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21165B - 喷丸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喷丸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321165B
CN104321165B CN201380026380.XA CN201380026380A CN104321165B CN 104321165 B CN104321165 B CN 104321165B CN 201380026380 A CN201380026380 A CN 201380026380A CN 104321165 B CN104321165 B CN 10432116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p view
under
tiltedly
carrying
proj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2638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321165A (zh
Inventor
山本万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tokogi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ntokogi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tokogio Ltd filed Critical Sintokogi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3211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211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3211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211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CABRASIVE OR RELATED BLASTING WITH PARTICULATE MATERIAL
    • B24C3/00Abrasive blasting machines or devices; Plants
    • B24C3/08Abrasive blasting machines or devices; Plants essentially adapted for abrasive blasting of travelling stock or travelling workpieces
    • B24C3/10Abrasive blasting machines or devices; Plants essentially adapted for abrasive blasting of travelling stock or travelling workpieces for treating external surfaces
    • B24C3/14Apparatus using impell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leaning In General (AREA)
  • Attitude Control For Articles On Conveyors (AREA)
  • Projection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喷丸处理装置,能够对大型的被处理对象物的整个表面进行表面处理。被处理对象物(W)被悬吊部悬吊,通过直线移动机构使悬吊部沿被处理对象物(W)的搬运线路直线移动。被处理对象物(W)若被搬入第一喷射室(16),则通过离心式投射机(42A~42L)的投射而进行表面处理。离心式投射机(42A~42L)以投射方向中心线分别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前侧、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后侧、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左侧、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右侧、侧视观察下的斜上侧、以及侧视观察下的斜下侧相交的方式设置有多个。

Description

喷丸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向被处理对象物投射投射材料的喷丸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喷丸清理装置,已知例如用于金属制的产品的除锈等的起重机悬吊式喷丸清理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这样的装置中,在搬运路的侧面配置离心式投射机,将作为被处理对象物的产品悬吊并使其向规定方向移动,并且,为了对产品整体进行表面处理,一边使产品反转、正转或倾斜移动一边向该产品投射投射材料。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10-533072公报
然而,在作为被处理对象物的产品为大型的情况下,在将产品悬吊后的状态下难以使其进行所希望的反转、正转、倾斜移动,因此难以对产品的整个表面进行表面处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考虑上述事实,目的在于获得能够对大型的被处理对象物的整个表面进行表面处理的喷丸处理装置。
技术方案1所述的本发明的喷丸处理装置具备:悬吊部,其悬吊被处理对象物;直线移动机构,其使上述悬吊部沿被处理对象物的搬运线路直线移动;以及伴随着叶轮的旋转向上述搬运线路侧投射投射材料的多个离心式投射机,上述多个离心式投射机以各自的投射方向中心线相对于上述搬运线路,分别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前侧、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后侧、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左侧、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右侧、侧视观察下的斜上侧、以及侧视观察下的斜下侧相交的方式设置。“搬运方向斜前侧”、“搬运方向斜后侧”是指投射方向中心线的与搬运线路上的被处理对象物的关系。(在以下的各段落的记载中也相同)。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本发明的喷丸处理装置,悬吊部悬吊被处理对象物,直线移动机构使悬吊部沿被处理对象物的搬运线路直线移动。而且,离心式投射机伴随着叶轮的旋转向搬运线路侧投射投射材料。其中,离心式投射机以下述方式设置多个:投射方向中心线相对于被处理对象物的搬运线路,分别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前侧、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后侧、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左侧、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右侧、侧视观察下(从搬运线路的侧方侧观察)的斜上侧、以及侧视观察下(从搬运线路的侧方侧观察)的斜下侧相交。因此,多个离心式投射机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前侧、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后侧、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左侧、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右侧、侧视观察下的斜上侧、以及侧视观察下的斜下侧向被处理对象物投射投射材料。由此,多个离心式投射机对大型的被处理对象物的整个表面进行表面处理。
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结构,在技术方案2所述的本发明的喷丸处理装置中,作为上述离心式投射机具备:第一投射机,其设置为投射方向中心线相对于上述搬运线路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后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左侧且侧视观察下的斜下侧相交;第二投射机,其设置为投射方向中心线相对于上述搬运线路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后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左侧且侧视观察下的斜上侧相交;第三投射机,其设置为投射方向中心线相对于上述搬运线路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后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右侧且侧视观察下的斜下侧相交;第四投射机,其设置为投射方向中心线相对于上述搬运线路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后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右侧且侧视观察下的斜上侧相交;第五投射机,其设置为投射方向中心线相对于上述搬运线路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前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左侧且侧视观察下的斜下侧相交;第六投射机,其设置为投射方向中心线相对于上述搬运线路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前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左侧且侧视观察下的斜上侧相交;第七投射机,其设置为投射方向中心线相对于上述搬运线路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前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右侧且侧视观察下的斜下侧相交;以及第八投射机,其设置为投射方向中心线相对于上述搬运线路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前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右侧且侧视观察下的斜上侧相交。
根据技术方案2所述的本发明的喷丸处理装置,第一投射机由于设置为投射方向中心线相对于被处理对象物的搬运线路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后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左侧且侧视观察下的斜下侧相交,因此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后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左侧且侧视观察下的斜下侧向被处理对象物投射投射材料。第二投射机由于设置为投射方向中心线相对于被处理对象物的搬运线路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后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左侧且侧视观察下的斜上侧相交,因此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后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左侧且侧视观察下的斜上侧向被处理对象物投射投射材料。
第三投射机由于设置为投射方向中心线相对于被处理对象物的搬运线路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后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右侧且侧视观察下的斜下侧相交,因此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后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右侧且侧视观察下的斜下侧向被处理对象物投射投射材料。第四投射机由于设置为投射方向中心线相对于被处理对象物的搬运线路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后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右侧且侧视观察下的斜上侧相交,因此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后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右侧且侧视观察下的斜上侧向被处理对象物投射投射材料。
第五投射机由于设置为投射方向中心线相对于被处理对象物的搬运线路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前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左侧且侧视观察下的斜下侧相交,因此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前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左侧且侧视观察下的斜下侧向被处理对象物投射投射材料。第六投射机由于设置为投射方向中心线相对于被处理对象物的搬运线路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前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左侧且侧视观察下的斜上侧相交,因此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前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左侧且侧视观察下的斜上侧向被处理对象物投射投射材料。
