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52072B - 液晶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晶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52072B
CN104252072B CN201410282920.7A CN201410282920A CN104252072B CN 104252072 B CN104252072 B CN 104252072B CN 201410282920 A CN201410282920 A CN 201410282920A CN 104252072 B CN104252072 B CN 10425207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trusio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rystal display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28292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252072A (zh
Inventor
宫川幹司
小林亲司
诹访俊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2520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520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2520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520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3Electrodes
    • G02F1/134309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7Surface-induced orientation of the liquid crystal molecules, e.g. by alignment layers
    • G02F1/133707Structures for producing distorted electric fields, e.g. bumps, protrusions, recesses, slits in pixel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7Surface-induced orientation of the liquid crystal molecules, e.g. by alignment layers
    • G02F1/133776Surface-induced orientation of the liquid crystal molecules, e.g. by alignment layers having structures locally influencing the alignment, e.g. unevennes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实现均匀的光透过率的包括排列的多个像素的液晶显示装置。各像素具有:第一基板、第二基板、形成在第一基板的面对第二基板的对向面上的第一电极、形成在第二基板的面对第一基板的对向面上的第二电极、设置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并含有液晶分子的液晶层以及平坦化层。液晶分子被赋予预倾斜。多个凹凸部形成在第一电极上。第一电极的至少凹部埋入平坦化层。

Description

液晶显示装置
相关申请的交叉参考
本申请要求享有于2013年6月28日向日本专利局提交的日本在先专利申请JP2013-136080的优先权,在此将该日本在先申请的全部内容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它包括其中在一对基板之间密封有液晶层的液晶显示元件。
背景技术
近年来,液晶显示器(也称为LCD)装置广泛被用作液晶电视接收器、笔记本型个人电脑、汽车导航装置等的显示监视器。这些液晶显示装置通过在基板之间夹持的液晶层中包含的液晶分子的分子排列(取向)被分类成几种显示模式(方式)。常用显示模式的例子是其中在未施加电压的状态下液晶分子扭曲取向的TN(Twisted Nematic,扭曲向列)模式。在TN模式中,液晶分子表现出正的介电常数各向异性。即,液晶分子具有长轴方向的介电常数比短轴方向大的特性。因此,在相对于基板面平行的面内,液晶分子具有在垂直于基板面的方向上排列成行的结构,同时液晶分子的取向方向顺次旋转。
另一方面,对于其中在未施加电压的状态下液晶分子相对于基板面垂直取向的VA(Vertical Alignment,垂直取向)模式的注意力增加。在VA模式中,液晶分子表现出负的介电常数各向异性。即,液晶分子具有长轴方向的介电常数比短轴方向小的特性。与TN模式相比,这可以实现更宽的视角。
在这种VA模式的液晶显示器中,当施加电压时,在相对于基板的垂直方向上取向的液晶分子实现了以下构成,其中由于负的介电常数各向异性,使得液晶分子在相对于基板的平行方向上倒下而进行应答,而使光透过。然而,由于在相对于基板的垂直方向上取向的液晶分子倒下的方向是任意的,因此液晶分子的取向由于电压的施加而扰乱。这成为相对于电压的应答特性劣化的因素。
因此,作为调节在电压施加时的液晶分子的取向的方法,已经提出了各种技术。例如,MVA(Multi-domain Vertical Alignment,多畴垂直取向)方式、PVA(PatternedVertical Alignment,图案化垂直取向)方式或使用光学取向膜的技术已经被提出(例如,参见日本未经审查的专利申请公开No.5-232473)。在MVA方式中,在通过使用狭缝或肋(突起)进行取向控制的同时,实现了宽视角。此外,最近,其中多个微细狭缝被设置在形成于一个基板上的电极中(具体而言,像素电极)以及没有狭缝设置在形成于另一基板上的固体电极中(具体而言,对电极)的所谓的微细狭缝结构已被提出(例如,参见日本未经审查的专利申请公开No.2002-357830)。然而,在微细狭缝结构中,由于在未施加电场的部分存在由微小的线和空间图案形成的狭缝,并且,在线的边缘附近在电压施加时液晶分子处于扭曲取向状态,因此存在光透过率降低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日本未经审查的专利申请公开No.2011-232736中公开了其中在像素电极上形成凹凸部代替多个微细狭缝的技术。在一个像素中,多个凹凸部由在X轴和Y轴上延伸的干凸部和从干凸部的侧边延伸到像素的周边部的多个枝凸部构成。此外,干凸部的未接合枝凸部的侧边部分的延伸方向平行于X轴或平行于Y轴。在凹凸部上方形成跟随凹凸部样式的取向膜。
日本未经审查的专利申请公开No.2011-232736中公开的技术在微细狭缝结构中可以有效地抑制上述问题的发生。然而,当液晶分子相对于设置在像素电极上的凹凸部排列时,液晶显示装置的光透过率可能存在差异。这是在凸部顶面上和在凹部内的液晶分子的排列状态与在凸部侧面上和在凹部内的液晶分子的排列状态不同的结果。
发明内容
因此,希望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均匀的光透过率的液晶显示装置。
根据实施方案的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排列的多个像素。各像素具有:第一基板、第二基板、形成在第一基板的面对第二基板的对向面上的第一电极、形成在第二基板的面对第一基板的对向面上的第二电极和设置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并含有液晶分子的液晶层。液晶分子被赋予预倾斜。多个凹凸部形成在第一电极上。第一电极的至少凹部埋入平坦化层。
根据本公开液晶显示装置的平坦化层埋入第一电极的至少凹部中。因此,液晶分子的接触第一电极侧的部分是平坦或大致平坦的。因此,液晶分子的取向状态可以是均匀的,结果,液晶显示装置的光透过率可以是均匀的。此外,本说明书中记载的效果仅是示例性的,不是限制性的。还可以具有额外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实施例1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示意性局部端面图;
图2是根据实施例2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示意性局部端面图;
图3是根据实施例3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示意性局部端面图;
图4是构成根据实施例1~3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个像素的第一电极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5A和图5B分别是根据实施例1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第一电极等沿着图4中的箭头VA-VA和箭头VB-VB的示意性局部断面图;
图5C和图5D分别是根据实施例2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第一电极等沿着图4中的箭头VC-VC和箭头VD-VD的示意性局部断面图;
图6A和图6B分别是根据实施例3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第一电极等沿着图4中的箭头VIA-VIA和箭头VIB-VIB的示意性局部断面图;
图7是构成根据实施例4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个像素的第一电极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8A和图8B分别是根据实施例4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第一电极等沿着图7中的箭头VIIIA-VIIIA和箭头VIIIB-VIIIB的示意性局部断面图;
图9是构成根据实施例4的变形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个像素的第一电极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10是构成根据实施例5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个像素的第一电极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11A~11C分别是根据实施例5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第一电极等沿着图10中的箭头XIA-XIA、箭头XIB-XIB和箭头XIC-XIC的示意性局部断面图;
图11D是图11C的一部分被放大的示意性局部断面图;
图12A和图12B分别是根据现有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和根据实施例5的液晶显示装置中液晶分子的行为的概念图;
图13是构成根据实施例6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个像素的第一电极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14是构成根据实施例7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个像素的第一电极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15A和图15B分别是根据实施例6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第一电极等沿着图13中的箭头XVA-XVA和箭头XVB-XVB的示意性局部断面图;
图15C是根据实施例7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第一电极等沿着图14中的箭头XVC-XVC的示意性局部断面图;
图15D是图15C的一部分被放大的示意性局部断面图;
图16是构成根据实施例7的变形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个像素的第一电极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17是构成根据实施例7的另一个变形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个像素的第一电极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18是构成根据实施例8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个像素的第一电极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19是构成图18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个像素的第一电极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20是构成根据实施例9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个像素的第一电极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21A和图21B分别是根据实施例8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第一电极等沿着图18中的箭头XXIA-XXIA和箭头XXIB-XXIB的示意性局部端面图;
图21C是图21B的一部分被放大的示意性局部断面图;
图21D是根据实施例9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第一电极等沿着图20中的箭头XXID-XXID的示意性局部断面图;
图22是构成根据实施例10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个像素的第一电极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23是构成根据实施例10的变形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个像素的第一电极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24是构成根据实施例11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个像素的第一电极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25是构成根据实施例11的变形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个像素的第一电极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26是根据实施例11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第一电极等沿着图25中的箭头XXVI-XXVI的示意性局部断面图;
图27是根据实施例12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示意性局部端面图;
图28是根据实施例12的变形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示意性局部端面图;
图29是构成根据实施例13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个像素的第一电极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30是构成根据实施例13的变形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个像素的第一电极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31是构成根据实施例13的另一个变形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个像素的第一电极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32是构成根据实施例13的另一个变形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个像素的第一电极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33A和图33B分别是根据实施例13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第一电极等沿着图30中的箭头XXXIIIA-XXXIIIA和箭头XXXIIIB-XXXIIIB的示意性局部端面图;
图33C和图33D分别是根据实施例13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第一电极等沿着图32中的箭头XXXIIIC-XXXIIIC和箭头XXXIIID-XXXIIID的示意性局部端面图;
图34是构成根据实施例14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个像素的第一电极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35是构成根据实施例14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个像素的第一电极的一部分的放大示意性平面图;
图36A和36B分别是根据实施例14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第一电极等沿着图34中的箭头XXXVIA-XXXVIA和箭头XXXVIB-XXXVIB的示意性局部断面图;
图36C是图36B的一部分被放大的示意性局部断面图;
图37A和图37B分别是实施例14和枝凸部未呈锥形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枝凸部的液晶分子的行为的概念图;
图38是构成根据作为实施例14的变形例的实施例15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个像素的第一电极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39A和图39B分别是根据实施例15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第一电极等沿着图38中的箭头XXXIXA-XXXIXA和箭头XXXIXB-XXXIXB的示意性局部端面图;
图39C是图39B的一部分被放大的示意性局部断面图;
图40是构成根据实施例16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个像素的第一电极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41是构成根据实施例17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个像素的第一电极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42是构成根据实施例18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个像素的第一电极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43是构成根据实施例18的变形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个像素的第一电极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44是构成根据实施例19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个像素的第一电极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45是构成根据实施例20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个像素的第一电极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46是构成根据实施例21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个像素的第一电极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47是构成根据实施例22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个像素的第一电极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48A是根据实施例22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第一电极等沿着图47中的箭头XLVIIIA-XLVIIIA的示意性局部断面图;
图48B是图48A的一部分被放大的示意性局部断面图;
图49A和图49B是图47的圆形区域包围部分XLIXA,XLIXB中的第一电极的放大示意性平面图,其是构成根据实施例23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个像素的第一电极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50A和图50B是图47的圆形区域包围部分LA,LB中的第一电极的放大示意性平面图,其是构成根据实施例23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个像素的第一电极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51是构成根据实施例24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个像素的第一电极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52是构成根据实施例25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个像素的第一电极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53A~53C示意性地示出构成根据实施例26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像素,图53A示意性地示出凸部、凹部、中心区域等的配置状态,图53B示意性地示出在第一电极中设置的狭缝部的配置状态,图53C示出凹凸部和狭缝部的重叠状态;
图54A~54C示意性地示出构成根据实施例26的变形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像素,图54A示意性地示出凸部、凹部、中心区域等的配置状态,图54B示意性地示出在第一电极中设置的狭缝部的配置状态,图54C示出凹凸部和狭缝部的重叠状态;
图55A~55C示意性地示出构成根据实施例26的另一个变形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像素,图55A示意性地示出凸部、凹部、中心区域等的配置状态,图55B示意性地示出在第一电极中设置的狭缝部的配置状态,图55C示出凹凸部和狭缝部的重叠状态;
图56A~56C示意性地示出构成根据实施例26的另一个变形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像素,图56A示意性地示出凸部、凹部、中心区域等的配置状态,图56B示意性地示出在第一电极中设置的狭缝部的配置状态,图56C示出凹凸部和狭缝部的重叠状态;
图57A~57D分别是沿着图53C中的箭头LVIIA-LVIIA、图54C中的箭头LVIIB-LVIIB、图55C中的箭头LVIIC-LVIIC和图56C中的箭头LVIID-LVIID的示意性端面图;
图58A和图58B示意性地示出构成实施例26的另一个变形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像素,图58A示意性地示出凸部、凹部、狭缝部等的配置状态,图58B是第一电极沿着图58A中的箭头LVIIIB-LVIIIB的示意性断面图;
图59A和图59B示意性地示出构成实施例26的另一个变形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像素,图59A示意性地示出凸部、凹部、狭缝部等的配置状态,图59B是第一电极沿着图59A中的箭头LIXB-LIXB的示意性断面图;
图60是构成根据实施例27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个像素的第一电极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61A是构成根据实施例27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个像素的中心区域中第一电极的一部分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61B和图61C是构成根据实施例27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个像素的中心区域中第一电极的一部分沿着图61A中的箭头LXIB-LXIB和箭头LXIC-LXIC的示意性局部断面图;
图62A和图62B是构成根据实施例27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个像素的中心区域中第一电极的一部分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63是构成根据实施例28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个像素的第一电极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64是构成根据实施例29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个像素的第一电极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65A和图65B是放大示意性平面图,示出在图64的第一电极的示意性平面图中第一电极的圆形区域包围部分LXVA,LXVB;
图66是放大示意性平面图,示出在图64的第一电极的示意性平面图中第一电极的圆形区域包围部分LXVI;
图67是构成根据实施例29的变形例(参照实施例25)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个像素的第一电极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68是构成根据实施例29的变形例(参照实施例26)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个像素的第一电极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69是构成根据实施例29的变形例(参照实施例26)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个像素的第一电极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70是构成根据实施例29的变形例(参照实施例26)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个像素的第一电极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71是构成根据实施例29的另一个变形例(参照实施例27)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个像素的第一电极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72是构成根据实施例29的另一个变形例(参照实施例28)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个像素的第一电极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73是构成根据实施例30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个像素的第一电极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74A~74C分别是根据实施例30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第一电极等沿着图73中的箭头LXXIVA-LXXIVA、箭头LXXIVB-LXXIVB和箭头LXXIVC-LXXIVC的示意性局部断面图;
图74D是图73C的一部分被放大的示意性局部断面图;
图75是构成根据实施例31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个像素的第一电极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76是构成根据实施例32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个像素的第一电极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77A~77C分别是根据实施例31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第一电极等沿着图75中的箭头LXXVIIA-LXXVIIA和箭头LXXVIIB-LXXVIIB的示意性局部断面图以及根据实施例32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第一电极等沿着图76中的箭头LXXVIIC-LXXVIIC的示意性局部断面图;
图77D是图77C的一部分被放大的示意性局部断面图;
图78是构成根据实施例32的变形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个像素的第一电极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79是构成根据实施例33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个像素的第一电极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80A和图80B是示意性地示出在根据实施例1的液晶显示装置和根据比较例1的液晶显示装置中液晶分子的取向状态的图;
图81A是说明液晶分子的预倾斜的示意图;
