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72888B - 冷却器、电气元器件单元及制冷装置 - Google Patents

冷却器、电气元器件单元及制冷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72888B
CN104272888B CN201380021754.9A CN201380021754A CN104272888B CN 104272888 B CN104272888 B CN 104272888B CN 201380021754 A CN201380021754 A CN 201380021754A CN 104272888 B CN104272888 B CN 10427288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ing plate
heat transfer
cooler
groove
protrusion ta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2175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272888A (zh
Inventor
寺木润
寺木润一
小栗昭彦
喜多正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kin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kin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kin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Daikin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2728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728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2728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728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2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liquid coolant with phase change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381Thermal management, e.g. evaporation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34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heating, ventilating or temperature compensation ; Temperature sensing arrangements
    • H01L23/46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heating, ventilating or temperature compensation ; Temperature sensing arrangements involving the transfer of heat by flowing fluids
    • H01L23/473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heating, ventilating or temperature compensation ; Temperature sensing arrangements involving the transfer of heat by flowing fluids by flowing liqui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20Electric components for separate outdoor units
    • F24F1/24Cooling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34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heating, ventilating or temperature compensation ; Temperature sensing arrangements
    • H01L23/40Mountings or securing means for detachable cooling or heating arrangements ; fixed by friction, plugs or springs
    • H01L23/4093Snap-on arrangements, e.g. clip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02Details
    • H05K1/0201Thermal arrangements, e.g. for cooling, heating or preventing overheating
    • H05K1/0203Cooling of mounted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218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liquid coolant without phase change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254Cold plates transferring heat from heat source to coolant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2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liquid coolant with phase change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354Refrigerating circuit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8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for power electronics, e.g. for inverters for controlling motor
    • H05K7/20936Liquid coolant with phase chang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1/00Compressor arrangements
    • F25B31/006Cooling of compressor or mot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924/0001Technical content checked by a classifier
    • H01L2924/0002Not covered by any one of groups H01L24/00, H01L24/00 and H01L2224/00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Semiconductors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冷却器(60)具有:板状的传热板(62),该传热板(62)上形成有供冷却管(15)嵌入的槽(61);以及按压板(64),该按压板(64)用于将冷却管(15)按压于槽(61)内,所述冷却器以利用制冷剂配管(15)内的制冷剂冷却功率模块(53)的方式安装于功率模块(53)。在冷却器(60)上设置铰链机构(77),该铰链机构(77)将按压板(64)以能自由转动的方式安装于传热板(62),以使按压板(64)在覆盖槽(61)的关闭状态与使槽(61)露出的打开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Description

冷却器、电气元器件单元及制冷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安装于制冷剂配管并冷却发热零件的冷却器、电气元器件单元及制冷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使用一种安装于制冷剂回路的制冷剂配管、并利用在制冷剂配管内流动的制冷剂对功率模块等发热零件进行冷却的冷却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另外,在这种冷却器中,存在一种具有传热板和按压板的冷却器,其中,在上述传热板上形成有供制冷剂配管嵌入的槽,上述按压板用于将嵌入上述传热板的制冷剂配管按压固定于传热板。
在上述冷却器中,当将制冷剂配管嵌入传热板并用按压板进行按压时,在制冷剂配管与传热板之间涂布热传导润滑脂以减小制冷剂配管与传热板的接触热阻,从而提高了冷却性能。为了简化制冷剂配管朝冷却器的安装作业,这种热传导润滑脂不是在安装时、而是在制作冷却器时涂布于传热板的槽内。此外,为了防止热传导润滑脂因与某物接触而剥离,涂布有热传导润滑脂的冷却器在设有覆盖槽的盖的状态下被搬运至设置现场,并在设置现场拆下盖之后进行制冷剂配管的安装作业。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2-15619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当如上所述为了保护热传导润滑脂而设置盖时,必须在进行安装作业之前拆下盖,另外,需废弃拆下的盖,存在安装作业花费时间并导致成本增大这样的问题。另外,在上述冷却器中,当将按压板固定于传热板并将制冷剂配管按压于槽内时,必须一边用手支承与传热板分开构成的按压板,一边用螺钉固定,很费时间。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而作,其目的在于实现制冷剂配管朝冷却器的安装作业的简化及成本的降低。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第一发明是一种冷却器,其具有:传热构件62,该传热构件62上形成有供制冷剂配管15嵌入的槽61;以及按压板64,该按压板64用于将上述制冷剂配管15按压于上述槽61内,上述冷却器以利用上述制冷剂配管15内的制冷剂冷却发热零件53的方式安装于该发热零件53,其特征是,上述冷却器包括开闭机构77,该开闭机构77将上述按压板64以能自由转动的方式安装于上述传热构件62,以在覆盖上述槽61的关闭状态与使上述槽61露出的打开状态之间切换上述按压板64。
