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22405A - 套管同心度测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套管同心度测定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422405A
CN104422405A CN201410422715.6A CN201410422715A CN104422405A CN 104422405 A CN104422405 A CN 104422405A CN 201410422715 A CN201410422715 A CN 201410422715A CN 104422405 A CN104422405 A CN 1044224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eeve pipe
setting table
concentricity
determinator
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42271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小林贤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Instruments Inc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Instrument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Instruments Inc filed Critical Seiko Instrument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44224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2240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Length Measuring Devices By Optical Means (AREA)
  • Mechanical Coupling Of Light Guid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套管同心度测定装置,其能够在将套管对准焦点位置的状态下进行拍摄,并且高精度地进行同心度的测定。所述套管同心度测定装置具备:设置台(51),套管(F)设置于该设置台;以及作为调节机构(70)的可动台单元(71),其使设置台(51)移动以使套管(F)的一侧端面(F2)对准能够进行拍摄的焦点位置。调节机构(70)能够使设置台(51)在X方向、Y方向和Z方向这三个方向上移动。设置台(51)具备焦点板(53),焦点板具有与X方向正交、并且能够与套管(F)的一侧端面(F2)抵接的基准面(53a),调节机构(70)使设置台(51)移动以使焦点板(53)的基准面(53a)与焦点位置一致。

Description

套管同心度测定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套管同心度测定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采用套管作为用于一边将光纤的芯线端面准确地对准一边将光纤彼此连接起来的部件。该套管是沿着其中心轴线而形成有贯通孔的圆筒状部件,其在光纤的芯线贯穿插入于贯通孔内的状态下被安装于例如光连接器部件。因此,为了一边将芯线端面准确地对准一边将光纤彼此连接起来,以高等级要求套管的内径相对于外径的同心度。
该同心度通常被定义为对象圆(例如,实际测定出的圆形状)的中心相对于基准圆(データム円)的中心的误差(位置偏差)的大小。该点在日本工业标准(JIS)的JIS标准编号(B0021)中也有相同的定义。
因此,通常在制造多个套管后对各套管进行同心度的测定,并按照作为产品的好坏判断及加工精度进行分类划分(等级划分)。特别是,套管的同心度是影响光纤的光学特性、并且确定作为光纤连接器的性能的要素。因此,对套管按同心度的精度高的等级来要求。此外,套管的同心度的测定特别地作为重要的作业。
以往,作为测定套管的同心度的装置,已知有一种套管同轴度(同心度)测定装置,其具备:测定台,其将套管载置成能够旋转;臂,其具有吸附套管的多个吸附部,通过将套管吸附于吸附部并沿着水平方向进行回转搬送,从而将套管提供到测定台,和将套管从测定台排出;以及带,其使载置于测定台上的套管旋转(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套管同心度测定装置中,在将根据摄像图像计算出的贯通孔的中心位置对准图像中心后,一边使套管旋转一边按规定旋转角度进行拍摄,根据从各摄像图像计算出的各贯通孔的中心位置与图像中心的位置的偏移、以及基准部件到套管的外周面的距离的偏移来求出偏心量,从而测定同心度。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2992545号公报
另外,为了测定同心度,需要取得拍摄套管得到的摄像图像。因此,为了得到清楚的摄像图像,需要将摄像部的焦点对准套管。
