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79473B - 搬送装置 - Google Patents

搬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379473B
CN104379473B CN201380002135.5A CN201380002135A CN104379473B CN 104379473 B CN104379473 B CN 104379473B CN 201380002135 A CN201380002135 A CN 201380002135A CN 104379473 B CN104379473 B CN 10437947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carrying device
transport object
spiral
corner po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0213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379473A (zh
Inventor
三品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ichi Institution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ichi Instituti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ichi Institution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iichi Institution Industr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3794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794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3794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7947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33/00Screw or rotary spiral conveyors
    • B65G33/02Screw or rotary spiral conveyors for articles
    • B65G33/04Screw or rotary spiral conveyors for articles conveyed between a single screw and guid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33/00Screw or rotary spiral conveyors
    • B65G33/02Screw or rotary spiral conveyors for articles
    • B65G33/06Screw or rotary spiral conveyors for articles conveyed and guided by parallel screw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crew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搬送装置,该搬送装置具备:在上下方向上配置的一对柱状部件(26)、螺旋卷绕方向彼此反向的一对螺旋板部件(30)、具有与包含一对柱状部件(26)的面平行的面的引导部件,在该搬送装置中,螺旋板部件(30),通过长尺寸的带板状部件螺旋状弯折而形成的同时,以如下方式配置:长尺寸的带板状部件的厚度方向的面,在与柱状部件(26)之间隔开间隔,与柱状部件(26)相对。通过该构成,能够使搬送装置轻量化,而且能够容易地制造。

Description

搬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搬送装置,用于将箱型容器等的搬送物在上下方向上进行搬送,具备一对螺旋板状部件。
背景技术
以往以来,在将箱型容器等的搬送物在上下方向上进行搬送的情况下,使用皮带运输机等的输送带的输送带式的搬送装置被广泛的利用。该输送带式的搬送装置,通过对装载搬送物的搬送面相对于水平方向呈一定角度设置,使搬送物沿倾斜方向,也就是说,使搬送物在水平方向和上下方向同时地进行移动,与此同时能够缓缓地在上下方向上进行搬送。
然而,输送带式的搬送装置,使其倾斜角度过大时,则搬送搬送物变得困难,因此需要减小其倾斜角度。另一方面,如果减小其倾斜角度,则为了在上下方向上对搬送物进行搬送所必要的输送带的长度变长,存在搬送装置的水平方向的外形尺寸显著增大的问题。
另外,上述现有的输送带式的搬送装置,由于其自身的零件数量多,因此相应地容易发生异常,存在维护频度增加、无法提升其可靠性的问题;如果使其成为对搬送物能够在上下方向上进行搬送的构造,则由于其构造变得复杂,因此导致搬送装置的过重化的同时,导致其制造成本增加,搬送装置的高额化的问题。
另外现有一种与上述输送带式的搬送装置不同的螺旋式的搬送装置,该螺旋式的搬送装置也使用于将箱型容器等的搬送物在上下方向上进行搬送(参照专利文献1)。
第一现有的螺旋式的搬送装置,如专利文献1的图1所示,相互平行地配置圆柱状的一对翼固定部,在其外周面上,卷绕安装具有宽度的长板在其长度方向上形成为螺旋状的翼部,其接合部通过相互熔接一体地固定。
该第一现有的螺旋式的搬送装置,由一对翼固定部分别连动、彼此反向旋转的一对螺旋,和具有与包含该一对螺旋的双方轴线的面大致平行的引导面的引导部件构成。
并且,第一现有的螺旋式的搬送装置,在从一对螺旋的各个螺旋的翼固定部向其半径外方具有宽度的翼部上面,载置搬送物,在使该搬送物的一部分与上述引导部件的引导面接触的状态下,通过使一对螺旋连动、彼此反向旋转,能够使搬送物在上下方向上进行移动。
在这样的第一现有的螺旋式的搬送装置中,与上述现有的输送带式的搬送装置相比,能够在缩小其外形尺寸、缩小其设置占用面积的同时,能够减少其零件的数量、提升其可靠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登记实用新型第316313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登记实用新型第317947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上述第一现有的螺旋式的搬送装置中的翼部,由于具有宽度的长板形成为螺旋状,卷绕安装于翼固定部的外周面周围,通过熔接一体地固定,因此具备这样的翼部的螺旋,其重量增加,存在导致具备该螺旋的搬送装置的过重化的问题。
