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22715A - 拉链用拉头 - Google Patents

拉链用拉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22715A
CN110022715A CN201680091226.4A CN201680091226A CN110022715A CN 110022715 A CN110022715 A CN 110022715A CN 201680091226 A CN201680091226 A CN 201680091226A CN 110022715 A CN110022715 A CN 1100227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ll head
pulling
piece
opening
closing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9122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022715B (zh
Inventor
滨田嘉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KK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K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KK Corp filed Critical YKK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0227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227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0227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227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24Details
    • A44B19/26Sliders
    • A44B19/262Pull members; Ornamental attachments for slid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24Details
    • A44B19/26Slid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24Details
    • A44B19/26Sliders
    • A44B19/30Sliders with means for locking in position
    • A44B19/308Sliders with means for locking in position in the form of a spring-actuated locking member actuated by the pull member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24Details
    • A44B19/26Sliders
    • A44B19/265Sliders with means for preventing the accidental intrusion of material into the slider body, e.g. with shield or guard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24Details
    • A44B19/26Sliders
    • A44B19/30Sliders with means for locking in position
    • A44B19/303Self-locking sliders, e.g. slider body provided with locking projection or groove, friction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4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incorporating preformed parts or layers, e.g. injection moulding around inserts or for coating articles
    • B29C45/14467Joining articles or parts of a single artic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L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 B29C, RELATING TO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05/00Elements of slide fasteners

Landscapes

  • Slide Fasteners (AREA)
  • Buckles (AREA)

Abstract

在本发明的拉头(1)中,在拉头胴体(10、10a)的上翼板(20)与罩体(30、30a)的自由端部(33)之间设有拉片穿插间隙(16),并且配置有对拉片穿插间隙(16)进行开闭的开闭部件(50、50a)。开闭部件(50、50a)与停止爪体(40、40a)在拉头宽度方向上并列配置,并且以能够使开闭部件(50、50a)的后端部在拉片(70)的安装轴部(71)的通过位置、与阻挡拉片(70)的安装轴部(71)的通过的阻挡位置之间向上下摆动的方式配置。开闭部件(50、50a)被朝向阻挡位置施力。这样的拉头(1)能够后安装拉片(70)且具备停止机构,并且能够实现制造成本的大幅削减。

Description

拉链用拉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拉链的拉头,尤其涉及能够相对于固定有罩体的拉头胴体后安装拉片的拉头。
背景技术
在拉链中,通过使拉头沿着链牙列滑动而使左右的链牙列分离/啮合。通常,拉头主要具有:拉头胴体,其具有前端侧由引导柱隔开规定间隔地连结的上翼板及下翼板;拉片,其成为用于操作拉头的捏持部;和罩体(也称为拉片保持体)部件,其在与拉头胴体的上翼板之间将拉片以能够移动及转动的方式保持。
另外,以往已知以下拉头,其能够相对于固定有罩体的拉头胴体后安装具有所期望的颜色和/或形态的拉片,以能够在例如衣料服装、箱包等的制造方容易地应对顾客的要求和喜好。另外,除此之外还已知一种具有停止机构的拉头,其作为拉头的构成部件而具有停止爪体,由此,在拉头的非操作时在拉头的停止位置将拉头以不会滑动的方式保持。
像这样形成为能够后安装拉片并且具有停止机构的拉头,例如在日本实公平4-32974号公报(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4/080532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106611号公报(专利文献3)等中有所公开。
例如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拉头作为拉头的构成部件而具有拉头胴体、拉片、罩体、停止爪体、对该停止爪体施力的第1施力部件(第1弹性部件)、为了能够后安装拉片而能够滑动地嵌装于拉头胴体的上翼板的滑动部件、和对该滑动部件施力的第2施力部件(第2弹性部件)。
关于专利文献2的拉头,参照图17及图18简单进行说明。图17及图18所示的专利文献2的拉头80具有:拉头胴体83,其具有上翼板81及下翼板82;拉片85,其在一端部配置有安装轴部84;罩体86,其以悬臂状固定于上翼板81;停止爪体88,其经由枢转支承销87能够摆动地配置于拉头胴体83;板簧部件89,其对停止爪体88施力;滑动部件91,其能够滑动地嵌装于在上翼板81的上表面部设置的引导槽81a;和螺旋弹簧92,其对该滑动部件91施力。
在该情况下,板簧部件89设置于在拉头胴体83的前端部设置的弹簧室83a。另外,在板簧部件89之上载置停止爪体88的基端部,对该停止爪体88的基端部朝向上方施力。停止爪体88由枢转支承销87能够摆动地枢转支承。
因此,停止爪体88通过被从板簧部件89施力,而使在停止爪体88的后端部设置的爪部88a向下方移动,并突出至在拉头胴体83的上翼板81与下翼板82之间形成的链牙引导路内。
滑动部件91以通过螺旋弹簧92而被朝向后方施力的状态嵌装于上翼板81的引导槽81a。在该情况下,突出设置在上翼板81的后端部的突片部81b被朝向内侧压弯,由此,防止滑动部件91从上翼板81的引导槽81a脱落。
在专利文献2的拉头80中,在拉头胴体83上首先按顺序组装上述的螺旋弹簧92、滑动部件91、板簧部件89、停止爪体88、及罩体86,由此制作图18所示的拉头80的一次组装体80a。
接着,相对于制作好的一次组装体80a,从形成于上翼板81与罩体86的自由端部之间的间隙(拉片穿插间隙),一边通过拉片85的安装轴部84按压滑动部件91并使其滑动,一边将该安装轴部84插入,由此,拉片85安装于一次组装体80a。由此,制作拉头80。
此外,在一次组装体80a上安装拉片85的情况下,通过拉片85的安装轴部84沿拉头长度方向(拉头滑动方向)按压滑动部件91并使其滑动,在专利文献2中,通过使拉片85的安装轴部84移动至设于罩体86的自由端部的退避凹部86a,来进行将滑动部件91分两个阶段按压的作业(两阶段的滑动操作)。
在上述那样的专利文献2中,能够相对于拉头80的一次组装体80a后安装具有所期望的颜色和/或形态的拉片85。另外,专利文献2的拉头80具备基于通过板簧部件89而被施力的停止爪体88的停止机构。
另一方面,例如如图19所示,专利文献3中记载的拉头100作为拉头100的构成部件而具有拉头胴体101、拉片102、罩体103、停止爪体104、及滑动部件105。另外,在专利文献3的拉头中,停止爪体104和滑动部件105通过一个板簧部件106而被施力。
即,在上述的专利文献2的拉头80中,停止爪体88和滑动部件91分别通过独立的施力部件(即板簧部件89及螺旋弹簧92)而被施力,但在专利文献3的拉头100中,停止爪体104和滑动部件105通过固定于罩体103的单一的板簧部件106而被施力。由此,专利文献3的拉头100例如与专利文献1的拉头和专利文献2的拉头80相比,能够减少拉头构成部件的数量而形成。因此,可期待制造成本的削减和组装作业的高效化。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实公平4-32974号公报
