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19184A - 接触机构和使用该接触机构的电磁接触器 - Google Patents

接触机构和使用该接触机构的电磁接触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319184A
CN104319184A CN201410537823.8A CN201410537823A CN104319184A CN 104319184 A CN104319184 A CN 104319184A CN 201410537823 A CN201410537823 A CN 201410537823A CN 104319184 A CN104319184 A CN 1043191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conductive plate
plate portion
fixed contact
theref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53782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319184B (zh
Inventor
中康弘
高谷幸悦
铃木健司
Original Assignee
Fuji Electric Co Ltd
Fuji Electric FA Components and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Electric Co Ltd, Fuji Electric FA Components and Systems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3191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191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3191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191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54Contact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00Contacts
    • H01H1/50Means for increasing contact pressure, preventing vibration of contacts, holding contacts together after engagement, or biasing contacts to the open position
    • H01H1/54Means for increasing contact pressure, preventing vibration of contacts, holding contacts together after engagement, or biasing contacts to the open position by magnetic forc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00Contacts
    • H01H1/06Conta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r structure of the contact-making surface, e.g. groove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00Contacts
    • H01H1/50Means for increasing contact pressure, preventing vibration of contacts, holding contacts together after engagement, or biasing contacts to the open posi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45/00Details of relays
    • H01H45/14Terminal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14Terminal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54Contact arrangements
    • H01H50/546Contact arrangements for contactors having bridging contac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ontacts (AREA)
  • Arc-Extinguishing Devices That Are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接触机构,该接触机构能够在不增大整体结构尺寸的情况下使电磁排斥力减到最小,该电磁排斥力在通有大电流时使可动接触件打开。还提供一种使用该接触机构的电磁接触器。接触机构(CM)包括插入电流通路内的固定接触件(2)和可动接触件(3)。通过固定接触件(2)和/或可动接触件(3)呈L形或U形,接触机构(CM)产生抵抗电磁排斥力作用的洛仑兹力,当通电时,沿打开方向的电磁排斥力产生于固定接触件(2)和可动接触件(3)之间。

Description

接触机构和使用该接触机构的电磁接触器
本发明专利申请是国际申请号为PCT/JP2011/003376,国际申请日为2011年6月14日,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的申请号为201180018392.9,发明名称为“接触机构和使用该接触机构的电磁接触器”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接触机构,该接触机构具有插入电流通路内的固定接触件和可动接触件,并涉及一种采用该接触机构的电磁接触器,由此,产生抵抗电磁排斥力的洛仑兹力,该电磁排斥力使可动接触件在电磁接触器通电时与固定接触件分离。
