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77325B - 丙烯树脂组合物 - Google Patents

丙烯树脂组合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77325B
CN104277325B CN201410327813.1A CN201410327813A CN104277325B CN 104277325 B CN104277325 B CN 104277325B CN 201410327813 A CN201410327813 A CN 201410327813A CN 104277325 B CN104277325 B CN 10427732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ight
propylene
polymer
copolymer
random copolym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32781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277325A (zh
Inventor
中岛浩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2773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773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2773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773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3/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23/02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 C08L23/10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propene
    • C08L23/14Copolymers of prope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3/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23/02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 C08L23/10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propene
    • C08L23/12Polyprope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2201/00Specific properties of additives
    • C08K2201/002Physical properties
    • C08K2201/003Additives being defined by their diamet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2201/00Specific properties of additives
    • C08K2201/002Physical properties
    • C08K2201/004Additives being defined by their length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5/00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 C08L2205/02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polymers of the same C08L -group
    • C08L2205/025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polymers of the same C08L -group containing two or more polymers of the same hierarchy C08L, and differing only in parameters such as density, comonomer content, molecular weight, structur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5/00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 C08L2205/03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three or more polymers in a blend
    • C08L2205/035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three or more polymers in a blend containing four or more polymers in a blend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丙烯树脂组合物(A),所述丙烯树脂组合物(A)由0.5至10重量%的特定丙烯均聚物(a1),40至98重量%的特定丙烯聚合物(a2),1至25重量%的特定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a3),以及0.5至25重量%的特定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a4)组成,其中将(a1)、(a2)、(a3)和(a4)的总量取为100重量%,并且所述烯烃树脂组合物包含100重量份的所述丙烯树脂组合物(A),5至75重量份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B),以及1至75重量份的无机填充剂(C)。该丙烯树脂组合物可以产生在耐刮擦性和刚性上出色的成型制品。

Description

丙烯树脂组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丙烯树脂组合物。特别地,本发明涉及可以用于获得在耐刮擦性和刚性上出色的成型制品(molded article)的丙烯树脂组合物。
背景技术
聚丙烯树脂组合物迄今为止以成型制品如汽车内部或外部部件和电子部件的形式使用。
例如,JP-A-2003-327758公开了由以下各项组成的聚丙烯系树脂组合物:具有5dl/g以上的本征粘度和130至160℃的熔融峰温度的丙烯系聚合物组分(A),具有1.5dl/g以下的本征粘度的丙烯聚合物组分(B),具有8dl/g以下的本征粘度和不小于20重量%但小于50重量%的乙烯含量的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组分(C),以及具有8dl/g以下的本征粘度和50至90重量%的乙烯含量的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组分(D),开发了该组合物用于改善外观以及成型制品的物理性质之间的平衡。
JP-A-2000-290333公开了一种聚丙烯嵌段共聚物树脂,其包含(A)具有6至13dl/g的本征粘度的高分子量聚丙烯部分,(B)具有少于6dl/g的本征粘度的低分子量聚丙烯部分,以及(C)具有0.1至13dl/g的本征粘度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部分,其中用对二甲苯溶剂分馏的共聚物的组分以及各组分的含量是特定组分和特定含量,并且所述共聚物具有特定熔体流动速率和特定分子量分布,该树脂被开发用于改善树脂的可成型性和成型制品的物理性质之间的平衡。
然而,上述文献中公开的丙烯树脂组合物在耐刮擦性和刚性上是不令人满意的。因此,本发明的目标是提供可以由其得到在耐刮擦性和刚性上出色的成型制品的丙烯树脂组合物。
发明内容
