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48031B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348031B
CN104348031B CN201410355438.1A CN201410355438A CN104348031B CN 104348031 B CN104348031 B CN 104348031B CN 201410355438 A CN201410355438 A CN 201410355438A CN 104348031 B CN104348031 B CN 10434803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eeper
housing
catch positions
loosening
terminal fitting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35543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348031A (zh
Inventor
北岛满谦
片冈茂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3480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480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3480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480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2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 H01R13/436Securing a plurality of contact members by one locking piece or operation
    • H01R13/4361Insertion of locking piece perpendicular to direction of contact insertion
    • H01R13/4362Insertion of locking piece perpendicular to direction of contact insertion comprising a temporary and a final locking posi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39Additional means for holding or locking coupling parts together, after engagement, e.g. separate keylock, retainer strap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01R13/631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for engagement only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连接器,限制安装于临时卡定位置的保持器相对于壳体相对位移。阴侧连接器(F)(连接器)包括:保持器(30),相对于壳体(10)选择性地安装于临时卡定位置和正式卡定位置,临时卡定位置是允许端子配件(50)的插入动作的位置,正式卡定位置是保持器与插入完成的端子配件卡定而防止端子配件脱出的位置;基端部(33),构成保持器中的相对于壳体的插入方向后端部,在保持器位于临时卡定位置时位于安装孔(14)的外部;以及防松动部(第一防松动面(21),第二防松动面(22),第一防松动突起(41),第二防松动突起(42)),形成于基端部和壳体,在保持器位于临时卡定位置时限制保持器相对于壳体的相对位移。

Description

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连接器,将端子配件插入到壳体内,利用安装在壳体内的安装孔中的保持器防止端子配件脱出。保持器沿与端子配件的插入方向交叉的方向安装,并且被保持在允许端子配件相对于壳体的插入动作的临时卡定位置、和与插入完成的端子配件卡定的正式卡定位置。在该连接器中,在保持器的安装方向基端部的外表面和壳体的安装孔的内表面设置有彼此嵌合的嵌合构件,作为对位于正式卡定位置的保持器相对于壳体的相对位移进行限制的构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123078号公报
发明内容
上述嵌合构件在保持器位于正式卡定位置时发挥防松动功能,而在保持器位于临时卡定位置时不发挥防松动功能。因此,在保持器位于临时卡定位置的状态下,即在将端子配件插入壳体的工序中,存在着保持器相对于壳体相对位移而保持器的一部分进入到端子容纳室的端子配件的插入路径的可能性。在该情况下,存在端子配件与保持器的进入部分发生干扰而对端子配件的顺畅的插入动作产生阻碍的可能性。
