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25919A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425919A
CN104425919A CN201410440023.4A CN201410440023A CN104425919A CN 104425919 A CN104425919 A CN 104425919A CN 201410440023 A CN201410440023 A CN 201410440023A CN 104425919 A CN104425919 A CN 1044259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terminal
housing
contact site
fo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44002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425919B (zh
Inventor
舟山大裕
三冢茂
山口富三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riso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riso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318438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422776B1/ja
Application filed by Iriso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Iriso Elect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4259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259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4259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259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01R13/631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for engagement only
    • H01R13/6315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for engagement only allowing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coupling parts, e.g. floating connec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91Coupling devices allowing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coupling parts, e.g. floating or self align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1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or with a coupling device exclusively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 H01R12/716Coupling device provided on the PCB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26Pin or blade contacts for sliding co-operation on one side onl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连接器,即使在具备具有多个接触部和弹性片部的多触点的端子的连接器中,也能够使连接器尺寸不在前后方向上大型化。在第2弹性片部(23d)的与第1固定片部(23e)相邻的一端侧,设置有从第1可动壳体(12)的突出部(12a)的顶端侧沿侧面的形状而迂回伸长的弯曲部(23d1)。

Description

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连接例如一对印刷基板彼此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这种连接器,已知有如下结构的连接器:具备在配置成彼此一个面相对的一对基板中一个基板安装的一个连接器和安装于另一个基板的另一个连接器,通过将各连接器嵌合来连接基板彼此(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所述连接器中一个连接器具有:固定于基板的固定壳体;设置为相对于固定壳体能够在连接器的前后方向以及宽度方向上移动自如的可动壳体;以及一端侧被保持于可动壳体且另一端侧被保持于固定壳体的多个端子,通过利用在各端子的一端侧与另一端侧之间设置的可动部的弹性变形、可动壳体相对于固定壳体移动,从而吸收由振动和/或冲击引起的各基板彼此的位置偏离。