并且,由于如果螺旋的重量变重的话,使螺旋进行旋转的驱动部或旋转机构部承受过大的负担,因此存在不能够提升搬送装置的耐久性和可靠性的问题。
另外,上述具有宽度的长板形成为螺旋状的翼部,或通过将该翼部熔接于翼固定部的外周面周围而一体形成的螺旋,由于不仅其材料费昂贵,而且在其制造中花费大量的劳力和费用,因此其制造价格上升,也存在导致具备该螺旋的搬送装置高价格化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第一现有的螺旋式的搬送装置的问题,提出了第二现有的螺旋式搬送装置(参照专利文献2)。
第二现有的螺旋式的搬送装置,如专利文献2的图1所示,相互平行地配置圆柱状的一对旋转柱状部件,在它们周围,对截面的外形形状为大致圆形状的圆棒状部件进行弯折而形成的搬送物支撑部,与它们隔开一定间隔进行卷绕,通过将旋转柱状部件和搬送物支撑部分别与支撑臂部熔接而一体地被固定。
该第二现有的螺旋式的搬送装置,由一对旋转柱状部件分别连动、彼此反向旋转的一对螺旋,和具有与包含该一对螺旋的双方的轴线的面大致平行的引导面的引导部件构成。
并且,第二现有的螺旋式的搬送装置,将搬送物载置于一对螺旋的各个螺旋的搬送物支撑部的上半圆弧面,在使该搬送物的一部分与上述引导部件的引导面接触的状态下,通过使一对螺旋连动并彼此反向旋转,能够使搬送物在上下方向上移动。
在这样的第二现有的螺旋式的搬送装置中,与上述第一现有的螺旋式的搬送装置相比,能够减轻螺旋的重量、提升搬送装置的耐久性和可靠性。
然而,第二现有的螺旋式的搬送装置中的搬送物支撑部,由于是将截面的外形形状为大致圆形状的圆棒状部件弯折成螺旋状形成,因此在搬送物支撑部需要长度的情况下,需要对两个卷绕成螺旋状的圆棒状部件的端面之间通过熔接进行接合,由于其制造并不简单并且需要大量的劳力和费用,因此其制造价格上升,存在导致具备该搬送物支撑部的搬送装置的高价格化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点,以提供一种不仅能够提高搬送装置的耐久性和可靠性,而且制造简单,并且能够防止搬送装置的过重化或高价格化的搬送装置为课题。
(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涉及的搬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一对柱状部件,在上下方向上具有长度,相互的轴线大致平行地进行配置;
一对螺旋板部件,长尺寸的带板状部件弯折,形成为沿着螺旋卷绕方向彼此反向的一对螺旋曲线的螺旋状,以如下方式配置:在所述一对柱状部件的各柱状部件的周围与所述柱状部件之间隔开间隔,使其厚度方向的内侧的面与所述柱状部件相对。
另外,本发明涉及的搬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多个连结部件,所述连结部件的一端部通过螺丝拧合固定于所述柱状部件,另一端部通过螺丝拧合固定于所述螺旋板部件。
另外,本发明涉及的搬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引导部件,所述引导部件具有与包含所述一对柱状部件的各柱状部件的轴线的面大致平行的面或者部分。
(发明的效果)
根据这样的本发明的搬送装置,通过具备:
一对柱状部件,在上下方向上具有长度,相互的轴线大致平行地进行配置;
一对螺旋板部件,长尺寸的带板状部件弯折,形成为沿着螺旋卷绕方向彼此反向的一对螺旋曲线的螺旋状,以如下方式配置:在所述一对柱状部件的各柱状部件的周围与所述柱状部件之间隔开间隔,使其厚度方向的内侧的面与所述柱状部件相对,
不仅能够提高搬送装置的耐久性和可靠性,而且制造简单,并且能够防止搬送装置的过重化或高价格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搬送装置20的主视图。
图2是一并示出图1中的搬送装置20的输送带82、84的侧视图。
图3是图1中的搬送装置20的从A-A线箭头方向观察的截面图。
图4是图1中的旋转构造体22的主视图。
图5是图4中的旋转构造体22的俯视图。
图6是图1中的旋转构造体24的主视图。
图7是图6中的旋转构造体24的俯视图。
图8是示出图4至图7中的旋转构造体22、24的连结部件34的图,图8(a)是其主视图、图8(b)是其右侧视图。
图9是放大示出图4至图7中的旋转构造体22、24的连结部件34和其附近的各部件的主视图。
图10是图9中的连结部件34和其附近的各部件的从B-B线箭头方向观察的截面图。
图11是为了对图1中的搬送装置20将搬送物21从下方向上方进行搬送的动作进行说明而进行参照的、从搬送物21的上方观察的搬送装置20的概略图。
图12是为了对图1中的搬送装置20将搬送物21从下方向上方进行搬送的动作进行说明而进行参照的、从搬送物21的侧方观察的搬送装置20的部分侧视图。
图13是一并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搬送装置90的输送带82、84的侧视图。
图14是为了对图13中的搬送装置90将搬送物21从上方向下方进行搬送的动作进行说明而进行参照的、从搬送物21的上方观察的搬送装置90的概略图。
图15是为了对图13中的搬送装置90将搬送物21从上方向下方进行搬送的动作进行说明而进行参照的、从搬送物21的侧方观察的搬送装置90的部分侧视图。
符号说明
20 搬送装置
21 搬送物
21a 底面
22、24 旋转构造体
26、28 角柱部件
26a、28a 凹部
26b、28b 外侧面
30、32 螺旋板部件
30a、32a 上端面
30b、32b 内螺纹孔
30c、32c 内圆弧面
30d、32d 外圆弧面
34 连结部件
34a 第一端板部
34b 第二端板部
34c 连结板部
34d 长孔
34e 贯通孔
36 保护部件
36a 上端面
38 轴芯部件
39 螺母部件
40 外螺纹部件
41 螺母
42 外螺纹部件
43 螺母
44 弹簧垫圈
45 平垫圈
46 壳体
48 引导部件
48a 引导面
50 支架
52 边框
54 下板
54a 上面
54b 下面
56 框体
58 上板
58a 上面
58b 下面
60 上方边框
62 下方边框
64 壁板
66、68 轴承
70、72 齿轮
74、76 滑轮
78 皮带
80 马达
80a 驱动轴
82、84 输送带
86 杠杆
88 气缸
88a 伸缩杆
90 搬送装置
H 高度尺寸
L 长度尺寸
P 间距
W 宽度尺寸。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于本发明涉及的搬送装置的实施方式,基于附图进行具体地说明。