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2014/080532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9-10661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拉头中,为了能够相对于拉头的一次组装体安装拉片,作为拉头构成部件,通过施力部件而被施力的滑动部件能够滑动地安装于拉头胴体的上翼板。
此外,在拉链的拉头中,根据安装拉链的拉链被覆产品的用途等,有时以避免拉头的高度尺寸变大的方式制定了高度限制,通过将沿前后方向滑动的滑动部件设于拉头,能够避免拉头的高度尺寸成为障碍地(无需在意高度限制地)实现拉片的后安装。
为了将像这样使拉片的后安装能够实现的滑动部件安装于拉头胴体的上翼板,需要将用于能够滑动地嵌装施力部件的具有复杂形状的引导槽从上翼板的后口侧端部朝向前方设置。
另一方面,拉头胴体一般通过将铝合金或锌合金等金属材料压铸成型或将聚酰胺、聚缩醛等热塑性树脂材料注塑成型而制作。然而,在拉头胴体如上所述具有复杂形状的引导槽的情况下,会导致成形用模具的制作成本的增加。
另外,在压铸成型、注塑成型中,通常在单次的成形工序中同时成形多个相同形状的成形品。然而,在拉头胴体如上所述具有复杂形状的引导槽的情况下,会导致在拉头胴体的单次的成形工序中能够成形的成形个数的减少。
另外,在专利文献1的拉头或专利文献2的拉头80中,在对拉头80的一次组装体80a进行组装时,需要按顺序且精确地进行以下细致的作业,即:在将对滑动部件91施力的施力部件(螺旋弹簧92)安装于拉头胴体83之后,将滑动部件91从拉头胴体83的后方插入于引导槽81a,进一步对在上翼板81的后端部突出设置的左右的突片部81b进行按压并使其以向内侧弯曲的方式塑性变形,以使滑动部件91不会从引导槽81a脱落。
另外,在专利文献3的拉头100中,也需要精确地进行在将滑动部件105从拉头胴体101的后方插入至引导槽之后、对突出设置于上翼板的后端部的左右的突片部进行按压并使其塑性变形这样的细致作业。因此,被指出一次组装体的组装作业易变得烦杂而无法实现组装作业的高效化、以及组装工序所需的成本增加。
因此,在拉头胴体的上翼板能够滑动地安装滑动部件的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3的拉头虽然形成为能够实现拉片相对于一次组装体的安装(即拉片的后安装)且具有停止机构,但因上述理由而具有制造成本增加的倾向,希望实现成本降低。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以往的课题而完成的,其具体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拉头,其能够后安装拉片且具备基于停止爪体的停止机构,且该拉头具有能够实现拉头胴体的成形性和一次组装体的组装作业性的提高的形状,能够以低成本提供。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由本发明提供的拉链用拉头具备:通过引导柱将上翼板和下翼板连结而成的拉头胴体;在一端部具备安装轴部的拉片;具备爪基端部、从所述爪基端部延伸的上侧臂部及下侧臂部、和配置于所述下侧臂部的爪部的停止爪体;以及在内部收容所述停止爪体的一部分并且以悬臂状固定于所述上翼板的罩体,所述停止爪体被朝向所述上翼板施力,在所述上翼板与所述罩体的自由端部之间设有能够供所述拉片的所述安装轴部穿插的拉片穿插间隙,所述停止爪体以能够使所述上侧臂部及所述下侧臂部相对于所述拉头胴体向上下摆动的方式配置,所述停止爪体通过被朝向所述上翼板施力,而使所述爪部向形成于所述上翼板与所述下翼板之间的链牙引导路突出,该拉链用拉头的最主要的特征在于,对所述拉片穿插间隙进行开闭的开闭部件与所述停止爪体在拉头宽度方向上并列配置,并且,所述开闭部件以能够使所述开闭部件的后端部相对于所述拉头胴体在打开所述拉片穿插间隙而允许所述拉片的所述安装轴部通过的通过位置、和阻挡所述安装轴部的通过的阻挡位置之间向上下摆动的方式配置,所述开闭部件被朝向所述阻挡位置施力。
在这样的本发明的拉头中,优选的是,配置有对所述停止爪体和所述开闭部件施力的施力部件。
另外,优选的是,所述开闭部件具有:被支承基部;桥接部,其从所述被支承基部以越过所述拉片的所述安装轴部的上方的方式向后方延伸;以及止挡部,其从所述桥接部向后方延伸并且以将所述拉片的所述安装轴部的后方封堵的方式向下方伸出,所述止挡部的前端部具有拉片轴承接面。
该情况下,优选的是,所述拉片轴承接面以所述止挡部的下端部朝向前方而向下倾斜的方式弯曲或倾斜。另外,优选的是,所述开闭部件的所述止挡部具有在拉头宽度方向上比所述桥接部形成得宽的宽幅部。
另外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在所述上翼板的前端部竖立设置有安装支承柱,支承所述停止爪体的所述爪基端部、和所述开闭部件的所述被支承基部能够摆动地支承于所述安装支承柱。
在本发明的拉头中,优选的是,所述上翼板具有在所述上翼板的后半部竖立设置的左右一对的纵壁部,所述罩体的所述自由端部具有在所述拉头的侧视下与所述纵壁部相对且形成为向下的凹状的相对缘部。
另外在本发明的拉头中,优选的是,所述上翼板具有左右一对的纵壁部,该左右一对的纵壁部隔开能够供所述开闭部件的所述止挡部插入的间隔而在拉头宽度方向上分离地配置,左右的所述纵壁部以使左右的所述纵壁部之间的间隔配合所述止挡部的拉头宽度方向上的最大尺寸的方式配置。
在如上所述地所述上翼板具有左右一对的所述纵壁部的情况下,优选的是,所述上翼板具有:第1上表面,其供所述拉片接触;第2上表面,其与所述第1上表面相比配置于后方且高度位置较低;和层差部,其设于左右的所述纵壁部的后方,并且配置于所述第1上表面与所述第2上表面之间。
该情况下,尤其优选的是,所述开闭部件具有与左右的所述纵壁部相比向后方突出的后端突出部,所述开闭部件的所述后端突出部具有抵接面,该抵接面在所述拉头的侧视下以与所述层差部的层差面交叉的朝向配置,并且在所述拉片的插入时供所述安装轴部抵接。
另外在本发明的拉头中,优选的是,所述施力部件由对所述开闭部件和所述停止爪体施力的单一的板簧部件形成。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拉头具有:在上翼板与下翼板之间设有大致Y字状的链牙引导路的拉头胴体;在一端部具备安装轴部(连接部)的拉片;从爪基端部向后方延伸出上侧臂部及下侧臂部的停止爪体;对形成于上翼板与罩体的自由端部之间的拉片穿插间隙进行开闭的开闭部件;和以悬臂状固定于拉头胴体的上翼板并对拉片的安装轴部的移动范围进行限制的罩体。
本发明的停止爪体以能够使停止爪体的后端部(即上侧臂部及下侧臂部)相对于拉头胴体向上下摆动的方式配置,并且以设于停止爪体的下侧臂部的爪部向拉头胴体的链牙引导路内突出的方式被施力。由此,拉头能够具备停止机构,该停止机构在拉头的非操作时,能够使突出至停止爪体的链牙引导路的爪部卡定于穿插在该链牙引导路中的链牙列的拉链链牙,将拉头相对于链牙列保持(也称为锁定)在停止位置。
另外在本发明的拉头中,开闭部件形成为与停止爪体独立的部件,并且与停止爪体在拉头宽度方向上并列配置。在此,开闭部件与停止爪体在拉头宽度方向上并列配置是指,开闭部件的至少一部分以沿着停止爪体的方式在横向(左右方向)上与其并列配置,例如不仅包括开闭部件的至少一部分与停止爪体相互平行地配置的情况,还包括开闭部件以开闭部件的至少一部分的宽度方向的中心部相对于停止爪体在规定的倾斜角度(例如20°)以下的范围内倾斜的状态沿着停止爪体配置的情况。尤其是该情况下,优选的是,开闭部件的至少一部分和停止爪体以沿着拉头长度方向的方式配置。
与停止爪体并列配置的开闭部件以该开闭部件的后端部能够在将拉片穿插间隙打开以使得拉片的安装轴部能够通过的通过位置、和将拉片穿插间隙锁闭而阻挡拉片的安装轴部的通过的阻挡位置之间向上下方向摆动的方式配置。另外,该开闭部件被朝向阻挡位置施力。
若为这样的本发明的拉头,则通过使开闭部件在阻挡位置和通过位置之间向上下摆动,即使不使用前述的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3中记载的滑动部件,也能够将拉片后安装于拉头(一次组装体)。
另外,通过将能够向上下摆动的开闭部件与上侧臂部及下侧臂部能够向上下摆动的停止爪体如上所述地并列配置,能够不使拉头整体的高度尺寸大幅增大地形成拉头。因此,即使在拉头要求高度限制的情况下,也能够与例如前述的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3那样的具有滑动部件的以往的拉头大致同样地使用本发明的拉头。
另外,本发明的拉头不使用前述的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3那样的滑动部件,因此无需在拉头胴体设置用于供滑动部件嵌装的引导槽、和用于防止滑动部件脱落的突片部,能够以比前述的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3的拉头胴体简单的形状或简单的构造形成拉头胴体。
因此,用于拉头胴体的成形的模具也能够以比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3的情况简单的构造形成,从而能够削减模具的制作成本。另外,与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3的情况相比能够容易地增多在拉头胴体的单次的成形工序中能够成形的成形个数。
另外,在本发明的拉头的情况下,如后所述,在组装拉头的一次组装体时,能够通过将开闭部件以与停止爪体并列的方式载置于拉头胴体的规定位置而简单地进行组装,不再需要进行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3的拉头的组装作业那样的细致且烦杂的作业。因此,在本发明的拉头中,能够大幅提高拉头的组装作业性。
因此,本发明的拉头与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3的拉头相比能够大幅削减制造成本。因此,能够比以往廉价地向市场提供形成为能够实现拉片的后安装且具有停止机构的拉头。
此外,在本发明中,开闭部件和停止爪体分别由独立部件形成,由此,在拉动拉片而对拉头进行滑动操作时,能够使开闭部件和停止爪体各自独立地摆动,另外,能够在开闭部件与停止爪体之间错开使其摆动的时机(换言之,拉片的安装轴部接触并将其抬起的时机)。因此,即使在通过利用拉片的安装轴部将停止爪体抬起而解除拉头的锁定状态时,通过使开闭部件与停止爪体独立地动作,开闭部件也不会配合停止爪体的摆动而被抬起至通过位置,能够通过开闭部件稳定地防止保持在拉头胴体与罩体之间的拉片的安装轴部从拉片穿插间隙通过而向外侧脱离。
