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77770B -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77770B
CN107477770B CN201710571804.0A CN201710571804A CN107477770B CN 107477770 B CN107477770 B CN 107477770B CN 201710571804 A CN201710571804 A CN 201710571804A CN 107477770 B CN107477770 B CN 10747777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rt
air conditioner
heat exchanger
refrigerant pipe
outdo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57180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477770A (zh
Inventor
孟庆好
张建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Wuhu Meizhi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Wuhu Meizhi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Wuhu Meizhi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57180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477770B/zh
Publication of CN1074777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777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4777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777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空调器包括:压缩机、换向组件、室外换热器、室内换热器、第一单向节流阀、第二单向节流阀、电控散热器组件。电控散热器组件固定在中隔板上,电控散热器组件包括冷媒管,冷媒管串联在室外换热器和室内换热器之间。第一单向节流阀串联在冷媒管和室外换热器之间,第一单向节流阀被构造成在从室外换热器到冷媒管的方向上完全导通且在从冷媒管到室外换热器的方向上为节流部件,第二单向节流阀串联在冷媒管和室内换热器之间,第二单向节流阀被构造成在从室内换热器到冷媒管的方向上完全导通且在从冷媒管到室内换热器的方向上为节流部件。根据本发明的空调器,保证功率器件的散热效果。

Description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空调制造技术的不断进步,变频空调凭借其节能环保等技术优势正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然而,现有的变频空调仍然存在许多技术需要改进。例如,现有变频空调器的空调室外机电控功率器件通过金属散热器进行散热,这种散热器采用了传统的空气对流散热技术。当室外温度较高,室外机电控功率器件发热量较大时,由于金属散热器散热不佳,通常会通过降低压缩机的运转频率以降低空调室外机电控元件的发热量,进而保证空调器的正常运行。这将直接影响空调器的制冷效果,并大大降低了用户使用空调器的舒适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空调器,可以在保证功率器件的散热效果的同时避免将功率器件的温度降得过低。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所述空调器包括室外机和室内机,所述室外机包括设有中隔板的室外壳体和室外风机,所述空调器还包括: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具有排气口和回气口;换向组件,所述换向组件包括第一阀口至第四阀口,所述第一阀口与第二阀口和第三阀口中的其中一个连通,所述第四阀口与所述第二阀口和所述第三阀口中的另一个连通,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排气口相连,所述第四阀口与所述回气口相连;室外换热器和室内换热器,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阀口相连,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阀口相连,所述室外换热器和所述压缩机分别设在所述室外壳体内且分布在所述中隔板的两侧,所述室外风机邻近所述室外换热器设置;用于对功率器件进行散热的电控散热器组件,所述电控散热器组件包括散热基板和冷媒管,所述冷媒管和所述功率器件分别设在所述散热基板的相对侧壁上,所述冷媒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二端和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二端相连,所述散热基板固定在所述中隔板上;第一单向节流阀和第二单向节流阀,所述第一单向节流阀串联在所述冷媒管和所述室外换热器之间,所述第一单向节流阀被构造成在从所述室外换热器到所述冷媒管的方向上完全导通且在从所述冷媒管到所述室外换热器的方向上为节流部件,所述第二单向节流阀串联在所述冷媒管和所述室内换热器之间,所述第一单向节流阀被构造成在从所述室内换热器到所述冷媒管的方向上完全导通且在从所述冷媒管到所述室内换热器的方向上为节流部件。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通过设置第一单向节流阀和第二单向节流阀,不但可以对功率器件进行散热,同时还可以避免将功率器件的温度降得过低而使其表面产生冷凝水,进而保证空调器在制热模式下功率器件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同时通过将散热基板固定在中隔板上,便于电控散热器组件的固定安装。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散热基板的设有所述冷媒管的侧壁上还设有散热翅片。
