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52858B - 工程机械 - Google Patents

工程机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452858B
CN104452858B CN201410480451.XA CN201410480451A CN104452858B CN 104452858 B CN104452858 B CN 104452858B CN 201410480451 A CN201410480451 A CN 201410480451A CN 104452858 B CN104452858 B CN 10445285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inger board
engine
intubation
exhaust outlet
p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48045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452858A (zh
Inventor
稻田祐介
后口明日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belco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obelco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belco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Kobelco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4528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528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4528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5285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9/00Component parts of dredgers or soil-shifting machines,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E02F3/00 - E02F7/00
    • E02F9/08Superstructures; Supports for superstructures
    • E02F9/0858Arrangement of component parts installed on superstruct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electric components, fenders, air-conditioning units
    • E02F9/0866Engine compartment, e.g. heat exchangers, exhaust filters, cooling devices, silencers, mufflers, position of hydraulic pumps in the engine compart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3/00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mbustion air intake or gas exhaust of propulsion units
    • B60K13/04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mbustion air intake or gas exhaust of propulsion units concerning exhaust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9/00Component parts of dredgers or soil-shifting machines,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E02F3/00 - E02F7/00
    • E02F9/08Superstructures; Supports for superstructures
    • E02F9/0808Improving mounting or assembling, e.g. frame elements, disposition of all the components on the superstructur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N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F01N13/00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or parts thereof, having pertinent characteristic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1N1/00 - F01N5/00, F01N9/00, F01N11/00
    • F01N13/08Other 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exhaust conduits
