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79474B - 输送机和输送设备 - Google Patents

输送机和输送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379474B
CN104379474B CN201280074446.8A CN201280074446A CN104379474B CN 104379474 B CN104379474 B CN 104379474B CN 201280074446 A CN201280074446 A CN 201280074446A CN 104379474 B CN104379474 B CN 10437947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downstream
upstream side
article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7444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379474A (zh
Inventor
矶村琢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fuk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fuk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fuku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ifuku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3794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794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3794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794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13/00Roller-ways
    • B65G13/08Roller-ways of curved form; with branch-offs
    • B65G13/10Switching arrang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7/00Article or material-handling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conveyors; Methods employing such devices
    • B65G47/52Devices for transferr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between conveyors i.e. discharging or feeding devices
    • B65G47/53Devices for transferr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between conveyors i.e. discharging or feeding devices between conveyors which cross one another
    • B65G47/54Devices for transferr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between conveyors i.e. discharging or feeding devices between conveyors which cross one another at least one of which is a roller-wa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7/00Article or material-handling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conveyors; Methods employing such devices
    • B65G47/22Devices influencing the relative position or the attitude of articles during transit by convey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ranching, Merging, And Special Transfer Between Conveyors (AREA)
  • Attitude Control For Articles On Conveyors (AREA)
  • Framework For Endless Conveyors (AREA)
  • Intermediate Stations On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输送机包括上游侧输送机部分(13)和下游侧输送机部分(14),将上游侧输送机部分(13)以圆弧状的上游侧假想路径线(L3)与下游侧假想路径线(L4)连接且上游侧假想路径线(L3)的下游侧端的切线与下游侧假想路径线(L4)的上游侧端的切线为相同角度的状态设置,将上游侧输送机部分(13)构成为物品以成为上游侧姿势的方式,一边使物品绕纵轴心旋转一边载置输送物品,在下游侧输送机部分(14)的上游侧端部设置有旋转操作输送装置(15),该旋转操作输送装置(15)在伴随下游侧输送机部分(14)的输送的物品的旋转量为由该下游侧输送机部分(14)引起的旋转量以上的状态下,载置输送物品。

Description

输送机和输送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输送机和包括该输送机的输送设备,所述输送机设置有:上游侧输送机部分,沿上游侧假想路径线载置输送俯视呈矩形形状的物品;和下游侧输送机部分,与该上游侧输送机部分的下游侧连接且沿下游侧假想路径线载置输送物品,上述上游侧假想路径线设定为圆弧状,上述上游侧输送机部分构成为,以物品成为物品的侧边沿着上述上游侧假想路径线的切线的上游侧姿势的方式,一边使物品绕着纵轴心旋转一边载置输送物品。
背景技术