不过,对于成为所述“一个连接器”的插座连接器,在端子设置有与成为所述“另一个连接器”的插头连接器的端子的接触部接触的能够弹性变形的第1以及第2接触部,第1接触部以及第2接触部配置为彼此在连接器嵌合方向上隔开间隔,从而即使是在插头连接器的端子的接触部附着有垃圾和/或污物等的异物的情况下,也能够在由第1接触部去除了异物之后使第2接触部与插头连接器的端子的接触部接触,能够可靠地使插头连接器的端子与插座连接器的端子导通。
具体而言,上述插座连接器的端子具有:所述第1接触部以及第2接触部;第1弹性片部以及第2弹性片部,其能够在与插头连接器的端子的接触方向上弹性变形;第1固定片部,其固定于所述可动壳体;可动部,其能够在连接器的宽度方向上弹性变形;第2固定片部,其固定于所述固定壳体;以及基板连接部,其连接于基板。
所述第1弹性片部形成为从第1固定片部的上端向上方延伸,在其上端设置有第1接触部。
第2弹性片部形成为从第1固定片部的上端向上方延伸,在其上端设置有第2接触部。这种情况下,各弹性片部配置为以第2弹性片部位于比第1弹性片部靠连接器的前后方向中央侧的方式彼此在前后方向上隔开间隔。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1878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不过,在将所述插座连接器的第2弹性片部设为直线形状的情况下,为了使得其不与支撑所述插头连接器的端子的壳体的突出部干涉,必须将与第1固定片部连接的基端向连接器的前后方向上的前方向或者后方向偏离,与此相伴,需要加大所述可动壳体的前后方向上的宽度,其结果,不仅插座连接器,连插头连接器的连接器尺寸也在前后方向上大型化。
本发明是鉴于所述问题而作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在具备具有多个接触部和弹性片部的多触点的端子的连接器中、也不使前后方向上的连接器尺寸大型化的连接器。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为了达成所述目的而提供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具备壳体和端子,该端子具备:第1接触部以及第2接触部,其与对方端子接触;第1弹性片部以及第2弹性片部,其能够在与对方端子的接触方向上弹性变形;以及第1固定片部,其固定于所述壳体,所述连接器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在沿着所述接触方向的连接器的前后方向中央形成有在连接器嵌合状态下与保持对方端子的对方连接器的壳体的突出部相对的中央分隔壁,所述端子配置为所述第1固定片部与所述中央分隔壁相接触,所述第1、第2弹性片部形成为从所述第1固定片部的上端向上方延伸,并且配置为以第2弹性片部位于比第1弹性片部靠所述前后方向中央侧的方式彼此在前后方向上隔开间隔,所述第2弹性片部在与所述第1固定片部相连的一端侧具有弯曲部,所述弯曲部在连接器嵌合状态下从对方连接器的所述突出部的顶端侧沿侧面的形状而迂回伸长。
在将第2弹性片部设为直线形状的情况下,为了使得其不与所述突出部干涉,必须将与第1固定片部相连的基端向从中央分隔壁远离的方向偏离,与此相伴,需要加大壳体的前后方向上的宽度,其结果,不仅本发明的连接器,连对方连接器的连接器尺寸也在前后方向上大型化。
而若为具有弯曲部的第2弹性片部,则能够避免前述的干涉,所以能够使连接器小型化。另外,因为通过弯曲部能够将第2弹性片部的弹簧长度取得较长,所以还能够防止插拔变得不顺畅、弹簧弹性恶化、连接器的连接可靠性下降。
而且,若为本发明,则即使是在对方连接器的端子的接触部附着有垃圾和/或污物等的异物的情况下,也能够在由第1接触部去除了异物之后使第2接触部与之接触,所以在这一点也能够可靠地与对方连接器导通。
所述弯曲部能够构成如下弯曲形状:在与所述中央分隔壁的侧面相接触的位置,其基端与所述第1固定片部相连,然后向从中央分隔壁远离的方向弯曲,再次向所述前后方向中央侧弯曲。
由此,能够避免前述的干涉且使连接器小型化。另外,通过弯曲部能够将第2弹性片部的弹簧长度取得较长,所以还能够防止插拔变得不顺畅、弹簧弹性恶化、连接器的连接可靠性下降。
对于所述本发明,一种连接器,其具备安装于一个基板的第1连接器和安装于另一个基板的第2连接器,通过将第1连接器和第2连接器嵌合来连接基板彼此,其中,
所述第1连接器具有:固定于一个基板的第1固定壳体;第1可动壳体,其配置为能够相对于第1固定壳体移动;以及第1端子,其一端侧被保持于第1可动壳体,另一端侧被保持于第1固定壳体,
第1端子具有能够在连接器的前后方向上弹性变形的可动部,
该可动部形成为,与连接器的宽度方向对应的宽度尺寸比与连接器的前后方向或者上下方向对应的厚度尺寸大,
所述第2连接器具有:固定于另一个基板的第2固定壳体;第2可动壳体,其配置为能够相对于第2固定壳体移动;以及第2端子,其一端侧被保持于第2可动壳体,另一端侧被保持于第2固定壳体,
第2端子具有能够在连接器的宽度方向上弹性变形的可动部,
该可动部形成为,与连接器的前后方向或者上下方向对应的厚度尺寸比与连接器的宽度方向对应的宽度尺寸大。
由此,第1连接器的第1端子,因为可动部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比厚度方向上的尺寸大,所以容易在连接器的前后方向或者上下方向上弹性变形,第2连接器的第2端子,因此可动部的厚度方向上的尺寸比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大,所以容易在连接器的宽度方向上弹性变形,当在连接器的前后方向上产生了各基板彼此的位置偏离时,第1端子的可动部弹性变形,当在连接器的宽度方向上产生了各基板彼此的位置偏离时,第2端子的可动部弹性变形。
