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303519U - 电感组件 - Google Patents

电感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303519U
CN204303519U CN201520038076.3U CN201520038076U CN204303519U CN 204303519 U CN204303519 U CN 204303519U CN 201520038076 U CN201520038076 U CN 201520038076U CN 204303519 U CN204303519 U CN 2043035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body
inductive component
magnetic core
coil
visco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03807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余宗城
谢碧容
黄上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istr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Wistr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istron Corp filed Critical Wistron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3035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3035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823Wires
    • H01F27/2828Construction of conductive connections, of lea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02Casings
    • H01F27/04Leading of conductors or axles through casings, e.g. for tap-chang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9Terminals; Tapping arrangements for signal inductances
    • H01F27/292Surface mounted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30Fastening or clamping coils, windings, or parts thereof together; Fastening or mounting coils or windings on core, casing, or other support
    • H01F27/306Fastening or mounting coils or windings on core, casing or other suppor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ils Or Transformer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Abstract

一种电感组件。该电感组件包括:一线圈、一磁芯以及一罩体;该罩体包括二凹口;该磁芯设置于该罩体中;该线圈包括一导线与二板状引脚,该导线绕设于该磁芯外,该二板状引脚设置于该导线的二端,各该板状引脚的厚度小于该导线的直径且分别经由该二凹口凸出于该罩体外。本实用新型毋须额外增加端子片及焊点,简化电感组件的构件以及工艺的繁复性,提升产品的稳定度及合格率;也毋须为加强焊接强度而增加引脚的长度,进而节省材料成本,并且制造人员能直接以目视的方式来判断电感组件与电路板锡焊的状况,或是以自动化工艺来判断而取代人力,进而节省人力成本。

Description

电感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源组件的设计,特别涉及一种结构简化的电感组件。
背景技术
为使电子组件的工艺加工较为快速、简单,电子封装技术渐渐地由传统的双列直插封装(Dual in-line package,DIP)转变为表面黏着技术(Surface Mounted Technology,SMT),故寻找符合SMT封装技术的电感组件为现今极欲解决的课题。
图1为公知电感组件的构件分解示意图,请参阅图1。电感组件3包含线圈30、磁芯31、外罩32以及端子片33。端子片33用以配合SMT封装技术,致使电感组件得以通过端子片33固设于电路板(图未示)上。端子片33具有延伸部330,延伸部330的二端与线圈30的出线端301a、301b以及端子片33相接触,为使其接触更确实,可增设焊点以提高其接触面积。
然而,相比于传统电感组件,前述的电感组件3因使用端子片33而造成构件过多,增加电感组件3制作的复杂度以及材料成本,使用端子片33再加上焊点也会造成电感组件3的电阻值与铜损(copper loss)改变,再者,电感组件3与电路板连接后,端子片33也可能因温度变化受热而与外罩32之间形成应力而将外罩32拉裂,因此,繁复的构件除了难以导入自动化工艺造成人力成本上升之外,还使产品的稳定度及合格率均难以掌控。
图2为另一公知电感组件的构件分解示意图,请参阅图2。电感组件2为改良公知电感组件3的线圈30的结构,以线圈20的两电性连接部202a、202b取代电感组件3的二端子片33而与电路板相连接。