图1至图12是为了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搬送装置20进行说明而参照的图。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搬送装置20,如图1所示,具备在图中上下方向(垂直方向)上具有长度的一对角柱部件26、28(柱状部件)。这些角柱部件26、28相互在图中左右方向上隔开间隔平行地排列配置。
并且,在一对角柱部件26、28的各个角柱部件周围,沿着一对螺旋曲线的各个螺旋曲线弯曲形成为螺旋状的带板状的螺旋板部件30、32,与角柱部件26、28在其半径方向上隔开一定间隔设置。
这样的一对角柱部件26、28和螺旋板部件30、32分别构成一对旋转构造体22、24,搬送装置20具备如下而构成:一对旋转构造体22、24,相互连动并且相互反向旋转;引导部件48,具有与包含这一对旋转构造体22、24的各轴线的面大致平行的引导面48a。
搬送装置20,如图1以及图2所示,用于将搬送物21在上下方向上进行搬送。在这里,搬送物21是具有长度尺寸L、宽度尺寸W、高度尺寸H的长方体,具有底面21a,形成为其上面开口的箱型。
如图5所示,旋转构造体22具有:形成为在相对于图中纸面垂直的方向上具有长度的矩形筒状的角柱部件26、和一端部被固定于该角柱部件26的外周部的多个连结部件34,于该多个连结部件34的朝向角柱部件26的径向外侧突出的另一端部,分别固定有弯曲形成为螺旋曲线状的螺旋板部件30的长度中途的各位置。
旋转构造体22的角柱部件26为金属制,如图10所示,形成具有四个外侧面26b和多个开口部的矩形筒状。并且,于角柱部件26,形成有四个凹部26a,上述四个凹部26a由四个外侧面26b的各个外侧面向水平方向内侧凹陷并且能够使螺母部件39沿角柱部件26的轴线方向(同图中纸面的垂直方向)滑动。
并且,角柱部件26如图4所示,分别于其轴线方向的两端部,通过螺丝拧合等一体地固定有轴芯部件38,所述轴芯部件38,其轴线被配置为与角柱部件26的轴线为相同的直线状,向角柱部件26的轴线方向外侧延伸。
旋转构造体22的连结部件34如图8(a)所示,分别形成为大致矩形板状,其具备如下而构成:第一、第二端板部34a、34b,以使相互的厚度方向(图中左右方向)内侧的端面之间彼此相对的方式配置;连结板部34c,其长度方向(图中左右方向)的两端面分别与第一端板部34a和第二端板部34b抵接并且将它们之间进行连接。
如图8(b)所示,于连结部件34的第一端板部34a,在其长度方向上隔开间隔于两处形成有长孔34d,上述长孔34d以在相对于第一端板部34a的长度方向(同图中的上下方向)的垂直方向上延伸的方式开口,外螺纹部件40的外螺纹部宽松地插通。该长孔34d被用于连结部件34的第一端板部34a(一个端部)和角柱部件26的固定。
于连结部件34的第二端板部34b(另一端部),形成有贯通孔34e,外螺纹部件41的外螺纹部宽松地插通。该贯通孔34e被用于连结部件34的第二端板部34b和螺旋板部件30的固定。
多个连结部件34的各连结部件,相互的外形形状大致相同,以其第一端板部34a位于角柱部件26的外侧面26b的、从上方观察以角柱部件26的轴线为中心各偏移大致90度的位置的方式,沿圆周方向顺次配置。
并且,多个连结部件34分别如图4所示,在角柱部件26的轴线方向(图中上下方向)上相互隔开间隔配置。因此,在图5所示的各个连结部件34的图中纸面内侧,重叠隐藏配置了其他的连结部件34。
如图9以及图10所示,连结部件34的第一端板部34a,在其厚度方向外侧的端面与角柱部件26的外侧面26b接触的状态下,经由插通其长孔34d的外螺纹部件40等,通过螺丝拧合等进行固定,从而角柱部件26与多个连结部件34被一体地构成。
也就是说,如图10所示,贯通全长于外周部形成有外螺纹部的外螺纹部件40,同图中左端部插通形成于连结部件34的第一端板部34a的长孔34d,被螺丝拧合于螺母部件39的内螺纹部,将螺母部件39卡定于角柱部件26的凹部26a的同时,在图中右端部侧的长度中途部通过平垫圈45和弹簧垫圈44后,被螺丝拧合于螺母41的内螺纹部,从而,角柱部件26与多个连结部件34被一体地被固定。
旋转构造体22的螺旋板部件30,为金属制,将连续地被供给的长尺寸的带板状部件作为其材料使用而形成,通过对该带板状部件进行弯折加工,随着在图4中向下方推进,从上方进行观察的话,形成为向顺时针方向(图5中箭头方向)进行卷绕的螺旋曲线状。
这里,螺旋状的螺旋板部件30,以使其厚度方向与上述螺旋曲线的半径方向为同一方向的方式,也就是说,以使带状板部件的厚度方向的正反两面分别成为内圆弧面30c、外圆弧面30d的方式弯折形成。
螺旋板部件30,与角柱部件26的轴线的水平方向的间隔的长度尺寸大致一定,是角柱部件26的宽度尺寸与搬送物21的宽度尺寸W(参照图1)的和的一半程度的宽度尺寸。因此,螺旋板部件30如图5所示,如果从上方观察的话呈圆环状。
如图4以及图5所示,螺旋板部件30具有自对应于其切线方向的水平方向的倾斜角度一定的上端面30a,作为其在上下方向上彼此相邻的螺旋板部件30的间隔的间距P,当将搬送物21载置在螺旋板部件30的上端面30a之上时,为了不使该搬送物21的上端与较其上方的连结部件34或螺旋板部件30的下端部接触,以比搬送物21的高度尺寸H(参照图2)更大的尺寸形成。
并且,螺旋板部件30,如图9以及图10所示,于多个连结部件34的第二端板部34b的厚度方向外侧的端面,其长度中途的各位置的内圆弧面30c分别相对地配置,经由外螺纹部件42等,通过螺丝拧合进行固定,从而螺旋板部件30与多个连结部件34被一体地构成。
也就是说,如图10所示,贯通全长于外周部形成有外螺纹部的外螺纹部件42,通过同图中右端部螺丝拧合于螺旋板部件30的内螺纹孔30b和与该螺旋板部件30抵接的螺母43的内螺纹部,从而被一体地与螺旋板部件30固定。
这里,于螺旋板部件30的长度中途的各位置形成有内螺纹孔30b,通过将外螺纹部件42的前端部螺丝拧合于该内螺纹孔30b,能够防止外螺纹部件42从螺旋板部件30的外圆弧面30d向径向外侧突出。
另外,外螺纹部件42,使同图中左端部侧的长度中途部插通形成于连结部件34的第二端板部34b的贯通孔34e,从该第二端板部34b的厚度方向两侧,经由平垫圈45和弹簧垫圈44,通过螺丝拧合于螺母43的内螺纹部,被一体地与连结部件34固定。
这里,通过使多个连结部件34的第二端板部34b的厚度方向外侧的端面与螺旋板部件30的内圆弧面30c彼此相对地配置,当通过外螺纹部件42将它们一体地固定时,能够调整它们的间隔。因此,也能够调整螺旋板部件30与角柱部件26的间隔。
因此,由于角柱部件26和螺旋板部件30分别通过螺丝拧合被固定于多个连结部件34,从而角柱部件26、螺旋板部件30和多个连结部件34一体地构成。
另外,螺旋板部件30,以使其内圆弧面30c与角柱部件26的外侧面26b相对的方式,在与角柱部件26之间的水平方向上隔开间隔进行配置。并且,螺旋板部件30,通过配置于以角柱部件26的轴线为中心、相互各偏移90度的位置的多个连结部件34,被从内圆弧面30c侧(侧方)均等地支撑。
