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60273B - 湿式显影装置以及湿式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湿式显影装置以及湿式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460273B
CN104460273B CN201410472147.0A CN201410472147A CN104460273B CN 104460273 B CN104460273 B CN 104460273B CN 201410472147 A CN201410472147 A CN 201410472147A CN 104460273 B CN104460273 B CN 10446027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rying body
wet developing
wet
developer carrying
toner part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47214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460273A (zh
Inventor
前山健志
佐佐木国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Original Assignee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filed Critical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44602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602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4602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602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1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liquid developer
    • G03G15/104Preparing, mixing, transport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1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liquid developer
    • G03G15/11Removing excess liquid developer, e.g. by hea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on a donor element, e.g. belt, roller
    • G03G15/081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on a donor element, e.g. belt, roller characterised by the developer handling means after the developing zone and before the supply, e.g. developer recovering roll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0088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removing liquid develop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Wet Developing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Cleaning In Electrography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湿式显影装置以及湿式图像形成装置,该湿式显影装置(4)具备:担载包含带电的调色剂粒子和载液的湿式显影剂(12),向形成有静电潜像的像担载体(1)供给湿式显影剂(12)的显影剂担载体(9);对在将湿式显影剂(12)供给到像担载体(1)后残留在显影剂担载体(9)上的湿式显影剂(12)所含的调色剂粒子进行除电的除电部(19);作用于被除电部(19)除电后的湿式显影剂(12)所含的调色剂粒子来使调色剂粒子分散到载液中的分散部(20);从显影剂担载体(9)除去包含被分散部(20)分散后的调色剂粒子的湿式显影剂(12)的除去部(18)。

Description

湿式显影装置以及湿式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包含调色剂粒子和载液的湿式显影剂的湿式显影装置以及具备该湿式显影装置的湿式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提出各种使用了能够按需要进行高画质的打印的湿式电子照片方式的湿式图像形成装置。在湿式电子照片方式中,使用包含载液和调色剂粒子的液体调色剂(湿式显影剂)来进行图像形成。
在这种湿式图像形成装置所具备的湿式显影装置中,通过将显影剂担载体所担载的湿式显影剂向形成有静电潜像的像担载体供给,来使静电潜像显影。在显影后,为了下一次显影,通过清洁刮板等除去部将残留在显影剂担载体上的湿式显影剂从显影剂担载体的表面除去。
作为公开了具有将残留在显影剂担载体上的湿式显影剂除去的构成的湿式显影装置的文献,例如可列举日本特开2006-30719号公报(文献1)。
文献1所公开的湿式显影装置具备:用于担载湿式显影剂来使形成于像担载体上的潜像显影的显影剂担载体;用于将显影后残留在该显影剂担载体上的湿式显影剂除去的除去部;和被配置在该除去部的上游侧,来减弱残留在显影剂担载体上的湿式显影剂所含的调色剂粒子的凝结力的除去辅助单元。
通过采用这样的构成,能够抑制在显影后残留的湿式显影剂所含的调色剂粒子夹持在作为除去部的清洁刮板与显影剂担载体之间,可以不损伤显影剂担载体表面地除去湿式显影剂。
另外,虽不是从显影剂担载体除去湿式显影剂的构成,但作为公开了具有在将通过静电潜像被湿式显影剂显影而形成的调色剂像转印到转印部件之后,为了下一次转印,从像担载体除去在转印后残留的湿式显影剂的湿式图像形成装置的文献,可列举例如日本特开2005-121816号公报(文献2)。
文献2所公开的湿式图像形成装置具备:一边担载通过被供给包含调色剂粒子和载液的湿式显影剂而形成的调色剂像一边将该调色剂像输送到转印位置的像担载体;被配置在该转印位置的下游侧,从像担载体除去在转印后残留的像担载体上的湿式显影剂的除去部;和被配置在转印位置与除去部的除去位置之间,使像担载体上的湿式显影剂所包含的调色剂粒子分散的分散部。
通过采用这种构成,能够抑制残留于像担载体的湿式显影剂所含的调色剂粒子粘着到该像担载体上,可抑制转印后的调色剂粒子给图像带来不良影响而使画质变差。
这里,在文献1所公开的湿式显影装置中,记载了在通过除去部除去残留在显影剂担载体上的湿式显影剂至前,除去辅助单元对调色剂层进行除电的情况、形成交流电场的情况、以及对调色剂层以机械方式赋予外力的情况。
仅通过在由除去部除去调色剂粒子之前由除去辅助单元对显影剂担载体上的调色剂层进行除电,会使得调色剂层的电荷分布变成二层状态,无法消除显影剂担载体针对调色剂层的静电束缚力。
另外,在代替除电而由除去辅助单元产生交流电场的情况下,仅此也无法充分消除显影剂担载体针对调色剂层的静电束缚力。
并且,在代替除电以及交流电场的产生而通过除去辅助单元以机械方式对调色剂粒子赋予外力的情况下,仅此也无法消除显影剂担载体针对调色剂层的静电束缚力。
因此,在任意的情况下,远离显影剂担载体的调色剂粒子的一部分都在到被除去部除去为止的期间因静电力而暂时再次附着到显影剂担载体的表面。
从而,在文献1所公开的湿式显影装置中,因为无法充分地消除静电束缚力,所以有可能无法使调色剂粒子在湿式显影剂内充分分散而在除去部堆积调色剂粒子。
在文献2中,公开了将残留在像担载体上的湿式显影剂除去的构成,但难以取出该构成直接应用到与像担载体不同的显影剂担载体的除去部。
即使在将该构成应用于显影剂担载体的除去部的情况下,仅因通过分散部产生交流电场,也无法充分消除显影剂担载体针对调色剂层的静电束缚力。另外,因在调色剂层所具有的电荷没有被充分消除的状态下产生交流电场,会导致调色剂粒子附着在分散部,结果,无法得到足够的分散效果。
这样,在将文献2所公开的除去像担载体上的湿式显影剂的构成应用于除去显影剂担载体上的湿式显影剂的构成的情况下,也存在无法充分消除显影剂担载体针对调色剂层的静电束缚力,调色剂粒子堆积在除去部的担忧。
如上所述,在湿式显影装置中,当使用清洁刮板作为除去部从显影剂担载体除去在显影后残留的湿式显影剂时,有时调色剂粒子堆积在清洁刮板与显影剂担载体抵接的抵接部。
调色剂粒子的堆积因残留在显影剂担载体的湿式显影剂中的位于显影剂担载体的表面附近的湿式显影剂的粘度与位于远离显影剂担载体的表面的湿式显影剂的粘度不同而产生。
具体而言,在位于显影剂担载体的表面附近的湿式显影剂中,由于因调色剂粒子凝聚而以层状态不均匀分布于显影剂担载体的表面附近,所以湿式显影剂的调色剂浓度变得非常高。由此,位于显影剂担载体的表面附近的湿式显影剂的粘度变得非常高。
另一方面,在远离显影剂担载体的表面存在的湿式显影剂中,由于较多地含有载液,所以湿式显影剂的调色剂浓度变低。由此,远离显影剂担载体的表面存在的湿式显影剂的粘度变低。
粘度低的湿式显影剂在粘度高的湿式显影剂之上流动而被排出。另一方面,对粘度高的湿式显影剂而言,粘度高的湿式显影剂会滞留在清洁刮板的抵接部,结果,调色剂粒子堆积于清洁刮板。
一旦调色剂粒子堆积,则由于湿式显影剂被显影剂担载体连续地输送,所以调色剂粒子进一步堆积,无法将它们回收到显影剂回收槽。
从削减成本的观点出发,希望被除去部除去而回收到显影剂回收槽的湿式显影剂再度输送到显影剂槽而反复在显影中使用。然而,在调色剂粒子发生了堆积的情况下调色剂粒子的回收变得困难,在维护时需要将堆积的调色剂粒子废弃。由此,导致废弃的调色剂粒子的量增加,产生无法高效率地再利用调色剂粒子这一问题。
