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28535B - 旋转式压缩机 - Google Patents

旋转式压缩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428535B
CN104428535B CN201380034253.4A CN201380034253A CN104428535B CN 104428535 B CN104428535 B CN 104428535B CN 201380034253 A CN201380034253 A CN 201380034253A CN 104428535 B CN104428535 B CN 10442853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d
producing medium
end plate
oil
plate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3425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428535A (zh
Inventor
中井启晶
尾形雄司
盐谷优
吉田裕文
船越大辅
苅野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4285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285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4285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285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3/00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pumps, each being of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type,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Pumping installat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Multi-stage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 F04C23/008Hermetic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18/00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 F04C18/30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groups F04C18/02, F04C18/08, F04C18/22, F04C18/24, F04C18/48, or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one of these groups together with some other type of movement between co-operating members
    • F04C18/34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groups F04C18/02, F04C18/08, F04C18/22, F04C18/24, F04C18/48, or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one of these groups together with some other type of movement between co-operating members having the movement defined in group F04C18/08 or F04C18/22 and relative reciprocation between the co-operating members
    • F04C18/356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groups F04C18/02, F04C18/08, F04C18/22, F04C18/24, F04C18/48, or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one of these groups together with some other type of movement between co-operating members having the movement defined in group F04C18/08 or F04C18/22 and relative reciprocation between the co-operating members with vanes reciprocating with respect to the outer member
