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45547A - 输送装置 - Google Patents

输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45547A
CN104245547A CN201380021075.1A CN201380021075A CN104245547A CN 104245547 A CN104245547 A CN 104245547A CN 201380021075 A CN201380021075 A CN 201380021075A CN 104245547 A CN104245547 A CN 1042455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cover
workpiece
feedway
delivery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2107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245547B (zh
Inventor
王鹏
和田芳幸
松尾研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H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IH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210055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915358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218397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106988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IHI Corp filed Critical IH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2455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455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2455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455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9/00Convey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application for specified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5G49/05Convey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application for specified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fragile or damageable materials or articles
    • B65G49/06Convey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application for specified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fragile or damageable materials or articles for fragile sheets, e.g. glass
    • B65G49/063Transporting devices for sheet glass
    • B65G49/064Transporting devices for sheet glass in a horizontal position
    • B65G49/065Transporting devices for sheet glass in a horizontal position supported partially or completely on fluid cushions, e.g. a gas cush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6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conveying, e.g. between different workstations
    • H01L21/67784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conveying, e.g. between different workstations using air track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2249/00Aspects relating to conveying system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fragile sheets
    • B65G2249/04Arrangements of vacuum systems or suction cups
    • B65G2249/045Details of suction cups suction cup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ntainer, Conveyance, Adherence, Positioning, Of Wafer (AREA)
  • Delivering By Means Of Belts And Rollers (AREA)

Abstract

用于利用气体使对象物悬浮并向第一方向输送的输送装置,具备:悬浮部,其喷出上述气体对上述对象物加压从而使上述对象物悬浮;输送部,其具备带以及多个辊中的至少一方,该带是在上述第一方向上延伸的环形带,并具备为与上述对象物接触而突出的多个突起,该多个辊在上述第一方向上能够旋转,并在上述第一方向上排列,上述输送部为与上述对象物接触并向上述第一方向驱动而构成;罩,其覆盖上述输送部、或者与上述输送装置邻接地平行延伸并仅使上述多个突起或上述多个辊的各自的上端突出、且具备与上述对象物的下表面平行的面;以及吸引部,其对上述罩内给与负压而使上述对象物与上述输送部接触。

Description

输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如薄的玻璃那样的基板悬浮而进行输送的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在以液晶显示器为代表的平板显示器的制造中,为了无损伤地输送如薄的玻璃那样的基板,利用使基板悬浮而进行输送的输送装置。这种输送装置通常具备喷出压缩空气的悬浮装置,并且具备与悬浮的基板接触并对其给与驱动力的带式输送机或者辊式输送机。
附着于玻璃基板上的尘埃、其表面的伤痕对显示器的品质带来重大的影响。尘埃的附着、表面的伤痕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玻璃基板与输送装置等接触。另一方面,由于玻璃基板例如厚度为0.7mm或其以下,因此具有挠性,为了防止输送中的接触,重视在将基板保持为平坦的状态下进行输送。近年来,还渴望薄的玻璃,将玻璃保持为平坦地进行输送更加困难。
专利文献1公开了具备带式输送机的输送装置的技术。根据该技术,带具备以等间隔配置的突起,突起与悬浮的玻璃基板接触来对其进行输送。
专利文献2公开了具备辊式输送机的输送装置技术。根据专利文献2,“存在玻璃基板的通过线中央部向上方较大地浮起、或下垂的弯曲变得明显的情况。”被认为是技术课题。为了解决该课题,通过调节来自宽度方向中央位置的气动工作台单元的空气供给量,来抑制玻璃基板的弯曲。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国专利申请公开2008-066661号
专利文献2:日本国专利申请公开2008-260591号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上述那样的技术能够大体上平坦地保持玻璃基板。但是,关于在输送方向上、如前端的弯曲那样的局部的弯曲,仍然留有技术的课题。即、在玻璃基板从一个辊向下一个辊移动,或者,从一个输送装置向下一个输送装置移动,由于没有支撑前端的构件,因此前端因自重而向下方弯曲。存在前端容易与辊或者输送装置冲突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问题而提出的方案。本发明的发明者发现,与上述那样的技术常识相反地,仅将玻璃基板的宽度方向的两端平坦地支撑,而使玻璃基板的中央部稍微弯曲,从而可抑制前端的弯曲,由此想到了本发明。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案,用于利用气体使对象物悬浮并向第一方向输送的输送装置具备:悬浮部,其喷出上述气体对上述对象物加压从而使上述对象物悬浮;输送部,其具备带以及多个辊中的至少一方,该带是在上述第一方向上延伸的环形带,并具备为与上述对象物接触而突出的多个突起,该多个辊在上述第一方向上能够旋转,并在上述第一方向上排列,上述输送部为与上述对象物接触并将其向上述第一方向驱动而构成;罩,其覆盖上述输送部,或者与上述输送部邻接地平行延伸,其仅使上述多个突起或者上述多个辊的各自的上端突出,并具备与上述对象物的下表面平行的面;以及吸引部,其对上述罩内给与负压而使上述对象物与上述输送部接触。
发明的效果
能够防止基板的前端的弯曲,并能够防止基板和输送装置等冲突。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输送装置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输送装置的三视图。
