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34923A - 车辆用传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传动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334923A CN104334923A CN201280073353.3A CN201280073353A CN104334923A CN 104334923 A CN104334923 A CN 104334923A CN 201280073353 A CN201280073353 A CN 201280073353A CN 104334923 A CN104334923 A CN 10433492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ear
- clutch
- torque
- clutch mechanism
- input shaf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7/00—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16H1/00 - F16H35/00
- F16H37/02—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16H1/00 - F16H35/00 comprising essentially only toothed or friction gearings
- F16H37/021—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16H1/00 - F16H35/00 comprising essentially only toothed or friction gearings toothed gearing combined with continuous variable friction gearing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7/00—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16H1/00 - F16H35/00
- F16H37/02—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16H1/00 - F16H35/00 comprising essentially only toothed or friction gearings
- F16H37/021—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16H1/00 - F16H35/00 comprising essentially only toothed or friction gearings toothed gearing combined with continuous variable friction gearing
- F16H2037/026—CVT layouts with particular features of reversing gear, e.g. to achieve compact arrangement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200/00—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 F16H2200/0008—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specially adapted for front-wheel-driven vehicl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4/00—Machine element or mechanism
- Y10T74/19—Gearing
- Y10T74/19019—Plural power paths from prime mov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在驱动力源输出的转矩被输入的输入轴与输出转矩的输出轴之间,相互并列地设置有:使变速比连续地变化的无级变速器、在前进行驶的情况下传递转矩的第一齿轮列、以及在后退行驶的情况下传递转矩的第二齿轮列。所述车辆用传动装置具有:第一离合器机构,所述第一离合器机构将从所述输入轴经由所述第一齿轮列到达所述输出轴的转矩的传递路径切换为能够传递转矩的状态和不能传递转矩的状态;爪形离合器,所述爪形离合器将在所述输入轴与所述输出轴之间传递转矩的路径切换到经由所述无级变速器进行转矩传递的无级变速路径、以及经由所述第二齿轮列进行转矩传递的倒挡用路径;以及第二离合器机构,所述第二离合器机构将所述无级变速路径以及所述倒挡用路径都切换为相对于所述输入轴或所述输出轴能够传递转矩的状态和不能传递转矩的状态,并且,所述第一离合器机构以及所述第二离合器机构分别分开地与所述输入轴配置在同一轴线上或与所述输出轴配置在同一轴线上,并且,配置在所述输入轴以及所述输出轴的轴线方向上的不同的位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传递从车辆的驱动力源输出的动力的装置,尤其涉及具有包括无级变速器的传动路径、以及与该传动路径并列设置的其他传动路径的传动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车辆的驱动力源通常使用的内燃机具有输出转矩根据转速的增大而增大的特性。相比之下,车辆所要求的驱动力通常在低车速下大而在高车速下相对小。即,在车辆中,要求与基于内燃机的输出特性的转矩相反的转矩。另外,内燃机的效率高的运转点受到限制。因此,在以内燃机为驱动力源的车辆中,搭载有能够使变速比适当变化的变速器。而且,在该变速器中基于车速、油门开度等车辆的行驶状态适当设定变速比以得到所需的驱动力,并且,使内燃机在效率高的运转点进行运转。但是,在像针对每个变速挡阶段性地设定变速比的有级变速器那样由变速器设定的变速比存在级差的情况下,不能使内燃机总是在效率高的运转点进行运转。即,在效率高的运转点处的内燃机的转速为能够通过2个变速挡的之间的变速比进行设定的转速的情况下,在直至从一方的变速挡切换到另一方的变速挡为止的期间的运转状态下,导致效率降低。于是,最近,代替有级变速器而使用能够使变速比连续地变化的无级变速器。
作为车辆用的无级变速器,带式无级变速器和环形无级变速器是众所周知的。前者的带式无级变速器具有:传动用的带、以及随着使卷绕该带的槽的宽度变化而使得带的卷绕半径的大小变化的一对带轮。而且,构成为,通过使各个带轮的槽宽变化而使带的卷绕半径变化,从而使在上述一对带轮的之间设定的变速比无级变化。另外,后者的环形无级变速器为如下结构:在相对配置的一对盘之间夹入动力辊,将该动力辊与各盘接触的接触点连结的线相对于盘的旋转中心轴线倾斜,从而使各盘彼此的转速产生转速差。而且,构成为,动力辊的倾斜角度(倾转角度)越大,则盘彼此的转速之差即变速比越远离“1”。
在这些无级变速器中,为了使变速比连续地变化,利用带轮与带之间的摩擦力或盘与动力辊之间的摩擦力来传递转矩。由于摩擦力是2个部件的接触部位处的摩擦系数与垂直载荷(或法线方向的载荷)之积,因此,根据应传递的转矩而增大垂直载荷。对于车辆用的带式无级变速器而言,该垂直载荷是带轮对带进行夹压的载荷。而且,例如在带轮上一体地形成液压促动器,由向该液压促动器供给的液压产生该载荷。
另一方面,车辆在起步时要求大的驱动力。相比之下,在稳定的行驶状态即巡航时要求的驱动力比起步时小。因此,在起步时需要增大用于产生上述摩擦力的垂直载荷。即,在带式无级变速器中,在起步时增高用于产生夹压力的液压。若作为车辆的驱动状态、为比较短的时间即起步时做准备而设置用于产生大的液压的液压设备,则有可能导致驱动装置、用于该驱动装置的液压装置大型化,而且伴随着产生高液压而导致燃料消耗恶化。
能够解决如上所述的课题的装置记载在日本特开2000-130548号公报、日本特开2004-076876号公报或日本特开2005-308041号公报等中。其中,记载在日本特开2000-130548号公报中的装置具有:由第一离合器与输入轴连结的齿轮列、以及由第二离合器与输入轴连结的带式无级变速器。该齿轮列构成为能够设定前进挡和后退挡。而且,构成为,从与输入轴设置在同一轴线上的驱动齿轮向第一副轴传递转矩,并从该副轴切换到前进挡用的齿轮列和后退挡用的齿轮列而传递转矩。
在上述第一副轴上设置有与上述驱动齿轮啮合的从动齿轮和倒挡驱动齿轮。另外,输出驱动齿轮和倒挡从动齿轮配置在同轴上且能够旋转。在第一副轴与输出驱动齿轮之间、以及输出驱动齿轮与倒挡从动齿轮之间,设置有爪形离合器。而且,构成为由该爪形离合器将第一副轴与输出驱动齿轮连结或将倒挡从动齿轮与输出驱动齿轮连结。安装在第一空转轴上的第一怠速齿轮,与安装在第一副轴上的倒挡驱动齿轮啮合。与该第一怠速齿轮啮合的第二怠速齿轮安装在第二空转轴上。在该第二空转轴上,安装有与上述倒挡从动齿轮啮合的第三怠速齿轮。
而且,输出驱动齿轮与能够旋转地设置在输出轴上的输出从动齿轮啮合。在该输出驱动齿轮与输出轴之间,设置有相互并列地配置的单向离合器以及第三离合器。并且,在输出轴上安装有带式无级变速器中的从动侧的次级带轮,由带与该次级带轮连结的驱动侧的初级带轮,与所述输入轴配置在同一轴线上。而且,构成为由第二离合器连接输入轴和初级带轮。
因此,在上述日本特开2000-130548号公报所记载的装置中,在向前进方向起步时,使第一离合器卡合并由爪形离合器将第一副轴和输出驱动齿轮连结,从而转矩自输入轴经由齿轮列传递到输出轴。另外,使第一离合器卡合且由爪形离合器将倒挡从动齿轮与输出驱动齿轮连结,从而转矩自输入轴经由第一副轴、第一空转轴、以及第二空转轴传递到倒挡从动齿轮以及输出驱动齿轮。其结果是,输出轴向与向前进方向起步时相反的方向旋转,后退挡被设定。而且,若代替第一离合器而使第二离合器卡合,则转矩自输入轴经由带式无级变速器传递到输出轴。其结果是,成为能够由无级变速器使变速比无级变化的前进行驶状态。
另一方面,在日本特开2004-076876号公报所记载的装置中,在传递发动机输出的动力的输入轴与带式无级变速器中的初级带轮之间,设置有由单个小齿轮型行星齿轮机构构成的前进后退切换机构。而且,该前进后退切换机构中的内齿轮和初级带轮连结成一体而旋转,而且输入轴与太阳齿轮连结。因此,通过由离合器将太阳齿轮和内齿轮连结而成为前进状态,通过由制动器固定行星齿轮架而成为后退状态。并且,在输入轴和与次级带轮构成一体的输出轴之间,设置有变速比比由无级变速器得到的最大变速比大的齿轮列。而且,构成该齿轮列的输入齿轮与输入轴构成一体。另外,经由怠速齿轮与该输入轴连结的输出齿轮能够旋转地与输出轴嵌合。而且,在输出齿轮与输出轴之间,单向离合器和摩擦离合器串联排列。