    • F01N13/082Other 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exhaust conduits of tailpipe, e.g. with means for mixing air with exhaust for exhaust cooling, dilution or evacu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N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F01N13/00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or parts thereof, having pertinent characteristic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1N1/00 - F01N5/00, F01N9/00, F01N11/00
    • F01N13/18Construction facilitating manufacture, assembly, or disassembly
    • F01N13/1805Fixing exhaust manifolds, exhaust pipes or pipe sections to each other, to engine or to vehicle bod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Y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SPECTS CROSS-CUTTING VEHICLE TECHNOLOGY
    • B60Y2200/00Type of vehicle
    • B60Y2200/40Special vehicles
    • B60Y2200/41Construction vehicles, e.g. graders, excavators
    • B60Y2200/412Excava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Y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SPECTS CROSS-CUTTING VEHICLE TECHNOLOGY
    • B60Y2306/00Other features of vehicle sub-units
    • B60Y2306/09Reducing nois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Y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SPECTS CROSS-CUTTING VEHICLE TECHNOLOGY
    • B60Y2410/00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vehicle sub-units
    • B60Y2410/114Shields, e.g. for heat protec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N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F01N2470/00Structure or shape of gas passages, pipes or tubes
    • F01N2470/02Tubes being perforat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N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F01N2590/00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adapted to particular use, e.g. for military applications, airplanes, submarines
    • F01N2590/08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adapted to particular use, e.g. for military applications, airplanes, submarines for heavy duty applications, e.g. trucks, buses, tractors, locomotiv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Component Parts Of Construction Machinery (AREA)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Exhaust Silenc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工程机械。上部回转体包括:后壁部,从后方覆盖发动机室;底壁部,从下方覆盖发动机室,且具有使发动机室朝下开放的排气口;以及一对纵板,立设在底壁部上的排气口的左右两侧,并且在发动机的下方沿前后方向延伸,纵板的后端部具有:邻近后端面,邻近于后壁部;以及缺口部,通过使插管用纵板的后端面相对于邻近后端面向前方凹陷而形成,排气管通过缺口部遍及一对纵板的外侧位置的任一方与一对纵板的内侧位置而设置,而且具有用于放出废气的远端部分,排气管的远端部分设置在一对纵板的内侧位置,而且排气管的远端部分在与排气口相对向的状态下沿着排气口延伸。本发明能够缓和废气的温度及噪音并从排气口排出该废气。

Description

工程机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压挖掘机等工程机械,尤其涉及通过形成在从下方覆盖发动机室的底壁部上的排气口进行排气的工程机械。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在工程机械中,在覆盖发动机室的上壁部或后壁部设置有排气口,通过排气口朝横向排气。
然而,在此情况下,在具有朝周围敞开的驾驶席的小型挖掘机等中,由于驾驶席设置在排气口附近,因而存在操作员容易受到排气的热或噪音影响的问题。
对此,为了使排气的热等的影响不波及到驾驶席,提出有下述排气结构:将喷出废气的排气管的远端部分(排气尾管)设置在发动机室的内部,通过形成在从下方覆盖发动机室的底壁部上的排气口来进行排气(例如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3-24078号,以下称作专利文献1)。
