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87576A - 一种缩水甘油醚基封端烯丙醇无规聚醚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缩水甘油醚基封端烯丙醇无规聚醚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387576A
CN104387576A CN201410657570.8A CN201410657570A CN104387576A CN 104387576 A CN104387576 A CN 104387576A CN 201410657570 A CN201410657570 A CN 201410657570A CN 104387576 A CN104387576 A CN 1043875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llyl alcohol
preparation
polyether
nitrogen
sti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65757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387576B (zh
Inventor
张美军
金一丰
颜吉校
陈英杰
王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Huangm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HECHENG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HECHENG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HECHENG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65757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387576B/zh
Publication of CN1043875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875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3875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875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olyeth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缩水甘油醚基封端烯丙醇无规聚醚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NaH加入到滴加反应釜,开启搅拌和冷凝器,抽真空将环氧氯丙烷缓慢抽入釜内,结束后充氮气至0.4MPa备用;(2)烯丙醇无规聚醚和相转移催化剂加入到具有回流冷凝装置的封端反应釜,经釜内置氮后,缓慢通入氮气,并缓慢加入步骤(1)中的NaH和环氧氯丙烷的混合物,结束后,升温反应一段时间,获得粗产品;(3)粗产品经过滤除盐后,加入中和剂中和,然后抽真空回收环氧氯丙烷、再加入吸附剂,精制得到封端产物的合格成品。本发明既能满足高端产品对封端率和色泽的要求,又易于工业化的应用。

Description

一种缩水甘油醚基封端烯丙醇无规聚醚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工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缩水甘油醚基封端烯丙醇无规聚醚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缩水甘油醚基封端烯丙醇无规聚醚在分子链两端具有两个活性基团:缩水甘油醚基和烯丙基,这两种基团是两种非常活泼的功能基团,作为良好的交联剂、活性稀释剂、织物整理剂和卤化银照相材料坚膜剂等使用。目前,高端产品不仅对封端率提出高要求(达到95%以上),而且产品色泽也必须无色或接近无色(色泽≤40,Pt-Co法)