背景技术
作为用于打开/关闭电流通路的接触机构,传统上提出有一种开关,诸如断路器或电磁接触器。在切断电流时产生电弧的这种开关中,应用于该开关的固定接触件折叠成从侧面看的U形,且固定触点形成于U形的折叠部上。此外,可动接触件的可动触点设置在此固定触点上,以能够与固定触点接触和分离。通过加大在切断大电流时作用于可动接触件的电磁排斥力,开关增大可动接触件的打开速度,以大幅延长电弧(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
还提出一种电磁接触器的接触结构,其中,在与上述构造相同的构造内,由流动的电流产生的磁场驱动电弧(例如,参见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1-21017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平4-123719号公报
顺便提及,专利文献1中所述的现有技术增大通过使固定接触件形成为从侧面看的U形而产生的电磁排斥力。因此,增大的电磁排斥力加大可动接触件的打开速度,以大幅延长电弧,该打开速度在切断由于短路等造成的大电流时获得。这样,可将事故电流值限制于较小的值。
然而,需要有与熔断器或断路器结合以构成电路的电磁接触器,以在由于短路而使该电磁接触器通有大电流时阻止电磁排斥力将可动接触件打开。因此,专利文献2中描述的现有技术通过增大接触弹簧的弹力来满足该要求,以确保可动接触件在固定接触件上的接触压力。
发明内容
如上所述地那样加大接触弹簧的接触压力导致需要加大由驱动可动接触件的电磁体所产生的推力,从而加大整个构造。替代地,电磁接触器需要与提供高限流效果并且切断性能优异的熔断器或断路器结合。
因此,本发明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未解决问题来设计,并且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接触机构,该接触机构能够在不增大整个构造的情况下阻止电磁排斥力的产生,而该电磁排斥力在通电时使可动接触件打开,并且,还提供一种使用此接触机构的电磁接触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接触机构的第一方面是具有插入载流通路内的固定接触件和可动接触件的接触机构。在此接触机构中,固定接触件和可动接触件中的至少一个成形为增大洛仑兹力,该洛仑兹力作用为抵抗沿打开方向的电磁排斥力,而该电磁排斥力在通电时产生于固定接触件和可动接触件之间。
根据此构造,固定接触件和可动接触件中的至少一个成形为例如L形或U形,以产生作用为抵抗沿打开方向的电磁排斥力的洛仑兹力,该电磁排斥力在通电时产生于固定接触件和可动接触件之间。因此,可以阻止可动接触件在通有大电流时被打开。
此外,在根据本发明的接触机构的第二方面,可动接触件具有由可动部支承的导电板,并具有位于其正面或背面的两端上的触点部。此外,在接触机构中,固定接触件具有由一对固定触点部、第一导电板部和第二导电板部构成的L形导电板部,该对固定触点部面向导电板的触点部,第一导电板部支承该对固定触点部并从导电板的两端与导电板平行地向外延伸,第二导电板部分别从每个第一导电板部的外端部经过导电板的端部的外侧而延伸。
根据此构造,在可动接触件具有形成于其上的导电板时,固定接触件具有由第一导电板部和第二导电板部构成的L形导电板部,其中,在通电时形成于第二导电板部内的磁通量与流经第一导电板部的电流之间的关系导致沿使可动接触件与固定接触件接触的方向产生较大的洛仑兹力,该洛仑兹力抵抗沿打开方向的电磁排斥力,该电磁排斥力在通电时产生于固定接触件和可动接触件内。
此外,在根据本发明的接触机构的第三方面,固定接触件通过包括第三导电板部而构造成U形,这些第三导电板部分别从每个第二导电板部的端部与导电板平行地向内延伸。
根据此构造,电流沿相反方向流经第一和第三导电板部,在可动接触件的导电板和固定接触件的第三导电板部之间产生沿使可动接触件与固定接触件接触的方向的电磁排斥力。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接触机构的第四方面,可动接触件具有由可动部支承的导电板部、形成于导电板部的两端上的U形折叠部以及分别形成于每个U形折叠部的面向导电板部的相对表面上的触点部。固定接触件具有由一对第一导电板部和第二导电板部构成的L形导电板部,该对第一导电板部分别形成有触点部以与设置成与U形折叠部内的导电板部平行的可动接触件触点部接触,第二导电板部分别从该对第一导电板部中的每个的内端经过每个U形折叠部的端部内侧而延伸。
根据此构造,U形折叠部形成于可动接触件内,并且,通过使用U形折叠部内的电流通路,在可动接触件的导电板部与固定接触件的第一导电板部之间产生电磁排斥力,以使可动接触件与固定接触件接触。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电磁接触器的第一方面具有第一至第四方面中的任一个的接触机构,其中,可动接触件联接于操作电磁体的可动铁芯,且固定接触件连接到外部连接端子。
根据此构造,通过产生洛仑兹力可减小使可动接触件与固定接触件接触的接触弹簧的弹力,该洛仑兹力作用为抵抗电磁排斥力,该电磁排斥力在电磁接触器通电时使可动接触件与固定接触件之间的空间打开。由此,可减小驱动可动接触件的电磁体的推力,从而提供较小的电磁接触器。
本发明可产生作用为抵抗沿打开方向的电磁排斥力的洛仑兹力,当接触机构通有大电流时,该电磁排斥力产生于可动接触件与固定接触件之间,该接触机构具有插入载流通路内的可动接触件与固定接触件。因此,本发明可以在不使用机械压力的情况下可靠地阻止可动接触件在通有大电流时打开。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应用于电磁接触器的第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接触机构的第一实施例的图,其中,(a)是立体图,(b)是打开的接触机构的剖视图,(c)是关闭的接触机构的剖视图,以及(d)是示出在接触机构关闭时获得的磁通量的剖视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接触机构的第二实施例的图,其中,(a)是立体图,(b)是打开的接触机构的剖视图,(c)是关闭的接触机构的剖视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接触机构的第三实施例的图,其中,(a)是立体图,(b)是打开的接触机构的剖视图,(c)是关闭的接触机构的剖视图;以及
