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63056B - 氧化锡锑有机纳米浆料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氧化锡锑有机纳米浆料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63056B
CN104263056B CN201410497221.4A CN201410497221A CN104263056B CN 104263056 B CN104263056 B CN 104263056B CN 201410497221 A CN201410497221 A CN 201410497221A CN 104263056 B CN104263056 B CN 10426305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to
nano
powder
tin
ethan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49722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263056A (zh
Inventor
尹作栋
刘旭
孙皓
刘炳山
肖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xi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Guangxi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xi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Guangxi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41049722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263056B/zh
Publication of CN1042630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630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2630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6305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氧化锡锑有机纳米浆料的制备方法,将ATO纳米粉体与有机溶剂混合,加入正硅酸乙酯进行保温反应,冷却,再加入有机溶剂和聚乙烯亚胺,调节pH,经研磨制得ATO有机纳米浆料。本发明工艺简单、能耗低、成本低,使用高效复合分散剂及独特的分散技术,能在较短时间内制备出稳定的ATO有机纳米浆料。

Description

氧化锡锑有机纳米浆料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氧化锡锑纳米粉体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氧化锡锑有机纳米浆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节能和环保已成为当今时代主题。建筑隔热涂料、隔热玻璃和汽车隔热膜等,均是日常生活中节约能源的一些重要方法。为了消除电脑、电视等电子设备带来的静电危害和辐射危害,需要在电子设备屏幕表面上涂覆抗静电和防辐射的材料。纳米氧化锡锑(ATO)正是赋予这些材料以上功能的添加剂。ATO是一种n型半导体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优异的光学性能,其在可见光区透过率可达85%,红外光区吸收率可达70%,紫外光区吸收率高达90%,电阻率约为10-4Ω·cm。
制备ATO纳米浆料主要包括两个步骤,首先是ATO纳米粉体的制备,主要包括共沉淀法、水热法、固相法、溶胶-凝胶法等。其中,液相共沉淀法是制备ATO纳米粉体最常用和最成熟的方法,该法通常是以水溶液为反应介质,将锡和锑的盐溶液混合,在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或氨水等沉淀剂使共存于溶液中的锡、锑阳离子沉淀,沉淀物经洗涤、干燥、煅烧,得到相应的ATO纳米粉体。第二步是以ATO纳米粉体为原料,将其与溶剂、分散剂混合,研磨得到ATO纳米浆料。常见的ATO浆料是水性浆料和油性浆料,油性浆料常以乙醇、乙二醇、二甲苯、醋酸丁酯等为溶剂。