文献所报道的合成方法主要有两种,两步法和一步法:两步法是指聚醚和环氧氯丙烷(ECH)先通过酸性催化剂作用进行开环加成反应,然后在碱溶液的参与下完成闭环消除,最终得到产品,此法工艺较复杂、废水量大、且产率低;一步法是指在固体碱的作用下,直接通过加成消除反应直接制得产品,此法工艺简单,条件温和。
一步法适宜工业化,研究表明,影响产品色泽的主要因素为所用碱的碱性强弱和反应釜内氧气残留量,且碱性越强,颜色越深。当聚醚的端羟基为伯羟基时,如聚乙二醇,在NaOH的作用下即可与ECH反应获得产品色泽浅、封端率高于90%的产品,而且反应条件也容易控制。聚醚的端羟基为仲羟基时,如聚丙二醇(烯丙醇无规聚醚),在NaOH的作用下封端效果并不理想,这时通常采用碱性更强的固体碱,譬如KOH,值得说明的是,此时如果不注意隔绝氧气,产品的色泽将更深。
文献《正辛基缩水甘油醚的合成优化研究》以正辛醇和ECH为原料,加入固体NaOH,在四丁基溴化铵为P.T.C的作用下制备得到产品,产品呈淡黄色、纯度为87%,此法并未提及隔绝氧气的方法,所以产品呈现淡黄色。
文献《Synthesis and NMR Characterization of Multi-hydroxyl End-groups PEG and PLGA-PEG Barbell-like Copolymers》采用氢氧化钾为催化剂,四氢呋喃为溶剂,在氮气保护下缩水甘油醚基封端PEG1000,所得产品性状为白色。可见,在隔氧的条件下制备的产品色泽较好,然而溶剂的加入将给实际生产带来诸多麻烦,且长达20h的反应时间不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中国专利CN 101928389 A公开了一种缩水甘油醚基封端烯丙醇聚氧乙烯醚的制备方法,该法是以NaH为开环催化剂,然后加入NaOH为闭环催化剂合成目标产物,不足之处在于NaH碱性过强,在无隔氧措施条件下所得产品颜色较差,同时,由于未加入P.T.C,在3h以内的反应时间内转化率不高,需要加入氢氧化钠继续反应1-3h才能达到85%—93%的封端率。
基于此,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缩水甘油醚基封端烯丙醇无规聚醚的制备方法, 该制备方法既能满足高端产品对封端率和色泽的要求,又易于工业化的应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缩水甘油醚基封端烯丙醇无规聚醚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一定量的NaH加入到滴加反应釜,开启搅拌和冷凝器,抽真空将环氧氯丙烷缓慢抽入釜内,结束后充氮气至0.4 MPa备用;
(2)将一定量的烯丙醇无规聚醚和相转移催化剂加入到具有回流冷凝装置的封端反应釜,经釜内置氮后,缓慢通入氮气,并缓慢加入步骤(1)中的NaH和环氧氯丙烷的混合物,结束后,升温反应一段时间,获得粗产品;
(3)将步骤(2)中的粗产品经过滤除盐后,加入中和剂中和,然后抽真空回收环氧氯丙烷、再加入吸附剂,精制得到封端产物的合格成品;
所述步骤(2)中的烯丙醇无规聚醚具有如下结构:
式中:0< m + n < 60;
所述步骤(3)中制得的封端产物具有如下结构:
式中: 0<m + n < 60。
所述制备方法的反应原理如下:
所述NaH与烯丙醇无规聚醚的摩尔比为1.0-1.5:1;所述环氧氯丙烷与烯丙醇无规聚醚的摩尔比为1.1-1.5:1;相转移催化剂与烯丙醇无规聚醚的摩尔比为0.001-0.01:1。
所述的步骤(2)中的相转移催化剂为季铵盐类。
所述的季铵盐类为四正丁基溴化铵、四乙基氯化铵、苄基三乙基氯化铵、四丁基溴化铵、四丁基氯化铵、四丁基硫酸氢铵或三辛基甲基氯化铵。
所述的步骤(2)中的反应时间为5-10h、反应温度为40-80 ℃。
所述的步骤(3)中的中和剂为1%盐酸水溶液、50%冰醋酸或50%磷酸水溶液。
所述的步骤(3)中的吸附剂为酸性白土,所述酸性白土的添加质量为烯丙醇无规聚醚的质量的0.3%-1%。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缩水甘油醚基封端烯丙醇无规聚醚的制备方法,在相转移催化剂的作用下,以烯丙醇无规聚醚和固体碱为原料,加入NaH和环氧氯丙烷的混合物进行反应,反应结束后对粗产品精制获得终成品。
在本发明上述方案中,隔氧措施至关重要,氧气的存在会使烯丙醇无规聚醚变质,尤其是在强碱条件下,NaH除了做反应试剂外,还可作为环氧氯丙烷滴加反应釜的除氧剂,这对产品色泽的保护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封端反应釜可通过抽真空除氧,而环氧氯丙烷是易挥发物质,其滴加反应釜抽真空除氧不彻底,NaH的混合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总而言之,整个反应在无氧条件下进行,产品的色泽获得良好保护,产品色泽≤40。