另外,在因反复进行显影而过度堆积了调色剂粒子的情况下,调色剂粒子的堆积关系到除去部周边的污染,还成为维护性的变差、图像噪声的原因。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那样的问题而完成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在显影后残留在显影剂担载体上的湿式显影剂所含的调色剂粒子堆积到除去部的湿式显影装置以及具备该湿式显影装置的湿式图像形成装置。
本发明涉及的湿式显影装置具备:显影剂担载体,其担载包含带电的调色剂粒子和载液的湿式显影剂,向形成有静电潜像的像担载体供给上述湿式显影剂;除电部,其对在将上述湿式显影剂供给到上述像担载体后残留在上述显影剂担载体上的上述湿式显影剂所含的上述调色剂粒子进行除电;分散部,其作用于被上述除电部除电后的上述湿式显影剂所含的上述调色剂粒子来使上述调色剂粒子分散到上述载液中;以及除去部,其从上述显影剂担载体除去包含被上述分散部分散的上述调色剂粒子的上述湿式显影剂。
在上述本发明涉及的湿式显影装置中,优选上述除电部以由吸附在上述显影剂担载体的表面的多个上述调色剂粒子形成的调色剂层的表面电位的极性成为与上述调色剂粒子的标准带电极性相反的极性的方式进行除电。
优选上述本发明涉及的湿式显影装置还具备在上述显影剂担载体将上述湿式显影剂向上述像担载体供给之前使上述调色剂粒子带电的带电部。该情况下,优选上述除电部对上述调色剂粒子的除电量为通过上述带电部而带电的上述调色剂粒子的带电量以下。
在上述本发明涉及的湿式显影装置中,优选上述分散部包括导电性部件,该导电性部件以向与上述显影剂担载体之间施加交流偏压的方式与上述显影剂担载体对置配置。
在上述本发明涉及的湿式显影装置中,优选上述导电性部件以与被上述除电部除电后的上述湿式显影剂接触的方式配置。
在上述本发明涉及的湿式显影装置中,优选施加到上述导电性部件与上述显影剂担载体之间的交流偏压的平均电位与上述显影剂担载体为同电位。
在上述本发明涉及的湿式显影装置中,优选上述导电性部件以不与被上述除电部除电后的上述湿式显影剂接触的方式远离该湿式显影剂配置。
在上述本发明涉及的湿式显影装置中,优选施加到上述导电性部件与上述显影剂担载体之间的交流偏压的平均电位是将上述调色剂粒子从上述显影剂担载体侧向上述导电性部件侧吸引的方向的电位。
在上述本发明涉及的湿式显影装置中,优选上述分散部包括对被上述除电部除电后的上述湿式显影剂所含的上述调色剂粒子赋予超声波振动的振动赋予部件。
在上述本发明涉及的湿式显影装置中,优选上述分散部包括通过与上述显影剂担载体滑动接触来使被上述除电部除电后的上述湿式显影剂所含的上述调色剂粒子扩散的刷部件。
在上述本发明涉及的湿式显影装置中,优选还具备:沿着上述显影剂担载体的旋转方向在上述分散部的下游侧且上述除去部的上游侧测定上述显影剂担载体上的表面电位的表面电位测定单元;以及控制上述除电部的除电量的控制单元,上述控制单元基于由上述表面电位测定单元测定出的上述显影剂担载体上的表面电位,来控制上述除电部的除电量。
在上述本发明涉及的湿式显影装置中,优选具有对上述显影剂担载体施加显影偏压的单元,上述控制单元以使上述显影剂担载体上的表面电位的值接近于显影偏压的方式控制上述除电部的除电量。
在上述本发明涉及的湿式显影装置中,优选上述控制单元在启动程序中执行上述除电部的除电量的控制。
优选本发明涉及的湿式图像形成装置具备:上述任意一项所记载的湿式显影装置、以及将通过上述静电潜像被上述湿式显影剂显影而形成在上述像担载体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的转印部。
在上述本发明涉及的湿式图像形成装置中,优选将进行上述除电部的除电量的控制的补丁图像形成到上述像担载体上,上述控制单元基于上述补丁图像向上述像担载体显影后的上述显影剂担载体上的表面电位来控制上述除电部的除电量。
在上述本发明涉及的湿式图像形成装置中,优选上述补丁图像形成在多个上述调色剂图像之间的区域。
在上述本发明涉及的湿式图像形成装置中,优选上述补丁图像形成在上述调色剂图像的范围外的区域。
在上述本发明涉及的湿式图像形成装置中,优选上述补丁图像为半点图案。
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方式以及优点可根据与附加的附图关联理解的与本发明相关的以下详细说明来明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湿式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构成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在图1所示的湿式显影装置中显影后的湿式显影剂所含的调色剂粒子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3是表示在图1所示的湿式显影装置中被除电部除电后的湿式显影剂所含的调色剂粒子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4是表示在图1所示的湿式显影装置中被分散部分散后的湿式显影剂所含的调色剂粒子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5是表示在图1所示的湿式显影装置中通过除去部除去分散后的湿式显影剂的样子的示意图。
图6是表示图1所示的除电部对调色剂粒子的除电量与除电后的调色剂层的表面电位的关系的图。
图7是表示图1所示的除电部对调色剂粒子的除电量与堆积在除去部的调色剂粒子的堆积量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8是表示变形例1所涉及的湿式图像形成装置所具备的湿式显影装置的构成的示意图。
图9是表示变形例2所涉及的湿式图像形成装置所具备的湿式显影装置的构成的示意图。
图10是表示变形例3所涉及的湿式图像形成装置所具备的湿式显影装置的构成的示意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湿式图像形成装置所具备的湿式显影装置的构成的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湿式图像形成装置所具备的湿式显影装置的构成的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湿式图像形成装置所具备的湿式显影装置的构成的图。
图14是表示图13所示的除电部对调色剂粒子的除电量与除电后的调色剂层的表面电位的关系的图。
图15是表示图13所示的除电部对调色剂粒子的除电量与堆积在除去部的调色剂粒子的堆积量的关系的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湿式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图像形成的流程的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湿式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图像形成的流程的图。
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湿式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图像形成的变形例的流程的图。
图19是用于说明最佳的除电量因被显影到感光鼓的调色剂图像而发生变化的第一示意剖视图。
图20是用于说明最佳的除电量因被显影到感光鼓的调色剂图像而发生变化的第二示意剖视图。
图21是用于说明最佳的除电量因被显影到感光鼓的调色剂图像而发生变化的第三示意剖视图。
图22是表示为了验证本发明的效果而进行的验证实验的条件以及结果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其中,在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中,对于相同或者共通的部分在图中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而不再重复其说明。
(实施方式1)
(湿式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构成以及动作)
参照图1,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湿式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整体构成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湿式图像形成装置100具备:作为像担载体的感光鼓1、带电装置2、曝光装置3、湿式显影装置4、作为转印部的中间转印部件5以及2次转印部件6、像担载体清洁装置7、和中间转印部件清洁装置8。
感光鼓1是在表面形成了感光体层(未图示)的圆筒形状。感光鼓1沿着图1中的箭头A方向旋转驱动。在感光鼓1的外周,沿感光鼓1的旋转方向(A方向)依次配置有带电装置2、曝光装置3、湿式显影装置4、中间转印部件5、像担载体清洁装置7。
带电装置2使感光鼓1的表面带规定电位的电。曝光装置3对感光鼓1的表面照射光而使照射区域内的带电等级降低来形成静电潜像。湿式显影装置4对形成在感光鼓1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具体而言,将湿式显影剂向感光鼓1的显影区域输送,将该湿式显影剂所含的调色剂粒子供给至感光鼓1的表面的静电潜像而形成调色剂像。
在显影工序中,从电源(未图示)对后述的湿式显影装置4的显影剂担载体9施加显影偏压。湿式显影剂中的调色剂粒子按照因感光鼓1上的静电潜像的电位与显影剂担载体9的电位的平衡而产生的电场被静电吸附到感光鼓1的静电潜像部分,对感光鼓1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
中间转印部件5以与感光鼓1对置的方式配置,一边与感光鼓1接触一边沿图中的箭头B方向旋转。在中间转印部件5和感光鼓1的辊隙(nip)部,进行从感光鼓1向中间转印部件5的一次转印。
在一次转印工序中,从电源(未图示)向中间转印部件5施加转印偏压。由此,在一次转印位置处的中间转印部件5与感光鼓1之间形成电场,感光鼓1上的调色剂像被静电吸附到中间转印部件5。结果,感光鼓1上的调色剂像被转印到中间转印部件5上。
若感光鼓1上的调色剂像被转印到中间转印部件5,则像担载体清洁装置7除去感光鼓1上的残存调色剂像,进行下一个图像形成。根据需要,在像担载体清洁装置7与带电装置2之间设置消电灯10。
中间转印部件5和2次转印部件6以隔着作为记录材料的记录介质11对置的方式配置,经由记录介质11而接触旋转。在中间转印部件5和2次转印部件6的辊隙部,进行从中间转印部件5向记录介质11的二次转印。记录介质11根据二次转印的时机被沿图中的箭头C方向输送到二次转印位置。
