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335466U - 卡用连接器用的端子部件以及卡用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卡用连接器用的端子部件以及卡用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335466U
CN205335466U CN201520895282.6U CN201520895282U CN205335466U CN 205335466 U CN205335466 U CN 205335466U CN 201520895282 U CN201520895282 U CN 201520895282U CN 205335466 U CN205335466 U CN 2053354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nent
card
card connector
protection component
elastic a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89528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长岛洋辉
郑诚
张巡宇
高桥刚教
鱼住岳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ps Alpi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ps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ps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Alps Electric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3354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335466U/zh
Priority to JP20160036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JP3206859U/ja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结构简单且能够抑制触点构件变形的卡用连接器用的端子部件以及卡用连接器。该卡用连接器具备:触点构件,具有弹性臂和设于所述弹性臂且与被插入的卡的电极接触的接触部;保护构件,设置在所述接触部的至少卡插入侧;以及弹性构件,用于保持所述保护构件,所述保护构件与所述弹性构件被一体成型,所述保护构件具有在上述触点构件的一部分的上表面延伸的延伸部。

Description

卡用连接器用的端子部件以及卡用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卡用连接器用的端子部件以及卡用连接器,尤其涉及具有对触点构件进行保护的保护构件的卡用连接器用的端子部件以及卡用连接器。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将被安装在移动电话、平板设备等的SIM卡、存储卡连接的卡用连接器有多个种类,最近托盘式的卡用连接器具有成为主流的趋势,而且通过一个托盘收纳多个卡的情况也在不断增加。
在卡用连接器的触点构件的延伸方向与卡的插入方向不一致的情况下,被插入的卡会从延伸方向的侧方向或反方向与触点构件碰触,尤其是在以非正常方式插入或正常卡以外物品误插入的情况下,触点构件异常受力后导致触点构件发生变形。
对此,可以考虑在触点构件的下方设置下侧壳体,并在该下侧壳体上设置用于保护触点构件的保护构件,但增设下侧壳体会相应地导致卡用连接器的厚度增加。
此外,专利文件1中还公开了一种将触点构件的形状形成为大致三角形并利用三角形的两个侧边对被插入的卡进行引导的技术方案。但是,由于形状为大致三角形的触点构件的根部比较宽,因此触点构件与被插入的卡之间的接触压力有变大的倾向。根据卡用连接器的设置方式或使用方式的不同,存在希望将触点构件的接触压力设定得较小的情况,而基于对比文件3的结构难以应对该情况。另外,由于接触部不设有引导部,在误插入了比正规卡更细的异物等的情况下,可能会发生被插入的异物等沿插入方向与接触部直接碰触而导致触点构件发生变形的情况。另外,由于在卡插入一侧另设有合成树脂的引导部,需要在卡插入口侧预留一定面积,故不利于卡用连接器的面积极小化。
专利文献1:CN204304030U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情况,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能够抑制触点构件变形的卡用连接器。
在技术方案1的卡用连接器用的端子部件中,具备:触点构件,具有弹性臂和设于所述弹性臂且与被插入的卡的电极接触的接触部;保护构件,设置在所述接触部的至少卡插入侧;以及弹性构件,用于保持所述保护构件,所述保护构件与所述弹性构件被一体成型,所述保护构件具有在所述触点构件的一部分的上表面延伸的延伸部。
在技术方案2的卡用连接器用的端子部件中,所述保护构件没有设置在所述弹性臂的下方。
在技术方案3的卡用连接器用的端子部件中,在所述弹性臂的下方设置有允许所述弹性臂向下方向移动的空间。