本发明中由于NaH是强碱,一次性投入会使醇钠化反应过于剧烈,副反应较多,本发明上述方案中,NaH伴随环氧氯丙烷缓慢加入,有效的减少副反应。NaH的强碱性足够与烯丙醇无规聚醚中的末端仲羟基完全反应,所以,本技术方案反应效率非常高,制备的产品色泽浅(≤40,铂-钴比色法)、封端率高于95%。
附图说明
图1为封端釜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封端釜、2为回流冷凝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此。
本发明中使用的原料,如NaH、环氧氯丙烷、烯丙醇无规聚醚、四正丁基溴化铵、四乙基氯化铵、苄基三乙基氯化铵、四丁基溴化铵、四丁基氯化铵、四丁基硫酸氢铵、三辛基甲基氯化铵、1%盐酸水溶液、50%冰醋酸、50%磷酸水溶液和酸性白土等均可以采用本领域常规的方法制得,也可以采用市售产品。
本发明的反应原理如下:
本发明中的烯丙醇无规聚醚具有如下结构:
式中:0< m + n < 60;
本发明中制得的封端产物具有如下结构:
式中: 0<m + n < 60。
本发明采用GB 1664-1981(铂-钴比色法)所述方法测定产品色泽,采用GBT 1677-1981所述方法测定产品环氧值,对实施例中的封端率定义如下:
封端率= 
OV1:烯丙醇无规聚醚封端后,产品的环氧值;
OV2:烯丙醇无规聚醚100%封端时的理论环氧值。
实施例1
将56.47g(2.353moL)NaH和239.46g(2.588moL)环氧氯丙烷投入到已置氮的滴加反应釜,搅拌30min后充氮气至0.4 MPa;向具有回流冷凝和搅拌装置的封端釜加入 1000g(2.353moL) 烯丙醇无规聚醚(分子量=425,m=2.62,n=4.63)、0.782g(0.002353moL)四正丁基溴化铵,经真空置氮后,打开氮气阀和回流冷凝装置出口阀,持续向封端釜通氮气(氮气经封端釜流向回流冷凝装置,最后经出口阀进入尾气装置);打开连接阀,滴加釜向封端釜压入物料,时间约1h;滴加结束后,升温至40℃,在此温度下反应5h。反应毕,降温至30℃,至此获得粗产品;粗产品经过滤除盐后,加入50%磷酸中和、抽真空回收环氧氯丙烷,加入3g酸性白土精制。所得产品封端率95.7%,色泽20。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1中持续向封端釜1通氮气(氮气经封端釜1流向回流冷凝器2,最后经出口阀进入尾气装置)的原因是:用氮气将生成的氢气带出封端釜1,促进反应正方向进行,回流冷凝器2的冷却介质为冷冻盐水,目的是将氮气夹带出的环氧氯丙烷冷却回流至封端釜1。
实施例2
将29.27g(1.22moL)NaH和117.34g(1.27moL)环氧氯丙烷投入到已置氮的滴加反应釜,搅拌30min后充氮气至0.4 MPa;向具有回流冷凝和搅拌装置的封端釜加入 1000g(0.976moL) 烯丙醇无规聚醚(分子量=1025,m=15.4,n=5.0)、0.808g(0.00488moL)四乙基氯化铵,经真空置氮后,打开氮气阀和回流冷凝装置出口阀,持续向封端釜通氮气(氮气经封端釜流向回流冷凝装置,最后经出口阀进入尾气装置);打开连接阀,滴加釜向封端釜压入物料,时间约1h;滴加结束后,升温至60℃,在此温度下反应8h。反应毕,降温至30℃,至此获得粗产品;粗产品经过滤除盐后,加入50%冰醋酸中和、抽真空回收环氧氯丙烷,加入7g酸性白土精制。所得产品封端率98.1%,色泽25。
实施例3
将17.78g(0.74moL)NaH和68.53g(0.74moL)环氧氯丙烷投入到已置氮的滴加反应釜,搅拌30min后充氮气至0.4 MPa;向具有回流冷凝和搅拌装置的封端釜加入1000g(0.494moL) 烯丙醇无规聚醚(分子量=2025,m=22.35,n=16.96)、1.372g(0.00494moL)四丁基氯化铵,经真空置氮后,打开氮气阀和回流冷凝装置出口阀,持续向封端釜通氮气(氮气经封端釜流向回流冷凝装置,最后经出口阀进入尾气装置);打开连接阀,滴加釜向封端釜压入物料,时间约1h;滴加结束后,升温至80℃,在此温度下反应10h。反应毕,降温至30℃,至此获得粗产品;粗产品经过滤除盐后,加入1%盐酸中和、抽真空回收环氧氯丙烷,加入10g酸性白土精制。所得产品封端率99.3%,色泽24。
实施例4