所述输送机构成为,在上游侧输送机部分的下游侧连接下游侧输送机部分,在上游侧输送机部分,一边使物品绕纵轴心(沿着铅直方向的轴心)旋转,一边沿着设定为圆弧状的上游侧假想路径线输送物品,之后在下游侧输送机部分继续输送物品(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顺便说一下,如图6所示,在专利文献1中,作为上游侧输送机部分设置有上游侧假想路径线设定为圆弧状的弯曲状辊式输送机装置51,作为下游侧输送机部分设置有下游侧假想路径线设定为直线状的直线状辊式输送机装置1,在下游侧输送机部分,不使物品绕纵轴心旋转地输送物品。另外,在这样的输送机中设置有与物品的外周面接触地引导物品的引导体,以便在沿着上游侧假想路径线和下游侧假想路径线输送物品时,使物品相对于输送机收纳在预先设定的设定横向宽度的范围内。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31023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像上述的现有的输送机那样,上游侧输送机部分构成为沿着设定为圆弧状的上游侧假想路径线一边绕纵轴心旋转一边输送物品,下游侧输送机部分构成为沿着设定为直线状的下游侧路径线不绕纵轴心旋转地输送物品的情况下,在上游侧输送机部分与下游侧输送机部分的连接部位,物品俯视的姿势为偏离物品的侧边沿着下游侧假想路径线的下游侧姿势的姿势,因此,通过使引导体与物品的外周面接触,来抑制该物品的姿势偏离下游侧姿势。
但是,若通过使引导体与物品的外周面接触来抑制物品的姿势大幅偏离下游侧姿势,则由于引导体与物品的外周面接触而存在物品磨耗的可能性,因此期望极力避免物品与引导体接触。
因此,谋求如下输送机:无需尽量使物品与引导体接触,容易将物品从上游侧输送机部分输送到下游侧输送机部分。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输送机设置有:上游侧输送机部分,沿上游侧假想路径线载置输送俯视呈矩形形状的物品;和下游侧输送机部分,与该上游侧输送机部分的下游侧连接且沿下游侧假想路径线载置输送物品,上述上游侧假想路径线设定为圆弧状,上述上游侧输送机部分构成为,以物品成为物品的侧边沿着上述上游侧假想路径线的切线的上游侧姿势的方式,一边使物品绕着纵轴心旋转一边载置输送物品,上述输送机的第一特征构成在于,
设置有引导体,该引导体沿着上述上游侧假想路径线和上述下游侧假想路径线设置,通过与物品的外周面接触,来沿着上述上游侧假想路径线和上述下游侧假想路径线引导物品,上述上游侧输送机部分以下述状态设置:上述上游侧假想路径线与上述下游侧假想路径线连接,且上述上游侧假想路径线的下游侧端的切线、与上述下游侧假想路径线的上游侧端或该上游侧端的切线为相同角度,
上述输送机设置有旋转操作输送装置,上述旋转操作输送装置设置于上述上游侧输送机部分的下游侧端部,在伴随上述上游侧输送机部分进行的输送的物品的旋转量为由该上游侧输送机部分引起的旋转量以下的状态下,载置输送物品,或者上述旋转操作输送装置设置于上述下游侧输送机部分的上游侧端部,在伴随上述下游侧输送机部分进行的输送的物品的旋转量为由该下游侧输送机部分引起的旋转量以上的状态下,载置输送物品。
即,在将旋转操作输送装置设置于上游侧输送机部分的下游侧端部的情况下,在伴随上述上游侧输送机部分的输送的物品的旋转量为由上游侧输送机部分引起的旋转量以下的状态下,载置输送物品,另外在将旋转操作输送装置设置于下游侧输送机部分的上游侧端部的情况下,在伴随下游侧输送机部分的输送的物品的旋转量为由下游侧输送机部分引起的旋转量以上的状态下,载置输送物品。
也就是说,在没有设置旋转操作输送装置的现有的输送机中,当物品从上游侧输送机部分向下游侧输送机部分转移时,物品的姿势容易大幅偏离物品的侧边沿着下游侧假想路径线或其切线的下游侧姿势。
对其加以说明,在利用输送机载置输送物品时,物品的底面后部的与输送机的摩擦力比物品的底面前部的与输送机的摩擦力大。这被认为是由于在载置输送物品时载重偏向物品的后侧,因此物品的底面后部的与输送机的接地压力比物品的底面前部的与输送机的接地压力高。
并且,在物品的底面后部的摩擦力比物品底面前部的摩擦力大的情况下,物品的底面后部比底面前部容易被施加推进力,而难以对物品的前部施加推进力。因此,在将物品输送至上游侧输送机部分与下游侧输送机部分的连接部位时,尽管物品的前部转移到下游侧输送机部分,但是对于留在上游侧输送机部分的物品的后部的推进力处于主导地位,物品与在上游侧输送机部分被输送时同样地以朝向上游侧姿势的方式一边绕纵轴心旋转一边被载置输送。因此认为,在物品从上游侧输送机部分向下游侧输送机部分转移时,该物品大幅偏离下游侧姿势。
于是,将旋转操作输送装置设置于上游侧输送机部分的下游侧端部,在伴随上游侧输送机部分的输送的物品的旋转量为由上游侧输送机部分引起的旋转量以下的状态下,载置输送物品,或者将旋转操作输送装置设置于下游侧输送机部分的上游侧端部,在伴随下游侧输送机部分的输送的物品的旋转量为由下游侧输送机部分引起的旋转量以上的状态下,载置输送物品。在物品从上游侧输送机部分向下游侧输送机部分转移时,通过上游侧输送机部分对物品的后部施加推进力,由此,物品虽然欲与在上游侧输送机部分被输送时同样地绕纵轴心旋转,但是旋转操作输送装置对物品的推进力对物品的前部向要抑制物品的旋转的方向作用,因此能够防止物品大幅偏离下游侧姿势。
也就是说,通过抑制物品从上游侧输送机部分向下游侧输送机部分转移时的物品从下游侧姿势的偏离,容易使物品相对于输送机收纳在预先设定的设定横向宽度的范围内,因此,无需尽量使物品与引导体接触,使物品容易从上游侧输送机部分输送到下游侧输送机部分。并且,在因输送错误等造成物品从上游侧姿势或下游侧姿势大幅偏离而使物品要从设定横向宽度的范围内脱离的情况下,通过引导体与该物品的外周面的接触,而能够将物品收纳在设定横向宽度的范围内,能够将物品从输送机的落下等防范于未然。
因此,能够提供如下输送机:通过在上游侧输送机部分的下游侧端部或下游侧输送机部分的上游侧端部利用旋转操作输送装置来载置输送物品,使得无需尽量使物品与引导体接触,能够容易地将物品从上游侧输送机部分输送到下游侧输送机部分。
本发明的输送机的第二特征构成在于,在输送机的第一特征构成中,上述上游侧输送机部分中的上述上游侧假想路径线设定为向左右方向中的第一方向弯曲的圆弧状,上述下游侧输送机部分中的上述下游侧假想路径线设定为向左右方向中的第二方向弯曲的圆弧状,上述上游侧输送机部分和上述下游侧输送机部分以如下状态设置:上述上游侧假想路径线的下游侧端的切线与上述下游侧假想路径线的上游侧端的切线为相同角度。
即,由于上游侧输送机部分中的上游侧假想路径线设定为向左右方向中的第一方向弯曲的圆弧状,下游侧输送机部分中的下游侧假想路径线设定为向左右方向中的第二方向弯曲的圆弧状,因此下游侧假想路径线成为相对于上游侧假想路径线向相反方向弯曲的圆弧状。
当像这样下游侧假想路径线为相对于上游侧假想路径线向相反方向弯曲的圆弧状时,由于转移到下游侧输送机部分的物品的前部向与下游侧假想路径线的弯曲方向相反的方向行进,因此与将下游侧假想路径线设定为直线状的情况相比,物品的姿势容易大幅偏离下游侧姿势,但是通过设置旋转操作输送装置,能够不使物品大幅偏离下游侧姿势地输送物品。
本发明的输送机的第三特征构成在于,在输送机的第二特征构成中,上述上游侧输送机部分和下游侧输送机部分分别构成为通过被驱动装置驱动旋转的驱动辊的旋转来载置输送上述物品的辊驱动式,装备在上述上游侧输送机部分的比上述下游侧端部靠上游侧的位置的上述驱动辊以其旋转轴心朝向上述上游侧假想路径线的曲率中心点的姿势设置,装备在上述下游侧输送机部分的比上述上游侧端部靠下游侧的位置的上述驱动辊以其旋转轴心朝向上述下游侧假想路径线的曲率中心点的姿势设置,装备在上述上游侧输送机部分的上述下游侧端部或上述下游侧输送机部分的上述上游侧端部的上述驱动辊设置为上述旋转操作输送装置,作为上述旋转操作输送装置的上述驱动辊以其旋转轴心与如下线段正交的姿势设置:该线段连结上述上游侧假想路径线的中途部位与上述下游侧假想路径线的中途部位,且通过连接上述上游侧假想路径线与上述下游侧假想路径线的连接点。