具体而言,专利文献1的小型挖掘机在发动机的旁边具备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筒状的导管。该导管用于将发动机室内的气体引导到开设在发动机室下侧的排气口。而且,在导管内插入有排气尾管。
由此,发动机室内的气体与废气在导管内混合而使废气的温度及噪音得以缓和之后,将该混合气体从排气口朝下排出。
尽管在专利文献1中并未公开,但在小型挖掘机等小型机型中,多个部件以密集布置的状态被塞入发动机室内。因此,实际情况是,在发动机室的内部几乎没有空间余量。
尤其,发动机室中的发动机两侧的空间狭小,因此不容易确保设置如专利文献1般的筒状导管的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程机械,通过形成在从下方覆盖发动机室的底壁部上的排气口来进行排气,即使在发动机室内密集布置有部件而无空间余量的状态下,也能够缓和废气的温度及噪音并从排气口排出该废气。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工程机械包括:下部行走体,以及上部回转体,可回转地设置在所述下部行走体上,能够对应于操作员的操作进行作业动作,其中,所述上部回转体包括:发动机,设置在所述上部回转体的后部;排气管,从所述发动机延伸以引导废气;后壁部,从后方覆盖发动机室,所述发动机室收容所述发动机;底壁部,从下方覆盖所述发动机室,且具有使所述发动机室朝下开放的排气口;以及一对纵板,立设在所述底壁部上的所述排气口的左右两侧,并且在所述发动机的下方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一对纵板中的一个纵板为插管用纵板,所述插管用纵板包括后端部,所述后端部具有:邻近后端面,邻近于所述后壁部,以限制所述排气管通过所述插管用纵板与所述后壁部之间;以及缺口部,通过使所述插管用纵板的后端面相对于所述邻近后端面向前方凹陷而形成,所述排气管通过所述缺口部遍及所述一对纵板的外侧位置的任一方与所述一对纵板的内侧位置而设置,而且具有用于放出废气的远端部分,所述排气管的远端部分设置在所述一对纵板的内侧位置,而且所述排气管的远端部分在与所述排气口相对向的状态下沿着所述排气口延伸。
根据本发明的工程机械,即使在发动机室内密集布置有部件而无空间余量的状态下,也能够缓和废气的温度及噪音并从排气口排出该废气。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压挖掘机的侧视图。
图2是表示上框架的主要结构与被组装于上框架的主要部件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上框架的主要结构与被组装于上框架的主要部件的立体图。
图4是将上框架的后部放大予以表示的立体图。
图5是将上框架的后部放大予以表示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另外,以下的实施方式是将本发明具体化的示例,并无限定本发明的技术范围的意图。
图1表示适用本发明的液压挖掘机1(工程机械的一例)。液压挖掘机1是重量为5t以下的小型机型(所谓的小型挖掘机)。液压挖掘机1包括:下部行走体2,具有可行走的一对履带2a、2a;以及上部回转体4,经由回转轴承3可回转地设置在下部行走体2上。上部回转体4可绕着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旋转轴Js回转。
上部回转体4具备上框架5、附属装置6、驾驶席7、发动机11、排气管(参照图3的标号11a~11c)、框架45(参照图3)及发动机室8。上框架5被设置在上部回转体4的下部,附属装置6被设置在上部回转体4的前部。发动机11被设置在上部回转体4的后部。发动机室8收容发动机11,并设置在上部回转体4的后部。驾驶席7设置在上部回转体4的中央部,且在前后方向上与发动机室8(发动机11)相邻。
另外,说明中所用的上下、前后、左右的方向只要没有特别提及,则是以上部回转体4的方向为基准,在各图中以箭头表示。
附属装置6能够按照操作员的操纵来进行作业动作,包括摆动支架6a、动臂6b、斗杆6c、铲斗6d及多个液压缸10。动臂6b具有能够绕横轴J1摆动地支撑于摆动支架6a的基端部。斗杆6c具有能够绕横轴J2摆动地支撑于动臂6b的远端部的基端部。铲斗6d能够绕横轴J3摆动地支撑于斗杆6c的远端部。
摆动支架6a能够绕纵轴J4摆动地支撑于设置在上框架5前部的支架支撑部9。因而,液压挖掘机1中,动臂6b、斗杆6c及铲斗6d可左右摆动。
多个液压缸10通过该液压缸10的液压控制而可进行伸缩,动臂6b、斗杆6c及铲斗6d联动于该伸缩动作而工作。
发动机室8收容发动机11等。上部回转体4包括具有后壁部12等的罩单元。从后方覆盖发动机室8的后壁部12由上下两个部件构成。具体而言,后壁部12具有:后部罩12a,由钢板形成,并且具有可使用于将发动机室8朝后方敞开的开口部(未图示)开闭的门;以及配重壁部12b,由大重量的铸造物形成,作为配重发挥功能。
驾驶席7具备操作员所坐的座椅7a、设置在座椅7a周围的操作杆7b等操作设备类、及覆盖在座椅7a上方的顶盖7c。在座椅7a被顶盖7c覆盖的状态下,座椅7a朝其周围(前后及左右方向)敞开。另外,也可用箱状的罩单元(驾驶室)来覆盖驾驶席7的周围。
驾驶席7在一体地组装有座椅7a及操作设备类的状态下,被组装于上框架5。
如图2及图3简化所示的,上框架5具备底板20、多个纵板21~23、多个梁板24、25、多个发动机台座37、38、41、52及多个配重台座31~33。底板20、纵板21~23、梁板24、25、发动机台座37、38、41、52及配重台座31~33由强度及刚性优异的具有大的厚度的金属板所构成,通过相互接合(焊接)而组装为一体。
底板20是沿着与旋转轴Js垂直的平面展开的大致圆形的板状部件。底板20的底面的中央部经由回转轴承3支撑于下部行走体2。在底板20前部的左右方向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支架支撑部9。支架支撑部9突出至比底板20更前方。
在支架支撑部9的右侧部,接合有第一纵板21的前端部,另一方面,在支架支撑部9的左侧部,接合有第二纵板22的前端部。第一纵板21及第二纵板22立设在底板20的上表面。第一纵板21及第二纵板22配置为,在左右方向上彼此相对向并沿前后方向延伸,越靠后方则第一纵板21和第二纵板22的间隔越大。