本发明基于以上情况而完成,目的在于限制安装于临时卡定位置的保持器相对于壳体相对位移。
本发明的连接器的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端子配件,插入到所述壳体内;保持器,相对于所述壳体选择性地安装于临时卡定位置和正式卡定位置,所述临时卡定位置是允许所述端子配件的插入动作的位置,所述正式卡定位置是所述保持器与插入完成的所述端子配件卡定而防止所述端子配件脱出的位置;基端部,构成所述保持器中的相对于所述壳体的插入方向后端部,在所述保持器位于临时卡定位置时位于所述安装孔的外部;以及防松动部,形成于所述基端部和所述壳体,通过在所述保持器位于临时卡定位置时彼此抵接而限制所述保持器相对于所述壳体的相对位移。
根据这种结构,在保持器位于临时卡定位置时,通过防松动部彼此抵接,限制了保持器相对于壳体的相对位移。由此,能够防止保持器的相对位移导致对端子配件的插入动作产生阻碍。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在实施例1中保持器安装于正式卡定位置的状态的连接器的后视图。
图2是图1的A-A线的剖视图。
图3是图1的B-B线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保持器安装于临时卡定位置的状态的连接器的后视图。
图5是图4的C-C线的剖视图。
图6是保持器的后视图。
图7是保持器的俯视图。
图8是保持器的右侧视图。
图9是壳体的主视图。
图10是图9的D-D线的剖视图。
图11是壳体的右侧视图。
图12是表示在壳体安装有保持器的状态的局部放大右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本发明的连接器也可以是,在所述壳体的外表面形成有引导肋,所述引导肋通过与对方侧连接器嵌合而使嵌合姿势稳定,所述壳体侧的所述防松动部形成于所述引导肋。
根据该结构,引导肋兼具防松动部的功能,因此与引导肋不具备防松动的功能的结构相比,能够实现壳体的形状的简化。
(2)本发明的连接器也可以是,在所述保持器的插入方向末端侧形成有与所述保持器的安装方向大致平行的滑动接触部,在所述壳体形成有与所述保持器的安装方向平行且在所述保持器位于临时卡定位置时与所述滑动接触部抵接的引导部。
根据该结构,通过滑动接触部与引导部抵接,防止保持器的倾斜。
<实施例1>
以下,参照图1~图12对将本发明具体化的实施例1进行说明。如图9所示,作为本实施例的阴侧连接器F(权利要求所述的连接器)的嵌合对象的对方侧连接器M是具有罩部60的阳形的连接器。在构成罩部60的左右两侧壁部的内表面分别上下隔开间隔而各形成有一对与两个连接器M、F的嵌合方向平行的引导槽61。
阴侧连接器F是将合成树脂制的壳体10、多个端子配件50和合成树脂制的保持器30进行组装而构成的。如图9所示,在壳体10的左右两侧面分别形成有上下隔开间隔地配置的各一对引导肋11。引导肋11为在前后方向(与阴侧连接器F和对方侧连接器M的嵌合方向平行的方向)上呈直线状延伸的形态。在阴侧连接器F与对方侧连接器M的嵌合过程中,通过引导肋11与引导槽61嵌合,两个连接器M、F保持不倾斜且稳定的姿势并顺畅地嵌合。
而且,如图3所示,在壳体10的内部,分为上下两段地形成有多个端子容纳室12。在各端子容纳室12内,分别将端子配件50从壳体10的后方(图3中的右方)插入,并利用凸状部13的卡定作用进行防脱。而且,插入到端子容纳室12的端子配件50通过后述的保持器30的卡定作用也被进行防脱。
如图10所示,在壳体10的内部形成有在其左右两侧面开口的安装孔14。壳体10的右侧面中的安装孔14的开口区域比壳体10的左侧面中的安装孔14的开口区域大。在安装孔14中从壳体10的右方安装并容纳有保持器30。被容纳的保持器30被选择性地保持在临时卡定位置(参照图4、5)和正式卡定位置(参照图1、2)中的任意一方。
如图3和图5所示,安装孔14由上下两端部与端子容纳室12连通的第一室15、比第一室15高度尺寸小的第二室16以及与第二室16大致相同高度的第三室17构成。第一室15沿左右方向细长地延伸,并且从壳体10的右侧面连通到左侧面。第一室15的剖面形状、即壳体10的左右两侧面的开口形状为纵向较长的方形。在第一室15内容纳有保持器30的主体部31和防脱部32。
如图11所示,第一室15的上端位于比上侧的引导肋11高的位置,第一室15的下端位于比下侧的引导肋11低的位置。并且,如图10所示,在壳体10的右侧面,上下两个引导肋11以第一室15为边界被切分为前部肋11F和后部肋11R。前部肋11F的后端面与第一室15的前表面相连呈同一面状。后部肋11R的前端面与第一室15的后表面相连呈同一面状。
如图10、图11所示,第二室16与第一室15的后表面连通,并在左右方向上细长地延伸。第二室16的右端在壳体10的右侧面开口,第二室16的左端被壳体10的外壁部封闭。第二室16的剖面形状、即壳体10的右侧面的开口形状为纵向较长的方形。第一室15的高度方向中心与第二室16的高度方向中心成为相同高度。第二室16的上表面由上段的端子容纳室12的底壁部构成,第二室16的下表面由下端的端子容纳室12的上壁部构成。