在第一发明中,用于将制冷剂配管15按压于传热构件62的槽61内的按压板64利用开闭机构77以能自由转动的方式安装于传热构件62。此外,按压板64利用开闭机构77转动,并在覆盖槽61的关闭状态与使槽61露出的打开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第二发明是在第一发明的基础上,上述冷却器包括锁定机构78,该锁定机构78阻止上述按压板64的转动以将上述按压板64保持为关闭状态。
在第二发明中,利用锁定机构78阻止按压板64的转动,以保持按压板64的关闭状态。
第三发明是在第二发明的基础上,上述开闭机构77由转动用突出片74和转动支承部构成,其中,上述转动用突出片74从上述按压板64的转动基端侧的端部突出,上述转动支承部设于上述传热构件62在槽宽方向上的一侧,并与上述转动用突出片74卡合以将上述转动用突出片74支承成能自由转动。
在第三发明中,形成于按压板64的转动用突出片74与设于传热构件62在槽宽方向上的一侧的转动支承部卡合而支承于该转动支承部而转动,并使按压板64转动。
第四发明是在第三发明的基础上,上述锁定机构78由锁定用突出片75和转动阻止部构成,其中,上述锁定用突出片75从上述按压板64的转动前端侧的端部突出,上述转动阻止部设于上述传热构件62在槽宽方向上的与上述转动支承部相反的一侧,若在上述按压板64处于关闭状态时使该按压板64朝上述传热构件62在槽长方向上的一侧滑动,则上述转动阻止部与上述锁定用突出片75卡合以阻止上述按压板64的转动。
在第四发明中,若在按压板64处于关闭状态时使该按压板64朝上述传热构件62在槽宽方向上的一侧滑动,则形成于按压板64的转动前端侧的锁定用突出片75与设于传热构件62在槽宽方向上的和转动支承部相反一侧的转动阻止部卡合,从而阻止按压板64的转动。藉此,按压板64被保持为关闭状态。
第五发明是在第四发明的基础上,在上述传热构件62上安装有卡合构件63,该卡合构件63具有上述转动支承部和上述转动阻止部。
在第五发明中,通过将卡合构件63安装于传热构件62,可在传热构件62上形成转动支承部和转动阻止部。
第六发明是在第五发明的基础上,在上述传热构件62的槽长方向上的一端部和另一端部分别安装有上述卡合构件63,两个上述卡合构件63、63分别具有两个卡合部63b、63c,且两个上述卡合构件63、63形成为同一形状,上述两个卡合部63b、63c在上述传热构件62的槽宽方向上的两侧各设置一个,并分别能与上述转动用突出片74及上述锁定用突出片75卡合,且当与上述转动用突出片74卡合时,成为上述转动支承部,另一方面,当与上述锁定用突出片75卡合时,成为上述转动阻止部。
然而,当以卡合构件63的特定部分为转动支承部、其它特定部分为转动阻止部的方式构成卡合构件63时,不能将安装于传热构件62在槽长方向上的一端部和另一端部的两个卡合构件63设为同一形状。即,当将两个卡合构件63设为同一形状时,即便能在传热构件62的槽长方向的一端部以在传热构件62的槽宽方向的一侧设有转动支承部、而在相反一侧设有转动阻止部的方式安装卡合构件63,也无法在传热构件62的槽长方向的另一端部以在传热构件62的槽宽方向的一侧设有转动支承部、而在相反一侧设有转动阻止部的方式安装卡合构件63。
与此相对,在第六发明中,两个卡合构件63、63具有两个卡合部63b、63c,这两个卡合部63b、63c在传热板62的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各设置一个,并既作为转动支承部也作为转动阻止部。因此,即便将两个卡合构件63、63形成为同一形状,也可使各卡合构件63、63的设于传热构件62在宽度方向上的一侧的卡合部63c、63c成为转动支承部,使设于与该转动支承部相反一侧的卡合部63c、63b成为转动阻止部。即,即便将两个卡合构件63、63形成为同一形状,也能分别在传热构件62的槽长方向的一端部和另一端部以在传热构件62的槽宽方向的一侧设有转动支承部、而在相反一侧设有转动阻止部的方式安装卡合构件63。
第七发明是在第一发明至第六发明中任一发明的基础上,在上述槽61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以沿槽长方向延伸的方式涂布有热传导润滑脂79。
在第七发明中,在传热构件62的槽61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以沿着槽长方向延伸的方式涂布有热传导润滑脂79。通过这样涂布热传导润滑脂79,仅将制冷剂配管15嵌入槽61内,涂布于槽61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的热传导润滑脂79就会较薄地延伸而朝宽度方向的两端侧扩散。藉此,传热构件62的槽61内表面与制冷剂配管15之间的间隙被热传导润滑脂79埋没,可降低接触热阻。
第八发明是一种电气元器件单元,其包括:基板51,该基板51上安装有发热零件53;以及安装于上述发热零件53的上述第一发明至第七发明中任一发明的冷却器60。
在第八发明中,冷却器60安装于发热零件53而构成电气元器件单元,上述发热零件53安装于基板51。
第九发明是一种制冷装置,其包括供制冷剂循环以进行蒸汽压缩式的制冷循环的制冷剂回路10,其特征是,上述制冷装置包括上述第八发明的电气元器件单元50,在上述电气元器件单元50的冷却器60的槽中嵌入有上述制冷剂回路10的液体配管15。
在第九发明中,安装于冷却器60的发热零件53被制冷剂回路10的液体制冷剂冷却。
发明效果
根据第一发明,设置铰链机构77,该铰链机构77将按压板64以能自由转动的方式安装于传热构件62,以使按压板64在覆盖槽61的关闭状态与使槽61露出的打开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因此,当将在传热构件62的槽61中涂布有热传导润滑脂79的冷却器搬运至设置现场时,通过预先将按压板64设为关闭状态,能保护热传导润滑脂79以防止因接触而产生的剥离。即,除了冷却器的结构以外,不用另行设置盖而增大成本,就能在保护热传导润滑脂79的状态下搬运至设置现场。另外,即便在设置现场,也可在将按压板64设为打开状态并将制冷剂配管15嵌入传热构件62的槽61内之后,通过使按压板64转动来形成关闭状态,从而能以不用用手支承的方式容易地将按压板64固定于传热构件62。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能将制冷剂配管15朝冷却器的安装作业简化,并能通过省略目前使用的盖来实现成本的降低。
另外,根据第二发明,设置阻止按压板64的转动以将按压板64保持成关闭状态的锁定机构78。因此,当将冷却器搬运至设置现场时,能利用锁定机构78保持按压板64的关闭状态,因此,能可靠地保护热传导润滑脂79。另外,在设置现场,在将制冷剂配管15嵌入传热构件62的槽61内之后,通过利用锁定机构78保持按压板64的关闭状态,能以不用用手按压按压板64的方式将按压板64固定于传热构件62。由此,能简化按压板64的固定作业,并能简化制冷剂配管15朝冷却器的安装作业。
另外,根据第三发明,由转动用突出片74和转动支承部构成开闭机构77,其中,上述转动用突出片74从按压板64的转动基端侧的端部突出,上述转动支承部设于传热构件62在槽宽方向上的一侧,并将转动用突出片74支承成能自由转动。因此,能由简易的结构构成开闭机构77。
另外,根据第四发明,由锁定用突出片75和转动阻止部构成锁定机构78,其中,上述锁定用突出片75从按压板64的转动前端侧的端部突出,上述转动阻止部设于传热构件62在槽宽方向上的与转动支承部相反一侧,若使关闭状态的按压板64滑动,则上述转动阻止部与锁定用突出片75卡合以阻止按压板64的转动。因此,能由简易的结构构成锁定机构78。另外,能通过仅使按压板64滑动的简易动作阻止按压板64的转动,以保持按压板64的关闭状态。
另外,根据第五发明,在传热构件62上安装具有转动支承部和转动阻止部的卡合构件63。因此,仅在没有转动支承部、转动阻止部的传热构件62上安装卡合构件63,就能容易地在传热构件62上构成转动支承部和转动阻止部。
另外,根据第六发明,在两个卡合构件63、63上设置两个卡合部63b、63c,这两个卡合部63b、63c在传热构件62的槽宽方向的两侧各设置一个,并既作为转动支承部也作为转动阻止部。因此,即便将两个卡合构件63、63形成为同一形状,也能分别在传热构件62的槽长方向的一端部和另一端部以在传热构件62的槽宽方向的一侧设有转动支承部、而在相反一侧设有转动阻止部的方式安装卡合构件63。因此,即便将两个卡合构件63、63中的任意卡合构件63安装于两处安装位置中的任意安装位置,也能构成开闭机构77和锁定机构78,不会出现安装错误。因此,能防止两个卡合构件63、63的安装错误。另外,无需形成两类卡合构件63,因此,能降低卡合构件63、63的制作成本的增大。
另外,根据第七发明,在传热构件62的槽61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以沿着槽长方向延伸的方式涂布热传导润滑脂79,因此,仅在进行制冷剂配管15朝冷却器60的安装作业时将制冷剂配管15嵌入槽61内,就能较薄、较宽地延伸热传导润滑脂79。即,无需使用辊子等涂布扩散热传导润滑脂79,能简化热传导润滑脂79的涂布作业,并也能简化制冷剂配管15朝冷却器60的安装作业。
另外,根据第九发明,通过将制冷剂回路10的液体配管15嵌入冷却器60的传热构件62的槽61内,能用制冷剂回路10的液体制冷剂充分地冷却发热零件53。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示意结构的制冷剂回路图。
图2是实施方式的室外单元的俯视图。
图3是实施方式的电气元器件单元的主视图。
图4是图3的IV-IV方向剖视图。
图5是将实施方式的按压板拆下后的状态下的冷却器的主视图。
图6(A)及图6(B)是表示实施方式的传热板的图,图6(A)是主视图,图6(B)是从下方观察到的图。
图7(A)~图7(D)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支承构件的图,图7(A)是主视图,图7(B)是从下方观察到的图,图7(C)是从左方观察到的图,图7(D)是从右方观察到的图。
