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82410A - 感应线圈 - Google Patents

感应线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82410A
CN104282410A CN201310293602.6A CN201310293602A CN104282410A CN 104282410 A CN104282410 A CN 104282410A CN 201310293602 A CN201310293602 A CN 201310293602A CN 104282410 A CN104282410 A CN 1042824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duction coil
connector
coil
length
main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29360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282410B (zh
Inventor
石泽一树
花房一义
福留启太
邹炼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DK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D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DK Corp filed Critical TDK Corp
Priority to CN20131029360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282410B/zh
Priority to JP2013255723A priority patent/JP5900473B2/ja
Publication of CN1042824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824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2824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824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General Induction Heating (AREA)
  • Coils Of Transformers For General U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制造成本降低的感应线圈。该感应线圈具备:具有将扁线卷绕而得到的线圈部的感应线圈主体;铁芯部件;和具有分别与感应线圈主体中的扁线的一端部和另一端部连接的连接件的端子保持部,感应线圈主体的两端部从线圈部分别呈直线状伸出,在端子保持部中,连接件的导线侧端部与基板侧端部之间的第一长度,与连接件的导线侧端部与基板侧端部之间的第二长度之差成为线圈部的长度,并且,规定第一长度和第二长度,使得在以线圈部的卷轴方向与零件安装面交叉的方式将感应线圈主体配置于零件安装面上的状态下,能够将两连接件的端部分别与安装对象基板连接。

Description

感应线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感应线圈(inductor),其具备:具有卷绕扁线而得到的圆筒状的线圈部的感应线圈主体;和具有插通线圈部的芯部的铁芯部件。
背景技术
作为这种感应线圈,申请人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具备扁立线圈(edge wise coil)和由上部铁芯及下部铁芯构成的铁芯的感应线圈。扁立线圈具备线圈部件,该线圈部件包括:卷绕扁线(扁线材)而形成的外部线圈部;和形成在与该外部线圈部一体化的层叠基板上的内部线圈部。
在该情况下,在外部线圈部中,其始端部(层叠基板侧的端部)被软钎焊于在层叠基板上形成的内部线圈部。另外,在外部线圈部中,其终端部侧的部位在侧面看时呈曲柄状折弯,以能够在使终端部位于与层叠基板的背面相同高度的状态下与安装对象基板连接。另外,内部线圈部由形成有环状铜箔图案的多个基板构成部件层叠而构成,并且,上述外部线圈部的始端部被软钎焊于在最上部的基板构成部件形成的铜箔图案上,并且,能够将形成于最下部的基板构成部件的铜箔图案与安装对象基板连接。
另一方面,申请人在下述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扼流线圈(下面,也称为“感应线圈”),该扼流线圈具备:卷绕扁线而形成的小直径的无架线圈及大直径的无架线圈;由一对E型铁芯构成的磁芯;和具有多个端子配件的磁芯安装用端子台。