即,因为第1连接器的第1端子的可动部形成为宽度方向上的尺寸比厚度方向上的尺寸大,以使得其可在连接器的前后方向上弹性变形,第2连接器的第2端子的可动部形成为厚度方向上的尺寸比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大,以使得其可在连接器的宽度方向上弹性变形,所以与形成为在连接器的前后方向以及宽度方向的任意方向上都能够充分地弹性变形的结构相比,能够分别加大第1以及第2端子的可动部的截面积,能够加大端子的允许电流值。
对于本发明,一种连接器,其安装于一个基板,通过与安装于另一个基板的其他的连接器嵌合来连接基板彼此,所述连接器的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具有:固定于基板固定壳体的;可动壳体,其配置为能够相对于固定壳体移动;以及端子,其一端侧被保持于可动壳体,另一端侧被保持于固定壳体,
端子具有:第1接触部以及第2接触部,其在连接器嵌合方向上隔开间隔地与所述其他的连接器的端子接触;和可动部,其能够在连接器的宽度方向上弹性变形,
该可动部形成为,与连接器的前后方向或者上下方向对应的厚度尺寸比与连接器的宽度方向对应的宽度尺寸大。
本发明的端子,可动部因为与连接器的前后方向或者上下方向对应的厚度尺寸比与连接器的宽度方向对应的宽度尺寸大,所以容易在连接器的宽度方向上弹性变形,能够加大可动部的截面积,所以能够加大端子的允许电流值。
另外,端子具有在连接器嵌合方向上隔开间隔地与所述其他的连接器的端子接触的第1接触部以及第2接触部。由此,在与其他的连接器嵌合时,是在第1接触部与其他的连接器的端子滑动接触之后,使第2接触部追随其滑动轨迹而与其他的连接器的端子接触,所以即使是在其他的连接器的端子附着有异物的情况下,也因为能够在由第1接触部去除了异物之后再使第2接触部接触,所以能够提高连接器的连接可靠性。
进而,端子通过第1接触部以及第2接触部与对方端子接触,与通过1个接触部接触的情况相比,按压对方端子的接触力强,所以即使连接器在使用环境下受到振动,也能够抑制第1接触部以及第2接触部与对方端子微微滑动而切削镀层、使接触电阻增加的情况,通过这一点也能够提高连接器的连接可靠性。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实现如下连接器,即使在具备具有多个接触部和弹性片部的多触点的端子的连接器中,也能够使连接器尺寸不在前后方向上大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第1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是第1连接器的主视图。
图3是第1连接器的侧视图。
图4是A-A线向视剖视图。
图5是第1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6是第1连接器的仰视图。
图7是第2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8是第2连接器的主视图。
图9是第2连接器的侧视图。
图10是B-B线向视剖视图。
图11是第2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12是第2连接器的仰视图。
图13是第1端子的立体图。
图14是第2端子的立体图。
图15是表示连接器的连接工序的立体图。
图16是表示连接器的连接工序的侧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2…基板,10…第1连接器,11…第1固定壳体,
12…第1可动壳体,12a突出部,13…第1端子,13c…可动部,
20…第2连接器,21…第2固定壳体,22…第2可动壳体,
22e中央分隔壁,23…第2端子,23a第1接触部,
23b第2接触部,23c第1弹性片部,23d第2弹性片部,
23d1弯曲部,23d2朝外弯曲部,23d3朝内弯曲部,23f…可动部。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是表示用于连接例如一对印刷基板彼此的连接器的图。此外,图中X方向表示连接器的宽度方向,Y方向表示连接器的前后方向,Z方向表示连接器的上下方向。
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具备:在配置成彼此一个面相对的一对基板1、2中的一个基板1安装的第1连接器10;和安装于另一个基板2的第2连接器20。
此外,第2连接器20,在图15以及图16中相对于图7至图12上下方向相反,但是以下的说明中的上下方向作为图7至图12的上下方向而示出。
(第1连接器10的结构)
第1连接器10包括:固定于一个基板1的第1固定壳体11;相对于第1固定壳体11移动自如的第1可动壳体12;被保持于第1固定壳体11以及第1可动壳体12的多个第1端子13;以及用于将第1固定壳体11固定于一个基板1的一对第1固定构件14,各第1端子13彼此在连接器的宽度方向上隔开间隔而排列,并且前后配置有2列。
第1固定壳体11由合成树脂的成型品构成,形成为高度尺寸比宽度尺寸以及进深尺寸小的大致长方体形。第1固定壳体11包括前表面部11a、背面部11b以及左右侧面部11c,其上表面以及下表面分别向上方以及下方开口。
在前表面部11a以及背面部11b的内面侧设置有固定各第1端子13的多个固定槽11d,在各侧面部11c前后2处分别设置有限制第1可动壳体12的前后方向的移动的大致四边形的缺口部11e。
第1可动壳体12由合成树脂的成型品构成,形成为高度尺寸比宽度尺寸以及进深尺寸小的大致长方体形。第1可动壳体12形成为上表面开口的中空状,在其内部设置有从底面的前后方向中央部朝向上方突出的突出部12a。