液压挖掘机1中,右侧的第一纵板21形成得比左侧的第二纵板22长。具体而言,第一纵板21的后端位于底板20的后端缘附近,第二纵板22的后端位于底板20的前后方向的中间。
梁板24(以下称作第一梁板24)沿左右方向延伸并且立设在底板20上。具体而言,第一梁板24被设置在底板20的前后方向的中间,详细而言设置在比旋转轴Js更靠后方且在前后方向上设置有回转轴承3的范围内。而且,第一梁板24设置为使该第一梁板24的一部分重叠于回转轴承3。第一梁板24的左端位于底板20的左侧端缘附近,第一梁板24的右端接合于第一纵板21的左侧面。第二纵板22的后端接合于第一梁板24的前表面。
纵板23(以下称作第三纵板23)沿前后方向延伸并且立设在底板20上。具体而言,第三纵板23的前端在第一梁板24的后表面的从第二纵板22的后端朝左侧偏离的位置上与第一梁板24的后表面接合。另一方面,第三纵板23的后端位于底板20的后端缘附近。
梁板25(以下称作第二梁板25)以越靠右侧而越向前方延伸的方式倾斜,且立设在底板20上。具体而言,第二梁板25的左端在第一纵板21的右侧面的从第一梁板24的右端朝后侧偏离的位置上与第一纵板21的右侧面接合。
排气口27设置在底板20上的由第一梁板24、第一纵板21及第三纵板23包围的部位(以下称作划分部位26),即,该部位的前侧及左右两侧被第一梁板24、第一纵板21及第三纵板23包围。排气口27是沿上下方向贯穿底板20并且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横长的开口。排气口27位于划分部位26的后部,且在第一纵板21及第三纵板23的两后端部之间沿左右方向延伸。
发动机室8大致位于第一梁板24的后方。因而,底板20的比第一梁板24更靠后方的部分相当于覆盖发动机室8的下部的底壁部。即,底板20的比第一梁板24更靠后方的部分从下方覆盖发动机室8,而且具有使发动机室8朝下敞开的排气口27。
而且,第一纵板21的后端部及第三纵板23相当于立设在底壁部上的排气口27的左右两侧并且在发动机11的下方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一对纵板。
此外,第一梁板24相当于立设在底壁部上的排气口27的前侧并且在发动机11的下方将一对纵板彼此连结的梁板。
在底板20的第一梁板24的左端部的后方,设置有左侧配重台座31,在底板20的第二梁板25的右端部的后方,设置有右侧配重台座32。两配重台座31、32在底板20上设置在左右对称的位置。而且,在底板20的第一纵板21的后端与第三纵板23的后端之间的位置,设置有在排气口27的后侧沿底板20的后端缘延伸的中间配重台座(配重支撑部件)33。
配重台座31、32、33用于支撑配重壁部12b。具体而言,配重台座31、32、33分别由具有大的厚度的金属板形成,配重台座31、32、33在重叠于底板20的上表面的状态下接合于底板20。在各配重台座31、32、33上,对应于配重壁部12b的下部所设的紧固孔34的设置,而形成有沿上下方向贯穿底板20及台座31、32、33的插通孔35。
并且,在这些配重台座31、32、33上载置有配重壁部12b的状态下,将插通各插通孔35的螺栓紧固至各紧固孔34,由此将配重壁部12b可装卸地组装于上框架5。即,底板20及台座31、32、33相当于允许配重壁部12b的安装及拆卸的后壁安装部。
右前发动机台座37用于支撑发动机11,接合于第一梁板24上的该第一梁板24与第二纵板22的接合位置的右侧。左前发动机台座38用于支撑发动机11,且接合于第一梁板24与第三纵板23的接合位置的附近。
在第一纵板21的后端,接合有立设在底板20上并且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右侧支架40。右侧支架40的下端部接合于中间配重台座33,以提高该右侧支架40的强度及刚性。在右侧支架40的上端部,安装有彼此沿横向(左右方向)排列的右后发动机台座41及右框架台座42。
液压挖掘机1中,左侧支架、左后发动机台座及左框架台座与右侧支架40、右后发动机台座41及右框架台座42左右相向地设置。左侧支架、左后发动机台座及左框架台座是通过调整排气管的设置,从而利用第三纵板23来设置。其详细情况后述。
如图3所示,发动机11及框架45被组装于上框架5。
发动机11在以曲轴朝向左右方向的方式横向设置的状态下,安装于四处发动机台座。由此,底板20的划分部位26的上方被发动机11堵塞,因此划分部位26与发动机11之间的空间成为所谓的死空间。
排气管从发动机11延伸以引导废气。排气管具备消声器11a、中继管11b及排气尾管11c。在液压挖掘机1中,中继管11b从发动机11的上表面朝左侧延伸,并经由消声器11a而沿着发动机11的后侧的边缘朝下延伸。排气尾管11c连接于中继管11b的远端部,并且设置在发动机11的后下侧。对于排气管的设置,后文将进行详述。而且,在排气尾管11c的远端部分,形成有用于放出废气的多个吹出孔11d(参照图4)。
框架45具有弓形状,且具有左右相向的一对支柱部45a及架设在这些支柱部45a的上端之间的梁部45b。在各支柱部45a的下端,设置有紧固用的凸缘部45c,在梁部45b上,设置有用于支撑驾驶席7的台座45d。
通过将各凸缘部45c安装于左右的框架台座42、52,从而将框架45组装于上框架5。
液压挖掘机1中,排气尾管11c被设置在发动机室8的内部,通过排气口27而从发动机室8的下侧进行排气。
此处,对发动机室8的内部结构进行了设计,以便能够有效利用发动机室8的有限空间来高效地进行排气,并且能够高效地进行排气尾管11c的组装或维护作业。
如图4及图5中详细所示,第三纵板23的后端部具备:邻近后端面23a、51b,面向后方,且邻近于配重壁部12b,以便限制排气管(排气尾管11c)通过该第三纵板23与配重壁部12b之间;以及大的缺口部50,通过使第三纵板23的后端面相对于邻近后端面23a、51b朝向前方凹陷而形成。即,第三纵板23相当于具有邻近后端面23a、51b及缺口部50的插管用纵板。
具体而言,第三纵板23的后端部具有延伸部51,该延伸部51延伸至比第三纵板23的与该第三纵板23的后端的前侧相邻的部分的上端更上方。延伸部51被兼用作从下方支撑后述的共用台座52的支架。具体而言,延伸部51的前端面51a从第三纵板23上的与延伸部51的前侧相邻的部分的上端面朝上方延伸,延伸部51的后端面51b相对于前端面51a朝后偏离,且设置在与第三纵板23的后端面23a相同的平面上。
