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28461B - 洗涤干燥机 - Google Patents

洗涤干燥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428461B
CN104428461B CN201380034854.5A CN201380034854A CN104428461B CN 104428461 B CN104428461 B CN 104428461B CN 201380034854 A CN201380034854 A CN 201380034854A CN 104428461 B CN104428461 B CN 10442846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nk
air
mentioned
swivelling chute
dry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3485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428461A (zh
Inventor
堀端裕司
绳田英树
松田真
松田真一
藤原宣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218473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990776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227195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225323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227194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114910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4284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284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4284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284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37/00Details specific to washing machines covered by groups D06F21/00 - D06F25/00
    • D06F37/02Rotary receptacles, e.g. drums
    • D06F37/04Rotary receptacles, e.g. drums adapted for rotation or oscillation about a horizontal or inclined axi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25/00Washing machines with receptacles, e.g. perforated, having a rotary movement, e.g. oscillatory movement, the receptacle serving both for washing and for centrifugally separating water from the laundry and having further drying means, e.g. using hot air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37/00Details specific to washing machines covered by groups D06F21/00 - D06F25/00
    • D06F37/26Casings; Tubs
    • D06F37/267Tub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ounting thereto components or devices not provided for in preceding subgroup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58/00Domestic laundry dryers
    • D06F58/20General details of domestic laundry dryers 
    • D06F58/22Lint collecting arrangement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2103/00Parameters monitored or detected for the control of domestic laundry washing machines, washer-dryers or laundry dryers
    • D06F2103/18Washing liquid level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2103/00Parameters monitored or detected for the control of domestic laundry washing machines, washer-dryers or laundry dryers
    • D06F2103/28Air properties
    • D06F2103/30Pressure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34/00Details of control systems for washing machines, washer-dryers or laundry dryers
    • D06F34/1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measuring specific parameters
    • D06F34/22Condition of the washing liquid, e.g. turbidity
    • D06F34/24Liquid temperature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58/00Domestic laundry dryers
    • D06F58/20General details of domestic laundry dryers 
    • D06F58/206Heat pump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Detail Structures Of Washing Machines And Dryers (AREA)
  • Main Body Construction Of Washing Machines And Laundry Dryers (AREA)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一种洗涤干燥机(50),具备:水槽(1),其在正面侧具有开口部(1a),在底部具有凹形的排水部(15);以及旋转槽(4),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在水槽(1)内。另外,具备:电动机(10),其对旋转槽(4)进行旋转驱动;以及引导部(28),其设置于水槽(1),将水槽(1)的内表面上的水滴从正面侧引导到背面侧。

Description

洗涤干燥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进行衣物等的洗涤以及干燥的洗涤干燥机。
背景技术
以往的洗涤干燥机具有以下功能:在旋转槽内洗涤衣物等洗涤物,并且当洗涤结束时向旋转槽内供给暖风,使洗完的洗涤物干燥。这种洗涤干燥机具有用于使干燥用的暖风进行循环的风道。在风道内设置有在干燥中捕集从衣物等掉落的棉绒的干燥过滤器,来防止棉绒再次附着到衣物上。
在通过旋转槽的高速旋转来对衣物中含有的水分进行离心脱水的脱水工序中,从衣物脱出的水滴飞散而附着于水槽的内壁面。所附着的水滴通过旋转槽的旋转而随着水槽内产生的气流在水槽的内壁面上移动并侵入风道。因此,为了防止在脱水工序中侵入风道的水滴附着于风道、干燥过滤器等而变脏,提出了一种使风道弯曲的结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图37是表示以往的洗涤干燥机1000的剖面结构的图。
洗涤干燥机1000具有壳体1051。在壳体1051内弹性支承有水槽1052。实质上为圆筒状的旋转槽1053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在水槽1052内。旋转槽1053被安装于水槽1052的背面侧外部的电动机1054进行旋转驱动。在旋转槽1053的周侧面设置有很多孔1055而与水槽1052相连通。旋转槽1053在洗涤时作为洗涤室发挥功能,在干燥时作为干燥室发挥功能。
在壳体1051内的上部配设有送风部1056,在干燥运转时,通过循环风道1057从设置于水槽1052的上方的排气口1058吸入干燥用空气,并从送风口1059送风到旋转槽1053内。在循环风道1057内设置有对干燥用空气进行除湿的除湿部1060和对除湿后的干燥用空气进行加热的加热部1061。
在干燥运转时,从衣物等产生的棉绒混入到干燥用空气,附着在设置于循环风道1057内的送风部1056等而堆积,成为使其功能降低的原因。因此,在循环风道1057中设置从干燥用空气捕集棉绒的干燥过滤器1062,并配设在送风部1056的上风侧。
在循环风道1057中,在从排气口1058起到所流入的干燥用空气到达干燥过滤器1062为止之间设置有弯曲部1063。由此,即使在脱水工序中从衣物飞散到旋转槽1053外的水滴由于旋转槽1053旋转的风扇效果所产生的气流的影响而从排气口1058侵入循环风道1057内,也难以到达干燥过滤器1062。
然而,在上述以往的结构中存在以下问题:由于风道弯曲地形成而导致压损变大,送风部1056的耗电量增加。另外,作为水飞溅的一例,有时被脱出的水滴附着于水槽1052的壁面,由于高速地旋转的旋转槽1053的风扇效果而沿着旋转槽1053的旋转方向在壁面上移动,在排气口1058附近由于侵入循环风道1057的气流的影响而飞溅到风道。由此,难以通过使风道弯曲来阻止水滴的侵入。
如果水滴侵入风道,则在干燥工序中产生的棉绒易于附着并堆积于风道,并且设置在风道内的干燥过滤器1062上附着有水滴而使压损增加,使风量降低而导致干燥时间变长。并且,还存在由于水垢粘着于干燥过滤器1062而导致清扫干燥过滤器1062的频率增加等问题。
另外,为了在脱水工序中防止水滴侵入风道,还提出了一种在排气口处设置阀体的结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然而,在排气口处设置有阀体的结构中,存在结构变得复杂这样的问题。并且还存在以下问题:在流经排气口的气流中含有棉绒,因此如果在干燥运转中棉绒进入阀体与外壳之间的间隙,则阀体的动作会发生故障。
并且,在以往的洗涤干燥机的另一例(例如,专利文献3)中还存在以下问题:作为水飞溅的另一例,本应排出的水滴没有被恰当地排出而返回到旋转槽。
对该例进行具体说明。在旋转槽的旋转为低速旋转(例如,800转以下)的期间,能够良好地进行排水,但在使旋转槽进行高速旋转(例如,1200转)的情况下,由于旋转槽的孔而产生朝向旋转槽的旋转方向的气流。并且,旋转槽支承部产生风扇效果,因此产生从水槽的背面侧向正面侧的气流。