中国专利“纳米锑掺杂的二氧化锡有机极性浆料”(专利号200310108477.3公开日2004-11-3)用湿法球磨工艺,将ATO纳米粉体、无水乙醇、强极性溶剂、分散剂混合,用盐酸调节pH为3-6,搅拌混匀后球磨24h,制得一种有机浆料。中国专利申请“锑掺杂氧化锡浆料及其制备方法“(专利申请号201110314806.4公开日2012-06-13),以无水乙醇作为有机溶剂,油酸和PVP混合为分散剂,按一定比列加入ATO纳米粉体,在室温条件下球磨40h,最后滤出锆珠,即得蓝色ATO纳米浆料。中国专利“纳米锑掺杂氧化锡在乙二醇中分散方法”(专利号200510024671.2公开日2005-3-25)将纳米ATO粉体与分散剂在pH为5~9条件下水相中球磨24~72小时,再将经水相球磨处理的ATO粉体与乙二醇混合,加入分散剂,于pH为7~9条件下球磨,最后得到ATO/乙二醇浆料。可见,目前ATO纳米浆料的制备方法简单、浆料稳定性也较好,但球磨时间较长,从24h至72h不等,从而导致能耗较大,珠子磨损严重,同时也易于引入杂质,导致浆料质量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工艺简单、能耗低、成本低的氧化锡锑有机纳米浆料的制备方法,所得ATO有机纳米浆料稳定性较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氧化锡锑有机纳米浆料的制备方法,将ATO纳米粉体与有机溶剂混合,加入正硅酸乙酯进行保温反应,冷却,再加入有机溶剂和聚乙烯亚胺,调节pH,经研磨制得ATO有机纳米浆料。
有机溶剂为乙醇、异丙醇、醋酸丁酯、丁酮中的一种或多种。
上述氧化锡锑有机纳米浆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ATO纳米粉体与有机溶剂混匀,再加入正硅酸乙酯进行保温反应,冷却后得表面改性的ATO有机分散液;
(b)在步骤(a)中改性后的ATO有机分散液中,加入有机溶剂和聚乙烯亚胺,混匀,调节pH,研磨,最后得到ATO有机纳米浆料。
正硅酸乙酯与ATO纳米粉体的质量比为1∶50~1∶10,聚乙烯亚胺与ATO纳米粉体的质量比为1∶50~1∶10;步骤(a)中有机溶剂与ATO纳米粉体的质量比为1∶0.6~1∶1.2,步骤(b)中有机溶剂与步骤(a)中ATO纳米粉体的质量比为1∶0.4~1∶1。
步骤(a)中的反应是在50℃~80℃及搅拌条件下回流反应0.5~1.5h。
步骤(b)中的研磨过程中控制温度不超过40℃,调节pH值为5~8,研磨时间为2.0~8.0h。
ATO纳米粉体可按以下方法制备:
(1)将锡盐和锑盐溶于高浓度乙醇,得到无色透明的锡-锑混合溶液,待用;
(2)将碳酸氢铵和与高浓度乙醇混合打浆,形成固液悬浮混合溶液,然后将少量醋酸铵溶于乙醇后,加入到固液悬浮混合溶液中,待用;
(3)在搅拌条件下,将步骤(1)的锡-锑混合溶液与步骤(2)的固液悬浮混合溶液混合,进行反应,得到白色乳状的Sn(OH)4和NH4Cl混合物沉淀;
(4)将步骤(3)的白色乳状混合物沉淀过滤,真空干燥,回收乙醇之后,滤饼加去离子水溶解分散,过滤,用去离子水洗涤,然后用无水乙醇脱水,经真空干燥,得白色粉状Sn(OH)4前驱体;
(5)将步骤(4)的白色粉状前驱体于马弗炉中煅烧,粉碎,制得浅蓝灰色ATO纳米粉体。
高浓度乙醇为无水乙醇或质量分数≥95%的乙醇溶液;步骤(1)中锡盐为SnCl4、SnCl2、SnCl4·4H2O、SnCl2·2H2O,锑盐为SbCl3,锡-锑混合溶液的摩尔浓度为0.5mol/L~3.0mol/L,Sn∶Sb的摩尔比为1∶0.05~1∶0.2;步骤(1)中锡盐的用量与步骤(2)中碳酸氢铵的摩尔比为1∶2~1∶6;步骤(2)中碳酸氢铵与高浓度乙醇用量的固液质量比为1∶2~1∶10,醋酸铵的用量为碳酸氢铵质量的1%~10%。
步骤(3)中控制反应温度为5~30℃,pH值为5~8,反应时间为2~6h;步骤(4)中真空干燥温度为40~90℃,溶解滤饼的去离子水的用量为干燥滤饼质量的3~10倍;步骤(5)中煅烧温度500~700℃,时间1~4h。
针对目前制备氧化锡锑有机纳米浆料存在的问题,发明人建立了一种工艺简单、能耗低、成本低的氧化锡锑有机纳米浆料的制备方法,使用高效复合分散剂及独特的分散技术,在较短时间内制备出稳定的ATO有机纳米浆料。相对于现有公开的技术,本发明方法的创新之处在于:
(1)制备浆料时,使用了正硅酸乙酯、聚乙烯亚胺的复合分散剂,以及先表面改性后研磨分散的技术,使正硅酸乙酯充分包覆在ATO颗粒表面,起到阻碍颗粒之间的相互团聚作用,并与聚乙烯亚胺协同分散,促进了ATO在有机溶剂中的分散稳定性。
(2)所用ATO纳米粉体可按给定的方法制备,该法以锡盐和锑盐为原料、乙醇为反应介质、碳酸氢铵为中和剂、醋酸铵为助溶剂的新制备方法,得到的高质量ATO纳米粉体具有团聚度低、比表面高、易分散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制得的纳米ATO/乙醇浆料的透射电镜图。