如图1以及图7所示,旋转构造体24,除了螺旋板部件32的螺旋卷绕方向与旋转构造体22的螺旋板部件30的螺旋卷绕方向为反方向,以及从侧方支撑该螺旋板部件32的多个连结部件34的分别固定于角柱部件28的外周部的位置与旋转构造体22的多个连结部件34分别固定于角柱部件26的外周部的位置不同之外,与旋转构造体22为相同的构成。
也就是说,旋转构造体24,如图7所示,由如下构成:形成为在相对于图中纸面垂直的方向上具有长度的矩形筒状的角柱部件28;一端部被固定于该角柱部件28的外周部的多个连结部件34;于该多个连结部件34的朝向角柱部件28的径向外侧突出的另一端部,长度中途的各位置分别被固定的螺旋状的螺旋板部件32。
旋转构造体24的角柱部件28为金属制,如图10所示,形成具有四个外侧面28b和多个开口部的矩形筒状。并且,于角柱部件28,形成有四个凹部28a,上述四个凹部28a由四个外侧面28b的各个外侧面向水平方向内侧凹陷并且能够使螺母部件39沿角柱部件28的轴线方向(同图中纸面的垂直方向)滑动。
并且,角柱部件28如图6所示,分别于其轴线方向的两端部,通过螺丝拧合等一体地固定有轴芯部件38,所述轴芯部件38,其轴线被配置为与角柱部件28的轴线为相同的直线状,向角柱部件28的轴线方向外侧延伸。
旋转构造体24的多个连结部件34的各连结部件,其外形形状与旋转构造体22的连结部件34的外形形状大致相同,以其第一端板部34a位于角柱部件28的外侧面28b的、从上方观察以角柱部件28的轴线为中心各偏移大致90度的位置的方式,沿圆周方向顺次配置。
并且,多个连结部件34分别如图6所示,在角柱部件28的轴线方向(图中上下方向)上相互隔开间隔配置。因此,在图7所示的各个连结部件34的图中纸面内侧,重叠隐藏配置了其他的连结部件34。
如图9以及图10所示,连结部件34的第一端板部34a,在其厚度方向外侧的端面与角柱部件28的外侧面28b接触的状态下,经由插通其长孔34d的外螺纹部件40等,通过螺丝拧合等进行固定,从而角柱部件28与多个连结部件34被一体地构成。
也就是说,如图10所示,贯通全长于外周部形成有外螺纹部的外螺纹部件40,同图中左端部插通形成于连结部件34的第一端板部34a的长孔34d,被螺丝拧合于螺母部件39的内螺纹部,将螺母部件39卡定于角柱部件28的凹部28a的同时,在图中右端部侧的长度中途部通过平垫圈45和弹簧垫圈44后,被螺丝拧合于螺母41的内螺纹部,从而,角柱部件28与多个连结部件34被一体地被固定。
旋转构造体24的螺旋板部件32,为金属制,将连续地被供给的长尺寸的带板状部件作为其材料使用而形成,通过对该带板状部件进行弯折加工,随着在图6中向下方推进,从上方进行观察的话,形成向逆时针方向(图7中箭头方向)进行卷绕的螺旋曲线状。
这里,螺旋状的螺旋板部件32,以使其厚度方向与上述螺旋曲线的半径方向为同一方向的方式,也就是说,以使带状板部件的厚度方向的正反两面分别成为内圆弧面32c、外圆弧面32d的方式弯折形成。
螺旋板部件32,与角柱部件28的轴线的水平方向的间隔的长度尺寸大致一定,是角柱部件28的宽度尺寸与搬送物21的宽度尺寸W(参照图1)的和的一半程度的宽度尺寸。因此,螺旋板部件32如图7所示,如果从上方观察的话呈圆环状。
如图6以及图7所示,螺旋板部件32具有自对应于其切线方向的水平方向的倾斜角度一定的上端面32a,作为其在上下方向上彼此相邻的螺旋板部件32的间隔的间距P,当将搬送物21载置在螺旋板部件32的上端面32a之上时,为了不使其搬送物21的上端与较其上方的连结部件34或螺旋板部件32的下端部接触,以比搬送物21的高度尺寸H(参照图2)更大的尺寸形成。
并且,螺旋板部件32,如图9以及图10所示,于多个连结部件34的第二端板部34b的厚度方向外侧的端面,其长度中途的各位置的内圆弧面32c分别相对地配置,经由外螺纹部件42等,通过螺丝拧合进行固定,从而螺旋板部件32与多个连结部件34被一体地构成。
也就是说,如图10所示,贯通全长于外周部形成有外螺纹部的外螺纹部件42,通过同图中右端部螺丝拧合于螺旋板部件32的内螺纹孔32b和与该螺旋板部件32抵接的螺母43的内螺纹部,从而被一体地与螺旋板部件32固定。
这里,于螺旋板部件32的长度中途的各位置形成有内螺纹孔32b,通过将外螺纹部件42的前端部螺丝拧合于该内螺纹孔32b,能够防止外螺纹部件42从螺旋板部件32的外圆弧面32d向径向外侧突出。
另外,外螺纹部件42,使同图中左端部侧的长度中途部插通形成于连结部件34的第二端板部34b的贯通孔34e,从该第二端板部34b的厚度方向两侧,经由平垫圈45和弹簧垫圈44,通过螺丝拧合于螺母43的内螺纹部,被一体地与连结部件34固定。
这里,通过使多个连结部件34的第二端板部34b的厚度方向外侧的端面与螺旋板部件32的内圆弧面32c彼此相对地配置,当通过外螺纹部件42将它们一体地固定时,能够调整它们的间隔。因此,也能够调整螺旋板部件32与角柱部件28的间隔。
因此,由于角柱部件28和螺旋板部件32分别通过螺丝拧合被固定于多个连结部件34,从而角柱部件28、螺旋板部件32和多个连结部件34一体地构成。
另外,螺旋板部件32,以使其内圆弧面32c与角柱部件28的外侧面28b相对的方式,在与角柱部件28之间的水平方向上隔开间隔进行配置。并且,螺旋板部件32,通过配置于以角柱部件28的轴线为中心、相互各偏移90度的位置的多个连结部件34,被从内圆弧面32c侧(侧方)均等地支撑。
如图9所示,能够以覆盖螺旋板部件30、32的上端面30a、32a的方式安装倒U字形的保护部件36。该保护部件36为树脂制,能够防止对在其上端面36a之上接触的搬送物21造成损伤。
接着,如图1以及图2所示,搬送装置20的壳体46,由框体56、上板58、下板54以及支架50构成。
壳体46的框体56,通过金属制的边框52纵横组合,通过L型托架或螺栓、螺母等的连结部件而被相互固定,形成为外形形状为大致长方体的框状。该框体56,载置于下板54上,固定于下板54。
壳体46的上板58,形成为大致矩形的板状,水平载置于框体56之上,固定于框体56。因此,下板54的上面54a和上板58的下面58b大致平行地配置,彼此相对。
并且,于上板58,在其厚度方向上贯通的两个贯通孔,相互隔开间隔分开形成,分别形成于与下板54的两个贯通孔对应的位置。
壳体46的下板54,形成为大致矩形的板状,水平载置于支架50之上,固定于支架50。另外,于该下板54,在其厚度方向上贯通的两个贯通孔,相互隔开间隔分开形成。
该壳体46的支架50,通过截面的外形形状为大致矩形状的角筒状的金属制的边框52横纵组合,通过L型托架或螺栓、螺母等的连结部件相互固定,形成为外形形状为大致长方体的框状。
旋转构造体22上端部的轴芯部件38和旋转构造体24上端部的轴芯部件38,贯通形成于框体56的上板58的两个贯通孔,旋转自如地支撑于安装于该上板58的上面58a的贯通孔附近的轴承66。
另外,旋转构造体22下端部的轴芯部件38和旋转构造体24下端部的轴芯部件38,贯通形成于框体56的下板54的两个贯通孔,旋转自如地支撑于安装于该下板54的下面54b的贯通孔附近的轴承68。