在二次转印工序中,从电源(未图示)对2次转印部件6施加转印偏压。由此,在中间转印部件5与2次转印部件6之间形成电场,中间转印部件5上的调色剂像被静电吸附到通过了中间转印部件5与2次转印部件6之间的记录介质11上。结果,中间转印部件5上的调色剂像被转印到记录介质11上。
若调色剂像被转印到记录介质11上,则中间转印部件清洁装置8除去中间转印部件5上的残存调色剂像,进行接下来的二次转印。记录介质11随后被向未图示的定影装置输送,通过对记录介质11上的调色剂粒子进行加热熔融而使调色剂粒子定影到记录介质11。
其中,在图1中,将感光鼓1和湿式显影装置4作为1组,表示了单色的湿式图像形成装置100,但本发明也能够应用于将感光鼓1和湿式显影装置4准备共计4组,各自形成CMYK(青色(Cyan)、品红色(Magenta)、黄色(Yellow)、黑色(Black))各色的图像并在中间转印部件5上重叠的构成的彩色的图像形成装置。另外,本发明也能够应用于省略中间转印部件5而使调色剂像从感光鼓1直接转印到记录介质的直接转印方式。此外,以往使用的电子照片各工艺技术能够根据图像形成装置的目的而与任意的构成组合。
(湿式显影剂的构成)
对显影所使用的湿式显影剂进行说明。对湿式显影剂而言,将在作为溶剂的载液体中被着色的调色剂粒子以高浓度分散。也可以向湿式显影剂中适当地选择性添加分散剂、电荷控制剂等添加剂。
作为载液,可使用绝缘性的溶剂。调色剂粒子主要由树脂和用于着色的颜料或者染料构成。树脂具有使颜料或者染料在该树脂中均匀分散的功能、和作为被定影于记录介质11时的粘合剂的功能。
作为调色剂粒子,一般只要是电子照片方式的湿式显影剂中使用的调色剂粒子即可,能够没有特别限制地使用。作为调色剂粒子用粘结树脂,可使用例如聚苯乙烯树脂、苯乙烯丙烯酸树脂、丙烯酸树脂、聚酯树脂、环氧树脂、聚酰胺树脂、聚酰亚胺树脂、聚氨酯树脂、其他热塑性树脂。也能够将这些树脂多种混合而使用。调色剂粒子的着色所使用的颜料以及染料也能够使用一般在市场出售的颜料以及染料。
调色剂粒子的体积平均粒径适合在0.1μm以上5μm以下的范围。若调色剂粒子的平均粒径低于0.1μm则显影性大幅降低。另一方面,若平均粒径超过5μm则包含点、实心的图像的品质降低。调色剂粒子的体积平均粒径更优选为1μm以上2μm以下的范围。在调色剂粒子的平均粒径为1μm以上的情况下,清洁性更为良好,在调色剂粒子的平均粒径为2μm以下的情况下,在图像中实心部的均匀性稳定。
作为湿式显影剂的调制方法,能够基于通常所使用的技术进行调制。例如,利用加压捏合机、辊磨机等将粘结剂树脂和颜料以规定的配比进行熔融混炼而均匀分散,并通过例如气流粉碎机对所得到的分散体进行微粉碎。通过例如空气分级机等对所得到的微粉末进行分级,能够得到所希望的颗粒直径的着色调色剂粒子。将所得到的调色剂粒子与作为载液的绝缘性液体以规定的配比进行混合。通过球磨机等分散单元使该混合物均匀分散,由此能够得到湿式显影剂。
优选调色剂粒子的质量相对于湿式显影剂的质量的比例为10%以上50%以下。在调色剂粒子的质量相对于湿式显影剂的质量的比例为10%以上的情况下,调色剂粒子难以发生沉降,在长期保管时调色剂粒子具有高的经时稳定性,另外,能够降低为了得到所希望的图像浓度所需的湿式显影剂的量。由此,无需在使调色剂粒子定影时使较多的载液干燥,能够防止从载液产生较多的蒸汽。在调色剂粒子的质量相对于液体显影剂的质量的比例为50%以下的情况下,液体显影剂的粘度为适当的值,制造时的处理变得良好。
(湿式显影装置的构成以及显影工序)
如图1所示,湿式显影装置4包括:显影剂槽13、汲取部件14、供给部件16、显影剂担载体9、限制刮板15、作为带电部的调色剂带电装置17、除电部19、导电性辊20以及除去部18。
显影剂槽13中存积有上述的湿式显影剂12。汲取部件14被设置成一部分浸渍在显影剂槽13内的湿式显影剂中。另外,汲取部件14沿图中箭头D方向旋转。作为汲取部件14,可采用聚氨酯制或者NBR制的橡胶辊、或者在表面设置有凹部的网纹辊。
供给部件16以与汲取部件14以及显影剂担载体9双方抵接的方式,被配置在汲取部件14与显影剂担载体9之间。供给部件16沿图中箭头E方向旋转。作为供给部件16,能够采用聚氨酯制或者NBR(丁腈橡胶)制的橡胶辊。
显影剂担载体9以与感光鼓1以及供给部件16双方抵接的方式,被配置在感光鼓1与供给部件16之间。显影剂担载体9沿图中箭头F方向旋转。在显影剂担载体9的周边,沿显影剂担载体9的旋转方向依次配置有供给部件16、调色剂带电装置17、感光鼓1、除电部19、导电性辊20以及除去部18。
此外,汲取部件14、供给部件16以及显影剂担载体9的相对旋转方向也可以与上述的旋转方向不同。另外,也可以省略供给部件16,并使汲取部件14兼具作为后述的供给部件16的作用。
作为调色剂带电装置17,能够采用电晕器、栅控电晕器以及放电辊等。作为除去部18,能够采用清洁刮板等。
作为除电部19,能够采用DC电晕器。DC电晕器由于不是在湿式显影剂12的表面附近具备栅极电极的构成,所以很少被载液等污染。由此,能够将显影后的湿式显影剂12稳定除电。
优选导电性辊20在与显影剂担载体9的辊隙部中,沿与显影剂担载体9的移动方向相同的方向旋转。另外,优选导电性辊20的周向速度与显影剂担载体9的周向速度相同。
作为导电性辊20,能够使用由铝、铁、不锈钢等材料构成的金属辊、将该金属辊的基体的外周面用导电性的树脂、弹性部件覆盖的辊、进而在被导电性的树脂或弹性部件覆盖的辊的表面较薄地将绝缘性材料涂覆到能够形成电场的程度的辊等在电子照片装置中用于偏压电场形成的公知的各种辊。
在进行显影时,首先,汲取部件14沿图中所示的箭头D方向旋转,由此湿式显影剂12被汲取到汲取部件14的表面。汲取到汲取部件14的表面的湿式显影剂被与汲取部件14抵接设置的限制刮板15限制为一定的膜厚。
在限制了湿式显影剂12之后,汲取部件14与供给部件16抵接来将湿式显影剂12交接给供给部件16。供给部件16以在与显影剂担载体9的抵接部(辊隙部)中旋转方向为相反方向的方式旋转,将被交接的湿式显影剂12沿该方向输送。湿式显影剂12随后在供给部件16与显影剂担载体9的对置部被交接到显影剂担载体9上。
对被交接到显影剂担载体9上的湿式显影剂12而言,通过调色剂带电装置17使湿式显影剂12中的调色剂粒子带电为其标准带电极性。调色剂带电装置17能够根据所施加的电压来变更赋予给调色剂粒子的带电量。其中,标准带电极性为负极性或者正极性中的任意一方。
通过显影剂担载体9沿图中箭头F方向旋转,调色剂粒子被带电后的湿式显影剂12向作为感光鼓1与显影剂担载体9的对置部的显影辊隙部移动。在显影辊隙部中,显影剂担载体9上担载的显影剂所含的调色剂粒子的一部分与感光鼓1抵接来对感光鼓1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
未被用于显影而残留在显影剂担载体9上的湿式显影剂12所含的调色剂粒子被除电部19除电。被除电后的调色剂粒子在通过对导电性辊20与显影剂担载体9之间施加交流偏压而形成的交流电场中通过,由此被分散到载液中。导电性辊20和显影剂担载体9作为使调色剂粒子分散到载液中的分散部发挥作用。
被分散了调色剂粒子的湿式显影剂12通过除去部18从显影剂担载体9上被除去。对于这样的湿式显影剂12的除去工序的详细内容将后述。
对被除去部18除去的湿式显影剂12而言,由于调色剂浓度与显影槽13内的湿式显影剂12不同,所以被回收到与显影剂槽13不同的显影剂回收槽(未图示)。所回收的湿式显影剂12在调整了调色剂浓度后,再次返回到显影剂槽13。
(湿式显影剂的除去工序)
参照图2~图5,对显影剂担载体9上的湿式显影剂12的除去工序进行说明。
在除去工序中,首先利用除电部19对通过显影后的湿式显影剂12所含的调色剂粒子以层状吸附在显影剂担载体9的表面9a上而形成的调色剂层123进行除电。接着,通过对作为分散部的导电性辊20与显影剂担载体9之间施加交流偏压来使除电后的调色剂层123所含的调色剂粒子分散。通过依次进行除电和分散,能够充分地消除显影剂担载体9针对调色剂粒子的静电束缚力,并通过除去部18可靠地除去显影剂担载体9上的湿式显影剂12。以下,对其理由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经过了感光鼓1和显影剂担载体9的显影辊隙部的调色剂粒子121a带电为标准带电极性(例如正极)。由于带电后的调色剂粒子除了被镜像力被向导电性部件吸引之外,在静电潜像的区域外成为非图像的区域,通过在显影辊隙部中被施加到感光鼓1与显影剂担载体9之间的偏压,将调色剂粒子121a向显影剂担载体9侧按压,所以显影后的调色剂粒子121a在显影剂担载体9表面形成而存在调色剂层123。并且,调色剂粒子121a被静电力如图中箭头所示那样强力束缚于显影剂担载体9。
如图3所示,首先通过除电部19对静电吸附在显影剂担载体9的表面9a的调色剂层123进行除电。由此,通过对调色剂层123的上层侧赋予调色剂的反标准电荷(负电荷),能够将在显影时调色剂层123(调色剂粒子121a)所具有的电荷平均地消除。除电部19对调色剂粒子的除电量的详细内容将后述。
在刚刚除电之后的调色剂层123内,在显影前被赋予调色剂的标准电荷(正电荷)而带电为正极性的调色剂粒子121a局部存在于显影剂担载体9的表面9a侧,被赋予反标准电荷(负电荷)而带电为负极性的调色剂粒子121b局部存在于与显影剂担载体9的表面9a侧相反侧的调色剂层123的表层侧。因此,如图中箭头所示,在局部存在于显影剂担载体9的表面9a侧的调色剂粒子121a与显影剂担载体9的表面9a之间作用的静电束缚力没有被完全消除而残存一定程度。由此,在湿式显影剂12中调色剂层123不均匀分布在显影剂担载体9的表面9a侧的状态仅通过除电无法消除。
接着,对隔着湿式显影剂12和显影剂担载体9抵接的导电性辊20与显影剂担载体9之间施加交流偏压,使上述状态的调色剂层123所含的调色剂粒子121a、121b分散。
作为施加的交流偏压,可使用方波、正弦波、三角波、锯齿波、空白波等波形。作为交流偏压的频率,优选为1000Hz以上100000Hz以下。在频率小于1000Hz的情况下,会在交流偏压的施加状态下产生位置不均,产生分散作用不充分的区域。另一方面,若频率超过100000Hz,则发生调色剂粒子无法追随交流电场的变动而不能充分得到分散作用的情况。
另外,为了抑制放电的产生,优选交流电压的振幅到1000V左右为止。在对显影剂担载体9的表面9a或者导电性辊20的表面涂覆了绝缘性部件的情况下,能够进一步施加到高电压。此外,也可以对交流偏压叠加直流偏压。
通过施加交流偏压,在导电性辊20与显影剂担载体9之间形成交流电场。存在于调色剂层123内的正极性的调色剂粒子121a与负极性的调色剂粒子121b基于交流电场在显影剂担载体9与导电性辊20之间的辊隙部中从显影剂担载体9的表面9a脱离,向相互不同的方向移动。为了使相互具有不同极性的调色剂粒子更均匀地移动,优选交流偏压的平均电位与显影剂担载体9的表面电位是同电位。
在显影剂担载体9与导电性辊20之间的辊隙部的出口附近交流电场缓缓变弱的期间,成为正极性的调色剂粒子121a与负极性的调色剂粒子121b在载液122中悬浮并且正极性的调色剂粒子121a与负极性的调色剂粒子121b相互吸引的状态。
