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10404A - 一种绝热逻辑电路及一位全加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绝热逻辑电路及一位全加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410404A
CN104410404A CN201410542194.8A CN201410542194A CN104410404A CN 104410404 A CN104410404 A CN 104410404A CN 201410542194 A CN201410542194 A CN 201410542194A CN 104410404 A CN104410404 A CN 1044104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mos tube
pmos
described nmos
source electrode
gr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54219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410404B (zh
Inventor
胡建平
耿烨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Yuanheng Electric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Ningbo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41054219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410404B/zh
Publication of CN1044104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104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4104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104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ogic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绝热逻辑电路,特点是包括逻辑赋值电路、能量恢复电路和第一NMOS管,能量恢复电路由第一PMOS管和第二PMOS管构成;优点是电路仅需要对单个模块的逻辑赋值电路输入逻辑信号,而且正相输出信号从第一PMOS管的栅极输出,反相输出信号从逻辑赋值电路的能量传输端输出,以上电路结构采用了单轨输入、双轨输出的信号传输方式,不但简化了电路设计,减少了晶管体数量,使本电路与其它单元电路的级联更容易;另外,由于逻辑赋值电路的能量传输端与第一NMOS管的栅极连接,第一NMOS管起到钳位的功能,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输出节点悬空,改善了电路的输出性能,最终有效地降低了整体电路的功耗。

Description

一种绝热逻辑电路及一位全加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绝热电路结构,尤其是一种绝热逻辑电路及一位全加器。
背景技术
如今集成电路技术设计工艺进入到纳米阶段,在芯片设计过程中,无论从芯片本身的成本和性能考虑,还是从电子信息产品的市场角度考虑,功耗大小已经成为衡量芯片性能的重要指标,因此低功耗设计成为目前芯片设计的热点和难点。
绝热电路又称为能量恢复电路,在最近一段时期被广泛运用在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中,是一种新型的低功耗电路设计技术。它的基本原理是采用交流电源对其供电,通过回收节点电容的电荷,多次重复利用电路里的能量,从而实现低功耗的效果,因此绝热电路对集成电路的能耗的降低作用较为明显。
传统绝热电路一般采用双轨输入双轨输出的信号传输结构。输入信号采用双轨结构使电路布局布线带来困难,而且采用双轨输入双轨输出的信号传输结构,需要对称的逻辑输入信号,因此晶体管的数量比较多,使得在设计中布局布线比较复杂;某些传统绝热逻辑电路的输出节点悬空,使得输出电平易因寄生电容的耦合作用受到电路中噪声的影响,造成电路无法正常工作;另外,有些传统绝热电路输出达不到全摆幅,如电荷有效恢复逻辑(Efficient Charge Recovery Logic,简称ECRL)电路,造成电路产生较多的能量损耗。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功耗较小且在电路设计中布局布线简单的绝热逻辑电路。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绝热逻辑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逻辑赋值电路、能量恢复电路和第一NMOS管,所述的能量恢复电路由第一PMOS管和第二PMOS管构成,所述的第一PMOS管的漏极分别与所述的第一PMOS管的衬底、所述的第二PMOS管的漏极、所述的第二PMOS管的衬底及外部功率时钟信号端连接,所述的第一PMOS管的栅极分别与所述的第二PMOS管的源极及所述的第一N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的第一PMOS管的源极分别与所述的第二PMOS管的栅极、所述的逻辑赋值电路的能量传输端及所述的第一N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的逻辑赋值电路的接地端分别与外部接地端及所述的第一NMOS管的源极连接。