在技术方案4的卡用连接器用的端子部件中,所述保护构件由合成树脂或金属形成。
在技术方案5的卡用连接器用的端子部件中,所述保护构件形成为与所述接触部之间隔开间隙。
在技术方案6的卡用连接器用的端子部件中,所述保护构件构成为,当与被插入的卡抵接时,与所述触点构件一起向下移动,所述触点构件构成为,当与被插入的卡抵接时,独立于所述保护构件地向下移动。
在技术方案7的卡用连接器用的端子部件中,至少在所述卡没有被插入的状态下,在卡用连接器的厚度方向上,所述保护构件设于比所述接触部低的位置。
在技术方案8的卡用连接器用的端子部件中,所述弹性臂沿着与所述卡的插入方向正交的方向设置。
在技术方案9的卡用连接器用的端子部件中,所述触点构件的接触部具有向上方突出的曲面。
在技术方案10的卡用连接器用的端子部件中,所述弹性构件被保持所述触点构件的构件保持,通过与所述弹性臂相同的工序被形成。
在技术方案11的卡用连接器用的端子部件中,所述保护构件通过与保持所述触点构件的构件相同的工序被形成。
在技术方案12的卡用连接器用的端子部件中,对应于多个所述触点构件,设置共用的所述保护构件。
在技术方案13的卡用连接器用的端子部件中,所述弹性构件的数量比所述触点构件的数量少。
在技术方案14的卡用连接器中,具备技术方案1~13中任一项所述的卡用连接器用的端子部件。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如下所述。
根据技术方案1的卡用连接器用的端子部件,由于保护构件设置于弹性构件,因此不需要另外设置用于形成保护构件的下侧壳体,能够防止卡用连接器的厚度变大。此外,在尺寸不同的其他卡等被插入的情况下或者卡以不同于正常插入时的高度位置被插入的情况下,该卡先与位于接触部的卡插入侧的保护构件接触而使保护构件向下方移动,随着保护构件的移动,保护构件的延伸部按压弹性臂的上表面,弹性臂和接触部也向下方移动。由此,即使误插入了尺寸不同的其他卡或者卡以不同于正常插入时的高度位置被插入,也能够使弹性臂下降从而防止被插入的卡与触点构件直接碰触而导致触点构件发生变形。此外,由于保护构件设置在接触部附近的至少卡插入侧,与在端子部件的卡插入口侧设置引导部的情况相比,不需要在卡插入口侧预留一定面积,从而减小端子构件整体在插入方向上的尺寸,从而实现尺寸的面积极小化。
根据技术方案2的卡用连接器用的端子部件,虽然在接触部的附近设置了保护构件,但保护构件没有设置在弹性臂的下方,因此当触点构件的接触部因与被插入的卡接触而向下方移动时,不会受到来自保护构件的阻力,能够独立于保护构件向下方移动。由此,弹性臂的特性不会受到保护构件的影响,能够容易获得所期望的弹性臂的特性,从而获得适当的触点构件与卡之间的接触压力。
根据技术方案3的卡用连接器用的端子部件,虽然在接触部的附近设置了保护构件,但保护构件的下方设置有允许所述弹性臂向下方向移动的空间,因此当触点构件的接触部因与被插入的卡接触而向下方移动时,不会受到来自保护构件的阻力,能够独立于保护构件向下方移动。由此,弹性臂的特性不会受到保护构件的影响,能够容易获得所期望的弹性臂的特性,从而获得适当的触点构件与卡之间的接触压力。该情况下,在确保了上述空间的前提下,也可以在弹性臂的下方形成保护构件的一部分。
根据技术方案4的卡用连接器用的端子部件,在保护构件由合成树脂构成的情况下,可以简单地通过嵌件成型与弹性构件成形为一体,而且,不论保护构件的数量是一个还是多个,都可以通过嵌件成形一次性地实现成形。此外,即使该保护构件与电路基板上的布线图案接触也不会造成短路等问题。
根据技术方案5的卡用连接器用的端子部件,在形成有间隙的情况下,通过嵌件成形来一次性地成形保护构件和触点构件时更加容易。
根据技术方案6的卡用连接器用的端子部件,即使误插入了尺寸不同的其他卡或者卡以非正常高度位置被插入,也能够使弹性臂下降从而防止被插入的卡与触点构件直接碰触而导致触点构件发生变形。而且,触点构件还能够独立于保护构件地向下移动,触点构件的弹性臂的特性不会受到保护构件的影响,能够容易获得所期望的弹性臂的特性,从而获得适当的触点构件与卡之间的接触压力。
根据技术方案7的卡用连接器用的端子部件,在正规卡被插入的状态,设置成卡与触点构件的接触部接触,但不会与在厚度方向上位于接触部下方的保护构件接触或者只与保护构件发生轻微接触,因此即使反复进行正规卡的插拔,也不会对保护构件造成损伤。
根据技术方案8的卡用连接器用的端子部件,虽然在卡的插入方向与触点构件的弹性臂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情况下,弹性臂更容易受到来自侧方向的力而发生变形,但是通过保护构件的引导,避免了弹性臂直接受到来自侧方向的力,从而避免了弹性臂发生变形。
根据技术方案9的卡用连接器用的端子部件,当正规卡与曲面状的接触部接触时,可以顺畅地实现接触部与正规卡的电极的接触。即使被插入的异物没有与保护构件接触而直接接触了接触部,由于接触部呈曲面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接触部被损坏。
根据技术方案10的卡用连接器用的端子部件,弹性构件和触点构件被同一构件保持,并且弹性构件与触点构件的弹性臂通过相同的工序(例如冲压成型工序)被形成,因此能够在不增加工序的情况下形成弹性构件。
根据技术方案11的卡用连接器用的端子部件,保护构件与保持触点构件的构件通过相同的工序(例如嵌件成形工序)被形成,因此能够在不增加工序的情况下形成保护构件。
根据技术方案12的卡用连接器用的端子部件,共用的保护构件被一体化,从而提高了保护构件自身的强度。此外,与分别形成保护构件的情况相比,共用的保护构件44的模具构造相对简单,因此生产成本更低,成品率更高。