一方面,本发明涉及丙烯树脂组合物(A),所述丙烯树脂组合物(A)由0.5至10重量%的下面定义的丙烯均聚物(a1),40至98重量%的下面定义的丙烯聚合物(a2),1至25重量%的下面定义的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a3),以及0.5至25重量%的下面定义的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a4)组成,其中将(a1)、(a2)、(a3)和(a4)的总量取为100重量%,
丙烯均聚物(a1):
丙烯均聚物,其本征粘度[η]a1为5dl/g以上并且其在通过使用差示扫描量热计测量的熔融曲线中展现的熔融峰温度为高于160℃的温度,
丙烯聚合物(a2):
本征粘度[η]a2为小于5dl/g的丙烯均聚物,或丙烯无规共聚物,所述丙烯无规共聚物由得自选自由乙烯和具有4至10个碳原子的α-烯烃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共聚单体的结构单元和得自丙烯的结构单元组成,其中得自选自由乙烯和具有4至10个碳原子的α-烯烃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共聚单体的结构单元的含量为不小于0.01重量%但小于20重量%,并且其本征粘度[η]a2为小于5dl/g,
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a3):
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其本征粘度[η]a3为2至5dl/g并且其得自乙烯的结构单元的含量为25至35重量%,其中将整个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a3)的重量取为100重量%,
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a4):
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其本征粘度[η]a4为大于5dl/g但不大于8dl/g并且其得自乙烯的结构单元的含量为40至90重量%,其中将整个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a4)的重量取为100重量%。
另一方面,本发明涉及一种烯烃树脂组合物,所述烯烃树脂组合物包含100重量份的丙烯树脂组合物(A),5至75重量份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B),以及1至75重量份的无机填充剂(C)。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可以用于获得在耐刮擦性和刚性上出色的成型制品的丙烯树脂组合物,并且还可以获得在耐刮擦性和刚性上出色的成型制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描述要用于丙烯树脂组合物(A)的每一个组分。
<丙烯均聚物(a1)>
要用于树脂组合物(A)的丙烯均聚物(a1)(在下文中称为均聚物(a1))是由得自丙烯的结构单元组成的聚合物。
在萘满中在135℃测量的均聚物(a1)的本征粘度[η]a1为5dl/g以上,优选6dl/g以上,并且更优选7至9dl/g。将[η]a1调节至5dl/g以上可以使得成型制品的耐刮擦性和刚性足够高。
本发明中的本征粘度[η](单位:dl/g)是通过下面描述的方法在135℃的温度使用萘满作为溶剂测量的值。
用乌氏粘度计在三个浓度0.1g/dl、0.2g/dl和0.5g/dl测量比浓粘度。本征粘度通过″Kobunshi Yoeki(聚合物溶液),Kobunshi Jikkengaku(polymer Experiment Study(聚合物实验学习))第11卷″第491页(由Kyoritsu Shuppan Co.,Ltd.出版,1982)中描述的计算方法,换言之,通过其中将比浓粘度关于浓度作图并且将浓度外推至零的外推法计算。
使用差示扫描量热计测量的均聚物(a1)的熔融曲线的熔融峰温度Tm(a1)高于160℃。将Tm(a1)调节至高于160℃可以使得成型制品的耐刮擦性和刚性足够高。
<丙烯聚合物(a2)>
用于树脂组合物(A)的丙烯均聚物(a2)(在下文中称为聚合物(a2))是丙烯均聚物或丙烯无规共聚物。
当聚合物(a2)是丙烯均聚物时,聚合物(a2)是由得自丙烯的结构单元构成的聚合物。
丙烯均聚物的本征粘度[η]a2为小于5dl/g,优选不小于0.7dl/g但小于5dl/g,并且更优选0.7至3dl/g。将本征粘度[η]a2调节至少于5dl/g可以使得成型制品的耐刮擦性和刚性足够高,并且可以抑制形成成型制品时的流动性的降低和抑制形成成型制品时的有缺陷的成型。
当聚合物(a2)是丙烯无规共聚物时,聚合物(a2)特别是由得自选自由乙烯和具有4至10个碳原子的α-烯烃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共聚单体的结构单元和得自丙烯的结构单元构成的丙烯无规共聚物。
得自选自由乙烯和具有4至10个碳原子的α-烯烃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共聚单体的结构单元的含量为不小于0.01重量%但小于20重量%,其中将丙烯聚合物(a2)的总量取为100重量%。将结构单元的含量调节至不小于0.01重量%但小于20重量%可以使得成型制品的耐刮擦性和刚性足够高。
丙烯无规聚合物的本征粘度[η]a2为小于5dl/g,优选不小于0.7dl/g但小于5dl/g,并且更优选0.7至3dl/g。将本征粘度[η]a2调节至少于5dl/g可以使得成型制品的耐刮擦性和刚性足够高,并且可以抑制当形成成型制品时的流动性的降低和抑制当形成成型制品时的有缺陷的成型。
1-丁烯、1-己烯和1-辛烯优选是具有4至10个碳原子的α-烯烃,并且1-丁烯是更优选的。
在树脂组合物(A)的刚性与韧性之间良好的平衡方面,聚合物(a2)的全同立构五元组分数(在下文中称为[mmmm])优选为0.97以上,更优选0.98以上。
[mmmm]是用13C-NMR测量的值并且它是显示聚合物(a2)的区域规则性(regioregularity)或结晶度的指标;聚合物(a2)的[mmmm]越接近于1,聚合物(a2)的分子结构的区域规则性越高并且聚合物(a2)的结晶性越高。
当聚合物(a2)是丙烯无规共聚物时,对于共聚物中含有的得自丙烯的结构单元的链测量的值被用作聚合物(a2)的[mmmm]。
<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a3)>
要用于树脂组合物(A)的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a3)(在下文中称为共聚物(a3))是由得自丙烯的结构单元和得自乙烯的结构单元组成的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
共聚物(a3)的本征粘度[η]a3为2至5dl/g,优选2至4dl/g以下。将本征粘度[η]a3调节至2至5dl/g可以使得成型制品的耐刮擦性和刚性足够高。
得自乙烯的结构单元的含量是25至35重量%,其中将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a3)的总重量取为100重量%。将得自乙烯的结构单元的含量调节至25至35重量%可以使得成型制品的耐刮擦性和刚性足够高。
<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a4)>
要用于树脂组合物(A)的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a4)(在下文中称为共聚物(a4))是由得自丙烯的结构单元和得自乙烯的结构单元组成的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
得自乙烯的结构单元的含量为40至90重量%,优选40至60重量%,其中将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a4)的总重量取为100重量%。将得自乙烯的结构单元的含量调节至40至90重量%可以使得成型制品的耐刮擦性和刚性足够高并且可以确保成型制品的硬度和低温耐冲击性之间的良好平衡。
共聚物(a4)的本征粘度[η]a4为大于5但不大于8dl/g,优选大于5dl/g但不大于7dl/g。将本征粘度[η]a4调节至大于5但不大于8dl/g可以使得成型制品的耐刮擦性和刚性足够高。
<用于制备聚合物的方法>
均聚物(a1)通过使用聚合催化剂将丙烯均聚而制备。
当聚合物(a2)是丙烯均聚物时,聚合物(a2)通过使用聚合催化剂将丙烯均聚而制备。在丙烯无规共聚物的情况下,聚合物(a2)通过将丙烯和选自由乙烯和具有4至10个碳原子的α-烯烃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共聚单体共聚而制备。