但是,在以往技术中,关于用于将摄像部的焦点对准套管的机构,并不特别地具有技术特征。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正是鉴于上述情况,其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套管同心度测定装置,能够在将套管对准焦点位置的状态下进行拍摄,并且能够高精度地进行同心度的测定。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套管同心度测定装置的特征在于,该套管同心度测定装置具备:设置台,套管设置于该设置台;以及调节机构,其使所述设置台移动,以使所述套管的一侧端面对准能够进行拍摄的焦点位置。
根据本发明,由于具备使设置台移动的调节机构,因此,在将套管设置于设置台后,能够将套管的一侧端面对准能够进行拍摄的焦点位置,并且能够取得套管的一侧端面的清楚的摄像图像。因此,能够在将套管对准焦点位置的状态下进行拍摄,并且能够高精度地进行同心度的测定。
此外,本发明的套管同心度测定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以沿着所述套管的中心轴线的方向作为第一方向、将在同一面上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方向作为第二方向、将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正交的方向作为第三方向时,所述调节机构能够使所述设置台在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中的至少任一个方向上移动。
根据本发明,由于调节机构能够使设置台在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中的至少任一个方向上移动,因此能够在将套管的一侧端面高精度地对准能够进行拍摄的焦点位置的状态下进行拍摄。
此外,本发明的套管同心度测定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设置台具备焦点板,所述焦点板具有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并且能够与所述套管的所述一侧端面抵接的基准面,所述调节机构使所述设置台移动,以使所述焦点板的所述基准面与所述焦点位置一致。
根据本发明,由于使设置台移动以使焦点板的基准面与焦点位置一致,因此,通过使套管的一侧端面与焦点板的基准面抵接,从而能够将套管的一侧端面可靠地对准焦点位置。因此,能够在将套管的一侧端面可靠地对准焦点位置的状态下进行拍摄,因而能够更高精度地进行同心度的测定。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由于具备使设置台移动的调节机构,因此,在将套管设置于设置台后,能够将套管的一侧端面对准能够进行拍摄的焦点位置,并且能够取得套管的一侧端面的清楚的摄像图像。因此,能够在将套管对准焦点位置的状态下进行拍摄,并且能够高精度地进行同心度的测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测定装置单元的立体图。
图2是套管的剖视图。
图3是处于测定位置时的套管同心度测定装置的立体图。
图4是设置台和环形带的放大图。
图5是设置台和调节机构的放大立体图。
图6是设置台和调节机构的放大立体图。
图7是沿着图3中的A-A线的剖视图。
图8是使环形带退避时的套管同心度测定装置的立体图。
图9是调节机构的动作说明图。
图10是调节机构的动作说明图。
标号说明
4...套管同心度测定装置
51...设置台
53...焦点板
53a...基准面
70...调节机构
C...中心轴线
F...套管
F2...一侧端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实施方式的套管同心度测定装置进行说明。
图1是测定装置单元1的立体图,图2是套管F的剖视图。
如图1所示,测定装置单元1被载置在水平的设置面S上。测定装置单元1是用于测定作为测定对象的套管F(参照图2)的同心度的装置,其由壳体2、盖部3、被壳体2和盖部3覆盖的套管同心度测定装置4、以及设置在测定装置单元1的内部来控制套管同心度测定装置4的控制部7构成。
如图2所示,套管F形成为圆筒状,其形成有贯通孔F1,在所述贯通孔F1中沿着中心轴线C而贯穿插入有未图示的光纤的芯线。套管F的一侧端面F2(图2中的右侧端面)的外周缘部为锥状。此外,贯通孔F1的在套管F的另一侧端面F3处的一部分形成为截面呈锥状,随着从另一侧端面F3朝向一侧端面F2侧而逐渐缩径。
如图1所示,壳体2抑制尘埃等进入到测定装置单元1的内部。
此外,盖部3设置成相对于壳体2例如铰链结合而能够开闭。通过将盖部3打开,从而能够将套管放置于测定装置单元1内的套管同心度测定装置4。此外,通过将盖部3关闭,从而抑制尘埃等进入到测定装置单元1内。
图3是套管同心度测定装置4的立体图。
如图3所示,套管同心度测定装置4具备:摄像部50,其设置在沿着水平面设置的基台62上,对套管F进行拍摄;设置台51,套管F设置于该设置台51;发光体单元52,其沿着光轴O而对套管F照射照明光;环形带30,其利用马达40的动力而旋转,并与套管F的外周面抵接;切换机构10,其使环形带30转动而切换环形带30的位置;以及调节机构70,其使设置台51移动,以便将套管F的一侧端面F2对准能够进行拍摄的焦点位置。
另外,下面,将沿着被放置于套管同心度测定装置4的套管F的中心轴线C的方向作为X方向(相当于权利要求中的“第一方向”),以在将套管F放置于套管同心度测定装置4时作业人员所在的一侧、即套管同心度测定装置4的前方作为+X方向,将后方作为-X方向。此外,将在基台62的上表面中与X方向正交的左右方向作为Y方向(相当于权利要求中的“第二方向”),从作业人员所在的+X方向观察套管同心度测定装置4时将左方作为+Y方向,将右方作为-Y方向。此外,将与基台62的上表面(水平面)垂直的铅垂上下方向作为Z方向(相当于权利要求中的“第三方向”),将上方作为+Z方向,将下方作为-Z方向。下面,适当地采用上述的XYZ的直角坐标系来进行说明。