图81B和图81C是根据实施例12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的液晶分子的行为的概念图;
图82是图1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电路构成图;
图83A和图83B是其上形成薄膜晶体管等并且在第一电极上形成凹凸部之前的第一基板的示意性局部端面图;
图84是凸部的一部分的示意性平面图,用于说明凸部的间距、宽度以及凸部的尖端部的宽度;和
图85是凸部的一部分的示意性平面图,用于说明凸部的间距、凸部宽度以及凸部的尖端部的宽度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基于各实施方案说明本公开。然而,本公开不限于这些实施方案。此外,在各实施方案中作为例子示出了各种数值或材料。下面,将按以下顺序进行说明。
1.根据本公开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整体说明
2.实施例1(根据本公开的液晶显示装置。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1-1的液晶显示装置,根据第一形式的液晶显示装置)
3.实施例2(实施例1的变形。根据第二形式的液晶显示装置)
4.实施例3(实施例1的其他变形。根据第三形式的液晶显示装置)
5.实施例4(实施例1~3的变形。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1-2的液晶显示装置和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1-3的液晶显示装置)
6.实施例5(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2A-1的液晶显示装置)
7.实施例6(实施例5的变形)
8.实施例7(实施例5的其他变形)
9.实施例8(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2A-2的液晶显示装置)
10.实施例9(实施例8的变形)
11.实施例10(实施例8的其他变形)
12.实施例11(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2B的液晶显示装置,包括实施例5~10)
13.实施例12(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2C的液晶显示装置,包括实施方案2A-1和实施方案2-A)
14.实施例13(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2D的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根据实施方案2A-2和实施方案2-B的液晶显示装置)
15.实施例14(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3的液晶显示装置,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3A的液晶显示装置)
16.实施例15(实施例14的变形,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3B的液晶显示装置)
17.实施例16(实施例14的其他变形,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3C-1的液晶显示装置)
18.实施例17(实施例16的变形)
19.实施例18(实施例16的其他变形)
20.实施例19(实施例16的其他变形,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3C-2的液晶显示装置)
21.实施例20(实施例19的变形)
22.实施例21(实施例20的变形)
23.实施例22(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4A的液晶显示装置)
24.实施例23(实施例22的变形)
25.实施例24(实施例22的其他变形)
26.实施例25(实施例22的其他变形)
27.实施例26(实施例22的其他变形,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4A-1的液晶显示装置和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4C的液晶显示装置)
28.实施例27(实施例22的其他变形,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4A-2的液晶显示装置、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4C-2的液晶显示装置和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4D的液晶显示装置)
29.实施例28(实施例22的其他变形,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4A-3的液晶显示装置、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4C-3的液晶显示装置、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4D-3的液晶显示装置和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4E的液晶显示装置)
30.实施例29(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4B的液晶显示装置、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4B-1的液晶显示装置、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4B-2的液晶显示装置、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4B-3的液晶显示装置、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4C的液晶显示装置、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4C-2的液晶显示装置、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4C-3的液晶显示装置、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4D的液晶显示装置、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4D-3的液晶显示装置和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4E的液晶显示装置)
31.实施例30(实施例29的其他变形)
32.实施例31(实施例30的变形)
33.实施例32(实施例30的其他变形)
34.实施例33(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4E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他
1.根据本公开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整体说明
根据本公开的液晶显示装置优选满足以下条件,
0.5≤HL/HH≤1
更优选
0.8≤HL/HH≤1
其中以凹部的底面作为基准,平坦化层的顶面的最高高度由HH表示,平坦化层的顶面的最低高度由HL表示。
包括上述优选构成的根据本公开的液晶显示装置优选满足以下条件,
0.5≤HH/HC≤5
更优选
0.75≤HH/HC≤1.5
其中以凹部的底面作为基准,凸部的高度由HC表示。
包括上述优选构成的根据本公开的液晶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覆盖第一电极的第一取向膜;和覆盖第二电极的第二取向膜;其中平坦化层覆盖第一电极;和其中通过至少第一取向膜赋予液晶分子预倾斜。
为方便起见,这种形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称为"根据第一形式的液晶显示装置"。
可选择地,液晶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覆盖第一电极的第一取向膜;和覆盖第二电极的第二取向膜;其中平坦化层覆盖第一电极;其中通过至少第一取向膜赋予液晶分子预倾斜,和其中第一取向膜对应于平坦化层。
为方便起见,这种形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称为"根据第二形式的液晶显示装置"。
可选择地,液晶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覆盖第一电极和平坦化层的第一取向膜;和覆盖第二电极的第二取向膜;其中平坦化层埋入第一电极的凹部;和其中通过至少第一取向膜赋予液晶分子预倾斜。
为方便起见,这种形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称为"根据第三形式的液晶显示装置"。
形成根据第一形式的液晶显示装置或根据第三形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的平坦化层的材料的例子包括抗蚀剂材料、诸如感光性聚酰亚胺树脂、丙烯酸类树脂等高分子化合物以及诸如SiO2、SiN、SiON等无机材料。形成根据第二形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的平坦化层的材料的例子包括聚酰亚胺树脂。
取决于所使用的材料,平坦化层可以通过各种涂布法、诸如真空沉积或溅射等各种物理气相沉积(PVD)法或各种化学气相沉积(CVD)法形成。第一电极的凹部是否埋入平坦化层或者第一电极是否被平坦化层覆盖,取决于形成平坦化层的材料、含有形成平坦化层的材料的组合物的组成和特性(例如,固体成分的浓度、粘度、使用的溶剂等)、用于形成平坦化层的方法、形成条件等。取向膜也可以通过各种涂布法形成。
作为涂布液体材料的方法,涂布法的例子包括各种印刷法、旋涂法、各种涂布法、喷涂法、使用分配器的方法和压印法。印刷法的例子包括丝网印刷法、喷墨印刷法、胶版印刷法、反转胶版印刷法、凹版印刷、照相凹版胶印法、凸版印刷法、柔版印刷法和微接触印刷法。涂布法的例子包括气刀涂布法、刮涂法、棒涂法、刀涂法、挤压涂布法、逆辊涂布法、转移辊涂布法、凹版涂布法、接触涂布法、铸机涂布法、喷涂法、狭缝涂布法、狭缝喷嘴涂布法、帽涂布法、压延涂布涂、流延法、毛细管涂布法、杆涂法和浸渍法。
第一至第三形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的液晶分子可以通过将预定电场施加到液晶层并使构成至少第一取向膜的高分子化合物反应而被赋予预倾斜。
第一至第三形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的液晶分子优选满足以下条件,
0.5≤T2/T1≤1.5
更优选
0.8≤T2/T1≤1.2
其中T1代表第一取向膜的平均厚度,T2代表第二取向膜的平均厚度。
通过用占据一个像素(或一个子像素)的取向膜的体积除以一个像素(或一个子像素)的面积而获得取向膜的平均厚度。按此方式规定T2/T1,使得第一取向膜的平均厚度和第二取向膜的平均厚度相等或大致相等,从而能够可靠地防止燃烧等的发生。
为方便起见,包括上述优选形式的根据本公开的液晶显示装置下面可以称为"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1的液晶显示装置"。
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1的液晶显示装置可以具有在设于第一电极上的凸部上形成的多个台阶部。为方便起见,具有这种构成的液晶显示装置下面可以称为"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2A的液晶显示装置"。
根据实施方案2A的液晶显示装置具有在凸部上形成的多个台阶部(高度差),从而在凸部中产生电场的增强和减弱部分,从而发生横向电场。这样可以增强对在凸部中的液晶分子的取向调节力,因此能够可靠地调节在凸部中的液晶分子的倾斜状态。由此,在图像显示时,能够可靠地抑制在图像的对应于凸部的部分中发生暗线的问题。因此,可以提供在保持良好的电压应答特性的同时能够以高均匀性地实现高透过率的液晶显示装置,可以实现构成背光源的光源中的成本降低和功耗减少,并且可以实现薄膜晶体管(TFT)可靠性的改善。
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1的液晶显示装置或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2A的液晶显示装置可以具有包括通过像素中心部以十字形状延伸的干凸部和从所述干凸部朝向像素周边部延伸的多个枝凸部的凹凸部。为方便起见,具有这种构成的液晶显示装置下面可以称为"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1-1的液晶显示装置"和"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2A-1的液晶显示装置"。
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1-1的液晶显示装置和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2A-1的液晶显示装置可以采用以下的形式。当假设其中以十字形状延伸的干凸部分别定义作X轴和Y轴的(X,Y)坐标系时,占据第一象限的多个枝凸部在其中当X坐标的值增加时Y坐标的值增加的方向上平行延伸,和占据第二象限的多个枝凸部在其中当X坐标的值减小时Y坐标的值增加的方向上平行延伸。此外,占据第三象限的多个枝凸部在其中当X坐标的值减小时Y坐标的值减小的方向上平行延伸,和占据第四象限的多个枝凸部在其中当X坐标的值增加时Y坐标的值减小的方向上平行延伸。
枝凸部的这种配置状态称为多畴电极结构。由于其中枝凸部延伸的方向不同的区域在一个像素内形成,因此可以实现视角特性的改善。
优选地,占据第一象限的多个枝凸部其轴线与X轴成45度角度延伸,占据第二象限的多个枝凸部其轴线与X轴成135度角度延伸,占据第三象限的多个枝凸部其轴线与X轴成225度角度延伸,和占据第四象限的多个枝凸部其轴线与X轴成315度角度延伸。然而,这里或以下说明中不限于这些值(角度)。
包括上述优选形式的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2A-1的液晶显示装置可以如下构成,当沿着与所述干凸部延伸的方向直交的假想垂直平面切断所述干凸部时,所述干凸部具有其中台阶部从所述干凸部的截面形状的中心朝向所述干凸部的截面形状的边缘下降的截面形状。包括上述优选形式的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2A-1的液晶显示装置可以如下构成,当沿着与所述干凸部延伸的方向平行的假想垂直平面切断所述干凸部时,所述干凸部具有其中台阶部从所述干凸部的截面形状的中心部朝向所述干凸部的截面形状的端部下降的截面形状。
此外,包括上述优选形式的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2A-1的液晶显示装置可以如下构成,当沿着与所述枝凸部延伸的方向直交的假想垂直平面切断所述枝凸部时,所述枝凸部具有其中台阶部从所述枝凸部的截面形状的中心朝向所述枝凸部的截面形状的边缘下降的截面形状。此外,包括上述优选形式的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2A-1的液晶显示装置可以如下构成,当沿着与所述枝凸部延伸的方向平行的假想垂直平面切断所述枝凸部时,所述枝凸部具有其中台阶部从所述枝凸部的截面形状的干凸部侧朝向所述枝凸部的截面形状的端部下降的截面形状。
包括上述优选形式的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1-1的液晶显示装置或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2A-1的液晶显示装置可以具有形成在第二电极的对应于干凸部的部分中的取向调节部。所述取向调节部由设置在第二电极上的狭缝部形成或者由设置在第二电极上的突起部形成或者由第二电极的突起状部分构成。所述突起部例如由抗蚀剂材料形成,第二电极没有形成在其上。为了设置第二电极的突起状部分,凸部可以形成在第二电极的下侧,或者可以通过与在第一电极上形成凹凸部的凸部的方法相同的方法来设置第二电极的突起状部分。狭缝部、突起部或第二电极的突起状部分优选比干凸部的宽度更窄。这同样适用于后述的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2B-1的液晶显示装置和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2C的液晶显示装置。
可选择地,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1的液晶显示装置和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2A的液晶显示装置可以如下构成,所述凹凸部包括在像素周边部以框架状形成的干凸部和从所述干凸部朝向像素内部延伸的多个枝凸部。为方便起见,这种构造称为"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1-2的液晶显示装置"和"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2A-2的液晶显示装置"。
包括上述优选形式的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2A-1的液晶显示装置和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2A-2的液晶显示装置可以采用以下的形式。当假设其中通过像素中心部和平行于像素周边部延伸的直线方向分别定义作X轴和Y轴的(X,Y)坐标系时,占据第一象限的多个枝凸部在其中当X坐标的值增加时Y坐标的值增加的方向上平行延伸,占据第二象限的多个枝凸部在其中当X坐标的值减小时Y坐标的值增加的方向上平行延伸,占据第三象限的多个枝凸部在其中当X坐标的值减小时Y坐标的值减小的方向上平行延伸,和占据第四象限的多个枝凸部在其中当X坐标的值增加时Y坐标的值减小的方向上平行延伸。
包括上述优选形式的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2A-2的液晶显示装置可以如下构成,当沿着与所述干凸部延伸的方向直交的假想垂直平面切断所述干凸部时,所述干凸部具有其中台阶部从所述干凸部的截面形状的外侧边缘朝向所述干凸部的截面形状的内侧边缘下降的截面形状。
此外,包括上述优选形式的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2A-2的液晶显示装置可以如下构成,当沿着与所述枝凸部延伸的方向直交的假想垂直平面切断所述枝凸部时,所述枝凸部具有其中台阶部从所述枝凸部的截面形状的中心朝向所述枝凸部的截面形状的边缘下降的截面形状。包括上述优选形式的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2A-2的液晶显示装置还可以如下构成,当沿着与所述枝凸部延伸的方向平行的假想垂直平面切断所述枝凸部时,所述枝凸部具有其中台阶部从所述枝凸部的截面形状的干凸部侧朝向所述枝凸部的截面形状的端部下降的截面形状。
此外,包括上述优选形式的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1-2的液晶显示装置和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2A-2的液晶显示装置可以如下构成,狭缝部或突起部在第一电极上通过像素中心部平行于像素周边部形成。突起部例如由抗蚀剂材料形成,第一电极没有形成在其上。可选择地,第一电极可以构造成使得,凹部包围通过像素中心部的十字状凸部。这种十字状凸部可以通过在第一电极的下侧上形成十字状凸部来设置,或者可以通过与在第一电极上形成凹凸部的方法相同的方法来设置。可选择地,代替设置狭缝部或突起部(肋),可以设置通过像素中心部的十字状凹部。这同样适用于后述的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2B-2的液晶显示装置和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2D的液晶显示装置。
此外,包括上述优选形式的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1-1或本公开实施方案1-2的液晶显示装置以及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2A-1或本公开实施方案2A-2的液晶显示装置可以如下构成,凸结构由从第一基板的位于像素之间的部分到第一基板的对应于像素周边部的部分形成,以及在所述凸结构上形成凹凸部的周边部。此外,所述凸结构可以基于由现有材料形成的黑色矩阵而形成。
本公开的实施方案1-1和本公开的实施方案1-2可以组合。即,凹凸部包括通过像素中心部以十字形状延伸的干凸部、从所述干凸部朝向像素周边部延伸的多个枝凸部和在像素周边部以框架状形成并与多个枝凸部接合的干凸部。为方便起见,这种构造称为"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1-3的液晶显示装置"。
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1-3的液晶显示装置可以采用以下的形式。当假设其中以十字形状延伸的干凸部分别定义作X轴和Y轴的(X,Y)坐标系时,占据第一象限的多个枝凸部在其中当X坐标的值增加时Y坐标的值增加的方向上平行延伸,和占据第二象限的多个枝凸部在其中当X坐标的值减小时Y坐标的值增加的方向上平行延伸。此外,占据第三象限的多个枝凸部在其中当X坐标的值减小时Y坐标的值减小的方向上平行延伸,和占据第四象限的多个枝凸部在其中当X坐标的值增加时Y坐标的值减小的方向上平行延伸。
此外,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1的液晶显示装置可以如下构成,由从第一基板的位于像素之间的部分到第一基板的对应于像素周边部的部分形成凸结构,以及在所述凸结构上形成凹凸部的周边部。为方便起见,这种构造的液晶显示装置称为“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2B的液晶显示装置”。
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2B的液晶显示装置具有在所述凸结构上形成的凹凸部的周边部,因此与凹凸部的周边部平坦的情况相比,在凹凸部周边部产生的电场更强。这样可以增强对在凹凸部的周边部中的液晶分子的取向调节力,因此能够可靠地调节在凹凸部的周边部中的液晶分子的倾斜状态,由此保持良好的电压应答特性。此外,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2B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构成和结构可以适用于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1的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本公开的实施方案1-1、本公开的实施方案1-2和本公开的实施方案1-3。
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2B的液晶显示装置可以如下构成,凹凸部包括通过像素中心部以十字形状延伸的干凸部和从所述干凸部朝向像素周边部延伸的多个枝凸部。为方便起见,这种构造称为"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2B-1的液晶显示装置"。
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2B-1的液晶显示装置可以采用以下的形式。当假设其中以十字形状延伸的干凸部分别定义作X轴和Y轴的(X,Y)坐标系时,占据第一象限的多个枝凸部在其中当X坐标的值增加时Y坐标的值增加的方向上平行延伸,和占据第二象限的多个枝凸部在其中当X坐标的值减小时Y坐标的值增加的方向上平行延伸。此外,占据第三象限的多个枝凸部在其中当X坐标的值减小时Y坐标的值减小的方向上平行延伸,和占据第四象限的多个枝凸部在其中当X坐标的值增加时Y坐标的值减小的方向上平行延伸。
包括上述优选形式的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2B-1的液晶显示装置可以具有形成在第二电极的对应于干凸部的部分中的取向调节部。所述取向调节部可以由设置在第二电极上的狭缝部形成,或者可以由设置在第二电极上的突起部形成。
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2B的液晶显示装置可以如下构成,所述凹凸部包括在像素周边部以框架状形成的干凸部和从所述干凸部朝向像素内部延伸的多个枝凸部。为方便起见,这种构造称为"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2B-2的液晶显示装置"。
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2B-2的液晶显示装置可以采用以下的形式。当假设其中通过像素中心部和平行于像素周边部延伸的直线方向分别定义作X轴和Y轴的(X,Y)坐标系时,占据第一象限的多个枝凸部在其中当X坐标的值增加时Y坐标的值增加的方向上平行延伸,和占据第二象限的多个枝凸部在其中当X坐标的值减小时Y坐标的值增加的方向上平行延伸。此外,占据第三象限的多个枝凸部在其中当X坐标的值减小时Y坐标的值减小的方向上平行延伸,和占据第四象限的多个枝凸部在其中当X坐标的值增加时Y坐标的值减小的方向上平行延伸。
包括上述优选形式的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2B-2的液晶显示装置可以具有设置在第一电极上的通过像素中心部并平行于像素周边部的狭缝部或突起部。
包括上述优选形式的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2B的液晶显示装置可以如下构成,所述凸结构可以基于由现有材料形成的黑色矩阵而形成。
可选择地,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1的液晶显示装置可以如下构成,凹凸部包括通过像素中心部以十字形状延伸的干凸部和从所述干凸部朝向像素周边部延伸的多个枝凸部,其中取向调节部形成在第二电极的对应于干凸部的部分中。为方便起见,这种构造的液晶显示装置称为"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2C的液晶显示装置"。
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2C的液晶显示装置被构造成使得,取向调节部形成在第二电极的对应于干凸部的部分中。这使得由第二电极产生的电场在取向调节部附近扭曲,和/或在取向调节部附近的液晶分子倒下的方向被调节。结果,可以增强对在取向调节部附近的液晶分子的取向调节力,因此能够可靠地调节在取向调节部附近的液晶分子的倾斜状态。由此,在图像显示时,能够可靠地抑制在图像的对应于干凸部的部分中发生暗线的问题。因此,可以提供在保持良好的电压应答特性的同时能够以高均匀性地实现高透过率的液晶显示装置,可以实现构成背光源的光源中的成本降低和功耗减少,并且实现TFT可靠性的改善。
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2C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取向调节部可以由设置在第二电极上的狭缝部形成,或者可以由设置在第二电极上的突起部形成。
可选择地,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1的液晶显示装置可以如下构成,凹凸部包括在像素周边部以框架状形成的干凸部和从所述干凸部朝向像素内部延伸的多个枝凸部,其中通过像素中心部并平行于像素周边部的狭缝部或突起部设置在第一电极上。为方便起见,这种构造的液晶显示装置称为"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2D的液晶显示装置"。
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2D的液晶显示装置被构造成使得,通过像素中心部并平行于像素周边部的狭缝部或突起部设置在第一电极上。与没有狭缝部或突起部的平坦凹部形成在第一电极上的情况相比,这使得由第一电极产生的电场在狭缝部附近扭曲,和/或在突起部附近的液晶分子倒下的方向被调节。结果,可以增强对在狭缝部或突起部附近的液晶分子的取向调节力,因此能够可靠地调节在狭缝部或突起部附近的液晶分子的倾斜状态。由此,在图像显示时,能够可靠地抑制在图像的对应于干凸部的部分中发生暗线的问题。因此,可以提供在保持良好的电压应答特性的同时能够以高均匀性地实现高透过率的液晶显示装置,可以实现构成背光源的光源中的成本降低和功耗减少,并且可以实现TFT可靠性的改善。
此外,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2D的液晶显示装置可以如下构成,黑色矩阵形成为使得,黑色矩阵的投影图像与第一基板的位于像素之间的部分的投影图像重叠,或者黑色矩阵形成为使得黑色矩阵的投影图像与从第一基板的位于像素之间的部分延伸到凹凸部的端部的区域的投影图像重叠。
枝凸部和凹部的宽度的例子可以是1μm~20μm,优选2μm~10μm。如果枝凸部和凹部的宽度小于1μm,那么形成枝凸部和凹部变得困难,更难于确保足够的制造产率。另一方面,如果枝凸部和凹部的宽度大于20μm,那么当驱动电压施加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时,可能存在难于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产生良好的倾斜电场的情况。
干凸部的宽度的例子可以是2×10-6m~2×10-5m,优选4×10-6m~1.5×10-5m。从凹部到最接近于凹部的凸部的高度的例子可以是5×10-8m~1×10-6m,优选1×10-7m~5×10- 7m。在凸部中的各台阶的高度的例子(构成台阶部的凸部的相邻顶面之间的高度差)可以是5×10-8m~1×10-6m,优选1×10-7m~5×10-7m。这样能够进行良好的取向控制,并且可以防止光透过率的降低和处理时间的延长,同时确保足够的制造产率。
此外,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1的液晶显示装置可以如下构成,设置在第一电极上的凸部的一部分的宽度朝向其尖端部变窄。为方便起见,这种构造的液晶显示装置称为"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3的液晶显示装置"。
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3的液晶显示装置被构造成使得,多个凹凸部形成在第一电极上,并且设置在第一电极上的凸部的一部分的宽度朝向尖端部变窄。因此,可以进一步降低暗线的发生。即,可以实现均匀和高的光透过率,并且可以抑制暗线的发生。
