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79017B - 拉头及拉链的修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拉头及拉链的修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379017B
CN104379017B CN201280074011.3A CN201280074011A CN104379017B CN 104379017 B CN104379017 B CN 104379017B CN 201280074011 A CN201280074011 A CN 201280074011A CN 104379017 B CN104379017 B CN 10437901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ll head
wing plate
fixed
fitted
master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7401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379017A (zh
Inventor
米丘守正
松岛春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KK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K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KK Corp filed Critical YKK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3790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790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3790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790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24Details
    • A44B19/26Slid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42Making by processes not fully provided for in one other class, e.g. B21D53/50, B21F45/18, B22D17/16, B29D5/00
    • A44B19/62Assembling sliders in position on stringer tap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53/00Making other particular articles
    • B21D53/46Making other particular articles haberdashery, e.g. buckles, combs; pronged fasteners, e.g. staples
    • B21D53/50Making other particular articles haberdashery, e.g. buckles, combs; pronged fasteners, e.g. staples metal slide-fastener parts
    • B21D53/52Making other particular articles haberdashery, e.g. buckles, combs; pronged fasteners, e.g. staples metal slide-fastener parts fastener elements; Attaching such elements so far as this procedure is combined with the process for making the el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53/00Making other particular articles
    • B21D53/46Making other particular articles haberdashery, e.g. buckles, combs; pronged fasteners, e.g. staples
    • B21D53/50Making other particular articles haberdashery, e.g. buckles, combs; pronged fasteners, e.g. staples metal slide-fastener parts
    • B21D53/54Making other particular articles haberdashery, e.g. buckles, combs; pronged fasteners, e.g. staples metal slide-fastener parts slid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4/00Buckles, buttons, clasps, etc.
    • Y10T24/25Zipper or required component thereof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4/00Buckles, buttons, clasps, etc.
    • Y10T24/25Zipper or required component thereof
    • Y10T24/2561Slider having specific configuration, construction, adaptation, or material
    • Y10T24/2582Slider having specific configuration, construction, adaptation, or material having specific contour or arrangement of converging channel, separator island, or w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4/00Buckles, buttons, clasps, etc.
    • Y10T24/25Zipper or required component thereof
    • Y10T24/2561Slider having specific configuration, construction, adaptation, or material
    • Y10T24/2582Slider having specific configuration, construction, adaptation, or material having specific contour or arrangement of converging channel, separator island, or wing
    • Y10T24/2584Spaced segments of each wall of channel supported by different wing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718Repairing
    • Y10T29/49721Repairing with disassembling
    • Y10T29/4973Replacing of defective par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782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of a slide fastener
    • Y10T29/49785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of a slide fastener of interlocking el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lide Fasteners (AREA)
  • Dental Prosthetics (AREA)
  • Dental Prepar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拉头的拉头主体(1,2,3,4,5,6)具有拉头主部件(21,31,41,51,71,91)和拉头副部件(22,32,42,52,72,92)。拉头主部件(21,31,41,51,71,91)具有经由引导柱(13,63,83)连结的第一翼板(12,17,18,19,61,81)的至少一部分和第二翼板(11,62,82)的至少一部分。所述拉头副部件(22,32,42,52,72,92)具有一对第一凸缘部(15,65,85),且拉头副部件组装并固定于拉头主部件(21,31,41,51,71,91)。这样的本发明的拉头能够容易地安装于拉链用链。此外,由于第一及第二翼板间的间隔稳定地具有规定的尺寸,所以能够确保拉头的良好的滑动性和操作性。

Description

拉头及拉链的修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由至少两个拉头部件相互组装而构成的拉头,尤其是涉及在其链牙引导通路中插入拉链的链牙列来组装拉头主体,从而能够与该组装同时地安装于链牙列的拉头。
背景技术
以往,拉链被安装于服装类、包类等物品的开口部来使用,通过使配置于该拉链的拉头沿着链牙列滑动,从而使左右链牙列啮合、分离以使物品的开口部打开或者闭合。
通常,拉链中所使用的拉头具有用引导柱连结上下翼板而成的拉头主体、和相对于拉头主体能够转动地被保持的拉攀,在拉头主体的上下翼板间形成有引导左右链牙列的大致Y字状的链牙引导通路。
在这样的拉链用拉头中,已知下述类型的拉头,即:分别成形具有第一翼板(例如,下翼板)的第一拉头部件、和具有第二翼板(例如,上翼板)的第二拉头部件,通过使第一拉头部件和第二拉头部件相互结合而构成的类型的拉头(有时也称为分割拉头)。
由多个拉头部件构成的分割类型的拉头能够例如在拉链用链的链牙列的两端设置了止码和/或分离嵌插件等部件后,相对于该拉链用链的链牙列容易地安装。关于由这样的多个拉头部件构成的分割类型的拉头,例如在日本特开平5-95807号公报(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第3,149,927号说明书(专利文献2)等中有所公开。
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拉头构成为在拉头主体上安装有拉攀。此外,在拉头主体,通过连结柱连结相互平行地配置的上下翼板,在上下翼板间形成大致Y字状的链牙引导通路。
例如图20的(A)所示那样,该专利文献1中的拉头主体100具有相互各自成形的第一拉头部件101和第二拉头部件102,并通过这些第一及第二拉头部件101,102在连结柱103的位置相互结合而构成。
专利文献1的第一拉头部件101具有下翼板101a和配置于下翼板101a的肩口侧端部的第一分割连结柱101b,在第一分割连结柱101b贯穿设置有在上下方向上贯通的结合孔101c。
第二拉头部件102具有上翼板102a、垂直地设置于上翼板102a的肩口侧端部处的第二分割连结柱102b、和从第二分割连结柱102b的下端面垂直地设置的截面圆形的结合突起部102c。此外,在结合突起部102c的前端部外周面设有凹槽部102d。