所述的逻辑赋值电路包括第二NMOS管,所述的第二NMOS管的漏极与所述的第一PMOS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的第二NMOS管的源极与外部接地端连接。采用以上结构的绝热逻辑电路实现基本反相器电路的逻辑功能,而且,电路的输出性能更好,大大降低了功耗。
所述的逻辑赋值电路包括第五NMOS管、第六NMOS管、第七NMOS管和第八NMOS管,所述的第五NMOS管的漏极分别与所述的第一PMOS管的源极及所述的第六N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的第五NMOS管的源极与所述的第七N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的第七NMOS管的源极分别与所述的第八NMOS管的源极及外部接地端连接,所述的第六NMOS管的源极与所述的第八NMOS管的漏极连接。采用以上逻辑赋值电路构成的绝热逻辑电路实现异或/同或门的逻辑功能。
所述的逻辑赋值电路包括第九NMOS管、第十NMOS管、第十一NMOS管、第十二NMOS管和第十三NMOS管,所述的第九NMOS管的漏极分别与所述的第十NMOS管的漏极、所述的第十一NMOS管的漏极及所述的第一PMOS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的第九NMOS管的源极与所述的第十二N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的第九NMOS管的栅极与所述的第十一N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的第十二NMOS管的源极分别与外部接地端及所述的第十三NMOS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的第十NMOS管的源极分别与所述的第十一NMOS管的源极及所述的第十三N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的第十NMOS管的栅极与所述的第十二NMOS管的栅极连接。采用以上逻辑赋值电路构成的绝热逻辑电路实现进位信号产生电路的逻辑功能,可用于组成一位全加器电路。
使用上述绝热逻辑电路组成的一位全加器,包括绝热逻辑电路和求和信号产生电路,所述的求和信号产生电路包括第三PMOS管、第四PMOS管、第十四NMOS管、第十五NMOS管、第十六NMOS管、第十七NMOS管、第十八NMOS管、第十九NMOS管、第二十NMOS管、第二十一NMOS管和第二十二NMOS管,所述的第三PMOS管的漏极分别与所述的第三PMOS管的衬底、所述的第四PMOS管的漏极、所述的第四PMOS管的衬底及外部功率时钟信号端连接,所述的第三PMOS管的栅极分别与所述的第四PMOS管的源极及所述的第二十一N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的第三PMOS管的源极分别与所述的第四PMOS管的栅极、所述的第十四NMOS管的漏极、所述的第十五NMOS管的漏极及所述的第二十一N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的第十四NMOS管的源极分别与所述的第十七NMOS管的漏极及所述的第十八N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的第十七NMOS管的栅极与所述的第二十二N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的第十七NMOS管的源极分别与所述的第十六NMOS管的源极及所述的第十九N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的第十六NMOS管的栅极分别与所述的第十一NMOS管的栅极及所述的第十八N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的第十六NMOS管的漏极分别与所述的第十五NMOS管的源极及所述的第二十二N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的第十五NMOS管的栅极与所述的第十N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的第十八NMOS管的源极分别与所述的第二十二NMOS管的源极及所述的第二十N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的第十九NMOS管的源极分别与外部接地端、所述的第二十NMOS管的源极及所述的第二十一NMOS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的第十九NMOS管的栅极与所述的第十三NMOS管的栅极连接。经仿真实验比较证明,该一位全加器具有逻辑功能正确、功耗较低的优点。