图3是本实施方式的输送部以及吸引部的横向剖视图。
图4是其他实施方式的输送部以及吸引部的横向剖视图。
图5是另一实施方式的吸引部以及输送部的横向剖视图。
图6是表示再一实施方式的输送装置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通过中央附近弯曲而防止前端弯曲的情形的基板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例示的几个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输送装置能够适合用于例如在清洁室内输送如玻璃基板那样薄的对象物。在玻璃基板的情况下,不仅将厚度0.7mm左右的基板作为对象,而且厚度0.1~0.3mm左右的极薄的基板也能够作为对象。
参照图1,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输送装置100具备使工件W(对象物)悬浮的悬浮部116、和向方向X(第一方向)驱动工件W的输送部120。悬浮部116具备喷出气体的开口116a,喷出的气体对工件W给与正压,因此,工件W悬浮。输送部120具备由马达等向方向X被驱动的多个突起114,突起114与工件W接触来输送工件W。输送部120通过具备吸引部128来吸引突起114的周围的气体而使工件W与突起114接触,详细内容将于后文叙述。也可以不通过悬浮部116而是仅通过输送部120来支撑并输送工件W。
参照图2进行详细说明。图2(a)是与罩一起观察输送装置的俯视图,图2(b)、(c)是在拆下了罩的状态下观察输送装置的正视图以及侧视图。
带112和悬浮部116一起支撑于支撑台118,支撑台118经由支撑腿118a设置在清洁室的地面或地面网板上。悬浮部116排列于支撑台118上,例如沿着方向X排列有多个悬浮部116,并且在与方向X正交的方向(宽度方向)上也排列有多个悬浮部116。排列的个数能够自由地选择,由此装置的结构能够根据对象物的大小而任意地变更。输送部120通常配置在多个悬浮部116的宽度方向两端,但也可以是其他配置。
悬浮部116的整体是箱型,其上表面大致平坦。上表面具备朝向上方开口的开口116a,开口116a贯通上表面而与内部的空间连通。开口116a既可以是例如图1、2那样的圆形的切口,也可以采用矩形的多个切口、或者多个小孔等各种形状。另外,开口116a既可以垂直地贯通上表面,也可以相对于上表面具有倾斜度。或者,悬浮部116的上表面的一部分或者整体是具有通气性的网眼体、多孔体。
以与开口116a连通的方式在外部设置气体供给装置,供给空气、氮气那样的气体G并从开口116a喷出。气体供给装置是向悬浮部116加压地供给气体G的泵或者压缩机。既可以在一个悬浮部116上连结一个气体供给装置,也可以在多个悬浮部116上连结单一的气体供给装置。另外,还可以是贮存一定量的压缩气体的腔室介于气体供给装置和悬浮部116之间。
从开口116a喷出的气体G在工件W与悬浮部116之间产生被加压的空间P,因此对工件W加压而给与悬浮力。此时,不仅喷出的气体G碰撞在工件W上而产生的力、而且碰撞后的气体G朝向周围分散的过程中产生的静压也成为悬浮力的来源。因此,通过比较小的加压力便可得到较大的悬浮力,能量转换效率也优良。
带112是大致环绕在两个以上的轮110之间的环形带,输送部120整体为带式输送机。轮110分别由框架102支撑。如上所述,输送部120配置在多个悬浮部116的宽度方向两端,其带112朝向沿着方向X延伸。
在轮110上结合有轴110a,轴110a轴支承于框架102的支撑孔102a,从而轮110能够绕该轴110a旋转。在轴110a上结合有齿轮110b,并一体地旋转。为了结合,例如既可以采用相互嵌合的键和键槽的组合,也可以代替嵌合而为一体构造。
输送装置100还具备电动马达那样的驱动装置110c。驱动装置110c具备与齿轮110b啮合的齿轮110d,因此通过驱动装置110c的驱动,轮110旋转,带112在轮110之间旋转。或者,驱动装置也可以直接驱动轮,或者也可以进一步介入适当的齿轮、小齿轮装置。
带112具备向外侧方突出的多个突起114。多个突起114还沿着方向X并排排列。突起114既可以与带112为一体,也可以为分体并与带配合。突起114如后文所述,形成为比工件W的悬浮高度稍高。其形状也可以是圆筒、长方体、锥体或者其他任意形状。另外,其前端可以是平坦的,或者为了减小与工件W的接触面积,也可以是球形或锥形。再有,前端也可以具有朝向悬浮部116向下的倾斜。对该方式将于后文叙述。
参照图3(a),带112以及突起114优选被罩126覆盖。罩126在其上端具备开口126c,突起114仅其上端从开口126c向上方突出。如从图1理解的那样,开口126c是沿着方向X延伸的切口,突起114以保持使其上端突出的状态在方向X上能够移动。优选罩126在带112上不仅覆盖上侧(在方向X上移动的去程路),而且还覆盖下侧(在与方向X相反的方向上移动的回程路)。
输送部120在罩126的内部、或者以与罩126的内部连通的方式具备吸引部128。吸引部128是如风扇、鼓风机或者泵那样的吸气机构,使罩126的内部为负压。罩126的内部经由开口126c与突起114的上端的周围的空间连通,吸引该空间的气体G’,因此,使工件W受到负压NP。气体G’既可以与上述的气体G相同,也可以是其他气体。