然而,电感组件2的线圈20在制造的过程中,为符合SMT封装技术,需将电性连接部202a、202b弯折而平行于线圈20的延伸方向,此弯折的角度须由设备控管,否则会造成弯折角度不一的问题;再者,两电性连接部202a、202b为导线的一部分,在与电路板相连接时,其接触面积仅有电性连接部202a、202b的表面边缘,焊接面积过小,难以满足焊接强度需求,若为增加接触面积来符合焊接强度,须将电性连接部202a、202b延伸加长,若是以铜线作为导线,将增加铜线使用量而使阻抗上升,并且在焊接时锡膏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导致制造材料成本上升;此外,电性连接部202a、202b位于电感组件2的下方,制造人员也无法藉由目视来判断电感组件与电路板锡焊的状况。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电感组件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前述公知的电感组件提出改良,并且符合SMT封装技术,进而简化电感工艺、降低成本、提升电感组件的合格率及稳定度。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感组件,包含一罩体、一磁芯以及一线圈。磁芯设置于罩体之中,而线圈又包含一导线与二板状引脚,导线绕设于前述的磁芯外,二板状引脚分别设置于导线的二端,每一板状引脚的厚度小于导线的直径且分别经由二凹口凸出于罩体外。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感组件,该电感组件包括:一罩体,该罩体包括二凹口;一磁芯,该磁芯设置于该罩体中;以及一线圈,该线圈包括一导线与二板状引脚,该导线绕设于该磁芯外,该二板状引脚设置于该导线的二端,各该板状引脚的厚度小于该导线的直径且分别经由该二凹口凸出于该罩体外。
在本实用新型的电感组件的其中一实施例中,线圈的二板状引脚分别沿非平行于磁芯的长度方向的二侧延伸。
在本实用新型的电感组件的其中一实施例中,线圈的二板状引脚分别沿实质上垂直于磁芯的长度方向的二侧延伸。
在本实用新型的电感组件的其中一实施例中,电感组件还包含一黏性体,设置于邻近磁芯二端的线圈上而黏接导线于罩体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电感组件的其中一实施例中,线圈的二板状引脚分别沿平行于磁芯的长度方向的二侧延伸。
在本实用新型的电感组件的其中一实施例中,电感组件还包含一黏性体,设置于线圈与罩体之间而黏接导线于罩体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电感组件的其中一实施例中,电感组件还包含一黏性体,黏接线圈的二板状引脚于罩体的二凹口的表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电感组件的其中一实施例中,罩体的内壁与罩体的外壁相距有一厚度而在该二凹口处形成一黏接面,将一黏性体设置于此黏接面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电感组件的其中一实施例中,罩体的二凹口呈对角开设于罩体的边缘。
在本实用新型的电感组件的其中一实施例中,罩体各个凹口的高度等于或小于各个板状引脚的厚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电感组件的其中一实施例中,电感组件还包含至少一黏性体,罩体的内壁与外壁之间相距有一厚度而在二凹口处形成一黏接面,将前述的黏性体设置于此黏接面上,或将黏性体设置于邻近磁芯二端的线圈上,或将黏性体设置于前述位置的组合,其中二凹口呈对角开设于罩体的边缘,每一凹口的高度等于或小于每一板状引脚的厚度。
综上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感组件,藉由板状引脚的厚度小于导线的直径以符合SMT封装技术,形成锡焊需要的焊接面,而使得电感组件与电路板相连接,再者,通过设置黏性体而使得线圈较不易因震动而脱离罩体,使电感组件更牢固地连接于电路板;相比于公知的电感组件3,毋须额外增加端子片及焊点,简化电感组件的构件以及工艺的繁复性,提升产品的稳定度及合格率;相比于公知的电感组件2,电感组件的焊接面较为平整,满足锡焊强度需求,也毋须为加强焊接强度而增加引脚的长度,进而节省材料成本,并且,在一实施例中,二板状引脚仅是导线末端的延伸且分别沿垂直于磁芯的长度方向的二侧延伸,毋须特别折弯板状引脚来符合SMT封装技术,进一步,板状引脚凸出而外露于罩体,制造人员能直接以目视的方式来判断电感组件1与电路板锡焊的状况,或是以自动化工艺生产工艺来判断而取代人力,进而节省人力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公知电感组件的构件分解示意图。
图2为另一公知电感组件的构件分解示意图。
图3A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构件分解示意图(一)。
图3B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构件分解示意图(二)。
图3C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构件分解示意图(三)。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仰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后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左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一黏性体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一)。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一黏性体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二)。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仰视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               电感组件             D             长度方向
10              线圈                 2             电感组件
101             导线                 20            线圈
103a            板状引脚             202a           电性连接部
103b            板状引脚             202b           电性连接部
11              磁芯                 3              电感组件
12              罩体                 30             线圈
121a            凹口                 301a           出线端
121b            凹口                 301b           出线端