所述的第一PMOS管的沟道长度、所述的第二PMOS管的沟道长度、所述的第一NMOS管的沟道长度、所述的第九NMOS管的沟道长度、所述的第十NMOS管的沟道长度、所述的第十一NMOS管的沟道长度、所述的第十二NMOS管的沟道长度、所述的第十三NMOS管的沟道长度、所述的第三PMOS管的沟道长度、所述的第四PMOS管的沟道长度、所述的第十四NMOS管的沟道长度、所述的第十五NMOS管的沟道长度、所述的第十六NMOS管的沟道长度、所述的第十七NMOS管的沟道长度、所述的第十八NMOS管的沟道长度、所述的第十九NMOS管的沟道长度、所述的第二十NMOS管的沟道长度、所述的第二十一NMOS管的沟道长度及所述的第二十二NMOS管的沟道长度均为标准工艺下最小沟道长度的1~1.2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电路仅需要对单个模块的逻辑赋值电路输入逻辑信号,而且正相输出信号从第一PMOS管的栅极输出,反相输出信号从逻辑赋值电路的能量传输端输出,以上电路结构采用了单轨输入、双轨输出的信号传输方式,不但简化了电路设计,减少了晶管体数量,而且使本电路与其它单元电路的级联更容易;另外,由于逻辑赋值电路的能量传输端与第一NMOS管的栅极连接,第一NMOS管起到钳位的功能,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输出节点悬空,改善了电路的输出性能,最终有效地降低了整体电路的功耗。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2为传统的时钟绝热逻辑基本反相器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二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三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四中求和信号产生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6为传统的时钟绝热逻辑基本一位全加器中进位信号产生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传统的时钟绝热逻辑基本一位全加器中求和信号产生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一种绝热逻辑电路,包括逻辑赋值电路、能量恢复电路和第一NMOS管N1,能量恢复电路由第一PMOS管P1和第二PMOS管P2构成,第一PMOS管P1的漏极分别与第一PMOS管P1的衬底、第二PMOS管P2的漏极、第二PMOS管P2的衬底及外部功率时钟信号端CLK连接,第一PMOS管P1的栅极分别与第二PMOS管P2的源极及第一NMOS管N1的漏极连接,第一PMOS管P1的源极分别与第二PMOS管P2的栅极、逻辑赋值电路的能量传输端及第一NMOS管N1的栅极连接,逻辑赋值电路包括第二NMOS管N2,第二NMOS管N2的漏极与第一PMOS管P1的源极连接,第二NMOS管N2的源极分别与外部接地端及第一NMOS管N1的源极连接,采用以上结构的绝热逻辑电路实现基本反相器电路的逻辑功能,其中,第一PMOS管P1的源极为反相信号输出端,第二PMOS管P2的源极为信号输出端OUT,第二NMOS管N2的栅极为第一信号输入端X。
为了比较本发明所提出的绝热逻辑电路在SMIC 45nm标准工艺下相对于传统的时钟绝热逻辑基本反相器在一个工作周期内产生的功耗,使用电路仿真工具HSPICE在外部功率时钟信号端CLK输入的频率分别为50Mhz、100Mhz、150Mhz及200Mhz的条件下,对以上两种电路结构在一个工作周期内的功耗进行了仿真比较分析。
表1在SMIC 45nm标准工艺下实施例一的电路结构在一个工作周期内的功耗与传统的时钟绝热逻辑基本反相器在一个工作周期内的功耗比较
由表1可知,本发明的绝热逻辑电路在SMIC 45nm标准工艺下与传统的时钟绝热逻辑基本反相器相比,在50Mhz、100Mhz、150Mhz及200Mhz这四种外部功率时钟信号端CLK输入的频率下,在一个工作周期内的功耗分别降低了21.8%、18.0%、20.7%及21.8%。
由上述的比较数据可见,在不影响电路性能的前提下,由实施例一的绝热逻辑电路构成的反相器电路与传统的时钟绝热逻辑基本反相器相比,具有功耗较低的优点。
实施例二:如图3所示,其余部分与实施例一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逻辑赋值电路包括第五NMOS管N5、第六NMOS管N6、第七NMOS管N7和第八NMOS管N8,第五NMOS管N5的漏极分别与第一PMOS管P1的源极及第六NMOS管N6的漏极连接,第五NMOS管N5的源极与第七NMOS管N7的漏极连接,第七NMOS管N7的源极分别与第八NMOS管N8的源极及外部接地端连接,第六NMOS管N6的源极与第八NMOS管N8的漏极连接,采用以上逻辑赋值电路构成的绝热逻辑电路实现异或/同或门的逻辑功能,其中,第五NMOS管N5的栅极为第一信号输入端X,第七NMOS管N7的栅极为第二信号反相输入端Yb,第六NMOS管N6的栅极为第一信号反相输入端Xb,第八NMOS管N8的栅极为第二信号输入端Y。
实施例三:如图4所示,其余部分与实施例一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逻辑赋值电路包括第九NMOS管N9、第十NMOS管N10、第十一NMOS管N11、第十二NMOS管N12和第十三NMOS管N13,第九NMOS管N9的漏极分别与第十NMOS管N10的漏极、第十一NMOS管N11的漏极及第一PMOS管P1的源极连接,第九NMOS管N9的源极与第十二NMOS管N12的漏极连接,第九NMOS管N9的栅极与第十一NMOS管N11的栅极连接,第十二NMOS管N12的源极分别与外部接地端及第十三NMOS管N13的源极连接,第十NMOS管N10的源极分别与第十一NMOS管N11的源极及第十三NMOS管N13的漏极连接,第十NMOS管N10的栅极与第十二NMOS管N12的栅极连接,采用以上逻辑赋值电路构成的绝热逻辑电路实现进位信号产生电路的逻辑功能,其中,第一PMOS管P1的栅极为进位信号输出端C0,第九NMOS管N9的栅极为第二信号输入端Y,第十NMOS管N10的栅极为第一信号输入端X,第十三NMOS管N13的栅极为第三信号输入端Ci