在第三纵板23的后端部的遍及延伸部51及延伸部51之下的部分的范围内,使该第三纵板23的后端面朝向前方大幅凹陷而形成缺口部50。沿左右方向观察时(在图5的视角下),缺口部50具有上底侧位于前方而下底侧朝后方开口的大致梯形的形状。而且,与缺口部50的上底侧相邻的第三纵板23的缘部50a的后端面位于延伸部51的前后方向的宽度的大致中间部位。
与缺口部50的上侧相邻的第三纵板23的缘部50b的下端面越靠前方而越朝下倾斜。而且,与缺口部50的下侧相邻的第三纵板23的缘部50c的上端面与底板20大致平行地设置。对于缺口部50的上下角部,实施有曲面加工(倒角加工)。
通过这样形成缺口部50,能够减轻与缺口部50相邻的第三纵板23的缘部的截面积的急剧变化。因此,即使在从上方对延伸部51(后述的共用台座52)施加较大的负荷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针对与缺口部50相邻的第三纵板23的缘部的偏颇的应力集中。因此,即使在形成有大的缺口部50的情况下,延伸部51也能稳定地作为用于支撑共用台座52的支架发挥功能。
在延伸部51的上端,接合有共用台座52,该共用台座52发挥用于支撑发动机11的左后部分的左后发动机台座、以及用于支撑框架45左侧的凸缘部45c的左框架台座这两者的功能。共用台座52相当于用于在缺口部50的上方支撑指定的设备(框架45)的设备支撑部件。
具体而言,在共用台座52的前侧,设置有作为左后发动机台座发挥功能且经由防振装置11e来支撑发动机11的第一支撑部52a。另一方面,在共用台座52的后侧,设置有作为左框架台座发挥功能且支撑框架45(驾驶席7)的第二支撑部52b。两支撑部52a、52b被设置在共用台座52上的前后方向的不同位置。
被施加高负荷的两处支撑部52a、52b能够统一设置在一个共用台座52上,并且能够通过第三纵板23的后端部来支撑该共用台座52。此外,由于沿着第三纵板23(延伸部51)所延伸的前后方向、即对于延伸部51的强度及刚性有利的方向来分开设置两支撑部52a、52b,因此能够将对两支撑部52a、52b施加的负荷平衡性良好地传递至延伸部51,从而能够稳定地支撑两支撑部52a、52b。
第三纵板23的后端部不仅接合于底板20,也接合于中间配重台座33。具体而言,中间配重台座33的左端部接触至第三纵板23后端部的右侧面的下部,沿着该接触部位将第二纵板23与中间配重台座33焊接在一起。由此,第三纵板23的后端部相对于底板20而牢固地固定,第三纵板23的强度及刚性得以强化。
这样,第三纵板23的后端部在结构上强化了强度及刚性,因此即使在该第三纵板23上形成有大的缺口部50的状态下,也能够用作承受高负荷的共用台座52的支架。
如图3及图4所示,排气管的中继管11b通过形成在第三纵板23的后端部的缺口部50并遍及一对纵板21、23的外侧位置(第三纵板23的左侧位置)与一对纵板21、23的内侧位置(两纵板21、23之间的位置)而设置。连接于中继管11b的远端部的排气尾管(排气管的远端部分)11c被设置在两纵板21、23的内侧位置(划分部位26上的空间)。此外,排气尾管11c在上下方向上与排气口27相向的状态下,沿着排气口27而沿左右方向延伸。
如以上所说明的,通过将设置在发动机11之下的死空间用作导管,从而能够省略以往设置的导管。
具体而言,通过在由发动机11、一对纵板21、23、底板20及后壁部12围成的空间(死空间)内设置排气管的远端部分(排气尾管11c),从而在上述空间内使发动机室8内的气体与废气混合,并从排气口27排出该混合气体。
因此,即使在发动机室8内密集布置有部件而无空间余量的状态下,也能够缓和废气的温度及噪音并从排气口排出该废气。
此处,由于发动机11从上方重叠于第三纵板23,因此该第三纵板23的与发动机11重叠的部分(以下称作发动机重叠部分)的高度尺寸受到限制。因此,例如在第三纵板23的发动机重叠部分开设孔或者切掉第三纵板23的发动机重叠部分的上端部等来形成排气尾管11c的插入部位时,无法充分确保发动机装设部分的截面积(高度尺寸)。因此,第三纵板23的强度及刚性下降,原本的功能受损。此时,还无法从底板20拆下第三纵板23,发动机11周围的空间无余量,因此排气尾管11c的组装及分解作业明显变得困难。
与此相对,所述工程机械1中,第三纵板23的后端部具有缺口部50,该缺口部50通过使第三纵板23的后端面相对于该第三纵板23的邻近后端面23a、51b朝向前方凹陷而形成。因此,在比第三纵板23的发动机重叠部分更后方形成有缺口部50时,通过增大第三纵板23的截面积(高度尺寸),能够有效抑制对第三纵板23的强度及刚性造成的影响。因此,此时能够维持第三纵板23原本的功能。
此外,缺口部50具有朝后方开放的形状,因此能够从后方将排气尾管11c插入缺口部50,并且能够将排气尾管11c设置在发动机室8的后角部。因此,排气尾管11c的处理变得容易。例如,即使在相对于中继管11b事先组装消声器11a及排气尾管11c而一体化的状态下,也能够将排气尾管11c直接组装至上框架5,因此组装作业性优异。
在维护时,只要打开后部罩12a的门,由于排气尾管11c位于门的正下方,因此便能够容易地看到排气尾管11c,并且也能够确保作业空间。因而,排气尾管11c的分解及装配也变得容易。
排气尾管11c沿着排气口27设置,因此能够朝向发动机室8的下侧高效地排出废气。排气尾管11c的远端部分被设置在发动机11下方的死空间(由底板20的划分部位26、两纵板21、23、后壁部12及第一梁板24围成的空间)内。因此,能够在发动机室8内设置排气尾管11c而不会妨碍到其他部件,并能够省略导管。
根据所述实施方式,能够兼用第三纵板23的延伸部51来作为用于支撑共用台座52的支架。此处,延伸部51延伸至第三纵板23上的与延伸部51的前侧相邻的部分的上端的更上方,因此能够相应于延伸部51来加大第三纵板23后端部的高度尺寸。
因此,既能维持第三纵板23的强度及刚性,又能形成大的缺口部50,并且通过省略支架,还能够减少部件数目及加工工时,从而抑制制造成本。
根据所述实施方式,第三纵板23上的与缺口部50的上侧相邻的缘部50b的截面积从后朝前逐渐变大,因此能够避免该截面积在前后方向上急剧变化。因此,在遍及延伸部51及延伸部51下方的部分而形成有大的缺口部50的情况下,即使从上方对共用台座52(延伸部51)施加有大的负荷,也能够抑制应力偏颇地集中在第三纵板23的一部分。
根据所述实施方式,承受高负荷的两个支撑部52a、52b能够统一设置在一个共用台座52上,并且能够通过第三纵板23的后端部来支撑该共用台座52。
此外,由于沿着第三纵板23(延伸部51)所延伸的前后方向、即对于延伸部51的强度及刚性有利的方向来分开设置两支撑部52a、52b,因此能够将对两支撑部52a、52b施加的负荷平衡性良好地传递至延伸部51,从而能够稳定地支撑两支撑部52a、52b。