如图3(b)所示,罩126的上端也可以朝向上变得尖细,但优选如图3(a)所示,上端具备平坦的面126a,更优选面126a与工件W的下表面大致平行。为了确保平行,也可以在上端追加分体的部件。
罩126的面126a与工件W的下表面大致平行,如图3(a)所示,在其之间保持一对流路f,气体G’通过这些流路f朝向开口126c被吸入。流路f分别是被两个面包围的比较狭窄的流路,另外,一对流路f相对于开口126c以及突起114为大致对称。气体G’从宽阔的空间流入狭窄的流路f,从而根据伯努利原理,气体G’的流速变大的同时,压力降低,因此,产生负压NP。流路f在其整体范围为大致固定的宽度,因此该负压NP在流路f的整体范围为大致恒定。
上述的结构的效果通过对图3(a)和图3(b)进行比较可更加清楚地理解。图3(a)、(b)的各自的下侧的曲线图是表示负压NP相对于位置D(横轴)的大小(纵轴)的曲线图,为了有助于理解,纵轴利用绝对值(使负值的符号为相反的值)来表示。如图3(b)所示,罩2c的上端2a变得尖细,在带1和吸引部3被罩覆盖的情况下,负压集中产生于开口2b的中心附近,若离开中心,则负压急剧变小。在开口2b的中心附近(虚线a),负压NP大,但在离开开口2b的中心的罩2c的两肩附近(虚线b、c),负压NP明显较小。另一方面,如图3(a)所示,在上端具有与工件W的下表面大致平行的面126a的情况下,由于在一对流路f的整体范围产生大致恒定的负压NP,因此在从开口的中心附近(虚线a)至面126a的两端附近(虚线b、c)的范围,产生恒定的负压NP。即、工件W的端部保持为平坦的宽度变大。另外,作用于工件W的吸引力为负压NP的积分值,因此在宽阔的范围产生负压NP关系到带来更大的吸引力。因此,即使吸引部128的输出比较小,也能得到大的吸引力,能量转换效率也优良。
罩126的例如下端还具备开口,气体G’从开口向外部排出。优选开口具备空气过滤器126f。如带式输送机、风扇或者鼓风机那样的旋转体经常是清洁室内的主要的尘埃产生源,因此在该部位设置空气过滤器,有利于维持清洁室的空气的清洁度。
另外,也可以在向悬浮部116供给气体的气体供给装置连接开口,以此使气体G循环。上述构件构成循环部。对于气体供给装置来说,通过均衡流入和流出,从而能量转换效率变高,因此在节能性方面有利。另外,在该情况下,也可以省略吸气机构和气体供给装置的一方,而使另一方兼作吸引气体的机构和对气体加压的机构。
关于罩的形态,能够进行各种变形。例如,如图4(a)所示,罩226的上端的面226a也可以与工件W的弯曲相应地倾斜。具体而言,相对于工件W在其宽度方向中央弯曲时产生的端部的下表面的倾斜而平行。开口226c设置在倾斜的面226a上。不仅有利于确保面226a和工件W的平行性,而且还能够防止工件W与罩226接触。
如图4(b)所示,罩126整体还可以能够倾斜。具体而言,罩126具备调整部320,该调整部320为调整罩的倾斜度而构成。调整部320具备支撑罩126的支撑体320a和轴支承支撑体320a的轴320b。罩126能够绕轴320b转动,因此能够调整其倾斜度。也可以在轴320b上结合电动马达等驱动机构。工件W的弯曲根据其种类及厚度、或者驱动悬浮部116的条件,可有各种各样地变更。如图4(b)所示,如果具备调整部320,则能够与各种弯曲对应地确保面126a和工件W的平行性。
如图4(c)所示,罩326的上端的面还可以还具备倾斜面326f。倾斜面326f从上端的面的肩开始,随着离开开口326c而向离开工件W的方向倾斜。倾斜面326f既可以是如图示那样的圆形的面、也可以是平面或者一点点改变角度的平面的集合。气体G’首先在通过倾斜面326f的附近后流入到流路f。此时,气体G’通过逐渐变得狭窄的流路,由此流速逐渐变大,压力逐渐变小。即、在流路f的入口,压力不会急剧变动,另外,气体G’的流动也难以产生紊乱。这些都有利于确保工件W的端部的平坦性。另外,由于难以产生压力损失,因此在能量转换效率方面也有利。
如图4(d)所示,罩426的上表面也可以具备朝向外侧方延伸的凸缘部426a。不言而喻,凸缘部426a优选与工件W的下表面大致平行。即使这样,在凸缘部426a与工件W的下表面之间形成流路f,在从开口426c至流路f的范围产生均匀的负压NP。有利于扩大产生均匀的负压NP的范围,另外,能够确保宽阔的开口426c,因此能够减小压力损失,在能量转换效率方面也有利。
罩的上端的面与工件W的下表面之间的平行性并非严格要求,如图5(a)、(b)所示,也可以具有若干角度。在图5(a)的例子中,面526a朝向工件W的中央倾斜,面526a与工件W的下表面具有角度。在图5(b)的例子中,面626a以左右对称的方式,随着离开中心而倾斜,在面626a与工件W的下表面具有角度。这些角度例如若在10°左右则被允许,为了充分获得后述的效果,更优选在5°以下。
带112以及突起114也可以不一定由罩覆盖。在图5(c)所示的例子中,在相当于上述罩的部件的吸引管726的外部设置有带112以及突起114。优选带112以及突起114在输送装置的宽度方向上比吸引管726靠外侧。吸引管726的上端是与内部连通的开口726c。开口726c是沿着方向X延伸的切口。并且,从开口726c连续设有凸缘部726a。不言而喻,凸缘部726a优选与工件W的下表面大致平行。既可以在开口726c的两侧设置凸缘部726a,也可以在如图示那样仅在一方侧设置凸缘部726a。在吸引管726的内部、或者与吸引管726的内部连通地设有吸引部728。虽然与吸引部728连通地设有用于排气的开口,但也可以与至此说明的实施方式相同,在该开口设置空气过滤器。虽然负压相对于突起114不对称,但除此以外的效果与至此说明的实施方式相同。