实施例四:如图5所示,使用实施例三的绝热逻辑电路组成的一位全加器,包括绝热逻辑电路和求和信号产生电路,求和信号产生电路包括第三PMOS管P3、第四PMOS管P4、第十四NMOS管N14、第十五NMOS管N15、第十六NMOS管N16、第十七NMOS管N17、第十八NMOS管N18、第十九NMOS管N19、第二十NMOS管N20、第二十一NMOS管N21和第二十二NMOS管N22,第三PMOS管P3的漏极分别与第三PMOS管P3的衬底、第四PMOS管P4的漏极、第四PMOS管P4的衬底及外部功率时钟信号端CLK连接,第三PMOS管P3的栅极分别与第四PMOS管P4的源极及第二十一NMOS管N21的漏极连接,第三PMOS管P3的源极分别与第四PMOS管P4的栅极、第十四NMOS管N14的漏极、第十五NMOS管N15的漏极及第二十一NMOS管N21的栅极连接,第十四NMOS管N14的源极分别与第十七NMOS管N17的漏极及第十八NMOS管N18的漏极连接,第十七NMOS管N17的栅极与第二十二NMOS管N22的栅极连接,第十七NMOS管N17的源极分别与第十六NMOS管N16的源极及第十九NMOS管N19的漏极连接,第十六NMOS管N16的栅极分别与第十一NMOS管N11的栅极及第十八NMOS管N18的栅极连接,第十六NMOS管N16的漏极分别与第十五NMOS管N15的源极及第二十二NMOS管N22的漏极连接,第十五NMOS管N15的栅极与第十NMOS管N10的栅极连接,第十八NMOS管N18的源极分别与第二十二NMOS管N22的源极及第二十NMOS管N20的漏极连接,第十九NMOS管N19的源极分别与外部接地端、第二十NMOS管N20的源极及第二十一NMOS管N21的源极连接,第十九NMOS管N19的栅极与第十三NMOS管N13的栅极连接,其中,第十四NMOS管N14的栅极为第一信号反相输入端Xb,第十五NMOS管N15的栅极为第一信号输入端X,第十七NMOS管N17的栅极为第二信号反相输入端Yb,第十八NMOS管N18的栅极为第二信号输入端Y,第十九NMOS管N19的栅极为第三信号输入端Ci,第二十NMOS管N20的栅极为第三信号反相输入端Cib,第四PMOS管P4的源极为一位全加器的求和信号输出端S。
第一PMOS管P1的沟道长度、第二PMOS管P2的沟道长度、第一NMOS管N1的沟道长度、第九NMOS管N9的沟道长度、第十NMOS管N10的沟道长度、第十一NMOS管N11的沟道长度、第十二NMOS管N12的沟道长度、第十三NMOS管N13的沟道长度、第三PMOS管P3的沟道长度、第四PMOS管P4的沟道长度、第十四NMOS管N14的沟道长度、第十五NMOS管N15的沟道长度、第十六NMOS管N16的沟道长度、第十七NMOS管N17的沟道长度、第十八NMOS管N18的沟道长度、第十九NMOS管N19的沟道长度、第二十NMOS管N20的沟道长度、第二十一NMOS管N21的沟道长度及第二十二NMOS管N22的沟道长度在SMIC 45nm标准工艺下均为45nm。
为了比较本发明所提出的一位全加器在SMIC 45nm标准工艺下相对于传统的时钟绝热逻辑基本一位全加器在一个工作周期内产生的功耗,使用电路仿真工具HSPICE在外部功率时钟信号端CLK输入的频率分别为50Mhz、100Mhz、150Mhz及200Mhz的条件下,对以上两种电路结构在一个工作周期内的功耗进行了仿真比较分析。
表2在SMIC 45nm标准工艺下实施例四的一位全加器在一个工作周期内的功耗与传统时钟绝热逻辑基本一位全加器在一个工作周期内的功耗比较
由表2可知,本发明的一位全加器在SMIC 45nm标准工艺下与传统时钟绝热逻辑基本一位全加器相比,在50Mhz、100Mhz、150Mhz及200Mhz这四种外部功率时钟信号端CLK输入的频率下,在一个工作周期内的功耗分别降低了35.2%、22.0%、22.0%及26.1%。
由上述的比较数据可见,在不影响电路性能的前提下,实施例四的一位全加器与传统的时钟绝热逻辑基本一位全加器相比,具有功耗较低的优点。
实施例五:其余部分与实施例四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第一PMOS管P1的沟道长度、第二PMOS管P2的沟道长度、第一NMOS管N1的沟道长度、第九NMOS管N9的沟道长度、第十NMOS管N10的沟道长度、第十一NMOS管N11的沟道长度、第十二NMOS管N12的沟道长度、第十三NMOS管N13的沟道长度、第三PMOS管P3的沟道长度、第四PMOS管P4的沟道长度、第十四NMOS管N14的沟道长度、第十五NMOS管N15的沟道长度、第十六NMOS管N16的沟道长度、第十七NMOS管N17的沟道长度、第十八NMOS管N18的沟道长度、第十九NMOS管N19的沟道长度、第二十NMOS管N20的沟道长度、第二十一NMOS管N21的沟道长度及第二十二NMOS管N22的沟道长度在SMIC130nm标准工艺下均为133nm。
为了比较本发明所提出的一位全加器在SMIC 130nm标准工艺下相对于传统的时钟绝热逻辑基本一位全加器在一个工作周期内产生的功耗,使用电路仿真工具HSPICE在外部功率时钟信号端CLK输入的频率分别为50Mhz、100Mhz、150Mhz及200Mhz的条件下,对以上两种电路结构在一个工作周期内的功耗进行了仿真比较分析。
表3在SMIC 130nm标准工艺下实施例五的一位全加器在一个工作周期内的功耗与传统时钟绝热逻辑基本一位全加器在一个工作周期内的功耗比较
由表3可知,本发明的一位全加器在SMIC 130nm标准工艺下与传统时钟绝热逻辑基本一位全加器相比,在50Mhz、100Mhz、150Mhz及200Mhz这四种外部功率时钟信号端CLK输入的频率下,在一个工作周期内的功耗分别降低了23.5%、22.1%、20.9%及13.6%。