在该情况下,在无架线圈中,两个引出端部中的一个从圆环状部分呈直线状地伸出并与端子配件连接,两引出端部的另一个呈曲柄状折弯并与另一端子配件连接。另外,各端子配件以无架线圈的端部所连接的上端面和与安装对象基板连接的下端面之间的距离(即,各端子配件的上下方向的长度)相互相等的方式形成为在侧面看时呈“コ”字状。由此,在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感应线圈中,能够经各端子配件将两无架线圈与安装对象基板连接。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46530号公报(第5-8页、第1-7图)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7-220950号公报(第3-5页、第1-16图)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申请人所公开的感应线圈中存在以下应改善的问题。即,在申请人公开于上述专利文献1中的感应线圈中,外部线圈的终端部侧的部位在侧面看时呈曲柄状折弯,以能够在使终端部位于与层叠基板的背面相同的高度的状态下与安装对象基板连接。另外,在申请人公开于上述专利文献2的感应线圈中,无架线圈的两引出端部中的一个在侧面看时呈曲柄状折弯,以能够将两端部中的一个与端子配件的上端面连接。
在该情况下,在如申请人公开的感应线圈的外部线圈部和无架线圈那样,卷绕有扁线的线圈部件的端部侧部位在侧面看时呈曲柄状折弯的结构中,存在线圈状的部位的卷绕直径、长度按每个制品产生偏差(线圈部件的外形按每个制品产生偏差)的情况。因此,现状是为了成为设计所要求的外形、尺寸(为了使线圈状的部位的卷绕直径、长度不会产生偏差)而需要进行更加谨慎的作业,因此,难以实现线圈部件的制作成本的降低。
另一方面,为了不使线圈部件的外形、尺寸按每个制品产生偏差地使扁线的端部侧部位在侧面看时呈曲柄状折弯,还考虑制作折弯加工用的夹具(冲压处理用的模型等:未图示)并通过冲压处理将扁线折弯的制造方法,但在采用这种制造方法的情况下,线圈部件的制作成本上升了夹具(模型)的制作成本的量。这样,在申请人公开的感应线圈中难以降低线圈部件的制作成本,因此难以降低感应线圈的制造的成本,希望对这方面进行改善。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要改善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现制造成本降低的感应线圈。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感应线圈具备:具有将截面呈矩形状的扁线卷绕而得到的圆筒状的线圈部的感应线圈主体;和具有插通上述线圈部的芯部并在该线圈部的周围形成磁路的铁芯部件,该感应线圈具备连接部,该连接部具有:第一连接件,其与上述感应线圈主体的上述扁线的一端部连接,使得能够将该一端部与安装对象基板连接;和第二连接件,其与该扁线的另一端部连接,使得能够将该另一端部与该安装对象基板连接,在上述感应线圈主体中,上述一端部从上述线圈部向与上述线圈部的卷轴方向交叉的第一方向呈直线状地伸出,并且,上述另一端部从该线圈部向与该卷轴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呈直线状地伸出,上述第一连接件中的与上述感应线圈主体的上述一端部连接的导线侧端部、与该第一连接件中的与上述安装对象基板连接的基板侧端部之间的长度为第一长度,上述第二连接件中的与上述感应线圈主体的上述另一端部连接的导线侧端部、与该第二连接件中的与上述安装对象基板连接的基板侧端部之间的长度为第二长度,上述连接部形成为:上述第一长度与上述第二长度之差为作为上述线圈部的沿上述卷轴方向的长度的第三长度,并且,规定上述第一长度和上述第二长度,使得在以上述线圈部的上述卷轴方向与上述安装对象基板的零件安装面交叉的方式、将上述感应线圈主体配置在该零件安装面上的状态下,能够将上述第一连接件和上述第二连接件的各上述基板侧端部分别与该安装对象基板连接。
另外,本发明的感应线圈具备圆筒状的筒部,该筒部形成为能够插通上述铁芯部件中的上述芯部,且能够插通上述感应线圈主体中的上述线圈部,利用该筒部对上述线圈部和上述芯部进行位置对准,使得该线圈部的中心轴与该芯部的中心轴一致。
此外,在本发明的感应线圈中,上述连接部以分别规定上述第一长度和上述第二长度的方式形成有上述第一连接件和上述第二连接件,使得在将该感应线圈安装在上述安装对象基板的上述零件安装面的表面上的状态下,在上述铁芯部件的上述零件安装面侧的端部与该零件安装面之间产生间隙。
另外,本发明的感应线圈具备脚部,在将该感应线圈安装在上述安装对象基板的表面上时,上述脚部与上述第一连接件和上述第二连接件一同保持该感应线圈。
发明效果
在本发明的感应线圈中,感应线圈主体的一端部从线圈部向与线圈部的卷轴方向交叉的第一方向呈直线状地伸出,且感应线圈主体的另一端部从线圈部向与卷轴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呈直线状地伸出,并且,第一连接件中的导线侧端部与基板侧端部之间的第一长度、与第二连接件中的导线侧端部与基板侧端部之间的第二长度之差,成为作为线圈部的沿卷轴方向的长度的第三长度,并且规定第一长度和第二长度,使得在以使线圈部的卷轴方向与安装对象基板的零件安装面交叉的方式将感应线圈主体配置于零件安装面上时,可以分别将两连接件的各基板侧端部与安装对象基板连接,由此构成连接部。