图2是实施例2制得的纳米ATO/异丙醇浆料的透射电镜图。
图3是实施例3制得的纳米ATO/乙醇/异丙醇浆料的透射电镜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将156.36g SnCl4和36.52g SbCl3溶于650mL无水乙醇溶液,得到无色透明的锡-锑混合溶液,将80.00g碳酸氢铵与800.0g无水乙醇溶液混合打浆,然后将1.15g醋酸铵溶于少量乙醇加入其中,分散,得到固液悬浮混合溶液。在搅拌条件下,将锡-锑溶液与固液悬浮溶液混合,进行反应,反应温度为5℃,pH值为5,反应时间为2.0h,得到白色乳状Sn(OH)4和NH4Cl混合物沉淀。经过滤,在40℃下真空干燥,回收乙醇之后,滤饼加670.0g去离子水溶解分散,过滤,用去离子水洗涤,至检测不到氯离子的存在,然后用无水乙醇脱水,经90℃真空干燥,得白色粉状Sn(OH)4前驱体,在500℃下煅烧4.0h,粉碎,制得浅蓝灰色ATO纳米粉体。经测量,ATO纳米粉体电阻率为7.5Ω·cm,一次粒径为9~15nm,比表面积为64.8m2/g。
将制得的ATO纳米粉体90.00g与无水乙醇100.00g混匀,再加入正硅酸乙酯4.50g,在65℃下搅拌回流反应1.0h,冷却。再向冷却液混入无水乙醇110.00g、聚乙烯亚胺9.00g,在研磨温度为40℃、pH=7.9的条件下,以3000r/min的转速循环研磨5.0h,最后得到深蓝色ATO/乙醇纳米浆料。
经检测,本例浆料的平均粒径为73.2nm(图1),Zeta电位为-45mV,浓度为32.5%。
实施例2
将120.28g SnCl4和27.46g SbCl3溶于400mL无水乙醇溶液,得到无色透明的锡-锑混合溶液,将85.00g碳酸氢铵与450.0g无水乙醇溶液混合打浆,然后将5.7g醋酸铵溶于少量乙醇加入其中,分散,得到固液悬浮混合溶液。在搅拌条件下,将锡-锑溶液与固液悬浮溶液混合,进行反应,反应温度为15℃,pH值为6,反应时间为3.5h,得到白色乳状Sn(OH)4和NH4Cl混合物沉淀。经过滤,在60℃下真空干燥,回收乙醇之后,滤饼加800.0g去离子水溶解分散,过滤,用去离子水洗涤,至检测不到氯离子的存在,然后用无水乙醇脱水,经80℃真空干燥,得白色粉状Sn(OH)4前驱体,在550℃下煅烧3.0h,粉碎,制得浅蓝灰色ATO纳米粉体。经测量,本例的ATO纳米粉体电阻率为5.8Ω·cm,一次粒径为7~14nm,比表面积为60.7m2/g。
将制得的ATO纳米粉体90.00g与异丙醇100.00g混匀,再加入正硅酸乙酯6.00g,充分混匀,在55℃下搅拌回流反应1.0h,冷却。再向冷却液混入异丙醇110.00g、聚乙烯亚胺8.00g,在研磨温度为40℃、pH=7.3的条件下,以3000r/min的转速循环研磨5.0h,最后得到深蓝色ATO/异丙醇纳米浆料。
经检测,本例浆料的平均粒径为87.3nm(图2),Zeta电位为-40.6mV,浓度为33.7%。
实施例3
将180.73g SnCl4和9.36g SbCl3溶于700mL无水乙醇溶液,得到无色透明的锡-锑混合溶液,将148.61g碳酸氢铵与420.00g无水乙醇溶液混合打浆,然后将6.43g醋酸铵溶于少量乙醇加入其中,分散,得到固液悬浮混合溶液。在搅拌条件下,将锡-锑溶液与固液悬浮溶液混合,进行反应,反应温度为25℃,pH值为8,反应时间为4.0h,得到白色乳状Sn(OH)4和NH4Cl混合物沉淀。经过滤,在70℃下真空干燥,回收乙醇之后,滤饼加1300.0g去离子水溶解分散,过滤,用去离子水洗涤,至检测不到氯离子的存在,然后用无水乙醇脱水,经60℃真空干燥,得白色粉状Sn(OH)4前驱体,在650℃下煅烧2.0h,粉碎,制得浅蓝灰色ATO纳米粉体。经测量,本例的ATO纳米粉体电阻率为4.0Ω·cm,一次粒径为8~15nm,比表面积为57.6m2/g。
将制得的ATO纳米粉体90.00g与无水乙醇、异丙醇各50.00g混匀,再加入正硅酸乙酯7.00g,充分混匀,在75℃下搅拌回流反应1.0h,冷却。再向冷却液混入无水乙醇与异丙醇各55.00g、聚乙烯亚胺7.00g,在研磨温度为40℃、pH=6.9的条件下,以3000r/min的转速循环研磨5.0h,最后得到深蓝色ATO/无水乙醇/异丙醇纳米浆料。
经检测,本例浆料的平均粒径为82nm(图3),Zeta电位为-40mV,浓度为30.2%。
实施例4
将115.82g SnCl4和40.07g SbCl3溶于560mL无水乙醇溶液,得到无色透明的锡-锑混合溶液,将77.34g碳酸氢铵与350.00g无水乙醇溶液混合打浆,然后将5.57g醋酸铵溶于少量乙醇加入其中,分散,得到固液悬浮混合溶液。在搅拌条件下,将锡-锑溶液与固液悬浮溶液混合,进行反应,反应温度为5℃,pH值为5,反应时间为2.0h,得到白色乳状Sn(OH)4和NH4Cl混合物沉淀。经过滤,在40℃下真空干燥,回收乙醇之后,滤饼加1450.0g去离子水溶解分散,过滤,用去离子水洗涤,至检测不到氯离子的存在,然后用无水乙醇脱水,经90℃真空干燥,得白色粉状Sn(OH)4前驱体,在500℃下煅烧4.5h,粉碎,制得浅蓝灰色ATO纳米粉体。经测量,本例的ATO纳米粉体电阻率为4.9Ω·cm,一次粒径为6~15nm,比表面积为59.2m2/g。
