医疗用支架被圈套器折回后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2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医疗用支架的侧面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图8说明本发明的支架的第一实施方式。另外,在以下所有附图中,为了易于观察附图,适当地改变各个构成元件的厚度、尺寸的比例来进行表示。
(第一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支架1(医疗用支架)包括主体10和翼(卡定构件)40,该主体10具有第1刚性部20和第2刚性部30。第1刚性部20和第2刚性部30沿着长度轴线C1形成为管状。翼40具有向主体10的径向外方延伸的延伸部41和与该延伸部41相连并固定于第2刚性部30的基端部42。
第1刚性部20具有形成为管状的第1树脂部21和固定安装于第1树脂部21的线圈(第1加强部)22。
第1树脂部21包括形成为管状的外部层24的顶端部和形成为管状、并与外部层24同轴地设于外部层24的内周侧的内部层25的顶端部。
外部层24由聚氨酯、聚乙烯等具有弹性、柔软性及生物适应性的树脂材料形成。外部层24例如外径为3.2mm(10french),长度为100mm。外部层24不仅设于线圈22的外周面侧,也设于线圈22的后述的线材22a彼此的间隙内。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向胆管内插入时成为顶端侧的、外部层24的与第2刚性部30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形成有4个翼50(一个翼50未图示。)。翼50是通过沿长度方向对外部层24的一部分进行切入、并使所切入的部分立起而形成。即,翼50的材质与外部层24的材质相同。4个翼50绕长度轴线C1以等角度的间隔形成。翼50形成为第一端部51固定于外部层24的与第2刚性部30相反的一侧的端部(第1端)的外周面,第二端部52一边沿着长度轴线C1向外部层24的中央部24a侧延伸一边向主体10的径向外侧张开。
在外部层24的与各个翼50对应的位置的外周面上形成有缺口部24b。当从径向外侧朝向长度轴线C1按压翼50时,翼50收纳于缺口部24b内。
内部层25由PTFE(聚四氟乙烯)、PFA(全氟烷氧基树脂)等表面光滑且具有生物适应性的树脂材料形成。内部层25与上述外部层24通过热熔接等固定。
线圈22是线材22a绕长度轴线C1以恒定的间距呈螺线状卷绕形成而构成的。线圈22通过将线材22a卷绕一圈以上而整体形成为管状。线材22a具有钨钢、不锈钢等的X射线非透过性。线材22a由弹性模量(抗拉强度)比外部层24和内部层25的弹性模量(抗拉强度)大的金属形成。线材22a的与长度方向正交的截面形成为圆形。在本实施方式中,线材22a的外径例如为0.11mm。线材22a的沿着长度轴线C1的方向的间距例如为0.41mm左右(线材22a彼此的间隙为0.30mm左右。)。线圈22的线材22a固定(固定安装)于外部层24和内部层25。
线圈22以与第1树脂部21同轴的方式设于外部层24与内部层25之间的分界部分。即,线圈22设于第1树脂部21的内部、例如径向的大致中间部。在第1刚性部20中,线圈22是为了维持第1树脂部21的管状形状而设置的。第1刚性部20针对径向上的压缩力具有预定的刚性。在此所说的刚性主要是指针对沿径向压瘪支架的力的耐力。
第2刚性部30沿着长度轴线C1形成为管状。第2刚性部30具有由树脂材料形成为管状的第2树脂部31。第2树脂部31包括上述外部层24的基端部和内部层25的基端部。第2树脂部31、即第2刚性部30与第1树脂部21的基端部大致同轴(也包括同轴。)地相连。第2刚性部30由于不具有线圈22,因此具有比第1刚性部20的刚性低的刚性。第2刚性部30通过在第1刚性部20的基端侧与第1刚性部20的基端部大致同轴相连,从而与第1刚性部20相连接。
翼40在向胆管内插入时成为基端侧的、外部层24的与第1刚性部20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形成有4个(一个翼40未图示。)。翼40通过切起外部层24的一部分而形成。即,翼40的材质与外部层24的材质相同。4个翼40绕长度轴线C1以等角度的间隔形成。
翼40具有延伸部41和基端部42。翼40的基端部42固定在第2树脂部31的与第1刚性部20相反的一侧的第1端30a的外周面上。翼40形成为延伸部41一边沿着长度轴线C1向外部层24的中央部24a侧延伸并且向主体10的径向外侧张开。翼40的基端部42在第2刚性部30的沿着长度轴线C1的方向上的中间部固定于第2刚性部30。延伸部41配置于第2刚性部30的沿着长度轴线C1的方向上的大致中心位置。
在沿着长度轴线C1的方向上,从第2刚性部30的与第1刚性部20相反的一侧的第1端30a到翼40的基端部42之间的第1长度L1例如为5mm。
在外部层24的与各个翼40对应的位置的外周面上形成有缺口部24c。当从径向外侧朝向长度轴线C1按压翼40时,翼40收纳于缺口部24c内。
翼40比翼50短。通过缩短基端侧(十二指肠侧)的翼40,能够抑制翼40卡于内窥镜出口的钳子提升台,能够进行顺畅的处理。
在此,在沿着长度轴线C1的方向上,限定作为第1刚性部20与第2刚性部30连接的连接位置的分界位置Q。分界位置Q是线圈22的靠基端侧的端所位于的部分。
线圈22不是从该分界位置Q设置到第2刚性部30侧,而是设置在从分界位置Q到第1刚性部20的与第2刚性部30相反的一侧的端部之间的整个范围。在该例子中,从翼40的基端部42到分界位置Q之间的第2长度L2例如为7mm。即,从上述第2刚性部30的第1端30a到翼40的基端部42之间的第1长度L1为该第2长度L2以下。
支架1的基端部由于在留置时自十二指肠乳头向十二指肠的管腔内突出而优选第1长度L1较短。但是,在通过热熔接等将翼40固定于外部层24等情况下,也为了确保固定强度而优选确保第1长度L1为4mm以上。更优选的是第2长度L2设定为2mm~8mm。
本实施方式的支架1在第1刚性部20和第2刚性部30中与沿着长度轴线C1的方向上的位置无关地使各自的刚性大致恒定。而且,第2刚性部30的刚性大于第1刚性部20侧的刚性,因此在该分界位置Q处,刚性较大地发生变化。当外力作用于支架1时,刚性较大地发生变化的部分的主体10与除此以外的部分相比,应力集中,因此易于断裂。
以下,将第2刚性部30的从翼40的基端部42的中央部24a侧到分界位置Q之间的范围表示为被把持区域R。
接着,关于像以上那样构成的支架1的作用,以将支架1留置在胆管内、并进一步更换已留置的支架1的手法操作为例在以下进行说明。
首先,手术者等使用者从口等自然开口将侧视型的内窥镜插入患者的体腔内,如图3所示,使内窥镜E的插入部E1的顶端通过十二指肠P1进入至十二指肠乳头(组织)P2附近。
接着,使用者从内窥镜E的未图示的钳子口向通道E2内插入引导线E10,一边适当地操作未图示的提升台,一边使引导线E10的顶端自通道E2的顶端开口朝向十二指肠乳头P2突出。然后,将引导线E10的顶端从十二指肠乳头P2插入胆管P3内。
进一步,使用者在X射线透视下确认十二指肠乳头P2与胆管P3的狭窄部P4的形状,选择合适长度的支架1。即,选择各个翼40、50打开时的、从翼40的延伸部41到翼50的第二端部52之间的长度具有从十二指肠乳头P2到越过胆管P3的狭窄部P4的位置之间的长度的支架1。
接着,使用者一边确认支架1与胆管P3的位置和形状,一边利用从钳子口插入的未图示的支架输送导管,使支架1沿着引导线E10从翼50侧插入胆管P3内。
若支架1的顶端到达胆管P3的狭窄部P4,则翼50被狭窄部P4向长度轴线C1按压,翼50分别收纳于缺口部24b内。若支架1进一步向胆管P3内插入且翼50越过狭窄部P4,则如图4所示,翼50的第二端部52侧张开,翼50卡定于狭窄部P4。