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感应线圈,由于不将感应线圈主体的端部呈曲柄状折弯,而是经由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能够分别与安装对象基板连接,所以在制作感应线圈主体时,不需要以使其外形、尺寸不产生偏差的方式进行谨慎的作业,也不需要用于将扁线的端部折弯的夹具,所以能够充分地降低感应线圈主体的制作成本,由此,能够廉价地制造感应线圈。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感应线圈,构成为:利用能够插通铁芯部件的芯部且能够插通感应线圈主体的线圈部地形成的圆筒状的筒部,对线圈部和芯部进行位置对准,使得线圈部的中心轴与该芯部的中心轴一致,由此,即使采用在芯部等设有间隙的铁芯部件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筒部对线圈部和芯部进行位置对准,使得线圈部的中心轴与芯部的中心轴一致,因此,能够很好地避免因在铁芯部件中的间隙的部位产生的漏磁通的影响而使线圈部异常发热的情况。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感应线圈,以分别规定第一连接件的第一长度和第二连接件的第二长度的方式构成连接部,使得在对安装对象基板的零件安装面进行表面安装的状态下,在铁芯部件的零件安装面侧的端部与零件安装面之间产生间隙,由此,能够避免在进行感应线圈的表面安装处理时在铁芯部件产生裂纹的情况,由此,能够充分地提高感应线圈安装时的成品率。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感应线圈,具备在对安装对象基板进行表面安装时与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一同保持感应线圈的脚部,由此,与仅通过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保持感应线圈的结构(不存在脚部的结构)相比较,能够充分地减轻施加于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以及两连接件与安装对象基板的连接部位的应力,其结果是,能够很好地避免在两连接件与安装对象基板之间产生连接不良、或感应线圈从安装对象基板脱落。
附图说明
图1是感应线圈1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感应线圈1的侧视图;
图3是感应线圈1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从安装对象基板X一侧观察感应线圈1的仰视图;
图5是感应线圈主体3和连接件21、22的外观立体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     感应线圈
2     线圈骨架
3     感应线圈主体
4     铁芯部件
4a    下侧铁芯部件
4b    上侧铁芯部件
11    端子保持部
12    脚部
13    筒部
14    凸缘部
21、22   连接件
21a、22a 导线侧端部
21b、22b 基板侧端部
31    线圈部
31a   一端部
31b   另一端部
41    芯部
41a、41b 凸部
L1~L3  长度
S     间隙
X     安装对象基板
Fx    零件安装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感应线圈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4所示的感应线圈1为作为“感应线圈”的一个例子的扼流线圈,具备线圈骨架2、感应线圈主体3和铁芯部件4,构成为能够安装在安装对象基板X的零件安装面Fx(参照图2)的表面上。
线圈骨架2如图3所示,端子保持部11、脚部12、筒部13和凸缘部14通过将LCP(液晶聚合体)或苯酚树脂等绝缘性树脂材料作为成型材料的树脂成型处理一体地形成,并且在进行成型处理时,连接件21、22插入端子保持部11而被一体化。在该情况下,端子保持部11与连接件21、22一同构成“连接部”。另外,脚部12为“脚部”的一个例子,如后述,与连接件21、22一同保持感应线圈1。另外,筒部13为“筒部”的一个例子,形成为圆筒状。另外,凸缘部14配设于筒部13的一端侧(下端侧)且在上表面能够载置感应线圈主体3,并且还作为将端子保持部11与脚部12相互连结的连结部发挥作用。
如图3、5所示,感应线圈主体3具备将截面呈矩形状的扁线卷绕而得到的圆筒状的线圈部31。在该感应线圈主体3中,如图5所示,上述扁线的一端部31a从线圈部31向与线圈部31的卷轴方向(箭头A方向)交叉的箭头B1方向(“第一方向”的一例:本例中,在侧面看时与箭头A正交的方向)呈直线状地伸出,并且,扁线的另一端部3lb从线圈部31向与线圈部31的卷轴方向(箭头A方向)交叉的箭头B2方向(“第二方向”的一例:本例中,侧面看时,与箭头A正交的方向,且平面看时与箭头B1正交的方向)呈直线状地伸出。
铁芯部件4为“铁芯部件”的一个例子,如图1~3所示,构成为具备下侧铁芯部件4a和上侧铁芯部件4b。该情况下,下侧铁芯部件4a和上侧铁芯部件4b作为一个例子为所谓“E字型铁芯”,如图3所示,在其中央部形成有圆柱状的凸部41a、41b,该凸部41a、41b构成将感应线圈主体3的线圈部31插通的芯部41(中心台基部:参照图4)。另外,在本例的铁芯部件4中,凸部41a、41b的突端面之间设有间隙(中心间隙:未图示)。该铁芯部件4通过将下侧铁芯部件4a与上侧铁芯部件4b面对面地一体化,在感应线圈主体3的线圈部31的周围形成磁路。