因此,当在前进状态下起步的情况下,将用于使输入轴与初级带轮连结的离合器释放,而且使输出轴侧的离合器卡合,从而将转矩从输入轴经由齿轮列以及单向离合器和与其串联排列的离合器传递到输出轴。若自该状态由离合器将输入轴和初级带轮连结,则无级变速器的最大变速比比由齿轮列得到的变速比小一些,因此,次级带轮以及与其一体的输出轴成为比以往大的转速、更具体地说比输出齿轮高的高转速,单向离合器释放。即,转矩经由无级变速器被传递到输出轴。这样,起步时齿轮列进行转矩的传递,因此,不存在起步时的大的转矩施加于无级变速器的情况。
另外,在日本特开2005-308041号公报所记载的装置中,发动机输出的动力被传递到构成前进后退切换机构的单个小齿轮型行星齿轮机构的太阳齿轮。而且,设置有将该太阳齿轮连结到与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初级带轮一体的输入轴上的离合器。另外,在输入轴的外周侧经由单向离合器嵌合有输入齿轮,该输入齿轮与前进后退切换机构中的内齿轮连结。另外,单向离合器构成为,在输入轴在前进旋转方向相比其外周侧的输入齿轮以高速旋转的情况下,单向离合器进行卡合。另外,在与次级带轮一体的输出轴的外周侧,经由其他的单向离合器嵌合有输出齿轮。而且,在输出齿轮与上述输入齿轮之间配置有怠速齿轮,输入齿轮和输出齿轮与该怠速齿轮啮合。即,构成为,输入齿轮和输出齿轮都向相同方向旋转。上述输入齿轮和输出齿轮的齿数比(变速比)设定为比由无级变速器能够设定的最大的变速比稍小的变速比,该无级变速器由上述各带轮和卷绕在上述各带轮上的带构成。而且,上述其他的单向离合器构成为,在输出轴在前进旋转方向相比输出齿轮以高速旋转的情况下,上述其他的单向离合器进行卡合。另外,与其他的单向离合器并列地设置有摩擦式的离合器。并且,为了设定后退状态,设置有将前进后退切换机构中的行星齿轮架固定的制动器。
因此,在日本特开2005-308041号公报所记载的装置中,例如在为了进行前进行驶而起步的情况下,太阳齿轮和输入轴由离合器连结。其结果是,转矩经由输入轴传递到以无级变速器为主体的主变速路径,通过使单向离合器卡合,转矩传递到以上述各齿轮为主体的副变速路径。在该情况下,由齿轮列得到的变速比比无级变速器的最大变速比小一些,因此,输出齿轮相比输出轴以高速旋转,输出轴侧的单向离合器成为释放状态。其结果是,转矩经由齿轮列被传递到驱动轮。即,起步时的大的转矩不施加于无级变速器。在起步后,在随着车速增大而逐渐减小无级变速器的变速比时,与次级带轮一体的输出轴的转速达到设置于其外周侧的输出齿轮的转速,因变速比的降低而使得其转速进一步增大。其结果是,输出轴侧的单向离合器成为卡合状态,转矩经由无级变速器传递到驱动轮。另外,在该情况下,输入轴侧的单向离合器成为释放状态,因此,不产生联锁状态。
上述任一个公报所记载的装置都构成为,与带式无级变速器并列地设置有齿轮列,主要是在起步时经由该齿轮列传递用于起步的转矩。尤其是,在日本特开2000-130458号公报所记载的装置中,构成为,将被输入到该齿轮列的转矩由爪形离合器切换到用于起步的齿轮副和用于后退行驶的齿轮副进行传递。因此,在日本特开2000-130458号公报所记载的装置中,需要上述的第一离合器、第二离合器、爪形离合器、以及单向离合器合计四个卡合机构。另外,也需要与单向离合器并列地设置第三离合器。因此,日本特开2000-130458号公报所记载的装置可以进行起步时的转矩的传递以及用于后退行驶的转矩的传递而不使用带式无级变速器。但是,用于实现如上所述的转矩的传递路径的卡合机构的数量增多,与此相应地有可能导致装置整体的结构复杂化而且大型化。
另外,日本特开2000-130458号公报所记载的装置构成为,由爪形离合器切换用于向前进方向起步的转矩的传递路径和用于后退行驶的转矩的传递路径。因此,所谓入库移动(garage shift)时的变速有可能产生延迟。即,爪形离合器以转矩未施加的状态进行切换动作,因此,在入库移动的情况下,在日本特开2000-130458号公报所记载的装置中,需要释放上述第一离合器而切断针对爪形离合器的转矩的传递。接着,在该状态下使爪形离合器进行切换动作,此后使第一离合器卡合。其结果是,需要等待施加于爪形离合器的转矩消失,而且,确认爪形离合器已切换之后,使第一离合器卡合。因此,在日本特开2000-130458号公报所记载的装置中,在入库移动时,爪形离合器的切换动作、第一离合器的卡合动作需要花费时间,而且产生不可避免的浪费时间,因此,有可能导致入库移动的变速响应性恶化。
另一方面,日本特开2004-76876号公报所记载的装置在后退行驶的情况下,前进后退切换机构被设定为后退状态。而且,构成为将经过了该前进后退切换机构的转矩传递到带式无级变速器,从该带式无级变速器将转矩传递到驱动轮。因此,在该日本特开2004-76876号公报所记载的装置中,导致后退挡的变速比被限制在由无级变速器能够设定的变速比。
并且,日本特开2005-308041号公报所记载的装置是如下构成的装置:避免或抑制在向前进方向起步时大的转矩作用于带式无级变速器。因此,在起步时传递转矩的齿轮列的变速比比由无级变速器能够设定的最大变速比小,所以不能扩大装置整体的变速比幅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着眼于上述技术课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仅能够选择多条转矩传递路径而且能够简化结构且可以提高变速响应性的车辆用传动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车辆用传动装置,在驱动力源输出的转矩被输入的输入轴与输出转矩的输出轴之间,相互并列地设置有:使变速比连续地变化的无级变速器、在前进行驶的情况下传递转矩的第一齿轮列、以及在后退行驶的情况下传递转矩的第二齿轮列,所述车辆用传动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第一离合器机构,所述第一离合器机构将从所述输入轴经由所述第一齿轮列到达所述输出轴的转矩的传递路径切换为能够传递转矩的状态和不能传递转矩的状态;爪形离合器,所述爪形离合器将在所述输入轴与所述输出轴之间传递转矩的路径切换到经由所述无级变速器进行转矩传递的无级变速路径、以及经由所述第二齿轮列进行转矩传递的倒挡用路径;以及第二离合器机构,所述第二离合器机构将所述无级变速路径以及所述倒挡用路径都切换为相对于所述输入轴或所述输出轴能够传递转矩的状态和不能传递转矩的状态,并且,所述第一离合器机构以及所述第二离合器机构分别分开地与所述输入轴配置在同一轴线上或与所述输出轴配置在同一轴线上,并且,配置在所述输入轴以及所述输出轴的轴线方向上的不同的位置。
也可以构成为,本发明中的所述第一离合器机构设置在所述输入轴与所述第一齿轮列之间,所述第一齿轮列与所述输出轴连结,所述第二离合器机构设置在从所述无级变速路径以及所述倒挡用路径朝向所述输出轴传递转矩的位置,而且,所述第一离合器机构以及所述第二离合器机构隔着所述第一齿轮列相互相向地配置。
或者,也可以构成为,所述第一离合器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齿轮列与所述输出轴之间,所述第一齿轮列与所述输入轴连结,所述第二离合器机构设置在将所述输入轴的转矩传递到所述无级变速路径以及所述倒挡用路径的位置,所述第一离合器机构以及所述第二离合器机构隔着所述第一齿轮列相互相向地配置。
另外,所述第一齿轮列可以构成为由多个齿轮设定比所述无级变速器的最大变速比大的变速比或比最小变速比小的变速比。
另外,所述爪形离合器可以构成为,通过使可动部件与构成所述无级变速路径的一部分的部件卡合,能够经由所述无级变速路径传递转矩,并且通过使所述可动部件与构成所述倒挡用路径的一部分的部件卡合,能够经由所述倒挡用路径传递转矩,所述可动部件与用于对所述无级变速路径以及所述倒挡用路径进行输入的部件或用于从所述无级变速路径以及所述倒挡用路径进行输出的部件啮合。
另外,所述第一离合器机构以及所述第二离合器机构可以分别由一个离合器构成。
而且,所述第一离合器机构以及所述第二离合器机构可以分别由摩擦离合器构成。
而且,所述爪形离合器可以设置在将所述输入轴的转矩切换到所述无级变速路径和所述倒挡用路径地进行传递的位置。
或者,所述爪形离合器也可以设置在切换所述无级变速路径和所述倒挡用路径而朝向所述输出轴传递转矩的位置。
因此,根据本发明,作为将转矩从输入轴传递到输出轴的路径,可以选择经由第一齿轮列的路径、经由第二齿轮列的路径、以及经由无级变速器的路径。用于进行该情况下的选择的卡合机构仅仅是第一离合器机构、第二离合器机构、以及爪形离合器这三个。这样,根据本发明,尽管转矩的传递路径的选择存在多样性,也可以减少所需的卡合机构的数量。其结果是,可以简化装置整体的结构,而且可以使装置小型化。尤其是,在本发明中,构成为,由一个爪形离合器进行经由无级变速器传递转矩的路径、以及通过经由第二齿轮列传递转矩来设定后退状态的路径的选择或切换。因此,可以通过所谓零部件的共用化使装置整体的结构简化,而且可以使装置小型化。
而且,在本发明中,第一离合器机构以及第二离合器机构中的一方与输入轴配置在同一轴线上,另一方与输出轴配置在同一轴线上。例如,第一离合器机构设置在输入轴与第一齿轮列之间,第二离合器机构设置在从无级变速路径以及倒挡用路径朝向输出轴传递转矩的位置。或者,第一离合器机构设置在第一齿轮列与输出轴之间,第二离合器机构设置在将输入轴的转矩传递到无级变速路径以及倒挡用路径的位置。即,第一离合器机构和第二离合器机构分别分开地配置在输入轴和输出轴中的任一方,相互不配置在同一轴线上。并且,第一离合器机构和第二离合器机构在输入轴以及输出轴的轴线方向上配置在不同的位置。因此,可以避免第一离合器机构的外周部分与第二离合器机构的外周部分相互干涉。因此,可以缩短输入轴和输出轴之间的距离,可以使本发明中的传动装置的结构小型化。
另外,在本发明中,可以将由第一齿轮列得到的变速比设定为比由无级变速器得到的最大变速比大或比最小变速比小。因此,可以使传动装置整体的变速比的幅度宽广。
另外,在本发明中,各离合器机构分别由一个离合器构成,从而可以使装置整体的结构进一步小型化。而且,这些离合器机构由摩擦离合器构成,从而可以提高变速控制中的控制响应性。即,在从经由第一齿轮列传递转矩的状态切换到经由无级变速器传递转矩的状态以及经由第二齿轮列传递转矩的状态的情况下,可以将各个摩擦离合器过渡性地控制在滑动状态,从而可以进行使承担转矩的传递的离合器机构逐渐轮换的所谓离合器到离合器(clutch to clutch)变速。因此,可以提高入库移动等变速控制中的控制响应性,而且能够降低变速时的冲击。
另一方面,通过将各离合器机构、爪形离合器设置在从输入侧即输入轴传递转矩的位置,作用于各离合器机构、爪形离合器的转矩不会成为借助减速作用而增大的转矩。因此,可以使各离合器机构、爪形离合器小容量且小型化。
相比之下,在将各离合器机构、爪形离合器设置在向输出侧即输出轴传递转矩的位置的情况下,这些离合器机构、爪形离合器中的输入侧与输出侧之间的转速之差小,因此,对于各离合器机构,可以抑制滑动而提高其耐久性。另外,对于爪形离合器,所谓同步性能提高而能够顺利地进行卡合以及释放。因此,可以采用未特别具有用于进行同步的机构的啮合离合器来代替同步器等具有同步功能的零部件,从而可以使装置整体的成本低廉化。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车辆用传动装置的第一具体例的示意图。