将56.47g(2.353moL)NaH和239.46g(2.588moL)环氧氯丙烷投入到已置氮的滴加反应釜,搅拌30min后充氮气至0.4 MPa;向具有回流冷凝和搅拌装置的封端釜加入 1000g(2.353moL) 烯丙醇无规聚醚(分子量=425,m=2.62,n=4.63)、0.782g(0.002353moL)苄基三乙基氯化铵,经真空置氮后,打开氮气阀和回流冷凝装置出口阀,持续向封端釜通氮气(氮气经封端釜流向回流冷凝装置,最后经出口阀进入尾气装置);打开连接阀,滴加釜向封端釜压入物料,时间约1h;滴加结束后,升温至40℃,在此温度下反应5h。反应毕,降温至30℃,至此获得粗产品;粗产品经过滤除盐后,加入50%磷酸中和、抽真空回收环氧氯丙烷,加入3g酸性白土精制。所得产品封端率96.5%,色泽22。
实施例5
将17.78g(0.74moL)NaH和68.53g(0.74moL)环氧氯丙烷投入到已置氮的滴加反应釜,搅拌30min后充氮气至0.4 MPa;向具有回流冷凝和搅拌装置的封端釜加入1000g(0.494moL) 烯丙醇无规聚醚(分子量=2025,m=22.35,n=16.96)、1.372g(0.00494moL)四丁基溴化铵,经真空置氮后,打开氮气阀和回流冷凝装置出口阀,持续向封端釜通氮气(氮气经封端釜流向回流冷凝装置,最后经出口阀进入尾气装置);打开连接阀,滴加釜向封端釜压入物料,时间约1h;滴加结束后,升温至80℃,在此温度下反应10h。反应毕,降温至30℃,至此获得粗产品;粗产品经过滤除盐后,加入1%盐酸中和、抽真空回收环氧氯丙烷,加入10g酸性白土精制。所得产品封端率99.8%,色泽23。
实施例6
将29.27g(1.22moL)NaH和117.34g(1.27moL)环氧氯丙烷投入到已置氮的滴加反应釜,搅拌30min后充氮气至0.4 MPa;向具有回流冷凝和搅拌装置的封端釜加入 1000g(0.976moL) 烯丙醇无规聚醚(分子量=1025,m=15.4,n=5.0)、0.808g(0.00488moL)四丁基硫酸氢铵,经真空置氮后,打开氮气阀和回流冷凝装置出口阀,持续向封端釜通氮气(氮气经封端釜流向回流冷凝装置,最后经出口阀进入尾气装置);打开连接阀,滴加釜向封端釜压入物料,时间约1h;滴加结束后,升温至60℃,在此温度下反应8h。反应毕,降温至30℃,至此获得粗产品;粗产品经过滤除盐后,加入50%冰醋酸中和、抽真空回收环氧氯丙烷,加入7g酸性白土精制。所得产品封端率97.8 %,色泽23。
实施例7
将56.47g(2.353moL)NaH和239.46g(2.588moL)环氧氯丙烷投入到已置氮的滴加反应釜,搅拌30min后充氮气至0.4 MPa;向具有回流冷凝和搅拌装置的封端釜加入 1000g(2.353moL) 烯丙醇无规聚醚(分子量=425,m=2.62,n=4.63)、0.782g(0.002353moL)三辛基甲基氯化铵,经真空置氮后,打开氮气阀和回流冷凝装置出口阀,持续向封端釜通氮气(氮气经封端釜流向回流冷凝装置,最后经出口阀进入尾气装置);打开连接阀,滴加釜向封端釜压入物料,时间约1h;滴加结束后,升温至40℃,在此温度下反应5h。反应毕,降温至30℃,至此获得粗产品;粗产品经过滤除盐后,加入50%磷酸中和、抽真空回收环氧氯丙烷,加入3g酸性白土精制。所得产品色泽40,封端率96.0%,色泽20。
对比例1
将239.46g(2.588moL)环氧氯丙烷投入到已置氮的滴加反应釜,搅拌30min后充氮气至0.4 MPa;向具有回流冷凝和搅拌装置的封端釜加入 1000g(2.353moL)烯丙醇无规聚醚(分子量=425,m=2.62,n=4.63)、0.782g(0.002353moL)四正丁基溴化铵和56.47g(2.353moL)NaH,经真空置氮后,打开氮气阀和回流冷凝装置出口阀,持续向封端釜通氮气(氮气经封端釜流向回流冷凝装置,最后经出口阀进入尾气装置);打开连接阀,滴加釜向封端釜压入物料,时间约1h;滴加结束后,升温至40℃,在此温度下反应5h。反应毕,降温至30℃,至此获得粗产品;粗产品经过滤除盐后,加入50%磷酸中和、抽真空回收环氧氯丙烷,加入3g酸性白土精制。所得产品色泽180,封端率95.6%。
与实施例1相比,NaH一次性投入到封端釜,这引起了醇钠化反应剧烈发生,并急剧放热,滴加没有经过NaH除氧的环氧氯丙烷后,产品色泽加深,这充分说明了环氧氯丙烷滴加前除氧和NaH分批加入对产品色泽保护的重要性。
对比例2
