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01576B - 传真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传真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301576B
CN104301576B CN201410335885.0A CN201410335885A CN104301576B CN 104301576 B CN104301576 B CN 104301576B CN 201410335885 A CN201410335885 A CN 201410335885A CN 104301576 B CN104301576 B CN 10430157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stination
unit
received
network
fax 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33588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301576A (zh
Inventor
森田裕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43015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015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3015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015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127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 H04N1/00204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with a digital computer or a digital computer system, e.g. an internet server
    • H04N1/00209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image data, e.g. facsimile data, via a computer, e.g. using e-mail, a computer network, the internet, I-fax
    • H04N1/00214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image data, e.g. facsimile data, via a computer, e.g. using e-mail, a computer network, the internet, I-fax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 H04N1/00217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image data, e.g. facsimile data, via a computer, e.g. using e-mail, a computer network, the internet, I-fax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only involving computer data transmission protocols, e.g. SMTP, WAP or HTT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35User-machine interface; Control console
    • H04N1/00405Output means
    • H04N1/0048Indicating an illegal or impossible operation or selection to the us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1/00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mbination with other electrical systems
    • H04M11/06Simultaneous speech and data transmission, e.g. telegraphic transmission over the same conduct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002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4N1/00007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relating to particular apparatus or devices
    • H04N1/0001Transmission systems or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127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 H04N1/00204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with a digital computer or a digital computer system, e.g. an internet server
    • H04N1/00209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image data, e.g. facsimile data, via a computer, e.g. using e-mail, a computer network, the internet, I-fax
    • H04N1/00214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image data, e.g. facsimile data, via a computer, e.g. using e-mail, a computer network, the internet, I-fax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 H04N1/0022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image data, e.g. facsimile data, via a computer, e.g. using e-mail, a computer network, the internet, I-fax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involving facsimile protocols or a combination of facsimile protocols and computer data transmission 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35User-machine interface; Control console
    • H04N1/00405Output means
    • H04N1/00408Display of information to the user, e.g. menus
    • H04N1/00411Display of information to the user, e.g. menus the display also being used for user input, e.g. touch scree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35User-machine interface; Control console