图2是示意性表示爪形离合器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集中表示第一离合器机构、第二离合器机构、以及爪形离合器的动作状态的图表。
图4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具体例的示意图。
图5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具体例的示意图。
图6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四具体例的示意图。
图7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五具体例的示意图。
图8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六具体例的示意图。
图9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七具体例的示意图。
图10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八具体例的示意图。
图11是作为比较例用于说明不应用本发明的车辆用传动装置的例子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车辆用传动装置是用于将发动机、电机等驱动力源输出的动力传递到驱动轮的传动装置,是具有变速功能的传动装置。即,通常是被称为变速器或驱动桥的装置。尤其是,在本发明中作为对象的装置是在输入轴与输出轴之间相互并列地排列设置有无级变速器和规定的变速比(齿数比)的齿轮列的传动装置。作为无级变速器,可以应用以往已知的带式无级变速器、环形无级变速器。带式无级变速器适合于搭载于FF车(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车)的传动装置。环形无级变速器适合于搭载于FR车(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车)的传动装置。
另外,齿轮列总而言之只要是能够将转矩从输入轴传递到输出轴的齿轮即可,在本发明中,成为如下结构:通过齿轮列来设定利用无级变速器不能设定的变速比。因此,齿轮列使多个齿轮啮合而构成。而且,其齿数比(齿数之比)构成为能够设定比无级变速器中的最大变速比大的变速比或比最小变速比小的变速比。另外,为了防止车辆起步时的大的转矩施加于无级变速器,齿轮列优选构成为能够设定比无级变速器中的最大变速比大的变速比。另外,为了降低行驶中的驱动力源的转速以减少燃料消耗,齿轮列优选构成为能够设定比无级变速器中的最小变速比小的变速比。
图1表示如上所述的传动装置的具体例。在此所示的例子是构成为适合于FF车的例子。因此,作为无级变速器1而采用带式无级变速器。另外,驱动力源由汽油发动机、柴油发动机等内燃机(Eng;发动机)2构成。
带有锁止离合器的变矩器3与发动机2的输出轴(曲轴)(未图示)连结。该变矩器3采用以往公知的结构。具体而言,与泵轮5相向地配置有涡轮6,该泵轮5与前罩4构成一体。另外,在上述泵轮5和涡轮6之间,配置有经由未图示的单向离合器被保持的定子7。另外,与涡轮6成一体而旋转的锁止离合器8,与前罩4的内面相向地配置。而且,根据隔着该锁止离合器8的两侧的压力差,锁止离合器8进行卡合、释放动作。即,锁止离合器8构成为,与前罩4的内面接触而成为传递转矩的卡合状态,与此相反,从前罩4的内面离开而成为切断转矩的传递的释放状态。而且,输入轴9与涡轮6连结。
在输入轴9上,能够旋转地嵌合有起步用的驱动齿轮10。另外,将该驱动齿轮10与输入轴9连结且解除该连结的第一离合器机构C1,与输入轴9设置在同一轴线上。总而言之,该第一离合器机构C1只要能够将驱动齿轮10和输入轴9连结即可,因此,可以由摩擦离合器、啮合离合器或单向离合器等构成。但是,在该图1所示的例子中,为了能够进行后面说明的所谓离合器到离合器变速,而且为了简化结构,由摩擦离合器构成第一离合器机构C1。该情况下的第一离合器机构C1既可以由多板式或单板式摩擦离合器构成,而且,也可以由干式或湿式摩擦离合器构成。并且,在输入轴9上,以成一体而旋转的方式安装有倒挡驱动齿轮11。因此,在该图1所示的例子中,从变矩器2侧按照驱动齿轮10、第一离合器机构C1、倒挡驱动齿轮11的顺序配置。
带式无级变速器1中的初级带轮(驱动带轮)12相对于输入轴9向其半径方向偏移地配置。而且,在与该初级带轮12一体地旋转的初级轴13上,安装有与倒挡驱动齿轮11啮合的反转从动齿轮14。即,构成为使初级轴13的旋转方向相对于输入轴9反转。
与上述输入轴9平行地配置有输出轴15。该输出轴15用于将转矩输出到最终减速器即前差动装置16。具体而言,与前差动装置16中的内齿轮17啮合的输出齿轮18,以成一体而旋转的方式安装在输出轴15上。另外,与前述驱动齿轮10啮合的起步用的从动齿轮19,以成一体而旋转的方式安装在输出轴15上。即,构成为,可以从输入轴9经由第一离合器机构C1、驱动齿轮10、以及从动齿轮19向输出轴15传递转矩。上述驱动齿轮10以及从动齿轮19是用于在车辆向前进方向起步时传递转矩的所谓起步用传动机构,相当于本发明中的第一齿轮列。而且,上述驱动齿轮10和从动齿轮19之间的齿数比(变速比),设定为比由无级变速器1能够设定的最大变速比(最低速侧的变速比)大的变速比(低速侧的变速比)。
中间轴20能够旋转地与输出轴15配置在同一轴线上。而且,在输出轴15与中间轴20之间、即向输出轴15传递转矩的位置,配置有能够传递转矩地连结这些输出轴15和中间轴20而且解除该连结的第二离合器机构C2。因此,该第二离合器机构C2总而言之只要能够选择性地连结这些输出轴15和中间轴20即可,所以与前述第一离合器机构C1同样地,能够由摩擦离合器、啮合离合器或单向离合器等构成。但是,在该图1所示的例子中,为了能够进行后面说明的所谓离合器到离合器变速,而且为了简化结构,由多板式或单板式且为干式或湿式摩擦离合器构成。
在该中间轴20与前述输入轴9之间设置有倒挡用传动机构。由上述驱动齿轮10和从动齿轮19构成的起步用传动机构构成为,在自输入轴9向输出轴15传递转矩时,输出轴15相对于输入轴9向相反方向旋转。相比之下,该倒挡用传动机构构成为,在自输入轴9向中间轴20传递转矩时,中间轴20相对于输入轴9向相同的方向旋转。即,与安装在输入轴9上的倒挡驱动齿轮11啮合而旋转的怠速齿轮21,以与输入轴9以及中间轴20平行的轴线为中心而旋转地配置在输入轴9与中间轴20之间。并且,与该怠速齿轮21啮合的倒挡从动齿轮22旋转自如地安装在中间轴20上。因此,上述倒挡驱动齿轮11、怠速齿轮21、以及倒挡从动齿轮22相当于本发明中的第二齿轮列。另外,经由这些倒挡驱动齿轮11、怠速齿轮21、以及倒挡从动齿轮22向输出轴15传递转矩的路径,相当于本发明中的倒挡用路径。
设置有将上述倒挡从动齿轮22与中间轴20连结而且解除该连结的爪形离合器23。该爪形离合器23是能够切换到卡合状态和释放状态而不会被设定在上述2个状态的中间状态、即伴随着滑动而传递转矩的状态啮合离合器。例如,是通过花键进行卡合的离合器,图2中示意性地示出其结构的一例。如图2所示,在中间轴20以及与其嵌合的倒挡从动齿轮22上,分别一体地设置有在外周面上形成有花键的毂部(hub)24以及毂部25,这些毂部24以及毂部25相互接近地配置。而且,作为与这些毂部24以及毂部25花键嵌合的可动部件的套筒26配置成,能够在这些毂部24以及毂部25的外周侧沿轴线方向滑动。因此,爪形离合器23构成为,通过使该套筒26从任一方的毂部24或毂部25脱离,从而解除中间轴20和倒挡从动齿轮22的连结。除此之外,爪形离合器23构成为,通过使套筒26与双方的毂部24以及毂部25花键嵌合,从而能够传递转矩地连结中间轴20和倒挡从动齿轮22。另外,爪形离合器23的套筒26向轴线方向的移动由未图示的适当的促动器进行即可。
上述无级变速器1如以往已知的那样具有:驱动侧部件即初级带轮12、从动侧部件即次级带轮27、以及卷绕在上述初级带轮12以及次级带轮27上的带28。而且,初级带轮12以及次级带轮27构成为,通过使卷绕有带28的槽的宽度扩展或缩窄地变化,从而使带28的卷绕半径的大小变化。即,构成为,使卷绕有带28的槽宽变化以便连续地变更变速比。
如前所述,初级带轮12相对于输入轴9向初级带轮12的半径方向偏移地配置。而且,与初级带轮12一体的初级轴13,经由一体地安装在输入轴9上的倒挡驱动齿轮11和一体地安装在初级轴13上且与倒挡驱动齿轮11啮合的反转从动齿轮14,能够传递动力地与输入轴9连结。
另一方面,次级带轮27配置成其旋转中心轴线与上述初级带轮12的旋转中心轴线平行。而且,具有以沿着该次级带轮27的旋转中心轴线的方式设置的次级轴29。该次级轴29与上述输出轴15以及中间轴20配置在同一轴线上。
在次级轴29的与中间轴20相向的一侧的前端,设置有与前述爪形离合器23中的毂部24以及毂部25相同的毂部30。即,次级轴29和中间轴20构成为由上述爪形离合器23选择性地连结。即,爪形离合器23构成为,通过使该套筒26与中间轴20中的毂部24和次级轴29中的毂部30花键嵌合,从而能够传递转矩地连结次级轴29和中间轴20。此外,爪形离合器23构成为,通过使该套筒26从任一方的毂部30或毂部24脱离,从而解除次级轴29和中间轴20的连结。
另外,如图2所示,爪形离合器26中的三个毂部24、毂部25、以及毂部30的排列为:中间轴20的毂部24配置在中央,在其左右两侧配置有次级轴29的毂部30和倒挡从动齿轮22的毂部25。因此,可以将如下状态设为空挡状态,该状态为使套筒26位于其可动范围的中央而使其仅与中间轴20上的毂部24嵌合并且从两侧的毂部30以及毂部25脱离的状态。
如上所述,从输入轴9经由无级变速器1到达毂部30的转矩传递路径相当于本发明中的无级变速路径。另外,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套筒26相当于本发明中的“可动部件”,毂部24相当于本发明中的“用于进行输入的部件”或“用于进行输出的部件”。而且,毂部25相当于本发明中的“构成倒挡用路径的一部分的部件”、毂部30相当于本发明中的“构成无级变速路径的一部分的部件”。因此,在图1所示的结构中,爪形离合器23设置在从无级变速路径以及倒挡用路径朝向输出轴15传递转矩的位置。
另外,上述无级变速路径中的倒挡驱动齿轮11和反转从动齿轮14既可以设定为不产生增减速作用的齿数比,或者也可以是产生增速作用或减速作用的齿数比。在通过上述倒挡驱动齿轮11和反转从动齿轮14产生增速作用或减速作用的情况下,作为起步用传动机构的上述驱动齿轮10和从动齿轮19的齿数比,设定为比利用基于倒挡驱动齿轮11和反转从动齿轮14得到的齿数比、以及无级变速器1中的最大变速比求出的变速比大的变速比。
而且,如上所述,本发明的传动装置中的第一离合器C1以及第二离合器机构C2分别分开地配置在输入轴9的同一轴线上或输出轴15的同一轴线上。而且,上述第一离合器C1以及第二离合器机构C2在输入轴9以及输出轴15的轴线方向上配置在相互不同的位置。在该图1所示的例子中,第一离合器机构C1与输入轴9配置在同一轴线上,第二离合器机构C2与输出轴15配置在同一轴线上。并且,上述第一离合器机构C1在轴线方向上的配置位置与第二离合器机构C2在轴线方向上的配置位置相互不同。更具体地说,第一离合器机构C1与输入轴9配置在同一轴线上且设置在输入轴9与上述第一齿轮列之间。第二离合器机构C2与输出轴15配置在同一轴线上且设置在自上述无级变速路径以及倒挡用路径朝向输出轴15传递转矩的位置。并且,上述第一离合器机构C1以及第二离合器机构C2在输入轴9以及输出轴15的轴线方向上隔着上述第一齿轮列相互相向地配置。
