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03141B - 物品收纳设备 - Google Patents

物品收纳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03141B
CN101503141B CN 200910006618 CN200910006618A CN101503141B CN 101503141 B CN101503141 B CN 101503141B CN 200910006618 CN200910006618 CN 200910006618 CN 200910006618 A CN200910006618 A CN 200910006618A CN 101503141 B CN101503141 B CN 10150314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shelf
vehicle
article
advanc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910006618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03141A (zh
Inventor
山川美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fuk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fuk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802688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811677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fuku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ifuku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5031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031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031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0314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arehouses Or Storag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物品收纳设备。设有:空气流动空间,通过与物品收纳搁板的物品收纳部以不能空气流动的状态分隔并且与输送车移动空间以可空气流动的状态连通的形态,在物品收纳部的下方遍及物品收纳搁板的搁板横宽方向的全长或大致全长而形成;空气导引体,在物品输送车的行进方向视图中,位于比行进台车的车辆横宽方向的端部侧部分的上部的高度靠上方,并且在从空气流动空间的上端侧的输送车移动空间侧的端部突出到输送车移动空间内的状态下,以遍及物品收纳搁板的搁板横宽方向的全长或大致全长的状态形成;在行进台车上,形成有在行进台车的车辆行进方向的两端部上可空气出入地开口、并且将该两端的开口部之间可空气流动地连通的空气流通路径。

Description

物品收纳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品收纳设备(Article Storage Facility),其设有具备多个物品收纳部的物品收纳搁板、具备在上述物品收纳搁板的前方的输送车移动空间的地板部行进的行进台车和升降自如地支承在上述行进台车上的物品移载装置的物品输送车、和使净化空气流动以使其从上述物品收纳部的背部侧朝向上述输送车移动空间通过上述物品收纳部、并且使净化空气流动以使其在上述输送车移动空间内流动到下方后从排气部排气的净化空气通风机构。
背景技术
这样的物品收纳设备是使物品输送车沿着物品收纳搁板的搁板横宽方向行进并且使物品移载装置沿上下方向升降、将在层叠的状态下收纳半导体制品、或被在液晶显示器或等离子显示器中使用的玻璃基板等液晶显示元件等的容器等物品在物品收纳部、和对半导体制品或液晶显示元件等实施处理的物品处理装置之间输送的设备。
并且,构成为,设有净化空气通风机构,通过使净化空气流动以使其从物品收纳部的背部侧朝向输送车移动空间通过物品收纳部、并且使净化空气流动以使其在输送车移动空间内流动到下方后从排气部排气,使得由物品输送车在输送车移动空间中行进而从地板部卷起的尘埃不易从输送车移动空间向物品收纳部侧倒流,将物品收纳部维持为尘埃较少的环境(例如参照特开2003-81406号)。
在物品收纳设备中,有具有空气流动空间的结构,所述空气流动空间在相对于上述物品收纳搁板的上述物品收纳部不能空气流动地分隔、并且相对于输送车移动空间能够空气流动的状态下,在上述物品收纳部的下方遍及上述物品收纳搁板的搁板横宽方向的大致全长而形成。进而,有设有空气导引体的结构,所述空气导引体在上述物品输送车的行进方向视图中,位于与上述行进台车的车辆横宽方向的端部侧部分的上部的高度相同的高度或比其靠上方,并且在从搁板前后方向的上述输送车移动空间的一端区域突出到上述输送车移动空间内的状态下遍及上述物品收纳搁板的搁板横宽方向的大致全长而形成。
通过设置空气流动空间,在物品输送车行进时,在行进台车的行进方向前方侧成为压缩状态的净化空气容易流动到行进台车的横侧方侧的空气流动空间中,能够抑制起因于净化空气在行进台车的上方侧流动的在行进台车的前方侧尘埃卷起的情况。
进而,构成为,通过设置空气导引体,净化空气难以从地板部侧流动到空气导引体的上方侧,抑制起因于通过物品输送车的行进而流动到空气流动空间中的净化空气的紊乱的在行进台车的横方侧及后方侧尘埃卷起的情况。因而,即使通过净化空气通风机构流动的净化空气的风力较小,也能够将物品收纳部维持为尘埃较少的环境(例如参照特开2000-16518号)。
近年来,随着玻璃基板等液晶显示元件的大型化,物品收纳设备也变得大型,在大型的物品收纳设备中,物品输送车的行进距离变大,所以为了物品的输送效率的提高而希望物品输送车的高速行进化。但是,在上述以往的物品收纳设备中,行进台车的下表面及上表面在行进方向上观察水平地延伸,左右横侧面形成为沿垂直方向延伸的矩形状,车轮从下表面朝向上方延伸,在车辆行进方向前方侧成为压缩状态的净化空气的量变多,所以在物品输送车高速行进的情况下,在物品输送车的上方及横侧方流动的净化空气的量变多,处于尘埃容易卷起的倾向。因而,难以将物品收纳部维持为尘埃较少的环境,为了将物品收纳部维持为尘埃较少的环境而需要使通过净化空气通风机构流动的净化空气的风力变大。