共聚物(a3)通过使用聚合催化剂将丙烯和乙烯共聚而制备,并且共聚物(a4)也通过使用聚合催化剂将丙烯和乙烯共聚而制备。
<聚合催化剂>
聚合催化剂的实例包括:
(1)由(1-i)包含镁、钛、卤素和电子给体作为主要组分的固体催化剂组分,(1-ii)有机铝化合物,以及(1-iii)电子给体组分组成的催化剂体系,
(2)由(2-i)周期表的第4族的过渡金属的化合物(该化合物具有环戊二烯基环),以及(2-ii)烷基铝氧烷组成的催化剂体系,
(3)由(3-i)周期表的第4族的过渡金属的化合物(该化合物具有环戊二烯基环),(3-ii)能够与前述化合物反应形成离子配合物的化合物,以及(3-iii)有机铝化合物组成的催化剂体系,以及
(4)通过将包含(4-i)周期表的第4族的过渡金属的化合物(该化合物具有环戊二烯基环),(4-ii)能够形成离子配合物的化合物,以及(4-iii)有机铝化合物的催化剂组分负载在无机粒子,如二氧化硅和粘土矿物上,之后改性而制备的催化剂体系。
此外,也可以使用通过将乙烯、丙烯或α-烯烃在前述催化剂体系的存在下预聚而制备的预聚催化剂。
催化剂体系的具体实例包括JP 61-218606 A、JP 5-194685 A、JP7-216017 A、JP9-316147 A、JP 10-212319 A和JP 2004-182981 A中公开的催化剂体系。
<聚合方法>
聚合方法的实例包括本体聚合、溶液聚合、浆液聚合和气相聚合。本体聚合是其中使用在聚合温度是液体的烯烃作为介质进行聚合的方法,并且溶液聚合或浆液聚合是其中在惰性烃溶剂如丙烷、丁烷、异丁烷、戊烷、己烷、庚烷和辛烷中进行聚合的方法。
气相聚合是其中使用气态单体作为介质并且将气态单体在介质中聚合的方法。
这些聚合方法可以或者是分批型的或者是连续型的。这些聚合方法可以在使用单个聚合反应器的单级形式进行或者在使用串联连接的多个聚合反应器的多级系统中进行,并且这些聚合方法可以适当地组合。连续气相聚合方法或其中相继进行本体聚合方法和气相聚合方法的本体-气相聚合方法是优选的,因为它们有益于大批量制造并且是经济的。
在聚合步骤中使用的条件(聚合温度、聚合压力、单体浓度、催化剂装载、聚合时间等)可以根据催化剂物种和所要制备的均聚物(a1)、聚合物(a2)、共聚物(a3)或共聚物(a4)的本征粘度,每个组分的含量和共聚单体物种等适当地确定。
在均聚物(a1)、聚合物(a2)、共聚物(a3)或共聚物(a4)的制造中,允许将聚合物或共聚物在不高于聚合物或共聚物熔融温度的温度加热,以便移除聚合物或共聚物中含有的残留的溶剂或移除制造过程中作为副产物产生的低聚物。移除残留溶剂和低聚物的方法的实例包括JP-A-55-75410和日本专利号2565753中公开的方法。
[丙烯树脂组合物(A)]
本发明的丙烯树脂组合物(A)是由0.5至10重量%的丙烯均聚物(a1)、40至98重量%的丙烯聚合物(a2)、1至25重量%的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a3)和0.5至25重量%的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a4)组成的丙烯树脂组合物,其中将均聚物(a1)、聚合物(a2)、共聚物(a3)和共聚物(a4)的总量取为100重量%。
均聚物(a1)的含量为优选1至8重量%,更优选1至4重量%。
聚合物(a2)的含量为优选40至85重量%,更优选50至80重量%。
共聚物(a3)的含量为优选10至25重量%,更优选14至20重量%。
共聚物(a4)的含量为优选1至15重量%,更优选5至10重量%。
[用于制备丙烯树脂组合物(A)的方法]
用于制备本发明的丙烯树脂组合物(A)的方法可以是包括分别使用上述聚合催化剂制备均聚物(a1)、聚合物(a2)、共聚物(a3)和共聚物(a4),并且将分别制备的均聚物(a1)、聚合物(a2)、共聚物(a3)和共聚物(a4)熔融捏合的方法。
熔融捏合的方法的实例包括:
(1-a)包括将均聚物(a1)、聚合物(a2)、共聚物(a3)和共聚物(a4)一次熔融捏合的方法,
(1-b)包括将均聚物(a1)、聚合物(a2)、共聚物(a3)和共聚物(a4)以任意顺序相继地熔融捏合的方法,
(1-c)包括先将任意选自均聚物(a1)、聚合物(a2)、共聚物(a3)和共聚物(a4)的两个物种熔融捏合并且将另外两个物种与先熔融捏合了的材料进一步熔融捏合的方法,以及
(1-d)包括先将任意地选自均聚物(a1)、聚合物(a2)、共聚物(a3)和共聚物(a4)的三个物种熔融捏合并且将另一个与先熔融捏合了的材料进一步熔融捏合的方法。
用于制备本发明的丙烯树脂组合物(A)的方法的实例包括:
(2-a)包括通过连续多级聚合方法、使用上述聚合催化剂制备包含任意地选自均聚物(a1)、聚合物(a2)、共聚物(a3)和共聚物(a4)中的两个物种的聚合材料,并且将该聚合材料与其他两个物种熔融捏合的方法,
(2-b)包括通过连续多级聚合方法、使用上述聚合催化剂制备包含任意地选自均聚物(a1)、聚合物(a2)、共聚物(a3)和共聚物(a4)中的三个物种的聚合材料,并且将该聚合材料与另一个熔融捏合的方法,以及
(2-c)包括通过连续多级聚合方法、使用上述聚合催化剂制备包含均聚物(a1)、聚合物(a2)、共聚物(a3)和共聚物(a4)的全部的聚合材料,并且将聚合材料与另一种熔融捏合的方法。
上述制备方法(2-a)的实例包括:
(2-a1)的方法,其中在包括串联排列的两个聚合容器中的装置中使用上述聚合催化剂,在第一聚合容器中制备均聚物(a1),将在第一聚合容器中获得的均聚物(a1)转移至第二聚合容器,在第二聚合容器中制备聚合物(a2),从而制备包含均聚物(a1)和聚合物(a2)的聚合材料(a1-a2),并且将聚合材料(a1-a2)与共聚物(a3)和共聚物(a4)熔融捏合,以及
(2-a2)的方法,其中在包括串联排列的两个聚合容器的装置中使用上述聚合催化剂,在第一聚合容器中制备均聚物(a1),将在第一聚合容器中获得的均聚物(a1)转移至第二聚合容器,在第二聚合容器中制备共聚物(a3),从而制备包含均聚物(a1)和共聚物(a3)的聚合材料(a1-a3),并且将聚合材料(a1-a3)与聚合物(a2)和共聚物(a4)熔融捏合。
上述制备方法(2-b)的实例包括:
(2-b1)的方法,其中在包括串联排列的三个聚合容器的装置中使用上述聚合催化剂,在第一聚合容器中制备均聚物(a1),将在第一聚合容器中获得的均聚物(a1)转移至第二聚合容器,在第二聚合容器中制备聚合物(a2),将在第二聚合容器中获得的均聚物(a1)和聚合物(a2)的混合物转移至第三聚合容器,在第三聚合容器中制备共聚物(a3),从而制备包含均聚物(a1)、聚合物(a2)和共聚物(a3)的聚合材料(a1-a2-a3),并且将聚合材料(a1-a2-a3)与共聚物(a4)熔融捏合,
(2-b2)的方法,其中在包括串联排列的三个聚合容器的装置中使用上述聚合催化剂,在第一聚合容器中制备均聚物(a1),将在第一聚合容器中获得的均聚物(a1)转移至第二聚合容器,在第二聚合容器中制备聚合物(a2),将在第二聚合容器中获得的均聚物(a1)和聚合物(a2)的混合物转移至第三聚合容器,在第三聚合容器中制备共聚物(a4),从而制备包含均聚物(a1)、聚合物(a2)和共聚物(a4)的聚合材料(a1-a2-a4),并且将聚合材料(a1-a2-a4)与共聚物(a3)熔融捏合,以及
(2-b3)的方法,其中在包括串联排列的三个聚合容器的装置中使用上述聚合催化剂,在第一聚合容器中制备均聚物(a1),将在第一聚合容器中获得的均聚物(a1)转移至第二聚合容器,在第二聚合容器中制备共聚物(a3),将在第二聚合容器中获得的均聚物(a1)和共聚物(a3)的混合物转移至第三聚合容器,在第三聚合容器中制备共聚物(a4),从而制备包含均聚物(a1)、共聚物(a3)和共聚物(a4)的聚合材料(a1-a3-a4),并且将聚合材料(a1-a3-a4)与聚合物(a2)熔融捏合。
上述制备方法(2-c)可以是这样的方法:在包括串联排列的四个聚合容器的装置中使用上述聚合催化剂,在第一聚合容器中制备均聚物(a1),将在第一聚合容器中获得的均聚物(a1)转移至第二聚合容器,在第二聚合容器中制备聚合物(a2),将在第二聚合容器中获得的均聚物(a1)和聚合物(a2)的混合物转移至第三聚合容器,在第三聚合容器中制备共聚物(a3),将在第三聚合容器中获得的均聚物(a1)、聚合物(a2)和共聚物(a3)的混合物转移至第四聚合容器,并且在第四聚合容器中制备共聚物(a4),从而制备包含均聚物(a1)、聚合物(a2)、共聚物(a3)和共聚物(a4)的聚合材料(a1-a2-a3-a4)。
<烯烃树脂组合物>
本发明的烯烃树脂组合物是包含丙烯树脂组合物(A)、乙烯-α-烯烃共聚物(B)和无机填充剂(C)的烯烃树脂组合物。下面对于乙烯-α-烯烃共聚物(B)和无机填充剂(C)进行说明。
[乙烯-α-烯烃共聚物(B)]
要用于本发明的烯烃树脂组合物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B)是包含得自乙烯的结构单元和得自选自具有4至10个碳原子的α-烯烃的至少一种α-烯烃的结构单元的共聚物。