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接触机构的第四实施例的图,其中,(a)是立体图,(b)是打开的接触机构的剖视图,(c)是关闭的接触机构的剖视图,以及(d)是示出在接触机构关闭时获得的电流方向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在图1中,附图标记1表示由例如合成树脂制成的主体壳体。主体壳体1具有由上壳体1a和下壳体1b构成的分开结构。上壳体1a在内部安装有接触机构CM。接触机构CM具有固定接触件2和可动接触件3,固定接触件固定地放置于上壳体1a内,而可动接触件设置成能够与固定接触件2接触和分离。
用于驱动可动接触件3的操作电磁体4设置在下壳体1b内。在此操作电磁体4内,面对面地放置由具有E形脚部的堆叠钢板构成的固定铁芯5和由具有E形脚部的堆叠钢板构成的可动铁芯6。
以卷绕的方式安装在线圈保持件7内并通有单相交流电的电磁线圈8固定到固定芯5的中央脚部5a。此外,复位弹簧9设置在线圈保持件7的上表面和可动芯6的中央脚部6a的根部之间,以使可动芯6离开固定芯5地偏置。
此外,校正线圈10嵌入固定铁芯5的每个外脚部的上端面内。设定该校正线圈10能阻止电磁吸引力由于单相交流电磁体内的交替磁通量的变化而造成的波动、噪声和振动,
接触件保持件11联接于可动铁芯6的上端部。该接触件保持件11以由插入孔11a保持,该插入孔沿轴向垂直方向形成于接触件保持件11的上端部处,从而,可动接触件3由接触弹簧12向下压抵固定接触件2,以获得预定的接触压力。
如图2中的放大图所示,该可动接触件3由细长杆状导电板3a构成,该导电板的中央部分被接触弹簧12按压。可动触点部3b、3c形成于该导电板3a的下表面的两端处。
此外,如图2中的放大图所示,固定接触件2具有L形导电板部2g、2h,这些L形导电板部由第一导电板部2c、2d和第二导电板部2e、2f构成,第一导电板部与导电板3a平行地向外延伸,同时支承面向可动接触件3的可动触点部3b、3c的下侧的一对固定触点部2a、2b,而第二导电板部从第一导电板部2c、2d的位于导电板3a外侧的外端部、经过导电板3a的端部外侧向上延伸。然后,如图1中所示,在上壳体1a的外侧延伸并固定于其上的外部连接端子2i、2j联接于L形导电板部2g、2h的上端部。
下面描述上述第一实施例的操作。
当操作电磁体4的电磁线圈8处于非通电状态时,在固定铁芯5和可动铁芯6之间不产生电磁吸引力,因此,可动铁芯6由复位弹簧9偏置,以离开固定铁芯5而向上运动。然后,可动铁芯6的上端部与止挡件13邻抵,并由此保持在电流切断位置。
在可动铁芯6保持在电流切断位置的状态下,接触弹簧12使可动接触件3与接触件保持件11的插入孔11a的底部接触,如图2(b)中所示。在这种状态下,形成于可动接触件3的导电板3a的两端上的可动触点部3b、3c向上与固定接触件2的固定触点部2a、2b分开,从而获得接触机构CM的打开状态。
在此接触机构CM的打开状态下,当操作电磁体4的电磁线圈8通有单相交流电时,在固定铁芯5和可动铁芯6之间产生吸引力,从而抵抗复位弹簧9而向下吸引可动铁芯6。由此,由接触件保持件11支承的可动接触件3下降,由此可动触点部3b、3c通过接触弹簧12的接触压力与固定接触件2的固定触点部2a、2b接触,从而获得接触机构CM的关闭状态。
在此关闭状态下,大约例如几十个kA的大电流从连接到直流电源(未示出)的固定接触件2的外部连接端子2i输入,并经由第二导电板部2e、第一导电板部2c和固定触点部2a供给到可动接触件3的可动触点部3b。供给到可动触点部3b的大电流经由导电板3a和可动触点部3c供给到固定触点部2b。供给到固定触点部2b的大电流供给到第一导电板部2d、第二导电板部2f和外部连接端子2j,从而形成供给到外部负载的载流通路。
此时,在固定接触件2的每个固定触点部2a、2b和可动接触件3的每个可动触点部3b、3c之间产生沿使可动触点部3b、3c打开方向的电磁排斥力。
然而,由于固定接触件2如图2中所示具有由第一导电板部2c、2d和第二导电板部2e、2f构成的L形导电板部2g、2h,固定接触件2由于上述电流通路的形成而形成关于流经可动接触件3的电流的、图2(d)中所示的磁场。为此,根据弗莱明左手定则,能在可动接触件3的导电板3a内产生作用为抵抗上述电磁排斥力的洛仑兹力,以将可动触点部3b、3c推抵固定触点部2a、2b。
因此,即使产生使可动接触件3打开的电磁排斥力,也能产生抵抗此电磁排斥力的洛仑兹力,从而可靠地阻止可动接触件3打开。由此,可减小支承可动接触件3的接触弹簧12的按压力,因此,也能减小在操作电磁体4内产生的推力。由此,能减小整体构造尺寸。
在此情况下,仅有必要在固定接触件2内形成L形导电板部2g、2h,因而,可以容易地加工固定接触件2。此外,不必为了产生作用为抵抗上述电磁排斥力的电磁力或机械力而生产附加构件。因此,能阻止部件的数目以及整体构造尺寸的增加。
接下来,参照图3描述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
在第二实施例中,作用为抵抗上述电磁排斥力的洛仑兹力在可动接触件的背面产生,关于固定接触件和可动接触件来产生电磁排斥力。
换言之,第二实施例具有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构造,除了第二实施例还具有图3中所示的构造,其中,基于图2中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构造,固定接触件2的L形导电板部2g、2h的第二导电板部2e、2f弯曲成覆盖可动接触件3的导电板3a的端部的上端侧,以形成与导电板3a平行的第三导电板部2m、2n,由此,构成U形导电板部2o、2p。
根据第二实施例,当操作电磁体4的电磁线圈8处于非通电状态时,没有吸引力作用于固定铁芯5和可动铁芯6之间。因此,与上述第一实施例一样,可动铁芯6和接触件保持件11被复位弹簧9的弹簧力向上偏置,从而获得如图3(b)中所示的接触机构CM打开状态。
在接触机构CM的打开状态下,当操作电磁体4的电磁线圈8通有单相交流电时,在固定铁芯5内产生吸引力,从而抵抗复位弹簧9而向下吸引可动铁芯6。由此,接触件保持件11下降,而可动接触件3的可动触点部3b、3c如图3(c)中所示通过接触弹簧12的接触压力而与固定接触件2的固定触点部2a、2b接触,从而获得接触机构CM的关闭状态。