该第二室16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中的除去右端部以外的大部分的区域作为上下一对引导部18发挥作用。引导部18为沿左右方向(即,与保持器30相对于壳体10的安装方向平行的方向)呈直线状地延伸的形态。如图2、图5所示,在第二室16中,保持器30的滑动接触部37与引导部18滑动接触并被容纳。
如图10所示,第三室17的左右方向的形成区域仅限定于壳体10的右侧的端部。第三室17与第二室16的后表面连通。第三室17的右端部在壳体10的右侧面开口。在第三室17内容纳有保持器30的操作部34和弹性锁定片36。在第三室17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中的除去右端部以外的区域分别形成有左右隔开间隔的各一对卡定突起19。
如图10、图11、图12所示,在安装孔14的右端部的内表面形成有:第一防松动面21(权利要求所述的防松动部),用于防止位于临时卡定位置和正式卡定位置的保持器30松动;第二防松动面22(权利要求所述的防松动部),用于防止位于临时卡定位置的保持器30进行松动;以及第三防松动面23,用于防止位于正式卡定位置的保持器30松动。
第二室16的右端部的上表面和第三室17的右端部的上表面相对于上侧的后部肋11R的下表面相连呈同一面状,第二室16的右端部的下表面和第三室17的右端部的下表面相对于下侧的后部肋11R的上表面相连呈同一面状。并且,从第二室16的右端部上表面到上侧的后部肋11R的下表面的区域、以及从第二室16的右端部的下表面到下侧的后部肋11R的上表面的区域作为上下相对的一对第一防松动面21发挥作用。
第一室15的前表面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在其右端部与上下两个前部肋11F的后端面相连呈同一面状。第一室15的前表面的上下两端部的右端部作为面对后方的上下一对第二防松动面22发挥作用。而且,第一室15的右端部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作为在上下方向上相对的一对第三防松动面23发挥作用。进而,第三室17的右端部的后表面作为与第二防松动面22前后相对的第四防松动面24发挥作用。
如图6~图8所示,保持器30具有在与保持器30相对于壳体10的安装方向(以下,称为“安装方向”)平行的方向即左右方向上细长地延伸的形态的主体部31。在主体部31的上表面,以与端子容纳室12对应的方式左右隔开间隔地形成有向上方突出的多个防脱部32。在主体部31的下表面,也以与端子容纳室12对应的方式左右隔开间隔地形成有向下方突出的多个防脱部32。
保持器30中的相对于壳体10的安装方向后端部成为当进行安装操作等时由作业者握持的基端部33。在该基端部33形成有从主体部31的右端部向后方(即,与保持器30的安装方向呈大致直角地交叉的方向)呈单臂梁状地延伸的形态的操作部34。操作部34形成为方形的板状,操作部34的右侧面成为将保持器30安装于壳体10时供作业者按压操作的平坦的操作面35。在保持器30的基端部33配置有上下隔开间隔的一对弹性锁定片36,作为用于将保持器30保持在相对于壳体10的安装状态的锁定构件。弹性锁定片36为从操作部34的左侧面向左方呈单臂梁状地延伸的形态。
在保持器30的安装方向末端侧的区域形成有上下一对滑动接触部37。滑动接触部37为从主体部31的后表面向后方呈肋状突出的形态,并且是在左右方向(即,与保持器30的安装方向平行的方向)上呈直线状地延伸的形态。左右方向上的滑动接触部37的形成区域为从接近保持器30(主体部31)的左端的位置到保持器30(主体部31)的长度方向大致中央位置的范围。滑动接触部37从主体部31延伸的延伸方向为与操作部34从主体部31延伸的延伸方向相同的方向。
在保持器30的基端部33形成有第一防松动突起41(权利要求所述的防松动部)、第二防松动突起42(权利要求所述的防松动部)、以及第三方松动突起43。第一防松动突起41形成于操作部34中的最靠近主体部31的前端部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一对第一防松动突起41是彼此向上下相反方向突出的形态。第二防松动突起42形成于主体部31的前表面的右端部。一对第二防松动突起42均向前方突出。而且,在主体部31的右端部形成有向上下两个方向突出的一对板状突出部44。并且,在上侧的板状突出部44的上表面和下侧的板状突出部44的下表面形成有一对第三方松动突起43。一对第三防松动突起43与第一防松动突起41相同,是彼此上下相反的朝向。
接下来,对本实施例的作用进行说明。在将端子配件50安装到壳体10时,预先将保持器30安装于壳体10并保持在临时卡定位置。在安装时,使主体部31的左端部在前,从壳体10的右方将保持器30插入到安装孔14内。此时,主体部31和防脱部32嵌入第一室15,上下一对滑动接触部37嵌入第二室16。
并且,通过对操作面35按压操作,使保持器30的安装工序继续进行。在保持器30的安装过程中,上侧的滑动接触部37与上侧的引导部18滑动接触,并且下侧的滑动接触部37与下侧的引导部18滑动接触,从而保持器30被限制了相对于壳体10向上下方向的相对位移和倾斜。因此,保持器30一直保持正确的姿势而平行移动。