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3的液晶显示装置可以如下构成,凹凸部包括通过像素中心部以十字形状延伸的干凸部和从所述干凸部朝向像素周边部延伸的多个枝凸部。多个枝凸部可以对应于设置在第一电极上的凸部的一部分,所述枝凸部的宽度在所述枝凸部的接合所述干凸部的部分处最宽,并且从接合所述干凸部的部分朝向尖端部变窄。为方便起见,这种构造的液晶显示装置称为"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3A的液晶显示装置"。此外,为方便起见,枝凸部的从接合干凸部的部分直到尖端部的两个相对边称为"侧边"。
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3A的液晶显示装置可以采用以下的形式。当假设其中以十字形状延伸的干凸部分别定义作X轴和Y轴的(X,Y)坐标系时,占据第一象限的多个枝凸部在其中当X坐标的值增加时Y坐标的值增加的方向上平行延伸,和占据第二象限的多个枝凸部在其中当X坐标的值减小时Y坐标的值增加的方向上平行延伸。此外,占据第三象限的多个枝凸部在其中当X坐标的值减小时Y坐标的值减小的方向上平行延伸,和占据第四象限的多个枝凸部在其中当X坐标的值增加时Y坐标的值减小的方向上平行延伸。这同样适用于后述的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3C-1的液晶显示装置和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3D-1的液晶显示装置。
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3的液晶显示装置可以如下构成,凹凸部包括在像素周边部以框架状形成的干凸部和从所述干凸部朝向像素内部延伸的多个枝凸部。多个枝凸部可以对应于设置在第一电极上的凸部的一部分,所述枝凸部的宽度在所述枝凸部的接合所述干凸部的部分处最宽,并且从接合所述干凸部的部分朝向尖端部变窄。为方便起见,这种构造的液晶显示装置称为"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3B的液晶显示装置"。
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3B的液晶显示装置可以采用以下的形式,当假设其中通过像素中心部和平行于像素周边部延伸的直线方向分别定义作X轴和Y轴的(X,Y)坐标系时,占据第一象限的多个枝凸部在其中当X坐标的值增加时Y坐标的值增加的方向上平行延伸,和占据第二象限的多个枝凸部在其中当X坐标的值减小时Y坐标的值增加的方向上平行延伸。此外,占据第三象限的多个枝凸部在其中当X坐标的值减小时Y坐标的值减小的方向上平行延伸,和占据第四象限的多个枝凸部在其中当X坐标的值增加时Y坐标的值减小的方向上平行延伸。这同样适用于后述的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3C-2的液晶显示装置和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3D-2的液晶显示装置。
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3A或本公开实施方案3B的液晶显示装置可以如下构成,所述枝凸部的宽度从接合所述干凸部的部分朝向所述尖端部以直线状变窄(构成所述枝凸部的各侧边由一个线段构成且宽度的变化率恒定);然而,不限于此。还可以是其中所述枝凸部的宽度以曲线状变窄(构成所述枝凸部的各侧边由一个平滑曲线构成且宽度的变化率变化)。还可以是其中构成所述枝凸部的各侧边由两个以上的线段或曲线构成,还可以是其中所述枝凸部的宽度以台阶状变窄(构成所述枝凸部的各侧边是台阶状的)。
包括上述优选形式的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3A的液晶显示装置可以如下构成,取向调节部形成在第二电极的对应于所述干凸部的部分中。按此方式,如果取向调节部形成在第二电极的对应于干凸部的部分中,那么由第二电极产生的电场在取向调节部附近的扭曲和/或在取向调节部附近的液晶分子倒下的方向被调节。结果,可以增强对在取向调节部附近的液晶分子的取向调节力,因此能够可靠地调节在取向调节部附近的液晶分子的倾斜状态。由此,在图像显示时,能够可靠地抑制在图像的对应于干凸部的部分中发生暗线的问题。因此,可以提供在保持良好的电压应答特性的同时能够以高均匀性地实现高透过率的液晶显示装置,可以实现构成背光源的光源中的成本降低和功耗减少,并且可以实现TFT可靠性的改善。
包括上述优选形式的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3B的液晶显示装置可以如下构成,在第一电极上可以通过像素中心部平行于像素周边部形成狭缝部或突起部。此外,电极没有形成在所述狭缝部或所述突起部上。按此方式,如果在第一电极上通过像素中心部平行于像素周边部形成狭缝部或突起部,那么与其中没有狭缝部或突起部存在的平坦凹部形成在第一电极上的情况相比,由第一电极产生的电场在狭缝部附近扭曲或在突起部附近的液晶分子倒下的方向被调节。结果,可以增强对在狭缝部或突起部附近的液晶分子的取向调节力,因此能够可靠地调节在狭缝部或突起部附近的液晶分子的倾斜状态。由此,在图像显示时,能够可靠地抑制在图像的对应于干凸部的部分中发生暗线的问题。因此,可以提供在保持良好的电压应答特性的同时能够以高均匀性地实现高透过率的液晶显示装置,可以实现构成背光源的光源中的成本降低和功耗减少,并且可以实现TFT可靠性的改善。
此外,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3的液晶显示装置可以如下构成,多个台阶部形成在设于第一电极上的凸部上。为方便起见,这种形态称为"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3C的液晶显示装置"。按此方式,如果多个台阶部(高度差)形成在凸部上,那么在凸部中发生电场的增强和减弱,或者发生横向电场。结果,可以增强对在凸部中的液晶分子的取向调节力,因此能够可靠地调节在凸部中的液晶分子的倾斜状态。由此,在图像显示时,能够可靠地抑制在图像的对应于干凸部的部分中发生暗线的问题。因此,可以提供在保持良好的电压应答特性的同时能够以高均匀性地实现高透过率的液晶显示装置,可以实现构成背光源的光源中的成本降低和功耗减少,并且可以实现TFT可靠性的改善。
可选择地,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3的液晶显示装置可以如下构成,从第一基板的位于像素之间的部分到第一基板的对应于像素周边部的部分形成凸结构,以及在所述凸结构上形成凹凸部的周边部。为方便起见,这种构造的液晶显示装置称为“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3D的液晶显示装置”。
按此方式,如果凹凸部的周边部形成在凸结构上,那么与其中凹凸部的周边部平坦的情况相比,在凹凸部的周边部处产生更强的电场。结果,可以增强对在凹凸部的周边部中的液晶分子的取向调节力,因此能够可靠地调节在凹凸部的周边部中的液晶分子的倾斜状态。因此,可以保持良好的电压应答特性。
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3C的液晶显示装置可以如下构成,凹凸部包括通过像素中心部以十字形状延伸的干凸部和从所述干凸部朝向像素周边部延伸的多个枝凸部。为方便起见,这种构造的液晶显示装置称为"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3C-1的液晶显示装置"。此外,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3C-1的液晶显示装置基本上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3A的液晶显示装置和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3C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组合。
包括上述优选形式的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3C-1的液晶显示装置可以如下构成,当沿着与所述干凸部延伸的方向直交的假想垂直平面切断所述干凸部时,所述干凸部具有其中台阶部从所述干凸部的截面形状的中心朝向所述干凸部的截面形状的边缘下降的截面形状。包括上述优选形式的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3C-1的液晶显示装置还可以如下构成,当沿着与所述干凸部延伸的方向平行的假想垂直平面切断所述干凸部时,所述干凸部具有其中台阶部从所述干凸部的截面形状的中心部朝向所述干凸部的截面形状的端部下降的截面形状。
此外,包括上述优选形式的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3C-1的液晶显示装置可以如下构成,当沿着与所述枝凸部延伸的方向直交的假想垂直平面切断所述枝凸部时,所述枝凸部具有其中台阶部从所述枝凸部的截面形状的中心朝向所述枝凸部的截面形状的边缘下降的截面形状。包括上述优选形式的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3C-1的液晶显示装置还可以如下构成,当沿着与所述枝凸部延伸的方向平行的假想垂直平面切断所述枝凸部时,所述枝凸部具有其中台阶部从所述枝凸部的截面形状的干凸部侧朝向所述枝凸部的截面形状的端部下降的截面形状。
此外,包括上述优选形式的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3C-1的液晶显示装置可以具有形成在第二电极的对应于干凸部的部分中的取向调节部。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3A或本公开实施方案3C-1的液晶显示装置可以如下构成,取向调节部由设置在第二电极上的狭缝部形成,或者由设置在第二电极上的突起部形成,或者由第二电极的突起状部分形成。突起部例如由抗蚀剂材料形成,第二电极没有形成在其上。为了设置第二电极的突起状部分,凸部可以形成在第二电极的下侧,或者第二电极的突起状部分可以通过与在第一电极中凹凸部的凸部形成方法相同的方法来设置。在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3C-1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狭缝部、突起部或第二电极的突起状部分优选形成为比干凸部的宽度更窄。这同样适用于后述的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3D-1的液晶显示装置。
可选择地,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3C的液晶显示装置可以如下构成,凹凸部包括在像素周边部以框架状形成的干凸部和从所述干凸部朝向像素内部延伸的多个枝凸部。为方便起见,这种构造的液晶显示装置称为“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3C-2的液晶显示装置”。此外,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3C-2的液晶显示装置基本上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3B的液晶显示装置和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3C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组合。
包括上述优选形式的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3C-2的液晶显示装置可以如下构成,当沿着与所述干凸部延伸的方向直交的假想垂直平面切断所述干凸部时,所述干凸部具有其中台阶部从所述干凸部的截面形状的外侧边缘朝向所述干凸部的截面形状的内侧边缘下降的截面形状。
此外,包括上述优选形式的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3C-2的液晶显示装置可以如下构成,当沿着与所述枝凸部延伸的方向直交的假想垂直平面切断所述枝凸部时,所述枝凸部具有其中台阶部从所述枝凸部的截面形状的中心朝向所述枝凸部的截面形状的边缘下降的截面形状。包括上述优选形式的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2C-2的液晶显示装置还可以如下构成,当沿着与所述枝凸部延伸的方向平行的假想垂直平面切断所述枝凸部时,所述枝凸部具有其中台阶部从所述枝凸部的截面形状的干凸部侧朝向所述枝凸部的截面形状的端部下降的截面形状。
此外,包括上述优选形式的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3C-2的液晶显示装置可以如下构成,狭缝部或突起部在第一电极上通过像素中心部平行于像素周边部形成。电极没有形成在狭缝部或突起部上。在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3B的液晶显示装置或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3C-2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突起部例如由抗蚀剂材料形成。
可选择地,第一电极可以构造成使得,凹部包围通过像素中心部的十字状凸部。这种十字状凸部可以通过在第一电极的下侧上形成十字状凸部来设置,或者可以通过与在第一电极上形成凹凸部的方法相同的方法来设置。可选择地,代替设置狭缝部或突起部(肋),可以设置通过像素中心部的十字状凹部。这同样适用于后述的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3D-2的液晶显示装置。
此外,包括上述优选形式的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3C的液晶显示装置可以如下构成,由从第一基板的位于像素之间的部分到第一基板的对应于像素周边部的部分形成凸结构,以及在所述凸结构上形成凹凸部的周边部。此外,所述凸结构可以基于由现有材料形成的黑色矩阵而形成。这同样适用于包括上述优选形式的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3D的液晶显示装置。
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3D的液晶显示装置可以如下构成,凹凸部包括通过像素中心部以十字形状延伸的干凸部和从所述干凸部朝向像素周边部延伸的多个枝凸部。为方便起见,这种构造的液晶显示装置称为"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3D-1的液晶显示装置"。此外,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3D-1的液晶显示装置基本上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3A的液晶显示装置、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3C的液晶显示装置和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3D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组合。
包括上述优选形式的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3D-1的液晶显示装置可以具有形成在第二电极的对应于干凸部的部分中的取向调节部。取向调节部由设置在第二电极上的狭缝部形成,或者由设置在第二电极上的突起部形成。
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3D的液晶显示装置可以如下构成,凹凸部包括在像素周边部以框架状形成的干凸部和从所述干凸部朝向像素内部延伸的多个枝凸部。为方便起见,这种构造称为"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3D-2的液晶显示装置"。此外,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3D-2的液晶显示装置基本上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3B的液晶显示装置、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3C的液晶显示装置和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3D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组合。
包括上述优选形式的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3D-2的液晶显示装置可以如下构成,狭缝部或突起部在第一电极上通过像素中心部平行于像素周边部形成。
此外,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3的液晶显示装置可以如下构成,黑色矩阵形成为使得,黑色矩阵的投影图像与第一基板的位于像素之间的部分的投影图像重叠,或者黑色矩阵形成为使得,黑色矩阵的投影图像与从第一基板的位于像素之间的部分延伸到凹凸部的端部的区域的投影图像重叠。
枝凸部和凹部的平均最小宽度和平均最大宽度例如可以为1μm和25μm,优选2μm和20μm。如果枝凸部和凹部的平均最小宽度小于1μm,那么形成枝凸部和凹部变得困难,难于确保足够的制造产率。另一方面,如果枝凸部和凹部的平均最大宽度大于25μm,那么当驱动电压施加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时,难于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产生良好的倾斜电场。
干凸部的宽度例如可以为2×10-6m~2×10-5m,优选4×10-6m~1.5×10-5m。从凹部到最接近凹部的凸部的高度例如可以为5×10-8m~1×10-6m,优选1×10-7m~5×10-6m,更优选2×10-7m~6×10-7m。在凸部中的各台阶部的高度(构成台阶部的凸部的相邻顶面之间的高度差)例如可以为5×10-8m~1×10-6m,优选1×10-7m~5×10-7m。因此,可以进行良好的取向控制,确保足够的制造产率,并且可以防止光透过率的降低和处理时间的延长。通过用后述的"枝凸部等"代替"枝凸部",这同样适用于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4A~本公开实施方案4E的液晶显示装置。
可选择地,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1的液晶显示装置可以如下构成,假设X轴和Y轴通过像素的中心,占据第一象限的多个枝凸部在其中当X坐标的值增加时Y坐标的值增加的方向上平行延伸,和占据第二象限的多个枝凸部在其中当X坐标的值减小时Y坐标的值增加的方向上平行延伸。此外,占据第三象限的多个枝凸部在其中当X坐标的值减小时Y坐标的值减小的方向上平行延伸,和占据第四象限的多个枝凸部在其中当X坐标的值增加时Y坐标的值减小的方向上平行延伸。为方便起见,这种构造称为"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4A的液晶显示装置"。
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4A的液晶显示装置被构造成使得,占据第一象限的多个凸部在其中当X坐标的值增加时Y坐标的值增加的方向上平行延伸。此外,占据第二象限的多个凸部在其中当X坐标的值减小时Y坐标的值增加的方向上平行延伸。此外,占据第三象限的多个凸部在其中当X坐标的值减小时Y坐标的值减小的方向上平行延伸。此外,占据第四象限的多个凸部在其中当X坐标的值增加时Y坐标的值减小的方向上平行延伸。因此,绝对不存在平行于X轴延伸的凸部或平行于Y轴延伸的凸部,或者即使存在,其长度也极短。因此,液晶分子的取向方向可以与凸部的延伸方向最大程度地一致,并且可以抑制对应于X轴和Y轴的区域中发生暗线。因此,可以提供能够以高均匀性地实现高透过率的液晶显示装置。此外,可以提供具有能够在短时间内对液晶分子赋予预倾斜的构成和结构的液晶显示装置。
可选择地,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1的液晶显示装置可以如下构成,假设X轴和Y轴通过像素的中心,多个凹凸部包括沿着X轴和Y轴延伸的干凸部和从所述干凸部的侧边朝向像素周边部延伸的多个枝凸部。干凸部的未接合枝凸部的侧边部分的方向既不平行于X轴也不平行于Y轴。此外,可以提供具有能够在短时间内对液晶分子赋予预倾斜的构成和结构的液晶显示装置。
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4B的液晶显示装置被构造成使得,多个凹凸部包括沿着X轴和Y轴延伸的干凸部和从所述干凸部的侧边朝向像素周边部延伸的多个枝凸部。干凸部的未接合枝凸部的侧边部分的方向既不平行于X轴也不平行于Y轴。因此,不存在平行于X轴延伸的干凸部或平行于Y轴延伸的干凸部。因此,可以抑制对应于X轴和Y轴的区域中发生暗线。因此,可以提供能够以高均匀性地实现高透过率的液晶显示装置。此外,可以提供具有能够在短时间内对液晶分子赋予预倾斜的构成和结构的液晶显示装置。
可选择地,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1的液晶显示装置可以如下构成,狭缝部进一步形成在第一电极上。即,凹凸部和狭缝部形成在第一电极上。构成第一电极的透明导电材料层没有形成在狭缝部上。为方便起见,这种构造称为"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4C的液晶显示装置"。
可选择地,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1的液晶显示装置可以如下构成,凹陷在像素的中心区域中进一步设置在第一电极上。即,凹凸部和凹陷形成在第一电极上。构成第一电极的透明导电材料层形成在凹陷处。为方便起见,这种构造称为"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4D的液晶显示装置"。
可选择地,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1的液晶显示装置可以如下构成,假设X轴和Y轴通过像素的中心,多个凹凸部包括沿着X轴和Y轴延伸的干凸部和从所述干凸部的侧边朝向像素周边部延伸的多个枝凸部。占据第一象限的多个枝凸部在其中当X坐标的值增加时Y坐标的值增加的方向上平行延伸。此外,占据第二象限的多个枝凸部在其中当X坐标的值减小时Y坐标的值增加的方向上平行延伸。此外,占据第三象限的多个枝凸部在其中当X坐标的值减小时Y坐标的值减小的方向上平行延伸。此外,占据第四象限的多个枝凸部在其中当X坐标的值增加时Y坐标的值减小的方向上平行延伸。从X轴上的干凸部延伸并占据第一象限的枝凸部和从X轴上的干凸部延伸并占据第四象限的枝凸部可以相互偏离的状态形成。从Y轴上的干凸部延伸并占据第一象限的枝凸部和从Y轴上的干凸部延伸并占据第二象限的枝凸部可以相互偏离的状态形成。从X轴上的干凸部延伸并占据第二象限的枝凸部和从X轴上的干凸部延伸并占据第三象限的枝凸部可以相互偏离的状态形成。此外,从Y轴上的干凸部延伸并占据第三象限的枝凸部和从Y轴上的干凸部延伸并占据第四象限的枝凸部可以相互偏离的状态形成。为方便起见,这种构造称为"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4E的液晶显示装置"。
在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4C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由于除了凹凸部之外狭缝部形成在第一电极上,因此由第一电极产生的电场在狭缝部附近扭曲,因而液晶分子倒下的方向被强烈调节。由此,可以增强对在狭缝部附近的液晶分子的取向调节力,因此能够可靠地调节在狭缝部附近的液晶分子的倾斜状态。此外,由于除了狭缝部之外还设置有凹凸部,因此现有的微细狭缝结构中的问题不会发生。
此外,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4D的液晶显示装置具有在像素的中心区域中在第一电极上设置的凹陷。因此,位于凹陷附近的液晶分子处于朝向像素的中心倒下的状态。
此外,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4E的液晶显示装置被造成使得各凸部相互偏离。形成相互偏离的凸部使得在像素的中心由第一电极产生的电场以所需的方式扭曲,因而液晶分子倒下的方向被调节。结果,可以增强对在像素中心附近的液晶分子的取向调节力,因此能够可靠地调节在像素中心附近的液晶分子的倾斜状态。在制造液晶显示装置时,尽管为了赋予液晶分子以预倾斜液晶层在所需的电场中暴露预定时间,但是可以减少直到在所需的电场中暴露的液晶分子的取向稳定所需的时间。即,可以在短时间内对液晶分子赋予预倾斜,并且可以减少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时间。
如上所述,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4A至本公开实施方案4E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凸部或枝凸部(下面,可以统称为"枝凸部等")的配置状态被称为多畴电极结构。这里,由于在一个像素内形成枝凸部等的延伸方向不同的各区域,因此可以增强视角特性。
优选地,按与上述相同的方式,占据第一象限的多个枝凸部其轴线与X轴成45度角度延伸,占据第二象限的多个枝凸部其轴线与X轴成135度角度延伸。此外,占据第三象限的多个枝凸部其轴线与X轴成225度角度延伸,和占据第四象限的多个枝凸部其轴线与X轴成315度角度延伸,但是不限于这些值(角度)。
此外,术语“假设X轴和Y轴通过像素的中心”具体而言代表“假设(X,Y)坐标系由通过像素的中心并且平行于像素的周边部的X轴和Y轴形成”。除了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4E的液晶显示装置之外,优选的是,枝凸部等相对于X轴线对称,也相对于Y轴线对称。可选择地,在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4A至本公开实施方案4E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优选的是,枝凸部等相对于像素的中心以180度旋转对称(点对称)。
与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4B的液晶显示装置不同的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4A的液晶显示装置未设置干凸部。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4A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的凸部基本上对应于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4B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的枝凸部。此外,从X轴延伸并占据第一象限的各凸部与从X轴延伸并占据第四象限的各凸部接合,从Y轴延伸并占据第一象限的各凸部与从Y轴延伸并占据第二象限的各凸部接合。此外,从X轴延伸并占据第二象限的各凸部与从X轴延伸并占据第三象限的各凸部接合,和从Y轴延伸并占据第三象限的各凸部与从Y轴延伸并占据第四象限的各凸部接合。
此外,在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4A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构成中,在两个凸部的接合部处,可以设置在朝向像素周边部的方向上延伸的突出部。这里,突出部可以由多个线段、一个曲线、多个曲线或者线段和曲线的组合包围限定。突出部的前端可以与在朝向像素周边部的方向上相邻的两个凸部的接合部接触。然而,接合部长的液晶显示装置基本上对应于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4B的液晶显示装置。
可选择地,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4A的液晶显示装置可以采用以下构成,从X轴或其附近延伸并占据第一象限的各凸部不与从X轴或其附近延伸并占据第四象限的各凸部接合。此外,从Y轴或其附近延伸并占据第一象限的各凸部不与从Y轴或其附近延伸并占据第二象限的各凸部接合。此外,从X轴或其附近延伸并占据第二象限的各凸部不与从X轴或其附近延伸并占据第三象限的各凸部接合。此外,从Y轴或其附近延伸并占据第三象限的各凸部不与从Y轴或其附近延伸并占据第四象限的各凸部接合。
包括上述优选各种结构或构成的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4A的液晶显示装置可以如下构成,凸部的宽度朝向像素周边部变窄。包括上述优选各种结构或构成的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4A的液晶显示装置还可以如下构成,狭缝部形成在第一电极上。为方便起见,这种构成称为"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4A-1的液晶显示装置"。
在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4A-1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狭缝部可以形成在凹部区域中。然而,狭缝部可以优选形成在凸部区域中。在这种构成中,狭缝部可以设置在包含像素的中心区域(中央部分)的凸部区域中,可以形成在朝向像素的中心区域延伸的凸部区域中,或者可以形成在设于由朝向像素的中心区域延伸的凸部和Y轴夹持的区域中的凸部区域中。狭缝部的宽度例如可以为1μm~4μm,优选地,2μm~3μm。这同样适用于下面的狭缝部的说明中。
可选择地,平行于凸部延伸的狭缝部可以形成在凸部的顶部,或平行于凹部延伸的狭缝部可以形成在凹部的底部。在这种情况下,狭缝部可以形成在整个凸部中或可以形成在凸部的一部分中。在狭缝部形成在凸部的一部分中的情况下,优选的是在像素的中心区域(中央部分)和其附近的凸部中形成狭缝部。此外,狭缝部可以形成在整个凹部中或可以形成在凹部的一部分中。在狭缝部形成在凹部的一部分中的情况下,优选的是在像素的中心区域(中央部分)和其附近的凹部中形成狭缝部。此外,平行于凸部延伸的狭缝部可以形成在凸部的顶部,平行于凹部延伸的狭缝部可以形成在凹部的底部。在这种情况下,狭缝部可以形成在整个凸部中或可以形成在凸部的一部分中。此外,狭缝部可以形成在整个凹部中或可以形成在凹部的一部分中。
此外,在凸部的顶面的未设置狭缝部的部分中,形成第一电极,并且在凹部的底部的未设置狭缝部的部分中,形成第一电极。这里,需要形成狭缝部,使得凸部没有由于狭缝部而与其他凸部分离,或使得凹部没有由于狭缝部而与其他凹部分离。由此,在其中一个像素分割成多个区域并且各区域独立驱动的所谓的多像素驱动方式的显示装置中,在各区域内,优选的是形成狭缝部,使得凸部没有由于狭缝部而与其他凸部分离,或使得凹部没有由于狭缝部而与其他凹部分离。
在狭缝部设置在凸部的顶面的情况下,凸部的宽度和狭缝部的宽度可以例如具有0.2≤(狭缝部的宽度/凸部的宽度)≤0.8的关系。在狭缝部设于凹部的底面的情况下,凹部的宽度和狭缝部的宽度可以具有0.2≤(狭缝部的宽度/凹部的宽度)≤0.8的关系。这同样适用于下面的狭缝部的说明中。
此外,在包括上述优选各种构成或结构的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4A-1和本公开实施方案4A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凹陷可以在像素的中心区域中设置在第一电极上。为方便起见,这种构成称为"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4A-2的液晶显示装置"。