突出部12a形成为在第1可动壳体12的宽度方向上长的扁平状,在其前表面以及背面设置有保持各第1端子13的多个保持槽12b。当将第1连接器10和第2连接器20嵌合时,突出部12a的顶端处于接近第2可动壳体22的插入部22c的底部以及弯曲而与第1固定片部23e连接的第2弹性片部23d的一端侧的位置。
第1可动壳体12形成为比第1固定壳体11的内部形状小的外形,配置为能够在第1固定壳体11内在前后方向以及宽度方向上移动。这种情况下,第1可动壳体12的上端位于与第2固定壳体21的上端大致相同高度。
另外,在第1可动壳体12的两侧面前后2处分别设置有向侧方突出的突部12c,各突部12c分别配置为在第1固定壳体11的各缺口部11e内在前后方向、宽度方向以及上下方向上移动自如。此外,在第1可动壳体12的底面与基板1之间,如图4、16所示那样设置有间隙,间隙是第1可动壳体12向下方(基板方向)的可动量。
各第1端子13通过对导电性的金属板进行弯曲加工而形成,如图13所示那样,形成为宽度方向(X方向)的尺寸比厚度方向(Y方向或者Z方向)的尺寸大。
第1端子13包括:与第2连接器20的端子接触的接触部13a;固定于第1可动壳体12的第1固定片部13b;能够在连接器的前后方向上弹性变形的可动部13c;固定于第1固定壳体11的第2固定片部13d;以及连接于一个基板1的基板连接部13e。
接触部13a形成为在上下方向上呈直线状延伸,被保持于第1可动壳体12的保持槽12c。
第1固定片部13b形成为从接触部13a的下端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固定于第1可动壳体12的下表面。
可动部13c形成为从第1固定片部13b沿第1可动壳体12的外表面向上方延伸、并且从第1可动壳体12的上端附近向下方弯曲成倒U型,形成为以其上端为基点在连接器的前后方向(Y方向)上弹性变形。
第2固定片部13d形成为从可动部13c的一个下端向下方延伸,固定于第1固定壳体11的固定槽11d。
基板连接部13e形成为从第2固定片部13d的下端在前后方向上延伸,从第1固定壳体11的前表面部11a或者背面部11b的下方向第1固定壳体11的外侧延伸出去。
即,第1端子13的一端侧(第1固定片部13b侧)和另一端侧(第2固定片部13d侧)彼此在连接器的前后方向上隔开间隔而配置,在它们之间配置有可动部13c。
各第1固定构件14通过对金属板进行弯曲加工而形成,配置在第1固定壳体11的宽度方向两侧。第1固定构件14以遍及第1固定壳体11的侧面部11c的从上表面到前表面侧以及背面侧的方式形成为大致“コ”形,其前后两端侧固定于侧面部11c的前表面以及背面。在第1固定构件14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软钎焊于基板1的固定片部14a,各固定片部14a形成为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另外,第1固定构件14的上表面设置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突条部14b。
(第2连接器20的结构)
第2连接器20包括:固定于一个基板1的第2固定壳体21;相对于第2固定壳体21移动自如的第2可动壳体22;被保持于第2固定壳体21以及第2可动壳体22的多个第2端子23;以及用于将第2固定壳体21固定在另一个基板2的一对第2固定构件24,各第2端子23彼此在连接器的宽度方向上隔开间隔而排列,并且前后配置有2列。
第2固定壳体21由合成树脂的成型品构成,形成为高度尺寸比宽度尺寸以及进深尺寸小的大致长方体形。第2固定壳体21包括前表面部21a、背面部21b以及左右侧面部21c,其上表面以及下表面分别向上方以及下方开口。在前表面部21a以及背面部21b的下端侧设置有固定各第2端子23的多个固定孔21d,在各侧面部21c设置有限制第2可动壳体22的前后方向上的移动的大致四边形的缺口部21e。
第2可动壳体22由合成树脂的成型品构成,形成为高度尺寸比宽度尺寸以及进深尺寸大的大致长方体形。
在第2可动壳体22的上表面设置有供第1可动壳体12的突出部12a插入的插入口22a,插入口22a以沿第1可动壳体12的宽度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为横向长。
在第2可动壳体22内,彼此在连接器的宽度方向上隔开间隔地设置有用于配置各第2端子23的多个端子孔22b,各端子孔22b前后配置有2列。各端子孔22b的上部侧朝向第2可动壳体22内的前后方向中央而开口,在前列与后列的各端子孔22a的上部侧之间,形成有供第1可动壳体12的突出部12a经由插入口22a而插入的插入部22c。在各端子孔22b的下部侧固定有第2端子23,各端子孔22b的下端向下方开口。
第2可动壳体22形成为比第2固定壳体21的内部形状小的外形,配置为能够在第2固定壳体21内在前后方向以及宽度方向上移动。这种情况下,第2可动壳体22的大致上半部分从第2固定壳体21的上端向上方突出。另外,在第2可动壳体22的两侧面设置有向侧方突出的突部22d,各突部22d配置为在第2固定壳体21的各缺口部21e内在前后方向、宽度方向以及上下方向上移动自如。
各第2端子23通过对导电性的金属板进行冲裁加工而形成,如图14所示那样形成为厚度方向(Y方向或者Z方向)上的尺寸比宽度尺寸(X方向)的尺寸大。
第2端子23包括:与第1连接器10的第1端子13接触的第1接触部23a以及第2接触部23b;能够在与第1端子13的接触方向上弹性变形的第1弹性片部23c以及第2弹性片部23d;固定于第2可动壳体22的第1固定片部23e;能够在连接器的宽度方向上弹性变形的可动部23f;固定于第2固定壳体21的第2固定片部23g;以及连接于另一个基板2的基板连接部23h。
第1接触部23a以及第2接触部23b形成为大致三角形状,分别从端子孔22b的上部侧突出到插入部22c内。这种情况下,各接触部23a、23b以第1接触部23a位于第2接触部23b的上方的方式配置为彼此在上下方向上隔开间隔。