当保持器30的安装继续进行时,操作部34和弹性锁定片36进入第三室17内。接着,当保持器30接近临时卡定位置时,上下两个弹性锁定片36以与卡定突起19发生干扰并相互接近的方式弹性弯曲。接着,当保持器30到达临时卡定位置时,如图4所示,两个弹性锁定片36弹性复原并嵌合在左右相邻的卡定突起19之间。通过该卡定作用,保持器30在临时卡定位置被保持在向左右方向的相对位移受限制的状态。如图5所示,在保持器30位于临时卡定位置的状态下,保持器30的基端部33位于安装孔14的外部。
在保持器30位于临时卡定位置的状态下,防脱部32位于相对于端子配件50向右方偏移的非对称位置。因此,能够将端子配件50插入到各端子容纳室12。而且,主体部31位于上侧的端子容纳室12和下侧的端子容纳室12之间,不过在保持器30在上下方向上发生松动的情况下,存在主体部31的一部分进入端子容纳室12内而与插入过程中的端子配件50发生干扰的可能性。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0、图12所示,作为保持器30位于临时卡定位置时防止保持器30向上下方向的松动的构件,采用下述结构:在保持器30的基端部33,使形成于保持器30的上下一对第一防松动突起41以向上下突出的方式在按压状态下抵接于在壳体10形成的一对第一防松动面21。除此之外,如图3所示,还采用使保持器30的滑动接触部37嵌合在壳体10的上下一对引导部18之间的结构。通过这些抵接结构和嵌合结构,限制了临时卡定位置的保持器30在上下产生松动或者向上下倾斜。因此,不存在由保持器30的上下的松动导致的对端子配件50的插入动作的障碍。
而且,如图5所示,在保持器30位于临时卡定位置的状态下,在保持器30的基端部33,保持器30的前表面的第二防松动突起42以从后方按压的状态抵接于壳体10的第二防松动面22,并且保持器30的操作部34的后端面以从前方按压的状态抵接于壳体10的第四防松动面24。而且,在保持器30的安装方向末端侧(左端侧),主体部31的前表面和后表面与第一室15的前表面和后表面抵接。通过这些抵接作用,保持器30相对于壳体10向前后方向的相对位移受到限制。另外,第三方松动突起43位于安装孔14的外部,位于相对于第三防松动面23向右方偏移的非对应的位置。
在所有的端子容纳室12中插入端子配件50后,对操作面35施加超过卡定突起19与锁定突起的卡定力的按压操作力。由此,弹性锁定片36弹性弯曲,保持器30从临时卡定位置向正式卡定位置移动。如图1所示,当保持器30移动到正式卡定位置时,弹性锁定片36从左侧卡定于左侧的卡定突起19,通过该卡定作用,保持器30被保持在正式卡定位置。在保持器30位于正式卡定位置的状态下,防脱部32从后方卡定于端子配件50的方筒部51,因此通过该卡定作用,防止端子配件50脱出。因此,端子配件50通过凸状部13的第一阶段卡定作用和保持器30的第二阶段卡定作用而被切实地保持在防脱的状态。而且,即使是在保持器30从临时卡定位置向正式卡定位置移动时,滑动接触部37与引导部18滑动接触,因此限制了保持器30向上下的倾斜。
而且,在保持器30位于正式卡定位置的状态下,与位于临时卡定位置时相同地,在保持器30的基端部33,使上下一对第一防松动突起41以向上下突出的方式在按压状态下抵接于一对第一防松动面21,因此限制了保持器30的基端部33的上下方向的松动。同样地,在保持器30的基端部33,使形成于保持器30的上下一对第三防松动突起43以向上下突出的方式在按压状态下抵接于在壳体10形成的一对第三防松动面23。通过这些按压状态的抵接作用,限制了保持器30的基端部33向上下方向的松动。而且,通过滑动接触部37与引导部18的抵接,也限制了保持器30的安装方向末端侧向上下方向的松动。另外,第二防松动突起42从第二防松动面22偏离。
本实施例的阴侧连接器F具有保持器30,该保持器30相对于壳体10选择性地安装在允许端子配件50的插入动作的临时卡定位置、和与插入完成的端子配件50卡定而防止端子配件50脱出的正式卡定位置。保持器30中的相对于壳体10的插入方向后端部成为在保持器30位于临时卡定位置时位于安装孔14的外部的基端部33。并且,在保持器30的基端部33和壳体10形成有在保持器30位于临时卡定位置时通过相互抵接而限制保持器30相对于壳体10的相对位移的防松动部(第一防松动面21、第二防松动面22、第一防松动突起41、第二防松动突起42)。根据这种结构,在保持器30位于临时卡定位置时,第一防松动突起41和第二防松动突起42分别与第一防松动面21和第二防松动面22抵接,从而限制了保持器30相对于壳体10的相对位移。由此,能够防止保持器30的相对位移导致对端子配件50的插入动作产生阻碍。
而且,在壳体10的外表面形成有用于通过与对方侧连接器M嵌合而使嵌合姿势稳定的引导肋11,壳体10侧的第一防松动面21形成于引导肋11。根据该结构,引导肋11兼具作为第一防松动面21的功能,因此与引导肋11不具有作为防松动构件的功能的结构相比,能够实现壳体10的形状的简化。
<其他实施例>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根据上述记载以及附图说明的实施例,例如以下实施例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1)在上述实施例中,引导肋兼具防松动部(第一防松动面)的功能,不过也可以是引导肋不兼具防松动部的功能的方式。