摄像部50具备:镜头前端部55a朝向+X侧的长条的镜头筒55,其沿着X方向配置;以及摄像元件56,其配设于镜头筒55的基端部。
在镜头筒55的内部内置有未图示的多个光学系统(透镜等),其光轴O与X方向一致。镜头筒55利用多个光学系统使从镜头前端部55a拍摄到的被拍摄体的像成像于摄像元件56。由此,能够借助于镜头筒55而利用摄像元件56对设置台51上的套管F进行拍摄。
摄像元件56是例如CCD(Charge Coupled Device:电荷耦合元件)或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互补性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等,根据来自控制部7(参照图1)的指示而拍摄套管F,并将该摄像图像输出到控制部7。
图4是从+X侧观察时的设置台51和环形带30的放大图。另外,在图4中,示意性地示出了套管F被测定时的状态,适当地省略后述的限制板51c(参照图1)等部件的图示。
设置台51通过设置于基台62上的后述的调节机构70而被支承,配置在比镜头前端部55a靠+X侧的位置。设置台51具备一对支承部51A、51B,所述一对支承部51A、51B例如在X方向空开一定间隙地对置,并且在上端部具有槽部51a。
如图4所示,从X方向观察时,槽部51a形成为V字状。套管F以其中心轴线C沿着X方向的方式配置在槽部51a内。
另外,作为槽部51a的形状,不限于V字状,也可以例如与套管F的外形状对应地为半圆形状等。
图5是从+X侧观察时的设置台51和调节机构70的放大立体图。图6是从-X侧观察时的设置台51和调节机构70的放大立体图。另外,在图5和图6中,为了易于理解,省略了设置台51、调节机构70和发光体单元52以外的部件的图示。
如图5所示,在设置台51的-X侧端部设置有焦点板53。焦点板53是在+X侧具有与YZ面平行的基准面53a的板状部件,所述YZ面与X方向正交,焦点板53安装于支承部51A的-X侧面,配置在支承部51A与镜头筒55的镜头前端部55a(参照图3)之间。
焦点板53比支承部51A向+Z侧突出。在测定套管F的同心度时,套管F的一侧端面F2与焦点板53的基准面53a抵接。作为后述的调节机构70的可动台单元71使设置台51移动,以使摄像部50(参照图3)的焦点对准支承部51A的基准面53a。由此,与基准面53a抵接的套管F的一侧端面F2在定位于焦点位置的状态下被摄像部50拍摄。
如图6所示,在焦点板53,在比支承部51A向+Z侧突出的部分形成有贯通孔53b。该贯通孔53b配置成与光轴O同轴,基准面53a侧的开口尺寸为小于套管F的外径、并且大于套管F的内径的尺寸。由此,摄像部50(参照图3)能够通过贯通孔53b来拍摄套管F。
在设置台51的+X侧端部设置有限制板54,所述限制板54限制套管F向+X侧的位置偏移。在限制板54形成有透孔54a,所述透孔54a配置成与光轴O同轴。发光体单元52能够通过透孔54a而对套管F照射照明光。
发光体单元52内置有未图示的照射上述照明光的光源,发光体单元52配置在比设置台51靠+X侧的位置。发光体单元52能够朝向设置台51侧照射从光源发出的照明光。另外,作为光源,不特别地限定,可以采用例如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级管)等。此外,作为照明光,优选的是平行光,例如激光等是优选的。
如图3所示,环形带30不仅使套管F旋转,还一边将套管F压入于该环形带30与设置台51之间一边使套管F绕光轴O旋转。另外,在下面的说明中,将环形带30与套管F的外表面抵接而与设置台51之间压入套管F的位置称为“测定位置”。
环形带30架设在沿着Y方向分离地设置的驱动带轮31和从动带轮32,并且被安装于支承板33。
在支承板33,以向-Z侧开口的方式设置有缺口部33a,该缺口部33a用于避免与镜头筒55的镜头前端部55a发生干涉。
在支承板33的+X侧面,夹着缺口部33a在两侧配置有驱动带轮31和从动带轮32。
图7是沿着图3中的A-A线的剖视图。
如图7所示,驱动带轮31通过马达40驱动。马达40是例如直流马达,并且被控制部7(参照图1)控制动作和转速。马达40借助于马达托架44而被固定于切换机构支承部12的-X侧面。
驱动带轮31借助于连接器42和连接轴43而与旋转轴41连结,所述旋转轴41从马达40的主体部40a朝向+X侧突出设置。由于马达40进行驱动,从而驱动带轮31绕马达40的旋转中心轴线M旋转。
连接轴43穿过从切换机构支承部12朝向+X侧延伸的中空的第一筒部件13的内部而贯穿插入于驱动带轮31中,并且借助于例如螺钉31a等而被固定。在连接轴43与第一筒部件13之间、且在第一筒部件13的X方向两端部设置有一对轴承35、35。
如图3所示,在环形带30位于测定位置时,从动带轮32位于与驱动带轮31相同的高度。从动带轮32经未图示的带轮轴部而与支承板33的+X侧面连结,并且被支承成能够绕带轮轴部旋转。
如图4所示,环形带30随着驱动带轮31的旋转而向规定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从+X侧观察是逆时针方向)旋转。此时,套管F在被环形带30按压于设置台51的状态下被支承,并且外周面与环形带30抵接,因此能够在被收纳在槽部51a内的状态下向绕光轴O的规定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从+X侧观察是顺时针方向)旋转。