第七投射机由于设置为投射方向中心线相对于被处理对象物的搬运线路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前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右侧且侧视观察下的斜下侧相交,因此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前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右侧且侧视观察下的斜下侧向被处理对象物投射投射材料。第八投射机由于设置为投射方向中心线相对于被处理对象物的搬运线路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前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右侧且侧视观察下的斜上侧相交,因此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前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右侧且侧视观察下的斜上侧向被处理对象物投射投射材料。
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结构,在技术方案3所述的本发明的喷丸处理装置中,作为上述离心式投射机具备:第一投射机,其设置为投射方向中心线相对于上述搬运线路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后侧且侧视观察下的斜下侧相交,并且设置于俯视观察下沿着搬运线路且与搬运线路重叠的方向;第二投射机,其设置为投射方向中心线相对于上述搬运线路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后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左侧且侧视观察下的斜上侧相交;第三投射机,其设置为投射方向中心线相对于上述搬运线路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后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右侧且侧视观察下的斜上侧相交;第四投射机,其设置为投射方向中心线相对于上述搬运线路从侧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前侧且侧视观察下的斜下侧相交,并且设置于俯视观察下沿着搬运线路且与搬运线路重叠的方向;第五投射机,其设置为投射方向中心线相对于上述搬运线路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前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左侧且侧视观察下的斜上侧相交;以及第六投射机,其设置为投射方向中心线相对上述搬运线路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前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右侧且侧视观察下的斜上侧相交。
根据技术方案3所述的本发明的喷丸处理装置,第一投射机由于设置为投射方向中心线相对于被处理对象物的搬运线路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后侧且侧视观察下的斜下侧相交,并且设置于俯视观察下沿被处理对象物的搬运线路并与搬运线路重叠的方向,因此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后侧且侧视观察下的斜下侧向被处理对象物投射投射材料。第二投射机由于设置为投射方向中心线相对于被处理对象物的搬运线路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后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左侧且侧视观察下的斜上侧相交,因此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后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左侧且侧视观察下的斜上侧向被处理对象物投射投射材料。第三投射机由于设置为投射方向中心线相对于被处理对象物的搬运线路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后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右侧且侧视观察下的斜上侧相交,因此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后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右侧且侧视观察下的斜上侧向被处理对象物投射投射材料。
第四投射机由于设置为投射方向中心线相对于被处理对象物的搬运线路从侧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前侧且侧视观察下的斜下侧相交,并且设置于俯视观察下沿被处理对象物的搬运线路并与搬运线路重叠的方向,因此从侧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前侧且侧视观察下的斜下侧向被处理对象物投射投射材料。第五投射机由于设置为投射方向中心线相对于被处理对象物的搬运线路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前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左侧且侧视观察下的斜上侧相交,因此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前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左侧且侧视观察下的斜上侧向被处理对象物喷射投射材料。第六投射机由于设置为投射方向中心线相对于被处理对象物的搬运线路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前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右侧且侧视观察下的斜上侧相交,因此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前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右侧且侧视观察下的斜上侧向被处理对象物投射投射材料。
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结构,在技术方案4所述的本发明的喷丸处理装置中,作为上述离心式投射机,具备:第一投射机,其设置为投射方向中心线水平且相对于上述搬运线路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后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左侧相交;第二投射机,其设置为投射方向中心线水平且相对于上述搬运线路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后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右侧相交;第三投射机,其设置为投射方向中心线相对于上述搬运线路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后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左侧且侧视观察下的斜上侧相交;第四投射机,其设置为投射方向中心线相对于上述搬运线路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后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右侧且侧视观察下的斜上侧相交;第五投射机,其设置为投射方向中心线相对于上述搬运线路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后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左侧且侧视观察下的斜下侧相交;第六投射机,其设置为投射方向中心线相对于上述搬运线路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后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右侧且侧视观察下的斜下侧相交;第七投射机,其设置为投射方向中心线相对于上述搬运线路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前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左侧且侧视观察下的斜下侧相交;第八投射机,其设置为投射方向中心线相对于上述搬运线路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前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右侧且侧视观察下的斜下侧相交;第九投射机,其设置为投射方向中心线相对于上述搬运线路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前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左侧且侧视观察下的斜上侧相交;第十投射机,其设置为投射方向中心线相对于上述搬运线路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前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右侧且侧视观察下的斜上侧相交;第十一投射机,其设置为投射方向中心线水平且相对于上述搬运线路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前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左侧相交;以及第十二投射机,其设置为投射方向中心线水平且相对于上述搬运线路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前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右侧相交。
根据技术方案4所述的本发明的喷丸处理装置,第一投射机由于设置为投射方向中心线水平且相对于被处理对象物的搬运线路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后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左侧相交,因此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后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左侧水平地向被处理对象物投射投射材料。第二投射机由于设置为投射方向中心线水平且相对于被处理对象物的搬运线路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后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右侧相交,因此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后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右侧水平地向被处理对象物投射投射材料。
第三投射机由于设置为投射方向中心线相对于被处理对象物的搬运线路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后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左侧且侧视观察下的斜上侧相交,因此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后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左侧且侧视观察下的斜上侧向被处理对象物投射投射材料。第四投射机由于设置为投射方向中心线相对于被处理对象物的搬运线路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后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右侧且侧视观察下的斜上侧相交,因此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后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右侧且侧视观察下的斜上侧向被处理对象物投射投射材料。
第五投射机由于设置为投射方向中心线相对于被处理对象物的搬运线路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后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左侧且侧视观察下的斜下侧相交,因此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后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左侧且侧视观察下的斜下侧向被处理对象物投射投射材料。第六投射机由于设置为投射方向中心线相对于被处理对象物的搬运线路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后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右侧且侧视观察下的斜下侧相交,因此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后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右侧且侧视观察下的斜下侧向被处理对象物投射投射材料。
第七投射机由于设置为投射方向中心线相对于被处理对象物的搬运线路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前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左侧且侧视观察下的斜下侧相交,因此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前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左侧且侧视观察下的斜下侧向被处理对象物投射投射材料。第八投射机由于设置为投射方向中心线相对于被处理对象物的搬运线路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前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右侧且侧视观察下的斜下侧相交,因此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前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右侧且侧视观察下的斜下侧向被处理对象物投射投射材料。