图8(A)~图8(D)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按压板的图,图8(A)是从正面观察到的图,图8(B)是从下方观察到的图,图8(C)是从左方观察到的图,图8(D)是从右方观察到的图。
图9是表示涂布于传热板的槽内的热传导润滑脂的示意图。
图10是表示组装完成后、安装前的电气元器件单元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冷却器、电气元器件单元及制冷装置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以下,作为本发明的制冷装置的一例对空调机进行说明,但本发明的制冷装置并不限于空调机。
《发明的实施方式》
空调机1具有供制冷剂循环来进行蒸汽压缩式的制冷循环的制冷剂回路10,并切换地进行制冷运转和制热运转。具体而言,空调机1具有设置于室内的室内单元20和设置于室外的室外单元30。室内单元20和室外单元30通过两根连通配管11、12彼此连接在一起而构成作为闭回路的制冷剂回路10。
(室内单元)
室内单元20具有室内热交换器21、室内风扇22及室内膨胀阀23。室内热交换器21例如由交叉翅片型的翅片管热交换器构成,并由室内风扇22进行送风。在室内热交换器21中,在传热管的内部流动的制冷剂与流过传热管的外部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室内膨胀阀23例如由电子膨胀阀构成。
(室外单元)
室外单元30具有室外热交换器31、室外风扇32、室外膨胀阀33、压缩机34及四通切换阀35。室外热交换器31例如由交叉翅片型的翅片管热交换器构成,并由室外风扇32进行送风。在室外热交换器31中,在传热管的内部流动的制冷剂与流过传热管的外部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室外膨胀阀33例如由电子膨胀阀构成。压缩机34例如由涡旋压缩机等旋转式压缩机构成。四通切换阀35具有第一至第四的四个端口,并对制冷剂回路10的制冷剂的循环方向进行切换。四通切换阀35在制冷运转时形成使第一端口与第二端口连通且使第三端口与第四端口连通的状态(图1的实线所示的状态),并在制热运转时形成使第一端口与第三端口连通且使第二端口与第四端口连通的状态(图1的虚线所示的状态)。
以下,对室外单元30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说明。另外,在以下说明中,为了便于说明,将图2的下侧设为“前”、将上侧设为“后”、将左侧设为“左”、将右侧设为“右”、将纸面正交方向的外侧设为“上”、将纸面正交方向的里侧设为“下”来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室外单元30具有箱形的壳体40。壳体40具有前表面面板41、后表面面板42、左侧面面板43及右侧面面板44。前表面面板41形成于室外单元30的前侧。在前表面面板41上形成有供室外空气吹出的吹出口41a。前表面面板41相对于壳体40的本体构成为能自由装拆。后表面面板42形成于室外单元30的后侧。在后表面面板42上形成有供室外空气吸入的吸入口42a。左侧面面板43形成于室外单元30的左侧。在左侧面面板43上形成有吸入口43a。右侧面面板44形成于室外单元30的右侧。
壳体40具有纵隔板45和横隔板46。壳体40的内部空间被纵隔板45沿左右方向分隔为两个空间。左右排列的两个空间中的左侧的空间构成热交换器室47,右侧的空间被横隔板46进一步沿前后方向分隔为两个空间。前后排列的两个空间中的后侧的空间构成压缩机室48,前侧的空间构成电气元器件室49。
(电气元器件室内的构成设备)
在电气元器件室49内收容有电气元器件单元50和冷却管15,其中,上述电气元器件单元50具有用于对空调机1的各种构成设备进行控制的各种电气元器件,上述冷却管15供制冷剂回路10的制冷剂流通。
如图2所示,电气元器件单元50包括:印刷基板51,该印刷基板51上安装有包括发热零件即功率模块53在内的各种电子零件;以及冷却器60,该冷却器60用于对安装于上述印刷基板51的功率模块53进行冷却。功率模块53是例如逆变器电路的开关元件等,并以在运转时发热但不超过能工作的温度(例如90℃)的方式被冷却器60冷却。冷却器60安装于印刷基板51。另外,在印刷基板51的前表面安装有功率模块53和冷却器60的电气元器件单元50通过固定构件55固定于横隔板46。另外,冷却器60的详细结构将在后面说明。
如图1所示,冷却管15构成制冷剂回路10的制冷剂配管的一部分。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冷却管15连接在制冷剂回路10的室内膨胀阀23与室外膨胀阀33之间,并构成液体配管的一部分。即,在冷却管15中流通着由室内热交换器21或室外热交换器31冷凝后的高压液体制冷剂。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冷却管15形成为U字管,其具有两根直管部16、16和将该两根直管部16、16的端部连接的U字形状的曲管部17。两根直管部16、16被配置成大致平行。冷却管15以曲管部17位于两根直管部16、16的上方、即从正面观察时形成倒U字形状的方式配置于电气元器件室49内。另外,冷却管15在设置电气元器件单元50之前、预先配置于壳体40的电气元器件室49。另外,冷却管15在设置电气元器件单元50之前、以越是朝向上方则越是位于前侧的方式朝前方倾斜,并在其后方设置完电气元器件单元50之后,利用弹性返回至本来的直立状态(参照图2)。
(冷却器)
如图4所示,冷却器60具有:传热板62,该传热板62上形成有供冷却管15嵌入的槽61;两个支承构件(卡合构件)63、63,该两个支承构件63、63将上述传热板62安装于印刷基板51;以及按压板64,该按压板64用于将冷却管15按压于传热板62。
如图5及图6所示,传热板62由铝等热传导率较高的金属材料构成,并形成为长板状。在传热板62的前表面(图6(B)的上表面)形成有从长度方向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的三个凸部65、66、65,并在三个凸部65、66、65之间形成有两个凹部67、67。三个凸部65、66、65中,比起正中间的内侧凸部66,两端的外侧凸部65、65的宽度较大且突出高度较低。
在两个外侧凸部65、65分别形成有供上述冷却管15的两根直管部16、16嵌入的槽61。槽61在传热板62的长度方向上延伸并形成为供冷却管15的直管部16嵌入的截面形状。在冷却管15与槽61之间存在热传导润滑脂79(参照图4)。热传导润滑脂79通过埋没冷却管15与槽61之间的微小间隙来降低冷却管15与传热板62的槽61的内表面的接触热阻,以促进冷却管15与传热板62之间的传热。
内侧凸部66的顶部形成为平坦,并与后述按压板64的第二凸部72的顶部72a抵接(参照图4)。另外,在内侧凸部66形成有两个螺钉孔66a,这两个螺钉孔66a用于旋紧螺钉91,该螺钉91用于对按压板64进行固定。两个螺钉孔66a从内侧凸部66的长度方向的一端朝另一端形成于四分之一的长度位置和四分之三的长度位置。
两个凹部67的底面形成为在从传热板62的长度方向的一端到另一端的范围中呈直线状延伸的平坦面。按压板64的后述爪部63g与各凹部67的底面抵接(参照图4)。
在长板状的传热板62的后表面形成有从长度方向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的宽度较大的凸部68。凸部68的顶部形成为平坦,并贯穿形成有螺钉孔68a,该螺钉孔68a用于旋紧螺钉69(参照图5、图10),该螺钉69用于将后述支承构件63固定于凸部68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另外,在凸部68上形成有多个(本实施方式中为七个)螺钉孔68b,该螺钉孔68b用于旋紧螺钉92,该螺钉92用于固定功率模块53。多个螺钉孔68b形成为在上下方向上贯穿传热板62,并从后表面的凸部68的顶部延伸至前表面的内侧凸部66的顶部或前表面的凹部67的底面。功率模块53通过在散热面与凸部68的扁平的顶部抵接的状态下将螺钉92旋紧于螺钉孔68b而被安装成与传热板62热接触。
如图5及图7所示,两个支承构件63是通过将实施了锡镀覆的金属板折曲加工而形成的,并形成为同一形状。具体而言,支承构件63具有主体部63a、两个弯曲部(卡合部)63b、63c、底部63d、两个支承部63e、63e、两个折返部63f、63f以及两个爪部63g、63g。另外,由于两个支承构件63形成为同一形状,因此以下使用图7(A)~图7(D)仅对设于图5的下侧的支承构件63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7(A)、图7(B)所示,主体部63a由形成为コ字状的金属片形成。具体而言,主体部63a具有:主体本体,该主体本体沿着传热板62的槽长方向上的端面(上端面、下端面)在槽宽方向(左右方向)上延伸;以及两个侧部,这两个侧部从上述主体本体的两端沿着传热板62折返并沿着传热板62的两侧面。
如图7(C)、图7(D)所示,两个弯曲部63b、63c与主体部63a的两个侧部连续地沿着传热板62的侧面延伸。两个弯曲部63b、63c与主体部63a的两个侧部相比前后方向(图7(B)~图7(D)中为上下方向)的长度较长,且前端部位于比传热板62的前端靠前方的位置(参照图4)。另外,两个弯曲部63b、63c的前端部以越是朝向前方、则越是远离传热板62的方式弯曲。
如图7(C)所示,两个弯曲部63b、63c中,在一方的第一弯曲部63b的前端部(图7(C)为上端部)形成有第一孔部63h。第一孔部63h由本体孔部63h1和细孔部63h2构成,上述本体孔部63h1呈矩形,上述细孔部63h2从上述本体孔部63h1的前端部朝上方(图7(C)为左方)细长地延伸。另一方面,如图7(D)所示,在另一方的第二弯曲部63c的前端部(图7(D)为上端部)形成有矩形的第二孔部63i,并在该第二孔部63i的后方(图7(D)为下方)形成有比该第二孔部63i小的矩形的第三孔部63k。第二孔部63i形成于与第一孔部63h相对应的位置。
另外,详细情况后述,但第一孔部63h及第二孔部63i构成为分别能供形成于按压板64的Y字状的突出片74及L字状的突出片75插入。此外,第一弯曲部63b及第二弯曲部63c构成为卡合部,该卡合部在与T字状的突出片74卡合时,作为将该突出片74支承成能自由转动的转动支承部起作用,另一方面,在与L字状的突出片75卡合时,作为阻止按压板64转动的转动阻止部起作用。
如图7(A)、图7(B)所示,底部63d从主体部63a的主体本体的后端(图7(B)为下端)朝传热板62延伸,并沿着传热板62的后表面。在底部63d的中央部形成有供螺钉69插通的插通孔63l。