这里,优选的是,环形带30在与套管F的外周面的抵接部分处以从环形带30的行进方向的上游侧朝向下游侧(在图4中是从+Y侧向-Y侧)逐渐地靠近焦点板53的基准面53a的方式倾斜配置。通过形成这样的结构,从而在套管F的同心度的测定中,在套管F随着环形带30的旋转而旋转时,套管F被按压于焦点板53的基准面53a。由此,套管F的一侧端面F2(参照图2)抵靠于焦点板53的基准面53a而被定位于焦点位置。
图8是使环形带30退避时的套管同心度测定装置4的立体图。
如图3所示,切换机构10是用于在使环形带30与套管F的外周面抵接的测定位置、和如图8所示那样地使环形带30从测定位置退避而使套管F的外周面与环形带30分离的位置(下面,称为“退避位置”)之间进行切换的机构。切换机构10主要由支承前述的环形带30的支承板33、将环形带30连同支承板33一起支承成能够绕转动轴线K转动的第二筒部件14、以及能够供作业人员握持的杆16构成。
如图7所示,第二筒部件14的内径大于第一筒部件13的外径,第二筒部件14配置成围绕第一筒部件13、并且与第一筒部件13同心。在第一筒部件13与第二筒部件14之间、并且在第二筒部件14的X方向两端部设置有一对轴承18、18。由此,第二筒部件14能够绕第一筒部件13的中心轴线、即马达40的旋转中心轴线M转动。
利用例如螺栓等使支承板33的+Y侧的一端部33b紧固固定于第二筒部件14。由此,支承板33和安装于支承板33的环形带30能够借助于第二筒部件14而绕马达40的旋转中心轴线M转动。即,支承板33和环形带30的转动轴线K被设定成与马达40的旋转中心轴线M同轴。
如图3所示,杆16从支承板33上的隔着从动带轮32而与缺口部33a相反侧的另一端部33c以沿着+X侧的方式突出设置。杆16的长度被设定成例如供作业人员容易握持。作业人员通过将杆16握持着向+Z侧拉起,从而能够使环形带30连同支承板33一起绕转动轴线K转动而从套管F退避(参照图8)。
在基台62设置有沿着Z方向而向+Z侧延伸的支承柱64。此外,在支承板33的另一端部33c设置有与支承柱64的末端抵接的抵接片19。由于抵接片19与支承柱64的末端抵接,因此支承支承板33的另一端部33c,限制其由于重力而向-Z侧移动。支承柱64的高度被设定成:在与支承板33的抵接片19抵接而支承支承板33时,环形带30被配置在测定位置。
此外,在基台62设置有沿着Z方向而向+Z侧延伸的传感器支承柱66。在传感器支承柱66的末端安装有位置检测传感器20。
位置检测传感器20具有形成为U字状的检测部20a。位置检测传感器20例如是光传感器,其检测检测部20a的开口内有无被检测片21。
隔着支承板33而在杆16的相反侧朝向-X侧突出地设置有被检测片21。在环形带30配置在测定位置时,被检测片21位于位置检测传感器20的检测部20a的开口内。由此,位置检测传感器20能够检测出环形带30配置在测定位置。
如图1所示,控制部7除了例如未图示的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各种接口等以外,还具有未图示的记录介质,CPU适当地执行记录介质所记录的各种程序,从而综合地控制上述各种构成部件来进行套管F的同心度的测定。控制部7识别例如设置于测定装置单元1的未图示的开关的接通和断开而开始和停止利用套管同心度测定装置4进行的套管F的测定。此外,本实施方式的控制部7根据从摄像元件56发送来的套管F的摄像图像来测定同心度,并且根据该测定结果来将套管F的品质判别成规定的等级。由此,作业人员能够将测定出的套管F与品质等级对应地进行分类。
(调节机构)
如图5和图6所示,设置台51设置在用于使该设置台51移动的作为调节机构70的可动台单元71上。
调节机构70主要由第一支承台73、X方向调节部85、第一可动台75、滑动片77、Y方向调节部87、第二支承台79、Z方向调节部89和第二可动台81构成。下面,对调节机构70详细地进行说明。
第一支承台73是矩形平板状的部件,其借助于例如未图示的螺钉等而固定于基台62(参照图3)。
在第一支承台73的+Z侧面,在Y方向的中间部以沿着X方向的方式形成有轨道槽73a。
在第一支承台73的+Y侧面设置有X方向调节部85。X方向调节部85以沿着X方向的方式配置,其具备:圆柱状的固定部85a,其固定于第一支承台73;调节旋钮85b,其在固定部85a的+X侧能够绕X轴旋转;以及可动轴85c,其在固定部85a的-X侧能够与调节旋钮85b的旋转相应地沿着X方向滑动移动。
在第一支承台73的+Z侧(上方)设置有第一可动台75。第一可动台75是与第一支承台73同样的矩形平板状的部件。在第一可动台75的-Z侧面,在X方向的中间部以沿着Y方向的方式形成有轨道槽75a。在第一可动台75的-X侧面设置有朝向-X侧而突出的突出片76。
第一可动台75能够借助于滑动片77相对于第一支承台73在X方向和Y方向滑动移动。此外,第一可动台75被未图示的弹簧等向+X方向和+Y方向施力。
从Z方向观察,滑动片77由沿着X方向延伸的第一轨道部77a和在比第一轨道部77a靠+Z侧处沿着Y方向而延伸的第二轨道部77b形成为交叉状。
第一轨道部77a配置在第一支承台73的轨道槽73a内。在第一轨道部77a的-X侧端部设置有Y方向调节部87。
Y方向调节部87在第一支承台73的-X方向的外侧以沿着Y方向的方式配置。Y方向调节部87具备:圆柱状的固定部87a,其固定于第一轨道部77a;调节旋钮87b,其在固定部87a的+Y侧能够绕Y轴旋转;以及可动轴87c,其在固定部87a的-Y侧能够与调节旋钮87b的旋转相应地沿着Y方向滑动移动。
Y方向调节部87的可动轴87c的末端与第一可动台75的突出片76抵接。
