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54701B - 角接触球轴承的组装装置以及角接触球轴承的组装方法 - Google Patents

角接触球轴承的组装装置以及角接触球轴承的组装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54701B
CN104254701B CN201380002494.0A CN201380002494A CN104254701B CN 104254701 B CN104254701 B CN 104254701B CN 201380002494 A CN201380002494 A CN 201380002494A CN 104254701 B CN104254701 B CN 10425470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ll
ball bearing
outer ring
inner ring
angular conta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0249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254701A (zh
Inventor
关根正明
川又健生
千叶恭
千叶一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SK Ltd
Original Assignee
NSK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SK Ltd filed Critical NSK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2547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547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2547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547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P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MBINED OPERATIONS; UNIVERSAL MACHINE TOOLS
    • B23P19/00Machines for simply fitting together or separating metal parts or objects, or metal and non-metal parts, whether or not involving some deformation; Tools or devices therefor so far a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classes
    • B23P19/04Machines for simply fitting together or separating metal parts or objects, or metal and non-metal parts, whether or not involving some deformation; Tools or devices therefor so far a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classes for assembling or disassembling par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9/00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 F16C19/02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with bearing balls essentially of the same size in one or more circular rows
    • F16C19/14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with bearing balls essentially of the same size in one or more circular rows for both radial and axial load
    • F16C19/16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with bearing balls essentially of the same size in one or more circular rows for both radial and axial load with a single row of balls
    • F16C19/163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with bearing balls essentially of the same size in one or more circular rows for both radial and axial load with a single row of balls with angular contac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43/00Assembling bearings