这样的第2端子23利用第1以及第2接触部23a、23b与第1端子13接触,与利用1个接触部来接触的情况相比按压第1端子13的接触力更强,所以嵌合状态下的连接器即使在使用环境下受到振动,也能够抑制第1以及第2接触部23a、23b与第1端子13稍稍滑动、削掉镀层而增加接触电阻这一不利情况,能够提高连接器的连接可靠性。
第1弹性片部23c形成为从第1固定片部23e的上端向上方延伸,在其上端设置有第1接触部23a。
第2弹性片部23d形成为从第1固定片部23e的上端向上方延伸,在其上端设置有第2接触部23b。这种情况下,各弹性片部23c、23d以第2弹性片部23d位于比第1弹性片部23c靠连接器的前后方向中央侧的方式配置为彼此在前后方向上隔开间隔。
另外,第2弹性片部23d,在与第1固定片部23e连接的一端侧,具有从第1可动壳体12的突出部12a的顶端侧沿侧面的形状而迂回伸长的弯曲部23d1。该弯曲部23d1成为具有朝外弯曲部23d2和朝内弯曲部23d3的弯曲形状,该弯曲部23d1在与将第2端子23分隔为前后2列的第2可动壳体22的中央分隔壁22e的侧面相接触的位置,其基端与第1固定片部23e连接,然后该朝外弯曲部23d2向从中央分隔壁22e远离的前方向或者后方向的各方向弯曲,然后该朝内弯曲部23d3再向前后方向中央侧弯曲。
此处,例如在将第2弹性片部23d设为直线形状的情况下,为了不与第1可动壳体12的突出部12a干涉,必须使与第1固定片部23e连接的基端向从中央分隔壁22e远离的前方向或者后方向偏离,与此相伴,需要加大第2可动壳体22的前后方向上的宽度,其结果,不仅第2连接器20,连第1连接器10的连接器尺寸也在前后方向上大型化。而若为具有弯曲部23d1的第2弹性片部23d,则因为能够避免前述的干涉,所以能够使连接器小型化。另外,通过弯曲部23d1能够将第2弹性片部23d的弹簧长度取得较长,所以能够防止插拔变得不顺畅、弹簧弹性恶化、连接器的连接可靠性下降的情况。
第1固定片部23e形成为从各弹性片部23c、23d的下端向下方延伸,固定于端子孔22b的下部侧。
可动部23f形成为,从第1固定片部23e的下端侧沿第2可动壳体22的外表面向上方延伸,并且从第2可动壳体22的上下方向大致中央附近朝向下方弯曲成倒U型,形成为以其上端为基点在连接器的宽度方向(X方向)上弹性变形。
第2固定片部23g形成为从可动部23f的一方的下端侧向上方延伸,固定于第2固定壳体21的固定孔21d内。
基板连接部23h形成为从第2固定片部23g的下端在前后方向上延伸,从第2固定壳体21的前表面部21a或者背面部21b的下方向第2固定壳体21的外侧延伸出去。
即,第2端子23的一端侧(第1固定片部23e侧)与另一端侧(第2固定片部23g侧)配置为彼此在连接器的前后方向上隔开间隔,在它们之间配置有可动部23f。
各第2固定构件24通过对金属板进行弯曲加工而形成,配置在第2固定壳体21的宽度方向两侧。第2固定构件24以遍及第2固定壳体21的侧面部21c的从上表面到前表面侧以及背面侧的方式形成为大致“コ”形,其前后两端侧固定于侧面部21c的前表面以及背面。在第2固定构件24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软钎焊于基板2的固定片部24a,各固定片部24a形成为沿前后方向延伸。另外,在第2固定构件24的上表面设置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突条部24b。
(向基板的安装方法)
在如以上那样构成的连接器中,通过将第1连接器10的各第1固定构件14的固定片部14a和各第1端子13的基板连接部13e软钎焊在一个基板1,第1连接器10的第1固定壳体11固定于基板1。另外,通过将第2连接器20的各第2固定构件24的固定片部24a和各第2端子23的基板连接部23h软钎焊在另一个基板2,第2连接器20的第2固定壳体21固定于基板2。
(连接器彼此的连接和作用)
接着,在将第1连接器10和第2连接器20连接的情况下,如图15以及图16所示那样,将第2连接器20以及基板2上下朝向相反,将第1连接器10的第1可动壳体12和第2连接器20的第2可动壳体22彼此嵌合。
此时,第2可动壳体22插入第1可动壳体12内,并且第1可动壳体12的突出部12a从第2可动壳体22的插入口22a插入第2可动壳体22内的插入部22c。
由此,第1端子13的各接触部13a压入第2端子23的各第1接触部23a与各第2接触部23b之间,并且第1端子13的各接触部13a与第2端子23的各第1以及第2接触部23a、23b彼此接触,各第1端子13和各第2端子23连接。
此时,因为是在第2端子23的第1接触部23a接触第1端子13的接触部13a之后,第2端子23的第2接触部23b再接触第1端子13的接触部13a,所以即使是在第1端子13的接触部13a附着有垃圾和/或污物等的异物的情况下,也是在由第1接触部23a去除了异物之后,第2接触部23b再接触。
在所述连接状态下,当各基板1、2彼此在连接器的前后方向(Y方向)或者上下方向(Z方向)上产生相对的位置偏离时,通过第1连接器10的第1可动壳体12相对于第1固定壳体11在连接器的前后方向(Y方向)或者上下方向(Z方向)上移动,来吸收各基板1、2彼此相对于连接器的前后方向或者上下方向的位置偏离。
另外,当各基板1、2彼此在连接器的宽度方向(X方向)上产生相对的位置偏离时,通过第2连接器20的第2可动壳体12相对于第2固定壳体21在连接器的宽度方向(X方向)上移动,来吸收各基板1、2彼此相对于连接器的宽度方向的位置偏离。
即,第1连接器10的各第1端子13形成为可动部13c的宽度方向(X方向)上的尺寸比厚度方向(Y方向或者Z方向)上的尺寸大,所以容易在连接器的前后方向(Y方向)或者上下方向(Z方向)上弹性变形。