将制得的ATO纳米粉体100.00g与醋酸丁酯120.00g混匀,再加入正硅酸乙酯3.00g,充分混匀,在50℃下搅拌回流反应1.2h,冷却。再向冷却液混入醋酸丁酯180.00g、聚乙烯亚胺7.00g,在研磨温度为37℃、pH=8.0的条件下,以3000r/min的转速循环研磨6.0h,最后得到深蓝色ATO/醋酸丁酯纳米浆料。
经检测,本例浆料的平均粒径为93.5nm,Zeta电位为-30.2mV,浓度为28.6%。
实施例5
将161.76g SnCl2·2H2O和19.27g SbCl3溶于600mL无水乙醇溶液,得到无色透明的锡-锑混合溶液,将64.40g碳酸氢铵与540.00g无水乙醇溶液混合打浆,然后将8.59g醋酸铵溶于少量乙醇加入其中,分散,得到固液悬浮混合溶液。在搅拌条件下,将锡-锑溶液与固液悬浮溶液混合,进行反应,反应温度为8℃,pH值为6,反应时间为2.5h,得到白色乳状Sn(OH)4和NH4Cl混合物沉淀。经过滤,在40℃下真空干燥,回收乙醇之后,滤饼加990.0g去离子水溶解分散,过滤,用去离子水洗涤,至检测不到氯离子的存在,然后用无水乙醇脱水,经80℃真空干燥,得白色粉状Sn(OH)4前驱体,在550℃下煅烧4.5h,粉碎,制得浅蓝灰色ATO纳米粉体。经测量,本例的ATO纳米粉体电阻率为3.8Ω·cm,,一次粒径为7~16nm,比表面积为55.9m2/g。
将制得的ATO纳米粉体110.00g与丁酮130.00g,再加入正硅酸乙酯8.00g,充分混匀,在70℃下搅拌回流反应1.3h,冷却。再向冷却液混入丁酮160.00g、聚乙烯亚胺9.00g,在研磨温度为38℃、pH=7.3的条件下,以3000r/min的转速循环研磨7.0h,最后得到深蓝色ATO/丁酮纳米浆料。
经检测,本例浆料的平均粒径为92nm,Zeta电位为-33.3mV,浓度为29.0%。
实施例6
将144.96g SnCl2和9.13g SbCl3溶于520mL无水乙醇溶液,得到无色透明的锡-锑混合溶液,将150.00g碳酸氢铵与670.00g无水乙醇溶液混合打浆,然后将2.15g醋酸铵溶于少量乙醇加入其中,分散,得到固液悬浮混合溶液。在搅拌条件下,将锡-锑溶液与固液悬浮溶液混合,进行反应,反应温度为30℃,pH值为8,反应时间为5.0h,得到白色乳状Sn(OH)4和NH4Cl混合物沉淀。经过滤,在90℃下真空干燥,回收乙醇之后,滤饼加1050.0g去离子水溶解分散,过滤,用去离子水洗涤,至检测不到氯离子的存在,然后用无水乙醇脱水,经40℃真空干燥,得白色粉状Sn(OH)4前驱体,在700℃下煅烧1.0h,粉碎,制得浅蓝灰色ATO纳米粉体。经测量,本例的ATO纳米粉体电阻率为4.5Ω·cm,,一次粒径为6~14nm,比表面积为60.3m2/g。
将制得的ATO纳米粉体120.00g、乙醇100.00g、丁酮40.00g混匀,再加入正硅酸乙酯7.00g,混匀,在75℃下搅拌回流反应1.4h,冷却。再向冷却液混入乙醇140.00g、丁酮60.00g、聚乙烯亚胺8.00g,在研磨温度为30℃、pH=6.0的条件下,以3000r/min的转速循环研磨8.0h,最后得到深蓝色ATO/乙醇/丁酮纳米浆料。
经检测,本例浆料的平均粒径为86.0nm,Zeta电位为-38.7mV,浓度为30.6%。
实施例7
将124.30g SnCl2和18.37g SbCl3溶于350mL无水乙醇溶液,得到无色透明的锡-锑混合溶液,将130.00g碳酸氢铵与970.0g无水乙醇溶液混合打浆,然后将4.34g醋酸铵溶于少量乙醇加入其中,分散,得到固液悬浮混合溶液。在搅拌条件下,将锡-锑溶液与固液悬浮溶液混合,进行反应,反应温度为20℃,pH值为7,反应时间为4.0h,得到白色乳状Sn(OH)4和NH4Cl混合物沉淀。经过滤,在80℃下真空干燥,回收乙醇之后,滤饼加960.0g去离子水溶解分散,过滤,用去离子水洗涤,至检测不到氯离子的存在,然后用无水乙醇脱水,经60℃真空干燥,得白色粉状Sn(OH)4前驱体,在650℃下煅烧2.0h,粉碎,制得浅蓝灰色ATO纳米粉体。经测量,本例的ATO纳米粉体电阻率为4.8Ω·cm,,一次粒径为5~12nm,比表面积为65.7m2/g。
将制得的ATO纳米粉体80.00g、丁酮40.00、醋酸乙酯50.00g混匀,再加入正硅酸乙酯6.00g,充分混匀,在75℃下搅拌回流反应0.8h,冷却。再向冷却液混入丁酮70.00g、醋酸乙酯80.00g、聚乙烯亚胺3.00g,在研磨温度为38℃、pH=5.4的条件下,以3000r/min的转速循环研磨3.0h,最后得到深蓝色ATO/丁酮/醋酸丁酯纳米浆料。