    • H04N1/00405Output means
    • H04N1/00408Display of information to the user, e.g. menus
    • H04N1/00472Display of information to the user, e.g. menus using a pop-up window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35User-machine interface; Control console
    • H04N1/00405Output means
    • H04N1/00482Output means outputting a plurality of job set-up options, e.g. number of copies, paper size or resolu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1/32037Automation of particular transmitter jobs, e.g. multi-address calling, auto-dialing
    • H04N1/32096Checking the destination, e.g. correspondence of manual input with stored destin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1/333Mode signalling or mode changing; Handshaking therefo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35User-machine interface; Control console
    • H04N1/00405Output means
    • H04N1/00474Output means outputting a plurality of functional options, e.g. scan, copy or pr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77Types of the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 H04N2201/0094Multifunctional device, i.e. a device capable of all of reading, reproducing, copying, facsimile transception, file transcep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98User interven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placing documents, responding to an alar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 Facsimile Transmission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传真装置及其控制方法。该传真装置接受传真发送的目的地和要用于该传真发送的通信网络的输入,并且还接受所述目的地和通信网络的再输入。控制该传真装置,使得如果第一次输入的目的地和通信网络二者都与再输入的目的地和通信网络匹配,则执行传真发送;而如果第一次输入的目的地和通信网络中的至少一项与再输入的目的地和通信网络不匹配,则不执行传真发送。

Description

传真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传真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其用于防止在执行传真发送时由于目的地的再输入而导致的误发送。
背景技术
当执行传真发送时,如果目的地没有被登记在传真装置的地址簿中或被登记为快速拨号等,则用户使用数字按键等通过操作单元直接输入期望的发送目的地的传真号码,并且执行传真发送。此时,如果用户错误地指定了非本意的号码并且没有意识到这种错误而执行了传真发送,则用于传真发送的文档将被发送到错误的目的地(这里也称为误发送)。这不仅会导致预期的接收者无法接收到必要的信息的情况,并且如果发送的文档是不允许被第三者查看的机密文档,还会导致发生严重信息泄露的情况。为了解决这种问题,日本特开平02-200058号公报提出了一种传真装置,该传真装置在发送文档时,要求用户两次输入发送目的地的传真装置的号码,并且如果第一次输入的号码和第二次输入的号码相互匹配,则发送该文档。
而且,近年来,除了由ITU-T建议T.30定义并使用模拟电话网络的G3传真以外,符合ITU-T建议T.38的IP传真也已经实际应用。IP传真的功能是:使用IP网络代替传统的模拟电话线路来执行传真发送,并且即使物理连接一条局域网电缆(LAN cable),也能够通过从内联网(Intranet)、下一代网络(NGN)、语音网关(VoIP GW)等中指定发送模式而执行向不同的通信网络的发送。
在这里,“Intranet”是指使用基于IP的用户级交换机(IP-PBX)的延长线路(extension line)网络,“NGN”是指由日本电报电话公司(NTT)提供的公共IP网络(publicIP network),也是与模拟公共电话网络具有相同电话号码系统的通信网络。此外,“VoIPGW”将Intranet连接至公共 电话网络(public telephone network),并且经由Intranet连接至与公共电话网络相连接的G3传真装置。在使用这些通信网络的发送中,通过被称为会话发起协议(SIP)的过程建立与发送对方(partner)的连接,并且通过电话号码指定该发送对方。用户能够通过指定发送目的地的传真号码和通信模式来向期望的发送对方执行传真发送。
然而,上述传统技术具有以下问题。上述传统技术需要用户两次输入发送目的地的传真号码,从而防止由于打字错误而将文档发送至非本意的目的地。当可以由传真号码指定发送目的地时,能够防止误发送。然而,如在IP传真的情况那样,当能够选择要连接的通信网络时,确认传真号码不足以防止这种误发送。
例如,假定IP传真装置连接作为延长线路网络的Intranet和作为外部线路网络的NGN或VoIP GW二者。如果用户试图使用该装置将内部文档发送给与Intranet连接的其他IP传真装置,而将NGN或VoIP GW错误地指定为通信模式,则该IP传真装置将调用外部网络。这里,如果在通过NGN或VoIP GW连接该装置的公共电话网中,存在与用户试图将内部文档发送至Intranet中的IP传真装置具有相同的号码的装置,则该内部文档将被发送给外部IP传真装置,从而导致信息泄漏。
而且,由于IP传真尚未普及,因此,IP传真装置为了与传统的G3传真连接,可能具有与模拟公共电话线路相连接的外部线路以及与公司内部Intranet连接的延长线路。在这种情况下,类似于上述情况,如果在公共电话线路和Intranet中存在具有相同号码的传真装置,则由于用户指定错误的要连接的通信网络,将可能发生向非本意的目的地的发送。
发明内容