在这样的本发明的拉头中,对停止爪体和开闭部件施力的施力部件例如通过安装于罩体等而配置。通过使用这样的施力部件,能够对停止爪体以爪部向拉头胴体的链牙引导路内突出的方式稳定地施力。另外,也能够对开闭部件朝向阻挡位置稳定地施力。该情况下,优选的是,施力部件对停止爪体向爪部在链牙引导路内突出的方向施力,对该停止爪体施力的相同的施力部件对开闭部件朝向阻挡位置施力。此外在本发明中,停止爪体也可以形成为,对停止爪体施力的施力部(弹性片)一体地设于该停止爪体。另外,开闭部件也可以形成为,对开闭部件施力的施力部(弹性片)一体地设于该停止爪体。由此,即使不在拉头设置独立的施力部件,也能够对停止爪体以爪部在链牙引导路内突出的方式施力,并且对开闭部件朝向阻挡位置施力。
在本发明中,开闭部件具有:被支承基部,其配置于开闭部件的前端部;桥接部,其从该被支承基部以越过安装好的拉片的安装轴部的上方的方式向后方延伸;以及止挡部,其从桥接部向后方延伸并且以将拉片的安装轴部的后方封堵的方式向下方伸出。另外,止挡部的前端部具有能够供拉片的安装轴部接触的拉片轴承接面。
由此,能够以比较简单的形状形成本发明的开闭部件,另外,能够将开闭部件相对于拉头胴体以开闭部件的后端部能够在所述通过位置与所述阻挡位置之间向上下方向摆动的方式稳定地安装。另外,具有上述那样的形状的开闭部件能够以保持在拉头胴体与罩体之间的拉片的安装轴部不会向外侧脱离的方式稳定地阻挡拉片穿插间隙。
该情况下,优选的是,停止爪体的爪基端部和开闭部件的被支承基部直接枢转支承于拉头胴体,或者通过使用例如后述的枢转支承销等而间接地枢转支承于拉头胴体。在此,停止爪体及开闭部件枢转支承于拉头胴体是指,凸部分和凹部分设于相对应的部分,并且凸部分和凹部分相接触,由此,停止爪体及开闭部件相对地转动自如(摆动自如)地被支承。停止爪体及开闭部件枢转支承于拉头胴体例如包括以下情况:设于停止爪体及开闭部件的凹部覆盖于直接或间接地设于拉头胴体的圆弧状的凸部,并且该凹部的至少一部分一边与凸部滑动接触一边与其抵接并摆动。
在本发明的开闭部件中,止挡部的拉片轴承接面以止挡部的下端部朝向前方而向下倾斜的方式弯曲或倾斜。由此,在使拉片的安装轴部与开闭部件的止挡部接触了时,能够防止拉片的安装轴部绕到止挡部的下方,能够有效地防止拉片的安装轴部侵入至拉片穿插间隙而脱离。
另外,开闭部件的止挡部具有在拉头宽度方向上比桥接部形成得宽的宽幅部。由此,能够提高止挡部的强度。另外,这样的开闭部件通过施力部件而被施力,由此,能够通过较宽的止挡部更稳定地阻挡拉片穿插间隙。另外,在组装拉头(一次组装体)时,能够容易地进行开闭部件的定位作业,并且也能够容易地进行与开闭部件并列配置的停止爪体的定位作业。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拉头的组装作业性。
在本发明的拉头中,在上翼板的前端部竖立设置有安装支承柱。另外,停止爪体的爪基端部和开闭部件的被支承基部与该安装支承柱接触并分别能够摆动地支承于该安装支承柱。由此,能够以比较简单的构造形成能够实现拉片的后安装且具有停止结构的拉头。另外,能够将安装于拉头的停止爪体及开闭部件稳定地且能够摆动地组装于安装支承柱,并且能够使停止爪体和开闭部件独立地顺利摆动。
另外在本发明的拉头中,拉头胴体的上翼板具有竖立设置于上翼板的后半部的左右一对的纵壁部。在此,上翼板的后半部是指与上翼板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心位置相比配置于后口侧的部分。
例如在作为拉片的形态而拉片的安装轴部形成得比较长的情况或形成为圆弧状的情况下,在拉片的安装轴部保持于拉头胴体与罩体之间的状态下,该拉片的安装轴部有时具有配置于罩体之下的保持部分、和从罩体向外侧露出的露出部分(保持部分以外的部分)。
这样的拉片在安装于通常的普通拉头的状态下,例如在以相对于罩体扭转的方式倾斜了的情况下,安装轴部的上述露出部分有时会进入至上翼板与罩体的自由端部之间的拉片穿插间隙。若像这样在拉片的安装轴部保持于拉头胴体与罩体之间的状态下安装轴部的露出部分进入至拉片穿插间隙,则考虑到以下隐患,即,开闭部件会被该安装轴部的露出部分抬起,其结果,拉片扭转并且拉片的安装轴部从拉头胴体与罩体之间脱离。
相对于此,通过将上述那样的左右一对的纵壁部设于上翼板的后半部,即使在安装于拉头的拉片例如以相对于罩体扭转的方式倾斜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纵壁部有效地防止拉片的安装轴部的露出部分进入至拉片穿插间隙。因此,能够防止发生由于上述那样的拉片的扭转而安装轴部从拉头胴体与罩体之间脱离的不良情况。
另外在该情况下,罩体的自由端部具有在拉头的侧视下与纵壁部相对且形成为向下的凹状的相对缘部,由此,即使在上翼板的后半部设置上述那样的左右的纵壁部,设于上翼板与罩体之间的拉片穿插间隙也能够稳定地确保能够供拉片的安装轴部穿插的大小。
另外在本发明的拉头中,上翼板具有左右一对的纵壁部,该左右一对的纵壁部隔开能够供开闭部件的止挡部插入的间隔而在拉头宽度方向上分离地配置,并且,这些左右的纵壁部以使左右的纵壁部之间的间隔(拉头宽度方向上的尺寸)配合止挡部的拉头宽度方向上的最大尺寸的方式配置。
通过像这样将左右一对的纵壁部设于上翼板,如上所述,即使在安装于拉头的拉片例如以相对于罩体扭转的方式倾斜的情况下,也能够有效地防止拉片的安装轴部的露出部分进入至拉片穿插间隙。另外,在拉头的一次组装体的组装作业中,在拉头胴体安装开闭部件时,能够可靠地进行开闭部件的定位,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组装作业性。另外,能够有效地防止组装于拉头胴体的开闭部件的位置错位,因此能够使拉头的故障或破损更不易发生。
另外在本发明的拉头中,在如上所述上翼板具有左右一对的所述纵壁部的情况下,上翼板具有:第1上表面,其供安装于拉头的拉片在非操作时接触;第2上表面,其与该第1上表面相比配置于后方且高度位置较低;和层差部,其设于左右的纵壁部的后方,并且配置于第1上表面与第2上表面之间。由此,即使在上翼板设置左右的纵壁部,也不会增大拉头整体的高度尺寸,能够使拉片的安装轴部容易插入上翼板与罩体的自由端部之间的拉片穿插间隙,因此能够更容易地在拉头的一次组装体安装拉片。
另外在该情况下,开闭部件具有与左右的纵壁部相比向后方突出的后端突出部。另外,该开闭部件的后端突出部具有抵接面,该抵接面在拉头的侧视下以与层差部的层差面交叉的朝向配置,并且在拉片的安装轴部的插入时供该安装轴部抵接而促进开闭部件的摆动。由此,在将拉片的安装轴部插入到了上翼板与罩体的自由端部之间的拉片穿插间隙时,能够通过拉片的安装轴部抵抗施力部件的作用力(弹性力)而将开闭部件稳定地抬起并使其移动至通过位置。因此,能够容易且稳定地在拉头的一次组装体安装拉片。
另外在本发明的拉头中,施力部件由对开闭部件和停止爪体施力的单一的板簧部件形成。若像这样施力部件由单一的板簧部件形成,则与例如使用螺旋弹簧的情况相比能够将成本抑制得较低。另外,能够与例如前述的专利文献3的拉头相比不增加拉头的构成部件的数量地形成本发明的拉头。另外,也能够比较简单地进行施力部件相对于拉头胴体或罩体的安装作业。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拉头被分解后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表示拉头的一次组装体被分解后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3是一次组装体的侧视图。
图4是一次组装体的俯视图。
图5是图4所示的V-V线处的剖视图。
图6是图4所示的VI-VI线处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拉头胴体、停止爪体、及开闭部件的组装状态的俯视图。
图8是图7所示的VIII-VIII线处的剖视图。
图9是说明在拉片的安装作业中拉片的安装轴部插入至一次组装体的拉片穿插间隙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0是说明在拉片的安装作业中通过拉片的安装轴部而开闭部件被抬起并移动至通过位置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1是说明在拉片的安装作业中通过拉片的安装轴部而停止爪体被抬起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2是说明拉片的安装轴部收容于停止爪体的上侧臂部与下侧臂部之间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3是说明在拉头的滑动操作中通过拉片的安装轴部将停止爪体抬起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4是说明在拉头的滑动操作中基于停止爪体的锁定状态被解除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5是表示实施例1的变形例1的局部剖视图。
图16是表示实施例1的变形例2的拉头的剖视图。
图17是表示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以往的拉头被分解后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
图18是专利文献2的拉头的剖视图。
图19是表示专利文献3中记载的以往的拉头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关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列举实施例并参照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图1~图14表示本实施例1的拉链用拉头。在此,图1是拉头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拉头的一次组装体的分解侧视图。图3及图4是一次组装体的侧视图及俯视图。图5及图6是图4所示的V-V线处的剖视图及VI-VI线处的剖视图。另外,图7是在拉头胴体组装了停止爪体和开闭部件的状态的俯视图。
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前后方向是指拉头的长度方向或滑动方向,尤其是,将拉头为了使左右的链牙列啮合而移动的方向设为前方(肩口侧方向),将拉头为了使链牙列分离而移动的方向(后口侧方向)设为后方。另外,上下方向是指拉头的高度方向,尤其是,将相对于拉头的拉头胴体安装罩体(或拉片)的一侧设为上方,将其相反侧的方向设为下方。另外,左右方向是指拉头的宽度方向,是与拉头的滑动方向和高度方向正交的方向。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1的拉链用拉头1由拉头胴体10、罩体30、停止爪体40、开闭部件50、作为施力部件的板簧部件60、及拉片70这六个构成部件形成,如后所述具备基于停止爪体40的停止机构。
