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49936B - 车辆用座椅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座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349936B
CN104349936B CN201380030399.1A CN201380030399A CN104349936B CN 104349936 B CN104349936 B CN 104349936B CN 201380030399 A CN201380030399 A CN 201380030399A CN 104349936 B CN104349936 B CN 10434993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joint portion
component parts
width direction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3039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349936A (zh
Inventor
伏木田基弘
小林伸
小林伸一
石桥朋
安藤公
安藤公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HK Sp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HK Sp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HK Sp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NHK Sp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3499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499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3499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4993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68Seat fram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68Seat frames
    • B60N2/682Joining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座椅。在车辆用座椅(10)中,在SC面板(30)形成有补强筋部(42),补强筋部(42)在结合部(40)的座椅宽度方向内侧与结合部(40)邻接且沿着座椅前后方向延伸。因此,例如当向SC面板(30)的座椅宽度方向中间部输入座椅上下方向的重复载荷时,SC面板(30)因该输入载荷在座椅上下方向位移,而座椅宽度方向的拉伸载荷作用于补强筋部(42)。而且,补强筋部(42)通过该拉伸载荷沿着座椅宽度方向伸缩。因此,通过补强筋部(42)的伸缩吸收输入SC面板(30)的载荷,从而降低输入结合部(40)的座椅上下方向的载荷。由此,能够抑制应力集中在结合部(40)。

Description

车辆用座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座椅。
背景技术
在下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车辆用座椅中,构成椅垫的骨架的坐垫框架构成为包含一对侧框架以及前面板。
该侧框架沿着座椅前后方向延伸,并且在一对侧框架的上端部架设有前面板。而且,通常,前面板的座椅宽度方向的两端部通过焊接等与侧框架的上端部结合。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53242号公报
然而,在前面板的座椅宽度方向的两端部通过焊接等与侧框架的上端部结合的情况下,例如若朝向座椅上下方向的重复载荷输入前面板,则应力集中在前面板与侧框架的焊接部(结合部),从而有可能在该焊接部(结合部)产生龟裂。
发明内容
本发明考虑上述事实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应力集中在结合部的车辆用座椅。
第一方式的车辆用座椅具备:第一构成部件,其构成车辆用座椅的骨架的一部分;第二构成部件,其构成上述车辆用座椅的骨架的一部分,并且由金属板制作,且在外周部具有与上述第一构成部件结合的结合部;补强筋部(bead sections),其形成于上述第二构成部件,并且以在上述结合部的内侧与上述结合部邻接的方式延伸;以及抵接部,其形成于上述第二构成部件,并且配置于上述补强筋部的内侧,与上述第一构成部件抵接。
在第一方式的车辆用座椅中,第二构成部件在外周部与第一构成部件结合,该结合部分成为结合部。
这里,在第二构成部件形成有补强筋部,补强筋部以在结合部的内侧与结合部邻接的方式延伸。