122             外壁                 31             磁芯
123             内壁                 32             外罩
T               厚度                 33             端子片
13              黏性体               330            延伸部
具体实施方式
图3A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感组件的分解示意图(一),请参阅图3A。电感组件1包含线圈10、磁芯11以及罩体12。磁芯11设置于罩体12之中,而线圈10包含一导线101与二板状引脚103a、103b,导线101绕设于磁芯11之外,二板状引脚103a、103b分别设置于导线101的二端,每一板状引脚103a、103b的厚度小于导线101的直径。
图3B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感组件的分解示意图(二),请参阅图3B。制作线圈10时,导线101可用自动绕线方式制作,预留导线101的二末端而不进行绕线,因二板状引脚103a、103b为导线101的二末端的延伸,分别沿着垂直于磁芯11的长度方向D的二侧向外延伸,而当导线101卷曲绕线完成后,板状引脚103a、103b的方向也随之完成,相比于先前技术,完全毋须折弯导线101的末端来符合SMT封装技术。
接着,将导线101的二末端分别打扁以形成二板状引脚103a、103b,致使二板状引脚103a、103b的厚度小于导线101的直径而形成一平整表面,如此便完成线圈10的制作,此外观呈现略为扁平状的二板状引脚103a、103b用以焊接至电路板(图未示),符合SMT封装技术所需的焊接面,此外,二板状引脚103a、103b也用以电性连接至外部电路(图未示)。
磁芯11为一体成形地制作,在本实施例中,磁芯11为一圆柱状,并且,为因应电感组件1应用于不同产品而操作于不同频率的需求,磁芯11的材质可为铜、铁、镍,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
图3C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感组件的分解示意图(三),请同时参阅图3A及图3C,将磁芯11如图3A所示般设置于线圈10因绕线而形成的中空处中,再将线圈10与磁芯11如图3C所示般共同设置于罩体12形成的容置空间中以形成电感组件1。
如图3A所示,罩体12可为矩形,其材质由磁性物质所组成。罩体12的凹口121a、121b分别对应二板状引脚103a、103b的位置而开设,在本实施例中,因形成板状引脚103a、103b毋须折弯导线101,故二凹口121a、121b呈对角设置于罩体12的表面的相对两边缘。
当线圈10及磁芯11完全容置于罩体12中时,二板状引脚103a、103b分别邻靠二凹口121a、121b,且经由二凹口121a、121b凸出于罩体12之外。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仰视图,请参阅图4。如图所示,每一板状引脚103a、103b分别经由二凹口121a、121b凸出而外露于罩体12外。
图5、图6及图7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后视图、左视图及俯视图,请同时参阅图5至图7。
如图5所示,板状引脚103a、103b垂直于凹口121a、121b设置处的罩体12的外壁122;如图6所示,二凹口121a、121b的高度小于各板状引脚103a、103b的厚度,因此,板状引脚103a、103b在平行罩体12的外壁122的方向上凸出于罩体12之外,而当二凹口121a、121b的高度等于各板状引脚103a、103b的厚度时,板状引脚103a、103b与罩体12的边缘切齐;如图7所示,板状引脚103a、103b凸出于罩体12之外。在此,当线圈10及磁芯11完全容置于罩体12中时,将电路板设置于罩体12之下并使电路板面对罩体12的开口,再将锡膏设置于二板状引脚103a、103b朝向电路板的一表面而将电感组件1锡焊于电路板上,如此一来,电感组件1便能牢固地焊接于电路板上,且制造人员能直接以目视的方式观察电感组件1与电路板锡焊的状况,亦或是导入自动化生产工艺来判断锡焊状况。
再者,为避免线圈10浮动或因震动而造成线圈10脱离罩体12,电感组件1还包含一黏性体13;图8及图9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一黏性体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一)、(二),请参阅图8,黏性体13设置于磁芯11二端的线圈上,即将黏性体13设置于邻近磁芯11二端的导线101上而填充于导线101与罩体12的内壁123之间,或是直接以黏性体13黏接磁芯11的两端于罩体12的内壁123上(图未示),如此一来,线圈10的导线101便与罩体12相黏接而不易脱离罩体12。
请同时参阅图8及图9,为使二板状引脚103a、103b更牢固地容置于罩体12的二凹口121a、121b,罩体12的内壁123与外壁122之间具有一厚度而使罩体12具有厚度T而在二凹口121a、121b处形成一黏接面,当线圈10尚未完全容置于罩体12中时,将黏性体13设置于板状引脚103a、103b朝向罩体12的一表面,即,设置于板状引脚103a、103b与二凹口121a、121b之间,藉由前述的厚度T形成的黏接面与黏性体13相接触而使二板状引脚103a、103b黏接于二凹口121a、121b的表面。
前述的黏性体13可为焊锡、胶带、或树脂类黏胶,只要将导线101固定于罩体12之中,且二板状引脚103a、103b分别固定于二凹口121a、121b的表面即可,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