第九投射机由于设置为投射方向中心线相对于被处理对象物的搬运线路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前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左侧且侧视观察下的斜上侧相交,因此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前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左侧且侧视观察下的斜上侧向被处理对象物投射投射材料。第十投射机由于设置为投射方向中心线相对于被处理对象物的搬运线路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前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右侧且侧视观察下的斜上侧相交,因此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前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右侧且侧视观察下的斜上侧向被处理对象物投射投射材料。
第十一投射机由于设置为投射方向中心线水平且相对于被处理对象物的搬运线路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前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左侧相交,因此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前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左侧水平地向被处理对象物投射投射材料。第十二投射机由于设置为投射方向中心线水平且相对于被处理对象物的搬运线路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前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右侧相交,因此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前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右侧水平地向被处理对象物投射投射材料。
根据技术方案1~4所述的结构,在技术方案5所述的本发明的喷丸处理装置中,在上述搬运线路中,通过多个上述离心式投射机中的各个投射投射材料的投射区域沿该搬运线路设定有多个,所述喷丸处理装置具有:上游侧检测部,其相对于多个上述投射区域分别设置于搬运方向上游侧,检测被处理对象物的通过;下游侧检测部,其相对于多个上述投射区域分别设置于搬运方向下游侧,检测被处理对象物的通过;投射材料供给部,其用于向上述离心式投射机供给投射材料,能够对上述离心式投射机供给投射材料以及停止供给投射材料;控制部,其基于上述上游侧检测部的检测结果以及上述下游侧检测部的检测结果,对上述投射材料供给部进行控制,仅在判断为被处理对象物处于上述投射区域的任一范围内的情况下,向该投射区域投射投射材料。
根据技术方案5所述的本发明的喷丸处理装置,在被处理对象物的搬运线路中通过多个离心式投射机中的各个投射投射材料的投射区域沿该搬运线路设定有多个。此外,投射区域彼此可以重叠也可以分离。对于多个投射区域分别在搬运方向上游侧设置上游侧检测部,对于多个投射区域分别在搬运方向下游侧设置下游侧检测部,上游侧检测部以及下游侧检测部检测被处理对象物的通过。另外,用于向离心式投射机供给投射材料的投射材料供给部能够对离心式投射机供给投射材料以及停止供给投射材料。而且,控制部基于上游侧检测部的检测结果以及下游侧检测部的检测结果,对投射材料供给部进行控制,仅在判断为被处理对象物处于投射区域的任一范围内的情况下,向该投射区域投射投射材料。由此,能够抑制离心式投射机的不必要的投射。
根据技术方案1~5中任一项所述的结构,在技术方案6所述的本发明的喷丸处理装置中,具有:第一处理室,其通过上述离心式投射机投射投射材料;以及第二处理室,其相比上述第一处理室设置于被处理对象物的搬运方向下游侧,并设置有喷射压缩空气和投射材料的喷嘴。
根据技术方案6所述的本发明的喷丸处理装置,在第一处理室中,通过利用离心式投射机投射投射材料而被处理对象物的表面被处理。在第一处理室被表面处理后的被处理对象物被向相比第一处理室设置于被处理对象物的搬运方向下游侧的第二处理室搬运。在第二处理室设置有喷射压缩空气和投射材料的喷嘴。由此,若从喷嘴向被处理对象物喷射压缩空气和投射材料,则被处理对象物的表面进一步被处理。
根据技术方案6所述的结构,在技术方案7所述的本发明的喷丸处理装置中,设置有在闭合状态下将上述第一处理室和上述第二处理室之间的流通路截断的能够开闭的分隔门。
根据技术方案7所述的本发明的喷丸处理装置,能够开闭的分隔门在闭合状态下截断第一处理室和第二处理室之间的流通路。由此,通过闭合分隔门能够在第一处理室和第二处理室同时进行被处理对象物的表面处理。
如上述说明那样,根据本发明的喷丸处理装置,具有能够对大型的被处理对象物的整个表面进行表面处理的优良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喷丸清理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是沿图1的2-2线的向视图。
图3是沿图1的3-3线的向视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喷丸清理装置的俯视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喷丸清理装置的出口门的驱动部的图。图5(A)是主视图,图5(B)是侧视图。
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喷丸清理装置的第二喷射室的内部的放大俯视图。
图7是用于对基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喷丸清理装置的离心式投射机的喷射进行说明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8是示出在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喷丸清理装置中朝被处理对象物的搬运方向观察的离心式投射机的配置的图。
图9是沿图8的9-9线的向视图。
图10是示出在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喷丸清理装置中朝被处理对象物的搬运方向观察的离心式投射机的配置的图。
图11是沿图10的11-11线的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使用图1~图7对作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喷丸处理装置的喷丸清理装置进行说明。此外,在这些图中,适当所示的箭头前表示装置的正面观察的近前侧,用箭头上表示装置上方侧,箭头左表示装置的正面观察的左侧。另外,箭头X示出被处理对象物W的搬运方向。
图1中由主视图示出作为喷丸处理装置的喷丸清理装置10。图1中从图中左侧朝向图中右侧的方向为被处理对象物W的搬运方向X。图2中示出沿图1的2-2线箭头观察的侧视图,图3中示出沿图1的3-3线箭头观察的侧视图。另外,图4中由俯视图示出喷丸清理装置10。其中,图1中省略集尘器。
(喷丸清理装置的装置概要)
首先对喷丸清理装置10的装置概要进行说明。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喷丸清理装置10为能够将大型的金属产品作为被处理对象物W的起重机悬吊式的喷丸清理装置。如图1所示那样,喷丸清理装置10从被处理对象物W的搬运方向X的上游侧按顺序依次具备入口侧传送带室14、作为第一处理室的第一喷射室(blast chamber)16、出口侧传送带室18以及作为第二处理室的第二喷射室22。在朝向入口侧传送带室14的搬入口以能够开闭的方式设置有入口门12。在出口侧传送带室18和第二喷射室22之间以能够开闭的方式设置有作为分隔门的中间门20。中间门20在闭合状态下截断第一喷射室16与第二喷射室22之间的流通路。在第二喷射室22的搬出口以能够开闭的方式设置有出口门24。
在第一喷射室16中,通过之后详述的离心式投射机42投射投射材料。即,第一喷射室16为通过向被处理对象物W投射投射材料而进行被处理对象物W的表面加工(在本实施方式中为除锈等的喷砂处理、喷丸清理处理)的屋室。第一喷射室16通过顶壁部16A而与装置上方侧的空间隔开,并且通过装置背面侧的第一侧壁部16B(参照图2)以及装置正面侧的第二侧壁部16C而与相对于搬运方向X的左右两侧的外部空间隔开。另外,与第一喷射室16的下方侧相邻的空间为料斗部17的内部空间。
与此相对,第二喷射室22为通过向被处理对象物W喷射压缩空气以及投射材料而进行被处理对象物W的表面加工(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喷砂处理、喷丸清理处理)的屋室。第二喷射室22通过顶壁部22A而与装置上方侧的空间隔开,并且通过装置背面侧的第一侧壁部22B(参照图4)以及装置正面侧的第二侧壁部22C而与相对于搬运方向X的左右两侧的空间隔开。另外,第二喷射室22的底面由底壁部22D构成。
在入口侧传送带室14的下方侧设置有投射材料收集用的料斗26A,在料斗26A的下方侧设置有投射材料回收用的第一带式输送机26C。第一带式输送机26C水平配置以从图中左侧朝向图中右侧的方向为搬运方向,并超过料斗26A的正下方范围延伸到第一喷射室16的搬运方向下游侧的下方侧。
另外,在出口侧传送带室18的下方侧设置有料斗28A,在第二喷射室22的下方侧也设置有料斗28B。料斗28A、28B均用于收集投射材料。在料斗28A、28B的下方侧设置有投射材料回收用的第二带式输送机28C。第二带式输送机28C水平配置以从图中右侧朝向图中左侧的方向为搬运方向,并配置于包含料斗28A的正下方范围以及料斗28B的正下方范围在内的范围,并且,第二带式输送机28C的最下游侧延伸到第一喷射室16的搬运方向下游侧的下方侧。
在第一喷射室16的下方侧,且在料斗部17的下方侧设置有第二料斗30A。第二料斗30A的上端与第一带式输送机26C的最下游侧(图中右侧)相邻配置,并且与第二带式输送机28C的最下游侧(图中左侧)相邻配置。在第二料斗30A的下方侧配置有螺旋输送机30B。螺旋输送机30B水平配置以装置前后方向(与图1的纸面垂直的方向)作为长边方向,朝沿着该长边方向的规定方向搬运投射材料。
在螺旋输送机30B的搬运方向下游侧配置有沿装置上下方向延伸的斗式提升机32的下端部侧。斗式提升机32将从螺旋输送机30B搬运来的投射材料向上方侧搬运。在与斗式提升机32的上部出口相邻的位置设置有分离器(separator)34。分离器34接收从斗式提升机32的上部出口排出的投射材料,并分类为能够使用的投射材料和不能够使用的投射材料等。
在与分离器34的下方侧相邻的位置配置有螺旋输送机36。螺旋输送机36与将通过分离器34能够使用的投射材料排出的排出部相通。而且,螺旋输送机36水平配置以装置前后方向(与图1的纸面垂直的方向)作为长边方向,并沿着该长边方向朝装置背面侧搬运投射材料。
如图2所示,螺旋输送机36的搬运方向下游侧(图2的左侧)与溢流管44的上端部连接。溢流管44的下端部与投射材料箱46连接。由此,多余的投射材料从螺旋输送机36通过溢流管44而储藏于投射材料箱46。
另一方面,如图1所示,螺旋输送机36的下方侧经由箱与多个导入管38连接。由此,向导入管38的上端开口供给投射材料。导入管38的下端部经由作为投射材料供给部的流量调整装置40而与离心式投射机42连接。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离心式投射机42共计设置十二台,在图中,它们以符号42A、42B、42C、42D、42E、42F、42G、42H、42I、42J、42K、42L表示,但以下,在不对它们进行区分而对离心式投射机进行说明的情况下,使用去掉它们的末尾后的符号42进行说明。
导入管38为用于向离心式投射机42供给投射材料的配管。流量调整装置40用于向离心式投射机42供给投射材料,由于为公知构造因此省略详细说明,但具备能够进行开闭以及开闭量的调整的开闭门(省略图示)。流量调整装置40与控制部84(图中用方块示出)连接(连接状态省略图示),开闭门的动作(开闭以及开闭量的调整)由控制部84控制。即,流量调整装置40通过上述开闭门的动作,而能够向离心式投射机42供给投射材料以及停止供给投射材料,并且能够调整向离心式投射机42供给的投射材料的流量。
离心式投射机42具备能够旋转的叶轮(省略图示),通过叶轮的旋转能够向投射材料(丸粒,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个例子为钢球)施加离心力。而且,离心式投射机42伴随着上述叶轮的旋转,将通过离心力被加速的投射材料向第一喷射室16的搬运线路(被处理对象物W被搬运的搬运路径)侧投射。另外,通过离心式投射机42投射的投射材料呈发散状扩展(参照图1、图2等的双点划线)与被处理对象物W抵接。此外,之后对多个离心式投射机42的配置构成进行详述。
另外,在上述的入口侧传送带室14、出口侧传送带室18以及第二喷射室22的各屋室的装置正面侧以及装置背面侧形成有吸出口48。吸出口48经由管道50与集尘器52(参照图2)连接。由此,入口侧传送带室14、出口侧传送带室18、以及第二喷射室22的各室内的粉尘与空气一起经由吸出口48以及管道50被回收到集尘器52(参照图2)。
如图2所示,在集尘器52设置有管道62,管道62的前端部与风扇64的吸气侧连接。风扇64的排气侧经由消声器66与排气管道68连接。在风扇64工作的状态下,回收到集尘器52的粉尘(灰尘)被集尘器52过滤,过滤后的空气(净化空气,清新空气)通过管道62、风扇64、消声器66、以及排气管道68被排出。
在集尘器52的下部设置有料斗54,在料斗54的下方,螺旋输送机56沿装置前后方向(图2的左右方向)水平配置。螺旋输送机56将粉尘从装置近前侧向装置里侧(从图2的右侧向左侧)搬运。在螺旋输送机56的搬运方向下游侧设置有回转阀58,在回转阀58的下方侧设置有集尘箱60。由此,流到料斗54的粉尘通过螺旋输送机56向回转阀58侧被搬运并被丢弃到集尘箱60。
如图1~图4所示,在喷丸清理装置10的上部配置有轨道72。轨道72以装置左右方向作为长边方向水平配置(参照图1以及图4),沿被处理对象物W被搬运的搬运线路在该搬运线路的上方侧形成引导路径。如图1以及图3所示,该轨道72被多个支承部件支承。另外,如图2所示,轨道72的与长边方向正交的纵剖面形状形成为I字形状。
如图2的局部放大图所示,在轨道72以能够移动的方式安装有移动机构74。移动机构74可以设置一台,也可以设置多台。移动机构74具备在轨道72的纵壁部的两侧配置的左右一对滚子74A。在固定于框架74B的马达74M的旋转轴的前端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有滚子74A,使其能够在轨道72上移动。在框架74B固定有驱动滚子74A的马达74M。由此,移动机构74能够通过马达74M动作而沿轨道72的长边方向(换句话说,沿被处理对象物的搬运线路)直线移动。
在上述移动机构74以悬吊状态安装有提升机(小型的提升装置)78。提升机78具备链78A,在该链78A的下端安装有用于悬吊被处理对象物W的悬吊部件80。在悬吊部件80的下端设置有钩部用于悬吊被处理对象物W。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提升机78以及悬吊部件80构成悬吊被处理对象物W的悬吊部76。另外,轨道72以及移动机构74构成使悬吊部76沿被处理对象物W的搬运线路直线移动的直线移动机构70。
另外,在轨道72的规定位置设置有位置检测用的位置检测传感器82。位置检测传感器82能够检测被处理对象物W的搬运方向的前侧的端部以及搬运方向的后侧的端部的通过。位置检测传感器82使用公知的传感器。位置检测传感器82与控制部84连接。控制部84基于位置检测传感器82的检测结果进行各种控制。
具体而言,首先,控制部84对图4所示的入口门12、中间门20、出口门24进行控制,使得它们与被处理对象物W的搬运相配合而依次开闭。其中,对入口门12、中间门20、出口门24的开闭机构简单地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出口门24为两开滑动门。在出口门24的上方侧设置有沿门宽度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轨道86。如图5(B)所示,出口门24经由触轮(trolley)85被悬吊支承于轨道86。如图3所示,在作为闭合状态的出口门24的上方侧的顶壁部的图中的两侧方安装有门驱动用的马达88。