中间配重台座33具有相对较高的刚性及强度,以支撑作为配重发挥功能的配重壁部12b。因此,通过将第三纵板23的后端部接合至该中间配重台座33,从而第三纵板23的后端部与底板20更牢固地固定,能够强化第三纵板23后端部的强度及刚性。
由于缺口部50具有朝后方敞开的形状,因此在已从配重台座31~33拆卸后壁部12的状态下,能够从后方将排气尾管11c的远端部分插拔于缺口部50,从而排气尾管11c的分解及组装变得容易。并且,组装于缺口部50的排气尾管11c的远端部分位于上部回转体4的后部,因此在已从配重台座31~33拆卸后壁部12的状态下,能够从上部回转体4的后方容易地接触到排气尾管11c的远端部分,从而排气尾管11c的维护也变得容易。
根据所述实施方式,能够通过第一梁板24从前方来覆盖发动机11之下的空间,因此能够更有效地活用发动机11之下的空间来作为用于混合废气与发动机室8内的气体的导管。
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工程机械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也包括除此以外的各种结构。所述实施方式中,将排气尾管11c配置为,使得排气尾管11c的远端部分与排气口27的后部相对向 (参照图5),但例如也可将排气尾管11c配置为,将排气尾管11c折弯,以便该排气尾管11c的远端部与排气口27的中央相对向。延伸部51并非必需。即,第三纵板23的后端部也可不兼用作共用台座52的支架。第一纵板与第三纵板23也可不分开而与第二纵板22同样由一块纵板构成。
另外,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主要包含具有以下结构的发明。
本发明的工程机械包括:下部行走体,以及上部回转体,可回转地设置在所述下部行走体上,能够对应于操作员的操作进行作业动作,其中,所述上部回转体包括:发动机,设置在所述上部回转体的后部;排气管,从所述发动机延伸以引导废气;后壁部,从后方覆盖发动机室,所述发动机室收容所述发动机;底壁部,从下方覆盖所述发动机室,且具有使所述发动机室朝下开放的排气口;以及一对纵板,立设在所述底壁部上的所述排气口的左右两侧,并且在所述发动机的下方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一对纵板中的一个纵板为插管用纵板,所述插管用纵板包括后端部,所述后端部具有:邻近后端面,邻近于所述后壁部,以限制所述排气管通过所述插管用纵板与所述后壁部之间;以及缺口部,通过使所述插管用纵板的后端面相对于所述邻近后端面向前方凹陷而形成,所述排气管通过所述缺口部遍及所述一对纵板的外侧位置的任一方与所述一对纵板的内侧位置而设置,而且具有用于放出废气的远端部分,所述排气管的远端部分设置在所述一对纵板的内侧位置,而且所述排气管的远端部分在与所述排气口相对向的状态下沿着所述排气口延伸。
该工程机械中,在从下方覆盖发动机室的底壁部上,立设有在发动机的下方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一对纵板。在底壁部上的一对纵板之间形成有排气口。插管用纵板的后端部具有通过使插管用纵板的后端面相对于邻近后端面向前方凹陷而形成的缺口部。排气管通过缺口部并遍及一对纵板的外侧位置的任一方与一对纵板的内侧位置而设置。排气管的远端部分设置在一对纵板的内侧位置,而且,排气管的远端部分在与排气口相对向的状态下沿着该排气口延伸。
根据本发明,能够省略以往设置的导管。
具体而言,通过在由发动机、一对纵板、底壁部及后壁部围成的空间(死空间)内设置排气管的远端部分,从而在所述空间内使发动机室内的气体与废气混合,并从排气口排出该混合气体。
因此,根据本发明,即使在发动机室内密集布置有部件而无空间余量的状态下,也能够缓和废气的温度及噪音并从排气口排出该废气。
而且,无须在插管用纵板的侧面上开孔或者切掉插管用纵板的上端,只要切开插管用纵板的后端部,因此当如上所述般在插管用纵板的发动机装设部分之后形成有缺口部时,能够维持插管用纵板的强度及刚性。
所述工程机械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上部回转体还包括:设备支撑部件,用于在所述缺口部的上方支撑指定的设备,且所述插管用纵板的后端部具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延伸至比所述插管用纵板的与所述延伸部的前侧相邻的部分的上端更上方,所述延伸部被兼用作支撑所述设备支撑部件的支架。
根据该方案,能够兼用插管用纵板的延伸部来作为用于支撑设备支撑部件的支架。此处,延伸部延伸至插管用纵板上的与延伸部的前侧相邻的部分的上端的更上方,因此能够使插管用纵板后端部的高度尺寸增加延伸部的量。
因此,既能维持插管用纵板的强度及刚性,又能形成大的缺口部,并且通过省略支架,还能够减少部件数目及加工工时,从而抑制制造成本。
所述工程机械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缺口部形成在所述插管用纵板的后端部的所述延伸部至所述延伸部之下的部分的范围内,与所述缺口部的上侧相邻的所述插管用纵板的缘部的下端面越靠前方而越朝下倾斜。
根据该方案,插管用纵板上的与缺口部的上侧相邻的缘部的截面积从后朝前逐渐变大,因此能够避免该截面积在前后方向上急剧变化。因此,在延伸部至延伸部之下的部分的范围内形成有大的缺口部的情况下,即使从上方对设备支撑部(延伸部)施加有大的负荷,也能够抑制应力偏颇地集中在插管用纵板的一部分。
较为理想的是,所述上部回转体还包括与所述发动机相邻设置的驾驶席,所述设备支撑部件包括:第一支撑部支撑所述发动机;以及第二支撑部,设置于在前后方向上不同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位置并且支撑所述驾驶席。
根据该方案,承受高负荷的两个支撑部能够统一设置在一个设备支撑部件上,并且能够通过插管用纵板的后端部来支撑该设备支撑部件。
此外,由于沿着插管用纵板(延伸部)所延伸的前后方向、即对于支撑部的强度及刚性有利的方向来分开设置两支撑部,因此能够将对两支撑部施加的负荷平衡性良好地传递至延伸部,从而能够稳定地支撑两支撑部。
所述工程机械中,较为理想的是,在所述后壁部的下部,设置有作为配重的配重壁部,所述上部回转体还包括配重支撑部件,所述配重支撑部件在重叠于所述底壁部的所述排气口的后侧部分的状态下与所述底壁部接合,并且支撑所述配重壁部,所述插管用纵板的后端部接合于所述配重支撑部件。