即,装备于上游侧输送机部分的比下游侧端部靠上游侧的位置的驱动辊以其旋转轴心朝向上游侧假想路径线的曲率中心点的姿势设置,因此在上游侧输送机部分的比下游侧端部靠上游侧的位置,使物品以成为物品的侧边沿着上游侧假想线的切线的上游侧姿势的方式,一边绕纵轴心旋转一边被输送。
另外,装备于下游侧输送机部分的比上游侧端部靠下游侧的位置的驱动辊以其旋转轴心朝向下游侧假想路径线的曲率中心点的姿势设置,因此在下游侧输送机部分的比上游侧端部靠下游侧的位置,使物品以成为物品的侧边沿着上游侧假想线的切线的下游侧姿势的方式,一边绕纵轴心旋转一边被输送。
并且,装备于上游侧输送机部分的下游侧端部或下游侧输送机部分的上游侧端部的作为旋转操作输送装置的驱动辊以其旋转轴心与连接下游侧假想路径线和上游侧假想路径线的连接点处的切线正交的姿势设置,因此,与将该作为旋转操作输送装置的驱动辊像其他驱动辊那样以朝向下游侧假想路径线和上游侧假想路径线的曲率中心点的姿势设置的情况相比,能够在上游侧输送机部分的下游侧端部抑制物品姿势的旋转,或者在下游侧输送机部分的上游侧端部增加物品姿势的旋转。
由此,通过将配备于上游侧输送机部分的下游侧端部或下游侧输送机部分的上游侧端部的驱动辊的朝向以与其他驱动辊的朝向不同的朝向设置,能够构成旋转操作输送装置,并且,在设置多个驱动辊作为旋转操作输送装置的情况下,由于能够将该多个驱动辊设置为同一朝向,因此能够容易地设置旋转操作输送装置。
本发明的输送机的第四特征构成在于,在输送机的第三特征构成中,上述驱动辊设置成在上述上游侧假想路径线或上述下游侧假想路径线的曲率半径方向上,位于比载置支承物品的旋转自如的从动辊靠外侧的位置。
即,通过将驱动辊设置为位于在上游侧假想路径线或下游侧假想路径线的曲率半径方向上比从动辊靠外侧的位置,能够使物品一边绕纵轴心旋转一边沿着圆弧状的假想路径线输送物品。
并且,通过如上所述地配设驱动辊和从动辊来载置支承物品,能够使用一般的圆柱形状的辊作为驱动辊和从动辊,因此无需使用特殊的圆锥形状的辊,从而容易构成驱动辊和从动辊。
本发明的输送设备的第一特征构成在于,设置有沿着设定为直线状的直线假想路径线载置输送物品的直线输送机,输送机的第一特征构成-第四特征构成的任一输送机设定为从上述直线输送机分支输送物品的分支输送机、或将物品合并输送至上述直线输送机的合并输送机。
即,能够将设置有旋转操作输送装置的输送机用于从直线输送机分支输送物品的分支输送机、或将物品合并输送至直线输送机的合并输送机。并且,在将输送机用作分支输送机或合并输送机的情况下,大多将输送机的假想路径线形成为S字状等,在其中途变更物品的输送方向,但是通过在该输送机中装备旋转操作输送装置,而能够提供如下输送设备:在物品从上游侧输送机部分向下游侧输送机部分转移时,能够通过旋转操作输送装置的作用来防止物品大幅偏离下游侧姿势,无需尽量使物品与引导体接触,而能够以适当的姿势对物品进行分支输送或合并输送。
本发明的输送设备的第二特征构成在于,上述直线输送机构成为包括在该直线输送机的横向宽度方向上以隔开间隔的状态并列的一对输送部,该直线输送机以载置支承物品的上述横向宽度方向的两端部的方式,沿着上述直线假想路径线载置输送物品,上述输送机由位于上述直线输送机的上述一对输送部之间的连接部分、和位于上述直线输送机的横侧方的侧方部分构成,上述侧方部分以其输送面位于比上述一对输送部的输送面高的高度的状态设置,上述连接部分设置成在输送位置和退避位置之间升降自如,在上述输送位置,上述连接部分的输送面比上述一对输送部的输送面高且与上述侧方部分的输送面为相同高度,在上述退避位置,上述连接部分的输送面比上述一对输送部的输送面低。
即,通过使输送机的连接部分下降至退避位置,利用直线输送机的输送作用,能够使物品不从直线输送机分支而沿着直线假想路径线输送。并且,通过使输送机的连接部分上升移动至输送位置,在直线输送机输送物品的中途,该物品被搁到输送机的连接部分,之后利用连接部分的输送作用和侧方部分的输送作用,能够使物品从直线输送机的直线假想路径线分支而沿着上游侧假想路径线和下游侧假想路径线进行输送。
并且,还考虑了在将物品从直线输送机进行分支输送或合并输送时,使引导体在输送路径上突出,通过该引导体的引导作用,而从直线输送机分支输送物品或将物品合并输送到直线输送机,但是通过构成为利用输送机的输送作用来从直线输送机分支输送物品或将物品合并输送至直线输送机,使得在对物品进行分支输送或合并输送时,不会使物品的外周面与引导体接触,因此在分支输送时或合并输送时,无需尽量使物品的外周面与引导体接触,就能够输送物品。
本发明的输送设备的第三特征构成在于,在输送设备的第二特征构成中,上述输送机中的上述连接部分沿着上述直线输送机的上述直线假想路径线设置有多个,上述多个连接部分分别构成为各自升降自如。
即,输送机中的连接部分沿着直线输送机的直线假想路径线设置有多个,多个连接部分分别构成为各自升降自如,因此,能够使多个连接部分同时或依次上升移动到输送位置,在物品从上游侧的连接部分转移到了下游侧的连接部分的时刻,能够使上游侧的连接部分下降移动至退避位置。并且,通过使上游侧的连接部分先下降移动至退避位置,使得即使在由下游侧的连接部分载置输送物品的状态下,也能够将由直线输送机输送的物品接纳至设置有下游侧的连接部分的部位,因此,能够填充所输送的物品彼此间的间隔地实现输送效率的提高。
本发明的输送设备的第四特征构成在于,在输送设备的第二或第三特征构成中,设置于上述连接部分且被驱动装置驱动旋转的多个驱动辊沿着设置有该多个驱动辊的上述上游侧输送机部分的上述上游侧假想路径线或上述下游侧输送机部分的上述下游侧假想路径线呈圆弧状地排列设置,并且以如下状态排列设置:作为该多个驱动辊中的一部分的第一驱动辊组的曲率半径小于该多个驱动辊中的位于比上述第一驱动辊组靠上述侧方部分附近的位置的第二驱动辊组的曲率半径。
即,设置于连接部分的多个驱动辊存在设置于一对输送部之间的制约,因此,在多个驱动辊全部以沿着相同曲率半径的圆弧排列的状态设置的情况下,不能沿着假想路径线在大范围内设置驱动辊,而通过将设置于连接部分的驱动辊中的一部分即第一驱动辊组以曲率半径比第二驱动辊组的曲率半径小的状态排列设置,其中第二驱动辊组位于比多个驱动辊中的第一驱动辊组在沿着假想路径线的方向上远离侧方部分的位置,从而能够沿着假想路径线在大范围内设置驱动辊。
并且,通过沿着假想路径线在大范围内设置驱动辊,而容易沿着假想路径线适当地输送从直线输送机分支输送的物品或合并输送至直线输送机的物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输送设备的俯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对连接部分的升降状态的作用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驱动辊的姿势的俯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作为旋转操作输送装置的驱动辊的姿势的俯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输送机引起的物品的姿势变化的作用图。