将239.46g(2.588moL)环氧氯丙烷投入到滴加反应釜,充氮气至0.4 MPa;向具有回流冷凝和搅拌装置的封端釜加入 1000g(2.353moL)烯丙醇无规聚醚(分子量=425,m=2.62,n=4.63)、0.782g(0.002353moL)四正丁基溴化铵和56.47g(2.353moL)NaH,打开回流冷凝装置出口阀和连接阀,滴加釜向封端釜压入物料,时间约1h;滴加结束后,升温至40℃,在此温度下反应5h。反应毕,降温至30℃,至此获得粗产品;粗产品经过滤除盐后,加入50%磷酸中和、抽真空回收环氧氯丙烷,加入3g酸性白土精制。所得产品呈粘稠、棕黄色(色泽>300),封端率为95.3%。
与上述各例相比,在无隔氧措施的情况下制得的产品色泽相当糟糕,同时因反应时间太短,封端率也非常低。
对比例3
将94.1g(2.353moL)细颗粒状NaOH和239.46g(2.588moL)环氧氯丙烷投入到已置氮的滴加反应釜,搅拌30min后充氮气至0.4 MPa;向具有回流冷凝和搅拌装置的封端釜加入 1000g(2.353moL) 烯丙醇无规聚醚(分子量=425,m=2.62,n=4.63)、0.782g(0.002353moL)四正丁基溴化铵,经真空置氮后,打开氮气阀和回流冷凝装置出口阀,持续向封端釜通氮气(氮气经封端釜流向回流冷凝装置,最后经出口阀进入尾气装置);打开连接阀,滴加釜向封端釜压入物料,时间约1h;滴加结束后,升温至40℃,在此温度下反应5h。反应毕,降温至30℃,至此获得粗产品;粗产品经过滤除盐后,加入50%磷酸中和、抽真空回收环氧氯丙烷,加入3g酸性白土精制。所得产品封端率65.7%,色泽155。
与实施例1相比,由于烯丙醇无规聚醚末端含仲羟基,反应活性比伯羟基差,所用碱必须具有足够的碱性或者亲核性,才能促使反应正向进行, NaOH的碱性比NaH弱,因此,所得产品的封端率较低,与此同时,由于氢氧化钠不能与环氧氯丙烷中残留氧气反应,所以,体系残留的氧气导致最终产品色泽较差,达到155。
对比例4
将17.78g(0.74moL)NaH和68.53g(0.74moL)环氧氯丙烷投入到已置氮的滴加反应釜,搅拌30min后充氮气至0.4 MPa;向具有回流冷凝和搅拌装置的封端釜加入1000g(0.494moL) 烯丙醇无规聚醚(分子量=2025,m=22.35,n=16.96),经真空置氮后,打开氮气阀和回流冷凝装置出口阀,持续向封端釜通氮气(氮气经封端釜流向回流冷凝装置,最后经出口阀进入尾气装置);打开连接阀,滴加釜向封端釜压入物料,时间约1h;滴加结束后,升温至80℃,在此温度下反应10h。反应毕,降温至30℃,至此获得粗产品;粗产品经过滤除盐后,加入1%盐酸中和、抽真空回收环氧氯丙烷,加入10g酸性白土精制。所得产品封端率99.3%,色泽24。所得产品封端率81.3%,色泽20。
与实施例3相比,没有相转移催化剂时,封端率大幅下降,由99.3%下降至81.3%。因为反应在固液两相中进行,商品氢化钠为固体细颗粒,缺少相转移催化剂将影响体系的传质,所以封端率会下降。
对比例5
将17.78g(0.74moL)NaH和68.53g(0.74moL)环氧氯丙烷投入到已置氮的滴加反应釜,搅拌30min后充氮气至0.4 MPa;向具有回流冷凝和搅拌装置的封端釜加入1000g(0.494moL) 烯丙醇无规聚醚(分子量=2025,m=22.35,n=16.96)、1.372g(0.00494moL)四丁基氯化铵,经真空置氮后,关闭氮气阀和回流冷凝装置出口阀;打开连接阀,滴加釜向封端釜压入物料,时间约1h;滴加结束后,升温至80℃,在此温度下反应10h。反应毕,降温至30℃,至此获得粗产品;粗产品经过滤除盐后,加入1%盐酸中和、抽真空回收环氧氯丙烷,加入10g酸性白土精制。所得产品封端率88.1%,色泽22。
与实施例3相比,关闭氮气阀和回流冷凝装置出口阀后,封端率大幅下降,由99.3%下降至88.1%。因为反应生成的氢气滞留在封端釜1,不利于促进反应正方向进行,所以封端率下降。
将实施例3、对比例4、对比例5进行比较可知,两个因素(相转移催化剂和脱除反应生成的氢气)是影响封端率的关键因素,同时作用时,封端大幅提高。
本发明缩水甘油醚基封端烯丙醇无规聚醚的制备方法,在相转移催化剂的作用下,以烯丙醇无规聚醚和固体碱为原料,加入NaH和环氧氯丙烷的混合物进行反应,反应结束后对粗产品精制获得终成品。
在本发明上述方案中,隔氧措施至关重要,氧气的存在会使烯丙醇无规聚醚变质,尤其是在强碱条件下,NaH除了做反应试剂外,还可作为环氧氯丙烷滴加反应釜的除氧剂,这对产品色泽的保护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封端反应釜可通过抽真空除氧,而环氧氯丙烷是易挥发物质,其滴加反应釜抽真空除氧不彻底,NaH的混合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总而言之,整个反应在无氧条件下进行,产品的色泽获得良好保护,产品色泽≤40。