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4A-2的液晶显示装置可以如下构成,凹陷朝向第一基板变窄。即,凹陷可以具有所谓的正锥形斜面,但是不限于此,可以具有垂直面。在其中所述凹陷朝向第一基板变窄的构成中,凹陷的倾斜角可以为5度~60度,优选20度~30度。此外,在包括这种优选构成的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4A-2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凹陷的外形可以是圆形或矩形。在后者的情况下,矩形形状凹陷的外缘与凸部的延伸方向所成的角度(矩形形状凹陷的外缘与其中外缘和凸部的延伸部彼此相交的凸部的延伸方向所成的角度)可以为90度或可以是锐角。此外,凹陷的外形不限于此,可以使用其中液晶分子朝向像素的中心倒下的任何形状。
此外,包括上述优选构成的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4A-2的液晶显示装置可以如下构成,凹陷的中心部形成接触孔的一部分。
涉及上述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4A-2的液晶显示装置的规定可以适用于后述的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4B-2的液晶显示装置和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4C-2的液晶显示装置。
此外,包括上述优选各种结构或构成的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4A-1、本公开实施方案4A-2和本公开实施方案4A的液晶显示装置可以如下构成。从X轴或其附近延伸并占据第一象限的各凸部和从X轴或其附近延伸并占据第四象限的各凸部可以相互偏离的状态形成。此外,从Y轴或其附近延伸并占据第一象限的各凸部和从Y轴或其附近延伸并占据第二象限的各凸部可以相互偏离的状态形成。此外,从X轴或其附近延伸并占据第二象限的各凸部和从X轴或其附近延伸并占据第三象限的各凸部可以相互偏离的状态形成。此外,从Y轴或其附近延伸并占据第三象限的各凸部和从Y轴或其附近延伸并占据第四象限的各凸部可以相互偏离的状态形成。为方便起见,这种构成称为"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4A-3的液晶显示装置"。
当凸部沿着X轴的形成间距是Px和凸部沿着Y轴的形成间距是Py时,优选的是,从X轴或其附近延伸并占据第一象限的凸部和从X轴或其附近延伸并占据第四象限的凸部以相互偏离(Px/2)的状态形成。此外,从Y轴或其附近延伸并占据第一象限的凸部和从Y轴或其附近延伸并占据第二象限的凸部以相互偏离(Py/2)的状态形成。此外,从X轴或其附近延伸并占据第二象限的凸部和从X轴或其附近延伸并占据第三象限的凸部以相互偏离(Px/2)的状态形成。此外,从Y轴或其附近延伸并占据第三象限的凸部和从Y轴或其附近延伸并占据第四象限的凸部以相互偏离(Py/2)的状态形成。这同样适用于后述的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4B-3的液晶显示装置、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4C-3的液晶显示装置和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4D-3的液晶显示装置。
同样,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4E的液晶显示装置可以如下构成,当枝凸部沿着X轴的形成间距是Px和枝凸部沿着Y轴的形成间距是Py时,优选的是,从X轴上的干凸部延伸并占据第一象限的枝凸部和从X轴上的干凸部延伸并占据第四象限的枝凸部以相互偏离(Px/2)的状态形成。此外,从Y轴上的干凸部延伸并占据第一象限的枝凸部和从Y轴上的干凸部延伸并占据第二象限的枝凸部以相互偏离(Py/2)的状态形成。此外,从X轴上的干凸部延伸并占据第二象限的枝凸部和从X轴上的干凸部延伸并占据第三象限的枝凸部以相互偏离(Px/2)的状态形成。此外,从Y轴上的干凸部延伸并占据第三象限的枝凸部和从Y轴上的干凸部延伸并占据第四象限的枝凸部以相互偏离(Py/2)的状态形成。
包括优选构成的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4B的液晶显示装置可以如下构成,干凸部的未接合枝凸部的侧边部分可以是直线状和/或曲线状。可选择地,侧边部分可以是直线状,侧边部分可以是曲线状,或者侧边部分可以是直线状和曲线状的组合。
包括优选构成的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4B的液晶显示装置可以如下构成,干凸部的未接合枝凸部的部分的宽度可以朝向干凸部的尖端部变窄。此外,包括优选构成的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4B的液晶显示装置可以如下构成,枝凸部的宽度可以朝向像素的周边部变窄。
此外,在包括上述各种优选构成的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4B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狭缝部可以形成在第一电极中。为方便起见,这种构成称为“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4B-1的液晶显示装置”。
在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4B-1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狭缝部可以形成在凹部区域中。然而,狭缝部可以优选形成在凸部区域中。在这种构成中,狭缝部可以形成在包含像素的中心区域(中央部分)的凸部区域中,可以形成在朝向像素的中心区域延伸的凸部区域中,或者可以形成在设于由朝向像素的中心区域延伸的枝凸部和Y轴夹持的区域中的凸部区域中。可选择地,平行于凸部延伸的狭缝部可以形成在凸部的顶部,或平行于凹部延伸的狭缝部可以形成在凹部的底部。需要形成狭缝部,使得凸部没有由于狭缝部而与其他凸部分离,或使得凹部没有由于狭缝部而与其他凹部分离,但是,在上述多像素驱动方法的显示装置中,可以如上所述地形成狭缝部。
此外,在包括上述各种构成的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4B-1和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4B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凹陷可以在像素的中心区域中设置在第一电极上。为方便起见,这种构成称为"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4B-2的液晶显示装置"。
包括上述优选各种构成和构造的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4B-1、本公开实施方案4B-2和本公开实施方案4B的液晶显示装置可以如下构成。占据第一象限的多个枝凸部在其中当X坐标的值增加时Y坐标的值增加的方向上平行延伸。此外,占据第二象限的多个枝凸部在其中当X坐标的值减小时Y坐标的值增加的方向上平行延伸。此外,占据第三象限的多个枝凸部在其中当X坐标的值减小时Y坐标的值减小的方向上平行延伸。此外,占据第四象限的多个枝凸部在其中当X坐标的值增加时Y坐标的值减小的方向上平行延伸。
包括上述优选各种构成和构造的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4B-1、本公开实施方案4B-2和本公开实施方案4B的液晶显示装置还可以如下构成。从X轴上的干凸部延伸并占据第一象限的枝凸部和从X轴上的干凸部延伸并占据第四象限的枝凸部可以相互偏离的状态形成。从Y轴上的干凸部延伸并占据第一象限的枝凸部和从Y轴上的干凸部延伸并占据第二象限的枝凸部可以相互偏离的状态形成。从X轴上的干凸部延伸并占据第二象限的枝凸部和从X轴上的干凸部延伸并占据第三象限的枝凸部可以相互偏离的状态形成。此外,从Y轴上的干凸部延伸并占据第三象限的枝凸部和从Y轴上的干凸部延伸并占据第四象限的枝凸部可以相互偏离的状态形成。为方便起见,这种构成称为"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4B-3的液晶显示装置"。
在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4C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狭缝部可以形成在凹部区域中。然而,狭缝部可以优选形成在凸部区域中。在这种构成中,狭缝部可以形成在包含像素的中心区域(中央部分)的凸部区域中,可以形成在朝向像素的中心区域延伸的凸部区域中,或者可以形成在设于由朝向像素的中心区域延伸的凸部和Y轴夹持的区域中的凸部区域中。可选择地,平行于凸部延伸的狭缝部可以形成在凸部的顶部,或平行于凹部延伸的狭缝部可以形成在凹部的底部。需要形成狭缝部,使得凸部没有由于狭缝部而与其他凸部分离,或使得凹部没有由于狭缝部而与其他凹部分离。在上述多像素驱动方法的显示装置中,可以如上所述地形成狭缝部。
包括上述优选构成和构造的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4C的液晶显示装置可以如下构成,凸部的宽度朝向像素的周边部变窄。
此外,在包括上述优选构成和构造的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4C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凹陷可以在像素的中心区域中设置在第一电极上。为方便起见,这种构成称为"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4C-2的液晶显示装置"。
此外,包括上述优选各种结构或构成的根据实施方案4C-2的液晶显示装置和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4C的液晶显示装置可以如下构成。假设X轴和Y轴通过像素的中心,多个凹凸部可以包括在X轴和Y轴上延伸的干凸部和从所述干凸部的侧边朝向像素的周边部延伸的多个枝凸部。在这种情况下,占据第一象限的多个枝凸部可以在其中当X坐标的值增加时Y坐标的值增加的方向上平行延伸。此外,占据第二象限的多个枝凸部在其中当X坐标的值减小时Y坐标的值增加的方向上平行延伸。此外,占据第三象限的多个枝凸部在其中当X坐标的值减小时Y坐标的值减小的方向上平行延伸。此外,占据第四象限的多个枝凸部在其中当X坐标的值增加时Y坐标的值减小的方向上平行延伸。从X轴上的干凸部延伸并占据第一象限的枝凸部和从X轴上的干凸部延伸并占据第四象限的枝凸部可以相互偏离的状态形成。从Y轴上的干凸部延伸并占据第一象限的枝凸部和从Y轴上的干凸部延伸并占据第二象限的枝凸部可以相互偏离的状态形成。从X轴上的干凸部延伸并占据第二象限的枝凸部和从X轴上的干凸部延伸并占据第三象限的枝凸部可以相互偏离的状态形成。此外,从Y轴上的干凸部延伸并占据第三象限的枝凸部和从Y轴上的干凸部延伸并占据第四象限的枝凸部可以相互偏离的状态形成。为方便起见,这种构成称为"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4C-3的液晶显示装置"。
包括上述优选构成的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4D的液晶显示装置可以如下构成,凹陷的中心部形成接触孔的一部分。涉及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4A-2的液晶显示装置的规定也可以适用于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4D的液晶显示装置。
此外,涉及上述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4C-3的液晶显示装置的规定也可以适用于包括上述优选形式的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4D的液晶显示装置。为方便起见,这种构成称为"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4D-3的液晶显示装置"。
包括上述优选构成和构造的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4A至本公开实施方案4E的液晶显示装置可以如下构成。枝凸部等的宽度可以朝向像素的周边部变窄,枝凸部等的宽度可以朝向像素的周边部以直线状变窄(构成所述枝凸部等的各侧边由一个线段构成且宽度的变化率恒定),但是不限于此。枝凸部等的宽度可以曲线状变窄(构成所述枝凸部等的各侧边由一个平滑曲线构成且宽度的变化率变化)。此外,构成所述枝凸部等的各侧边可以由两个以上的线段或曲线形成,或枝凸部等的宽度以台阶状变窄(构成所述枝凸部等的各侧边具有台阶状)。
包括上述优选构成和构造的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4A至本公开实施方案4E的液晶显示装置可以如下构成,取向调节部可以形成在第二电极的面对X轴和Y轴的部分中。按此方式,如果取向调节部形成在第二电极的对应于干凸部的部分中,那么由第二电极产生的电场在取向调节部附近扭曲,并且在取向调节部附近的液晶分子倒下的方向被调节。结果,可以增强对在取向调节部附近的液晶分子的取向调节力,因此能够可靠地调节在取向调节部附近的液晶分子的倾斜状态。由此,在图像显示时,能够可靠地抑制在图像的对应于X轴和Y轴的部分中发生暗线的问题。因此,可以提供在保持良好的电压应答特性的同时能够以高均匀性地实现高透过率的液晶显示装置,可以实现构成背光源的光源中的成本降低和功耗减少,并且可以实现TFT可靠性的改善。
取向调节部可以由设置在第二电极上的第二电极狭缝部形成,可以由设置在第二电极上的第二电极突起部形成,或者可以由第二电极的突起状部分形成。例如,第二电极突起部由抗蚀剂材料形成,第二电极没有形成在其上。为了设置第二电极的突起状部分,凸部可以形成在第二电极的下侧,或者第二电极的突起状部分可以通过与在第一电极中凹凸部的凸部形成方法相同的方法来形成。
包括上述优选构成和构造的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4A至本公开实施方案4E的液晶显示装置可以如下构成,多个台阶部可以形成在设于第一电极上的凸部上。此外,当沿着与所述凸部延伸的方向直交的假想垂直平面切断所述凸部时,所述凸部的截面形状可以是其中台阶部从所述凸部的截面形状的中心朝向所述凸部的截面形状的边缘下降的截面形状。此外,当沿着与所述凸部延伸的方向平行的假想垂直平面切断所述凸部时,所述凸部的截面形状可以是其中台阶部从所述凸部的截面形状的中心朝向所述凸部的截面形状的端部下降的截面形状。
按此方式,如果多个台阶部(高度差)形成在凸部上,那么在凸部中产生电场的增强和减弱部分,从而发生横向电场。结果,可以增强对在凸部中的液晶分子的取向调节力,因此能够可靠地调节在凸部中的液晶分子的倾斜状态。由此,在图像显示时,能够可靠地抑制在图像的对应于凸部的部分中发生暗线的问题。因此,可以提供在保持良好的电压应答特性的同时能够以高均匀性地实现高透过率的液晶显示装置,可以实现构成背光源的光源中的成本降低和功耗减少,并且可以实现TFT可靠性的改善。
包括上述优选构成和构造的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3A、本公开实施方案3B和本公开实施方案4A~本公开实施方案4E的液晶显示装置可以如下构成。如上所述,枝凸部等的宽度可以在枝凸部的接合干凸部的部分、X轴或其附近、或者Y轴或其附近(为方便起见,下面称为"枝凸部等的根部")处最宽,并且可以朝向像素的周边部变窄,即,朝向枝凸部等的尖端部。在以下的说明中,假设枝凸部等的形成间距为"P",枝凸部等的根部的宽度为"W1",枝凸部等的尖端部的宽度为"W2"。如图84和图85所示,干凸部的接合干凸部和枝凸部的边缘部与枝凸部的一个边缘部(侧边边缘部)形成的角度(或者枝凸部等的一个边缘部(侧边边缘部)与X轴或Y轴形成的角度)为α1。干凸部的接合干凸部和枝凸部的边缘部与枝凸部的另一个侧边边缘部形成的角度(或者枝凸部等的另一个侧边边缘部与X轴或Y轴形成的角度)为α2。枝凸部的轴线L0与干凸部的外缘形成的角度(枝凸部等的轴线L0与X轴或Y轴形成的角度)α0由下式表示
α0={α1+(180-α2)}/2
其中0<α1≤90度和90≤α2<180度。
此外,干凸部的外缘和枝凸部的一个侧边边缘部的交点(或者枝凸部等的一个侧边边缘部与X轴或Y轴的交点)为w11。此外,枝凸部等的另一个侧边边缘部与X轴或Y轴的交点为w'11。此外,通过交点w11的与枝凸部等的轴线L0直交的直线L1与枝凸部的另一个侧边边缘部的交点为w12。基于这种理解,从交点w11到交点w12的距离定义作枝凸部等的根部的宽度W1
此外,在与枝凸部等的轴线L0直交的直线中,与枝凸部等的轴线L0直交并接触枝凸部等的尖端部的直线L2和枝凸部等的一个侧边边缘部的交点(或者直线L2和枝凸部等的一个侧边边缘部的延长线的交点)为w21。此外,直线L2和枝凸部等的另一个侧边边缘部的交点(或者直线L2和枝凸部等的另一个侧边边缘部的延长线的交点)为w22。基于这种理解,从交点w21到交点w22的距离定义作枝凸部等的尖端部的宽度W2
在图85中,侧边边缘部的延长线表示为虚线。此外,相邻枝凸部等的轴线L0之间的距离定义作枝凸部等的形成间距P。此外,通过交点w'11并平行于直线L1的直线L3和面对(相邻)枝凸部等的另一个侧边边缘部的枝凸部等的一个侧边边缘部的交点为w31。基于这种理解,从交点w'11到交点w31的距离定义作枝凸部等之间的距离W3
枝凸部等的整个锥形宽度TP可以按以下定义:
TP=W1-W2
此外,枝凸部等的平均宽度Wave1和凹部的平均宽度Wave2可以按以下定义:
Wave1=(W1+W2)/2,和
Wave2=P-Wave1
这里,值W3可以为1μm~10μm,优选2μm~5μm;值W2可以为1μm~10μm,优选2μm~5μm;和值P可以为2μm~20μm,优选2μm~10μm。此外,值TP可以是值W3的0.1倍~10倍。此外,这些值可以适用于最长枝凸部等。
包括上述优选各种结构或构成的根据本公开的液晶显示装置(下面可以简称为"根据本公开的液晶显示装置等")可以如下构成,液晶分子可以具有负的介电常数各向异性。
根据本公开的液晶显示装置或液晶显示元件可以通过液晶显示装置或液晶显示元件的制造方法获得,所述方法包括:
在第一基板上形成第一电极,在第一基板的面对第二基板的对向面上和在第一电极上形成平坦化层,和在平坦化层上进一步形成第一取向膜,或者可选择地,在第一基板上形成第一电极,和在第一基板的面对第二基板的对向面上和在第一电极上形成兼用作平坦化层的第一取向膜;
在第二基板上形成第二电极,和在第二基板的面对第一基板的对向面上和在第二电极上形成第二取向膜;
配置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使得第一取向膜和第二取向膜彼此面对,并且在第一取向膜和第二取向膜之间密封液晶层;和
通过施加预定的电场使液晶分子取向。
此外,在这种情况下,优选的是,施加电场使得液晶分子在相对于一对基板中的至少一个基板的表面的倾斜方向上排列。这里,基本上,当赋予预倾斜时,液晶分子的方位角(偏转角)由电场的强度和方向来调节,并且液晶分子的极角(天顶角)由电场的强度来调节。在一些情况下,当赋予预倾斜时,液晶分子的方位角(偏转角)和极角(天顶角)可以由取向膜材料的分子结构来调节。
通过施加预定的电场使液晶分子取向包括通过在对含有液晶分子和取向控制材料的液晶层施加预定电场的同时使取向控制材料发生反应,从而使液晶分子取向并且赋予预倾斜。这种制造液晶显示装置的方法被称为高分子稳定化的取向法(PolymerStabilized Alignment,PSA法)。可选择地,通过施加预定的电场使液晶分子取向可以包括在至少一个基板的对向面上和在电极上形成含有取向控制材料的取向膜,在这种状态下,通过在对液晶层施加预定电场的同时使取向控制材料发生反应,从而使液晶分子取向并且赋予预倾斜。此外,这种制造液晶显示装置的方法被称为场感应光反应性取向法(Field-induced Photo-reactive Alignment,FPA法)。
一对基板由具有像素电极的基板和具有对电极的基板构成。这里,例如,第一基板可以是具有像素电极的基板,第二基板可以是具有对电极的基板。滤光层可以形成在具有对电极的基板(第二基板)侧上,或者滤光层可以形成在具有像素电极的基板(第一基板)侧上。驱动诸如TFT等的像素的电路设置在具有像素电极的基板(第一基板)上。此外,包括驱动诸如TFT等的像素的电路的层可以称为“TFT层”。在其中滤光层形成在具有对电极的基板(第二基板)侧上的情况下,平坦化膜形成在TFT层上,第一电极形成在平坦化膜上。另一方面,在其中滤光层形成在具有像素电极的基板(第一基板)侧上的情况下,滤光层形成在TFT层上,第一电极形成在滤光层上或者形成在于滤光层上形成的外涂层上或者形成在由无机材料形成的钝化膜上。在液晶显示装置中,在其中像素由多个子像素构成的情况下,像素可以被子像素替换。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可以由具有透明性的透明导电材料构成,如ITO(铟锡氧化物)、IZO(铟锌氧化物)、ZnO或SnO等。此外,第二电极可以被设置为所谓的固体电极(未进行图案化的电极)。
例如,第一偏光板贴合到第一基板的外表面上,第二偏光板贴合到第二基板的外表面上。第一偏光板和第二偏光板配置成使得它们的吸收轴相互直交。优选的是,第一偏光板的吸收轴平行于X轴或Y轴,第二偏光板的吸收轴平行于Y轴或X轴,但是不限于此。
通过现有的面状照明装置(背光源)照射液晶显示装置。可以使用直接型面状光源装置,或者可以使用边缘光型面状光源装置(称为侧光型)。这里,直接型面状光源装置例如由配置在壳体内的光源、配置在壳体的位于光源下方的位置并从光源向上方反射发射光的反射元件以及安装到位于光源上方的壳体开口部并且使从光源发出的光和从反射元件反射的光在扩散的同时通过的扩散板构成。另一方面,边缘光型的面状光源装置例如由导光板和配置在导光板侧面的光源构成。这里,反射元件配置在导光板的下方,扩散片和棱镜片配置在导光板的上方。光源例如包括冷阴极型荧光灯,并且发出白色光。可选择地,光源可以由发光元件形成,如发光二极管(LED)或半导体激光元件。通过液晶显示装置控制从面状照明装置(背光源)发射的光的通过,可以在液晶显示装置中显示图像。
2.实施例1
实施例1涉及根据本公开的液晶显示装置,具体而言,涉及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1的液晶显示装置。具体而言,实施例1涉及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1-1的液晶显示装置,进一步涉及根据第一形式的液晶显示装置。图1是根据实施例1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示意性局部端面图。图4是构成根据实施例1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个像素的第一电极的示意性平面。图5A和图5B分别是根据实施例1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第一电极等沿着图4中的箭头VA-VA和箭头VB-VB的示意性局部断面图。
根据实施例1的液晶显示装置或根据后述的实施例2~33的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排列的多个像素10。各像素具有第一基板20和第二基板50;形成在第一基板20的面对第二基板50的对向面上的第一电极(像素电极);形成在第二基板50的面对第一基板20的对向面上的第二电极(对电极);以及设置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并含有液晶分子71A,71B和71C的液晶层70。
这里,对液晶分子赋予预倾斜。具体而言,对至少第一电极侧的液晶分子赋予预倾斜。液晶分子具有负的介电常数各向异性。
多个凹凸部形成在第一电极中,并且至少第一电极的凹部埋入平坦化层41,42或43。
具体而言,根据实施例1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平坦化层41覆盖第一电极140。还包括覆盖平坦化层41的第一取向膜21和覆盖第二电极160的第二取向膜51。通过至少第一取向膜21对液晶分子赋予预倾斜。平坦化层41由抗蚀剂材料形成,第一取向膜21和第二取向膜51由聚酰亚胺树脂形成。平坦化层41、第一取向膜21和第二取向膜51例如可以通过旋涂法形成。
液晶分子71可以被分类为在液晶层70与第一取向膜21的界面附近由第一取向膜21保持的液晶分子71A、在液晶层70与第二取向膜51的界面附近由第二取向膜51保持的液晶分子71B和这些以外的液晶分子71C。液晶分子71C位于液晶层70的厚度方向上的中间区域中,并且排列成使得在驱动电压关闭的状态下液晶分子71C的长轴方向(指向矢)相对于第一基板20和第二基板50基本上垂直。
这里,当驱动电压变为打开时,液晶分子71C取向成倾斜,使得液晶分子71C的指向矢平行于第一基板20和第二基板50。这种行为是由在液晶分子71C中的长轴方向的介电常数比短轴方向更小的特性引起的。
液晶分子71A和71B具有相同的特性,因此,根据驱动电压从打开到关闭的状态变化,基本上表现出与液晶分子71C相同的行为。然而,在驱动电压的关闭状态下,由第一取向膜21将预倾斜θ1赋予液晶分子71A,或者由预先混入液晶中的单体赋予预倾斜θ1,并且其指向矢达到从第一基板20和第二基板50的法线倾斜的姿势。同样,由第二取向膜51赋予预倾斜θ2,或者由预先混入液晶中的单体赋予预倾斜θ2,并且其指向矢达到从第一基板20和第二基板50的法线倾斜的姿势。
此外,这里,术语“保持”代表液晶分子71的取向的调节,而没有第一取向膜21和液晶分子71A的固定,或者第二取向膜51和液晶分子71B的固定。此外,如图81A所示,在垂直于第一基板20和第二基板50的表面的方向(法线方向)被设定为Z的情况下,术语“预倾斜θ(θ1,θ2)”表示在驱动电压的关闭状态下液晶分子71(71A和71B)的指向矢D相对于Z方向的倾斜角。这些定义在下述各实施例中同样。
在液晶层70中,预倾斜θ1和预倾斜θ2具有大于0度的值。在液晶层70中,预倾斜θ1和预倾斜θ2可以具有相同的角度(θ1=θ2)或可以具有不同的角度(θ1≠θ2)。然而,优选的是,预倾斜θ1和预倾斜θ2具有不同的角度。由此,与其中预倾斜θ1和预倾斜θ2均为0度的情况相比,相对于驱动电压的施加可以改善应答速度,并且可以获得与预倾斜θ1和预倾斜θ2均为0度的情况基本上相同的对比度。因此,在改善应答特性的同时,可以减少在黑显示时的光的透过量,并且可以提高对比度。在预倾斜θ1和预倾斜θ2具有不同的角度的情况下,优选的是,在预倾斜θ1和预倾斜θ2中较大的预倾斜θ为1度以上和4度以下。通过设定较大的预倾斜θ在上述范围内,可以获得特别高的效果。这在下述各实施例中同样。
TFT层30(后面详细说明)形成在第一基板20上。由诸如感光性聚酰亚胺树脂或丙烯酸类树脂等有机绝缘材料形成的平坦化膜22形成在TFT层30上,第一电极140形成在平坦化膜22上。平坦化膜22可以由无机绝缘材料形成,如SiO2、SiN或SiON等。这在下述各实施例中同样。附图标记146、246、346、1146、1246、2146、2246、2345、2446、3146、3246、3346和3446表示第一基板的位于像素之间的部分。
在根据实施例1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多个凹凸部141(凸部142和凹部145)形成在第一电极140中。具体而言,根据实施例1的液晶显示装置被构造成使得,各凹凸部141由通过像素中心部以十字形状延伸的干凸部(主凸部)143和从干凸部143朝向像素周边部延伸的多个枝凸部(副凸部)144形成。具体而言,当假设其中以十字形状延伸的干凸部143分别定义作X轴和Y轴的(X,Y)坐标系时,占据第一象限的多个枝凸部144在其中当X坐标的值增加时Y坐标的值增加的方向上平行延伸,和占据第二象限的多个枝凸部144在其中当X坐标的值减小时Y坐标的值增加的方向上平行延伸。此外,占据第三象限的多个枝凸部144在其中当X坐标的值减小时Y坐标的值减小的方向上平行延伸,和占据第四象限的多个枝凸部144在其中当X坐标的值增加时Y坐标的值减小的方向上平行延伸。在图中,在纵向方向上延伸的阴影线被赋予凹部145。
凹凸部例如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形成,
(a)在用作基底的平坦化膜(或滤光层)(下面,平坦化膜和滤光层统称为"平坦化膜等")上形成抗蚀剂材料层,
(b)通过曝光和显影在抗蚀剂材料层中形成凹凸部,
(c)通过抗蚀剂材料层和平坦化膜等的回蚀在平坦化膜等中形成凹凸部,和
(d)在平坦化膜等上形成透明导电材料层并图案化。
可选择地,凹凸部例如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形成,
(a)在平坦化膜等上方形成的基底层上形成抗蚀剂材料层,
(b)通过曝光和显影在抗蚀剂材料层中形成凹凸部,
(c)通过抗蚀剂材料层和平坦化膜等的回蚀在基底层中形成凹凸部,和
(d)在基底层上形成透明导电材料层并图案化。
可选择地,凹凸部例如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形成,
(a)在用作基底的平坦化膜等上形成图案化的绝缘材料层,和
(b)在平坦化膜等和绝缘材料层上形成透明导电材料层并图化案。
可选择地,凹凸部例如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形成,
(a)在用作基底的平坦化膜上形成透明导电材料层,
(b)在透明导电材料层上形成抗蚀剂材料层,
(c)通过曝光和显影在抗蚀剂材料层中形成凹凸部,和
(d)回蚀抗蚀剂材料层和透明导电材料层。
可选择地,凹凸部例如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形成,
(a)在用作基底的平坦化膜上形成第一透明导电材料层并图案化,和
(b)在第一透明导电材料层上形成相对于第一透明导电材料层具有蚀刻选择性的第二透明导电材料层并图案化。
可选择地,可以例如通过最佳化平坦化膜的厚度,通过在第一基板上或在第一基板上方形成的液晶显示装置构成要素(例如,各种信号线、辅助电容电极、栅电极、源/漏电极和各种配线)的厚度影响平坦化膜中的凸部,从而形成凹凸部。
凸部(干凸部和枝凸部)的侧面(侧壁)可以是垂直面、正锥形或倒锥形。
上述关于凹凸部的说明适用于下述各实施例。此外,这可以适用于后述的干凸部或枝凸部中的台阶部。
第一偏光板(图未示)贴合到第一基板20的外面,第二偏光板(图未示)贴合到第二基板50的外面。第一偏光板和第二偏光板配置成使得它们的吸收轴相互正交。第一偏光板的吸收轴平行于X轴或Y轴,第二偏光板的吸收轴平行于Y轴或X轴。这在下面的实施例中同样。
图82示出图1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或后述的各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的电路构成。
如图82所示,液晶显示装置包括具有在显示区域80内配置的多个像素10的液晶显示元件。在液晶显示装置中,在显示区域80的周边设置源极驱动器81和栅极驱动器82、控制源极驱动器81和栅极驱动器82的定时控制器83以及将电力供给到源极驱动器81和栅极驱动器82的电源电路84。
显示区域80是其中显示视频图像的区域。排列成矩阵状的多个像素10构造成能够显示视频图像的区域。图82示出了包括多个像素10的显示区域80,其中对应于4个像素10的区域被放大示出。