如图5(B)所示,马达88与设置于顶壁部的链轮90连接,通过马达88的动作链轮90被驱动而旋转。如图5(A)以及图5(B)所示,链轮90与滚子链92A啮合。在滚子链92A安装有附属装置92B,安装于出口门24的上端的滚子链92A将马达88以及链轮90的旋转力变换为出口门24的门宽度方向的直线运动并经由附属装置92B向出口门24传递。即,通过马达88的正转、反转,出口门24开闭。
该马达88与上述控制部84连接。控制部84基于图2所示的位置检测传感器82的检测结果,在判断为被处理对象物W接近出口门24的情况下,以打开出口门24的方式控制马达88(参照图5(B)),在判断被处理对象物W已通过出口门24之间的情况下,以关闭出口门24的方式控制马达88(参照图5(B))。
此外,如图5(B)所示,当以悬吊支承的方式固定出口门24时,为了适当地设定门驱动用的啮合,在利用升降用的螺栓93A调整出口门24的高度位置之后利用螺栓93C将出口门24固定于悬吊用的部件93B。另外,图4所示的入口门12以及中间门20也通过与出口门24相同的机构被开闭。
如图1以及图4所示,第二喷射室22相比第一喷射室16设置于被处理对象物W的搬运方向下游侧。在第二喷射室22设置有喷射压缩空气和投射材料的喷嘴94(也称为喷气嘴(air blast nozzle))。喷嘴94构成公知的空气喷射装置的一部分,经由配管而与储藏了投射材料的加压箱(省略图示)以及供给压缩空气的压缩机(省略图示)连接。在第二喷射室22中,在被搬运来的被处理对象物W存在表面处理的加工不良的位置的情况,操作人员P朝向被处理对象物W的该位置保持喷嘴94,使投射材料从喷嘴94喷射,由此对被处理对象物W的表面进一步进行喷射处理。换句话说,第二喷射室22能够作为表面处理的修正用、加工用的处理室掌握。
在第二喷射室22,在装置背面侧的第一侧壁部22B以及装置正面侧的第二侧壁部22C分别设置有操作人员出入用的出入门96。如图4所示,在第二喷射室22的顶壁部22A配置有多个照明灯98。通过多个照明灯98的照明使第二喷射室22内被照亮,由此操作人员P的操作环境被良好地确保。此外,操作人员P身穿航空服那样的喷射处理操作用的防护服,并向防护服内供给新鲜空气。由此,营造能够进行舒适的操作环境。
图6示出第二喷射室22的内部放大后的俯视剖视图。在第二喷射室22的底壁部22D(底面)的整个表面敷设有格子100。通过敷设格子100,而能够投射材料的堆积使操作环境提高。此外,图6中为了示出格子100的下侧的构成,以取下了格子100的一部分的状态表示。在格子100的下侧配置有格子支承部102。通过配置格子支承部102,能够稳固地保持格子100。
(离心式投射机的配置)
接下来,对图1等所示的离心式投射机42的配置进行说明。图7示出用于对基于离心式投射机42的喷射进行说明的示意性俯视图。此外,图7中为了使图容易观察,图7中示意性地示出的离心式投射机42的圈中的编号与投射机号码(例如,第一投射机的情况为1)一致。
如图1以及图7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喷丸清理装置10的离心式投射机42以投射方向中心线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前侧、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后侧、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左侧、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右侧、侧视观察下(从搬运线路的侧方侧观察)的斜上侧、以及侧视观察下(从搬运线路的侧方侧观察)的斜下侧分别相交的方式设置有多个。以下,具体地进行说明。
在第一喷射室16的被处理对象物W的搬运方向X的上游侧,分别在装置背面侧的第一侧壁部16B设置有第一投射机42A,在装置正面侧的第二侧壁部16C设置有第二投射机42B,在装置上侧的顶壁部16A设置有第三投射机42C、第四投射机42D,在装置下侧的料斗部17设置有第五投射机42E、第六投射机42F。
在作为装置主视图的图1中,第一投射机42A配设于与第二投射机42B在装置前后方向(与图1的纸面垂直的方向)重叠的位置。图7所示的第一投射机42A设置为投射方向中心线CL1水平并且相对于被处理对象物W的搬运线路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后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左侧呈45°左右(35°~55°)相交。与此相对,第二投射机42B设置为投射方向中心线CL2水平并且相对于被处理对象物W的搬运线路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后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右侧呈45°左右(35°~55°)相交。
第三投射机42C朝被处理对象物W的搬运方向观察配置于比轨道72靠左侧的位置,且在作为装置主视图的图1中配置于与第四投射机42D在装置前后方向(与图1的纸面垂直的方向)重叠的位置。图7所示的第三投射机42C设置为投射方向中心线CL3相对于被处理对象物W的搬运线路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后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左侧且侧视观察下的斜上侧呈45°左右(35°~55°)相交。第四投射机42D朝被处理对象物W的搬运方向观察配置于比轨道72靠右侧的位置,且设置为投射方向中心线CL4相对于被处理对象物W的搬运线路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后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右侧且侧视观察下的斜上侧呈45°左右(35°~55°)相交。
如图7所示,第五投射机42E朝被处理对象物W的搬运方向观察配置于比轨道72靠左侧的位置,且在作为装置主视图的图1中,配置于与第六投射机42F在装置前后方向(与图1的纸面垂直的方向)重叠的位置。图7所示的第五投射机42E设置为投射方向中心线CL5相对于被处理对象物W的搬运线路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后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左侧且侧视观察下的斜下侧呈45°左右(35°~55°)相交。第六投射机42F朝被处理对象物W的搬运方向观察配置于比轨道72靠右侧的位置,且设置为投射方向中心线CL6相对于被处理对象物W的搬运线路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后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右侧且侧视观察下的斜下侧呈45°左右(35°~55°)相交。
另一方面,如图1以及图7所示,在第一喷射室16的被处理对象物W的搬运方向X的下游侧,分别在装置下侧的料斗部17设置有第七投射机42G、第八投射机42H,在装置上侧的顶壁部16A设置有第九投射机42I、第十投射机42J,在装置背面侧的第一侧壁部16B设置有第十一投射机42K,在装置正面侧的第二侧壁部16C设置有第十二投射机42L。
如图7所示,第七投射机42G朝被处理对象物W的搬运方向观察配置于比轨道72靠左侧的位置。第七投射机42G在图2中配置于与第五投射机42E在装置左右方向(与图2的纸面垂直的方向)重叠的位置。另外,第七投射机42G在作为装置主视图的图1中,配置于与第八投射机42H在装置前后方向(与图1的纸面垂直的方向)重叠的位置。图7所示的第七投射机42G设置为投射方向中心线CL7相对于被处理对象物W的搬运线路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前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左侧且侧视观察下的斜下侧呈45°左右(35°~55°)相交。第八投射机42H朝被处理对象物W的搬运方向观察配置于比轨道72靠右侧的位置。第八投射机42H在图2中配置于与第六投射机42F在装置左右方向(与图2的纸面垂直的方向)重叠的位置。图7所示的第八投射机42H设置为投射方向中心线CL8相对于被处理对象物W的搬运线路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前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右侧且侧视观察下的斜下侧呈45°左右(35°~55°)相交。
第九投射机42I朝被处理对象物W的搬运方向观察配置于比轨道72靠左侧的位置,且在作为装置主视图的图1中配置于与第十投射机42J在装置前后方向(与图1的纸面垂直的方向)重叠的位置。图7所示的第九投射机42I设置为投射方向中心线CL9相对于被处理对象物W的搬运线路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前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左侧且侧视观察下的斜上侧呈45°左右(35°~55°)相交。第十投射机42J朝被处理对象物W的搬运方向观察配置于比轨道72靠右侧的位置。第十投射机42J设置为投射方向中心线CL10相对于被处理对象物W的搬运线路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前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右侧且侧视观察下的斜上侧呈45°左右(35°~55°)相交。
另外,第十一投射机42K在作为装置主视图的图1中,配置于与第十二投射机42L在装置前后方向(与图1的纸面垂直的方向)重叠的位置。图7所示的第十一投射机42K设置为投射方向中心线CL11水平并且相对于被处理对象物W的搬运线路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前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左侧呈45°左右(35°~55°)相交。另外,第十二投射机42L设置为投射方向中心线CL12水平并且相对于被处理对象物W的搬运线路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前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右侧呈45°左右(35°~55°)相交。
上述那样,共十二台离心式投射机42被设置为相对于被处理对象物W的平面以成为切削力增加的入射角度的方式倾斜。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被处理对象物W的搬运线路中通过多个离心式投射机42中的各个投射投射材料的投射区域沿该搬运线路设定有多个(共六个)。
第一投射区域为通过第一投射机42A以及第二投射机42B投射投射材料的区域,在搬运线路设定于包含投射方向中心线CL1、CL2的范围。第二投射区域为通过第三投射机42C以及第四投射机42D投射投射材料的区域,在搬运线路被设定于包含投射方向中心线CL3、CL4的范围。第三投射区域为通过第五投射机42E以及第六投射机42F投射投射材料的区域,在搬运线路设定于包含投射方向中心线CL5、CL6的范围。
第四投射区域为通过第七投射机42G以及第八投射机42H投射投射材料的区域,在搬运线路设定于包含投射方向中心线CL7、CL8的范围。第五投射区域为通过第九投射机42I以及第十投射机42J投射投射材料的区域,在搬运线路设定于包含投射方向中心线CL9、CL10的范围。第六投射区域为通过第十一投射机42K以及第十二投射机42L投射投射材料的区域,在搬运线路设定于包含投射方向中心线CL11、CL12的范围。
另外,相对于第一投射区域,在搬运方向上游侧设置有上游侧检测部A1,并且在搬运方向下游侧设置有下游侧检测部A2。相对于第二投射区域,在搬运方向上游侧设置有上游侧检测部B1,并且在搬运方向下游侧设置有下游侧检测部B2。相对于第三投射区域,在搬运方向上游侧设置有上游侧检测部C1,并且在搬运方向下游侧设置有下游侧检测部C2。
相对于第四投射区域,在搬运方向上游侧设置有上游侧检测部D1,并且在搬运方向下游侧设置有下游侧检测部D2。相对于第五投射区域,在搬运方向上游侧设置有上游侧检测部E1,并且在搬运方向下游侧设置有下游侧检测部E2。相对于第六的投射区域,在搬运方向上游侧设置有上游侧检测部F1,并且在搬运方向下游侧设置有下游侧检测部F2。
上游侧检测部A1、B1、C1、D1、E1、F1以及下游侧检测部A2、B2、C2、D2、E2、F2与由上述的位置检测传感器82(参照图2)构成并与控制部84连接(连接状态省略图示),对被处理对象物W的搬运方向的前侧的端部以及搬运方向的后侧的端部进行检测。控制部84基于上游侧检测部A1、B1、C1、D1、E1、F1的检测结果以及下游侧检测部A2、B2、C2、D2、E2、F2的检测结果,对流量调整装置40(参照图1)的开闭门的动作进行控制,仅在判断为被处理对象物W处于投射区域的任一范围内的情况下向该投射区域投射投射材料。
(作用/效果)
接下来,对上述实施方式的作用以及效果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喷丸清理装置10中,悬吊部76悬吊被处理对象物W,直线移动机构70使悬吊部76沿被处理对象物W的搬运线路直线移动。此时,被处理对象物W因图4所示的入口门12被打开而被向喷丸清理装置10的装置主体内搬入,通过入口侧传送带室14被向第一喷射室16搬入。入口门12在搬入被处理对象物W后被关闭。在第一喷射室16设置有离心式投射机42,通过离心式投射机42伴随着叶轮的旋转而向搬运线路侧投射投射材料,由此对被处理对象物W进行喷丸清理处理。
其中,如图7示意性示出那样,离心式投射机42以投射方向中心线相对于被处理对象物W的搬运线路水平、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前侧、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后侧、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左侧、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右侧、侧视观察下的斜上侧、以及侧视观察下的斜下侧分别相交的方式设置有多个。因此,多个离心式投射机42朝向被处理对象物W,以其投射方向中心线水平、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前侧、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后侧、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左侧、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右侧、侧视观察下的斜上侧、以及侧视观察下的斜下侧的方式投射投射材料。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不使大型的被处理对象物W旋转、反转、升降等,多个离心式投射机42也能够对大型的被处理对象物W的整个表面进行表面处理。以下,对离心式投射机42的喷射具体地进行说明。