因此,产生以下问题:从衣物脱出的水滴由于气流的影响在水槽的内壁面上螺旋状地向正面侧移动,因此水滴没有被可靠地回收到排水部,没有恰当地进行排水。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气流的影响使水滴从正面侧的开口部返回到旋转槽内而浸湿内部的衣物,因此脱水时间变长。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28272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70976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5-65920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运转中抑制水滴侵入循环风道、水滴在水槽的内壁面上向正面方向移动的水飞溅现象的洗涤干燥机。
本发明的洗涤干燥机具备:水槽,其在正面侧具有开口部,在底部具有凹形的排水部;旋转槽,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在水槽内;电动机,其对旋转槽进行旋转驱动;以及引导部,其设置于水槽,将水槽的内表面上的水滴从正面侧引导到背面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洗涤干燥机的剖面结构的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洗涤干燥机的系统体系的图。
图3是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洗涤干燥机的一部分切下并示出的主要部分剖面图。
图4是图3的4-4线段处的剖面图。
图5是将图3的区域B放大示出的图。
图6是图3的6-6线段处的剖面图。
图7是示意性地示出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洗涤干燥机中在旋转槽高速旋转时在水槽内产生的气流的图。
图8是示意性地示出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洗涤干燥机中在旋转槽高速旋转时在水槽内产生的气流的图。
图9是示意性地示出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洗涤干燥机中在旋转槽高速旋转时在水槽内产生的气流的图。
图10是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洗涤干燥机的水槽的一部分切下并示出的剖面图。
图11是将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洗涤干燥机的水槽的一部分切下并示出的剖面图。
图12是将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洗涤干燥机的水槽的一部分切下并示出的剖面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洗涤干燥机的剖面结构的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洗涤干燥机的系统体系的图。
图15是将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洗涤干燥机的一部分切下并示出的主要部分剖面图。
图16是图15的16-16线段处的剖面图。
图17是将图15的区域H放大示出的图。
图18是图15的18-18线段处的剖面图。
图19是示意性地示出在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洗涤干燥机中在旋转槽高速旋转时在水槽内产生的气流的图。
图20是示意性地示出在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洗涤干燥机中在旋转槽高速旋转时在水槽内产生的气流的图。
图21是示意性地示出在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洗涤干燥机中在旋转槽高速旋转时在水槽内产生的气流的图。
图22是将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洗涤干燥机的水槽的一部分切下并示出的剖面图。
图23是将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的洗涤干燥机的水槽的一部分切下并示出的剖面图。
图24是将本发明的第八实施方式的洗涤干燥机的水槽的一部分切下并示出的剖面图。
图2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九实施方式的洗涤干燥机的剖面结构的图。
图2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九实施方式的洗涤干燥机的系统体系的图。
图27是将本发明的第九实施方式的洗涤干燥机的一部分切下并示出的主要部分剖面图。
图28是图27的28-28线段处的剖面图。
图29是将图27的区域P放大示出的图。
图30是图27的30-30线段处的剖面图。
图31是示意性地示出在本发明的第九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洗涤干燥机中在旋转槽高速旋转时在水槽内产生的气流的图。
图32是示意性地示出在本发明的第九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洗涤干燥机中在旋转槽高速旋转时在水槽内产生的气流的图。
图33是示意性地示出在本发明的第九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洗涤干燥机中在旋转槽高速旋转时在水槽内产生的气流的图。
图34是将本发明的第十实施方式的洗涤干燥机的水槽的一部分切下并示出的剖面图。
图35是将本发明的第十一实施方式的洗涤干燥机的水槽的一部分切下并示出的剖面图。
图36是将本发明的第十二实施方式的洗涤干燥机的水槽的一部分切下并示出的剖面图。
图37是表示以往的洗涤干燥机的剖面结构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此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洗涤干燥机50的剖面结构的图,图2是表示该洗涤干燥机50的系统体系的图,图3是将该洗涤干燥机50的一部分切下并示出的主要部分剖面图。另外,图4是图3的4-4线段处的剖面图,图5是将图3的区域B放大并示出的图,图6是图3的6-6线段处的剖面图。
洗涤干燥机50具备水槽1。水槽1被多个悬挂机构3弹性支承在洗涤干燥机50的壳体2的内部。旋转槽4在正面侧具有作为取出和放入洗涤物5的开口部的投入口6,实质上构成为有底筒状并配设在水槽1内。旋转槽4被设置为能够通过旋转轴4a进行旋转,并收容衣物等洗涤物5。
在旋转槽4的周侧壁7遍布整周地设置有很多孔8,在旋转槽4的周侧壁7的内侧设置有用于将洗涤物5向旋转槽4的旋转方向举起的搅拌突起体9。水槽1、旋转槽4以及旋转轴4a以相对于水平向角度为θ(例如,10°~20°)的斜上方倾斜的状态进行配置。
另外,为了增强与旋转轴4a之间的强度,在旋转槽4的背面侧设置有旋转轴支承部4b。为了在干燥工序中使气流从旋转槽4背面流通到旋转槽4内,将旋转轴支承部4b构成为叶片形状,并以旋转轴4a为中心放射状地形成多个旋转轴支承部4b。
在水槽1的背面侧的外部设置有对旋转槽4进行旋转驱动的电动机10,使旋转槽4进行正反旋转。电动机10由无刷直流电动机等构成,能够通过逆变控制而自如地改变转速。
在壳体2的正面侧设置有用于打开和关闭投入口6的门11。与投入口6相向的水槽1的开口部1a通过伸缩自如的挠性的密封件12与壳体2气密地连结。门11上设置有透明的窗使得能够从外面看到旋转槽4的内部。
当关闭门11时,设置于水槽1的开口部1a的密封件12与门11的内表面紧密接合,从而水槽1内成为水密、气密空间。由此,能够成为在执行清洗、漂洗、脱水、干燥各工序时避免水、空气漏到外部的结构。
在壳体2内安装有作为供水部的供水装置13,供水装置13上连接有经由洗涤剂盒与水槽1相连通的供水路径14。通过打开和关闭供水装置13,能够向水槽1内供给和停止供给自来水。此外,作为供水装置13,例如能够使用供水泵、供水阀等。
另外,在水槽1的底部设置有向下方凹陷的凹形的排水部15,以避免在排出在清洗工序中使用过的洗涤水之后进行的中间脱水工序中,清洗时产生的泡沫成为阻碍因素。在排水部15的最下部设置有排水孔15a。排水孔15a与排水路径16相连接,并设置有作为排水部的排水装置17。通过打开和关闭排水装置17,能够排出或者停止排出水槽1内的洗涤水。此外,作为排水装置17,例如能够使用排水泵、排水阀等。
在排水路径16中,在水槽1的背面下端附近设置有空气捕集器18。在空气捕集器18上,经由向上方延伸的压力检测路径19在其上端部设置有检测水槽1内的压力的压力检测部20。压力检测部20例如能够由内部具有隔膜并根据由于施加压力而产生的隔膜的变形量来检测压力的压力传感器等构成。压力检测部20对供给到水槽1的洗涤水的水位进行检测。
在排水路径16中,在排水装置17的下游侧设置有实质上形成为U字形的排水回水弯21。排水回水弯21由弯曲自如的波纹状的排水软管形成,以使回水弯的高度比排水软管的内径高的方式设置在壳体2内的比水槽1的底部更靠下方的位置处。
在水槽1的正面侧上方的周侧壁7上设置有排气口22,在水槽1的背面部设置有送风口23。排气口22与送风口23通过水槽1的外部上方的从正面侧向背面侧延伸设置的循环风道24而连通连接。
在循环风道24中设置有干燥过滤装置25、送风部26以及热泵装置27,其中,该干燥过滤装置25捕集与干燥用空气一起通过循环风道24的棉绒,该送风部26向旋转槽4内供给干燥用空气,该热泵装置27进行干燥用空气的除湿以及加热。
送风部26由具有翼形的风扇26a和对风扇26a进行旋转驱动的风扇电动机26b构成。利用送风部26送风的干燥用空气从送风口23被送到旋转槽4内。
从旋转槽4的孔8排出到水槽1内的干燥用空气如图1的箭头A所示那样从排气口22流入循环风道24,经由干燥过滤装置25、热泵装置27、送风部26以及送风口23循环到旋转槽4。
在水槽1的内壁面的排气口22附近设置有从内壁面向旋转槽4侧突出的凸形的引导部28。在脱水工序中,旋转槽4如图3和图4所示那样沿箭头C的方向进行高速旋转。引导部28被设置为从正面侧朝向背面侧,从旋转槽4的旋转方向(箭头C)的近前侧向行进侧倾斜(参照图4)。
热泵装置27是以使制冷剂在压缩机30、散热器31、节流部32以及吸热器33中循环的方式用管道34将各个构件相连结而构成的,该压缩机30压缩制冷剂,该散热器31是放出压缩后的高温高压的制冷剂的热的加热部,该节流部32由用于对高压的制冷剂的压力进行减压的毛细管构成,该吸热器33是用被减压而成为低压的制冷剂从周围夺取热的除湿部。
利用送风部26送风的干燥用空气在设置于循环风道24的吸热器33中被冷却除湿,在散热器31中被加热,从送风口23被供给到旋转槽4,从排气口22流入循环风道24来进行循环。
另外,循环风道24具有能够将从旋转槽4流出的干燥用空气的一部分排出到循环风道24外的排气口35,排气口35通过排气阀35a而构成为开闭自如。在排气口35与吸热器33之间具有能够向循环风道24内导入外部气体的吸气口36,吸气口36通过吸气阀36a而构成为开闭自如。
在排气口35与吸气口36之间的循环风道24内配设有干燥过滤装置25,该干燥过滤装置25捕集与干燥用空气一起通过循环风道24的棉绒。
控制部40配设在壳体2内的正面侧下方,控制电动机10、供水装置13、排水装置17、送风部26以及热泵装置27等来依次控制清洗、漂洗、脱水、干燥各工序。对控制部40输入检测水槽1内的压力和洗涤水的水位的压力检测部20的输出和检测电动机10的转数的电动机转数检测部10a的输出。
对如上述那样构成的洗涤干燥机50的动作和作用进行说明。
当由使用者从设置于壳体2的正面侧上部的操作显示部42选择运转程序、输入各工序的时间时,控制部40基于设定内容执行从清洗到干燥的各工序来作为一系列动作。此外,例如还能够任意地选择仅执行干燥工序等。