因此,例如当第二构成部件的板厚方向的重复载荷输入第二构成部件时,第二构成部件因该输入载荷在板厚方向位移,从而相对于补强筋部的延伸方向垂直的垂直方向的拉伸载荷作用于补强筋部。而且,补强筋部因该拉伸载荷以沿着该垂直方向伸缩的方式位移。因此,通过该补强筋部的伸缩吸收输入第二构成部件的载荷,从而降低输入结合部的载荷。由此,能够降低结合部的应力。
另外,在第二构成部件形成有与第一构成部件抵接的抵接部,并且抵接部配置于补强筋部的内侧。因此,在补强筋部以伸缩的方式位移时,能够使抵接部在第一构成部件上滑动。由此,能够将输入第二构成部件的载荷用于抵接部与第一构成部件的滑动。即,由于通过重复载荷输入第二构成部件的能量被用于由抵接部与第一构成部件的滑动摩擦产生的热能,所以能够进一步降低结合部的应力。
在第一方式的车辆用座椅的基础上,第二方式的车辆用座椅构成为,上述结合部通过焊接与上述第一构成部件结合。
在第二方式的车辆用座椅中,由于通过焊接将结合部与第一构成部件结合,所以能够以简易的结构将第一构成部件与第二构成部件结合。
在第一方式或者第二方式的车辆用座椅的基础上,第三方式的车辆用座椅构成为,上述第二构成部件沿着座椅宽度方向延伸,上述结合部配置于上述第二构成部件的座椅宽度方向的两端部,上述补强筋部以与上述结合部整体在座椅宽度方向重叠的方式配置。
在第三方式的车辆用座椅中,第二构成部件沿着座椅宽度方向延伸,结合部配置于第二构成部件的座椅宽度方向的两端部。这里,补强筋部以与结合部整体在座椅宽度方向重叠的方式配置。即,补强筋部在结合部的座椅宽度方向内侧以与结合部在座椅宽度方向重叠的方式延伸。因此,例如当第二构成部件的板厚方向的重复载荷输入第二构成部件的长边方向中间部时,通过补强筋部遍及结合部整体吸收输入第二构成部件的载荷,所以能够进一步降低结合部的应力。
在第一~第三方式的车辆用座椅中的任一个的基础上,第四方式的车辆用座椅构成为,上述第一构成部件构成椅垫的骨架,并且成为沿着座椅前后方向延伸的一对侧框架,上述第二构成部件沿着座椅宽度方向延伸且架设于一对上述侧框架的上端部,并且成为在座椅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具有上述结合部的坐垫面板,上述补强筋部在上述结合部的座椅宽度方向内侧沿着座椅前后方向形成。
在第四方式的车辆用座椅中,第一构成部件成为一对侧框架,并且侧框架沿着座椅前后方向延伸。另外,第二构成部件成为坐垫面板,并且坐垫面板沿着座椅宽度方向延伸。另外,坐垫面板架设于一对侧框架的上端部,并且在座椅宽度方向两端部的结合部的部位与侧框架结合。
这里,在坐垫面板,且在结合部的座椅宽度方向内侧形成有补强筋部,并且补强筋部沿着座椅前后方向延伸。因此,例如当座椅上下方向的重复载荷输入坐垫面板的座椅宽度方向的中间部时,坐垫面板因该输入载荷在座椅上下方向位移,从而座椅宽度方向的拉伸载荷作用于补强筋部。而且,补强筋部因该拉伸载荷以沿着座椅宽度方向伸缩的方式位移。因此,通过该补强筋部的伸缩吸收输入坐垫面板的载荷,从而降低输入结合部的载荷。由此,能够降低主要支承就座乘客的坐垫面板与侧框架的结合部的应力。
在第四方式的车辆用座椅的基础上,第五方式的车辆用座椅构成为,上述坐垫面板具有多个上述结合部。
在第五方式的车辆用座椅中,由于坐垫面板具有多个结合部,所以能够提高坐垫面板相对于侧框架的结合强度,并且能够降低结合部的应力。
在第四或第五方式的车辆用座椅的基础上,第七方式的车辆用座椅构成为,在一对上述侧框架的上端部形成有向座椅宽度方向内侧弯曲的凸缘部,在上述坐垫面板的座椅宽度方向的两侧部,形成有设置在上述凸缘部上方且向座椅下侧鼓出的凹状的设置凹部,在上述设置凹部的外周部形成有上述结合部,并且在上述设置凹部内上述补强筋部向座椅上侧隆起。
在第七方式的车辆用座椅中,在一对侧框架的上端部形成有凸缘部,并且凸缘部向座椅宽度方向内侧弯曲。在该凸缘部上方设置有坐垫面板的设置凹部,并且设置凹部形成为向座椅下侧鼓出的凹状。而且,在设置凹部的外周部形成有结合部,并且在设置凹部内补强筋部向座椅上侧隆起。因此,例如在通过焊接将坐垫面板与侧框架结合的情况下,从座椅前方观察能够将焊接部分配置于设置凹部内。
在第七方式的车辆用座椅的基础上,第八方式的车辆用座椅构成为,在上述设置凹部,形成有俯视观察向座椅宽度方向外侧以及座椅后侧敞开的切口部,沿着上述切口部形成上述结合部。
在第八方式的车辆用座椅中,由于沿着在设置凹部形成的切口部形成结合部,所以在俯视观察下能够将结合部配置于切口部内。由此,例如在通过焊接将坐垫面板与侧框架结合的情况下,能够将焊接部分配置于切口部内。
根据第一方式的车辆用座椅,能够抑制应力集中在结合部。
根据第二方式的车辆用座椅,能够以简易的结构将第一构成部件与第二构成部件结合。
根据第三方式的车辆用座椅,能够进一步降低结合部的应力。
根据第四方式的车辆用座椅,能够降低主要支承就座乘客的坐垫面板与侧框架的结合部的应力。
根据第五方式的车辆用座椅,能够提高坐垫面板的相对于侧框架的结合强度,并且能够降低结合部的应力。
根据第七方式的车辆用座椅,例如在通过焊接将坐垫面板与侧框架结合的情况下,从座椅前方观察能够将焊接部分配置于设置凹部内。
根据第八方式的车辆用座椅,例如在通过焊接将坐垫面板与侧框架结合的情况下,能够将焊接部分配置于切口部内。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的椅垫面板与椅垫侧框架的结合状态的从座椅前侧观察的放大剖视图(沿着图4的1-1线的剖视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车辆用座椅的骨架的整体的立体图。