此时,由于选择了从翼40的延伸部41到翼50的第二端部52之间的长度具有上述长度的支架1,因此翼40也卡定于十二指肠乳头P2。由此,第2刚性部30的至少基端部自十二指肠乳头P2向十二指肠P1的管腔内突出并留置于十二指肠P1的管腔内。换言之,主体10的比翼40的基端部42稍微靠中央部24a侧的外周面在留置时向十二指肠P1的管腔内突出。另一方面,第1刚性部20留置在胆管P3内。
支架1的分界位置Q位于十二指肠乳头P2附近。即,第2刚性部30大致位于十二指肠P1内。因而,在支架1中,利用线圈22保持被胆管P3等按压的部分的管路内的空间。
接着,使用者从患者的体腔内取出引导线E10和内窥镜E的插入部E1,结束留置支架1的手法操作。之后,一留置了支架1恒定期间,就像以下说明的那样将已留置的支架1更换为新的支架1。
首先,如上所述,使用者如图5所示那样将内窥镜E的插入部E1的顶端通过十二指肠P1插入至十二指肠乳头P2附近。
使圈套器E20通过钳子口贯穿于通道E2。此时使用的圈套器E20选择构成圈套器E20的环部E21的线E22的外径D(参照图2。)充分小于上述第2长度L2的圈套器。另外,环部E21通过线E22形成为环状而构成。
相对于钳子口压入圈套器E20,使环部E21自通道E2的顶端开口突出。使环部E21通过支架1的基端侧,将环部E21卡于支架1的被把持区域R。更详细地说,将环部E21卡于主体10的比翼40的基端部42稍微靠中央部24a侧的外周面。
若在固定了插入部E1的位置的状态下拉回圈套器E20,则如图2和图5所示,环部E21卡定于主体10中的位于翼40的基端部42的中央部24a侧的位置。由此,支架1被圈套器E20保持。由于线E22的外径D充分小于上述第2长度L2,因此在沿着长度轴线C1的方向上,线E22远离分界位置Q。
若拉回圈套器E20,则从胆管P3中抽拔支架1,并且如图6所示,将支架1拉入插入部E1的通道E2内。此时,支架1的被保持的被把持区域R先进入通道E2,紧接着支架1的比被把持区域R靠顶端侧的部分和作为基端侧的部分的第2刚性部30的第1端30a进入通道E2。即,在被把持区域R处折回了的状态下,支架1被拉入通道E2。在支架1被折回了的部分,支架1整体的外径变大,因此如图7所示,在向通道E2内拉入时,支架1在径向上变瘪。
由于上述第1长度L1比第2长度L2短,因此在支架1的折回而重叠的部分的任意位置都未设有线圈22。因此,重叠的部分的外径容易变小。由于线E22远离分界位置Q,因此不会发生如下情况:线E22咬入支架1的分界位置Q等而使过剩的力作用于支架1的分界位置Q。若支架1的折回而重叠的部分通过通道E2,则支架1的剩余部分也以连动的方式通过通道E2。
这样,在固定了插入部E1的位置的状态下拉回圈套器E20,通过通道E2将支架1和圈套器E20抽拔到体外。自此以后,如上所述向通道E2内插入引导线E10,通过通道E2将新的支架1留置在胆管P3内。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支架1,由于第1刚性部20的刚性高于第2刚性部30的刚性,因此在留置时能够保持被胆管P3等按压的部分的管路内的空间。由于第2刚性部30的刚性低于第1刚性部20的刚性,因此能够容易地压瘪为了回收支架1而通过通道E2时最先被拉入通道E2内的部分、即作为第2刚性部30的一部分的被把持区域R,即能够容易地使被把持区域R变形。
通过如上所述选择圈套器E20的线E22的外径D,从而在环部E21卡定于翼40的基端部42时,线E22远离分界位置Q。因而,能够抑制过剩的力作用于支架1的刚性较大地发生变化的分界位置Q而导致主体10在分界位置Q处被硬扯而断裂。
从第2刚性部30的第1端30a到翼40的基端部42之间的第1长度L1为从翼40的基端部42到分界位置Q之间的第2长度L2以下。由此,当支架1在被拉入插入部E1的通道E2时在被把持区域R处折回时,在折回而重叠的部分没有线圈22。因此,能够容易地压瘪重叠的部分,即能够容易地使重叠的部分变形。因而,能够抑制该重叠的部分整体的外径变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从第2刚性部30的第1端30a到翼40的基端部42之间的第1长度L1也可以比从翼40的基端部42到分界位置Q之间的第2长度L2长。这是因为,即使如此构成,也能够压瘪第2刚性部30,抑制支架1的被折回了的部分的外径。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第1加强部,使用了线圈22。但是,第1加强部并不限于此,例如像图8所示的支架2那样,也可以使用编织物60作为第1加强部。编织物60能够使用将金属制的线材编织为网状的结构的公知的编织物。
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将支架抽拔到体外而使用了圈套器E20。但是,取代圈套器E20,也可以使用把持钳子等把持支架的被把持区域R或者卡于翼40的基端部42等来抽拔支架。在使用把持钳子的情况下,优选的是,选择把持支架1的把持片的宽度充分小于上述第2长度L2的把持钳子。
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为了在支架1的外部层24的基端侧固定有4个翼40的结构。但是,固定于外部层24的翼40的数量没有限制,可以是1个到3个,也可以是5以上。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了4个翼40绕长度轴线C1以等角度的间隔形成的例子,但是这些翼40也可以不是绕长度轴线C1以等角度的间隔形成。固定于外部层24的顶端侧的翼50的数量、配置也同样。
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在支架的外部层24上固定有4个翼50的例子,但是也可以在支架上没有这些翼50。
在本实施方式中,翼40通过进行切入而将切入的部分立起而形成。但是,也可以是通过利用热熔接等将与外部层24独立形成的构件固定于外部层24来形成翼40。翼50也是同样。
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将支架1留置在胆管P3内的情况。但是,本支架1也可以留置在胰管内进行使用。
(第二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9~图26说明本发明的支架的第二实施方式。另外,在以下所有附图中,为了易于观察附图,适当地改变各个构成元件的厚度、尺寸的比例来进行适当地表示。
如图9和图10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支架101(医疗用支架)包括主体110和翼(卡定构件)140,该主体110具有第1刚性部120和第2刚性部130。主体110具有沿着长度轴线C101形成为管状的第1刚性部120和第2刚性部130。翼140具有向主体110的径向外方延伸的延伸部141和与该延伸部141相连并固定于第2刚性部130的基端部142。
第1刚性部120具有第1树脂部121和线圈(第1加强部)122。第1树脂部121形成为管状。线圈122固定安装于第1树脂部121。第1树脂部121包括形成为管状的外部层124的顶端部和形成为管状、并与外部层124同轴地设于外部层124的内周侧的内部层125的顶端部。外部层124由聚氨酯、聚乙烯等具有弹性、柔软性及生物适应性的树脂材料形成。外部层124例如外径为3.2mm(10french),长度为100mm。外部层124不仅设于线圈122的外周面侧,也设于线圈122的后述的线材122a彼此的间隙内。
在该例子中,在向胆管内插入时成为顶端侧的、外部层124的与第2刚性部130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形成有3个翼150(一个翼150未图示。)。翼150是通过对外部层124的一部分进行切入、并使切入的部分立起而形成的。即,翼150的材质与外部层124的材质相同。3个翼150绕长度轴线C101以等角度的间隔形成。翼150的第一端部151固定于外部层124的与第2刚性部130相反的一侧的第2端120a的外周面。翼150形成为第二端部152一边沿着长度轴线C101向外部层124的中央部124a侧延伸一边向主体110的径向外侧张开。