在进行洗涤的情况下,使用者打开门11来向旋转槽4内投入洗涤物5,当对操作显示部42指示输入运转程序等时,洗涤干燥机50开始运转。由此,从供水路径14向水槽1内供给水和洗涤剂,利用电动机10对旋转槽4进行旋转驱动,从而开始清洗工序。
旋转槽4以规定的速度(例如,50rpm)进行旋转,由此洗涤物5被设置在内周面的多个位置的搅拌突起体9向旋转方向举起后从旋转槽4内的上方落下。通过将这种捶洗反复进行规定时间来进行清洗工序。
在清洗工序之后执行漂洗工序和脱水工序,由此洗涤完成。在漂洗工序中,首先进行排水工序,在排水工序中打开排水装置17来排出在前一个工序中用过的洗涤水。然后,依次进行中间脱水工序、供水工序以及漂洗工序,其中,在该中间脱水工序中,通过使旋转槽4进行高速旋转(例如,900rpm)而将洗涤物5中含有的污垢、洗涤剂等与水一起脱出,在供水工序中,打开供水装置13向水槽1内重新供给水,在该漂洗工序中,旋转槽4以规定的速度(例如,50rpm)进行旋转来搅拌洗涤物5。
在进行规定次数的漂洗工序之后进行脱水工序,该脱水工序包括通过打开排水装置17来排出前一个工序的洗涤水的排水工序和使旋转槽4进行高速旋转(例如,900rpm~1700rpm)来脱出洗涤物5中含有的水分、洗涤剂成分的真正的脱水工序。
图7~图9是示意性地示出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洗涤干燥机50中在旋转槽4的高速旋转时在水槽1内产生的气流的图。图7和图9是表示从侧面看到的剖面结构的图,图8是表示从正面看到的剖面结构的图。
在旋转槽4进行高速旋转的中间脱水工序和真正的脱水工序中,设置在旋转槽4的背面来支承旋转轴4a的叶片形状的旋转轴支承部4b起到风扇效果。由此产生气流D,该气流D如图7所示那样,在旋转槽4的周侧壁7的外侧与水槽1之间从背面侧流向正面侧,从正面侧的投入口6进入旋转槽4内,在旋转槽4的内侧从正面侧流向背面侧。
另外,由于旋转槽4的周侧壁7的外侧与空气的粘滞、设置于周侧壁7的孔8成为阻力体所引起的风扇效果而产生如图8所示的旋转槽4的旋转方向(箭头C)的气流E。
因此,在水槽1内,在中间脱水工序、真正的脱水工序中产生如图9所示那样的由两个气流即气流D和气流E合成的、从正面看时按顺时针流动且从背面侧流向正面侧的螺旋状的气流F。
此外,一般情况下,水槽1的内壁面与旋转槽4的周侧壁7的外表面之间的距离是10mm~15mm左右,距气流发生源的距离近,因此水槽1的内壁面附近的气流以气流E为主导。
另外,在排气口22的附近,气流F由于空气的惯性而变为从排气口22向循环风道24方向吹出的气流G(图8)。
在没有设置引导部28的情况下,在脱水工序中,由于离心力而从旋转槽4的孔8飞散到水槽1内的水受到离心力和旋转槽4的高速旋转的惯性力而沿倾斜方向飞散,附着于水槽1的内壁面。附着于水槽1的内壁面的水滴随着气流F向正面方向且从正面看按顺时针在水槽1的内壁面上移动。然后,水滴随着气流F从排气口22侵入循环风道24内,附着于循环风道24内的壁面、干燥过滤装置25。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排气口22附近的从旋转槽4的正面看时的左侧(脱水旋转方向(箭头C)的近前侧)设置有引导部28,该引导部28被设置为从正面侧朝向背面侧,从旋转槽4的旋转方向(箭头C)的近前侧向行进侧倾斜(参照图4)。
因此,在水槽1的内壁面上移动的水滴沿着引导部28返回到水槽1的背面侧,因此能够使从排气口22飞散到循环风道24、干燥过滤装置25的水滴变少。
此外,当水滴移动到水槽1的正面侧时,由于气流F的影响,使水滴经由门11返回到旋转槽4的内部,附着于旋转槽4内的衣物等而发生由脱水率的降低导致的干燥时间的延长、脱水时间的延长。但是,由于沿着引导部28将水滴引导到水槽1的背面侧,因此也能够消除这种问题。
在选择输入了连续执行从清洗工序到干燥工序的运转程序的情况下,当清洗工序完成时,控制部40在漂洗工序之后执行干燥工序。此外,在使湿衣物等干燥的情况下,还能够仅执行干燥工序。
当在旋转槽4内收容结束脱水后的洗涤物5或者湿衣物(以下,统称为“衣物”)并执行干燥工序时,旋转槽4以设定的转速进行旋转来搅拌衣物,并且驱动送风部26和热泵装置27以开始进行向旋转槽4内送入干燥用空气的送风循环。
在干燥工序中,水槽1发挥与衣物干燥机中的干燥室相同的作用。此时,当干燥过滤装置25上附着有水滴时,干燥过滤装置25的有效面积减小,因此循环风量减少。
在热泵装置27中,通过压缩机30的动作将制冷剂压缩。制冷剂通过该压力而从压缩机30起在管道34内流动,在散热器31、节流部32、吸热器33以及压缩机30中循环。被压缩的制冷剂的热流入散热器31,并被放出到与设置于配设在散热器31内的管道34的翅片接触的空气。由此,对在循环风道24中流动的干燥用空气进行加热。
加热后的干燥用空气从送风口23被供给到旋转槽4,从衣物夺取水分,成为潮湿的空气而从排气口22排出到循环风道24。随着进行衣物的干燥而从衣物产生线头等棉绒。从排气口22排出的干燥用空气通过干燥过滤装置25,空气中含有的棉绒被干燥过滤装置25捕集。
利用干燥过滤装置25去除棉绒后的干燥用空气在通过在节流部32中被减压而成为低压的制冷剂所流经的吸热器33时,被夺取显热和潜热而被除湿。通过被除湿而生成的凝结水滴落到贮水部,被除湿而干燥的干燥用空气通过散热器31而被加热。进行除湿而得到的凝结水通过排水路径16而被排出到机外。
在散热器31中对干燥用空气进行加热的热量大致等于压缩机30的消耗电力相当量与由吸热器33从干燥用空气吸收的热量之和,散热器31能够获得被输入到压缩机30的电力以上的输出来加热干燥用空气。然而,当干燥用空气在循环风道24内反复循环时,关于干燥用空气整体所具有的热量,仅持续蓄积从压缩机30的消耗电力相当量减去自然放出的热量而得到的量。
与此同时,热泵装置27内的制冷剂所具有的热量也持续增加,制冷剂的温度和压力上升,有可能对压缩机30施加过负荷。为了避免该情况,设置将在循环风道24中流动的干燥用空气的一部分排出到循环风道24外的排气口35和将外部气体导入到循环风道24内的吸气口36。
控制部40利用设置于散热器31的入口附近的管道34的制冷剂温度检测部43检测在管道34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温度,来控制排气口35和吸气口36的开闭,从而使热泵装置27以稳定的状态进行动作。
与衣物湿的干燥开始时相比,在进行了某种程度的衣物的干燥之后,从衣物产生的棉绒变多。此时,如果含有洗涤剂、柔顺剂的水滴在脱水工序等中附着于循环风道24,则洗涤剂、柔顺剂成为粘合剂,使棉绒附着并堆积在循环风道24内。如果棉绒堆积在循环风道24内,则循环风道24的剖面积缩小,由此有时在干燥工序中得不到规定的风量,引起干燥不良、干燥时间的延长等。
在此,关于引导部28,期望如图7所示那样将背面侧端部28a配设在与排水部15的凹部的正面侧端部15b相比在旋转轴方向上靠背面侧的位置处。根据这种结构,使被引导到引导部28的水滴易于返回到排水部15而从排水孔15a排出到机外。由此,能够使从排气口22飞散到循环风道24侧的水滴减少。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洗涤干燥机50具有:旋转槽4,其在正面侧具有成为开口部的投入口6,且以通过旋转轴4a能够进行旋转的方式被旋转轴4a支承;水槽1,其收容旋转槽4;以及电动机10,其对旋转槽4进行旋转驱动。另外,洗涤干燥机50具有:循环风道24,其从设置于水槽1的上部且正面侧的排气口22连通连接至向旋转槽4内导入干燥用空气的送风口23;送风部26,其送出循环风道24内的干燥用空气;作为加热部的散热器31,其对干燥用空气进行加热;干燥过滤装置25,其捕集干燥用空气中含有的棉绒;以及控制部40,其控制洗涤和干燥运转。在水槽1的排气口22的附近,在旋转槽4的脱水旋转方向的近前侧设置有从水槽1的内壁突出的引导部28。另外,引导部28构成为相对于旋转轴4a,背面侧与正面侧相比从脱水旋转方向的近前侧向行进侧倾斜。
根据这种结构,在旋转槽4进行高速旋转的中间脱水工序、真正的脱水工序中,能够防止水滴从排气口22侵入循环风道24。由此,能够抑制由干燥工序时的干燥过滤装置25的压损增加导致的干燥时间延长、防止棉绒堆积到循环风道24以及防止水垢堆积到干燥过滤装置25等。
另外,水槽1的底部具有凹形的排水部15。引导部28的背面侧端部28a构成为与排水部15的正面侧端部15b相比位于背面侧。由此,能够将被引导到水槽1的后方的水滴回收到排水部15而排出到机外,能够使从排气口22飞散到风道的水滴变少。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洗涤干燥机50具备:水槽1,其在正面侧具有开口部1a,在底部具有凹形的排水部15;以及旋转槽4,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在水槽1内。另外,具备:电动机10,其对旋转槽4进行旋转驱动;以及引导部28,其设置于水槽1,将水槽1的内表面上的水滴从正面侧引导到背面侧。
根据这种结构,引导部28能够防止水槽1中的水滴向正面侧移动,因此能够在运转中抑制水滴侵入循环风道24、水滴在水槽1的内壁面向正面方向移动的水飞溅现象。
另外,洗涤干燥机50还具备:循环风道24,其从设置于水槽1的上部且正面侧的排气口22连通连接至向旋转槽4内导入干燥用空气的送风口23;送风部26,其送出循环风道24内的干燥用空气;作为加热部的散热器31,其对干燥用空气进行加热;以及干燥过滤装置25,其捕集干燥用空气中含有的棉绒。引导部28以从水槽1的内壁突出的方式设置在水槽1的排气口22附近的、旋转槽4的脱水旋转方向的近前侧。而且,引导部28构成为相对于旋转轴4a,背面侧与正面侧相比从脱水旋转方向的近前侧向行进侧倾斜。
根据这种结构,在脱水工序时,能够有效利用气流的力将随着由旋转槽4的旋转产生的气流而在壁面上移动的水滴引导到背面侧。由此,能够抑制水滴侵入干燥过滤装置25和循环风道24、减少干燥过滤装置25的压损增加、棉绒向循环风道24的堆积等。因而,能够确保在干燥过滤装置25和循环风道24中流动的风量来良好地维持干燥性能。
另外,引导部28的背面侧端部28a构成为与排水部15的正面侧端部15b相比位于背面侧。
由此,能够将被引导到水槽1的背面侧的水滴回收到排水部15而排出到机外,能够使从排气口22飞散到循环风道24的水滴变少。
(第二实施方式)
图10是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洗涤干燥机50的水槽1的一部分切下并示出的剖面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引导部28的前端部设置有向旋转槽4的脱水旋转方向的近前侧突出的凸部28b。其它结构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结构相同,对相同的结构附加相同的附图标记,详细的说明引用第一实施方式的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凸部28b向旋转槽4的脱水旋转方向的近前侧、即与脱水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突出。由此,凸部28b成为阻碍因素,随着气流E越过引导部28的水滴减少,因此能够使从排气口22侵入循环风道24侧的水滴减少。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结构,能够防止接触到引导部28的水滴由于气流的力而越过引导部28,能够使从排气口22飞散到循环风道24的水滴变少。
(第三实施方式)
图11是将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洗涤干燥机50的水槽1的一部分切下并示出的剖面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有多个引导部28。其它结构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结构相同,对相同的结构附加相同的附图标记,详细的说明引用第一实施方式的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旋转槽4的脱水旋转方向上设置有多个引导部28,在引导部28之间至少形成一个间隙28c。根据该结构,随着气流E越过引导部28的水滴由于表面张力而进入多个引导部28的间隙28c,并再次随着气流E被引导到背面侧。因此,能够使从排气口22侵入循环风道24侧的水滴减少。