要用于乙烯-α-烯烃共聚物(B)的具有4至10个碳原子的α-烯烃的具体实例包括1-丁烯、1-戊烯、1-己烯、4-甲基-1-戊烯、1-辛烯和1-癸烯,以及具有环状结构的α-烯烃,以及1-丁烯、1-己烯和1-辛烯是优选的。
得自乙烯-α-烯烃共聚物(B)中含有的选自具有4至10个碳原子的α-烯烃的至少一种α-烯烃的结构单元的含量为优选1至49重量%,更优选1至30重量%,再更优选1至20重量%,其中将乙烯-α-烯烃共聚物(B)的总重量取为100重量%。
乙烯-α-烯烃共聚物(B)的具体实例包括乙烯-1-丁烯共聚物、乙烯-1-己烯共聚物、乙烯-1-辛烯共聚物、乙烯-1-癸烯共聚物、乙烯-(3-甲基-1-丁烯)共聚物,以及乙烯与具有环状结构的α-烯烃的共聚物。
乙烯-α-烯烃共聚物(B)的熔体流动速率为优选0.1至50g/10分钟。熔体流动速率根据JIS K7210、在190℃和2.16kgf负荷下测量。
在成型制品的耐冲击性方面,乙烯-α-烯烃共聚物(B)的密度为优选0.85至0.89g/cm3,更优选0.85至0.88g/cm3,并且再更优选0.855至0.875g/cm3
可以使用聚合催化剂制备乙烯-α-烯烃共聚物(B)。
聚合催化剂的实例包括以金属茂催化剂体系为代表的均相催化剂体系,以及齐格勒-纳塔型催化剂体系。
均相催化剂体系的实例包括:
(i)由烷基铝氧烷和周期表的第4族的过渡金属的化合物(该化合物具有环戊二烯基环)组成的催化剂体系,
(ii)由有机铝化合物,周期表的第4族的过渡金属的化合物(该化合物具有环戊二烯基环),以及能够与上述化合物反应形成离子配合物的化合物组成的催化剂体系,以及
(iii)通过将包含周期表的第4族的过渡金属化合物(该化合物具有环戊二烯基环),能够与上述化合物反应以形成离子配合物的化合物,以及有机铝化合物的催化剂组分负载在无机粒子,如二氧化硅和粘土矿物上,之后改性而制备出的催化剂体系。
齐格勒-纳塔型催化剂体系的实例包括包含含有钛的固体组分和有机金属组分的组合的催化剂体系。
另一个实例是通过将乙烯、丙烯或具有4至10个碳原子的α-烯烃在上述催化剂体系的存在下预聚而制备出的预聚催化剂。
乙烯-α-烯烃共聚物(B)可以是可商购的产品。可商购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B)的实例包括由Dow Chemical Japan,Ltd.生产的ENGAGE(注册商标)、由Mitsui Chemicals,Inc.生产的TAFMER(注册商标)、由Prime Polymer Co.,Ltd.生产的NEO-ZEX(注册商标)和ULTZEX(注册商标)以及由住友化学株式会社(Sumitomo Chemical Co.,Ltd.)生产的EXCELLEN(注册商标)FX,SUMIKATHENE(注册商标)和ESPLENE(注册商标)SPO。
[无机填充剂(C)]
要用于本发明的烯烃树脂组合物的无机填充剂(C)是在形状上是粉末、薄片、颗粒的无机填充剂或在形状上是纤维的无机填充剂。
在形状上是粉末、薄片或颗粒的无机填充剂的具体实例包括滑石、云母、碳酸钙、硫酸钡、碳酸镁、粘土、氧化铝、二氧化硅、硫酸钙、石英砂、炭黑、氧化钛、氢氧化镁、沸石、钼、硅藻土、绢云母、SHIRASU(浅灰色火山灰)、氢氧化钙、亚硫酸钙、硫酸钠、膨润土和石墨。
在形状上是纤维的无机填充剂的具体实例包括纤维碱式硫酸镁、纤维钛酸钾、纤维氢氧化镁、纤维硼酸铝、纤维硅酸钙、纤维碳酸钙、碳纤维、玻璃纤维和金属纤维。
这些可以或者单独或者组合使用。这些中优选的是滑石或纤维碱式硫酸镁(magnesium oxysulfate)。
无机填充剂(C)可以在不处理的情况下使用。为了增加与丙烯树脂组合物(A)的界面粘附性并且增加在丙烯树脂组合物(A)中的可分散性,可以使用其表面已经用偶联剂或表面活性剂处理过的无机填充剂(C)。偶联剂的实例包括硅烷偶联剂和钛偶联剂。表面活性剂的实例包括高级脂肪酸、高级脂肪酸酯、高级脂肪酸酰胺和高级脂肪酸盐。
在形状上是粉末、薄片或颗粒的无机填充剂的平均粒径为优选10μm以下,并且优选为5μm以下。本发明中的″平均粒径″意指50%当量粒径D50,其由通过借助离心沉降型粒径分布分析仪对悬浮在分散介质,如水和醇中的粒子所进行的测量做出的过筛(sub-sieve)法的积分分布曲线测定。
在无机填充剂在形状上是纤维的情况下,其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测量的平均纤维长度为优选3μm以上,更优选3至20μm,并且再更优选7至15μm。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测量的平均纤维直径为优选0.2至1.5μm,并且更优选为0.3至1.0μm。纵横比为优选为10以上,更优选10至30,并且再更优选12至25。在形状上是纤维的无机填充剂的纵横比是其平均纤维长度与其平均纤维直径的比率(平均纤维长度/平均纤维直径)。
本发明的烯烃树脂组合物中含有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B)的含量相对于100重量份的丙烯树脂组合物(A)为5至75重量份,优选5至50重量份,并且更优选5至25重量份。
无机填充剂(C)的含量相对于100重量份的丙烯树脂组合物(A)为1至75重量份,优选1至65重量份,并且更优选1至25重量份。
本发明的烯烃树脂组合物通过将丙烯树脂组合物(A)、乙烯-α-烯烃共聚物(B)和无机填充剂(C)熔融捏合制备。
熔融捏合温度优选为180℃以上,更优选180至300℃,并且再更优选180至250℃。
用于熔融捏合的捏合机的实例包括密炼机、单螺杆挤出机以及同步旋转双螺杆挤出机。
本发明的烯烃树脂组合物可以具有类似线材、片或平板的形状或类似通过将线材切割为合适的长度获得的粒料的形状。
根据在通过将本发明的烯烃树脂组合物成型来制备成型制品中的成型制品的稳定制备方面,具有1至50mm的长度的粒料形状的树脂组合物是优选的。
本发明的烯烃树脂组合物可以含有添加剂。添加剂的实例包括中和剂、抗氧化剂、UV吸收剂、光牢固剂、耐侯剂、润滑剂、抗静电剂、防结块剂、加工助剂、着色剂、发泡剂、泡沫成核剂、增塑剂、阻燃剂、交联剂、交联助剂、桥连剂、抗菌剂和光散射剂。这些添加剂可以单独或组合使用。
本发明的烯烃树脂组合物用于成型制品。成型制品的实例包括注射成型制品、中空成型制品、片材、膜和发泡成型制品。用于将本发明的烯烃树脂组合物成型为所述成型制品的方法的实例包括注塑法、吹塑法、片材形成法、层压成型法和发泡成型法。
为了抑制在由本发明的烯烃树脂组合物制成的成型制品的表面上产生点状凸起或凹痕,优选的是使得丙烯树脂组合物(A)、乙烯-α-烯烃共聚物(B)和无机填充剂(C)在将它们熔融捏合之后通过过滤器。过滤器可以具有单级或者多级。由通过熔融捏合制备并且随后通过过滤器的烯烃树脂组合物制成的成型制品具有良好的耐冲击性或良好的外观,因为成型制品仅在其表面上产生有很少的凸起或凹陷。
[实施例]
下面参考实施例和比较例描述本发明。在下面给出在实施例和比较例中使用的丙烯树脂组合物(A)的组分聚合物、乙烯-α-烯烃共聚物(B)和无机填充剂(C)。
(1)丙烯树脂组合物(A)的组分聚合物
(A-1)丙烯均聚物
本征粘度([η]):7.1dl/g
熔融峰温度(Tm):164℃
(A-2)丙烯均聚物
本征粘度([η]):0.86dl/g
(A-3)丙烯均聚物
本征粘度([η]):0.92dl/g
(A-4)丙烯均聚材料
使用由丙烯均聚物(A-4-a1)和丙烯均聚物(A-4-a2)组成的聚合材料。
在第一步中通过使用由JP-A-2004-182981的实施例1的方法获得的聚合催化剂制备丙烯均聚物(A-4-a1),并且之后在第二步中连续地制备丙烯均聚物(A-4-a2)。在第一步和第二步的每一个中,使用液体丙烯进行液相聚合反应。控制夹套温度以使得系统中的聚合温度可以是恒定的,并且通过恒定地进料氢和液体丙烯将系统中的氢保持在恒定浓度。最终获得的丙烯均聚材料(A-4)的本征粘度([η]总)为1.10dl/g。所得到的均聚材料(A-4)的分析结果显示如下。
聚合材料的本征粘度([η]A-4):1.10dl/g
聚合物(A-4-a1):丙烯均聚物
聚合物(A-4-a1)的含量:3.8重量%
聚合物(A-4-a1)的本征粘度([η]A-4-a1):7.1dl/g
聚合物(A-4-a1)的熔融峰温度(Tm):164℃
聚合物(A-4-a2):丙烯均聚物
聚合物(A-4-a2)的含量:96.2重量%
聚合物(A-4-a2)的本征粘度([η]A-4-a2):0.86dl/g
(A-5)丙烯共聚材料
使用由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A-5-a1)和丙烯均聚物(A-5-a2)组成的聚合材料。