    • F04C18/3562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groups F04C18/02, F04C18/08, F04C18/22, F04C18/24, F04C18/48, or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one of these groups together with some other type of movement between co-operating members having the movement defined in group F04C18/08 or F04C18/22 and relative reciprocation between the co-operating members with vanes reciprocating with respect to the outer member the inner and outer member being in contact along one line or continuous surfaces substantially parallel to the axis of rotation
    • F04C18/3564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groups F04C18/02, F04C18/08, F04C18/22, F04C18/24, F04C18/48, or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one of these groups together with some other type of movement between co-operating members having the movement defined in group F04C18/08 or F04C18/22 and relative reciprocation between the co-operating members with vanes reciprocating with respect to the outer member the inner and outer member being in contact along one line or continuous surfaces substantially parallel to the axis of rotation the surfaces of the inner and outer member, forming the working space, being surfaces of revolu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4C18/00 - F04C28/00
    • F04C29/04Heating; Cooling; Heat insul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4C18/00 - F04C28/00
    • F04C29/12Arrangements for admission or discharge of the working fluid, e.g.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inlet or outle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3/00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pumps, each being of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type,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Pumping installat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Multi-stage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 F04C23/001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pumps, each being of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type,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Pumping installat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Multi-stage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of similar working principl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pplications Or Details Of Rotary Compressors (AREA)