此外,在以往的物品收纳设备中,当物品输送车在物品收纳搁板的前方的输送车移动空间中行进时,通过碰到立设于行进台车上的支柱上的净化空气流动到物品收纳侧,净化空气容易从输送车移动空间倒流到物品收纳部侧,所以为了将物品收纳部维持为尘埃较少的环境而需要使通过净化空气通风机构流动的净化空气的风力变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物品收纳设备,通过改善上述那样的以往技术的问题的至少一个,即使通过净化空气通风机构流动的净化空气的风力较小也容易将物品收纳部维持为尘埃较少的环境。
为了达到该目的,有关本发明的物品收纳设备,设有:物品收纳搁板,具备多个物品收纳部;物品输送车,具备在上述物品收纳搁板的前方的输送车移动空间的地板部上行进的行进台车、和升降自如地支承在上述行进台车上的物品移载装置;净化空气通风机构,使净化空气流动以使其从上述物品收纳部的背部侧朝向上述输送车移动空间通过上述物品收纳部、并且使净化空气流动以使其在上述输送车移动空间内流动到下方后从排气部排气;空气流动空间,在相对于上述物品收纳搁板的上述物品收纳部不能空气流动地分隔并且相对于上述输送车移动空间能够空气流动的状态下,在上述物品收纳部的下方遍及上述物品收纳搁板的搁板横宽方向的大致全长而形成;空气导引体,在上述物品输送车的行进方向视图中,位于与上述行进台车的车辆横宽方向的端部侧部分的上部的高度相同的高度或比其靠上方,并且在从搁板前后方向的上述输送车移动空间的一端区域突出到上述输送车移动空间内的状态下,遍及上述物品收纳搁板的搁板横宽方向的大致全长而形成;在上述行进台车上,形成有空气流通路径,所述空气流通路径在上述行进台车的车辆行进方向的两端部上可空气出入地开口、并且将该两端的开口部之间可空气流动地连通。
即,由于在行进台车上形成有空气流通路径,所以能够使行进台车的车辆行进方向前方侧的净化空气的一部分通过空气流通路径流通到行进台车的车辆行进方向后方侧,所以当物品输送车行进时在行进台车的车辆行进方向前方侧成为压缩状态的净化空气的量较少,能够减少在行进台车的上方及横侧方流动的净化空气的量。
由此,通过设置空气流动空间,抑制起因于净化空气在行进台车的上方侧流动的、在行进台车的前方侧尘埃卷起的情况,通过设置空气导引体,起因于流动到空气流动空间中的净化空气的气流因物品输送车的行进而紊乱的、在行进台车的横方侧及后方侧尘埃卷起的情况也被抑制。除此以外,通过在行进台车上形成空气流通路径,在车辆行进方向前方侧成为压缩状态的净化空气的量较少,能够减少在行进台车的上方侧流动的净化空气的量及流动到空气流动空间中的净化空气的量。因而,还能够抑制起因于净化空气在行进台车的上方侧流动、或流动到空气流动空间中的净化空气的气流因物品输送车的行进而紊乱的尘埃卷起,所以即使通过净化空气通风机构流动的净化空气的风力较小,也容易将物品收纳部维持为尘埃较少的环境,由此,能够提供即使通过净化空气通风机构流动的净化空气的风力较小也容易将物品收纳部维持为尘埃较少的环境的物品收纳设备。
在有关本发明的物品收纳设备的实施方式中,优选地构成为,上述空气导引体与上述行进台车的车辆横宽方向的端部在俯视图中重叠。
即,由于空气导引体以重叠在行进台车的车辆横宽方向的端部的上方的状态设置,所以还能够抑制通过因物品输送车的行进而流动到空气流动空间中的净化空气的气流紊乱、在行进台车的横方侧及后方侧尘埃卷起,所以即使通过净化空气通风机构流动的净化空气的风力较小,也能够容易地将物品收纳部维持为尘埃较少的环境,由此,能够提供即使通过净化空气通风机构流动的净化空气的风力较小也容易将物品收纳部维持为尘埃较少的环境的物品收纳设备。
在有关本发明的物品收纳设备的实施方式中,优选的是,上述空气流通路径在上述行进台车的底部上形成为朝下开口的凹槽状。
即,由于空气流通路径不仅在行进台车的底部上形成朝下开口的凹槽,而且该空气流通路径是在空气流通路径内流通的净化空气不会扩散到上方侧的结构,所以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得到形成有净化空气不易扩散到上方的空气流通路径的行进台车,由此,能够提供下述物品收纳设备,其能够实现形成有净化空气不易扩散到上方的空气流通路径的行进台车的结构的简单化。
在有关本发明的物品收纳设备的实施方式中,优选的是,在上述空气流通路径内,设有在上下方向和车辆行进方向上延伸的整流板。
通过这样的构造,能够将在空气流通路径内流动的净化空气整流为在车辆横宽方向上排列的层流状,所以能够抑制通过从空气流通路径排出的净化空气使尘埃从地板部侧卷起,由此,能够提供能够抑制通过从空气流通路径排出的净化空气使尘埃从地板部侧卷起的物品收纳设备。
在有关本发明的物品收纳设备的实施方式中,优选的是,上述行进台车的车辆行进方向的两端部分别具有在车辆行进方向上越朝向车辆内方侧越高而倾斜的上表面、和位于上述上表面的下方、相对于上述上表面的前端更向上述车辆内方凹入的部分。
即,当物品输送车在输送车移动空间中行进时,在行进台车的车辆行进方向前方侧成为压缩状态的净化空气随着物品输送车减速或停止而向车辆行进方向前方侧膨胀,膨胀的净化空气的一部分被分隔壁等其他物体导引到上方,随之,地板部侧的尘埃被卷起。但是,如果行进台车具有上述构造,则在行进台车的车辆行进方向前方侧的净化空气中,行进台车的下侧部分的空气向行进台车的上方流动被限制,在行进台车的上侧部分被导引到行进台车的上方,所以在行进台车的车辆行进方向前方侧净化空气不易成为压缩状态,所以能够抑制在行进台车减速或停止时地板部侧的尘埃被卷起,由此,能够提供能够抑制随着物品输送车减速或停止而地板部侧的尘埃被卷起的物品收纳设备。
在有关本发明的物品收纳设备的实施方式中,优选的是,将上述输送车移动空间与外部分隔的分隔壁设在上述输送车移动空间的搁板横宽方向端部上;上述空气导引体的搁板横宽方向的端部区域以比其他部分朝向上述输送车移动空间内更大地突出的状态形成。
通过该构造,能够抑制在该输送车移动空间的搁板横宽方向端部上地板部侧的尘埃被卷起,由此,能够提供能够抑制在该输送车移动空间的搁板横宽方向端部上地板部侧的尘埃被卷起的物品收纳设备。
有关本发明的物品收纳设备设有:物品收纳搁板,具备多个物品收纳部;物品输送车,具备在上述物品收纳搁板的前方的输送车移动空间的地板部上行进的行进台车、和升降自如地支承在上述行进台车上的物品移载装置;净化空气通风机构,使净化空气流动以使其从上述物品收纳部的背部侧朝向上述输送车移动空间通过上述物品收纳部、并且使净化空气流动以使其在上述输送车移动空间内流动到下方后从排气部排气;在从上述支柱向车辆横宽方向上的上述物品收纳搁板存在的一侧离开的部位上,以朝向车辆横宽方向的上述支柱所位于的一侧的内面及朝向与上述支柱所位于的一侧相反侧的外面中的至少一个在俯视图中形成为向车辆横宽方向隆起的弯曲形状的状态设置有具有沿着车辆行进方向延伸的形状、并且上下方向的长度是与上述支柱大致相同的长度的整流板。