首先,若被处理对象物W被搬入第一喷射室16,则开始利用第一投射机42A以及第二投射机42B投射投射材料。第一投射机42A由于设置为投射方向中心线CL1水平且相对于被处理对象物W的搬运线路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后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左侧相交,因此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后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左侧水平地向被处理对象物W投射投射材料。第二投射机42B由于设置为投射方向中心线CL2水平且相对于被处理对象物W的搬运线路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后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右侧相交,因此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后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右侧水平地向被处理对象物W投射投射材料。
另外,相对于通过第一投射机42A以及第二投射机42B投射投射材料的第一投射区域,在搬运方向上游侧设置有上游侧检测部A1,相对于上述第一投射区域,在搬运方向下游侧设置有下游侧检测部A2。上游侧检测部A1以及下游侧检测部A2检测被处理对象物W的通过。而且,控制部84基于上游侧检测部A1的检测结果以及下游侧检测部A2的检测结果,在判断为被处理对象物W处于上述第一投射区域的范围内的情况下,以打开分别与第一投射机42A以及第二投射机42B连接的流量调整装置40(参照图1等)的开闭门的方式进行控制,从而向该第一投射区域投射投射材料。另外,控制部84基于上游侧检测部A1的检测结果以及下游侧检测部A2的检测结果,在判断为被处理对象物W不存在于上述第一投射区域的范围内的情况下,以关闭分别与第一投射机42A以及第二投射机42B连接的流量调整装置40(参照图1等)的开闭门的方式进行控制。由此,能够抑制基于第一投射机42A以及第二投射机42B的不必要的投射。
在利用第一投射机42A以及第二投射机42B开始投射投射材料后,开始利用第三投射机42C以及第四投射机42D投射投射材料。第三投射机42C由于设置为投射方向中心线CL3相对于被处理对象物W的搬运线路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后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左侧且侧视观察下的斜上侧相交,因此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后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左侧且侧视观察下的斜上侧向被处理对象物W投射投射材料。第四投射机42D由于设置为投射方向中心线CL4相对于被处理对象物W的搬运线路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后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右侧且侧视观察下的斜上侧相交,因此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后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右侧且侧视观察下的斜上侧向被处理对象物W投射投射材料。
另外,相对于通过第三投射机42C以及第四投射机42D投射投射材料的第二投射区域,在搬运方向上游侧设置有上游侧检测部B1,相对于上述第二投射区域在搬运方向下游侧设置有下游侧检测部B2。上游侧检测部B1以及下游侧检测部B2检测被处理对象物W的通过。而且,控制部84基于上游侧检测部B1的检测结果以及下游侧检测部B2的检测结果,在判断为被处理对象物W处于上述第二投射区域的范围内的情况下,以打开分别与第三投射机42C以及第四投射机42D连接的流量调整装置40(参照图1等)的开闭门的方式进行控制,从而向该第二投射区域投射投射材料。另外,控制部84基于上游侧检测部B1的检测结果以及下游侧检测部B2的检测结果,在判断为被处理对象物W不存在于上述第二投射区域的范围内的情况下,以关闭分别与第三投射机42C以及第四投射机42D连接的流量调整装置40(参照图1等)的开闭门的方式进行控制。由此,能够抑制基于第三投射机42C以及第四投射机42D的不必要的投射。
在利用第三投射机42C以及第四投射机42D开始投射投射材料后,开始利用第五投射机42E以及第六投射机42F投射投射材料。第五投射机42E由于设置为投射方向中心线CL5相对于被处理对象物W的搬运线路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后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左侧且侧视观察下的斜下侧相交,因此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后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左侧且侧视观察下的斜下侧向被处理对象物W投射投射材料。第六投射机42F由于设置为投射方向中心线CL6相对于被处理对象物W的搬运线路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后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右侧且侧视观察下的斜下侧相交,因此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后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右侧且侧视观察下的斜下侧向被处理对象物W投射投射材料。
另外,相对于通过第五投射机42E以及第六投射机42F投射投射材料的第三投射区域,在搬运方向上游侧设置有上游侧检测部C1,相对于上述第三投射区域,在搬运方向下游侧设置有下游侧检测部C2。上游侧检测部C1以及下游侧检测部C2检测被处理对象物W的通过。而且,控制部84基于上游侧检测部C1的检测结果以及下游侧检测部C2的检测结果,在判断为被处理对象物W处于上述第三投射区域的范围内的情况下,以打开分别与第五投射机42E以及第六投射机42F连接的流量调整装置40(参照图1等)的开闭门的方式进行控制,从而向该第三投射区域投射投射材料。另外,控制部84基于上游侧检测部C1的检测结果以及下游侧检测部C2的检测结果,在判断为被处理对象物W不存在于上述第三投射区域的范围内的情况下,以关闭分别与第五投射机42E以及第六投射机42F连接的流量调整装置40(参照图1等)的开闭门的方式进行控制。由此,能够抑制第五投射机42E以及第六投射机42F的不必要的投射。
在利用第五投射机42E以及第六投射机42F开始投射投射材料后,开始利用第七投射机42G以及第八投射机42H投射投射材料。第七投射机42G由于设置为投射方向中心线CL7相对于被处理对象物W的搬运线路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前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左侧且侧视观察下的斜下侧相交,因此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前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左侧且侧视观察下的斜下侧向被处理对象物W投射投射材料。第八投射机42H由于设置为投射方向中心线CL8相对于被处理对象物W的搬运线路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前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右侧且侧视观察下的斜下侧相交,因此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前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右侧且侧视观察下的斜下侧向被处理对象物W投射投射材料。
另外,相对于通过第七投射机42G以及第八投射机42H投射投射材料的第四投射区域,在搬运方向上游侧设置有上游侧检测部D1,相对于上述第四投射区域,在搬运方向下游侧设置有下游侧检测部D2。上游侧检测部D1以及下游侧检测部D2检测被处理对象物W的通过。而且,控制部84基于上游侧检测部D1的检测结果以及下游侧检测部D2的检测结果,在判断为被处理对象物W处于上述第四投射区域的范围内的情况下,以打开分别与第七投射机42G以及第八投射机42H连接的流量调整装置40(参照图1等)的开闭门的方式进行控制,从而向该第四投射区域投射投射材料。另外,控制部84基于上游侧检测部D1的检测结果以及下游侧检测部D2的检测结果,在判断为被处理对象物W不存在于上述第四投射区域的范围内的情况下,以关闭分别与第七投射机42G以及第八投射机42H连接的流量调整装置40(参照图1等)的开闭门的方式进行控制。由此,能够抑制第七投射机42G以及第八投射机42H的不必要的投射。
在利用第七投射机42G以及第八投射机42H开始投射投射材料后,开始第九投射机42I以及第十投射机42J投射投射材料。第九投射机42I由于设置为投射方向中心线CL9相对于被处理对象物W的搬运线路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前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左侧且侧视观察下的斜上侧相交,因此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前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左侧且侧视观察下的斜上侧向被处理对象物W投射投射材料。第十投射机42J由于设置为投射方向中心线CL10相对于被处理对象物W的搬运线路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前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右侧且侧视观察下的斜上侧相交,因此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前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右侧且侧视观察下的斜上侧向被处理对象物W投射投射材料。
另外,相对于通过第九投射机42I以及第十投射机42J投射投射材料的第五投射区域,在搬运方向上游侧设置有上游侧检测部E1,相对于上述第五投射区域,在搬运方向下游侧设置有下游侧检测部E2。上游侧检测部E1以及下游侧检测部E2检测被处理对象物W的通过。而且,控制部84基于上游侧检测部E1的检测结果以及下游侧检测部E2的检测结果,在判断为被处理对象物W处于上述第五投射区域的范围内的情况下,以打开分别与第九投射机42I以及第十投射机42J连接的流量调整装置40(参照图1等)的开闭门的方式进行控制,从而向该第五投射区域投射投射材料。另外,控制部84基于上游侧检测部E1的检测结果以及下游侧检测部E2的检测结果,在判断为被处理对象物W不存在于上述第五投射区域的范围内的情况下,以关闭分别与第九投射机42I以及第十投射机42J连接的流量调整装置40(参照图1等)的开闭门的方式进行控制。由此,能够抑制第九投射机42I以及第十投射机42J的不必要的投射。
在利用第九投射机42I以及第十投射机42J开始投射投射材料后,开始利用第十一投射机42K以及第十二投射机42L投射投射材料。第十一投射机42K由于设置为投射方向中心线CL11水平并且相对于被处理对象物W的搬运线路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前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左侧相交,因此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前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左侧水平地向被处理对象物W投射投射材料。第十二投射机42L由于设置为投射方向中心线CL12水平并且相对于被处理对象物W的搬运线路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前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右侧相交,因此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前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右侧水平地向被处理对象物W投射投射材料。
另外,相对于通过第十一投射机42K以及第十二投射机42L投射投射材料的第六投射区域,在搬运方向上游侧设置有上游侧检测部F1,相对于上述第六投射区域在搬运方向下游侧设置有下游侧检测部F2。上游侧检测部F1以及下游侧检测部F2检测被处理对象物W的通过。而且,控制部84基于上游侧检测部F1的检测结果以及下游侧检测部F2的检测结果,在判断为被处理对象物W处于上述第六投射区域的范围内的情况下,以打开分别与第十一投射机42K以及第十二投射机42L连接的流量调整装置40(参照图1等)的开闭门的方式进行控制,从而向该第六投射区域投射投射材料。另外,控制部84基于上游侧检测部F1的检测结果以及下游侧检测部F2的检测结果,在判断为被处理对象物W不存在于上述第六投射区域的范围内的情况下,以关闭分别与第十一投射机42K以及第十二投射机42L连接的流量调整装置40(参照图1等)的开闭门的方式进行控制。由此,能够抑制第十一投射机42K以及第十二投射机42L的不必要的投射。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若在图4所示第一喷射室16进行表面处理后的被处理对象物W被搬运到中间门20的近前,则中间门20打开,被处理对象物W向第二喷射室22搬运。在第二喷射室22设置有喷射压缩空气和投射材料的喷嘴94。由此,若从喷嘴94向被处理对象物W喷射压缩空气和投射材料,则被处理对象物W的表面进一步被处理。
更具体而言,在第二喷射室22,在中间门20以及出口门24被关闭了的状态下,被处理对象物W下降到底壁部22D(参照图6),接地面以外的部位的要加工位置(局部)被进行喷丸清理处理,之后,被处理对象物W被悬吊而之前的接地面的要加工位置(局部)被进行喷丸清理处理。第二喷射室22内的喷丸清理处理通过操作人员P朝向被处理对象物W的要加工位置保持喷嘴94,并从喷嘴94喷射压缩空气和投射材料而完成。此外,例如,被处理对象物W存在孔、突起等情况下也在第二喷射室22进行加工的处理。
另外,由于第一喷射室16和第二喷射室22之间的流通路通过闭合中间门20而被截断,所以通过闭合中间门20能够在第一喷射室16和第二喷射室22同时(一起)进行被处理对象物W的表面处理。即,能够消除不必要的等待时间。之后,出口门24被打开,被处理对象物被从第二喷射室22搬出,然后,出口门24被关闭,由此一系列的喷丸清理处理结束。
如以上说明那样,根据本发明的喷丸清理装置10,能够对大型的被处理对象物W的整个表面进行表面处理。
这里,与现有构造的喷丸清理装置进行比较并进行补充说明。例如,在起重机悬吊式的喷丸清理装置,即离心式投射机被固定于搬运线路的侧方的侧壁并一边使被处理对象物旋转、反转、升降、倾斜等一边进行投射的现有构造的装置中,存在不熟练的操作人员难以对被处理对象物的整个表面进行表面处理的问题。即,在这样的现有构造的装置中,例如,由于一边利用反转机使被处理对象物任意地倾斜等一边利用升降提升机使被处理对象物升降,因此难以进行被处理对象物的设置(更具体而言,考虑被处理对象物的悬吊重心、反转时的稳定性等的悬吊)以及反转定位。结果,不熟练的操作人员难以对被处理对象物的整个表面进行喷丸清理处理。另外,若使用这样的现有构造的装置对被处理对象物的整个表面进行喷丸清理处理,则还存在不必要的投射非常多的问题。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便熟练的操作人员不进行操作,也能够抑制不必要的投射,并能对大型的被处理对象物W的整个表面进行表面处理。