如图7(B)~图7(D)所示,两个支承部63e、63e从底部63d的宽度方向的两端分别朝后方(图7(B)为下方)延伸。另外,两个支承部63e、63e形成为大致矩形,前端部(图7(B)中为下端部)分为两股而形成细长的两个爪。详细情况后述,但通过这两个支承部63e、63e的爪被插入至形成于印刷基板51的孔,将冷却器60临时固定于印刷基板51。
折返部63f从主体部63a的主体本体的两端部朝传热板62的长度方向的端面(上端面、下端面)延伸。
两个爪部63g、63g在两个折返部63f、63f的内侧从主体部63a的主体本体朝传热板62延伸,并沿着传热板62的两个凹部67、67的平坦的后表面(参照图4)。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在利用两个爪部63g、63g和底部63d夹住传热板62的状态下使螺钉69插通底部63d的插通孔63l而旋紧于传热板62的螺钉孔68a,从而将两个支承构件63固定于传热板62。当这样将两个支承构件63分别安装于传热板62在槽长方向上的两端部时,如图5所示,在传热板62的左侧沿上下方向配置有上方的支承构件63的第二弯曲部63c和下方的支承构件63的第一弯曲部63b,在传热板62的右侧沿上下方向配置有上方的支承构件63的第一弯曲部63b和下方的支承构件63的第二弯曲部63c。另外,两个支承构件63形成为同一形状,因此,即便使相对于传热板62的安装位置逆转,也形成相同的安装状态。
如图8所示,按压板64是通过将实施了锌镀覆的矩形的金属板折曲而形成的。如图4所示,按压板64设于传热板62的前侧,并通过后述的铰链机构77以能自由打开关闭的方式安装于传热板62。另外,按压板64形成为与传热板62的外形大致相同的形状,并在关闭状态下与传热板62相对地覆盖两个槽61、61。另外,按压板64利用后述的锁定机构78保持关闭状态。
具体而言,如图8所示,按压板64通过将矩形的金属板折曲而形成有从长度方向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的三个凸部71、72、73。三个凸部71、72、73中的左侧的第一凸部71及右侧的第三凸部73与正中间的第二凸部72相比宽度较大且突出高度较高。另外,三个凸部71、72、73分别具有:顶部71a、72a、73a;左侧部71b、72b、73b,该左侧部71b、72b、73b与上述顶部71a、72a、73a的左侧连续;以及右侧部71c、72c、73c,该右侧部71c、72c、73c与顶部71a、72a、73a的右侧连续。按压板64的第一凸部71的右侧部71c与第二凸部72的左侧部72b连续,第二凸部72的右侧部72c与第三凸部73的左侧部73b连续。
第二凸部72的截面由顶部72a、左侧部72b及右侧部72c形成为大致梯形。另外,在第二凸部72的顶部72a形成有两个插通孔72d,这两个插通孔72d供用于将按压板64固定于传热板62的螺钉91插通。两个插通孔72d从第二凸部72的长度方向的一端朝另一端形成于四分之一的长度位置和四分之三的长度位置,并与传热板62的内侧凸部66的两个螺钉孔66a相对应。
另一方面,第一凸部71及第三凸部73隔着第二凸部72形成为大致对称形状。即,第一凸部71的右侧部71c和第三凸部73的左侧部73b形成为对称,第一凸部71的顶部71a和第三凸部73的顶部73a形成为对称,第一凸部71的左侧部71b和第三凸部73的右侧部73c形成为对称。
第一凸部71的右侧部71c在与连续的第二凸部72的左侧部72b形成V字的方向上延伸。另一方面,第三凸部73的左侧部73b在与连续的第二凸部72的右侧部72c形成V字的方向上延伸。
另外,第一凸部71的顶部71a越是朝向宽度方向的左端部,则越是朝后方(图8(B)为下方)倾斜。另一方面,第三凸部73的顶部73a越是朝向宽度方向的右端部,则越是朝后方倾斜。
第一凸部71的左侧部71b具有:倾斜部71d,该倾斜部71d与顶部71a连续,并越是朝向后方(图8(B)中为下方)则越是朝左侧倾斜;以及非倾斜部71e,该非倾斜部71e与上述倾斜部71d连续,并朝后方笔直延伸。另一方面,第三凸部73的右侧部73c具有:倾斜部73d,该倾斜部73d与顶部73a连续,并越是朝向后方则越是朝右侧倾斜;以及非倾斜部73e,该非倾斜部71e与上述倾斜部73d连续,并朝后方笔直延伸。
在第一凸部71的左侧部71b的上下方向的两端部形成有朝左侧突出的T字状的突出片74。两个突出片74、74是通过形成仅有一端部与左侧部71b相连的T字状的切入片、并以该切入片的一端部为基点使其它部分朝左侧转动折曲而形成的。两个突出片74、74分别具有从左侧部71b朝左侧突出的突出部74a和从该突出部74a的前端朝上下方向延伸的延伸部74b。两个突出片74、74的延伸部74b的上下方向的长度形成得比支承构件63的第一孔部63h的本体孔部63h1和第二孔部63i的上下方向的长度长,且比第一孔部63h的前端部分(本体孔部63h1的前端部和细孔部63h2构成的部分)的上下方向的长度短。另外,详细情况后述,但两个突出片74、74构成铰链机构(打开关闭机构)77的转动用突起片,该铰链机构77以按压板64切换至关闭状态和打开状态的方式将按压板64以能自由转动的方式安装于传热板62。
另一方面,在第三凸部73的右侧部73c的上下方向的两端部形成有朝右侧突出的L字状的突出片75。两个突出片75、75是通过形成仅一端部与右侧部73c相连的L字状的切入片、并以该切入片的一端部为基点使其它部分朝右侧转动折曲而形成的。两个突出片75、75分别具有从右侧部73c朝右侧突出的突出部75a和从该突出部75a的前端朝下方延伸的延伸部75b。两个突出片75、75的延伸部75b的上下方向的长度形成得比支承构件63的第一孔部63h的本体孔部63h1和第二孔部63i的上下方向的长度短。另外,两个突出片75、75形成于与两个T字状的突出片74、74相对应的位置。详细情况后述,但两个突出片75、75构成阻止按压板64的转动以将按压板64保持成关闭状态的锁定机构78的锁定用突出片。
另外,在第三凸部73的右侧部73c的非倾斜部73e的下端侧的突出片75附近形成有板簧部76。板簧部76的第三凸部73的右侧部73c的非倾斜部73e的一部分被切成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短条状,仅上端部与非倾斜部73e连续,其它部分被从非倾斜部73e切离。另外,板簧部76在下端部具有以朝右侧突出的方式折曲的折曲部76a。折曲部76a在使关闭状态的按压板64朝下方滑动时、与支承构件63的第三孔部63k卡合以抑制按压板64朝上方滑动。
按压板64通过如上所述将金属板折曲形成而形成有在长度方向上呈直线状地延伸的多个折返部。这些折返部作为用于使按压板64的长度方向的刚度增大的加强肋起作用。藉此,在按压板64中,长度方向上的刚度比宽度方向的刚度大。另外,也可将折返部设为例如大致U字状的折返形状。
根据上述结构,当按压板64利用螺钉91固定于传热板62时,第二凸部72的顶部72a与传热板62的内侧凸部66的平坦的顶部抵接。此时,第二凸部72发生弹性变形而朝传热板62一侧、即后方(图8(B)中为下方)沉入。藉此,第一凸部71的右侧部71c及第三凸部73的左侧部73b也朝后方沉入。其结果是,第一凸部71及第三凸部73的顶部71a、73a不在前后方向上倾斜,分别与冷却管15的两个直管部16、16抵接而将该二个直管部16、16分别按压于传热板62的两个槽61、61(参照图4)内。
―铰链机构―
如图3所示,冷却器60包括铰链机构77,该铰链机构77将按压板64以能自由转动的方式安装于传热板62,以使按压板64在覆盖槽61的关闭状态与使槽61露出的打开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在本实施方式中,铰链机构77由形成于按压板64的两个T字状的突出片74、74和两个支承构件63的配置于传热板62左侧的两个弯曲部63c、63b、即上方的支承构件63的第二弯曲部63c和下方的支承构件63的第一弯曲部63b构成。
如上所述,在第一弯曲部63b形成有由矩形的本体孔部63h1和细孔部63h2构成的第一孔部63h,在第二弯曲部63c形成有矩形的第二孔部63i。第一孔部63h形成为:矩形的本体孔部63h1的上下方向的长度比突出片74的延伸部74b(参照图8)的上下方向的长度(T字的横向宽度)短,前端部分(由本体孔部63h1的前端部和细孔部63h2构成的部分)的上下方向的长度比突出片74的延伸部74b的上下方向的长度长。另一方面,矩形的第二孔部63i的上下方向的长度比突出片74的延伸部74b(参照图8)的上下方向的长度(T字的横向宽度)短。根据这种结构,在将设于按压板64上部的突出片74插入至上方的支承构件63的第二孔部63i之后,一边利用细孔部63h2,一边将设于按压板64下部的突出片74插入至下方的支承构件63的第一孔部63h的本体孔部63h1,此时,各突出片74、74不会脱离上方的支承构件63的第一孔部63h的本体孔部63h1及下方的支承构件63的第二孔部63i。即,设于按压板64的各突出片74、74分别与上方的支承构件63的第二弯曲部63c和下方的支承构件63的第一弯曲部63b卡合。
另外,如上所述,各支承构件63的第一弯曲部63b及第二弯曲部63c以形成有第一孔部63h及第二孔部63i的前端部越是朝向前方、则越是远离传热板62的方式弯曲(参照图4)。具体而言,各弯曲部63c、63b形成为以下弯曲形状:当以按压板64切换至打开状态的方式与各突出片74、74一起使按压板64转动时,不阻碍该按压板64的转动。
根据以上结构,在传热板62的左侧沿上下方向排列的上方的支承构件63的第二弯曲部63c和下方的支承构件63的第一弯曲部63b在按压板64的构成转动用突出片的突出片74被插入至各个孔部63i、63h的状态下构成将各突出片74支承成能自由转动的转动支承部。此外,利用上述铰链机构77将按压板64以能自由转动的方式安装于传热板62,以便按压板64在打开状态与关闭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锁定机构―
冷却器60包括阻止按压板64的转动以将按压板64保持成关闭状态的锁定机构78。在本实施方式中,锁定机构78由形成于按压板64的两个L字状的突出片75、75和两个支承构件63的配置于传热板62右侧的两个弯曲部63b、63c、即上方的支承构件63的第一弯曲部63b和下方的支承构件63的第二弯曲部63c构成。
如上所述,第一弯曲部63b的第一孔部63h的本体孔部63h1及第二弯曲部63c的第二孔部63i的上下方向的长度比突出片75的延伸部75b(参照图8)的上下方向的长度长。在各支承构件63处,第一孔部63h和第二孔部63i形成于相对应的位置。另外,两个L字状的突出片75、75形成于与两个T字状的突出片74、74相对应的位置。根据上述结构,当利用铰链机构77使按压板64转动而处于关闭状态时,两个L字状的突出片75、75嵌入上方的支承构件63的第一弯曲部63b的第一孔部63h的本体孔部63h1和下方的支承构件63的第二弯曲部63c的第二孔部63i。此外,在该状态下,当使按压板64朝下方滑动时,通过L字状的突出片75、75咬入第一孔部63h及第二孔部63i的周壁(与第一孔部63h及第二孔部63i的周壁卡合)而处于阻止了按压板64转动的锁定状态。在锁定状态中,即便欲使按压板64转动,L字状的突出片75、75的延伸部75b、75b也挂在第一孔部63h及第二孔部63i的周壁上,从而使按压板64无法转动。另一方面,在锁定状态下,当使按压板64朝上方滑动时,L字状的突出片75、75远离第一孔部63h及第二孔部63i的周壁而处于允许按压板64转动的非锁定状态。