    • F16C43/04Assembling rolling-contact bearings
    • F16C43/06Placing rolling bodies in cages or bear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ounting Of Bearings Or Others (AREA)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 Rolling Contact B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角接触球轴承的组装装置,其能够快速进行角接触球轴承的滚珠装入以及滚珠回收。本发明的组装装置(50)能够向具有内圈(10)、外圈(20)和多个滚珠(30)的角接触球轴承(1)的内圈(10)和外圈(20)之间的间隙(S)中装入多个滚珠(30),并且能够从间隙(S)回收多个滚珠(30)。该组装装置(50)具有:能够使内圈(10)和外圈(20)相对旋转的内圈夹具(64);能够使内圈(10)和外圈(20)沿着垂直于轴向的平面互相相对位移的外圈夹具;以上表面(78c)支承多个滚珠(30)且能够沿圆周方向旋转和沿轴向位移的弯曲臂(78);和能够在多个滚珠(30)被装入间隙(S)的状态下,配置于未被多个滚珠(30)占据的空闲部分,防止多个滚珠(30)的圆周方向的位移的滚珠汇集杆(68)。

Description

角接触球轴承的组装装置以及 角接触球轴承的组装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角接触球轴承的组装装置以及角接触球轴承的组装方法。
背景技术
角接触球轴承是结构为作为滚动体的滚珠与把持滚珠的内圈以及外圈具有预定的接触角的轴承,能够承载径向负载和轴向负载两者。
这样的角接触球轴承通过组合使用来承载轴向(推力方向)预压以获得预定的刚性。此时,在内圈以及外圈的轴向宽度之差(突出量)不在与预压等级相应的容许范围内的情况下,将使得耐负荷和振动特性等轴承性能受损,因此必须进行突出量磨削以将突出量调节到基于基准值的容许范围内。
(现有的突出量磨削方法1)
作为突出量磨削方法,如图5A~5E所示,广为人知的有在角接触球轴承处于组装好的状态下进行突出量测量以及突出量磨削的方法。更具体而言,首先,通过保持架140将多个滚珠130沿圆周方向以预定间隔配置在形成于内圈110的外周面的内圈滚道面112上(参照图5A)。然后,利用热压配合将该内圈110、多个滚珠130以及保持架140压入固定于外圈120,从而使角接触球轴承100成为组装状态(参照图5B)。
然后,如图5C所示,由旋转夹具150把持内圈110的轴向一端面114驱动内圈能够旋转,并使内圈110的轴向另一端面116与突出量检测传感器170抵接。另外,由夹具160把持外圈120的轴向另一端面126使外圈120能够旋转,使外圈120的轴向一端面124与另一突出量检测传感器180抵接。在此,一旦由旋转夹具150驱动内圈110旋转,则通过多个滚珠130在圆周方向的位移(公转),使外圈120也一体转动。在该状态下,突出量检测传感器170、180计算出角接触球轴承100每次旋转时的内圈110以及外圈120的轴向宽度的平均值,基于该平均值计算出需要磨削的量。
接着,基于所算出的需要磨削的量,通过磨具190对内圈110以及外圈120进行磨削,调节它们的轴向宽度。在此,例如,如图5D所示,在磨具190配置于角接触球轴承100的轴向另一端侧的情况下,由磨具190对内圈110的轴向另一端面116进行磨削,然后,如图5E所示,将角接触球轴承100在垂直于轴向的平面内对称反转,由磨具190对外圈120的轴向一端面124进行磨削。通过以上工序,将内圈110以及外圈120的突出量收敛至基于预定基准值的容许范围内。
(现有的突出量磨削方法2)
作为另一种突出量磨削方法,已知有在将角接触球轴承临时装配的状态下对突出量进行测量后再拆卸,从而对突出量进行磨削的方法。该方法中,如图6A所示,首先,在内圈110的内圈滚道面112与外圈120的外圈滚道面122之间装入多个滚珠130。在此,多个滚珠130的数量设定为少于作为成品的角接触球轴承100所装入的多个滚珠130的数量。然后,通过将临时保持架140A插入内圈110以及外圈120之间的间隙,将滚珠130把持于临时保持架140A的兜孔142,从而以预定的间隔配置在圆周方向。
这样,如图6B所示,临时装配的角接触球轴承100按照与上述方法(参照图5C)同样的方法计算出需要磨削的量。之后,如图6C所示,回收临时保持架140A以及多个滚珠130。接着,如图6D所示,基于计算出的需要磨削的量,通过磨具190对内圈110的轴向一端面114以及外圈120的轴向一端面124进行磨削,调节上述内圈110以及外圈120的轴向宽度。
在如上述方法1所示的角接触球轴承处于组装好的状态下进行突出量磨削的方法的生产率高,但是由于磨削时脱落的磨料颗粒残留于轴承内部从而导致清洁度变差,并对滚道面以及滚珠造成损伤,所以产品的成品率下降。
因此,为了提高产品的成品率,考虑采用清洁度较高的上述方法2。但是,上述方法2中,由于角接触球轴承的临时装配(滚珠装入)以及拆卸(滚珠回收)花费时间较多,有可能导致作业周期增长、生产率降低。因此,存在通过完全自动化来快速进行角接触球轴承的临时装配(滚珠装入)以及拆卸(滚珠回收)的需求。
专利文献1~3中,记载有在双列滚珠轴承的双列槽内装入预定数量的滚珠并进行组装的组装装置。这些组装装置是在双列滚珠轴承的上侧滚珠列和下侧滚珠列之间的内外圈间的位置,插入旋转的及上下移动的一体的或成对的上侧滚珠支承夹具,在装入了预定数量的上侧滚珠后,在轴承内外圈对心的状态下将上侧滚珠支承夹具从未被上侧滚珠占据的部分拔出。