因此,旋转构造体22、24,配置于框体56的内侧,旋转自如地支撑于安装于框体56的上板58、下板54的轴承66、68。此时,旋转构造体22、24,以相互的轴芯部件38的轴线在上下方向上平行的方式配置。
在框体56的上方和下方,分别设置上方边框60和下方边框62,从上方观察它们的话,构成为四边形的框状。在上方边框60和下方边框62之间并且在水平方向上相邻的一对边框52之间,粘贴透明塑料的壁板64。因此,旋转构造体22、24,除了一部分之外,其周围四方被壳体46的透明的壁板64所覆盖。
如图2所示,相对于框体56,在配置于其下方的搬送物供给侧的输送带82的相反侧,在上方边框60的附近,配置有搬送物搬出侧的输送带84。在框体56的输送带82的相反侧的壁板64的内侧,设置引导部件48。
另外,在输送带82侧的壁板64的、输送带82的附近,形成有比搬送物21的外形尺寸大的未图示的开口,能够将搬送物21从该开口供给至框体56内。
如图1以及图2所示,引导部件48形成为平板状,以使其内侧的引导面48a与包含旋转构造体22、24的两根轴线的面平行的方式进行配置。
旋转构造体22的角柱部件26下端部的轴芯部件38,如图3所示,通过未图示的键不能相对旋转地连结于齿轮70的轴孔,旋转构造体24的角柱部件28下端部的轴芯部件38,也通过未图示的键不能相对旋转地连结于齿轮72的轴孔。
该齿轮70、72,相互的齿的数量相同,如图3所示,通过马达80进行驱动,通过旋转构造体22的轴芯部件38旋转,齿轮70和齿轮72的齿相互地咬合。
因此,齿轮70、72,通过彼此的齿咬合,形成相互连动,如果使齿轮70旋转的话,则齿轮72以同一速度反向旋转。由此,旋转构造体22、24也形成相互连动,旋转构造体22、24也以同一速度反向旋转。
并且,旋转构造体22、24,在各自的螺旋状的螺旋板部件30、32相互接近的位置,在使它们的上端面30a、32a的最高高度位置大致一致的状态下进行旋转。
如图3所示,在固定于角柱部件26下端部的轴芯部件38的齿轮70的下侧(图中齿轮70的前方侧),安装有滑轮74,在该滑轮74的外周卷绕有皮带78。
该皮带78也卷绕于滑轮76的外周,滑轮76具有与安装了滑轮74的角柱部件26的轴芯部件38的轴线平行、并且在水平方向上与该轴线分开配置的轴线。
该滑轮76,在其旋转中心,通过未图示的键不能相对旋转地与驱动轴80a连结,上述驱动轴80a具有与旋转构造体22、24的轴芯部件38平行的轴线、由马达80驱动而旋转。
因此,马达80对其驱动轴80a的旋转进行驱动时,马达80的驱动轴80a的旋转,通过滑轮76、皮带78、滑轮74,传递至齿轮70,齿轮70和齿轮72咬合连动,能够使旋转构造体22、24彼此反向旋转。
接着,对这样的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搬送装置20的动作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箱型形状的搬送物21,通过将其供给至搬送装置20的输送带82运送,在排列于搬送方向的状态下逐个被搬送到旋转构造体22、24以及框体56的下方。
另外,被气缸88的伸缩杆88a的伸缩运动驱动而上下运动的杠杆86的端部,以如下方式动作:卡定于搬送物21的图2中右下角部而使搬送物21停止;通过脱离而使搬送物21向前方移动,从而能够使搬送物21逐个从搬送装置20的框体56的壁板64的未图示的开口,供给至框体56内的最下方的位置。
如图11以及图12所示,供给至搬送装置20的框体56内的搬送物21,在旋转构造体22、24的下方的螺旋板部件30、32的相互接近并且对应的位置,被载置于使其最高高度位置大致一致的上端面30a、32a之上。
此时,在载置有搬送物21的旋转构造体22、24的角柱部件26、28之间,由于该螺旋板部件30、32的上端面30a、32a,以图11中的搬出侧如图2、12所示较低、图11中的供给侧如图2、12所示较高的方式倾斜,因此在它们之上所载置的搬送物21,如图12所示,使其底面21a接触于螺旋板部件30、32的上端面30a、32a,在倾斜的状态下被载置。
搬送物21,通过旋转构造体22、24的螺旋板部件30、32的倾斜从供给侧(图2中左侧)供给至框体56内时,搬送物21的一部分(图12中右上部),与安装于框体56的搬出侧的壁板64的内侧的引导部件48的引导面48a接触。
如图3所示,马达80的驱动轴80a被驱动进行旋转时,通过滑轮76、皮带78、滑轮74、轴芯部件38、齿轮70、72,旋转构造体22、24彼此反向旋转。这里,图3是从下方观察搬送装置20的图,图11是从上方观察搬送装置20的图。
如图11所示,旋转构造体22的角柱部件26从上方观察为向顺时针方向旋转,旋转构造体24的角柱部件28与角柱部件26方向相反,从上方观察为向逆时针方向旋转。
因此,旋转构造体22、24的螺旋板部件30、32,由它们的上述螺旋卷绕方向,通过旋转构造体22、24的旋转,能够使位于角柱部件26、28之间而被支撑的搬送物21向图2、12中的上方移动。
另外,旋转构造体22、24的螺旋板部件30、32,在载置有搬送物21的角柱部件26、28之间,如图12所示,以进入搬送物21的下侧的方式进行旋转。
因此,搬送物21,在其前方上部与引导部件48的引导面48a接触并摩擦的同时,并且在其底面21a在旋转的螺旋板部件30、32的上端面30a、32a之上摩擦的同时上升。
另外,如图12所示,旋转构造体22、24每进行一次旋转(360°旋转),该搬送物21向上方仅移动旋转构造体22、24的间距P的距离,在其下方的之后的螺旋板部件30、32的上端面30a、32a之上,从输送带82新供给后续的搬送物21。
旋转构造体22、24旋转规定次数后,由于旋转构造体22、24的螺旋板部件30、32上的搬送物21,上升至框体56的上方边框60的上方,因此与引导部件48的引导面48a接触的部分不再接触。
因此,如图2所示,被倾斜支撑的搬送物21,失去了其前方的支撑,从螺旋板部件30、32的上端面30a、32a向其前方滑落,被搬出至将搬送物21搬出的输送带84之上。
这种搬送装置20,能够使搬送物21以一定间隔、使其高度位置上升,能够将搬送物21从框体56的下方向上方搬送。
根据这样的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搬送装置20,其旋转构造体22、24,由角柱部件26、28、多个连结部件34和将长尺寸的带板状部件弯曲形成的螺旋曲线状的螺旋板部件30、32构成,与上述第一、第二现有的螺旋式的搬送装置中的一对螺旋相比,由于没有较重的翼部或搬送支撑部,因此能够防止搬送装置20的过重化。
另外,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搬送装置20,由于能够如上所述减轻其重量,因此能够减轻对使角柱部件26、28旋转的驱动部、旋转机构部施加的负担,从而能够在提升搬送装置20的耐久性的同时提高其可靠性。