图3是从座椅上方观察图2所示的椅垫框架的俯视图。
图4是表示图3所示的坐垫面板与侧框架的结合状态的从座椅上方观察的放大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2中,由从座椅左斜前方观察的立体图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10的骨架整体。此外,附图中适当表示的箭头前表示座椅前方,箭头上表示座椅上方,箭头右表示座椅右方(座椅宽度方向一侧)。
如该图所示,车辆用座椅10构成为包含:椅垫框架12,其构成供乘客就座的椅垫(省略图示)的骨架;以及椅背框架50,其构成支承就座乘客的背部的椅背(省略图示)的骨架。
椅垫框架12构成车辆用座椅10的下部,并且构成为包含作为一对“第一构成部件”以及“侧框架”的椅垫侧框架(以下称为“SC侧框架”)14、与作为“第二构成部件”以及“坐垫面板”的椅垫面板(以下称为“SC面板”)30。
SC侧框架14分别设置于椅垫框架12的座椅宽度方向两侧部。该SC侧框架14由金属板制作,并且以板厚方向为座椅宽度方向沿着座椅前后方向延伸。在SC侧框架14的下部分别设置有以往公知的滑动机构20,通过滑动机构20将SC侧框架14与车辆的车体地板(省略图示)连结。另外,在一对SC侧框架14之间,且在座椅后侧的端部设置有大致管状的连结管22,通过连结管22将一对SC侧框架14连结。
如图2以及图4所示,在SC侧框架14的座椅上侧的端部一体地形成有凸缘部16,凸缘部16向座椅宽度方向内侧弯曲,沿着与座椅上下方向正交的方向配置。该凸缘部16的座椅前侧的部分成为被焊接部18,通过焊接将后述的SC面板30与被焊接部18结合。
SC面板30设置于椅垫框架12的座椅上侧部分。该SC面板30由金属板制作,形成为大致矩形板状,并且以板厚方向为座椅上下方向架设于一对凸缘部16的被焊接部18。
另外,在SC面板30的座椅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分别形成有设置凹部32。设置凹部32形成为向SC侧框架14的凸缘部16侧(座椅下侧)鼓出的凹状,并且形成为俯视观察呈大致矩形形状。而且,设置凹部32设置在被焊接部18(凸缘部16)上方。
如图4所示,在SC面板30的外周部,在设置凹部32的位置形成有切口部34。切口部34在从座椅上侧观察的俯视图中向座椅宽度方向外侧以及座椅后侧敞开,切口部34的横边36沿着座椅宽度方向配置,并且切口部34的纵边38沿着座椅前后方向配置。
而且,SC面板30在切口部34的两个位置的部位,通过电弧焊接而与SC侧框架14的被焊接部18结合。由此,SC面板30的与SC侧框架14的焊接部分成为结合部40。
另外,在SC面板30,在设置凹部32内的位置形成有补强筋部42,补强筋部42与结合部40的座椅宽度方向内侧邻接。补强筋部42从设置凹部32向座椅上侧隆起,且在从座椅前侧观察的剖视图中形成为向座椅下侧敞开的大致倒U字状。另外,补强筋部42沿着座椅前后方向延伸(参照图1),并且在结合部40的座椅宽度方向内侧配置为与纵边38平行。
并且,补强筋部42以与两个位置的结合部40整体在座椅宽度方向重叠的方式沿着座椅前后方向延伸。而且,设置凹部32的补强筋部42的座椅宽度方向内侧部分的与凸缘部16抵接的部分成为抵接部44(参照图1)。
另一方面,如图2所示,椅背框架50构成为包含一对椅背侧框架(以下称为“SB侧框架”)52、上管56以及上面板58。
SB侧框架52设置于椅背框架50的座椅宽度方向两侧部。该SB侧框架52由金属板制作,并且以板厚方向为座椅宽度方向沿着座椅上下方向延伸。而且,SB侧框架52的座椅下侧的端部通过以往公知的斜倚机构(省略图示)与SC侧框架14的座椅后侧的端部连结。
上管56由管材制作,并且从座椅前侧观察形成为向座椅下侧敞开的大致U字形状。另外,上管56的长边方向两端部通过焊接等与背面SC侧框架14的座椅上侧的端部结合。
上面板58设置于上管56的上部的座椅后侧。该上面板58由金属板制作,并且以板厚方向为座椅前后方向沿着座椅宽度方向延伸。而且,上面板58的长边方向两端部通过电弧焊接与上管56结合。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及效果进行说明。
在如上述那样构成的车辆用座椅10中,SC面板30架设于一对SC侧框架14的凸缘部16(被焊接部18),并且SC面板30在两个位置的结合部40通过电弧焊接与SC侧框架14的凸缘部16(被焊接部18)结合。
这里,在SC面板30形成有补强筋部42,并且补强筋部42在结合部40的座椅宽度方向内侧与结合部40邻接且沿着座椅前后方向延伸。
因此,例如当向SC面板30的座椅宽度方向中间部输入座椅上下方向的重复载荷时,SC面板30因该输入载荷而在座椅上下方向位移(参照图1的箭头A)。而且,因SC面板30在座椅上下方向位移,座椅宽度方向的拉伸载荷作用(参照图1的箭头B)于补强筋部42,从而补强筋部42因该拉伸载荷以沿着座椅宽度方向伸缩的方式位移。因此,通过该补强筋部42的伸缩吸收输入SC面板30的载荷,从而降低输入结合部40的座椅上下方向的载荷。即能够降低结合部40的焊接被剥离的方向的载荷。由此,能够抑制应力集中在结合部40。
并且,由于在SC面板30设置有补强筋部42,所以能够降低将主要支承就座乘客的SC面板30与SC侧框架14结合的结合部40的应力。
另外,补强筋部42以与结合部40整体在座椅宽度方向重叠的方式配置。也就是说,将座椅前后方向的补强筋部42的长度设定为比结合部40的长度长。由此,通过补强筋部42遍及结合部40整体地吸收输入SC面板30的载荷,所以能够进一步降低结合部40的应力。