因此,考虑通过将专利文献1~3的技术应用于上述方法2,来实现角接触球轴承的临时装配的自动化,即,多个滚珠的装入的自动化。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公平7-9617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2-219623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公平1-1661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专利文献1~3中没有关于角接触球轴承的拆卸方法,即多个滚珠的回收方法的记载,由于滚珠的回收很花时间,因此仍有提高生产率的空间。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课题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快速进行角接触球轴承的滚珠装入以及滚珠回收的角接触球轴承的组装装置以及角接触球轴承的组装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通过下述结构来实现。
(1)一种角接触球轴承的组装装置,上述角接触球轴承具有内圈、外圈和多个滚珠,上述内圈和上述外圈之间的间隙能够装入多个滚珠,并且能够从上述间隙回收上述多个滚珠,其特征在于,上述角接触球轴承的组装装置具有:
能够使上述内圈和上述外圈相对旋转的旋转机构;
能够使上述内圈和上述外圈沿着垂直于轴向的平面互相相对位移的位移机构;
滚珠支承部件,上述滚珠支承部件在轴向的一侧端面支承上述多个滚珠,并且能够沿圆周方向旋转和沿轴向位移;和
滚珠位移防止部件,上述滚珠位移防止部件能够在上述多个滚珠被装入上述间隙的状态下配置在未被上述多个滚珠占据的空闲部分,并防止上述多个滚珠沿圆周方向的位移。
(2)根据(1)所述的角接触球轴承的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角接触球轴承的组装装置还具有滚珠按压部件,上述滚珠按压部件在轴向的另一侧端面按压上述多个滚珠,并能够与上述滚珠支承部件的上述轴向的一侧端面一起支承并夹持上述多个滚珠。
(3)根据(1)或(2)所述的角接触球轴承的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角接触球轴承的组装装置还具有从径向内侧以及径向外侧把持上述多个滚珠的引导部件。
(4)一种角接触球轴承的组装方法,上述角接触球轴承具有内圈、外圈和多个滚珠,上述内圈和上述外圈之间的间隙能够装入多个滚珠,并且能够从上述间隙回收上述多个滚珠,其特征在于,
利用能够使上述内圈和上述外圈沿垂直于轴向的平面互相相对位移的位移机构,使得上述内圈和上述外圈的中心偏心,
使得在上述轴向的一侧端面支承上述多个滚珠并且能够沿圆周方向旋转和沿轴向位移的滚珠支承部件,与上述多个滚珠一起沿轴向位移,插入上述间隙,
利用上述位移机构使得上述内圈和上述外圈的中心一致,并将上述多个滚珠把持于上述内圈和上述外圈,
使上述滚珠支承部件在上述间隙中的未被上述多个滚珠占据的空闲部分沿圆周方向旋转,然后使上述滚珠支承部件沿轴向位移,由此使上述滚珠支承部件脱离至上述角接触球轴承的外部,将上述多个滚珠装入上述间隙,
将能够在上述多个滚珠被装入上述间隙的状态下配置在未被上述多个滚珠占据的空闲部分并能够防止上述多个滚珠沿圆周方向的位移的滚珠位移防止部件,配置在上述间隙中的未被上述多个滚珠占据的空闲部分,
利用能够使上述内圈和上述外圈相对旋转的旋转机构,使得上述内圈和上述外圈相对旋转,从而使上述多个滚珠沿圆周方向位移并汇集到滚珠位移防止部件侧,然后,使上述滚珠位移防止部件脱离至上述角接触球轴承的外部,
在使上述滚珠支承部件沿轴向位移并插入上述间隙中的未被上述多个滚珠占据的空闲部分之后,使上述滚珠支承部件沿圆周方向旋转至上述间隙中被上述多个滚珠所占据的部分,并支承上述多个滚珠,
在利用上述位移机构使得上述内圈和上述外圈的中心偏心之后,使上述滚珠支承部件沿轴向位移,由此使上述滚珠支承部件与上述多个滚珠一起脱离至上述角接触球轴承的外部,并从上述间隙回收上述多个滚珠。
(5)根据(4)所述的角接触球轴承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轴向的另一侧端面按压上述多个滚珠并能够与上述滚珠支承部件的上述轴向的一侧端面一起支承并夹持上述多个滚珠的滚珠按压部件,在上述滚珠支承部件支承上述多个滚珠并沿轴向位移的状态下,按压上述多个滚珠并沿轴向位移。
(6)根据(4)或(5)所述的角接触球轴承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滚珠支承部件支承上述多个滚珠并沿轴向位移的状态下,由引导部件从径向内侧以及径向外侧把持上述多个滚珠。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角接触球轴承的组装装置以及角接触球轴承的组装方法,能够使角接触球轴承的滚珠装入以及滚珠回收自动化,因此能够提高生产率。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的组装装置的立体图。
图2A是用于说明滚珠装入工序的俯视图以及剖面图。
图2B是用于说明滚珠装入工序的俯视图以及剖面图。
图2C是用于说明滚珠装入工序的俯视图以及剖面图。
图2D是用于说明滚珠装入工序的俯视图以及剖面图。
图2E是用于说明滚珠装入工序的俯视图以及剖面图。
图3A是用于说明滚珠回收工序的俯视图以及剖面图。
图3B是用于说明滚珠回收工序的俯视图以及剖面图。
图3C是用于说明滚珠回收工序的俯视图以及剖面图。
图3D是用于说明滚珠回收工序的俯视图以及剖面图。