本发明能够实现与多个通信网络相连接、并能够防止由于用户的操作而导致的误发送的传真装置的机制。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在于提供一种传真装置,其能够与多个通信网络相连接,所述传真装置包括:第一接受单元,其被配置为接受传真发送 的目的地以及要用于所述传真发送的通信网络的输入;第二接受单元,其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接受单元已经接受所述目的地以及所述通信网络的输入之后,接受所述目的地和所述通信网络的再输入;比较单元,其配置为将所述第一接受单元所接受的目的地和通信网络与所述第二接受单元所接受的目的地和通信网络相比较;以及执行单元,其被配置为如果作为所述比较单元的比较结果,所述第一接受单元所接受的目的地和通信网络二者都与所述第二接受单元所接受的目的地和通信网络各自匹配,则执行所述传真发送;而如果所述第一接受单元所接受的目的地和通信网络中的至少一项与所述第二接受单元所接受的对应项不匹配,则不执行所述传真发送。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在于提供一种传真装置,其能够与多个通信线路相连接,所述传真装置包括:第一接受单元,其被配置为接受传真发送的目的地以及要用于所述传真发送的通信线路的输入;第二接受单元,其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接受单元已经接受所述目的地以及所述通信线路的输入之后,接受所述目的地和所述通信线路的再输入;比较单元,其配置为将所述第一接受单元所接受的目的地和通信线路与所述第二接受单元所接受的目的地和通信线路相比较;以及执行单元,其被配置为作为所述比较单元的比较结果,如果所述第一接受单元所接受的目的地和通信线路二者都与所述第二接受单元所接受的目的地和通信线路各自匹配,则执行所述传真发送;而如果所述第一接受单元所接受的目的地和通信线路中的至少一项与所述第二接受单元所接受的对应项不匹配,则不执行所述传真发送。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在于提供一种传真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传真装置能够与多个通信网络相连接,所述控制方法包括:第一接受步骤,第一接受单元接受传真发送的目的地以及要用于所述传真发送的通信网络的输入;第二接受步骤,在所述第一接受步骤中已经接受所述目的地以及所述通信网络的输入之后,第二接受单元接受所述目的地和所述通信网络的再输入;比较步骤,比较单元将所述第一接受步骤中所接受的 目的地和通信网络与所述第二接受步骤中所接受的目的地和通信网络相比较;以及执行步骤,如果作为所述比较步骤的结果,所述第一接受步骤中所接受的目的地和通信网络二者都与所述第二接受步骤中所接受的目的地和通信网络各自匹配,则执行单元执行所述传真发送;而如果所述第一接受步骤中所接受的目的地和通信网络中的至少一项与所述第二接受步骤中所接受的对应项不匹配,则所述执行单元不执行所述传真发送。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在于提供一种传真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传真装置能够与多个通信线路相连接,所述控制方法包括:第一接受步骤,第一接受单元接受传真发送的目的地以及要用于所述传真发送的通信线路的输入;第二接受步骤,在所述第一接受步骤中已经接受所述目的地以及所述通信线路的输入之后,第二接受单元接受所述目的地和所述通信线路的再输入;比较步骤,比较单元将所述第一接受步骤中所接受的目的地和通信线路与所述第二接受步骤中所接受的目的地和通信线路相比较;以及执行步骤,如果作为所述比较步骤的结果,所述第一接受步骤中所接受的目的地和通信线路二者都与所述第二接受步骤中所接受的目的地和通信线路各自匹配,则执行单元执行所述传真发送;而如果所述第一接受步骤中所接受的目的地和通信线路中的至少一项与所述第二接受步骤中所接受的对应的项不匹配,则所述执行单元不执行所述传真发送。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将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例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处理装置的配置的框图。
图2是例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用于控制图像处理装置的软件配置的框图。
图3是例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本实施例适用的系统的图。
图4是例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操作单元和主画面的示例的图。
图5是例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传真操作画面的示例的图。
图6例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当直接输入传真目的地时以及再输入传真目的地时的传真操作画面的示例。
图7是例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错误弹出画面的示例的图。
图8是例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用于确认直接输入的传真目的地的一系列处理的流程图。
图9例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应用功能设置画面的示例。
图10是例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传真目的地再输入画面的示例的图。
图11是例示根据第二实施的用于确认直接输入的传真目的地的一系列处理的流程图。
图12例示了根据第三实施例的、不要求再指定连接目标的目的地再输入画面的示例。
图13是例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用于确认直接输入的传真目的地的一系列处理的流程图。
图14是例示根据第四实施例的用于确认直接输入的传真目的地的一系列处理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应该注意到,除非另有特别规定,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所述的组件、数字表示和数值的相对配置并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第一实施例
<图像处理装置的配置>
下面将参照图1至图8描述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首先,将参照图1描述多功能外围设备(MFP,Multi-Function Peripheral)的配置的示例,该MFP用作本发明的传真装置适用的图像处理装置。
多功能外围设备100包括:图像形成单元101,其用于通过诸如电子 摄影方法的方法在记录纸上形成图像;以及控制单元102,其用于执行多功能外围设备100的整体控制。另外,多功能外围设备100包括:整理器103,其用于执行诸如装订处理的后处理;扫描器单元104,其用于读取原稿图像;以及操作单元105,其用于使操作员输入各种类型的数据和命令。多功能外围设备100还包括通过网络发送和接收图像数据的网络接口106、发送和接收传真数据的传真接口107、以及对使用该装置的用户执行认证的读卡器110。各个组件通过专用接口与控制单元102相连接。
控制单元102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PU)108和存储设备(存储器)109作为主要组件。存储器109在其中存储有与图8、图11、图13及图14的各流程图相对应的控制程序,这些流程图由多功能外围设备100执行。存储器109在其中还存储有图4、图5、图6、图7、图9、图10和图12所示的设置对话框(setting dialog box)的控制程序、以及描述了具有操作画面信息的内容等。
<图像处理装置的软件配置>
下面,将参照图2描述控制本发明的多功能外围设备的软件配置。作为软件配置,多功能外围设备100包括:UI控制单元201、扫描控制单元202、发送控制单元203、传真控制单元204、作业控制单元205、图像管理单元206、认证控制单元207和打印控制单元208。请注意,这些软件配置也可以作为硬件配置实现,或者作为硬件和软件组合的配置实现。
UI控制单元201在操作单元105上显示操作画面,并且控制接受用户(操作员)操作的用户界面(UI)。操作单元105是例如触摸屏型的液晶显示器,并且能够显示操作画面并接受用户的输入。扫描控制单元202控制扫描器单元104和用于读取原稿图像的处理。发送控制单元203控制用于将扫描控制单元202读取的图像数据经由网络接口106发送给用户已指定的目的地的处理。具体地,发送控制单元203控制电子邮件发送以及向文件服务器等的发送。
传真控制单元204控制经由传真接口107的G3传真发送和接收。另 外,传真控制单元204控制经由网络接口106的IP传真发送和接收。作业控制单元205管理被UI控制单元201接受的来自用户的发送请求,并且管理发送请求的执行状态和历史。图像管理单元206管理有关扫描器单元104读取的图像的管理信息。认证控制单元207基于读卡器110读取的信息来指定使用多功能外围设备100的用户,并且管理有关用户的信息。打印控制单元208利用图像形成单元101控制由扫描器单元读取的图像数据、接收到的传真文档以及发送结果报告等在纸张上的打印。这些控制软件被存储在存储器109中,并由CPU108执行。