此外,关于形成多个的引导部28,期望使脱水旋转方向(箭头C)的行进侧的引导部28的高度更高(图11)。即,期望引导部28构成为越接近排气口22越高。根据该结构,随着气流E越过引导部28的水滴易于被在脱水旋转方向侧相邻接的引导部28捕集并再次随着气流E被引导到后方。即,由于与脱水旋转方向的行进侧相邻接的引导部28的高度高,因此易于捕集由于气流的力而要越过引导部28的水滴,能够使从排气口22飞散到循环风道24的水滴变少。因此,能够使从排气口22侵入循环风道24侧的水滴减少。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结构,即使在水滴由于气流的力而越过引导部28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在脱水旋转方向侧相邻接的多个引导部28的间隙28c、其它引导部28捕集水滴,能够使从排气口22飞散到循环风道24的水滴变少。
(第四实施方式)
图12是将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洗涤干燥机50的水槽1的一部分切下并示出的剖面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越趋向水槽1的背面侧,引导部28的高度越高。其它结构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结构相同,对相同的结构附加相同的附图标记,详细的说明引用第一实施方式的说明。
引导部28以越趋向水槽1的背面侧、从水槽1的内表面向旋转槽4侧的突出高度h越高的方式形成为锥形形状。由此,水滴被引导到水槽1的背面侧且越趋向引导部28的背面侧越多的水滴在引导部28的侧面流动。这样,通过使引导部28的背面侧的高度比正面侧的高度高,能够使越过引导部28的水滴减少,能够使从排气口22侵入循环风道24侧的水滴减少。
引导部28将水滴向背面侧引导,因此越趋向背面侧所捕集到的水滴量越增加。因而,通过增加背面侧的高度,能够可靠地防止水滴越过引导部28而侵入排气口22。
此外,在第一实施方式至第四实施方式中,用热泵装置27的散热器31构成加热部,用吸热器33构成除湿部,由此能够以较低的温度使衣物等干燥,并且能够以较少的耗电量获得规定的干燥性能。然而,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结构,例如,即使设为将加热器用作加热部、将水冷或者空冷式的换热器用作除湿部的结构,也能够在抑制水滴侵入干燥过滤装置25、循环风道24的效果方面获得与上述例子相同的效果。
此外,上述第一实施方式至第四实施方式能够分别与其它实施方式进行组合来实施。
(第五实施方式)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洗涤干燥机150的剖面结构的图,图14是表示该洗涤干燥机150的系统体系的图,图15是将该洗涤干燥机150的一部分切下并示出的主要部分剖面图。另外,图16是图15的16-16线段处的剖面图,图17是将图15的区域H放大示出的图,图18是图15的18-18线段处的剖面图。
洗涤干燥机150具备水槽101。水槽101通过多个悬挂机构103被弹性地支承在洗涤干燥机150的壳体102的内部。旋转槽104在正面侧具有作为取出和放入洗涤物105的开口部的投入口106,实质上构成为有底筒状并配设在水槽101内。旋转槽104被设置为能够通过旋转轴104a进行旋转,并收容衣物等洗涤物105。
在旋转槽104的周侧壁107遍布整周地设置有很多孔108,在旋转槽104的周侧壁107的内侧设置有用于将洗涤物105向旋转槽104的旋转方向举起的搅拌突起体109。水槽101以相对于水平向呈角度θ(例如,10°~20°)且正面侧为上的方式向斜上方倾斜地设置。另外,旋转槽104和旋转轴104a也与水槽101的倾斜相应地以具有相同的倾斜角度的状态进行设置。
另外,为了增强与旋转轴104a之间的强度,在旋转槽104的背面侧设置有旋转轴支承部104b。以旋转轴104a为中心朝向外周侧放射状地形成多个旋转轴支承部104b(参照图20)。另外,为了在干燥工序中使气流从旋转槽104的背面流通到旋转槽104内,在多个旋转轴支承部104b之间设置有空间部104c(参照图20)。
在水槽101的背面侧的外部设置有对旋转槽104进行旋转驱动的电动机110,使旋转槽104进行正反旋转。电动机110由无刷直流电动机等构成,能够通过逆变控制来自如地改变转速。
在壳体102的正面侧设置有用于打开和关闭投入口106的门111。与投入口106相向的水槽101的开口部101a通过伸缩自如的挠性的密封件112与壳体102气密地连结。门111中设置有透明的窗,使得能够从外面看到旋转槽104的内部。
当关闭门111时,设置于水槽101的开口部101a的密封件112紧密贴合于门111的内表面,从而水槽101内成为水密、气密空间,因此能够设为在执行清洗、漂洗、脱水、干燥各工序时避免水、空气漏到外部的结构。
在壳体102内安装有作为供水部的供水装置113,供水装置113上连接有经由洗涤剂盒与水槽101相连通的供水路径114。通过打开和关闭供水装置113,能够向水槽101内供给和停止供给自来水。此外,作为供水装置113,例如能够使用供水泵、供水阀等。
另外,在水槽101的底部设置有向下方凹陷的凹形的排水部115,以避免在排出在清洗工序中使用过的洗涤水后进行的中间脱水工序中清洗时产生的泡沫成为阻碍因素。排水部115设置在水槽101的底部的背面侧。在成为排水部115的最下部的背面侧设置有排水孔115a。水槽101倾斜,因此在排水时洗涤水易于汇集到水槽101的背面侧而趋向设置于背面侧的排水孔115a,因此能够促进排水。
排水孔115a与排水路径116相连接,并设置有作为排水部的排水装置117。通过打开和关闭排水装置117,能够排出和停止排出水槽101内的洗涤水。此外,作为排水装置117,例如能够使用排水泵、排水阀等。
在脱水工序中,旋转槽104如图15和图16所示那样沿着箭头J方向进行高速旋转。在水槽101的底部的内壁面设置有向旋转槽104侧突出的凸形的引导部128。引导部128形成于水槽101的底部的正面侧。另外,引导部128设置在与旋转槽104的作为脱水旋转方向的箭头J方向的行进侧的底线115c相比靠箭头J方向的近前侧的位置处。另外,形成为从引导部128的正面侧端部128b朝向背面侧端部128a,从箭头J方向的近前侧向行进侧倾斜(图16)。
更为理想的是,引导部128设置在与排水孔115a的箭头J方向的行进侧端部115b相比靠箭头J方向的近前侧的位置处。由此,接触到引导部128的水滴被良好地引导到背面侧的排水部115。
在排水路径116中,在水槽101的背面侧下端附近设置有空气捕集器118。在空气捕集器118上经由向上方延伸的压力检测路径119而在其上端部设置有检测水槽101内的压力的压力检测部120。压力检测部120例如由内部具有隔膜并根据由施加压力产生的隔膜的变形量来检测压力的压力传感器等构成。压力检测部120根据所检测出的压力来检测供给到水槽101的洗涤水的水位。
在排水路径116中,在排水装置117的下游侧设置有实质上形成为U字形的排水回水弯121。排水回水弯121由弯曲自如的波纹状的排水软管形成,以使回水弯的高度比排水软管的内径高的方式设置在壳体102内的比水槽101的底部更靠下方的位置处。
在水槽101的正面侧上方的周侧壁107上设置有排气口122,在水槽101的背面部设置有送风口123。排气口122与送风口123通过从水槽101的外部上方的正面侧向背面侧延伸设置的循环风道124进行连通连接。
循环风道124中设置有干燥过滤装置125、送风部126以及热泵装置127,其中,该干燥过滤装置125捕集与干燥用空气一起通过循环风道124的棉绒,该送风部126向旋转槽104内供给干燥用空气,该热泵装置127进行干燥用空气的除湿以及加热。
送风部126由具有翼形的风扇126a和对风扇126a进行旋转驱动的风扇电动机126b构成。利用送风部126送风的干燥用空气从送风口123被送到旋转槽104内。
从旋转槽104的孔108排出到水槽101内的干燥用空气如图13的箭头K所示那样从排气口122流入循环风道124,经由干燥过滤装置125、热泵装置127、送风部126以及送风口123循环到旋转槽104。
热泵装置127是以使制冷剂在压缩机130、散热器131、节流部132以及吸热器133中循环的方式用管道134将各个构件相连结而构成的,该压缩机130压缩制冷剂,该散热器131是放出压缩后的高温高压的制冷剂的热的加热部,该节流部132用于对高压的制冷剂的压力进行减压,由毛细管构成,该吸热器133是用被减压而成为低压的制冷剂从周围夺取热的除湿部。
利用送风部126送风的干燥用空气在设置于循环风道124的吸热器133中被冷却除湿,在散热器131中被加热,从送风口123被供给到旋转槽104,从排气口122流入循环风道124来进行循环。
另外,循环风道124具有能够将从旋转槽104流出的干燥用空气的一部分排出到循环风道124外的排气口135,排气口135通过排气阀135a而构成为开闭自如。在排气口135与吸热器133之间具有能够向循环风道124内导入外部气体的吸气口136,吸气口136通过吸气阀136a而构成为开闭自如。
在排气口135与吸气口136之间的循环风道124中配设有干燥过滤装置125,该干燥过滤装置125捕集与干燥用空气一起通过循环风道124的棉绒。
控制部140配设在壳体102内的正面侧下方,控制电动机110、供水装置113、排水装置117、送风部126以及热泵装置127等来依次控制清洗、漂洗、脱水、干燥各工序。对控制部140输入检测水槽101内的压力和洗涤水的水位的压力检测部120的输出和检测电动机110的转数的电动机转数检测部110a的输出。
对如上述那样构成的洗涤干燥机150的动作和作用进行说明。
当由使用者从设置于壳体102的正面侧上部的操作显示部142选择运转程序、输入各工序的时间时,控制部140基于设定内容执行从清洗到干燥的各工序来作为一系列动作。此外,例如还能够任意地选择仅执行干燥工序等。
在进行洗涤的情况下,使用者打开门111向旋转槽104内投入洗涤物105,当对操作显示部142指示输入运转程序等时,洗涤干燥机150开始运转。由此,从供水路径114向水槽101内供给水和洗涤剂,利用电动机110对旋转槽104进行旋转驱动,从而开始清洗工序。
旋转槽104以规定的速度(例如,50rpm)进行旋转,由此洗涤物105被设置在内周面的多个位置的搅拌突起体9向旋转方向举起后从旋转槽4内的上方落下。通过将这种捶洗反复进行规定时间来进行清洗工序。
在清洗工序后执行漂洗工序和脱水工序,由此洗涤完成。在漂洗工序中,首先进行排水工序,在排水工序中打开排水装置117来排出在前一个工序中用过的洗涤水。然后,依次进行中间脱水工序、供水工序以及漂洗工序,其中,在该中间脱水工序中,通过使旋转槽104进行高速旋转(例如,900rpm)而将洗涤物105中含有的污垢、洗涤剂等与水一起脱出,在供水工序中,打开供水装置113向水槽101内重新供给水,在该漂洗工序中,旋转槽104以规定的速度(例如,50rpm)进行旋转来搅拌洗涤物105。
在进行规定次数的漂洗工序之后进行脱水工序,该脱水工序包括通过打开排水装置117来排出前一个工序的洗涤水的排水工序和使旋转槽104进行高速旋转(例如,900rpm~1700rpm)来脱出洗涤物105中含有的水分、洗涤剂成分的真正的脱水工序。
图19~图21是示意性地示出在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洗涤干燥机150中在旋转槽104高速旋转时在水槽101内产生的气流的图。图19和图21是表示从侧面看到的剖面结构的图,图20是表示从正面看到的剖面结构的图。
在旋转槽104进行高速旋转的中间脱水工序和真正的脱水工序中,设置在旋转槽104的背面来支承旋转轴104a的叶片形状的旋转轴支承部104b起到风扇效果。由此产生气流L,该气流L如图19所示那样,在旋转槽104的周侧壁107的外侧与水槽101之间从背面侧流向正面侧,从正面侧的投入口106进入旋转槽104内,在旋转槽104的内侧从正面侧流向背面侧。
另外,由于旋转槽104的周侧壁107的外侧与空气的粘滞、设置于周侧壁107的孔108成为阻力体所引起的风扇效果而产生如图20所示的旋转槽104的旋转方向(箭头J)的气流M。