配重支撑部件具有相对较高的刚性及强度,以支撑作为配重发挥功能的配重壁部。因此,通过将插管用纵板的后端部接合至该配重支撑部件,从而插管用纵板的后端部与底壁部更牢固地固定,能够强化插管用纵板后端部的强度及刚性。
所述工程机械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上部回转体具有允许所述后壁部的安装及拆卸的后壁安装部。
由于缺口部具有朝后方开放的形状,因此在已从后壁安装部拆卸后壁部的状态下,能够从后方将排气管的远端部分插拔于缺口部,从而排气管的分解及组装变得容易。并且,组装于缺口部的排气管的远端部分位于上部回转体的后部,因此在已从后壁安装部拆卸后壁部的状态下,能够从上部回转体的后方容易地接触到排气管的远端部分,从而排气管的维护也变得容易。
以往的工程机械(例如专利文献1)中,将排气管的远端部分插入导管内,并且排气管的远端部分位于发动机室的深处,组装及分解困难,但根据所述方案,能够消除这些问题。
所述工程机械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上部回转体还包括梁板,所述梁板立设在所述底壁部的所述排气口的前侧,并且在所述发动机的下方将所述一对纵板彼此连结。
根据该方案,能够从前方通过梁板来覆盖发动机之下的空间,因此能够更有效地活用发动机之下的空间来作为用于混合废气与发动机室内的气体的导管。

Claims (7)

1.一种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包括:
下部行走体,以及
上部回转体,可回转地设置在所述下部行走体上,能够对应于操作员的操作进行作业动作,其中,
所述上部回转体包括:
发动机,设置在所述上部回转体的后部;
排气管,从所述发动机延伸以引导废气;
后壁部,从后方覆盖发动机室,所述发动机室收容所述发动机;
底壁部,从下方覆盖所述发动机室,且具有使所述发动机室朝下开放的排气口;以及
一对纵板,立设在所述底壁部上的所述排气口的左右两侧,并且在所述发动机的下方沿前后方向延伸,
所述一对纵板中的一个纵板为插管用纵板,所述插管用纵板包括后端部,所述后端部具有:邻近后端面,邻近于所述后壁部,以限制所述排气管通过所述插管用纵板与所述后壁部之间;以及缺口部,通过使所述插管用纵板的后端面相对于所述邻近后端面向前方凹陷而形成,
所述排气管通过所述缺口部遍及所述一对纵板的外侧位置的任一方与所述一对纵板的内侧位置而设置,而且具有用于放出废气的远端部分,
所述排气管的远端部分设置在所述一对纵板的内侧位置,而且所述排气管的远端部分在与所述排气口相对向的状态下沿着所述排气口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部回转体还包括:设备支撑部件,用于在所述缺口部的上方支撑指定的设备,其中,
所述插管用纵板的后端部具有延伸部,
所述延伸部延伸至比所述插管用纵板的与所述延伸部的前侧相邻的部分的上端更上方,
所述延伸部被兼用作支撑所述设备支撑部件的支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
所述缺口部形成在所述插管用纵板的后端部的所述延伸部的一部分及所述插管用纵板的后端部的上端之下的一部分的范围内,
与所述缺口部的上侧相邻的所述延伸部的缘部的下端面越靠前方而越朝下倾斜。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部回转体还包括与所述发动机相邻设置的驾驶席,
所述设备支撑部件包括:第一支撑部支撑所述发动机;以及第二支撑部,设置于在前后方向上不同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位置并且支撑所述驾驶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后壁部的下部,设置有作为配重的配重壁部,
所述上部回转体还包括配重支撑部件,所述配重支撑部件在重叠于所述底壁部的所述排气口的后侧部分的状态下与所述底壁部接合,并且支撑所述配重壁部,
所述插管用纵板的后端部接合于所述配重支撑部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部回转体具有允许所述后壁部的安装及拆卸的后壁安装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部回转体还包括梁板,所述梁板立设在所述底壁部的所述排气口的前侧,并且在所述发动机的下方将所述一对纵板彼此连结。
CN201410480451.XA 2013-09-19 2014-09-19 工程机械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45285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93939A JP5842887B2 (ja) 2013-09-19 2013-09-19 作業機械
JP2013-193939 2013-09-1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52858A CN104452858A (zh) 2015-03-25
CN104452858B true CN104452858B (zh) 2018-05-11

Family

ID=515890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480451.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452858B (zh) 2013-09-19 2014-09-19 工程机械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243383B2 (zh)
EP (1) EP2851474B1 (zh)
JP (1) JP5842887B2 (zh)
KR (1) KR102196340B1 (zh)
CN (1) CN10445285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28588B2 (ja) * 2013-01-22 2016-11-16 コベルコ建機株式会社 作業機械
JP5803985B2 (ja) * 2013-06-14 2015-11-04 コベルコ建機株式会社 建設機械の配索構造