本发明中由于NaH是强碱,一次性投入会使醇钠化反应过于剧烈,副反应较多,本发明上述方案中,NaH伴随环氧氯丙烷缓慢加入,有效的减少副反应。NaH的强碱性足够与烯丙醇无规聚醚中的末端仲羟基完全反应,所以,本技术方案反应效率非常高,制备的产品具有色泽浅(≤40,铂-钴比色法)、封端率高达到≥95%。
上述实施例仅用于解释说明本发明的发明构思,而非对本发明权利保护的限定,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发明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缩水甘油醚基封端烯丙醇无规聚醚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一定量的NaH加入到滴加反应釜,开启搅拌和冷凝器,抽真空将环氧氯丙烷缓慢抽入釜内,结束后充氮气至0.4 MPa备用;
(2)将一定量的烯丙醇无规聚醚和相转移催化剂加入到具有回流冷凝装置的封端反应釜,经釜内置氮后,缓慢通入氮气,并缓慢加入步骤(1)中的NaH和环氧氯丙烷的混合物,结束后,升温反应一段时间,获得粗产品;
(3)将步骤(2)中的粗产品经过滤除盐后,加入中和剂中和,然后抽真空回收环氧氯丙烷、再加入吸附剂,精制得到封端产物的合格成品;
所述步骤(2)中的烯丙醇无规聚醚具有如下结构:
式中:0< m + n < 60;
所述步骤(3)中制得的封端产物具有如下结构:
式中: 0<m + n < 6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缩水甘油醚基封端烯丙醇无规聚醚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的反应原理如下:
 ,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缩水甘油醚基封端烯丙醇无规聚醚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aH与烯丙醇无规聚醚的摩尔比为1.0-1.5:1;所述环氧氯丙烷与烯丙醇无规聚醚的摩尔比为1.1-1.5:1;相转移催化剂与烯丙醇无规聚醚的摩尔比为0.001-0.01:1。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缩水甘油醚基封端烯丙醇无规聚醚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2)中的相转移催化剂为季铵盐类。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缩水甘油醚基封端烯丙醇无规聚醚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季铵盐类为四正丁基溴化铵、四乙基氯化铵、苄基三乙基氯化铵、四丁基溴化铵、四丁基氯化铵、四丁基硫酸氢铵或三辛基甲基氯化铵。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缩水甘油醚基封端烯丙醇无规聚醚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2)中的反应时间为5-10h、反应温度为40-80 ℃。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缩水甘油醚基封端烯丙醇无规聚醚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3)中的中和剂为1%盐酸水溶液、50%冰醋酸或50%磷酸水溶液。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缩水甘油醚基封端烯丙醇无规聚醚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3)中的吸附剂为酸性白土,所述酸性白土的添加质量为烯丙醇无规聚醚的质量的0.3%-1%。
CN201410657570.8A 2014-11-19 2014-11-19 一种缩水甘油醚基封端烯丙醇无规聚醚的制备方法 Active CN10438757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657570.8A CN104387576B (zh) 2014-11-19 2014-11-19 一种缩水甘油醚基封端烯丙醇无规聚醚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657570.8A CN104387576B (zh) 2014-11-19 2014-11-19 一种缩水甘油醚基封端烯丙醇无规聚醚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87576A true CN104387576A (zh) 2015-03-04