该情况下,在本例的感应线圈1中作为一个例子,连接件21相当于“第一连接件”,如图5所示,感应线圈主体3的一端部31a与该连接件21的导线侧端部21a连接,并且,连接件22相当于“第二连接件”,感应线圈主体3的另一端部31b与该连接件22的导线侧端部22a连接。另外,该图中为了容易地理解感应线圈主体3与连接件21、22的连接形式,未图示与连接件21、22一体化的端子保持部11、脚部12、筒部13及凸缘部14。
另外,在本例的感应线圈1中,连接件21中的上述导线侧端部21a、与连接件21中的与安装对象基板X连接的基板侧端部21b之间的长度为长度L1(“第一长度”的一个例子),连接件22中的上述导线侧端部22a、与连接件22中的与安装对象基板X连接的基板侧端部22b之间的长度为长度L2(“第二长度”的一个例子),连接件21、22以长度L1与长度L2之差成为线圈部31的沿卷轴方向(箭头A的方向)的长度L3(“第三长度”的一个例子)的方式形成。另外,在本例的感应线圈1中,分别规定连接件21的长度L1和连接件22的长度L2,使得在以感应线圈主体3的线圈部31的卷轴方向(箭头A的方向)与安装对象基板X的零件安装面Fx交叉(正交)的方式将感应线圈主体3配置于零件安装面Fx上的状态下,两连接件21、22的基板侧端部21b、22b与零件安装面Fx接触。
另外,在本例的感应线圈1中,如图2所示,在对安装对象基板X的零件安装面Fx进行表面安装的状态,即,导线侧端部21a与一端部31a连接且导线侧端部22a与另一端部31b连接的连接件21、22的基板侧端部21b、22b、与安装对象基板X的零件安装面Fx抵接的状态下,分别规定连接件21的长度L1和连接件22的长度L2,使得铁芯部件4的零件安装面Fx侧的端部(在该例中,下侧铁芯部件4a的下端面:铁芯部件4的底面)与零件安装面Fx之间产生间隙S。
另外,以铁芯部件4(下侧铁芯部件4a)中的零件安装面Fx侧的部位形成为平面状的感应线圈1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在采用零件安装面Fx侧的部位不为平面状的铁芯部件(例如,零件安装面Fx侧的部位形成为球面状的铁芯部件:未图示)的情况下,该铁芯部件中离零件安装面Fx最近的部位相当于“零件安装面侧的端部”。因此,在采用这种铁芯部件的情况下,以铁芯部件中的离零件安装面Fx最近的部位与零件安装面Fx之间产生间隙的方式分别规定连接件21、22的长度L1、L2即可。
另外,在本例的感应线圈1形成有脚部12,在对安装对象基板X进行表面安装时,在铁芯部件4(下侧铁芯部件4a)与零件安装面Fx之间产生间隙S的状态下,脚部12与连接件21、22一同保持感应线圈1。该情况下,在本例的感应线圈1中,如图4所示,平面视(仰视)时,端子保持部11(连接件21、22)和脚部12分别形成于夹着感应线圈主体3的线圈部31的中心地对置的位置。
另外,在本例的感应线圈1中,如图4所示,上述筒部13形成为能够插通铁芯部件4(下侧铁芯部件4a和上侧铁芯部件4b)的芯部41(凸部41a、41b)的内径(作为一个例子,筒部13的内径与芯部41的外径相同),且能够插通感应线圈主体3的线圈部31的外径(作为一个例子,筒部13的外径与线圈部31的内径相同)的圆筒状。由此,本例的感应线圈1构成为以下状态:利用筒部13对线圈部31和由凸部41a、41b形成的芯部41(铁芯部件4)进行位置对准,使得线圈部31的中心轴与芯部41的中心轴一致。
在制造该感应线圈1时,首先,分别制作线圈骨架2、感应线圈主体3、下侧铁芯部件4a和上侧铁芯部件4b。另外,关于各元件2、3、4a、4b的制作工序,由于是公知的,所以省略详细的说明。接着,将感应线圈主体3安装于线圈骨架2。此时,通过使筒部13插通将一端部31a一侧设为下侧的线圈部31,将感应线圈主体3(线圈部31)载置于凸缘部14上,使感应线圈主体3的一端部31a与连接件21的导线侧端部21a接触,且使感应线圈主体3的另一端部31b与连接件22的导线侧端部22a接触。
该情况下,本例的感应线圈1中,如上所述,以筒部13的外径与感应线圈主体3的内径相同的方式形成有筒部13。因此,通过使筒部13插通线圈部31,成为以下状态:筒部13的外表面与线圈部31的内表面接触,线圈部31相对于筒部13被定位(线圈部31的中心轴与筒部13的筒径方向的中心一致的状态)。
另外,本例的感应线圈1中,如上所述,以连接件21的长度Ll与连接件22的长度L2之差成为线圈部31的沿卷轴方向的长度L3的方式形成有连接件21、22。因此,在本例的感应线圈1中,能够设为以下状态:以不将从线圈部31呈直线状地伸出的一端部31a、和从线圈部31呈直线状地伸出的另一端部31b折弯为曲柄状的方式,使一端部31a与连接件21的导线侧端部21a接触,且使另一端部31b与连接件22的导线侧端部22a接触。接着,将一端部31a软钎焊在连接件21(导线侧端部21a)上,并且将另一端部31b软钎焊在连接件22(导线侧端部22a)上。由此,感应线圈主体3与连接件21、22电连接,完成感应线圈主体3在线圈骨架2的安装。