具体地,所述散热翅片伸入到所述室外壳体的设有所述室外风机的腔室内。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基板竖直放置,所述冷媒管和所述功率器件分别设在所述散热基板的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相对侧壁上。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示例中,所述散热翅片包括多组子翅片组,所述多组子翅片组在第一方向上间隔分布,每组所述子翅片组包括多个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上间隔分布的子翅片。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冷媒管位于相邻的所述子翅片组限定出的空间内。
可选地,所述换向组件为四通阀。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所述空调器为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具有制冷模式、除湿模式和制热模式,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所述空调器开启时,检测所述空调器的运行模式,检测所述电控散热器组件的温度T和室外环境温度t;当检测到所述空调器位于制冷模式或者除湿模式,所述空调器保持当前运行模式;当检测到所述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时,比较检测到的所述电控散热器组件的温度T和室外环境温度t;当T>t+A,空调器保持当前运行模式;当t+B≤T≤t+A,使得所述压缩机的运行频率在预定时间Ts内保持不变;当T<t+B,所述压缩机升频运行,其中A>B。
可选地,A的取值范围为0~15℃,B的取值范围为-5~10℃。
进一步地,所述预定时间Ts的取值范围为5-30分钟。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系统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单向节流阀的原理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功率器件与电控散热器组件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散热基板与散热翅片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冷媒管与散热基板和散热翅片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6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电控散热器组件的等轴侧示意图;
图7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控散热器组件与中隔板的装配示意图;
图8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具体流程图。
附图标记:
空调器100、
压缩机1、排气口a、回气口b、
换向组件2、第一阀口c、第二阀口d、第三阀口e、第四阀口f、
室外换热器3、室内换热器7、中隔板8、
电控散热器组件5、功率器件51、散热基板52、散热器翅片53、冷媒管54、
第一单向节流阀4、第一接口g、第二接口h、壳体143、腔室1431、腔室1432、
阀芯144,通道1441、第一腔室1442、第二腔室1443、连通孔1444、活动部件145、节流通道1451、
第二单向节流阀6、第三接口j、第四接口k。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固定”、“开设”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8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100,其中空调器100具有制冷模式、除湿模式和制热模式。具体地,空调器100包括室外机和室内机,室外机包括设有中隔板8的室外壳体和室外风机。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100,包括:压缩机1、换向组件2、室外换热器3、第一单向节流阀4、电控散热器组件5、第二单向节流阀6和室内换热器7。其中,压缩机1具有排气口a和进气口b,需要指明的是,压缩机1的结构及原理均为现有技术,这里不再做详细陈述。室外换热器3和压缩机1分别设在室外壳体内且分布在中隔板8的两侧,室外风机邻近室外换热器3设置。
换向组件2包括第一阀口c、第二阀口d、第三阀口e和第四阀口f。第一阀口c与第二阀口d和第三阀口e中的其中一个连通,第四阀口f与第二阀口d和第三阀口e中的另一个连通,第一阀口c与排气口相连,第四阀口f与回气口相连。可以理解的是,空调器100在不同运行模式时,换向组件2连接状态将作相应调整以实现空调在不同模式下的正常运行。当第一阀口c与第二阀口d和第三阀口e其中一个导通时,第四阀口f将与第二阀口d和第三阀口e中未与第一阀口c进行导通的一个阀口进行导通。具体而言,当第一阀口c与第二阀口d连通时,第四阀口f与第三阀口e连通。当第一阀口c与第三阀口e连通时,第四阀口f与第二阀口d连通。
室外换热器3的第一端与第二阀口d相连,室内换热器7的第一端与第三阀口e相连。
电控散热器组件5用于对功率器件51进行散热,电控散热器组件5包括散热基板52和冷媒管54,冷媒管54和功率器件51分别设在散热基板52的相对侧壁上,冷媒管54的两端分别与室外换热器3的第二端和室内换热器7的第二端相连,散热基板52固定在中隔板8上,也就是说,电控散热器组件5串联在整个循环回路上。
第一单向节流阀4串联在冷媒管54和室外换热器3之间,第一单向节流阀4被构造成在从室外换热器3到冷媒管54的方向上完全导通且在从冷媒管54到室外换热器3的方向上为节流部件。具体而言,第一单向节流阀4包括第一接口g和第二接口h,第一接口g与室外换热器3的第二端相连,第二接口h与冷媒管54相连。在从第一接口g到第二接口h的方向上,第一单向节流阀4完全导通以作为连接管路使用,从第二接口h到第一接口g的方向上,第一单向节流阀4为节流部件以起到节流降压的目的。