图6是表示现有的输送机引起的物品的姿势变化的作用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输送设备构成为包括沿着设定为直线状的直线假想路径线L1载置输送物品的直线输送机1、和沿着设定为圆弧状的曲线假想路径线L2载置输送物品的曲线输送机2(相当于输送机)。本实施方式中的物品是形成为俯视为矩形形状的塑料制大型托盘,以物品的长边方向沿着输送机的输送方向且物品的短边方向沿着输送机的横向宽度方向的姿势来输送物品。并且,物品的沿着长边方向的边相当于物品的侧边。
另外,在直线输送机1中沿着直线假想路径线L1设置有引导体3。在曲线输送机2中沿着曲线假想路径线L2(后述的上游侧假想路径线L3和下游侧假想路径线L4)设置有引导体3。这些引导体3以相对于输送方向向左右两侧隔开设定横向宽度的间隔的状态,设置于比直线输送机1和曲线输送机2的输送面高出设定高度的位置,构成为通过与包括物品的角部和侧面在内的物品的外周面接触,而沿着直线假想路径线L1和曲线假想路径线L2引导物品的移动,而不会使物品相对于直线输送机1和曲线输送机2从预先设定的设定横向宽度脱离。
作为直线输送机1设置有一对直线输送机1,所述一对直线输送机1由在输送方向的中间部与曲线输送机2的一端部连接的直线输送机1(以下称为主直线输送机1a)、和在输送方向的端部与曲线输送机2的另一端部连接的直线输送机1(以下称为副直线输送机1b)构成。主直线输送机1a和副直线输送机1b以成为输送物品的路径的直线假想路径线L1平行的状态设置。
并且,曲线输送机2设置为从直线输送机1分支输送物品的分支输送机或将物品合并输送到直线输送机1的合并输送机。在将曲线输送机2设置为分支输送机的情况下,能够将物品从一端部侧载置输送到另一端部侧,将该物品从主直线输送机1a分支输送到曲线输送机2。在将曲线输送机2设置为合并输送机的情况下,能够将物品从另一端部侧载置输送到一端部侧,将物品从曲线输送机2合并输送到主直线输送机1a。
主直线输送机1a包括在该主直线输送机1a的横向宽度方向上以隔开间隔的状态并列的带式的一对输送部4(第一输送部4和第二输送部4),并构成为以利用该一对输送部4载置支承物品的横向宽度方向的两端部的方式载置输送物品。
一对输送部4分别构成为跨越多个旋转带轮5卷绕有旋转带6。第一输送部4的驱动用旋转带轮5与第二输送部4的驱动用旋转带轮5通过连动驱动轴7而连动连结。在主直线输送机1a中设置有使连动驱动轴7旋转驱动的带用电动马达8。
并且,主直线输送机1a利用带用电动马达8来旋转驱动连动驱动轴7而使一对输送部4同步驱动,由此,不会改变由一对旋转带6载置支承的物品的姿势(不会使物品绕沿着铅直方向的轴心即纵轴心旋转),从而沿着直线状的直线假想路径线L1载置输送物品。
另外,副直线输送机1b与主直线输送机1a同样地构成,因此省略说明。
接下来对曲线输送机2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曲线输送机2设置为分支输送机,因此将与主直线输送机1a连接的一侧作为上游侧,将与副直线输送机1b连接的一侧作为下游侧来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曲线输送机2由位于主直线输送机1a的一对输送部4之间的连接部分10、和位于主直线输送机1a的横侧方的侧方部分11构成。
侧方部分11以侧方部分11的输送面位于比一对输送部4的输送面高的高度的状态设置,连接部分10设置成在输送位置(参照图2(b))和退避位置(参照图2(a))之间升降自如,在上述输送位置,连接部分10的输送面比一对输送部4的输送面高且与侧方部分11的输送面为相同高度,在上述退避位置,连接部分10的输送面比一对输送部4的输送面低。
并且,如图2(b)所示,通过预先使连接部分10上升至输送位置,使得通过主直线输送机1a的输送作用沿着直线假想路径线L1被输送的物品在配设有连接部分10的分支部位被搁到连接部分10,之后通过曲线输送机2的连接部分10的输送作用沿着直线假想路径线L2被输送,被分支输送。另外,如图2(a)所示,通过预先使连接部分10下降移动至退避位置,使得通过主直线输送机1a的输送作用沿着直线假想路径线L1被输送的物品在分支部位不被搁到连接部分10,而是直接通过主直线输送机1a的输送作用沿着直线假想路径线L1被输送,被直行输送。
如图1和图2所示,曲线输送机2的连接部分10沿着直线输送机1的直线假想路径线L1设置有两个,该两个连接部分10分别构成为各自升降自如。
并且,两个连接部分10的升降用电动马达12的动作由图外的控制装置控制成:如图2(b)所示,在物品被输送到分支部位之前,两个连接部分10同时从退避位置上升移动到输送位置,如图2(c)所示,在物品从上游侧的连接部分10a转移到了下游侧的连接部分10b的时刻,上游侧的连接部分10下降至退避位置,在物品从下游侧的连接部分10b转移到了侧方部分11的时刻,下游侧的连接部分10b下降至退避位置。由此,通过使上游侧的连接部分10a先下降至退避位置,使得即使在利用下游侧的连接部分10b载置输送物品的状态下,也能够将直行输送的后续的物品接纳至分支部位,因此,能够以填充了所输送的物品彼此间的间隔的状态来输送多个物品。
如图1所示,在曲线输送机2设置有沿着上游侧假想路径线L3载置输送物品的上游侧输送机部分13、以及与该上游侧输送机部分13的下游侧连接且沿着下游侧假想路径线L4载置输送物品的下游侧输送机部分14。连接部分10由上游侧输送机部分13的一部分构成,侧方部分11由上游侧输送机部分13的其他部分和下游侧输送机部分14构成。
上游侧输送机部分13的上游侧与主直线输送机1a连接,下游侧输送机部分14的下游侧与副直线输送机1b连接。在下游侧输送机部分14的上游侧端部设置有旋转操作输送装置15,该旋转操作输送装置15在伴随下游侧输送机部分14所进行的输送的物品的旋转量为由该下游侧输送机部分14引起的旋转量以上的状态下,载置输送物品。这里,物品的旋转量为被输送的物品的每单位移动量的俯视姿势的旋转角度。由下游侧输送机部分14引起的旋转量是物品以下游侧姿势沿着下游侧假想路径线L4被载置输送的情况下的物品的旋转量。
上游侧假想路径线L3设定为圆弧状,上游侧输送机部分13构成为以物品成为物品的侧边沿着上游侧假想路径线L3的切线的上游侧姿势的方式,一边使物品绕纵轴心旋转一边载置输送物品。另外,下游侧假想路径线L4也设定为圆弧状,下游侧输送机部分14构成为以物品成为物品的侧边沿着下游侧假想路径线L4的切线的下游侧姿势的方式,一边使物品绕纵轴心旋转一边载置输送物品。
若加以说明的话,所谓物品的侧边沿着的上游侧假想路径线L3的切线,是在物品位于上游侧输送机部分13上的状态下,连结该物品的长边方向的中心与上游侧假想路径线L3的曲率中心点P的线段上或其延长线与上游侧假想路径线L3的交点处的上游侧假想路径线L3的切线,该切线的朝向随着利用上游侧输送机部分13载置输送物品而变化。上游侧输送机部分13构成为以物品的侧边的倾斜伴随该切线的倾斜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方式,一边使物品绕纵轴心旋转一边载置输送物品。