并且,SC面板30具有两个位置的结合部40。因此,能够提高SC面板30相对于SC侧框架14的结合强度,并且能够降低结合部40的应力。
另外,在SC面板30形成有抵接部44,并且抵接部44在补强筋部42的座椅宽度方向内侧的位置与SC侧框架14的凸缘部16抵接。因此,当向SC面板30输入座椅上下方向的重复载荷而补强筋部42沿着座椅宽度方向伸缩时,能够使SC面板30的抵接部44在SC侧框架14(凸缘部16)上滑动。由此,能够将输入SC面板30的载荷用于抵接部44与SC侧框架14(凸缘部16)的滑动。也就是说,通过重复载荷输入SC面板30的能量被用于由抵接部44与SC侧框架14(凸缘部16)的滑动摩擦产生的热能,所以能够进一步降低结合部40的应力。由此,能够进一步减少应力集中在结合部40的情况。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SC面板30形成有补强筋部42。也可以替代于此在椅背框架50的上面板58形成补强筋部42。也就是说,也可以在上面板58的与上管56的焊接部分的座椅宽度方向内侧形成补强筋部42。在这种情况下,上管56成为本发明的“第一构成部件”,上面板58成为本发明的“第二构成部件”,并且上面板58的与上管56的焊接部分成为结合部40。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补强筋部42以与结合部40整体在座椅宽度方向重叠的方式配置。也可以替代于此将补强筋部42以与结合部40的一部分在座椅宽度方向重叠的方式配置。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SC面板30具有两个位置的结合部40,但是可以在SC面板30将结合部40设定于一个位置,也可以在SC面板30将结合部40设定于三个以上位置。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SC面板30在结合部40的部位通过电弧焊接与SC侧框架14结合。也可以替代于此省略SC面板30的切口部34,在SC面板30的边缘部的内侧通过点焊将SC面板30与SC侧框架14结合。另外,也可以省略SC面板30的切口部34,在SC面板30的边缘部的内侧使用螺栓、铆钉等紧固部件将SC面板30与SC侧框架14结合。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切口部34,将SC面板30与SC侧框架14焊接。也可以替代于此省略SC面板30的切口部34在该部分形成孔,并且在该孔的边缘部将SC面板30与SC侧框架14焊接。即,本发明中的“在SC面板30的外周部与SC侧框架14结合的结合部40”,也包含结合部40成为设置于SC面板30的外周部的焊接用或者紧固用的孔的边缘部的情况。
附图标记说明:
10…车辆用座椅;14…椅垫侧框架(第一构成部件、侧框架);30…椅垫面板(第二构成部件、坐垫面板);40…结合部;42…补强筋部;44…抵接部。

Claims (7)

1.一种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一构成部件,其构成车辆用座椅的骨架的一部分;
第二构成部件,其构成所述车辆用座椅的骨架的一部分,并且由金属板制作,且在外周部具有与所述第一构成部件结合的结合部;
补强筋部,其形成于所述第二构成部件,并且以在所述结合部的内侧与所述结合部邻接的方式延伸;以及
抵接部,其形成于所述第二构成部件,并且配置于所述补强筋部的内侧,与所述第一构成部件抵接,
所述第二构成部件沿着座椅宽度方向延伸,所述结合部配置于所述第二构成部件的座椅宽度方向的两端部,
所述补强筋部以与所述结合部整体在座椅宽度方向重叠的方式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结合部通过焊接与所述第一构成部件结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构成部件构成椅垫的骨架,并且成为沿着座椅前后方向延伸的一对侧框架,
所述第二构成部件沿着座椅宽度方向延伸且架设于一对所述侧框架的上端部,并且成为在座椅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具有所述结合部的坐垫面板,
所述补强筋部在所述结合部的座椅宽度方向内侧沿着座椅前后方向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坐垫面板具有多个所述结合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在一对所述侧框架的上端部形成有向座椅宽度方向内侧弯曲的凸缘部,
在所述坐垫面板的座椅宽度方向的两侧部,形成有设置在所述凸缘部上方且向座椅下侧鼓出的凹状的设置凹部,
在所述设置凹部的外周部形成有所述结合部,并且在所述设置凹部内所述补强筋部向座椅上侧隆起。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在一对所述侧框架的上端部形成有向座椅宽度方向内侧弯曲的凸缘部,
在所述坐垫面板的座椅宽度方向的两侧部,形成有设置在所述凸缘部上方且向座椅下侧鼓出的凹状的设置凹部,