在显示区域80中,多个源极线91排列成行,多个栅极线92排列成列。各像素10分别配置在源极线91和栅极线92彼此交叉的位置。除了第一电极140和液晶层70之外,各像素10包括TFT 93和电容器94。在各TFT 93中,源电极连接到源极线91,栅电极连接到栅极线92,漏电极连接到电容器94和第一电极140。各源极线91连接到源极驱动器81并从源极驱动器81供给图像信号。各栅极线92连接到栅极驱动器82,并从栅极驱动器82顺次供给扫描信号。源极驱动器81和栅极驱动器82从多个像素10中选择特定的像素10。
定时控制器83例如输出图像信号(例如,对应于红色、绿色和蓝色的各个RGB视频图像信号)和用于控制源极驱动器81的操作的源极驱动器控制信号到源极驱动器81。此外,定时控制器83例如输出用于控制栅极驱动器82的操作的栅极驱动器控制信号到栅极驱动器82。例如,水平同步信号、起始脉冲信号或源极驱动器用的时钟信号等可以用作源极驱动器控制信号。例如,垂直同步信号或栅极驱动器用的时钟信号等可以用作栅极驱动器控制信号。
在根据实施例1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中,首先,基于下面描述的方法形成TFT,然后,在第一基板20的形成平坦化膜22的对向面上形成由ITO形成的透明导电材料层。第一基板20由厚度为0.7mm的玻璃基板形成。
如图83A所示,在形成于第一基板20上的绝缘膜20'上形成栅电极31,栅绝缘层32形成在栅电极31和绝缘膜20'上。栅绝缘层32例如由SiO2、SiN、SiON或金属氧化物形成。在成为沟道形成区域的半导体层33形成在栅绝缘层32上之后,源/漏电极34形成在半导体层33上。半导体层33例如由多晶硅或非晶硅形成,源/漏电极34例如由诸如钛、铬、铝、钼、钽、钨或铜等的金属膜或它们的合金膜或者它们的层叠膜形成。由此,形成TFT层30。TFT层30的形成可以基于现有方法进行。TFT不限于这种所谓的底栅/顶部接触型,可以是底栅/底部接触型、顶栅/顶部接触型或者顶栅/底部接触型。接下来,在整个表面上形成厚度为2.5μm的平坦化膜22,之后,连接孔35在源/漏电极34之一的上方形成在平坦化膜22中。
接下来,在平坦化膜22上形成抗蚀剂材料层,之后,通过进行曝光和显影在抗蚀剂材料层中形成具有预定深度的凹凸部。这里,通过进行抗蚀剂材料层和平坦化膜22的回蚀,凹凸部可以形成在平坦化膜22中。其后,通过在整个表面上形成由预定厚度的ITO形成的透明导电材料层24,可以获得凹凸部141(凸部143和144,和凹部145)。通过基于现有方法进行透明导电材料层24的图案化,可以矩阵状设置第一电极140。凸部143和144和凹部145的规格如下表1所示。
另一方面,对于第二基板50,在由厚度为0.7mm的玻璃基板形成的第二基板50上形成滤光层(图未示),并且作为所谓的固体电极的第二电极160形成在滤光层上。
表1
其后,通过旋涂法形成覆盖第一电极140的平坦化层41,并干燥。接下来,在平坦化层41上形成第一取向膜21,在第二电极160上形成第二取向膜51。具体而言,将取向膜材料涂布或印刷在平坦化层41和第二电极160上,之后,进行热处理。JSR Corporation制造的垂直取向膜材料JALS2131-R6用作取向膜材料。热处理的温度优选为80℃以上,更优选150℃~200℃。此外,热处理可以通过逐渐改变加热温度进行。由此,在涂布或印刷的取向膜材料中包含的溶剂被蒸发,形成包含高分子化合物的取向膜21和51。其后,在必要时可以进行摩擦处理等。
具体而言,作为第一取向膜21和第二取向膜51,基于旋涂法在平坦化层41和第二电极160上涂布垂直取向膜材料。然后,在加热板上在80℃下进行80秒的干燥步骤,之后,在氮气气氛的干净烘箱中在200℃下进行60分钟的烘焙处理,从而获得第一取向膜21和第二取向膜51。
接下来,第一基板20和第二基板50被配置成使得取向膜21和取向膜51彼此相对,包含液晶分子71的液晶层70被密封在第一取向膜21和第二取向膜51之间。具体而言,相对于第一基板20或第二基板50中的形成取向膜21和51的任一个面分散用于确保胞间隙的间隔突起材料(例如,直径为3.0μm的塑料珠),并且例如通过使用丝网印刷法,在第二基板50的外缘处,通过涂布包含粒径为3.5μm的二氧化硅粒子的紫外线固化树脂,形成密封部。然后,通过将0.3质量%的聚合性单体(具体而言,Shin-Nakamura Chemical Co.,Ltd.制造的丙烯酸类单体A-BP-2E)混入负型液晶中而获得的液晶材料滴入由密封部包围的部分中。这种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被称为高分子稳定化的取向(PSA)法。
其后,第一基板20和第二基板50贴合在一起,在诸如120℃、1小时的条件下固化密封部。由此,液晶层70被密封。接下来,使用电压施加单元将电压施加在第一电极140和第二电极160之间。电压例如为3伏~30伏,具体而言,例如,是有效电压值为7伏的矩形波形的交流电场(60Hz)。同时,为了聚合性单体进行反应,根据所使用的聚合性单体,进行热处理或紫外线照射(例如,10J(在360nm的波长下测量)的均匀紫外线)。由此,以相对于第一基板20和第二基板50的表面形成预定角度的方向产生电场,并且液晶分子71通过从第一基板20和第二基板50的垂直方向倾斜预定方向而取向。即,此时液晶分子71的方位角(偏转角)由电场的强度和方向以及混入到液晶中的聚合性单体来调节,并且极角(天顶角)由电场的强度以及混入到液晶中的聚合性单体来调节。因此,通过适当地调节电压的值,可以控制液晶分子71A和71B的预倾斜θ1和θ2的值。
这里,通过形成在第一电极140上的凹凸部141在第一基板20和第二基板50之间施加倾斜电场。此外,通过混入到液晶中的聚合性单体的反应,在基板的对向面附近形成高分子层。然后,通过形成的高分子层调节液晶分子71的应答方向,并且通过聚合性单体的反应产物固定在第一基板20和第二基板50附近的液晶分子71的预倾斜状态。通过上述步骤,可以完成液晶胞。
另一方面,通过在第一电极140和第二电极160中的至少一个电极上涂布形成具有记忆预倾斜功能的取向膜,使用场感应光反应性取向(FPA)法制造液晶显示装置如下进行。形成密封部,并将由负型液晶形成的液晶材料滴入由密封部包围的部分中。
此外,将第一基板20和第二基板50贴合在一起,使用波长为410mm的紫外线固化密封部。接下来,使用电压施加单元将电压施加在第一电极140和第二电极160之间。电压例如为3伏~30伏,具体而言,例如,是有效电压值为7伏的矩形波形的交流电场(60Hz)。由此,以相对于第一基板20和第二基板50的表面形成预定角度的方向产生电场,并且液晶分子71通过从第一基板20和第二基板50的垂直方向倾斜预定方向而取向。即,此时液晶分子71的方位角(偏转角)由电场的强度和方向以及取向膜材料的分子结构来调节,并且极角(天顶角)由电场的强度以及取向膜材料的分子结构来调节。因此,通过适当地调节电压的值,可以控制液晶分子71A和71B的预倾斜θ1和θ2的值。
此外,在施加电压的状态下,能量束(具体而言,紫外线UV),例如10J(在波长360nm下测量)的均匀紫外线,从第一基板20的外侧相对于取向膜21和51照射。即,在施加电场或磁场的同时照射紫外线,使得液晶分子71相对于一对基板20和50的表面在倾斜方向上排列。由此,在取向膜21和51中的高分子化合物具有的交联性官能团或聚合性官能团进行反应和交联。
此外,通过形成在第一电极140上的凹凸部141在第一基板20和第二基板50之间施加倾斜电场。按此方式,由于高分子化合物而记忆液晶分子71的应答方向,并且预倾斜被赋予在取向膜21和51附近的液晶分子71。结果,在非驱动状态下,预倾斜θ1和θ2被赋予液晶层70中的位于取向膜21和51之间的界面附近的液晶分子71A和71B。
主要包含波长约295nm~365nm的光分量的紫外线优选用作紫外线UV。这是因为,当使用主要包含波长区域比上述波长短的光分量的紫外线时,令人担忧的是液晶分子71的光分解和劣化。这里,紫外线UV从第一基板20的外侧照射,但是光线可以从第二基板50的外侧照射,或者可以同时从第一基板20和第二基板50的外侧照射。在这种情况下,优选的是,以较高的光透过率从基板侧照射紫外线UV。此外,在紫外线UV从第二基板50的外侧照射的情况下,取决于紫外线UV的波长区域,紫外线UV可能被吸收到滤光层中,使得难于引起交联反应。因此,优选的是,从第一基板20的外侧(从具有像素电极的基板侧)进行照射。
通过上述步骤,可以完成图1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液晶显示元件),其中第一基板20和第二基板50侧的液晶分子71A形成预倾斜。最后,在液晶显示装置的外侧,贴合一对偏光板(图未示),使得它们的吸收轴直交。下面描述的根据各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可以使用基本上相同的方法制造。
在液晶显示装置(液晶显示元件)的操作中,当驱动电压施加在选择的像素10上时,液晶层70中包含的液晶分子71的取向状态根据第一电极140和第二电极160之间的电位差变化。具体而言,在液晶层70中,从图1所示的驱动电压施加前的状态,通过施加驱动电压,位于取向膜21和51附近的液晶分子71A和71B从它们的倾斜方向转动并倒下,这种移动传播到其他的液晶分子71C。结果,液晶分子71应答而采取相对于第一基板20和第二基板50基本上水平(平行)的姿势。由此,液晶层70的光学特性变化,在液晶显示元件上入射的光成为被调制的出射光。通过基于出射光表示的灰度显示视频图像。
在液晶显示装置中,通过按以下方式在第一电极(像素电极)140和第二电极(对电极)160之间施加驱动电压而显示视频图像。具体而言,通过从定时控制器83的源极驱动器控制信号的输入,并且基于从同一定时控制器83输入的图像信号,源极驱动器81将单独的图像信号供给到预定的源极线91。同时,通过从定时控制器83的栅极驱动器控制信号的输入,栅极驱动器82在预定时间将扫描信号顺次供给到栅极线92。由此,选择位于被供给图像信号的源极线91和被供给扫描信号的栅极线92的交叉点的像素10,并将驱动电压施加到像素10。
使用三维液晶指向矢/电场/光学计算软件(LCD Master 3D FEM Version 7.31,Shintech,Inc.制),基于模拟评价根据实施例1和后述实施例2、实施例3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光透过率。液晶显示装置的凸部的平均高度、凸部的形成间距、凸部的宽度、凹部的宽度和透明导电材料层的厚度示于表1。表2示出光透过率模拟的结果。此外,表2中的"凸部的高度"是指从凹部底面到凸部顶面的高度,"倾斜角度"是指枝凸部的侧面的倾斜角度(正锥形角度)。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电位差假设为7.5伏。比较例1-A中的光透过率模拟结果作为基准值100%,光透过率改善的结果以百分率表示。
按实施例1的变形的相同方式制作比较例1-A~1-D,除了没有形成平坦化层。图80A和图80B示意性地示出在根据实施例1的液晶显示装置和根据比较例1-A的液晶显示装置中液晶分子的取向状态。实施例1被构造成使得,平坦化层41覆盖第一电极140,平坦化层41的顶面平滑或大致平滑。因此,液晶分子71的排列状态可以是均匀的。另一方面,在比较例1-A中,液晶分子的取向状态在凸部顶面和凹部底部中的液晶分子与凸部侧面上的液晶分子之间不同。
表2
从表2可以看出,在比较例1-A~1-D中,液晶分子的透过率特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倾斜角度,因为液晶分子的取向状态受倾斜角度影响。另一方面,实施例1的变形1-A~1-D、实施例2的变形2-A和实施例3的变形3-A和3-B不依赖于倾斜角度,并且表现出稳定的光透过率特性和改善的光透过率。
在根据实施例1的液晶显示装置中,至少第一电极的凹部埋入平坦化层。即,液晶分子与第一电极侧接触的部分(具体而言,第一取向膜)是平坦或大致平坦的。因此,液晶分子的取向状态可以是均匀的,因此液晶显示装置的光透过率可以是均匀的。可以实现良好的黑显示质量,从而实现良好的对比度特性。此外,凹凸部的侧面(侧壁)的倾斜可以更缓和。这样能够可靠地避免在构成凹凸部的透明导电材料层的凸出边缘部中发生断线的问题,并且能够使用未严格利用的边缘进行处理,从而可以改善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产率。
此外,可以在第一基板20上形成滤光层。具体而言,如上所述,在第一基板20上形成TFT层30,之后,基于现有方法,在TFT层30上形成滤光层23,代替平坦化膜22。按此方式,可以获得滤色器阵列(COA,Color Filter on Array)结构。然后,在一个源/漏电极34上方,在滤光层23中形成连接孔35,之后,用于设置第一电极140的透明导电材料层24可以形成在包括连接孔35的滤光层23上(参照图83B)。
3.实施例2
实施例2是实施例1的变形,具体而言,涉及根据第二形式的液晶显示装置。图2是根据实施例2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示意性局部端面图。图5C和图5D分别是根据实施例2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第一电极等沿着图4中的箭头VC-VC和箭头VD-VD的示意性局部断面图。此外,构成根据实施例2和后述实施例3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个像素的第一电极的平面图示于图4。
根据实施例2的液晶显示装置还包括覆盖第一电极140的平坦化层42以及覆盖第一电极140的第一取向膜和覆盖第二电极160的第二取向膜51,其中通过至少第一取向膜赋予液晶分子预倾斜,和其中第一取向膜对应于平坦化层42。
凸部143和144、凹部145等的规格与上表1相同。值T2/T1等如下表3所示。与实施例1中的取向膜材料相同的材料(垂直取向膜材料)用作构成兼用作第一取向膜的平坦化层42的材料。对于表2示出的实施例2的变形2-A,垂直取向膜材料的固体成分浓度为10质量%,通过旋涂法成膜。
表3
除了上述说明以外,根据实施例2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构成和结构与根据实施例1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构成和结构相同,因此不再进行详细说明。
4.实施例3
实施例3是实施例1的变形,具体而言涉及根据第三形式的液晶显示装置。图3示出根据实施例3的液晶显示装置示意性局部端面图。图6A和图6B分别是根据实施例3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第一电极等沿着图4中的箭头VIA-VIA和箭头VIB-VIB的示意性局部断面图。
根据实施例3的液晶显示装置还包括埋在第一电极140的凹部145中的平坦化层43以及覆盖第一电极140的第一取向膜21和覆盖第二电极160的第二取向膜51,其中通过至少第一取向膜21赋予液晶分子预倾斜。
平坦化层43由抗蚀剂材料形成,第一取向膜21和第二取向膜51由聚酰亚胺树脂形成。平坦化层43可以如下形成,在第一电极140的凹凸部141上形成抗蚀剂材料层,和回蚀抗蚀剂材料层。取决于抗蚀剂材料层,可以通过使用覆盖凹部145的曝光用掩模使抗蚀剂材料层曝光,然后显影,由此形成平坦化层43。可选择地,可以通过使用覆盖凸部的曝光用掩模使抗蚀剂材料层曝光,然后显影,由此形成平坦化层43,或者通过使用所谓的背面曝光来形成。可选择地,与实施例1中的取向膜材料相同的材料(垂直取向膜材料)可以用于构成平坦化层43的材料。第一电极140的凹部145可以通过回蚀而埋入垂直取向膜材料。对于表2示出的实施例3的变形3-A和3-B,垂直取向膜材料的固体成分浓度分别为8质量%和6质量%,通过旋涂法成膜。凸部143和144、凹部145等的规格与上表1相同。值T2/T1等如下表4所示。
表4
实施例3的变形3-A
实施例3的变形3-B
除了上述说明以外,根据实施例3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构成和结构与根据实施例1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构成和结构相同,因此不再进行详细说明。
5.实施例4
实施例4是实施例1~3的变形,涉及根据实施方案1-2的液晶显示装置。图7是构成根据实施例4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个像素的第一电极的示意性平面图。图8A和图8B分别是第一电极等沿着图7中的箭头VIIIA-VIIIA和箭头VIIIB-VIIIB的示意性局部断面图。
在实施例4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多个凹凸部241(凸部242和凹部245)形成在第一电极240上。具体而言,在实施例4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凹凸部241由在像素周边部以框架状形成的干凸部(主凸部)243和从干凸部243朝向像素内部延伸的多个枝凸部(副凸部)244构成。具体而言,假设X轴和Y轴通过像素的中心,假设(X,Y)坐标系由作为通过像素的中心并且平行于像素的周边部的直线的X轴和Y轴形成,占据第一象限的多个枝凸部244在其中当X坐标的值增加时Y坐标的值增加的方向上平行延伸,和占据第二象限的多个枝凸部244在其中当X坐标的值减小时Y坐标的值增加的方向上平行延伸。此外,占据第三象限的多个枝凸部244在其中当X坐标的值减小时Y坐标的值减小的方向上平行延伸,和占据第四象限的多个枝凸部244在其中当X坐标的值增加时Y坐标的值减小的方向上平行延伸。凹部的位于像素中心部的部分的形状基本上是十字状的。
除了上述说明以外,根据实施例4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构成和结构与根据实施例1~3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构成和结构相同,因此不再进行详细说明。
此外,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1-1(根据实施例1~3的液晶显示装置)和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1-2(根据实施例4的液晶显示装置)可以组合(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1-3的液晶显示装置)。即,如图9所示(其是一个像素的第一电极的示意性平面图),在第一电极340上的凹凸部341由形成通过像素中心部以十字形状延伸的干凸部343A、从干凸部343A朝向像素周边部延伸的多个枝凸部344以及接合多个枝凸部344并在像素周边部以框架状形成的干凸部343B构成。此外,在这种构成中,干凸部343A、多个枝凸部344和干凸部344B的全体构成凸部342。在这种液晶显示装置中,当假设其中以十字形状延伸的干凸部343A分别定义作X轴和Y轴的(X,Y)坐标系时,占据第一象限的多个枝凸部344在其中当X坐标的值增加时Y坐标的值增加的方向上平行延伸,和占据第二象限的多个枝凸部344在其中当X坐标的值减小时Y坐标的值增加的方向上平行延伸。此外,占据第三象限的多个枝凸部344在其中当X坐标的值减小时Y坐标的值减小的方向上平行延伸,和占据第四象限的多个枝凸部344在其中当X坐标的值增加时Y坐标的值减小的方向上平行延伸。凹部由附图标记345表示。
6.实施例5
实施例5涉及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2A的液晶显示装置,具体而言,涉及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2A-1的液晶显示装置。图10是构成根据实施例5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个像素的第一电极的示意性平面图;图11A~11C分别是第一电极等沿着图10中的箭头XIA-XIA、箭头XIB-XIB和箭头XIC-XIC的示意性局部断面图;图11D是图11C的一部分被放大的示意性局部断面图。根据实施例5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示意性局部端面图基本上与图1~3相同。
此外,在下面说明的第一电极的示意性局部断面图中,省略了平坦化层41,42和43以及第一取向膜21的图示。根据实施例1的平坦化层41和第一取向膜21、根据实施例2的平坦化层42或根据实施例3的平坦化层43和第一取向膜21适用于实施例5、实施例和后续实施例。
按与实施例1~3相同的方式,实施例5或后述的实施例6~13是包括排列的多个像素10(10A,10B和10C)的液晶显示装置。各像素具有第一基板20和第二基板50;形成在第一基板20的面对第二基板50的对向面上的第一电极(像素电极)1140和1240;形成在第二基板50的面对第一基板20的对向面上的第二电极(对电极)160;以及设置在第一电极1140和1240与第二电极160之间并含有液晶分子71A,71B和71C的液晶层70。这里,对液晶分子赋予预倾斜。
多个凹凸部1141(凸部1142和凹部1145)形成在根据实施例5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多个台阶部形成在设于第一电极1140上的凸部1142中。
具体而言,根据实施例5的液晶显示装置被构造成使得,各凹凸部1141由通过像素中心部以十字形状延伸的干凸部(主凸部)1143和从干凸部1143朝向像素周边部延伸的多个枝凸部(副凸部)1144形成。具体而言,当假设其中以十字形状延伸的干凸部1143分别定义作X轴和Y轴的(X,Y)坐标系时,占据第一象限的多个枝凸部1144在其中当X坐标的值增加时Y坐标的值增加的方向上平行延伸,和占据第二象限的多个枝凸部1144在其中当X坐标的值减小时Y坐标的值增加的方向上平行延伸。此外,占据第三象限的多个枝凸部1144在其中当X坐标的值减小时Y坐标的值减小的方向上平行延伸,和占据第四象限的多个枝凸部1144在其中当X坐标的值增加时Y坐标的值减小的方向上平行延伸。
干凸部1143和枝凸部1144以及后述的干凸部3343和枝凸部3344中的台阶部例如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获得,
(a)在平坦化膜22上形成第一透明导电材料层1140A(3340A)并图案化,和
(b)在第一透明导电材料层1140A(3340A)上形成相对于第一透明导电材料层1140A(3340A)具有蚀刻选择性的第二透明导电材料层1140B(3340B)并图案化,但不限于此。
这里,当沿着与干凸部1143延伸的方向直交的假想垂直平面切断干凸部1143时,干凸部1143的截面形状是其中台阶部从干凸部1143的截面形状的中心朝向干凸部1143的截面形状的边缘下降的截面形状。具体而言,干凸部1143的顶面由干凸部1143的中央部的顶面1143B和位于顶面1143B两侧的顶面1143A构成。按此方式,两个台阶部存在于干凸部1143上,并且当以凹部1145作为标准时,台阶部以顶面1143A和顶面1143B的顺序升高。枝凸部1144的顶面由附图标记1144A表示,其中干凸部1143的顶面1143A和枝凸部1144的顶面1144A在同一高度上。在图中,在横向方向上延伸的阴影线给予干凸部1143的顶面1143B,在垂直方向上延伸的阴影线给予凹部1145。干凸部1143、枝凸部1144和凹部1145的规格示于下表5。
表5
在现有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台阶部没有形成在干凸部上。象在图12A的概念图所示的液晶分子的行为中那样,存在其中对干凸部的中央部中的液晶分子的取向调节力弱并且干凸部的中央部中的液晶分子的倾斜状态变得不确定的情况。另一方面,在实施例50中,如上所述由于多个台阶部形成在干凸部1143中,即,由于多个顶面1143A和1143B形成在干凸部1143中,因此在干凸部1143的中央部中的电场最高,并且朝向干凸部1143的边缘部电场变弱。由此,象在图12B的概念图所示的液晶分子的行为中那样,可以增强对在干凸部1143的中央部中的液晶分子的取向调节力,因此能够可靠地调节在干凸部1143的中央部中的液晶分子的倾斜状态。由此,在图像显示时,能够可靠地抑制在图像的对应于干凸部1143的中央部的部分中发生暗线的问题。因此,可以提供在保持良好的电压应答特性的同时能够以高均匀性地实现高透过率的液晶显示装置,可以实现构成背光源的光源中的成本降低和功耗减少,并且可以实现TFT可靠性的改善。
7.实施例6
实施例6是实施例5的变形。图13是构成根据实施例6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个像素的第一电极的示意性平面图,图15A和图15B分别是第一电极等沿着图13中的箭头XVA-XVA和XVB-XVB的示意性局部断面图。
在实施例6中,干凸部1143的顶面由干凸部1143的中央部的顶面1143C、位于顶面1143C两侧的顶面1143B和位于顶面1143B外侧的顶面1143A构成。按此方式,三个台阶部存在于干凸部1143上,并且当以凹部1145作为标准时,以顶面1143A、顶面1143B和顶面1143C的顺序升高。此外,当沿着与干凸部1143延伸的方向平行的假想垂直平面切断干凸部1143时,干凸部1143的截面形状是其中台阶部从干凸部1143的截面形状的中央部(顶面1143C)朝向干凸部1143的截面形状的端部下降的截面形状(顶面1143B和顶面1143A)。在图中,交叉阴影线被给予顶面1143C。干凸部1143的顶面1143C和顶面1143B之间的高度差以及顶面1143B和顶面1143A之间的高度差平均为0.20μm。干凸部1143、枝凸部1144和凹部1145的其他规格与表5中相同。
除了上述说明以外,根据实施例6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构成和结构与根据实施例5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构成和结构相同,因此不再进行详细说明。
8.实施例7
实施例7也是实施例5的变形。图14是构成根据实施例7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个像素的第一电极的示意性平面图;图15C是根据实施例7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第一电极等沿着图14中的箭头XVC-XVC的示意性局部断面图;图15D是图15C的一部分被放大的示意性局部断面图。
在实施例7中,当沿着与枝凸部1144延伸的方向直交的假想垂直平面切断枝凸部1144时,枝凸部1144的截面形状是其中台阶部从枝凸部1144的截面形状的中心朝向枝凸部1144的截面形状的边缘下降的截面形状。具体而言,枝凸部1144的顶面由从干凸部1143延伸的顶面1144B和位于顶面1144B两侧的顶面1144A构成。按此方式,两个台阶部存在于枝凸部1144上,并且当以凹部1145作为标准时,以顶面1144A和顶面1144B的顺序升高。在图中,在横向方向上延伸的阴影线给予顶面1144B。此外,在图14、图16和图22中,干凸部和枝凸部之间的边界由实线表示。枝凸部1144的顶面1143B和顶面1143A之间的高度差平均为0.20μm。干凸部1143、枝凸部1144和凹部1145的其他规格与表5中相同。干凸部1143的顶面1143B和枝凸部1144的顶面1144B在同一高度上。
除了上述说明以外,根据实施例7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构成和结构与根据实施例5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构成和结构相同,因此不再进行详细说明。
可选择地,当沿着与枝凸部1144延伸的方向平行的假想垂直平面切断枝凸部1144时,枝凸部1144的截面形状是其中台阶部从枝凸部1144的截面形状的干凸部1143侧朝向枝凸部1144的截面形状的端部下降的截面形状。这种构成示于图16,其是构成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个像素的第一电极的示意性平面图。此外,其可以与实施例6中说明的干凸部1143组合,如图17所示,其是构成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个像素的第一电极的示意性立体图。
9.实施例8
实施例8也是实施例5的变形,但是涉及根据实施方案2A-2的液晶显示装置。图18是构成根据实施例8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个像素的第一电极的示意性平面图;图19是示意性立体图;图21A和图21B分别是根第一电极等沿着图18中的箭头XXIA-XXIA和箭头XXIB-XXIB的示意性局部端面图;图21C是图21B的一部分被放大的示意性局部断面图。
在根据实施例8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多个凹凸部1241(凸部1242和凹部1245)形成在第一电极1240上,多个台阶部形成在设于第一电极1240上的凸部1242上。具体而言,根据实施例8的液晶显示装置被构造成使得,凹凸部1241由在像素周边部以框架状形成的干凸部(主凸部)1243和从干凸部1243朝向像素内部延伸的多个枝凸部(副凸部)1244构成。假设(X,Y)坐标系由通过像素的中心并且平行于像素的周边部的X轴和Y轴形成,占据第一象限的多个枝凸部1244在其中当X坐标的值增加时Y坐标的值增加的方向上平行延伸,和占据第二象限的多个枝凸部1244在其中当X坐标的值减小时Y坐标的值增加的方向上平行延伸。此外,占据第三象限的多个枝凸部1244在其中当X坐标的值减小时Y坐标的值减小的方向上平行延伸,和占据第四象限的多个枝凸部1244在其中当X坐标的值增加时Y坐标的值减小的方向上平行延伸。
这里,当沿着与干凸部1243延伸的方向直交的假想垂直平面切断干凸部1243时,干凸部1243的截面形状具有其中台阶部从干凸部1243的截面形状的外侧边缘朝向干凸部1243的截面形状的内侧边缘下降的截面形状。具体而言,干凸部1243的顶面由干凸部1243的外侧边缘部附近的顶面1243B和在内侧边缘部附近的的顶面1243A构成。按此方式,两个台阶部存在于干凸部1243上,并且当以凹部1245作为标准时,以顶面1243A和顶面1243B的顺序升高。枝凸部1244的顶面由附图标记1244A表示;然而,干凸部1243的顶面1243A和枝凸部1244的顶面1244A在同一高度上。在图中,在横向方向上延伸的阴影线给予干凸部1243的顶面1243B,在垂直方向上延伸的阴影线给予凹部1245。凹部的位于像素中心部的部分的形状基本上是十字状的。干凸部1243、枝凸部1244和凹部1245的规格示于下表6。
表6
除了上述说明以外,根据实施例8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构成和结构与根据实施例5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构成和结构相同,因此不再进行详细说明。
在实施例8中,由于多个台阶部形成在干凸部1243中,因此在干凸部1243的外边缘部处的电场最高,并且朝向干凸部1243的内边缘部电场变弱。由此,可以增强对在干凸部1243的中央部中的液晶分子的取向调节力,因此能够可靠地调节在干凸部1243中的液晶分子的倾斜状态。由此,在图像显示时,能够可靠地抑制在图像的对应于干凸部1243的部分中发生暗线的问题。因此,可以提供在保持良好的电压应答特性的同时能够以高均匀性地实现高透过率的液晶显示装置,可以实现构成背光源的光源中的成本降低和功耗减少,并且可以实现TFT可靠性的改善。
10.实施例9
实施例9是实施例8的变形。图20是构成根据实施例9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个像素的第一电极的示意性平面图;图21D是第一电极的放大示意性局部断面图。
在实施例9中,干凸部1243的顶面由在干凸部1243的外侧边缘部附近的顶面1243C以及朝向内侧边缘部的顶面1243B和顶面1243A构成。因此,三个台阶部存在于干凸部1243上,并且当以凹部1245作为标准时,以顶面1243A、顶面1243B和顶面1243C的顺序升高。此外,在图中,交叉阴影线给予顶面1243C。干凸部1243的顶面1243C和顶面1243B之间的高度差以及顶面1243B和顶面1243A之间的高度差被设置平均为0.20μm。干凸部1243、枝凸部1244和凹部1245的其他规格与表6中相同。
除了上述说明以外,根据实施例9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构成和结构与根据实施例8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构成和结构相同,因此不再进行详细说明。