即,由于在从支柱向车辆横宽方向上的物品收纳搁板存在的一侧离开的部位上,以朝向车辆横宽方向的支柱所位于的一侧的内面及朝向与支柱所位于的一侧相反侧的外面中的至少一个在俯视图中形成为向车辆横宽方向隆起的弯曲形状的状态设置有具有沿着车辆行进方向延伸的形状、并且上下方向的长度是与支柱大致相同的长度的整流板,所以当物品输送车在物品收纳搁板的前方的输送车移动空间中行进时,碰到立设在行进台车上的支柱上的净化空气流动到物品收纳搁板侧,但通过将流动到该物品收纳搁板侧的净化空气用整流板沿车辆行进方向承接导引,能够使净化空气不易从输送车移动空间倒流到物品收纳部侧。此外,由于将整流板的外面和内面中的至少一个形成为沿车辆横宽方向隆起的弯曲形状,所以在整流板的车辆行进方向后方侧产生负压,所以通过将碰到该整流板而流动到物品收纳搁板侧的净化空气吸引到整流板侧,能够使净化空气不易从输送车移动空间倒流到物品收纳部侧。
由此,通过设置整流板,能够使碰到支柱及整流板自身的净化空气不易从输送车移动空间倒流到物品收纳部侧,所以即使通过净化空气通风机构流动的净化空气的风力较小也容易将物品收纳部维持为尘埃较少的环境,因此,能够提供即使通过净化空气通风机构流动的净化空气的风力较小也容易将物品收纳部维持为尘埃较少的环境的物品收纳设备。
在有关本发明的物品收纳设备的实施方式中,优选的是,上述支柱设有前后一对,以使其分别升降自如地导引支承上述物品移载装置的车辆行进方向上的两端部;上述整流板分别对应于上述前后一对支柱而设有前后一对。
通过上述构造,能够用前后一对支柱稳定性良好地导引支承物品移载装置,并且即使通过前后一对支柱使行进方向前方侧的净化空气流动到物品收纳搁板侧,通过将该流动的净化空气用前后一对整流板分别沿车辆行进方向承接导引,能够可靠地抑制净化空气从输送车移动空间倒流到物品收纳部侧,即使通过净化空气通风机构流动的净化空气的风力较小也容易将物品收纳部维持为尘埃较少的环境,由此,能够提供能够稳定性良好地导引支承物品移载装置、并且即使通过净化空气通风机构流动的净化空气的风力较小也容易将物品收纳部维持为尘埃较少的环境的物品收纳设备。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清洁室用的物品保管设备的俯视图。
图2是通过图1的II-II取得的剖视图。
图3是通过图1的III-III取得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物品保管设备的要部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空气流动空间的横剖俯视图。
图6是表示堆装起重机的侧视图。
图7是表示堆装起重机的正视图。
图8是表示堆装起重机的俯视图。
图9是堆装起重机的作用图。
图10是表示净化空气的流动的图。
图11是表示净化空气的流动的图。
图12是表示净化空气的流动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如图1~图3所示,有关本发明的物品收纳设备W设在清洁化的净化空气从顶板侧朝向地板侧向下流通的降流式的清洁室1内,例如将半导体制品或液晶显示元件等制品的半成品(intermediate article ofmanufacture)等的板状体在以积载状态收纳在容器C中的状态下在尘埃较少的环境中保管。作为液晶显示元件的例子,可以举出在液晶显示器或等离子显示器中使用的玻璃基板。在该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将容器C作为物品输送及保管。
另外,图2是通过图1的II-II取得的剖视图,图3是通过图1的III-III取得的剖视图。
如果对降流式的清洁室1加以说明,则如图3所示,在清洁室1的侧壁18的地板部附近形成侧壁吸引部2,在清洁室1的顶板上形成顶板吹出部3,设有以将通过侧壁吸引部2吸引的吸引空气从顶板吹出部3吹出的形态、使净化空气循环到清洁室1的清洁室用循环通风机构F。另外,清洁室1的地板部由无孔状的混凝土构成。
清洁室用循环通风机构F在侧壁吸引部2中设有侧壁用风机过滤单元4,在顶板吹出部3中排列设置有由HEPA过滤器等构成的空气过滤器5,在该顶板吹出部3的上方侧设有空气腔室6,将清洁室1的下部与空气腔室6通过连接流路7连通连接。
此外,在连接流路7中设有循环用送风机8,以使其向清洁室1吸引作用,进而,在连接流路7的循环用送风机8的空气吐出侧的部分上设有预过滤器9。
并且,构成为,通过侧壁用风机过滤单元4及循环用送风机8的通风作用,将清洁室1内的空气吸引到连接流路7中,该被吸引的空气在连接流路7中流通,通过预过滤器9而被清洁化后,流入到空气腔室6中,再通过空气过滤器5而被清洁化后,被从顶板吹出部3朝向清洁室1内向下吹出。
因而,清洁室1内的空气一边通过侧壁用风机过滤单元4、预过滤器9及空气过滤器5,一边通过上述路径而被循环,由此成为净化空气总是在被从顶板吹出部3向下方吹出的状态下被供给到清洁室1中、清洁室1内被维持为清洁度较高的状态的结构。
进而,在连接流路7的循环用送风机8的吸入侧的部分上,连接着外部气体取入流路10,并且在该外部气体取入流路10中设有外部气体取入量调节用风门11,在上述连接流路7的上述循环用送风机8的吐出侧的部分上连接着排气流路12,并且在该排气流路12中设有排气量调节用风门13。
并且,构成为,通过调节外部气体取入量调节用风门11及排气量调节用风门13各自的开度,将通过上述清洁室用循环通风机构F循环的清洁室1内的净化空气中的规定量与新鲜的空气交换。
接着,基于图1~图4对物品收纳设备W进行说明。
上述物品收纳设备W构成为,具备:物品收纳搁板S,具备多个物品收纳部14;堆装起重机(对应于物品输送车)V,具备在上述物品收纳搁板S的前方的输送车移动空间15的地板部上行进的行进台车44、和升降自如地支承在该行进台车44上的物品移载装置46;净化空气通风机构B,使净化空气流动以使其从上述物品收纳部14的背部侧朝向上述输送车移动空间15通过上述物品收纳部14,并且使其流动以使其在上述输送车移动空间15内流动到下方后从排气部34排气;空气流动空间31,在与上述物品收纳搁板S的上述物品收纳部14以不能空气流动的状态分隔、并且与上述输送车移动空间15以能够空气流动的状态连通的形态,在上述物品收纳部14的下方遍及上述物品收纳搁板S的搁板横宽方向的全长或大致全长而形成;空气导引体37,在上述堆装起重机V的行进方向视图中,位于与上述行进台车44的搁板横宽方向的端部侧部分的上部的高度相同的高度或比其靠上方,并且在从上述空气流动空间31的上端侧的上述输送车移动空间15侧的端部突出到上述输送车移动空间15内的状态下,以遍及上述物品收纳搁板S的搁板横宽方向的全长或大致全长的状态形成;将该物品收纳设备W设在清洁室1内。