在上述的任意实施方式中,吸引部经由开口使工件W受到负压NP,使工件W的端部与突起接触。工件W的端部以与突起接触的状态与之一起前进,因此被输送。开口包围突起,在其周围宽阔的范围产生负压NP,因此工件W的端部在宽度方向上在宽阔的范围保持为平坦。并且,开口沿着方向X延长,因此工件W的端部在沿着方向X宽阔的范围被保持为平坦。
另外,在输送部120,也可以代替从开口吸引气体G’而使气体G’喷出。在工件W的下表面与罩的上端之间的间隙,气体G’具有相当程度的流速地流出。此时,若间隙变大,则流速改变,根据伯努利原理产生负压。如果间隙和流量满足特定的关系,则产生为吸引工件W而充分的负压。即、输送部120作为所谓的伯努利吸盘而发挥功能,使工件W受到负压NP。
工件W的端部由排成一列的多个突起114支撑,与之一起移动,因此如由柱支撑的顶板那样保持平坦的形状。如从在图3、4中表示工件W朝向左方下降的情况可理解:工件W的端部平坦地被支撑,另一方面,在工件W的中央附近因自重而向下方稍微弯曲。即、若沿着方向X观察,则工件W成为凹字的形状。或者,也可以设置使工件W的中央附近弯曲的变形机构。
这样的变形机构之一是产生特定的悬浮高度的气体供给装置。在气体供给装置所供给的加压气体中,通过适当地调整加压力,能够使悬浮部116上的悬浮高度比突起114上的工件W的高度低。或者,也可以减小在宽度方向上排列的多个悬浮部116中的、仅处于中央的悬浮部116的悬浮力。再或者,也可以在气体供给装置或者悬浮部116上设置适当的降压机构(圧損手段)或流量调整机构,在中央附近减小悬浮力。通过该变形机构,能够使工件W取得凹字形状。或者,也可以加强悬浮部116的悬浮力,来使工件W取得凸字形状。
变形机构的另一个是突起114为使工件W弯曲而构成。工件W在悬浮部116上具有以工件W的重量和悬浮部116的悬浮力的关系决定的固有的悬浮高度。相对于突起114以不使工件W弯曲的方式对其进行支撑的高度,如果将突起114形成为以高的高度支撑工件W,则能够使工件W取得凹字的形状。
变形机构的另一个是突起114的各前端具有朝向悬浮部116下降的倾斜。通过突起114倾斜,促进工件W的中央附近向下方弯曲。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具有各种变形。以下,特别是关于输送部以及吸引部,说明几个变更后的实施方式。
代替带式输送机,如图6(a)所示,也能够采用辊式输送机。输送部120B具备沿方向X排列的多个辊314,代替具备多个突起114的带112。多个辊314被单一的罩126覆盖,辊314的上端分别从罩126的开口126c向上方突出。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同,经由开口126c吸引气体G’,对工件W施加负压NP。工件W的端部利用负压NP而与辊314接触,被辊314驱动,从而工件W在方向X上被输送。开口126c的周围的面与工件W的下表面大致平行,产生遍及该范围的负压NP,可在宽阔的范围保持工件W的端部的平坦性。
辊式输送机能够利用图6(b)所示的驱动装置进行驱动。沿方向X排列有多个辊314,分别能够旋转地支撑于框架302。辊314的各轴与带轮310b结合,如电动马达那样的驱动装置310也与带轮310b结合。这些带轮310b通过带310e而相互连结,由此所有的辊314同步旋转。驱动装置310的轴310c优选延长至相反侧的端部,使相反侧的端部的带轮310b旋转。因此,两端的辊314同步旋转。或者,也可以不由带而是由轴以及齿轮机构来构成驱动装置。
即使在这种方式中,也能够平坦地支撑工件W的宽度方向两端,另一方面,能够使工件W的中央附近稍稍弯曲。这样,工件W取得凹字(或凸字)形状,发挥如下效果。
参照图7,对上述各实施方式所发挥的效果进行说明。参照图7(a),若如现有技术那样欲将工件W的整体的形状保持为平坦,则在工件W的前端未被支撑时,前端因自重而如箭头H那样向下方弯曲。例如在工件W从一个辊向下一个辊移动时,或者,从一个输送装置向下一个输送装置移动时,会成为这种状态。工件W因向下方弯曲而容易与辊或输送装置冲突。另一方面,根据本实施方式,如图7(b)所示,工件W的宽度方向两端沿着输送方向X为平坦的,中央附近稍微弯曲。这样,工件W在宽度方向上起伏,因此工件W无法在输送方向X上自由地变形,因而工件W的前端即使未被支撑也不会向下方弯曲。即使在工件W从一个辊向下一个辊移动,或者,从一个输送装置向下一个输送装置移动时,也能够防止工件W的前端与辊或者输送装置冲突。
利用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具有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的人员能够基于上述公开内容、通过实施方式的修改或变形来实施本发明。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提供能够防止基板的前端的弯曲的输送装置。
符号的说明