在第一轨道部77a的+X侧端部,以与第一可动台75的+X侧面接触的方式设有固定托架91,所述固定托架91形成有在Y方向具有长轴的长孔状的贯通孔91a。螺合地固定于第一可动台75的固定螺栓91b贯穿插入于固定托架91的贯通孔91a中。在通过调节机构70对设置台51的位置进行调节后,通过紧固固定螺栓91b,从而能够限制第一可动台75向Y方向的滑动移动。
第二轨道部77b配置在第一可动台75的轨道槽75a内。在第二轨道部77b的+Y侧端部设置有朝向Y方向突出的突出片78。第二轨道部77b的突出片78与X方向调节部85的可动轴85c的末端抵接。
在第二轨道部77b的-Y侧端部,以与第一支承台73的-Y侧面接触的方式设有固定托架92,所述固定托架92形成有在X方向具有长轴的长孔状的贯通孔92a。螺合地固定于第一支承台73的固定螺栓92b贯穿插入于固定托架92的贯通孔92a中。在通过调节机构70对设置台51的位置进行调节后,通过紧固固定螺栓92b,从而能够限制第一可动台75向X方向的滑动移动。
从Y方向观察,第二支承台79是呈大致L字状的板状部件,其由位于-Z侧的台座部79a和在台座部79a的+X侧朝向+Z侧立起设置的支承壁部79b形成。
台座部79a固定于第一可动台75的+Z侧面。
在支承壁部79b设置有Z方向调节部89。Z方向调节部89在第二支承台79的-Y方向的外侧以沿着Z方向的方式配置,其具备:圆柱状的固定部89a,其经由中间部件79c固定于第二支承台79的支承壁部79b;调节旋钮89b,其在固定部89a的-Z侧能够绕Z轴旋转;以及可动轴89c,其在固定部89a的+Z侧能够与调节旋钮89b的旋转相应地沿着Z方向滑动移动。
在第二支承台79的支承壁部79b的-X侧设置有第二可动台81,所述第二可动台81能够相对于第二支承台79沿着Z方向滑动移动。第二可动台81由整体呈块状的第二可动台主体部82和滑动部83形成,所述滑动部83设置在第二可动台主体部82的+X侧,并且能够沿着Z方向滑动移动地与第二支承台79的支承壁部79b连接。
在第二可动台主体部82的+Z侧面安装有设置台51。此外,在第二可动台主体部82的+Y侧面安装有形成为曲柄状的托架86。发光体单元52以能够沿着光轴O对套管F照射照明光的方式安装在托架86的前端。因此,设置台51和发光体单元52能够与第二可动台81的滑动移动对应地与第二可动台81一同滑动移动。
在第二可动台81的滑动部83的-Y侧面设置有朝向-Y侧突出的突出片84。Z方向调节部89的可动轴89c与突出片84抵接。
在第二支承台79与第二可动台主体部82之间的中间部件79c,以与第二可动台主体部82的+Y侧面接触的方式设置有固定托架93,所述固定托架93形成有在Z方向具有长轴的长孔状的贯通孔93a。螺合地固定于第二可动台81的固定螺栓93b贯穿插入于固定托架93的贯通孔93a中。在通过调节机构70对设置台51的位置进行调节后,通过紧固固定螺栓93b,从而能够限制第二可动台81向Z方向的滑动移动。
接着,根据对套管F的同心度进行测定的套管同心度测定工序来说明上述的套管同心度测定装置4的作用。下面,对将套管F放置于设置台51后进行位置调节并直至同心度的测定和品质等级的分类完毕为止的流程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首先,作业人员将测定装置单元1的盖部3打开。接着,作业人员如图3所示那样地利用切换机构10使环形带30退避到退避位置。
接着,作业人员如图8所示那样地使环形带30保持在退避到退避位置的状态,并且将套管F放置于设置台51上的槽部51a(参照图4)。
接着,作业人员将设置于切换机构10的杆16握持着使其向下方移动。由此,如图3所示,环形带30连同支承板33一起绕转动轴线K转动,并且靠近套管F的外周面。进而,支承板33的抵接片19与支承柱64的末端部抵接,在利用支承柱64支承支承板33的时刻,环形带30配置在与套管F的外周面抵接而将套管F压入其与设置台51之间的测定位置。
图9是从+Z侧观察时的调节机构70的动作说明图,图10是从-X侧观察时的调节机构70的动作说明图。
接着,作业人员对调节机构70的X方向调节部85、Y方向调节部87和Z方向调节部89的各调节部进行操作,并且对通过摄像部50拍摄到的图像数据进行确认,使焦点板53的基准面53a与摄像部50(参照图3)的焦点位置一致。
具体而言,如图9所示,通过使X方向调节部85的调节旋钮85b向绕X轴的一侧旋转,从而可动轴85c和与可动轴85c抵接的滑动片77的突出片78向-X侧滑动移动。此时,如图6所示,滑动片77以沿着第一支承台73的轨道槽73a的方式向-X侧滑动移动。这里,由于滑动片77的第二轨道部77b以沿着Y方向的方式配置在第一可动台75的轨道槽75a内,因此,对应于滑动片77向-X侧滑动移动,第一可动台75向-X侧滑动移动。由此,与第一可动台75连结的设置台51能够向-X侧滑动移动。
此外,通过使X方向调节部85的调节旋钮85b向绕X轴的另一侧旋转,从而可动轴85c向+X侧滑动移动。此时,滑动片77的突出片78和第一可动台75由于例如未图示的弹簧的作用力而随着可动轴85c向+X侧的滑动移动而向+X侧滑动移动。由此,与第一可动台75连结的设置台51能够向+X侧滑动移动。
如图9所示,通过使Y方向调节部87的调节旋钮87b向绕Y轴的一侧旋转,从而可动轴87c和与可动轴87c抵接的第一可动台75的突出片76向-Y侧滑动移动。由此,如图6所示,第一可动台75以沿着滑动片77的第二轨道部77b的方式向-Y侧滑动移动。由此,与第一可动台75连结的设置台51能够向-Y侧滑动移动。
此外,通过使Y方向调节部87的调节旋钮87b向绕Y轴的另一侧旋转,从而可动轴87c向+Y侧滑动移动。此时,第一可动台75的突出片76和第一可动台75由于例如未图示的弹簧的作用力而随着可动轴87c向+Y侧的滑动移动而向+Y侧滑动移动。由此,与第一可动台75连结的设置台51能够向+Y侧滑动移动。