CN104387576B CN104387576B (zh) 2016-06-29

Family

ID=526055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657570.8A Active CN104387576B (zh) 2014-11-19 2014-11-19 一种缩水甘油醚基封端烯丙醇无规聚醚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387576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36242A (zh) * 2017-12-01 2018-04-20 辽宁科隆精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端环氧基烯丙醇聚氧乙烯‑丙烯醚及其制备方法
CN109096484A (zh) * 2018-06-28 2018-12-28 浙江皇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叔丁基封端烯丙醇聚醚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84551A (en) * 1990-12-12 1992-01-28 General Electric Co. Polyphenylene ether process and resin composition
US20050228062A1 (en) * 2002-04-26 2005-10-13 Jean-Pierre Wolf Incorporable photoinitiator
CN101928389A (zh) * 2010-08-24 2010-12-29 浙江皇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缩水甘油醚基封端烯丙醇聚氧乙烯醚的制备方法
CN103483577A (zh) * 2013-08-13 2014-01-01 浙江绿科安化学有限公司 一种环氧丙基封端烯丙醇聚氧乙烯醚的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84551A (en) * 1990-12-12 1992-01-28 General Electric Co. Polyphenylene ether process and resin composition
US20050228062A1 (en) * 2002-04-26 2005-10-13 Jean-Pierre Wolf Incorporable photoinitiator
CN101928389A (zh) * 2010-08-24 2010-12-29 浙江皇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缩水甘油醚基封端烯丙醇聚氧乙烯醚的制备方法
CN103483577A (zh) * 2013-08-13 2014-01-01 浙江绿科安化学有限公司 一种环氧丙基封端烯丙醇聚氧乙烯醚的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巫艳萍等: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的合成技术进展"", 《皮革化工》, no. 3, 30 September 1996 (1996-09-30), pages 18 - 19 *
武冬冬等: ""一步法合成烯丙基缩水甘油醚的研究"", 《化工科技》, vol. 22, no. 2, 25 April 2014 (2014-04-25), pages 46 - 49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36242A (zh) * 2017-12-01 2018-04-20 辽宁科隆精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端环氧基烯丙醇聚氧乙烯‑丙烯醚及其制备方法