另外,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搬送装置20,其旋转构造体22、24,由角柱部件26、28、多个连结部件34和使连续进行供给的长尺寸的带板状部件弯曲形成的螺旋曲线状的螺旋板部件30、32构成,由于没有上述第一现有的螺旋式的搬送装置中的加工困难的一对翼部或上述第二现有的螺旋式的搬送装置中的需要通过熔接接合圆棒状部件的端面之间的搬送物支撑部,因此其制造简单,能够使其制造价格低价格化,能够防止搬送装置20的高价格化。
另外,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搬送装置20,其旋转构造体22、24,能够将作为其构成部件的角柱部件26、28、多个连结部件34、螺旋板部件30、32通过螺丝拧合而非熔接一体地构成,因此从这一点也可得知,其制造简单,能够使其制造价格低价格化,能够防止搬送装置20的高价格化。
从而,如以上的说明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搬送装置20,不仅能够提升搬送装置20的耐久性和可靠性,而且制造简单,并且能够防止搬送装置20的过重化或高价格化。
图13至图15是为了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搬送装置90进行说明而参照的图。
上述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搬送装置20中,是使搬送物21的高度位置从低位置向高位置上升而搬送,而该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搬送装置90中,是使搬送物21的高度位置从高位置向低位置下降而搬送。
因此,上述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搬送装置20中,如图2所示,对搬送物21进行供给的输送带82配置于搬送装置20的高度较低侧的位置,将搬送物21从框体56搬出的输送带84配置于其高度较高侧的位置,而在该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搬送装置90中,如图13所示,对搬送物21进行供给的输送带82配置于搬送装置90的高度较高侧的位置,将搬送物21从框体56搬出的输送带84配置于其高度较低侧的位置。
接着,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搬送装置90的动作进行说明。
如图13所示,与上述搬送装置20中说明的搬送物同样的箱型搬送物21,通过向搬送装置90供给搬送物21的输送带82进行运送,在排列于搬送方向的状态下逐个被搬送至旋转构造体22、24的上方。
另外,被气缸88的伸缩杆88a的伸缩运动驱动而上下运动的杠杆86的端部,以如下方式动作:卡定于搬送物21的图13中右下角部而使搬送物21停止;通过脱离而使搬送物21向前方移动,从而能够使搬送物21逐个从搬送装置90的框体56的壁板64的未图示的开口,供给至框体56内的最上方的位置。
如图14以及图15所示,供给至搬送装置90的框体56内的搬送物21,在旋转构造体22、24的上方的螺旋板部件30、32的相互接近并且对应的位置,被载置于使其最高高度位置大致一致的上端面30a、32a之上。
此时,在载置有搬送物21的旋转构造体22、24的角柱部件26、28之间,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搬送装置20同样地,由于该螺旋板部件30、32的上端面30a、32a,以图14中的搬出侧的高度如图13所示较低、图14中的供给侧的高度如图13所示较高的方式倾斜,因此在它们之上所载置的搬送物21,如图15所示,使其底面21a接触于螺旋板部件30、32的上端面30a、32a,在倾斜的状态下被载置。
搬送物21,通过旋转构造体22、24的螺旋板部件30、32的倾斜从供给侧(图13中左侧)供给至框体56内时,搬送物21的一部分(图15中右上部),与安装于框体56的搬出侧的壁板64的内侧的引导部件48的引导面48a接触。
如图3所示,马达80的驱动轴80a被驱动进行旋转时,通过滑轮76、皮带78、滑轮74、轴芯部件38、齿轮70、72,旋转构造体22、24彼此反向旋转。这里,图3是从下方观察搬送装置20的图,图14是从上方观察搬送装置90的图。
如图14所示,旋转构造体22的角柱部件26从上方观察为向逆时针方向旋转,旋转构造体24的角柱部件28与角柱部件26方向相反,从上方观察为向顺时针方向旋转,因此,旋转构造体22、24的螺旋板部件30、32,由它们的上述螺旋卷绕方向,通过旋转构造体22、24的旋转,能够使位于角柱部件26、28之间被支撑的搬送物21向图13、15中的下方移动。
另外,旋转构造体22、24的螺旋板部件30、32,在载置有搬送物21的角柱部件26、28之间,如图15所示,以与搬送物21的底面21a接触的上端面30a、32a的高度位置逐渐变低、进入搬送物21的下侧的方式旋转。
因此,搬送物21,在其前方上部与引导部件48的引导面48a接触并摩擦的同时,并且在其底面21a在旋转的螺旋板部件30、32的上端面30a、32a之上摩擦的同时下降。
另外,如图15所示,旋转构造体22、24每进行一次旋转(360°旋转),该搬送物21向下方仅移动旋转构造体22、24的间距P的距离,在其上方的之后的螺旋板部件30、32的上端面30a、32a之上,从输送带82新供给后续的搬送物21。
旋转构造体22、24旋转规定次数后,由于旋转构造体22、24的螺旋板部件30、32上的搬送物21,下降至框体56的下方边框62的下方,因此与引导部件48的引导面48a接触的部分不再接触。
因此,如图13所示,被倾斜支撑的搬送物21,失去了其前方的支撑,从螺旋板部件30、32的上端面30a、32a向其前方滑落,被搬出至将搬送物21搬出的输送带84之上。
这种搬送装置90,能够使搬送物21以一定间隔、使其高度位置下降,能够将搬送物21从框体56的上方向下方搬送。
根据这样的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搬送装置90,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搬送装置20同样地,不仅能够提升搬送装置90的耐久性和可靠性,而且制造简单,并且能够防止搬送装置90的过重化或高价格化。
此外,本发明并不仅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只要是在能够达成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内,能够对搬送装置进行各种各样的变更。