根据以上结构,在传热板62的右侧沿上下方向排列的上方的支承构件63的第一弯曲部63b和下方的支承构件63的第二弯曲部63c构成以下转动阻止部:当使关闭状态的按压板64朝传热板62的槽长方向上的一侧滑动时,与构成锁定用突出片的突出片75卡合以阻止按压板64的转动。此外,利用上述锁定机构78阻止按压板64的转动,以将按压板64保持为关闭状态。
―滑动抑制机构―
冷却器60包括滑动抑制机构80,该滑动抑制机构80抑制关闭状态的按压板64朝上方(图3中为上方)滑动,以防止因振动等而解除锁定机构78的锁定状态。在本实施方式中,滑动抑制机构80由下方的支承构件63的第二弯曲部63c和形成于按压板64的板簧部76构成。具体而言,板簧部76在因锁定机构78而处于锁定状态时,使折曲部76a陷入第三孔部63k。这样,通过板簧部76的折曲部76a陷入第三孔部63k,即便因振动等而使朝上方(图3的朝上)的力作用于按压板64,折曲部76a也会与第三孔部63k的周壁抵接,以阻止按压板64朝上方滑动。另一方面,在操作者为了使按压板64朝上方滑动而施加力的情况下,板簧部76因折曲部76a对第三孔部63k的周壁施加的力的反作用而挠曲,折曲部76a从第三孔部63k脱落而跃上周壁。藉此,可解除锁定机构78的锁定状态。
-运转动作-
参照图1对空调机1的运转动作进行说明。空调机1切换地进行制冷运转和制热运转。
(制冷运转)
在制冷运转中,压缩机34中压缩后的制冷剂在室外热交换器31中冷凝。冷凝后的制冷剂流过例如全开状态的室外膨胀阀33,并在冷却管15中流动。
在压缩机34运转时,功率模块53发热。因此,功率模块53的热量按传热板62、热传导润滑脂79、冷却管15的顺序传递并放出至冷却管15内的制冷剂。其结果是,功率模块53被冷却,功率模块53被维持在能动作的规定温度。
流过冷却管15的制冷剂在室内膨胀阀23中被减压之后,在室内热交换器21中蒸发。藉此,室内空气被冷却。蒸发后的制冷剂被吸入至压缩机34中而被压缩。
(制热运转)
在制热运转中,压缩机34中压缩后的制冷剂在室内热交换器21中冷凝。藉此,室内空气被加热。冷凝后的制冷剂流过例如全开状态的室内膨胀阀23,并在冷却管15中流动。在冷却管15中流动的制冷剂与上述制冷运转相同地从功率模块53吸热,以对功率模块53进行冷却。流过冷却管15的制冷剂在室外膨胀阀33中被减压之后,在室外热交换器31中蒸发。蒸发后的制冷剂被吸入至压缩机34中而被压缩。
―电气元器件单元的组装动作―
首先,分别制作出传热板62、两个支承构件63、按压板64。接着,在传热板62的上下方向的两端部分别固定支承构件63(参照图5)。通过在利用两个爪部63g、63g和底部63d夹住传热板62的状态下使螺钉69插通底部63d的插通孔631而旋紧于传热板62的螺钉孔68a,从而将各支承构件63固定于传热板62。另外,将功率模块53安装于传热板62。功率模块53通过在散热面与传热板62的后表面的凸部68的扁平的顶部抵接的状态下将螺钉92旋紧于螺钉孔68b而被安装成与传热板62热接触(参照图4)。
接着,将安装有支承构件63和功率模块53的传热板62临时固定于印刷基板51。具体而言,将功率模块53的引线和各支承构件63的支承部63e、63e插入至形成于印刷基板51的通孔。此处,各支承部63e的前端部分为二股而形成细长的两个爪。另一方面,印刷基板51的通孔形成为比各支承部63e的前端部的宽度稍长。藉此,在使各支承部63e的前端部穿过通孔之后,通过使各支承部63e的前端部以扭转的方式变形而不从通孔脱落。通过这样使各支承部63e的前端部与印刷基板51卡合,从而将安装有支承构件63和功率模块53的传热板62临时固定于印刷基板51。
在上述临时固定之后,通过锡焊将功率模块53的引线和各支承构件63的支承部63e、63e固定于印刷基板51。上述零件的锡焊是通过使印刷基板51穿过回流焊炉而进行的。具体而言,是通过将印刷基板51的后表面浸入回流焊炉的焊料槽、并使熔解焊料从印刷基板51的后表面侧浸入分别插入有各支承部63e的前端部及功率模块53的引线的通孔而进行的。
在上述锡焊之后,将热传导润滑脂79涂布于传热板62的两个槽61。此时,如图9所示,在各槽61中,将热传导润滑脂79以在槽长方向上延伸的方式涂布于槽宽方向的中央部。另外,使用能控制涂布量的注射器等来涂布热传导润滑脂79。另外,当将冷却管15的直管部16按压于槽61内时,热传导润滑脂79被涂布相当于埋没该直管部16与槽61内表面之间的间隙的量。
在热传导润滑脂79涂布于槽61内之后,将按压板64安装于传热板62。具体而言,首先,将设于按压板64上部的突出片74插入至上方的支承构件63的第二孔部63i。然后,一边利用细孔部63h2,一边将设于按压板64下部的突出片74插入至下方的支承构件63的第一孔部63h的本体孔部63h1。藉此,设于按压板64的突出片74、74分别与上方的支承构件63的第二弯曲部63c和下方的支承构件63的第一弯曲部63b卡合。
在将按压板64安装于传热板62之后,利用铰链机构77,使按压板64转动以形成覆盖槽61的关闭状态(参照图10)。具体而言,在使突出片74、74与两个支承构件63的弯曲部63c、63b卡合的状态下,通过与各突出片74一起地使按压板64转动而将按压板64设为关闭状态。
在将按压板64设为关闭状态之后,利用锁定机构78保持按压板64的关闭状态。具体而言,使关闭状态的按压板64朝下方滑动,并使L字状的突出片75、75咬入上侧的支承构件63的第一孔部63h的周壁和下侧的支承构件63的第二孔部63i的周壁。藉此,阻止按压板64的转动,以将按压板64保持为关闭状态。
这样组装完的电气元器件单元50在由锁定机构78保持按压板64的关闭状态的状态下被搬运至设置现场(参照图10)。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冷却器60包括滑动抑制机构80。因此,即便因振动等而对按压板64作用有朝上的力,也可通过使陷入支承构件63的第三孔部63k的板簧部76的折曲部76a与第三孔部63k的周壁抵接来阻止按压板64朝上方滑动。由此,不会因搬运中产生的振动等而解除锁定机构78的锁定状态,可保持按压板64的关闭状态。
―电气元器件单元的安装动作―
首先,将电气元器件单元50插入至壳体40内的电气元器件室49的冷却管15的后方位置。此时,使预先配置的冷却管15如上所述朝前方倾斜,以扩大冷却管15与壳体40之间的间隙。将电气元器件单元50从该扩大的间隙以不与冷却管15抵接的方式插入,在该冷却管15的后方位置,通过固定构件55固定于横隔板46(参照图2)。
在将电气元器件单元50固定于壳体40之后,将冷却管15嵌入冷却器60的传热板62的槽61内。具体而言,首先,使锁定状态的冷却器60的按压板64相对于传热板62朝上方滑动。藉此,锁定机构78的两个L字状的突出片75、75远离第一孔部63h及第二孔部63i的周壁而处于允许按压板64转动的非锁定状态。在该非锁定状态下,使按压板64转动而形成使两个槽61露出的打开状态。然后,利用冷却管15的弹性使朝前方倾斜的冷却管15返回至本来的直立状态,并将两个直管部16嵌入两个槽61内。
在将冷却管15嵌入传热板62的槽61内之后,使按压板64转动以处于关闭状态。此外,使关闭状态的按压板64朝下方滑动,以使按压板64处于锁定状态。藉此,利用按压板64将冷却管15按压于传热板62的槽61内表面,并且将按压板64在利用螺钉91正式固定于传热板62之前临时固定。
此处,在传热板62的两个槽61的槽宽方向的中央部以沿槽长方向延伸的方式涂布有热传导润滑脂79。因此,当将冷却管15的两个直管部16按压于传热板62的槽61内表面时,热传导润滑脂79较薄地延伸而沿槽宽方向扩散。藉此,冷却管15与槽61之间的微小间隙被热传导润滑脂79埋没,可降低冷却管15与传热板62的槽61的内表面的接触热阻,以促进冷却管15与传热板62之间的传热。
在利用锁定机构78将按压板64临时固定于传热板62之后,利用螺钉91正式固定。正式固定是通过使螺钉91插通按压板64的插通孔72d并旋紧于传热板62的螺钉孔66a而进行的。此时,由于按压板64被临时固定于传热板62,因此即便操作者不按压按压板64,也可利用按压板64将冷却管15按压于传热板62的槽61内表面。因此,操作者不用支承按压板64,就能进行螺钉91的旋紧作业。
另外,当按压板64被螺钉91固定于传热板62时,第二凸部72发生弹性变形而朝传热板62一侧沉入。藉此,第一凸部71的右侧部71c及第三凸部73的左侧部73b也朝传热板62一侧沉入。其结果是,第一凸部及第三凸部73的顶部71a、73a分别与冷却管15的两个直管部16、16抵接。藉此,两个直管部16、16分别按压于传热板62的两个槽61、61内(参照图4)。
如上所述,将电气元器件单元50设置于壳体40内,并将冷却管15安装于冷却器60。
-实施方式的效果-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设置铰链机构77,该铰链机构77将按压板64以能自由转动的方式安装于传热板62,以使按压板64在覆盖槽61的关闭状态与使槽61露出的打开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因此,当将在传热板62的槽61中涂布有热传导润滑脂79的冷却器60搬运至设置现场时,通过预先将按压板64设为关闭状态,能保护热传导润滑脂79以防止因干燥、接触而产生的剥离。即,除了冷却器60的结构以外,不用另行设置盖而增大成本,就能在保护热传导润滑脂79的状态下搬运至设置现场。另外,即便在设置现场,也可在将按压板64设为打开状态并将冷却管15嵌入传热板62的槽61内之后,通过使按压板64转动来形成关闭状态,从而能以不用用手支承的方式容易地将按压板64固定于传热板62。如上所述,根据上述实施方式,能将冷却管15朝冷却器60的安装作业简化,并能通过省略目前使用的盖来实现成本的降低。
另外,根据上述实施方式,设置阻止按压板64的转动以将按压板64保持成关闭状态的锁定机构78。因此,当将冷却器60搬运至设置现场时,能利用锁定机构78保持按压板64的关闭状态,因此,能可靠地保护热传导润滑脂79。另外,在设置现场,在将冷却管15嵌入传热板62的槽61内之后,通过利用锁定机构78保持按压板64的关闭状态,能以不用用手按压按压板64的方式将按压板64固定于传热板62。由此,能简化按压板64的固定作业,进而能简化冷却管15朝冷却器60的安装作业。
另外,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由T字状的突出片74和作为转动支承部的支承构件63、63的弯曲部63b、63c构成铰链机构77,其中,上述突出片74从按压板64的转动基端侧的端部即第一凸部71的左侧部71b突出,上述转动支承部设于传热构件62在槽宽方向上的一侧(左侧),并将T字状的突出片74支承成能自由转动。因此,能由简易的结构构成开闭机构77。