在外部层124的与各个翼150对应的位置的外周面上形成有缺口部124b。当从径向外侧朝向长度轴线C101按压翼150时,翼150收纳于缺口部124b内。
内部层125由PTFE(聚四氟乙烯)、PFA(全氟烷氧基树脂)等表面光滑且具有生物适应性的树脂材料形成。内部层125与上述外部层124通过热熔接等固定。
线圈122是第1线材(线材)122a绕长度轴线C101以恒定的间距呈螺线状卷绕而构成的。线圈122通过将第1线材122a卷绕一圈以上而整体形成为管状。第1线材122a具有钨钢、不锈钢等的X射线非透过性。第1线材122a由弹性模量(抗拉强度)比外部层124和内部层125的弹性模量(抗拉强度)大的金属形成。第1线材122a的与长度方向正交的截面形成为圆形。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线材122a的外径例如为0.11mm。第1线材122a的沿着长度轴线C101的方向的间距例如为0.41mm左右(第1线材122a彼此的间隙为0.30mm左右。)。线圈122的第1线材122a固定(固定安装)于外部层124和内部层125。
线圈122以与第1树脂部121同轴的方式设于外部层124与内部层125之间的分界部分。即,线圈122设于第1树脂部121的内部、例如径向的大致中间部。在第1刚性部120中,线圈122是为了维持第1树脂部121的管状形状而设置的。第1刚性部120针对径向上的压缩力具有预定的刚性。在此所说的刚性主要是指针对沿径向压瘪支架的力的耐力。
第2刚性部130沿着长度轴线C101形成为管状。如图10和图11所示,第2刚性部130具有由树脂材料形成为管状的第2树脂部131和固定安装于第2树脂部131的加强板(第2加强部)132。第2树脂部131包括上述外部层124的基端部和内部层125的基端部。用外部层124的基端部和内部层125的基端部构成第2树脂部131的壁部。第2树脂部131、即第2刚性部130与第1树脂部121的基端部大致同轴(也包括同轴。)地相连。
翼140在向胆管内插入时成为基端侧的、外部层124的与第1刚性部120相反的一侧的第1端130a形成有3个(一个翼140未图示。)。翼140通过对外部层124的一部分进行切入、并使切入的部分立起而形成。即,翼140的材质与外部层124的材质相同。3个翼140绕长度轴线C101以等角度的间隔形成。
翼140具有延伸部141和基端部142。翼140的基端部142固定在第2树脂部131的与第1刚性部120相反的一侧的第1端130a的外周面上。翼140形成为延伸部141一边沿着长度轴线C101向外部层124的中央部124a侧延伸一边向主体110的径向外侧张开。翼140的基端部142在第2刚性部130的沿着长度轴线C101的方向上的中间部固定于第2刚性部130。延伸部141配置于第2刚性部130的沿着长度轴线C101的方向上的大致中心位置。
在沿着长度轴线C101的方向上,从第2刚性部130的与第1刚性部120相反的一侧的第1端130a到翼140的基端部142之间的第1长度L101例如为5mm。
在外部层124的与各个翼140对应的位置的外周面上形成有缺口部124c。当从径向外侧朝向长度轴线C101按压翼140时,翼140收纳于缺口部124c内。
翼140比翼150短。通过缩短基端侧(十二指肠侧)的翼140,能够抑制翼140卡于内窥镜出口的钳子提升台,能够进行顺畅的处理。
在此,如图10所示,在沿着长度轴线C101的方向上,限定作为第1刚性部120与第2刚性部130连接的连接位置的分界位置Q100。分界位置Q100是线圈22的靠基端侧的端所位于的部分。线圈122在沿着长度轴线C101的方向上以与第1树脂部121同轴的方式设置在从第1树脂部121的分界位置Q100到第1刚性部120的与第2刚性部130相反的一侧的端部(第2端)120a之间的整个范围。在该例子中,从翼140的基端部142到分界位置Q100之间的第2长度L102例如为7mm。
由于支架101的基端部在留置时自十二指肠乳头向十二指肠的管腔内突出,因此优选第1长度L101较短。但是,在通过热熔接等将翼140固定于外部层124等的情况下,也为了确保固定强度而优选确保第1长度L101为4mm以上。更优选的是第2长度L102设定为2mm~8mm。
加强板132形成为在沿着长度轴线C101的方向上延伸的板状。加强板132由硬质聚氨酯、尼龙、不锈钢等弹性模量比外部层124和内部层125的弹性模量大的材料形成。如图1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支架101上具有3张加强板132。各张加强板132在从沿着长度轴线C101的方向观察时绕长度轴线C101以等角度相互隔开间隔地在主体110的周向上设置在不与翼140重叠的位置。即,在支架1的径向上,以在翼140与长度轴线C101之间未配置有加强板132的方式进行固定安装。加强板132在第2树脂部131的绕长度轴线C101的周向上隔开间隔地设置。
这样,加强板132未设置于作为第2树脂部131的周向的一部分的区域R101内,而是设置于第2树脂部131的周向上的作为除区域R101以外的部分的剩余部分。在周向上相邻的加强板132彼此之间设有外部层124。
如图10所示,各张加强板132在沿着长度轴线C101的方向上设置在从第2刚性部130的与第1刚性部120相反的一侧的第1端130a到分界位置Q100之间的整个范围。在该例子中,3张加强板132中的至少一张通过粘接、焊接等连接于线圈122。第2刚性部130通过在沿主体110的径向压瘪支架101时在周向上相邻的加强板132之间的外部层124压缩或者外部层124被从相邻的加强板132之间压出而具有比第1刚性部120的刚性低的刚性。即,第2刚性部130构成为与第1刚性部120相比易于在径向上变瘪。以下,将第2刚性部130的从翼140的基端部142的中央部124a侧到分界位置Q100之间的范围表示为被把持区域R100。
接着,以将支架101留置在胆管内、并进一步更换已留置的支架101的手法操作为例,在以下说明像以上那样构成的支架101的作用。
首先,手术者等使用者从口等自然开口将侧视型的内窥镜插入患者的体腔内,如图12所示,使内窥镜E的插入部E101的顶端通过十二指肠P101插入至十二指肠乳头(组织)P102附近。
接着,使用者从内窥镜E的未图示的钳子口向通道E102内插入引导线E110,一边适当地操作未图示的提升台,一边使引导线E110的顶端自通道E102的顶端开口朝向十二指肠乳头P102突出。然后,将引导线E110的顶端从十二指肠乳头P102插入胆管P103内。
接着,使用者在X射线透视下确认十二指肠乳头P102与胆管P103的狭窄部P104的形状,选择合适长度的支架101。即,选择各个翼140、150张开时的、从翼140的延伸部141到翼150的第二端部152之间的长度具有从十二指肠乳头P102到越过胆管P103的狭窄部P104的位置之间的长度的支架101。
接着,使用者一边确认支架101与胆管P103的位置和形状,一边利用从钳子口插入的未图示的支架输送导管,使支架101沿着引导线E110从翼150侧插入胆管P103内。
若支架101的顶端到达胆管P103的狭窄部P104,则翼150被狭窄部P104向长度轴线C101按压,翼150分别收纳于缺口部124b内。若支架101进一步向胆管P103内插入且翼150越过狭窄部P104,则如图13所示,翼150的第二端部152侧打开,翼150卡定于狭窄部P104。
此时,由于选择了从翼140的延伸部141到翼150的第二端部152之间的长度具有上述长度的支架101,因此翼140也卡定于十二指肠乳头P102。由此,第2刚性部130的至少基端部自十二指肠乳头P102向十二指肠P101的管腔内突出并被留置在十二指肠P101的管腔内。换言之,比翼140的基端部142稍微靠中央部124a侧的主体110的外周面在留置时向十二指肠P101的管腔内突出。另一方面,第1刚性部120留置在胆管P103内。