在本实施例1中,罩体30及停止爪体40通过对不锈钢、铜合金、及锌合金等金属材料进行冲压成型或压铸成型而制作。拉头胴体10、开闭部件50、及拉片70通过对铝合金或锌合金等金属材料进行压铸成型而制作。需要说明的是,拉头胴体10、罩体30、停止爪体40、开闭部件50、及拉片70也能够代替金属材料而分别通过对聚酰胺、聚丙烯、聚缩醛、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等热塑性树脂或添加了耐磨性强化材料的热塑性树脂材料等进行注塑成型而制作。
拉头胴体10通过压铸成型而整体一体地形成。该拉头胴体10具有上翼板20、与上翼板20平行地配置的下翼板11、将上翼板20的前端部(肩口侧端部)和下翼板11的前端部(肩口侧端部)连结的引导柱12、在上翼板20的左右侧部垂下设置的左右的上凸缘部13、以及在下翼板11的左右侧部立起设置的左右的下凸缘部14。
在拉头胴体10的前端部以将引导柱12夹在中间的方式形成有左右的肩口,在拉头胴体10的后端部形成有后口。大致Y字形状的链牙引导路以将左右的肩口和后口连通的方式被上翼板20、下翼板11、左右的上凸缘部13、及左右的下凸缘部14包围而形成。在拉头胴体10的左右侧缘部,在左右的上凸缘部13与左右的下凸缘部14之间形成有用于供未图示的拉链的拉链带穿插的带穿插间隙。
在上翼板20的前端部上表面立起设置有安装支承柱21。该安装支承柱21具有:将停止爪体40及开闭部件50以能够摆动的方式支承(枢转支承)的枢转支承凸部21a;和配置在枢转支承凸部21a的左右两侧的左右的支承壁部21b。左右的支承壁部21b隔开能够插入(嵌入)停止爪体40和开闭部件50这两个部件的间隔而分离地配置。即,左右的支承壁部21b的内侧面之间的间隔(拉头宽度方向的尺寸)被设定为大于将停止爪体40的爪基端部41的宽度尺寸和开闭部件50的被支承基部51的宽度尺寸相加而得的合计尺寸。
另外,左侧的支承壁部21b的外侧面与右侧的支承壁部21b的外侧面之间的拉头宽度方向上的尺寸被设定为与罩体30的后述的左右侧壁部35的内壁面之间的拉头宽度方向上的尺寸相同的大小、或比其稍小的大小。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将拉头宽度方向上的尺寸简记为“宽度尺寸”。
另外,在上翼板20的前端部,从安装支承柱21的前方部到左右侧方部的整个范围设有用于嵌装罩体30的固定端部的嵌装凹部22。另外,在该嵌装凹部22的左右两侧,从上翼板20的前端到安装支承柱21的后端附近位置,在左右侧方凹陷设置有左右的滑动槽部23。在从前方侧观察拉头胴体10时,左右的滑动槽部23形成为从嵌装凹部22的下端部朝向左右外侧沿拉头宽度方向延伸。另外,左右的滑动槽部23与罩体30的后述的罩凸缘部32的形状相对应地,沿拉头1的长度方向连续地设置。
在该上翼板20上,在安装支承柱21的后方侧,以能够收容停止爪体40的后述的下侧臂部43并且能够使停止爪体40的后述的爪部44突出至链牙引导路的大小,形成有从上翼板20的上表面(后述的第1上表面)26a贯穿至链牙引导路的爪孔15。
在上翼板20中的比长度方向上的中心位置(上翼板20的长度尺寸最大的部分处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心位置)靠后方的区域,配置有从上翼板20的上表面26a以大致三角形状突出的左右一对的纵壁部24。纵壁部24具有在图3所示的拉头1(一次组装体1a)的侧视下从纵壁部24的上端(顶端)朝向前方而向下倾斜的前侧倾斜面、和从纵壁部24的上端朝向后方而向下倾斜的后侧倾斜面。
该情况下,纵壁部24的前侧倾斜面相对于上翼板20的上表面26a的倾斜角度设定为小于纵壁部24的后侧倾斜面相对于上翼板20的上表面26a的倾斜角度。另外,纵壁部24的后侧倾斜面配置为形成与设于上翼板20的后述的层差部25的层差面连续的斜面,以使得在后安装拉片70时能够顺利地引导拉片70的安装轴部71。
另外,左右的纵壁部24彼此在拉头宽度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该情况下,左右的纵壁部24的内壁面之间的宽度尺寸W1设定为能够将开闭部件50的后述的止挡部53嵌入至左右的纵壁部24之间的大小,具体而言,设定为与开闭部件50的止挡部53的拉头宽度方向上的最大尺寸相同的大小(或比其最大尺寸稍大)。该情况下,左右的纵壁部24之间的上翼板20的上表面26a成为载置开闭部件50的止挡部53的载置面。在本实施例1中,该载置面形成为从爪孔15朝向层差部25而向后方向下倾斜的倾斜面。
另一方面,左右的纵壁部24的外壁面之间的宽度尺寸W2设定为大于罩体30的左右侧壁部35的外壁面之间的宽度尺寸。由此,在对衣服等拉链被覆产品进行洗涤的情况下等,即使安装于拉头1的拉片70例如以相对于罩体30扭转的方式倾斜,也能够通过左右的纵壁部24更有效地防止拉片70的安装轴部71进入设于上翼板20与罩体30的自由端部33之间的拉片穿插间隙16。
此外,在本发明中,也能够将左右的纵壁部24的外壁面之间的宽度尺寸W2设定为罩体30的左右侧壁部35的外壁面之间的宽度尺寸以下。该情况下,在拉头1的俯视下,左右的纵壁部24被罩体30隐藏而不会被观察到,因此能够期待提高拉头1的外观品质、提高拉头1的触感。
本实施例1的上翼板20具有在拉片70的非操作时如图12所示那样供安装轴部71接触(载置)的第1上表面(主上表面)26a。在该上翼板20的后端部,经由层差部25配置有在比上翼板20的第1上表面26a低的高度位置形成的第2上表面(后端侧上表面)26b。通过像这样设置层差部25并将第2上表面26b形成于比第1上表面26a低的高度位置,即使在上翼板20配置有左右的纵壁部24,也能够不使拉头1整体的高度尺寸变大地,将拉片70的安装轴部71容易地插入至形成于上翼板20与罩体30的自由端部33之间的拉片穿插间隙16。另外,通过设置层差部25,能够使插入至拉片穿插间隙16并被层差部25引导的拉片70的安装轴部71进入开闭部件50的后述的止挡部53(尤其是止挡部53的后端突出部53c)的下侧,并通过该安装轴部71如后所述容易地抬起开闭部件50。
本实施例1的罩体30具有:有底箱状的罩主体部31,其在侧视下呈大致L字形状或大致凹形状,并且下表面侧开口;和左右的罩凸缘部32,其从罩主体部31的前方下端部向左右方向延伸。该罩体30通过使作为罩体30的一端部(前方下端部)的固定端部固定于上翼板20的前端部,而以悬臂状安装于拉头胴体10。
由此,在作为罩体30的另一端部的自由端部(后端部)33与拉头胴体10的上翼板20之间形成能够穿插拉片70的安装轴部71的拉片穿插间隙16。另外,在拉头1的侧视下,在拉头长度方向上的拉片70的固定端部与自由端部33之间的区域,在拉头胴体10与罩体30之间形成能够收容拉片70的安装轴部71且限制(限定)安装轴部71的可移动范围的限制空间。
该罩主体部31具有:从罩主体部31的前面经由上面连续地配置到后面的顶部34;和从顶部34的左右侧缘部向下方垂下设置的左右的侧壁部35。另外,在罩主体部31的内部形成有由顶部34和左右的侧壁部35包围的内部空间,在该罩主体部31的内部空间中收容停止爪体40的一部分和开闭部件50的一部分。
如图5等所示,在罩主体部31的顶部34的内表面设有对板簧部件60的一端部和另一端部进行保持(卡定)的弹簧保持部36。在本实施例1中,弹簧保持部36配置于罩主体部31的从前面向上面弯曲的前方弯曲部的内表面、和罩主体部31的从上面向后面弯曲的后方弯曲部的内表面。
配置于该罩主体部31的弹簧保持部36与前述的专利文献3的配置于罩体的弹簧保持部实质上相同地形成(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1的罩体30及弹簧保持部36在专利文献3中分别被称为拉片保持体及固定部)。
通过这两个弹簧保持部36,在罩体30的内部空间内稳定地安装板簧部件60。该情况下,板簧部件60以能够顺利地弹性变形的方式,在各弹簧保持部36以能够在微小的范围内移动的方式卡定。此外,在本发明中,在罩体内侧安装板簧部件60的方法和手段没有特别限定。
在罩体30的自由端部33处的左右的侧壁部35,配置有在拉头1的侧视下以与设于上翼板20的纵壁部24相对的方式形成为朝向下的凹状(向上侧凹陷的形状)的相对缘部33a。通过设置这样的相对缘部33a,即使在上翼板20设置大致三角形状的纵壁部24,上翼板20与罩体30之间的拉片穿插间隙16也能够稳定地确保能够穿插拉片70的安装轴部71的大小。
另外,在罩体30中的左右的侧壁部35设有突出缘部39,该突出缘部39配置于在上述的对拉片70的安装轴部71的移动进行限制的限制空间的上方配置的中央缘部38、与在自由端部33以凹状设置的相对缘部33a之间,并且朝向斜下方突出。通过将这样的突出缘部39设于罩体30,如后所述,即使在组装好的拉头1中拉片70例如被抬起而以相对于罩体30扭转的方式倾斜,也能够通过罩体30的突出缘部39支撑拉片70的安装轴部71。由此,能够防止拉片70的安装轴部71从拉头胴体10与罩体30之间脱离而脱落。
罩体30中的左右的罩凸缘部32具有:配置于前端部的第1凸缘部;和配置于第1凸缘部的后方且宽度尺寸比第1凸缘部小的第2凸缘部。这样的左右的罩凸缘部32嵌入于设置在上翼板20的前端部的左右的滑动槽部23。
本实施例1的停止爪体40具有:爪基端部41,其能够摆动地支承于拉头胴体10的安装支承柱21;上侧臂部42及下侧臂部43,其从爪基端部41分支为两支并向后方延伸;和爪部44,其在下侧臂部43的顶端部(后端部)朝向下方突出设置,经由拉头胴体10的爪孔15向链牙引导路突出。
在停止爪体40的爪基端部41,以向下方开口的方式设有能够摆动地覆盖在拉头胴体10的安装支承柱21的枢转支承凸部21a上的枢转支承凹部41a。另外,在停止爪体40的上侧臂部42与下侧臂部43之间形成有向后方开口的收容空间部45(也称为工作凹槽部),在该停止爪体40的收容空间部45内收容经由拉片穿插间隙16插入的拉片70的安装轴部71。
这样的停止爪体40以使爪基端部41的枢转支承凹部41a覆盖于安装支承柱21的枢转支承凸部21a的方式且以沿着拉头长度方向的方式安装于拉头胴体10。由此,停止爪体40以如下方式支承(枢转支承)于安装支承柱21,该方式为:停止爪体40与安装支承柱21的枢转支承凸部21a接触,并且上侧臂部42、下侧臂部43、及爪部44能够相对于拉头胴体10向上下方向(拉头高度方向)摆动。
本实施例1的开闭部件50单独地形成为与停止爪体40独立的部件。该开闭部件50以能够封堵(阻挡)拉片穿插间隙16的方式安装于拉头胴体10,以避免收容在停止爪体40的上侧臂部42与下侧臂部43之间的拉片70的安装轴部71经由拉片穿插间隙16而脱离。
本实施例1的开闭部件50具有:被支承基部51,其配置于开闭部件50的前端部,且能够摆动地支承于拉头胴体10的安装支承柱21;桥接部52,其从被支承基部51向后方延伸,且在开闭部件50的侧视下以从中途向下倾斜的方式配置;和止挡部53,其从桥接部52进一步向后方延伸,且在开闭部件50的侧视下向下方伸出地形成。