另外,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由L字状的突出片75和作为转动阻止部的支承构件63、63的弯曲部63c、63b构成锁定机构78,其中,上述突出片75从按压板64的转动前端侧的端部即第三凸部73的右侧部73c突出,上述转动阻止部设于传热构件62在槽宽方向上的与转动支承部相反一侧的右侧,若使关闭状态的按压板64滑动,则上述转动阻止部与L字状的突出片75卡合以阻止按压板64的转动。因此,能由简易的结构构成锁定机构78。另外,能通过仅使按压板64滑动的简易动作阻止按压板64的转动,以保持按压板64的关闭状态。
另外,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在传热板62上安装具有转动支承部和转动阻止部的支承构件63。因此,仅在没有转动支承部、转动阻止部的传热板62上安装支承构件63,就能容易地在传热板62上构成转动支承部和转动阻止部。
然而,当以支承构件63的特定部分为转动支承部、其它特定部分为转动阻止部的方式构成支承构件63时,不能将安装于传热板62的槽长方向上的一端部和另一端部的两个支承构件63设为同一形状。即,当将两个支承构件63设为同一形状时,即便能在传热板62的槽长方向的一端部以在传热板62的槽宽方向的一侧设有转动支承部、而在相反一侧设有转动阻止部的方式安装支承构件63,也无法在传热板62的槽长方向的另一端部以在传热板62的槽宽方向的一侧设有转动支承部、而在相反一侧设有转动阻止部的方式安装支承构件63。
与此相对,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两个支承构件63、63上设置两个卡合部即弯曲部63b、63c,这两个弯曲部63b、63c在传热板62的槽宽方向的两侧各设置一个,并既作为转动支承部也作为转动阻止部。因此,即便将两个支承构件63、63形成为同一形状,也能分别在传热板62的槽长方向的一端部和另一端部以在传热板62的槽宽方向的一侧设有转动支承部、而在相反一侧设有转动阻止部的方式安装支承构件63。因此,即便将两个支承构件63、63中的任意支承构件63安装于两处安装位置中的任意安装位置,也能构成铰链机构77和锁定机构78,不会出现安装错误。因此,能防止两个支承构件63、63的安装错误。另外,无需形成两类支承构件63,因此,能降低支承构件63、63的制作成本的增大。
另外,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在传热板62的槽61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以沿着槽长方向延伸的方式涂布热传导润滑脂79,因此,仅在进行冷却管15朝冷却器60的安装作业时将冷却管15嵌入槽61内,就能较薄、较宽地延伸热传导润滑脂79。即,无需使用辊子等涂布扩散热传导润滑脂79,能简化热传导润滑脂79的涂布作业,并也能简化冷却管15朝冷却器60的安装作业。
另外,根据上述实施方式,通过将制冷剂回路10的液体配管15嵌入电气元器件单元50的冷却器60的传热板62的槽61内,能用制冷剂回路10的液体制冷剂充分地冷却功率模块53。
《其它实施方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构成本发明的按压构件的按压板64由与构成传热构件的传热板62的外形大致相同形状的金属板构成。但是,按压构件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那样的板状体。例如,按压构件也可以不是由板状体、而是由格子状构件构成的。即便是这种格子状构件,也能通过覆盖槽61以形成关闭状态,来保护涂布于槽61的热传导润滑脂79以防止因接触而产生的剥离。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冷却器60连接至制冷剂回路10的室内膨胀阀23与室外膨胀阀33之间的液体配管,但冷却器60的连接位置并不限于此。也可设于制冷剂回路10的室内膨胀阀23与室内热交换器21之间、室内热交换器21与四通切换阀35之间。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进行制冷循环的制冷装置的一例,对空调机1进行了说明。然而,作为制冷装置,也可使用例如热泵式的冷水单元、对供热水器、冰箱或冰柜的库内进行冷却的冷却装置等。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如上所述,本发明对于安装于制冷剂配管并冷却发热零件的冷却器、电气元器件单元及制冷装置是有用的。
(符号说明)
1 空调机(制冷装置)
10 制冷剂回路
15 冷却管(制冷剂配管、液体配管)
50 电气元器件单元
51 印刷基板(基板)
53 功率模块(发热零件)
60 冷却器
61 槽
62 传热板(传热构件)
63 支承构件(卡合构件)
63b 第一弯曲部(卡合部)
63c 第二弯曲部(卡合部)
64 按压板(按压构件)
74 突出片(转动用突出片)
75 突出片(锁定用突出片)
77 铰链机构(开闭机构)
78 锁定机构
79 热传导润滑脂

Claims (7)

1.一种冷却器,具有:
传热构件(62),该传热构件(62)上形成有供制冷剂配管(15)嵌入的槽(61);以及
按压板(64),该按压板(64)用于将所述制冷剂配管(15)按压于所述槽(61)内,
所述冷却器以利用所述制冷剂配管(15)内的制冷剂冷却发热零件(53)的方式安装于该发热零件(53),
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却器包括:
开闭机构(77),该开闭机构(77)将所述按压板(64)以能自由转动的方式安装于所述传热构件(62),以在覆盖所述槽(61)的关闭状态与使所述槽(61)露出的打开状态之间切换所述按压板(64);以及
锁定机构(78),该锁定机构(78)阻止所述按压板(64)的转动以将所述按压板(64)保持为关闭状态,
所述开闭机构(77)由转动用突出片(74)和转动支承部构成,其中,所述转动用突出片(74)从所述按压板(64)的转动基端侧的端部突出,所述转动支承部设于所述传热构件(62)在槽宽方向上的一侧,并与所述转动用突出片(74)卡合以将所述转动用突出片(74)支承成能自由转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定机构(78)由锁定用突出片(75)和转动阻止部构成,其中,所述锁定用突出片(75)从所述按压板(64)的转动前端侧的端部突出,所述转动阻止部设于所述传热构件(62)在槽宽方向上的与所述转动支承部相反的一侧,若在所述按压板(64)处于关闭状态时使该按压板(64)朝所述传热构件(62)在槽长方向上的一侧滑动,则所述转动阻止部与所述锁定用突出片(75)卡合以阻止所述按压板(64)的转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传热构件(62)上安装有卡合构件(63),该卡合构件(63)具有所述转动支承部和所述转动阻止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却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传热构件(62)的槽长方向上的一端部和另一端部分别安装有所述卡合构件(63),
两个所述卡合构件(63、63)分别具有两个卡合部(63b、63c),且两个所述卡合构件(63、63)形成为同一形状,所述两个卡合部(63b、63c)在所述传热构件(62)的槽宽方向上的两侧各设置一个,并分别能与所述转动用突出片(74)及所述锁定用突出片(75)卡合,且当与所述转动用突出片(74)卡合时,成为所述转动支承部,另一方面,当与所述锁定用突出片(75)卡合时,成为所述转动阻止部。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却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槽(61)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以沿槽长方向延伸的方式涂布有热传导润滑脂(79)。
6.一种电气元器件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板(51),该基板(51)上安装有发热零件(53);以及
安装于所述发热零件(53)的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却器(60)。
7.一种制冷装置,包括供制冷剂循环以进行蒸汽压缩式的制冷循环的制冷剂回路(10),其特征在于,
包括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气元器件单元(50),
在所述电气元器件单元(50)的冷却器(60)的槽中嵌入有所述制冷剂回路(10)的液体配管(15)。
CN201380021754.9A 2012-04-27 2013-04-26 冷却器、电气元器件单元及制冷装置 Active CN10427288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03723A JP5408285B2 (ja) 2012-04-27 2012-04-27 冷却器、電装品ユニット及び冷凍装置
JP2012-103723 2012-04-27
PCT/JP2013/002861 WO2013161322A1 (ja) 2012-04-27 2013-04-26 冷却器、電装品ユニット及び冷凍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72888A CN104272888A (zh) 2015-01-07
CN104272888B true CN104272888B (zh) 2016-09-28

Family

ID=494826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21754.9A Active CN104272888B (zh) 2012-04-27 2013-04-26 冷却器、电气元器件单元及制冷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877410B2 (zh)
EP (1) EP2844050B1 (zh)
JP (1) JP5408285B2 (zh)
CN (1) CN104272888B (zh)
ES (1) ES2645263T3 (zh)