结果,如图4所示,除电后在上层侧(表层侧)和下层侧(显影剂担载体9的表面9a侧)以极性不同的方式局部存在于调色剂层123内的正极性的调色剂粒子121a和负极性的调色剂粒子121b成对在载液122中悬浮。
成为正负一对的调色剂粒子121a、121b实际上不对显影剂担载体9作用静电力,被从显影剂担载体的静电束缚力释放。因此,多个成为正负一对的调色剂粒子121a、121b被分散在载液122中。
通过不均匀地分布于显影剂担载体9的表面9a侧的调色剂粒子121a、121b被分散到载液122中,能够防止在湿式显影剂12中分离成调色剂浓度高的部分和低的部分。由此,湿式显影剂12的粘度也大致均匀,能够防止在显影剂担载体9的表面9a侧粘度变高。
接下来,通过除去部18从显影剂担载体9上回收被分散了调色剂粒子121a、121b的湿式显影剂12。此时,调色剂粒子121a、121b近似均匀地分散在载液122中。因此,如图5所示,调色剂粒子121a、121b不堆积在除去部18的端面18a与显影剂担载体9的表面9a之间而如图中双点划线所示那样与载液122一同沿除去部18的上表面18b回收到显影剂回收槽(未图示)。
(除电部的除电量)
除电部19对调色剂粒子的除电量越适当则利用导电性辊20分散后的调色剂粒子121a、121b的状态越良好。参照图6以及图7,对除电部的除电量进行说明。
如图6所示,随着除电部19对调色剂粒子的除电量增加,调色剂层123的表面电位从正电位移向负电位。调色剂层123的表面电位在来自除电部的除电量为图中所示的X点处为零。即,在除电量为0.2[mA/m]的情况下调色剂层123的表面电位为零。
这里,除电部19对调色剂粒子的除电量与从作为除电部19而使用的电晕器向调色剂层123释放出的电流量I(从除电装置流向显影剂担载体的长边方向单位长度的电流量)成正比。该电流量I能够通过从流向电晕器的线的电流量减去流向电晕器的外壳的电流量来计算。
图7所示的调色剂粒子的堆积量的测定是通过对湿式显影装置4驱动1分钟后,将位于除去部18与显影剂担载体9的抵接部附近的湿式显影剂12沿长边方向(显影剂担载体的延伸方向)回收10cm宽度量,并测定通过使载液122干燥而得到的调色剂粒子的重量来进行的。
如图7所示,在除电部19对调色剂粒子的除电量从图中所示的X点到Y点的范围中,调色剂粒子的堆积量几乎为零。即,在除电量为0.2[mA/m]以上0.3[mA/m]以下的情况下调色剂粒子的堆积量几乎为零。这里,Y点表示除电部19对调色剂粒子的除电量与在显影前通过调色剂带电装置17而带电的调色剂粒子的带电量相等的点。
另外,调色剂粒子的堆积量随着除电量远离从X点到Y点的范围而增加。几乎不产生调色剂粒子的堆积的范围不以调色剂层123的表面电位通过除电而为零的X点作为中心存在,比X点向通过除电所赋予的电荷的极性侧(负极性侧)偏移而存在。
用于消除显影剂担载体9针对调色剂粒子的静电束缚力的理想除电状态是在刚刚显影后残留在显影剂担载体9上的湿式显影剂12所含的调色剂粒子121a的带电量与除电部19对调色剂粒子的除电量以大致相同量相互平衡的状态。
在这样的除电状态下,如图3所示,通过除电而被赋予的负极性的电荷局部存在于调色剂层123中与显影剂担载体9的表面9a相反侧的表层侧。由此,理想的除电状态下的调色剂层123的表面电位不为零而移向负极性侧。
在除电后的调色剂层123的表面电位为正极性侧的情况下,由于除电量不足,所以调色剂层123被静电力束缚在显影剂担载体9的表面9a。结果,湿式显影剂的粘度在显影剂担载体9的表面9a侧变高,在除去时调色剂粒子堆积在除去部18。
为了防止成为除电不足的状态、并抑制调色剂粒子的堆积,优选除电部19对调色剂粒子的除电量设定为X点以上,以使除电后的调色剂层123的表面电位成为零或者为比零向通过除电而赋予的电荷的极性侧稍偏移的值。
另一方面,在除电量变成过量而相对于调色剂层123的带电量成为除电过多的情况下,调色剂层123也被静电力束缚在显影剂担载体9的表面9a。结果,湿式显影剂的粘度在显影剂担载体9的表面9a侧变高,在除去时调色剂粒子堆积在除去部18。
这里,除电过多的情况是指除电量比刚刚通过调色剂带电装置17进行带电之后的调色剂粒子的带电量大的情况。由于调色剂粒子具有的带电量有时随着时间而逐渐衰减,所以不限于刚刚被调色剂带电装置17带电之后的调色剂粒子的带电量原样保持到除电时为止。然而,刚刚显影之后的调色剂层123的带电量不超过刚刚通过调色剂带电装置17进行了带电之后的调色剂粒子的带电量。由此,在除电部19对调色剂粒子的除电量超过与刚刚通过调色剂带电装置17而带电之后的调色剂粒子的带电量相等的Y点的情况下可以说除电过多。
为了防止变成除电过多的状态,并抑制调色剂粒子的堆积,优选除电部19对调色剂粒子的除电量设定为上述的Y点以下。
在将除电量设定为Y点以下时,可参照通过除电部19对调色剂粒子进行除电时的显影剂担载体9的有效单位面积的除电量以及通过调色剂带电装置17而带电的调色剂粒子的显影剂担载体9的有效单位面积的带电量。
由于除电部19对调色剂粒子的除电量与从作为除电部19而使用的电晕器向调色剂层123释放出的电流量I成正比例,所以每1秒的除电部19对调色剂粒子的除电量也与电流量I成正比例。每1秒的除电部19对调色剂粒子的除电量能够使用常量n表示为电流量n×I。
针对经过除电部19的每1秒的显影剂担载体9的有效表面积S,几乎均匀地赋予每1秒的除电量。
这里,若将沿着长边方向的除电部19的能够除电宽度设为W[m],将显影剂担载体9的表面9a的周向速度设为v[m/s],则每1秒经过除电部19之下的显影剂担载体9的有效表面积S可通过下式(1)求出。
S=W×v ···式(1)
综上所述,除电部19对显影剂担载体9的单位面积的除电量ρ能够通过以下的式(2)求出。
ρ=n×I/(W×v) ···式(2)
在使用电晕器作为调色剂带电装置17的情况下,基于与上述同样的考虑,能够计算出调色剂粒子通过调色剂带电装置17而带电时的显影剂担载体9的单位面积的带电量。
通过使除电部19对显影剂担载体9的单位面积的除电量为调色剂带电装置17对显影剂担载体9的单位面积的带电量以下,能够将除电部19对调色剂粒子的除电量设定为Y点以下。
通过如以上那样将除电部19对调色剂粒子的除电量设定在适当的范围,能够进一步抑制调色剂堆积。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湿式显影装置4以及具备该湿式显影装置4的湿式图像形成装置100中,通过成为以上那样的构成,能够防止因在由除电部将显影后的调色剂粒子具有的电荷消除的状态下使调色剂粒子分散到载液中,在利用除去部进行的除去之前调色剂粒子再度附着于显影剂担载体9。由此,能够抑制在显影后残留在显影剂担载体9上的湿式显影剂12所含的调色剂粒子堆积于除去部18。
另外,通过调色剂粒子不堆积于除去部18,能够将被除去而回收到显影剂回收槽的湿式显影剂在调色剂浓度调整后输送到显影剂槽来反复进行使用。由此,能够高效地进行调色剂粒子的再利用。
并且,由于调色剂粒子没有堆积于除去部18,所以能够防止除去部18周边的污染,提高维护性。另外,能够抑制图像噪声的产生。
(变形例1)
参照图8,对本变形例所涉及的湿式图像形成装置100A进行说明。
如图8所示,本变形例所涉及的湿式图像形成装置100A在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湿式图像形成装置100进行比较的情况下,湿式显影装置4A的构成不同,其他的构成几乎同样。
湿式显影装置4A与湿式显影装置4比较,不同点在于代替DC电晕器而使用DC栅控电晕器(scorotron)、AC栅控电晕器作为除电部19A。
除电部19A包括屏蔽外壳191、作为放电电极的放电线192、栅极(grid)电极193、和用于向放电线施加电压的电源(未图示)。
施加给放电线的电压用于施加对调色剂进行除电的方向的电压。优选栅极电极193的电位根据除电后的调色剂层123的表面电位来决定。由于除电后的调色剂层123的表面电位为因除电而赋予的电荷的极性侧的电位,所以优选栅极电极193的电位与此对应成为与调色剂的标准带电极性相反的极性。
在使用DC栅控电晕器作为除电部19A的情况下,优选线电压为3kV~10kV左右,优选施加给屏蔽外壳191的外壳电压为0V,优选栅极电极193的电位为0V~-10V左右。
在使用AC栅控电晕器作为除电部19A的情况下,作为线电压,优选使交流电压Vpp为6kV~20kV左右,施加给放电线192,优选将直流电压Vdc设为0V,直流电压不叠加。优选施加到屏蔽外壳191的外壳电压为0V,优选栅极电极193的电位为0V~-10V左右。
在使用栅控电晕器作为除电部19A的情况下,即便是与显影图案对应,显影后的湿式显影剂的调色剂层的量、带电量根据显影剂担载体9上的位置而变动的情况下,也能够更可靠地使除电后的调色剂层的表面电位一定。
基于这样的构成,也能够防止因在由除电部19A将显影后的湿式显影剂12中的调色剂粒子所具有的电荷消除的状态下使调色剂粒子分散到载液中,在利用除去部进行的除去之前调色剂粒子再度附着于显影剂担载体9。
因此,本变形例所涉及的湿式显影装置4A以及具备该湿式显影装置4A的湿式图像形成装置100A也能够得到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湿式显影装置4以及具备该湿式显影装置4的湿式图像形成装置100几乎同样的效果。
(变形例2)
参照图9,对本变形例所涉及的湿式图像形成装置100B进行说明。
如图9所示,本变形例所涉及的湿式图像形成装置100B在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湿式图像形成装置100进行比较的情况下,湿式显影装置4B的构成不同,其他的构成几乎同样。
湿式显影装置4B与湿式显影装置4比较,不同点在于分散部不是导电性辊而是导电性的固定部件20B。
导电性的固定部件20B以与显影剂担载体9上的湿式显影剂12接触的方式配置。固定部件20B的形状能够适当地选择圆柱状、板状形状、以圆周面隔着湿式显影剂12与显影剂担载体9抵接的方式弯曲成剖视圆弧状的形状等。另外,作为固定部件20B的材料,能够采用铝、铁、不锈钢等材料。
在这样的构成中,也能够通过向固定部件20B和显影剂担载体9之间施加交流偏压,来形成交流电场。由此,能够使相互具有不同极性的调色剂粒子相互不同地移动,可使在显影后被除电的调色剂粒子分散在载液中。结果,能够抑制在显影后残留在显影剂担载体9上的湿式显影剂12所含的调色剂粒子堆积于除去部18。
本变形例所涉及的湿式显影装置4B以及具备该湿式显影装置4B的湿式图像形成装置100B也可得到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湿式显影装置4以及具备该湿式显影装置4的湿式图像形成装置100几乎同样的效果。
(变形例3)
参照图10,对本变形例所涉及的湿式图像形成装置100C进行说明。
如图10所示,本变形例所涉及的湿式图像形成装置100C在与变形例2所涉及的湿式图像形成装置100B进行比较的情况下,不同点在于,湿式显影装置4C中的作为分散部的导电性的固定部件20B以不与显影剂担载体9上的湿式显影剂12接触的方式远离湿式显影剂配置。