由上述的比较数据可见,在不影响电路性能的前提下,实施例五的一位全加器与传统的时钟绝热逻辑基本一位全加器相比,具有功耗较低的优点。
在对实施例四和实施例五的电路仿真前,为了提高电路的驱动能力,在一位全加器电路的前后可以分别施加一个缓冲器,以提高电路的驱动能力,减少传输及负载对信号源的影响,这样电路在低电压条件下也可以正常工作,且不会引起逻辑混乱。
以上实施例中,电路仅需要对单个模块的逻辑赋值电路输入逻辑信号,而且正相输出信号从第一PMOS管的栅极输出,反相输出信号从逻辑赋值电路的能量传输端输出,该种电路结构为单轨输入双轨输出绝热逻辑(Single-Rail Input Adiabatic Logic withDual-Rail Outputs,即SRIALDRO)的信号传输方式。

Claims (6)

1.一种绝热逻辑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逻辑赋值电路、能量恢复电路和第一NMOS管,所述的能量恢复电路由第一PMOS管和第二PMOS管构成,所述的第一PMOS管的漏极分别与所述的第一PMOS管的衬底、所述的第二PMOS管的漏极、所述的第二PMOS管的衬底及外部功率时钟信号端连接,所述的第一PMOS管的栅极分别与所述的第二PMOS管的源极及所述的第一N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的第一PMOS管的源极分别与所述的第二PMOS管的栅极、所述的逻辑赋值电路的能量传输端及所述的第一N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的逻辑赋值电路的接地端分别与外部接地端及所述的第一NMOS管的源极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绝热逻辑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逻辑赋值电路包括第二NMOS管,所述的第二NMOS管的漏极与所述的第一PMOS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的第二NMOS管的源极与外部接地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绝热逻辑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逻辑赋值电路包括第五NMOS管、第六NMOS管、第七NMOS管和第八NMOS管,所述的第五NMOS管的漏极分别与所述的第一PMOS管的源极及所述的第六N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的第五NMOS管的源极与所述的第七N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的第七NMOS管的源极分别与所述的第八NMOS管的源极及外部接地端连接,所述的第六NMOS管的源极与所述的第八NMOS管的漏极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绝热逻辑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逻辑赋值电路包括第九NMOS管、第十NMOS管、第十一NMOS管、第十二NMOS管和第十三NMOS管,所述的第九NMOS管的漏极分别与所述的第十NMOS管的漏极、所述的第十一NMOS管的漏极及所述的第一PMOS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的第九NMOS管的源极与所述的第十二N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的第九NMOS管的栅极与所述的第十一N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的第十二NMOS管的源极分别与外部接地端及所述的第十三NMOS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的第十NMOS管的源极分别与所述的第十一NMOS管的源极及所述的第十三N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的第十NMOS管的栅极与所述的第十二NMOS管的栅极连接。
5.使用权利要求4所述的绝热逻辑电路组成的一位全加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热逻辑电路和求和信号产生电路,所述的求和信号产生电路包括第三PMOS管、第四PMOS管、第十四NMOS管、第十五NMOS管、第十六NMOS管、第十七NMOS管、第十八NMOS管、第十九NMOS管、第二十NMOS管、第二十一NMOS管和第二十二NMOS管,所述的第三PMOS管的漏极分别与所述的第三PMOS管的衬底、所述的第四PMOS管的漏极、所述的第四PMOS管的衬底及外部功率时钟信号端连接,所述的第三PMOS管的栅极分别与所述的第四PMOS管的源极及所述的第二十一N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的第三PMOS管的源极分别与所述的第四PMOS管的栅极、所述的第十四NMOS管的漏极、所述的第十五NMOS管的漏极及所述的第二十一N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的第十四NMOS管的源极分别与所述的第十七NMOS管的漏极及所述的第十八N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的第十七NMOS管的栅极与所述的第二十二N