支架101的分界位置Q100位于十二指肠乳头P102附近。即,第2刚性部130大致位于十二指肠P101内。因而,在支架101中,利用线圈122保持被胆管P103等按压的部分的管路内的空间。
接着,使用者从患者的体腔内取出引导线E110和内窥镜E100的插入部E101,结束留置支架101的手法操作。之后,一留置支架101到恒定期间,就像以下说明的那样将已留置的支架101更换为新的支架101。
首先,如上所述,使用者如图14所示将内窥镜E100的插入部E101的顶端通过十二指肠P101插入至十二指肠乳头P102附近。
使圈套器E120通过钳子口贯穿于通道E102。圈套器E120的环部E121通过线E122形成为环状而构成。相对于钳子口压入圈套器E120,使环部E121自通道E102的顶端开口突出。使环部E121通过支架101的基端侧,将环部E121卡于支架101的被把持区域R100。更详细地说,将环部E121卡于比翼140的基端部142稍微靠中央部124a侧的主体110的外周面。
若在固定了插入部E101的位置的状态下拉回圈套器E120,则如图10和图14所示,环部E121卡定于主体110中的位于翼140的基端部142的中央部124a侧的位置。
若拉回圈套器E120,则从胆管P103中抽拔支架101,并且如图15所示,将支架101拉入插入部E101的通道E102内。此时,支架101的被保持的被把持区域R100先进入通道E102,紧接着支架101的比被把持区域R100靠顶端侧的部分和作为基端侧的部分的第2刚性部130的第1端130a进入通道E102。即,在被把持区域R100处折回了的状态下,支架101被拉入通道E102。在支架101被折回了的部分,支架101整体的外径变大,因此如图16和图17所示,在向通道E102内拉入时,支架101在径向上变瘪。在向通道E102内拉入时,有时翼140向第2刚性部130的第1端130a侧折回。
第2刚性部130的区域R101与第1刚性部120相比易于在周向上进行压缩,因此能够容易地沿径向压瘪第2刚性部130。在周向上,未设有加强板132的区域R101比设有加强板132的区域易于在径向上变瘪。在区域R101内的外部层124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向长度轴线C101侧凹陷的凹坑124e。在向通道E102内拉入时,在翼140折回了的情况下,折回后的翼140收纳于凹坑124e内。
在向通道E102内拉入时,支架101的第2刚性部130被在沿着长度轴线C101的方向上拉长。在第2刚性部130上设有由弹性模量比外部层124和内部层125的弹性模量大的材料形成的加强板132。因此,第2刚性部130的沿着长度轴线C101的方向上的刚性较大。而且,由于3张加强板132中的至少一张连接于线圈122,因此第2刚性部130与第1刚性部120连接的连接部分的刚性也较大。由于支架101具有这些结构,因此在向通道E102内拉入时,抑制第2刚性部130被在沿着长度轴线C101的方向上硬扯。
若支架101的折回而重叠的部分通过通道E102,则支架101的剩余部分也以连动的方式通过通道E102。
这样,在固定了插入部E101的位置的状态下拉回圈套器E120,通过通道E102将支架101和圈套器E120抽拔到体外。自此以后,如上所述向通道E102内插入引导线E110,通过通道E102将新的支架101留置在胆管P103内。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支架101,由于第1刚性部120的刚性高于第2刚性部130的刚性,因此在留置时被胆管P103等按压的部分的管路内的空间被保持。由于第2刚性部130的刚性低于第1刚性部120的刚性,因此与第1刚性部120相比能够容易地沿径向压瘪为了回收支架101而通过通道E102时最初被拉入通道E102内的部分、即作为第2刚性部130的一部分的被把持区域R100,即能够容易地使被把持区域R100变形。
由于在第2刚性部130上设有加强板132,因此沿着长度轴线C101的方向上的刚性变大,能够使第2刚性部130在被在沿着长度轴线C101的方向上拉长时难以断裂。
各张加强板132在从沿着长度轴线C101的方向观察时在主体110的周向上设置在不与翼140重叠的位置。若拉回环部E121卡定于被把持区域R100的圈套器E120,则在区域R101内的外部层124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凹坑124e。通过将折回后的翼140收纳于凹坑124e内,能够抑制折回后的支架101整体的外径变大。
由于加强板132形成为在沿着长度轴线C101的方向上延伸的板状,因此加强板132的结构变简单,能够容易地形成加强板132。
通过将加强板132连接于线圈122,能够增大分界位置Q100处的支架101的刚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支架101的外部层124上形成有3个翼140,并且在第2刚性部130上具有3张加强板132。但是,翼140和加强板132的数量没有限制,只要在外部层124上形成有一个以上的翼140、在第2刚性部130上具有一张以上的加强板132即可。在本实施方式中,3个翼140绕长度轴线C101以等角度的间隔形成,但是这些翼140也可以不是绕长度轴线C101以等角度的间隔形成。形成于外部层124的翼150的数量、配置也同样。
在本实施方式中,各张加强板132在沿着长度轴线C101的方向上设置在从第2刚性部130的与第1刚性部120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到分界位置Q100之间的整个范围。但是,只要加强板132至少设置在整个被把持区域R100即可。这是因为,即使如此构成,也能够增大支架101的供圈套器E120的线E122卡定的部分的刚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3张加强板132中的至少一张连接于线圈122,但是也可以构成为所有的加强板132都不连接于线圈122。在该情况下,分界位置Q100处的支架101的刚性变小。
更换支架101时使用的圈套器E120选择构成环部E121的线E122的外径D(参照图10。)充分小于上述第2长度L102的圈套器。通过使用这种圈套器E120,从而在使环部E121卡定于被把持区域R时,在沿着长度轴线C101的方向上,线E122远离分界位置Q100。考虑是因为若过剩的力作用于刚性变小的支架101的分界位置Q100,则在分界位置Q100处断裂。但是,通过如上所述选择圈套器E120,从而在所有的加强板132都未连接于线圈122的情况下能够使支架101难以在分界位置Q100处断裂。
(第三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18~图22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对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部位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仅说明不同之处。
如图18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支架102(医疗用支架)具有多个棒状体(第2加强部)161而取代第二实施方式的支架101的加强板132。
各个棒状体161形成为在沿着长度轴线C101的方向上延伸的圆柱状(棒状)。棒状体161能够由与加强板132相同的材料形成。各个棒状体161在从沿着长度轴线C101的方向观察时在第2树脂部131的周向上设置在作为不与翼140重叠的位置的区域R105内。即,构成为在翼140与长度轴线C101之间未配置有棒状体161。