<系统配置>
下面,将参照图3描述本实施例所适用的系统的配置。如图3所示,附图标记301表示本发明适用的多功能外围设备。请注意,多功能外围设备301与多功能外围设备100是相同的装置。附图标记302表示与NGN相连接的IP传真装置。附图标记303表示与Intranet相连接的IP传真装置。另外,附图标记304表示与公共电话网络相连接的G3传真装置。附图标记305表示将Intranet和公共电话网络相连接的VoIP GW。
通过在稍后将要描述的多功能外围设备的传真操作画面上指定传真发送期间的通信模式,用户能够向期望的传真装置执行发送。也就是,当向与NGN连接的IP传真装置302执行发送时,用户选择作为通信模式的“NGN”和传真号码。当向与Intranet连接的IP传真装置303执行发送时,用户选择“Intranet”作为通信模式。当向与传统公共电话网络相连接的G3传真装置304执行发送时,用户选择“G3”作为通信模式。可选地,用户也可以通过选择“VoIP GW”作为通信模式并且经由Intranet和VoIP GW305连接至公共电话网络来向G3传真装置304执行发送。
<主画面>
下面,将参照图4描述将在操作单元105上显示的主画面的示例。如图4所示,由附图标记401表示的项包括应用选择按钮,这些按钮由用户按下以分别调用执行期望处理的操作画面。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显示的“复印”按钮406、“扫描”按钮407、“传真”按钮408和“箱”(box)按 钮409分别调用复印功能、网络扫描功能、传真功能和box功能的操作画面。而且,设置了数字键402和用于指示作业开始的开始键403。另外,还设置了用于调用装置的设置/登记画面的“设置/登记”画面调用按钮404、以及用于调用作业的历史/状态画面的“历史/状态”按钮405。
<传真操作画面>
下面,将参照图5至图7描述传真操作画面。首先,图5例示了通过用户按下“传真”按钮408而在操作单元105上显示的传真操作画面的示例。如图5所示,显示了传真号码显示区域501、快速拨号(单键拨号或短拨号)按钮502以及地址簿调用按钮503。当快速拨号按钮502被按下时,调用针对该按钮登记的传真目的地。当地址簿调用按钮503被按下时,显示登记了传真目的地的地址簿。
当向没有登记为快速拨号或没有登记在地址簿中的目的地执行发送时,用户能够通过操作数字键402直接输入传真发送目的地。输入的目的地被显示在传真号码显示区域501中。此外,附图标记504表示用于配置传真发送设置(例如读取分辨率和要读取的原稿的尺寸)的发送设置按钮。附图标记505表示用于在读取和发送时调用各种高级设置的应用功能按钮。
图6的附图标记600表示当用户通过操作数字键402直接输入传真发送目的地时所显示的传真操作画面的示例。如附图标记601所示,由用户直接输入的传真号码1234被显示在传真号码显示区域601中。而且,显示新的目的地设置区域602来代替快速拨号按钮502,在该新的目的地设置区域602中还显示用于在发送时指定要连接的通信网络的通信模式指定下拉菜单603。
这里,该传真装置能够执行G3传真发送和IP传真发送,并且用户可以选择“G3”、“NGN”、“VoIP GW”和“Intranet”中的任意一个作为通信模式。另外,“G3”被设置为默认通信模式。画面600示出“NGN”被用户选择,并且对应的下拉菜单选项被加亮。因此,除非用户除了传真号码之外还选择了正确的通信模式,否则将不能发送至期望的传真装置,并 且如果在不同的通信网络中存在与期望的传真装置具有相同号码的传真装置,则将可能发生发送至与期望的传真装置不同的其他传真装置的情况。
图6的附图标记610表示当用户已经按下开始键403并指示传真发送时所显示的传真目的地再输入画面的示例。如画面610所显示,附图标记604表示目的地再输入弹出画面,其包括传真号码再输入区域605和通信模式再指定下拉菜单606。在目的地再输入弹出画面上,由于目的地再输入弹出画面将要求用户再输入发送目的地,因此传真号码再输入区域605被显示为空白,并且还显示通信模式再指定下拉菜单606的默认值。在本示例中,默认值为“G3”。如果在该画面上输入的传真号码和通信模式与图6的画面600中的输入相同,则开始传真发送。
图7示出了当在图6的画面610上的再输入不正确时所显示的错误弹出画面。附图标记701表示指示第一次输入信息和再输入信息不相互匹配的错误弹出画面的示例。这里,提示用户确认传真号码和通信模式。
<处理过程>
下面,将参照图8描述用于确认直接输入的传真目的地的处理。请注意,根据处理流程的控制程序被存储在存储器109中,并且由CPU 108执行。
-接受传真目的地
首先,在步骤S801中,UI控制单元201接受用户通过操作设置在操作单元105上的数字键402而输入的传真号码。这里,用户已输入的号码是1234。随后,在步骤S802,UI控制单元201接受用户利用传真基本画面的通信模式指定下拉菜单603已指定的通信模式,以便指示连接至期望的通信网络。这里,用户已经指定“NGN”。
然后,在步骤S803中,UI控制单元201检测用户已按下开始键403,并且接受发送指令,并且在步骤S804中,UI控制单元201在操作单元105上显示请求用户再输入发送目的地的目的地再输入画面604。
-传真目的地的再确认
在步骤S805中,UI控制单元201接受用户向传真号码再输入区域605输入的再输入传真号码,并且在步骤S806中,接受用户使用通信模式再指定下拉菜单606而再指定的再指定通信模式。随后,在步骤S807中,UI控制单元201将步骤S801和S802中接受到的第一次输入信息与步骤S805和S806中接受到的再输入信息进行比较。另外,UI控制单元201确定步骤S801中接受到的传真号码与步骤S805中接受到的再输入传真号码是否匹配,以及步骤S802中接受到的通信模式与步骤S806中接受到的再指定通信模式是否匹配。也就是,如果再输入传真号码是1234并且再指定通信模式是“NGN”,则确定它们相互匹配,否则,确定它们不相互匹配。
如果在步骤S807中确定的结果为是,则流程推进至步骤S808,在该步骤中UI控制单元201向作业控制单元205输入发送作业。作业控制单元205与扫描控制单元202、图像管理单元206、传真控制单元204协作,并且通过网络接口106向指定的目的地发送由扫描器单元104读取的原稿,并结束该过程。请注意,当在步骤S802中用户指定的通信模式为“G3”时,传真控制单元204通过传真接口107将文档发送至指定的目的地。如果在步骤S807中确定的结果为否,则流程推进至步骤S809,在该步骤中UI控制单元201显示错误弹出画面701,并且返回至步骤S804。
如上所述,当用户已经为传真发送直接设置了目的地和通信模式时,根据本实施例的传真装置(多功能外围设备100)请求用户再输入这两个设置项。然后,只有在输入的两项都相互匹配的情况下(换句话说,只有在目的地相互匹配且通信模式相互匹配的情况下),传真装置才执行传真发送,否则传真装置向用户通知错误。通过这种方式,即使在用户已经输入了错误的目的地号码或错误的通信模式时,也能够防止误发送。例如,即使在用户已经输入错误的通信模式时,也能够防止误发送至与用户想要执行发送的通信网络不同的通信网络中的相同的目的地号码。
第二实施例
下面,将参照图9至图11描述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在上述第一实 施例中,G3传真发送和IP传真发送都是可能的,并且利用通信模式指定要连接的通信网络。然而,也可以有如下配置:只有G3作为通信模式但是存在多个电话线路,这些电话线路包括用于延长线路的一个电话线路和用于外部线路的其他电话线路。在这种情况下,与上述情况类似,当选择了错误的线路时可能会发生至非本意的目的地的发送。所以,本实施例将描述用于在上述线路配置中防止误发送的控制。
首先,将参照图9的附图标记900描述通过按下的传真基本画面的应用功能按钮505而显示的应用功能设置画面的示例。应用功能通过多页显示,并且在该示例中,与传真相关的功能按钮在第3页显示。这里,附图标记901表示用于调用画面的线路选择按钮,通过该画面选择在发送中使用的通信线路。
图9的附图标记1000是线路选择画面的示例,通过该画面指定发送中使用的通信线路。在线路选择画面1001上,显示“线路1”、“线路2”和“线路3”按钮1002,分别指示通信线路1、2和3的使用。
图10例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传真目的地再输入画面的示例。尽管与图6类似目的地再输入弹出画面包括传真号码再输入区域,但是设置有发送线路再指定下拉菜单1101来替代通信模式再指定下拉菜单。