11.实施例10
实施例10是实施例9的变形。图22是构成根据实施例10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个像素的第一电极的示意性平面图。
在实施例10中,当沿着与枝凸部1244延伸的方向直交的假想垂直平面切断枝凸部1244时,枝凸部1244的截面形状具有其中台阶部从枝凸部1244的截面形状的中心朝向枝凸部1244的截面形状的边缘下降的截面形状。具体而言,枝凸部1244的顶面由从干凸部1243的顶面1243B延伸的顶面1244B和位于顶面1244B两侧的顶面1244A构成。当以凹部1245作为标准时,两个台阶部存在于枝凸部1244上,并且以顶面1244A和顶面1244B的顺序升高。此外,在图中,在横向方向上延伸的阴影线给予顶面1244B。枝凸部1244的顶面1243B和顶面1243A之间的高度差被设置平均为0.28μm。干凸部1243、枝凸部1244和凹部1245的其他规格与表6中相同。干凸部1243的顶面1243B和枝凸部1244的顶面1244B在同一高度上。
可选择地,当沿着与枝凸部1244延伸的方向平行的假想垂直平面切断枝凸部1244时,枝凸部1244的截面形状具有其中台阶部从枝凸部1244的截面形状的干凸部侧朝向枝凸部1244的截面形状的端部下降的截面形状。这种构成示于图23,其是构成根据实施例10的变形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个像素的第一电极的示意性立体图。
除了上述说明以外,根据实施例10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构成和结构与根据实施例8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构成和结构相同,因此不再进行详细说明。此外,干凸部1243的顶面由顶面1243B和位于顶面1243B两侧的顶面1243A构成。
12.实施例11
实施例11是实施例1~10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变形,或者涉及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2B的液晶显示装置,具体而言,涉及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2B-1的液晶显示装置。图24是构成根据实施例11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个像素的第一电极的示意性平面图。图24是实施例1的变形。此外,图25是构成根据实施例11的变形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个像素的第一电极的示意性平面图。图25是实施例5的变形。图26是第一电极等沿着图25中的箭头XXVI-XXVI的示意性局部断面图。
在实施例11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多个凹凸部141,1141形成在第一电极140,1140上,凸结构147,1147由第一基板的位于像素10和像素10之间的部分形成并且横跨第一基板的对应于像素周边部的部分,凹凸部141,1141的周边部141A,1141A形成在凸结构147,1147上。这里,凸结构147,1147,具体而言,基于形成在滤光层23上的黑色矩阵1147A形成。黑色矩阵1147A由添加碳的光固化性树脂形成。干凸部143(1143)、枝凸部144(1144)和凹部145(1145)的规格示于上表1和5。干凸部1143的顶面1143B和顶面1143A之间的高度差平均为0.20μm。此外,从平坦化膜22到凹凸部141,1141的端部的高度平均为0.3μm。
在根据实施例11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由于凹凸部141,1141的周边部141A,1141A形成在凸结构147,1147上,因此与其中凹凸部的周边部平坦的情况相比,在凹凸部的周边部处产生更强的电场。结果,可以增强对在凹凸部141,1141的周边部141A,1141A中的液晶分子的取向调节力,因此能够可靠地调节在凹凸部141,1141的周边部141A,1141A中的液晶分子的倾斜状态。因此,可以保持良好的电压应答特性。
此外,凸结构不限于基于黑色矩阵形成;可以由在第一基板20上或在第一基板20上方形成的液晶显示装置构成要素构成,例如,各种信号线或辅助电容电极、栅电极、源/漏电极和各种配线。接下来,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优化平坦化膜22的厚度,通过影响液晶显示装置构成要素的厚度,可以在平坦化膜22上形成凸结构。
可选择地,可以构造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2B-2的液晶显示装置。显然,在实施例4~8中说明的凹凸部241(1241)的周边部(即,像素周边部)以框架状形成的干凸部(主凸部)243(1243)可以在凸结构147(1147)上形成。此外,根据实施例11的凸结构也可以适用于实施例12和后续实施例。
13.实施例12
实施例12涉及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2C的液晶显示装置、实施例1~3的变形(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1的液晶显示装置)、实施例5~7的变形(根据实施方案2A-1的液晶显示装置)和实施例11的变形(根据实施方案2B-1的液晶显示装置)。图27和图28是根据实施例12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示意性局部端面图。图81B和图81C是根据实施例12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的液晶分子的行为的概念图。
在根据实施例12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如图4、图9和图24所示,多个凹凸部141形成在第一电极140上。凹凸部141由通过像素中心部以十字形状延伸的干凸部143和从干凸部143朝向像素周边部延伸的多个枝凸部144构成。可选择地,如图10、图13、图14、图16、图17和图25所示,多个凹凸部1141形成在第一电极1140上,凹凸部1141由通过像素中心部以十字形状延伸的干凸部1143和从干凸部1143朝向像素周边部延伸的多个枝凸部1144构成。如图27和图28所示,取向调节部161形成在第二电极160的对应于干凸部143(1143)的部分中。
这里,取向调节部161,具体而言,由设置在第二电极160上的4.0μm的狭缝部162形成(参照图27和图81B)或者由设置在第二电极160上的突起部(肋)163形成(参照图28和图81C)。突起部163,更具体而言,由负性光致抗蚀剂材料(Optomer AL,JSR Corporation制)形成,并且宽度为1.4μm,高度为1.2μm。干凸部1143、枝凸部1144和凹部1145的规格与表5中相同。顶面1143B和顶面1143A之间的高度差平均为0.20μm。狭缝部162或突起部(肋)163的平面形状是十字状的,并且突起部163的截面形状是等腰三角形。第二电极160没有形成在狭缝部162或突起部163上。
在实施例12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因为由狭缝部162形成的取向调节部161形成在第二电极160的对应于干凸部143(1143)的部分上,因此由第二电极160产生的电场在取向调节部161附近扭曲。可选择地,因为形成由突起部(肋)163形成的取向调节部161,因此在突起部163附近的液晶分子倒下的方向被调节。结果,可以增强对在取向调节部161附近的液晶分子的取向调节力,因此能够可靠地调节在取向调节部161附近的液晶分子的倾斜状态。由此,在图像显示时,能够可靠地抑制在图像的对应于干凸部的部分中发生暗线的问题。因此,可以提供在保持良好的电压应答特性的同时能够以高均匀性地实现高透过率的液晶显示装置,可以实现构成背光源的光源中的成本降低和功耗减少,并且进一步地实现TFT可靠性的改善。此外,可以从第二电极160的成为突起状的部分构造取向调节部161。
实施例12可以适用于实施例14和后续实施例,实施例13也可以适用于实施例14和后续实施例。
14.实施例13
实施例13涉及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2D的液晶显示装置、实施例4(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1-2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变形、实施例8~10(根据实施方案2A-2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变形和实施例11(根据实施方案2B-2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变形。图29~32是构成根据实施例13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个像素的第一电极的示意性平面图。图29和图31示出的例子是实施例4的变形。图30和图32示出的例子是实施例8的变形,其中多个凹凸部1241形成在第一电极1240上,并且进一步形成多个台阶部。图33A和图33B分别是第一电极等沿着图30中的箭头XXXIIIA-XXXIIIA和箭头XXXIIIB-XXXIIIB的示意性局部端面图;图33C和图33D分别是第一电极等沿着图32中的箭头XXXIIIC-XXXIIIC和箭头XXXIIID-XXXIIID的示意性局部端面图。
根据实施例13的液晶显示装置包括形成在第一电极240(1240)上的多个凹凸部241(1241),其中凹凸部241(1241)由在像素周边部以框架状形成的干凸部243(1243)和从干凸部243(1243)朝向像素内部延伸的多个枝凸部244(1244)构成。
在第一电极240(1240)上通过像素中心部平行于像素周边部形成狭缝部狭缝部248(1248)(参照图29和图30)或突起部(肋)249(1249)(参照图31和图32)。即,狭缝部248(1248)或突起部249(1249)形成在设置于像素中心部中的十字状凹部的一部分中。狭缝部248(1248)或突起部249(1249)的平面形状是十字状的。
干凸部243(1243)、枝凸部244(1244)和凹部245(1245)的规格与表6中相同。狭缝部248(1248)的宽度设置为4.0μm。此外,突起部249(1249)由负性光致抗蚀剂材料(OptomerAL,JSR Corporation制)形成,宽度为1.4μm,高度为1.2μm。突起部249(1249)的截面形状是等腰三角形。第一电极240(1240)没有形成在狭缝部248(1248)或突起部249(1249)上。
在实施例13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由于在第一电极上通过像素中心部平行于像素周边部形成狭缝部或突起部,因此与其中没有狭缝部或突起部存在的平坦凹凸部形成在第一电极上的情况相比,由第一电极产生的电场在狭缝部附近扭曲(在其中形成狭缝部的情况下)或液晶分子倒下的方向被调节(在形成突起部的情况下)。结果,可以增强对在狭缝部或突起部附近的液晶分子的取向调节力,因此能够可靠地调节在狭缝部或突起部附近的液晶分子的倾斜状态。由此,在图像显示时,能够可靠地抑制在图像的对应于干凸部的部分中发生暗线的问题。因此,可以提供在保持良好的电压应答特性的同时能够以高均匀性地实现高透过率的液晶显示装置,可以实现构成背光源的光源中的成本降低和功耗减少,并且可以实现TFT可靠性的改善。
此外,突起部249(1249)可以在第一电极240(1240)上形成,使得通过像素中心部的十字状凸部被凹部包围。可以通过在第一电极240(1240)的下侧形成十字状凸部来设置这种十字状凸部,或者可以利用与在第一电极240(1240)上形成凹凸部的方法相同的方法来设置。可选择地,代替设置狭缝部248(1248)或突起部(肋)249(1249),可以设置通过像素中心部的十字状凹部。
15.实施例14
实施例14涉及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3的液晶显示装置,具体而言,涉及本公开的实施方案3A。图34是构成根据实施例14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个像素的第一电极的示意性平面图。图35是构成根据实施例14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个像素的第一电极的一部分的放大示意性平面图。图36A和图36B分别是第一电极等沿着图34的箭头XXXVIA-XXXVIA和箭头XXXVIB-XXXVIB的示意性局部断面图;图36C是图36B的一部分被放大的示意性局部断面图。根据实施例14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示意性局部端面图基本上与图1~3相同。
按与实施例1~3相同的方式,实施例14或后述的实施例15~31是包括排列的多个像素10(10A,10B和10C)的液晶显示装置。各像素具有第一基板20和第二基板50;形成在第一基板20的面对第二基板50的对向面上的第一电极(像素电极)2140(2240,2340,2440);形成在第二基板50的面对第一基板20的对向面上的第二电极(对电极)160;以及设置在第一电极2140(2240,2340,2440)与第二电极160之间并含有液晶分子71A,71B和71C的液晶层70。
这里,对液晶分子赋予预倾斜。具体而言,对至少第一电极侧的液晶分子赋予预倾斜。液晶分子具有负的介电常数各向异性。
多个凹凸部2141(2241,2341,2441)形成在第一电极2140(2240,2340,2440)上,并且设置在第一电极2140(2240,2340,2440)上的凸部2142(2242,2342,2442)的一部分的宽度朝向尖端部变窄。此外,在图中,在纵向方向上延伸的阴影线给予凹部2145(2245,2345,2445)。
根据实施例14的液晶显示装置被构造成使得,凹凸部2141由通过像素中心部以十字形状延伸的干凸部(主凸部)2143和从干凸部2143朝向像素周边部延伸的多个枝凸部(副凸部)2144构成。这里,多个枝凸部2144对应于设置在第一电极2140上的凸部的一部分。枝凸部2144的宽度在枝凸部的接合干凸部2143的部分2144a处最宽,并且从接合干凸部2143的部分2144a朝向尖端部2144b变窄(具体而言,以直线状变窄)。更具体而言,当假设其中以十字形状延伸的干凸部2143分别定义作X轴和Y轴的(X,Y)坐标系时,占据第一象限的多个枝凸部21441在其中当X坐标的值增加时Y坐标的值增加的方向上平行延伸,和占据第二象限的多个枝凸部21442在其中当X坐标的值减小时Y坐标的值增加的方向上平行延伸。此外,占据第三象限的多个枝凸部21443在其中当X坐标的值减小时Y坐标的值减小的方向上平行延伸,和占据第四象限的多个枝凸部21444在其中当X坐标的值增加时Y坐标的值减小的方向上平行延伸。
占据第一象限的多个枝凸部21441其轴线与X轴成45度角度延伸,占据第二象限的多个枝凸部21442其轴线与X轴成135度角度延伸,占据第三象限的多个枝凸部21443其轴线与X轴成225度角度延伸,和多个枝凸部21444占据第四象限的其轴线与X轴成315度角度延伸。
干凸部2143、枝凸部2144和凹部2145的规格示于下表7。干凸部2143的宽度设定为8.0μm,枝凸部的轴线和干凸部的外边缘之间的角度α0(例如,参照图84)设定为45度。
表7
在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过程中,在将电压施加到电极的状态下,对液晶分子赋予预倾斜。此时,如图37A和图37B所示,位于尖端部a或在其附近(为方便起见,称为“尖部区域”)的液晶分子A具有朝向干凸部倾斜的长轴方向(指向矢)。在液晶层中,在假设包含液晶分子A的厚度方向的区域的情况下,除了受到由于结构原因的局部电场影响的枝凸部的边缘部之外,液晶分子A的运动被传递到一个像素的所有液晶分子(为方便起见,称为“液晶分子A'”),并且液晶分子A'的指向矢朝向干凸部倾斜。这里,如图37B所示,与如图37A所示的在其中锥形被赋予枝凸部的实施例14相比,在其中锥形未赋予到枝凸部的液晶显示装置中,液晶分子A的运动更难于传递到液晶分子A',或者需要更长的时间将液晶分子A的运动传递到液晶分子A'。
当由液晶显示装置显示图像时,如果将电压施加到电极上,那么整个液晶层中的液晶分子变化,使得指向矢相对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变成平行。此外,在图37A和图37B中,在侧边部中电场的方向由白框箭头示出。这里,在包含位于侧边部b或在其附近(为方便起见,称为“侧边区域”)的液晶分子B的液晶层中,在假设厚度方向的柱状区域的情况下,在与柱状区域中的厚度方向排成行的液晶分子中发生旋转。即,位于侧边区域的液晶分子B的指向矢的方向以及与在包含液晶分子B的柱状区域中的厚度方向排成行的液晶分子的指向矢的方向(为方便起见,称为“液晶分子B'”)达到不同的状态。此外,由液晶分子B的指向矢和液晶分子B'的指向矢形成的角度设置为β。这里,如图37B所示,在锥形未赋予到枝凸部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由于液晶分子的旋转角度的范围宽(即,由于角度β大),因此在X轴方向或Y轴方向具有延迟的液晶分子的比例小。由此,在枝凸部中的光透过率容易变得不均匀,并且发生暗线。另一方面,如图37A所示,在其中锥形被赋予枝凸部的实施例14中,由于液晶分子的旋转角度的范围窄(即,由于角度β小),因此在X轴方向或Y轴方向具有延迟的液晶分子的比例大。由此,在枝凸部中的光透过率不容易变得不均匀,并且可以抑制暗线的发生。
在现有的微细狭缝结构中,在未设置电极的狭缝中,在电场对液晶分子没有影响的情况下,液晶分子难以在预定方向取向(不容易倒下)。由此,发生对应于狭缝的暗线,并且光透过率容易降低。另一方面,在实施例14中,由于液晶分子在像素内的所有区域中受到电场的影响,因此不会发生在微细狭缝结构中发生暗线的现象。
此外,在现有的微细狭缝结构中,电极和狭缝的面积比很大程度地影响光透过率。另一方面,在实施例14中,由于狭缝不存在,因此这样的问题不会发生。
如上所述,在根据实施例14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在第一电极上形成多个凹凸部,并且在第一电极上设置的凸部的一部分的宽度朝向尖端部变得更窄。由此,可以进一步降低暗线的发生。即,能够以高均匀性地实现高光透过率,并且可以获得更好的电压应答特性。此外,由于可以预期初始取向的改善,因此,如上所述,当在对液晶胞施加矩形波形的交流电场的状态下通过照射均匀的紫外线对液晶分子赋予预倾斜时,可以实现用于对液晶分子赋予预倾斜的时间减少。此外,由于可以预期取向缺陷的减少,因此产率提高,并且可以减少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成本。此外,由于可以实现光透过率的改善,因此可以实现背光源的更低功耗,并且可以实现TFT可靠性的改善。
16.实施例15
实施例15是实施例14的变形,涉及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3B的液晶显示装置。图38是构成根据实施例15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个像素的第一电极的示意性平面图,图39A和图39B分别是第一电极等沿着图38中的箭头XXXIXA-XXXIXA和箭头XXXIXB-XXXIXB的示意性局部端面图,图39C是图39B的一部分被放大的示意性局部断面图。
根据实施例15的液晶显示装置被构造成使得,凹凸部2241由在像素周边部以框架状形成的干凸部(主凸部)2243和从干凸部2243朝向像素内部延伸的多个枝凸部(副凸部)2244构成。多个枝凸部2244对应于设置在第一电极上的凸部的一部分,枝凸部2244的宽度在枝凸部的接合干凸部2243的部分2244a处最宽,并且从接合干凸部2243的部分2244a朝向尖端部2244b变窄,更具体而言,枝凸部2244的宽度从接合干凸部2243的部分2244a朝向尖端部2244b以直线状变窄。此外,附图标记2245表示凹部。
在根据实施例15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当假设其中通过像素中心部与像素周边部平行的直线分别定义作X轴和Y轴的(X,Y)坐标系时,占据第一象限的多个枝凸部22441在其中当X坐标的值增加时Y坐标的值增加的方向上平行延伸,占据第二象限的多个枝凸部22442在其中当X坐标的值减小时Y坐标的值增加的方向上平行延伸。此外,占据第三象限的多个枝凸部22443在其中当X坐标的值减小时Y坐标的值减小的方向上平行延伸,和占据第四象限的多个枝凸部22444在其中当X坐标的值增加时Y坐标的值减小的方向上平行延伸。
此外,占据第一象限的多个枝凸部22441其轴线与X轴成45度角度延伸,占据第二象限的多个枝凸部22442其轴线与X轴成135度角度延伸,占据第三象限的多个枝凸部22443其轴线与X轴成225度角度延伸,和占据第四象限的多个枝凸部22444其轴线与X轴成315度角度延伸。
除了上述说明以外,根据实施例15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构成和结构与根据实施例14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构成和结构相同,因此不再进行详细说明。
17.实施例16
实施例16涉及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3C的液晶显示装置,具体而言涉及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3C-1的液晶显示装置。图40是构成根据实施例16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个像素的第一电极的示意性平面图。根据实施例16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示意性局部端面图基本上与图1~3相同。此外,第一电极等沿着图40中的箭头XIA-XIA、箭头XIB-XIB和箭头XIC-XIC的示意性局部断面图分别基本上与图11A~11C相同。
此外,尽管在图40~46中为简单起见枝凸部的宽度表示为恒定,但是象实施例14和15中说明的那样,枝凸部可以被赋予锥形。即,枝凸部可以在枝凸部的接合干凸部的部分处最宽,并且从接合干凸部的部分朝向尖端部变窄。
在实施例16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多个凹凸部2341(凸部2342和凹部2345)形成在第一电极2340上,多个台阶部形成在设于第一电极2340上的干凸部2343上。具体而言,凹凸部2341由通过像素中心部以十字形状延伸的干凸部(主凸部)2343和从干凸部2343朝向像素周边部延伸的的多个枝凸部(副凸部)2344构成。枝凸部2344的宽度在枝凸部的接合干凸部2343的部分处最宽,并且从接合干凸部2343的部分朝向尖端部变窄(具体而言,以直线状变窄)。
这里,当沿着与干凸部2343延伸的方向直交的假想垂直平面切断干凸部2343时,干凸部2343的截面形状具有其中台阶部从干凸部2343的截面形状的中心朝向干凸部2343的截面形状的边缘下降的截面形状。具体而言,干凸部2343的顶面由干凸部2343的中央部的顶面2343B和位于顶面2343B两侧的顶面2343A构成。按此方式,两个台阶部存在于干凸部2343上,并且当以凹部2345作为标准时,台阶部以顶面2343A和顶面2343B的顺序升高。枝凸部2344的顶面由附图标记2344A表示,其中干凸部2343的顶面2343A和枝凸部2344的顶面2344A在同一高度上。在图中,在横向方向上延伸的阴影线给予干凸部2343的顶面2343B,在垂直方向上延伸的阴影线给予凹部2345。
除了上述说明以外,根据实施例16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构成和结构与根据实施例14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构成和结构相同。
18.实施例17
实施例17是实施例16的变形。图41是构成根据实施例17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个像素的第一电极的示意性平面图。第一电极等沿着图41中的箭头XVA-XVA和箭头XVB-XVB的示意性局部断面图分别基本上与图15A和图15B相同。
在实施例17中,干凸部2343的顶面由干凸部2343的中央部的顶面2343C、位于顶面2343C两侧的顶面2343B和位于顶面2343B外侧的顶面2343A构成。按此方式,三个台阶部存在于干凸部2343上,并且当以凹部2345作为标准时,以顶面2343A、顶面2343B和顶面2343C的顺序升高。此外,当沿着与干凸部2343延伸的方向平行的假想垂直平面切断干凸部2343时,干凸部2343的截面形状是其中台阶部从干凸部2343的截面形状的中央部(顶面2343C)朝向干凸部2343的截面形状的端部下降的截面形状(顶面2343B和顶面2343A)。在图中,交叉阴影线被给予顶面2343C。
除了上述说明以外,根据实施例17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构成和结构与根据实施例16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构成和结构相同,因此不再进行详细说明。
19.实施例18
实施例18也是实施例16的变形。图42是构成根据实施例18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个像素的第一电极的示意性平面图。第一电极等沿着图42中的箭头XVC-XVC的示意性局部端面图基本上与图15C相同,示意性放大局部端面图基本上与图15D相同。
在实施例18中,当沿着与枝凸部2344延伸的方向直交的假想垂直平面切断枝凸部2344时,枝凸部2344的截面形状是其中台阶部从枝凸部2344的截面形状的中心朝向枝凸部2344的截面形状的边缘下降的截面形状。具体而言,枝凸部2344的顶面由从干凸部2343延伸的顶面2344B和位于顶面2344B两侧的顶面2344A构成。按此方式,两个台阶部存在于枝凸部2344上,并且当以凹部2345作为标准时,以顶面2344A和顶面2344B的顺序升高。在图中,在横向方向上延伸的阴影线给予顶面2344B。此外,在图42、图43和图46中,干凸部和枝凸部之间的边界由实线表示。枝凸部2344的顶面2343B和顶面2343A之间的高度差平均为0.20μm。干凸部2343的顶面2343B和枝凸部2344的顶面2344B在同一高度上。
除了上述说明以外,根据实施例18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构成和结构与根据实施例16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构成和结构相同,因此不再进行详细说明。
可选择地,当沿着与枝凸部2344延伸的方向平行的假想垂直平面切断枝凸部2344时,枝凸部2344的截面形状是其中台阶部从枝凸部2344的截面形状的干凸部2343侧朝向枝凸部2344的截面形状的端部下降的截面形状。其可以与实施例17中说明的干凸部2343组合。
20.实施例19
实施例19也是实施例16的变形,涉及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3C-2的液晶显示装置。图44是构成根据实施例19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个像素的第一电极的示意性平面图。第一电极等沿着图44中的箭头XVA-XVA和箭头XVB-XVB的示意性局部端面图分别基本上与图21A和图21B相同(图21C是图21B的部分放大图)。
在实施例19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多个凹凸部2441(凸部2442和凹部2445)形成在第一电极2440上,多个台阶部形成在设于第一电极2440上的凸部2442上。具体而言,在实施例19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凹凸部2441由在像素周边部以框架状形成的干凸部(主凸部)2443和从干凸部2443朝向像素内部延伸的多个枝凸部(副凸部)2444构成。枝凸部2444的宽度在枝凸部的接合干凸部2443的部分处最宽,并且从接合干凸部2443的部分朝向端部变窄(具体而言,以直线状变窄)。
这里,当沿着与干凸部2443延伸的方向直交的假想垂直平面切断干凸部2443时,干凸部2443的截面形状具有其中台阶部从干凸部2443的截面形状的外侧边缘朝向干凸部2443的截面形状的内侧边缘下降的截面形状。具体而言,干凸部2443的顶面由在干凸部2443的外侧边缘部附近的顶面2443B和在内侧边缘部附近的顶面2443A构成。按此方式,两个台阶部存在于干凸部2443上,并且当以凹部2445作为标准时,以顶面2443A和顶面2443B的顺序升高。此外,枝凸部2444的顶面由附图标记2444A表示;然而,干凸部2443的顶面2443A和枝凸部2444的顶面2444A在同一高度上。在图中,在横向方向上延伸的阴影线给予干凸部2443的顶面2443B,在垂直方向上延伸的阴影线给予凹部2445。凹部的位于像素中心部的部分的形状基本上是十字状的。
除了上述说明以外,根据实施例19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构成和结构与根据实施例15或16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构成和结构相同。
在实施例19中,由于多个台阶部形成在干凸部1243中,因此在干凸部2443的外侧边缘部处的电场最高,并且朝向干凸部2443的内侧边缘部电场变低。结果,可以增强对在干凸部2443中的液晶分子的取向调节力,因此能够可靠地调节在干凸部2443中的液晶分子的倾斜状态。由此,在图像显示时,能够可靠地抑制在图像的对应于干凸部2443的部分中发生暗线的问题。因此,可以提供在保持良好的电压应答特性的同时能够以高均匀性地实现高透过率的液晶显示装置,可以实现构成背光源的光源中的成本降低和功耗减少,并且可以实现TFT可靠性的改善。
21.实施例20
实施例20是实施例19的变形。图45是构成根据实施例20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个像素的第一电极的示意性平面图。第一电极沿着图45中的箭头XXID-XXID的放大示意性局部端面图基本上与图21D相同。
在实施例20中,干凸部2443的顶面由在干凸部2443的外侧边缘部附近的顶面2443C以及朝向内侧边缘部的顶面2443B和顶面2443A构成。因此,三个台阶部存在于干凸部2443上,并且当以凹部2445作为标准时,以顶面2443A、顶面2443B和顶面2443C的顺序升高。此外,在图中,交叉阴影线给予顶面2443C。干凸部2443的顶面2443C和顶面2443B之间的高度差以及顶面2443B和顶面2443A之间的高度差被设置平均为0.20μm。
除了上述说明以外,根据实施例20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构成和结构与根据实施例19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构成和结构相同,因此不再进行详细说明。
22.实施例21
实施例21是实施例20的变形。图46是构成根据实施例21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个像素的第一电极的示意性平面图。