如图10所示,通过使Z方向调节部89的调节旋钮89b向绕Z轴的一侧旋转,从而可动轴89c和与可动轴89c抵接的第二可动台81的突出片84向+Z侧滑动移动。由此,第二可动台81借助于滑动部83(参照图5)而相对于第二支承台79向+Z侧滑动移动。由此,安装于第二可动台81的设置台51能够向+Z侧滑动移动。
此外,通过使Z方向调节部89的调节旋钮89b向绕Z轴的另一侧旋转,从而可动轴89c向-Z侧滑动移动。此时,第二可动台81的突出片84和第二可动台81由于重力而随着可动轴89c向-Z侧的滑动移动而向-Z侧滑动移动。由此,安装于第二可动台81的设置台51能够向-Z侧滑动移动。
如上述那样地,作业人员通过使X方向调节部85的调节旋钮85b旋转,从而使设置台51沿着X方向滑动移动,通过使Y方向调节部87的调节旋钮87b旋转,从而使设置台51沿着Y方向滑动移动,通过使Z方向调节部89的调节旋钮89b旋转,从而使设置台51沿着Z方向滑动移动,来使焦点板53的基准面53a与摄像部50(参照图3)的焦点位置一致。另外,X方向调节部85、Y方向调节部87和Z方向调节部89的各调节部的操作顺序不特别地限定,能够按任意的顺序进行操作。
接着,作业人员如图1所示那样地将测定装置单元1的盖部3关闭后对未图示的开关进行接通操作,开始利用套管同心度测定装置4对套管F的同心度进行测定。
由此,如图3所示,马达40被驱动从而环形带30旋转,与环形带30抵接的套管F也绕中心轴线C旋转。
此外,摄像部50开始拍摄绕中心轴线C旋转的套管F,取得多个摄像图像。
此时,环形带30在与套管F的外周面的抵接部分处以从环形带30的行进方向的上游侧朝向下游侧而逐渐靠近焦点板53的基准面53a的方式倾斜地配置,因此,利用环形带30的旋转而使套管F朝向焦点板53的基准面53a被按压。由此,套管F的一侧端面F2(参照图2)抵靠于焦点板53的基准面53a而被定位于焦点位置。因此,摄像部50能够得到清楚的图像。
控制部7(参照图1)根据映入于摄像图像中的套管F的贯通孔F1而进行套管F的同心度的测定,并且根据测定结果而将套管F的品质等级分类成例如A等级至E等级这五个等级。这样,套管同心度测定工序完毕。
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具备使设置台51移动的调节机构70,因此,在将套管F设置于设置台51后,能够将套管F的一侧端面F2对准能够进行拍摄的焦点位置,并且能够取得套管F的一侧端面F2的清楚的摄像图像。因此,能够在将套管F对准焦点位置的状态下进行拍摄,并且能够高精度地进行同心度的测定。
此外,由于调节机构70能够使设置台51沿着X方向、Y方向和Z方向移动,因此能够在将套管F的一侧端面F2高精度地对准能够进行拍摄的焦点位置的状态下进行拍摄。
此外,由于使设置台51移动以使焦点板53的基准面53a与焦点位置一致,因此,通过使套管F的一侧端面F2与焦点板53的基准面53a抵接,从而能够将套管F的一侧端面F2可靠地对准焦点位置。因此,能够在将套管F的一侧端面F2可靠地对准焦点位置的状态下进行拍摄,因而能够更高精度地进行同心度的测定。
另外,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能够加以各种变更。
上述的测定装置单元1和套管同心度测定装置4是一个示例,不限于实施方式的结构。因此,虽然通过作业人员的手而将套管F放置于设置台51,但也可以设置例如能够自动地取出和放置的套管回收装置和套管供给装置。
此外,上述的调节机构70是一个示例,不限于实施方式的结构。因此,例如调节机构70的X方向调节部85、Y方向调节部87和Z方向调节部89的各调节部的形状、结构等不限于实施方式。
此外,调节机构70能够利用X方向调节部85、Y方向调节部87和Z方向调节部89而沿着XYZ三个轴方向滑动移动,但调节部的个数根据调节机构70的装置结构而不限于三个。
在实施方式中,作为旋转体而列举环形带30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旋转体不限于环形带30。旋转体只要能够与作为测定对象的套管F的外周面抵接、并且使测定对象旋转即可。因此,旋转体也可以是例如能够与套管F的外周面抵接的圆筒体。
在实施方式中,在将套管F放置于设置台51并将环形带30配置在套管F的测定位置后,通过调节调节机构70的X方向调节部85、Y方向调节部87和Z方向调节部89的各调节部,从而使焦点板53的基准面53a与焦点位置一致。相对于此,也可以在将环形带30配置于套管F的测定位置之前使焦点板53的基准面53a与焦点位置一致。
除此以外,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可以适当地将上述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置换成已知的构成要素。

Claims (3)

1.一种套管同心度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套管同心度测定装置具备:
设置台,套管设置于该设置台;以及
调节机构,其使所述设置台移动,以使所述套管的一侧端面对准能够进行拍摄的焦点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管同心度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以沿着所述套管的中心轴线的方向作为第一方向、将在同一面上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方向作为第二方向、将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正交的方向作为第三方向时,