<处理过程>
下面,将参照图11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用于确认直接输入的传真目的地的处理。根据该处理流程的控制程序被存储在存储器109中,并且由CPU108执行。请注意,图11流程图中的许多处理与图8所示的流程图相似,因此这里只描述二者的不同之处。
-接受传真目的地
步骤S1201中的过程与步骤S801中的过程相同。随后,在步骤S1202中,UI控制单元201接受发送线路(通信线路),其由用户通过按下线路选择画面1001上的线路选择按钮来选择。步骤S1203和S1204中的过程分别与步骤S803和S804中的过程相同。
-传真目的地的再确认
步骤S1205中的过程与步骤S805中的过程相同。随后,在步骤S1206中,UI控制单元201接受再指定发送线路,其由用户使用发送线路再指定下拉菜单1101而再指定。在步骤S1207中,将步骤S1201和S1202中接受到的第一次输入信息与步骤S1205和S1206中接受到的再输入信息相比较。而且,UI控制单元201确定步骤S1201中接受到的传真号码与步骤S1205中接受到的再输入传真号码是否相匹配,以及步骤S1202中接受到的发送线路与步骤S1206中接受到的再指定发送线路是否相匹配。
如果步骤S1207中的确定结果为是,则过程推进至步骤S1208,然后结束。如果步骤S1207中的确定结果为否,则过程推进至S1209,并且然后返回至步骤S1204。请注意,步骤S1208和步骤S1209中的过程分别与步骤S808和步骤S809中的过程相同。
如上所述,当用户已经为传真发送直接设置目的地和通信线路时,根据本实施例的传真装置(多功能外围设备100)请求用户再输入这两个设置项。然后,只有在输入的两项都相互匹配的情况下(换句话说,只有在目的地相互匹配并且通信线路相互匹配的情况下),传真装置才执行传真发送,否则传真装置向用户通知错误。通过这种方式,即使在用户已经输入错误的目的地号码或错误的通信线路时,也能够防止误发送。例如,即使当用户已经输入错误的通信线路时,也能够防止误发送至与用户想要执行发送的通信线路(延长线路)不同的通信线路(外部线路)中的相同的目的地号码。
第三实施例
下面,将参照图12和图13描述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在本发明所适用的多功能外围设备100可连接到多个通信网络、并且所有的可连接通信网络为外部线路网络或延长线路网络的情况下,即使用户已经将错误的通信网络指定为连接目标,但是只要传真号码正确,就不可能发送至非本意的传真装置。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在确认传真目的地时用户也被要求再指定连接目标,则将会降低传真装置的可操作性。因此,本实施例将描述用于尽可能地为用户降低这种操作麻烦的控制。
图12的附图标记1300表示不要求用户再指定连接目标的目的地再输入画面的示例。尽管与图6至图10类似,目的地再输入弹出画面1301包括传真号码再输入区域,但是既没有设置通信模式再指定下拉菜单606,也没有设置请求用户再指定连接目标的功能(例如发送线路再指定下拉菜单1101)。
图12的附图标记1400表示用于管理在传真装置中可用的IP传真通信模式的管理画面的示例。在画面1400的IP传真通信模式管理画面1401上,显示了关于使用相应的IP传真通信模式的选择按钮1402,通过该按钮1402可分别设置“使用”还是“不使用”NGN、VoIPGW和Intranet。也就是说,这里,可以设置是否准许使用各通信网络(通信模式)。画面1400示出了NGN、VoIP GW和Intranet都被设置为“使用”,并且相应的按钮被加亮。根据本实施例,多功能外围设备100连接于公共电话线路和IP网络,并且也具有关于NGN、VoIP GW和Intranet的IP传真发送能力,但是实际上指定要使用哪个通信模式取决于在IP传真通信模式管理画面1401上配置的设置。
<处理过程>
下文,将参照图13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用于确认直接输入的传真目的地的处理。根据该处理流程的控制程序被存储在存储器109中,并且由CPU108执行。
-接受传真目的地
在步骤S1501中,UI控制单元201接受用户通过对设置在操作单元105上的数字键402进行操作而输入的传真号码。随后,在步骤S1502中,UI控制单元201接受用户使用传真基本画面的通信模式指定下拉菜单603而选择的通信模式,以指示连接于期望的通信网络。在本实施例中,用户能够指定通信模式“G3”、“NGN”、“VoIP GW”或“Intranet”。然后,在步骤S1503中,UI控制单元201检测用户已经按下开始键403,并且接受发送指令。
-确定连接至延长和外部线路的能力
随后,在步骤S1504中,UI控制单元201参照IP传真通信模式管理画面1401上配置的设置,确定多功能外围设备100是否能够向延长和外部线路网络二者执行传真发送。在本实施例的配置中,只有Intranet是指向延长线路网络的发送。由此,如果设置为使用Intranet和其他通信模式,则确定多功能外围设备100能够向延长和外部线路网络执行传真发送。如果设置为不使用Intranet但是使用其他通信模式,则确定多功能外围设备100能够仅向外部线路执行传真发送。另外,如果设置为仅使用Intranet,则确定多功能外围设备100能够仅向延长线路网络执行传真发送。
-输入连接目标时的传真目的地的再确认
如果步骤S1504中的确定结果为是,则过程推进至步骤S1505,在该步骤中UI控制单元201再确认传真目的地以及作为连接目标的通信网络的指令。具体地,UI控制单元201在操作单元105上显示需要用户再输入传真号码并且再指定连接目标(通信模式)的目的地再输入画面604。在本实施例中,由于通过通信模式来指定连接目标,所以连接目标的再指定是通信模式的再指定。
接下来,在步骤S1506中,UI控制单元201接受用户已经输入至传真号码再输入的区域605的再输入传真号码,并且在步骤S1507中接受由用户使用通信模式再指定下拉菜单606而再指定的再指定通信模式。在步骤S1508中,UI控制单元201将步骤S1501和S1502中接受到的第一次输入信息与步骤S1506和S1507中接受到的再输入信息相比较。另外,UI控制单元201确定步骤S1501中接受到的传真号码与步骤S1506中接受到的再输入的传真号码是否相互匹配,以及在步骤S1502中接受到的通信模式与步骤S1507中接受到的再指定的通信模式是否相互匹配。
如果步骤S1508中的确定结果为是,则过程推进至步骤S1509,在该步骤中发送作业被输入至作业控制单元205,然后结束。具体地,作业控制单元205与扫描控制单元202、图像管理单元206和传真控制单元204协作,并且通过网络接口106或传真接口107将扫描器单元104读取的 原稿发送至指定的目的地。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1508中的确定结果为否,则过程推进至步骤S1513,在该步骤中UI控制单元201显示错误弹出画面701,然后返回至步骤S1504。
-不再指定连接目标时的传真目的地的再确认
另一方面,如果步骤S1504中的确定结果为否,则仅再确认传真号码。在步骤S1510中,UI控制单元201在操作单元105上显示要求用户仅再输入传真号码的目的地再输入弹出画面1301。随后,在步骤S1511中,UI控制单元201接受用户已经输入至传真号码再输入区域1302的再输入的传真号码。随后,在步骤S1512中,UI控制单元201将步骤S1501中接受到的第一次输入信息与步骤S1511中接受到的再输入信息相比较。另外,UI控制单元201确定步骤S1501中接受的传真号码与步骤S1511中接受的再输入传真号码是否相互匹配。如果步骤S1512中的确定结果为是,则过程推进至步骤S1509,在该步骤中向指定的目的地执行传真发送,然后结束。另一方面,如果步骤S1512中的确定结果为否,则过程推进至步骤S1513,该步骤中UI控制单元201显示错误弹出画面701,然后返回至步骤S1504。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已经描述了利用通信模式选择要连接的通信网络的装置的示例。然而,与上述第二实施例一样,本发明也可适用于在相同的通信模式中具有连接于延长和外部线路网络的多个电话线路并且能够从发送线路中选择一个发送线路的装置。在这种情况下,参照指示能够发送至延长和外部线路网络二者的开关的值等来执行步骤S1504中的确定。因此,根据本实施例,能够通过减少在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通信模式或通信线路的不必要的再指定,来提供用户友好的操作系统。