另外,所谓物品的侧边沿着的下游侧假想路径线L4的切线,是在物品位于下游侧输送机部分14上的状态下,连结该物品的长边方向的中心与下游侧假想路径线L4的曲率中心点P的线段上或其延长线与下游侧假想路径线L4的交点处的下游侧假想路径线L4的切线,该切线的朝向随着利用下游侧输送机部分14输送物品而变化。下游侧输送机部分14构成为以物品的侧边的倾斜伴随该切线的倾斜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方式,一边使物品绕纵轴心旋转一边载置输送物品。
并且,上游侧输送机部分13中的上游侧假想路径线L3设定为向左右方向中的成为第一方向的右侧弯曲的圆弧状,下游侧输送机部分14中的下游侧假想路径线L4设定为向左右方向中的成为第二方向的左侧弯曲的圆弧状。并且,上游侧输送机部分13以上游侧假想路径线L3与下游侧假想路径线L4连接且上游侧假想路径线L3的下游侧端的切线与下游侧假想路径线L4的上游侧端的切线为相同角度的状态设置。
这样,上游侧假想路径线L3设定成向与下游侧假想路径线L4相反的一侧弯曲,通过上游侧假想路径线L3和下游侧假想路径线L4来形成S字状的曲线假想路径线L2。并且,由于下游侧假想路径线L4设定成向与上游侧假想路径线L3相反的一侧弯曲,因此在上游侧输送机部分13中构成为,通过作用于物品底面的推进力一边使物品俯视绕顺时针旋转一边载置输送物品,与此相对,在下游侧输送机部分14中构成为,通过作用于物品底面的推进力一边使物品俯视绕逆时针旋转一边载置输送物品。
接下来,对曲线输送机2的具体构成进行说明。
上游侧输送机部分13和下游侧输送机部分14分别构成为通过多个驱动辊17的旋转来载置输送物品的辊驱动式,所述多个驱动辊17由作为驱动装置的辊用电动马达16驱动旋转。设置于曲线输送机2的驱动辊17全部构成为相同的直径,并且构成为全部以相同的旋转速度旋转,全部是相同的圆周速度。并且构成为,以利用多个驱动辊17载置支承物品的横向宽度方向的第一部分并利用旋转自如的多个从动辊18载置支承物品的横向宽度方向的第二部分的方式,载置输送物品。
并且,设置于上游侧输送机部分13的8个驱动辊17以在圆弧状的上游侧假想路径线L3的曲率半径方向上比上游侧假想路径线L3靠外侧的方式,在输送方向观察设置于上游侧假想路径线L3的左侧。设置于上游侧输送机部分13的6个从动辊18以在上游侧假想路径线L3的曲率半径方向上比上游侧假想路径线L3靠内侧的方式,在输送方向观察设置于上游侧假想路径线L3的右侧。这样,设置于上游侧输送机部分13的8个驱动辊17设置为位于比设置于上游侧输送机部分13的6个从动辊18在上游侧假想路径线L3的曲率半径方向上靠外侧的位置。
如图3所示,装备于上游侧输送机部分13的8个驱动辊17以其旋转轴心朝向上游侧假想路径线L3的曲率中心点P的姿势,沿着上游侧假想路径线L3排列地设置。换言之,所述8个驱动辊17以成为其旋转轴心沿着上游侧假想路径线L3的曲率半径的方向的姿势,沿着上游侧假想路径线L3排列地设置。顺便说一下,装备于上游侧输送机部分13的6个从动辊18以其旋转轴心朝向上游侧假想路径线L3的曲率中心点P的姿势,沿着上游侧假想路径线L3排列地设置,但是不一定以旋转轴心朝向上游侧假想路径线L3的曲率中心点P的姿势设置。
如图1所示,设置于上游侧输送机部分13的8个驱动辊17中的由上游侧的4个驱动辊17构成的一组第一驱动辊组G1旋转自如地支承于上游侧的连接部分10的升降台21,由下游侧的4个驱动辊17构成的一组第二驱动辊组G2旋转自如地支承于下游侧的连接部分10的升降台21。并且,各连接部分10的4个驱动辊17构成为由连动带22彼此连动连结,通过辊用电动马达16的驱动来驱动4个驱动辊17旋转。由此构成为上游侧4个的第一驱动辊组G1与下游侧4个的第二驱动辊组G2能够各自驱动旋转。
如图1所示,设置于一对连接部分10的8个驱动辊17中的上游侧4个的第一驱动辊组G1在沿着上游侧假想路径线L3的方向上,位于比下游侧4个的第二驱动辊组G2远离侧方部分11的位置。另外,如图3所示,第一驱动辊组G1以曲率半径比第二驱动辊组G2小的状态呈圆弧状地排列设置。上游侧4个的第一驱动辊组G1与下游侧4个的第二驱动辊组G2虽然曲率半径不同,但是沿着相同的曲率中心点P的圆弧排列设置。因此,对于任意驱动辊组而言,都是沿着设置有该驱动辊组的上游侧输送机部分13的上游侧假想路径线L3设置。
在上游侧输送机部分13中设置有6个从动辊18。装备于该上游侧输送机部分13的6个从动辊18中的上游侧的3个从动辊18旋转自如地支承于上游侧的连接部分10的升降台21,下游侧的3个从动辊18旋转自如地支承于侧方部分11。
并且,上游侧的3个从动辊18以沿着直线假想路径线L1排列的状态设置,下游侧的3个从动辊18以沿着上游侧假想路径线L3排列的状态设置。
设置于下游侧输送机部分14的10个驱动辊17以在下游侧假想路径线L4的曲率半径方向上位于比下游侧假想路径线L4靠外侧的位置的方式,在输送方向观察设置于下游侧假想路径线L4的右侧。另外,设置于下游侧输送机部分14的6个从动辊18以在下游侧假想路径线L4的曲率半径方向上位于下游侧假想路径线L4的内侧的位置的方式,在输送方向观察设置于下游侧假想路径线L4的左侧。这样,设置于下游侧输送机部分14的10个驱动辊17设置成,位于比设置于下游侧输送机部分14的6个从动辊18在下游侧假想路径线L4的曲率半径方向上靠外侧的位置。顺便说一下,设置于下游侧输送机部分14的10个驱动辊17分别沿着相同曲率半径的圆弧排列设置,设置于下游侧输送机部分14的6个从动辊18也分别沿着相同曲率半径的圆弧排列设置。
设置于下游侧输送机部分14的10个驱动辊17构成为由连动带22连动连结,通过辊用电动马达16的驱动来驱动10个驱动辊17旋转。
对装备于下游侧输送机部分14的驱动辊17和从动辊18加以说明,装备于下游侧输送机部分14的10个驱动辊17构成为通过连动带22彼此连动,通过辊用电动马达16的驱动来驱动10个驱动辊17旋转。另外,从动辊18旋转自如地设置于驱动辊17的旋转轴23的另一端部。
如图3所示,设置于下游侧输送机部分14的10个驱动辊17中的设置于比下游侧输送机部分14的上游侧端部靠下游侧的位置的下游侧的8个驱动辊17以其旋转轴心朝向下游侧假想路径线L4的曲率中心点P的姿势设置。顺便说一下,装备于下游侧输送机部分14的6个从动辊18以其旋转轴心朝向上游侧假想路径线L3的曲率中心点P的姿势设置。
并且,如图3和图4所示,装备于下游侧输送机部分14的上游侧端部的上游侧的2个驱动辊17设置为旋转操作输送装置15,作为该旋转操作输送装置15的上游侧的2个驱动辊17没有以其旋转轴心朝向下游侧假想路径线L4的曲率中心点P的姿势设置,而是以旋转轴心与线段L5正交的姿势设置。顺便说一下,该线段L5是连结上游侧假想路径线L3的中途部位的上游侧连接点X与下游侧假想路径线L4的中途部位的下游侧连接点Y且通过上游侧假想路径线L3与下游侧假想路径线L4的连接点Z的线段。
并且,对于装备于下游侧输送机部分14的上游侧端部的2个驱动辊17而言,2个驱动辊17中的位于上游侧的驱动辊17以其旋转轴23的旋转轴心在上游侧连接点X与连接点Z之间与上游侧假想路径线L3和线段L5交叉的状态设置。另外,所述2个驱动辊17中的位于下游侧的驱动辊17以其旋转轴23的旋转轴心在下游侧连接点Y与连接点Z之间与下游侧假想路径线L4和线段L5交叉的状态设置。
另外,位于上游侧的驱动辊17以这样的姿势设置:其旋转轴23的旋转轴心相对于与上游侧假想路径线L3的交叉部位处的切线以不正交的状态交叉,并以与线段L5以正交的状态交叉的姿势设置。