图3E是用于说明滚珠回收工序的俯视图以及剖面图。
图3F是用于说明滚珠回收工序的俯视图以及剖面图。
图3G是用于说明滚珠回收工序的俯视图以及剖面图。
图3H是用于说明滚珠回收工序的俯视图以及剖面图。
图4A是表示由引导部件夹持滚珠的状态的剖面图。
图4B是表示滚珠被插入内圈及外圈之间的间隙的状态的剖面图。
图5A是用于说明现有的突出量磨削方法的剖面图。
图5B是用于说明现有的突出量磨削方法的剖面图。
图5C是用于说明现有的突出量磨削方法的剖面图。
图5D是用于说明现有的突出量磨削方法的剖面图。
图5E是用于说明现有的突出量磨削方法的剖面图。
图6A是用于说明现有的另一突出量磨削方法的剖面图。
图6B是用于说明现有的另一突出量磨削方法的剖面图。
图6C是用于说明现有的另一突出量磨削方法的剖面图。
图6D是用于说明现有的另一突出量磨削方法的剖面图。
符号说明
1 角接触球轴承
10 内圈
11 外周面
12 内圈滚道面
20 外圈
21 内周面
22 外圈滚道面
30 滚珠
50 组装装置
60 基座
62 上表面
64 内圈夹具(旋转机构)
64a 轴部
64b 圆盘部
64c 凸部
66 圆筒板
68 滚珠汇集杆(滚珠位移防止部件)
70 滚珠搬送机构
72 支承杆
74 支承板
76 支架
78 弯曲臂(滚珠支承部件)
78a 柱部
78b 臂部
78c 上表面(轴向一端面)
79 滚珠按压部件
79a 基部
79b 按压部
79c 下表面(轴向另一端面)
79d 突起部
80 引导部件
81 第一引导壁
82 第二引导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角接触球轴承的组装装置以及角接触球轴承的组装方法。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组装装置50具有:支承角接触球轴承1(参照图2A~2E)的内圈10以及外圈20的基座60;和搬送角接触球轴承的滚珠30的滚珠搬送机构70。
基座60的大致中央位置设置有支承外圈20的外圈夹具(未图示),并能够通过未图示的驱动装置沿垂直于轴向(上下方向)的平面(下文也称为轴向垂直平面),即与基座60的上表面62平行地与外圈20一体位移。需要说明的是,图1中示出了外圈20利用外圈夹具沿轴向垂直平面位移后,结果使得内圈10以及外圈20的中心为偏心的状态。
另外,参照图3A~3H,在基座60上,在外圈20(外圈夹具)的径向内侧,设置有从下侧支承内圈10的内圈夹具64。内圈夹具64具有:轴部64a;设置在轴部64a的上端部且其外径与内圈10的外径大致相等的圆盘部64b;和设置在圆盘部64b的上部且嵌合于内圈10的内周面的凸部64c。而且,利用未图示的驱动装置,能够使内圈夹具64与内圈10一体地沿圆周方向旋转。
这样,基座60具有:作为能够使内圈10以及外圈20沿轴向垂直平面互相相对位移的位移机构的外圈夹具;和作为能够使内圈10以及外圈20相对旋转的旋转机构的内圈夹具64。
另外,基座60具有:与内圈夹具64同心配置且能够沿轴向(上下方向)移动的圆筒板66;固定于圆筒板66的上表面且沿轴向延伸的滚珠汇集杆68。在此,圆筒板66的内径形成为比内圈夹具64的圆盘部64b的外径略大,即使是在圆筒板66移动到上方的情况下也能防止与圆盘部64b相干扰。另外,滚珠汇集杆68如后所述,构成能够在多个滚珠30被装入内圈10和外圈20之间的间隙S的状态下配置在相邻滚珠30之间的间隙,即配置在未被多个滚珠30占据的空闲部分,能够防止多个滚珠30的圆周方向的位移的滚珠位移防止部件。
滚珠搬送机构70具有:沿轴向(上下方向)延伸的支承杆72;支承于支承杆72的上部侧面且与基座60的上表面62大致平行地延伸的支承板74;固定于支承板74的前端侧的下表面的支架76;从支架76向下方延伸并从下方支承多个滚珠30的弯曲臂78(滚珠支承部件);和从支架76向下方延伸并从上方按压多个滚珠30的滚珠按压部件79。
支承板74藉助直线导轨(未图示)被支承于支承杆72的侧面,通过使该支承板74沿轴向(图1中箭头A的方向)位移,能够使支架76、弯曲臂78、滚珠按压部件79和多个滚珠30一体地沿轴向位移。
支架76固定于支承板74且能够旋转,通过驱动该支架76沿圆周方向(图1中箭头B的方向)旋转,能够使弯曲臂78、滚珠按压部件79以及多个滚珠30一体地沿圆周方向转动。
弯曲臂78具有:向下方延伸的柱部78a;和从柱部78a的下端部沿圆周方向延伸并在上表面78c(轴向一端面)支承多个滚珠30的臂部78b。臂部78b呈中心角在180°以下的剖面为新月形的形状,且其曲率与内圈10以及外圈20的曲率大致相等、内径大于内圈10的外径、外径小于外圈20的内径。另外,臂部78b的上表面78c设有用于把持多个滚珠30的凹槽(未图示)。
滚珠按压部件79具有:向下方延伸的基部79a;和从基部79a的下端部沿圆周方向延伸并在下表面79c(轴向另一端面)按压多个滚珠30的按压部79b。按压部79b呈与弯曲臂78的臂部78b大致相同的剖面为新月形的形状,通过按压部79b的下表面79c和臂部78b的上表面78c能够夹持并支承多个滚珠30。另外,在按压部79b的下表面79c设置有用于把持多个滚珠30的凹槽(未图示)。另外,按压部79b的周向端部比臂部78b更多地沿周向延伸,并在其周向端部设置有向下方延伸并用于防止滚珠30向圆周方向脱落的突起部79d。
另外,滚珠按压部件79呈通过未图示的驱动机构能够相对于支架76沿轴向(图1中箭头C的方向)位移的结构,能够对位于按压部79b的下表面79c和臂部78b的上表面78c之间的多个滚珠30进行限制以及解除限制。
在此,由弯曲臂78以及滚珠按压部件79搬送的多个滚珠30的个数被设定为少于装配在成品角接触球轴承中的滚珠的个数。更具体而言,通过形成弯曲臂78的臂部78b的中心角在180°以下的剖面为新月形的形状,来设定多个滚珠30的个数,使得多个滚珠30的沿圆周方向无间隙整齐排列状态下的周向长度在轴承节圆的周向长度的一半以下。因此,将多个滚珠30装入内圈10和外圈20之间的间隙S时无需热压配合,并且容易从间隙S进行回收。