因此,在水槽101内,在中间脱水工序、真正的脱水工序中产生如图21所示的螺旋状的气流N,该气流N由两个气流即气流L和气流M合成,按顺时针(绕着作为脱水旋转方向的箭头J方向)流动且从背面侧流向正面侧。
此外,一般情况下,水槽101的内壁面与旋转槽104的周侧壁107的外表面之间的距离是10mm~15mm左右,距气流发生源的距离近,因此水槽101的内壁面附近的气流以气流M为主导。
在没有设置引导部128的情况下,在脱水工序中,由于离心力从旋转槽104的孔108飞散到水槽101内的水受到离心力和旋转槽104的高速旋转的惯性力而沿倾斜方向飞散,附着于水槽101的内壁面。附着于水槽101的内壁面的水滴随着气流M,向正面方向且从正面看按顺时针在水槽101的内壁面上移动。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水槽101的内壁面的排水部115附近的、旋转槽104的脱水旋转方向(箭头J)的近前侧设置有引导部128,使该引导部128倾斜,以使该引导部128的脱水旋转方向(箭头J)的近前侧至行进侧位于水槽101的正面侧至背面侧。因此,在水槽101的内壁面上移动的水滴沿着引导部128返回到水槽101的背面侧。
此外,当水滴移动到水槽101的正面侧时,由于气流N的影响使水滴经由门111从投入口106返回到旋转槽104的内部,附着于旋转槽104内的衣物等而发生由脱水速度的降低导致的脱水时间的延长。但是,通过将水滴沿着引导部128向水槽101的背面侧引导来促进排水,也能够消除这种问题。
并且,水槽101以相对于水平正面侧向上的方式倾斜构成,因此在水槽101的壁面上移动的水滴易于向低位置、即背面侧移动。由此,水滴易于朝向位于背面侧的排水部115移动而促进排水。
在选择输入了连续执行从清洗工序到干燥工序的运转程序的情况下,当清洗工序完成时,控制部140在漂洗工序之后执行干燥工序。此外,在使湿衣物等干燥的情况下,还能够仅执行干燥工序。
当在旋转槽104内收容结束脱水的洗涤物105或者湿衣物(以下,统称为“衣物”)并执行干燥工序时,旋转槽104以设定的转速进行旋转来搅拌衣物,并且驱动送风部126和热泵装置127以开始进行向旋转槽104内送入干燥用空气的送风循环。
在干燥工序中,水槽101发挥与衣物干燥机中的干燥室相同的作用。此时,当干燥过滤装置125上附着有水滴时,干燥过滤装置125的有效面积减小,因此循环风量减少。
在热泵装置127中,通过压缩机130的动作而将制冷剂压缩。制冷剂通过该压力而从压缩机130起在管道134内流动,并在散热器131、节流部132、吸热器133以及压缩机130中循环。压缩后的制冷剂的热流入散热器131,并被放出到与设置于配设在散热器131内的管道134的翅片接触的空气中。由此,对在循环风道124中流动的干燥用空气进行加热。
加热后的干燥用空气从送风口123被供给到旋转槽104,从衣物夺取水分,成为潮湿的空气而从排气口122排出到循环风道124。随着进行衣物的干燥而从衣物产生线头等棉绒。从排气口122排出的干燥用空气通过干燥过滤装置125,空气中含有的棉绒被干燥过滤装置125捕集。
被干燥过滤装置125去除棉绒后的干燥用空气在通过在节流部132中被减压而成为低压的制冷剂所流经的吸热器133时,夺取显热和潜热而被除湿。通过除湿而生成的凝结水滴落到贮水部,被除湿而干燥的干燥用空气通过散热器131而被加热。进行除湿而得到的凝结水通过排水路径116而被排出到机外。
在散热器131中对干燥用空气进行加热的热量大致等于压缩机130的消耗电力相当量与由吸热器33从干燥用空气吸收的热量之和,因此散热器131能够获得被输入到压缩机130的电力以上的输出来加热干燥用空气。然而,当干燥用空气在循环风道124内反复进行循环时,关于干燥用空气整体所具有的热量,仅持续蓄积从压缩机130的消耗电力相当量减去自然放出的热量后得到的量。
与此同时,热泵装置127内的制冷剂所具有的热量也持续增加,制冷剂的温度和压力上升,有可能对压缩机130施加过负荷。为了避免该情况,设置将在循环风道124中流动的干燥用空气的一部分排出到循环风道124外的排气口135和将外部气体导入到循环风道124内的吸气口136。
控制部140利用在散热器131的入口附近的管道134内设置的制冷剂温度检测部143来检测在管道134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温度,来控制排气口135和吸气口136的开闭,从而使热泵装置127以稳定的状态进行动作。
关于引导部128,期望如图19所示那样将背面侧端部128a配设在与排水部115的凹部的正面侧端部115d相比在旋转轴方向上靠背面侧的位置处。根据这种结构,被引导到引导部128的水滴易于返回到排水部115而从排水孔115a排出到机外。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脱水速度。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洗涤干燥机150具备:水槽101,其底部具有凹形的排水部115;旋转槽104,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在水槽101内;电动机110,其对旋转槽104进行旋转驱动;以及控制部140,其控制洗涤运转。另外,在排水部115的背面侧具有将水槽101内的洗涤水排出到机外的排水孔115a,水槽101在与排水部115附近的排水孔115a相比靠旋转槽104的脱水旋转方向近前侧的内表面设置有凸形的引导部128。引导部128以使脱水旋转方向(箭头J)的近前侧至行进侧位于水槽101的正面侧至背面侧的方式倾斜。由此,在旋转槽104进行高速旋转的中间脱水、真正的脱水工序中,促进将水滴从排水孔115a排出到水槽101外,由此能够防止脱水速度的降低。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使用了具有干燥功能的洗涤干燥机150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在不具有干燥功能的普通的洗衣机中,在提高脱水速度方面也能够获得相同的效果。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用热泵装置127的散热器131构成加热部,用吸热器133构成除湿部,由此能够以低的温度使衣物等干燥,并且能够以较少的耗电量获得规定的干燥性能。然而,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结构,例如,也可以设为取代热泵装置127而将加热器用作加热部、将水冷或者空冷式的换热器用作除湿部的结构。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洗涤干燥机150具备:水槽101,其在正面侧具有开口部101a,在底部具有凹形的排水部115;以及旋转槽104,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在水槽101内。另外,还具备:电动机110,其对旋转槽104进行旋转驱动;以及引导部128,其设置于水槽101,将水槽101的内表面上的水滴从正面侧引导到背面侧。
根据这种结构,引导部128能够阻碍水槽101中的水滴向正面侧的移动,因此在运转中能够抑制水滴在水槽101的内壁面上向正面方向移动的水飞溅现象。
另外,在排水部115中设置有将水槽101内的洗涤水排出到机外的排水孔115a,引导部128在水槽101的底部的正面侧形成为凸形,设置在与排水部115中的旋转槽104的脱水旋转方向的行进侧的底线115c相比靠脱水旋转方向的近前侧的位置处,并且形成为从正面侧朝向背面侧,从脱水旋转方向的近前侧向行进侧倾斜。
根据这种结构,在脱水工序时,能够利用气流的力将随着由旋转槽104的旋转而产生的气流在水槽101的壁面上移动的水滴引导到排水部115。由此,能够迅速地将洗涤水从排水孔115a排出到水槽101外。另外,通过促进向水槽101外的排水,能够防止被回收到排水部115的水滴由于气流的影响而从排水部115飞散而再次附着于衣物,能够提高脱水速度。
另外,引导部128设置在与排水孔115a的脱水旋转方向的行进侧端部115b相比靠脱水旋转方向的近前侧的位置处。
由此,在脱水工序时,能够利用气流的力将随着由旋转槽104的旋转而产生的气流在水槽101的壁面上移动的水滴引导到排水孔115a。由此,能够迅速地将洗涤水从排水孔115a排出到水槽101外。
另外,水槽101以相对于水平方向正面侧与背面侧相比靠上的方式倾斜。
由此,在水槽101的壁面上移动的水滴由于水槽101倾斜而易于向低位置即背面侧移动。由此,水滴易于朝向位于背面侧的排水部115移动而促进排水。
另外,引导部128的背面侧端部128a构成为与排水部115的正面侧端部相比位于背面侧。
由此,能够将被引导到水槽101的背面侧的水滴回收到排水部115并排出到机外,能够进一步促进排水。
(第六实施方式)
图22是将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洗涤干燥机150的水槽101的一部分切下并示出的剖面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引导部128的前端部设置有向旋转槽104的脱水旋转方向的近前侧突出的凸部128c。其它结构与在第五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结构相同,对相同的结构附加相同的附图标记,详细的说明引用第五实施方式的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凸部128c向旋转槽104的脱水旋转方向的近前侧、即与脱水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突出。由此,凸部128c成为阻碍因素,随着气流M越过引导部128的水滴减少,因此能够将引导到排水部115的水滴从排水孔115a排出到水槽101外。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结构,能够防止接触到引导部128的水滴由于气流的力而越过引导部128,能够进一步促进脱水工序中的向水槽101外的排水。
(第七实施方式)
图23是将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的洗涤干燥机150的水槽101的一部分切下并示出的剖面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多个引导部128。其它结构与在第五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结构相同,对相同的结构附加相同的附图标记,详细的说明引用第五实施方式的说明。
在旋转槽104的脱水旋转方向上设置有多个引导部128。由此,随着气流M越过引导部128的水滴由于表面张力而进入多个引导部128的间隙128d,并再次随着气流M被引导到背面侧。因此,能够更为可靠地将水滴引导到排水部115来进行排水。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结构,各个引导部128使向排水孔115a方向引导的水滴量分散,由此能够使越过引导部128的水滴减少,能够进一步促进脱水工序中的向水槽101外的排水。
(第八实施方式)
图24是将本发明的第八实施方式的洗涤干燥机150的水槽101的一部分切下并示出的剖面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越靠近水槽101的背面侧使引导部128的高度越高。其它结构与在第五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结构相同,对相同的结构附加相同的附图标记,详细的说明引用第五实施方式的说明。
以越趋向水槽101的背面侧使从水槽101的内表面向旋转槽104侧的突出高度h越高的方式将引导部128形成为锥形形状。由此,水滴被引导到水槽101的背面侧且越趋向引导部128的背面侧越多的水滴在引导部128的侧面流动。这样,通过使引导部128的背面侧的高度比正面侧高,能够使越过引导部128的水滴减少,能够更为可靠地将水滴引导到排水部115来进行排水。