Abstract

在制冷剂的排出口(41)设置有抑制制冷剂从制冷剂排出空间(52)向排出室(26b)回流的排出阀(44),端板部件(7)中,使与形成制冷剂排出空间(52)的气缸室(26)之间的一部分的厚壁部(7t)的厚度比与形成油保持部(53)的气缸室(26)之间的最小厚壁部(7wmin)的厚度大。即,使排出阀(44)附近的需要高刚性的排出制冷剂空间(52)的端板部件(7)的厚度较厚,相反使在被比排出制冷剂或贮油部(22)的油低温的油所充满、而在吸入制冷剂附近想要发挥隔热效果的形成油保持部(53)的端板部件(7)的厚壁部(7w)的厚度较薄。由此,抑制吸入制冷剂的受热。

Description

旋转式压缩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空调机、冷冻机、鼓风机、热水机等的双缸旋转式压缩机。
背景技术
旋转式压缩机广泛用于空气调节装置、供暖装置、热水机等电产品。作为用于改善旋转式压缩机的效率的结构之一,提出了一种抑制吸入到压缩室中的制冷剂(吸入制冷剂)从周围受热所致的效率下降即抑制热损失的技术。
专利文献1的旋转式压缩机在气缸的吸入侧部分具有密闭空间,作为抑制吸入制冷剂的受热的机构。该密闭空间抑制热量从密闭容器内的高温的制冷剂传递到气缸的内壁。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2-14048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如专利文献1所示那样在气缸形成密闭空间肯定不容易。因此,期待研发能够有效抑制吸入制冷剂的受热的其他的技术。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的压缩机为旋转式压缩机,包括安装在端板(轴承)部件上的、与端板(轴承)部件一起形成能够使通过排出口从排出室排出的制冷剂滞留的制冷剂排出空间的分隔部件,在端板(轴承)部件上的从包括叶片最向气缸的中心轴突出时的叶片的中心和气缸的中心轴的基准平面看与吸入口相同一侧形成有凹部,贮留在贮油部的油的一部分浸入凹部,由此形成油保持部,在排出口,设置有用于抑制制冷剂从制冷剂排出空间向排出室回流的排出阀,端板部件中,与形成制冷剂排出空间的气缸室之间的一部分的厚壁部比与形成油保持部的气缸室之间的最小厚壁部厚。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使排出阀附近的需要高刚性的排出制冷剂空间的端板部件的厚壁部较厚,相反,使由比排出制冷剂或贮油部的油温度低的油所充满的希望在吸入制冷剂附近发挥隔热效果的形成油保持部的端板部件的厚壁部薄。因此,能够同时实现材料费削减和油保持部的厚度的增加所致的隔热效果提高两者。特别是在本发明中提高隔热效果的部位是直接影响吸入制冷剂的受热的部位,所以其效果显著。
另外,本发明进行的端板(轴承)部件的厚度的变更应用于不具有油保持部而整体为制冷剂排出空间的端板(轴承)部件的情况下,也能够将关系到吸入制冷剂的受热的端板(轴承)的厚度构成得较薄。然而,在压缩机内部处于最高温的排出空间的制冷剂和吸入制冷剂经由构成得较薄的端板(轴承)部件进行热交换,所以受热损失反而会增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旋转式压缩机的纵截面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旋转式压缩机的沿IIA-IIA线的横截面图。
图3是图1所示的旋转式压缩机的沿IIB-IIB线的横截面图。
图4是表示该旋转式压缩机的连通路的位置的放大截面图。
图5是该旋转式压缩机的下轴承部件的仰视图。
图6是表示u-v间的厚度变化的概略图。
图7是表示u-v间的厚度变化的概略图。
图8是表示u-v间的厚度变化的概略图。
附图标记
1 密闭容器
2 电动机
3 第一压缩气缸体
4 轴
4a 第一偏心部
4b 第二偏心部
5 第一气缸
6 上轴承部件(第一端板部件)
7 下轴承部件(第二端板部件)
7p 连通部
7s 厚壁部
7t 厚壁部
7w 厚壁部
8 第一活塞
9 第一闭塞部件
10 第二闭塞部件
11 排出管
13 内部空间
14 第一吸入管
15 第二气缸
16 第二吸入管
17 定子
18 转子
19 第一吸入口
20 第二吸入口
21 端子
22 贮油部
25 第一气缸室
25a 第一吸入室
25b 第一排出室
26 第二气缸室
26a 第二吸入室
26b 第二排出室
28 第二活塞
30 第二压缩气缸体
32 第一叶片
33 第二叶片
34 第一叶片槽
35 第二叶片槽
36 第一弹簧
37 第二弹簧
38 中间板
40 第一排出口
41 第二排出口
43 第一排出阀
44 第二排出阀
46 贯通流路
51、52 制冷剂排出空间
53 油保持部
100 旋转式压缩机
102 压缩机构
H1 第一基准平面
H2 第二基准平面