第四实施例
下面,将参照图14描述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通常,与要向外部发送的文档被错误地发送至内部时相比,要在内部发送的文档被错误地发送至外部时,更有可能会发生信息泄露。
即使本发明所适用的多功能外围设备100能够执行至延长和外部线 路网络二者的发送,但是如果用户选择在发送时连接至延长线路网络,则信息泄露的风险较低。如果几乎总是执行发送至延长线路网络的用户被要求再指定要连接的通信网络以及电话号码,则将会降低传真发送的可操作性。在本实施例中,多功能外围设备100与公共电话线路和IP网络相连接,并且能够针对公共电话线路执行G3传真发送,并针对NGN、VoIP GW和Intranet执行IP传真发送。因此,本实施例将描述用于尽可能降低用户的操作麻烦的控制。
<处理过程>
将参照图14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用于确认直接输入的传真目的地的处理。根据该处理流程的控制程序被存储在存储器109中,并由CPU108执行。请注意,图14的流程图中的许多处理与图13的流程图相似,因此这里只描述二者的区别。
-接受传真目的地
步骤S1601、S1602和S1603中的过程分别与S1501、S1502和S1503中的过程相同。
-用作连接目标的通信网络的确认
随后,在步骤S1604中,UI控制单元201参照步骤S1602中接受到的通信模式来确定由用户选择的通信网络是否为外部线路。在本实施例的配置中,如果通信模式为G3、NGN或VoIP GW,则确定该通信网络为外部线路,而如果通信模式为Intranet,则确定该通信网络为延长线路网络。
-再指定连接目标时的传真目的地的再确认
如果步骤S1604中的确定结果为是,例如,如果通信模式为NGN,则由用户选择的通信网络为外部线路。所以,过程推进至步骤S1605,在该步骤中,再确认传真目的地以及用作连接目标的通信网络的指令。在步骤S1605、S1606、S1607和S1608中的过程分别与步骤S1505、S1506、S1507和S1508中的过程相同。
如果步骤S1608中的确定结果为是,则过程推进至步骤S1609,在该 步骤中UI控制单元201向作业控制单元205输入发送作业。步骤S1609中的过程与S1509相同。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1608中的确定结果为否,则过程推进至S1613,在该步骤中UI控制单元201显示错误弹出画面701,然后返回至步骤S1604。
-不再指定连接目标时的传真目的地的再确认
另一方面,如果步骤S1604中的确定结果为否,则由用户选择的通信网络为延长线路网络。因此,过程推进至步骤S1610,在该步骤中仅再确认传真号码。在步骤S1610、S1611和S1612中的过程分别与步骤S1510、S1511和S1512中的过程相同。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已经描述了利用通信模式选择要连接的通信网络的装置的示例。然而,本发明也可适用于如下两种装置:一种装置能够响应于按下专用按钮而指示向外部线路的发送,另一种装置具有连接于延长和外部线路网络的多个电话线路,且能够从发送线路中选择一个发送线路。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确定专用按钮是否被按下或者外部线路是否已被选择,来执行步骤S1604中的连接目标是否为外部线路的确定。另外,在步骤S1607中,按钮被再次按下并且接受发送线路的再指定,在步骤S1608中,确定再输入的信息是否与第一次输入信息相互匹配。
其他实施例
本发明的各方面还可以通过系统或装置的、用于读出并执行记录在存储介质(例如,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以完成本发明中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功能的计算机来实现;该发明的各方面也可以通过方法来实现,该方法的各步骤由系统或装置的计算机、通过如从存储介质读出并执行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以完成本发明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功能来执行。计算机可以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PU)、微处理单元(MPU)及其他电路中的一个或多个,也可以包括独立计算机网络或独立计算机处理器网络。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可以从例如网络或存储介质提供给计算机。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例如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及分布式计算系统存储器、光盘(例如激光唱片(CD)、 数字通用光盘(DVD)或蓝光光盘(BD)TM)、闪存设备、存储卡等中的一个或多个。
虽然已经参照示例性实施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下列权利要求的范围应当给予最广泛的解释,以便涵盖所有这类变型、等同结构和功能。

Claims (10)

1.一种传真装置,其能够与多个通信网络相连接,所述传真装置包括:
第一接受单元,其被配置为接受传真发送的目的地以及要用于所述传真发送的通信网络的输入;
第二接受单元,其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接受单元已经接受所述目的地以及所述通信网络的输入之后,接受所述目的地和所述通信网络的再输入;
比较单元,其配置为将所述第一接受单元所接受的目的地和通信网络与所述第二接受单元所接受的目的地和通信网络相比较;以及
执行单元,其被配置为如果作为所述比较单元的比较结果,所述第一接受单元所接受的目的地和通信网络二者都与所述第二接受单元所接受的目的地和通信网络各自匹配,则执行所述传真发送;而如果所述第一接受单元所接受的目的地和通信网络中的至少一项与所述第二接受单元所接受的对应项不匹配,则不执行所述传真发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真装置,所述传真装置还包括:
设置单元,其被配置为针对所述多个通信网络的各通信网络,设置是否准许使用所述通信网络;以及
确定单元,其被配置为确定由所述设置单元配置的所述设置是否使得所述传真装置能够向延长线路网络和外部线路网络二者执行传真发送,
其中,如果所述设置使得所述传真装置能够仅向延长线路网络或者外部线路网络执行传真发送,则:
所述第二接受单元仅接受所述目的地的再输入,
所述比较单元将所述第一接受单元所接受的目的地与所述第二接受单元所接受的目的地相比较,并且
如果作为所述比较单元的比较结果,由所述第一接受单元和所述第二接受单元所接受的目的地相互匹配,则所述执行单元执行所述传真发送;而如果由所述第一接受单元和所述第二接受单元所接受的目的地不相互匹配,则所述执行单元不执行所述传真发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真装置,所述传真装置还包括:
确定单元,其被配置为确定由所述第一接受单元所接受的目的地是否为延长线路网络中的目的地,
其中,如果由所述第一接受单元所接受的目的地是延长线路网络中的目的地,则:
所述第二接受单元仅接受所述目的地的再输入,
所述比较单元将所述第一接受单元所接受的目的地与所述第二接受单元所接受的目的地相比较,并且
如果作为所述比较单元的比较结果,所述第一接受单元和所述第二接受单元所接受的目的地相互匹配,则所述执行单元执行所述传真发送;而如果所述第一接受单元和所述第二接受单元所接受的目的地不相互匹配,则所述执行单元不执行所述传真发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真装置,其中,所述多个通信网络包括G3、NGN、VoIP GW和Intranet中的至少一者。
5.一种传真装置,其能够向延长线路网络和外部线路网络二者执行传真发送,所述传真装置包括:
第一接受单元,其被配置为接受传真发送的第一目的地以及用于所述传真发送的第一通信模式,其中,所接受的通信模式用于确定是向延长线路网络执行传真发送还是向外部线路网络执行传真发送;