在图1中用Y表示的方向是沿着搁板横宽方向和堆装起重机V的行进方向的方向,用X表示的方向是沿着搁板前后宽度方向和堆装起重机V的车辆横宽方向的方向。
在该实施方式中,将上述物品收纳搁板S在使各自的前方侧相互对置的状态下、并且在相互之间隔开要形成上述输送车移动空间15的间隔的状态下,设在上述输送车移动空间15的车辆横宽方向(沿着搁板前后宽度方向的方向)的两侧的地板部上,在这些物品收纳搁板S的各自上,沿着搁板横宽方向及搁板上下方向排列多个而装备有收纳作为物品的容器C的物品收纳部14。
并且,将这样设置的一对物品收纳搁板S使其侧周围用上下方向的两端部开口的矩形筒状的周壁25包围,将周壁25的下端部的开口用地板部封闭,将周壁25的上端部的开口用多个收纳搁板用风机过滤单元33封闭。
此外,周壁25在相对于各物品收纳搁板S的搁板横宽方向的端部隔开间隔的状态下配置,由此形成输送车移动空间15的外方突出部15t及收纳空间16。此外,周壁25在与各物品收纳搁板S的搁板前后宽度方向的后端部隔开要形成流动用空间19的间隔的状态下配置。
即,输送车移动空间15比物品收纳搁板S更向搁板横宽方向外方突出,在物品收纳搁板S的搁板横宽方向外方侧设有收纳空间16,以使其与物品收纳搁板S沿搁板横宽方向排列。此外,在各物品收纳搁板S的后部,设有用来将从上述清洁室1的顶板吹出部3吹出的净化空气导引到物品收纳部14中的流动用空间19。
另外,周壁25设在输送车移动空间15的搁板横宽方向端部上而构成将输送车移动空间15与外部分隔的分隔壁。
如图1及图4所示,将输送车移动空间15的比物品收纳搁板S更向搁板横宽方向外方突出的外方突出部15t与收纳空间16不能空气流动地用前隔壁体29分隔,该前隔壁体29设置为,使其将上述物品收纳搁板S的各横侧部的前端缘部与上述周壁25之间的沿搁板横宽方向开口的开口部分在不能空气流动的状态下关闭。此外,前隔壁体29以与搁板横宽方向平行的姿势设置。
并且,将各物品收纳搁板S的物品收纳部14与收纳空间16不能空气流动地用横隔壁体17分隔,该横隔壁体17设置为,使其将各物品收纳搁板S的搁板横宽方向两端部在不能空气流动的状态下关闭。此外,横隔壁体17以与搁板前后宽度方向平行的姿势设置。
另外,前隔壁体29及横隔壁体17设在比后述的空气导引用板状体32靠上方。
如图1所示,在上述周壁25的对应于各收纳空间16的部分上,设有将用来进出该收纳空间16的开口部开闭的排气空间用门26,在上述周壁25的对应于输送车移动空间15的外方突出部15t的部分上,设有将用来进出输送车移动空间15的开口部开闭的移动空间用门27。
另外,虽然省略了图示,但在上述收纳空间16中设有控制物品保管设备的运转的控制装置或分电盘等。
上述空气流动空间31通过在比最下层的物品收纳部14靠下方以水平的姿势设置空气导引用板状体32而形成在该空气导引用板状体32与地板部之间。
并且,在周壁25的对应于空气流动空间31及输送车移动空间15的部位上形成有排气部34,以使净化空气通风机构B的排气部34位于空气流动空间31的搁板前后宽度方向的与输送车移动空间15所位于一侧相反侧的深侧、以及空气流动空间31及输送车移动空间15的搁板横宽方向两侧,该排气部34具有周壁用风机过滤单元35。
上述空气导引用板状体32由不能通气的无孔板构成,在将搁板横宽方向的两端部及搁板前后宽度方向的远离输送车移动空间15的一侧的端部接触在周壁25的状态下设置,并且在分别对应于一对物品收纳搁板S而沿搁板前后宽度方向隔开间隔的状态下设有一对。
并且,一对空气导引用板状体32分别突出到输送车移动空间15内,以使输送车移动空间15侧的端部与行进台车44的车辆横宽方向的端部侧部分在上下方向上(即在俯视图中)重叠,通过该突出部分形成空气导引体37。
即,空气导引体37在上述堆装起重机V的行进方向视图中,以重叠在上述行进台车44的搁板前后宽度方向的端部侧部分的上方的状态设置。
此外,如图1或图4所示,空气导引体37的搁板横宽方向的端部侧部分37a以比其他部分朝向上述输送车移动空间15内更大地突出的状态形成。
如果加以说明,则空气导引体37的端部侧部分37a形成在比位于输送车移动空间15的搁板横宽方向端部的上述行进台车44更靠搁板横宽方向中央部侧及其附近,以朝向输送车移动空间15内较大地突出的状态形成,以使其与堆装起重机V在搁板横宽方向上重叠。
另外,空气导引体37的其他部分也可以以朝向输送车移动空间15内较小地突出的状态形成,以使其与堆装起重机V在搁板横宽方向上不重叠。
如图5及图10所示,在上述空气流动空间31中,以沿搁板横宽方向排列的状态设有多个以沿着上下方向的姿势在搁板前后宽度方向上延伸的整流用部件36,该整流用部件36设在上述空气流动空间31中的比位于上述输送车移动空间15的搁板横宽方向端部的上述行进台车44靠搁板横宽方向中央部侧。
并且,将上述多个整流用部件36中的位于搁板横宽方向的端部侧的端部侧整流用部件36a形成为可通风的多孔状,并且将上述多个整流用部件36中的位于比上述端部侧整流用部件36a在搁板横宽方向上靠中央侧的中央侧整流用部件36b形成为不能通气的无孔状。
此外,上述端部侧整流用部件36a形成为与上述空气流动空间31的搁板前后宽度方向的长度相同的长度,上述中央侧整流用部件36b形成得比上述端部侧整流用部件36a在搁板前后宽度方向上短,并且以偏向上述空气流动空间31内的搁板前后宽度方向的比上述输送车移动空间15所位于的一侧相反侧的状态设置。
如果加以说明,则端部侧整流用部件36a由上下方向的长度是与空气流动空间31的上下方向的长度相同的长度、并且搁板前后宽度方向的长度形成为与空气流动空间31的搁板前后宽度方向的长度相同的长度的多孔状板部件构成,以不突出到输送车移动空间15中的状态设置,在搁板横宽方向视图中覆盖空气流动空间31的整个范围。
并且,端部侧整流用部件36a在空气流动空间31的各自中设有一对,以使其位于比位于上述输送车移动空间15的搁板横宽方向端部的上述行进台车44靠搁板横宽方向中央部侧,并且位于空气流动空间31的搁板横宽方向的一端部和另一端部。
此外,中央侧整流用部件36b由上下方向的长度是与空气流动空间31的上下方向的长度相同的长度、并且搁板前后宽度方向的长度形成为与空气流动空间31的搁板前后宽度方向的长度的一半左右的长度的无孔状板部件构成,以偏向空气流动空间31的与输送车移动空间15所位于的一侧相反侧的后侧的状态设置,在搁板横宽方向视图中覆盖空气流动空间31的后侧一半的范围。
并且,中央侧整流用部件36b以在搁板横宽方向上等间隔地排列的状态在空气流动空间31的各自中设有多个,以使其位于一对端部侧整流用部件36a之间。