WO (1) WO201316132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S2724227T3 (es) 2011-07-20 2019-09-09 Daikin Ind Ltd Estructura de instalación para tubo de refrigerante
JP6320731B2 (ja) * 2013-11-26 2018-05-09 三菱重工サーマ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6369722B2 (ja) * 2014-07-10 2018-08-08 三菱重工サーマ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発熱性電子部品を備えたコントローラおよび空気調和機
WO2016065867A1 (zh) * 2014-10-28 2016-05-06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
US10019028B2 (en) 2015-01-28 2018-07-10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Latch and spring assembly
JP2016138721A (ja) * 2015-01-28 2016-08-04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及び、空気調和機
KR101744536B1 (ko) * 2015-02-09 2017-06-0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방열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공기조화기의 실외기
KR102403512B1 (ko) * 2015-04-30 2022-05-3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공기 조화기의 실외기, 이에 적용되는 컨트롤 장치
JP2016213314A (ja) * 2015-05-08 2016-12-15 富士通株式会社 冷却モジュール及び電子機器
JP2017044455A (ja) * 2015-08-28 2017-03-02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CN106610060B (zh) * 2015-10-26 2019-06-07 Lg电子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器
CN105546680B (zh) * 2015-12-30 2018-07-13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室外机的冷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6091169A (zh) * 2016-06-06 2016-11-0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器、控制器和空调器
JP7012732B2 (ja) * 2017-02-10 2022-01-28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熱源ユニットおよび熱源ユニットを有する空調装置
JP2018174180A (ja) * 2017-03-31 2018-11-08 三菱重工サーマ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複合管、及び冷却体の組付方法
JP6394741B1 (ja) * 2017-05-30 2018-09-26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電力変換装置、冷凍装置
JP6745996B2 (ja) * 2017-07-03 2020-08-2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ヒートシンク
CN107493672B (zh) * 2017-08-04 2019-07-30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电控板及制冷装置
US11085582B2 (en) 2017-08-30 2021-08-10 Milwaukee Electric Tool Corporation Power tool having object detection
KR102253932B1 (ko) * 2017-10-06 2021-05-20 히타치 존슨 컨트롤즈 쿠쵸 가부시키가이샤 공기 조화기
DE112018004952T5 (de) 2017-10-26 2020-07-3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Kühlkörper und schaltungsanordnung
CN107940803A (zh) * 2017-11-21 2018-04-2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热泵系统及变频器降温方法
JP7358749B2 (ja) * 2019-03-05 2023-10-11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電装品モジュール
EP3798534B1 (en) * 2019-09-30 2023-06-07 Daikin Industries, Ltd. A heat pump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216769A (ja) * 1988-02-25 1989-08-30 Toshiba Corp バーニッシュヘッドスライダおよびバーニッシュ方法
JPH064593Y2 (ja) * 1988-03-28 1994-02-02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集積回路の冷却構造
JPH10185003A (ja) * 1996-12-18 1998-07-14 Nifco Inc クランプ
JP4257876B2 (ja) * 1998-08-31 2009-04-22 臼井国際産業株式会社 パイプホルダ

Family Cites Families (4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560486A (en) * 1945-07-20 1951-07-10 United Carr Eastener Corp Spring fastening device
US2517411A (en) * 1946-07-08 1950-08-01 Admiral Corp Fastener for refrigerant evaporator
US3072183A (en) * 1958-06-24 1963-01-08 Barbier Gilbert Heating or cooling systems
US3599915A (en) * 1969-12-10 1971-08-17 Illinois Tool Works Pipe clip
US4235285A (en) * 1979-10-29 1980-11-25 Aavid Engineering, Inc. Self-fastened heat sinks
US4513652A (en) * 1981-09-08 1985-04-30 Nippon Gakki Seizo Kabushiki Kaisha Solenoid actuator for use in automatic performance piano
US4520305A (en) * 1983-08-17 1985-05-28 Cauchy Charles J Thermoelectric generating system
DE3335365A1 (de) * 1983-09-29 1985-04-18 Siemens AG, 1000 Berlin und 8000 München Einrichtung zum loesbaren befestigen eines kuehlkoerpers auf einem integrierten baustein
US4716494A (en) * 1986-11-07 1987-12-29 Amp Incorporated Retention system for removable heat sink
US4791983A (en) * 1987-10-13 1988-12-20 Unisys Corporation Self-aligning liquid-cooling assembly
US5208731A (en) * 1992-01-17 1993-05-04 International Electronic Research Corporation Heat dissipating assembly
US5251101A (en) * 1992-11-05 1993-10-05 Liu Te Chang Dissipating structure f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chip
US5339214A (en) * 1993-02-12 1994-08-16 Intel Corporation Multiple-fan microprocessor cooling through a finned heat pipe
US5327324A (en) * 1993-11-05 1994-07-05 Ford Motor Company Spring clip for a heat sink apparatus
US5486981A (en) * 1994-08-12 1996-01-23 International Electronic Research Corporation Heat dissipating assembly
US5475564A (en) * 1994-12-20 1995-12-12 Chiou; Ming D. CPU heat sink holding-down device
US5598320A (en) * 1995-03-06 1997-01-28 Ast Research, Inc. Rotable and slideble heat pipe apparatus for reducing heat build up in electronic devices