另外,第2连接器20的各第2端子23形成为可动部23f的厚度方向(Y方向或者Z方向)上的尺寸比宽度方向(X方向)上的尺寸大,所以容易在连接器的宽度方向(X方向)上弹性变形。
因此,在各基板1、2彼此的位置偏离在连接器的前后方向(Y方向)上产生时,与各第2端子23的可动部23f相比,各第1端子13的可动部13c较大地弹性变形,在各基板1、2彼此的位置偏离在连接器的宽度方向(X方向)上产生时,与各第1端子13的可动部13c相比,各第2端子23的可动部23f较大地弹性变形。
另外,各第1端子13的可动部13c配置在第1端子13的一端侧(第1固定片部13b侧)与另一端侧(第2固定片部13d侧)之间,并且第1端子13的一端侧与另一端侧配置为彼此在连接器的前后方向上隔开间隔,所以即使将第1端子13的可动部13c形成为在上下方向上较长,第1端子13的上下尺寸也不会变大。
同样地,各第2端子23的可动部23f配置在第2端子23的一端侧(第1固定片部23e侧)与另一端侧(第2固定片部23g侧)之间,并且第2端子23的一端侧与另一端侧配置为彼此在连接器的前后方向上隔开间隔,所以即使将第2端子23的可动部23f形成为在上下方向上较长,第2端子23的上下尺寸也不会变大。
〔本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将可动部13c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形成为比厚度方向上的尺寸大,以使得第1连接器10的各第1端子13的可动部13c可在连接器的前后方向(Y方向)上弹性变形,将可动部23f的厚度方向上的尺寸形成为比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大,以使得第2连接器20的各第2端子23的可动部23f可在连接器的宽度方向(X方向)上弹性变形,所以与形成为在连接器的前后方向以及宽度方向的任意方向都能够充分弹性变形的结构相比,能够分别将各可动部13c、23f的截面积设为较大,能够加大各端子13、23的允许电流值。
由此,在第1以及第2连接器10、20彼此可在连接器的前后方向以及宽度方向上移动自如的结构中,也能够加大各端子13、23的允许电流值,所以变得能够用作大电流用的连接器。此外,当然根据用途也可以用作非大电流用的连接器。
这种情况下,将第1端子13的一端侧(第1固定片部13b侧)与另一端侧(第2固定片部13d侧)配置为彼此在连接器的前后方向上隔开间隔,并且在它们之间配置第1端子13的可动部13c,所以能够不加大第1端子13的上下尺寸就将可动部13c形成为在上下方向上较长。
另外,将第2端子23的一端侧(第1固定片部23e侧)与另一端侧(第2固定片部23g侧)配置为彼此在连接器的前后方向上隔开间隔,并且在它们之间配置第2端子23的可动部23f,所以能够不加大第2端子23的上下尺寸就将可动部23f形成为在上下方向上较长。
由此,能够使第1以及第2连接器10、20不在上下方向上大型化就加大第1以及第2可动壳体12、22的移动量,所以在各基板1、2的间隔狭窄、各基板1、2彼此的位置偏离大的情况下也是有益的。
这种情况下,将第1端子13的可动部13c形成为在上下方向上弯曲,所以能够以弯曲部为基点、在尺寸比宽度方向小的厚度方向上产生弯曲变形,能够使第1端子13容易地弹性变形。
另外,将第2端子23的可动部23f形成为在上下方向上弯曲,所以能够以弯曲部为基点、在尺寸比厚度方向小的宽度方向上产生弯曲变形,能够使第2端子23容易地弹性变形。
进而,在第1端子13设置与第2端子23接触的接触部13a,并且在第2端子23设置与第1端子13的接触部13a接触的能够弹性变形的第1以及第2接触部23a、23b,使第2端子23的第1以及第2接触部23a、23b配置为彼此在连接器嵌合方向上隔开间隔,所以即使是在第1端子13的接触部13a附着了垃圾和/或污物等异物的情况下,也能够在由第1接触部23a去除了异物之后再使第2接触部23b与第1端子13的接触部13a接触,所以能够可靠地使第1端子13与第2端子23导通。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作为第1连接器10的连接对象,例示了具有多个弹性片部和接触部的多触点的第2连接器20,但是也可以将仅具有1个弹性片部和接触部的单触点的连接器作为连接对象。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作为第1连接器10的连接对象,示出了设为具有可动部23的第2连接器20的例子,但是也可以将无可动部23而没有分成固定壳体21和可动壳体22的不具有浮动功能的连接器作为连接对象。另外,作为第2连接器20的连接对象,示出了设为具有可动部13的第1连接器10的例子,但是也可以将无可动部13而没有分成固定壳体11和可动壳体12的不具有浮动功能的连接器作为连接对象。
此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将各基板1、2的相对方向为上下方向而对各连接器10、20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是在各基板以在上下方向以外的方向上相对的方式配置的情况下,其基板的相对方向与本发明的上下方向对应。

Claims (2)

1.一种连接器,具备壳体和端子,
该端子具备:第1接触部以及第2接触部,其与对方端子接触;第1弹性片部以及第2弹性片部,其能够在与对方端子的接触方向上弹性变形;以及第1固定片部,其固定于所述壳体,所述连接器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壳体上,在沿着所述接触方向的连接器的前后方向中央形成有中央分隔壁,所述中央分隔壁在连接器嵌合状态下与保持对方端子的对方连接器的壳体的突出部相对,
所述端子配置为所述第1固定片部与所述中央分隔壁相接触,