(2)在上述实施例中,使在保持器的安装方向末端侧形成的滑动接触部与壳体的引导部滑动接触,不过也可以是不设置这种滑动接触部和引导部的滑动接触结构的方式。

Claims (2)

1.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端子配件,插入到所述壳体内;
保持器,相对于所述壳体选择性地安装于临时卡定位置和正式卡定位置,所述临时卡定位置是允许所述端子配件的插入动作的位置,所述正式卡定位置是所述保持器与插入完成的所述端子配件卡定而防止所述端子配件脱出的位置;
基端部,构成所述保持器中的相对于所述壳体的插入方向后端部,在所述保持器位于临时卡定位置时位于安装孔的外部;以及
防松动部,形成于所述基端部和所述壳体,通过在所述保持器位于临时卡定位置时彼此抵接而限制所述保持器相对于所述壳体的相对位移,
在所述壳体的外表面形成有引导肋,所述引导肋通过与对方侧连接器嵌合而使嵌合姿势稳定,
所述壳体侧的所述防松动部形成于所述引导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保持器的插入方向末端侧形成有与所述保持器的安装方向大致平行的滑动接触部,
在所述壳体形成有与所述保持器的安装方向平行且在所述保持器位于临时卡定位置时与所述滑动接触部抵接的引导部。
CN201410355438.1A 2013-07-26 2014-07-24 连接器 Active CN10434803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55980A JP6124134B2 (ja) 2013-07-26 2013-07-26 コネクタ
JP2013-155980 2013-07-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48031A CN104348031A (zh) 2015-02-11
CN104348031B true CN104348031B (zh) 2017-01-11

Family

ID=523385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355438.1A Active CN104348031B (zh) 2013-07-26 2014-07-24 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257773B2 (zh)
JP (1) JP6124134B2 (zh)
KR (1) KR101595657B1 (zh)
CN (1) CN104348031B (zh)
FR (1) FR3009137B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14316B2 (ja) * 2013-08-28 2015-11-1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2016219201A (ja) * 2015-05-19 2016-12-22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6551248B2 (ja) * 2016-01-29 2019-07-31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6601242B2 (ja) * 2016-01-29 2019-11-06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6213592B2 (ja) * 2016-02-25 2017-10-18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6667107B2 (ja) * 2016-06-15 2020-03-18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コネクタ
JP6670446B2 (ja) * 2016-06-15 2020-03-25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コネクタ
JP6431883B2 (ja) * 2016-10-11 2018-11-28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コネクタ
JP7063848B2 (ja) * 2019-06-04 2022-05-09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ハウジング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405440B2 (ja) * 1997-08-22 2003-05-12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リテーナ付きコネクタ