在第一步中通过使用由JP-A-2004-182981的实施例1的方法获得的聚合催化剂制备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A-5-a1),并且之后在第二步中连续地制备丙烯均聚物(A-5-a2)。在第一步中,在乙烯的存在下进行使用液体丙烯的液相聚合反应。控制夹套温度以使得系统中的聚合温度可以是恒定的,并且通过恒定地进料氢和乙烯将系统中的氢和乙烯保持在恒定浓度。另一方面,在第二步中进行使用液体丙烯的气相聚合反应。将丙烯连续地进料以使得可以将反应温度和反应压力保持为恒定,并且在进料氢和乙烯的同时,连续进行丙烯均聚物通过气相聚合的生产,以使得可以将气相中的氢浓度保持恒定。最终获得的丙烯共聚材料(A-5)的本征粘度([η]总)为5.87dl/g。所得到的共聚材料(A-5)的分析结果显示如下。
聚合材料的本征粘度([η]A-5):5.87dl/g
聚合物(A-5-a1):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
聚合物(A-5-a1)的含量:72.0重量%
聚合物(A-5-a1)的乙烯含量:2.8重量%
聚合物(A-5-a1)的本征粘度([η]A-5-a1):7.8dl/g
聚合物(A-5-a1)的熔融峰温度(Tm):148℃
聚合物(A-5-a2):丙烯均聚物
聚合物(A-5-a2)的含量:28.0重量%
聚合物(A-5-a2)的本征粘度([η]A-5-a2):0.90dl/g
(A-6)丙烯共聚材料
使用由丙烯均聚物(A-6-a1)和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A-6-a3)组成的聚合材料。
在第一步中通过使用由JP-A-2004-182981的实施例1的方法获得的聚合催化剂制备丙烯均聚物(A-6-a1),并且之后在第二步中连续地制备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A-6-a3)。在第一步中,进行使用液体丙烯的液相聚合反应。控制夹套温度以使得系统中的聚合温度可以是恒定的,并且通过恒定地进料氢和液体丙烯将系统中的氢保持在恒定浓度。另一方面,在第二步中进行气相聚合反应。将丙烯连续地进料以使得可以将反应温度和反应压力保持为恒定,并且在进料氢和乙烯的同时,连续进行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通过气相聚合的生产,以使得可以将气相中的氢浓度和气相中的乙烯浓度保持为恒定。最终获得的丙烯共聚材料(A-6)的本征粘度([η]总)为1.46dl/g。所得到的共聚材料(A-6)的分析结果显示如下。
聚合材料的本征粘度([η]A-6):1.46dl/g
聚合物(A-6-a1):丙烯均聚物
聚合物(A-6-a1)的含量:69.6重量%
聚合物(A-6-a1)的本征粘度([η]A-6-a1):0.86dl/g
聚合物(A-6-a3):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
聚合物(A-6-a3)的含量:30.4重量%
聚合物(A-6-a3)的乙烯含量:30重量%
聚合物(A-6-a3)的本征粘度([η]A-6-a3):2.8dl/g
(A-7)丙烯共聚材料
使用由丙烯均聚物(A-7-a1)、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A-7-a3)和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A-7-a4)组成的聚合材料。
在第一步中通过使用由JP-A-2004-182981的实施例1的方法获得的聚合催化剂制备丙烯均聚物(A-7-a1),之后在第二步中制备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A-7-a3),并且之后在第三步中连续地制备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A-7-a4)。在第一步中,进行使用液体丙烯的液相聚合反应。控制夹套温度以使得系统中的聚合温度可以是恒定的,并且通过恒定地进料氢和液体丙烯将系统中的氢保持在恒定浓度。另一方面,在第二步和第三步的每一个中进行气相聚合反应。将丙烯连续地进料以使得可以将反应温度和反应压力保持为恒定,并且在进料氢和乙烯的同时,连续进行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通过气相聚合的生产,以使得可以将气相中的氢浓度和气相中的乙烯浓度保持为恒定。最终获得的丙烯共聚材料(A-7)的本征粘度([η]总)为2.12dl/g。所得到的共聚材料(A-7)的分析结果显示如下。
聚合材料的乙烯含量:15.5重量%
聚合材料的本征粘度([η]A-7):2.12dl/g
聚合物(A-7-a1):丙烯均聚物
聚合物(A-7-a1)的含量:56.6重量%
聚合物(A-7-a1)的本征粘度([η]A-7-a1):0.86dl/g
聚合物(A-7-a3):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
聚合物(A-7-a3)的含量:27.0重量%
聚合物(A-7-a3)的乙烯含量:30重量%
聚合物(A-7-a3)的本征粘度([η]A-7-a3):2.9dl/g
聚合物(A-7-a4):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
聚合物(A-7-a4)的含量:16.4重量%
聚合物(A-7-a4)的乙烯含量:45重量%
聚合物(A-7-a4)的本征粘度([η]A-7-a4):5.2dl/g
(A-8)丙烯共聚材料
使用由丙烯均聚物(A-8-a1)、丙烯均聚物(A-8-a2)、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A-8-a3)和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A-8-a4)组成的聚合材料。
在第一步中通过使用由JP-A-2004-182981的实施例1的方法获得的聚合催化剂制备丙烯均聚物(A-8-a1),之后在第二步中制备丙烯均聚物(A-8-a2),之后在第三步中制备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A-8-a3),并且之后在第四步中连续地制备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A-8-a4)。在第一步和第二步的每一个中,使用液体丙烯进行液相聚合反应。控制夹套温度以使得系统中的聚合温度可以是恒定的,并且通过恒定地进料氢和液体丙烯将系统中的氢保持在恒定浓度。另一方面,在第三步和第四步的每一个中进行气相聚合反应。将丙烯连续地进料以使得可以将反应温度和反应压力保持为恒定,并且在进料氢和乙烯的同时,连续进行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通过气相聚合的生产,以使得可以将气相中的氢浓度和气相中的乙烯浓度保持为恒定。最终获得的丙烯共聚材料(A-8)的本征粘度([η]总)为2.02dl/g。所得到的共聚材料(A-8)的分析结果显示如下。
聚合材料的本征粘度([η]A-8):2.02dl/g
聚合物(A-8-a1):丙烯均聚物
聚合物(A-8-a1)的含量:2.6重量%
聚合物(A-8-a1)的本征粘度([η]A-8-a1):7.2dl/g
聚合物(A-8-a1)的熔融峰温度(Tm):164℃
聚合物(A-8-a2):丙烯均聚物
聚合物(A-8-a2)的含量:63.0重量%
聚合物(A-8-a2)的本征粘度([η]A-8-a2):0.86dl/g
聚合物(A-8-a3):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
聚合物(A-8-a3)的含量:22.4重量%
聚合物(A-8-a3)的乙烯含量:30重量%
聚合物(A-8-a3)的本征粘度([η]A-8-a3):2.8dl/g
聚合物(A-8-a4):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
聚合物(A-8-a4)的含量:12.0重量%
聚合物(A-8-a4)的乙烯含量:44重量%
聚合物(A-8-a4)的本征粘度([η]A-8-a4):5.7dl/g
(A-9)丙烯共聚材料
使用由丙烯均聚物(A-9-a1)、丙烯均聚物(A-9-a2)和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A-9-a3)组成的聚合材料。