所述第1、第2弹性片部形成为从所述第1固定片部的上端向上方延伸,并且配置为以第2弹性片部位于比第1弹性片部靠所述前后方向中央侧的方式彼此在前后方向上隔开间隔,
所述第2弹性片部在与所述第1固定片部相连的一端侧具有弯曲部,所述弯曲部在连接器嵌合状态下从对方连接器的所述突出部的顶端侧沿侧面的形状而迂回伸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弯曲部为如下弯曲形状:在与所述中央分隔壁的侧面相接触的位置,其基端与所述第1固定片部相连,然后向从中央分隔壁远离的方向弯曲,再次向所述前后方向中央侧弯曲。
CN201410440023.4A 2013-09-05 2014-09-01 连接器 Active CN10442591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84389A JP5422776B1 (ja) 2012-09-05 2013-09-05 コネクタ
JP2013-184389 2013-09-05
JP2013243072A JP5481599B2 (ja) 2012-09-05 2013-11-25 コネクタ
JP2013-243072 2013-11-2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25919A true CN104425919A (zh) 2015-03-18
CN104425919B CN104425919B (zh) 2018-06-08

Family

ID=524627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440023.4A Active CN104425919B (zh) 2013-09-05 2014-09-01 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2846414A1 (zh)
KR (1) KR101514372B1 (zh)
CN (1) CN104425919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60707A (zh) * 2016-01-08 2017-07-18 Koa株式会社 电阻器用托架、附带托架的电阻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8011212A (zh) * 2016-11-02 2018-05-08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浮动连接器以及电连接器
CN109103696A (zh) * 2017-06-21 2018-12-28 达昌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浮动式连接器
CN107809018B (zh) * 2016-09-09 2020-09-29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以及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组装体
CN112542714A (zh) * 2019-09-20 2021-03-23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浮动连接器
CN113555745A (zh) * 2020-04-24 2021-10-26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嵌合连接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4112451A1 (en) * 2003-06-11 2004-12-23 Neoconix, Inc. Land grid array connector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06841A (en) * 1977-03-11 1978-08-15 Bunker Ramo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printed circuit boards
CN2391331Y (zh) * 1998-03-13 2000-08-09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883083A (zh) * 2004-05-07 2006-12-20 意力速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934755A (zh) * 2005-03-11 2007-03-21 意力速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1375471A (zh) * 2006-10-05 2009-02-25 意力速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17439B1 (ja) * 1999-07-06 2000-12-11 山一電機株式会社 挟接形ソケット
JP2007018785A (ja) 2005-07-06 2007-01-25 D D K Ltd コネクタ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06841A (en) * 1977-03-11 1978-08-15 Bunker Ramo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printed circuit boards