棒状体161在位于在周向上相邻的翼140之间的区域R5内沿周向隔开间隔地设有3个。在周向上相邻的棒状体161之间设有外部层124。如此构成的支架102使环部E121卡定于被把持区域R100,若拉回圈套器E120,则变得如图19所示那样。即,在周向上未设有棒状体161的第2树脂部131的区域R106比设有棒状体161的区域R105更易于在径向上变瘪,在区域R106的外部层124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凹坑124e。
随着支架102变瘪,在各个区域R105内在周向上相邻的棒状体161之间的外部层124被压缩,并从棒状体161之间压出。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支架102,能够在留置时保持管路内的空间,在抽拔时易于变瘪、即易于变形,并且难以断裂。
由于棒状体161形成为在沿着长度轴线C101的方向上延伸的圆柱状,因此棒状体161的结构变简单,能够容易地形成棒状体161。
由于在各个区域R105内在周向上隔开间隔地设有3个棒状体161,因此3个棒状体161整体易于在周向上变瘪。因而,能够更容易地压瘪支架102的第2刚性部130。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各个区域R105内设有3个棒状体161。但是,设于区域R105的棒状体161的数量没有限制,只要是多个即可,可以是两个,也可以是4个以上。
本实施方式的支架102能够像以下说明的那样使其结构发生各种变形。例如,也可以构成为像图20所示的变形例的支架103(医疗用支架)那样仅具有一个棒状体161。在图20中未示出翼140、150。该棒状体161形成为在沿着长度轴线C101的方向上延伸,并且连接于线圈122。在该情况下,能够对一个线材进行弯曲加工而一体形成线圈122和棒状体161,能够容易地制造出支架103。
也可以像图21所示的变形例的支架104(医疗用支架)那样将第2加强部170形成为第2线材171绕长度轴线C101呈螺线状卷绕而成的形状。第2加强部170与第2树脂部131同轴,且设置在外部层124与内部层125之间、即第2树脂部131的径向的中间部。
如图22所示,在从沿着长度轴线C101的方向观察时,第2加强部170的中心角θ为小于360°的角度,例如为270°。线圈122与第2加强部170通过对一个线材进行弯曲加工而一体形成。通过如此形成第2加强部170,从而在从沿着长度轴线C101的方向观察第2刚性部130时,形成有在周向上未设有第2加强部170的区域,易于压瘪第2刚性部130。如此构成的支架104通过一体形成线圈122和第2加强部170而能够容易地进行制造。
另外,变形例的支架103也可以通过焊接对线材进行加工而分别形成的线圈122、棒状体161来将线圈122和棒状体161形成为一体。变形例的支架104也同样。
(第四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23说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对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部位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仅说明不同之处。
如图2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支架105(医疗用支架)具有线圈(第2加强部)180而取代第二实施方式的支架101的3张加强板132。
线圈180是上述第1线材122a绕长度轴线C101以恒定的间距呈螺线状卷绕而构成的。线圈180通过将第1线材122a卷绕一圈以上而整体形成为管状。线圈180和线圈122由相同的第1线材122a一体形成,整体形成为管状。
线圈180以与第2树脂部131同轴的方式设于外部层124与内部层125之间的分界部分。线圈180的第1线材122a固定(固定安装)于外部层124和内部层125。线圈180是为了维持第2树脂部131的管状形状而设置的。
线圈180的外径与线圈122的外径相等。线圈180中的第1线材122a的间距L106大于线圈122中的第1线材122a的间距L107。线圈180通过增大第1线材122a的间距L106而使刚性比线圈122的刚性小。更优选的是,线圈180的间距L106相对于线圈122的间距L107为1.1倍~5倍。
如此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支架105在留置时主要由线圈122保持管路内的空间。
在抽拔支架105时,使环部E121卡定于被把持区域R100。由于线圈180的刚性小于线圈122的刚性,因此支架105的第2刚性部130比第1刚性部120易于在径向上变瘪。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支架105,能够在留置时保持管路内的空间并且也在抽拔时易于变瘪、即易于变形。
由于线圈180的刚性小于线圈122的刚性,因此与第1刚性部120相比能够容易地沿径向压瘪作为第2刚性部130的一部分的被把持区域R100,即能够容易地使被把持区域R100变形。
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通过使构成线圈180的线材的外径小于构成线圈122的线材外径来使线圈180的刚性小于线圈122的刚性。另外,也可以通过如下方式使线圈180的刚性小于线圈122的刚性,即在线圈122与线圈180中,通过分别使线材的外径和线圈122、180整体的外径相等,并且使构成线圈180的线材的弹性模量小于构成线圈122的线材的弹性模量。
(第五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24和图25说明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对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部位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仅说明不同之处。
如图2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支架106(医疗用支架)是在第四实施方式的支架105的结构中,在外部层124与内部层125之间的分界部分,在沿着长度轴线C101的方向上且在从翼140的基端部142到外部层124的中央部124a之间形成有间隙S100。在该间隙S100内配置有第1线材122a。第1线材122a设置为能够相对于外部层124和内部层125在沿着长度轴线C101的方向上移动。配置在除间隙S100以外的位置的第1线材122a固定于外部层124和内部层125。
间隙S100通过如下方式形成,即不使在沿着长度轴线C101的方向上的与间隙S100对应的范围的外部层124与内部层125热熔接,而将除间隙S100以外的范围热熔接。
如此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支架106在留置后进行抽拔时,如图25所示,将圈套器E120的环部E121卡于被把持区域R100。若拉回圈套器E120,则被线E122按压的外部层124向长度轴线C101侧变形,支架106在被把持区域R100处折回。在沿着长度轴线C101的方向上,位于线E122的位置的第1线材122a在间隙S100内以远离线E122的方式进行移动。间隙S100内的第1线材122a的移动在支架106弯曲的情况下也同样地产生。
由于外部层124、内部层125能够不与间隙S100内的第1线材122a的移动连动地进行变形,因此外部层124、内部层125难以断裂。由此,支架106的耐纵弯曲性提高。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支架106,能够在留置时保持管路内的空间并且也在抽拔时易于变瘪、即易于变形。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支架106,设置为第1线材122a能够在外部层124与内部层125之间的间隙S100内在沿着长度轴线C101的方向上移动。因此,在将圈套器E120卡于被把持区域R100时、弯曲时等,能够使外部层124、内部层125难以断裂。