另外,上述的现有构造的装置中,由于顶壁面的反转用悬链基于反转角度而移动,因此需要被处理对象物的搬运方向的顶壁密封件和与其正交的方向的顶壁密封件,密封件构造复杂。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不产生这样的密封件构造的复杂化的问题。
(第2实施方式)
接下来,使用图8以及图9对作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喷丸处理装置的喷丸清理装置110进行说明。图8中示出在被处理对象物W的搬运方向观察的离心式投射机42的配置,图9中示出沿图8的9-9线的向视图。此外,第2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作为离心式投射机42设置有第一投射机42M、第二投射机42N、第三投射机42O、第四投射机42P、第五投射机42Q、第六投射机42R、第七投射机42S、以及第八投射机42T这八台,其它的构成为第1实施方式几乎相同的构成。由此,对与第1实施方式实际上相同的构成部标注相同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如图8所示那样,第一喷射室16中将室内空间与装置上方侧的空间隔开的顶壁部16D被设定为,与被处理对象物W的搬运线路在相同平面的与搬运方向正交的部分的宽度比与被处理对象物W的搬运方向正交的中央部的宽度狭窄。
喷丸清理装置110的离心式投射机42以分别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前侧、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后侧、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左侧、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右侧、侧视观察下(从搬运线路的侧方侧观察)的斜上侧、以及侧视观察下(从搬运线路的侧方侧观察)的斜下侧相交的方式设置有多个。以下,具体地进行说明。
如图8以及图9所示,在第一喷射室16的被处理对象物W的搬运方向X的上游侧,在装置下侧的料斗部17设置有第一投射机42M以及第三投射机42O,并且在装置上侧的顶壁部16D设置有第二投射机42N以及第四投射机42P。
装置下侧的第一投射机42M朝被处理对象物W的搬运方向观察配置于搬运宽度方向左侧,在作为装置主视图的图9中,配置于与第三投射机42O在装置前后方向(与图9的纸面垂直的方向)重叠的位置。图8所示的第一投射机42M设置为投射方向中心线相对于被处理对象物W的搬运线路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后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左侧且侧视观察下的斜下侧呈45°左右(35°~55°)相交。
装置上侧的第二投射机42N朝被处理对象物W的搬运方向观察配置于搬运宽度方向左侧,在作为装置主视图的图9中,配置于与第四投射机42P在装置前后方向(与图9的纸面垂直的方向)重叠的位置。图8所示的第二投射机42N设置为投射方向中心线相对于被处理对象物W的搬运线路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后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左侧且侧视观察下的斜上侧呈45°左右(35°~55°)相交。
装置下侧的第三投射机42O朝被处理对象物W的搬运方向观察配置于搬运宽度方向右侧。第三投射机42O设置为投射方向中心线相对于被处理对象物W的搬运线路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后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右侧且侧视观察下的斜下侧呈45°左右(35°~55°)相交。
装置上侧的第四投射机42P朝被处理对象物W的搬运方向观察配置于搬运宽度方向右侧。第四投射机42P设置为投射方向中心线相对于被处理对象物W的搬运线路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后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右侧且侧视观察下的斜上侧呈45°左右(35°~55°)相交。
如图8以及图9所示,在第一喷射室16的被处理对象物W的搬运方向X的下游侧,在装置下侧的料斗部17设置有第五投射机42Q以及第七投射机42S,在装置上侧的顶壁部16D设置有第六投射机42R以及第八投射机42T。
装置下侧的第五投射机42Q朝被处理对象物W的搬运方向观察配置于搬运宽度方向左侧。第五投射机42Q在朝被处理对象物W的搬运方向观察的图8中,配置于与第一投射机42M在装置左右方向(与图8的纸面垂直的方向)重叠的位置,在作为装置主视图的图9中,配置于与第七投射机42S在装置前后方向(与图9的纸面垂直的方向)重叠的位置。第五投射机42Q设置为投射方向中心线相对于被处理对象物W的搬运线路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前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左侧且侧视观察下的斜下侧呈45°左右(35°~55°)相交。
装置上侧的第六投射机42R朝被处理对象物W的搬运方向观察配置于搬运宽度方向左侧。第六投射机42R在朝被处理对象物W的搬运方向观察的图8中,配置于与第二投射机42N在装置左右方向(与图8的纸面垂直的方向)重叠的位置,在作为装置主视图的图9中,配置于与第八投射机42T在装置前后方向(与图9的纸面垂直的方向)重叠的位置。第六投射机42R设置为投射方向中心线相对于被处理对象物W的搬运线路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前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左侧且侧视观察下的斜上侧呈45°左右(35°~55°)相交。
装置下侧的第七投射机42S朝被处理对象物W的搬运方向观察配置于搬运宽度方向右侧。第七投射机42S在朝被处理对象物W的搬运方向观察的图8中,配置于与第三投射机42O在装置左右方向(与图8的纸面垂直的方向)重叠的位置。第七投射机42S设置为投射方向中心线相对于被处理对象物W的搬运线路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前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右侧且侧视观察下的斜下侧呈45°左右(35°~55°)相交。
装置上侧的第八投射机42T朝被处理对象物W的搬运方向观察配置于搬运宽度方向右侧。第八投射机42T在朝被处理对象物W的搬运方向观察的图8中,配置于与第四投射机42P在装置左右方向(与图8的纸面垂直的方向)重叠的位置。第八投射机42T设置为投射方向中心线相对于被处理对象物W的搬运线路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前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右侧且侧视观察下的斜上侧呈45°左右(35°~55°)相交。
在被处理对象物W的搬运线路中,通过多个离心式投射机42中的各个投射投射材料的投射区域沿该搬运线路设定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个例子设定上游侧和下游侧共两个)。另外,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相对于多个投射区域分别在搬运方向上游侧设置有上游侧检测部(省略图示),并且相对于多个投射区域分别在搬运方向下游侧设置有下游侧检测部(省略图示)。上述上游侧检测部以及上述下游侧检测部检测被处理对象物W的通过。另外,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控制部84基于上述上游侧检测部的检测结果以及上述下游侧检测部的检测结果,对流量调整装置40的开闭门的工作进行控制,仅在判断为被处理对象物W处于投射区域的任一范围内的情况下,以向该投射区域投射投射材料
(作用/效果)
接下来,对上述实施方式的作用以及效果进行说明。
第一投射机42M由于设置为投射方向中心线相对于被处理对象物W的搬运线路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后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左侧且侧视观察下的斜下侧相交,因此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后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左侧且侧视观察下的斜下侧向被处理对象物W投射投射材料。第二投射机42N由于设置为投射方向中心线相对于被处理对象物W的搬运线路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后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左侧且侧视观察下的斜上侧相交,因此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后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左侧且侧视观察下的斜上侧向被处理对象物W投射投射材料。
第三投射机42O由于设置为投射方向中心线相对于被处理对象物W的搬运线路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后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右侧且侧视观察下的斜下侧相交,因此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后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右侧且侧视观察下的斜下侧向被处理对象物W投射投射材料。第四投射机42P由于设置为投射方向中心线相对于被处理对象物W的搬运线路,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后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右侧且侧视观察下的斜上侧相交,因此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后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右侧且侧视观察下的斜上侧向被处理对象物W投射投射材料。
第五投射机42Q由于设置为投射方向中心线相对于被处理对象物W的搬运线路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前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左侧且侧视观察下的斜下侧相交,因此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前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左侧且侧视观察下的斜下侧向被处理对象物W投射投射材料。第六投射机42R由于设置为投射方向中心线相对于被处理对象物W的搬运线路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前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左侧且侧视观察下的斜上侧相交,因此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前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左侧且侧视观察下的斜上侧向被处理对象物W投射投射材料。
第七投射机42S由于设置为投射方向中心线相对于被处理对象物W的搬运线路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前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右侧且侧视观察下的斜下侧相交,因此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前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右侧且侧视观察下的斜下侧向被处理对象物W投射投射材料。第八投射机42T由于设置为投射方向中心线相对于被处理对象物W的搬运线路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前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右侧且侧视观察下的斜上侧相交,因此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前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右侧且侧视观察下的斜上侧向被处理对象物W投射投射材料。
如以上说明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喷丸清理装置110,能够对大型的被处理对象物W的整个表面进行表面处理。
(第3实施方式)
接下来,使用图10以及图11对作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喷丸处理装置的喷丸清理装置120进行说明。图10示出朝被处理对象物W的搬运方向观察的离心式投射机42的配置,图11示出沿图10的11-11线的向视图。此外,第3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作为离心式投射机42设置有第一投射机42U、第二投射机42V、第三投射机42W、第四投射机42X、第五投射机42Y、以及第六投射机42Z这六台,其它的构成为与第1、第2实施方式几乎相同的构成。由此,对与第1、第2实施方式实际上相同的构成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喷丸清理装置120的离心式投射机42以分别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前侧、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后侧、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左侧、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右侧、侧视观察下(从搬运线路的侧方侧观察)的斜上侧、以及侧视观察下(从搬运线路的侧方侧观察)的斜下侧相交的方式设置有多个。以下,具体地进行说明。
如图10以及图11所示,在第一喷射室16的被处理对象物W的搬运方向X的上游侧,在装置下侧的料斗部17设置有第一投射机42U,并且在装置上侧的顶壁部16D设置有第二投射机42V以及第三投射机42W。
装置下侧的第一投射机42U设置为投射方向中心线相对于被处理对象物W的搬运线路从侧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后侧且侧视观察下的斜下侧呈45°左右(35°~55°)相交,并且设置于俯视观察下沿被处理对象物W的搬运线路且与搬运线路重叠的方向。