如图4及图5所示,在空气流动空间31中的比设有整流用部件36的部位靠端部侧部位上,设有以沿着上下方向的姿势在搁板前后宽度方向上延伸的收纳搁板侧多孔状板状体38、和以沿着上下方向的姿势在搁板横宽方向上延伸的移动空间侧多孔状板状体39。
如果加以说明,则收纳搁板侧多孔状板状体38以将位于物品收纳搁板S的下方的空气流动空间31的搁板横宽方向中央部和位于收纳空间16的下方的空气流动空间31的搁板横宽方向端部能够空气流动地分隔的状态设置,移动空间侧多孔状板状体39以将空气流动空间31的上述搁板横宽方向端部与输送车移动空间15的外方突出部15t能够空气流动地分隔的状态设置。
此外,收纳搁板侧多孔状板状体38在偏向空气流动空间31的后侧的状态下以与搁板前后宽度方向平行的姿势设置,移动空间侧多孔状板状体39以相对于搁板横宽方向倾斜的姿势设置,以使其越是搁板横宽方向中央部侧越位于后方侧(远离输送车移动空间15的一侧)。
并且,收纳搁板侧多孔状板状体38和移动空间侧多孔状板状体39在使收纳搁板侧多孔状板状体38的一端部及移动空间侧多孔状板状体39的一端部接触在周壁25上、并且使收纳搁板侧多孔状板状体38的另一端与移动空间侧多孔状板状体39的另一端接触的状态下设置。
另外,收纳搁板侧多孔状板状体38及移动空间侧多孔状板状体39设在比空气导引用板状体32靠下方。此外,收纳搁板侧多孔状板状体38及移动空间侧多孔状板状体39的开口率(将板状体的开口部分的面积用板状体的整个面积除的值)设定为30%。
将上述净化空气通风机构B构成为,使其通过以下的形态使净化空气流动:通过收纳搁板用风机过滤单元33的通风作用,将清洁室1内的净化空气向下方吹出到物品收纳设备W内,将该吹出的净化空气用流动用空间19导引而供给到物品收纳部14中,使其从背部侧通过物品收纳部14而流动到输送车移动空间15中,再使其在输送车移动空间15中流动到下方、通过一对空气导引体37之间而流动到空气流动空间31中,将该空气流动空间31的净化空气通过排气部34排气到物品收纳设备W外。
即,使上述净化空气通风机构B具备收纳搁板用风机过滤单元33、空气流动空间31、空气导引用板状体32(空气导引体37)及排气部34等而构成。
接着,对上述堆装起重机V加以说明。
如图6~图8所示,堆装起重机V构成为,在沿着搁板横宽方向在地板部上行进的行进台车44上,立设有前后一对作为支柱的中央支柱体45,所述中央支柱体45分别升降自如地导引支承物品移载用的上述物品移载装置46的车辆行进方向(与搁板横宽方向相同的方向)上的两端部,通过该立设在行进台车44上的中央支柱体45升降自如地导引支承物品移载装置46。
并且,在前后一对中央支柱体45的各自中,使车辆行进方向的两侧的面在俯视图中形成为向车辆行进方向隆起的弯曲形状,将前后一对的中央支柱体45的上端部彼此用上部框架47连结。作为该弯曲形状的例子,可以举出圆弧、椭圆的一部分、泪滴(tear drop)形状的一部分、流线形状等,但并不限于此。
另外,前后一对的中央支柱体45也可以分别形成为使车辆行进方向的两侧的面不向车辆行进方向隆起的直线状,也可以分别由这样将车辆行进方向的两侧的面形成为直线状的棱柱构成。
使上述行进台车44具备位于车辆行进方向的两端部而沿着车辆横宽方向(与搁板前后宽度方向相同的方向)的姿势的前后一对的支承用部分44a、和位于车辆横宽方向的两端部而沿着车辆行进方向的姿势的左右一对的基台用部分44b而构成,将俯视形状形成为矩形状,支承用部分44a和基台用部分44b以支承用部分44a的车辆行进方向的端部重叠在基台用端部44b的车辆横宽方向的端部的上方的形态设置。
并且,在左右一对基台用部分44b的各自上,相对于左右一对行进轨道42沿车辆行进方向具备一对行进轮41,所述左右一对行进轨道42以沿车辆横宽方向排列的状态设置在地板部上,行进台车44构成为,通过用图外的行进用马达旋转驱动行进轮41,沿着行进轨道44行进移动。
在行进台车44中,形成有空气流通路径52,所述空气流通路径52在上述行进台车44的车辆行进方向的两端部上可空气进出地开口、且将该两端的开口部52b之间可空气流动地连通,该空气流通路径52在上述行进台车44的底部上形成为朝下开口的凹槽状。
即,通过如上述那样形成行进台车44,在行进台车44的左右一对的基台用部分44b之间且前后一对的支承用部分44a的下方分别形成凹槽52a,通过该前后一对凹槽52a形成空气流通路径52。
并且,将空气流通路径52以将前后一对凹槽52a各自的车辆行进方向的外方侧端部作为开口部52b、中途通过一对支承用部分44a之间的空间的形态,将两端的开口部52b之间可空气流动地连通。
如图7及图10(a)所示,在上述空气流通路径52内,设有以沿着上下方向的姿势沿车辆行进方向延伸(即在上下方向和车辆行进方向上延伸)的整流板53。
该整流板53在沿车辆横宽方向排列的状态下设有多个,在前后一对的凹槽52a中分别以连结到支承用部分44a的下表面上的状态设置。
如图6及图10(b)所示,将上述行进台车44的车辆行进方向的两端侧部分(一对支承用端部44a各自的外方侧部分)分别以使其下侧部分比上侧部分更向车辆内方侧凹入的状态、并且使上侧部分的上表面为越是位于车辆内方侧越高的倾斜状的状态形成。
如果加以说明,则前后一对支承用部分44a分别在相对于左右一对基台用部分44b向车辆行进方向的外方侧突出的状态下设置,由此,在行进台车44的车辆行进方向的两端侧部分,分别以使其下侧部分44d比上侧部分(倾斜的上表面44c)的前端44e更向车辆内方侧凹入的状态形成。
此外,以使前后一对支承用部分44a各自的比左右一对基台用部分44b向车辆行进方向的外方侧突出的部分的上表面44c成为越是位于车辆内方侧越高的倾斜状的状态形成,由此,将行进台车44的车辆行进方向的两端侧部分分别以使其上侧部分的上表面44c成为越是位于车辆内方侧越高的倾斜状的状态形成。
如图7所示,支承用部分44a以其车辆横宽方向的两侧的端部侧部分比位于其之间的中央部分更向下方凹入的状态形成,作为行进台车44整体,也以其车辆横宽方向的两侧的端部侧部分比位于其之间的中央部分更向下方凹入的状态形成。
并且,通过这样形成行进台车44,如图11所示那样构成为,空气导引体37在与行进台车44的端部侧部分在上下方向上重叠的同时位于比车辆横宽方向的中央部分的上表面靠下方,并且空气导引体37的较大地突出到输送车移动空间15中的端部侧部分37a与行进台车44的中央部分在车辆行进方向上重叠。
另外,基台用部分44b各自的车辆行进方向两端部在俯视图中形成为前端较细形状。
如图8及图12所示,沿着车辆行进方向的形状、并且上下方向的长度是与上述中央支柱体45相同或大致相同的长度的作为整流板的辅助支柱体49以形成为朝向与上述中央支柱体45所位于一侧相反侧的外面在俯视图中向车辆横宽方向隆起的弯曲形状的状态设在从上述中央支柱体45向车辆横宽方向的上述物品收纳搁板S存在一侧离开的部位上。