当接触机构CM进入关闭状态时,例如约几十kA的大电流从连接到直流电源(未示出)的固定接触件2的外部连接端子2i输入,并经由第三导电板部2m、第二导电板部2e、第一导电板部2c和固定触点部2a供给到可动接触件3的可动触点部3b。供给到可动触点部3b的大电流经由导电板3a和可动触点部3c供给到固定触点部2b。供给到固定触点部2b的大电流供给到第一导电板部2d、第二导电板部2f、第三导电板部2n和外部连接端子2j,从而形成供给到外部负载的载流通路。
此时,在固定接触件2的每个固定触点部2a、2b和可动接触件3的每个可动触点部3b、3c之间产生沿使可动触点部3b、3c打开方向的电磁排斥力。
然而,由于固定接触件2如图3中所示具有由第一导电板部2c、2d、第二导电板部2e、2f和第三导电板部2m、2n构成的U形导电板部2o、2p,电流沿相反方向流入固定接触件2的第三导电板部2m、2n和可动接触件3的面向第三导电板部2m、2n的导电板3a。为此,基于通过固定接触件2的第三导电板部2m、2n形成的磁场与流经可动接触件3的导电板3a的关系,能根据弗莱明左手定则产生洛仑兹力,该洛仑兹力将可动接触件3的导电板3a推抵固定接触件2的固定触点部2a、2b。该洛仑兹力能抵抗沿打开方向的上述电磁排斥力来作用,该电磁排斥力在固定接触件2的每个固定触点部2a、2b和可动接触件3的每个可动触点部3b、3c之间产生,从而阻止可动接触件3的可动触点部3b、3c被打开。
还是在第二实施例中,形成固定接触件2内U形导电板部2o、2p的简单构造能容易地产生洛仑兹力,该洛仑兹力作用为抵抗沿打开方向的上述电磁排斥力,该电磁排斥力在固定接触件2和可动接触件3之间产生。因此,能获得与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相同的作用。
接下来,参照图4描述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
与第二实施例不同,第三实施例在可动接触件内形成U形折叠部。
换言之,在第三实施例中,折叠在导电板3a上方的U形折叠部3h、3i由第一导电板部3d、3e和第二导电板部3f、3g构成,第一导电板部从可动接触件3的导电板3a的端部向上延伸,而第二导电板部从第一导电板部3d、3e的上端部向内延伸,如图4(a)至4(c)中所示。可动触点部3j、3k形成于这些U形折叠部3h、3i的第二导电板部3f、3g的前端部的下表面上。
此外,在接触机构CM的打开状态下,固定接触件2具有L形导电板部2u、2v,这些L形导电板部由第四导电板部2q、2r和第五导电板部2s、2t构成,第四导电板部面向构成可动接触件3的U形折叠部3h、3i的导电板3a和第二导电板部3f、3g向内延伸,而第五导电板部从第四导电板部2q、2r的内端部经过可动接触件3的U形折叠部3h、3i的内端部的内侧向上延伸。此外,第四导电板部2q、2r具有固定触点部2w、2x,这些固定触点部形成为面向可动接触件3的可动触点部3j、3k。
根据第三实施例,当操作电磁体4的电磁线圈8处于非通电状态时,通过复位弹簧9使可动铁芯6向上运动,由此,接触件保持件11与止挡件13邻接。此时,在接触机构CM内,可动接触件3的导电板3a通过接触弹簧12与插入孔11a的底部邻抵,如图4(b)中所示。此外,固定接触件2的第四导电板部2q、2r定位在构成U形折叠部3h、3i的导电板3a和第二导电板部3f、3g之间的中间部分内,由此使固定触点部2w、2x向下与可动触点部3j、3k分离。由此,接触机构CM进入打开状态。
在接触机构CM的打开状态下,当操作电磁体4的电磁线圈8通有单相交流电时,固定铁芯5抵抗复位弹簧9而吸引可动铁芯6。由此,接触件保持件11下降。因此,可动接触件3的可动触点部3j、3k与固定接触件2的固定触点部2w、2x接触,从而获得接触机构CM的关闭状态,如图4(c)中所示。
当接触机构CM进入关闭状态时,例如约几十kA的大电流从连接到直流电源(未示出)的固定接触件2的外部连接端子2i输入,并经由第五导电板部2s、第四导电板部2q和固定触点部2w供给到可动接触件3的可动触点部3j。供给到可动触点部3j的大电流经由第二导电板部3f、第一导电板部3d、导电板3a、第一导电板部3e、第二导电板部3g和可动触点部3k供给到固定触点部2x。由此,形成载流通路,供给到固定触点部2x的大电流在该载流通路中经由第四导电板部2r、第五导电板部2t和外部连接端子2j供给到外部负载。
此时,在固定接触件2的每个固定触点部2w、2x和可动接触件3的每个可动触点部3j、3k之间产生沿使可动触点部3b、3c打开方向的电磁排斥力。
然而,由于可动接触件3如图4中所示具有由导电板3a、第一导电板部3d、3e和第二导电板部3f、3g构成的U形折叠部3h、3i,电流沿相反方向流入可动接触件3的导电板3a和固定接触件2的第四导电板部2q、2r。为此,流经可动接触件3的导电板3a的电流和由固定接触件2的第四导电板部2q、2r形成的磁场可在导电板3a内产生洛仑兹力,以将可动接触件3的可动触点部3j、3k推抵固定接触件2的固定触点部2w、2x,如图4(c)中所示。该洛仑兹力能作用为抵抗沿打开方向的上述电磁排斥力,该电磁排斥力在固定接触件2的每个固定触点部2w、2x和可动接触件3的每个可动触点部3j、3k之间产生,从而在通有大电流时阻止可动接触件3的可动触点部3j、3k打开。
同样,在第三实施例中,由于L形导电板部2u、2v形成于固定接触件2内,所以通过L形导电板部2u、2v的第五导电板部2s、2t,在可动接触件3的第二导电板部3f、3g上方形成磁通量加强部分。为此,可产生类似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洛仑兹力,从而更强地阻止可动接触件3打开。
接下来,参照图5描述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
在第四实施例中,固定接触件和可动接触件形成为平板,以产生作用为抵抗沿打开方向的电磁排斥力的洛仑兹力。
换言之,在第四实施例中,构成接触机构CM的固定接触件2和可动接触件3形成为平板,如图5(a)至5(d)中所示。固定接触件2具有以规则间距设置、并如从平面看为矩形的平板导体21a、21b。这些平板导体21a、21b形成为线对称。平板导体21a、21b的正面和背面贯通有开口端面形成为内端面的U形槽22a、22b,以面向可动接触件3的纵向端部。固定触点部24a、24b形成于板部23a、23b的面向可动接触件3并由U形槽22a、22b围绕的相对表面上。
在可动接触件3内,另一方面,正方形通孔31a、31b以规则间隔形成于面向板部23a、23b的位置,这些板部由固定接触件2的平板导体21a、21b的U形槽22a、22b所围绕。可动触点部32a、32b形成于通孔31a、31b的外端部的下表面上,这些下表面面向固定接触件2的固定触点部24a、24b。