接着,在构成下侧铁芯部件4a和上侧铁芯部件4b中的外部台基部(在线圈部31的外侧构成磁路的部位)的部位的端面涂布粘接剂。接着,将凸部41a从凸缘部14一侧插入筒部13,且将凸部41b从凸缘部14部的相反侧插入筒部13,由此,使下侧铁芯部件4a和上侧铁芯部件4b一体化。此时,作为一个例子,在凸缘部14的底面涂布有粘接剂的状态下,将下侧铁芯部件4a的凸部41a插入筒部13,由此,将下侧铁芯部件4a粘接在凸缘部14,从而,相对于与感应线圈主体3一体化的状态的线圈骨架2,将下侧铁芯部件4a和上侧铁芯部件4b定位在筒部13的筒长方向上。
该情况下,本例的感应线圈1中,如上所述,以筒部13的内径与铁芯部件4的芯部41(凸部41a、41b)的外径相同的方式形成筒部13。因此,在前工序中,通过使凸部41a、41b插通于使线圈部31中的卷轴方向的中心与其筒长方向的中心一致的筒部13,使得由凸部41a、41b形成的芯部41的中心轴与筒部13的筒径方向的中心一致,芯部41相对于筒部13被定位,由此,成为以下状态:通过筒部13将线圈部31与芯部41(铁芯部件4)相互定位,使得线圈部31的中心轴与芯部41的中心轴一致。根据以上所述,由下侧铁芯部件4a和上侧铁芯部件4b构成的铁芯部件4与线圈骨架2和感应线圈主体3一体化,如图1、2所示,完成感应线圈1。
另一方面,在将该感应线圈1安装于安装对象基板X的表面时,在安装对象基板X的零件安装面Fx中的与连接件21、22(基板侧端部21b、22b)的连接部位(脊面)等涂布焊剂并配设焊锡材料后,将感应线圈1与其它安装零件一起载置于零件安装面Fx上,实行软溶处理。此时,通过加热安装对象基板X来使焊接材料熔融,并将连接件21、22(基板侧端部21b、22b)软钎焊在脊面上。
该情况下,与本例的感应线圈1不同,在安装对象基板X的零件安装面Fx与“铁芯部件”的零件安装面Fx一侧的端部之间不存在间隙S的结构(成为“铁芯部件”与零件安装面Fx接触的状态的结构)的“感应线圈”中,进行软溶处理时,安装对象基板X被加热后,该热对“铁芯部件”直接传热。因此,在通过软溶处理对不存在间隙S的“感应线圈”进行表面安装时,在“铁芯部件”的与安装对象基板X(零件安装面Fx)相接触的部位与远离安装对象基板X的部位之间产生温度差,由于与安装对象基板X相接触的部位的热膨胀量与远离安装对象基板X的部位的热膨胀量之差,有可能在铁芯部件4(下侧铁芯部件4a或上侧铁芯部件4b)上产生裂纹(有可能产生制造不良)。
与此相对,以在连接件21、22的基板侧端部21b、22b与安装对象基板X的零件安装面Fx接触的状态下,铁芯部件4中的零件安装面Fx一侧的端部(在本例中,下侧铁芯部件4a的下端面)与零件安装面Fx之间产生间隙S的方式构成的本例的感应线圈1中,进行软溶处理时,安装对象基板X被加热时,该热不会直接向铁芯部件4(下侧铁芯部件4a)传递,而是通过来自安装对象基板X的辐射热和/或软溶处理室内的高温的气氛,使铁芯部件4(下侧铁芯部件4a及上侧铁芯部件4b)的温度逐渐上升。其结果是,避免在铁芯部件4的各部产生大的温度差的情况。
另外,在完成了对安装对象基板X的安装的感应线圈1中,如上所述,在线圈部31中心轴与铁芯部件4中的芯部41的中心轴一致的状态下,利用筒部13对线圈部31和铁芯部件4的芯部41进行对位。该情况下,在线圈部31的中心轴与铁芯部件4中的芯部41的中心轴不一致的状态(芯部41相对于线圈部31偏心的状态)下,当在铁芯部件(芯部)相对于线圈部31的偏心量过大的状态下对感应线圈主体3通电时,由于在设置于下侧铁芯部件4a(凸部41a)与上侧铁芯部件4b(凸部41b)之间的间隙产生的漏磁通的影响,线圈部31异常发热,在最坏的情况下,有时导致“感应线圈”的树脂部件(感应线圈1的线圈骨架2等)的熔融。与此相对,如本例的感应线圈1,通过设有筒部13,并利用筒部13对感应线圈主体3(线圈部31)和铁芯部件(芯部)进行位置对准,由此,避免在线圈部31产生异常发热的情况。
这样,在该感应线圈1中,感应线圈主体3的一端部31a从线圈部31向与线圈部31的“卷轴方向”交叉的“第一方向”呈直线状地伸出,并且感应线圈主体3的另一端部31b从线圈部31向与“卷轴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呈直线状地伸出,且连接件21的导线侧端部21a与基板侧端部21b之间的长度L1和连接件22的导线侧端部22a与基板侧端部22b之间的长度L2之差,成为沿着线圈部31的“卷轴方向”的长度L3,并且规定长度L1、L2,使得以线圈部31的“卷轴方向”与安装对象基板X的零件安装面Fx交叉的方式将感应线圈主体3配置于零件安装面Fx上时,能够将两连接件21、22的基板侧端部21b、22b分别与安装对象基板X连接,从而构成“连接部”。
因此,根据该感应线圈1,由于不将感应线圈主体3的端部呈曲柄状地折弯,而是经由连接件21、22将一端部31a和另一端部31b分别与安装对象基板X连接,因此,在制作感应线圈主体3时,不需要以使其外形、尺寸不产生偏差的方式进行谨慎的作业,也不需要用于将扁线的端部折弯的夹具,所以能够充分地降低感应线圈主体3的制作成本,由此,能够廉价地制造感应线圈1。
另外,根据该感应线圈1,其结构为:利用能够插通铁芯部件4的芯部41且能够插通感应线圈主体3的线圈部31地形成的圆筒状的筒部13,对线圈部31和芯部41进行位置对准,使得线圈部31的中心轴与芯部41的中心轴一致,由此,利用筒部13对线圈部31和芯部41进行位置对准,使得线圈部31的中心轴与设置有间隙的芯部41的中心轴一致,所以能够很好地避免由于在铁芯部件4中的间隙的部位产生的漏磁通的影响而使线圈部31异常发热的情况。