而且,在第一拉头部件101的第一分割连结柱101b的上端面、和第二拉头部件102的第二分割连结柱102b的下端面,形成有为了进行第一及第二拉头部件101,102的定位而相互卡合的未图示的卡合突起和卡合槽。
在使用这些第一及第二拉头部件101、102来组装拉头主体100的情况下,首先,如图20的(B)所示那样,一边利用上述卡合突起及卡合槽使第一拉头部件101与第二拉头部件102的相对位置对合,一边将第二拉头部件102的结合突起部102c插入到第一拉头部件101的结合孔101c中,并用夹具等保持该嵌入状态。
接着,如图20的(C)所示那样,在第一拉头部件101的下翼板101a的下表面中的结合孔101c的周缘打进冲头(punch)104。通过像这样将冲头104打进下翼板101a而陷入,从而下翼板101a中的结合孔101c的内周面的壁的一部分流动,侵入设于第一拉头部件101的结合突起部102c的凹槽部102d中。作为其结果,结合突起部102c被固定于结合孔101c内,构成第一拉头部件101和第二拉头部件102被组装并固定的专利文献1的拉头主体100。
这样的专利文献1的拉头主体100由于利用下翼板101a的塑性变形将第二拉头部件102固定于第一拉头部件101,所以使第一拉头部件101和第二拉头部件102稳固地结合。
而且,在专利文献1的拉头主体100中,虽然形成了通过冲头104的打入而产生的冲头印(凹槽),但是由于该冲头印形成于下翼板101a的下表面,所以在拉链的使用时不向外部直接露出,所以抑制外观品质的降低。
另一方面,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拉头构成为拉攀安装于拉头主体。此外,在拉头主体中,平行地配置的上下翼板通过连结柱连结,在上下翼板间形成有大致Y字状的链牙引导通路。此外,专利文献2的拉头主体具有相互分别成形的第一拉头部件和第二拉头部件,通过用连结柱结合这些第一及第二拉头部件来构成。
专利文献2的第一拉头部件具有下翼板、和竖立设置于下翼板的肩口侧端部的第一分割连结柱,在第一分割连结柱的上端面,沿着上下方向形成有多个孔部。专利文献2的第二拉头部件具有上翼板、垂直地设置于上翼板的肩口侧端部的第二分割连结柱、和从第二分割连结柱的下端面突出的多个柱钉(stud)。在这种情况下,形成于第一拉头部件的第一分割连结柱上的多个孔部的位置和从第二拉头部件的第二分割连结柱突出的多个的柱钉的位置设定为相互对应。
在这样的专利文献2的拉头主体的情况下,将第一拉头部件的多个柱钉插入到第一拉头部件的多个孔部,并进一步以使得第一拉头部件的第一分割连结柱和第二拉头部件的第二分割连结柱相互紧贴的方式从外侧按压第一拉头部件和第二拉头部件,从而使第一拉头部件的第一分割连结柱和第二拉头部件的第二分割连结柱接合。
由此,构成为由第一拉头部件和第二拉头部件相互组装而成的专利文献2的拉头主体。这样的专利文献2的拉头主体的组装操作简单易行。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5-95807号公报
专利文献2:美国专利第3,149,927号说明书
在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以往的拉头中,连结上下翼板的引导柱分割为第一分割连结柱和第二分割连结柱,在一方的第一拉头部件上配置有第一翼板(下翼板)和第一分割连结柱,在另一方的第二拉头部件上配置有第二翼板(上翼板)和第二分割连结柱。因此,在以往的拉头主体中,采用如上述那样的、通过将第一分割连结柱和第二分割连结柱接合从而形成一根引导柱由此第一拉头部件和第二拉头部件被相互组装并固定的构造。
但是,一般在由第一拉头部件和第二拉头部件组装拉头主体时,会产生组装误差。因此在像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那样在第一拉头部件和第二拉头部件的边界部设定有引导柱的以往的拉头主体的情况下,存在容易在组装后的拉头主体的上下翼板间的尺寸上,尤其是夹着拉头主体的引导柱形成的左右肩口侧端部处的上下翼板间的尺寸上产生偏差(误差)的问题。
当像这样在拉头主体的上下翼板间的尺寸上产生了偏差时,在通过组装后的拉头使拉头滑动来使左右链牙列啮合时,存在在上下翼板间的链牙引导通路内拉链用链牙的姿势和移动不稳定,左右链牙列的啮合不能顺利地进行的担心和拉头的滑动性和操作性下降的担心。
此外,在与组装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的拉头主体同时将该拉头主体安装于拉链用链的链牙列的情况下,在组装拉头主体时,一边使第一拉头部件、第二拉头部件、及左右链牙列的位置相互对合一边进行拉头主体的组装操作。
在这种情况下,在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的拉头主体中,由于需要一边将左右的链牙列分别相对于第一拉头部件的下翼板和第二拉头部件的上翼板进行定位,一边使第一拉头部件和第二拉头部件相互结合,所以导致拉头主体的组装操作复杂化和操作效率降低。
而且,尤其是在专利文献1的拉头主体100的情况下,如上述那样,在保持着使第二拉头部件102的结合突起部102c嵌入到第一拉头部件101的结合孔101c中的状态的基础上,利用通过冲头104实现的下翼板101a的塑性变形,将第二拉头部件102固定于第一拉头部件101。
因此,专利文献1的拉头主体100由于其组装操作的内容非常细致且繁琐,所以有时欠缺实用性。此外,由于利用通过冲头104的打进实现的下翼板101a的塑性变形来组装拉头主体100,所以根据冲头104的打进位置等,也有在第一拉头部件101和第二拉头部件102的结合强度(固定强度)上产生偏差的担心。
另一方面,专利文献2的拉头主体如上述那样,将第一拉头部件的多个柱钉插入到第一拉头部件的多个孔部,然后,通过以使得第一拉头部件的第一分割连结柱和第二拉头部件的第二分割连结柱相互紧贴的方式按压第一及第二拉头部件来组装。
因此,专利文献2的拉头主体的组装操作与专利文献1的拉头主体相比较简单,但是在专利文献2的拉头主体中,由于第一拉头部件与第二拉头部件基本上仅由柱钉固定,所以有时不能充分地得到第一及第二拉头部件间的结合强度(固定强度)。
因此,当为了使例如专利文献2的拉头沿着拉链的链牙列滑动而强力拉动该拉头的拉攀时,该拉头主体有时会分解为第一拉头部件和第二拉头部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以往的课题而完成的,其具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拉链用拉头,其由多个拉头部件相互稳固地组装而构成拉头主体,并且该拉头主体的组装作业简单且容易,此外不容易在拉头主体中的第一翼板及第二翼板间的尺寸上产生偏差,还提供利用了该拉头的拉链的修理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由本发明提供的拉链用拉头的基本构成是,具有拉头主体和拉攀,所述拉头主体至少包括:第一翼板;与所述第一翼板对置配置的第二翼板;将所述第一翼板及第二翼板的肩口侧端部间连结起来的引导柱;以及配置于所述第一翼板的左右侧边缘部并朝向所述第二翼板的左右侧边缘部延伸的一对第一凸缘部,所述拉攀配置于所述第一翼板及第二翼板的至少一方,在所述拉头主体具有由链牙引导面所围成的链牙引导通路,所述链牙引导面至少由所述第一翼板、所述第二翼板及一对第一凸缘部的各内壁面构成,所述拉链用拉头的最主要的特征在于,所述拉头主体具有拉头主部件和相对于该拉头主部件独立地形成的拉头副部件,所述拉头主部件中,所述第一翼板的至少包含肩口侧端部的链牙引导面的部分和所述第二翼板的至少包含肩口侧端部的链牙引导面的部分经由所述引导柱而被连结成一体,所述拉头副部件具有所述一对第一凸缘部,且所述拉头副部件组装并固定于所述拉头主部件。
在本发明的拉头中,优选的是,所述拉头主部件包括:从肩口侧端缘至后口侧端缘连续的所述第一翼板侧的链牙引导面;和从肩口侧端缘至后口侧端缘连续的所述第二翼板侧的链牙引导面。
此外,在本发明的拉头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翼板具有:配置于所述拉头主部件且具有所述链牙引导面的第一主体部;和配置于所述拉头副部件,并将所述一对第一凸缘部间连结起来且组装于所述第一主体部的第二主体部。
此外,在本发明的拉头中,优选的是,所述拉头副部件使设置于所述第二主体部的嵌合固定部嵌合固定于设置在所述第一主体部的被嵌合固定部,从而所述拉头副部件被组装并固定于所述拉头主部件。
在这种情况下,尤其优选的是,所述拉头主部件的所述被嵌合固定部具有:配置于所述第一主体部的肩口侧端部处的凹状的第一被嵌合固定部;和从所述第一主体部的左右侧边缘部向拉头宽度方向的外侧突出的第二被嵌合固定部,所述第二主体部具有:基部;配置于所述基部的左右侧边缘部并支承所述第一凸缘部的基台部;和从所述基部向肩口侧方向延伸突出且能够弹性变形的延伸突出部,所述拉头副部件的所述嵌合固定部具有:竖立设置于所述延伸突出部的前端部且与所述第一被嵌合固定部嵌合固定的钩状的第一嵌合固定部;和凹设于所述基台部且与所述第二被嵌合固定部嵌合固定的凹槽状的第二嵌合固定部。
此外,也可以是,所述拉头主部件的所述被嵌合固定部具有:配置于所述第一主体部的肩口侧端部处的凹槽状的第一被嵌合固定部;和配置于所述第一主体部的后口侧端部处的凹槽状的第二被嵌合固定部,所述第二主体部具有:配置于该第二主体部的肩口侧端部且能够与所述第一被嵌合固定部嵌合固定的钩状的第一嵌合固定部;和配置于该第二主体部的后口侧端部且能够与所述第二被嵌合固定部嵌合固定的钩状的第二嵌合固定部。
在这种情况下,优选的是,所述第二主体部具有:基部;形成于所述基部的后口侧端部处的一对切入部;被一对所述切入部夹持且能够弹性变形的舌片部,所述第一嵌合固定部竖立设置于所述基部的肩口侧端部,所述第二嵌合固定部竖立设置于所述舌片部的后口侧端部。
此外,在本发明的拉头中,所述拉头副部件通过粘接或者熔接而组装并固定于所述拉头主部件,或者,所述拉头副部件使用固定部件而组装并固定于所述拉头主部件。
在本发明的拉头中,优选的是,在所述第二翼板的左右侧边缘部配置有朝向所述第一翼板延伸的一对第二凸缘部,所述拉头主体还具有相对于所述拉头主部件及所述拉头副部件独立地形成的拉头第二副部件,所述拉头第二副部件具有所述一对第二凸缘部,且所述拉头第二副部件组装并固定于所述拉头主部件。
此外,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拉链的修理方法,通过将已安装于拉链上的拉头更换为上述那样结构的拉头来进行该拉链的修理。
发明效果
在本发明的拉链用拉头中,用连结柱连结第一及第二翼板而成的拉头主体具有能够相互组装的拉头主部件和拉头副部件。在这种情况下,拉头主体的第一翼板是配置有凸缘部侧的翼板(另外在本发明中,如后述那样,凸缘部有时也配置于拉头主体的第二翼板)。
此外,拉头主部件由第一翼板的至少包含肩口侧端部的链牙引导面的部分、和第二翼板的至少包含肩口侧端部的链牙引导面的部分经由引导柱通过成形而连结为一体地构成。拉头副部件具有一对第一凸缘部,且组装并固定于拉头主部件。
在这种情况下,在本发明的拉头主体中形成有通过链牙引导面所围成的链牙引导通路,所述链牙引导面至少由第一翼板、第二翼板及一对第一凸缘部的各内壁面构成,成为该链牙引导通路的内壁面(链牙引导面)的拉头主体的第一翼板、第二翼板及一对第一凸缘部的内壁面至少由拉头主部件和拉头副部件双方构成。因此,能够将拉链的链牙列插入到链牙引导通路来组装拉头主体,能够与拉头主体的组装同时地将该拉头主体安装于链牙列。
在具有这样的拉头主体的本发明的拉头中,整个拉头主部件通过成形而一体化构成。因此,第一翼板的包含肩口侧端部的链牙引导面的部分和第二翼板的包含肩口侧端部的链牙引导面的部分之间的尺寸(即,第一及第二翼板的肩口侧端部的链牙引导面间的尺寸)不会受到由拉头主部件和拉头副部件组装拉头主体时的组装精度的影响,稳定地具有规定的大小,所以能够防止在该尺寸上产生偏差(误差)。
即,本发明的拉头主体与例如上述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那样第一翼板和第二翼板各自分别配置于拉头部件的拉头主体相比,不容易在拉头主体组装后的第一翼板及第二翼板间的尺寸(尤其是,肩口侧端部的链牙引导面间的尺寸)上产生偏差(误差),由此,能够使形成于该拉头的第一及第二翼板间的链牙引导通路的大小及形态稳定。
因此,将本发明的拉头安装于拉链,并使拉头沿着链牙列滑动时,能够使拉链链牙在该拉头的链牙引导通路内的姿势和动作稳定。因此,左右链牙列的啮合能够顺利地进行,此外,能够确保拉头的良好的滑动性和操作性。