上述结构的组装装置50能够通过下述(A)工序将多个滚珠30装入内圈10和外圈20之间的间隙S,能够通过下述(B)工序从间隙S回收多个滚珠30。
<(A):滚珠装入工序>
首先,如图2A所示,将角接触球轴承1的内圈10和外圈20以中心互相一致的状态进行配置。
接着,如图2B所示,使外圈夹具沿轴向垂直平面(图中右方)位移,由此使固定于外圈夹具的外圈20位移,并使外圈20的沉孔相反侧(轴向另一端侧,图2B中剖面图的下方)的内周面21与内圈10的沉孔侧(轴向另一端侧,图2B中剖面图的下方)的外周面11抵接。由此,内圈10以及外圈20的中心偏心,内圈10和外圈20之间的间隙S变成剖面呈新月形的形状且其最大径向宽度增大,从而能够插入多个滚珠30。
然后,如图2C所示,将夹持并把持多个滚珠30的弯曲臂78以及滚珠按压部件79配置于内圈10以及外圈20的上方,然后使支承板74(参照图1)向下方位移,由此将多个滚珠30与弯曲臂78以及滚珠按压部件79一起插入剖面呈新月形的间隙S。这样,当弯曲臂78支承多个滚珠30并沿轴向位移时,滚珠按压部件79按压多个滚珠30并沿轴向位移。结果就将多个滚珠30配置为与内圈10的内圈滚道面12以及外圈20的外圈滚道面22在轴向上重叠。
然后,如图2D所示,使外圈夹具沿轴向垂直平面(图中左向)位移,由此使固定于外圈夹具的外圈20发生位移,并使内圈10以及外圈20的中心一致,将多个滚珠30把持于内圈滚道面12以及外圈滚道面22。之后,通过使滚珠按压部件79向上方位移来释放多个滚珠30。
而且,如图2E所示,通过驱动支架76(参照图1)转动,使弯曲臂78沿圆周方向旋转到内圈10和外圈20之间的间隙S中的未被多个滚珠30占据的空闲部分,然后使支承板74(参照图1)向上方位移,由此将弯曲臂78脱离至角接触球轴承1的外部。需要说明的是,如上所述,由于弯曲臂78的臂部78b的曲率设定为与内圈10以及外圈20的曲率大致相等、其内径设为大于内圈10的外径、其外径设为小于外圈20的内径,因此能够防止与内圈10以及外圈20发生干扰,能够顺利地脱离至角接触球轴承1的外部。
通过以上的工序,在将多个滚珠30全自动装入内圈10和外圈20之间的间隙S后,按照与上述现有的突出量磨削方法2相同的方法(参照图6A以及6B),安装临时保持架进行临时装配,测量内圈10以及外圈20的轴向宽度(突出量),计算出需要磨削的量。然后,在回收临时保持架之后,通过下述滚珠回收工序回收多个滚珠30。
<(B):滚珠回收工序>
以下,参照图3A~3H说明从内圈10和外圈20之间的间隙S回收滚珠30的工序。
首先,如图3A所示,当滚珠汇集杆68与滚珠30在圆周方向重叠(overlap)时,由于不能使滚珠汇集杆68向上方位移而插入间隙S,因此通过低速驱动内圈夹具64旋转从而使内圈10低速旋转,使多个滚珠30沿周向位移(公转),以使得滚珠汇集杆68与滚珠30沿圆周方向错开(offset)。
接着,如图3B所示,通过使圆筒板66向上方位移,将滚珠汇集杆68插入间隙S中的相邻滚珠30之间的间隙、即未被多个滚珠30占据的空闲部分。
之后,如图3C所示,通过驱动内圈夹具64旋转而使内圈10旋转,从而使多个滚珠30沿周向位移以汇集于滚珠汇集杆68侧。
接着,如图3D所示,将弯曲臂78配置于内圈10以及外圈20的上方,然后通过使支承板74(参照图1)向下方位移,插入间隙S中未被多个滚珠30占据的空闲部分。
然后,如图3E所示,在使圆筒板66向下方位移而使滚珠汇集杆68脱离至角接触球轴承1的外部后,驱动支架76(参照图1)旋转,由此使弯曲臂78沿圆周方向向着间隙S中未被多个滚珠30占据的空闲部分旋转以支承多个滚珠30。
接着,如图3F所示,使外圈夹具沿轴向垂直平面(图中右向)位移,由此使外圈20位移,并使外圈20的沉孔相反侧(轴向另一端侧,图3F的剖面图的下方)的内周面21与内圈10的沉孔侧(轴向另一端侧,图3F的剖面图的下方)的外周面11抵接。由此,内圈10以及外圈20的中心偏心,间隙S变成剖面呈新月形的形状且其最大径向宽度增大,从而使多个滚珠30能够与角接触球轴承1脱离。而且,通过使滚珠按压部件79配置于内圈10以及外圈20的上方后向下方位移,将多个滚珠30夹持在弯曲臂78以及滚珠按压部件79之间。
然后,如图3G所示,通过使夹持并把持多个滚珠30的弯曲臂78以及滚珠按压部件79、支承板74(参照图1)向上方位移,从而使多个滚珠30与弯曲臂78以及滚珠按压部件79一起脱离至角接触球轴承1的外部,完成多个滚珠30的回收。
接着,如图3H所示,通过使外圈夹具沿轴向垂直平面(图中左向)位移,从而使固定于外圈夹具的外圈20位移,使内圈10以及外圈20的中心一致,之后按照与上述的现有突出量磨削方法2相同的方法(参照图6D)对内圈10以及外圈20进行磨削,调节其轴向宽度。
需要说明的是,所回收的多个滚珠30通过上述(A)工序被装入另一个角接触球轴承的内圈以及外圈的间隙,测量其内圈与外圈的突出量,之后通过上述(B)工序被再次从内圈与外圈之间的间隙回收。这样,由于多个滚珠30能够在测量多个内圈与外圈的突出量时反复使用,因此能够抑制使用不同滚珠所导致的突出量测量结果的波动,能够实现更准确的突出量测量。假设突出量测量时使用不同的滚珠,在该情况下,由于通常各滚珠的直径存在数微米的误差,因此会导致突出量测量产生误差。与此相对,由于本实施方式的组装装置50能够循环使用一组特定的滚珠30,因此能够防止测量误差的产生。而且,由于组装装置50无需多个滚珠30的供给机构以及排出机构,因而能够简化结构。
以上,如上所述,由于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角接触球轴承的组装装置50,通过上述(A)以及(B)工序能够实现多个滚珠30向角接触球轴承1的装入以及回收的自动化,因而能够提高生产率。