根据第四实施例,与上述第三实施例一样,当操作电磁体4的电磁线圈8处于非通电状态下时,通过复位弹簧9使可动铁芯6向上运动。因此,接触件保持件11向上运动到图5(b)中所示的位置。因此,固定接触件2的平板导体21a、21b与可动接触件3分开,而平板导体21a、21b的固定触点部24a、24b与可动触点部32a、32b分离,从而获得接触机构CM的打开状态。
在接触机构CM的打开状态下,当单相交流电供给到操作电磁体4的电磁线圈8时,固定铁芯5抵抗复位弹簧9而吸引可动铁芯6。由此,接触件保持件11下降。因此,接触机构CM的固定接触件2的固定触点部24a、24b与可动接触件3的可动触点部32a、32b接触,从而获得接触机构CM的关闭状态。
在接触机构CM的关闭状态下,例如直流电源的大电流从外部连接端子2i输入到平板导体21a的左端部。由于固定触点部24a形成于由U形槽22a围绕的板部23a内,输入到平板导体21a的大电流经由形成于U形槽22a两侧表面上的侧板部25a、25b进入板部23a,并从固定触点部24a供给到可动接触件3的可动触点部32a。
供给到可动触点部32a的大电流经过形成于通孔31a两侧表面上的侧板部33a、33b,并从可动触点部32b经由形成于通孔31b两侧表面上的侧板部34a、34b供给到平板导体21b的固定触点部24b。
供给到固定触点部24b的大电流从板部23b经过形成于U形槽22b两侧表面上的侧板部26a、26b,并从平板导体21b的右端部经由外部连接端子2j供给到负载。
此时,电流沿相同方向流入固定接触件2的平板导体21a的侧板部25a、25b和可动接触件3的侧板部33a、33b,而侧板部25a、25b和侧板部33a、33b彼此面对。相似地,电流沿相同方向流入固定接触件2的平板导体21b的侧板部26a、26b和可动接触件3的侧板部34a、34b,而侧板部26a、26b和侧板部34a、34b彼此面对。
因此,根据弗莱明左手定则,在可动接触件3的侧板部34a、34b和33a、33b内产生向下的洛仑兹力。此洛仑兹力可阻止沿打开方向的电磁排斥力产生于每个固定触点部24a、24b与每个可动触点部32a、32b之间,从而阻止可动接触件3打开。因此,能获得与第一到第三实施例中所述相同的作用。
注意到,每个实施例描述了操作电磁体4的交流励磁;然而,可以应用用于直流励磁的操作电磁体。此外,用于可动接触件3的驱动机构不限于上述构造,而可以应用具有任何构造的驱动机构。
此外,每个实施例描述了一种本发明的接触机构CM应用于电磁接触器的情况。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且接触机构CM可应用于诸如开关的任何设备。
工业应用性
本发明可以提供接触机构,其中,至少一个固定接触件或可动接触件构造成产生洛仑兹力,该洛仑兹力作用为抵抗沿打开方向的电磁排斥力,该电磁排斥力在通有大电流时产生于固定接触件或可动接触件内,且该洛仑兹力能够在通有大电流时阻止可动接触件打开。本发明还可提供一种使用这种接触装置的电磁接触器。
附图标记说明
1…主体壳体,1a…上壳体,1b…下壳体,2…固定接触件,2a,2b…固定触点部,2c,2d…第一导电板部,2e,2f…第二导电板部,2g,2h…L形导电板部,2i,2j…外部连接端子,2m,2n…第三导电板部,2o,2p…U形导电板部,2q,2r…第四导电板部,2s,2t…第五导电板部,2u,2v…L形导电板部,2w,2x…固定触点部,3…可动接触件,3a…导电板部,3b,3c…可动触点部,3d,3e…第一导电板部,3f,3g…第二导电板部,3h,3i…U形折叠部,3j,3k…可动触点部,4…操作电磁体,5…固定铁芯,6…可动铁芯,8…电磁线圈,9…复位弹簧,11…接触件保持件,12…接触弹簧,13…止挡件,21a,21b…平板导体,22a,22b…U形槽,23a,23b…板部,24a,24b…固定触点部,31a,31b…通孔,41…电源线,42…避雷器,43…U形折叠部

Claims (3)

1.一种接触机构,所述接触机构包括插入载流通路内的固定接触件和可动接触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动接触件具有:由可动部支承的导电板部,形成于所述导电板部的两端部上的U形折叠部,以及分别形成于每个U形折叠部的面向所述固定接触件的相对表面上的触点部,
所述固定接触件具有一对第一导电板部和第二导电板部,所述一对第一导电板部面向所述U形折叠部的中央部分地与所述导电板部平行地配置,且形成有与所述可动接触件的所述触点部接触的触点部,所述第二导电板部从所述一对第一导电板部的处于另一方的固定接触件侧的内侧端面向所述U形折叠部的侧部地延伸,
通电时,在互相面向的所述可动接触件的U形折叠部的侧部和一对固定接触件的第二导电板部中流动的电流的方向为同一方向,所述可动接触件产生洛仑兹力,所述洛仑兹力作用为抵抗沿打开方向的电磁排斥力,所述电磁排斥力产生于所述固定接触件和所述可动接触件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机构,其特征在于,
一对所述固定接触件分别具有平板导体,在该平板导体的处于另一方的固定接触件侧的内侧端部形成有使该内侧端侧开放的U形槽,将该U形槽的内侧作为所述第一导电板部,将所述U形槽的外侧作为所述第二导电板部。
3.一种电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接触机构,
所述可动接触件联接于操作电磁体的可动铁芯,且所述固定接触件连接到外部连接端子。
CN201410537823.8A 2010-07-27 2011-06-14 接触机构和使用该接触机构的电磁接触器 Active CN10431918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68176A JP5134657B2 (ja) 2010-07-27 2010-07-27 接点機構及びこれを使用した電磁接触器
JP2010-168176 2010-07-27
CN201180018392.9A CN102844833B (zh) 2010-07-27 2011-06-14 接触机构和使用该接触机构的电磁接触器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18392.9A Division CN102844833B (zh) 2010-07-27 2011-06-14 接触机构和使用该接触机构的电磁接触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19184A true CN104319184A (zh) 2015-01-28