如果加以说明,则辅助支柱体49立设在行进台车44的支承用部分44a的车辆横宽方向的两端部上,以使其设在从立设于行进台车44的支承用部分44a的车辆横宽方向的中央部的中央支柱体45向车辆横宽方向的上述物品收纳搁板S存在的一侧离开的部位上。
此外,辅助支柱体49将内面形成为沿着车辆行进方向及上下方向的平坦面,将外面形成为在俯视图中向车辆横宽方向的物品收纳搁板S所位于一侧以圆弧状隆起的弯曲形状,在俯视图中形成为越靠车辆行进方向的端部侧越逐渐变细的前端较细形状且沿着车辆行进方向及上下方向的扁平状。
将上述中央支柱体45设有前后一对,以使其分别升降自如地导引支承上述物品移载装置46的车辆行进方向上的两端部。
此外,将上述辅助支柱体49分别设在从中央支柱体45沿车辆横宽方向离开的两侧部位上,将该左右两侧的上述辅助支柱体49分别对应于上述前后一对中央支柱体45而分别设有前后一对。
并且,将中央支柱体45与左右两侧的辅助支承体49用多个棒状的连结体50连接,通过中央支柱体45、左右两侧的辅助支柱体49和多个连结体50构成导引支柱。
另外,将辅助支柱体49形成得比中央支柱体45在车辆行进方向上长,设计为,使辅助支柱体49的车辆行进方向的内方侧端部位于比中央支柱体45的车辆行进方向的内方侧端部靠车辆行进方向的内方侧,使辅助支柱体49的车辆行进方向的外方侧端部位于比中央支柱体45的车辆行进方向的外方侧端部靠车辆行进方向的外方侧。
如图9所示,物品移载装置46可相对于物品收纳部14移载容器C而构成,由受中央支柱体45导引支承的升降台55、绕上下轴心旋转自如的旋转台56、以及进退移动自如地支承设在该旋转台56上的载置体57的连杆机构58构成为叉式移载装置。
并且,物品移载装置46构成为,能够通过旋转台56的旋转而使载置体57旋转移动,并且能够通过连杆机构58的伸缩而切换为使载置体57后退到升降台55上的状态(参照图9(a))、或使载置体57突出到物品收纳部14侧的状态(参照图9(b))。
另外,如图1及图2所示,在使载置体57的进退移动方向为车辆行进方向的状态下,与使载置体57的进退移动方向为车辆横宽方向的状态相比,物品移载装置46(特别是连杆机构58及载置体57)的朝向车辆横宽方向的面较小,所以构成为,在使物品移载装置46为载置体57的进退移动方向沿着车辆行进方向的状态的状态下使堆装起重机V行进。
[其他实施方式]
(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仅将整流板49的车辆横宽方向的外面形成为在俯视图中沿车辆横宽方向隆起的弯曲形状,但也可以仅将整流板49的车辆横宽方向的内面形成为在俯视图中沿车辆横宽方向隆起的弯曲形状,也可以使整流板49的车辆横宽方向的外面和内面两者形成为沿车辆横宽方向隆起的弯曲形状。
(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有前后一对支柱45,以使其分别升降自如地导引支承物品移载装置46的车辆行进方向的两端部,但也可以设置单一的支柱45,以使其升降自如地导引支承物品移载装置46的车辆行进方向的一端部。
(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空气导引体37在物品输送车V的行进方向视图中,以重叠在行进台车44的横宽方向的两端侧部分的上部上的状态设置,但也可以将空气导引体37在物品输送车V的行进方向视图中,以不重叠在行进台车44的横宽方向的两端侧部分的上部上的状态设置。
(4)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空气流通路径52在行进台车44的底部上形成为朝下开口的凹槽状,但也可以将空气流通路径52形成为在行进台车44的横侧部向横向开口的凹槽状、此外在行进台车44上形成为沿车辆行进方向贯通的贯通孔状。
(5)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空气流通路径52内以沿着上下方向的姿势设有在车辆行进方向上延伸的整流板53,但也可以在空气流通路径52内以沿着车辆横宽方向的姿势设置在车辆行进方向上延伸的整流板53,此外也可以在空气流通路径52内不设置整流板53。
(6)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输送车移动空间15的搁板横宽方向端部上设有将输送车移动空间15与外部分隔的分隔壁25,但也可以不设置分隔壁25。
(7)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行进台车44的车辆行进方向的两端侧部分分别形成为使其下侧部分比上侧部分更向车辆内方侧凹入的状态,但也可以使该下侧部分的下表面为越是位于车辆内方侧越低的倾斜状等、适当地变更形状。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行进台车44的车辆行进方向的两端侧部分分别形成为使上侧部分的上表面为越是位于车辆内方侧越高的倾斜状,但也可以形成为使上侧部分比下侧部分更向车辆内方侧凹入的状态等、适当地变更形状。
(8)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行进台车44上,相对于左右一对的行进轨道42分别设置前后一对的行进轮41,使设置在行进台车44上的行进轮41为4轮,但也可以相对于左右一对的行进轨道42分别设置3轮以上的行进轮41,例如,也可以在行进台车44上,相对于左右一对的行进轨道42分别设置沿车辆前后方向排列的4个行进轮41,使设在行进台车44上的行进轮41为8轮。
(9)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净化空气通风机构的排气部设在周壁上的对应于空气流动空间及输送车移动空间的部位上,将排气部形成在空气流动空间及输送车移动空间的侧方,但也可以在设于从地板部向上方隔开间隔的部位上的多孔状的格栅板上设置物品收纳搁板和物品输送车,通过格栅板构成净化空气通风机构的排气部,将排气部形成在空气流动空间及输送车移动空间的下方。另外,在此情况下,也可以在周壁上的对应于空气流动空间及输送车移动空间的部位上也形成净化空气通风机构的排气部。

Claims (13)

1.一种物品收纳设备,具备:
物品收纳搁板,具备多个物品收纳部;
物品输送车,具备在上述物品收纳搁板的前方的输送车移动空间的地板部上行进的行进台车、和升降自如地支承在上述行进台车上的物品移载装置;
净化空气通风机构,使净化空气流动以使其从上述物品收纳部的背部侧朝向上述输送车移动空间通过上述物品收纳部、并且使净化空气流动以使其在上述输送车移动空间内流动到下方后从排气部排气;
空气流动空间,在相对于上述物品收纳搁板的上述物品收纳部不能空气流动地分隔并且相对于上述输送车移动空间能够空气流动的状态下,在上述物品收纳部的下方遍及上述物品收纳搁板的搁板横宽方向的大致全长而形成;