在第一步中通过使用由JP-A-2004-182981的实施例1的方法获得的聚合催化剂制备丙烯均聚物(A-9-a1),之后在第二步中制备丙烯均聚物(A-9-a2),并且之后在第三步中连续地制备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A-9-a3)。在第一步和第二步的每一个中,使用液体丙烯进行液相聚合反应。控制夹套温度以使得系统中的聚合温度可以是恒定的,并且通过恒定地进料氢和液体丙烯将系统中的氢保持在恒定浓度。另一方面,在第三步中进行气相聚合反应。将丙烯连续地进料以使得可以将反应温度和反应压力保持为恒定,并且在进料氢和乙烯的同时,连续进行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通过气相聚合的生产,以使得可以将气相中的氢浓度和气相中的乙烯浓度保持为恒定。最终获得的丙烯共聚材料(A-9)的本征粘度([η]总)为1.53dl/g。所得到的共聚材料(A-9)的分析结果显示如下。
聚合材料的本征粘度([η]A-9):1.53dl/g
聚合物(A-9-a1):丙烯均聚物
聚合物(A-9-a1)的含量:2.9重量%
聚合物(A-9-a1)的本征粘度([η]A-9-a1):7.2dl/g
聚合物(A-9-a1)的熔融峰温度(Tm):164℃
聚合物(A-9-a2):丙烯均聚物
聚合物(A-9-a2)的含量:71.7重量%
聚合物(A-9-a2)的本征粘度([η]A-9-a2):0.86dl/g
聚合物(A-9-a3):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
聚合物(A-9-a3)的含量:25.4重量%
聚合物(A-9-a3)的乙烯含量:30重量%
聚合物(A-9-a3)的本征粘度([η]A-9-a3):2.8dl/g
(A-10)丙烯共聚材料
使用由丙烯均聚物(A-10-a1)、丙烯均聚物(A-10-a2)、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A-10-a3)和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A-10-a4)组成的聚合材料。
在第一步中通过使用由JP-A-2004-182981的实施例1的方法获得的聚合催化剂制备丙烯均聚物(A-10-a1),之后在第二步中制备丙烯均聚物(A-10-a2),之后在第三步中制备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A-10-a3),并且之后在第四步中连续地制备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A-10-a4)。在第一步和第二步的每一个中,使用液体丙烯进行液相聚合反应。控制夹套温度以使得系统中的聚合温度可以是恒定的,并且通过恒定地进料氢和液体丙烯将系统中的氢保持在恒定浓度。另一方面,在第三步和第四步的每一个中进行气相聚合反应。将丙烯连续地进料以使得可以将反应温度和反应压力保持为恒定,并且在进料氢和乙烯的同时,连续进行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通过气相聚合的生产,以使得可以将气相中的氢浓度和气相中的乙烯浓度保持为恒定。最终获得的丙烯共聚材料(A-10)的本征粘度([η]总)为2.05dl/g。所得到的共聚材料(A-10)的分析结果显示如下。
聚合材料的本征粘度([η]A-10):2.05dl/g
聚合物(A-10-a1):丙烯均聚物
聚合物(A-10-a1)的含量:2.5重量%
聚合物(A-10-a1)的本征粘度([η]A-10-a1):7.2dl/g
聚合物(A-10-a1)的熔融峰温度(Tm):164℃
聚合物(A-10-a2):丙烯均聚物
聚合物(A-10-a2)的含量:58.9重量%
聚合物(A-10-a2)的本征粘度([η]A-10-a2):0.86dl/g
聚合物(A-10-a3):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
聚合物(A-10-a3)的含量:21.0重量%
聚合物(A-10-a3)的乙烯含量:49重量%
聚合物(A-10-a3)的本征粘度([η]A-10-a3):2.8dl/g
聚合物(A-10-a4):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
聚合物(A-10-a4)的含量:17.6重量%
聚合物(A-10-a4)的乙烯含量:31重量%
聚合物(A-10-a4)的本征粘度([η]A-10-a4):4.5dl/g
(A-11)丙烯共聚材料
使用由丙烯均聚物(A-11-a1)、丙烯均聚物(A-11-a2)和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A-11-a3)组成的聚合材料。
在第一步中通过使用由JP-A-2004-182981的实施例1的方法获得的聚合催化剂制备丙烯均聚物(A-11-a1),之后在第二步中制备丙烯均聚物(A-11-a2),并且之后在第三步中连续地制备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A-11-a3)。在第一步和第二步的每一个中,使用液体丙烯进行液相聚合反应。控制夹套温度以使得系统中的聚合温度可以是恒定的,并且通过恒定地进料氢和液体丙烯将系统中的氢保持在恒定浓度。另一方面,在第三步和第四步的每一个中进行气相聚合反应。将丙烯连续地进料以使得可以将反应温度和反应压力保持为恒定,并且在进料氢和乙烯的同时,连续进行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通过气相聚合的生产,以使得可以将气相中的氢浓度和气相中的乙烯浓度保持为恒定。最终获得的丙烯共聚材料(A-11)的本征粘度([η]总)为1.52dl/g。所得到的共聚材料(A-11)的分析结果显示如下。
聚合材料的本征粘度([η]A-11):1.52dl/g
聚合物(A-11-a1):丙烯均聚物
聚合物(A-11-a1)的含量:2.9重量%
聚合物(A-11-a1)的本征粘度([η]A-11-a1):7.2dl/g
聚合物(A-11-a1)的熔融峰温度(Tm):164℃
聚合物(A-11-a2):丙烯均聚物
聚合物(A-11-a2)的含量:71.6重量%
聚合物(A-11-a2)的本征粘度([η]A-11-a2):0.86dl/g
聚合物(A-11-a3):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
聚合物(A-11-a3)的含量:25.5重量%
聚合物(A-11-a3)的乙烯含量:49重量%
聚合物(A-11-a3)的本征粘度([η]A-11-a3):2.8dl/g
(2)乙烯-辛烯无规共聚物(B)
商业名:ENGAGE8200(由Dow Chemical Japan Limited制备)
密度:0.870(g/cm3)
熔体流动速率(MFR,在190℃测量,2.16kg负荷):5g/10分钟
(3)无机填充剂(C)
滑石
商业名:JR-46(由Hayashi Kasei Co.,Ltd.制造)
平均粒径:2.7μm
根据如下所示的方法测量用作原材料和树脂组合物的聚合物的物理性质。
(1)熔体流动速率(MFR;单位:g/10分钟)
由JIS K7210中提供的方法测量熔体流动速率。
·丙烯树脂组合物(A)的组分聚合物:在230℃的温度和2.16kgf的负荷测量MFR。
·乙烯-α-烯烃共聚物(B):在190℃的温度和2.16kgf的负荷测量MFR。
·树脂组合物:在230℃的温度和2.16kgf的负荷测量MFR。
(2)本征粘度([η],单位:dl/g)
在下面的步骤中测量用作原材料的聚合物的本征粘度。首先,通过使用乌氏粘度计在0.1、0.2和0.5g/dl三个浓度测量比浓粘度。本征粘度通过″Kobunshi Yoeki(聚合物溶液),Kobunshi Jikkengaku(Polymer Experiment Study(聚合物实验学习))第11卷″第491页(由Kyoritsu Shuppan Co.,Ltd.出版,1982)中描述的计算方法计算,具体地,通过其中将比浓粘度关于浓度作图并且将浓度外推至零的外推法计算。在135℃的萘满中进行测量。
(3)熔融峰温度(Tm,单位:℃)
用差示扫描量热计(DSC-7,由PerkinElmer Inc.制造)进行测量。具体地,将聚合物在220℃保持5分钟,以300℃/分钟的温度下降速率冷却至150℃,并且之后在150℃保持一分钟。随后,将聚合物以5℃/分钟的温度冷却速率冷却至50℃,在50℃保持一分钟,并且之后以5℃/分钟的温度上升速率从50℃加热至180℃。在所得到的吸热曲线中,将在吸热曲线中最大的峰的温度确定为熔融峰温度(Tm)。
(4)挠曲模量(FM,单位:MPa)
在220℃的成型温度和50℃的模温,通过使用由Toshiba Machine Co.,Ltd.制造的注塑机IS220EN进行注塑,得到用于物理性质评价的样本(厚度6.4mm)。使用该样本,根据JIS K7203中详述的方法进行测量。跨度长度为100mm,装载速率为2.0mm/分钟,并且测量温度为23℃。
(5)耐刮擦性