在本变形例中,优选施加到固定部件20B和显影剂担载体9之间的交流偏压的平均电位是从显影剂担载体9将调色剂粒子向固定部件20B侧吸引的方向的电位。由此,在固定部件20B与湿式显影剂12为非接触的情况下,也能够更可靠地形成用于使相互具有不同极性的调色剂粒子相互不同地移动的交流电场。
在这样的构成中,也只要能够向固定部件20B与显影剂担载体9之间施加交流偏压,就能够使在显影后被除电的调色剂粒子分散到载液中。结果,能够抑制显影后残留在显影剂担载体9上的湿式显影剂12所含的调色剂粒子堆积于除去部18。
在本变形例所涉及的湿式显影装置4C以及具备该湿式显影装置4C的湿式图像形成装置100C的情况下也可得到与变形例2所涉及的湿式显影装置4B以及具备该湿式显影装置4B的湿式图像形成装置100B几乎同样的效果。
(实施方式2)
参照图11,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湿式图像形成装置100D进行说明。
如图11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湿式图像形成装置100D在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湿式图像形成装置100进行比较的情况下,湿式显影装置4D的构成不同,其他的构成几乎同样。
湿式显影装置4D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湿式显影装置4比较,不同点在于分散部不是导电性辊20而是隔着湿式显影剂12向调色剂层123赋予超声波振动等机械式振动的振动赋予部件20C。
振动赋予部件20C经由显影剂担载体9上的湿式显影剂12与显影剂担载体9抵接。振动赋予部件20C例如由超声波振子构成。通过超声波振子在图像形成中振动,超声波振动被传递至湿式显影剂12以及调色剂层123。由此,调色剂层123在湿式显影剂12中从显影剂担载体9的表面9a浮起,并且,浮起的调色剂层123所含的调色剂粒子被扩散。
结果,与实施方式1同样,以除电后在上层侧(表层侧)与下层侧(显影剂担载体9的表面9a侧)极性不同的方式局部存在于调色剂层123内的正极性的调色剂粒子121a与负极性的调色剂粒子121b成对在载液122中悬浮。成对且没有被静电力束缚于显影剂担载体的多个调色剂粒子被分散到载液122中。
通过这样的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也能够防止因在由除电部将显影后的调色剂粒子所具有的电荷消除的状态下使调色剂粒子分散到载液中,在利用除去部进行的除去之前调色剂粒子再度附着于显影剂担载体9。由此,能够抑制显影后残留在显影剂担载体9上的湿式显影剂12所含的调色剂粒子堆积于除去部18。
本变形例所涉及的湿式显影装置4D以及具备该湿式显影装置4D的湿式图像形成装置100D可得到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湿式显影装置4以及具备该湿式显影装置4的湿式图像形成装置100几乎同样的效果。
(实施方式3)
参照图12,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湿式图像形成装置100E进行说明。
如图12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湿式图像形成装置100E在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湿式图像形成装置100进行比较的情况下,湿式显影装置4E的构成不同,其他的构成几乎同样。
湿式显影装置4E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湿式显影装置4进行比较,不同点在于分散部不是导电性辊20而是通过与显影剂担载体9滑动接触来使湿式显影剂12所含的调色剂粒子扩散的刷部件20D。
刷部件20D可采用用于以与调色剂的接触概率高的材料使调色剂直接扩散的刷辊。作为与调色剂的接触概率高的材料,可采用金属纤维、丙烯纤维、尼龙纤维等。此外,也可以代替刷辊而使用以使表面发泡而具有挠性的材料构成的海绵辊。
通过这样构成刷部件20D,与表面具有面形状的金属辊、橡胶辊相比,能够与凝聚成层状的调色剂粒子局部接触。由此,可向调色剂层赋予使凝聚的调色剂粒子分离那样的摩擦力,能够可靠地发挥分散效果。
另外,刷部件的旋转方向及其速度能够适当地选择。例如,刷部件在与显影剂担载体9的辊隙部中,可以以成为与显影剂担载体9的移动方向相反方向的方式旋转,也可以以成为相同方向的方式旋转。此时,刷部件的旋转速度可以与显影剂担载体9的旋转速度相同,也可以设定成相对于显影剂担载体9的旋转速度设置速度差。
优选在将刷部件的旋转方向设定成在与显影剂担载体9的辊隙部中成为与显影剂担载体9的移动方向相同方向的情况下,在不产生发热、显影剂的飞散等副作用的范围内设置速度范围。由此,科辅助调色剂粒子向载液中分散的分散效果。
刷部件20D经由显影剂担载体9上的湿式显影剂12与显影剂担载体9抵接。通过刷辊在图像形成中以滑动接触的方式旋转,使得刷与调色剂层123接触而向调色剂层123以机械式赋予摩擦力。由此,调色剂层123在湿式显影剂12中从显影剂担载体9的表面9a浮起,并且,浮起的调色剂层123所含的调色剂粒子被扩散。
结果,与实施方式1同样,以除电后在上层侧(表层侧)和下层侧(显影剂担载体9的表面9a侧)极性不同的方式局部存在于调色剂层123内的正极性的调色剂粒子121a和负极性的调色剂粒子121b成对并在载液122中悬浮。成对且未被静电力束缚于显影剂担载体的多个调色剂粒子被分散在载液122中。
通过这样的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也能够防止因在由除电部将显影后的调色剂粒子具有的电荷消除的状态下使调色剂粒子分散到载液中,在利用除去部进行的除去之前调色剂粒子再度附着于显影剂担载体9。由此,能够抑制显影后残留在显影剂担载体9上的湿式显影剂12所含的调色剂粒子堆积于除去部18。
本变形例所涉及的湿式显影装置4E以及具备该湿式显影装置4E的湿式图像形成装置100E可得到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湿式显影装置4以及具备该湿式显影装置4的湿式图像形成装置100几乎同样的效果。
(实施方式4:通过表面电位测定实现的最佳除电量的设定)
参照图13,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湿式图像形成装置100F进行说明。
如图13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湿式图像形成装置100F在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湿式图像形成装置100进行比较的情况下,湿式显影装置4F的构成不同,其他的构成几乎同样。
针对在实施方式1所说明的除电量的设定中,设置了进一步提高精度的机构的情况来说明湿式显影装置4F。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了理想的除电状态是残留在显影后的湿式显影剂12的最初的调色剂电荷量(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正极性)、与通过除电部19赋予的除电电荷量(负极性)以大致相同量相互平衡的状态。
并且,还说明了由于除电的极性的电荷远离显影剂担载体9而位于经过了除电部19之后的湿式显影剂12中(参照图3),所以在设定了最佳的除电输出的情况下,表面电位不为零而向除电的极性侧(负侧)偏移,对除电输出的设定范围进行了说明。
这里,如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那样,根据经过了除电部19后的显影剂担载体9的表面电位,能够推测其值的范围,但最佳的除电量并不唯一确定。由于最佳的除电量的范围根据显影后的湿式显影剂12的状态、湿式显影装置环境而发生变化,所以希望总是高精度地控制为最佳的除电量。
鉴于此,如图1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显影剂担载体9上沿显影剂担载体9的旋转方向比作为分散部的导电性辊20靠下游侧、比除去部18靠上游侧,设置有测定显影剂担载体9上的表面电位的表面电位测定单元30。并且,由控制装置500基于利用表面电位测定单元30得到的表面电位,来控制除电部19的除电量。该情况下,最佳的除电量是湿式显影剂12的表面电位为0(在对显影剂担载体9施加了偏压的情况下为偏压的值)的量。将其理由在以下说明。此外,控制装置500可以是专用的控制装置,也可以添加在湿式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装置中。
如实施方式1所说明那样,经过除电部19后的显影后的调色剂层123成为带电为正的调色剂层和带电为负的调色剂层局部存在于与显影剂担载体9附近相反侧的状态(参照图3)。这里,由于经过导电性辊20,局部存在的两个极性的调色剂层123为悬浮状态,形成正负的配对状态。在该状态下,消除了导电性辊20通过前的电荷的不均匀分布(参照图4)。
因此,在理想的除电状态、即被赋予了与标准极性的电荷量大致同等的带电量的状态下,表面电位为0(在被施加显影偏压的情况下为显影偏压的值)。
实际上,将对经过导电性辊20后的显影剂担载体9上的表面电位与堆积调色剂量的关系进行表示的一个例子表示于图14以及图15。与图6以及图7比较可知,恰当除电量的表面电位范围向为以0为中心的附近偏移。综上所述,测定经过导电性辊20后的显影剂担载体9上的表面电位,以成为0(在被施加显影偏压的情况下为显影偏压的值)的方式控制除电量(如图14中的箭头那样控制)。换言之,以成为在正负的配对状态下分散的理想状态的方式进行控制,由此能够高精度地抑制调色剂堆积。
另外,由于测定位置在除去部18跟前,所以不受到例如因经过导电性辊20引起的调色剂带电量的变化、以及到带电~除电为止的带电量的衰减的影响,能够更准确地针对调色剂堆积的抑制设定为最佳的除电量。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构成中,由于与环境以及显影后的湿式显影剂12的状态无关,唯一求出最佳的除电量,所以在向感光鼓1的图像形成中也能够基于表面电位测定单元30的测定结果,进行准确的显影剂担载体9上的表面电位的控制。
具体而言,在图像形成中,以图16所示的次序为例来进行说明。在进行了向感光鼓1的调色剂图像形成之后(S1),通过预先设定的除电输出,将与向感光鼓1形成的调色剂图像对应的显影后的湿式显影剂12除电(S2),进而,在显影后的湿式显影剂12经过了导电性辊20后(S3),计测表面电位(S4)。以该表面电位接近于0(在被施加显影偏压的情况下为显影偏压的值)附近的目标范围的方式,依次控制除电量(S5、S6、S7)。逐次进行该操作直到向感光鼓1的图像形成结束为止(S6)。由此,能够高精度地抑制调色剂堆积。