另外,在开闭部件50形成有由被支承基部51、桥接部52、及止挡部53包围且向下方开口的收容空间部54,在该开闭部件50的收容空间部54内收容经由拉片穿插间隙16插入的拉片70的安装轴部71。
在开闭部件50的被支承基部51,以向下方开口的方式设有能够摆动地覆盖于拉头胴体10的安装支承柱21的枢转支承凸部21a的枢转支承凹部51a。通过以使该枢转支承凹部51a覆盖于安装支承柱21的枢转支承凸部21a的方式将开闭部件50安装于拉头胴体10,开闭部件50以与安装支承柱21的枢转支承凸部21a接触、同时止挡部53能够相对于拉头胴体10向上下方向摆动的方式支承(枢转支承)于安装支承柱21。在从上方观察开闭部件50时(参照图7),桥接部52具有宽度尺寸朝向后方逐渐增加的形状。
止挡部53具有在侧视下从桥接部52的后端部向下方以圆弧状延伸且朝向前方的前端面53a,该止挡部53的前端面53a在安装拉片70而形成了拉头1时成为供拉片70的安装轴部71接触的拉片轴承接面。
该止挡部53的前端面(拉片轴承接面)53a在止挡部53的下端部具有以该下端部朝向前方突出的方式朝向前方而向下倾斜的弯曲面(或倾斜面)。通过像这样形成止挡部53的前端面53a,在安装于拉头1的拉片70被拉动而安装轴部71被抬起时,能够以通过开闭部件50的止挡部53和桥接部52包裹该安装轴部71的方式保持该安装轴部71,因此,能够防止拉片70的安装轴部71意外地以绕到开闭部件50之下的方式移动。其结果是,能够避免开闭部件50因该拉片70的安装轴部71而被抬起至通过位置,从而能够防止安装轴部71经由拉片穿插间隙16而向后方脱离。
另外,本实施例1的止挡部53具有宽幅部53b,该宽幅部53b以与桥接部52相比宽度尺寸较大的方式形成得较宽,在将开闭部件50安装到了拉头胴体10时,该宽幅部53b收容于设于上翼板20的左右的纵壁部24之间(被左右的纵壁部24夹持)。
该情况下,宽幅部53b的最大宽度尺寸如上所述设定为与设于上翼板20上的左右的纵壁部24的内壁面之间的宽度尺寸W1相同的大小(或比其宽度尺寸稍小)。由此,在将本实施例1的开闭部件50安装于拉头胴体10时,能够容易地进行开闭部件50的定位作业。另外,也能够防止安装到了拉头胴体10的开闭部件50的位置错位、以及开闭部件50相对于上下方向倾斜或晃动。
另外,本实施例1的止挡部53具有后端突出部53c,在将开闭部件50安装于拉头胴体10而形成了拉头1(或一次组装体1a)时,在图3所示那样的拉头1(或一次组装体1a)的侧视下,该后端突出部53c与设于上翼板20的左右的纵壁部24相比更向后方突出。另外,该后端突出部53c具有抵接面53d,该抵接面53d在拉头1(或一次组装体1a)的侧视下以与层差部25的层差面交叉的朝向配置,并且在图9所示那样的拉片70的插入时供安装轴部71抵接。
在本实施例1的拉头1中,例如如图7的俯视图所示,停止爪体40和开闭部件50(尤其是开闭部件50中的被支承基部51及桥接部52)以在拉头宽度方向上并列配置的并列状态组装于拉头胴体10。在本实施例1中,开闭部件50的被支承基部51及桥接部52与拉头长度方向平行地配置。另一方面,停止爪体40相对于开闭部件50的被支承基部51及桥接部52(或拉头长度方向)倾斜地配置。
该情况下,停止爪体40相对于开闭部件50的被支承基部51及桥接部52或相对于拉头长度方向的倾斜角度α设定为20°以下,优选设定为10°以下。在本实施例1的情况下,停止爪体40的倾斜角度α设定为5°。
此外,在本发明中,也可以形成为,将停止爪体40和开闭部件50的被支承基部51及桥接部52与拉头长度方向平行地配置。另外,也可以形成为,将停止爪体40与拉头长度方向平行地配置,并且将开闭部件50的被支承基部51及桥接部52相对于拉头长度方向倾斜地配置。
本实施例1的板簧部件60通过从不锈钢等连续的长条的金属制板材冲裁出规定形状的金属片而形成。此外,也能够根据需要对板簧部件60实施弯曲加工。在该板簧部件60的一端部(前端部)和另一端部(后端部),分别形成有以从板簧部件60的前端缘及后端缘朝向内侧切缺的方式开口的孔部61。
本实施例1的板簧部件60通过利用设于其两端部的孔部61保持于罩体30的上述的弹簧保持部36,而安装于罩体30的内侧。在本实施例1中,该板簧部件60作为对停止爪体40以爪部44向拉头胴体的链牙引导路内突出的方式施力、并且对开闭部件50朝向阻挡位置施力的单一的施力部件而安装于罩体30内。
本实施例1的拉片70整体一体地形成。该拉片70具有:薄板状的拉片主体部72,其成为能够用手指捏持的捏持部;左右的拉片臂部73,其从拉片主体部72的一端部延伸;和安装轴部71,其以将左右的拉片臂部73的顶端部连结的方式在拉片臂部73的顶端部之间以直线状配置。
该情况下,安装轴部71具有与安装轴部71的长度方向(连结方向)正交的截面呈圆形的形状。另外,被拉片70的拉片主体部72、左右的拉片臂部73、及安装轴部71包围而形成有矩形状的开口窗部74。在将拉片70后安装于拉头1时,在拉片70的开口窗部74中插入拉头1的罩体30。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拉片的形状、大小及材质等没有特别限定,能够任意地变更。
接下来,说明对上述的本实施例1的拉链用拉头1进行组装的步骤。
首先,进行在拉头胴体10上安装开闭部件50和停止爪体40的工序(第1组装工序)。在本实施例1中,首先,在拉头胴体10上安装开闭部件50。具体而言,使开闭部件50的枢转支承凹部41a卡定于安装支承柱21的枢转支承凸部21a,将开闭部件50的被支承基部51插入于安装支承柱21的左右的支承壁部21b之间。与此同时,将开闭部件50的止挡部53插入并收容于设于上翼板20的左右的纵壁部24之间。此时,止挡部53的最大宽度尺寸如上所述设定为与左右的纵壁部24的内壁面之间的宽度尺寸W1相同的大小(或比其宽度尺寸略小)。因此,能够容易且稳定地进行开闭部件50的定位作业。
接着,在安装了开闭部件50的拉头胴体10上安装停止爪体40。具体而言,使停止爪体40的枢转支承凹部41a卡定于安装支承柱21的枢转支承凸部21a,将停止爪体40的爪基端部41以在安装支承柱21的左右的支承壁部21b之间且与开闭部件50的被支承基部51相邻的方式插入。与此同时,将停止爪体40的下侧臂部43和爪部44插入于拉头胴体10的爪孔15。此时,由于开闭部件50在拉头胴体10上安装于规定的位置,因此能够通过利用该开闭部件50而容易且稳定地进行停止爪体40的定位作业。
由此,如图7及图8所示,开闭部件50和停止爪体40在拉头胴体10之上以相互并列的位置关系配置于规定的位置。另外,开闭部件50的枢转支承凹部41a及停止爪体40的枢转支承凹部41a以覆盖于安装支承柱21的枢转支承凸部21a的方式与其卡合,另外,开闭部件50和停止爪体40以在与安装支承柱21的枢转支承凸部21a接触的同时相对于枢转支承凸部21a旋转自如的方式被支承。
由此,开闭部件50和停止爪体40相对于拉头胴体10以开闭部件50的桥接部52及止挡部53、停止爪体40的上侧臂部42、下侧臂部43、及爪部44能够向上下摆动的方式被枢转支承。另外此时,开闭部件50的桥接部52的配置于最高位置的上表面、和停止爪体40的上侧臂部42的配置于最高位置的上表面配置在大致相同的高度位置。
此外,在本实施例1中,说明了在拉头胴体10上安装了开闭部件50之后安装停止爪体40的情况,但在本发明中开闭部件50和停止爪体40的安装顺序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也可以在拉头胴体10上安装了停止爪体40之后安装开闭部件50,还可以在拉头胴体10上同时安装开闭部件50和停止爪体40。
如上所述地在拉头胴体10安装开闭部件50及停止爪体40,另一方面,在该安装工序(第1组装工序)之外,进行在罩体30的内部空间内安装板簧部件60的工序(第2组装工序)。
在该工序中,以使板簧部件60的形成在前端部和后端部的各孔部61分别与罩体30的弹簧保持部36的位置相配合的方式将板簧部件60组合于罩体30的顶部34的内表面侧。另外,对罩体30的弹簧保持部36进行按压而使其塑性变形(换言之,进行压紧加工)。由此,板簧部件60以能够弹性变形且能够在微小范围内移动的方式安装于罩体30的内侧。
之后,进行相对于安装了开闭部件50及停止爪体40的拉头胴体10组装并固定在内侧安装有板簧部件60的罩体30的工序(第3组装工序)。
在该工序中,通过使罩主体部31的固定端部和罩凸缘部32从上翼板20的前方侧朝向后方移动,而将其插入至设于上翼板20的前端部的嵌装凹部22及滑动槽部23,进一步,使罩体30沿着滑动槽部23朝向后方滑动。由此,罩主体部31的固定端部的一部分和罩凸缘部32收容于上翼板20的嵌装凹部22及滑动槽部23。
接着,将上翼板20中的以分别覆盖在左右的滑动槽部23之上的方式配置的前端部的一部分以从上方局部地按压而压溃的方式使其塑性变形(压溃),由此,使该被局部地被按压的部分压接于罩体30的罩凸缘部32。由此,罩体30固定于拉头胴体10。此时,通过使拉头胴体10中的左右的支承壁部21b的外侧面与罩体30的左右的侧壁部35的内壁面接触,能够将罩体30不产生晃动地更牢固地固定于拉头胴体10。此外,在本发明中,将罩体30固定于拉头胴体10的固定手段没有特别限定,也能够利用粘接、熔接等。
通过如以上那样相对于安装有开闭部件50及停止爪体40的拉头胴体10组装并固定安装有板簧部件60的罩体30,制作图3~图6所示那样的拉头1的一次组装体1a。
在该一次组装体1a中,在拉头胴体10的上翼板20与罩体30的自由端部33之间形成能够穿插拉片70的安装轴部71的拉片穿插间隙16。
尤其是在本实施例1的情况下,在上翼板20配置有左右的纵壁部24并且在上翼板20的后端部经由层差部25较低地形成有第2上表面(后端侧上表面)26b,而且,在罩体30的自由端部33,与上翼板20的纵壁部24相对地配置有凹状的相对缘部33a。
因此,被上翼板20和罩体30的自由端部33夹持的拉片穿插间隙16在一次组装体1a的侧视下(图3),在从位于一次组装体1a后端的拉片穿插间隙16的插入部(入口)到配置于罩体30的固定端部与自由端部33之间的区域的能够收容拉片70的安装轴部71的空间之间,以上下蜿蜒的方式形成。
在本实施例1的一次组装体1a中,停止爪体40的一部分和开闭部件50的一部分收容于罩体30的罩主体部31内。另外,停止爪体40及开闭部件50在停止爪体40的上表面(尤其是上侧臂部42的上表面)、和开闭部件50的上表面(尤其是桥接部52的上表面)与安装于罩体30的单一的板簧部件60抵接的状态下,枢转支承于拉头胴体10的安装支承柱21。
另外,开闭部件50的止挡部53以能够于在拉头1的侧视下开闭部件50不与拉片穿插间隙16重叠的位置(即,如图10所示拉片70的安装轴部71能够从拉片穿插间隙16通过的通过位置)、和在拉头1的侧视下开闭部件50通过与拉片穿插间隙16重叠而阻挡安装轴部71的通过的阻挡位置(尤其是,止挡部53与上翼板20的上表面26a接触的位置)之间向上下摆动地方式被枢转支承。