第二单向节流阀6串联在所述冷媒管54和所述室内换热器7之间,所述第二单向节流阀6被构造成在从所述室内换热器7到所述冷媒管54的方向上完全导通且在从所述冷媒管54到所述室内换热器7的方向上为节流部件。第二单向节流阀6包括第三接口j和第四接口k,第三接口j与室内换热器7的第二端相连,第四接口k与冷媒管54相连。在从第三接口j到第四接口k的方向上,第二单向节流阀6完全导通以作为连接管路使用,在第四接口k到第三接口j的方向上,第二单向节流阀6为节流部件以起到节流降压的目的。
下面以第一单向节流阀4为例进行详细描述,主要描述了第一单向节流阀4的内部结构和空调器处于不同工作模式下冷媒在第一单向节流阀4内部的流动过程。在此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单向节流阀6与第一单向节流阀4的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均相同,这里不再对第二单向节流阀6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2所示,第一单向节流阀4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壳体143、阀芯144以及活动部件145。具体而言,所述壳体143内部开设有腔室1431和腔室1432,阀芯144位于腔室1431和腔室1432之间。其中,阀芯144由第一腔室1442和第二腔室1443构成,第一腔室1442的内部截面积小于第二腔室1443的内部截面积,且第一腔室1442的外侧壁与壳体143的内侧壁紧密贴合,而第二腔室1443的外侧壁与壳体143的内侧壁之间具有一定间隙。第二腔室侧壁上开设有多个连通孔1444,并且多个连通孔1444的横截面积之和不小于第二腔室1443的横截面积。在第二腔室1443内设有活动部件145,在活动部件145中开设有节流通道1451,并且节流通道1451的横截面积远小于第二腔室1443的横截面积,通过活动部件145在第二腔室1443内部的移动实现连通孔1444的闭合功能。空调器100在不同工作模式时,第一单向节流阀4内部的冷媒流动方式有所不同。当活动部件145移动到第二腔室1443的右侧时,腔室1431依次通过第一腔室1442、第二腔室1443及其侧壁的连通孔1444与腔室1432连通;当活动部件145移动到第二腔室1443的左侧时,连通孔1444被关闭,腔室1432依次通过第二腔室1443、活动部件145中的节流通道1451及第一腔室1442与腔室1431相连。
当冷媒流经第一单向节流阀4时,在不同的流动方向上冷媒流量有所差异。例如,当冷媒由第一接口g流向第二接口h时,流动方向如图2中箭头A所示。冷媒通过腔室1431进入阀芯144的第一腔室1442内,在冷媒的推动作用下,活动部件145向第二腔室1443右侧移动,连通孔1444被打开。冷媒从腔室1431开始,依次通过第一腔室1442、第二腔室1443和连通孔1444进入腔室1432,此时第一单向节流阀只起到连接管的作用,腔室1431和腔室1432两端的压强基本相等。
当冷媒由第二接口h流向第一接口g时,流动方向如图2中箭头B所示。冷媒通过腔室1432及连通孔1444进入第二腔室1443内,在冷媒的推动下,活动部件145向第二腔室1443左侧移动,连通孔1444被关闭,冷媒通过节流通道1451进入第一腔室1442内,进而到达腔室1431。由于节流通道1451的横截面积远小于第二腔室1443的横截面积,此时第一单向节流阀4起节流作用,因此腔室1431和腔室1432两端的压强相差较大。
下面参考图1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100在不同工作模式下的工作过程。
当空调器100处于制冷模式或除湿模式时,换向组件2的第一阀口c与第二阀口d连通,而第三阀口e与第四阀口f连通,冷媒在整个循环系统的流动方向如图1中实线箭头所示。经过压缩机1进行压缩后的冷媒由液态变成气态,后经过压缩机1的排气口a排出后,冷媒依次经过第一阀口c和第二阀口d,从而进入到室外换热器3中进行冷却凝结。处于气态的冷媒通过室外换热器3将热量传递到室外环境中后,由气态变成液态致使自身温度降低,但此时的冷媒自身温度仍略高于外界环境温度。
当冷媒从室外换热器3中排出后,通过第一接口g进入到第一单向节流阀4中,此时第一单向节流阀4完全导通起到连接管的作用,第一接口g和第二接口h两侧的压强相等。此后,温度略高于外界环境温度的冷媒经过电控散热器组件5的冷媒管54时,冷媒管54中的冷媒通过散热基板52与功率器件51进行热量交换,从而对功率器件51进行散热降温。
流经电控散热器组件5的冷媒通过第四接口k进入到第二单向节流阀6中,由于从第四接口k到第三接口j的方向上第二单向节流阀6属于节流部件,因此流经第二单向节流阀6的冷媒通过第三接口j后将会受到节流降压效果。
从第二单向节流阀6排出的冷媒流经室内换热器7时,冷媒通过室内换热器7不断吸收室内环境热量,从而实现室内环境的制冷效果。此后,通过室内换热器7的冷媒经过第三阀口e和第四阀口f后,经回气口b返回到压缩机1中,最终完成空调器100的整个制冷循环过程。
在空调器100处于制冷模式或除湿模式时,由于从室外换热器3排出的冷媒温度略高于环境温度,因此当冷媒流经电控散热器组件5时,不但可以对功率器件51进行散热降温,同时还可以避免将功率器件51温度降得过低而产生冷凝水,保证了功率器件51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当空调器100处于制热模式时,换向组件2的第一阀口c和第三阀口e连通,而第二阀口d和第四阀口f连通,冷媒在整个循环系统中的流动方向如图1中的虚线箭头所示。经过压缩机1压缩后的冷媒由液态变成气态,经过压缩机1的排气口a排出后,通过第一阀口c和第三阀口e进入到室内换热器7中进行热量交换,处于气态的冷媒通过室内换热器7将热量传递到室内环境中后,由气态变成液态致使自身温度降低,进而实现室内环境的制热效果。
在此之后,流经室内换热器7的冷媒从第三接口j进入到第二单向节流阀6中,由于第二单向节流阀6在从第三接口j到第四接口k的流通方向上完全导通,因此当空调器100处于制热模式时,第二单向节流阀6只起到连接管的作用,此时第三接口j和第四接口k两侧的压强相等。
通过第四接口k后,冷媒进入电控散热器组件5中。由于此时冷媒温度略高于外界环境温度,因此,流经冷媒管54的冷媒通过散热基板52与室外机电控功率器件51不断进行热量交换,从而实现对于功率器件51的冷却降温效果。
流经电控散热器组件5的冷媒通过第二接口h进入到第一单向节流阀4中,由于从第二接口h到第一接口g的方向上第一单向节流阀属于节流部件,因此流经第一单向节流阀4的冷媒通过第一接口g后将会受到节流降压效果。