装置上侧的第二投射机42V朝被处理对象物W的搬运方向观察配置于搬运宽度方向左侧,在作为装置主视图的图11中,配置于与第三投射机42W在装置前后方向(与图11的纸面垂直的方向)重叠的位置。图10所示的第二投射机42V设置为投射方向中心线相对于被处理对象物W的搬运线路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后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左侧且侧视观察下的斜上侧呈45°左右(35°~55°)相交。
装置上侧的第三投射机42W朝被处理对象物W的搬运方向观察配置于搬运宽度方向右侧。第三投射机42W设置为投射方向中心线相对于被处理对象物W的搬运线路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后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右侧且侧视观察下的斜上侧呈45°左右(35°~55°)相交。
如图10以及图11所示,在第一喷射室16的被处理对象物W的搬运方向X的下游侧,在装置下侧的料斗部17设置有第四投射机42X,并且在装置上侧的顶壁部16D设置有第五投射机42Y以及第六投射机42Z。
装置下侧的第四投射机42X在朝被处理对象物W的搬运方向观察的图10中,配置于与第一投射机42U在装置左右方向(与图10的纸面垂直的方向)重叠的位置。图11所示的第四投射机42X设置为投射方向中心线相对于被处理对象物W的搬运线路从侧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前侧且侧视观察下的斜下侧呈45°左右(35°~55°)相交,并且设置于俯视观察下沿被处理对象物W的搬运线路且与搬运线路重叠的方向。
如图10以及图11所示,装置上侧的第五投射机42Y朝被处理对象物W的搬运方向观察配置于搬运宽度方向左侧,在朝被处理对象物W的搬运方向观察的图10中,配置于与第二投射机42V在装置左右方向(与图10的纸面垂直的方向)重叠的位置,在作为装置主视图的图11中,配置于与第六投射机42Z在装置前后方向(与图11的纸面垂直的方向)重叠的位置。第五投射机42Y设置为投射方向中心线相对于被处理对象物W的搬运线路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前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左侧且侧视观察下的斜上侧呈45°左右(35°~55°)相交。
装置上侧的第六投射机42Z朝被处理对象物W的搬运方向观察配置于搬运宽度方向右侧,在朝被处理对象物W的搬运方向观察的图10中,配置于与第三投射机42W在装置左右方向(与图10的纸面垂直的方向)重叠的位置。第六投射机42Z设置为投射方向中心线相对于被处理对象物W的搬运线路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前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右侧且侧视观察下的斜上侧相交。
在被处理对象物W的搬运线路通过多个离心式投射机42的各自投射投射材料的投射区域沿该搬运线路设定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个例子设定上游侧和下游侧共两个)。另外,与第1、第2实施方式相同,对于多个投射区域分别在搬运方向上游侧设置有上游侧检测部(省略图示),并且对于多个投射区域分别在搬运方向下游侧设置有下游侧检测部(省略图示)。上述上游侧检测部以及上述下游侧检测部检测被处理对象物W的通过。另外,与第1、第2实施方式相同,控制部84基于上述上游侧检测部的检测结果以及上述下游侧检测部的检测结果,对流量调整装置40的开闭门的工作进行控制,仅在判断为被处理对象物W处于投射区域的任一范围内的情况下向该投射区域投射投射材料。
(作用/效果)
接下来,对上述实施方式的作用以及效果进行说明。
图10以及图11所示的第一投射机42U由于设置为投射方向中心线相对于被处理对象物W的搬运线路从侧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后侧且侧视观察下的斜下侧相交,并且设置于俯视观察下沿搬运线路且与搬运线路重叠的方向,因此从侧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后侧且侧视观察下的斜下侧向被处理对象物W投射投射材料。第二投射机42V由于设置为,投射方向中心线相对于被处理对象物W的搬运线路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后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左侧且侧视观察下的斜上侧相交,因此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后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左侧且侧视观察下的斜上侧向被处理对象物W投射投射材料。第三投射机42W由于设置为投射方向中心线相对于被处理对象物W的搬运线路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后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右侧且侧视观察下的斜上侧相交,因此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后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右侧且侧视观察下的斜上侧向被处理对象物W投射投射材料。
第四投射机42X由于设置为投射方向中心线相对于被处理对象物W的搬运线路从侧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前侧且侧视观察下的斜下侧相交,并且设置于俯视观察下沿被处理对象物W的搬运线路且与搬运线路重叠的方向,因此从侧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前侧且侧视观察下的斜下侧向被处理对象物W投射投射材料。第五投射机42Y由于设置为投射方向中心线相对于被处理对象物W的搬运线路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前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左侧且侧视观察下的斜上侧相交,因此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前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左侧且侧视观察下的斜上侧向被处理对象物W投射投射材料。第六投射机42Z由于设置为投射方向中心线相对于被处理对象物W的搬运线路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前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右侧且侧视观察下的斜上侧相交,因此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前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右侧且侧视观察下的斜上侧向被处理对象物W投射投射材料。
如以上说明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喷丸清理装置120,能够对大型的被处理对象物W的整个表面进行表面处理。
(实施方式的补充说明)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喷丸处理装置为喷丸清理装置10、110、120,但喷丸处理装置也可以是喷丸硬化装置,也可以是喷丸清理装置兼喷丸硬化装置。
另外,作为上述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可以构成为:为不设置下游侧检测部的结构,控制部基于上游侧检测部的检测结果以及悬吊部的移动速度,对投射材料供给部进行控制,仅在判断为被处理对象物处于上述投射区域的任一范围内的情况下向该投射区域投射投射材料。
另外,作为其它的变形例,可以构成为:为不设置下游侧检测部,并且仅在设定于搬运方向的最上游侧的投射区域的搬运方向上游侧设置检测部(检测被处理对象物的通过的构成部)的结构,控制部基于上述检测部的检测结果以及悬吊部的移动速度,对投射材料供给部进行控制,仅在判断为被处理对象物处于上述投射区域的任一范围内的情况下向该投射区域投射投射材料。
另外,作为上述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也能够采用不设置第二喷射室22(第二处理室)的结构。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置有图1等所示的中间门20(分隔门),但在处理量少的情况下,也可以为不设置中间门(分隔门)的结构。另外,也可以构成为:不设置上述实施方式的出口门24,喷丸处理后使被处理对象物的搬运方向为与搬入时相反的方向,从搬入口侧搬出被处理对象物。另外,可以代替入口门12、中间门20(分隔门)、出口门24中的至少一个,配置二重或者三重的所谓橡胶暖帘。
另外,作为上述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可以采用改变被搬入到第一喷射室16的被处理对象物W的高度位置使其多次通过第一喷射室16内的结构。另外,可以使被处理对象物W在任意的位置停止或者(比通常搬运速度低的速度)低速移动,选择任意的喷砂的加工。并且,可以采用通过在被处理对象物的任意位置执行投射的停止,而消除不必要的位置的投射的方法。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以及上述的多个变形例能够适当地组合实施。
以上,对本发明的一个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例子,除上述例子以外,当然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能够实施各种变形。
本申请基于2013年1月30日在日本提交的特愿2013-015672号的申请,其内容作为本申请的内容,形成本申请的一部分。
另外,本发明通过本说明书的详细的说明应能够更完整地理解。然而,详细的说明以及确定的实施例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仅为了说明的目的而记载。从该详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清楚可知各种变更、改变。
申请人无意将所记载的实施方式中的任一个呈现给公众,公开后的修改、备选案中,可能文字上不包含在权利要求内的在同等原则也属于本发明的一部分。
在本说明书或权利要求书的记载中,名词以及相同的指示语的使用只要没有特别指示,或者根据前后文被明确地否定,应该可以解释为包含一个以及多个这双方的含义。本说明书中提供的任一个例示或者例示性的用语(例如“等”)的使用也只不过意在容易对本发明进行说明,只要没有特别记载权利要求中就不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制。
附图标记
10...喷丸清理装置(喷丸处理装置);16...第一喷射室(第一处理室);20...中间门(分隔门);22...第二喷射室(第二处理室);40...流量调整装置(投射材料供给部);42A...第一投射机(离心式投射机);42B...第二投射机(离心式投射机);42C...第三投射机(离心式投射机);42D...第四投射机(离心式投射机);42E...第五投射机(离心式投射机);42F...第六投射机(离心式投射机);42G...第七投射机(离心式投射机);42H...第八投射机(离心式投射机);42I...第九投射机(离心式投射机);42J...第十投射机(离心式投射机);42K...第十一投射机(离心式投射机);42L...第十二投射机(离心式投射机);42M...第一投射机(离心式投射机);42N...第二投射机(离心式投射机);42O...第三投射机(离心式投射机);42P...第四投射机(离心式投射机);42Q...第五投射机(离心式投射机);42R...第六投射机(离心式投射机);42S...第七投射机(离心式投射机);42T...第八投射机(离心式投射机);42U...第一投射机(离心式投射机);42V...第二投射机(离心式投射机);42W...第三投射机(离心式投射机);42X...第四投射机(离心式投射机);42Y...第五投射机(离心式投射机);42Z...第六投射机(离心式投射机);70...直线移动机构;76...悬吊部;84...控制部;94...喷嘴;110...喷丸清理装置(喷丸处理装置);120...喷丸清理装置(喷丸处理装置);A1、B1、C1、D1、E1、F1...上游侧检测部;A2、B2、C2、D2、E2、F2...下游侧检测部;CL1、CL2、CL3、CL4、CL5、CL6、CL7、CL8、CL9、CL10、CL11、CL12...投射方向中心线;W...被处理对象物。

Claims (5)

1.一种喷丸处理装置,具备:
悬吊部,其悬吊被处理对象物;
直线移动机构,其使上述悬吊部沿被处理对象物的搬运线路直线移动;以及
伴随着叶轮的旋转向上述搬运线路侧投射投射材料的多个离心式投射机,上述多个离心式投射机以各自的投射方向中心线相对于上述搬运线路,分别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前侧、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后侧、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左侧、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右侧、侧视观察下的斜上侧、以及侧视观察下的斜下侧相交的方式设置,
其中,
上述喷丸处理装置具有:
第一处理室,其通过上述离心式投射机投射投射材料;以及
第二处理室,其相比上述第一处理室设置于被处理对象物的搬运方向下游侧,并设置有喷射压缩空气和投射材料的喷嘴,
并且上述喷丸处理装置设置有在闭合状态下将上述第一处理室和上述第二处理室之间的流通路截断的能够开闭的分隔门,
上述被处理对象物被下降到底壁部,在接地面以外的部位的要加工位置亦即局部被进行喷丸清理处理,之后,上述被处理对象物被悬吊而在之前的接地面的要加工位置亦即局部被进行喷丸清理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丸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作为上述离心式投射机具备:
第一投射机,其设置为投射方向中心线相对于上述搬运线路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后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左侧且侧视观察下的斜下侧相交;
第二投射机,其设置为投射方向中心线相对于上述搬运线路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后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左侧且侧视观察下的斜上侧相交;
第三投射机,其设置为投射方向中心线相对于上述搬运线路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后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右侧且侧视观察下的斜下侧相交;