另外,位于下游侧的驱动辊17以这样的姿势设置:其旋转轴23的旋转轴心相对于与下游侧假想路径线L4的交叉部位处的切线以不正交的状态交叉,并以与线段L5以正交的状态交叉的姿势设置。
并且,以旋转轴心朝向下游侧假想路径线L4的曲率中心点P的姿势设置的8个驱动辊17朝向下游侧假想路径线L4的切线方向对物品施加推进力,而以旋转轴心不朝向下游侧假想路径线L4的曲率中心点P的姿势设置的2个驱动辊17从下游侧假想路径线L4的切线方向朝向内侧对物品施加推进力。
因此,如图5所示,关于由曲线输送机2沿着曲线假想路径线L2输送的物品,在物品的前部转移到了下游侧输送机部分14时,通过设置于下游侧输送机部分14的上游侧端部的旋转操作输送装置15的作用,使由于下游侧输送机部分14的输送而产生的旋转量增大,因此,这样输送的物品在物品从上游侧输送机部分13向下游侧输送机部分14转移时,容易沿着下游侧假想路径线L4输送物品的前部。顺便说一下,在图5(b)中用虚线表示的物品的姿势表示在没有设置旋转操作输送装置15的情况下假设的物品的姿势。
并且,利用旋转操作输送装置15来防止沿着曲线假想路径线L2输送的物品自下游侧姿势的较大姿势偏离,从而适当地进行输送,由此,物品收纳在设定横向宽度内,因此物品会尽量不与引导体3接触。在物品的载重不平衡的情况下和产生了打滑等输送错误的情况下,物品要从设定横向宽度脱离,引导体3会与该物品的外周面接触。
[其他实施方式]
(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曲线输送机2设为分支输送机,但是也可以将曲线输送机2设为合并输送机。另外,还可以将曲线输送机2设为兼用分支输送机和合并输送机的输送机,以便将输送方向在第一方向和与其相反的第二方向之间切换。
另外,将曲线输送机2与直线输送机1的中间部连接而设为分支输送机或合并输送机,但是也可以不将曲线输送机2与直线输送机1的中间部连接而设为不进行分支输送或合并输送的输送机。
(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在下游侧输送机部分14的上游侧端部设置有旋转操作输送装置15,利用该旋转操作输送装置15,以伴随下游侧输送机部分14所进行的输送的物品的俯视的旋转量为由该下游侧输送机部分14引起的旋转量以上的状态,载置输送物品,但是也可以构成为将旋转操作输送装置15设置于上游侧输送机部分13的下游侧端部,利用该旋转操作输送装置15,以伴随上游侧输送机部分13所进行的输送的物品的俯视的旋转量为由该上游侧输送机部分13引起的旋转量以下的状态,载置输送物品。由上游侧输送机部分13引起的旋转量是物品以上游侧姿势沿着上游侧假想路径线L3被载置输送的情况下的物品的旋转量。
另外,也可以将旋转操作输送装置15设置于上游侧输送机部分13的下游侧端部和下游侧输送机部分14的上游侧端部双方。
(3)作为旋转操作输送装置15的驱动辊17的曲率半径方向上的设置位置可以适当变更。即,也可以将作为旋转操作输送装置15的驱动辊17设置为位于在曲率半径方向上比上述实施方式中的位置靠曲率中心点侧的位置。
另外,例如在将作为旋转操作输送装置15的驱动辊17设置于上游侧输送机部分13的下游侧端部的情况下,也可以设置驱动辊17,来代替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置于下游侧输送机部分14的6个从动辊18中的位于最下游侧的从动辊18。顺便说一下,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上述的位于最下游侧的从动辊18设置为其旋转轴心相对于与上游侧假想路径线L3的交叉部位处的切线以不正交的状态交叉,并与线段L5以正交的状态交叉。
(4)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下游侧假想路径线L4设定为圆弧状,以圆弧状的上游侧假想路径线L3的下游侧端的切线与圆弧状的下游侧假想路径线L4的上游侧端的切线为相同角度的方式,设定下游侧假想路径线L4,但是也可以将下游侧假想路径线L4设定为直线状,以圆弧状的上游侧假想路径线L3的下游侧端的切线与直线状的下游侧假想路径线L4的上游侧端为相同角度的方式,设定下游侧假想路径线L4。
(5)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驱动辊17设置成在上游侧假想路径线L3和下游侧假想路径线L4的曲率半径方向上位于比该假想路径线靠外侧的位置,将从动辊18设置成在上游侧假想路径线L3和下游侧假想路径线L4的曲率半径方向上位于比该假想路径线靠内侧的位置,但是也可以如下所述代替从动辊18,而在曲率半径方向上比假想路径线靠内侧的位置设置驱动辊17。
也就是说,也可以在曲率半径方向上比假想路径线靠内侧的位置设置外径比外侧的驱动辊17小且以与外侧的驱动辊17相同的旋转速度旋转的驱动辊17,或者设置外径与外侧的驱动辊17相同且旋转速度比外侧的驱动辊17慢的驱动辊17等,在曲率半径方向上比假想路径线靠内侧的位置设置圆周速度比外侧的驱动辊17慢的驱动辊17。
顺便说一下,当在曲率半径方向上比假想路径线靠内侧的位置设置外径比外侧的驱动辊17小且以与外侧的驱动辊17相同的旋转速度旋转的驱动辊17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设置在曲率半径方向上越靠近曲率中心侧直径越小的锥状的驱动辊17,来一体地构成外侧的驱动辊17和内侧的驱动辊17。
(6)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作为旋转操作输送装置15的多个驱动辊17以与线段L5正交的姿势设置,但是在将作为旋转操作输送装置15的多个驱动辊17设置于上游侧输送机部分13的下游侧端部的情况下,也可以以与线段L5正交的姿势和旋转轴心朝向上游侧假想路径线L3的曲率中心点P的姿势之间的中间姿势来设置。并且,在将作为旋转操作输送装置15的多个驱动辊17设置于下游侧输送机部分14的上游侧端部的情况下,也可以以与线段L5正交的姿势和旋转轴心朝向下游侧假想路径线L4的曲率中心点P的姿势之间的中间姿势来设置。
(7)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沿着直线输送机1的直线假想路径线L1设置两个曲线输送机2中的连接部分10,将该两个连接部分10构成为分别升降自如,但是也可以沿着直线输送机1的直线假想路径线L1设置三个以上连接部分10,将该三个以上的连接部分10构成为分别升降自如,并且还可以只设置一个连接部分10。
(8)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置于连接部分10的多个驱动辊17中的构成第一驱动辊组G1的4个驱动辊17以沿着曲率半径比构成第二驱动辊组G2的4个驱动辊17小的圆弧排列的状态设置,但是也可以以沿着曲率半径相同的圆弧排列的状态设置所有在连接部分10设置的多个驱动辊17。
(9)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俯视呈矩形形状的物品,是正交的两边的长度不同的俯视呈长方形形状的物品,但是也可以是正交的两边的长度相同的俯视呈正方形形状的物品。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能够适当地用于载置输送俯视呈矩形形状的物品的输送机和包括该输送机的输送设备。