此外本发明的拉头如上述那样,第一翼板的一部分和第二翼板的一部分经由引导柱一体地配置于拉头主部件。因此,在与例如组装拉头主体同时地将该拉头主体安装于拉链用链的链牙列的情况下,能够将左右链牙列容易地定位并保持于拉头主部件的第一及第二翼板之间,然后,能够相对于保持了左右链牙列的拉头主部件稳定地组装并固定拉头副部件。因此,根据本发明,将拉头主体安装于链牙列的操作与例如上述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的情况相比,能够简单且高效地进行。
在这样的本发明的拉头中,拉头主部件具有从肩口侧端缘至后口侧端缘连续的第一翼板侧的链牙引导面、和从肩口侧端缘至后口侧端缘连续的第二翼板侧的链牙引导面。由此,在组装拉头主部件和拉头副部件来构成拉头主体时,能够防止在从该拉头主体的肩口侧端缘至后口侧端缘的链牙引导面上形成层差,能够使该链牙引导面平坦。
作为其结果,当将本发明的拉头安装于拉链并使拉头沿着链牙列滑动时,能够防止拉链链牙钩挂在该拉头的链牙引导面上等不良状况的发生,能够使拉头的滑动性和操作性进一步提高。
此外,在本发明的拉头中,第一翼板具有:第一主体部,其配置于拉头主部件,具有链牙引导面;第二主体部,其配置于拉头副部件并将一对第一凸缘部间连结起来且组装于第一主体部。通过像这样由第一主体部和第二主体部构成第一翼板,能够以比较简单的构造来构成拉头主部件及拉头副部件,并且能够将拉头副部件稳定地组装于拉头主部件。
而且,在本发明的拉头中,拉头副部件使设置于第二主体部的嵌合固定部嵌合于设置在第一主体部的被嵌合固定部,从而组装并固定于拉头主部件。由此,能够更简单且容易地进行拉头主体的组装。
在这种情况下,拉头主部件的被嵌合固定部具有:第一被嵌合固定部,其配置于第一主体部的肩口侧端部;第二被嵌合固定部,其从第一主体部的左右侧边缘部向拉头宽度方向的外侧突出。另外,第二主体部具有:基部;基台部,其配置于基部的左右侧边缘部且支承第一凸缘部;延伸突出部,其从基部向肩口侧方向延伸突出且能够弹性变形。而去,拉头副部件的嵌合固定部具有:钩状的第一嵌合固定部,其竖立设置于延伸突出部的前端部并与第一被嵌合固定部嵌合固定;凹槽状的第二嵌合固定部,其凹设于基台部并与第二被嵌合固定部嵌合固定。
通过像这样构成拉头主部件及拉头副部件,能够在拉头主部件及拉头副部件上以简单的构造分别设置被嵌合固定部及嵌合固定部,并且,能够将拉头主部件和拉头副部件相互稳固地固定。
另一方面,在本发明的拉头中,也可以是,拉头主部件的被嵌合固定部具有:配置于第一主体部的肩口侧端部处的凹槽状的第一被嵌合固定部;配置于第一主体部的后口侧端部处的凹槽状的第二被嵌合固定部,此外,第二主体部具有:钩状的第一嵌合固定部,其配置于该第二主体部的肩口侧端部且能够与第一被嵌合固定部嵌合固定;钩状的第二嵌合固定部,其配置于该第二主体部的后口侧端部且能够与第二被嵌合固定部嵌合固定。
在这种情况下,第二主体部具有基部、形成于基部的后口侧端部处的一对切入部、和被一对上述切入部夹持且能够弹性变形的舌片部。此外,第一嵌合固定部竖立设置于第二主体部的基部的肩口侧端部,上述第二嵌合固定部竖立设置于第二主体部的舌片部的后口侧端部。
也能够通过这样构成拉头主部件及拉头副部件而将被嵌合固定部及嵌合固定部以简单的构造分别设于拉头主部件及拉头副部件,并且能够将拉头主部件和拉头副部件相互稳固地固定。
此外,在本发明的拉头中,拉头副部件可以通过粘接或者熔接而组装并固定于拉头主部件。由此,能够将拉头主部件和拉头副部件相互稳固地固定,并且,能够简单地且容易地组装拉头主体。
再者,在本发明的拉头中,拉头副部件也可以使用固定部件而组装并固定于拉头主部件。由此,能够将拉头主部件和拉头副部件相互稳固地固定,并且能够简单地且容易地组装拉头主体。
此外,在本发明的拉头中,在第二翼板的左右侧边缘部配置有朝向第一翼板延伸的一对第二凸缘部的情况下,拉头主体还具有相对于拉头主部件及拉头副部件独立地形成的拉头第二副部件。此外,该拉头第二副部件具有一对第二凸缘部,且组装并固定于拉头主部件。
通过像这样构成拉头主体,即使在第一翼板和第二翼板双方上配置凸缘部,也能够在组装该拉头主体的同时将该拉头主体简单且高效地安装于拉链用链的链牙列上。
而且,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拉链的修理方法,通过将已安装于拉链的拉头更换为具有上述那样构成的拉头来进行拉链的修理。
即,在本发明的修理方法中,在例如拉链使用时若在拉头上产生了破损,则能够将该破损的拉头从链牙列上取下,然后,将本发明的拉头简单地安装于该链牙列。因此,能够高效地进行拉链的修理。作为其结果,由于即使拉头破损也没必要更换整个拉链,所以能够使拉链的寿命延长。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拉头的拉头主体的立体图。
图2是将该拉头主体分解为拉头主部件和拉头副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说明拉头主部件和拉头副部件的组装的说明图。
图4是用局部剖面表示该拉头主体中的组装状态的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的V-V线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要修理的拉链的俯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2的拉头的拉头主体的立体图。
图8是将该拉头主体分解为拉头主部件和拉头副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说明拉头主部件和拉头副部件的组装的说明图。
图10是该拉头主体的组装状态的剖视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拉头的拉头主体的分解状态的分解立体图。
图12是该拉头主体的组装状态的剖视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4的拉头的拉头主体的分解状态的分解立体图。
图14是该拉头主体的组装状态的剖视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5的拉头的拉头主体的立体图。
图16是该拉头主体的剖视图。
图17是从后口侧观察该拉头主体时的示意图。
图18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6的拉头的拉头主体的立体图。
图19是该拉头主体的剖视图。
图20是说明以往的拉头主体的组装方法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关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列举实施例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不过,本发明不限定于任何以下说明的实施例,只要具有与本发明实质上相同的构成,并且起到相同的作用效果,就能够进行多种变更。
例如,在以下所示的实施例中,关于在拉链用链的链牙列上安装有一个拉头的情况进行说明,但在本发明中,也可以将两个拉头以肩口侧端部彼此或者后口侧端部彼此面对的方式安装于拉链用链的链牙列。
另外,在以下所示的实施例中,关于拉头的拉攀配置于拉头主体的上翼板侧的情况进行说明,但在本发明中,也可以将拉攀安装于拉头主体的下翼板侧,此外还可以安装于拉头主体的上翼板侧和下翼板侧双方。
再者,虽然在以下的各实施例中说明的拉头是作为拉攀保持于拉攀安装柱且不具有由停止爪构成的停止机构的所谓的自由拉头而构成的,但本发明也能够同样地适用于不是自由拉头的拉头,例如,代替拉攀安装柱而将罩体安装于上翼板的上表面侧的类型的拉头、具有停止爪相对于链牙引导通路能够进退地配置的停止机构的类型的拉头。
实施例1
图1是表示本实施例1的拉链用拉头的拉头主体的立体图。图2是将该拉头主体分解为拉头主部件和拉头副部件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说明拉头主部件和拉头副部件的组装的说明图。
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拉头的滑动方向规定为前后方向,尤其是将拉头为了使拉链的链牙列啮合而移动的方向设为前方(肩口侧方向),将为了使链牙列分离而移动的方向(后口侧方向)设为后方。
此外,将拉头的高度方向规定为上下方向,作为原则,将使用拉链时暴露在外部的一侧(例如,相对于拉头主体安装有拉攀的一侧)的方向设为上方,将其相反侧的方向设为下方。此外,在与拉头的滑动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将拉头的宽度方向规定为左右方向。
本实施例1的拉头1a如图5所示那样,具有拉头主体1和能够转动地保持于拉头主体1的上翼板11侧的拉攀9。本实施例1的拉头1a用于例如左右的拉链牙链带的链牙列相对于拉链带配置于下表面侧的所谓反面类型的拉链8a。此外,在本发明中,拉攀9的构成无特别限定。
本实施例1的拉头主体1具有:上翼板11;下翼板12;将上下翼板11、12的肩口侧端部间连结起来的引导柱13;配置于上翼板11的上表面侧的拉攀安装柱14;沿着下翼板12的左右侧边缘部竖立设置的下凸缘部15。此外,在本实施例1的情况下,下翼板12作为本发明的第一翼板而配置,上翼板11作为本发明的第二翼板而配置。
此外,在上翼板11的下表面(链牙引导面)形成有沿着上翼板11的左右侧边缘部配置的第一隆起部16a、从引导柱13朝向后端部(后口侧端部)侧延伸的中央的第二隆起部16b。另一方面,在下翼板12的上表面(链牙引导面),用于引导拉链8a的链牙的第三隆起部16c以从引导柱13朝向后方侧延伸的方式形成。
本实施例1的整个上翼板(第二翼板)11由单一的部件构成。另一方面,下翼板(第一翼板)12构成为具有:下翼板第一主体部(第一翼板第一主体部)12a,其具有链牙引导面;和下翼板第二主体部(第一翼板第二主体部)12b,其安装于该下翼板第一主体部12a的下表面(外表面)侧。
此外,在拉头主体1的前端,形成有将引导柱13夹在中间的左右肩口,并且在拉头主体1的后端形成有后口。此外,由上翼板11、下翼板12、及左右一对下凸缘部15包围着形成有连通左右肩口和后口的大致Y字形状的链牙引导通路。在这种情况下,拉头主体1的链牙引导通路的内壁面(链牙引导面)由上翼板11的内壁面、下翼板12的内壁面、及左右一对的下凸缘部15的各内壁面构成。而且,在上翼板11(尤其是第一隆起部16a)与下凸缘部15之间形成有供拉链8a的拉链带穿插的带穿插间隙。
此外,本实施例1的拉头主体1如图2所示那样,具有能够相互组装的拉头主部件(第一拉头部件)21和拉头副部件(第二拉头部件)22。此外,拉头主部件21和拉头副部件22以能够在组装拉头主体1的同时将拉链8a的链牙列插入到该拉头主体1的链牙引导通路的方式构成为拉头主体1的链牙引导通路的内壁面(链牙引导面)由拉头主部件21和拉头副部件22双方形成的构造。
具体地说,拉头主部件21具有:拉头主体1中的整个上翼板11;下翼板12的下翼板第一主体部12a;引导柱13;以及拉攀安装柱14。此外,关于拉头主部件21,通过例如注塑成型或者压铸成型等一体地构成整个拉头主部件21。在此,下翼板第一主体部12a通过安装拉头副部件22的后述的下翼板第二主体部12b而与该下翼板第二主体部12b共同构成下翼板12。
该拉头主部件21的下翼板第一主体部12a具有构成平坦的链牙引导面的第一基部21a、形成于第一基部21a的肩口侧端部(前端部)的凹状的第一被嵌合固定部(嵌入凹部)21b、配置于第一基部21a的左右侧边缘部的第二被嵌合固定部(突条部)21c、和从第一基部21a的下表面向下方突出的定位部21d。
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基部21a的上表面(内壁面)形成拉头主体1中的下翼板12的整个链牙引导面。另外,在本发明中,拉头主部件21的下翼板第一主体部(第一翼板第一主体部)12a的第一基部21a包含下翼板12的链牙引导面的至少肩口侧端部(前端部)的整个拉头宽度方向上的区域即可,没必要包含本实施例1那样的下翼板12的链牙引导面的整体区域。