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的第十七NMOS管的源极分别与所述的第十六NMOS管的源极及所述的第十九N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的第十六NMOS管的栅极分别与所述的第十一NMOS管的栅极及所述的第十八N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的第十六NMOS管的漏极分别与所述的第十五NMOS管的源极及所述的第二十二N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的第十五NMOS管的栅极与所述的第十N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的第十八NMOS管的源极分别与所述的第二十二NMOS管的源极及所述的第二十N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的第十九NMOS管的源极分别与外部接地端、所述的第二十NMOS管的源极及所述的第二十一NMOS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的第十九NMOS管的栅极与所述的第十三NMOS管的栅极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位全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PMOS管的沟道长度、所述的第二PMOS管的沟道长度、所述的第一NMOS管的沟道长度、所述的第九NMOS管的沟道长度、所述的第十NMOS管的沟道长度、所述的第十一NMOS管的沟道长度、所述的第十二NMOS管的沟道长度、所述的第十三NMOS管的沟道长度、所述的第三PMOS管的沟道长度、所述的第四PMOS管的沟道长度、所述的第十四NMOS管的沟道长度、所述的第十五NMOS管的沟道长度、所述的第十六NMOS管的沟道长度、所述的第十七NMOS管的沟道长度、所述的第十八NMOS管的沟道长度、所述的第十九NMOS管的沟道长度、所述的第二十NMOS管的沟道长度、所述的第二十一NMOS管的沟道长度及所述的第二十二NMOS管的沟道长度均为标准工艺下最小沟道长度的1~1.2倍。
CN201410542194.8A 2014-10-14 2014-10-14 一种绝热逻辑电路及一位全加器 Active CN10441040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542194.8A CN104410404B (zh) 2014-10-14 2014-10-14 一种绝热逻辑电路及一位全加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542194.8A CN104410404B (zh) 2014-10-14 2014-10-14 一种绝热逻辑电路及一位全加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10404A true CN104410404A (zh) 2015-03-11
CN104410404B CN104410404B (zh) 2017-08-04

Family

ID=526480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542194.8A Active CN104410404B (zh) 2014-10-14 2014-10-14 一种绝热逻辑电路及一位全加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410404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41290A (zh) * 2015-08-17 2015-12-09 宁波大学 一种功控单轨电流模d触发器
CN109547015A (zh) * 2018-11-02 2019-03-29 宁波大学 一种基于tdpl逻辑的全加器
CN114860020A (zh) * 2022-05-30 2022-08-05 上海大学 一种基于绝热逻辑电路的ldo线性稳压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87128A (zh) * 2006-06-07 2007-12-12 黑龙江大学 绝热锁存器及其在无绝热门的绝热cmos时序电路中的应用
CN101373952A (zh) * 2007-08-24 2009-02-25 锐迪科创微电子(北京)有限公司 可实现差分放大的低噪声放大器及方法
CN101471642A (zh) * 2007-12-26 2009-07-01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一种基于电荷恢复的单相功率时钟触发器
WO2014012005A1 (en) * 2012-07-13 2014-01-16 Old Dominion University Research Foundation Adiabatic logic family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87128A (zh) * 2006-06-07 2007-12-12 黑龙江大学 绝热锁存器及其在无绝热门的绝热cmos时序电路中的应用
CN101373952A (zh) * 2007-08-24 2009-02-25 锐迪科创微电子(北京)有限公司 可实现差分放大的低噪声放大器及方法