H3 第三基准平面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发明是一种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贮油部的密闭容器;配置在密闭容器的内部的气缸;配置在气缸的内部的活塞;以在气缸与活塞之间形成气缸室的方式安装在气缸上的端板(轴承)部件;将气缸室分隔为吸入室和排出室的叶片;将要压缩的制冷剂导入吸入室的吸入口;形成在端板(轴承)部件上的、从排出室排出经压缩的制冷剂的排出口;和安装在端板(轴承)部件上的、与端板(轴承)部件一起形成能够使通过排出口从排出室排出的制冷剂滞留的制冷剂排出空间的分隔部件,在端板(轴承)部件的从包括叶片最向气缸的中心轴突出时的叶片的中心和气缸的中心轴的基准平面看与吸入口同一侧形成有凹部,贮留在贮油部的油的一部分浸入凹部而形成油保持部,在排出口设置有用于抑制制冷剂从制冷剂排出空间向排出室回流的排出阀,端板部件中与形成制冷剂排出空间的气缸室之间的一部分的厚壁部比与形成油保持部的气缸室之间的最小厚壁部厚。由此,能够提高设有排出阀的排出制冷剂空间侧的端板(轴承)刚性,并且引起吸入制冷剂的受热。进而,在不影响排出阀附近的刚性的油保持部,通过减少端板(轴承)部件的厚度,油保持部的容积变大,能够提高隔热效果,抑制吸入制冷剂的受热。
第二发明在第一发明的旋转式压缩机中,密闭容器内部被与制冷剂的排出压力大致相同压力的油或制冷剂充满。由此,运转中的密闭容器整体的温度上升至与排出制冷剂大致相同的温度,第一发明的吸入制冷剂的隔热效果发挥得更为显著。
第三发明特别在第一或第二发明的旋转式压缩机中,与形成油保持部的气缸室之间的端板部件的厚壁部在靠近吸入口的位置形成最小厚壁部。由此,能够获得较大的吸入制冷剂的受热下降效果相对于形成油保持部的端板部件的刚性下降的比例,所以能够实现更高质量和高性能的旋转式压缩机。
第四发明特别在第一至第三中任一发明的旋转式压缩机中,与形成油保持部的气缸室之间的端板部件的厚壁部随着靠近吸入口,厚度变薄。由此,能够将油保持部的吸入制冷剂的受热下降效果比例提高至最大限度。
第五发明特别在第一至第四中任一发明的旋转式压缩机中,端板部件由烧结材料形成。由此,能够在排出制冷剂空间和油保持部的各部位,自由地选择端板部件的厚度,能够不增加成本地以低价格实现本发明的效果。另外,烧结材料在材料内部具有多个微小的空孔,能够实现烧结材料自身的隔热效果和本发明的隔热结构的协和效果。
第六发明特别在第一至第四中任一发明的旋转式压缩机中,端板部件由锻造成型的材料形成。由此,能够在排出制冷剂空间和油保持部的各部位,在锻造阶段调整端板部件的厚度。因此,与对锻造成型的材料进行加工相比,能够不增加成本地以低价格实现本发明的效果。
第七发明特别在第一至第六中任一发明的旋转式压缩机中,使用例如二氧化碳那样的高压制冷剂作为制冷剂。由此,现有技术中压缩机的温度上升而增加了吸入制冷剂的受热,但本发明中利用隔热效果更高的油保持部进行隔热,所以能够更显著地抑制吸入制冷剂的受热,提供高效率的压缩机。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本发明不受该实施方式的限制。
(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旋转式压缩机100包括密闭容器1、电动机2、压缩机构102和轴4。压缩机构102配置在密闭容器1的下部。电动机2在密闭容器1的内部配置在压缩机构102之上。利用轴4连结压缩机构102和电动机2。在密闭容器1的上部设置有用于对电动机2供给电力的端子21。在密闭容器1的底部形成有用于保持润滑油的贮油部22。
电动机2由定子17和转子18构成。定子17固定在密闭容器1的内壁。转子18固定在轴4。转子18和轴4通过电动机2的驱动而旋转。
在密闭容器1的上部设有排出管11。排出管11贯通密闭容器1的上部,并且朝向密闭容器1的内部空间13开口。排出管11发挥将在压缩机构102中压缩的制冷剂引导至密闭容器1的外部的作为排出流路的作用。在旋转式压缩机100工作时,密闭容器1的内部空间13被压缩后的制冷剂所充满。即,旋转式压缩机100是高压壳(shell)型压缩机。根据高压壳型的旋转式压缩机100,能够用制冷剂冷却电动机2,所以能够期待电动机效率的提高。然而,在另一方面,高压壳型的压缩机中,密闭容器1和压缩机构102本身与排出温度大致相同温度,即为高温,所以容易引起吸入制冷剂的受热。
压缩机构102被电动机2驱动,以压缩制冷剂。具体而言,压缩机构102具有第一压缩气缸体3、第二压缩气缸体30、上轴承部件6、下轴承部件7、中间板38、第一闭塞部件9(第一消声器部件)和第二闭塞部件10(第二消声器部件)。制冷剂被第一压缩气缸体3或第二压缩气缸体30压缩。第一压缩气缸体3和第二压缩气缸体30被浸渍在贮留在贮油部22的油中。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压缩气缸体3由与构成第二压缩气缸体30的部件相同的部件构成。因此,第一压缩气缸体3具有与第二压缩气缸体30的吸入容积相等的吸入容积。
如图2所示,第一压缩气缸体3包括第一气缸5、第一活塞8、第一叶片32、第一吸入口19、第一排出口40和第一弹簧36。如图3所示,第二压缩气缸体30包括第二气缸15、第二活塞28、第二叶片33、第二吸入口20、第二排出口41和第二弹簧37。第一气缸5和第二气缸15彼此配置成同心状。
轴4具有第一偏心部4a和第二偏心部4b。第一偏心部4a和第二偏心部4b分别向轴4的半径方向的外方突出。第一活塞8和第二活塞28分别配置在第一气缸5和第二气缸15的内部。在第一气缸5内,在第一偏心部4a安装有第一活塞8。在第二气缸15内,在第二偏心部4b安装有第二活塞28。在第一气缸5和第二气缸15分别形成有第一叶片槽34和第二叶片槽35。在轴4的旋转方向上,第一叶片槽34的位置与第二叶片槽35的位置一致。第一偏心部4a在与第二偏心部4b的突出方向180度相反的方向突出。即,第一活塞8与第二活塞28之间的相位差为180度。该结构起到降低振动和噪声的效果。