另外,角接触球轴承的组装装置50具有在下表面79c按压多个滚珠30并能够与弯曲臂78的上表面78c一起夹持并把持多个滚珠30的滚珠按压部件79,当弯曲臂78支承多个滚珠30并轴向位移时,滚珠按压部件79按压多个滚珠30并轴向位移,因此能够可靠固定滚珠30,能够防止滚珠从弯曲臂78脱落。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进行适当的变更和改进等。
例如,如图4A所示,角接触球轴承的组装装置50也可以具有引导部件80,以在弯曲臂78支承多个滚珠30并轴向位移时从径向内侧以及径向外侧把持多个滚珠30。引导部件80包括固定于支架76上的剖面大致呈L形的第一引导壁81和第二引导壁82,在第一引导壁81的外周面和第二引导壁82的内周面之间夹持多个滚珠30。
在该结构的情况下,将多个滚珠30插入间隙S时,引导部件80与弯曲臂78以及滚珠按压部件79一起向下方位移。在此,如图4B所示,引导部件80通过与内圈10以及外圈20的上表面接触而退避,所以引导部件80与内圈10以及外圈20的上表面接触后,只有弯曲臂78以及滚珠按压部件79向下方位移,来插入多个滚珠30。
如上所述,通过设置引导部件80,能够更有效地防止多个滚珠30从弯曲臂78脱落。
此外,当从间隙S回收多个滚珠30时,也可以采用通过使引导部件80与弯曲臂78以及滚珠按压部件79一起向上方位移,防止多个滚珠30从弯曲臂78脱落的结构。
另外,尽管上述实施方式中采用了外圈夹具能够使外圈20沿轴向垂直平面位移、内圈夹具64能够使内圈10旋转的结构,但只要组装装置50具有能够使内圈10以及外圈20沿轴向垂直平面互相相对位移的位移机构和能够使内圈10以及外圈20相对旋转的旋转机构,则其结构并无限定。例如,也可以采用外圈夹具能够使外圈20旋转、内圈夹具64能够使内圈10沿轴向垂直平面位移的结构,或者采用外圈夹具或者内圈夹具64能够使内圈10或者外圈20沿轴向垂直平面位移并且旋转的结构。
虽然参照特定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但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能够进行各种变更和修改,这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不言而喻的。
本申请基于2012年12月26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特愿2012-283186号),并且其内容作为参照援引于此。

Claims (6)

1.一种角接触球轴承的组装装置,所述角接触球轴承具有内圈、外圈和多个滚珠,所述内圈和所述外圈之间的间隙能够装入多个滚珠,并且能够从所述间隙回收所述多个滚珠,其特征在于,所述角接触球轴承的组装装置具有:
能够使所述内圈和所述外圈相对旋转的旋转机构;
能够使所述内圈和所述外圈沿着垂直于轴向的平面互相相对位移的位移机构;
滚珠支承部件,所述滚珠支承部件在轴向的一侧端面支承所述多个滚珠,并且能够沿圆周方向旋转和沿轴向位移;和
滚珠位移防止部件,所述滚珠位移防止部件能够在所述多个滚珠被装入所述间隙的状态下配置在未被所述多个滚珠占据的空闲部分,并防止所述多个滚珠沿圆周方向的位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角接触球轴承的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角接触球轴承的组装装置还具有滚珠按压部件,所述滚珠按压部件在轴向的另一侧端面按压所述多个滚珠,并能够与所述滚珠支承部件的所述轴向的一侧端面一起支承并夹持所述多个滚珠。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角接触球轴承的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角接触球轴承的组装装置还具有从径向内侧以及径向外侧把持所述多个滚珠的引导部件。
4.一种角接触球轴承的组装方法,所述角接触球轴承具有内圈、外圈和多个滚珠,所述内圈和所述外圈之间的间隙能够装入多个滚珠,并且能够从所述间隙回收所述多个滚珠,其特征在于,
利用能够使所述内圈和所述外圈沿着垂直于轴向的平面互相相对位移的位移机构,使得所述内圈和所述外圈的中心偏心,
使得在轴向的一侧端面支承所述多个滚珠并且能够沿圆周方向旋转和沿轴向位移的滚珠支承部件,与所述多个滚珠一起沿轴向位移,插入所述间隙,
利用所述位移机构使得所述内圈和所述外圈的中心一致,并将所述多个滚珠把持于所述内圈和所述外圈,
使所述滚珠支承部件在所述间隙中的未被所述多个滚珠占据的空闲部分沿圆周方向旋转,然后使所述滚珠支承部件沿轴向位移,由此使所述滚珠支承部件脱离至所述角接触球轴承的外部,将所述多个滚珠装入所述间隙,
将能够在所述多个滚珠被装入所述间隙的状态下配置在未被所述多个滚珠占据的空闲部分并能够防止所述多个滚珠沿圆周方向的位移的滚珠位移防止部件,配置在所述间隙中的未被所述多个滚珠占据的空闲部分,
利用能够使所述内圈和所述外圈相对旋转的旋转机构,使得所述内圈和所述外圈相对旋转,从而使所述多个滚珠沿圆周方向位移并汇集到滚珠位移防止部件侧,然后,使所述滚珠位移防止部件脱离至所述角接触球轴承的外部,
在使所述滚珠支承部件沿轴向位移并插入所述间隙中的未被所述多个滚珠占据的空闲部分之后,使所述滚珠支承部件沿圆周方向旋转至所述间隙中被所述多个滚珠所占据的部分,对所述多个滚珠进行把持,