例如在图11所示的结构中,第一离合器机构C1与输入轴9配置在同一轴线上,第二离合器机构C2与输出轴15配置在同一轴线上。而且,上述第一离合器机构C1和第二离合器机构C2在轴线方向上配置在相同的位置。如该图11所示,在不应用本发明的结构中,若为了实现传动装置的小型化而缩短输入轴9与输出轴15的轴间距离,则导致第一离合器机构C1的外周部分和第二离合器机构C2的外周部分干涉。相比之下,在应用了本发明的传动装置中,如上所述,第一离合器机构C1和第二离合器机构C2分别分开地与输入轴9配置在同一轴线上或与输出轴15配置在同一轴线上,并且,第一离合器机构C1以及第二离合器机构C2隔着第一齿轮列相向地配置。因此,在缩短输入轴9与输出轴15的轴间距离的情况下,可以避免第一离合器机构C1的外周部分与第二离合器机构C2的外周部分产生干涉,可以使传动装置的结构适当地小型化。
本发明的上述传动装置在向前进方向起步的情况以及进行后退行驶的情况下被控制为,经由相对于无级变速器1并列设置的上述起步用传动机构或倒挡用传动机构,向输出轴15传递转矩。而且,当在车速一定程度增大了的状态下进行前进行驶时被控制为,经由具有无级变速器1的转矩传递路径,自输入轴9向输出轴15传递转矩。例如,在由未图示的换挡装置选择驱动挡位(驱动挡)时,第一离合器机构C1成为卡合状态且第二离合器机构C2成为释放状态。在该情况下,若车辆停止等车速为规定的车速以下,则爪形离合器23向设定后退挡的状态进行动作。即,套筒26向图1以及图2的右侧移动,倒挡从动齿轮22与中间轴20连结。
将上述那样的、第一离合器机构C1、第二离合器机构C2、以及爪形离合器23的动作状态在图3中集中示出。另外,在图3中,“ON”表示卡合、“OFF”表示释放。关于爪形离合器23,“R”表示向设定后退状态的位置进行动作,“F”表示向设定前进状态的位置进行动作。另外,在图3中,一并示出经由无级变速器1传递驱动转矩的状态、以及后退行驶时的状态。
在向前进方向起步时,如上所述设定第一离合器机构C1、第二离合器机构C2、以及爪形离合器23,由此,发动机2输出的转矩经由输入轴9以及第一离合器机构C1,被传递到驱动齿轮10、倒挡驱动齿轮11、以及无级变速器1的初级带轮12。在该情况下,倒挡驱动齿轮11的转矩经由怠速齿轮21、倒挡从动齿轮22、以及爪形离合器23被传递到中间轴20。但是,由于第二离合器机构C2被释放,因此,转矩不会自中间轴20传递到输出轴15。另外,转矩也自无级变速器1的初级带轮12经由带28被传递到次级带轮27。但是,爪形离合器23成为设定后退挡的状态,无级变速器1从中间轴20断开。因此,不从无级变速器1向中间轴20或输出轴15传递转矩。结果,被输出到了输入轴9的转矩,自驱动齿轮10经由与其啮合的从动齿轮19被传递到输出轴15。接着,转矩自该输出轴15经由输出齿轮18输出到差动装置16。
因此,向前进方向起步时的变速比为与起步用传动机构即驱动齿轮10和从动齿轮19的齿数的比即齿数比相应的变速比。该变速比是比由无级变速器1能够设定的最大变速比大的变速比。因此,根据本发明的上述传动装置,可以充分增大起步时的驱动力。而且,由于该驱动力不经由无级变速器1,因此,不需要特别增大无级变速器1的传递转矩容量。具体而言,不需要特别增大夹压带28的夹压力。因此,可以抑制或防止动力损失增大、耐久性降低。
在起步后,若车速达到预先设定的规定的车速,则被输出到了输入轴9的驱动转矩经由代替起步用传动机构的无级变速器1被传递到输出轴15。该情况下的驱动转矩被传递的路径的切换如下所述进行。首先,使爪形离合器23的套筒26移动到图1以及图2的左侧、即设定前进状态的位置“F”。即,倒挡从动齿轮22和中间轴20的连结被解除,并且,无级变速器1的次级轴29与中间轴20连结。在该情况下,由于第二离合器机构C2为释放状态而使中间轴20从输出轴15被切断,因此,转矩不特别施加于爪形离合器23。因此,套筒26能够在轴线方向上移动,从倒挡从动齿轮22的毂部25没有特别障碍地脱离。在该情况下,转矩自发动机2传递到无级变速器1而使得次级带轮27旋转。但是,由于中间轴20如上所述成为能够自由旋转的状态而未施加转矩,因此,套筒26移动到次级轴29侧而容易地与该毂部30花键嵌合。
而且,在如上所述切换了爪形离合器23的状态下,第一离合器机构C1释放且第二离合器机构C2卡合。在该情况下,由起步用传动机构设定的变速比和由无级变速器1得到的变速比不同。其结果是,伴随着对使其卡合来传递转矩的离合器机构进行切换,使发动机转速降低。因此,在释放第一离合器机构C1且使第二离合器机构C2卡合的情况下,过渡性地对这些第一离合器机构C1以及第二离合器机构C2进行滑动控制。即,使第二离合器机构C2的卡合压逐渐增大以使其传递转矩容量逐渐增大。与此同时,使第一离合器机构C1的卡合压逐渐降低以使其传递转矩容量逐渐减少。该控制是以往作为所谓离合器到离合器控制而已知的控制。通过执行该离合器到离合器控制,输出轴15的转矩顺畅地变化,从而可以避免或抑制产生变速冲击、不适感。
另一方面,在进行后退行驶的情况下,如图3所示,第一离合器机构C1成为释放状态且第二离合器机构C2成为卡合状态。另外,使爪形离合器23动作到设定后退挡的位置“R”。因此,转矩不会从输入轴9传递到驱动齿轮10,不会产生经由起步用传动机构的驱动转矩的传递。另外,通过使爪形离合器23处于设定后退挡的状态,无级变速器1从中间轴20以及输出轴15被断开。因此,不会产生经由无级变速器1向输出轴15的驱动转矩的传递。即,在后退状态下,输入轴9的转矩经由倒挡驱动齿轮11、怠速齿轮21、倒挡从动齿轮22、以及爪形离合器23被传递到中间轴20。而且,由于第二离合器机构C2卡合,因此,驱动转矩从中间轴20被传递到输出轴15,转矩经由输出齿轮18被输出到差动装置16。在该情况下,由于倒挡用传动机构具有上述怠速齿轮21,因此,输入轴9和输出轴15的旋转方向相同。该情况下的旋转方向与经由起步用传动机构或无级变速器1传递转矩的情况下的输出轴15的旋转方向相反。因此,车辆进行后退行驶。
在此,对前述向前进方向起步的情况下的第一离合器机构C1、第二离合器机构C2以及爪形离合器23的卡合、释放的状态与进行后退行驶的情况下的第一离合器机构C1、第二离合器机构C2以及爪形离合器23的卡合、释放的状态进行对比。在向前进方向起步时,可以使爪形离合器23动作到设定后退挡的位置“R”。因此,在向前进方向起步的情况和进行后退行驶的情况下,仅仅是第一离合器机构C1和第二离合器机构C2的卡合以及释放的状态相互相反。因此,根据上述传动装置,在反复进行前进和后退的所谓入库移动的情况下,可以执行使第一离合器机构C1和第二离合器机构C2交替地卡合以及释放的离合器到离合器控制。即,可以完成变速控制而不切换爪形离合器23的卡合状态。因此,可以实现迅速的变速,可以防止或抑制所谓变速延迟或控制响应性的恶化。另外,在图1所示的本发明的传动装置中,选择性地进行转矩的传递以及切断的卡合机构仅有第一离合器机构C1、第二离合器机构C2、以及爪形离合器23合计三个,其数量少。因此,可以简化整体的结构,而且,可以使装置整体小型化。
尤其是在图1所示的结构中,构成为将转矩从第一离合器机构C1经由作为起步用传动机构的驱动齿轮10以及从动齿轮19传递到输出轴15。因此,在借助减速作用而被放大之前的转矩施加于第一离合器机构C1。即,第一离合器机构C1所要求的传递转矩容量小就够了。因此,可以使第一离合器机构C1小型化,而且可以提高第一离合器机构C1的耐久性。另外,第二离合器机构C2与输出轴15配置在同一轴线上。其结果是,在起步后,在当车速达到规定的车速时使第二离合器机构C2卡合的情况下,无级变速器1的变速比成为最大变速比,第二离合器机构C2中的输入侧的转速与输出侧的转速之差减小。因此,可以减少第二离合器机构C2的滑动,可以提高其耐久性。上述情形在入库移动时也相同。即,起步时的变速比与后退挡下的变速比不会较大地不同。因此,即便在入库移动时反复进行第二离合器机构C2的卡合以及释放,该第二离合器机构C2中的过渡性的滑动也少,可以提高第二离合器机构C2的耐久性。
并且,上述起步用传动机构的变速比以及倒挡用传动机构的变速比与无级变速器1的最大变速比不会较大地不同。此外,爪形离合器23与输出轴15配置在同一轴线上,在第二离合器机构C2被释放的状态下切换卡合以及释放的状态。因此,爪形离合器23的卡合以及释放的状态在驱动侧和从动侧的转速之差小且作用着的转矩小的状态进行切换。因此,在爪形离合器23中,通过使套筒26在卡合方向上移动,容易使驱动侧的转速和从动侧的转速一致。换言之,爪形离合器23的同步性能良好。因此,可以不使用同步器等用于同步的机构地构成爪形离合器23,进而可以实现装置的低廉化。另外,上述爪形离合器23构成为,通过使套筒26在轴线方向上移动来设定后退挡、或可以经由无级变速器1传递驱动转矩。因此,一个爪形离合器23具有用于设定后退挡的手段和用于设定无级变速状态的手段这两个手段的功能。因此,根据本发明的上述传动装置,可以削减所需的零件数量以使整体的结构简化以及小型化。
而且,在该图1所示的结构中,第一离合器机构C1和第二离合器机构C2分开配置在输入轴9的同一轴线上和输出轴15的同一轴线上。并且,上述第一离合器机构C1以及第二离合器机构C2配置在隔着由驱动齿轮10和从动齿轮19构成的第一齿轮列相互相向的位置。因此,可以缩短输入轴9和输出轴15的轴间距离而不会产生第一离合器机构C1的外周部分与第二离合器机构C2的外周部分的干涉。其结果是,可以使传动装置的结构小型化。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传动装置的其他结构例。上述第一离合器机构C1是用于能够经由起步用传动机构传递转矩或切断该转矩的传递的离合器机构。另外,第二离合器机构C2是用于能够经由倒挡用传动机构传递转矩或切断该转矩的传递的离合器机构。并且,爪形离合器23是用于切换经由无级变速器1的转矩的传递和经由倒挡用传动机构的转矩的传递的离合器。因此,上述第一离合器机构C1、第二离合器机构C2、以及爪形离合器23只要能够实现该功能即可,其配置不限于图1所示的配置,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变更。
例如,图4所示的结构是在图1所示的结构中、将爪形离合器23配置在输入轴9侧并进行了伴随于此的变更的例子。在该图4所示的结构中,倒挡驱动齿轮11与输入轴9嵌合且能够旋转地被支承。因此,经由怠速齿轮21与该倒挡驱动齿轮11连结的倒挡从动齿轮22以成一体而旋转的方式安装在次级轴29上。另外,输出轴15与该次级轴29配置在同一轴线上。而且,在上述次级轴29与输出轴15之间设置有第二离合器机构C2。
另一方面,在输入轴9的延长线上配置有副轴31。另外,安装在该副轴31上的反转驱动齿轮32,与安装在初级轴13上的反转从动齿轮14啮合。而且,在输入轴9与副轴31之间设置有爪形离合器23。即,构成为通过使套筒26向图4的右侧移动,该套筒26与设置于输入轴9的毂部24和设置于倒挡驱动齿轮11的毂部25花键嵌合,从而将输入轴9和倒挡驱动齿轮11连结。另外,构成为通过使套筒26向图4的左侧移动,该套筒26与设置于输入轴9的毂部24和设置于初级轴13的毂部30花键嵌合,从而将输入轴9和初级轴13连结。其他的结构基本上与图1所示的结构相同,因此,在图4中标注与图1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其说明。