另外,根据该感应线圈1,在对安装对象基板X的零件安装面Fx进行表面安装的状态下,分别规定连接件21、22的长度L1、L2,使得铁芯部件4的零件安装面Fx一侧的端部(下侧铁芯部件4a的下端面)与零件安装面Fx之间产生间隙S,从而构成“连接部”,由此,能够避免在进行感应线圈1的表面安装处理时在铁芯部件4产生裂纹的情况,由此,能够充分地提高感应线圈1安装时的成品率。
另外,根据该感应线圈1,具备在对安装对象基板X进行表面安装时与连接件21、22一同保持感应线圈1的脚部12,由此,与仅用连接件21、22保持“感应线圈”的结构(不存在脚部12的结构)相比较,能够充分地减轻施加于连接件21、22、和连接件21、22与安装对象基板X的连接部位的应力,其结果是,能够很好地避免在连接件21、22与安装对象基板X之间产生连接不良、或感应线圈1从安装对象基板X脱落。
另外,“感应线圈”的结构不限定于上述感应线圈1的结构。例如,以利用筒部13对感应线圈主体3的线圈部31和铁芯部件4的芯部41进行相互位置对准的感应线圈1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也能够采用不存在上述感应线圈1中的线圈骨架2的筒部13的结构(在感应线圈主体3的线圈部31与铁芯部件4的芯部41之间不存在“筒部”的结构)。另外,以具备与连接件21、22一同保持感应线圈1的脚部12的感应线圈1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采用不存在上述感应线圈1中的线圈骨架2的脚部12的结构(仅通过连接件21、22保持“感应线圈”的结构)。另外,例如,也能够仅由感应线圈主体3、铁芯部件4和连接件21、22构成“感应线圈”(采用在感应线圈1中不存在与由树脂形成的部位相当的部件的结构)。在采用这些结构的情况下,通过与上述的感应线圈1同样地规定连接件21、22的长度而构成,因此,也能够充分地降低感应线圈主体3的制造成本,能够廉价地制造“感应线圈”。
另外,对具备在芯部41(中心台基部)设有间隙的铁芯部件4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例如,也可以采用以下结构:在构成“铁芯部件”的两部件的突端面之间夹入树脂膜,由此,在中间台基部和外部台基部双方设置树脂膜厚度的量的间隙(未图示)的结构。另外,也可以采用不在“铁芯部件”设置间隙的结构。另外,以表面安装型的感应线圈1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采用以下结构:如上述专利文献1、2中所公开的“感应线圈”那样,以嵌入在“安装对象基板”形成的“孔”中的方式进行安装的结构。在采用这种结构的情况下,与上述感应线圈1同样地规定连接件21、22的长度,由此,也能够充分地降低感应线圈主体3的制造成本,其结果是,能够廉价地制造“感应线圈”。

Claims (4)

1.一种感应线圈,其具备:具有将截面呈矩形状的扁线卷绕而得到的圆筒状的线圈部的感应线圈主体;和具有插通所述线圈部的芯部并在该线圈部的周围形成磁路的铁芯部件,该感应线圈的特征在于:
具备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具有:第一连接件,其与所述感应线圈主体的所述扁线的一端部连接,使得能够将该一端部与安装对象基板连接;和第二连接件,其与该扁线的另一端部连接,使得能够将该另一端部与该安装对象基板连接,
在所述感应线圈主体中,所述一端部从所述线圈部向与所述线圈部的卷轴方向交叉的第一方向呈直线状地伸出,并且,所述另一端部从该线圈部向与该卷轴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呈直线状地伸出,
所述第一连接件中的与所述感应线圈主体的所述一端部连接的导线侧端部、与该第一连接件中的与所述安装对象基板连接的基板侧端部之间的长度为第一长度,所述第二连接件中的与所述感应线圈主体的所述另一端部连接的导线侧端部、与该第二连接件中的与所述安装对象基板连接的基板侧端部之间的长度为第二长度,所述连接部形成为:所述第一长度与所述第二长度之差为作为所述线圈部的沿所述卷轴方向的长度的第三长度,并且,规定所述第一长度和所述第二长度,使得在以所述线圈部的所述卷轴方向与所述安装对象基板的零件安装面交叉的方式、将所述感应线圈主体配置在该零件安装面上的状态下,能够将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各所述基板侧端部分别与该安装对象基板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线圈,其特征在于:
具备圆筒状的筒部,所述圆筒状的筒部形成为能够插通所述铁芯部件中的所述芯部,且能够插通所述感应线圈主体中的所述线圈部,利用该筒部对所述线圈部和所述芯部进行位置对准,使得该线圈部的中心轴与该芯部的中心轴一致。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感应线圈,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部以分别规定所述第一长度和所述第二长度的方式形成有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使得在将该感应线圈安装在所述安装对象基板的所述零件安装面的表面上的状态下,在所述铁芯部件的所述零件安装面侧的端部与该零件安装面之间产生间隙。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感应线圈,其特征在于:
具备脚部,在将该感应线圈安装在所述安装对象基板的表面上时,所述脚部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一同保持该感应线圈。
CN201310293602.6A 2013-07-12 2013-07-12 感应线圈 Active CN1042824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93602.6A CN104282410B (zh) 2013-07-12 2013-07-12 感应线圈
JP2013255723A JP5900473B2 (ja) 2013-07-12 2013-12-11 インダク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93602.6A CN104282410B (zh) 2013-07-12 2013-07-12 感应线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82410A true CN104282410A (zh) 2015-01-14
CN104282410B CN104282410B (zh) 2016-10-26

Family

ID=522572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293602.6A Active CN104282410B (zh) 2013-07-12 2013-07-12 感应线圈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900473B2 (zh)
CN (1) CN104282410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70004920A1 (en) * 2015-06-30 2017-01-05 Cyntec Co., Ltd. Magnetic component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magnetic component
CN112083544A (zh) * 2019-06-14 2020-12-15 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CN114126126A (zh) * 2021-12-14 2022-03-01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七一九工厂 感应线圈的制备方法及感应器的制备方法
CN114496450A (zh) * 2020-10-28 2022-05-13 东京零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线圈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14730660A (zh) * 2019-12-12 2022-07-08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电抗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75609B2 (ja) 2015-02-04 2017-08-09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リアクトルを有する装置、及びリアクトル
JP7116612B2 (ja) * 2018-07-17 2022-08-10 ダイヤゼブラ電機株式会社 端子ユニット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コイル部品並びにコイル部品の製造方法
JP7506547B2 (ja) 2020-07-16 2024-06-26 株式会社東郷製作所 トランス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54335A (ja) * 1997-08-04 1999-02-26 Hitachi Ferrite Electronics Ltd インダクタンス素子
CN1372272A (zh) * 2001-02-21 2002-10-02 Tdk株式会社 线圈封入模制粉末磁芯及其制造方法
JP2003282333A (ja) * 2002-03-27 2003-10-03 Tdk Corp コイル封入圧粉磁芯
CN1619723A (zh) * 2003-11-10 2005-05-25 东光株式会社 面安装型感应器
CN1750185A (zh) * 2001-02-21 2006-03-22 Tdk株式会社 线圈封入模制粉末磁芯及其制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54335A (ja) * 1997-08-04 1999-02-26 Hitachi Ferrite Electronics Ltd インダクタンス素子