根据技术方案13的卡用连接器用的端子部件,当被插入的卡与保护构件接触而使保护构件向下移动时,可以减小来自弹性构件的阻力,从而实现顺畅的插入。
根据技术方案14的卡用连接器,能够同样获得上述技术方案1~13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卡用连接器的外观立体图。
图2A~图2C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卡用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端子部件与保持构件被分解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A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端子部件的放大立体图,图4B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端子部件中的金属部分的放大立体图。
图5A是图4A中的A区域的放大图,图5B是从另一方向侧观察到的A区域的放大图。
图6A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端子部件的俯视图,图6B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端子部件的侧视图,图6C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端子部件的仰视图,图6D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端子部件的主视图。
图7A和图7B是表示插入正规卡前后的第一端子部件与被插入的卡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示意图,图7C~图7E是表示插入非正规卡前后的第一端子部件与被插入的卡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图8A是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端子部件的放大立体图,图8B是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端子部件中的金属部分的放大立体图。
图9A是图8A中的B区域的放大图,图9B是从另一方向侧观察到的B区域的放大图。
图10A是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端子部件的俯视图,图10B是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端子部件的侧视图,图10C是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端子部件的仰视图,图10D是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端子部件的主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卡用连接器
1盖构件
2保持构件
2a接合突起
3托盘
31第一卡收纳部
32第二卡收纳部
33孔
4第一端子部件
41触点构件
41a弹性臂
41b接触部
41c端部
41d被按压部
42壳体
43弹性构件
44保护构件
44a、44b倾斜面
44c延伸部
45接合构件
46接合孔
47间隙
48距离
5第二端子部件
6第三端子部件
7检测构件
8弹出旋转构件
9弹出杆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以托盘式的卡用连接器为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卡用连接器进行说明。
在附图中,Y1方向表示托盘的插入方向,Y2方向表示托盘的排出方向,X1方向、X2方向表示作为俯视下与Y1方向正交的方向(左右方向)的左方向、右方向,Z1方向、Z2方向表示作为与X1方向以及Y1方向正交的方向(厚度方向)的上方向、下方向。
(第一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图3,对第一实施方式的卡用连接器的整体构成进行说明。
如图1~图3所示,卡用连接器100具备盖构件1、保持构件2、托盘3、包括第一端子部件4、第二端子部件5和第三端子部件6在内的三个端子部件、检测构件7、弹出旋转构件8以及弹出杆构件9。
盖构件1由金属构成,形成为Y2方向侧和Z2方向侧被开放的框状。保持构件2由金属构成,形成为Y2方向侧和Z1方向侧被开放的框状。保持构件2与位于上方的盖构件1成形为能够互相卡合的形状,以能够收纳托盘3的方式被组装成一体。
在保持构件2与盖构件1组装之前,如图2A~图2C所示,在保持构件2固定有第一端子部件4、第二端子部件5、第三端子部件6、检测构件7、弹出旋转构件8、以及弹出杆构件9。
托盘3由金属或合成树脂等构成,具有沿Y1方向排列的第一卡收纳部31和第二卡收纳部32,在第一卡收纳部31和第二卡收纳部32中能够同时收纳第一卡C1和第二卡C2。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卡C1是nanoSIM卡,第二卡C2可以是nanoSIM卡或microSD卡。
托盘3的Y2方向的侧面作为用户按压托盘3时的操作部发挥功能,在该侧面的右端形成有孔33,该孔33形成为使弹出销(未图示)等工具通过的尺寸。