如前所述,该图4所示的结构是如下的结构:爪形离合器23的位置与图1所示的结构不同且实施了伴随于此的变更。因此,通过使第一离合器机构C1、第二离合器机构C2、以及爪形离合器23如图3所示进行卡合以及释放,可以与上述各具体例的传动装置同样地设定向驱动转矩大的前进方向起步的起步状态、使用了无级变速器1的无级变速状态、以及经由倒挡用传动机构传递驱动转矩的后退状态。
对此简单地进行说明。在向前进方向起步的情况下,使第一离合器机构C1卡合且使第二离合器机构C2释放。其结果是,输入轴9经由第一离合器机构C1、驱动齿轮10、以及从动齿轮19、即经由起步用传动机构与输出轴15连结。另外,倒挡用传动机构以及无级变速器1利用爪形离合器23或第二离合器机构C2相对于输入轴9被切断。因此,可以利用起步用传动机构设定比由无级变速器1得到的最大变速比大的变速比,从而以与该变速比相应的大的驱动力起步。在该情况下,由于第二离合器机构C2被释放,因此可以使爪形离合器23向设定后退挡的位置“R”侧动作。而且,在该状态下使第一离合器机构C1释放且使第二离合器机构C2卡合,从而可以迅速从起步状态向后退状态变换。因此,入库移动的响应性良好。
相比之下,在上述那样的起步状态下,可以使爪形离合器23向进行前进行驶的位置“F”动作。而且,在该状态下执行使第一离合器机构C1释放且使第二离合器机构C2卡合的离合器到离合器变速,从而可以从变速比大的起步状态切换到由无级变速器1使变速比连续地变化的无级变速状态。因此,在该情况下也可以防止或抑制控制的响应延迟。
即便是如该图4所示构成且可以使其如上所述进行动作的传动装置,也可以得到与前述如图1所示构成的传动装置相同的作用、效果。另外,第二离合器机构C2在从起步状态切换到使用无级变速器1的无级变速状态的情况下或从起步状态切换到后退状态的情况下,卡合或释放的状态被变更。但是,在进行如上所述的切换的时候的输出轴15与次级轴29之间的转速差、或输出轴15与倒挡从动齿轮22之间的转速差小。因此,在该图4所示的结构中,与如图1所示构成的情况同样地,切换第二离合器机构C2的卡合或释放的状态时的过渡性的滑动减少。因此,有利于提高第二离合器机构C2的耐久性。
图5所示的结构是如下的例子:将在前述图1所示的结构中设置于输入轴9侧的部件设置于输出轴15侧且将设置于输出轴15侧的部件设置于输入轴9侧。即,是将第二离合器机构C2以及爪形离合器23与输入轴设置在同一轴线上、将第一离合器机构C1与输出轴15设置在同一轴上的例子。因此,驱动齿轮10以成一体而旋转的方式安装在输入轴9上。另外,从动齿轮19能够旋转地嵌合于输出轴15。而且,第一离合器机构C1构成为,将从动齿轮19与输出轴15连结而且将该连结解除。
另外,在输入轴9的延长线上,依次配置有中间轴20以及副轴31。该副轴31用于使向无级变速器1传递的转矩的方向反转,该副轴31以成一体而旋转的方式安装有反转驱动齿轮32。而且,在输入轴9与中间轴20之间、即在将输入轴9的转矩传递到无级变速路径以及倒挡用路径的位置,配置有第二离合器机构C2。即,在由无级变速器1设定前进行驶时的变速比的情况以及进行后退行驶的情况下,构成为由第二离合器机构C2将输入轴9和中间轴20连结。
另外,在中间轴20上能够旋转地嵌合有倒挡驱动齿轮11。另外,设置有能够传递转矩地连结该倒挡驱动齿轮11和中间轴20而且将该连结解除的爪形离合器23。该爪形离合器23配置在中间轴20的前端侧(副轴31侧)。而且,构成为,在解除了倒挡驱动齿轮11和中间轴20的连结的情况下,可以将中间轴20和副轴31以能够传递转矩的方式连结。其具体结构与前述图2所示的结构相同。因此,在该图5所示的结构中,爪形离合器23设置在将输入轴9的转矩传递到无级变速路径以及倒挡用路径的位置。另外,在该图5所示的结构中,毂部24相当于本发明中的“用于输入的部件”。
在该图5所示的结构中,无级变速器1的初级带轮12相对于副轴31即输入轴9向其半径方向偏移。而且,在与该初级带轮12一体旋转的初级轴13上安装有反转从动齿轮14,并且与该反转从动齿轮14啮合的反转驱动齿轮32安装在副轴31上。即,构成为使初级轴13的旋转方向相对于输入轴9反转。
另一方面,无级变速器1的次级带轮27和输出轴15配置在同一轴线上。而且,与该次级带轮27一体旋转的次级轴29和输出轴15连结成相互成一体而旋转。而且,在次级轴29或输出轴15上,安装有倒挡从动齿轮22和起步用传动机构中的从动齿轮19。其他的结构基本上与图1或图4所示的结构相同,因此,在图5中标注与图1或图4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其说明。
在该图5所示的结构的传动装置中,通过使第一离合器机构C1、第二离合器机构C2、以及爪形离合器23如图3所示进行卡合以及释放,也可以设定驱动力大的起步状态、使用了无级变速器1的无级变速状态、以及经由倒挡用传动机构传递驱动转矩的后退状态。另外,上述各状态下的转矩的传递路径、传递的状态、以及用于切换到各状态的作用,与上述具有通用的结构的任一个具体例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另外,即便是该图5所示的结构,也可以得到与上述具有通用的结构的任一个具体例共同的作用、效果。尤其是,若列举图5所示的结构所特有的优点,则在该图5所示的结构中,由于爪形离合器23配置在输入轴9侧,因此,与前述图4所示的结构同样地不存在被变速而放大了的转矩施加于爪形离合器23的情况。因此,可以使爪形离合器23小容量且小型化。另外,由于第二离合器机构C2设置在输入轴9侧,因此,与前述图4所示的结构同样地,不存在被放大到从输入轴9输入的转矩以上的转矩施加于第二离合器机构C2的情况。因此,可以使第二离合器机构C2小容量且小型化。
图6所示的结构是如下的例子:将在前述图1所示的结构中设置在输入轴9侧的第一离合器C1设置在输出轴15侧,且将设置在输出轴15侧的第二离合器机构C2设置在输入轴9侧。换言之,是在上述图5所示的结构中、将爪形离合器23配置在输入轴9侧或初级轴13侧且进行了伴随于此的变更的例子。其他的结构基本上与图1或图5所示的结构相同,因此,在图6中标注与图1或图5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其说明。
因此,在该图6所示的结构的传动装置中,用于设定用于向前进方向起步的状态、使用了无级变速器1的无级变速状态、以及经由倒挡用传动机构传递驱动转矩的后退状态的第一离合器机构C1、第二离合器机构C2、以及爪形离合器23的卡合、释放的状态也如图3所示。若为如上所述的结构,则虽然施加于爪形离合器23的转矩成为借助变速作用而被放大了的转矩,但是卡合或释放时的转速差减小。因此,具有爪形离合器23的同步性能良好等与前述如图1所示构成的情况相同的优点。另外,可以借助倒挡驱动齿轮11(或反转驱动齿轮32)的共用化来谋求削减零件数量、实现装置整体的结构的简化以及小型化。即,与前述图1所示的结构同样地,与反转从动齿轮14啮合而在输入轴9以及中间轴20与无级变速器1的初级轴13之间传递转矩的齿轮、以及经由怠速齿轮21与倒挡从动齿轮22啮合而在输入轴9以及中间轴20与倒挡用传动机构之间传递转矩的齿轮,可以由一个倒挡驱动齿轮11兼用。
另外,该图6所示的结构的传动装置在各状态下的转矩的传递路径、传递的状态、以及用于切换到各状态的作用,与上述具有通用的结构的任一个具体例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另外,即便是该图6所示的结构,也可以得到与上述具有通用的结构的任一个具体例共同的作用、效果。
上述图1、图4、图5、图6所示的各结构是将无级变速器1的初级带轮12相对于输入轴9在半径方向上偏移地配置的例子,相比之下,接下来的图7、图8、图9、图10所示的各结构是将无级变速器1的次级带轮27相对于输出轴15在半径方向上偏移地配置的例子。首先,图7所示的结构与前述图1所示的结构同样地,第一离合器机构C1与输入轴9配置在同一轴线上,第二离合器机构C2以及爪形离合器23与输出轴15配置在同一轴线上。而且,在图1所示的结构中,配置在输入轴9侧的反转齿轮副配置在输出轴15侧。换言之,该图7所示的结构是如下的例子:在图1所示的结构中、第一离合器机构C1、第二离合器机构C2以及爪形离合器23的配置保持原样不变,仅将反转齿轮副配置在输出轴15侧。
具体而言,初级带轮12和输入轴9配置在同一轴线上。与该初级带轮12一体旋转的初级轴13和输入轴9连结成相互成一体而旋转。而且,在初级轴13或输入轴9上,以成一体而旋转的方式安装有倒挡驱动齿轮11。
在输入轴9上,能够旋转地嵌合有起步用传动机构中的驱动齿轮10。而且,将该驱动齿轮10与输入轴9连结且解除该连结的第一离合器机构C1,与输入轴9设置在同一轴线上。即,构成为,第一离合器机构C1设置在输入轴9与第一齿轮列之间,在向前进方向起步时,在经由第一齿轮列即驱动齿轮10和从动齿轮19自输入轴9向输出轴15传递转矩的情况下,将输入轴9和驱动齿轮10连结。
另一方面,在输出轴15的延长线上,依次配置有中间轴20和副轴31。在上述中间轴20和输出轴15之间、即自无级变速路径以及倒挡用路径向输出轴15传递转矩的位置,配置有第二离合器机构C2。即,构成为,在由无级变速器1设定前进行驶时的变速比的情况以及进行后退行驶的情况下,由第二离合器机构C2连结中间轴20和输出轴15。
在中间轴20上,能够旋转地嵌合有倒挡从动齿轮22。而且,设置有能够传递转矩地连结该倒挡从动齿轮22和中间轴20且解除该连结的爪形离合器23。该爪形离合器23配置在中间轴20的前端侧(副轴31侧)并构成为在解除了倒挡从动齿轮22和中间轴20的连结的情况下,能够传递转矩地连结副轴31和中间轴20。其具体结构与前述图2所示的结构相同。因此,在该图7所示的结构中,爪形离合器23设置在将输入轴9的转矩传递到无级变速路径以及倒挡用路径的位置。另外,在该图7所示的结构中,爪形离合器23的毂部24相当于本发明中的“用于输入的部件”。
在该图7所示的结构中,次级带轮27相对于副轴31在其半径方向上偏移地配置。而且,在与次级带轮27一体地旋转的次级轴29上安装有反转驱动齿轮33。另外,与该反转驱动齿轮33啮合的反转从动齿轮34安装在副轴31上。即,构成为使次级轴29的旋转方向相对于副轴31以及输出轴15反转。其他的结构基本上与图1所示的结构相同,因此,在图7中标注与图1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其说明。
如前所述,图1所示的例子是初级带轮12相对于输入轴9偏移地配置的结构,相比之下,该图7所示的例子是次级带轮29相对于输出轴15偏移地配置的结构,是进行了伴随于此的变更的结构。因此,在该图7所示的结构中,通过使第一离合器机构C1、第二离合器机构C2、以及爪形离合器23如图3所示进行卡合以及释放,也可以与上述各具体例的传动装置同样地设定向驱动转矩大的前进方向起步的起步状态、使用了无级变速器1的无级变速状态、以及经由倒挡用传动机构传递驱动转矩的后退状态。