在本实施方式中,外部层124与内部层125之间的间隙S100在沿着长度轴线C101的方向上形成在从翼140的基端部142到外部层124的中央部124a之间。但是,间隙S100只要在沿着长度轴线C101的方向上形成在从翼140的基端部142到分界位置Q100之间即可。这是因为,如果如此构成,则在将圈套器E120卡于被把持区域R100时,第1线材122a能够在间隙S100内在沿着长度轴线C101的方向上移动。
以上,参照附图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第五实施方式,但是具体结构并不限于该实施方式。
例如,在所述第二实施方式~第五实施方式中,作为第1加强部,使用了线圈122,但是第1加强部也可以像图26所示的支架107(医疗用支架)那样为编织物190。编织物190具有将金属制的线材编织为网状的公知的结构。
在第二实施方式~第五实施方式中,为了将支架抽拔到体外而使用了圈套器E120。但是,取代圈套器E120,也可以使用把持钳子等把持支架的被把持区域R100或者卡于翼140的基端部142等来抽拔支架。
在第二实施方式~第五实施方式中,在支架的外部层124上设置了3个翼150,但是也可以在支架上没有这些翼150。
在第二实施方式~第五实施方式中,示出了翼140通过切起而形成的例子。但是,也可以是通过利用热熔接等将与外部层124独立形成的构件固定于外部层124来形成翼140。翼150也是相同的。
在第二实施方式~第五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将支架留置在胆管P103内的情况。但是,本实施方式的支架也可以留置在胰管内进行使用。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各个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改变各个实施方式中的构成元件的组合、或者对各个构成元件施加各种变更或进行删除。本发明并不由上述说明所限定,而仅由添加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上述医疗用支架,能够提供一种能够在留置时保持管路内的空间并且也在抽拔时易于变瘪、即易于变形的医疗用支架。
附图标记说明
1、102、103、104、105、106、107:支架(医疗用支架);10、110:主体;20、120:第1刚性部;21、121:第1树脂部;22、122:线圈(第1加强部);22a、122a:第1线材(线材);24、124:外部层;24a、124a:中央部;24b、24c、124b、124c:缺口部;25、125:内部层;30、130:第2刚性部;30a、130a:第1端;31、131:第2树脂部;32、132:加强板(第2加强部);40、140:翼(卡定构件);50、150:翼;41、141:延伸部;42、142:基端部;51、151:第一端部;52、152:第二端部;60、190:编织物(第1加强部);161:棒状体(第2加强部));170:第2加强部;171:第2线材;180:线圈(第2加强部)。

Claims (17)

1.一种医疗用支架,其中,该医疗用支架包括:
主体,其具有第1刚性部和第2刚性部,该第1刚性部沿着长度轴线形成为管状,且针对径向上的压缩力具有预定的刚性,该第2刚性部具有比所述第1刚性部的刚性低的刚性且与所述第1刚性部的基端部大致同轴地相连,并沿着所述长度轴线形成为管状;以及
卡定构件,其为了卡定于组织而设于所述第2刚性部,在所述第2刚性部的沿着所述长度轴线的方向上的大致中心位置具有与所述第2刚性部相连的基端部和自所述基端部向所述主体的径向外方延伸的延伸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用支架,其中,
该医疗用支架构成为,通过将所述卡定构件卡定于十二指肠乳头,从而所述第1刚性部留置在胆管内或胰管内,并且所述第2刚性部自十二指肠乳头向十二指肠的管腔内突出并留置在胆管内或胰管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用支架,其中,
所述第1刚性部具有第1树脂部和第1加强部,该第1树脂部由树脂材料形成为管状,该第1加强部固定安装于所述第1树脂部,以维持所述第1树脂部的管状形状,
所述第2刚性部具有第2树脂部,该第2树脂部与所述第1树脂部的基端部大致同轴地相连并由树脂材料形成为管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医疗用支架,其中,
所述第1加强部形成为管状,并且与所述第1树脂部同轴且设于所述第1树脂部的内部,
所述第1加强部由弹性模量比所述第1树脂部的弹性模量大的材料形成,
所述卡定构件的所述基端部在所述第2刚性部的沿着所述长度轴线的方向上的中间部设于所述第2刚性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医疗用支架,其中,
在沿着所述长度轴线的方向上,从所述第2刚性部的位于与所述第1刚性部相反的一侧的位置的第1端到所述卡定构件的所述基端部之间的长度为从所述卡定构件的所述基端部到所述第2刚性部的靠所述第1刚性部侧的端的长度以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用支架,其中,
所述第1刚性部具有第1树脂部和第1加强部,该第1树脂部由树脂材料形成为管状,该第1加强部固定安装于所述第1树脂部,以维持所述第1树脂部的管状形状,
所述第2刚性部具有第2树脂部和第2加强部,该第2树脂部与所述第1树脂部的基端部大致同轴地相连并由树脂材料形成为管状,该第2加强部在所述第2树脂部的绕所述长度轴线的周向的一部分上固定安装于所述第2树脂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医疗用支架,其中,
所述第1加强部形成为管状,并且与所述第1树脂部同轴且设于所述第1树脂部的内部,
所述第2加强部与所述第2树脂部同轴且设于所述第2树脂部的内部,
所述第1加强部由弹性模量比所述第1树脂部的弹性模量大的材料形成为管状,在所述第1树脂部的沿着所述长度轴线的方向上,所述第1加强部与所述第1树脂部同轴地设置在从作为所述第1刚性部与所述第2刚性部连接的连接位置的分界位置到所述第1刚性部的位于与所述第2刚性部相反的一侧的位置的第2端之间的整个范围,
所述第2加强部由弹性模量比所述第2树脂部的弹性模量大的材料形成,在沿着所述长度轴线的方向上,所述第2加强部设置在从所述第2刚性部的与所述第1刚性部相反的一侧的第1端到所述分界位置之间的整个范围。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医疗用支架,其中,
在从沿着所述长度轴线的方向观察时,所述第2加强部在所述周向上设置在不与所述卡定构件重叠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医疗用支架,其中,
所述第2加强部形成为在沿着所述长度轴线的方向上延伸的板状。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医疗用支架,其中,
所述第2加强部形成为在沿着所述长度轴线的方向上延伸的棒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医疗用支架,其中,
所述卡定构件绕所述长度轴线隔开间隔地设有多个,
在从沿着所述长度轴线的方向观察时,所述第2加强部在所述周向上设置在不与所述卡定构件重叠的位置,且在所述周向上相邻的所述卡定构件之间在所述周向上隔开间隔地设有多个。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医疗用支架,其中,