在利用所述位移机构使得所述内圈和所述外圈的中心偏心之后,使所述滚珠支承部件沿轴向位移,由此使所述滚珠支承部件与所述多个滚珠一起脱离至所述角接触球轴承的外部,并从所述间隙回收所述多个滚珠。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角接触球轴承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轴向的另一侧端面按压所述多个滚珠并能够与所述滚珠支承部件的所述轴向的一侧端面一起支承并夹持所述多个滚珠的滚珠按压部件,在所述滚珠支承部件支承所述多个滚珠并沿轴向位移的状态下,按压所述多个滚珠并沿轴向位移。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角接触球轴承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滚珠支承部件支承所述多个滚珠并沿轴向位移的状态下,由引导部件从径向内侧以及径向外侧把持所述多个滚珠。
CN201380002494.0A 2012-12-26 2013-12-19 角接触球轴承的组装装置以及角接触球轴承的组装方法 Active CN10425470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83186A JP6115123B2 (ja) 2012-12-26 2012-12-26 アンギュラ玉軸受の組立装置、及びアンギュラ玉軸受の組立方法
JP2012-283186 2012-12-26
PCT/JP2013/084165 WO2014103899A1 (ja) 2012-12-26 2013-12-19 アンギュラ玉軸受の組立装置、及びアンギュラ玉軸受の組立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54701A CN104254701A (zh) 2014-12-31
CN104254701B true CN104254701B (zh) 2016-12-14

Family

ID=510209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02494.0A Active CN104254701B (zh) 2012-12-26 2013-12-19 角接触球轴承的组装装置以及角接触球轴承的组装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2940332B1 (zh)
JP (1) JP6115123B2 (zh)
CN (1) CN104254701B (zh)
WO (1) WO2014103899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16250A (zh) * 2018-06-26 2018-11-30 嘉善优耐特滑动轴承厂 一种轴承整装方法
CN108916252A (zh) * 2018-06-26 2018-11-30 嘉善优耐特滑动轴承厂 一种轴承整滚珠安装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64241B2 (ja) * 2014-09-12 2018-01-31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玉軸受の組立方法及び組立装置
JP6256271B2 (ja) 2014-09-12 2018-01-10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玉軸受の玉配列方法及び玉配列装置
CN107218308A (zh) * 2017-07-19 2017-09-29 江苏万达特种轴承有限公司 双列球轴承填球的工装
CN108188706B (zh) * 2017-12-27 2019-12-10 永康市极酷工贸有限公司 智能装配u型件与钢珠的设备
JP6971168B2 (ja) * 2018-02-23 2021-11-24 Ntn株式会社 研削システムおよび研削方法
CN108386455A (zh) * 2018-05-10 2018-08-10 海宁科巍轴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控陶瓷轴承自动组装设备
EP3674574B1 (en) * 2018-05-30 2023-05-17 NSK Ltd. Ball arrangement method for ball bearing, ball bearing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manufacturing device, and machine and vehicle manufacturing method
CN109027022B (zh) * 2018-09-30 2023-09-01 安徽工程大学 一种双机器人协同装配轴承的操作装置
CN109027023B (zh) * 2018-09-30 2023-09-01 安徽工程大学 用于辅助自动装配轴承的定内圈灌珠组装平台及使用方法
CN109227094B (zh) * 2018-11-20 2020-10-30 苏州因知成新能源有限公司 机械加工用安装有定位防异动结构的压装设备
JP7184163B2 (ja) * 2019-03-25 2022-12-06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アンギュラ玉軸受の接触角取得方法及び車輪用軸受装置の製造方法
CN111230461B (zh) * 2020-01-19 2021-11-05 黄石人本轴承有限公司 一种能够自动装配滚珠的轴承装配装置
CN111156259A (zh) * 2020-02-05 2020-05-15 王录红 基于滚珠轴承半自动组装的钢珠摆位机构
DE102021131047A1 (de) 2021-02-01 2022-08-04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Vorrichtung zum Einbringen von Wälzkörpern in Lager