所述调节机构能够使所述设置台在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中的至少任一个方向上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套管同心度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设置台具备焦点板,所述焦点板具有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并且能够与所述套管的所述一侧端面抵接的基准面,
所述调节机构使所述设置台移动,以使所述焦点板的所述基准面与所述焦点位置一致。
CN201410422715.6A 2013-08-27 2014-08-25 套管同心度测定装置 Pending CN10442240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76015A JP2015045539A (ja) 2013-08-27 2013-08-27 フェルール同心度測定装置
JP2013-176015 2013-08-2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22405A true CN104422405A (zh) 2015-03-18

Family

ID=526711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422715.6A Pending CN104422405A (zh) 2013-08-27 2014-08-25 套管同心度测定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5045539A (zh)
CN (1) CN104422405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76152A (zh) * 2017-10-12 2018-05-01 上海交通大学 用于检测管状体外壁形貌的ccd的位置调节装置
CN111238423A (zh) * 2020-03-05 2020-06-05 屈静清 一种轴承外圈同轴度的检测装置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268204A (ja) * 1989-04-07 1990-11-01 Tokyo Koku Keiki Kk 円筒形部品の偏心量測定装置
JPH08128815A (ja) * 1994-10-31 1996-05-21 Tokyo Koku Keiki Kk 微小円筒形部品の穴径・同心度測定装置
CN1223372A (zh) * 1997-12-31 1999-07-2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使用可视系统的同心度加工装置及其方法
US20010008994A1 (en) * 2000-01-19 2001-07-19 Mitutoyo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roundness
CN1483997A (zh) * 2002-07-29 2004-03-24 株式会社茉莉特斯 套管偏心量测定装置
CN1544880A (zh) * 2003-11-12 2004-11-10 浙江大学 一种光纤准直器阵列对准调节装置
US20050041241A1 (en) * 2002-01-17 2005-02-24 Heui-Jae Pahk Machine and method for inspecting ferrule of optical connector
CN101013029A (zh) * 2006-02-03 2007-08-08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同轴度和垂直度测定装置及其方法
CN101769718A (zh) * 2010-01-28 2010-07-07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激光焦点与微孔同轴共面性检测调整装置及检测方法
CN102003949A (zh) * 2010-10-29 2011-04-06 苏州工业园区高登威科技有限公司 内孔同心度检测装置
CN102538699A (zh) * 2011-11-27 2012-07-04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一种光学干涉检测同轴度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8983U (ja) * 1991-03-26 1994-02-04 株式会社光電製作所 画像表示装置
JP2001201340A (ja) * 2000-01-19 2001-07-27 Mitsutoyo Corp 真円度測定装置
JP2011215018A (ja) * 2010-03-31 2011-10-27 Fujifilm Corp 非球面形状測定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268204A (ja) * 1989-04-07 1990-11-01 Tokyo Koku Keiki Kk 円筒形部品の偏心量測定装置