第二接受单元,其被配置为接受所述传真发送的第二目的地和第二通信模式;
第一确定单元,其配置为确定由所述第一接受单元接受的第一目的地与所述第二接受单元接受的第二目的地是否匹配;以及
第二确定单元,其配置为确定所述第一接受单元所接受的第一通信模式与所述第二接受单元所接受的第二通信模式是否匹配;以及
执行单元,其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一确定单元确定第一目的地与第二目的地匹配以及所述第二确定单元确定第一通信模式与第二通信模式匹配,来执行所述传真发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传真装置,所述传真装置还包括:
设置单元,其被配置为针对每个通信模式设置是否准许使用所述通信模式;以及
第三确定单元,其被配置为确定由所述设置单元配置的所述设置是否使得所述传真装置能够向延长线路网络和外部线路网络二者执行传真发送,
其中,如果所述第三确定单元确定所述设置使得所述传真装置不能够向延长线路网络和外部线路网络二者执行传真发送,则:
所述第二接受单元仅接受第二目的地而不接受第二通信模式,
所述第一确定单元确定所述第一接受单元所接受的第一目的地与所述第二接受单元所接受的第二目的地相匹配,并且
所述执行单元根据第一确定单元确定第一目的地与第二目的地相匹配,执行所述传真发送。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传真装置,所述传真装置还包括:
判断单元,其被配置为判断由所述第一接受单元所接受的第一目的地是否为延长线路网络中的目的地,
其中,如果判断单元判断由所述第一接受单元所接受的第一目的地是延长线路网络中的目的地,则:
所述第二接受单元仅接受所述第二目的地而不是第二通信模式,
所述第一确定单元确定所述第一接受单元所接受的第一目的地与所述第二接受单元所接受的第二目的地相匹配,并且
所述执行单元根据第一确定单元确定第一目的地与第二目的地相匹配,执行所述传真发送。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传真装置,其中,多个通信模式包括延长通信线路和外部通信线路。
9.一种传真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传真装置能够与多个通信网络相连接,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第一接受步骤,第一接受单元接受传真发送的目的地以及要用于所述传真发送的通信网络的输入;
第二接受步骤,在所述第一接受步骤中已经接受所述目的地以及所述通信网络的输入之后,第二接受单元接受所述目的地和所述通信网络的再输入;
比较步骤,比较单元将所述第一接受步骤中所接受的目的地和通信网络与所述第二接受步骤中所接受的目的地和通信网络相比较;以及
执行步骤,如果作为所述比较步骤的结果,所述第一接受步骤中所接受的目的地和通信网络二者都与所述第二接受步骤中所接受的目的地和通信网络各自匹配,则执行单元执行所述传真发送;而如果所述第一接受步骤中所接受的目的地和通信网络中的至少一项与所述第二接受步骤中所接受的对应项不匹配,则所述执行单元不执行所述传真发送。
10.一种传真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传真装置能够向延长线路网络和外部线路网络二者执行传真发送,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第一接受步骤,第一接受单元接受传真发送的第一目的地以及用于所述传真发送的第一通信模式,其中,所接受的通信模式用于确定是向延长线路网络执行传真发送还是向外部线路网络执行传真发送;
第二接受步骤,第二接受单元接受所述传真发送的第二目的地和第二通信模式;
第一确定步骤,第一确定单元确定所述第一接受步骤接受的第一目的地与所述第二接受步骤接受的第二目的地是否匹配;以及;以及
第二确定步骤,第二确定单元确定所述第一接受步骤接受的第一通信模式与所述第二接受步骤接受的第二通信模式是否匹配;以及
执行步骤,根据所述第一确定步骤中确定第一目的地与第二目的地相匹配以及所述第二确定步骤确定第一通信模式与第二通信模式相匹配,来执行所述传真发送。
CN201410335885.0A 2013-07-17 2014-07-15 传真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Active CN10430157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48832 2013-07-17
JP2013148832A JP6141133B2 (ja) 2013-07-17 2013-07-17 ファクシミリ装置、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01576A CN104301576A (zh) 2015-01-21
CN104301576B true CN104301576B (zh) 2017-09-05

Family

ID=523211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335885.0A Active CN104301576B (zh) 2013-07-17 2014-07-15 传真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097700B2 (zh)
JP (1) JP6141133B2 (zh)
CN (1) CN104301576B (zh)
DE (1) DE102014213830A1 (zh)
GB (1) GB251729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6123023A (ja) 2014-12-25 2016-07-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6454004B (zh) * 2015-08-06 2018-12-14 株式会社东芝 传真发送控制装置以及传真发送控制方法
JP6983673B2 (ja) * 2018-01-18 2021-12-1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通信装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7130503B2 (ja) * 2018-09-11 2022-09-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置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7156886B2 (ja) * 2018-09-25 2022-10-19 理想科学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35035A (zh) * 2000-04-06 2003-08-06 因诺维亚电信有限公司 通信路径的动态选择
CN103095950A (zh) * 2011-10-28 2013-05-08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操作装置、操作方法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200058A (ja) 1989-01-30 1990-08-08 Taku Wakushima 誤送防止方式
JP3628896B2 (ja) * 1999-02-10 2005-03-1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情報伝送装置
JP2002218104A (ja) * 2000-11-17 2002-08-02 Murata Mach Ltd ファクシミリ装置
US7701926B2 (en) * 2002-06-14 2010-04-20 Polycom, Inc. Multipoint multimedia/audio conference using IP trunking
JP2006324968A (ja) * 2005-05-19 2006-11-30 Fuji Xerox Co Ltd データ送信方法、データ送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データ送信装置