US5621613A (en) * 1995-05-16 1997-04-15 Intel Corporation Apparatus for dissipating heat in a hinged computing device
US5581441A (en) * 1995-06-07 1996-12-03 At&T Global Information Solutions Company Electrically-operated heat exchanger release mechanism
JPH098190A (ja) * 1995-06-22 1997-01-10 Calsonic Corp 電子部品用冷却装置
US5638258A (en) * 1995-10-24 1997-06-10 Lin; Jen-Cheng CPU heat sink fastener
US5764482A (en) * 1996-07-24 1998-06-09 Thermacore, Inc. Integrated circuit heat seat
JPH10107468A (ja) * 1996-09-26 1998-04-24 Nec Shizuoka Ltd 電子部品の冷却構造
TW426186U (en) * 1996-10-18 2001-03-11 Tennmax Inc Locking apparatus of computer CPU heat dissipation plate
US5826645A (en) * 1997-04-23 1998-10-27 Thermal Corp. Integrated circuit heat sink with rotatable heat pipe
US6366460B1 (en) * 1998-07-27 2002-04-02 Compaq Computer Corporation Heat dissipation structure for electronic apparatus component
US6301107B1 (en) * 1998-07-27 2001-10-09 Compaq Computer Corporation Heat dissipation structure for electronic apparatus component
JP3376346B2 (ja) * 2000-09-25 2003-02-10 株式会社東芝 冷却装置、この冷却装置を有する回路モジュールおよび電子機器
JP3641422B2 (ja) 2000-11-17 2005-04-20 株式会社 正和 冷却板の製造方法
KR100909544B1 (ko) * 2001-03-02 2009-07-27 산요덴키가부시키가이샤 전자 장치
US6830098B1 (en) * 2002-06-14 2004-12-14 Thermal Corp. Heat pipe fin stack with extruded base
US7117930B2 (en) * 2002-06-14 2006-10-10 Thermal Corp. Heat pipe fin stack with extruded base
JP2005229030A (ja) * 2004-02-16 2005-08-25 Hitachi Ltd 液冷システム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CN100414691C (zh) * 2004-07-02 2008-08-27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散热器扣合装置
US7093648B1 (en) * 2005-12-22 2006-08-22 Golden Sun News Technologies Co., Ltd. Heat pipe cool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2007201351A (ja) * 2006-01-30 2007-08-09 Toshiba Corp 電子機器
TW200739327A (en) * 2006-04-14 2007-10-16 Compal Electronics Inc Heat dissipating module
DE102006018716A1 (de) * 2006-04-20 2007-10-25 Ebm-Papst Mulfingen Gmbh & Co. Kg Anordnung zur Kontaktierung von Leistungshalbleitern an einer Kühlfläche
US20080310105A1 (en) * 2007-06-14 2008-12-18 Chia-Chun Cheng Heat dissipating apparatus and water cooling system having the same
US7866376B2 (en) * 2007-10-29 2011-01-11 Fu Zhun Precision Industry (Shen Zhen) Co., Ltd.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with U-shaped and S-shaped heat pipes
US20090205810A1 (en) * 2008-02-19 2009-08-20 Man Zai Industrialco., Ltd. Liquid cooling device
CN101534626B (zh) * 2008-03-14 2011-06-08 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散热模组组合及其散热器组合
JP4488093B2 (ja) * 2008-07-24 2010-06-23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CN101636067B (zh) * 2008-07-25 2012-08-22 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散热装置
JP2010177411A (ja) * 2009-01-29 2010-08-12 Daihen Corp ワーク搬送装置
US8322403B2 (en) * 2009-09-04 2012-12-04 Cpumate Inc. Fixing assembly for heat-absorbing surfaces of juxtaposed heat pipes and heat sink having the same
JP5152154B2 (ja) * 2009-11-04 2013-02-27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冷媒冷却構造
JP2011128708A (ja) * 2009-12-15 2011-06-30 Toshiba Corp 電子機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216769A (ja) * 1988-02-25 1989-08-30 Toshiba Corp バーニッシュヘッドスライダおよびバーニッシュ方法
JPH064593Y2 (ja) * 1988-03-28 1994-02-02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集積回路の冷却構造
JPH10185003A (ja) * 1996-12-18 1998-07-14 Nifco Inc クランプ
JP4257876B2 (ja) * 1998-08-31 2009-04-22 臼井国際産業株式会社 パイプホルダ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S2645263T3 (es) 2017-12-04
EP2844050A4 (en) 2015-12-30
US9877410B2 (en) 2018-01-23
US20150082823A1 (en) 2015-03-26
EP2844050A1 (en) 2015-03-04
EP2844050B1 (en) 2017-09-20
CN104272888A (zh) 2015-01-07
JP5408285B2 (ja) 2014-02-05
JP2013232526A (ja) 2013-11-14
WO2013161322A1 (ja) 2013-10-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72888B (zh) 冷却器、电气元器件单元及制冷装置
EP3026168B1 (en) Clothes drying device
JP5966570B2 (ja) 冷媒配管の取付構造
JP5229031B2 (ja) 空調機
CN107477770B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JP2010078305A (ja) 冷凍装置
JP2010145054A (ja) 冷凍装置
CN105556232B (zh) 具有一体式部件的热虹吸装置
KR101568421B1 (ko) 공기조화시스템
JP2013011392A (ja) 空気調和装置
WO2010106776A1 (ja) 空調機
JP6478733B2 (ja) 冷却ユニット
CN209857252U (zh) 空气调节系统和空气调节装置
JP2008304115A (ja) ヒートポンプユニット,ヒートポンプ式給湯機
KR20150001030A (ko) 응축기 및 이를 갖는 냉장고
JP2017133727A (ja) ヒートポンプ式給湯装置
JP2010085054A (ja)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外機
JP7113978B2 (ja) チリングユニット
KR102128587B1 (ko) 공기 조화기
KR102113033B1 (ko) 공기 조화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JP7415126B2 (ja) モータ支持部材及びヒートポンプユニット
KR20180018093A (ko) 공기조화장치의 실외기
JP2016025327A (ja) 発熱体収納箱冷却装置及びそれを搭載した電子機器
KR102125091B1 (ko) 공기 조화기
WO2024071383A1 (ja) ヒートポンプサイクル装置の室外機、及び、ヒートポンプサイクル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