第一端子部件4、第二端子部件5和第二端子部件6是在制造时能够选择的通用部件。作为该通用部件的候补,通常准备了横向的nanoSIM/microSIM卡用的端子部件、纵向的nanoSIM/microSIM卡用的端子部件、纵向的microSD卡用的端子部件这3种端子部件候补。这里的“纵向”是指卡的长边方向与卡的插入方向一致的情况,“横向”是指卡的短边方向与卡的插入方向一致的情况。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端子部件4和第三端子部件6是横向的nanoSIM/microSIM卡用的端子部件。第二端子部件5是纵向的microSD卡用的端子部件。
此外,如图2C和图3所示,第一端子部件4、第二端子部件5和第二端子部件6与保持构件2之间的接合手段是铆接。关于焊接的具体方式将在后面详细说明。
此外,如图2A~图2C所示,检测构件7在俯视下被设于托盘3的卡插入方向的里侧,用于检测托盘3的收纳状态的部件。弹出旋转构件8在俯视下被设于托盘3的卡插入方向的里侧,弹出杆构件9被设在托盘3的右侧方,并与弹出旋转板5的端部连结。通过经过托盘3的孔33的弹出销(未图示)按压弹出杆构件9,使得弹出旋转构件8旋转,从而托盘3被弹出。
下面,以第一端子部件4为例,参照图4A~图6D,对端子部件的构成进行说明。
第一端子部件4由6个触点构件41、1个壳体42、4个弹性构件43、两个保护构件44以及2个接合构件45构成。其中,触点构件41、弹性构件43和接合构件45由金属构成,它们是通过相同的对金属板进行冲压加工的工序而得到的构件。壳体42和保护构件44由合成树脂构成,它们通过相同的嵌件成形工序与触点构件41、弹性构件43和接合构件45成形为一体。
各触点构件41具有弹性臂41a和设于弹性臂41a的一端的接触部41b。在俯视情况下,如图6A所示弹性臂41a沿着左右方向(X1或X2方向)延伸设置,而且如图6D所示,从Y1方向观察时弹性臂41a还朝向斜上方延伸。接触部41b位于弹性臂41a的远离壳体42的一端,用于与被插入的卡的电极接触。接触部41b具有向上方突出的曲面,该曲面例如为球状、勺状、拱形等。
另外,各触点构件41的另一方的端部41c作为将触点构件4固定到安装基板时的焊脚而发挥功能。
弹性构件43形成为沿X1-X2方向延伸的长条形状,一端被壳体42保持,弹性构件43的另一端用于保持保护构件44。如图4A所示,两个弹性构件43共同保持一个保护构件44。在本实施例中,弹性构件43的数量比触点构件41的数量少。
如图4A所示,位于同一侧的三个触点构件41共用一个保护构件44,保护构件44形成为大致长方体的形状,与接触部41b隔开间隙47(参照图6A及图6C)地设置在接触部41b的周围。
而且,如图6D所示,在卡没有被插入的状态下,在卡用连接器100的Z1方向上,保护构件44设于比接触部41b低的位置。具体地讲,从Y1方向观察,保护构件44的上表面不低于半球形接触部41b的下表面。
此外,如图6D所示,在厚度方向上,保护构件44的下表面略低于壳体42的上表面,并且保护构件44的上表面高于壳体42的上表面,从而避免了卡或异物被插入到护构件44的下表面与壳体42的上表面之间的情况。
如图5A所示,保护构件44在Y1方向侧的端部和Y2方向侧的端部分别具有倾斜面44a。此外,如图6D等所示,保护构件44的远离壳体42一侧的端部具有倾斜面44b。当正规卡之外的其他卡或异物等被插入而与该时,该倾斜面44a可以对其他卡或异物等进行引导,从而保护触点构件41发生弯曲。关于详细的动作将在后面详细说明。
此外,保护构件44具有在弹性臂41a的上表面延伸的延伸部44c,该延伸部44c在弹性臂41a的宽度方向(Y1-Y2方向)上横跨弹性臂41a。在卡没有被插入的初始状态下,在该延伸部44c可以与弹性臂41a的上表面接触,也可以与弹性臂41a的上表面之间存在微小的间隙。由于该延伸部44c的存在,当保护构件44向Z2方向移动时,延伸部44c会按压弹性臂41a,从而弹性臂41a和接触部41b会与保护构件44连动而一起向Z2方向移动。其中,弹性臂41a的上表面是与被插入的卡面对的一侧的表面。
另一方面,如图6C所示,保护构件44并没有设置在弹性臂41a的下方在弹性臂41a的下方形成有空间,由此弹性臂41a可以独立于保护构件44向Z2方向移动。
如图6A和图6C所示,两个接合构件45分别在壳体42的Y1方向侧的端部以及Y2方向侧的端部露出。露出的部分大致呈长方形,并且在该长方形的大致中央的位置设置有接合孔46。
另一方面,如图3所示,在保持构件2上的与该接合孔46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接合突起2a,通过使接合突起2a插入到接合孔46中能够实现第一端子部件4与保持构件2之间的定位。在进行了定位之后,通过将接合突起2a的前端部压碎,从而实现第一端子部件4与保持构件2之间铆接。
图7A和图7B是表示插入正规卡前后的第一端子部件与被插入的卡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示意图,图7C~图7E是表示插入非正规卡前后的第一端子部件与被插入的卡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示意图。在图7A~图7E中,着重于表示第一端子部件4与被插入的正规卡C或非正规卡C’之间的位置关系,因此仅示意性地示出了第一端子部件4、盖构件1、保持构件2,省略了其他的构件。
如图7A所示,当正规卡C被插入时,通常构成为该正规卡C几乎不会与保护构件44碰触或者只与保护构件44之间发生轻微的碰触,当正规卡C与触点构件41的接触部41b接触时,曲面状的接触部41b受到正规卡C的推压力而向Z2方向移动。