附图标记说明
1 直线输送机
2 输送机
3 引导体
4 输送部
10 连接部分
11 侧方部分
13 上游侧输送机部分
14 下游侧输送机部分
15 旋转操作输送装置
17 驱动辊
G1 第一驱动辊组
G2 第二驱动辊组
L1 直线假想路径线
L3 上游侧假想路径线
L4 下游侧假想路径线
P曲率中心点。

Claims (8)

1.一种输送机,设置有:上游侧输送机部分,沿上游侧假想路径线载置输送俯视呈矩形形状的物品;和
下游侧输送机部分,与该上游侧输送机部分的下游侧连接且沿下游侧假想路径线载置输送物品,
上述上游侧假想路径线设定为圆弧状,上述上游侧输送机部分构成为,以物品成为物品的侧边沿着上述上游侧假想路径线的切线的上游侧姿势的方式,一边使物品绕着纵轴心旋转一边载置输送物品,其特征在于,
沿着上述上游侧假想路径线和上述下游侧假想路径线设置有引导物品的引导体,该引导体通过与物品的外周面接触来将物品收纳在设定横向宽度内,
上述上游侧输送机部分以下述状态设置:上述上游侧假想路径线与上述下游侧假想路径线连接,且上述上游侧假想路径线的下游侧端的切线、与上述下游侧假想路径线的上游侧端或该上游侧端的切线为相同角度,
上述输送机设置有旋转操作输送装置,上述旋转操作输送装置设置于上述上游侧输送机部分的下游侧端部,在伴随上述上游侧输送机部分进行的输送的物品的旋转量为由该上游侧输送机部分引起的旋转量以下的状态下,载置输送物品,或者上述旋转操作输送装置设置于上述下游侧输送机部分的上游侧端部,在伴随上述下游侧输送机部分进行的输送的物品的旋转量为由该下游侧输送机部分引起的旋转量以上的状态下,载置输送物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上游侧输送机部分中的上述上游侧假想路径线设定为向左右方向中的第一方向弯曲的圆弧状,
上述下游侧输送机部分中的上述下游侧假想路径线设定为向左右方向中的第二方向弯曲的圆弧状,
上述上游侧输送机部分和上述下游侧输送机部分以如下状态设置:上述上游侧假想路径线的下游侧端的切线与上述下游侧假想路径线的上游侧端的切线为相同角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送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上游侧输送机部分和下游侧输送机部分分别构成为通过被驱动装置驱动旋转的驱动辊的旋转来载置输送上述物品的辊驱动式,
装备在上述上游侧输送机部分的比上述下游侧端部靠上游侧的位置的上述驱动辊以其旋转轴心朝向上述上游侧假想路径线的曲率中心点的姿势设置,
装备在上述下游侧输送机部分的比上述上游侧端部靠下游侧的位置的上述驱动辊以其旋转轴心朝向上述下游侧假想路径线的曲率中心点的姿势设置,
装备在上述上游侧输送机部分的上述下游侧端部或上述下游侧输送机部分的上述上游侧端部的上述驱动辊设置为上述旋转操作输送装置,
作为上述旋转操作输送装置的上述驱动辊以其旋转轴心与如下线段正交的姿势设置:该线段连结上述上游侧假想路径线的中途部位与上述下游侧假想路径线的中途部位,且通过连接上述上游侧假想路径线与上述下游侧假想路径线的连接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送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驱动辊设置成与载置支承物品的旋转自如的从动辊相比,在上述上游侧假想路径线或上述下游侧假想路径线的曲率半径方向上,位于靠外侧的位置。
5.一种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沿着设定为直线状的直线假想路径线载置输送物品的直线输送机,
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输送机设定为从上述直线输送机分支输送物品的分支输送机、或将物品合并输送至上述直线输送机的合并输送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
上述直线输送机构成为包括在该直线输送机的横向宽度方向上以隔开间隔的状态并列的一对输送部,该直线输送机以载置支承物品的上述横向宽度方向的两端部的方式,沿着上述直线假想路径线载置输送物品,
上述输送机由位于上述直线输送机的上述一对输送部之间的连接部分、和位于上述直线输送机的横侧方的侧方部分构成,
上述侧方部分以其输送面位于比上述一对输送部的输送面高的高度的状态设置,
上述连接部分设置成在输送位置和退避位置之间升降自如,在上述输送位置,上述连接部分的输送面比上述一对输送部的输送面高且与上述侧方部分的输送面为相同高度,在上述退避位置,上述连接部分的输送面比上述一对输送部的输送面低。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
上述输送机中的上述连接部分沿着上述直线输送机的上述直线假想路径线设置有多个,
上述多个连接部分分别构成为各自升降自如。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
设置于上述连接部分且被驱动装置驱动旋转的多个驱动辊沿着设置有该多个驱动辊的上述上游侧输送机部分的上述上游侧假想路径线或上述下游侧输送机部分的上述下游侧假想路径线呈圆弧状地排列设置,并且以如下状态排列设置:作为该多个驱动辊中的一部分的第一驱动辊组的曲率半径小于该多个驱动辊中的位于比上述第一驱动辊组靠上述侧方部分附近的位置的第二驱动辊组的曲率半径。
CN201280074446.8A 2012-07-04 2012-07-04 输送机和输送设备 Active CN10437947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2/067110 WO2014006707A1 (ja) 2012-07-04 2012-07-04 搬送コンベヤ及び搬送設備(transport conveyer and transport facility)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79474A CN104379474A (zh) 2015-02-25
CN104379474B true CN104379474B (zh) 2018-04-10

Family

ID=498814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74446.8A Active CN104379474B (zh) 2012-07-04 2012-07-04 输送机和输送设备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9266677B2 (zh)
CN (1) CN104379474B (zh)
AU (1) AU2012384446B2 (zh)
CA (1) CA2878328C (zh)
MY (1) MY164225A (zh)
SG (1) SG11201408595PA (zh)