虽然是除电量的范围,但若将经过导电性辊20后的表面电位设为Vts,将在表面没有调色剂情况下的显影剂担载体9的表面电位设为Vrs,则可以满足以下的式(3)。
|5|≥Vts-Vrs(V) ···式(3)
另外,在被施加显影偏压的情况下,Vrs成为显影偏压的值。
对各个种类的湿式显影剂12进行了实验的结果为,通过根据经验以限制在该范围的方式控制除电量,能够高精度地抑制调色剂堆积。
(实施方式5)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4中,对通过根据显影后的湿式显影剂12经过了导电性辊20后的表面电位,进行除电部19的控制,高精度地将除电量设定为最佳的方法进行了说明。另外,表示了通过在向感光鼓1的图像形成中进行控制,还能够应对环境、湿式显影剂12的变化的方法。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在与向感光鼓1的图像形成区域不同的区域,通过补丁图像控制除电量的方法进行说明。在实施方式4中,突入除电部19~除去部18的调色剂像根据向感光鼓1的输出图像而随时变化。后面将会进行叙述,由于最佳的除电量也会根据图像变化,所以根据图像的变化随时控制除电电流。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利用预先决定的图像的补丁图像的显影后的湿式显影剂12控制除电量,来减少除电量的控制频率,能够更稳定地进行除电。
具体而言,如果是图像形成装置工作开始的开始序列时,则在任意的区域对补丁图像进行图像形成,如果是工作开始后的图像形成时,则在调色剂图像的图像间的区域或者调色剂图像的范围外的区域等对补丁图像进行图像形成,并基于补丁图像显影后的显影剂担载体9的表面电位来控制除电量。由此,能够稳定地得到最佳的除电量。图17表示了本实施方式中的控制序列例的流程图。
首先,开始除电量调整序列(sequence)。作为图像形成条件(带电量、显影偏压、曝光量等),使用与纸张种类、颜色种类对应的预先决定的条件。若开始调整序列,则首先输出除电量调整所使用的补丁图像,进行向感光鼓1的显影(S11)。在补丁图像被显影到感光鼓1后,以预先设定的除电量对显影后的湿式显影剂12进行除电(S12)。
接下来,利用导电性辊20对显影后的湿式显影剂12进行分散(S13),并进行显影后的湿式显影剂12的表面电位的计测(S14)。此时,如果显影后的湿式显影剂12的表面电位在显影偏压附近进入到目标范围内(S15),则结束调整模式。另外,在显影后的湿式显影剂12的表面电位没有进入到目标范围的情况下,进行除电量的调整(S16),再度进行调整补丁的输出。
(实施方式5的变形例)
上面对预先设定了除电量的状态进行了记述,但也可设想湿式图像形成装置的启动时、纸种变更时等针对调色剂堆积抑制设定的除电量的精度差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可以使除电量相对于补丁图像的显影后的湿式显影剂12离散或者连续地变化,根据与补丁图像对应的显影后的湿式显影剂12的每个位置的表面电位进行最佳的除电量的设定。
图18表示变形例中的序列的流程图。首先,开始除电量调整序列。作为图像形成条件(带电量、显影偏压、曝光量等),使用与纸张种类、颜色种类对应的预先决定的条件。若开始调整序列,则首先输出除电量调整所使用的补丁图像,进行对感光鼓1的显影(S21)。在补丁图像被显影到感光鼓1后,使除电量离散或者连续地变化,并且对显影后的湿式显影剂12进行除电(S22)。
接下来,通过导电性辊20对显影后的湿式显影剂12进行分散(S23),并进行显影后的湿式显影剂12的表面电位的计测(S24)。此时,根据与显影后的湿式显影剂12的补丁图像的位置对应的每个区域的表面电位来进行最佳的除电量的设定。然后,再度进行补丁的输出(S26),如果显影后的湿式显影剂12的表面电位在显影偏压附近进入到目标范围内(S28),则结束调整模式。另外,在显影后的湿式显影剂12的表面电位没有进入到目标的范围的情况下,进行除电量的调整(S29),并再度进行调整补丁的输出(S26)。
另外,最佳的除电量可能因被显影到感光鼓1的图像图案变化。参照图19~图21对此进行说明。在显影后残留在显影剂担载体9上的湿式显影剂12中,在与被显影到感光鼓1的调色剂图像的图像部(全黑)对应的区域中,湿式显影剂12被转印到感光鼓1来对感光鼓1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结果,如图19所示,在区域12a中,湿式显影剂12几乎没有残存在显影剂担载体9上。另一方面,在与图像图案的背景部(全白)对应的区域中,湿式显影剂12没有被转印到感光鼓1。结果,如图19所示,在区域12b中,湿式显影剂12残存在显影剂担载体9上。
参照图20,例如若对区域12b设定为最佳的除电量,则在区域12b中被供给与电荷量大致同等的除电电荷量。另一方面,由于区域12a保持的电荷量比区域12b少,所以会导致除电过多。这样,最佳的除电输出根据被显影到感光鼓1的图像图案而发生变化。
在如上述那样基于被显影到感光鼓1的补丁图像来进行除电量调整的情况下,希望也考虑此来进行调整。具体而言,对上述的序列中的补丁图像的图像图案,选择与系列相应的最佳的图案。在很多情况下,优选如图21所示那样的半点图案(dot half pattern)。这是因为,在显影后的湿式显影剂12中,成为保持带电量的最大值的区域是区域12b,成为最小值的区域是区域12a,在这些区域混在一起的系列中,通过与其中间对照能够设定为最佳的除电量。
虽然是上述控制,但例如若在湿式图像形成装置的启动时、在像间设置除电量调整序列来执行上述的控制序列,则能够与各种误差无关地将除电量保持为最佳。另外,如果在轴向端部等图像形成范围外,形成对感光鼓1的补丁图像,则能够在对感光鼓1形成图像时也进行同样的序列。
【实施例】
参照图22,来说明对各实施例以及各比较例进行的验证实验。
对于图22所示的比较例1~比较例6,使用了以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湿式显影装置4为基本构成并对该构成的一部分进行了变更的装置作为实验机。具体而言,通过选择除电部19以及分散部的设置或者非设置,并且变更除电部19以及分散部的配置,切换对分散部施加偏压而变更了湿式显影装置4的构成。
对于比较例7、8,使用了以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湿式显影装置4D为基本构成并将对构成的一部分进行了变更的装置作为实验机。具体而言,通过选择除电部的设置或者非设置并且变更除电部19以及分散部的配置而变更了湿式显影装置4D的构成。对于实施例1,使用了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湿式显影装置4。对于实施例2,使用了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湿式显影装置4D。
在使用除电部的情况下,使用DC电晕器,除电电流的电流量被设为除电后的调色剂层的表面电位为零的电流量(0.2[mA/m])与调色剂带电装置的电流量(0.3[mA/m])中间的电流量(0.25[mA/m])。
在使用分散部的情况下,除了使用超声波振动赋予部件的情况之外,使用了不锈钢制的金属辊。在使用金属辊的情况下,以旋转方向与显影剂担载体9相同且周向速度也相同的方式设定了辊的转速。
对实施例1、2以及比较例1~比较例6中的湿式显影装置连续驱动1小时,观察调色剂粒子向除去部18的堆积状态。此时,将调色剂粒子迅速堆积的状态判断为“C”,将调色剂粒子缓缓堆积的状态判断为“B”,将没有产生调色剂粒子的堆积的状态判断为“A”。
(比较例1)
在比较例1中,作为湿式显影装置,使用除电部19与分散部都为非设置的装置,对显影后的湿式显影剂仅进行了基于除去部18的除去。该情况下,调色剂粒子堆积结果被判断为“C”。
(比较例2)
在比较例2中,作为湿式显影装置,使用使除电部19为非设置的装置,对显影后的湿式显影剂进行了基于分散部的分散和基于除去部18的除去。不对分散部施加偏压,使分散部的电位与显影剂担载体9为同电位。该情况下,调色剂粒子堆积结果被判断为“C”。
(比较例3)
在比较例3中,作为湿式显影装置,使用使除电部19为非设置的装置,对显影后的湿式显影剂进行了基于分散部的分散和基于除去部18的除去。对分散部施加了交流偏压。交流偏压为频率10000Hz、振幅300V(Peak-to-valley 600V)的正弦波形。该情况下,调色剂粒子堆积结果被判断为“C”。
(比较例4)
在比较例4中,作为湿式显影装置,使用使分散部为非设置的装置,对显影后的湿式显影剂进行了基于除电部的除电和基于除去部18的除去。该情况下,调色剂粒子堆积结果被判断为“B”。
(比较例5)
在比较例5中,作为湿式显影装置,使用将除电部19、分散部沿显影剂担载体9的旋转方向按该顺序设置的装置,对显影后的湿式显影剂依次进行了基于除电部的除电、基于分散部的分散、基于除去部18的除去。不对分散部施加偏压,使分散部的电位与显影剂担载体9为同电位。该情况下,调色剂粒子堆积结果被判断为“B”。
(比较例6)
在比较例6中,作为湿式显影装置,使用将分散部、除电部19沿显影剂担载体9的旋转方向按该顺序设置的装置,对显影后的湿式显影剂依次进行了基于分散部的分散、基于除电部除电、基于除去部18的除去。对分散部施加了交流偏压。交流偏压为频率10000Hz、振幅300V(Peak-to-valley 600V)的正弦波形。该情况下,调色剂粒子堆积结果被判断为“B”。
(比较例7)
在比较例7中,作为湿式显影装置,使用使分散部为非设置的装置,对显影后的湿式显影剂进行了基于分散部的分散和基于除去部18的除去。作为分散部,使用了超声波振动赋予部件。该情况下,调色剂粒子堆积结果被判断为“C”。
(比较例8)
在比较例8中,作为湿式显影装置,使用将分散部、除电部19沿显影剂担载体9的旋转方向按该顺序设置的装置,对显影后的湿式显影剂依次进行了基于分散部的分散、基于除电部的除电以及基于除去部18的除去。作为分散部,使用了超声波振动赋予部件。该情况下,调色剂粒子堆积结果被判断为“B”。
(实施例1)
在实施例1中,作为湿式显影装置,使用将除电部19、分散部沿显影剂担载体9的旋转方向按该顺序设置的装置,对显影后的湿式显影剂依次进行了基于除电部的除电、基于分散部的分散以及基于除去部18的除去。对分散部施加了交流偏压。交流偏压为频率10000Hz、振幅300V(Peak-to-valley 600V)的正弦波形。该情况下,调色剂粒子堆积结果被判断为“A”。
(实施例2)
在实施例2中,作为湿式显影装置,使用将除电部19、分散部沿显影剂担载体9的旋转方向按该顺序设置的装置,对显影后的湿式显影剂依次进行了基于除电部的除电、基于分散部的分散、基于除去部18的除去。作为分散部,使用了超声波振动赋予部件。该情况下,调色剂粒子堆积结果被判断为“A”。