WO2022161563A1 (de) 2021-02-01 2022-08-04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Vorrichtung zum einbringen von wälzkörpern in lager
CN114427577B (zh) * 2022-01-27 2023-12-01 洛阳开远智能精机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轴承装配的分球匀球机构及分球匀球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427287Y (zh) * 2009-06-29 2010-03-24 万向集团公司 半自动圆锥滚子轴承拆套模
CN201848686U (zh) * 2010-11-08 2011-06-01 永济新时速电机电器有限责任公司 薄壁深沟球轴承拆卸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34724A (ja) 1981-08-18 1983-03-01 Nippon Seiko Kk 複列玉軸受の組立装置
JPS5880130U (ja) * 1981-11-27 1983-05-31 エヌ・テ−・エヌ東洋ベ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ボ−ル片寄せ機
JPH0796176B2 (ja) * 1988-12-17 1995-10-18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複列玉軸受の組立装置および玉詰め治具構造
JP2978691B2 (ja) 1993-09-29 1999-11-15 東製株式会社 油類物質の吸着材と吸着方法
JP4171865B2 (ja) * 2001-01-25 2008-10-29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複列玉軸受の玉入れ組立装置
JP2004092755A (ja) * 2002-08-30 2004-03-25 Nsk Ltd 軸受装置の組立方法及び軸受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427287Y (zh) * 2009-06-29 2010-03-24 万向集团公司 半自动圆锥滚子轴承拆套模
CN201848686U (zh) * 2010-11-08 2011-06-01 永济新时速电机电器有限责任公司 薄壁深沟球轴承拆卸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16250A (zh) * 2018-06-26 2018-11-30 嘉善优耐特滑动轴承厂 一种轴承整装方法
CN108916252A (zh) * 2018-06-26 2018-11-30 嘉善优耐特滑动轴承厂 一种轴承整滚珠安装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940332B1 (en) 2017-02-08
JP6115123B2 (ja) 2017-04-19
CN104254701A (zh) 2014-12-31
WO2014103899A1 (ja) 2014-07-03
EP2940332A4 (en) 2016-01-06
JP2014126134A (ja) 2014-07-07
EP2940332A1 (en) 2015-1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54701B (zh) 角接触球轴承的组装装置以及角接触球轴承的组装方法
CN107729597B (zh) 一种主轴轴承滚道校核工具
CN203824457U (zh) 一种轴承内圈径向跳动检测装置
CN210335041U (zh) 一种轴碗轴承全自动装配检测生产线
CN210588877U (zh) 轴承套圈检测机的压料机构
CN101391393B (zh) 一种实现微型凸缘轴承外圈内沟道研磨加工的方法
CN1396387A (zh) 具有实心的圆柱形销的定位装置
CN211668418U (zh) 一种螺杆钻具用推力轴承内圈滚道弧面检测工装
CN201497495U (zh) 三坐标测量机专用夹具
CN202202867U (zh) 一种用于固定采煤机滚筒的装置
CN210939155U (zh) 一种用于维修轴承的回转支撑工装
CN101368593A (zh) 内圈装入型角接触球轴承
CN100562208C (zh) 超微丝阵负载装配中丝与槽相对定位的方法
CN109296654B (zh) 推力滚针轴承装配装置
CN201255183Y (zh) 单列球面滚子轴承
CN201283528Y (zh) 用于凸缘轴承外圈沟道研磨加工的装置
CN205841531U (zh) 一种精密转台轴承与转轴的连接结构
CN206168974U (zh) 一种检测轮辋平面度的装置
CN204852039U (zh) 轮毂轴承外圈沟位检测设备用转动机构
CN2634179Y (zh) 轴圈座圈和内、外隔圈分别合一的串联组合型推力轴承
CN112585849A (zh) 用于由定子段组装电动马达的定子的紧凑生产站
CN204988230U (zh) 轮毂轴承内圈沟位检测设备的转动机构
CN203747585U (zh) 一种开关磁阻电机的安装工具和检测工具
CN210802424U (zh) 轴承轴向游隙测量装置
CN215747983U (zh) 平稳循环的大储量刀库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