空气导引体,在上述物品输送车的行进方向视图中,位于与上述行进台车的车辆横宽方向的端部侧部分的上部的高度相同的高度或比其靠上方,并且在从搁板前后方向的上述输送车移动空间的一端区域突出到上述输送车移动空间内的状态下,遍及上述物品收纳搁板的搁板横宽方向的大致全长而形成;
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行进台车上,形成有空气流通路径,所述空气流通路径在上述行进台车的车辆行进方向的两端部上可空气出入地开口、并且将该两端部的开口部之间可空气流动地连通,
上述空气流通路径在上述行进台车的底部上形成为朝下开口的凹槽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品收纳设备,其特征在于,
构成为,上述空气导引体与上述行进台车的车辆横宽方向的端部在俯视图中重叠。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物品收纳设备,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空气流通路径内,设有在上下方向和车辆行进方向上延伸的整流板。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物品收纳设备,其特征在于,
上述行进台车的车辆行进方向的两端部分别具有在车辆行进方向上越朝向车辆内方侧越高而倾斜的上表面、和位于上述上表面的下方、相对于上述上表面的前端更向上述车辆内方凹入的部分。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物品收纳设备,其特征在于,
将上述输送车移动空间与外部分隔的分隔壁设在上述输送车移动空间的搁板横宽方向端部上;
上述空气导引体的搁板横宽方向的端部区域以比其他部分朝向上述输送车移动空间内更大地突出的状态形成。
6.一种物品收纳设备,具备:
物品收纳搁板,具备多个物品收纳部;
物品输送车,具备在上述物品收纳搁板的前方的输送车移动空间的地板部上行进的行进台车、和通过立设于上述行进台车上的支柱升降自如地被支承的物品移载装置,在此,上述支柱设有前后一对,以使其分别升降自如地导引支承上述物品移载装置的车辆行进方向上的两端部,或者,上述支柱设置为一个,其升降自如地导引支承上述物品移载装置的车辆行进方向上的一端部;
净化空气通风机构,使净化空气流动以使其从上述物品收纳部的背部侧朝向上述输送车移动空间通过上述物品收纳部、并且使净化空气流动以使其在上述输送车移动空间内流动到下方后从排气部排气;
其特征在于,
在从上述支柱向车辆横宽方向上的上述物品收纳搁板存在的一侧离开的部位上,以朝向车辆横宽方向的上述支柱所位于的一侧的内面及朝向与上述支柱所位于的一侧相反侧的外面中的至少一个在俯视图中形成为向车辆横宽方向隆起的弯曲形状的状态设置有具有沿着车辆行进方向延伸的形状、并且上下方向的长度是与上述支柱大致相同的长度的整流板。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物品收纳设备,其特征在于,
上述支柱设有前后一对,以使其分别升降自如地导引支承上述物品移载装置的车辆行进方向上的两端部;
上述整流板分别对应于上述前后一对支柱而设有前后一对。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物品收纳设备,其特征在于,
设有:
空气流动空间,在相对于上述物品收纳搁板的上述物品收纳部不能空气流动地分隔并且相对于上述输送车移动空间能够空气流动的状态下,在上述物品收纳部的下方遍及上述物品收纳搁板的搁板横宽方向的大致全长而形成;
空气导引体,在上述物品输送车的行进方向视图中,位于与上述行进台车的车辆横宽方向的端部侧部分的上部的高度相同的高度或比其靠上方,并且在从搁板前后方向的上述输送车移动空间的一端区域突出到上述输送车移动空间内的状态下,遍及上述物品收纳搁板的搁板横宽方向的大致全长而形成。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物品收纳设备,其特征在于,
将上述输送车移动空间与外部分隔的分隔壁设在上述输送车移动空间的搁板横宽方向端部上;
上述空气导引体的搁板横宽方向的端部区域以比其他部分朝向上述输送车移动空间内更大地突出的状态形成。
10.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物品收纳设备,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行进台车上形成有空气流通路径,所述空气流通路径在上述行进台车的车辆行进方向的两端部上可空气出入地开口、并且将该两端部的开口部之间可空气流动地连通。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物品收纳设备,其特征在于,
上述空气流通路径在上述行进台车的底部上形成为朝下开口的凹槽状。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物品收纳设备,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空气流通路径内,设有在上下方向和车辆行进方向上延伸的整流板。
13.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物品收纳设备,其特征在于,
上述行进台车的车辆行进方向的两端部分别具有在车辆行进方向上越朝向车辆内方侧越高而倾斜的上表面、和位于上述上表面的下方、相对于上述上表面的前端更向上述车辆内方凹入的部分。
CN 200910006618 2008-02-06 2009-02-05 物品收纳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0314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026881A JP4811677B2 (ja) 2008-02-06 2008-02-06 物品収納設備
JP2008026880A JP4688000B2 (ja) 2008-02-06 2008-02-06 物品収納設備
JP2008026880 2008-02-06
JP2008-026880 2008-02-06
JP2008-026881 2008-02-06
JP2008026881 2008-02-0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03141A CN101503141A (zh) 2009-08-12