在本实施例1的拉头主部件21中,下翼板第一主体部12a的第一被嵌合固定部21b以供拉头副部件22的一部分(第一嵌合固定部22b)插入并嵌合固定的方式,在下翼板第一主体部12a的前端部朝向后方凹入设置。第二被嵌合固定部21c由突条部构成,用于卡定拉头副部件22的一部分(第二嵌合固定部22c),所述突条部在组装拉头主体1时与配置有下凸缘部15的部分对应的区域从第一基部21a的左右侧边缘部沿着相对于上下方向正交的方向朝向外侧突出。
定位部21d与在拉头副部件22中后述的第二基部22a的前端边缘的形状对应形成,通过使拉头副部件22抵接于该定位部21d,能够使拉头副部件22的前后方向的位置相对于拉头主部件21对合。
拉头副部件22具有嵌合固定于拉头主部件21的下翼板第一主体部12a上的下翼板第二主体部12b、和与下翼板第二主体部12b一体地形成的下凸缘部15,通过例如注塑成型或者压铸成型等使拉头副部件22的整体一体构成。
下翼板第二主体部12b具有:相对于下翼板第一主体部12a的第一基部21a大致平行地组装的第二基部22a;配置于第二基部22a的左右侧线部并成为下凸缘部15的基台的左右的基台部22d;从第二基部22a向前方(肩口侧方向)延伸突出并能够在上下方向上弹性变形的延伸突出部22e;配置于延伸突出部22e的前端部且与拉头主部件21的第一被嵌合固定部21b嵌合固定的钩状(钩状)的第一嵌合固定部(钩部)22b;配置于基台部22d的内壁部且与拉头主部件21的第二被嵌合固定部21c嵌合固定的凹槽状的第二嵌合固定部(凹槽部)22c。
在这种情况下,下翼板第二主体部12b的第二基部22a配置于下翼板第二主体部12b的后半部且以平板状形成。该第二基部22a的前端缘具有与拉头主部件21的定位部21d的形状对应的形状。
钩状的第一嵌合固定部22b竖立设置于延伸突出部22e的前端部,形成为上端部向后方突出的钩形形状。第二嵌合固定部22c以拉头主部件21的第二被嵌合固定部21c能够嵌入的方式,沿着基台部22d凹设于基台部22d的内侧面侧。
此外,在本实施例2中,拉头主部件21的第二被嵌合固定部21c由从第一基部21a的左右侧边缘部突出的突条部构成,并且拉头副部件22的第二嵌合固定部22c由凹设于基台部22d的内侧面侧的凹槽部构成。
但是,在本发明中,关于拉头主部件21的第一及第二被嵌合固定部21b,21c的位置、大小及形态、以及拉头副部件22的第一及第二嵌合固定部22b,22c的位置、大小及形态等,只要能够使拉头副部件22的第一及第二嵌合固定部22b,22c分别合适地嵌合固定于拉头主部件21的第一及第二被嵌合固定部21b,21c,就能够任意地变更。也可以例如拉头主部件21的第二被嵌合固定部21c由凹设于第一基部21a的左右侧面上的凹槽部构成,拉头副部件22的第二嵌合固定部22c由从基台部22d的内侧面突出的突条部构成。
在使用上述那样的拉头主部件21和拉头副部件22组装本实施例1的拉头主体1的情况下,如图2及图3所示那样,首先,将拉头副部件22的第二嵌合固定部22c(凹槽部)从后口侧嵌入到拉头主部件21的第二被嵌合固定部21c(突条部),并进一步使拉头副部件22朝向拉头主部件21的肩口侧相对滑动。由此,使拉头副部件22的第二嵌合固定部22c嵌合固定于拉头主部件21的第二被嵌合固定部21c。
此时,拉头副部件22的延伸突出部22e以向下方侧弯曲的方式弹性变形,并且钩状的第一嵌合固定部22b移动至拉头主部件21的肩口侧的端部。进一步,拉头副部件22的第二嵌合固定部22c与拉头主部件21的第二被嵌合固定部21c嵌合固定后,通过将拉头副部件22相对于拉头主部件21向前方强力按压,使立起于延伸突出部22e的前端部的钩状的第一嵌合固定部22b嵌合固定于拉头主部件21的第一被嵌合固定部21b。
这样使拉头副部件22的第一及第二嵌合固定部22b,22c分别嵌合固定于拉头主部件21的第一及第二被嵌合固定部21b,21c,由此拉头副部件22组装于拉头主部件21,从而构成将拉头主部件21和拉头副部件22以规定的固定强度稳定地固定的、图1那样的本实施例1的拉头主体1。
此外,这样暂时组装的本实施例1的拉头主体1能够再次分离成拉头主部件21和拉头副部件22。例如一边将拉头副部件22相对于拉头主部件21向前方强力按压,一边使用细棒状部件等使拉头副部件22的第一嵌合固定部22b从拉头主部件21的第一被嵌合固定部21b拔脱,进一步,在使拉头副部件22的延伸突出部22e向下方侧弯曲的同时,使拉头副部件22朝向拉头主部件21的后口侧相对滑动。由此,由于拉头副部件22的第二嵌合固定部22c从拉头主部件21的第二被嵌合固定部21c拔脱,所以能够使拉头主部件21和拉头副部件22分离。
如上述那样使用拉头主部件21和拉头副部件22组装的本实施例1的拉头1a能够相对于例如左右链牙列的一部分分离了的拉链用链容易地安装。
具体地说,首先,在拉链用链的左右链牙列开始分离的部分,一边将左右链牙列插入拉头主部件21的下翼板第一主体部12a和上翼板11之间,一边相对于拉头主部件21进行链牙列的定位。
此时,由于拉头主部件21的下翼板第一主体部12a和上翼板11经由引导柱13一体地形成,所以能够将链牙列容易地插入到下翼板第一主体部12a和上翼板11之间,并且也能够稳定地进行链牙列相对于拉头主部件21的定位。
接下来,相对于插入有链牙列的拉头主部件21,如上述那样使拉头副部件22嵌合固定而组装。由此,如图5所示那样,由于能够在组装本实施例1的拉头主体1的同时使链牙列插入到该拉头主体1的链牙引导通路中,所以拉头主体1能够简单且高效地安装于拉链用链。
然后,使这样安装的具有拉头主体1的拉头1a沿着拉链用链的链牙列滑动,从而能够使拉链用链的左右链牙列啮合、分离。
因此,例如图6所示那样,在安装于包等物品10上的拉链8a的拉头的一部分(例如,拉攀安装柱)上产生破损的情况下,将该破损的拉头从拉链8a的链牙列上取下,然后,在该拉链8a的链牙列上安装本实施例1的拉头1a,由此能够简单地进行拉链8a的修理。
此外,在本发明中,将破损的拉头从拉链8a的链牙列取下的方法无特别限定。例如,通过对破损的拉头的下凸缘部施加强力,将其下凸缘部强制地折弯等,从而能够将该拉头从链牙列取下。此外,在例如破损的拉头为本实施例1的拉头1a的情况下,通过将拉头主部件21和拉头副部件22相互分离而能够将拉头1a从链牙列容易地取下。
此外,本实施例1的拉头1a不仅优选用于进行上述那样的拉链8a的修理的情况,也优选用于在根据例如使用者的喜好进行拉头的交换的情况等。
以上那样的本实施例1的拉头1a在拉头主部件21中由上翼板11和下翼板第一主体部12a经由引导柱13一体地形成。因此,上下翼板11,12间的间隔(尤其是在肩口侧端部的上下翼板11,12间的间隔)能够不受组装拉头主体1时的组装精度的影响,能够稳定地具有规定的高度尺寸,从而上下翼板11,12间的间隔(即,链牙引导通路的上下方向的高度尺寸)不容易产生尺寸误差。
因此,在本实施例1的拉头1a中,由于形成于上下翼板11、12间的链牙引导通路的大小和形态稳定,所以在使该拉头1a沿链牙列滑动时(尤其是向链牙列的啮合方向滑动时),能够使该拉头1a的链牙引导通路内的链牙的姿势和动作稳定。作为其结果,能够顺利地进行左右链牙列的啮合、分离,并且能够确保拉头1a的良好的滑动性和操作性。
而且,在本实施例1的拉头1a中,上翼板11及下翼板12的整个链牙引导面设于拉头主部件21,从而防止在从拉头主体1的上下翼板11,12的肩口侧端缘至后口侧端缘的链牙引导面上形成层差,使该链牙引导面平坦地形成。由此,在使本实施例1的拉头1a沿着链牙列滑动时,能够防止在拉头1a的链牙引导面上产生链牙钩挂等不良状况,从而能够使拉头1a的滑动性和操作性进一步提高。
此外,在本实施例1的拉头1a中,下翼板12的整个链牙引导面设置于拉头主部件21,另一方面,与该下翼板12相对的下凸缘部15设置于拉头副部件22。因此,拉头主部件21和拉头副部件22的边界部的位置被设定于构成链牙引导通路的下翼板12和下凸缘部15之间。
但是在本发明中,也可以是,例如将下翼板12的包含肩口侧端部的链牙引导面的一部分(内侧部分)设置于拉头主部件,并将下翼板12的其余部分(外侧部分)和下凸缘部15设置于拉头副部件,由此拉头主部件和拉头副部件的边界部的位置以分隔下翼板12的方式设定。
在这种情况下,优选配置于拉头主部件侧的、下翼板12的包含肩口侧端部的链牙引导面的一部分(内侧部分)比配置于拉头副部件侧的、下翼板12的其余部分(外侧部分)大。通过使这样的拉头滑动进行拉链的打开和闭合操作,能够使左右链牙列稳定地啮合、分离。
在此,“下翼板12的包含肩口侧端部的链牙引导面的一部分(内侧部分)”及“下翼板12的其余部分(外侧部分)”是指构成链牙引导通路的内表面(链牙引导面)。此外,“大小”是指各自的链牙引导面的表面积的大小。
实施例2
图7是表示本实施例2的拉头的拉头主体的立体图。图8是将该拉头主体分解为拉头主部件和拉头副部件的分解立体图,图9是说明拉头主部件和拉头副部件的组装的说明图。此外,图10是该拉头主体的组装状态的剖视图。
此外,在以下所述实施例的说明和附图中,关于具有与已说明的实施例1实质相同的构成及功能的部件及部位,通过使用与该实施例1相同的附图标记及名称表示,所以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本实施例2的拉头具有拉头主体2和能够转动地保持于拉头主体2的上翼板11侧的未图示的拉攀。此外,拉头主体2具有:下翼板(第一翼板)17;上翼板(第二翼板)11;将上下翼板11、17的肩口侧端部间连结起来的引导柱13;配置于上翼板11的上表面侧的拉攀安装柱14;以及沿着下翼板17的左右侧边缘部竖立设置的下凸缘部15。
在该拉头主体2上,由上翼板11、下翼板17及左右一对的下凸缘部15包围着形成有大致Y字形状的链牙引导通路,该链牙引导通路的内壁面(链牙引导面)由上翼板11的内壁面、下翼板17的内壁面、及左右一对下凸缘部15的各内壁面构成。
在本实施例2中,作为第二翼板的上翼板11整体由单一的部件构成。另一方面,作为第一翼板的下翼板17构成为具有:下翼板第一主体部(第一翼板第一主体部)17a,其具有链牙引导面;和下翼板第二主体部(第一翼板第二主体部)17b,其安装于该下翼板第一主体部17a的下表面侧。
本实施例2的拉头主体2具有能够相互组装的拉头主部件(第一拉头部件)31和拉头副部件(第二拉头部件)32。此外,拉头主部件31和拉头副部件32以能够在组装拉头主体2的同时将链牙列插入到该拉头主体2的链牙引导通路中的方式,以该链牙引导通路的内壁面(链牙引导面)由拉头主部件31和拉头副部件32双方形成的构造构成。
在这种情况下,拉头主部件31具有:拉头主体2中的整个上翼板11;下翼板17的下翼板第一主体部17a;引导柱13;拉攀安装柱14,通过例如注塑成型或者压铸成型等将整个拉头主部件31一体地构成。
该拉头主部件31的下翼板第一主体部17a如图9所示那样,具有:构成平坦的链牙引导面的第一基部31a;形成于第一基部31a的肩口侧端部(前端部)的凹槽状的第一被嵌合固定部(嵌入凹部)31b;形成于第一基部31a的后口侧端部的层差状的切口部31d;以及形成于切口部31d的凹槽状的第二被嵌合固定部(嵌入凹部)31c。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基部31a的上表面(内壁面)形成拉头主体2中的下翼板17的整个链牙引导面。
拉头副部件32具有:与拉头主部件31的下翼板第一主体部17a嵌合固定的下翼板第二主体部17b;与下翼板第二主体部17b一体地形成的下凸缘部15。通过例如注塑成型或者压铸成型等将整个拉头副部件32一体地构成。
下翼板第二主体部17b具有:平板状的第二基部32a;配置于第二基部32a的左右侧线部且成为下凸缘部15的基台的左右基台部32d;竖立设置于第二基部32a的后口侧端部且能够与拉头主部件31的切口部31d接触的定位部32e。此外,在第二基部32a的前端部竖立设置有与拉头主部件31的前端部侧的第一被嵌合固定部31b嵌合固定的钩状(钩状)的第一嵌合固定部(第一钩部)32b。
在该第二基部32a的后端部处的宽度方向中央部,设有从第二基部32a的后端朝向前方延伸的左右一对切入部32f,并且以被该一对切入部32f夹持的方式配置有能够弹性变形的舌片部32g。进一步,在该舌片部32g的后端部竖立设置有与拉头主部件31的后端部侧的第二被嵌合固定部31c嵌合固定的钩状(钩状)的第二嵌合固定部(第二钩部)32c。
在这种情况下,在将拉头副部件32组装于拉头主部件31时,为了使拉头副部件32的第一及第二嵌合固定部32b,32c易于分别与拉头主部件31的第一及第二被嵌合固定部31b,31c嵌合固定,如图9所示那样,在拉头主部件31的第一及第二被嵌合固定部31b,31c的下上表面侧前端形成有用于引导拉头副部件32的第一及第二嵌合固定部32b,32c的倾斜面。此外,在拉头副部件32的第一及第二嵌合固定部32b,32c的前端部也形成有朝向前端向下倾斜的倾斜面。