在实施例21中,当沿着与枝凸部2444延伸的方向直交的假想垂直平面切断枝凸部2444时,枝凸部2444的截面形状具有其中台阶部从枝凸部2444的截面形状的中心朝向枝凸部2444的截面形状的边缘下降的截面形状。具体而言,枝凸部2444的顶面由从干凸部2443的顶面2443B延伸的顶面2444B和位于顶面2444B两侧的顶面2444A构成。当以凹部2445作为标准时,两个台阶部存在于枝凸部2444上,并且以顶面2444A和顶面2444B的顺序升高。此外,在图中,在横向方向上延伸的阴影线给予顶面2444B。枝凸部2444的顶面2443B和顶面2443A之间的高度差被设置平均为0.28μm。干凸部2443的顶面2443B和枝凸部2444的顶面2444B在同一高度上。
可选择地,当沿着与枝凸部2444延伸的方向平行的假想垂直平面切断枝凸部2444时,枝凸部2444的截面形状具有其中台阶部从枝凸部2444的截面形状的干凸部侧朝向枝凸部2444的截面形状的端部下降的截面形状。
除了上述说明以外,根据实施例21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构成和结构与根据实施例19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构成和结构相同,因此不再进行详细说明。此外,象实施例19中那样,干凸部2443的顶面由顶面2443B和位于顶面2443B两侧的顶面2443A构成。
23.实施例22
实施例22涉及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4A的液晶显示装置。图47是构成根据实施例22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个像素的第一电极的示意性平面图。图48A是第一电极等沿着图47中的箭头XLVIIIA-XLVIIIA的示意性局部断面图,图48B是图48A的一部分被放大的示意性局部断面图。根据实施例22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示意性局部端面图基本上与图1~3相同。
按与实施例1~3相同的方式,实施例22或后述的实施例23~33是包括排列的多个像素10(10A,10B和10C)的液晶显示装置。各像素具有第一基板20和第二基板50;形成在第一基板20的面对第二基板50的对向面上的第一电极(像素电极)3140(3240,3340,3440);形成在第二基板50的面对第一基板20的对向面上的第二电极(对电极)160;以及设置在第一电极3140(3240,3340,3440)与第二电极160之间并含有液晶分子71A,71B和71C的液晶层70。这里,对液晶分子赋予预倾斜。
多个凹凸部3141(3241,3341,3441)形成在第一电极3140(3240,3340,3440)上。具体而言,对至少第一电极侧的液晶分子赋予预倾斜。液晶分子具有负的介电常数各向异性。
此外,假设X轴和Y轴通过像素10的中心,具体而言,假设(X,Y)坐标系由作为通过像素10的中心并且平行于像素的周边部的直线的X轴和Y轴形成,占据第一象限的多个凸部3144A1在其中当X坐标的值增加时Y坐标的值增加的方向上平行延伸,和占据第二象限的多个凸部3144A2在其中当X坐标的值减小时Y坐标的值增加的方向上平行延伸。此外,占据第三象限的多个凸部3144A3在其中当X坐标的值减小时Y坐标的值减小的方向上平行延伸,和占据第四象限的多个凸部3144A4在其中当X坐标的值增加时Y坐标的值减小的方向上平行延伸。
占据第一象限的多个凸部3144A1其轴线与X轴成45度角度延伸,占据第二象限的多个凸部3144A2其轴线与X轴成135度角度延伸,占据第三象限的多个凸部3144A3其轴线与X轴成225度角度延伸,和占据第四象限的多个凸部3144A4其轴线与X轴成315度角度延伸。凸部3144A相对于X轴线对称,也相对于Y轴线对称,并且相对于像素的中心旋转对称(180度,点对称)。
与根据实施例1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不同之处在于,根据实施例22的液晶显示装置未设置干凸部,在根据实施例22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的凸部3144A对应于根据实施例1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的枝凸部。此外,从X轴延伸并占据第一象限的各凸部3144A11与从X轴延伸并占据第四象限的各凸部3144A41接合,从Y轴延伸并占据第一象限的各凸部3144A12与从Y轴延伸并占据第二象限的各凸部3144A22接合,从X轴延伸并占据第二象限的各凸部3144A21与从X轴延伸并占据第三象限的各凸部3144A31接合,和从Y轴延伸并占据第三象限的各凸部3144A32与从Y轴延伸并占据第四象限的各凸部3144A42接合。
即,凸部3144A的平面形状是V形。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代表凸部的附图标记下标"11","12"等和在后述各实施例中代表凸部的附图标记下标指同一凸部的部分。凸部3144A和凹部3145的规格示于表8。
表8
在根据实施例22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占据第一象限的多个凸部3144A1在其中当X坐标的值增加时Y坐标的值增加的方向上平行延伸,占据第二象限的多个凸部3144A2在其中当X坐标的值减小时Y坐标的值增加的方向上平行延伸,占据第三象限的多个凸部3144A3在其中当X坐标的值减小时Y坐标的值减小的方向上平行延伸,和占据第四象限的多个凸部3144A4在其中当X坐标的值增加时Y坐标的值减小的方向上平行延伸。即,除了凸部3144A的尖端部之外,不存在凸部的平行于X轴延伸的部分和凸部的平行于Y轴延伸的部分。这里,通过使用与凸部3144A的轴线直交的线段形成凸部3144A的尖端部或通过使用曲线形成凸部3144A的尖端部,可以获得其中凸部的平行于X轴延伸的部分和凸部的平行于Y轴延伸的部分不存在的构成。
这里,第一偏光板的吸收轴平行于X轴或Y轴,第二偏光板的吸收轴平行于Y轴或X轴。因此,可以可靠地降低暗线的发生。即,能够高均匀性地实现高的光透过率,并且可以获得良好的电压应答特性。此外,由于初始取向的改善,因此,如上所述,当在对液晶胞施加矩形波形的交流电场的状态下通过照射均匀的紫外线对液晶分子赋予预倾斜时,可以减少对液晶分子赋予预倾斜的时间。此外,由于可以预期取向缺陷的减少,因此产率提高,并且可以减少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成本。此外,由于可以实现光透过率的改善,因此可以实现背光源的低功耗,并且可以实现TFT可靠性的改善。
24.实施例23
实施例23是实施例22的变形。构成根据实施例23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个像素中的第一电极的一部分的放大示意性平面图示于图49A~50B。图49A~50B是图47的圆形区域包围部分XLIXA,XLIXB,LA,LB中的第一电极的放大示意性平面图,其是第一电极的示意性平面图。
在根据实施例23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在两个凸部3144B的接合部3144B'处,设置在朝向像素10的周边部的方向上延伸的突出部3151。如图49A和图49B所示,突出部3151可以由多个线段(在图示例子中2个线段)包围。此外,如图50A所示,突出部3151可以由一个曲线包围,或者如图50B所示,可以由多个曲线(在图示例子中2个曲线)包围。可选择地,突出部3151可以由线段和曲线的组合包围。此外,在图49A所示的例子中,突出部3151的前端不与在朝向像素周边部的方向上相邻的两个凸部的接合部接触。另一方面,在图49B所示的例子中,突出部3151的前端与在朝向像素周边部的方向上相邻的两个凸部的接合部接触。
使用这种构成,绝对不存在凸部的平行于X轴延伸的部分和凸部的平行于Y轴延伸的部分,或者即使存在,其长度也极短。此外,由于突出部3151设置在凸部的V形底部的部分中,因此与突出部3151未设置在凸部的V形底部的部分中的情况相比,位于凸部的V形底部内侧附近的液晶分子的取向状态成为所希望的。
25.实施例24
实施例24也是实施例22的变形。在实施例22中,凸部3144A在X轴或Y轴上接合,并且凸部3144A的平面形状是V形。另一方面,在实施例24中,凸部3144C不在X轴或Y轴上接合。具体而言,图51是构成根据实施例24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个像素的第一电极的示意性平面图,如图51所示,从X轴或其附近延伸并占据第一象限的各凸部3144C11不与从X轴或其附近延伸并占据第四象限的各凸部3144C41接合。此外,从Y轴或其附近延伸并占据第一象限的各凸部3144C12不与从Y轴或其附近延伸并占据第二象限的各凸部3144C22接合。此外,从X轴或其附近延伸并占据第二象限的各凸部3144C21不与从X轴或其附近延伸并占据第三象限的各凸部3144C31接合。此外,从Y轴或其附近延伸并占据第三象限的各凸部3144C32不与从Y轴或其附近延伸并占据第四象限的各凸部3144C42接合。
各凸部3144C没有相互接合,但是可以处于接触状态。这里,术语“接合”是指其中各凸部以一定长度相互交叉的状态,“接触”是指其中各凸部以极短长度(例如,以点状)相互交叉的状态。
使用这种构成,不存在凸部的平行于X轴延伸的部分和凸部的平行于Y轴延伸的部分,或者即使存在,其长度也极短。因此,可以获得与实施例22中的说明相同的效果。
26.实施例25
实施例25是实施例22~24的变形。图52是构成根据实施例25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个像素的第一电极的示意性平面图。如图52所示,凸部3144D的宽度朝向像素10的周边部变窄。具体而言,凸部3144D的宽度在X轴、Y轴和其附近最宽,并且朝向像素10的周边部变窄(具体而言,以直线状变窄)。
27.实施例26
实施例26是实施例22~25的变形,涉及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4A-1的液晶显示装置,还涉及本公开的实施方案4C。图53A~56C是构成根据实施例26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个像素的第一电极的示意性平面图。
如图53A~56C所示,除了凹凸部3141之外,狭缝部3152形成在第一电极3140中。构成第一电极3140的透明导电材料层未形成在狭缝部3152中。图57A~57D分别是沿着图53C中的箭头LVIIA-LVIIA、图54C中的箭头LVIIB-LVIIB、图55C中的箭头LVIIC-LVIIC和图56C中的箭头LVIID-LVIID的示意性端面图。
在实施例26中,狭缝部3152形成在凸部区域3144E'中。这里,如图53A~53C所示,狭缝部3152设置在包含像素10的中心区域(中央部分)3152A的区域中。这里,图53A示意性地示出凸部3144E、凸部区域3144E'、凹部3145和中心区域3152A的配置状态,图53B示意性地示出设置在第一电极3140中的狭缝部3152的配置状态,图53C示意性地示出凹凸部3141和狭缝部3152的重叠状态。
可选择地,如图54A~54C所示,在各象限中,狭缝部3152形成在朝向像素10的中心区域(中央部分)延伸的一个凸部区域3144E'中(具体而言,在一个凸部3144上)。这里,图54A示意性地示出凸部3144E、凸部区域3144E'和凹部3145的配置状态,图54B示意性地示出设置在第一电极3140中的狭缝部3152的配置状态,图54C示意性地示出凹凸部3141和狭缝部3152的重叠状态。
可选择地,如图55A~55C所示,在各象限中,狭缝部3152形成在朝向像素10的中心区域(中央部分)3152A延伸的凸部区域3144E'中。这里,图55A示意性地示出凸部3144E、凸部区域3144E'、凹部3145和中心区域3152A的配置状态,图55B示意性地示出设置在第一电极3140中的狭缝部3152的配置状态,图55C示意性地示出凹凸部3141和狭缝部3152的重叠状态。
可选择地,如图56A~56C所示,狭缝部3152形成在设于由朝向像素10的中心区域(中央部分)3152A延伸的凸部和Y轴夹持的区域中的凸部区域3144E'中。这里,图56A示意性地示出凸部3144E、凸部区域3144E'、凹部3145和中心区域3152A的配置状态,图56B示意性地示出设置在第一电极3140中的狭缝部3152的配置状态,图56C示意性地示出凹凸部3141和狭缝部3152的重叠状态。
这里,在图53A~56C中,在纵向方向上延伸的阴影线给予凹部3145。此外,在图53B、图53C、图54B、图54C、图55B、图55C、图56B、图56C和图68~70中,在横向方向上延伸的阴影线给予狭缝部3152和3252。在附图标记3152'所示的区域中未设置狭缝部,但是构成第一电极3140的透明导电材料层形成在其该区域中。平坦化膜22在狭缝部3152中露出。
可选择地,作为构成根据实施例26的液晶显示装置像素的另一个变形例,平行于凸部3144E延伸的狭缝部3152可以形成在凸部3144E的顶部。这种变形示于图58A(示意性地示出凸部、凹部、狭缝部等的配置状态)和图58B(第一电极沿着图58A中的箭头LVIIIB-LVIIIB的示意性断面图)。
可选择地,作为构成根据实施例26的液晶显示装置像素的另一个变形例,平行于凹部3145延伸的狭缝部3152可以形成在凹部3145的底部。这种变形示于图59A(示意性地示出凸部、凹部、狭缝部等的配置状态)和图59B(第一电极沿着图59A中的箭头LIXB-LIXB的示意性断面图)。
在图58A和图59A中以及在后述的图69和图70中,狭缝部3152和3252由粗实线表示。例如,在图58A和图58B所示的例子中,凸部的宽度是7.0μm,凹部的宽度是3.0μm,狭缝部的宽度是3.0μm。此外,在图59A和图59B所示的例子中,凸部的宽度是3.0μm,凹部的宽度是7.0μm,狭缝部的宽度是3.0μm。这里,狭缝部3152形成为使得凸部3144E没有由于狭缝部3152而与其他凸部3144E分离,或使得凹部3145没有由于狭缝部3152而与其他凹部3145分离,即,使得全部凹凸部彼此电连接。在图58A和图59A所示的例子中,狭缝部3152未设置在X轴和Y轴上的凸部或凹部中。即,在这些例中,在X轴和Y轴上的凸部或凹部中,在狭缝部3152中设置缺口。这里,可以使用在像素10的周边部中在凸部或凹部中未设置狭缝部的构成。
如上所述,在实施例26中,由于除了凹凸部3141之外,狭缝部3152形成在第一电极3140上,因此由第一电极3140产生的电场在狭缝部3152附近扭曲,因而液晶分子倒下的方向被强烈调节。由此,可以增强对在狭缝部3152附近的液晶分子的取向调节力,因此能够可靠地调节在狭缝部3152附近的液晶分子的倾斜状态。因此,在制造液晶显示装置时,尽管为了赋予液晶分子以预倾斜液晶层在所需的电场中暴露预定时间,但是可以减少直到在所需的电场中暴露的液晶分子的取向稳定所需的时间。即,可以在短时间内对液晶分子赋予预倾斜,并且可以减少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时间。由于除了狭缝部之外还设置有凹凸部,因此现有的微细狭缝结构中的问题不会发生。
当凸部3144E和凹部3145的宽度分别为2.5μm和狭缝部3152的宽度为2.5μm时,在具有图55A~55C和图57C所示的狭缝部3152的构成的液晶显示装置中,或在具有图58A和图59A所示的狭缝部3152的构成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从在预倾斜处理时的电压施加到液晶分子的取向完成的时间为10秒以内。
28.实施例27
实施例27是实施例22~26的变形,涉及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4D的液晶显示装置、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4A-2的液晶显示装置和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4C-2的液晶显示装置。图60是构成根据实施例27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个像素的第一电极的示意性平面图;图61A、图62A和图62B是构成根据实施例27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个像素的中心区域中第一电极的一部分的示意性平面图;图61B是沿着图61A中的箭头LXIB-LXIB的示意性局部断面图。如图所示,在像素10的中心区域中在第一电极3140上设置凹陷3153。
这里,如图61B所示,凹陷3153朝向第一基板变窄。即,凹陷3153具有所谓的正锥形斜面。凹陷3153的倾斜角为5度~60度,优选20度~30度。通过赋予平坦化膜22以倾斜,例如,通过基于蚀刻法蚀刻平坦化膜22,可以获得这种倾斜角。此外,凹陷3153的外缘3153A的形状如图61A所示可以是圆形(例如,其直径为15μm或7μm),或如图62A和图62B所示可以是矩形(例如,一边长度为12μm的正方形)。矩形形状凹陷3153的外缘3153A与凸部3144F的延伸方向所成的角度(矩形形状凹陷3153的外缘3153A与其中外缘3153A和凸部3144F的延伸部彼此相交的凸部3144F的延伸方向所成的角度)可以为90度(参照图62A),或可以是锐角,例如,60度(参照图62B)。
如上所述,在根据实施例27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由于在像素的中心区域中凹陷3153设置在第一电极3140中,因此位于凹陷3153附近的液晶分子处于朝向像素的中心倒下的状态。因此,在制造液晶显示装置时,尽管为了赋予液晶分子以预倾斜液晶层在所需的电场中暴露预定时间,但是可以减少直到在所需的电场中暴露的液晶分子的取向稳定所需的时间。即,可以在短时间内对液晶分子赋予预倾斜,并且可以减少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时间。
在其中凸部3144F和凹部3145的宽度分别为2.5μm、凹陷3153的倾斜角为30度以及凹陷3153的外缘3153A的形状如图61A所示是圆形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从在预倾斜处理时的电压施加到液晶分子的取向完成的时间为10秒以内。
这里,如图61C所示,可以使用其中凹陷3153的中心部形成接触孔(连接孔35)的一部分的构成。
29.实施例28
实施例28是实施例22~27的变形,涉及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4E的液晶显示装置、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4A-3的液晶显示装置、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4C-3的液晶显示装置和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4D-3的液晶显示装置。图63是构成根据实施例28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个像素的第一电极的示意性平面图。
即,在根据实施例28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当凸部3144G沿着X轴的形成间距是Px和凸部3144G沿着Y轴的形成间距是Py(=Px)时,凸部3144G的宽度是(Py/2=Px/2),凹部3145的宽度是(Py/2=Px/2)。
此外,在实施例28中,从X轴或其附近延伸并占据第一象限的凸部3144G11和从X轴或其附近延伸并占据第四象限的凸部3144G41以相互偏离的状态形成(优选地,以相互偏离(Px/2)的状态形成)。此外,从Y轴或其附近延伸并占据第一象限的凸部3144G12和从Y轴或其附近延伸并占据第二象限的凸部3144G22以相互偏离的状态形成(优选地,以相互偏离(Py/2)的状态形成)。此外,从X轴或其附近延伸并占据第二象限的凸部3144G21和从X轴或其附近延伸并占据第三象限的凸部3144G32以相互偏离的状态形成(优选地,以相互偏离(Px/2)的状态形成)。此外,从Y轴或其附近延伸并占据第三象限的凸部3144G31和从Y轴或其附近延伸并占据第四象限的凸部3144G41以相互偏离的状态形成(优选地,以相互偏离(Py/2)的状态形成)。此外,凸部3144G相对于X轴和Y轴不是线对称的,但是相对于像素的中心以180度旋转对称(点对称)。
如上所述,由于凸部3144G和凸部3144G以相互偏离半间距的状态形成,因此在像素的中心由第一电极3140产生的电场在像素中心附近扭曲,因而液晶分子倒下的方向被调节。结果,可以增强对在像素中心附近的液晶分子的取向调节力,因此能够可靠地调节在像素中心附近的液晶分子的倾斜状态。因此,在制造液晶显示装置时,尽管为了赋予液晶分子以预倾斜液晶层在所需的电场中暴露预定时间,但是可以减少直到在所需的电场中暴露的液晶分子的取向稳定所需的时间。即,可以在短时间内对液晶分子赋予预倾斜,并且可以减少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时间。
在其中凸部3144G和凹部3145的宽度分别为2.5μm并且凸部3144G和凸部3144G相互偏离半间距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从在预倾斜处理时的电压施加到液晶分子的取向完成的时间为10秒以内。
30.实施例29
实施例29涉及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4B的液晶显示装置。图64是构成根据实施例29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个像素的第一电极的示意性平面图;图65A~图66是放大示意性平面图,示出在图64的第一电极的示意性平面图中第一电极的圆形区域包围部分LXVA,LXVB,LXVI。
在实施例29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假设X轴和Y轴通过像素10的中心,具体而言,假设(X,Y)坐标系由作为通过像素10的中心并且平行于像素的周边部的直线的X轴和Y轴形成,多个凹凸部3241包括在X轴和Y轴上延伸的干凸部3243和从干凸部3243的侧边朝向像素10的周边部延伸的多个枝凸部3244A,并且干凸部3243的未接合枝凸部3244A的侧边部3243'的延伸方向不平行于X轴和Y轴。即,干凸部3243的未接合枝凸部3244A的侧边部3243'的延伸方向是不同于X轴和Y轴的方向。这里,干凸部3243和枝凸部3244A相对于X轴线对称,也相对于Y轴线对称,并且相对于像素的中心以180度旋转对称(点对称)。
具体而言,干凸部3243的未接合枝凸部3244A的侧边部3243'具有如图64和图65A所示的直线状,或具有如图65B和图66所示的曲线状。此外,如图64~66所示,干凸部3243的未接合枝凸部3244A的侧边部3243'之间的部分3243A的形状使得干凸部3243的尖端部侧比干凸部3243的底部侧更短。
这里,在实施例29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占据第一象限的多个枝凸部3244A1在其中当X坐标的值增加时Y坐标的值增加的方向上平行延伸,占据第二象限的多个枝凸部3244A2在其中当X坐标的值减小时Y坐标的值增加的方向上平行延伸。此外,占据第三象限的多个枝凸部3244A3在其中当X坐标的值减小时Y坐标的值减小的方向上平行延伸,和占据第四象限的多个枝凸部3244A4在其中当X坐标的值增加时Y坐标的值减小的方向上平行延伸。
即,干凸部3243和枝凸部3244A相对于X轴线对称,也相对于Y轴线对称,并且相对于像素的中心以180度旋转对称(点对称)。
除了上述说明以外,根据实施例29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构成和结构与根据实施例22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构成和结构相同,因此不再进行详细说明。
如上所述,在实施例29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不存在干凸部的平行于X轴延伸的部分和干凸部的平行于Y轴延伸的部分。因此,可以提供一种能够以高均匀性地实现高透过率的液晶显示装置,还可以提供一种具有能够在短时间内对液晶分子赋予预倾斜的构成和结构的液晶显示装置。
干凸部3243、枝凸部3244A和凹部3245的规格示于表9。
表9
在根据实施例29的液晶显示装置中,按与实施例25类似的方式,枝凸部3244D的宽度朝向像素的周边部变窄10(参照图67)。此外,在根据实施例29的液晶显示装置中,按与实施例26类似的方式,狭缝部3252可以形成在第一电极中(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4B-1的液晶显示装置或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4C的液晶显示装置)(参照图68~70)。
图68是构成根据实施例29的变形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个像素的第一电极的示意性平面图,其中设置有与图54A~54C中具有相同构成和结构的狭缝部3252。此外,图69和图70是构成根据实施例29的变形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个像素的第一电极的示意性平面图,其中设置有与图58A~59B中具有相同构成和结构的狭缝部3252。
这里,狭缝部3252形成为使得枝凸部3244D没有由于狭缝部3252而与其他枝凸部3244D分离,或使得凹部3245没有由于狭缝部3252而与其他凹部3245分离,即,使得全部凹凸部彼此电连接。在图69和图70所示的例子中,狭缝部3252未设置在干凸部3243中。即,在干凸部中,在狭缝部3252中设置缺口。此外,狭缝部可以未设置在像素10的周边部的枝凸部或凹部中。可选择地,按与实施例27类似的方式,凹陷3253在像素10的中心区域中可以设置在第一电极3240中(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4B-2的液晶显示装置、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4C-2的液晶显示装置或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4D的液晶显示装置)(参照图71)。
可选择地,在根据实施例29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如图72所示(一个像素的第一电极的示意性平面图),当枝凸部沿着X轴的形成间距是Px和枝凸部沿着Y轴的形成间距是Py时,从X轴上的干凸部延伸并占据第一象限的枝凸部和从X轴上的干凸部延伸并占据第四象限的枝凸部以相互偏离的状态形成(优选地,以相互偏离(Px/2)的状态形成)。此外,从Y轴上的干凸部延伸并占据第一象限的枝凸部和从Y轴上的干凸部延伸并占据第二象限的枝凸部以相互偏离的状态形成(优选地,以相互偏离(Py/2)的状态形成)。此外,从X轴上的干凸部延伸并占据第二象限的枝凸部和从X轴上的干凸部延伸并占据第三象限的枝凸部以相互偏离的状态形成(优选地,以相互偏离(Px/2)的状态形成)。此外,从Y轴上的干凸部延伸并占据第三象限的枝凸部和从Y轴上的干凸部延伸并占据第四象限的枝凸部以相互偏离的状态形成(优选地,以相互偏离(Py/2)的状态形成)。可以使用以下构成,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4B-3的液晶显示装置、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4C-3的液晶显示装置或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4E的液晶显示装置。即,干凸部和枝凸部相对于X轴和Y轴不是线对称的,但是相对于像素的中心以180度旋转对称(点对称)。
31.实施例30
实施例30是的变形实施例29。图73是构成根据实施例30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个像素的第一电极的示意性平面图。图74A~74C分别是第一电极等沿着图73中的箭头LXXIVA-LXXIVA、箭头LXXIVB-LXXIVB和箭头LXXIVC-LXXIVC的示意性局部断面图;图74D是图73C的一部分被放大的示意性局部断面图。根据实施例30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示意性局部端面图基本上与图1~3相同。
尽管在图73、图75、图76和图78中枝凸部的宽度表示为恒定,但是象实施例25中说明的那样,枝凸部可以被赋予锥形。即,枝凸部可以在枝凸部的接合干凸部的部分处最宽,并且从接合干凸部的部分朝向尖端部变窄。
在实施例30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多个凹凸部3441(干凸部3343、枝凸部3344和凹部3345)形成在第一电极3440上,多个台阶部形成在设于第一电极3440上的干凸部3343上。具体而言,凹凸部3441由通过像素中心部以十字形状延伸的干凸部(主凸部)3443和从干凸部3443朝向像素周边部延伸的的多个枝凸部(副凸部)3444构成。
这里,当沿着与干凸部3443延伸的方向直交的假想垂直平面切断干凸部3443时,干凸部3443的截面形状具有其中台阶部从干凸部3443的截面形状的中心朝向干凸部3443的截面形状的边缘下降的截面形状。具体而言,干凸部3343的顶面由干凸部3343的中央部的顶面3343B和位于顶面3343B两侧的顶面3343A构成。按此方式,两个台阶部存在于干凸部3343上,并且当以凹部3345作为标准时,台阶部以顶面3343A和顶面3343B的顺序升高。枝凸部3344的顶面由附图标记3344A表示,其中干凸部3343的顶面3343A和枝凸部3344的顶面3344A在同一高度上。在图中,在横向方向上延伸的阴影线给予干凸部3343的顶面3343B,在垂直方向上延伸的阴影线给予凹部3345。
32.实施例31
实施例31是实施例30的变形。图75是构成根据实施例31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个像素的第一电极的示意性平面图。图77A和图77B是第一电极等沿着图75中的箭头LXXVIIA-LXXVIIA和箭头LXXVIIB-LXXVIIB的示意性局部断面图。
在实施例31中,干凸部3343的顶面由干凸部3343的中央部的顶面3343C、位于顶面3343C两侧的顶面3343B和位于顶面3343B外侧的顶面3343A构成。按此方式,三个台阶部存在于干凸部3343上,并且当以凹部3345作为标准时,以顶面3343A、顶面3343B和顶面3343C的顺序升高。此外,当沿着与干凸部3343延伸的方向平行的假想垂直平面切断干凸部3343时,干凸部3343的截面形状是其中台阶部从干凸部3343的截面形状的中央部(顶面3343C)朝向干凸部3343的截面形状的端部下降的截面形状(顶面3343B和顶面3343A)。在图中,交叉阴影线被给予顶面3343C。
除了上述说明以外,根据实施例31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构成和结构与根据实施例30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构成和结构相同,因此不再进行详细说明。
33.实施例32
实施例32也是实施例30的变形。图76是构成根据实施例32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个像素的第一电极的示意性平面图。图77C是第一电极等图76的箭头LXXVIIC-LXXVIIC的示意性局部断面图;图77D是图77C的一部分被放大的示意性局部断面图。