在所述设置凹部的外周部形成有所述结合部,并且在所述设置凹部内所述补强筋部向座椅上侧隆起。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设置凹部,形成有俯视观察向座椅宽度方向外侧以及座椅后侧敞开的切口部,
沿着所述切口部形成所述结合部。
CN201380030399.1A 2012-06-11 2013-05-22 车辆用座椅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34993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32305A JP5961453B2 (ja) 2012-06-11 2012-06-11 車両用シート
JP2012-132305 2012-06-11
PCT/JP2013/064279 WO2013187205A1 (ja) 2012-06-11 2013-05-22 車両用シー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49936A CN104349936A (zh) 2015-02-11
CN104349936B true CN104349936B (zh) 2016-11-23

Family

ID=497580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30399.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349936B (zh) 2012-06-11 2013-05-22 车辆用座椅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440570B2 (zh)
JP (1) JP5961453B2 (zh)
CN (1) CN104349936B (zh)
WO (1) WO201318720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09466B2 (ja) * 2014-09-30 2018-10-24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JP6617063B2 (ja) * 2016-03-16 2019-12-04 株式会社タチエス 車両用シート
JP6658275B2 (ja) * 2016-04-28 2020-03-04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
CN109789820A (zh) * 2016-09-27 2019-05-21 普罗马有限公司 具有接合边缘的车辆的座椅
JP7023925B2 (ja) * 2017-03-08 2022-02-22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
JP6589918B2 (ja) * 2017-03-22 2019-10-1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骨格部材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245464A2 (en) * 2001-03-23 2002-10-02 Johnson Controls Automotive Systems Corporation Seatback frame for vehicle seat
CN101641238A (zh) * 2007-03-21 2010-02-03 约翰逊控制器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形成车座的座椅结构的装配方法以及座椅结构
CN101778737B (zh) * 2007-11-20 2012-02-08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车辆用座椅框架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92408A (en) * 1982-01-19 1985-01-08 Allen Industries, Inc. Vehicle seat construction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JP2001145537A (ja) * 1999-11-24 2001-05-29 Tachi S Co Ltd シートクッションのパンフレーム構造
US6491346B1 (en) * 2000-06-01 2002-12-10 Dow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Seat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DE10347550B3 (de) * 2003-10-14 2005-03-10 Faurecia Autositze Gmbh & Co Sitzteil für ein Fahrzeugsitz
DE102005060446A1 (de) * 2005-12-17 2007-06-21 Keiper Gmbh & Co.Kg Fahrzeugsitz, insbesondere Kraftfahrzeugsitz