JP3388154B2 (ja) * 1997-10-01 2003-03-17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3606104B2 (ja) * 1999-04-22 2005-01-05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DE60219845T2 (de) * 2001-03-09 2008-01-17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Yokkaichi Halter für elektrischen Verbinder
JP3755431B2 (ja) * 2001-06-22 2006-03-15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4224236B2 (ja) * 2001-12-19 2009-02-12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3415140B1 (ja) * 2002-07-04 2003-06-09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DE10320665B4 (de) * 2002-05-23 2008-11-13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Yokkaichi Verbinder
JP3960431B2 (ja) * 2003-10-16 2007-08-15 タイコ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アンプ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JP2005123078A (ja) 2003-10-17 2005-05-12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JP4238746B2 (ja) * 2004-03-09 2009-03-18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5217602B2 (ja) * 2008-04-23 2013-06-19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2013008516A (ja) * 2011-06-23 2013-01-10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FR3009137A1 (fr) 2015-01-30
KR20150013043A (ko) 2015-02-04
FR3009137B1 (fr) 2018-01-12
KR101595657B1 (ko) 2016-02-18
US9257773B2 (en) 2016-02-09
CN104348031A (zh) 2015-02-11
JP6124134B2 (ja) 2017-05-10
JP2015026538A (ja) 2015-02-05
US20150031250A1 (en) 2015-01-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48031B (zh) 连接器
KR100937183B1 (ko) 커넥터 및 커넥터의 예조립 방법
JP5189941B2 (ja) コネクタ
JP4432797B2 (ja) コネクタ
US20140127928A1 (en) Connector
CN102655298A (zh) 连接器
US20090191747A1 (en) Connector
JP2011129297A (ja) コネクタ
JP2012156045A (ja) コネクタ
JP5682476B2 (ja) コネクタ
JP2013038044A (ja) コネクタ
CN103650249A (zh) 具有端子位置保证的电连接器
CN104348032B (zh) 连接器
JP2011154941A (ja) コネクタ
JP5571976B2 (ja) コネクタ
JP5233908B2 (ja) コネクタ
JP5440453B2 (ja) コネクタ
JP2011253717A (ja) コネクタ
JP5316306B2 (ja) コネクタ
JP2010238514A (ja) 防水コネクタ
JP4636072B2 (ja) コネクタ
JP5217974B2 (ja) コネクタ
JP5109785B2 (ja) 基板用コネクタの取付け構造
JP6433388B2 (ja)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アッセンブリ
JP2006202536A (ja) コネ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