上轴承部件6(第一端板部件)以在第一气缸5的内周面和第一活塞8的外周面之间形成第一气缸室25的方式安装在第一气缸5中。下轴承部件7(第二端板部件)以在第二气缸15的内周面与第二活塞28的外周面之间形成第二气缸室26的方式安装在第二气缸15中。详细来说,上轴承部件6安装在第一气缸5的上部,下轴承部件7安装在第二气缸15的下部。在第一气缸5和第二气缸15之间配置有中间板38。
第一吸入口19和第二吸入口20分别形成于第一气缸5和第二气缸15。第一吸入口19和第二吸入口20分别朝向第一气缸室25和第二气缸室26开口。在第一吸入口19和第二吸入口20分别连接有第一吸入管14和第二吸入管16。
第一排出口40和第二排出口41分别形成于上轴承部件6和下轴承部件7。第一排出口40和第二排出口41分别朝向第一气缸室25和第二气缸室26开口。
以对第一排出口40进行开闭的方式,在第一排出口40设置有第一排出阀43。以对第二排出口41进行开闭的方式,在第二排出口41设置有第二排出阀44。
在第一叶片槽34,以能够滑动的方式配置有第一叶片32(blade)。第一叶片32沿着第一活塞8的周方向分隔第一气缸室25。由此,第一气缸室25被分隔为第一吸入室25a和第一排出室25b。在第二叶片槽35,以能够滑动的方式配置有第二叶片33(blade)。第二叶片33沿着第二活塞28的周方向分隔第二气缸室26。由此,第二气缸室26被分隔成第二吸入室26a和第二排出室26b。第一吸入口19和第一排出口40分别位于第一叶片32的左右。第二吸入口20和第二排出口41分别位于第二叶片33的左右。要压缩的制冷剂通过第一吸入口19供给到第一气缸室25(第一吸入室25a)。要压缩的制冷剂经过第二吸入口20供给到第二气缸室26(第二吸入室26a)。经第一气缸室25压缩后的制冷剂推开第一排出阀43,通过第一排出口40从第一排出室25b排出。经第二气缸室26压缩后的制冷剂推开第二排出阀44,通过第二排出口41从第二排出室26b排出。
第一活塞8和第一叶片32也可以由单个部件即摆动式活塞(swing piston)构成。第二活塞28和第二叶片33也可以由单个部件即摆动式活塞(swing piston)构成。第一叶片32和第二叶片33也可以分别与第一活塞8和第二活塞28结合。
在第一叶片32的背后和第二叶片33的背后,分别配置有第一弹簧36和第二弹簧37。第一弹簧36和第二弹簧37向轴4的中心分别推压第一叶片32和第二叶片33。第一叶片槽34的后部和第二叶片35的后部分别与密闭容器1的内部空间13连通。因此,密闭容器1的内部空间13的压力分别施加在第一叶片32的背面和第二叶片33的背面。另外,对第一叶片槽34和第二叶片槽35供给贮留在贮油部22的润滑油。
在制冷剂排出空间51能够滞留通过第一排出口40从第一排出室25b排出的制冷剂。如图1所示,第一闭塞部件9以使制冷剂排出空间51形成在第一气缸室25的相反侧的方式安装在上轴承部件6(第一端板部件)。详细而言,第一闭塞部件9以使制冷剂排出空间51形成在上轴承部件6的上方的方式安装在上轴承部件6的上部。第一排出阀43被第一闭塞部件9覆盖。在第一闭塞部件9形成有用于将制冷剂从制冷剂排出空间51引导至密闭容器1的内部空间13的排出口9a。在制冷剂排出空间52能够滞留通过第二排出口41从第二排出室26b排出的制冷剂。第二闭塞部件10以使制冷剂能够滞留的制冷剂排出空间52形成在第二气缸室26的相反侧的方式安装在下轴承部件7(第二端板部件)。详细而言,第二闭塞部件10以使制冷剂排出空间52形成在下轴承部件7的下方的方式安装在下轴承部件7的下部。第二排出阀44被第二闭塞部件10覆盖。制冷剂排出空间51和52分别发挥作为制冷剂的流路的作用。轴4贯通第一闭塞部件9的中心部和第二闭塞部件10的中央部,并且通过被上轴承部件6和下轴承部件7支承,而能够旋转。
制冷剂排出空间52通过贯通流路46与制冷剂排出空间51连通。贯通流路46在与轴4的旋转轴平行的方向贯通下轴承部件7、第二气缸15、中间板38、第一气缸5和上轴承部件6。经第二压缩气缸体30压缩后的制冷剂与经第一压缩气缸体3压缩后的制冷剂在第一闭塞部件9的内部空间即制冷剂排出空间51合流。因此,即使在制冷剂排出空间52的体积有不足的倾向,也能够在第一闭塞部件9的内部获得制冷剂排出空间51的消音效果。另外,贯通流路46的截面积(流路面积)大于第二排出口41的截面积(流路面积)。由此,能够防止压力损失增大。
如图3所示,在本发明中,如下那样定义第一基准平面H1、第二基准平面H2、第三基准平面H3。将包括第二叶片33最向第二气缸15的中心轴O1突出时的第二叶片33的中心和第二气缸15的中心轴O1的平面定义为第一基准平面H1。第一基准平面H1通过第二叶片槽35的中心。另外,将包括中心轴O1且垂直于第一基准平面H1的平面定义为第二基准平面H2。将包括第二吸入口20的中心和中心轴O1的平面定义为第三基准平面H3。另外,第二气缸15的中心轴O1与轴4的旋转轴和第一气缸5的中心轴大致一致。
如图1所示,压缩机构102还具有油保持部53。油保持部53从第一基准平面H1看形成在与第二吸入口20相同的一侧且夹着下轴承部件7形成在第二气缸室26的相反侧。详细而言,油保持部53与下轴承部件7的下表面接触。油保持部53取入滞留在贮油部22的油的一部分,所取入的油的流动比贮油部22中的油的流动受抑制。油保持部53中的油的流动比贮油部22中的油的流动缓慢。