WO2020101006A1 (ja) * 2018-11-14 2020-05-22 住友重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ショベル、ショベルの制御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59152A (ja) * 1999-12-03 2001-06-12 Hitachi Constr Mach Co Ltd 建設機械の冷却装置
JP2006200313A (ja) * 2005-01-24 2006-08-03 Hitachi Constr Mach Co Ltd 建設機械
JP2009030559A (ja) * 2007-07-30 2009-02-12 Caterpillar Japan Ltd 建設機械における排気構造
CN101614148A (zh) * 2008-06-25 2009-12-30 日立建机株式会社 工程机械
CN103057391A (zh) * 2011-10-03 2013-04-24 神钢建设机械株式会社 工程机械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09211B2 (ja) 2003-09-03 2009-08-05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運搬用把手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4539133B2 (ja) * 2004-03-01 2010-09-08 コベルコ建機株式会社 建設機械の排気構造
JP5054851B2 (ja) * 2010-02-22 2012-10-24 日立建機株式会社 電動式建設機械
JP5172898B2 (ja) * 2010-06-15 2013-03-27 日立建機株式会社 電動式建設機械
JP5189155B2 (ja) * 2010-11-05 2013-04-24 日立建機株式会社 作業機械
JP2012106836A (ja) * 2010-11-17 2012-06-07 Tcm Corp 産業車両用ディーゼル・パティキュレート・フィルター取付構造
DE112012000007B4 (de) * 2011-02-01 2016-08-04 Komatsu Ltd. Baumaschine
JP5651551B2 (ja) * 2011-07-08 2015-01-14 日立建機株式会社 建設機械
JP5886552B2 (ja) * 2011-07-19 2016-03-16 コベルコ建機株式会社 建設機械の排気構造
JP5510466B2 (ja) * 2012-01-10 2014-06-04 コベルコ建機株式会社 建設機械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59152A (ja) * 1999-12-03 2001-06-12 Hitachi Constr Mach Co Ltd 建設機械の冷却装置
JP2006200313A (ja) * 2005-01-24 2006-08-03 Hitachi Constr Mach Co Ltd 建設機械
JP2009030559A (ja) * 2007-07-30 2009-02-12 Caterpillar Japan Ltd 建設機械における排気構造
CN101614148A (zh) * 2008-06-25 2009-12-30 日立建机株式会社 工程机械
CN103057391A (zh) * 2011-10-03 2013-04-24 神钢建设机械株式会社 工程机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842887B2 (ja) 2016-01-13
US20150075895A1 (en) 2015-03-19
EP2851474B1 (en) 2017-08-16
KR20150032633A (ko) 2015-03-27
JP2015059345A (ja) 2015-03-30
CN104452858A (zh) 2015-03-25
EP2851474A1 (en) 2015-03-25
KR102196340B1 (ko) 2020-12-29
US9243383B2 (en) 2016-0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52858B (zh) 工程机械
EP2565331B1 (en) Device-supporting member and upper slewing body having the same
US9382692B2 (en) Seat stand and working machine including same
KR20120137360A (ko) 저유 탱크 및 건설 차량
JP2013087423A (ja) 作業機械
JP4510717B2 (ja) 建設機械のキャブの構造
JP5296947B1 (ja) 油圧ショベル
JP6028588B2 (ja) 作業機械
JP5654856B2 (ja) 油圧ショベル
US7997619B2 (en) Track frame for work machine
KR101575704B1 (ko) 유압 셔블
JP6915952B2 (ja) 作業機械
JP4619170B2 (ja) 旋回作業機
JP2008063812A (ja) 建設機械のコンソールボックスの取付け構造
JP5132357B2 (ja) 作業車両
JP2013083091A (ja) 建設機械のアッパーフレーム
JP2006007929A (ja) キャブおよび作業機械
JP2011074606A (ja) 旋回作業機の旋回フレーム
JP4522298B2 (ja) 旋回作業機
JP5112149B2 (ja) 柱支持構造および建設機械用キャブ
JP2020122484A (ja) 作業用車両の燃料タンク構造
JP2008254520A (ja) 建設機械の支持枠構造体
JP2003119829A (ja) 建設機械のカウンタウエイト
JP2006193914A (ja) 旋回式建設機械
JP2007070996A (ja) キャブおよび作業機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511

Termination date: 2021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