如图7B所示,当正规卡C被完全插入到第一端子部件4中时,接触部41b向Z2方向移动,保护构件44几乎没有移动。优选接触部41b的厚度小于等于保护构件44的厚度,这样在Z2方向上移动后的接触部41b可以避让到保护构件44中,与保护构件44位于大致相同的高度位置。
图7C示出了向第一端子部件4中插入非正规卡C’的情况,该非正规卡C’的厚度比正规卡C薄,而且该非正规卡C’被插入时下表面低于正规卡C的下表面。因此,在图7C中,该非正规卡C’的前端侧面与保护构件44的倾斜面44a发生碰触。
此时,在该倾斜面44a的引导下,保护构件44向Z2方向移动,通过保护构件44的延伸部44c对弹性臂41a的下压,弹性臂41a和接触部41b也向Z2方向移动。如图7D所示,由于保护构件44和触电构件41都向Z2方向移动,因此与图7C中的保护构件44与保持构件2之间的Z1方向上的距离48相比,图7D中的该距离48变小。
进而,如图7E所示,当非正规卡C’被完全插入到第一端子部件4中时,接触部41b进一步向Z2方向移动,此时保护构件44相对于图7D时几乎没有移动,进一步移动后的接触部41b避让到护构件44中,与保护构件44位于大致相同的高度位置。
以下,对通过采用本实施方式所产生的效果加以说明。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卡用连接器100,由于保护构件44设置于弹性构件43,因此不需要另外设置用于形成保护构件44的下侧壳体,能够防止卡用连接器100的厚度变大。此外,在尺寸不同的其他卡等被插入的情况下或者卡以不同于正常插入时的高度位置被插入的情况下,该卡先与位于接触部41b的卡插入侧的保护构件44接触而使保护构件44向下方移动,随着保护构件44的移动,保护构件44的延伸部44c按压弹性臂41a的上表面,弹性臂41a和接触部41b也向下方移动。由此,即使误插入了尺寸不同的其他卡或者卡以不同于正常插入时的高度位置被插入,也能够使弹性臂41a下降从而防止被插入的卡与触点构件41直接碰触而导致触点构件41发生变形。此外,由于保护构件44设置在接触部41b附近的至少卡插入侧,与在端子部件的卡插入口侧设置引导部的情况相比,不需要在卡插入口侧预留一定面积,从而减小端子构件整体在插入方向上的尺寸,从而实现尺寸的面积极小化。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卡用连接器100,虽然在接触部41b的附近设置了保护构件44,保护构件44没有设置在弹性臂41a的下方,因此当触点构件41的接触部41b因与被插入的卡接触而向下方移动时,不会受到来自保护构件44的阻力,能够独立于保护构件44向下方移动。由此,弹性臂41a的特性不会受到保护构件44的影响,能够容易获得所期望的弹性臂41a的特性,从而获得适当的触点构件41与卡之间的接触压力。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卡用连接器100,虽然在接触部41b的附近设置了保护构件44,但保护构件44的下方设置有允许弹性臂41a向下方向移动的空间,因此当触点构件41的接触部41b因与被插入的卡接触而向下方移动时,不会受到来自保护构件44的阻力,能够独立于保护构件44向下方移动。由此,弹性臂41a的特性不会受到保护构件44的影响,能够容易获得所期望的弹性臂41a的特性,从而获得适当的触点构件41与卡之间的接触压力。该情况下,在确保了上述空间的前提下,也可以在弹性臂41a的下方形成保护构件44的一部分。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卡用连接器100,在保护构件44由合成树脂构成的情况下,可以简单地通过嵌件成型与弹性构件43成形为一体,而且,不论保护构件44的数量是一个还是多个,都可以通过嵌件成形一次性地实现成形。此外,即使该保护构件44与电路基板上的布线图案接触也不会造成短路等问题。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卡用连接器100,在形成有间隙的情况下,通过嵌件成形来一次性地成形保护构件44和触点构件41时更加容易。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卡用连接器100,即使误插入了尺寸不同的其他卡或者卡以不同于正常插入时的高度位置被插入,也能够使弹性臂41a下降从而防止被插入的卡与触点构件41直接碰触而导致触点构件41发生变形。而且,触点构件41还能够独立于保护构件44地向下移动,触点构件41的弹性臂41a的特性不会受到保护构件44的影响,能够容易获得所期望的弹性臂41a的特性,从而获得适当的触点构件41与卡之间的接触压力。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卡用连接器100,在正规卡C被插入的状态,设置成卡与触点构件41的接触部41b接触,但不会与在厚度方向上位于接触部41b下方的保护构件44接触或者只与保护构件发生轻微接触,因此即使反复进行正规卡C的插拔,也不会对保护构件44造成损伤。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卡用连接器100,虽然在卡的插入方向与触点构件41的弹性臂41a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情况下,弹性臂41a更容易受到来自侧方向的力而发生变形,但是通过保护构件44的引导,避免了弹性臂41a直接受到来自侧方向的力,从而避免了弹性臂41a发生变形。