第四投射机,其设置为投射方向中心线相对于上述搬运线路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后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右侧且侧视观察下的斜上侧相交;
第五投射机,其设置为投射方向中心线相对于上述搬运线路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前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左侧且侧视观察下的斜下侧相交;
第六投射机,其设置为投射方向中心线相对于上述搬运线路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前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左侧且侧视观察下的斜上侧相交;
第七投射机,其设置为投射方向中心线相对于上述搬运线路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前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右侧且侧视观察下的斜下侧相交;以及
第八投射机,其设置为投射方向中心线相对于上述搬运线路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前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右侧且侧视观察下的斜上侧相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丸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作为上述离心式投射机具备:
第一投射机,其设置为投射方向中心线相对于上述搬运线路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后侧且侧视观察下的斜下侧相交,并且设置于俯视观察下沿着搬运线路且与搬运线路重叠的方向;
第二投射机,其设置为投射方向中心线相对于上述搬运线路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后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左侧且侧视观察下的斜上侧相交;
第三投射机,其设置为投射方向中心线相对于上述搬运线路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后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右侧且侧视观察下的斜上侧相交;
第四投射机,其设置为投射方向中心线相对于上述搬运线路从侧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前侧且侧视观察下的斜下侧相交,并且设置于俯视观察下沿着搬运线路且与搬运线路重叠的方向;
第五投射机,其设置为投射方向中心线相对于上述搬运线路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前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左侧且侧视观察下的斜上侧相交;以及
第六投射机,其设置为投射方向中心线相对上述搬运线路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前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右侧且侧视观察下的斜上侧相交。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丸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作为上述离心式投射机具备:
第一投射机,其设置为投射方向中心线水平且相对于上述搬运线路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后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左侧相交;
第二投射机,其设置为投射方向中心线水平且相对于上述搬运线路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后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右侧相交;
第三投射机,其设置为投射方向中心线相对于上述搬运线路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后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左侧且侧视观察下的斜上侧相交;
第四投射机,其设置为投射方向中心线相对于上述搬运线路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后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右侧且侧视观察下的斜上侧相交;
第五投射机,其设置为投射方向中心线相对于上述搬运线路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后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左侧且侧视观察下的斜下侧相交;
第六投射机,其设置为投射方向中心线相对于上述搬运线路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后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右侧且侧视观察下的斜下侧相交;
第七投射机,其设置为投射方向中心线相对于上述搬运线路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前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左侧且侧视观察下的斜下侧相交;
第八投射机,其设置为投射方向中心线相对于上述搬运线路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前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右侧且侧视观察下的斜下侧相交;
第九投射机,其设置为投射方向中心线相对于上述搬运线路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前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左侧且侧视观察下的斜上侧相交;
第十投射机,其设置为投射方向中心线相对于上述搬运线路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前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右侧且侧视观察下的斜上侧相交;
第十一投射机,其设置为投射方向中心线水平且相对于上述搬运线路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前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左侧相交;以及
第十二投射机,其设置为投射方向中心线水平且相对于上述搬运线路从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前侧且俯视观察下的搬运方向斜右侧相交。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喷丸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搬运线路中,通过多个上述离心式投射机中的各个投射投射材料的投射区域沿该搬运线路设定有多个,
所述喷丸处理装置具有:
上游侧检测部,其相对于多个上述投射区域分别设置于搬运方向上游侧,检测被处理对象物的通过;
下游侧检测部,其相对于多个上述投射区域分别设置于搬运方向下游侧,检测被处理对象物的通过;
投射材料供给部,其用于向上述离心式投射机供给投射材料,能够对上述离心式投射机供给投射材料以及停止供给投射材料;以及
控制部,其基于上述上游侧检测部的检测结果以及上述下游侧检测部的检测结果,对上述投射材料供给部进行控制,仅在判断为被处理对象物处于上述投射区域的任一范围内的情况下,向该投射区域投射投射材料。
CN201380026380.XA 2013-01-30 2013-12-09 喷丸处理装置 Active CN10432116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15672 2013-01-30
JP2013015672 2013-01-30
PCT/JP2013/082973 WO2014119136A1 (ja) 2013-01-30 2013-12-09 ショット処理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21165A CN104321165A (zh) 2015-01-28
CN104321165B true CN104321165B (zh) 2017-09-29

Family

ID=512618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26380.XA Active CN104321165B (zh) 2013-01-30 2013-12-09 喷丸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327150B2 (zh)
KR (1) KR20150111956A (zh)
CN (1) CN104321165B (zh)
WO (1) WO201411913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6068158A (ja) * 2014-09-26 2016-05-09 株式会社北川鉄工所 ショットブラスト方法
TWI580493B (zh) * 2015-11-23 2017-05-01 李俊昊 噴丸成型裝置
CN106112822A (zh) * 2016-08-11 2016-11-16 东莞东久机械有限公司 人字轨吊挂式抛丸清理机
CN108349066B (zh) * 2016-09-15 2021-03-12 新东工业株式会社 喷丸处理装置
CN111421473B (zh) * 2020-05-09 2022-02-11 卓莘汽车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汽车模型生产表面处理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907198A (en) * 1929-12-28 1933-05-02 Pangborn Corp Continuously operating sand blast apparatus
CA2103685C (en) * 1993-08-06 1997-11-11 Charles P. Elliott Blast clean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with laterally moving conveyor
DE10244940A1 (de) * 2002-09-25 2004-04-08 Jankow, Damir, Dipl.-Ing. Vorrichtung zur mechanischen Oberflächenbehandlung von Werkstücken
JP2005066729A (ja) * 2003-08-21 2005-03-17 Jfe Mechanical Co Ltd 回転式自動ショットブラスト装置
JP2006150578A (ja) * 2004-12-01 2006-06-15 Cci:Kk 遠心式羽根車方式とエアーブラスト方式を併用したショットブラスト機
CN101687308B (zh) * 2007-07-12 2011-06-22 新东工业株式会社 喷丸装置
JP2011083889A (ja) * 2009-09-18 2011-04-28 Sintokogio Ltd ショットブラスト処理装置及びその処理方法
JP5471944B2 (ja) * 2010-07-29 2014-04-16 新東工業株式会社 表面処理装置
JP5545113B2 (ja) * 2010-08-10 2014-07-09 新東工業株式会社 表面処理装置
CN201907065U (zh) * 2010-11-26 2011-07-27 青岛舞鹤船舶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抛丸清理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4119136A1 (ja) 2017-01-26
WO2014119136A1 (ja) 2014-08-07
CN104321165A (zh) 2015-01-28
KR20150111956A (ko) 2015-10-06
JP6327150B2 (ja) 2018-05-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21165B (zh) 喷丸处理装置
US3926595A (en) Dust filter apparatus
CA2116506C (en) Suction dredger
US3704482A (en) Cleaning device
US3080598A (en) Fiber collecting apparatus
CN107308748B (zh) 一种自动反吹除尘粉尘处理器
CN205649954U (zh) 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专用袋式收尘器
CN104698156B (zh) 平板玻璃质量检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00974003Y (zh) 脉冲喷吹布袋除尘器
EP3584201B1 (en) Air floating belt conveyor apparatus
KR101532336B1 (ko) 집진설비 및 분진 처리 방법
JP6814654B2 (ja) 空気浮上式ベルトコンベヤ装置
CN102862126A (zh) 喷丸处理装置
CN110153901A (zh) 一种连续式全角度抛丸机及除锈方法
CN207126299U (zh) 选煤用除尘器
CN216965388U (zh) 一种风筛装置
CN109848862B (zh) 一种快速除尘的抛丸机
US5188427A (en) Twin scrubber and air diffuser for a continuous miner and method of ventilation
RU2144415C1 (ru) Фильтр рукавный для очистки воздуха от механических примесей
JP2023067511A (ja) 昇降機の集塵装置
JP2021178369A (ja) 工作機械
JP2008143629A (ja) 羽毛搬送装置及び羽毛選別装置
CN208356360U (zh) 用于混凝土粉料仓的除尘设备
CN207577095U (zh) 一种移动式卸料车除尘器
CN107321088B (zh) 一种高效粉尘处理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