此外,在本实施例2中,关于拉头主部件31的第一及第二被嵌合固定部31b,31c的位置、大小及形态、以及拉头副部件32的第一及第二嵌合固定部32b,32c的位置、大小及形态等,只要能够使拉头副部件32的第一及第二嵌合固定部32b,32c分别合适地嵌合固定于拉头主部件31的第一及第二被嵌合固定部31b,31c就能够任意地变更。
在使用这样的拉头主部件31和拉头副部件32组装本实施例2的拉头主体2的情况下,如图9所示那样,将拉头副部件32从拉头主部件31的下方侧靠近,将该拉头副部件32向拉头主部件31压入。
由此,拉头副部件32的第二基部32a一边部分地弹性变形(尤其是舌片部32g一边弹性变形),一边将拉头副部件32的第一及第二嵌合固定部32b,32c分别插入并嵌合固定于拉头主部件31的第一及第二被嵌合固定部31b,31c。
或者,在使拉头副部件32的第一嵌合固定部32b插入并嵌合固定于拉头主部件31的第一被嵌合固定部31b后,将拉头副部件32的第二嵌合固定部32c朝向拉头主部件31的第二被嵌合固定部31c压入。由此,一边拉头副部件32的舌片部32g弹性变形,一边将拉头副部件32的第二嵌合固定部32c插入并嵌合固定于拉头主部件31的第二被嵌合固定部31c。
此外,在本实施例2中,在使拉头副部件32嵌合固定于拉头主部件31时,拉头副部件32的定位部32e被插入到拉头主部件31的切口部31d,从而能够使拉头副部件32相对于拉头主部件31的位置更稳定。
这样使拉头副部件32的第一及第二嵌合固定部32b,32c分别嵌合固定于拉头主部件31的第一及第二被嵌合固定部31b,31c,从而构成拉头主部件31和拉头副部件32被以规定的固定强度稳定地固定的本实施例2的拉头主体2。
此外,这样暂时组装的本实施例2的拉头主体2通过一边例如将拉头副部件32相对于拉头主部件31向后方强力按压,一边使用细棒状部件等使拉头副部件32的第二嵌合固定部32c从拉头主部件31的第二被嵌合固定部31c拔脱,从而能够再次分离成拉头主部件31和拉头副部件32。
具有这样的拉头主体2的本实施例2的拉头由于与上述的实施例1的拉头1a的拉头主体1同样地能够相对于左右链牙列的一部分分离的拉链用链容易地安装,所以能够合适地用于进行拉链修理和拉头更换时。
尤其是,本实施例2的拉头由于在拉头主部件31中由上翼板11和下翼板第一主体部17a经由引导柱13一体地形成,所以上下翼板11,17间的间隔(尤其是肩口侧端部的上下翼板11、17间的间隔)稳定地具有规定的高度尺寸,在拉头主体2的链牙引导通路的上下方向的高度尺寸上不容易产生误差。
因此,使本实施例2的拉头沿着链牙列滑动时,能够顺利地进行左右链牙列的啮合、分离,并且能够确保拉头的良好的滑动性和操作性。
再者,在本实施例2的拉头中,上翼板11及下翼板17的整个链牙引导面设置于拉头主部件31,从而防止从拉头主体2的上下翼板11,17的肩口侧端缘至后口侧端缘的链牙引导面上形成层差。由此,与上述的实施例1的拉头1a同样地,能够进一步提高拉头的滑动性和操作性。
此外,在本实施例2的拉头中,拉头主部件31和拉头副部件32的边界部的位置也设定于下翼板17和下凸缘部15之间。但是在本发明中,也可以是,下翼板17的包含肩口侧端部的链牙引导面的一部分(内侧部分)设置于拉头主部件31,并且下翼板17的其余部分(外侧部分)和下凸缘部15设置于拉头副部件32,从而拉头主部件31和拉头副部件32的边界部的位置以分隔下翼板17的方式设定。
实施例3
图11是本实施例3的拉头的拉头主体的分解状态的分解立体图,图12是该拉头主体的组装状态的剖视图。
本实施例3的拉头具有拉头主体3和能够转动地保持于拉头主体3的未图示的拉攀。此外,拉头主体3具有:下翼板(第一翼板)18;上翼板(第二翼板)11;将上下翼板11、18的肩口侧端部间连结起来的引导柱13;配置于上翼板11的上表面侧的拉攀安装柱14;沿着下翼板18的左右侧边缘部竖立设置的下凸缘部15。
在本实施例3中,上翼板(第二翼板)11整体以单一的部件构成。另一方面,下翼板(第一翼板)18构成为具有:下翼板第一主体部(第一翼板第一主体部)18a,其具有链牙引导面;下翼板第二主体部(第一翼板第二主体部)18b,其安装于该下翼板第一主体部18a的下上表面侧。
本实施例3的拉头主体3具有能够相互组装的拉头主部件(第一拉头部件)41和拉头副部件(第二拉头部件)42。此外,以能够在由拉头主部件41和拉头副部件42组装拉头主体3的同时将链牙列插入该拉头主体3的链牙引导通路的方式,由拉头主部件41和拉头副部件42双方形成拉头主体3的链牙引导面。
在这种情况下,拉头主部件41具有:拉头主体3中的整个上翼板11;下翼板18的下翼板第一主体部18a;引导柱13;拉攀安装柱14。通过例如注塑成型或者压铸成型等将整个拉头主部件41一体地构成。
该拉头主部件41的下翼板第一主体部18a具有构成平坦的链牙引导面的第一基部41a、和形成于第一基部41a的后口侧端部的层差状的切口部41d。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基部41a的上表面(内壁面)形成拉头主体3中的下翼板18的整个链牙引导面。
拉头副部件42具有与拉头主部件41的下翼板第一主体部18a嵌合固定的下翼板第二主体部18b、和与下翼板第二主体部18b一体地形成的下凸缘部15,通过例如注塑成型或者压铸成型等将整个拉头副部件42一体地构成。
下翼板第二主体部18b具有:平板状的第二基部42a;配置于第二基部42a的左右侧线部且成为下凸缘部15的基台的左右基台部42d;竖立设置于第二基部42a的后口侧端部并插入拉头主部件41的切口部41d中的定位部42e。在这种情况下,下翼板第二主体部18b的左右基台部42d和定位部42e相互连结,从而提高下翼板第二主体部18b的强度。
在使用这样的拉头主部件41和拉头副部件42组装本实施例3的拉头主体3的情况下,首先,在拉头副部件42的第二基部42a的整个上表面涂敷粘接剂。接下来,拉头副部件42的定位部42e插入到拉头主部件41的切口部41d中,使拉头副部件42的第二基部42a经由粘接剂粘接于拉头主部件41的第一基部41a的下表面侧。在这种情况下,作为粘接剂,能够任意地选择使用例如溶剂挥发型粘接剂、加热固化型粘接剂、二液固化型粘接剂、或者薄膜状粘接剂等各种粘接剂。
由此,构成拉头副部件42组装并固定于拉头主部件41的本实施例3的拉头主体3。此外,在本发明中,在将拉头副部件42组装并固定于拉头主部件41时,也可以不通过上述那样的粘接剂来粘接,而是利用高频熔接或热熔接等熔接方法。
由于这样的本实施例3的拉头与上述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情况相同,能够相对于左右链牙列的一部分分离的拉链用链容易地安装,所以优选使用于进行拉链的修理和拉头的更换时。
此外,在本实施例3的拉头中,上下翼板11、18间的间隔(尤其是肩口侧端部的上下翼板11、18间的间隔)稳定地具有规定的高度尺寸,在拉头主体3的链牙引导通路的上下方向的高度尺寸上不容易产生误差。而且,在从拉头主体3的上下翼板11、18的肩口侧端缘至后口侧端缘的链牙引导面上不形成层差。因此,能够得到良好的滑动性和操作性。
实施例4
图13是本实施例4的拉头的拉头主体的分解状态的分解立体图,图14是该拉头主体的组装状态的剖视图。
本实施例4的拉头具有拉头主体4和能够转动地保持于拉头主体4的未图示的拉攀。此外,拉头主体4具有:下翼板(第一翼板)19;上翼板(第二翼板)11;将上下翼板11、19的肩口侧端部间连结起来的引导柱13;配置于上翼板11的上表面侧的拉攀安装柱14;沿着下翼板19的左右侧边缘部竖立设置的下凸缘部15。
在本实施例4中,上翼板(第二翼板)11整体由单一的部件构成。另一方面,下翼板(第一翼板)19构成为具有:下翼板第一主体部(第一翼板第一主体部)19a,其具有链牙引导面;下翼板第二主体部(第一翼板第二主体部)19b,其安装于该下翼板第一主体部19a的下表面侧。
本实施例4的拉头主体4具有能够相互组装的拉头主部件(第一拉头部件)51及拉头副部件(第二拉头部件)52、和将拉头主部件51及拉头副部件52保持嵌合状态并使之固定的开槽销部件53。此外,以能够在由拉头主部件51和拉头副部件52组装拉头主体4的同时将链牙列插入到该拉头主体4的链牙引导通路的方式,由拉头主部件51和拉头副部件52形成拉头主体4的链牙引导面。
在这种情况下,拉头主部件51一体地具有拉头主体4中的整个上翼板11、下翼板19的下翼板第一主体部19a、引导柱13、拉攀安装柱14。此外,在拉头主部件51的下翼板第一主体部19a和引导柱13上,如图14所示,供拉头副部件52的后述的固定柱52h插入的柱插入孔51e设置为从下翼板第一主体部19a的下表面侧朝向上方。
进一步,在拉头主部件51的引导柱13上,供开槽销部件53插入的第一销插入孔51f设置为从引导柱13的前表面侧朝向后方。在这种情况下,第一销插入孔51f以与柱插入孔51e相交的方式延伸至与柱插入孔51e的形成位置相比的后方侧而形成。
此外,拉头主部件51的下翼板第一主体部19a具有:构成平坦的链牙引导面的第一基部51a;形成于第一基部51a的后口侧端部的层差状的切口部51d;形成于朝向切口部51d的后方的层差面上的凹槽状的被嵌合固定部(嵌入凹部)51b。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基部51a的上表面(内壁面)形成拉头主体4的下翼板19的整个链牙引导面。
拉头副部件52具有:与拉头主部件51的下翼板第一主体部19a嵌合固定的下翼板第二主体部19b;与下翼板第二主体部19b一体地形成的下凸缘部15;以及竖立设置于下翼板第二主体部19b的前端部的固定柱52h。
下翼板第二主体部19b具有:平板状的第二基部52a;配置于第二基部52a的左右侧线部且成为下凸缘部15的基台的左右基台部52d;竖立设置于第二基部52a的后口侧端部并插入拉头主部件51的切口部51d中的定位部52e。
在该第二基部52a的后端部处的宽度方向中央部,设有从第二基部52a的后端朝向前方延伸的左右一对切入部52f,并且以被该一对切入部52f夹着的方式配置有能够弹性变形的舌片部52g。而且,在该舌片部52g的后端部竖立设置有与拉头主部件51的被嵌合固定部51b嵌合固定的钩状(钩状)的嵌合固定部52b。
在这种情况下,在将拉头副部件52组装于拉头主部件51时,为了易于使拉头副部件52的嵌合固定部52b嵌合固定于拉头主部件51的被嵌合固定部51b,如图14所示那样,在拉头主部件51的被嵌合固定部51b的下表面侧前端形成有用于引导拉头副部件52的嵌合固定部52b的倾斜面。此外,在拉头副部件52的嵌合固定部52b的前端部也形成有朝向前端向下倾斜的倾斜面。
拉头副部件52的固定柱52h具有与贯穿设置于拉头主部件51的柱插入孔51e的空间部对应的形状(本实施例4的情况是四棱柱状)。此外,在该固定柱52h上,沿着前后方向贯穿设置有用于插入开槽销部件53的第二销插入孔52i。在这种情况下,第二销插入孔52i设置在与拉头主部件51的第一销插入孔51f的位置对应的位置处,使得当将拉头副部件52组装在拉头主部件51上时,第二销插入孔52i与第一销插入孔51f相连。
本实施例4的开槽销部件53以圆筒状形成。此外,该开槽销部件53具有沿着其长度方向形成的直线状的狭缝53a,向使该狭缝53a变窄的方向按压开槽销部件53,从而能够使开槽销部件53以缩径的方式弹性变形。
在组装具有这样的拉头主部件51、拉头副部件52、及开槽销部件53的本实施例4的拉头主体4的情况下,首先将拉头副部件52的固定柱52h插入到拉头主部件51的柱插入孔51e内。
接着,将拉头副部件52的嵌合固定部52b朝向拉头主部件51的被嵌合固定部51b压入。由此,在拉头副部件52的舌片部52g弹性变形的同时,拉头副部件52的嵌合固定部52b插入并嵌合固定于拉头主部件51的被嵌合固定部51b。
由此,拉头副部件52从下翼板第一主体部19a的下表面侧组装于拉头主部件51。另外此时,拉头副部件52的下翼板第二主体部19b与拉头主部件51的下翼板第一主体部19a紧贴,形成于拉头主部件51的第一销插入孔51f的位置和形成于拉头副部件52的第二销插入孔52i的位置对合。
接下来,以按压开槽销部件53使其缩径的状态,将开槽销部件53从拉头主部件51的前表面侧插入到拉头主部件51的第一销插入孔51f及拉头副部件52的第二销插入孔52i。然后,解除对开槽销部件53的按压,从而开槽销部件53弹性复原并紧贴于第一及第二销插入孔52i内。由此,由于用开槽销部件53保持将拉头副部件52组装于拉头主部件51上的状态,所以构成拉头主部件51和拉头副部件52以规定的固定强度稳定地固定的本实施例4的拉头主体4。