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卡用连接器100,当正规卡C与曲面状的接触部41b接触时,可以顺畅地实现接触部41b与正规卡C的电极的接触。即使被插入的异物没有与保护构件44接触而直接接触了接触部41b,由于接触部41b呈曲面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接触部41b被损坏。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卡用连接器100,弹性构件43和触点构件41被同一构件保持,并且弹性构件43与触点构件41的弹性臂41a通过相同的工序(例如冲压成型工序)被形成,因此能够在不增加工序的情况下形成弹性构件43。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卡用连接器100,由于保护构件44由合成树脂构成,因此可以简单地通过嵌件成型与弹性构件43成形为一体,而且即使该保护构件44与电路基板上的布线图案接触也不会造成短路等问题。进而,不论保护构件44的数量是一个还是多个,都可以通过嵌件成形一次性地实现成形。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卡用连接器100,保护构件44与保持触点构件41的构件通过相同的工序(例如嵌件成形工序)被形成,因此能够在不增加工序的情况下形成保护构件44。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卡用连接器100,共用的保护构件44被一体化,从而提高了保护构件44自身的强度。此外,与分别形成保护构件的情况相比,共用的保护构件44的模具构造相对简单,因此生产成本更低,成品率更高。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卡用连接器100,当被插入的卡与保护构件44接触而使保护构件44向下移动时,可以减小来自弹性构件43的阻力,从而实现顺畅的插入。
另外,尽管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倾斜面44b几乎不起到引导作用,但加入考虑到本实施方式中的端子部件的设置反向可能会根据需要变更,当卡的插入方向与弹性臂41a的延伸方向不是正交的情况(例如,插入方向与弹性臂41a的延伸方向相反的情况)下,倾斜面44b也会发挥对插入的卡进行引导的作用,从而防止触点构件41发生变形。
(第二实施方式)
与第一实施方式相比,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卡用连接器仅第一端子部件和第三端子部件的结构略有不同,具体地讲,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弹性构件43’和保护构件44’的形状及数量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下面着重对不同点进行说明。
如图8A~图10D所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第一端子部件4’具有12个弹性构件43’以及6个保护构件44’。也就是说,6个接触部41与6个保护构件44’一一对应,6个保护构件44’彼此分离。每个保护构件44’被两个弹性构件43’保持,两个弹性构件43’与弹性臂41’隔开间隙地沿着弹性臂41’的两侧延伸。
另外,如图9A所示,每个保护构件44’具有在弹性臂41’的上表面延伸的延伸部44c’,但该延伸部44’b并没有横跨弹性臂41’的宽度方向,而是仅仅从弹性臂41’的宽度方向的两侧稍稍向中央突出的形状。虽然延伸部44c’的形状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延伸部44c的形状不同,但同样实现的功能是相同的。当被插入的卡或异物等与保护构件44’的倾斜面44a’接触而保护构件44’向Z2方向移动时,该延伸部44c’按压被按压部41d,该被按压部41d是位于延伸部44c’正下方的弹性臂41a的一部分,由此触点构件41与保护构件44’一起向Z2方向移动。
(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旋转连接器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主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变更并实施。例如下面的实施方式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
在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中,保护构件都是由合成树脂构成的,但不仅限于此,也可以由金属构成。例如,可以通过对金属板进行冲压加工的工序而得到与触点构件一体的保护构件及弹性构件。此时,延伸部的可以通过对弹性构件的一部分进行弯折来实现,也可以通过将细长的金属片横跨弹性臂焊接在弹性构件上来实现。
另外,保护构件的形状也不仅限于此,例如可以使保护构件向保持触点构件的壳体一侧延伸,延伸至触点构件的根部。这样,保护构件不仅能够保护接触部,还能够保护弹性臂,即使被插入的卡或异物比较窄,也能够防止弹性臂的侧方被直接碰触而发生变形。