DE102006033156A1 (de) * 2006-07-18 2008-01-24 Keiper Gmbh & Co.Kg Struktur eines Fahrzeugsitzes
JP5414229B2 (ja) * 2008-09-30 2014-02-12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シートのレッグレスト
JP5476941B2 (ja) * 2009-04-03 2014-04-23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のシートクッション
DE102009020586A1 (de) * 2009-05-09 2010-11-11 Dr. Ing. H.C. 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Sitzgestell für ein Fahrzeugsitz
EP2366584B1 (en) * 2010-03-19 2012-08-22 Petra Italia S.A.S. Di Marina Bordo & C. A vehicle seat
EP2655130A4 (en) * 2010-12-21 2018-02-07 Johnson Controls Technology Company One piece back frame with an integrated back panel
WO2012172674A1 (ja) * 2011-06-16 2012-12-2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シートバックボード及び車両用シート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245464A2 (en) * 2001-03-23 2002-10-02 Johnson Controls Automotive Systems Corporation Seatback frame for vehicle seat
CN101641238A (zh) * 2007-03-21 2010-02-03 约翰逊控制器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形成车座的座椅结构的装配方法以及座椅结构
CN101778737B (zh) * 2007-11-20 2012-02-08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车辆用座椅框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49936A (zh) 2015-02-11
JP2013256163A (ja) 2013-12-26
WO2013187205A1 (ja) 2013-12-19
US20150183354A1 (en) 2015-07-02
JP5961453B2 (ja) 2016-08-02
US9440570B2 (en) 2016-09-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49936B (zh) 车辆用座椅
JP6103142B2 (ja) 自動車の後部車体構造
CN103991398B (zh) 车辆座椅的框架结构
JP4010169B2 (ja) 車体構造
US8991905B2 (en) Floor structure in vehicle body rear part
CN106335547A (zh) 车辆用框架的接合结构
JP2007126004A (ja) 自動車の車体構造
JP6397534B1 (ja) 車体フロア構造
JP5692776B2 (ja) 車両用ドアフレーム
JP2012017051A (ja) 車両用シートフレームの支持構造
JP2017024458A (ja) サイドシル部の構造
JP2010254089A (ja) 車両用シートの取付構造
JP5807573B2 (ja) 車両用シートクッションフレーム
CN104859719B (zh) 汽车的车身构造
US11148724B2 (en) Vehicle body side structure
US20200298915A1 (en) Vehicle lower portion structure
JP2016088459A (ja) 車体側部構造
JP2011235666A (ja) 自動車のフロア構造
JP2012035646A (ja) 車体下部構造
JP3419362B2 (ja) 車体上部構造、車体上部構造の組立方法
JP2015009613A (ja) 車両の車体下部構造
JP5212892B2 (ja) 車両の車体下部構造
JP6137689B2 (ja) 自動車の車体構造
JP2015147549A (ja) 自動車の車体構造
JP2012030633A (ja) 車両用シー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123

Termination date: 2019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