从第一单向节流阀4排出的冷媒流经室外换热器3时,冷媒与室外环境不断进行热量交换,在此过程中吸收大量的室外环境热量,致使自身压强不断降低。此后,经过室外换热器3的冷媒依次通过第二阀口d和第四阀口f后,经回气口b返回到压缩机1中,从而完成空调器100的整个制热循环过程。
在空调器100处于制热模式时,由于从室内换热器7排出的冷媒的温度略高于外界环境温度,因此当冷媒流经电控散热器组件5时,不但可以对功率器件51进行散热,同时还可以避免将功率器件51的温度降得过低而使其表面产生冷凝水,进而保证空调器100在制热模式下功率器件51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通过设置第一单向节流阀4和第二单向节流阀6,不但可以对功率器件51进行散热,同时还可以避免将功率器件51的温度降得过低而使其表面产生冷凝水,进而保证空调器100在制热模式下功率器件51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同时通过将散热基板52固定在中隔板8上,便于电控散热器组件5的固定安装。
如图1所示,在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中,换向组件2为四通阀,从而使得空调器100的结构简单,降低成本。当然可以理解的是,换向组件2的结构不限于此,换向组件2可以包括第一管道至第四管道,第一管道至第四管道依次首尾相连,第一管道上串联有第一通断阀,第二管道上串联有第二通断阀,第三管道上串联有第三通断阀,第四管道上串联有第四通断阀,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的连接处限定出第一阀口c,第一管道和第四管道的连接处限定出第二阀口d,第四管道和第三管道的连接处限定出第四阀口f,第三管道和第二管道的连接处限定出第三阀口e,第一通断阀和第三通断阀同时开启或关闭,第二通断阀和第四通断阀同时开启或关闭。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7所示,散热基板52的设有冷媒管54的侧壁上还设有散热翅片53。从而通过设置散热翅片53,可以增加散热基板52的散热面积,提高散热效果,进一步提高对功率器件51的散热效果。
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散热翅片53伸入到室外壳体的设有室外风机的腔室内。从而室外风机运转时产生的空气流动可以与散热翅片53进行换热,进而进一步提高散热效果。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散热基板52竖直放置,冷媒管54和功率器件51分别设在散热基板52的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相对侧壁上。从而可以节省电控散热器组件5的占空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
如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散热翅片53包括多组子翅片组,多组子翅片组在第一方向上间隔分布,每组子翅片组包括多个在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上间隔分布的子翅片。也就是说,第二方向与第一方面垂直设置,每组子翅片组包括在第二方向上间隔分布的多个子翅片,从而可以有效地提高散热基板52的散热效果。
如图3-图6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冷媒管54位于相邻的子翅片组限定出的空间内。从而可以使得电控散热器组件5的体积较小,提高空间利用率。
可选地,冷媒管54为铜管,由于铜的热导率比较高,因此可以提高冷媒管54的热交换效率。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器100还包括用于检测功率器件51温度的温度检测装置(图未示出),功率器件51与温度检测装置串联连接。其中温度检测装置可以设在散热基板52上,也可以直接设在功率器件51上。从而可以提高空调器100的自动化程度,且可以根据功率器件51的温度控制是否采用冷媒对功率器件51进行散热,进一步保证了可以有效地对功率器件51进行散热,同时还可以进一步避免冷凝水的产生。
下面参考图1-图8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100的控制方法,其中空调器100为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空调器。空调器100具有制冷模式、除湿模式和制热模式。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100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空调器100开启时,检测空调器100的运行模式,检测电控散热器组件5的温度T和室外环境温度t。具体地,可以先检测电控散热器组件5的温度T和室外环境温度t后再判定空调器100的运行模式。当然可以理解的是,检测运行模式、检测电控散热器组件5的温度T和室外环境温度t可以同时进行。
当检测到空调器100位于制冷模式或者除湿模式,空调器保持当前运行模式。需要进行说明的的是,保持当前运行模式指的是空调器100的运行控制条件保持不变。
当检测到空调器100处于制热模式时,比较检测到的电控散热器组件5的温度T和室外环境温度t。具体地,可以是通过检测冷媒管54的温度得到电控散热器组件5的温度T,也可以是通过检测散热基板52的温度得到电控散热器组件5的温度T。
当T>t+A,空调器100保持当前运行模式;
当t+B≤T≤t+A,使得压缩机1的运行频率在预定时间Ts内保持不变。可选地,预定时间Ts的取值范围为5-30分钟。
当T<t+B,压缩机升频运行,其中A>B。可选地,A的取值范围为0~15℃,B的取值范围为-5~10℃。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通过设置上述控制步骤,可以保证电控散热器组件对功率器件的散热效果,保证避免将功率器件51的温度降得过低而使其表面产生冷凝水,提高空调器的电控可靠性。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9)

1.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包括室外机和室内机,所述室外机包括设有中隔板的室外壳体和室外风机,所述空调器还包括:
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具有排气口和回气口;
换向组件,所述换向组件包括第一阀口至第四阀口,所述第一阀口与第二阀口和第三阀口中的其中一个连通,所述第四阀口与所述第二阀口和所述第三阀口中的另一个连通,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排气口相连,所述第四阀口与所述回气口相连;
室外换热器和室内换热器,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阀口相连,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阀口相连,所述室外换热器和所述压缩机分别设在所述室外壳体内且分布在所述中隔板的两侧,所述室外风机邻近所述室外换热器设置;
用于对功率器件进行散热的电控散热器组件,所述电控散热器组件包括散热基板和冷媒管,所述冷媒管和所述功率器件分别设在所述散热基板的相对侧壁上,所述冷媒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二端和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二端相连,所述散热基板固定在所述中隔板上;
第一单向节流阀和第二单向节流阀,所述第一单向节流阀串联在所述冷媒管和所述室外换热器之间,所述第一单向节流阀被构造成在从所述室外换热器到所述冷媒管的方向上完全导通且在从所述冷媒管到所述室外换热器的方向上为节流部件,所述第二单向节流阀串联在所述冷媒管和所述室内换热器之间,所述第一单向节流阀被构造成在从所述室内换热器到所述冷媒管的方向上完全导通且在从所述冷媒管到所述室内换热器的方向上为节流部件,所述空调器具有制冷模式、除湿模式和制热模式,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所述空调器开启时,检测所述空调器的运行模式,检测所述电控散热器组件的温度T和室外环境温度t;
当检测到所述空调器位于制冷模式或者除湿模式,所述空调器保持当前运行模式;
当检测到所述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时,比较检测到的所述电控散热器组件的温度T和室外环境温度t;
当T>t+A,空调器保持当前运行模式;
当t+B≤T≤t+A,使得所述压缩机的运行频率在预定时间Ts内保持不变;
当T<t+B,所述压缩机升频运行,其中A>B。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A的取值范围为0~15℃,B的取值范围为-5~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时间Ts的取值范围为5-30分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基板的设有所述冷媒管的侧壁上还设有散热翅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翅片伸入到所述室外壳体的设有所述室外风机的腔室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基板竖直放置,所述冷媒管和所述功率器件分别设在所述散热基板的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相对侧壁上。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翅片包括多组子翅片组,所述多组子翅片组在第一方向上间隔分布,每组所述子翅片组包括多个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上间隔分布的子翅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管位于相邻的所述子翅片组限定出的空间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组件为四通阀。
CN201710571804.0A 2017-07-13 2017-07-13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Active CN10747777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571804.0A CN107477770B (zh) 2017-07-13 2017-07-13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571804.0A CN107477770B (zh) 2017-07-13 2017-07-13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77770A CN107477770A (zh) 2017-12-15
CN107477770B true CN107477770B (zh) 2023-01-24

Family

ID=605965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571804.0A Active CN107477770B (zh) 2017-07-13 2017-07-13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47777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956926B2 (en) 2018-03-12 2024-04-0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Outdoor unit
CN110044031B (zh) * 2019-04-15 2020-09-25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气调节装置的控制方法及电控盒组件、空气调节装置
CN109959084A (zh) * 2019-04-15 2019-07-02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气调节系统和空气调节装置
CN109959182A (zh) * 2019-04-15 2019-07-02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制冷系统以及空调器