在实施例32中,当沿着与枝凸部3344延伸的方向直交的假想垂直平面切断枝凸部3344时,枝凸部3344的截面形状具有其中台阶部从枝凸部3344的截面形状的中心朝向枝凸部3344的截面形状的边缘下降的截面形状。具体而言,枝凸部3344的顶面由从干凸部3343延伸的顶面3344B和位于顶面3344B两侧的顶面3344A构成。按此方式,两个台阶部存在于枝凸部3344上,并且当以凹部3345作为标准时,以顶面3344A和顶面3344B的顺序升高。此外,在图中,在横向方向上延伸的阴影线给予顶面3344B。此外,在图76和图78中,干凸部和枝凸部之间的边界由实线表示。枝凸部3344的顶面3343B和顶面3343A之间的高度差被设置平均为0.20μm。干凸部3343的顶面3343B和枝凸部3344的顶面3344B在同一高度上。
除了上述说明以外,根据实施例32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构成和结构与根据实施例30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构成和结构相同,因此不再进行详细说明。
可选择地,当沿着与枝凸部3344延伸的方向平行的假想垂直平面切断枝凸部3344时,枝凸部3344的截面形状具有其中台阶部从枝凸部3344的截面形状的干凸部侧朝向枝凸部3344的截面形状的端部下降的截面形状。这种构成示于图78,其是构成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个像素的第一电极的示意性平面图。这可以与实施例31中说明的干凸部3343组合。此外,枝凸部的构成和结构可以适用于实施例22~28中说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凸部。
34.实施例33
实施例33涉及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4E的液晶显示装置。图79是构成根据实施例33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个像素的第一电极的示意性平面图。
假设X轴和Y轴通过像素的中心,具体而言,假设(X,Y)坐标系由通过通过像素10的中心并且平行于像素的周边部的直线的X轴和Y轴形成,多个凹凸部包括在X轴和Y轴上延伸的干凸部3443和从干凸部3443的侧边朝向像素的周边部延伸的多个枝凸部3444G。这里,占据第一象限的多个枝凸部3444G1在其中当X坐标的值增加时Y坐标的值增加的方向上平行延伸,和占据第二象限的多个枝凸部3444G2在其中当X坐标的值减小时Y坐标的值增加的方向上平行延伸。此外,占据第三象限的多个凸部多个枝凸部3444G3在其中当X坐标的值减小时Y坐标的值减小的方向上平行延伸,和占据第四象限的多个枝凸部3444G4在其中当X坐标的值增加时Y坐标的值减小的方向上平行延伸。此外,从X轴上的干凸部3443延伸并占据第一象限的枝凸部3444G11和从X轴上的干凸部3443延伸并占据第四象限的枝凸部3444G41以相互偏离的状态形成(优选地,以相互偏离(Px/2)的状态形成)。此外,从Y轴上的干凸部3443延伸并占据第一象限的枝凸部3444G12和从Y轴上的干凸部3443延伸并占据第二象限的枝凸部3444G22以相互偏离的状态形成(优选地,以相互偏离(Py/2)的状态形成)。此外,从X轴上的干凸部3443延伸并占据第二象限的枝凸部3444G21和从X轴上的干凸部3443延伸并占据第三象限的枝凸部3444G31以相互偏离的状态形成(优选地,以相互偏离(Px/2)的状态形成)。此外,从Y轴上的干凸部3443延伸并占据第三象限的枝凸部3444G32和从Y轴上的干凸部3443延伸并占据第四象限的的枝凸部3444G42以相互偏离的状态形成(优选地,以相互偏离(Py/2)的状态形成)。这里,Px代表枝凸部沿着X轴的形成间距,Py代表枝凸部沿着Y轴的形成间距。即,干凸部3443和枝凸部3444G相对于X轴和Y轴不是线对称的,但是相对于像素的中心以180度旋转对称(点对称)。
在实施例33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当枝凸部3444G沿着X轴的形成间距是Px和枝凸部3444G沿着Y轴的形成间距是Py(=Px)时,枝凸部3444G的宽度为(Py/2=Px/2),凹部3445的宽度为(Py/2=Px/2)。
除了上述说明以外,根据实施例33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构成和结构与根据实施例22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构成和结构相同,因此不再进行详细说明。
上面,基于优选实施例描述了本公开,但是本公开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可以进行各种变形。凸部或枝凸部的平面形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中所述的V形,可以采用其中凸部或枝凸部朝向多个方向延伸的诸如条形或梯形等各种图案。在凸部或枝凸部作为整体观察的情况下,凸部或枝凸部的端部的平面形状可以是直线状或台阶状的。此外,各凸部或各枝凸部的端部的平面形状可以是直线状、线段的组合或者诸如圆弧等曲线。黑色矩阵可以在凹凸部的端部上形成,使得黑色矩阵的投影图像与第一基板的位于像素之间的部分的投影图像重叠。
在实施例中,说明了VA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液晶显示元件),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其他显示模式也可以适用,如电控双折射(ECB)模式(具有水平取向的正型液晶模式,无扭曲)、面内切换(IPS)模式、边缘场切换(FFS)模式或光学补偿弯曲(OCB)模式。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获得相同的效果。这里,在本公开中,与不进行预倾斜处理的模式相比,在VA模式中,可以表现出比IPS模式或FFS模式中特别高的应答特性改善效果。此外,在实施例中,描述了透过型的液晶显示装置(液晶显示元件),但是本公开不限于透过型的,例如,反射型也可以使用。在反射型的情况下,像素电极由具有光反射性的电极材料形成,如铝等。
本公开可以具有以下构成。
(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
多个像素,所述多个像素中的至少一个像素包括
第一基板,
第二基板,
形成在第一基板的面对第二基板的对向面上的第一电极,第一电极具有多个凸部和多个凹部,
形成在第二基板的面对第一基板的对向面上的第二电极,
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并含有液晶分子的液晶层,所述液晶分子中的至少一些被赋予预倾斜,和
设置在第一电极上并埋入第一电极的至少凹部的平坦化层。
(2)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
其中所述平坦化层的最薄部的厚度与所述平坦化层的最厚部的厚度之比为至少0.5和至多1。
(3)如(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
其中相对于第一电极的凹部,所述平坦化层的最厚部的厚度与第一电极的凸部的高度之比为至少0.5和至多5。
(4)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
其中所述平坦化层覆盖第一电极,并且由对所述液晶分子中的至少一些赋予预倾斜的取向膜形成。
(5)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
其中所述平坦化层覆盖第一电极,并且所述液晶显示装置还包括覆盖所述平坦化层且对所述液晶分子中的至少一些赋予预倾斜的取向膜。
(6)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
还包括覆盖所述平坦化层和第一电极的至少凸部且对所述液晶分子中的至少一些赋予预倾斜的取向膜。
(7)如(4)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
其中通过施加到所述液晶层的电场对所述液晶分子赋予预倾斜。
(8)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
还包括朝向第一基板的液晶层侧的第一取向膜和朝向第二基板的液晶层侧的第二取向膜,其中第二取向膜的平均厚度与第一取向膜的平均厚度之比为至少0.5和至多1.5。
(9)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
其中第一电极的凸部由多个台阶部形成。
(10)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
其中第一基板包括位于所述多个像素中的至少一个像素和相邻像素的周边部之间的凸结构,所述凸结构形成包括凸部和凹部的第一电极的凹凸部的周边部。
(11)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
其中所述凸部和凹部形成在第一电极的凹凸部中,包括
通过所述至少一个像素的中心部以十字形状延伸的干凸部,和从所述干凸部朝向所述至少一个像素的周边部延伸的多个枝凸部;和
其中第二电极在第二电极的对应于第一电极的干凸部的部分上包括取向调节部。
(12)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
其中所述凸部和凹部形成在第一电极的凹凸部中,包括
在所述至少一个像素的周边部以框架状形成的干凸部,和
从所述干凸部朝向所述至少一个像素的内部延伸的多个枝凸部;和
其中第一电极包括通过所述至少一个像素的中心部平行于所述至少一个像素的周边部形成的狭缝部或突起部。
(13)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
其中所述凸部从至少一个干凸部延伸到尖端部,所述凸部的宽度朝向所述尖端部变窄。
(14)如(13)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
其中所述凸部和凹部形成在第一电极的凹凸部中,包括
通过所述至少一个像素的中心部以十字形状延伸的干凸部,和从所述干凸部朝向所述至少一个像素的周边部延伸到尖端部的多个枝凸部;和
其中所述枝凸部的宽度在所述干凸部处最宽,并且朝向所述尖端部变窄。
(15)如(13)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
其中所述凸部和凹部形成在第一电极的凹凸部中,包括
在所述至少一个像素的周边部以框架状形成的干凸部,和
从所述干凸部朝向所述至少一个像素的内部延伸到尖端部的多个枝凸部;和
其中所述枝凸部的宽度在所述干凸部处最宽,并且朝向所述尖端部变窄。
(16)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像素具有纵轴和横轴,包括:
其中凸部向上向左平行延伸的象限,
其中凸部向下向左平行延伸的象限,
其中凸部向下向右平行延伸的象限,和
其中凸部向上向右平行延伸的象限。
(17)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
其中所述凸部和凹部形成在第一电极的凹凸部中,包括
通过所述至少一个像素的中心部沿着纵轴和横轴延伸的干凸部,和
从所述干凸部的侧边朝向所述至少一个像素的周边部延伸的多个枝凸部,和
其中接合所述干凸部的枝凸部形成不平行于纵轴也不平行于横轴的凸部边缘。
(18)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
其中第一电极还包括狭缝部。
(19)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
其中第一电极还包括形成在所述至少一个像素的中心区域中的凹陷。
(20)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
其中所述凸部和凹部形成在第一电极的凹凸部中,包括
通过所述至少一个像素的中心部沿着纵轴和横轴延伸的干凸部,和
从所述干凸部的侧边朝向所述至少一个像素的周边部延伸的多个枝凸部;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像素包括
其中枝凸部向上向左平行延伸的第一象限,
其中枝凸部向下向左平行延伸的第二象限,
其中枝凸部向下向右平行延伸的第三象限,和
其中枝凸部向上向右平行延伸的第四象限;和
其中
从纵轴上的干凸部延伸并占据第一象限的枝凸部和从纵轴上的干凸部延伸并占据第四象限的枝凸部以相互偏离的状态形成,
从横轴上的干凸部延伸并占据第一象限的枝凸部和从横轴上的干凸部延伸并占据第二象限的枝凸部以相互偏离的状态形成,
从纵轴上的干凸部延伸并占据第二象限的枝凸部和从纵轴上的干凸部延伸并占据第三象限的枝凸部以相互偏离的状态形成,和
从横轴上的干凸部延伸并占据第三象限的枝凸部和从横轴上的干凸部延伸并占据第四象限的枝凸部以相互偏离的状态形成。

Claims (19)

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
多个像素,所述多个像素中的至少一个像素包括
第一基板,
第二基板,
形成在第一基板的面对第二基板的对向面上的第一电极,第一电极具有多个凸部和多个凹部,
形成在第二基板的面对第一基板的对向面上的第二电极,
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并含有液晶分子的液晶层,所述液晶分子中的至少一些被赋予预倾斜,和
设置在第一电极上并埋入第一电极的至少凹部的平坦化层,
其中第一基板包括位于所述多个像素中的至少一个像素和相邻像素的周边部之间的凸结构,在所述凸结构上形成包括凸部和凹部的第一电极的凹凸部的周边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平坦化层的最薄部的厚度与所述平坦化层的最厚部的厚度之比为至少0.5和至多1。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相对于第一电极的凹部,所述平坦化层的最厚部的厚度与第一电极的凸部的高度之比为至少0.5和至多5。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平坦化层覆盖第一电极,并且由对所述液晶分子中的至少一些赋予预倾斜的取向膜形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平坦化层覆盖第一电极,并且所述液晶显示装置还包括覆盖所述平坦化层且对所述液晶分子中的至少一些赋予预倾斜的取向膜。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还包括覆盖所述平坦化层和第一电极的至少凸部且对所述液晶分子中的至少一些赋予预倾斜的取向膜。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通过施加到所述液晶层的电场对所述液晶分子赋予预倾斜。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还包括朝向第一基板的液晶层侧的第一取向膜和朝向第二基板的液晶层侧的第二取向膜,其中第二取向膜的平均厚度与第一取向膜的平均厚度之比为至少0.5和至多1.5。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第一电极的凸部由多个台阶部形成。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
其中所述凸部和凹部形成在第一电极的凹凸部中,包括
通过所述至少一个像素的中心部以十字形状延伸的干凸部,和
从所述干凸部朝向所述至少一个像素的周边部延伸的多个枝凸部;和
其中第二电极在第二电极的对应于第一电极的干凸部的部分上包括取向调节部。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
其中所述凸部和凹部形成在第一电极的凹凸部中,包括
在所述至少一个像素的周边部以框架状形成的干凸部,和
从所述干凸部朝向所述至少一个像素的内部延伸的多个枝凸部;和
其中第一电极包括通过所述至少一个像素的中心部平行于所述至少一个像素的周边部形成的狭缝部或突起部。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凸部从至少一个干凸部延伸到尖端部,所述凸部的宽度朝向所述尖端部变窄。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
其中所述凸部和凹部形成在第一电极的凹凸部中,包括
通过所述至少一个像素的中心部以十字形状延伸的干凸部,和
从所述干凸部朝向所述至少一个像素的周边部延伸到尖端部的多个枝凸部;和
其中所述枝凸部的宽度在所述干凸部处最宽,并且朝向所述尖端部变窄。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
其中所述凸部和凹部形成在第一电极的凹凸部中,包括
在所述至少一个像素的周边部以框架状形成的干凸部,和
从所述干凸部朝向所述至少一个像素的内部延伸到尖端部的多个枝凸部;和
其中所述枝凸部的宽度在所述干凸部处最宽,并且朝向所述尖端部变窄。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像素具有纵轴和横轴,包括:
其中凸部向上向左平行延伸的象限,
其中凸部向下向左平行延伸的象限,
其中凸部向下向右平行延伸的象限,和
其中凸部向上向右平行延伸的象限。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
其中所述凸部和凹部形成在第一电极的凹凸部中,包括
通过所述至少一个像素的中心部沿着纵轴和横轴延伸的干凸部,和
从所述干凸部的侧边朝向所述至少一个像素的周边部延伸的多个枝凸部,和
其中接合所述干凸部的枝凸部形成不平行于纵轴也不平行于横轴的凸部边缘。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第一电极还包括狭缝部。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第一电极还包括形成在所述至少一个像素的中心区域中的凹陷。
1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
其中所述凸部和凹部形成在第一电极的凹凸部中,包括
通过所述至少一个像素的中心部沿着纵轴和横轴延伸的干凸部,和
从所述干凸部的侧边朝向所述至少一个像素的周边部延伸的多个枝凸部;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像素包括
其中枝凸部向上向左平行延伸的第一象限,
其中枝凸部向下向左平行延伸的第二象限,
其中枝凸部向下向右平行延伸的第三象限,和
其中枝凸部向上向右平行延伸的第四象限;和
其中
从纵轴上的干凸部延伸并占据第一象限的枝凸部和从纵轴上的干凸部延伸并占据第四象限的枝凸部以相互偏离的状态形成,
从横轴上的干凸部延伸并占据第一象限的枝凸部和从横轴上的干凸部延伸并占据第二象限的枝凸部以相互偏离的状态形成,
从纵轴上的干凸部延伸并占据第二象限的枝凸部和从纵轴上的干凸部延伸并占据第三象限的枝凸部以相互偏离的状态形成,和
从横轴上的干凸部延伸并占据第三象限的枝凸部和从横轴上的干凸部延伸并占据第四象限的枝凸部以相互偏离的状态形成。
CN201410282920.7A 2013-06-28 2014-06-23 液晶显示装置 Active CN10425207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36080 2013-06-28
JP2013136080A JP6194657B2 (ja) 2013-06-28 2013-06-28 液晶表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52072A CN104252072A (zh) 2014-12-31
CN104252072B true CN104252072B (zh) 2019-08-09

Family

ID=521152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82920.7A Active CN104252072B (zh) 2013-06-28 2014-06-23 液晶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389468B2 (zh)
JP (1) JP6194657B2 (zh)
KR (1) KR102183353B1 (zh)
CN (1) CN104252072B (zh)
TW (1) TWI65157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12378B (zh) * 2013-08-19 2015-12-11 Au Optronics Corp 畫素結構
TWI564638B (zh) * 2014-07-18 2017-01-0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面板之畫素結構
JP2016070954A (ja) * 2014-09-26 2016-05-09 ソニー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液晶分子へのプレチルト付与方法
KR102267429B1 (ko) * 2015-01-12 2021-06-2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을 포함한 광 변조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광학 표시 장치
CN104714329B (zh) * 2015-03-18 2017-08-25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0120242B2 (en) 2015-03-20 2018-11-06 Sony Corporatio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TWI564616B (zh) * 2015-08-24 2017-01-0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面板
US10871680B2 (en) * 2015-09-30 2020-12-22 Hiroshi Yokoyama Transparent liquid crystal device
KR102522633B1 (ko) 2016-05-24 2023-04-1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 장치
KR102593756B1 (ko) * 2016-10-12 2023-10-2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 장치
JP6578334B2 (ja) * 2017-09-27 2019-09-1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Tft基板およびtft基板を備えた走査アンテナ
GB201803948D0 (en) * 2018-03-12 2018-04-25 Mbda Uk Ltd An imaging device
GB2583126A (en) * 2019-04-18 2020-10-21 Flexenable Ltd LCD device production
KR102095165B1 (ko) 2019-11-11 2020-05-26 정태철 차량용 보조미러모듈
TWI763042B (zh) * 2020-09-17 2022-05-01 佳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製造電路板結構的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03859A (zh) * 2001-08-31 2003-03-19 富士通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JP2003161947A (ja) * 2001-11-26 2003-06-06 Toshiba Corp 液晶表示装置
JP2009093097A (ja) * 2007-10-12 2009-04-30 Citizen Finetech Miyota Co Ltd 液晶表示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10122800A1 (ja) * 2009-04-24 2010-10-2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CN102236216A (zh) * 2010-04-21 2011-11-0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器
CN102375274A (zh) * 2010-08-24 2012-03-14 索尼公司 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59208605D1 (de) 1991-07-26 1997-07-17 Hoffmann La Roche Flüssigkristallanzeigezelle
JP2002229029A (ja) * 2000-11-28 2002-08-14 Sharp Corp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6977704B2 (en) 2001-03-30 2005-12-20 Fujitsu Display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JP2007249244A (ja) * 2001-10-12 2007-09-27 Sharp Corp 液晶表示装置
JP5072952B2 (ja) * 2007-03-07 2012-11-1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パネル、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ジョン受信機
JP2011149968A (ja) * 2008-05-12 2011-08-04 Sharp Corp 液晶表示装置
WO2010016209A1 (ja) * 2008-08-04 2010-02-1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JP5906571B2 (ja) * 2010-04-06 2016-04-20 ソニー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液晶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14081559A (ja) * 2012-10-18 2014-05-08 Sony Corp 液晶表示装置
JP5554822B2 (ja) * 2012-12-03 2014-07-2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03859A (zh) * 2001-08-31 2003-03-19 富士通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JP2003161947A (ja) * 2001-11-26 2003-06-06 Toshiba Corp 液晶表示装置
JP2009093097A (ja) * 2007-10-12 2009-04-30 Citizen Finetech Miyota Co Ltd 液晶表示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10122800A1 (ja) * 2009-04-24 2010-10-2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CN102236216A (zh) * 2010-04-21 2011-11-0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器
CN102375274A (zh) * 2010-08-24 2012-03-14 索尼公司 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52072A (zh) 2014-12-31
KR20150002509A (ko) 2015-01-07
US9389468B2 (en) 2016-07-12
US20150002798A1 (en) 2015-01-01
TWI651573B (zh) 2019-02-21
KR102183353B1 (ko) 2020-11-26
JP2015011157A (ja) 2015-01-19
TW201502672A (zh) 2015-01-16
JP6194657B2 (ja) 2017-09-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52072B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03777404B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03809334B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04136980B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198170C (zh) 宽视角液晶显示装置
CN102116964B (zh) 液晶显示装置
TWI304144B (zh)
JP4879987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TWI250346B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US8279376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752804A (zh) 各个彩色像素均具有子像素的液晶显示器
CN102759824A (zh) 液晶显示装置
US8451411B2 (en) Display panel having a domain divider
CN102253533A (zh) 多域紫外光配向模式的液晶显示器
CN1517748A (zh) 液晶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5705988A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13655664B (zh) 液晶显示面板、液晶配向方法及移动终端
JP2019174630A (ja) 液晶パネ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11102052A1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2010152389A (ja) マルチドメイン垂直配向液晶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US10088707B2 (en) Curve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5301503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CN110320715A (zh) 液晶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JP2002372715A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2007052040A (ja) 液晶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