此外,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中的两种延伸部的形状是可以互换的。延伸部的形状及设置位置也可以适当的变更。例如,也可以将延伸部设置在接触部的至少一部分上表面上,当保护构件向下方移动时,通过延伸部对触点构件的接触部的按压使得触点构件与保护构件一起向下方移动。
此外,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弹性构件的数量比触点构件的数量少,但实际上弹性构件的数量不仅限于此,可以根据需要适当的变更。
此外,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中的保护构件与接触部之间都隔开了间隙,但实际上只要接触部能够独立于保护构件向下移动即可,也可以不设置该间隙,或者使该间隙更小。
此外,虽然在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中,在接触部的周围的三个反向上设置了保护构件,而实际上保护构件仅设置在接触部的至少卡插入侧就能够使弹性臂下降从而防止被插入的卡与触点构件直接碰触而导致触点构件发生变形。
此外,将第一端子部件与保持构件结合在一起的方式不仅限于铆接,也可以采用压入连接、激光焊接等接合的方式。
此外,图7A~图7E中示出的正规卡和非正规卡被插入的情况仅是一个例子,当然正规卡和非正规卡的厚度以及被插入时在高度方向上的位置可以时任意的。无论是被插入的卡仅与触点构件的接触部接触的情况,还是先与保护构件接触后再与触点构件的接触部接触的情况,本实用新型都能够有效地引导被插入的卡,从而防止触点构件发生变形。

Claims (14)

1.一种卡用连接器用的端子部件,其特征在于,具备:
触点构件,具有弹性臂和设于所述弹性臂且与被插入的卡的电极接触的接触部;
保护构件,设置在所述接触部的至少卡插入侧;以及
弹性构件,用于保持所述保护构件,
所述保护构件与所述弹性构件被一体成型,
所述保护构件具有在所述触点构件的一部分的上表面延伸的延伸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用连接器用的端子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构件没有设置在所述弹性臂的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用连接器用的端子部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弹性臂的下方设置有允许所述弹性臂向下方向移动的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用连接器用的端子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构件由合成树脂或金属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用连接器用的端子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构件形成为与所述接触部之间隔开间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用连接器用的端子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护构件构成为,当与被插入的卡抵接时,与所述触点构件一起向下移动,
所述触点构件构成为,当与被插入的卡抵接时,独立于所述保护构件地向下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用连接器用的端子部件,其特征在于,
至少在所述卡没有被插入的状态下,在卡用连接器的厚度方向上,所述保护构件设于比所述接触部低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用连接器用的端子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臂沿着与所述卡的插入方向正交的方向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用连接器用的端子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触点构件的接触部具有向上方突出的曲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用连接器用的端子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构件被保持所述触点构件的构件保持,通过与所述弹性臂相同的工序被形成。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用连接器用的端子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护构件通过与保持所述触点构件的构件相同的工序被形成。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用连接器用的端子部件,其特征在于,
对应于多个所述触点构件,设置共用的所述保护构件。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卡用连接器用的端子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构件的数量比所述触点构件的数量少。