CN2391331Y (zh) * 1998-03-13 2000-08-09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883083A (zh) * 2004-05-07 2006-12-20 意力速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934755A (zh) * 2005-03-11 2007-03-21 意力速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1375471A (zh) * 2006-10-05 2009-02-25 意力速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60707A (zh) * 2016-01-08 2017-07-18 Koa株式会社 电阻器用托架、附带托架的电阻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7809018B (zh) * 2016-09-09 2020-09-29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以及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组装体
CN108011212A (zh) * 2016-11-02 2018-05-08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浮动连接器以及电连接器
CN108011212B (zh) * 2016-11-02 2019-11-08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浮动连接器以及电连接器
CN109103696A (zh) * 2017-06-21 2018-12-28 达昌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浮动式连接器
CN112542714A (zh) * 2019-09-20 2021-03-23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浮动连接器
CN112542714B (zh) * 2019-09-20 2022-08-09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浮动连接器
CN113555745A (zh) * 2020-04-24 2021-10-26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嵌合连接器
CN113555745B (zh) * 2020-04-24 2023-02-24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嵌合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25919B (zh) 2018-06-08
KR101514372B1 (ko) 2015-04-22
EP2846414A1 (en) 2015-03-11
KR20150028202A (ko) 2015-03-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25936A (zh) 连接器
CN104425919A (zh) 连接器
JP5422776B1 (ja) コネクタ
EP2874249B1 (en) Pin contact comprising a contact body produced as a stamped bent part and a solid contact pin
JP5946804B2 (ja) コネクタ
CN103050806B (zh) 连接器
CN100593883C (zh) 电连接器
US9033722B2 (en) Electric connection terminal and connector including the same
US9033743B2 (en) Electric connection terminal and connector including the same
CN101361230A (zh) 连接器
CN102237590B (zh) 扁平型导体用电连接器
CN108011247A (zh) 具有悬臂的平坦触头插座
JP2007324029A (ja) 電気接続用端子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コネクタ
JP5781991B2 (ja) コネクタ
CN103579809A (zh) 连接端子及使用该连接端子的连接器
US20160120024A1 (en) Linear Conductor Connection Terminal
CN209993822U (zh) 音源插座的改良型端子结构
JP5820738B2 (ja) 端子接続構造
KR101182660B1 (ko) 암단자
CN104364970A (zh) 连接器端子
CN201845915U (zh) 电连接器及其端子构造
JP6116339B2 (ja) 板状端子
CN205488652U (zh) 卡连接器
CN101971435A (zh) 带有开关的连接器
CN105449410A (zh) 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