例如,在上述第一、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搬送装置20、90中,将旋转构造体22、24和引导部件48,安装于通过框体56、上板58、下板54以及支架50构成的壳体46的内部,但只要旋转构造体能够使相互的轴线平行地配置,并且引导部件能够对在旋转构造体的搬送物支撑部上移动的搬送物进行引导的话,也可以是其他的任何方式的构成。
另外,上述搬送装置20、90中的旋转构造体22、24,经由齿轮70、72、滑轮74、76以及皮带78,通过马达80驱动旋转,但只要是能够使相互以相同速度、向相反方向旋转的话,并不仅限定于这样的构成。
另外,上述搬送装置20、90中的旋转构造体22、24,通过螺丝拧合将作为其构成部件的角柱部件26、28、多个连结部件34、螺旋板部件30、32一体地构成,但只要是能够通过螺丝拧合将角柱部件26、28和螺旋板部件30、32一体地固定的话就可以,并不仅限定于这样的构成。
例如,也可以将内螺纹部形成于角柱部件,将角柱部件和螺旋板部件通过螺纹杆部件(ネジ棒部材)一体地固定。
另外,上述搬送装置20、90中的角柱部件26、28,其截面形状形成为矩形的筒状,其截面形状也可以形成为多角形形状或圆形形状,也可以不是中间空心状而是中间实心状。
另外,在上述搬送装置20、90中,将搬送物21直接地放置在螺旋板部件30、32的上端面30a、32a之上,或者在它们之间经由保护部件36将搬送物21间接地放置在螺旋板部件30、32的上端面30a、32a之上,也可以在搬送物21和螺旋板部件30、32的上端面30a、32a之间介入保护部件36以外的其他的部件。
另外,上述搬送装置20、90中的旋转构造体22、24的连结部件34,其一端部配置于以角柱部件的轴线为中心在水平方向上各偏移大致90度的位置,也可以配置于各偏移90度之外的其他的角度的位置。
另外,上述搬送装置20、90中的旋转构造体22、24的螺旋板部件30、32,也可以对应搬送物的形状或大小等,对与角柱部件26、28的间隔的尺寸或间距的长度、或者斜率进行变更。
另外,上述搬送装置20、90中的引导部件48,形成平板状,以具有与包含一对旋转构造体22、24的轴线的面平行的引导面48a的方式形成,引导部件也可以是多个滚筒排列成平面状,或者具有与一对旋转构造体的轴线平行的部分,例如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多个长轨道部件等,也可以是其他的任何形状。
另外,引导部件也可以由具有弹性或可挠性的部件形成。如此,通过由具有弹性或可挠性的部件形成引导部件,能够防止对以一部分与引导部件接触而移动的搬送物造成损伤。
另外,上述搬送装置20、90中的搬送物21,为具有长度尺寸L、宽度尺寸W、高度尺寸H的长方体,具有底面21a,形成为其上端开口的箱型,但只要是能够放置于一对旋转构造体的各个搬送物支撑部之上而移动的物体,可以是其上端不开口或形成六面被包装的箱型,或者可以为不形成为箱型的圆形等,可以为任意的形状。
另外,上述搬送装置20、90中的支架50或框体56,通过截面的外形形状为大致矩形形状的角筒状的金属制的边框52横纵组合,通过L型托架或螺栓、螺母等的连结部件相互固定,从而外形形状形成为大致长方体的框状,也可以通过等边角钢的角纵横组合,将相互的接触部分通过熔接进行固定,外形形状形成为大致长方体的框状。
另外,上述搬送装置20、90中的输送带82、84,在图2以及图9中以相对于水平方向形成角度的状态进行配置,也可以水平地进行配置。另外只要是能够向搬送装置供给搬送物,从搬送装置搬出搬送物的构成,也可以是其他的任何构成。

Claims (2)

1.一种搬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一对柱状部件,在上下方向上具有长度,相互的轴线大致平行地进行配置;
一对螺旋板部件,长尺寸的带板状部件弯折,形成为沿着螺旋卷绕方向彼此反向的一对螺旋曲线的螺旋状的同时,以如下方式配置:在所述一对柱状部件的各柱状部件的周围与所述柱状部件之间隔开间隔,使其厚度方向的内侧的面与所述柱状部件相对;
多个连结部件,所述连结部件的一端部通过螺丝拧合固定于所述柱状部件,另一端部通过螺丝拧合固定于所述螺旋板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搬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引导部件,所述引导部件具有与包含所述一对柱状部件的各柱状部件的轴线的面大致平行的面或者部分。
CN201380002135.5A 2013-03-19 2013-10-15 搬送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37947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57259A JP5547320B1 (ja) 2013-03-19 2013-03-19 搬送装置
JP2013-057259 2013-03-19
PCT/JP2013/077914 WO2014147877A1 (ja) 2013-03-19 2013-10-15 搬送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79473A CN104379473A (zh) 2015-02-25
CN104379473B true CN104379473B (zh) 2016-08-17

Family

ID=514095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02135.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379473B (zh) 2013-03-19 2013-10-15 搬送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5547320B1 (zh)
KR (1) KR101553935B1 (zh)
CN (1) CN104379473B (zh)
TW (1) TWI504549B (zh)
WO (1) WO201414787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153438B1 (en) * 2015-10-07 2019-11-20 Roche Diagniostics GmbH Laboratory distribution system for conveying test tube holders
EP3196654B1 (en) 2016-01-22 2023-06-21 Roche Diagnostics GmbH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ferring sample tubes between a laboratory automation system and a sample archiving system