14.一种卡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具备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卡用连接器用的端子部件。
CN201520895282.6U 2015-09-16 2015-11-11 卡用连接器用的端子部件以及卡用连接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3354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03644U JP3206859U (ja) 2015-09-16 2016-07-27 カードコネクタ用の端子部品及びカードコネク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913010 2015-09-16
CN201510591301 2015-09-1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335466U true CN205335466U (zh) 2016-06-22

Family

ID=562133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895282.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335466U (zh) 2015-09-16 2015-11-11 卡用连接器用的端子部件以及卡用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3206859U (zh)
CN (1) CN205335466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3206859U (ja) 2016-10-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84331B (zh) 连接器
US7927114B2 (en) Card edge connector having additional ground contact facilitating grounding of inserted memory module
CN202042644U (zh) 卡连接器
CN101361230A (zh) 连接器
US7140891B1 (en) Dustproof receptacle connector
US20110034050A1 (en) Electronic card connector with a releasing portion for inserting or ejecting an electronic card smoothly
US20140134890A1 (en) Electric Connection Terminal and Connector Including the Same
CN105337072B (zh) 电连接器及其端子
CN109496377A (zh) 触头
CN105449470A (zh) 电连接器
CN104425919A (zh) 连接器
CN103296529A (zh) 盘式卡插件
CN105337071A (zh) 电子卡连接器
US8192236B1 (en) Battery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contacts
KR20170080915A (ko) 전자기기용 카드 소켓
US20110053396A1 (en) Electronic card connector with an improved housing for assembling a switch terminal thereof favorably
JP5451244B2 (ja) Ic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CN205335466U (zh) 卡用连接器用的端子部件以及卡用连接器
US8598481B2 (en) Switch with sinuated air-passageway
US20160120024A1 (en) Linear Conductor Connection Terminal
JP3136567U (ja) カード挿入保護機能を有するコネクタ
CN202042739U (zh) 电子卡连接器
CN104600508A (zh) 卡连接器
CN103986004B (zh) 卡连接器
JP5404957B1 (ja)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を備えた携帯端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after: Alpine Alpine Company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before: Alps Electric Co.,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622

Termination date: 20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