这样的本实施例4的拉头与上述的实施例1~3的情况相同,由于能够相对于左右链牙列的一部分分离的拉链用链容易地安装,所以能够合适地使用于进行拉链的修理和拉头的更换时。
此外,在本实施例4的拉头中,上下翼板11,19间的间隔(尤其是肩口侧端部的上下翼板11、19间的间隔)稳定地具有规定的高度尺寸,所以在拉头主体1的链牙引导通路的上下方向的高度尺寸上不容易产生误差。而且,从拉头主体4的上下翼板11,19的肩口侧端缘至后口侧端缘的链牙引导面上不形成层差。因此,能够得到良好的滑动性和操作性。
实施例5
图15是表示本实施例5的拉头的拉头主体的立体图。此外,图16是该拉头主体的剖视图,图17是从后口侧观察该拉头主体时的示意图。
本实施例5的拉头具有拉头主体5和能够转动地保持于拉头主体5的未图示的拉攀,并且例如图17所示那样,使用于左右的拉链牙链带的链牙列相对于拉链带配置于上表面侧的类型的拉链8b。
本实施例5的拉头主体5具有:上翼板61;下翼板62;将上下翼板61,62的肩口侧端部间连结起来的引导柱63;配置于上翼板61的上表面侧的拉攀安装柱64;以及沿着上翼板61的左右侧边缘部垂直地设置的上凸缘部65。此外,在本实施例5的情况下,上翼板61作为本发明的第一翼板配置,下翼板62作为本发明的第二翼板配置。
在本实施例5中,作为第二翼板的下翼板62整体由单一的部件构成。另一方面,作为第一翼板的上翼板61构成为具有:上翼板第一主体部(第一翼板第一主体部)61a,其具有链牙引导面;上翼板第二主体部(第一翼板第二主体部)61b,其安装于该上翼板第一主体部61a的上表面侧。
本实施例5的拉头主体5具有能够相互组装的拉头主部件(第一拉头部件)71和拉头副部件(第二拉头部件)72。此外,以能够在由拉头主部件71和拉头副部件72组装拉头主体5的同时将链牙列插入该拉头主体5的链牙引导通路的方式,由拉头主部件71和拉头副部件72双方形成拉头主体5的链牙引导面。
在这种情况下,拉头主部件71具有:拉头主体5中的上翼板61的上翼板第一主体部61a;整个下翼板62;引导柱63。通过例如注塑成型或者压铸成型等将整个拉头主部件71一体地构成。
该拉头主部件71的上翼板第一主体部61a具有:构成平坦的链牙引导面的第一基部71a;形成于第一基部71a的肩口侧端部(前端部)的凹槽状的第一被嵌合固定部(嵌入凹部)71b;形成于第一基部71a的后口侧端部的层差状的切口部;形成于朝向切口部的后方的层差面上的凹槽状的第二被嵌合固定部(嵌入凹部)71c。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基部71a的下表面(内壁面)形成拉头主体5的上翼板61的整个链牙引导面。
拉头副部件72具有:与拉头主部件71的上翼板第一主体部61a嵌合固定的上翼板第二主体部61b;与上翼板第二主体部61b一体地形成的上凸缘部65;拉攀安装柱64。通过例如注塑成型或者压铸成型等将整个拉头副部件72一体地构成。
上翼板第二主体部61b具有:平板状的第二基部72a;配置于第二基部72a的左右侧线部且垂直地设置有上凸缘部65的左右基台部;垂直地设置于第二基部72a的后口侧端部且插入拉头主部件71的切口部中的定位部72e。此外,在第二基部72a的前端部,垂直地设置有与拉头主部件71的前端部侧的第一被嵌合固定部71b嵌合固定的钩状(钩状)的第一嵌合固定部72b。
该第二基部72a的后端部处的宽度方向中央部,设有从第二基部72a的后端朝向前方延伸的左右一对切入部72f,并且以被该一对切入部72f夹着的方式配置有能够弹性变形的舌片部72g。进一步,在该舌片部72g的后端部垂直地设置有与拉头主部件71的后端一侧的第二被嵌合固定部71c嵌合固定的钩状(钩状)的第二嵌合固定部72c。
在这种情况下,在将拉头副部件72组装于拉头主部件71时,为了易于使拉头副部件72的第一及第二嵌合固定部72b,72c分别嵌合固定于拉头主部件71的第一及第二被嵌合固定部71b,71c,如图16所示那样,在拉头主部件71的第一及第二被嵌合固定部71b,71c的上表面侧前端形成有用于引导拉头副部件72的第一及第二嵌合固定部72b,72c的倾斜面。此外,在拉头副部件72的第一及第二嵌合固定部72b,72c的前端部也形成有朝向前端向上倾斜的倾斜面。
在使用这样的拉头主部件71和拉头副部件72组装本实施例5的拉头主体5的情况下,将拉头副部件72从拉头主部件71的上方侧靠近,将该拉头副部件72朝向拉头主部件71压入。由此,在拉头副部件72的第二基部72a部分弹性变形的同时(尤其是,在舌片部72g弹性变形的同时),将拉头副部件72的第一及第二嵌合固定部72b,72c分别插入并嵌合固定于拉头主部件71的第一及第二被嵌合固定部71b,71c。
或者,在使拉头副部件72的第一嵌合固定部72b插入并嵌合固定于拉头主部件71的第一被嵌合固定部71b后,将拉头副部件72的第二嵌合固定部72c朝向拉头主部件71的第二被嵌合固定部71c压入。由此,在拉头副部件72的舌片部72g弹性变形的同时,使拉头副部件72的第二嵌合固定部72c插入并嵌合固定于拉头主部件71的第二被嵌合固定部71c。
另外,在本实施例5中,在使拉头副部件72嵌合固定于拉头主部件71时,拉头副部件72的定位部72e插入到拉头主部件71的切口部中,从而能够使拉头副部件72相对于拉头主部件71的位置更稳定。
这样使拉头副部件72的第一及第二嵌合固定部72b,72c分别嵌合固定于拉头主部件71的第一及第二被嵌合固定部71b,71c,从而构成为拉头主部件71和拉头副部件7以规定的固定强度稳定地固定的本实施例5的拉头主体5。
在具有这样的拉头主体5的本实施例5的拉头中,能够得到与上述的实施例1~4的情况相同的作用效果。
此外,这样暂时组装的本实施例5的拉头主体5通过例如使拉头副部件72的第二嵌合固定部72c从拉头主部件71的第二被嵌合固定部71c拔脱,能够再次分离成拉头主部件71和拉头副部件72。
实施例6
图18是表示本实施例6的拉头的拉头主体的立体图,图19是该拉头主体的剖视图。
本实施例6的拉头具有拉头主体6和能够转动地保持于拉头主体6的上翼板81侧的未图示的拉攀,并且使用于例如在拉链带上注塑成型合成树脂制的拉链链牙而形成链牙列的类型的拉链。
本实施例6的拉头主体6具有:上翼板81;下翼板82;将上下翼板81、82的肩口侧端部间连结起来的引导柱83;配置于上翼板81的上表面侧的拉攀安装柱84;沿着上翼板81的左右侧边缘部垂直地设置的上凸缘部85;沿着下翼板82的左右侧边缘部竖立设置的下凸缘部86。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将拉头主体6的上翼板81设定为本发明的第一翼板,将下翼板82设定为本发明的第二翼板。此外,在本实施例6的情况下,也能够将下翼板82设定为本发明的第一翼板,将上翼板81设定为本发明的第二翼板。
本实施例6的上翼板(第一翼板)81构成为具有:上翼板第一主体部(第一翼板第一主体部)81a,其具有链牙引导面;上翼板第二主体部(第一翼板第二主体部)81b,其安装于该上翼板第一主体部81a的上表面侧。此外,下翼板(第二翼板)82构成为具有:下翼板第一主体部(第二翼板第一主体部)82a,其具有链牙引导面;下翼板第二主体部(第二翼板第二主体部)82b,其安装于该下翼板第一主体部82a的下表面侧。
另外,本实施例6的拉头主体6具有:拉头主部件91,其具有上翼板第一主体部81a及下翼板第一主体部82a;拉头第一副部件92,其组装于拉头主部件91的上表面侧;拉头第二副部件93,其组装于拉头主部件91的下表面侧。在这种情况下,拉头主体6以使用拉头主部件91、拉头第一副部件92及拉头第二副部件93形成其链牙引导面的方式构成。
拉头主部件91具有:拉头主体6中的上翼板81的上翼板第一主体部81a;下翼板82的下翼板第一主体部82a;将上翼板第一主体部81a及下翼板第一主体部82a间连结起来的引导柱83。通过例如注塑成型或者压铸成型等将整个拉头主部件91一体地构成。
在此,上翼板第一主体部81a通过安装有拉头第一副部件92的后述的上翼板第二主体部81b而与该上翼板第二主体部81b共同构成上翼板81。另外,下翼板第一主体部82a通过安装有拉头第二副部件93的后述的下翼板第二主体部82b而与该下翼板第二主体部82b共同构成下翼板82。
在这种情况下,本实施例6的拉头主部件91的上翼板第一主体部81a与上述的实施例5的拉头主部件71的上翼板第一主体部61a实质上相同地构成。此外,拉头主部件91的下翼板第一主体部82a与上述的实施例2的拉头主部件31的下翼板第一主体部17a实质上相同地构成。
本实施例6的拉头第一副部件92与上述的实施例5的拉头副部件72实质上相同地构成。而且,本实施例6的拉头第二副部件93与上述的实施例2的拉头副部件32实质上相同地构成。
在使用这样的拉头主部件91、拉头第一副部件92、及拉头第二副部件93组装本实施例6的拉头主体6的情况下,使拉头第一副部件92嵌合固定并组装于拉头主部件91的上表面侧,并且使拉头第二副部件93嵌合固定并组装于拉头主部件91的下表面侧。
由此,构成由拉头主部件91、拉头第一副部件92及拉头第二副部件93以规定的固定强度稳定地固定而成的本实施例6的拉头主体6。具有这样的拉头主体6的本实施例6的拉头,也能够得到与上述的实施例1~5的情况相同的作用效果。此外,暂时组装的本实施例6的拉头主体6也能够再次分离成拉头主部件91、拉头第一副部件92、及拉头第二副部件93。
附图标记说明
1:拉头主体
1a:拉头
2、3、4:拉头主体
5、6:拉头主体
8a、8b:拉链
9:拉攀
10:物品
11:上翼板
12:下翼板
12a:下翼板第一主体部
12b:下翼板第二主体部
13:引导柱
14:拉攀安装柱
15:下凸缘部
16a:第一隆起部
16b:第二隆起部
16c:第三隆起部
17:下翼板
17a:下翼板第一主体部
17b:下翼板第二主体部
18:下翼板
18a:下翼板第一主体部
18b:下翼板第二主体部
19:下翼板
19a:下翼板第一主体部
19b:下翼板第二主体部
21:拉头主部件
21a:第一基部
21b:第一被嵌合固定部(嵌入凹部)
21c:第二被嵌合固定部(突条部)
21d:定位部
22:拉头副部件
22a:第二基部
22b:第一嵌合固定部
22c:第二嵌合固定部
22d:基台部
22e:延伸突出部
31:拉头主部件
31a:第一基部
31b:第一被嵌合固定部(嵌入凹部)
31c:第二被嵌合固定部(嵌入凹部)
31d:切口部
32:拉头副部件
32a:第二基部
32b:第一嵌合固定部(第一钩部)
32c:第二嵌合固定部(第二钩部)
32d:基台部
32e:定位部
32f:切入部
32g:舌片部
41:拉头主部件
41a:第一基部
41d:切口部
42:拉头副部件
42a:第二基部
42d:基台部
42e:定位部
51:拉头主部件
51a:第一基部
51b:被嵌合固定部(嵌入凹部)
51d:切口部
51e:柱插入孔
51f:第一销插入孔
52:拉头副部件
52a:第二基部
52b:嵌合固定部
52d:基台部
52e:定位部
52f:切入部
52g:舌片部
52h:固定柱
52i:第二销插入孔
53:开槽销部件
53a:狭缝
61:上翼板
61a:上翼板第一主体部
61b:上翼板第二主体部
62:下翼板
63:引导柱
64:拉攀安装柱
65:上凸缘部
71:拉头主部件
71a:第一基部
71b:第一被嵌合固定部(嵌入凹部)
71c:第二被嵌合固定部(嵌入凹部)
72:拉头副部件
72a:第二基部
72b:第一嵌合固定部
72c:第二嵌合固定部
72e:定位部
72f:切入部
72g:舌片部
81:上翼板
81a:上翼板第一主体部
81b:上翼板第二主体部
82:下翼板
82a:下翼板第一主体部
82b:下翼板第二主体部
83:引导柱
84:拉攀安装柱
85:上凸缘部
86:下凸缘部
91:拉头主部件
92:拉头第一副部件
93:拉头第二副部件

Claims (11)

1.一种拉头,是具有拉头主体(1,2,3,4,5,6)和拉攀(9)的拉链用拉头,所述拉头主体(1,2,3,4,5,6)至少包括:第一翼板(12,17,18,19,61,81);与所述第一翼板(12,17,18,19,61,81)对置配置的第二翼板(11,62,82);将所述第一翼板及第二翼板(11,12,17,18,19,61,62,81,82)的肩口侧端部间连结起来的引导柱(13,63,83);以及配置于所述第一翼板(12,17,18,19,61,81)的左右侧边缘部并朝向所述第二翼板(11,62,82)的左右侧边缘部延伸的一对第一凸缘部(15,65,85),所述拉攀(9)配置于所述第一翼板及第二翼板(11,12,17,18,19,61,62,81,82)的至少一方,在所述拉头主体(1,2,3,4,5,6)具有由链牙引导面所围成的链牙引导通路,所述链牙引导面至少由所述第一翼板(12,17,18,19,61,81)、所述第二翼板(11,62,82)及一对第一凸缘部(15,65,85)的各内壁面构成,所述拉链用拉头的特征在于,