WO (1) WO201400670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24511B2 (ja) * 2014-08-08 2018-11-21 東洋製罐株式会社 物品の搬送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NL2018193B1 (en) * 2017-01-18 2018-07-26 Vmi Holland Bv Convey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veying a tire layer
JP6868223B2 (ja) * 2018-05-18 2021-05-12 株式会社ダイフク カーブコンベヤ
JP6895127B2 (ja) * 2018-06-11 2021-06-30 株式会社ダイフク 搬送設備の分岐合流装置
JP7400526B2 (ja) * 2020-02-19 2023-12-19 株式会社ダイフク 搬送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22823A (en) * 1910-12-21 1912-04-09 Mathews Gravity Carrier Company Gravity-carrier.
US1835823A (en) * 1927-09-19 1931-12-08 Lamson Co Conveyer
US1824276A (en) * 1930-03-17 1931-09-22 Charles J Kesti Conveyer switch
US2669334A (en) * 1949-09-08 1954-02-16 Metzgar Company Inc Flexible switch for roller conveyers
US2634843A (en) * 1950-04-21 1953-04-14 Rapids Standard Co Inc Conveyer switch
US2794529A (en) * 1954-09-24 1957-06-04 Mechanical Handling Sys Inc Roller conveyor switch
DE1756914A1 (de) * 1968-08-01 1970-09-17 Flughafen Frankfurt Main Ag Weiche fuer Transportbahn mit trogfoermigen Paletten
GB1294420A (en) * 1970-12-24 1972-10-25 K Stumpf Points for roller tracks
US3912062A (en) * 1974-05-20 1975-10-14 Jesse B Hutchinson Switching means for conveyor system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GB2114521B (en) * 1982-02-11 1985-08-29 Post Office Conveyor feeding device
JPS62295823A (ja) * 1986-06-16 1987-12-23 Daifuku Co Ltd 仕分け装置
JP3163916B2 (ja) * 1994-03-24 2001-05-08 株式会社ダイフク 分岐合流用コンベヤ設備
JPH09315531A (ja) * 1996-05-23 1997-12-09 Asahi Glass Co Ltd ローラ式合流コンベヤ
JPH10310232A (ja) 1997-05-12 1998-11-24 Murata Mach Ltd 物品仕分け装置
JP4828801B2 (ja) 2004-03-29 2011-11-30 株式会社岡村製作所 コンベヤにおける搬送物の方向転換方法
JP5168794B2 (ja) 2006-02-21 2013-03-27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搬送装置
JP2010024045A (ja) 2008-07-24 2010-02-04 Fdk Engineering:Kk 屈曲搬送装置
JP5572964B2 (ja) * 2009-02-25 2014-08-20 澁谷工業株式会社 容器搬送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U2012384446B2 (en) 2017-01-12
MY164225A (en) 2017-11-30
CA2878328C (en) 2017-07-11
WO2014006707A1 (ja) 2014-01-09
CA2878328A1 (en) 2014-01-09
US20150166266A1 (en) 2015-06-18
AU2012384446A1 (en) 2015-01-29
CN104379474A (zh) 2015-02-25
SG11201408595PA (en) 2015-02-27
US9266677B2 (en) 2016-0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79474B (zh) 输送机和输送设备
CN102341326B (zh) 用于在传送器之间传送货物的装置及方法
CN209618281U (zh) 一种用于车辆装载的输送装置和装车系统
CN102923427B (zh) 物品运送设备
CN103803308B (zh) 物品输送装置及具备它的物品收存设备
CN102730405B (zh) 输送轨道九十度拐角处的转运机构
CN105745166B (zh) 输送机和用于输送机的板条
CN204702084U (zh) 魔方式多列立式回转柜
CN206395409U (zh) 一种输送模块及差速变向拼装式输送带
CN203473753U (zh) 链式循环输送机
CN104986491A (zh) 魔方式多列立式回转柜
JP6937592B2 (ja) コンベヤ装置
CN103625850A (zh) 小型输料缓冲机构
CN206013659U (zh) 一种万向输送带
CN103201177A (zh) 填充机以及用于运行填充机的方法
CN205784426U (zh) 多层式输送带及其垂直升降导正结构
CN210943428U (zh) 一种水果包装箱运输居中校正机构
JP5733569B2 (ja) 搬送コンベヤ及び搬送設備
US9139379B2 (en) Carrying belt conveyor and conveyor arrangement having a carrying belt conveyor of this type
CN106241252A (zh) 一种双层可伸缩式输送带
CN104249921A (zh) 用于孤立负载物品的设备
JP2016050094A (ja) 搬送装置
CN103395600B (zh) 链式循环输送机
CN211686846U (zh) 偏转轮输送机
CN210038867U (zh) 一种高效仓储物流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