与此同时,开闭部件50的止挡部53在开闭部件50抵接于板簧部件60的状态下载置于上翼板20中的左右的纵壁部24之间的上表面(载置面),将开闭部件50保持于上述的阻挡位置。因此,即使开闭部件50被从止挡部53与上翼板20的上表面26a接触的阻挡位置稍微抬起,开闭部件50也会从板簧部件60受到朝向止挡部53与上翼板20的上表面26a接触的位置施力的作用力。
另外,停止爪体40的爪部44在停止爪体40抵接于板簧部件60的状态下经由拉头胴体10的爪孔15突出至链牙引导路。因此,若停止爪体40以爪部44从链牙引导路拔出的方式被抬起,则停止爪体40从板簧部件60受到向使停止爪体40的爪部44向链牙引导路突出的方向施力的作用力。
而且,为了相对于如上所述组装好的拉头1的一次组装体1a安装拉片70,进行以下这样的拉片70的安装工序。
首先,将拉片70的安装轴部71从一次组装体1a的后方插入至拉头胴体10的上翼板20与罩体30之间的拉片穿插间隙16,进一步使该安装轴部71与上翼板20的层差部25的层差面接触。
此时,在上翼板20设有层差部25,并且在停止爪体40的止挡部53设有与拉头胴体10的左右的纵壁部24相比更向后方突出的上述的后端突出部53c。因此,通过将拉片70的安装轴部71以使其与上翼板20的层差部25的层差面接触的方式插入,能够容易地使拉片70的安装轴部71与止挡部53的后端突出部53c(尤其是后端突出部53c的上述的抵接面53d)抵接。另外,由此,拉片70的安装轴部71能够抵抗板簧部件60的作用力(弹性力)而将开闭部件50从止挡部53与上翼板20的上表面26a接触的位置向上方稳定地抬起(使其移动)。
另外,使拉片70的安装轴部71从与上翼板20的层差部25的层差面接触的状态一边与上翼板20的纵壁部24滑动接触一边将该安装轴部71沿着上下蜿蜒地配置的拉片穿插间隙16向前方压入。由此,如图10所示,安装轴部71将开闭部件50进一步抬起而使其移动至安装轴部71能够从拉片穿插间隙16通过的通过位置,并且该安装轴部71移动至与停止爪体40的上侧臂部42接触的位置。接着,使拉片70的安装轴部71一边与上翼板20的上表面26a或罩体30滑动接触一边将其朝向前方进一步压入,由此,安装轴部71如图11所示那样一边与开闭部件50的止挡部53的下表面滑动接触一边移动而与上侧臂部42的后端面抵接,进一步将上侧臂部42向上方抬起(使停止爪体40向上方移动)。
之后,将拉片70的安装轴部71向比开闭部件50的止挡部53靠前方的位置压入并使其移动至开闭部件50的桥接部52的下方。由此,拉片70的安装轴部71进入至被向上方抬起的上侧臂部42与下侧臂部43之间的收容空间部45,进一步如图12所示那样收容于收容空间部45内。
另外,通过使安装轴部71与止挡部53的位置相比向前方移动,安装轴部71与止挡部53的干涉消失,因此开闭部件50从板簧部件60受到作用力(弹性力)而从上述的通过位置下降,使止挡部53与上翼板20的上表面26a接触。由此,开闭部件50将拉片穿插间隙16保持于阻挡状态。另外,拉片70的安装轴部71在收容空间部45内向前方移动,由此停止爪体40的上侧臂部42和下侧臂部43逐渐下降,使停止爪体40的爪部44突出至链牙引导路。
于是,上述的拉片70的安装工序结束,由此,制造在一次组装体1a安装有拉片70的本实施例1的拉头1。在该拉片70的安装工序中,通过使拉片70的安装轴部71如上所述地沿着上下蜿蜒地形成的拉片穿插间隙16朝向前方移动,能够在一次组装体1a容易地安装拉片70。尤其是在本实施例1中,无需进行例如前述的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3的情况那样通过拉片70的安装轴部71分两阶段按压滑动部件的作业(两阶段的滑动操作)。因此,能够简单且迅速地进行拉片70的安装作业。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1的拉头1中,在将一次组装体1a一度组装后,能够连续地进行上述的安装工序,或者也能够空出时间间隔后在期望的时期进行上述的安装工序。
而且,在所制造的本实施例1的拉头1中,在拉片70处于自由的状态的拉头1的非操作状态时,能够在停止爪体40与板簧部件60接触的状态下使爪部44突出至拉头胴体10的链牙引导路。因此,在使用本实施例1的拉头1形成了拉链时,拉头1具备能够将拉头1相对于链牙列自动地锁定在停止位置的基于停止爪体40的停止机构。
另外,在本实施例1的拉头1中,在通过利用手指捏持并拉动拉片70而对拉头1进行滑动操作时,例如如图13及图14所示,能够容易地解除基于停止爪体40的停止机构。
具体而言,若为了对拉头1进行操作而拉动了拉片70,则拉片70的安装轴部71被抬起,如图13所示与停止爪体40的上侧臂部42抵接,并进一步抵抗板簧部件60的作用力而使上侧臂部42向上方移动。另外,若拉片70的安装轴部71被抬起,则如图14所示,通过安装轴部71使上侧臂部42进一步向上方移动,由此,能够将停止爪体40的爪部44从拉头胴体10的链牙引导路拔出。由此,基于停止爪体40的停止机构被解除,能够对拉头1沿着链牙列自由地进行滑动操作。
另外,本实施例1的拉头1形成为,在拉动拉片70而将安装轴部71抬起时,使停止爪体40的上侧臂部42先于开闭部件50而与安装轴部71抵接并将该上侧臂部42抬起。而且,如上所述,开闭部件50的止挡部53的前端面(拉片轴承接面)53a具有朝向前方而向下倾斜的弯曲面(或倾斜面)。由此,在用手指捏持并拉动拉片70时,如图13及图14所示,能够以通过开闭部件50的止挡部53的前端面53a和桥接部52的下表面包裹拉片70的安装轴部71的方式保持该安装轴部71。因此,能够防止拉片70的安装轴部71以绕到开闭部件50之下的方式移动,能够有效地防止安装轴部71经由拉片穿插间隙16向后方脱离。
另外,本实施例1的拉头1尽管如上所述能够将拉片70安装于一次组装体1a、并且具备基于停止爪体40的停止机构,但拉头胴体10与例如前述的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3的以往的拉头相比,以不具有引导槽的简单的形状及构造形成。
因此,用于拉头胴体10的成形的模具也能够以比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3的情况简单的构造形成,从而能够削减模具的制作成本。另外,与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3的情况相比能够容易地增多在拉头胴体10的单次的成形工序中能够成形的成形个数。
另外,在本实施例1的拉头1中,能够比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3的情况简单地进行一次组装体1a的组装作业,因此能够提高作业的效率性而提高生产率。
因此,在本实施例1的拉头1中,与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3的拉头相比,能够实现制造成本的大幅削减。另外,本实施例1的拉头1与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的拉头不同,不使用高成本的螺旋弹簧就能形成,因此能够更廉价地向市场提供。
另外,在本实施例1的拉头1中,将开闭部件50与停止爪体40并列地配置,并且将开闭部件50与停止爪体40同样地枢转支承于安装支承柱21的枢转支承凸部21a,由此,将开闭部件50的上下方向的摆动范围和停止爪体40的上下方向的摆动范围调和为大致相同的大小。由此,本实施例1的拉头1不使用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3那样的滑动部件,而是通过使用向上下摆动的开闭部件50使拉片70的后安装能够实现,尽管如此,能够相对于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3的拉头而言不使拉头1整体的高度尺寸增大地形成。
而且,在本实施例1的拉头1中,在上翼板20的后半部立设有左右的纵壁部24。另外,上翼板20与罩体30的自由端部33之间的拉片穿插间隙16如上所述上下蜿蜒地形成。
在例如具有拉头的拉链安装于衣服等拉链被覆产品、并对该拉链被覆产品进行洗涤等的情况下等,考虑到拉片以相对于罩体扭转的方式倾斜那样的情况。此时,例如在拉头未设置上述那样的纵壁部24、且拉片穿插间隙没有如上所述地上下蜿蜒地形成的情况下,若拉片相对于罩体扭转而偶然地以规定姿势倾斜,则拉片的安装轴部中的未配置在拉头胴体与罩体之间的部分会进入拉片穿插间隙,其结果,考虑到拉片扭转且安装轴部从拉头胴体与罩体之间脱离的隐患。
相对于此,通过如上所述在上翼板20设置左右的纵壁部24、且将拉片穿插间隙16上下蜿蜒地形成,在进行洗涤等而导致拉片70以相对于罩体30扭转的方式倾斜时,无论拉片70相对于罩体30以怎样的姿势倾斜,都能够阻止拉片70的安装轴部71中的未配置在拉头胴体10与罩体30之间的部分进入拉片穿插间隙16。另外在本实施例1中,通过在罩体30的左右的侧壁部35设置上述的突出缘部39,即使拉片70被抬起并以相对于罩体30扭转的方式倾斜,也能够使拉片70的安装轴部71抵接(支承)于罩体30的突出缘部39,防止拉片70的扭转。其结果,能够有效地防止拉片70扭转且安装轴部71从拉头胴体10与罩体30之间脱离而脱落。
另外,通过在左右的纵壁部24之间嵌入开闭部件50的止挡部53,也能够防止开闭部件50倾斜、开闭部件50的位置在拉头宽度方向上错位。因此,能够稳定地防止产生由于拉片70的扭转而拉片70的安装轴部71从拉头胴体10与罩体30之间脱离那样的不良情况。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例1的拉头1中,如图8所示,停止爪体40及开闭部件50以被左右的支承壁部21b夹持的方式枢转支承于拉头胴体10中的安装支承柱21的枢转支承凸部21a。然而,在本发明中,对停止爪体及开闭部件进行枢转支承的安装支承柱的形状不限定于此,只要能够以停止爪体的上侧臂部、下侧臂部及爪部、和开闭部件的桥接部及止挡部能够向上下摆动的方式枢转支承停止爪体及开闭部件,则也能够采用其他形状。
例如,在图15中示出表示变形例(变形例1)的拉头胴体的安装支承柱27、停止爪体40的爪基端部41、及开闭部件的被支承基部55的局部剖视图。此外,在以下的变形例(变形例1及后述的变形例2)的说明及附图中,关于具有与前述的实施例1的拉头1实质相同的结构的部分或部件,通过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进行表示而省略其说明。
图15所示的变形例1中的安装支承柱27具有:枢转支承凸部27a,其将停止爪体40及开闭部件能够摆动地枢转支承;和支承壁部27b,其配置于枢转支承凸部27a的左右方向上的一侧(右侧)。另外,在枢转支承凸部27a的上端部(顶端部)凹陷设有能够供开闭部件的一部分插入的插入凹槽部27c。该变形例1中的停止爪体40与上述的实施例1的停止爪体40同样地形成。