(实验结果以及研究)
在比较例1中,由于除电部、分散部都没有设置,所以在基于除去部18的除去时湿式显影剂所含的调色剂粒子也被强力束缚到显影剂担载体9。由此,可以认为调色剂粒子迅速堆积。
在比较例2中,虽然设置了分散部但没有设置除电部,也没有对分散部施加偏压。因此,无法消除作用于调色剂粒子的向显影剂担载体9的静电束缚力并且无法得到足够的分散效果,可以认为调色剂粒子迅速堆积。
在比较例3中,虽然设置分散部并对其施加交流偏压,但由于没有设置除电部,所以作用于调色剂粒子的显影剂担载体9的静电束缚力在分散时没有被充分消除。由此,即使在调色剂粒子的一部分经过分散部而被分散之后,保持显影时的带电量不变的调色剂粒子也再度附着到显影剂担载体9的表面9a,直到通过除去部18进行的除去为止。因此,在基于除去部18的除去时湿式显影剂所含的调色剂粒子也被强力束缚在显影剂担载体9,可以认为调色剂粒子迅速堆积。
在比较例4中,由于设置了除电部,所以与比较例1~比较例3比较,在基于除去部18的除去时作用于调色剂粒子的显影剂担载体9的静电束缚力变弱,但由于没有设置分散部,所以无法使调色剂粒子充分地分散到载液中。因此,可以认为调色剂粒子缓缓堆积。
在比较例5中,虽然一并设置了除电部、分散部,但由于不对分散部施加交流偏压,所以无法得到足够的分散效果,不能使调色剂粒子充分地分散到载液中。因此,可以认为调色剂粒子缓缓。
在比较例6中,虽然一并设置了除电部、分散部,并对分散部施加了交流偏压,但基于分散部的分散比基于除电部的除电先进行。因此,即使在调色剂粒子经过分散部被分散后,保持显影时的电荷量不变的调色剂粒子也基于静电力再度附着在显影剂担载体9的表面9a直到利用除电部进行除电为止。
通过在调色剂粒子再度附着的状态下进行除电,作用于调色剂粒子的向显影剂担载体9的静电束缚力变弱,但无法完全消除静电束缚力。因此,可以认为调色剂粒子缓缓堆积。
在比较例7中,虽然通过来自分散部的超声波振动对调色剂粒子进行分散,但由于没有设置除电部,所以作用于调色剂粒子的显影剂担载体9的静电束缚力在分散时无法被充分消除。因此,产生与比较例3几乎同样的现象,可以认为得到与比较例3几乎同样的结果。
在比较例8中,虽然一并设置了除电部、分散部,并通过来自分散部的超声波振动对调色剂粒子进行分散,但基于分散部的分散比基于除电部的除电先进行。因此,可以认为产生与比较例6几乎同样的现象,得到与比较例6几乎同样的结果。
在实施例1中,通过在利用除电部将显影后的调色剂粒子所具有的电荷平均消除之后,由分散部形成交流电场而使调色剂粒子分散,从而能够防止调色剂粒子在由除去部18进行的除去之前再度附着在显影剂担载体9的表面9a。由此,不产生调色剂粒子的堆积,可以认为实施例1与比较例1~比较例8相比,能够得到显著的改善效果。
在实施例2中,通过在由除电部将显影后的调色剂粒子所具有的电荷平均消除后,由来自分散部的超声波振动使调色剂粒子分散,从而能够防止调色剂粒子在由除去部18进行除去之前再度附着到显影剂担载体9的表面9a。由此,不产生调色剂粒子的堆积,可以认为实施例2比较例1~比较例8相比,能够得到显著的改善效果。
综上所述,能够防止因在由除电部将显影后的调色剂粒子所具有的电荷消除的状态下使调色剂粒子分散到载液中,调色剂粒子在基于除去部18的除去之前再度附着到显影剂担载体9,由此,可以说在实验上也证明了能够抑制显影后残留在显影剂担载体9上的湿式显影剂12所含的调色剂粒子堆积到除去部18。
对本发明详细地进行了说明表示,但这不过是例示,不应被限定,应清楚理解为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解释。

Claims (17)

1.一种湿式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显影剂担载体,其担载包含带电的调色剂粒子和载液的湿式显影剂,向形成有静电潜像的像担载体供给所述湿式显影剂;
除电部,其对在将所述湿式显影剂供给到所述像担载体后残留在所述显影剂担载体上的所述湿式显影剂所含的所述调色剂粒子进行除电;
分散部,其作用于被所述除电部除电后的所述湿式显影剂所含的所述调色剂粒子来使所述调色剂粒子分散到所述载液中;以及
除去部,其从所述显影剂担载体除去包含被所述分散部分散的所述调色剂粒子的所述湿式显影剂,
还具备:沿所述显影剂担载体的旋转方向在所述分散部的下游侧且所述除去部的上游侧测定所述显影剂担载体上的表面电位的表面电位测定单元、以及控制所述除电部的除电量的控制单元,
所述控制单元基于由所述表面电位测定单元测定出的所述显影剂担载体上的表面电位,来控制所述除电部的除电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式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除电部以由吸附在所述显影剂担载体的表面的多个所述调色剂粒子形成的调色剂层的表面电位的极性成为与所述调色剂粒子的标准带电极性相反的极性的方式进行除电。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湿式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在所述显影剂担载体将所述湿式显影剂向所述像担载体供给之前使所述调色剂粒子带电的带电部,
所述除电部对所述调色剂粒子的除电量为通过所述带电部而带电的所述调色剂粒子的带电量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湿式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散部包含导电性部件,该导电性部件以在该导电性部件与所述显影剂担载体之间被施加交流偏压的方式与所述显影剂担载体对置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湿式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电性部件以与被所述除电部除电后的所述湿式显影剂接触的方式配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湿式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施加到所述导电性部件与所述显影剂担载体之间的交流偏压的平均电位与所述显影剂担载体为同电位。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湿式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电性部件以不与被所述除电部除电后的所述湿式显影剂接触的方式远离该湿式显影剂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湿式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施加到所述导电性部件与所述显影剂担载体之间的交流偏压的平均电位是将所述调色剂粒子从所述显影剂担载体侧向所述导电性部件侧吸引的方向的电位。
9.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湿式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散部包括对被所述除电部除电后的所述湿式显影剂所含的所述调色剂粒子赋予超声波振动的振动赋予部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湿式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散部包括通过与所述显影剂担载体滑动接触来使被所述除电部除电后的所述湿式显影剂所含的所述调色剂粒子扩散的刷部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式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对所述显影剂担载体施加显影偏压的单元,
所述控制单元以使所述显影剂担载体上的表面电位的值接近于显影偏压的方式控制所述除电部的除电量。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式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在开始程序中执行所述除电部的除电量的控制。
13.一种湿式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湿式显影装置和转印部,
所述湿式显影装置具有:
显影剂担载体,其担载包含带电的调色剂粒子和载液的湿式显影剂,形成有静电潜像的像担载体供给所述湿式显影剂;
除电部,其对在将所述湿式显影剂供给到所述像担载体后残留在所述显影剂担载体上的所述湿式显影剂所含的所述调色剂粒子进行除电;
分散部,其作用于被所述除电部除电后的所述湿式显影剂所含的所述调色剂粒子来使所述调色剂粒子分散到所述载液中;以及
除去部,其从所述显影剂担载体除去包含被所述分散部分散后的所述调色剂粒子的所述湿式显影剂,
所述转印部将通过所述静电潜像被所述湿式显影剂显影而形成在所述像担载体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
还具备:沿所述显影剂担载体的旋转方向在所述分散部的下游侧且所述除去部的上游侧测定所述显影剂担载体上的表面电位的表面电位测定单元、以及控制所述除电部的除电量的控制单元,
所述控制单元基于由所述表面电位测定单元测定出的所述显影剂担载体上的表面电位,来控制所述除电部的除电量。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湿式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将进行所述除电部的除电量的控制的补丁图像形成在所述像担载体上,
基于所述补丁图像向所述像担载体显影后的所述显影剂担载体上的表面电位来控制所述除电部的除电量。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湿式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补丁图像形成在多个所述调色剂图像之间的区域。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湿式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补丁图像形成在所述调色剂图像的范围外的区域。