100—输送装置,120、120B—输送部,2c、126、226、326、426—罩,128、728—吸引部,114—突起,116—悬浮部,118—支撑台,314—辊,X—输送方向,W—工件,G、G’—气体。

Claims (8)

1.一种输送装置,是用于利用气体使对象物悬浮并向第一方向输送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悬浮部,其喷出上述气体对上述对象物加压从而使上述对象物悬浮;
输送部,其具备带以及多个辊中的至少一方,该带是在上述第一方向上延伸的环形带,并具备为与上述对象物接触而突出的多个突起,该多个辊在上述第一方向上能够旋转,并在上述第一方向上排列,上述输送部为与上述对象物接触并将其向上述第一方向驱动而构成;
罩,其仅使上述多个突起或者上述多个辊的各自的上端突出,并具备与上述对象物的下表面平行的面;以及
吸引部,其对上述罩内给与负压而使上述对象物与上述输送部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罩覆盖上述输送部,或者与上述输送部邻接地平行延伸,并且,具备切口,该切口在上述第一方向上延伸并为使上述对象物受到上述负压而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罩的上述面相对于上述对象物在其宽度方向中央弯曲时产生的端部的下表面的倾斜而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罩的上述面具备在其端向离开上述对象物的方向倾斜的斜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调整部,该调整部为对上述罩的倾斜度进行调整而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悬浮部或者上述输送部包含变形机构,该变形机构为使上述对象物在其宽度方向中央弯曲而构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变形机构是气体供给装置或者上述多个突起,该气体供给装置为使上述悬浮部产生比上述多个突起上的上述对象物的高度低的悬浮高度而构成,上述多个突起形成为比上述悬浮部的上述对象物的悬浮高度高。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吸引部是设置在上述罩内的风扇、鼓风机或者泵。
CN201380021075.1A 2012-04-26 2013-02-26 输送装置 Active CN10424554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00556 2012-04-26
JP2012100556A JP5915358B2 (ja) 2012-04-26 2012-04-26 搬送装置
JP2012-183973 2012-08-23
JP2012183973A JP6106988B2 (ja) 2012-08-23 2012-08-23 搬送装置
PCT/JP2013/054989 WO2013161376A1 (ja) 2012-04-26 2013-02-26 搬送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45547A true CN104245547A (zh) 2014-12-24
CN104245547B CN104245547B (zh) 2016-07-27

Family

ID=494827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21075.1A Active CN104245547B (zh) 2012-04-26 2013-02-26 输送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KR (1) KR101610215B1 (zh)
CN (1) CN104245547B (zh)
TW (1) TWI495607B (zh)
WO (1) WO2013161376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77199A (zh) * 2018-02-11 2018-06-19 重庆双驰门窗有限公司 电脑裁板锯操作台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72767B (zh) * 2014-01-22 2015-02-11 Utechzone Co Ltd Detection device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96438A (ja) * 2000-01-14 2001-07-19 Toray Eng Co Ltd 薄板状材の搬送装置
CN1511773A (zh) * 2002-12-27 2004-07-14 石川岛播磨重工业株式会社 板状体的输送装置
CN101284602A (zh) * 2007-04-10 2008-10-15 株式会社日本设计工业 薄板状材料输送装置及方法