变形例1中的开闭部件具有:枢转支承于安装支承柱27的被支承基部55;从被支承基部55向后方延伸的桥接部52;和从桥接部52进一步向后方延伸的止挡部53。变形例1中的被支承基部55形成得比上述的实施例1的被支承基部51宽。另外,在变形例1中的被支承基部55,以向下方开口的方式设有枢接于拉头胴体的安装支承柱27的枢转支承凸部27a的枢转支承凹部,并且在该枢转支承凹部的凹面,朝向下方突出设置有向设于安装支承柱27的插入凹槽部27c插入的插入突条部55a。
通过采用这样的变形例1中的具有安装支承柱27、停止爪体40、及被支承基部55的开闭部件的形状,在拉头胴体的安装支承柱27,开闭部件和停止爪体40以相互并列的位置关系配置于规定的位置,并且以开闭部件的桥接部52及止挡部53、和停止爪体40的上侧臂部42、下侧臂部43及爪部44能够向上下摆动的方式被枢转支承。另外,在组装拉头的上述的一次组装体时,能够容易且稳定地进行相对于拉头胴体的开闭部件的定位作业和停止爪体40的定位作业。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例1的拉头1中,作为施力部件的板簧部件60以保持于罩体30的顶部34的内表面侧的状态对停止爪体40及开闭部件50施力。然而在本发明中,例如也能够如图16所示的变形例(变形例2)的拉头的一次组装体2a那样,与前述的专利文献2的拉头(参照图17及图18)同样地在拉头胴体10a设置弹簧室17,在该弹簧室17中收容板簧部件60a而对停止爪体40a及开闭部件50a与前述的专利文献2的情况同样地施力。
此外,在图16所示的变形例2的拉头的一次组装体2a中,虽然通过收容于拉头胴体10a的板簧部件60a对停止爪体40a及开闭部件50a施力,但除了通过该板簧部件60a对停止爪体40a及开闭部件50a施力的构造及方法不同以外,该变形例2的一次组装体2a与上述的实施例1的拉头1的一次组装体1a实质上同样地形成。因此,在此,主要说明变形例2的一次组装体2a与上述的实施例1不同的部分。
在变形例2的拉头胴体10a竖立设置有隔开能够收容停止爪体40a及开闭部件50a的间隔而分离地配置的左右的支承壁部28b。在左右的支承壁部28b的内壁面,向上方开口地形成有对将停止爪体40a能够摆动地枢转支承的枢转支承销18进行保持的U字形凹槽部。另外,在拉头胴体10a的前端部设有在左右的支承壁部28b之间收容板簧部件60a的弹簧室17。该弹簧室17形成为能够容许板簧部件60a的弹性变形。
变形例2的罩体30a形成为不具备前述的实施例1那样的弹簧保持部36。该罩体30a设有将枢转支承销18的上方封闭的锁闭部37,以避免保持于支承壁部28b的U字形凹槽部中的枢转支承销18脱落。
变形例2的停止爪体40a具有爪基端部46、从爪基端部46分支为两支并向后方延伸的上侧臂部42及下侧臂部43、和设于下侧臂部43的顶端部的爪部44。该停止爪体40a的上侧臂部42、下侧臂部43、及爪部44与前述的实施例1的停止爪体40同样地形成。
变形例2的爪基端部46具有与前述的实施例1的爪基端部41不同的形状,在该爪基端部46的上端部设有枢转支承凹部46a,该枢转支承凹部46a与保持于U字形凹槽部的枢转支承销18枢接。另外,爪基端部46载置于收容在弹簧室17中的板簧部件60a之上,并且,被该板簧部件60a支承且向上方被施力。
变形例2的开闭部件50a具有未图示的被支承基部、从被支承基部向后方延伸的未图示的桥接部、和从桥接部进一步向后方延伸的止挡部53。该开闭部件50a的桥接部及止挡部53与前述的实施例1的开闭部件50同样地形成。变形例2的被支承基部形成为具有与
图16所示的爪基端部46的截面形状相同的的截面形状。该被支承基部载置于收容在弹簧室17中的板簧部件60a之上,并且,被板簧部件60a支承且向上方被施力。
在这样的变形例2的拉头(一次组装体2a)中,也与前述的实施例1的拉头1的情况同样地,开闭部件50a和停止爪体40a以相互并列的位置关系配置于拉头胴体10a,并且,以开闭部件50a的桥接部及止挡部53、和停止爪体40a的上侧臂部42、下侧臂部43及爪部44能够向上下摆动的方式被枢转支承。因此,从这样的变形例2的一次组装体2a制造的拉头能够得到与前述的实施例1的拉头同样的效果。
另外,在前述的实施例1、变形例1及变形例2中,作为对开闭部件50、50a和停止爪体40、40a施力的部件,使用保持于罩体30或拉头胴体10a的板簧部件60、60a。但在本发明中,作为对开闭部件50、50a及停止爪体40、40a施力的部件,也能够取代板簧部件60、60a而使用螺旋弹簧。
附图标记说明
1 拉头
1a、2a 一次组装体
10、10a 拉头胴体
11 下翼板
12 引导柱
13 上凸缘部
14 下凸缘部
15 爪孔
16 拉片穿插间隙
17 弹簧室
18 枢转支承销
20 上翼板
21 安装支承柱
21a 枢转支承凸部
21b 支承壁部
22 嵌装凹部
23 滑动槽部
24 纵壁部
25 层差部
26a 上翼板的第1上表面(主上表面)
26b 上翼板的第2上表面(后端侧上表面)
27 安装支承柱
27a 枢转支承凸部
27b 支承壁部
27c 插入凹槽部
28b 左右的支承壁部
30、30a 罩体
31 罩主体部
32 罩凸缘部
33 自由端部(后端部)
33a 相对缘部
34 顶部
35 侧壁部
36 弹簧保持部
37 锁闭部
38 中央缘部
39 突出缘部
40、40a 停止爪体
41 爪基端部
41a 枢转支承凹部
42 上侧臂部
43 下侧臂部
44 爪部
45 收容空间部
46 爪基端部
46a 枢转支承凹部
50、50a 开闭部件
51 被支承基部
51a 枢转支承凹部
52 桥接部
53 止挡部
53a 前端面(拉片轴承接面)
53b 宽幅部
53c 后端突出部
53d 抵接面
54 收容空间部
55 被支承基部
55a 插入突条部
60、60a 板簧部件
61 孔部
70 拉片
71 安装轴部
72 拉片主体部
73 拉片臂部
74 开口窗部
W1 左右的纵壁部的内壁面之间的宽度尺寸
W2 左右的纵壁部的外壁面之间的宽度尺寸
α 停止爪体的倾斜角度

Claims (11)

1.一种拉链用拉头,具备:通过引导柱(12)将上翼板(20)和下翼板(11)连结而成的拉头胴体(10、10a);在一端部具备安装轴部(71)的拉片(70);具备爪基端部(41、46)、从所述爪基端部(41、46)延伸的上侧臂部(42)及下侧臂部(43)、和配置于所述下侧臂部(43)的爪部(44)的停止爪体(40、40a);以及在内部收容所述停止爪体(40、40a)的一部分并且以悬臂状固定于所述上翼板(20)的罩体(30、30a),所述停止爪体(40、40a)被朝向所述上翼板(20)施力,在所述上翼板(20)与所述罩体(30、30a)的自由端部(33)之间设有能够供所述拉片(70)的所述安装轴部(71)穿插的拉片穿插间隙(16),所述停止爪体(40、40a)以能够使所述上侧臂部(42)及所述下侧臂部(43)相对于所述拉头胴体(10、10a)向上下摆动的方式配置,所述停止爪体(40、40a)通过被朝向所述上翼板(20)施力,而使所述爪部(44)向形成于所述上翼板(20)与所述下翼板(11)之间的链牙引导路突出,该拉链用拉头(1)的特征在于,
对所述拉片穿插间隙(16)进行开闭的开闭部件(50、50a)与所述停止爪体(40、40a)在拉头宽度方向上并列配置,并且,所述开闭部件(50、50a)以能够使所述开闭部件(50、50a)的后端部相对于所述拉头胴体(10、10a)在打开所述拉片穿插间隙(16)而允许所述拉片(70)的所述安装轴部(71)通过的通过位置、和阻挡所述安装轴部(71)的通过的阻挡位置之间向上下摆动的方式配置,
所述开闭部件(50、50a)被朝向所述阻挡位置施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头,其中,
配置有对所述停止爪体(40、40a)和所述开闭部件(50、50a)施力的施力部件(60、60a)。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拉头,其中,
所述开闭部件(50、50a)具有:被支承基部(51、55);桥接部(52),其从所述被支承基部(51、55)以越过所述拉片(70)的所述安装轴部(71)的上方的方式向后方延伸;以及止挡部(53),其从所述桥接部(52)向后方延伸并且以将所述拉片(70)的所述安装轴部(71)的后方封堵的方式向下方伸出,
所述止挡部(53)的前端部具有拉片轴承接面(53a)。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拉头,其中,
所述拉片轴承接面(53a)以所述止挡部(53)的下端部朝向前方而向下倾斜的方式弯曲或倾斜。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拉头,其中,
所述开闭部件(50、50a)的所述止挡部(53)具有在拉头宽度方向上比所述桥接部(52)形成得宽的宽幅部(53b)。
6.根据权利要求3~5中任一项所述的拉头,其中,
在所述上翼板(20)的前端部竖立设置有安装支承柱(21、27),
所述停止爪体(40、40a)的所述爪基端部(41、46)、和所述开闭部件(50、50a)的所述被支承基部(51、55)能够摆动地支承于所述安装支承柱(21、27)。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拉头,其中,
所述上翼板(20)具有在所述上翼板(20)的后半部竖立设置的左右一对的纵壁部(24),
所述罩体(30、30a)的所述自由端部(33)具有在所述拉头(1)的侧视下与所述纵壁部(24)相对且形成为向下的凹状的相对缘部(33a)。
8.根据权利要求3~6中任一项所述的拉头,其中,
所述上翼板(20)具有左右一对的纵壁部(24),该左右一对的纵壁部(24)隔开能够供所述开闭部件(50、50a)的所述止挡部(53)插入的间隔而在拉头宽度方向上分离地配置,
左右的所述纵壁部(24)以使左右的所述纵壁部(24)之间的间隔配合所述止挡部(53)的拉头宽度方向上的最大尺寸的方式配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拉头,其中,
所述上翼板(20)具有:第1上表面,其供所述拉片(70)接触;第2上表面,其与所述第1上表面相比配置于后方且高度位置较低;和层差部(25),其设于左右的所述纵壁部(24)的后方,并且配置于所述第1上表面与所述第2上表面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拉头,其中,
所述开闭部件(50、50a)具有与左右的所述纵壁部(24)相比向后方突出的后端突出部(53c),
所述开闭部件(50、50a)的所述后端突出部(53c)具有抵接面(53d),该抵接面(53d)在所述拉头(1)的侧视下以与所述层差部(25)的层差面交叉的朝向配置,并且在所述拉片(70)的插入时供所述安装轴部(71)抵接。
11.根据权利要求2~10中任一项所述的拉头,其中,
所述施力部件(60、60a)由对所述开闭部件(50、50a)和所述停止爪体(40、40a)施力的单一的板簧部件(60、60a)形成。