所述第1加强部是第1线材绕所述长度轴线卷绕而形成的线圈,
所述第2加强部是第2线材绕所述长度轴线呈螺线状卷绕而形成的,
所述线圈与所述第2加强部形成为一体。
13.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医疗用支架,其中,
所述第2加强部连接于所述第1加强部。
14.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医疗用支架,其中,
所述第2加强部在所述第2树脂部的绕所述长度轴线的周向的一部分上隔开间隔地设有多个。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用支架,其中,
所述第1刚性部具有第1树脂部和第1加强部,该第1树脂部由树脂材料形成为管状,该第1加强部固定安装于所述第1树脂部,以维持所述第1树脂部的管状形状,
所述第2刚性部具有第2树脂部和第2加强部,该第2树脂部与所述第1树脂部的基端部大致同轴地相连并由树脂材料形成为管状,该第2加强部固定安装于所述第2树脂部,以维持所述第2树脂部的管状形状,
所述第2加强部的刚性小于所述第1加强部的刚性。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医疗用支架,其中,
所述第1加强部和所述第2加强部是线材绕所述长度轴线呈螺线状卷绕成的线圈,
所述第2加强部中的所述线材的间距大于所述第1加强部中的所述线材的间距。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医疗用支架,其中,
在所述第2树脂部的壁部上,在沿着所述长度轴线的方向上,在从所述卡定构件的所述基端部到所述第2刚性部的靠所述第1刚性部侧的端之间沿所述壁部的厚度方向形成有间隙,
配置于所述间隙内的所述第2加强部的所述线材能够相对于所述第2树脂部在沿着所述长度轴线的方向上移动。
CN201380033978.1A 2013-03-07 2013-12-03 医疗用支架 Active CN10450742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361774302P 2013-03-07 2013-03-07
US201361774290P 2013-03-07 2013-03-07
US61/774,290 2013-03-07
US61/774,302 2013-03-07
PCT/JP2013/082440 WO2014136334A1 (ja) 2013-03-07 2013-12-03 医療用ステン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07422A true CN104507422A (zh) 2015-04-08
CN104507422B CN104507422B (zh) 2016-08-24

Family

ID=514908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33978.1A Active CN104507422B (zh) 2013-03-07 2013-12-03 医疗用支架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9585772B2 (zh)
EP (1) EP2965723A4 (zh)
JP (1) JP5642909B1 (zh)
CN (1) CN104507422B (zh)
WO (1) WO2014136334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56243A (zh) * 2018-11-22 2021-06-29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医疗用支架和支架输送装置
CN113056243B (zh) * 2018-11-22 2024-06-04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医疗用支架和支架输送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207199B2 (en) 2008-06-11 2021-12-28 Q3 Medical Devices Limited Stent with anti-migration devices
KR101904646B1 (ko) 2017-02-21 2018-10-04 인제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뇌척수액 운송용 도관의 이탈 방지 장치
CN110769786B (zh) * 2017-06-13 2022-12-09 株式会社钟化 生物体内留置管
US10881275B2 (en) 2018-08-03 2021-01-05 Olympus Corporation Medical device insertion method
EP3941398A4 (en) * 2019-03-19 2022-11-16 Q3 Medical Devices Limited STENT WITH MIGRATION PROTECTION DEVICES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0960355Y (zh) * 2006-09-21 2007-10-17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一种可承载微型放射性粒子源的管道支架
CN201246551Y (zh) * 2008-08-29 2009-05-27 镇江飞达医疗器材有限公司 医用高分子管材
JP2010537743A (ja) * 2007-08-31 2010-12-09 ウィルソン−クック・メディカル・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改良された薬物溶出要素を有する医用インプラント
CN102202605A (zh) * 2008-10-22 2011-09-28 威尔逊-库克医学公司 预防胰腺病症的支架
CN102655824A (zh) * 2010-03-26 2012-09-05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医疗用支架
JP2012196389A (ja) * 2011-03-23 2012-10-18 Goodtec Co Ltd カテーテル
US20120330433A1 (en) * 2010-10-29 2012-12-27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Medical stent and production method of medical stent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19527B2 (ja) * 1991-10-16 2005-02-09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生体内留置チューブ
US5282860A (en) * 1991-10-16 1994-02-01 Olympus Optical Co., Ltd. Stent tube for medical use
JP3349072B2 (ja) 1997-09-12 2002-11-20 オリンパス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ドレナージチューブ