所述拉头主体(1,2,3,4,5,6)具有拉头主部件(21,31,41,51,71,91)和相对于该拉头主部件(21,31,41,51,71,91)独立地形成的拉头副部件(22,32,42,52,72,92),
所述拉头主部件(21,31,41,51,71,91)中,所述第一翼板(12,17,18,19,61,81)的至少包含肩口侧端部的链牙引导面的部分和所述第二翼板(11,62,82)的至少包含肩口侧端部的链牙引导面的部分经由所述引导柱(13,63,83)而被连结成一体,
所述拉头副部件(22,32,42,52,72,92)具有所述一对第一凸缘部(15,65,85),且所述拉头副部件(22,32,42,52,72,92)组装并固定于所述拉头主部件(21,31,41,51,71,91),
在所述拉头副部件(22,32,42,52,72,92)组装并固定于所述拉头主部件(21,31,41,51,71,91)后,所述链牙引导面由所述拉头主部件(21,31,41,51,71,91)的所述第一翼板(12,17,18,19,61,81)、所述拉头主部件(21,31,41,51,71,91)的所述第二翼板(11,62,82)以及所述拉头副部件(22,32,42,52,72,92)的所述一对第一凸缘部(15,65,85)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拉头主部件(21,31,41,51,71,91)包括:从肩口侧端缘至后口侧端缘连续的所述第一翼板(12,17,18,19,61,81)侧的链牙引导面;和从肩口侧端缘至后口侧端缘连续的所述第二翼板(11,62,82)侧的链牙引导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拉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翼板(12,17,18,19,61,81)具有:
配置于所述拉头主部件(21,31,41,51,71,91)且具有所述链牙引导面的第一主体部(12a,17a,18a,19a,61a,81a);和
配置于所述拉头副部件(22,32,42,52,72,92),并将所述一对第一凸缘部(15,65,85)间连结起来且组装于所述第一主体部(12a,17a,18a,19a,61a,81a)的第二主体部(12b,17b,18b,19b,61b,81b)。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拉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拉头副部件(22,32,72,92)使设置于所述第二主体部(12b,17b,61b,81b)的嵌合固定部(22b,22c,32b,32c,72b,72c)嵌合固定于设置在所述第一主体部(12a,17a,61a,81a)的被嵌合固定部(21b,21c,31b,31c,71b,71c),从而所述拉头副部件(22,32,72,92)被组装并固定于所述拉头主部件(21,31,71,9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拉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拉头主部件(21)的所述被嵌合固定部具有:配置于所述第一主体部(12a)的肩口侧端部处的凹状的第一被嵌合固定部(21b);和从所述第一主体部(12a)的左右侧边缘部向拉头宽度方向的外侧突出的第二被嵌合固定部(21c),
所述第二主体部(12b)具有:基部(22a);配置于所述基部(22a)的左右侧边缘部并支承所述第一凸缘部(15)的基台部(22d);和从所述基部(22a)向肩口侧方向延伸突出且能够弹性变形的延伸突出部(22e),
所述拉头副部件(22)的所述嵌合固定部具有:竖立设置于所述延伸突出部(22e)的前端部且与所述第一被嵌合固定部(21b)嵌合固定的钩状的第一嵌合固定部(22b);和凹设于所述基台部(22d)且与所述第二被嵌合固定部(21c)嵌合固定的凹槽状的第二嵌合固定部(22c)。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拉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拉头主部件(31,71,91)的所述被嵌合固定部具有:配置于所述第一主体部(17a,61a,81a)的肩口侧端部处的凹槽状的第一被嵌合固定部(31b,71b);和配置于所述第一主体部(17a,61a,81a)的后口侧端部处的凹槽状的第二被嵌合固定部(31c,71c),
所述第二主体部(17b,61b,81b)具有:配置于该第二主体部(17b,61b,81b)的肩口侧端部且能够与所述第一被嵌合固定部(31b,71b)嵌合固定的钩状的第一嵌合固定部(32b,72b);和配置于该第二主体部(17b,61b,81b)的后口侧端部且能够与所述第二被嵌合固定部(31c,71c)嵌合固定的钩状的第二嵌合固定部(32c,72c)。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拉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主体部(17b,61b,81b)具有:基部(32a,72a);形成于所述基部(32a,72a)的后口侧端部处的一对切入部(32f,72f);被一对所述切入部(32f,72f)夹持且能够弹性变形的舌片部(32g,72g),
所述第一嵌合固定部(32b,72b)竖立设置于所述基部(32a,72a)的肩口侧端部,所述第二嵌合固定部(32c,72c)竖立设置于所述舌片部(32g,72g)的后口侧端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拉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拉头副部件(42)通过粘接或者熔接而组装并固定于所述拉头主部件(41)。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拉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拉头副部件(52)使用固定部件(53)而组装并固定于所述拉头主部件(51)。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拉头,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翼板(82)的左右侧边缘部配置有朝向所述第一翼板(81)延伸的一对第二凸缘部(86),
所述拉头主体(6)还具有相对于所述拉头主部件(91)及所述拉头副部件(92)独立地形成的拉头第二副部件(93),
所述拉头第二副部件(93)具有所述一对第二凸缘部(86),且所述拉头第二副部件(93)组装并固定于所述拉头主部件(91)。
11.一种拉链的修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已安装于拉链(8a,8b)上的拉头更换为权利要求1~10的任一项所述的拉头(1a)来进行该拉链(8a,8b)的修理。
CN201280074011.3A 2012-07-05 2012-10-31 拉头及拉链的修理方法 Active CN10437901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PCT/JP2012/067223 2012-07-05
PCT/JP2012/067223 WO2014006725A1 (ja) 2012-07-05 2012-07-05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の取付方法及び製品
PCT/JP2012/078211 WO2014006773A1 (ja) 2012-07-05 2012-10-31 スライダー及び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の修理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79017A CN104379017A (zh) 2015-02-25
CN104379017B true CN104379017B (zh) 2017-05-31

Family

ID=4988151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73903.1A Active CN104363784B (zh) 2012-07-05 2012-07-05 拉链的安装方法及制品
CN201280074011.3A Active CN104379017B (zh) 2012-07-05 2012-10-31 拉头及拉链的修理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73903.1A Active CN104363784B (zh) 2012-07-05 2012-07-05 拉链的安装方法及制品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2) US9661900B2 (zh)
JP (1) JP5828959B2 (zh)
CN (2) CN104363784B (zh)
DE (2) DE112012006659B4 (zh)
TW (2) TWI517800B (zh)
WO (2) WO201400672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28959B2 (ja) 2012-07-05 2015-12-09 Ykk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の取付方法
CN107404980B (zh) * 2015-03-13 2021-02-02 Ykk株式会社 拉头及拉链
CN105595540A (zh) * 2016-01-12 2016-05-25 中山市骏坚服装拉链有限公司 一种密封防水拉链的制造方法
USD803096S1 (en) * 2016-06-17 2017-11-21 Ykk Corporation Slider for slide fastener
USD803095S1 (en) * 2016-06-17 2017-11-21 Ykk Corporation Slider for slide fastener
USD812520S1 (en) * 2016-06-17 2018-03-13 Ykk Corporation Slider for slide fastener
USD815983S1 (en) * 2016-06-17 2018-04-24 Ykk Corporation Slider for slide fastener
USD804989S1 (en) * 2016-06-30 2017-12-12 Ideal Fastener (Guangdong) Industries Ltd. Slider
JP6688305B2 (ja) * 2016-07-19 2020-04-28 ヘ イ,チ ジッパー用スライダー
USD804986S1 (en) * 2016-08-31 2017-12-12 Ideal Fastener (Guangdong) Industries Ltd. Slider
USD804987S1 (en) * 2016-08-31 2017-12-12 Ideal Fastener (Guangdong) Industries Ltd. Slider