JP4576328B2 (ja) * 2005-12-14 2010-11-04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ファクシミリ装置
JP2007194710A (ja) * 2006-01-17 2007-08-02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送信装置
JP4371123B2 (ja) * 2006-06-08 2009-11-25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ファクシミリ装置
JP4761557B2 (ja) * 2006-09-08 2011-08-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ネットワーク機器、ネットワーク機器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7965423B2 (en) * 2007-09-14 2011-06-21 Tom Glunz Facsimile methods, apparatuses and systems
JP2009077113A (ja) * 2007-09-20 2009-04-09 Ricoh Co Ltd 通信装置
JP2009224999A (ja) 2008-03-14 2009-10-01 Sharp Corp ネットワークファクシミリ装置、ファクシミリデータ送信方法、プログラム、記録媒体
JP4820391B2 (ja) * 2008-07-29 2011-11-2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送信装置
JP2010130515A (ja) 2008-11-28 2010-06-10 Kyocera Mita Corp 通信装置
JP2010178037A (ja) 2009-01-29 2010-08-12 Kyocera Mita Corp 通信装置
JP5171676B2 (ja) * 2009-02-05 2013-03-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送信装置、そ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5833393B2 (ja) 2011-09-16 2015-12-16 Necプラットフォームズ株式会社 送信装置、宛先指定方法および宛先指定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35035A (zh) * 2000-04-06 2003-08-06 因诺维亚电信有限公司 通信路径的动态选择
CN103095950A (zh) * 2011-10-28 2013-05-08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操作装置、操作方法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GB2517296B (en) 2017-02-22
JP6141133B2 (ja) 2017-06-07
GB2517296A (en) 2015-02-18
JP2015023363A (ja) 2015-02-02
CN104301576A (zh) 2015-01-21
US10097700B2 (en) 2018-10-09
GB201412723D0 (en) 2014-09-03
DE102014213830A1 (de) 2016-01-21
US20150022867A1 (en) 2015-01-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01576B (zh) 传真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US8339624B2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displaying messages in plural languages
CN109600530B (zh) 通信装置、其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US8773693B2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apable of referring to transmission job history,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and storage medium storing control program therefor
US9609148B2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and storage medium
EP2637122B1 (en) Image processing system and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for sending image data
US9854116B2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configured to transmit image data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JP2007079684A (ja) 処理装置
CN103873735A (zh) 图像处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6161836B (zh) 图像处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JP2011160381A (ja) 通信端末装置
JP2007098786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US8319991B2 (en) Facsimile apparatus for receiving image data from an external apparatus and sending image data to the external apparatus in the same connection session
CN103428400B (zh) 图像处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JP2020156060A (ja)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7263023B2 (ja)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方法
CN109246329B (zh) 图像处理装置、其控制方法及存储介质
CN101771780A (zh) 信息处理装置和信息处理方法
JP2005223894A (ja) 画像処理装置
JP2007158595A (ja)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6331425A (zh) 用于发送图像数据的图像处理系统及图像处理装置
US10750034B2 (en)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US20190068805A1 (en) Image communicating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ble storage medium storing program
US20150319337A1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for multi-session communications,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and storage medium
JP2020198600A (ja) 画像処理装置、そ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