17.根据权利要求14~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湿式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补丁图像是半点图案。
CN201410472147.0A 2013-09-17 2014-09-16 湿式显影装置以及湿式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0446027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91916 2013-09-17
JP2013-191916 2013-09-17
JP2014-147307 2014-07-18
JP2014147307A JP6107759B2 (ja) 2013-09-17 2014-07-18 湿式現像装置および湿式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60273A CN104460273A (zh) 2015-03-25
CN104460273B true CN104460273B (zh) 2019-03-19

Family

ID=526680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472147.0A Active CN104460273B (zh) 2013-09-17 2014-09-16 湿式显影装置以及湿式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395653B2 (zh)
JP (1) JP6107759B2 (zh)
CN (1) CN10446027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16520B (zh) * 2016-07-20 2021-08-10 惠普印迪格公司 操作液体电子照相打印机
WO2019057283A1 (en) * 2017-09-21 2019-03-28 Hp Indigo B.V. APPLYING A FORCE TO A PRINT AG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030719A (ja) * 2004-07-20 2006-02-02 Ricoh Co Ltd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2236304A (zh) * 2010-05-07 2011-11-09 株式会社宫腰 湿式显影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91222A (ja) * 2001-09-19 2003-03-28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US7333754B2 (en) 2003-09-17 2008-02-19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using liquid development
JP4470439B2 (ja) 2003-10-15 2010-06-0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044189A (ja) * 2008-08-12 2010-02-25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湿式現像装置、湿式現像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EP2378376A1 (en) * 2010-04-08 2011-10-19 Miyakoshi Printing Machinery Co., Ltd. Wet type developing apparatus and wet type developing method
JP2012103644A (ja) 2010-11-15 2012-05-31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5618807B2 (ja) * 2010-12-14 2014-11-05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湿式画像形成装置
EP2685320A1 (en) * 2012-07-10 2014-01-15 Xeikon IP BV Digital printing apparatus and digital printing process
NL2010573C2 (en) * 2013-04-05 2014-10-07 Xeikon Ip B V Digital printing system with improved toner removal.
EP2846197A1 (en) * 2013-09-04 2015-03-11 Xeikon IP BV System and method for applying liquid toner to a developing member in a digital printer
NL2011955C2 (en) * 2013-12-13 2015-06-16 Xeikon Ip Bv Liquid toner dispersion and use thereof.
JP2015165275A (ja) * 2014-03-03 2015-09-17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湿式現像装置および湿式画像形成装置
JP6070643B2 (ja) * 2014-06-20 2017-02-01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湿式現像装置および湿式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030719A (ja) * 2004-07-20 2006-02-02 Ricoh Co Ltd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2236304A (zh) * 2010-05-07 2011-11-09 株式会社宫腰 湿式显影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395653B2 (en) 2016-07-19
US20150078784A1 (en) 2015-03-19
CN104460273A (zh) 2015-03-25
JP6107759B2 (ja) 2017-04-05
JP2015084083A (ja) 2015-04-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685320A1 (en) Digital printing apparatus and digital printing process
US9285714B2 (en) Develop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rocess cartridge incorporating same
CN105929658B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5700304B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5204305B (zh) 图像形成设备、涂布装置、试剂及输送装置
JP499792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1551617B (zh) 显影装置以及具有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JP2010044189A (ja) 湿式現像装置、湿式現像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242281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における現像装置
CN104460273B (zh) 湿式显影装置以及湿式图像形成装置
US8401409B2 (en)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inking up an applicator element of an electrophotographic printer or copier
JP4794276B2 (ja)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US20090185843A1 (en) Image Forming Device and Cleaning Device
JP2012128094A (ja) 湿式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084560A (ja) 現像装置
KR20040064768A (ko) 전자사진방식 화상형성장치의 현상장치 및 현상방법
JP521145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222208A (ja) 記録担体を印刷するためのデジタルプリンター
US8055159B2 (en) Liquid develop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9143809A (zh) 图像形成设备和盒
JP200810769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291757B2 (ja) 湿式現像装置および湿式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13337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9575433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voltage application to regulating member and developer carrier
JP2007310123A (ja) 液体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