综上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电感组件1,藉由板状引脚103a、103b的厚度小于导线的直径以符合SMT封装技术,形成锡焊需要的焊接面,而使得电感组件1与电路板相连接,再者,通过设置黏性体13而使得线圈10较不易因震动而脱离罩体12,使电感组件1更牢固地连接于电路板;相比于公知的电感组件3,毋须额外增加端子片33及焊点,简化电感组件的构件以及工艺的繁复性,提升产品的稳定度及合格率;相比于公知的电感组件2,电感组件1的焊接面较为平整,满足锡焊强度需求,也毋须为加强焊接强度而增加引脚的长度,进而节省材料成本。并且,在第一实施例中,二板状引脚103a、103b仅是导线101末端的延伸且分别沿垂直于磁芯11的长度方向D的二侧延伸,毋须特别折弯板状引脚103a、103b来符合SMT封装技术。进一步,板状引脚103a、103b凸出而外露于罩体12,制造人员能直接以目视的方式来判断电感组件1与电路板锡焊的状况,或是以自动化生产工艺来判断而取代人力,进而节省人力成本。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仰视图,请同时参阅图3A至图3C及图10。电感组件1如前一实施例所述,包含线圈10、磁芯11以及罩体12。而线圈10的二板状引脚103a、103b分别沿平行于磁芯11的长度方向D的二侧延伸,为固定线圈10于罩体12中,黏性体13除了分别设置于二板状引脚103a、103b以及二凹口121a、121b的表面间,黏性体13亦设置在线圈10垂直于磁芯11的长度方向D的左右二侧上,以固定线圈10于罩体12的内壁123上。
综上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电感组件1,藉由板状引脚103a、103b的厚度小于导线的直径以符合SMT封装技术,形成锡焊需要的焊接面,而使得电感组件1与电路板相连接,再者,通过设置黏性体13而使得线圈10较不易因震动而脱离罩体12,使电感组件1更牢固地连接于电路板;相比于公知的电感组件3,毋须额外增加端子片33及焊点,简化电感组件的构件以及工艺的繁复性,提升产品的稳定度及合格率;相比于公知的电感组件2,电感组件1的焊接面较为平整,满足锡焊强度需求,也毋须为加强焊接强度而增加引脚的长度,进而节省材料成本。并且,板状引脚103a、103b凸出而外露于罩体12,制造人员能直接以目视的方式来判断电感组件1与电路板锡焊的状况,或是以自动化生产工艺来判断而取代人力,进而节省人力成本。
虽然本实用新型以前述的实施例公开如上,然而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应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须视本说明书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11)

1.一种电感组件,其特征在于,该电感组件包括:
一罩体,该罩体包括二凹口;
一磁芯,该磁芯设置于该罩体中;以及
一线圈,该线圈包括一导线与二板状引脚,该导线绕设于该磁芯外,该二板状引脚设置于该导线的二端,各该板状引脚的厚度小于该导线的直径且分别经由该二凹口凸出于该罩体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感组件,其特征在于,该二板状引脚分别沿非平行于该磁芯的长度方向的二侧延伸。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感组件,其特征在于,该二板状引脚分别沿实质上垂直于该磁芯的长度方向的二侧延伸。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感组件,其特征在于,该电感组件还包括一黏性体,该黏性体设置于邻近该磁芯二端的该线圈上而黏接该导线于该罩体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感组件,其特征在于,该二板状引脚分别沿实质上平行于该磁芯的长度方向的二侧延伸。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感组件,其特征在于,该电感组件还包括一黏性体,该黏性体设置于该线圈与该罩体之间而黏接该导线于该罩体上。
7.如权利要求2或5所述的电感组件,其特征在于,该电感组件还包括一黏性体,该黏性体黏接该二板状引脚于该二凹口的表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感组件,其特征在于,该罩体的内壁与该罩体的外壁相距有一厚度而在该二凹口处形成一黏接面,该黏接面设置该黏性体于该黏接面上。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感组件,其特征在于,该二凹口呈对角开设于该罩体的边缘。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感组件,其特征在于,各该凹口的高度等于或小于各该板状引脚的厚度。
11.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感组件,其特征在于,该电感组件还包括至少一黏性体,该罩体的内壁与该罩体的外壁相距有一厚度而在该二凹口处形成一黏接面,该黏接面将该黏性体设置于该黏接面上或设置于邻近该磁芯二端的该线圈上或前述位置的组合,其中该二凹口呈对角开设于该罩体的边缘,各该凹口的高度等于或小于各该板状引脚的厚度。
CN201520038076.3U 2014-12-22 2015-01-20 电感组件 Active CN204303519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222678 2014-12-22
TW103222678U TWM503638U (zh) 2014-12-22 2014-12-22 電感元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303519U true CN204303519U (zh) 2015-04-29

Family

ID=531090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038076.3U Active CN204303519U (zh) 2014-12-22 2015-01-20 电感组件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446315B2 (zh)
CN (1) CN204303519U (zh)
TW (1) TWM503638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92747A (zh) * 2018-11-14 2020-05-22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电感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11354535A (zh) * 2020-04-22 2020-06-30 昆山玛冀电子有限公司 电感、电子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12435818A (zh) * 2019-08-26 2021-03-02 和硕联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双端口电子组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13452B2 (ja) * 2015-10-07 2019-12-04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コイル部品