CN1372272A (zh) * 2001-02-21 2002-10-02 Tdk株式会社 线圈封入模制粉末磁芯及其制造方法
CN1750185A (zh) * 2001-02-21 2006-03-22 Tdk株式会社 线圈封入模制粉末磁芯及其制造方法
JP2003282333A (ja) * 2002-03-27 2003-10-03 Tdk Corp コイル封入圧粉磁芯
CN1619723A (zh) * 2003-11-10 2005-05-25 东光株式会社 面安装型感应器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70004920A1 (en) * 2015-06-30 2017-01-05 Cyntec Co., Ltd. Magnetic component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magnetic component
TWI654632B (zh) 2015-06-30 2019-03-21 乾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磁性元件
CN112083544A (zh) * 2019-06-14 2020-12-15 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CN114730660A (zh) * 2019-12-12 2022-07-08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电抗器
CN114496450A (zh) * 2020-10-28 2022-05-13 东京零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线圈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14126126A (zh) * 2021-12-14 2022-03-01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七一九工厂 感应线圈的制备方法及感应器的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900473B2 (ja) 2016-04-06
CN104282410B (zh) 2016-10-26
JP2015019042A (ja) 2015-01-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82410A (zh) 感应线圈
KR102035382B1 (ko) 무선 충전 코일
US8217745B2 (en) Inductor and base thereof
US8305180B2 (en) Electromagnetic coil means
JP6065122B2 (ja) 巻線型電子部品及び巻線型電子部品の製造方法
US20150380868A1 (en) Connector assembly
CN102394461B (zh) 防电磁干扰插座的制造方法及防电磁干扰的插座
US11942263B2 (en) Supportable package device and package assembly
TW201036011A (en) Surface mount magnetic device, the winding thereof, and the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CN107039769B (zh) 一种天线装置以及该天线装置的制造方法
CN204303519U (zh) 电感组件
EP2665070B1 (en) Surface mount inductor
JP2009076610A (ja) 磁性部品
CN105719787B (zh) 表面贴装电感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10492335B (zh) 导电器制造工艺
US20120202383A1 (en) Fuse connection unit
US10547152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method
CN105742009B (zh) 表面贴装电感器及其制造方法
JP6613454B2 (ja) コイル部品
CN104428849A (zh) 用于点火线圈的电气的连接装置
US20140285297A1 (en) Power Supply Module
CN103700478A (zh) 一种微型电感器的制作方法
JP2014150235A (ja)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WO2011118905A3 (ko) 스마트 카드 제조방법
CN105575644A (zh) 无焊接点的电感器制作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