CA2359507C (en) * 1999-02-26 2005-03-29 Vascular Architects, Inc. Catheter assembly with endoluminal prosthesis and method for placing
JP4043210B2 (ja) * 2001-10-09 2008-02-06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ステント
US20050165366A1 (en) * 2004-01-28 2005-07-28 Brustad John R. Medical tubing having variable characteristics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AU2008286878A1 (en) 2007-08-15 2009-02-19 Wilson-Cook Medical Inc. Deployment system for soft stents
US9107741B2 (en) * 2007-11-01 2015-08-18 Cook Medical Technologies Llc Flexible stent graft
KR20100042478A (ko) * 2008-10-16 2010-04-26 (주) 태웅메디칼 굴곡 변형성을 갖는 스텐트의 제조방법과 그 스텐트
JP2014501567A (ja) * 2010-11-19 2014-01-23 ボストン サイエンティフィック サイムド,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高速交換型ステント送達システム
US8870947B2 (en) * 2011-09-16 2014-10-28 W.L. Gore & Associates, Inc. Medical device fixation anchors
US8968386B2 (en) * 2012-07-11 2015-03-03 The Cleveland Clinic Foundation Stent and method for maintaining the area of a body lumen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0960355Y (zh) * 2006-09-21 2007-10-17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一种可承载微型放射性粒子源的管道支架
JP2010537743A (ja) * 2007-08-31 2010-12-09 ウィルソン−クック・メディカル・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改良された薬物溶出要素を有する医用インプラント
CN201246551Y (zh) * 2008-08-29 2009-05-27 镇江飞达医疗器材有限公司 医用高分子管材
CN102202605A (zh) * 2008-10-22 2011-09-28 威尔逊-库克医学公司 预防胰腺病症的支架
CN102655824A (zh) * 2010-03-26 2012-09-05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医疗用支架
US20120330433A1 (en) * 2010-10-29 2012-12-27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Medical stent and production method of medical stent
JP2012196389A (ja) * 2011-03-23 2012-10-18 Goodtec Co Ltd カテーテル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56243A (zh) * 2018-11-22 2021-06-29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医疗用支架和支架输送装置
CN113056243B (zh) * 2018-11-22 2024-06-04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医疗用支架和支架输送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70128188A1 (en) 2017-05-11
US10383719B2 (en) 2019-08-20
JPWO2014136334A1 (ja) 2017-02-09
CN104507422B (zh) 2016-08-24
EP2965723A1 (en) 2016-01-13
EP2965723A4 (en) 2016-12-21
JP5642909B1 (ja) 2014-12-17
WO2014136334A1 (ja) 2014-09-12
US20150005894A1 (en) 2015-01-01
US9585772B2 (en) 2017-03-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07422A (zh) 医疗用支架
KR102656402B1 (ko) 신체 내강을 치료하기 위한 시스템
AU2018228883B2 (en) Esophageal stent including an inner liner
KR102199073B1 (ko) 임플란트 삽입 시스템
CN103313666A (zh) 用于封闭间隔缺损的装置和方法
JP6317826B2 (ja) ステン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20210000959U (ko) 담관 스텐트
CN105682616B (zh) 用于植入物的插入和释放系统
JP2018533679A (ja) 軸方向に折畳み可能な耐キンク性特徴を備えた編組まれた織物スリーブおよびその構成方法
CN105283153B (zh) 具有受控柔性的输送导管
US20210267778A1 (en) Medical stent and stent delivery device
CN113116611A (zh) 医用支架以及覆膜支架
US20220000647A1 (en) Stent delivery apparatus
JP7039957B2 (ja) ステント
CN113056243B (zh) 医疗用支架和支架输送装置
CN116077255B (zh) 编织支架输送系统
CN111356420A (zh) 无创间隔支架
CN115998496B (zh) 一种节段式膨胀部件、包含其的输送装置和脉管植入物系统
WO2021124787A1 (ja) 医療用管状体搬送装置
WO2020110205A1 (ja) ステントデリバリー装置
JP2024002181A (ja) デリバリーカテーテル
JP3123774U (ja) 横巻きチャンネルブラシ
JP2019118810A (ja) 内腔拡張用3重構造ステン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6170366A (ja) 管内閉塞用バッ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1110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after: Olympus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before: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