CN201680091226.4A 2016-11-30 2016-11-30 拉链用拉头 Active CN11002271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6/085602 WO2018100691A1 (ja) 2016-11-30 2016-11-30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スライダー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22715A true CN110022715A (zh) 2019-07-16
CN110022715B CN110022715B (zh) 2022-02-11

Family

ID=621893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91226.4A Active CN110022715B (zh) 2016-11-30 2016-11-30 拉链用拉头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765177B2 (zh)
EP (1) EP3549477B1 (zh)
JP (1) JP7023242B2 (zh)
CN (1) CN110022715B (zh)
TW (1) TWI618499B (zh)
WO (1) WO201810069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D850324S1 (en) * 2017-09-28 2019-06-04 Ideal Fastener (Jiangsu) Ltd. Slider
EP3831237A4 (en) * 2018-07-31 2021-08-18 YKK Corporation SLIDING ELEMENT FOR ZIPPER
WO2021210105A1 (ja) * 2020-04-15 2021-10-21 Ykk株式会社 スライダー
US11653725B1 (en) * 2021-11-09 2023-05-23 Kcc Zipper Co., Ltd. Anti-pinch zipper
CN114009906A (zh) * 2021-11-29 2022-02-08 晋江市荣威拉链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防卡死拉链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70309A (en) * 1982-03-25 1986-02-18 Yoshida Kogyo K.K. Slide fastener slider with detachable pull tab
US6654988B1 (en) * 2002-11-26 2003-12-02 Roger C. Y. Chung Stoppable zipper slider capable of being reassembled with pull tab
US20100186200A1 (en) * 2009-01-23 2010-07-29 Ngai Lung Chan Slide fastener slider for easy mounting of a pull tab
CN101422288B (zh) * 2007-10-31 2011-01-12 Ykk株式会社 具有自动停止机构的拉链拉头
CN103478993A (zh) * 2012-06-08 2014-01-01 中传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可换拉片的拉头结构及其更换拉片方法
CN104886886A (zh) * 2015-06-16 2015-09-09 福建浔兴拉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拉片可换的自锁拉头
CN105639864A (zh) * 2014-11-12 2016-06-08 中传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可更换式拉片的拉链头组合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TE70911T1 (de) 1983-05-18 1992-01-15 Bronkhorst High Tech Bv Durchflussmessgeraet.
JPH0432974U (zh) 1990-07-11 1992-03-17
JP4799452B2 (ja) * 2007-03-16 2011-10-26 Ykk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スライダー
TWI489955B (zh) * 2012-05-29 2015-07-01 Chung Chwan Entpr Co Ltd 可換拉片的拉頭結構及其拉片更換方法
EP2923596B1 (en) 2012-11-26 2019-01-02 YKK Corporation Slide fastener slider
EP2961293B1 (en) * 2013-03-01 2017-05-03 J&P Coats Limited Zip slider
CN104207424B (zh) * 2013-05-30 2016-08-10 Ykk株式会社 一种拉链拉头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70309A (en) * 1982-03-25 1986-02-18 Yoshida Kogyo K.K. Slide fastener slider with detachable pull tab
US6654988B1 (en) * 2002-11-26 2003-12-02 Roger C. Y. Chung Stoppable zipper slider capable of being reassembled with pull tab
CN101422288B (zh) * 2007-10-31 2011-01-12 Ykk株式会社 具有自动停止机构的拉链拉头
US20100186200A1 (en) * 2009-01-23 2010-07-29 Ngai Lung Chan Slide fastener slider for easy mounting of a pull tab
CN103478993A (zh) * 2012-06-08 2014-01-01 中传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可换拉片的拉头结构及其更换拉片方法
CN105639864A (zh) * 2014-11-12 2016-06-08 中传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可更换式拉片的拉链头组合结构
CN104886886A (zh) * 2015-06-16 2015-09-09 福建浔兴拉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拉片可换的自锁拉头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8100691A1 (ja) 2018-06-07
US10765177B2 (en) 2020-09-08
EP3549477A4 (en) 2020-08-19
JPWO2018100691A1 (ja) 2019-06-24
US20190357637A1 (en) 2019-11-28
EP3549477B1 (en) 2023-03-29
CN110022715B (zh) 2022-02-11
JP7023242B2 (ja) 2022-02-21
TWI618499B (zh) 2018-03-21
TW201820990A (zh) 2018-06-16
EP3549477A1 (en) 2019-10-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22715A (zh) 拉链用拉头
CN1883329B (zh) 拉链
US8782858B2 (en) Slider for slide fastener
CN104379017B (zh) 拉头及拉链的修理方法
TWI351932B (en) Slide fastener slider
TWI516220B (zh) Zipper pull with the back of the slider
CN100456984C (zh) 拉链的滑块
EP1941810A1 (en) Device for article, used for changing string-end securing portion
CN106714609B (zh) 拉链链牙、拉链牙链带及拉链
EP2359709A1 (en) Separable fitting for slide fastener
KR100571969B1 (ko) 자동 정지장치가 부착된 슬라이드 파스너용 슬라이더
CN105377071B (zh) 拉链用拉头
JP2009106611A (ja) 自動停止機構付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スライダー
JP3599617B2 (ja)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スライダーの引手
JP5766789B2 (ja)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の上下噛み合わせ式スライダー
EP2698073A1 (en) Slider for slide fastener
CN104023582B (zh) 拉链用拉片
CN110536622A (zh) 拉链用拉头
TWI531331B (zh) Slider
TW201330796A (zh) 拉鏈用滑件、滑件本體、拉鏈用滑件之製造方法及拉鏈
JP2013031691A (ja)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スライダー
JP2013006083A (ja)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スライダー
CN110740658B (zh) 拉链用拉头的主体和拉头
CN103584415B (zh) 拉链用拉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