CN110173818A (zh) * 2019-07-11 2019-08-27 芜湖美智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658379B (zh) * 2019-10-09 2022-03-04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换向组件的功率检测方法、装置、空调器以及存储介质
CN113532178B (zh) * 2021-04-07 2023-09-12 浙江英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散热器及具有该散热器的空调系统
CN113483581B (zh) * 2021-06-09 2023-08-04 浙江英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散热器及具有该散热器的空调系统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91024A (ja) * 1999-09-20 2001-04-0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冷凍空調装置
CN102748275A (zh) * 2012-07-16 2012-10-24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变频空调器压缩机频率边界控制方法
CN203671769U (zh) * 2013-12-18 2014-06-25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冷暖型空调器和单冷型空调器
CN103954022A (zh) * 2014-04-09 2014-07-30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温度检测保护装置和空调器
CN105627425A (zh) * 2014-10-28 2016-06-01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
CN106839163A (zh) * 2017-03-14 2017-06-13 芜湖美智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用于空调器的室外机电控的散热保护装置、方法及空调器
CN207146712U (zh) * 2017-07-13 2018-03-27 芜湖美智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91024A (ja) * 1999-09-20 2001-04-0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冷凍空調装置
CN102748275A (zh) * 2012-07-16 2012-10-24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变频空调器压缩机频率边界控制方法
CN203671769U (zh) * 2013-12-18 2014-06-25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冷暖型空调器和单冷型空调器
CN103954022A (zh) * 2014-04-09 2014-07-30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温度检测保护装置和空调器
CN105627425A (zh) * 2014-10-28 2016-06-01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
CN106839163A (zh) * 2017-03-14 2017-06-13 芜湖美智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用于空调器的室外机电控的散热保护装置、方法及空调器
CN207146712U (zh) * 2017-07-13 2018-03-27 芜湖美智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77770A (zh) 2017-1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77770B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214666272U (zh) 换热器、电控盒以及空调系统
US11441789B2 (en) Convection/radiation air conditioning terminal and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US10480800B2 (en) Air conditioner
CN214676255U (zh) 空调装置以及电控盒
CN214676259U (zh) 空调装置以及电控盒
CN209857252U (zh) 空气调节系统和空气调节装置
CN106585318B (zh) 电动车的电池冷却系统
CN104279647A (zh) 冷暖型空调器和单冷型空调器
CN216291978U (zh) 一种一体化机柜空调
CN215295145U (zh) 散热器和空调器
CN203671790U (zh) 空调器及其换热系统
CN209857250U (zh) 空气调节系统和空气调节装置
CN215597553U (zh) 一种空调器散热结构及空调器室外机
CN214627775U (zh) 空调装置以及电控盒
CN209857251U (zh) 空气调节系统和空气调节装置
CN214627774U (zh) 空调装置以及电控盒
CN109959181B (zh) 制冷系统以及空调器
CN207146712U (zh) 空调器
WO2016082440A1 (zh) 空调器
CN215336703U (zh) 散热器和空调器
CN215336705U (zh) 空调器
CN216716398U (zh) 空调器
CN215336704U (zh) 散热器和空调器
CN216716399U (zh) 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