CN104319184B CN104319184B (zh) 2017-08-29

Family

ID=45529607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537823.8A Active CN104319184B (zh) 2010-07-27 2011-06-14 接触机构和使用该接触机构的电磁接触器
CN201410538620.0A Pending CN104282490A (zh) 2010-07-27 2011-06-14 接触机构和使用该接触机构的电磁接触器
CN201180018392.9A Active CN102844833B (zh) 2010-07-27 2011-06-14 接触机构和使用该接触机构的电磁接触器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538620.0A Pending CN104282490A (zh) 2010-07-27 2011-06-14 接触机构和使用该接触机构的电磁接触器
CN201180018392.9A Active CN102844833B (zh) 2010-07-27 2011-06-14 接触机构和使用该接触机构的电磁接触器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2) US8816803B2 (zh)
EP (1) EP2546853B1 (zh)
JP (1) JP5134657B2 (zh)
KR (1) KR101750137B1 (zh)
CN (3) CN104319184B (zh)
WO (1) WO2012014368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59843A (zh) * 2016-08-24 2016-11-23 周佩龙 一种安全性高的电缆分接箱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84034B2 (ja) 2011-03-22 2016-03-15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接点装置
JP5585550B2 (ja) * 2011-07-18 2014-09-10 アンデン株式会社 継電器
JP5793048B2 (ja) * 2011-10-07 2015-10-14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電磁接触器
JP5856426B2 (ja) * 2011-10-07 2016-02-09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接点装置及びこれを使用した電磁接触器
JP6110109B2 (ja) 2012-11-15 2017-04-05 富士電機機器制御株式会社 電磁接触器
JP6111610B2 (ja) 2012-11-15 2017-04-12 富士電機機器制御株式会社 電磁接触器
JP6119216B2 (ja) 2012-12-05 2017-04-26 富士電機機器制御株式会社 電磁接触器
KR101545893B1 (ko) * 2014-01-28 2015-08-20 엘에스산전 주식회사 릴레이
EP3146548B1 (en) * 2014-05-19 2018-12-05 ABB Schweiz AG High speed limiting electrical switchgear device
US9548174B2 (en) * 2015-04-23 2017-01-17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Contractor assembly which counteracts electromagnetic repulsion of contacts
CN105529217B (zh) * 2015-12-24 2017-08-08 北京安润通电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重力型故障安全接触器及其使用方法
JP7066996B2 (ja) * 2017-08-10 2022-05-16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電磁継電器
US11594383B2 (en) * 2018-03-20 2023-02-28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Circuit interrupter
JP6848923B2 (ja) * 2018-03-30 2021-03-24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リレー
JP6822436B2 (ja) * 2018-03-30 2021-01-27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リレー
GB2575684A (en) * 2018-07-20 2020-01-22 Eaton Intelligent Power Ltd Switching device and switching arrangement
KR102537549B1 (ko) * 2018-08-31 2023-05-26 엘에스일렉트릭(주) 직류 릴레이
DE102020205869B4 (de) * 2020-05-11 2023-08-03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Elektromagnetisch unterstützter Antrieb für einen Leistungsschalter mit Vakuumröhre
DE102020132655A1 (de) 2020-12-08 2022-06-09 Te Connectivity Germany Gmbh Kontaktbrücke für ein elektrisches Schaltelement und elektrisches Schaltelem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9111772U (zh) * 1973-01-24 1974-09-25