即便是如该图7所示构成且可以使其如上所述进行动作的传动装置,也可以得到与前述如图1所示构成的传动装置相同的作用、效果。另外,第二离合器机构C2在从起步状态切换到使用无级变速器1的无级变速状态的情况下或从起步状态切换到后退状态的情况下,卡合或释放的状态被变更。但是,在进行如上所述的切换的时候的输出轴15与次级轴29之间的转速差、或输出轴15与倒挡从动齿轮22之间的转速差小。因此,在该图7所示的结构中,与如图1所示构成的情况同样地,切换第二离合器机构C2的卡合或释放的状态时的过渡性的滑动减少。因此,有利于提高第二离合器机构C2的耐久性。
图8所示的结构是如下的例子:在图1所示的结构中、第一离合器机构C1以及第二离合器机构C2的配置维持原样不变,将爪形离合器23以及反转齿轮副配置在输出轴15侧并进行了伴随于此的变更。换言之,该图8所示的结构是如下的例子:在前述图4所示的结构中、第一离合器机构C1、第二离合器机构C2、以及爪形离合器23的配置维持原样不变,仅将反转齿轮副配置在输出轴15侧。或者是在上述图7所示的结构中、将爪形离合器23配置在输入轴9侧的例子。其他的结构基本上与图1、图4或图7所示的结构相同,因此,在图8中标注与图1、图4或图7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其说明。
因此,用于设定用于向前进方向起步的状态、使用了无级变速器1的无级变速状态、以及经由倒挡用传动机构传递驱动转矩的后退挡的第一离合器机构C1以及第二离合器机构C2的卡合、释放的状态,如图3所示。另外,各个状态下的转矩的传递路径、传递的状态、以及用于切换到各状态的作用,与上述具有通用的结构的任一个具体例相同。而且,由于第一离合器机构C1以及爪形离合器23配置在输入轴9侧,因此,施加于这些第一离合器机构C1以及爪形离合器23的转矩小。因此,可以使这些第一离合器机构C1以及爪形离合器23小容量且小型化。即,可以得到与前述图4所示的结构相同的作用/效果或优点。另外,借助无级变速器1、倒挡用传动机构的减速作用而被放大了的转矩施加于第二离合器机构C2。但是,由于切换第二离合器机构C2的卡合或释放的状态时的转速差小,因此,可以抑制该第二离合器机构C2中的滑动,可以提高第二离合器机构C2的耐久性。
图9所示的结构是如下的例子:将在前述图1所示的结构中设置于输入轴9侧的部件设置于输出轴15侧且将设置于输出轴15侧的部件设置于输入轴9侧,进行了伴随着这些变更的变更。即,是如下的例子:在图1所示的结构中、将第一离合器机构C1以及反转齿轮副配置在输出轴15侧且将第二离合器机构C2以及爪形离合器23配置在输入轴9侧或初级带轮12侧。换言之,是在前述图5所示的结构中将设置于输入轴9侧的反转齿轮副设置于输出轴15侧的例子。或者,是如下的例子:将在上述图8所示的结构中设置于输入轴9侧的第一离合器C1设置于输出轴15侧且将设置于输出轴15侧的第二离合器机构C2设置于输入轴9侧。其他的结构基本上与图1、图5或图8所示的结构相同,因此,在图9中标注与图1、图5或图8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其说明。
因此,用于设定用于向前进方向起步的状态、使用了无级变速器1的无级变速状态、以及经由倒挡用传动机构传递驱动转矩的后退挡的第一离合器机构C1、第二离合器机构C2、以及爪形离合器23的卡合、释放的状态,如图3所示。另外,各个状态下的转矩的传递路径、传递的状态、以及用于切换到各状态的作用,与上述具有通用的结构的任一个具体例相同。而且,由于第二离合器机构C2以及爪形离合器23配置在输入轴9侧,因此施加于这些第二离合器机构C2以及爪形离合器23的转矩小。因此,可以使这些第二离合器机构C2以及爪形离合器23小容量且小型化。即,可以得到与前述图5所示的结构相同的作用/效果或优点。另外,借助无级变速器1、倒挡用传动机构的减速作用而被放大了的转矩施加于第一离合器机构C1。但是,由于切换第一离合器机构C1的卡合或释放的状态时的转速差小,因此可以抑制该第一离合器机构C1中的滑动,可以提高第一离合器机构C1的耐久性。
图10所示的结构是如下的例子:在图1所示的结构中、将第一离合器机构C1以及反转齿轮副配置在输出轴15侧且将第二离合器机构C2配置在输入轴9侧,进行了与这些配置位置的变更相伴随的变更。换言之,是在前述图6所示的结构中将设置于输入轴9侧的反转齿轮副设置于输出轴15侧的例子。或者,是如下的例子:将在上述图7所示的结构中设置于输入轴9侧的第一离合器C1设置于输出轴15侧且将设置于输出轴15侧的第二离合器机构C2设置于输入轴9侧。其他的结构基本上与图1、图6或图7所示的结构相同,因此,在图10中标注与图1、图6或图7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其说明。
因此,用于设定用于向前进方向起步的状态、使用了无级变速器1的无级变速状态、以及经由倒挡用传动机构传递驱动转矩的后退挡的第一离合器机构C1、第二离合器机构C2、以及爪形离合器23的卡合、释放的状态,如图3所示。另外,各个状态下的转矩的传递路径、传递的状态、以及用于切换到各状态的作用,与上述具有通用的结构的任一个具体例相同。而且,由于第二离合器机构C2配置在输入轴9侧,因此,施加于该第二离合器机构C2的转矩小。因此,可以使这些第二离合器机构C2小容量且小型化。即,可以得到与前述图6所示的结构相同的作用/效果或优点。另外,借助无级变速器1、倒挡用传动机构的减速作用而被放大了的转矩施加于第一离合器机构C1以及爪形离合器23。但是,由于切换第一离合器机构C1、爪形离合器23的卡合或释放的状态时的转速差小,因此可以抑制第一离合器机构C1的滑动,可以提高第一离合器机构C1的耐久性。另外,爪形离合器23的同步性能变得良好。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的传动装置中,作为从输入轴9向输出轴15传递转矩的路径,可以选择经过由驱动齿轮10以及从动齿轮19构成的第一齿轮列(即起步用传动机构)的路径、经过由倒挡驱动齿轮11、怠速齿轮21以及倒挡从动齿轮22构成的第二齿轮列(即倒挡用传动机构)的路径(即倒挡用路径)、以及经过无级变速器1的路径(即无级变速路径)。用于进行该情况下的选择的卡合机构仅仅是第一离合器机构C1、第二离合器机构C2、以及爪形离合器23这三个。因此,根据本发明的传动装置,尽管转矩的传递路径的选择存在多样性,仍可以减少所需的卡合机构的数量。其结果是,可以使传动装置整体的结构简化以及小型化。
另外,在本发明的传动装置中,构成为仅由一个爪形离合器23进行经由上述那样的无级变速路径传递转矩的路径、以及经由倒挡用路径传递转矩而设定后退状态的路径的选择或切换。因此,可以通过所谓零部件的共用化使传动装置整体的结构简化以及小型化。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传动装置,可以将由上述那样的起步用传动机构得到的变速比设定为比由无级变速器1得到的最大变速比大、或比由无级变速器1得到的最小变速比小。因此,可以使传动装置整体的变速比的幅度宽广。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传动装置,第一离合器机构C1、第二离合器机构C2、以及爪形离合器23分别由一个离合器构成,从而可以使传动装置整体的结构进一步小型化。而且,第一离合器机构C1以及第二离合器机构C2由摩擦离合器构成,从而可以进行所谓离合器到离合器变速,其结果是,可以提高变速控制中的控制响应性。因此,可以提高例如入库移动时的控制响应性,而且能够降低变速冲击。
而且,在本发明的传动装置中,第一离合器机构1以及第二离合器机构2中的一方与输入轴9配置在同一轴线上,另一方与输出轴15配置在同一轴线上。即,第一离合器机构C1和第二离合器机构C2分别分开地配置于输入轴9和输出轴15中的任一方,相互不配置在同一轴线上。并且,第一离合器机构C1和第二离合器机构C2在输入轴9以及输出轴15的轴线方向上配置在不同的位置。因此,可以避免第一离合器机构C1的外周部分与第二离合器机构C2的外周部分相互干涉。因此,可以缩短输入轴9和输出轴15的轴间距离,可以使本发明中的传动装置的结构小型化。
另外,上述各具体例是使由第一齿轮列得到的变速比相比无级变速器1中的最大变速比增大了的例子,该第一齿轮列由驱动齿轮10以及从动齿轮19构成,但本发明总而言之也可以构成为,由齿轮列设定利用无级变速器1不能设定的变速比。因此,在本发明中,例如也可以构成为,由第一齿轮列得到的变速比比无级变速器1中的最小变速比小。在如上所述构成的情况下,在使发动机2以低负荷进行运转而行驶时,可以使发动机转速相比由无级变速器1进行转矩传递时为低转速。因此,可以进一步降低燃料消耗。另外,第一齿轮列也可以构成为能够选择性地设定多个变速比。
Claims (9)
1.一种车辆用传动装置,在驱动力源输出的转矩被输入的输入轴与输出转矩的输出轴之间,相互并列地设置有:使变速比连续地变化的无级变速器、在前进行驶的情况下传递转矩的第一齿轮列、以及在后退行驶的情况下传递转矩的第二齿轮列,所述车辆用传动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
第一离合器机构,所述第一离合器机构将从所述输入轴经由所述第一齿轮列到达所述输出轴的转矩的传递路径切换为能够传递转矩的状态和不能传递转矩的状态;
爪形离合器,所述爪形离合器将在所述输入轴与所述输出轴之间传递转矩的路径切换到经由所述无级变速器进行转矩传递的无级变速路径、以及经由所述第二齿轮列进行转矩传递的倒挡用路径;以及
第二离合器机构,所述第二离合器机构将所述无级变速路径以及所述倒挡用路径都切换为相对于所述输入轴或所述输出轴能够传递转矩的状态和不能传递转矩的状态,并且,
所述第一离合器机构以及所述第二离合器机构分别分开地与所述输入轴配置在同一轴线上或与所述输出轴配置在同一轴线上,并且,配置在所述输入轴以及所述输出轴的轴线方向上的不同的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离合器机构设置在所述输入轴与所述第一齿轮列之间,
所述第一齿轮列与所述输出轴连结,
所述第二离合器机构设置在从所述无级变速路径以及所述倒挡用路径朝向所述输出轴传递转矩的位置,
所述第一离合器机构以及所述第二离合器机构隔着所述第一齿轮列相互相向地配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离合器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齿轮列与所述输出轴之间,
所述第一齿轮列与所述输入轴连结,
所述第二离合器机构设置在将所述输入轴的转矩传递到所述无级变速路径以及所述倒挡用路径的位置,
所述第一离合器机构以及所述第二离合器机构隔着所述第一齿轮列相互相向地配置。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齿轮列构成为由多个齿轮设定比所述无级变速器的最大变速比大的变速比或比最小变速比小的变速比。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爪形离合器构成为,通过使可动部件与构成所述无级变速路径的一部分的部件卡合,能够经由所述无级变速路径传递转矩,并且通过使所述可动部件与构成所述倒挡用路径的一部分的部件卡合,能够经由所述倒挡用路径传递转矩,所述可动部件与用于对所述无级变速路径以及所述倒挡用路径进行输入的部件或用于从所述无级变速路径以及所述倒挡用路径进行输出的部件啮合。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离合器机构以及所述第二离合器机构分别由一个离合器构成。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离合器机构以及所述第二离合器机构分别由摩擦离合器构成。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爪形离合器设置在将所述输入轴的转矩切换到所述无级变速路径和所述倒挡用路径地进行传递的位置。