CN109096484A (zh) * 2018-06-28 2018-12-28 浙江皇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叔丁基封端烯丙醇聚醚及其制备方法
CN109096484B (zh) * 2018-06-28 2020-11-20 浙江皇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叔丁基封端烯丙醇聚醚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87576B (zh) 2016-06-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77377B (zh) 一种无溶剂制备聚醚改性聚硅氧烷消泡剂的方法
CN104387579A (zh) 一种双环氧基封端聚丙二醇的制备方法
CN101928389B (zh) 一种缩水甘油醚基封端烯丙醇聚氧乙烯醚的制备方法
CN103055816A (zh) 一类新型杯芳烃冠醚键合型硅基吸附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778065A (zh) 一种三元复合驱原油破乳剂的制备方法
CN104387576A (zh) 一种缩水甘油醚基封端烯丙醇无规聚醚的制备方法
CN113354540A (zh) 一种高效连续制备碳酸甲乙酯的方法
CN103483577B (zh) 一种环氧丙基封端烯丙醇聚氧乙烯醚的制备方法
JP6977211B2 (ja) 2−メチルアリルアルコキシドのアルコール溶液を連続的に製造する方法
CN104230662B (zh) 一种高纯5n异丙醇铝的制备方法
CN101928306A (zh) 糖苷类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制备方法
CN100549065C (zh) 乙酰基封端烯丙醇聚醚的合成方法
CN106146344A (zh) 乙二醇双(丙腈)醚的制备方法
CN102504160A (zh) 利用合成阿司匹林废液制备混凝土高效减水剂方法
CN106278914B (zh) 一种增产胺的合成工艺
CN105237412A (zh) 一种n-甲基二异丙醇胺的制备方法
CN101717500B (zh) 二次封端法合成高封端率甲氧基封端聚醚的方法
CN101497689B (zh) 乙酰基封端烯丙醇聚醚的制备方法
CN101628976B (zh) 丁基封端烯丙基聚氧乙烯醚的制备方法
CN109369902A (zh) 一种环氧基封端聚醚的合成方法
CN102115431B (zh) 2,2-二乙氧基乙醇的合成方法
CN104672086B (zh) 一种碳酸二甲酯的制备方法
CN101235144A (zh) 低羟值烷基封端聚醚的制备方法
CN105418668A (zh) 3-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的制备方法
CN104760939B (zh) 一种正丁醇循环套用的叠氮化钠水相的合成工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ZHEJIANG HUANGMA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ZHEJIANG HECHENG CHEMICAL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50624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624

Address after: 312000, Zhejiang, Shaoxing City, Shangyu Province Zhang Town Industrial Zone

Applicant after: Zhejiang Huangma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312000, Zhejiang, Shaoxing City, Shangyu Province Zhang Town Industrial Zone

Applicant before: Zhejiang Hecheng Chemical Co., 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