JP6613454B2 (ja) * 2015-10-22 2019-12-04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コイル部品
DE102019103895A1 (de) * 2019-02-15 2020-08-20 Tdk Electronics Ag Spule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der Spul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05431A (en) * 1996-01-17 1998-09-08 Synergy Microwave Corporation Surface Mountable transformer
CN2726077Y (zh) * 2004-07-02 2005-09-14 郑长茂 电感器
DE102006030248A1 (de) * 2006-06-30 2008-01-03 Epcos Ag Gehäuse zur Aufnahme eines elektronische Bauelements und elektronische Bauelementtaranordnung
TWM308477U (en) 2006-09-11 2007-03-21 Magic Technology Co Ltd Improvement of large energy storage inductance coil structure
TW200935463A (en) 2008-02-05 2009-08-16 Chilisin Electronics Crop Improved structure of inductor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US20090256666A1 (en) * 2008-04-14 2009-10-15 Shieh Ming-Ming Inductor and a coil thereof
ITTO20110295A1 (it) * 2011-04-01 2012-10-02 St Microelectronics Srl Dispositivo ad induttore integrato ad elevato valore di induttanza, in particolare per l'uso come antenna in un sistema di identificazione a radiofrequenza
TWM452433U (zh) 2012-11-26 2013-05-01 Magic Technology Co Ltd 電感元件
TWM452533U (zh) 2012-12-28 2013-05-01 Bi Da Technology Co Ltd 中空式發動發電裝置
TWM463414U (zh) 2013-05-30 2013-10-11 Magic Technology Co Ltd 電感元件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92747A (zh) * 2018-11-14 2020-05-22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电感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12435818A (zh) * 2019-08-26 2021-03-02 和硕联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双端口电子组件
CN111354535A (zh) * 2020-04-22 2020-06-30 昆山玛冀电子有限公司 电感、电子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60181006A1 (en) 2016-06-23
US10446315B2 (en) 2019-10-15
TWM503638U (zh) 2015-06-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303519U (zh) 电感组件
CN106449014B (zh) 磁性元件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用于磁性元件的导线架
CN102122563B (zh) 一种绕线电感及其制造方法
CN203552897U (zh) 变压器骨架以及变压器
TWI436380B (zh) 磁性組件及其基座
CN102097200A (zh) 一种绕线类贴装电子元件的芯柱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204991391U (zh) 特型贴装色码电感
CN104505229A (zh) 引线框架、基于引线框架的变压器骨架的制造方法及变压器骨架
CN204257361U (zh) 引线框架及基于引线框架制成的变压器骨架
KR101792279B1 (ko) 인덕터 및 인덕터 제조 방법
CN103093924A (zh) 电感元件及制造电感元件的方法
CN206441602U (zh) 一种装有外壳的环形贴片滤波器
CN113053636B (zh) 一种大电流表面贴装功率电感器及其制造方法
CN208908181U (zh) 贴片电感及电子设备
CN203966721U (zh) 一种贴片电感
CN102693825A (zh) 一种电感器的制作方法
CN105575644A (zh) 无焊接点的电感器制作方法
CN201812754U (zh) 电磁继电器
CN201562542U (zh) 堆叠式线圈
KR20090090577A (ko) 초박형 인덕터 및 그 제조방법
CN201051442Y (zh) 电感器
CN204189720U (zh) 一种小型电磁继电器的线圈
CN203760392U (zh) 一种引出脚及其插拔式电磁继电器
CN104008851A (zh) 圆型闭磁路贴片电感
CN203521126U (zh) 线圈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