WO2018055760A1 (ja) * 2016-09-26 2018-03-29 Ykk株式会社 スライダー及び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CN110089812A (zh) * 2018-01-30 2019-08-06 吉田拉链(深圳)有限公司 双拉头拉链的辅助连接具、拉链及服装
CN108477766B (zh) * 2018-05-11 2020-12-08 江苏汇源拉链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锯齿的防卡死的拉链
JP1614874S (zh) * 2018-05-25 2018-10-01
USD891296S1 (en) * 2018-11-14 2020-07-28 Ykk Corporation Slider for slide fastener
CN113142753B (zh) 2020-01-22 2023-01-17 Ykk株式会社 拉头以及拉头的组装方法
CN111602934B (zh) * 2020-05-22 2021-10-15 福建浔兴拉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分离拉链
JP2024009492A (ja) * 2022-07-11 2024-01-23 Ykk株式会社 スライダーおよび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134013U (zh) * 1989-04-17 1990-11-07
CN1071819A (zh) * 1991-10-11 1993-05-12 吉田工业株式会社 拉链的滑扣及其制造方法
JPH07100007A (ja) * 1993-10-08 1995-04-18 Shinada Sewing Mach Shokai:Kk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Family Cites Families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675053A (en) * 1927-02-24 1928-06-26 David B Levi Hookless fastener
US2032438A (en) * 1933-05-29 1936-03-03 Standard Products Corp Separable fastener
GB564703A (en) 1943-01-25 1944-10-10 Aero Zipp Fasteners Ltd Improved sliders for sliding clasp fasteners
US2405509A (en) 1943-08-20 1946-08-06 Louis H Morin Slider for separable fasteners
BE542906A (zh) 1955-09-05
FR76817E (fr) 1959-12-11 1961-12-08 Fr De Fermetures De Luxe Soc élément préfabriqué pour la mise en place de fermetures à glissière et procédé pour la fixation de fermetures réalisées à partir de cet élément
DE1283586B (de) * 1965-04-03 1968-11-21 Opti Werk Gmbh & Co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Aufziehen von Schiebern auf fortlaufende, gekuppelte Reissverschlussstreifen
FR1600416A (zh) 1968-07-26 1970-07-27
JPS49103737A (zh) * 1973-02-05 1974-10-01
US3925858A (en) 1973-06-26 1975-12-16 Textron Inc Adhesively securable slide fastener
BR9001653A (pt) 1989-03-31 1991-05-07 Yoshida Kogyo Kk Cursor de um zipper
JP2774218B2 (ja) 1992-07-31 1998-07-09 ワイケイケイ株式会社 隠し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の開離嵌挿具および開離嵌挿方法
JP4472851B2 (ja) * 2000-10-16 2010-06-02 三共生興ファッションサービス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の波打ち解消方法、及び、当該波打ち解消方法に使用する器具
JP3659325B2 (ja) * 2000-10-31 2005-06-15 Ykk株式会社 気密・水密性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スライダー
TW479480U (en) * 2001-06-14 2002-03-11 King S Zipper & Amp Co Ltd Structure of separable zipper head
US6701584B2 (en) * 2002-03-21 2004-03-09 The Coleman Company, Inc. Zipper guard
PT1411794E (pt) * 2002-06-25 2005-05-31 Riri Sa Metodo de impermeabilizar a ligacao entre um fecho de correr e uma peca de vestuario com forro
TWM277321U (en) * 2005-05-16 2005-10-11 Mike Hwang Waterproof zipper structure
US7313847B1 (en) 2006-07-14 2008-01-01 Christopher Theodore Felix CTF flip-N-zip slider
SE0602297L (sv) * 2006-11-01 2008-04-08 Jens Leveau Zlide On
US20100299886A1 (en) * 2009-05-27 2010-12-02 Eric Fodge Zipper with removable slider
CN101632514A (zh) * 2009-08-10 2010-01-27 陈魏凯 一种尼龙密封拉链生产工艺
ES2574837T3 (es) 2009-08-27 2016-06-22 Ykk Corporation Cursor para cierre de cremallera oculto
KR101428951B1 (ko) 2010-09-06 2014-08-08 와이케이케이 가부시끼가이샤 슬라이드 파스너 및 슬라이드 파스너용 슬라이더
JP5542213B2 (ja) 2010-09-24 2014-07-09 Ykk株式会社 自動停止装置付き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スライダー
JP4814391B1 (ja) 2010-11-29 2011-11-16 株式会社フェニックス 曲線ファスナー付き衣服製造方法と製造装置、曲線ファスナー付き衣服
KR101196382B1 (ko) 2012-02-14 2012-11-02 이옥경 슬라이더 어셈블리
JP5828959B2 (ja) 2012-07-05 2015-12-09 Ykk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の取付方法
US8539651B1 (en) 2013-01-29 2013-09-24 James Marvin Williams Zipper repair slider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134013U (zh) * 1989-04-17 1990-11-07
CN1071819A (zh) * 1991-10-11 1993-05-12 吉田工业株式会社 拉链的滑扣及其制造方法
JPH07100007A (ja) * 1993-10-08 1995-04-18 Shinada Sewing Mach Shokai:Kk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79017A (zh) 2015-02-25
JP5828959B2 (ja) 2015-12-09
US9661900B2 (en) 2017-05-30
JPWO2014006725A1 (ja) 2016-06-02
TWI517800B (zh) 2016-01-21
US20150189954A1 (en) 2015-07-09
TW201406314A (zh) 2014-02-16
DE112012006653B4 (de) 2019-06-06
DE112012006653T5 (de) 2015-04-02
DE112012006659T5 (de) 2015-04-02
CN104363784B (zh) 2019-03-15
TW201404331A (zh) 2014-02-01
DE112012006659B4 (de) 2024-06-06
US9668547B2 (en) 2017-06-06
TWI488591B (zh) 2015-06-21
WO2014006725A1 (ja) 2014-01-09
CN104363784A (zh) 2015-02-18
US20150157097A1 (en) 2015-06-11
WO2014006773A1 (ja) 2014-01-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79017B (zh) 拉头及拉链的修理方法
TWI351932B (en) Slide fastener slider
TWI516220B (zh) Zipper pull with the back of the slider
US7210202B2 (en) Reverse-separating device for slide fastener
TWI375535B (zh)
CN101766374B (zh) 拉链用的薄拉头
JPWO2013051149A1 (ja) ファスナーストリンガー
KR100983398B1 (ko) 슬라이드 파스너용 양면 엘리멘트
WO2011024273A1 (ja) 隠し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スライダー
JPH11155616A (ja) 隠し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の開離嵌挿具
CN105266285A (zh) 拉头罩以及具有该拉头罩的拉链
CN110022715A (zh) 拉链用拉头
EP2700327A1 (en) Vertically engaging slider for slide fasteners
JP5828960B2 (ja) スライダー及び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の修理方法
FI98977B (fi) Liukukappale vetoketjua varten ja sen valmistusmenetelmä
JP4191089B2 (ja)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下止
TWI580373B (zh) Slip and zipper
CN104812264A (zh) 拉链用拉头
CN105163621B (zh) 拉链用拉头及其设计方法
CN116096265A (zh) 拉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