JPS6041724A (ja) * 1983-08-18 1985-03-0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磁接触器
CN1354885A (zh) * 1999-05-11 2002-06-19 株式会社因特文讯 用于星形-三角形接线的磁接触器
US20090096559A1 (en) * 2006-05-12 2009-04-16 Omron Corporation Electromagnetic relay
CN101443872A (zh) * 2006-05-12 2009-05-27 欧姆龙株式会社 电磁继电器及其调整方法和调整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36568Y1 (zh) * 1964-11-16 1968-03-25
US3465270A (en) * 1967-07-06 1969-09-02 Pollak Corp Joseph Heavy duty relay with wiping contacts
JPS5241091Y2 (zh) * 1972-05-31 1977-09-16
DE3211685C2 (de) * 1982-03-30 1984-02-09 Mannesmann AG, 4000 Düsseldorf Schütze zur Steuerung von Elektromotoren
DE3224468A1 (de) * 1982-06-30 1984-01-05 Siemens AG, 1000 Berlin und 8000 München Relais mit brueckenkontaktfeder
US4467301A (en) * 1982-08-27 1984-08-21 Essex Group, Inc. Electric switch having enhanced fault current capability
US5132653A (en) * 1987-09-09 1992-07-21 Yoshiteru Nakatake Electromagnetic switch
JPH0170246U (zh) * 1987-10-29 1989-05-10
JPH04123719A (ja) 1990-09-14 1992-04-23 Fuji Electric Co Ltd 固定接触子ならびにその製造方法
JP2532347Y2 (ja) * 1991-09-13 1997-04-16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電磁接触器の接点装置
US5430420A (en) * 1994-01-24 1995-07-04 Eaton Corporation Contact arrangement for a circuit breaker using magnetic attraction for high current trip
US5448033A (en) * 1994-12-15 1995-09-05 Siemens Energy & Automation, Inc. Circuit breaker stationary contact strap
US5892194A (en) * 1996-03-26 1999-04-06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Sealed contact device with contact gap adjustment capability
DE69936026T2 (de) * 1998-08-26 2007-08-16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Kadoma Einpoliger Schalteranordnung mit Relais
US6700466B1 (en) * 1999-10-14 2004-03-02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Contactor
JP2001210170A (ja) 2000-01-24 2001-08-0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開閉器
EP1137031A3 (de) * 2000-03-24 2004-01-02 Rockwell Automation AG Kontaktanordnung für elektromagnetische Schaltgeräte, insbesondere für Schütze
JP2004311389A (ja) * 2003-02-21 2004-11-04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直流リレー
JP2006019148A (ja) * 2004-07-01 2006-01-19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電磁開閉装置
CN101231923B (zh) * 2007-02-05 2010-11-24 厦门宏发电力电器有限公司 抵抗电动斥力的电磁继电器
JP2008226547A (ja) * 2007-03-09 2008-09-25 Denso Corp 電磁継電器
JP5202072B2 (ja) * 2007-09-14 2013-06-05 富士通コンポーネント株式会社 リレー
DE102008005115A1 (de) * 2008-01-14 2009-07-16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Schaltgerät, insbesondere Leistungsschaltgerät, mit zwei in Reihe, geschalteten Schaltkontaktpaaren zur Unterbrechung einer Strombahn
FR2939237B1 (fr) * 2008-11-28 2011-02-11 Alstom Transport Sa Dispositif de sectionnement d'un circuit electrique et coffret de distribution d'energie electrique comprenant un tel dispositif de sectionnement.