在220℃的成型温度,通过使用由Sumitomo Heavy Industries,Ltd.制造的注塑机SE180D(夹紧力:180吨)和尺寸100mm×400mm×3.0mm的模子进行成型,产生纹理图案化的扁平成型制品。从所得到的扁平成型品切割出100mm2样品,并且将其用作所要测量的样品。在以下条件下进行耐刮擦性测试。
所使用的仪器:由Toyo Seiki Seisaku-sho,Ltd.制造的Taber刮擦测试仪
旋转速度:0.5rpm
切割器:碳化钨,
4.8mm2,19mm长,以及12.7mm刀尖半径
切割机方向:切割机以其较长面向上的方式安装。
负荷:100g
通过视觉观察评价耐刮擦性。等级标准如下。
○:在纹理图案上未观察到刮擦、变白或损坏,或观察到了但不显著。
×:观测到了纹理图案上的刮擦、变白或损坏并且是显著的。
(6)光泽(单位:%)
基于JIS K7105中给出的方法,测量成型制品的60°镜面光泽度。
(7)流痕产生位置(单位:mm)
通过使用由Sumitomo Heavy Industries,Ltd.制造的注塑机SE180D(夹紧力:180吨)和具有尺寸100mm×400mm×3.0mm的空腔的注射模子(具有单个浇口)在220℃的成型温度进行成型,产生镜面扁平成型制品。使用所得到的扁平成型制品,视觉观察流痕。观察离开流痕开始出现的位置的浇口末端表面的距离(单位:mm)。在这种情况下,流痕产生位置更远的事实意味着外观更好。
(8)凸起或压痕的数目(单位:/10cm2)
根据以下方法通过使用图像分析器件定量分析用T模挤出机在以下条件下加工的膜。
(膜加工条件)
通过使用由Tanabe Plastics Machinery Co.,Ltd.制造的挤出机V-20和膜取出器件制备宽度50mm和厚度50μm的膜。
(定量分析方法)
在计算机上通过使用由SEIKO EPSON CORPORATION制造的扫描仪GT-9600捕获膜的图像(900dpi,8比特),并且通过使用由Asahi Engineering.Co.,Ltd.制造的图像分析软件″A-zo kun″将图像二进位化。将凸起或压痕识别为比其周边更亮的部分。因为凸起或压痕在形状上是不规则的,在将面积等于凸起或压痕的面积的圆的直径作为凸起或压痕的尺寸的假设下,确定每10cm2的膜中直径为100μm以上的凸起或压痕的数目。
[实施例1至3,比较例1至3]
聚合物(A-1)至(A-11)的共混百分数在下表1中给出,其中将聚合物(A-1)至(A-11)的总量取为100重量%。乙烯-α-烯烃共聚物(B)和无机填充剂(C)相对于100重量份的聚合物(A-1)至(A-11)的总量的装载量在下表1中给出。
将以表1中给出的共混百分数的聚合物(A-1)至(A-11)和以表1中给出的装载量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B)和无机填充剂(C)捏合并在吸力下通过使用双螺旋捏合挤出机挤出,从而制备烯烃树脂组合物。所得到的烯烃树脂组合物的物理性质等显示在下面的表2和3中。

Claims (2)

1.一种丙烯树脂组合物(A),所述丙烯树脂组合物(A)由0.5至10重量%的下面定义的丙烯均聚物(a1),40至98重量%的下面定义的丙烯聚合物(a2),1至25重量%的下面定义的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a3),和0.5至25重量%的下面定义的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a4)组成,其中将(a1)、(a2)、(a3)和(a4)的总量取为100重量%,
丙烯均聚物(a1):
一种丙烯均聚物,其本征粘度[η]a1为5dl/g以上,并且其在通过使用差示扫描量热计测量的熔融曲线中展现的熔融峰温度为高于160℃的温度,
丙烯聚合物(a2):
一种丙烯均聚物,其本征粘度[η]a2为小于5dl/g;或一种丙烯无规共聚物,其由得自选自由乙烯和具有4至10个碳原子的α-烯烃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共聚单体的结构单元和得自丙烯的结构单元组成,其中所述得自选自由乙烯和具有4至10个碳原子的α-烯烃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共聚单体的结构单元的含量不小于0.01重量%但小于20重量%,其中将所述丙烯聚合物(a2)的总重量取为100重量%,并且其本征粘度[η]a2为小于5dl/g,
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a3):
一种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其本征粘度[η]a3为2至5dl/g,并且其得自乙烯的结构单元的含量为25至35重量%,其中将整个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a3)的重量取为100重量%,
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a4):
一种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其本征粘度[η]a4为大于5dl/g但不大于8dl/g,并且其得自乙烯的结构单元的含量为40至90重量%,其中将整个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a4)的重量取为100重量%。
2.一种烯烃树脂组合物,所述烯烃树脂组合物包含100重量份的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丙烯树脂组合物(A),5至75重量份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B),以及1至75重量份的无机填充剂(C)。
CN201410327813.1A 2013-07-12 2014-07-10 丙烯树脂组合物 Active CN10427732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46102 2013-07-12
JP2013-146102 2013-07-1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77325A CN104277325A (zh) 2015-01-14
CN104277325B true CN104277325B (zh) 2017-12-05

Family

ID=521074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327813.1A Active CN104277325B (zh) 2013-07-12 2014-07-10 丙烯树脂组合物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315657B2 (zh)
JP (1) JP6369182B2 (zh)
CN (1) CN104277325B (zh)
DE (1) DE102014010338B4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053567B2 (en) * 2016-08-04 2018-08-21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Recycled polypropylene compositions and vehicular components
CN108727704B (zh) * 2017-04-14 2023-01-10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丙烯树脂组合物和注射成型制品
JP7023164B2 (ja) * 2017-04-14 2022-02-21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プロピレン樹脂組成物及び成形体
CN108794880B (zh) 2017-04-28 2022-08-09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及其模制体
JP2021024641A (ja) * 2019-08-08 2021-02-22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延伸容器
JP7284821B2 (ja) * 2019-08-08 2023-05-31 株式会社プライムポリマー プロピレン系重合体組成物および成形体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75410A (en) 1978-11-30 1980-06-06 Sumitomo Chem Co Ltd Dry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olyolefin