EP3196648B1 (en) 2016-01-22 2021-03-31 Roche Diagniostics GmbH Device for lifting a sample tube
EP3196655B1 (en) 2016-01-22 2020-11-25 Roche Diagniostics GmbH Laboratory sample container carrier handling apparatus and laboratory system
EP3546398A4 (en) * 2017-05-10 2020-04-08 Hitachi Chemical Company, Ltd. CONVEYOR DEVICE
CN108033192A (zh) * 2018-01-26 2018-05-15 上海共杰机械有限公司 双轴螺旋式升降机
KR102105183B1 (ko) * 2018-11-01 2020-05-29 이광열 이송스크류
CN113213080A (zh) * 2021-05-25 2021-08-06 上海扩博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板材存储装置及机器人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129168A2 (en) * 1983-06-10 1984-12-27 Kabushiki Kaisha Kirin Techno System Device for lowering and lifting containers
DE4305941A1 (de) * 1993-02-26 1994-09-01 Amazonen Werke Dreyer H Fördereinrichtung
JP3024894B2 (ja) * 1993-12-02 2000-03-27 ポーラ化成工業株式会社 搬送装置
CN1144504C (zh) * 1998-01-30 2004-03-31 工程与应用评估技术公司 加热的螺旋传送机
CN101535153A (zh) * 2006-09-25 2009-09-16 专业输送设备有限公司 输送机
JP3179474U (ja) * 2012-08-23 2012-11-01 株式会社ミシナ 搬送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3922791B1 (zh) * 1962-02-02 1964-10-14
JPS5730100Y2 (zh) * 1975-02-08 1982-07-01
JP4474618B2 (ja) * 2008-03-18 2010-06-09 オリオン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製品集積装置
JP2010069581A (ja) * 2008-09-19 2010-04-02 Tekutowan:Kk シリーズに連設したスパイラルコンベアを用いた切削廃棄物の搬送装置
JP3158423U (ja) * 2009-12-21 2010-04-02 孝雄 細井 垂直型搬送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129168A2 (en) * 1983-06-10 1984-12-27 Kabushiki Kaisha Kirin Techno System Device for lowering and lifting containers
DE4305941A1 (de) * 1993-02-26 1994-09-01 Amazonen Werke Dreyer H Fördereinrichtung
JP3024894B2 (ja) * 1993-12-02 2000-03-27 ポーラ化成工業株式会社 搬送装置
CN1144504C (zh) * 1998-01-30 2004-03-31 工程与应用评估技术公司 加热的螺旋传送机
CN101535153A (zh) * 2006-09-25 2009-09-16 专业输送设备有限公司 输送机
JP3179474U (ja) * 2012-08-23 2012-11-01 株式会社ミシナ 搬送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4181116A (ja) 2014-09-29
TW201446621A (zh) 2014-12-16
KR20140127794A (ko) 2014-11-04
CN104379473A (zh) 2015-02-25
WO2014147877A1 (ja) 2014-09-25
KR101553935B1 (ko) 2015-09-17
TWI504549B (zh) 2015-10-21
JP5547320B1 (ja) 2014-07-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79473B (zh) 搬送装置
JP6706745B2 (ja) 移載装置
JP6140467B2 (ja) 被搬送物の方向転換装置
CN109969758A (zh) 移载装置
JP3185447U (ja) コンベヤ装置
JP2014152026A (ja) 被搬送物の方向転換装置
JP2013230923A (ja) バケットコンベヤ
JP3179474U (ja) 搬送装置
JP3163131U (ja) スクリュー式上下方向搬送装置
CN205365681U (zh) 一种简易货物运送装置
CN205365682U (zh) 一种简易货物运送装置
KR101346277B1 (ko) 컨베이어 가이드 이송 장치
JP5657285B2 (ja) 搬送装置
JP5950482B1 (ja) 麺帯折畳み搬送装置
JP5249464B1 (ja) 搬送装置
KR101270532B1 (ko) 패널 이송용 컨베이어
CN107255764A (zh) 一种圆柱形电容的定位检测机构
JP2018193153A (ja) コンベア装置
KR20160092161A (ko) 곡선형 경로 변환 컨베이어
JP6573921B2 (ja) チェーン及びチェーンコンベヤ
KR101498777B1 (ko) 나선형 와이어 성형장치
CN207903549U (zh) 一种多工位循环取料料仓
JP2018065664A (ja) チェーンコンベヤ
JP6670168B2 (ja) 物品の移送装置
JP2019031346A (ja) コンベヤ支持部材及びコンベヤ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817

Termination date: 2020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