CN101284603A (zh) * 2007-04-09 2008-10-15 株式会社日本设计工业 薄板状材料输送用辊单元以及薄板状材料输送装置
JP4183525B2 (ja) * 2003-02-14 2008-11-19 シーケーディ株式会社 薄板の搬送用支持装置
CN101512747A (zh) * 2006-09-11 2009-08-19 株式会社Ihi 基板运送装置以及基板运送方法
JP2010126295A (ja) * 2008-11-27 2010-06-10 Nippon Sekkei Kogyo:Kk 薄板状材料の搬送方法及び装置
JP2011184186A (ja) * 2010-03-11 2011-09-22 Ihi Corp 浮上搬送装置及びローラ駆動ユニット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4100254A1 (ja) * 2003-05-06 2004-11-18 Olympus Corporation 基板吸着装置
JP2007008644A (ja) * 2005-06-29 2007-01-18 Ckd Corp 板状ワークの搬送装置
KR101038844B1 (ko) * 2006-10-10 2011-06-03 가부시키가이샤 니혼 셋케이 고교 박판 형상 재료 반송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96438A (ja) * 2000-01-14 2001-07-19 Toray Eng Co Ltd 薄板状材の搬送装置
CN1511773A (zh) * 2002-12-27 2004-07-14 石川岛播磨重工业株式会社 板状体的输送装置
JP4183525B2 (ja) * 2003-02-14 2008-11-19 シーケーディ株式会社 薄板の搬送用支持装置
CN101512747A (zh) * 2006-09-11 2009-08-19 株式会社Ihi 基板运送装置以及基板运送方法
CN101284603A (zh) * 2007-04-09 2008-10-15 株式会社日本设计工业 薄板状材料输送用辊单元以及薄板状材料输送装置
CN101284602A (zh) * 2007-04-10 2008-10-15 株式会社日本设计工业 薄板状材料输送装置及方法
JP2010126295A (ja) * 2008-11-27 2010-06-10 Nippon Sekkei Kogyo:Kk 薄板状材料の搬送方法及び装置
JP2011184186A (ja) * 2010-03-11 2011-09-22 Ihi Corp 浮上搬送装置及びローラ駆動ユニット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77199A (zh) * 2018-02-11 2018-06-19 重庆双驰门窗有限公司 电脑裁板锯操作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3161376A1 (ja) 2013-10-31
TWI495607B (zh) 2015-08-11
KR101610215B1 (ko) 2016-04-07
KR20140144237A (ko) 2014-12-18
CN104245547B (zh) 2016-07-27
TW201350412A (zh) 2013-1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974943B (zh) 搬运装置
JP5998086B2 (ja) 浮上用エアプレート
CN101503141B (zh) 物品收纳设备
CN102026560A (zh) 用于局部控制扁平物体的支撑的方法和系统
CN104245546A (zh) 搬运装置
JP5425069B2 (ja) 気体浮上搬送用旋回流形成体及び気体浮上搬送装置
JP2004345744A (ja) 空気浮上装置および空気浮上式搬送装置
CN101332934B (zh) 物品保管库
JPWO2010058689A1 (ja) 非接触搬送装置
CN104245547A (zh) 输送装置
CN104538329A (zh) 移动平台
JP4607665B2 (ja) 非接触支持装置
CN101815662B (zh) 悬浮装置以及悬浮输送装置
CN102674699A (zh) 浮起式涂敷装置
JP2007008644A (ja) 板状ワークの搬送装置
CN101503140A (zh) 物品收纳设备
TWI491547B (zh) Handling device
JP2004307152A (ja) 起倒可能な非接触搬送装置
CN105731068B (zh) 非接触输送装置和非接触吸附盘
WO2017086257A1 (ja) 薄板状体の搬送方法、装置、及びガラス薄板状体製品の製造方法
JP2010173829A (ja) 浮上搬送装置及び浮上ユニット
JP2005162491A (ja) 板材搬送方法および板材搬送装置
JP2011178529A (ja) 浮上搬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