经检测,本例浆料的平均粒径为84.9nm,Zeta电位为-41.4mV,浓度为35.7%。
实施例8
将166.11g SnCl4和27.43g SbCl3溶于560mL无水乙醇溶液,得到无色透明的锡-锑混合溶液,将133.6g碳酸氢铵与760.0g无水乙醇溶液混合打浆,然后将7.58g醋酸铵溶于少量乙醇加入其中,分散,得到固液悬浮混合溶液。在搅拌条件下,将锡-锑溶液与固液悬浮溶液混合,进行反应,反应温度为15℃,pH值为6,反应时间为3.0h,得到白色乳状Sn(OH)4和NH4Cl混合物沉淀。经过滤,在60℃下真空干燥,回收乙醇之后,滤饼加900.0g去离子水溶解分散,过滤,用去离子水洗涤,至检测不到氯离子的存在,然后用无水乙醇脱水,经80℃真空干燥,得白色粉状Sn(OH)4前驱体,在650℃下煅烧3.0h,粉碎,制得浅蓝灰色ATO纳米粉体。经测量,本例的ATO纳米粉体电阻率为4.2Ω·cm,,一次粒径为8~16nm,比表面积为57.5m2/g。
将制得的ATO纳米粉体70.00g与异丙醇85.00g混匀,再加入正硅酸乙酯5.50g,充分混匀,在75℃下搅拌回流反应0.7h,冷却。再向冷却液混入异丙醇130.00g、聚乙烯亚胺8.50g,在研磨温度为35℃、pH=6.5的条件下,以3000r/min的转速循环研磨2.0h,最后得到深蓝色ATO/异丙醇纳米浆料。
经检测,本例浆料的平均粒径为98.8nm,Zeta电位为-30.2mV,浓度为28.7%。

Claims (6)

1.一种氧化锡锑有机纳米浆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将ATO纳米粉体与有机溶剂混匀,再加入正硅酸乙酯进行保温反应,冷却后得表面改性的ATO有机分散液;
(b)在步骤(a)中改性后的ATO有机分散液中,加入有机溶剂和聚乙烯亚胺,混匀,调节pH,研磨,最后得到ATO有机纳米浆料;
所述正硅酸乙酯与ATO纳米粉体的质量比为1∶50~1∶10,聚乙烯亚胺与ATO纳米粉体的质量比为1∶50~1∶10;步骤(a)中有机溶剂与ATO纳米粉体的质量比为1∶0.6~1∶1.2,步骤(b)中有机溶剂与步骤(a)中ATO纳米粉体的质量比为1∶0.4~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氧化锡锑有机纳米浆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溶剂为乙醇、异丙醇、醋酸丁酯、丁酮中的一种或多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氧化锡锑有机纳米浆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的反应是在50℃~80℃及搅拌条件下回流反应0.5~1.5h。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氧化锡锑有机纳米浆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的研磨过程中控制温度不超过40℃,调节pH值为5~8,研磨时间为2.0~8.0h。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氧化锡锑有机纳米浆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TO纳米粉体按以下方法制备:
(1)将锡盐和锑盐溶于高浓度乙醇,得到无色透明的锡-锑混合溶液,待用;
(2)将碳酸氢铵和与高浓度乙醇混合打浆,形成固液悬浮混合溶液,然后将少量醋酸铵溶于乙醇后,加入到固液悬浮混合溶液中,待用;
(3)在搅拌条件下,将步骤(1)的锡-锑混合溶液与步骤(2)的固液悬浮混合溶液混合,进行反应,得到白色乳状的Sn(OH)4和NH4C1混合物沉淀;
(4)将步骤(3)的白色乳状混合物沉淀过滤,真空干燥,回收乙醇之后,滤饼加去离子水溶解分散,过滤,用去离子水洗涤,然后用无水乙醇脱水,经真空干燥,得白色粉状Sn(OH)4前驱体;
(5)将步骤(4)的白色粉状前驱体于马弗炉中煅烧,粉碎,制得浅蓝灰色ATO纳米粉体;所述高浓度乙醇为无水乙醇或质量分数≥95%的乙醇溶液;步骤(1)中锡盐为SnCl4、SnCl2、SnCl4·4H2O、SnCl2·2H2O,锑盐为SbCl3,锡-锑混合溶液的摩尔浓度为0.5mol/L~3.0mol/L,Sn∶Sb的摩尔比为1∶0.05~1∶0.2;步骤(1)中锡盐的用量与步骤(2)中碳酸氢铵的摩尔比为1∶2~1∶6;步骤(2)中碳酸氢铵与高浓度乙醇用量的固液质量比为1∶2~1∶10,醋酸铵的用量为碳酸氢铵质量的1%~1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氧化锡锑有机纳米浆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控制反应温度为5~30℃,pH值为5~8,反应时间为2~6h;步骤(4)中真空干燥温度为40~90℃,溶解滤饼的去离子水的用量为干燥滤饼质量的3~10倍;步骤(5)中煅烧温度500~700℃,时间1~4h。