引导部128将水滴向背面侧引导,因此越趋向背面侧所捕集到的水滴量越增加。因而,通过增加背面侧的高度,能够防止水滴越过引导部128,能够进一步促进脱水工序中的向水槽101外的排水。
此外,能够将第五实施方式至第八实施方式分别与其它实施方式进行组合来实施。
(第九实施方式)
图2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九实施方式的洗涤干燥机250的剖面结构的图,图26是表示该洗涤干燥机250的系统体系的图,图27是将该洗涤干燥机250的一部分切下并示出的主要部分剖面图。另外,图28是图27的28-28线段处的剖面图,图29是将图27的区域P放大示出的图,图30是图27的30-30线段处的剖面图。
洗涤干燥机250具备水槽201。水槽201通过多个悬挂机构203被弹性地支承在洗涤干燥机250的壳体202的内部。旋转槽204在正面侧具有作为取出和放入洗涤物205的开口部的投入口206,实质上构成为有底筒状并配设在水槽201内。旋转槽204被设置为通过旋转轴204a能够进行旋转,并收容衣物等洗涤物205。
旋转槽204的周侧壁207遍布整周地设置有很多孔208,在旋转槽204的周侧壁207的内侧设置有用于将洗涤物205向旋转槽204的旋转方向举起的搅拌突起体209。水槽201以相对于水平呈角度θ(例如,10°~20°)且正面侧向上的方式向斜上方倾斜地设置。另外,旋转槽204和旋转轴204a也与水槽201的倾斜相应地以具有相同的倾斜角度的状态进行设置。
另外,为了增强与旋转轴204a之间的强度,在旋转槽204的背面侧设置有旋转轴支承部204b。以旋转轴204a为中心朝向外周侧放射状地形成多个旋转轴支承部204b(参照图32)。另外,为了在干燥工序中使气流从旋转槽204的背面流通到旋转槽204内,在多个旋转轴支承部204b之间设置有空间部204c(参照图32)。
在水槽201的背面侧的外部设置有对旋转槽204进行旋转驱动的电动机210,使旋转槽204进行正反旋转。电动机210由无刷直流电动机等构成,能够通过逆变控制自如地改变转速。
在壳体202的正面侧设置有打开和关闭投入口206的门211。与投入口206相向的水槽201的开口部201a通过伸缩自如的挠性的密封件212与壳体202气密地连结。门211中设置有透明的窗,使得能够从外面看到旋转槽204的内部。
当关闭门211时,设置于水槽201的开口部201a的密封件212与门211的内表面紧密接合,从而水槽201内成为水密、气密空间,因此能够设为在执行清洗、漂洗、脱水、干燥各工序时避免水、空气漏到外部的结构。
在壳体202内安装有作为供水部的供水装置213,供水装置213上连接有经由洗涤剂盒与水槽201相连通的供水路径214。通过打开和关闭供水装置213,能够向水槽201内供给和停止供给自来水。此外,作为供水装置213,例如能够使用供水泵、供水阀等。
另外,在水槽201的底部设置有向下方凹陷的凹形的排水部215,以避免在排出在清洗工序中使用过的洗涤水之后进行的中间脱水工序中清洗时产生的泡沫成为阻碍因素。排水部215设置于水槽201的底部的背面侧。排水部215具有成为底部的内壁面215c,在内壁面215c的最下部设置有排水孔215a。水槽201倾斜,因此在排水时洗涤水易于汇集到水槽201的背面侧而易于趋向设置于背面侧的排水孔215a,因此能够促进排水。
排水孔215a与排水路径216相连接,且设置有作为排水部的排水装置217。通过打开和关闭排水装置217,能够排出或者停止排出水槽201内的洗涤水。此外,作为排水装置217,例如能够使用排水泵、排水阀等。
在脱水工序中,旋转槽204如图27和图28所示那样沿着箭头Q方向进行高速旋转。在排水部215的内壁面215c上设置有向旋转槽204侧突出的凸形的引导部228。引导部228形成在与排水部215中的排水孔215a相比靠正面侧的位置处。另外,引导部228设置在与作为旋转槽204的脱水旋转方向的箭头Q方向的行进侧端部215b相比靠箭头Q方向的近前侧的位置处。另外,引导部228形成为从其正面侧端部218b朝向背面侧端部218a,从箭头Q方向的近前侧向行进侧倾斜。
在排水路径216中,在水槽201的背面侧下端附近设置有空气捕集器218。在空气捕集器218上经由向上方延伸的压力检测路径219而在其上端部设置有检测水槽201内的压力的压力检测部220。压力检测部220例如由内部具有隔膜并根据由施加压力产生的隔膜的变形量来检测压力的压力传感器等构成。压力检测部220基于所检测出的压力来检测供给到水槽201的洗涤水的水位。
在排水路径216中,在排水装置217的下游侧设置有实质上形成为U字形的排水回水弯221。排水回水弯221由弯曲自如的波纹状的排水软管形成,以使回水弯的高度比排水软管的内径高的方式设置在壳体202内的与水槽201的底部相比靠下方的位置处。
在水槽201的正面侧上方的周侧壁207上设置有排气口222,在水槽201的背面部设置有送风口223。排气口222与送风口223通过水槽201的外部上方的从正面侧向背面侧延伸设置的循环风道224进行连通连接。
循环风道224中设置有干燥过滤装置225、送风部226以及热泵装置227,其中,该干燥过滤装置225捕集与干燥用空气一起通过循环风道224的棉绒,该送风部226向旋转槽204内供给干燥用空气,该热泵装置227进行干燥用空气的除湿以及加热。
送风部226由具有翼形的风扇226a和对风扇226a进行旋转驱动的风扇电动机226b构成。利用送风部226送风的干燥用空气从送风口223被送到旋转槽204内。
从旋转槽204的孔208排出到水槽201内的干燥用空气如箭头R所示那样从排气口222流入循环风道224,经由干燥过滤装置225、热泵装置227、送风部226以及送风口223循环到旋转槽204。
热泵装置227是以使制冷剂在压缩机230、散热器231、节流部232以及吸热器233中循环的方式用管道234将各个构件相连结而构成的,该压缩机230压缩制冷剂,该散热器231是放出压缩后的高温高压的制冷剂的热的加热部,该节流部232用于对高压的制冷剂的压力进行减压,由毛细管构成,该吸热器233是用被减压而成为低压的制冷剂从周围夺取热的除湿部。
利用送风部226送风的干燥用空气在设置于循环风道224的吸热器233中被冷却除湿,在散热器231中被加热,从送风口223被供给到旋转槽204,从排气口222流入循环风道224来进行循环。
另外,循环风道224具有能够将从旋转槽204流出的干燥用空气的一部分排出到循环风道224外的排气口235,排气口235通过排气阀235a构成为开闭自如。在排气口235与吸热器233之间具有能够向循环风道224内导入外部气体的吸气口236,吸气口236通过吸气阀236a构成为开闭自如。
在排气口235与吸气口236之间的循环风道224中配设有干燥过滤装置225,该干燥过滤装置225捕集与干燥用空气一起通过循环风道224的棉绒。
控制部240配设在壳体202内的正面侧下方,控制电动机210、供水装置213、排水装置217、送风部226以及热泵装置227等来依次控制清洗、漂洗、脱水、干燥各工序。对控制部240输入检测水槽201内的压力和洗涤水的水位的压力检测部220的输出和检测电动机210的转数的电动机转数检测部210a的输出。
对如上述那样构成的洗涤干燥机250的动作和作用进行说明。
当由使用者从设置于壳体202的正面侧上部的操作显示部242选择运转程序、输入各工序的时间时,控制部240基于设定内容执行从清洗到干燥的各工序来作为一系列动作。此外,例如还能够任意地选择仅执行干燥工序等。
在进行洗涤的情况下,使用者打开门211向旋转槽204内投入洗涤物205,当对操作显示部242指示输入运转程序等时,洗涤干燥机250开始运转。由此,从供水路径214向水槽201内供给水和洗涤剂,通过电动机210对旋转槽204进行旋转驱动,从而开始清洗工序。
旋转槽204以规定的速度(例如,50rpm)进行旋转,由此洗涤物205被设置在内周面的多个位置的搅拌突起体209向旋转方向举起后从旋转槽204内的上方落下。通过将这种捶洗反复进行规定时间来进行清洗工序。
在清洗工序后执行漂洗工序和脱水工序,由此洗涤完成。在漂洗工序中,首先进行排水工序,在排水工序中打开排水装置217来排出在前一个工序中用过的洗涤水。然后,依次进行中间脱水工序、供水工序以及漂洗工序,其中,在该中间脱水工序中,通过使旋转槽204进行高速旋转(例如,900rpm)而将洗涤物205中含有的污垢、洗涤剂等与水一起脱出,在供水工序中,打开供水装置213向水槽201内重新供给水,在该漂洗工序中,旋转槽204以规定的速度(例如,50rpm)进行旋转来搅拌洗涤物205。
在进行规定次数的漂洗工序之后进行脱水工序,该脱水工序包括通过打开排水装置217来排出前一个工序的洗涤水的排水工序和使旋转槽204进行高速旋转(例如,900rpm~1700rpm)来脱出洗涤物205中含有的水分、洗涤剂成分的真正的脱水工序。
图31~图33是示意性地示出在本发明的第九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洗涤干燥机250中在旋转槽204高速旋转时在水槽201内产生的气流的图。图31和图33是表示从侧面看到的剖面结构的图,图32是表示从正面看到的剖面结构的图。
在旋转槽204进行高速旋转的中间脱水工序和真正的脱水工序中,设置在旋转槽204的背面来支承旋转轴204a的叶片形状的旋转轴支承部204b起到风扇效果。由此,产生气流S,该气流S如图31所示那样在旋转槽204的周侧壁207的外侧与水槽201之间从背面侧流向正面侧,从正面侧的投入口206进入旋转槽204内,在旋转槽204的内侧从正面侧流向背面侧。
另外,由于旋转槽204的周侧壁207的外侧与空气的粘滞、设置于周侧壁207的孔208成为阻力体所引起的风扇效果而产生如图32所示的旋转槽204的旋转方向(箭头Q)的气流T。
因此,在水槽201内中,在中间脱水工序、真正的脱水工序中产生如图33所示的螺旋状的气流U,该气流U由两个气流即气流S和气流T合成,按顺时针(绕着作为脱水旋转方向的箭头Q方向)流动且向正面侧流动。
此外,一般情况下,水槽201的内壁面与旋转槽204的周侧壁207的外表面之间的距离是10mm~15mm左右,距气流发生源的距离近,因此水槽201的内壁面附近的气流以气流T为主导。
另外,在排水部215中,旋转槽204与作为排水部215的底部的内壁面215c之间的距离长(例如,50mm),与水槽1内壁面相比,气流S的流动的影响比较强。
在没有设置引导部228的情况下,在脱水工序中,由于离心力而从旋转槽204的孔208飞散到水槽201内的水受到离心力和旋转槽204的高速旋转的惯性力而沿倾斜方向飞散,附着于水槽201的内壁面。附着于水槽201的内壁面的水滴随着气流T,向正面方向且从正面看按顺时针在水槽201的内壁面上移动,并被回收到排水部215。被回收到排水部215的水滴大部分由于气流S的影响而在排水部215中向正面侧移动,在排水部215的前端部附近由于气流U的影响而飞散到水槽201内壁面,其中的一部分从投入口206再次进入旋转槽204内而再次附着于衣物。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排水部215中,在与排水孔215a的箭头Q方向的行进侧端部215b相比靠脱水旋转方向(箭头Q方向)的近前侧的内壁面上设置有凸形的引导部228。引导部228以使箭头Q的近前侧至行进侧位于水槽201的正面侧至背面侧的方式倾斜设置。因此,在排水部215中想要移动到正面侧的水滴沿着引导部228返回到排水孔215a侧(水槽201的背面侧)。
此外,当水滴向水槽201的正面侧移动时,由于气流U的影响而使水滴经由投入口206返回到旋转槽204的内部,附着于旋转槽204内的衣物等而发生由脱水速度的降低导致的脱水时间的延长。但是,通过沿着引导部228将水滴引导到排水孔215a来促进排水,也能够消除这种问题。
并且,水槽201以相对于水平正面侧向上的方式倾斜构成,因此在水槽201的壁面上移动的水滴由于水槽201倾斜而易于向低位置即背面侧移动。由此,水滴易于向位于背面侧的排水部215移动而促进排水。
在选择输入了连续执行从清洗工序到干燥工序的运转程序的情况下,当清洗工序完成时,控制部240在漂洗工序之后执行干燥工序。另外,在使湿衣物等干燥的情况下,还能够仅执行干燥工序。
当在旋转槽204内收容结束脱水的洗涤物205或者湿衣物(以下统称为“衣物”)并执行干燥工序时,旋转槽204以所设定的转速进行旋转来搅拌衣物,并且驱动送风部226和热泵装置227以开始进行向旋转槽204内送入干燥用空气的送风循环。
在干燥工序中,水槽201发挥与衣物干燥机中的干燥室相同的作用。此时,当干燥过滤装置225上附着有水滴时,干燥过滤装置225的有效面积减小,因此循环风量减少。