JPS5734112A (en) * 1980-08-07 1982-02-24 Sumitomo Chem Co Ltd Production of propylene block copolymer
JPS61218606A (ja) 1985-03-25 1986-09-29 Sumitomo Chem Co Ltd α−オレフイン重合体の製造法
JP2565753B2 (ja) 1988-09-19 1996-12-18 住友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ポリプロピレン成形品
JP2785607B2 (ja) 1991-09-27 1998-08-13 住友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エチレン−プロピレンブロック共重合体
JP2950168B2 (ja) 1993-12-08 1999-09-20 住友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α−オレフィン重合用触媒ならびにα−オレフィン重合体の製造方法
JP3656324B2 (ja) 1996-06-03 2005-06-08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プロピレン/エチレン−α−オレフィン系ブロック共重合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832039B2 (ja) 1996-08-23 2006-10-11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α−オレフィン重合用触媒ならびにα−オレフィン重合体の製造方法
KR100565151B1 (ko) 1999-02-04 2006-03-30 미쓰이 가가쿠 가부시키가이샤 폴리프로필렌 블록 공중합체 수지 및 제조 방법
JP2000290333A (ja) 1999-02-04 2000-10-17 Grand Polymer:Kk ポリプロピレンブロック共重合体樹脂および製造方法
JP3832129B2 (ja) 1999-02-05 2006-10-11 株式会社プライムポリマー ポリプロピレン樹脂組成物および射出成形品
JP4019748B2 (ja) * 2001-03-07 2007-12-12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ポリプロピレン系樹脂組成物、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れからなる射出成形体
JP3931725B2 (ja) 2002-05-15 2007-06-20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ポリプロピレン系樹脂組成物、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れからなる射出成形体
US7632887B2 (en) * 2002-08-12 2009-12-15 Exxonmobil Chemical Patents Inc. Plasticized polyolefin compositions
JP4903360B2 (ja) 2002-11-19 2012-03-28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プロピレンブロック共重合体製造用固体触媒成分、プロピレンブロック共重合体製造用触媒、およびプロピレンブロック共重合体の製造方法
CN1316704C (zh) * 2002-12-16 2007-05-16 宁波信高塑化有限公司 一种埋地式中高压电力电缆用套管及其生产方法
JP4595316B2 (ja) * 2003-11-18 2010-12-08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プロピレン系重合体、その重合体を含むポリプロピレン系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の組成物からなる射出成形体
EP1820821B1 (en) 2004-11-25 2012-02-29 Mitsui Chemicals, Inc. Propylene resin composition and use thereof
JP4736417B2 (ja) * 2004-12-17 2011-07-27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ポリプロピレン系樹脂組成物
CN101558094B (zh) * 2006-12-15 2011-06-08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丙烯嵌段共聚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369182B2 (ja) 2018-08-08
US20150018474A1 (en) 2015-01-15
DE102014010338A1 (de) 2015-01-15
DE102014010338B4 (de) 2022-01-13
CN104277325A (zh) 2015-01-14
JP2015034292A (ja) 2015-02-19
US9315657B2 (en) 2016-04-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77325B (zh) 丙烯树脂组合物
CA2946800C (en) Polypropylene - polyethylene blends with improved properties
CN103649207B (zh) 具有低收缩率和clte的高流动性聚烯烃组合物
CN1315934C (zh) 用于制备耐冲击聚烯烃制品的聚烯烃母料
CN103080212A (zh) 具有出色的断裂伸长性的刚性聚丙烯组合物
TW200427761A (en) Polyolefin masterbatch and composition suitable for injection molding
CN102010549A (zh) 聚丙烯树脂组合物及其生产方法
CN110832027A (zh) 包含异相丙烯共聚物的组合物
AU2014256448A1 (en) Multimodal polypropylene composition for pipe applications
JP2012229303A (ja) プロピレン系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の射出成形体
KR20220079514A (ko) 프로필렌계 중합체 조성물, 무연신 필름 및 적층체
CN108727687A (zh) 丙烯树脂组合物和注射成型制品
KR102411761B1 (ko) 프로필렌계 수지 조성물, 성형체 및 용기
KR101842787B1 (ko) 손잡이 일체형 중공 성형용 폴리프로필렌 수지 조성물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10770292B (zh) 包含异相丙烯共聚物的组合物
KR20220012901A (ko) 비발포 시트 및 용기
KR102572905B1 (ko) 프로필렌계 수지 조성물 및 성형체
JP2018178108A (ja) プロピレン樹脂組成物及び成形体
JP3687383B2 (ja) 2軸延伸ブロー成形用プロピレン系重合体または重合体組成物、及び容器
WO2011159552A1 (en) Modified polypropylene for packaging applications
WO2011035994A1 (en) Propylene polymer compositions
JP7410666B2 (ja) 射出成形体
JP2015086259A (ja) プロピレン系樹脂組成物
JP2023150350A (ja) ポリプロピレン系樹脂組成物および成形体
TW486501B (en) Propylenic composition, preparation thereof, polypropylenic composition and molded artic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