在旋转式压缩机100中,贮油部22的油面位于比第一气缸5的下表面靠上方的位置。为了确保可靠性,贮油部22的油面在运转时优选位于比第一气缸5的上表面靠上方,比电动机2的下端靠下方的位置。第二气缸15、下轴承部件7和第二闭塞部件10浸渍在贮油部22的油中。因此,贮油部22的油能够流入油保持部53。
要压缩的制冷剂处于低温低压的状态。另一方面,压缩后的制冷剂处于高温高压的状态。因此,在旋转式压缩机100的运转时,下轴承部件7产生特定的温度分布。具体而言,当将下轴承部件7分成吸入侧部分和排出侧部分时,吸入侧部分温度较低,排出侧部分为在压缩机中温度最高的部位中的一个。下轴承部件7被第一基准平面H1分为吸入侧部分和排出侧部分。吸入侧部分包括第二吸入口20的正下方的部分,排出侧部分设置有第二排出口41。
在本实施方式中,从第一基准平面H1看,在与第二吸入口20相同的一侧形成有油保持部53。油保持部53与下轴承部件7的下表面接触。这种情况下,保持在油保持部53的油作为隔热材料发挥作用,所以能够抑制制冷剂排出空间52的制冷剂(压缩制冷剂)的热量通过下轴承部件7移动至被吸入到第二气缸室26的制冷剂(吸入制冷剂)。另外,即使在油保持部53和下轴承部件7的下表面之间配置有其他部件,这些其他部件也能够看做是下轴承部件7的一部分。
如图1和图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在下轴承部件7的第一凹部被第二闭塞部件10封闭,由此形成油保持部53。根据这种结构,能够避免下轴承部件7的厚度的增加,所以不仅能够避免部件成本的增加,还有利于旋转式压缩机100的轻量化。但是,也可以通过利用与第二闭塞部件10不同的部件封闭第一凹部,而形成油保持部53。
在下轴承部件7还设置有连通路7p。连通路7p以使贮油部22和油保持部53连通的方式在横向延伸。通过连通路7p(连通孔),贮油部22的油能够流入到油保持部53。形成有多个连通路7p时,贮油部22的油能够可靠地流入到油保持部53。连通路7p的大小调节至贮油部22的油流入到油保持部53所需的充分的大小。因此,油保持部53中的油的流动比贮油部22中的油的流动缓慢。因此,在油保持部53中,油形成比较稳定的温度成层。
在本实施方式中,连通路7p由较小的贯通孔构成。但是,也可以由狭缝等其他的结构构成连通路7p。如图4所示,在与轴4的旋转轴平行的方向上,连通路7p的上端与下轴承部件7的下表面7h一致或比下轴承部件7的下表面7h靠上方的位置。根据这种结构,能够防止空气或制冷剂残留在油保持部53。
另外,形成在下轴承部件7的第二凹部被第二闭塞部件10封闭,由此形成制冷剂排出空间52。即,在下轴承部件7形成有作为油保持部53发挥作用的第一凹部和作为制冷剂排出空间52发挥作用的第二凹部。第二闭塞部件10由单个板状部件构成。第一凹部的开口端面和第二凹部的开口端面位于同一平面上,以使得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两者由第二闭塞部件10封闭。这种结构非常简单,能够避免部件数量的增加。
如图5所示,在轴4的周围的一部分的区间形成有油保持部53,在其他一部分的区间形成有制冷剂排出空间52。油保持部53利用设置在下轴承部件7的肋7k与制冷剂排出空间2完全隔离。制冷剂排出空间52的大部分形成在从第一基准平面H1看与第二排出口41相同的一侧。另一方面,油保持部53形成在从第一基准平面H1看与第二吸入口20相同的一侧。根据这种位置关系,能够抑制排出到制冷剂排出空间52的制冷剂的热量移动到被吸入到第二气缸室26的制冷剂。
在本实施方式中,油保持部53的一部分形成在从第一基准平面H1看与第二排出口41相同的一侧。但是,油保持部53的全部也可以形成在从第一基准平面H1看与第二吸入口20相同的一侧。
如图1所示,下轴承部件7在形成制冷剂排出空间52的第二凹部中在第二排出阀44附近设置排出阀的厚壁部7s的厚度,比形成油保持部53的第一凹部的厚壁部7w的厚度薄。另外,如下面说明的,形成油保持部53的第一凹部的厚壁部7w不固定的情况下,厚壁部7s的厚度比形成油保持部53的第一凹部的最小厚壁部7wmin薄。即,第二排出口41内部的体积量的制冷剂不从第二排出阀44排出,而再成为压缩制冷剂,所以能够极度将设置排出阀的厚壁部7s的厚度抑制得薄,从而实现高性能化。然而,在另一方面,设置排出阀的厚壁部7s的刚性比其他的部位下降,所以与形成制冷剂排出空间52的气缸室26之间的下轴承部件7的厚度整体无法形成得薄。因此,为了弥补设置排出阀的厚壁部7s附近厚度形成得薄的部分的刚性,需要设置厚壁部7t。从这种背景出发,现有技术中,只有设置排出阀的厚壁部7s的厚度薄,包括油保持部53在内的其他部分的下轴承部件7的厚度与厚壁部7t的厚度相同。与此不同,本发明的下轴承部件7使与形成制冷剂排出空间52的气缸室26之间的一部分的厚壁部7t比与形成油保持部的气缸室26之间的最小厚壁部7wmin厚度大。因此,与形成油保持部53的气缸室26之间的厚壁部7w的厚度比厚壁部7t薄,所以油保持部53的隔热效果高,能够抑制吸入制冷剂的受热。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与形成油保持部53的气缸室26之间的下轴承部件7的厚壁部7w的厚度变化。如图5所示,在油保持部53中靠近第二吸入口20的点u形成最小厚壁部7wmin,随着向在轴4的第二偏心部4b的旋转方向前进的点v去,下轴承部件7的厚壁部7w的厚度增加。图6表示厚壁部7w的厚度变化的例子。越靠近较大地影响吸入制冷剂的受热的点u,厚度越薄,即将油隔热层设得越大。由此,能够弥补厚壁部7s的刚性下降,并且抑制吸入制冷剂的受热下降,能够实现高可靠性、高效率的压缩机。