9.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爪形离合器设置在切换所述无级变速路径和所述倒挡用路径而朝向所述输出轴传递转矩的位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JP2012/063174 WO2013175583A1 (ja) | 2012-05-23 | 2012-05-23 | 車両用動力伝達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334923A true CN104334923A (zh) | 2015-02-04 |
CN104334923B CN104334923B (zh) | 2017-02-22 |
Family
ID=496233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80073353.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334923B (zh) | 2012-05-23 | 2012-05-23 | 车辆用传动装置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371896B2 (zh) |
EP (1) | EP2853777B1 (zh) |
JP (1) | JP5800088B2 (zh) |
CN (1) | CN104334923B (zh) |
WO (1) | WO2013175583A1 (zh) |
Cited B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195191A (zh) * | 2015-05-29 | 2016-12-07 |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 具有无级变速最终驱动组件的双离合变速器 |
CN107387702A (zh) * | 2016-05-16 | 2017-11-24 |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 多模式无级变速器 |
CN108138927A (zh) * | 2015-10-30 | 2018-06-08 | 爱信艾达株式会社 | 自动变速器 |
CN108730465A (zh) * | 2017-04-25 | 2018-11-02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 |
CN109624685A (zh) * | 2017-10-09 | 2019-04-16 |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变速器及其控制系统 |
CN110431034A (zh) * | 2017-04-07 | 2019-11-08 | 优尼邦斯股份有限公司 | 传递器 |
CN110886822A (zh) * | 2018-09-07 | 2020-03-17 | 株式会社斯巴鲁 | 变速装置 |
CN111059284A (zh) * | 2018-10-16 | 2020-04-24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的控制装置 |
CN111059280A (zh) * | 2018-10-16 | 2020-04-24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用于车辆的动力传递系统的控制设备 |
CN111075921A (zh) * | 2018-10-18 | 2020-04-28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的控制装置 |
CN113653779A (zh) * | 2021-07-07 | 2021-11-16 |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级变速器及车辆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0036456B2 (en) * | 2013-11-29 | 2018-07-31 | Transmission Cvtcorp Inc. | Drive assembly provided with a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and a direction reversing mechanism |
JP6308911B2 (ja) * | 2014-08-12 | 2018-04-11 |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 自動変速機 |
JP2018105495A (ja) * | 2016-12-28 | 2018-07-05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車両用動力伝達装置の制御装置 |
US10344810B2 (en) * | 2017-05-05 | 2019-07-09 |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 CVT low oil pressure input clutch fill compensation |
WO2020172428A1 (en) * | 2019-02-20 | 2020-08-27 | Team Industries, Inc. | Drivetrain layout with cvt |
US11543006B2 (en) | 2019-06-21 | 2023-01-03 | Team Industries, Inc. | Variable torque limiting clutch for a steel belt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
US11499608B2 (en) * | 2019-06-21 | 2022-11-15 | Team Industries, Inc. | Integrated launch clutch and drive sheave for steel belt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
US12110951B2 (en) | 2021-07-12 | 2024-10-08 | Team Industries, Inc. | Double clutch reverse and active torque management system |
CN113700821B (zh) * | 2021-09-07 | 2024-01-30 | 芜湖万里扬变速器有限公司 | 纵置无级变速器 |
CN113685527B (zh) * | 2021-09-07 | 2024-01-26 | 芜湖万里扬变速器有限公司 | 一种纵置无级变速器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245455U (zh) * | 1985-09-07 | 1987-03-19 | ||
JPS6347560A (ja) * | 1986-08-13 | 1988-02-29 | Mazda Motor Corp | ベルト式無段変速機 |
JPS6362960A (ja) * | 1986-09-03 | 1988-03-19 | Honda Motor Co Ltd | 車両用無段変速装置 |
CN102398512A (zh) * | 2010-07-30 | 2012-04-04 | 株式会社日本自动车部品综合研究所 | 车辆动力传动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NL186266C (nl) * | 1982-03-10 | 1990-10-16 | Honda Motor Co Ltd | Overbrenging voor een motorvoertuig. |
JPS58193965A (ja) * | 1982-05-10 | 1983-11-11 | Aisin Seiki Co Ltd | 変速装置 |
JPS6245455A (ja) | 1985-08-23 | 1987-02-27 | Hitachi Ltd | 溶融金属急冷薄板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
JPS62110063A (ja) * | 1985-11-08 | 1987-05-21 | Daihatsu Motor Co Ltd | 変速機の安全走行制御方法 |
EP0733831B1 (en) * | 1995-03-24 | 2002-01-09 | Aisin Aw Co., Ltd. |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
US5904633A (en) * | 1995-12-30 | 1999-05-18 | Hyundai Motor Co., Ltd. | Contin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
US5720686A (en) * | 1996-06-24 | 1998-02-24 | National Science Council | Transmission system |
JP4183810B2 (ja) | 1998-10-23 | 2008-11-19 | 富士重工業株式会社 | 車両用ベルト式無段変速装置 |
JP2001056045A (ja) * | 1999-08-13 | 2001-02-27 | Fuji Heavy Ind Ltd | 車両用ベルト式無段変速装置 |
DE10212790B4 (de) * | 2002-03-22 | 2004-05-19 | Audi Ag | Geschwindigkeits-Wechselgetriebe |
JP3954928B2 (ja) | 2002-08-20 | 2007-08-08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車両の動力伝達装置 |