在热泵装置227中,通过压缩机230的动作来压缩制冷剂。制冷剂通过该压力而从压缩机230起在管道234内流动,并在散热器231、节流部232、吸热器233以及压缩机230中循环。被压缩的制冷剂的热流入散热器231,并被放出到与设置于配设在散热器231内的管道234的翅片接触的空气中。由此,在循环风道224中流动的干燥用空气被加热。
加热后的干燥用空气从送风口223被供给到旋转槽204,从衣物夺取水分,成为潮湿的空气而从排气口222排出到循环风道224。随着进行衣物的干燥而从衣物产生线头等棉绒。从排气口222排出的干燥用空气通过干燥过滤装置225,空气中含有的棉绒被干燥过滤装置225捕集。
被干燥过滤装置225去除棉绒后的干燥用空气在通过在节流部232中被减压而成为低压的制冷剂所流经的吸热器233时,被夺取显热和潜热而被除湿。通过除湿而生成的凝结水滴落到贮水部,被除湿而干燥的干燥用空气通过散热器231而被加热。进行除湿而得到的凝结水通过排水路径216而被排出到机外。
在散热器231中对干燥用空气进行加热的热量大致等于压缩机230的消耗电力相当量与由吸热器233从干燥用空气吸收的热量之和,因此散热器231能够获得被输入到压缩机230的电力以上的输出来加热干燥用空气。然而,当干燥用空气在循环风道224内反复进行循环时,关于干燥用空气整体所具有的热量,仅持续蓄积从压缩机230的消耗电力相当量减去自然放出的热量而得到的量。
与此同时,热泵装置227内的制冷剂所具有的热量也持续增加,制冷剂的温度和压力上升,有可能对压缩机230施加过负荷。为了避免该情况,设置将在循环风道224中流动的干燥用空气的一部分排出到循环风道224外的排气口235和将外部气体导入到循环风道224内的吸气口236。
控制部240利用在散热器231的入口附近的管道234中设置的制冷剂温度检测部243来检测在管道234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温度,来控制排气口235和吸气口236的开闭,从而使热泵装置227以稳定的状态进行动作。
关于引导部228,期望如图28所示那样将背面侧端部228a配设在与排水孔215a的正面侧端部215d相比在旋转轴方向上靠背面侧的位置处。根据这种结构,被引导到引导部228的水滴易于从排水孔215a排出到机外,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脱水速度。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洗涤干燥机250具备:水槽201,其在底部具有凹形的排水部215;旋转槽204,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在水槽201内;电动机210,其对旋转槽204进行旋转驱动;以及控制部240,其控制洗涤运转。另外,在排水部215的背面侧具有将水槽201内的洗涤水排出到机外的排水孔215a,排水部215在与排水孔215a的旋转槽204的脱水旋转方向的行进侧端部215b相比靠脱水旋转方向的近前侧的内表面设置有凸形的引导部228。引导部228以旋转槽204的脱水旋转方向的近前侧至行进侧位于水槽201的正面侧至背面侧的方式倾斜。由此,在旋转槽204进行高速旋转的中间脱水工序、真正的脱水工序时,能够利用由旋转槽204的旋转产生的气流将水滴引导到排水孔215a,能够促进排水来提高脱水速度,缩短脱水时间。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使用了具有干燥功能的洗涤干燥机250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在不具有干燥功能的洗衣机中也能够获得相同的效果。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用热泵装置227的散热器231构成加热部,用吸热器233构成除湿部,由此能够以低的温度使衣物等干燥,并且能够以少的耗电量获得规定的干燥性能。然而,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结构,例如,也可以设为取代热泵装置227而将加热器用作加热部、将水冷或者空冷式的换热器用作除湿部的结构。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洗涤干燥机250具备:水槽201,其在正面侧具有开口部201a,在底部具有凹形的排水部215;以及旋转槽204,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在水槽201内。另外,还具备:电动机210,其对旋转槽204进行旋转驱动;以及引导部228,其设置于水槽201,将水槽201的内表面上的水滴从正面侧引导到背面侧。
根据这种结构,引导部228能够阻碍水槽201中的水滴向正面侧的移动,因此在运转中能够抑制水滴在水槽201的内壁面上向正面方向移动的水飞溅现象。
另外,在排水部215中设置有将水槽201内的洗涤水排出到机外的排水孔215a,引导部228与排水孔215a相比位于正面侧,形成为凸形,设置在与排水孔215a处的旋转槽204的脱水旋转方向的行进侧端部215b相比靠脱水旋转方向的近前侧的位置处,且形成为从正面侧朝向背面侧,从脱水旋转方向的近前侧向行进侧倾斜。
根据这种结构,在脱水工序时,能够有效利用气流的力将随着由旋转槽204的旋转而产生的气流在排水部215中想要向正面侧移动的水滴引导到排水孔215a,能够促进排水,提高脱水效率而缩短脱水时间。
另外,水槽201也可以以相对于水平方向正面侧与背面侧相比靠上的方式倾斜。
由此,在水槽201的壁面上移动的水滴由于水槽201倾斜而易于向低的位置即背面侧移动。由此,水滴易于向位于背面侧的排水部215移动而促进排水。
另外,引导部228的背面侧端部228a也可以设置在与排水孔215a的正面侧端部215d相比靠背面侧的位置处。
由此,能够将被引导到排水部215的背面侧的水滴可靠地回收到排水孔215a而排出到机外,能够促进排水。
(第十实施方式)
图34是将本发明的第十实施方式的洗涤干燥机250的水槽201的一部分切下并示出的剖面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引导部228的前端部设置有向旋转槽204的脱水旋转方向的近前侧突出的凸部228c。其它结构与在第九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结构相同,对相同的结构附加相同的附图标记,详细的说明引用第九实施方式的说明。
凸部228c向旋转槽204的脱水旋转方向的近前侧、即与脱水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突出。由此,凸部228c成为阻碍因素,随着气流T越过引导部228的水滴减少,因此能够提高促进从排水孔215a排水的效果。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结构,能够防止接触到引导部228的水滴由于气流的力而越过引导部228,能够促进脱水工序中的向水槽201外的排水。
(第十一实施方式)
图35是将本发明的第十一实施方式的洗涤干燥机250的水槽201的一部分切下并示出的剖面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有多个引导部228。其它结构与在第九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结构相同,对相同的结构附加相同的附图标记,详细的说明引用第九实施方式的说明。
在旋转槽204的脱水旋转方向上设置有多个引导部228。由此,随着气流T越过引导部228的水滴由于表面张力进入多个引导部228的间隙228d,并再次随着气流T被引导到背面侧。因此,能够提高促进从排水孔215a排水的效果。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结构,各个引导部228能够使向排水孔215a方向引导的水滴量分散,能够使越过引导部228的水滴减少,从而促进脱水工序中的向水槽201外的排水。
(第十二实施方式)
图36是将本发明的第十二实施方式的洗涤干燥机250的水槽201的一部分切下并示出的剖面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越趋向水槽201的背面侧,使引导部228的高度越高。其它结构与在第九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结构相同,对相同的结构附加相同的附图标记,详细的说明引用第九实施方式的说明。
以越趋向水槽201的背面侧使从水槽201的内表面向旋转槽204侧的突出高度h越高的方式将引导部228形成为锥形形状。由此,水滴被引导到水槽201的背面侧且越趋向引导部228的背面侧越多的水滴在引导部228的侧面流动。这样,通过使引导部228的背面侧的高度比正面侧的高度高,能够使越过引导部228的水滴减少,能够进一步促进从排水孔215a排水。
引导部228将水滴向背面侧引导,因此越趋向背面侧所捕集到的水滴量越增加。因而,通过增加背面侧的高度,能够提高防止水滴越过引导部228的效果,能够促进脱水工序中的向水槽201外的排水。
此外,第九实施方式至第十二实施方式分别能够与其它实施方式进行组合来实施。
如以上所述,第一实施方式至第十二实施方式的各实施方式的洗涤干燥机50、150、250具备水槽1、101、201以及旋转槽4、104、204,其中,水槽1、101、201在正面侧具有开口部1a、101a、201a,在底部具有凹形的排水部15、115、215,旋转槽4、104、204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在水槽1、101、201内。另外,还具备电动机10、110、210以及引导部28、128、228,其中,电动机10、110、210对旋转槽4、104、204进行旋转驱动,引导部28、128、228设置于水槽1、101、201,将水槽1、101、201的内表面上的水滴从正面侧引导到背面侧。
根据这种结构,引导部28、128、228能够防止水槽1、101、201中的水滴向正面侧移动,因此在运转中能够抑制水滴向循环风道24、124、224侵入、水滴在水槽1、101、201的内壁面上向正面方向移动的水飞溅现象。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能够发挥以下特殊的效果:在运转中能够抑制水滴向循环风道侵入、水滴在水槽的内壁面上向正面方向移动的水飞溅现象。由此,本发明作为进行衣物等的洗涤和干燥的洗涤干燥机以及进行衣物等的洗涤的洗衣机等是有用的。
附图标记说明
1、101、201:水槽;1a、101a、201a:开口部;2、102、202:壳体;3、103、203:悬挂机构;4、104、204:旋转槽;4a、104a、204a:旋转轴;4b、104b、204b:旋转轴支承部;5、105、205:洗涤物;6、106、206:投入口;7、107、207:周侧壁;8、108、208:孔;9、109、209:搅拌突起体;10、110、210:电动机;10a、110a、210a:电动机转数检测部;11、111、211:门;12、112、212:密封件;13、113、213:供水装置;14、114、214:供水路径;15、115、215:排水部;15a、115a、215a:排水孔;15b:正面侧端部;16、116、216:排水路径;17、117、217:排水装置;18、118、218:空气捕集器;19、119、219:压力检测路径;20、120、220:压力检测部;21、121、221:排水回水弯;22、122、222:排气口;23、123、223:送风口;24、124、224:循环风道;25、125、225:干燥过滤装置;26、126、226:送风部;26a、126a、226a:风扇;26b、126b、226b:风扇电动机;27、127、227:热泵装置;28、128、228:引导部;28a、128a、228a:背面侧端部;28b、128c、228c:凸部;28c、128d、228d:间隙;30、130、230:压缩机;31、131、231:散热器;32、132、232:节流部;33、133、233:吸热器;34、134、234:管道;35、135、235:排气口;35a、135a、235a:排气阀;36、136、236:吸气口;36a、136a、236a:吸气阀;40、140、240:控制部;42、142、242:操作显示部;43、143、243:制冷剂温度检测部;50、150、250:洗涤干燥机;104c、204c:空间部;115b、215b:行进侧端部;115c:底线;115d、215d:正面侧端部;128b、228b:正面侧端部;215c:内壁面。