另外,如图7所示,厚壁部7w的厚度也可以改变倾斜度。另外,如图8所示,厚壁部7w的厚度也可以阶梯性地改变。
另外,本发明中限定于双缸旋转式压缩机进行了说明,但在单缸旋转式压缩机中也能够设置同样的结构,即能够在下轴承部件7设置油保持部53。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对能够利用于热水机、温水供暖装置和空气调节装置等电气产品的冷冻循环装置的压缩机有用。

Claims (7)

1.一种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具有贮油部的密闭容器;
配置在所述密闭容器的内部的气缸;
配置在所述气缸的内部的活塞;
以在所述气缸与所述活塞之间形成气缸室的方式安装在所述气缸上的端板部件;
将所述气缸室分隔为吸入室和排出室的叶片;
将需要压缩的制冷剂导入所述吸入室的吸入口;
形成在所述端板部件上,从所述排出室排出经压缩的制冷剂的排出口;和
分隔部件,其安装在所述端板部件上,与所述端板部件一起形成能够使通过所述排出口从所述排出室排出的所述制冷剂滞留的制冷剂排出空间,
在所述端板部件的从基准平面看与所述吸入口同一侧设置有凹部,贮留在所述贮油部的油的一部分浸入所述凹部,由此形成油保持部,其中,所述基准平面是包括所述叶片最向所述气缸的中心轴突出时的所述叶片的中心和所述气缸的所述中心轴的平面,
在所述排出口设置有抑制所述制冷剂从所述制冷剂排出空间向所述排出室回流的排出阀,
形成所述制冷剂排出空间的所述端板部件(7)的与所述气缸室之间的厚壁部(7t)比形成所述油保持部的所述端板部件(7)的与所述气缸室之间的最小厚壁部(7wmin)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密闭容器中充满了与所述制冷剂的排出压力大致相同压力的所述油或所述制冷剂。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形成所述油保持部的所述端板部件的与所述气缸室之间的厚壁部在靠近所述吸入口的位置形成所述最小厚壁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形成所述油保持部的所述端板部件的与所述气缸室之间的厚壁部随着靠近所述吸入口,厚度变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板部件由烧结材料形成。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板部件由锻造成型的材料形成。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冷剂是二氧化碳。
CN201380034253.4A 2012-06-26 2013-06-21 旋转式压缩机 Active CN10442853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42632 2012-06-26
JP2012142632 2012-06-26
PCT/JP2013/003890 WO2014002456A1 (ja) 2012-06-26 2013-06-21 ロータリ圧縮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28535A CN104428535A (zh) 2015-03-18
CN104428535B true CN104428535B (zh) 2016-09-28

Family

ID=497826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34253.4A Active CN104428535B (zh) 2012-06-26 2013-06-21 旋转式压缩机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2873863B1 (zh)
JP (1) JP6210331B2 (zh)
CN (1) CN104428535B (zh)
WO (1) WO201400245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74223B2 (ja) * 2015-10-13 2020-04-01 三菱重工サーマ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ロータリ圧縮機、ロータリ圧縮機の製造方法
KR102339600B1 (ko) 2017-05-26 2021-12-1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로터리 압축기
CN107339239A (zh) * 2017-07-28 2017-11-10 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压缩机及温度调节系统
WO2019044350A1 (ja) * 2017-09-04 2019-03-07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圧縮機