CN201410497221.4A 2014-09-25 2014-09-25 氧化锡锑有机纳米浆料的制备方法 Active CN10426305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97221.4A CN104263056B (zh) 2014-09-25 2014-09-25 氧化锡锑有机纳米浆料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97221.4A CN104263056B (zh) 2014-09-25 2014-09-25 氧化锡锑有机纳米浆料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63056A CN104263056A (zh) 2015-01-07
CN104263056B true CN104263056B (zh) 2016-08-24

Family

ID=521546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497221.4A Active CN104263056B (zh) 2014-09-25 2014-09-25 氧化锡锑有机纳米浆料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26305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553348B1 (ko) * 2015-09-30 2023-07-07 스미토모 긴조쿠 고잔 가부시키가이샤 적외선 흡수 미립자 및 이를 사용한 분산액, 분산체, 적층된 투명 기재, 필름, 유리,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CN106519777B (zh) * 2016-10-31 2019-05-07 广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醇性纳米透明红外隔热防沉降的浆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003685B (zh) * 2019-04-15 2021-01-05 广西大学 一种掺锑二氧化锡纳米浆料的制备方法
CN113698832A (zh) * 2021-07-13 2021-11-26 嘉宝莉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清洁户外水性纳米氧化锡锑-二氧化硅/硅丙复合透明隔热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5287040A (zh) * 2022-08-05 2022-11-04 佛山市兰可馨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静电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48604A (zh) * 2010-08-30 2011-01-19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asa树脂基透明隔热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2241938A (zh) * 2011-06-13 2011-11-16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高性能隔热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492317A (zh) * 2011-10-17 2012-06-13 大连交通大学 锑掺杂氧化锡浆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275521A (zh) * 2013-06-18 2013-09-04 浙江大学 纳米氧化锡锑水性浆料的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168595A1 (en) * 2011-12-29 2013-07-04 Keith Chang Nanometer thermal insulation