Claims (13)

1.一种洗涤干燥机,具备:
水槽,其在正面侧具有开口部,在底部具有凹形的排水部;
旋转槽,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在上述水槽内;
电动机,其对上述旋转槽进行旋转驱动;
引导部,其设置于上述水槽,将上述水槽的内表面上的水滴从正面侧引导到背面侧;以及
循环风道,其从设置于上述水槽的上部且正面侧的排气口连通连接至向上述旋转槽内导入干燥用空气的送风口,
其中,上述引导部形成为从上述引导部的位于上述水槽的正面侧的一侧朝向位于上述水槽的背面侧的一侧,从上述旋转槽的脱水旋转方向的近前侧向行进侧倾斜,以及
上述引导部被设置为在上述水槽的上述排气口附近的、上述旋转槽的脱水旋转方向的近前侧从上述水槽的内壁突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洗涤干燥机,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送风部,其送出上述循环风道内的上述干燥用空气;
加热部,其对上述干燥用空气进行加热;以及
干燥过滤装置,其捕集上述干燥用空气中含有的棉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洗涤干燥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引导部的位于上述水槽的背面侧的端部构成为与上述排水部的正面侧端部相比位于背面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洗涤干燥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引导部在其前端部具有向上述脱水旋转方向的近前侧突出的凸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洗涤干燥机,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水槽的内壁设置有多个上述引导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洗涤干燥机,其特征在于,
多个上述引导部的高度构成为越是接近上述排气口的引导部的高度越高。
7.根据权利要求2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洗涤干燥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引导部构成为位于上述水槽的背面侧的一侧比位于上述水槽的正面侧的一侧高。
8.一种洗涤干燥机,具备:
水槽,其在正面侧具有开口部,在底部具有凹形的排水部;
旋转槽,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在上述水槽内;
电动机,其对上述旋转槽进行旋转驱动;以及
引导部,其设置于上述水槽,将上述水槽的内表面上的水滴从正面侧引导到背面侧,
其中,上述引导部形成为从上述引导部的位于上述水槽的正面侧的一侧朝向位于上述水槽的背面侧的一侧,从上述旋转槽的脱水旋转方向的近前侧向行进侧倾斜,
在上述排水部中设置有将上述水槽内的洗涤水排出到机外的排水孔,以及
上述引导部在上述水槽的上述底部的正面侧形成为凸形,设置在与上述排水部的上述旋转槽的脱水旋转方向的行进侧的底线相比靠上述脱水旋转方向的近前侧的位置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洗涤干燥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引导部设置在与上述排水孔的上述脱水旋转方向的行进侧端部相比靠上述脱水旋转方向的近前侧的位置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洗涤干燥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引导部的位于上述水槽的背面侧的端部构成为与上述排水部的正面侧端部相比位于背面侧。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洗涤干燥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引导部在其前端部具有向上述脱水旋转方向的近前侧突出的凸部。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洗涤干燥机,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水槽的内壁设置有多个上述引导部。
13.根据权利要求8至1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洗涤干燥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引导部构成为位于上述水槽的背面侧的一侧比位于上述水槽的正面侧的一侧高。
CN201380034854.5A 2012-08-24 2013-08-19 洗涤干燥机 Active CN10442846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84732 2012-08-24
JP2012184732A JP5990776B2 (ja) 2012-08-24 2012-08-24 洗濯乾燥機
JP2012271954A JP6225323B2 (ja) 2012-12-13 2012-12-13 洗濯機
JP2012-271947 2012-12-13
JP2012-271954 2012-12-13
JP2012271947A JP6114910B2 (ja) 2012-12-13 2012-12-13 洗濯機
PCT/JP2013/004890 WO2014030332A1 (ja) 2012-08-24 2013-08-19 洗濯乾燥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28461A CN104428461A (zh) 2015-03-18
CN104428461B true CN104428461B (zh) 2017-05-17

Family

ID=501496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34854.5A Active CN104428461B (zh) 2012-08-24 2013-08-19 洗涤干燥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4428461B (zh)
WO (1) WO201403033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931772B2 (ja) * 2017-10-30 2021-09-08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食器洗い機
US10494756B2 (en) 2017-11-16 2019-12-03 Haier Us Appliance Solutions, Inc. Dryer appliances including an air circulation duct
JP7054354B2 (ja) * 2018-03-02 2022-04-13 東芝ライフスタイル株式会社 衣類乾燥機
CN110983735B (zh) * 2019-12-02 2020-11-2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干衣机、存储介质与处理器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96445A (zh) * 2011-08-19 2011-12-28 海尔集团公司 洗衣机外桶部件及全自动洗衣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149428B (en) * 1983-11-08 1986-10-08 Zanussi A Spa Industrie Liquid discharge for washing machines
JP2004195098A (ja) * 2002-12-20 2004-07-1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洗濯乾燥機
JP3781047B2 (ja) * 2004-11-09 2006-05-31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ドラム式洗濯機
KR100765277B1 (ko) * 2005-01-10 2007-10-0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드럼세탁기
JP2008264233A (ja) * 2007-04-20 2008-11-06 Toshiba Corp 洗濯乾燥機
JP2012085842A (ja) * 2010-10-20 2012-05-10 Panasonic Corp ドラム式洗濯乾燥機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96445A (zh) * 2011-08-19 2011-12-28 海尔集团公司 洗衣机外桶部件及全自动洗衣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28461A (zh) 2015-03-18
WO2014030332A1 (ja) 2014-02-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87621B (zh) 洗涤干燥机
JP4706572B2 (ja) 洗濯乾燥機
US20110277513A1 (en) Washing machine having drying function and water filter thereof
CN104471142B (zh) 衣物干燥机
CN104428461B (zh) 洗涤干燥机
JP6023976B2 (ja) 衣類乾燥機
CN109281118A (zh) 具有提高的干燥效率的滚筒型洗衣机
JP5990772B2 (ja) 衣類乾燥機
JP5994453B2 (ja) 乾燥装置
WO2014010181A1 (ja) 衣類乾燥機および洗濯乾燥機
JP2008110088A (ja) ドラム式洗濯乾燥機
JP2012170626A (ja) 衣類乾燥機
CN105189850B (zh) 干燥机
CN102031682B (zh) 烘干机
CN105960488B (zh) 洗涤干燥机
JP2013128538A (ja) 洗濯乾燥機
JP2011167221A (ja) 衣類乾燥機
WO2014024354A1 (ja) 乾燥装置
JP4676292B2 (ja) 衣類乾燥装置
EP3263759B1 (en) Fluff collection and handling
JP2011098021A (ja) 衣類乾燥機
CN103938422B (zh) 衣物干燥机
WO2014016996A1 (ja) 乾燥機能を有する洗濯機
JP2020018714A (ja) 洗濯乾燥機
JP2011050564A (ja) 衣類乾燥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