CN101471642A (zh) * 2007-12-26 2009-07-01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一种基于电荷恢复的单相功率时钟触发器
WO2014012005A1 (en) * 2012-07-13 2014-01-16 Old Dominion University Research Foundation Adiabatic logic family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41290A (zh) * 2015-08-17 2015-12-09 宁波大学 一种功控单轨电流模d触发器
CN105141290B (zh) * 2015-08-17 2017-09-29 宁波大学 一种功控单轨电流模d触发器
CN109547015A (zh) * 2018-11-02 2019-03-29 宁波大学 一种基于tdpl逻辑的全加器
CN109547015B (zh) * 2018-11-02 2022-07-15 宁波大学 一种基于tdpl逻辑的全加器
CN114860020A (zh) * 2022-05-30 2022-08-05 上海大学 一种基于绝热逻辑电路的ldo线性稳压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10404B (zh) 2017-08-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37836B (zh) 一种低功耗脉冲型d触发器
CN104410404A (zh) 一种绝热逻辑电路及一位全加器
CN101304251B (zh) 用于片上长线互连的差分接口电路
WO2020057138A1 (zh) 全摆幅电压转换电路及应用其的运算单元、芯片、算力板和计算设备
CN104464795A (zh) 一种抗单粒子翻转的静态随机存储单元
CN104836570A (zh) 一种基于晶体管级的与/异或门电路
CN102386908B (zh) 一种绝热多米诺电路及绝热多米诺三值与门电路
CN104617922A (zh) 高速低功耗多阈值异步置位复位d型触发器
CN109697306B (zh) 一种基于tdpl逻辑的编码器
CN104734691B (zh) 一种单轨输入双轨输出绝热逻辑电路及一位全加器
CN102035530A (zh) 用于高性能vlsi的最优保持管多米诺电路
CN107688453B (zh) 一种基于传输门结构的多值绝热乘法器单元电路
CN107634750B (zh) 一种传输门结构的多位多值绝热乘法器
CN102891667B (zh) 一种多位三值双轨多米诺比较器
Varma et al. Sub Threshold Level Shifters and Level Shifter with LEC for LSI’s
CN102684677B (zh) 基于延迟的双轨预充逻辑输入转换器
Sudheer et al.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embedded logic flip-flop for low power applications
CN102891668B (zh) 一种三值低功耗多米诺比较单元
CN102571071B (zh) 基于阈值逻辑的set/mos混合结构乘法器单元
CN203942511U (zh) 一种抗地弹效应的输出电路
CN109614826B (zh) 一种基于tdpl逻辑的译码器
CN210958333U (zh) 一种脉冲锁存单元结构
CN202435382U (zh) 基于阈值逻辑的set/mos混合结构的7-3计数器
CN202435386U (zh) 基于set/mos混合结构的8-3编码器
CN102790602B (zh) 一种三值低功耗多米诺jkl触发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223

Address after: 276800 West Head of Panjia Village, Hushan Town, Lanshan District, Rizhao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ANDONG LANQIAO PETROCHEMICAL Co.,Ltd.

Address before: 315211, Fenghua Road, Jiangbei District, Zhejiang, Ningbo 818

Patentee before: Ningbo Universit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030

Address after: No. 1 Yanjie, West Side of Wandefu, Shenglan Road, Andongwei Street, Lanshan District, Rizhao City, Shandong Province, 276800

Patentee after: Shandong Yuanheng Electric Power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76800 West Head of Panjia Village, Hushan Town, Lanshan District, Rizhao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ANDONG LANQIAO PETROCHEMICAL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