WO2019044349A1 (ja) * 2017-09-04 2019-03-07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圧縮機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82369A (ja) * 1999-09-09 2001-03-27 Sanyo Electric Co Ltd 2段圧縮式ロータリコンプレッサ
CN101144477A (zh) * 2006-09-14 2008-03-19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双气缸压缩机下轴承密封槽结构
CN101326370A (zh) * 2005-12-27 2008-12-17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旋转式压缩机
JP2009002299A (ja) * 2007-06-25 2009-01-08 Daikin Ind Ltd ロータリ圧縮機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4387A (en) * 1987-06-19 1989-01-05 Sanyo Electric Co Ltd Closed type compressor
JPH02140486A (ja) 1988-11-22 1990-05-3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回転式圧縮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82369A (ja) * 1999-09-09 2001-03-27 Sanyo Electric Co Ltd 2段圧縮式ロータリコンプレッサ
JP3370027B2 (ja) * 1999-09-09 2003-01-27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2段圧縮式ロータリコンプレッサ
CN101326370A (zh) * 2005-12-27 2008-12-17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旋转式压缩机
CN101144477A (zh) * 2006-09-14 2008-03-19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双气缸压缩机下轴承密封槽结构
JP2009002299A (ja) * 2007-06-25 2009-01-08 Daikin Ind Ltd ロータリ圧縮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4002456A1 (ja) 2016-05-30
WO2014002456A1 (ja) 2014-01-03
EP2873863A1 (en) 2015-05-20
CN104428535A (zh) 2015-03-18
EP2873863A4 (en) 2015-07-29
JP6210331B2 (ja) 2017-10-11
EP2873863B1 (en) 2017-12-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28535B (zh) 旋转式压缩机
JP6103385B2 (ja) ロータリ圧縮機
CN104428536B (zh) 旋转式压缩机
WO2001016490A1 (fr) Compresseur rotatif interne de type a compression a 2 etages a pression intermediaire
JPWO2012004992A1 (ja) ロータリ圧縮機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2008286037A (ja) ロータリ圧縮機およびヒートポンプシステム
CN101889140A (zh) 密闭型压缩机
CN103946553B (zh) 旋转压缩机
CN104968937B (zh) 密闭型压缩机和制冷装置
CN105143676B (zh) 多气缸旋转压缩机及具有该多气缸旋转压缩机的蒸气压缩式冷冻循环装置
CN103946554B (zh) 旋转压缩机
JP6115872B2 (ja) ロータリ圧縮機
CN103782034A (zh) 密闭型压缩机
JP2015017574A (ja) ロータリ圧縮機
CN107166851B (zh) 冰箱
JP2014009612A (ja) ロータリ圧縮機
CN205136030U (zh) 旋转式压缩机
CN221033117U (zh) 泵体组件、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JP2014152749A (ja) ロータリ圧縮機
CN117212162A (zh) 泵体组件、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CN113027762A (zh) 压缩机、压缩机组件、热交换系统及电器设备
JP2003097476A (ja) ロータリコンプレッサ
JP2012137015A (ja) マフラー機構
JP2003129981A (ja) ロータリコンプレッサ
JP2003161282A (ja) 回転式圧縮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