JPH08128815A (ja) * 1994-10-31 1996-05-21 Tokyo Koku Keiki Kk 微小円筒形部品の穴径・同心度測定装置
CN1223372A (zh) * 1997-12-31 1999-07-2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使用可视系统的同心度加工装置及其方法
US20010008994A1 (en) * 2000-01-19 2001-07-19 Mitutoyo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roundness
US20050041241A1 (en) * 2002-01-17 2005-02-24 Heui-Jae Pahk Machine and method for inspecting ferrule of optical connector
CN1483997A (zh) * 2002-07-29 2004-03-24 株式会社茉莉特斯 套管偏心量测定装置
CN1544880A (zh) * 2003-11-12 2004-11-10 浙江大学 一种光纤准直器阵列对准调节装置
CN101013029A (zh) * 2006-02-03 2007-08-08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同轴度和垂直度测定装置及其方法
CN101769718A (zh) * 2010-01-28 2010-07-07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激光焦点与微孔同轴共面性检测调整装置及检测方法
CN102003949A (zh) * 2010-10-29 2011-04-06 苏州工业园区高登威科技有限公司 内孔同心度检测装置
CN102538699A (zh) * 2011-11-27 2012-07-04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一种光学干涉检测同轴度控制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76152A (zh) * 2017-10-12 2018-05-01 上海交通大学 用于检测管状体外壁形貌的ccd的位置调节装置
CN107976152B (zh) * 2017-10-12 2020-02-18 上海交通大学 用于检测管状体外壁形貌的ccd的位置调节装置
CN111238423A (zh) * 2020-03-05 2020-06-05 屈静清 一种轴承外圈同轴度的检测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5045539A (ja) 2015-03-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616136B2 (en) Spectacle-lens-frame configuration measuring apparatus and article configuration measuring apparatus
US20210279859A1 (en) Object inspection apparatus and object inspection method using same
US20060249675A1 (en) Surface roughness and/or contour shape measuring apparatus
RU2013107928A (ru) Устрйство для исправления ошибок для станков с чпу
CN107966275B (zh) 可模拟多姿态检测的镜头检测设备
US20140240459A1 (en) Laser frame tracer
KR101871648B1 (ko) 카메라모듈 검사용 소켓유닛과 이를 이용한 카메라모듈 검사장치
CN104422405A (zh) 套管同心度测定装置
CN209861063U (zh) 一种温度可控的镜头性能检测装置
JP5317549B2 (ja) カムプロファイル測定装置
CN109765231A (zh) 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外观检测系统
CN104422404A (zh) 测定装置
CN107063052B (zh) 一种空间内孔轴线角度检测设备
CN208751834U (zh) 一种低畸变广角镜头的性能检测装置
JPH09229607A (ja) 形状測定機
CN104677311B (zh) 方向控制装置、套管运送装置及方法和同心度测定装置
CN215908729U (zh) 一种可调节支撑座及光学检测设备
CN101339084B (zh) 接触式测量装置
CN114252421B (zh) 一种手持式荧光检测仪
CN109050964A (zh) 球头对接自适应入位方法与装置
US9784564B2 (en) Deployment mechanism for optical measurement system
CN111972703B (zh) 一种模块化烟支外观检测装置
TWI383179B (zh) 鏡頭模組同心度檢測系統及其檢測方法
CN107528950A (zh) 一种手机显示屏智能测试设备
JP6745654B2 (ja) 非球面レンズの計測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