US7278939B2 (en) | 2003-02-14 | 2007-10-09 | Honda Motor Co., Ltd. | Power transmission |
JP4124668B2 (ja) | 2003-02-14 | 2008-07-23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動力伝達装置 |
JP4595371B2 (ja) | 2004-04-20 | 2010-12-08 |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 車両の動力伝達装置 |
WO2008154897A2 (de) * | 2007-06-21 | 2008-12-24 | Luk Lamellen Und Kupplungsbau Beteiligungs Kg | Fahrzeuggetriebe mit stufenlos veränderbarer übersetzung |
DE102009007066A1 (de) * | 2008-02-22 | 2009-08-27 | Luk Lamellen Und Kupplungsbau Beteiligungs Kg | Getriebe, insbesondere Fahrzeuggetriebe, mit kontinuierlich veränderbarer Übersetzung |
CN102549311B (zh) * | 2009-11-18 | 2014-11-05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车辆的控制装置 |
JP5325754B2 (ja) * | 2009-12-11 | 2013-10-23 | ジヤトコ株式会社 | 無段変速機 |
-
2012
- 2012-05-23 WO PCT/JP2012/063174 patent/WO2013175583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2-05-23 JP JP2014516563A patent/JP5800088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2-05-23 US US14/402,969 patent/US9371896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2-05-23 CN CN201280073353.3A patent/CN104334923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2-05-23 EP EP12877450.2A patent/EP2853777B1/en not_active Not-in-forc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245455U (zh) * | 1985-09-07 | 1987-03-19 | ||
JPS6347560A (ja) * | 1986-08-13 | 1988-02-29 | Mazda Motor Corp | ベルト式無段変速機 |
JPS6362960A (ja) * | 1986-09-03 | 1988-03-19 | Honda Motor Co Ltd | 車両用無段変速装置 |
CN102398512A (zh) * | 2010-07-30 | 2012-04-04 | 株式会社日本自动车部品综合研究所 | 车辆动力传动装置 |
Cited By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195191B (zh) * | 2015-05-29 | 2018-11-16 |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 具有无级变速最终驱动组件的双离合变速器 |
CN106195191A (zh) * | 2015-05-29 | 2016-12-07 |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 具有无级变速最终驱动组件的双离合变速器 |
CN108138927B (zh) * | 2015-10-30 | 2020-10-23 | 爱信艾达株式会社 | 自动变速器 |
CN108138927A (zh) * | 2015-10-30 | 2018-06-08 | 爱信艾达株式会社 | 自动变速器 |
CN107387702A (zh) * | 2016-05-16 | 2017-11-24 |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 多模式无级变速器 |
CN107387702B (zh) * | 2016-05-16 | 2022-04-08 |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 多模式无级变速器 |
CN110431034A (zh) * | 2017-04-07 | 2019-11-08 | 优尼邦斯股份有限公司 | 传递器 |
CN108730465B (zh) * | 2017-04-25 | 2021-06-15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 |
CN108730465A (zh) * | 2017-04-25 | 2018-11-02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 |
CN109624685A (zh) * | 2017-10-09 | 2019-04-16 |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变速器及其控制系统 |
CN110886822A (zh) * | 2018-09-07 | 2020-03-17 | 株式会社斯巴鲁 | 变速装置 |
CN111059284A (zh) * | 2018-10-16 | 2020-04-24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的控制装置 |
CN111059280A (zh) * | 2018-10-16 | 2020-04-24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用于车辆的动力传递系统的控制设备 |
CN111075921A (zh) * | 2018-10-18 | 2020-04-28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的控制装置 |
CN113653779A (zh) * | 2021-07-07 | 2021-11-16 |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级变速器及车辆 |
CN113653779B (zh) * | 2021-07-07 | 2023-05-30 |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级变速器及车辆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WO2013175583A1 (ja) | 2016-01-12 |
US9371896B2 (en) | 2016-06-21 |
US20150135894A1 (en) | 2015-05-21 |
WO2013175583A1 (ja) | 2013-11-28 |
CN104334923B (zh) | 2017-02-22 |
EP2853777A4 (en) | 2016-01-20 |
EP2853777B1 (en) | 2017-07-19 |
EP2853777A1 (en) | 2015-04-01 |
JP5800088B2 (ja) | 2015-10-28 |
EP2853777A8 (en) | 2015-07-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334923A (zh) | 车辆用传动装置 | |
CN104334922A (zh) | 车辆用传动装置 | |
KR101847312B1 (ko) | 자동 변속기 | |
CN104364558B (zh) | 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 | |
CN102401120B (zh) | 自动变速器及液压控制装置 | |
CN102317652B (zh) | 动力传递装置 | |
CN104334925A (zh) | 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 | |
CN105283693A (zh) | 车辆的控制装置 | |
JP6023487B2 (ja) | 車両の自動化手動変速機 | |
CN105143729A (zh) | 车辆用变速器的控制装置 | |
CN104334926A (zh) | 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 | |
CN104819255A (zh) | 混合动力车辆用变速器 | |
CN106795958B (zh) | 无级变速器 | |
JP2002048213A (ja) | 無段変速機構を備えた変速機 | |
US10533637B2 (en) | Multiple hydraulic multi-plate clutch transmission for vehicle | |
CN105531507B (zh) | 电动汽车用自动变速器 | |
JP6122599B2 (ja) | 車両の自動化手動変速機 | |
CN104179904A (zh) | 用于车辆的连续可变变速器 | |
RU2410587C2 (ru) | Коробка передач | |
RU2460919C2 (ru) | Многодиапазонная бесступенчатая трансмиссия (варианты) | |
CN105190100B (zh) | 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 | |
RU2460921C1 (ru) | Бесступенчатая коробка передач (варианты) | |
KR101382284B1 (ko) | 차량의 자동화 수동변속기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2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