coating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48604A (zh) * 2010-08-30 2011-01-19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asa树脂基透明隔热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2241938A (zh) * 2011-06-13 2011-11-16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高性能隔热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492317A (zh) * 2011-10-17 2012-06-13 大连交通大学 锑掺杂氧化锡浆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275521A (zh) * 2013-06-18 2013-09-04 浙江大学 纳米氧化锡锑水性浆料的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63056A (zh) 2015-01-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63056B (zh) 氧化锡锑有机纳米浆料的制备方法
CN104592789B (zh) 一种氢氧化镁阻燃剂的制备方法
US10373726B2 (en) Highly filled back surface field aluminum paste for point contacts in PERC cells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CN107758751B (zh) 一种电阻浆料用二氧化钌的制备方法
CN107042316A (zh) 太阳能电池正面电极浆料用银粉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TW201406664A (zh) 摻雜銻之氧化錫、紅外線吸收顏料、紅外線吸收油墨、印刷物及摻雜銻之氧化錫的製造方法
CN104376894A (zh) 太阳能电池导电正面银浆
JP2013139589A (ja) 銀微粒子及びその製造法並びに該銀微粒子を含有する導電性ペースト、導電性膜及び電子デバイス
CN102097183A (zh) 一种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正面电极用导电浆料的制备工艺
CN106098144A (zh) 一种玻璃粉及用其制备的太阳能电池正面银浆及其制备方法
CN107074581A (zh) 氧化钛粒子的制造方法、氧化钛粒子、氧化钛粒子的分散溶液、氧化钛浆料、氧化钛膜及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CN106887271B (zh) 一种石墨烯改性无铅银浆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553120A (zh) 一种锑掺杂二氧化锡粉体的制备方法
CN108405869A (zh) 一种小粒径片状银粉的制备方法
CN105414560A (zh) 一种高分辨显示屏浆料用小粒径片状银粉的制备方法
CN105482552A (zh) 一种喷墨打印用白色玻璃墨水及其制备方法
CN106187161B (zh) 浅色片状隔热导电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1428848B (zh) 一种锡锑氧化物超细纳米粉体的制备方法
KR102277621B1 (ko) 나노와이어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나노와이어 분산액, 및 투명 도전막
CN104261470B (zh) 氧化锡锑纳米粉体的制备方法
CN109535771B (zh) 钴蓝凹凸棒石纳米复合颜料、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JP2012176859A (ja) インジウム錫酸化物粒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301366B2 (ja) 導電性酸化チタンの製造方法及び導電性組成物の製造方法
CN102583519B (zh) 一种钛酸锌基微纳米晶粉体的制备方法
KR20100088528A (ko) 수산화니켈 피복 니켈입자 및 그 제조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