JP5767508B2 (ja) * 2011-05-19 2015-08-19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電磁接触器
JP5778989B2 (ja) * 2011-05-19 2015-09-16 富士電機機器制御株式会社 電磁接触器
JP5689741B2 (ja) * 2011-05-19 2015-03-25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電磁接触器
JP5809443B2 (ja) * 2011-05-19 2015-11-10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接点機構及びこれを使用した電磁接触器
JP5838920B2 (ja) * 2011-07-18 2016-01-06 アンデン株式会社 継電器
JP5585550B2 (ja) * 2011-07-18 2014-09-10 アンデン株式会社 継電器
JP5876270B2 (ja) * 2011-11-01 2016-03-02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電磁接触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9111772U (zh) * 1973-01-24 1974-09-25
JPS6041724A (ja) * 1983-08-18 1985-03-0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磁接触器
CN1354885A (zh) * 1999-05-11 2002-06-19 株式会社因特文讯 用于星形-三角形接线的磁接触器
US20090096559A1 (en) * 2006-05-12 2009-04-16 Omron Corporation Electromagnetic relay
CN101443872A (zh) * 2006-05-12 2009-05-27 欧姆龙株式会社 电磁继电器及其调整方法和调整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59843A (zh) * 2016-08-24 2016-11-23 周佩龙 一种安全性高的电缆分接箱
CN106159843B (zh) * 2016-08-24 2018-03-13 湖南德意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安全性高的电缆分接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44833B (zh) 2016-03-23
JP2012028252A (ja) 2012-02-09
US8816803B2 (en) 2014-08-26
KR20130062332A (ko) 2013-06-12
CN104319184B (zh) 2017-08-29
EP2546853A1 (en) 2013-01-16
EP2546853A4 (en) 2014-11-05
EP2546853B1 (en) 2021-11-24
WO2012014368A1 (ja) 2012-02-02
JP5134657B2 (ja) 2013-01-30
US8981883B2 (en) 2015-03-17
US20130113580A1 (en) 2013-05-09
US20140266522A1 (en) 2014-09-18
CN102844833A (zh) 2012-12-26
CN104282490A (zh) 2015-01-14
KR101750137B1 (ko) 2017-06-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44833B (zh) 接触机构和使用该接触机构的电磁接触器
EP2765588B1 (en) Electromagnetic contactor
EP2765586B1 (en) Contact device and magnetic contactor using same
KR100899432B1 (ko) 절전형 전자 접촉기
JP2019179690A (ja) リレー
US20150170857A1 (en) Electromagnetic actuator for a medium voltage vacuum circuit breaker
JP2007149528A (ja) 回路遮断器
CN102959672A (zh) 接触机构和使用该接触机构的电磁接触器
JP5374630B2 (ja) 接点機構及びこれを使用した電磁接触器
WO2022004378A1 (ja) 電磁継電器
JP5323244B2 (ja) 接点機構及びこれを使用した電磁接触器
Hong et al. Design of electromagnetic force driving actuator (EMFA) and linkage for molded case circuit breaker
CN216389206U (zh) 一种能够抵抗特大短路电流的单稳态继电器
CN113889364A (zh) 一种能够抵抗特大短路电流的单稳态继电器
JP2014165160A (ja) 電磁リレ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1228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FUJI ELECTRIC FA COMPONENTS & SYSTEMS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Co-patentee before: Fuji Electric Co., Ltd.

Patentee before: FUJI ELECTRIC FA COMPONENTS & SYSTEMS Co.,Ltd.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Saitama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after: FUJI ELECTRIC FA COMPONENTS & SYSTEMS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Patentee before: FUJI ELECTRIC FA COMPONENTS & SYSTEMS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