CN101503141B true CN101503141B (zh) 2013-03-27

Family

ID=409755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910006618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03141B (zh) 2008-02-06 2009-02-05 物品收纳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688000B2 (zh)
CN (1) CN10150314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08092B (zh) * 2010-06-18 2013-09-11 Jgc Corp Processing equipment
NL1038148C2 (nl) * 2010-08-03 2012-02-13 Ferdar Automation Technology Nederland B V Opslag- en orderverzamelsysteem.
JP2012096906A (ja) * 2010-11-04 2012-05-24 Toky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自動倉庫
CN104245541B (zh) * 2012-04-05 2016-03-23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输送系统
EP2889235B1 (en) * 2012-08-21 2020-08-05 Murata Machinery, Ltd. Stocker provided with purging functionality, stocker unit, and method for supplying cleaning gas
CN102874534B (zh) * 2012-10-08 2017-03-01 上海集成电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 自动化物料输送系统及其方法
NL1041164B1 (nl) 2015-01-30 2016-10-12 I-Collector Holding B V Inrichting en werkwijze voor het beheren van de opslag van artikelen.
CN105775534B (zh) * 2016-05-26 2017-12-26 新昌县沃克工具有限公司 自洁无尘仓储室
JP6631446B2 (ja) * 2016-09-09 2020-01-15 株式会社ダイフク 物品収納設備
NO344407B1 (en) 2017-10-24 2019-12-02 Autostore Tech As Automated storage and retrieval system and method of providing access to equipment
JP7087972B2 (ja) * 2018-12-04 2022-06-2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配送システム
JP2022191535A (ja) * 2019-11-25 2022-12-28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スタッカクレーン
CN117125491B (zh) * 2023-10-27 2024-01-02 江苏奥汇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太阳能电池片周转存放装置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96243A (zh) * 2006-06-27 2008-01-02 株式会社大福 物品收纳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16518A (ja) * 1998-06-26 2000-01-18 Murata Mach Ltd 自動倉庫
JP2006327773A (ja) * 2005-05-27 2006-12-07 Murata Mach Ltd 自動倉庫
JP4780396B2 (ja) * 2006-03-02 2011-09-28 株式会社ダイフク 物品保管庫及びクリーンルーム用の物品保管設備
JP2007276987A (ja) * 2006-04-11 2007-10-25 Murata Mach Ltd 搬送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96243A (zh) * 2006-06-27 2008-01-02 株式会社大福 物品收纳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0-16518A 2000.01.18
JP特开2003-81406A 2003.03.19
JP特开2007-276987A 2007.10.25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03141A (zh) 2009-08-12
JP2009184785A (ja) 2009-08-20
JP4688000B2 (ja) 2011-05-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03141B (zh) 物品收纳设备
CN101143644B (zh) 基板收纳设备及基板处理设备及基板收纳设备的动作方法
CN101332934B (zh) 物品保管库
CN101145504B (zh) 基板处理方法
TWI408090B (zh) 物品保管庫
CN102040049B (zh) 基板用收纳容器以及输送该基板用收纳容器的输送设备
CN101503140B (zh) 物品收纳设备
CN101220978B (zh) 净化空气通风式的物品保管设备
JP4780396B2 (ja) 物品保管庫及びクリーンルーム用の物品保管設備
JP4780401B2 (ja) クリーンルーム用の物品保管設備
TWI408091B (zh) 物品收納設備(一)
JP3882139B2 (ja) クリーン搬送車
CN101219736B (zh) 板状物品用搬运车
JP4811677B2 (ja) 物品収納設備
CN101096242B (zh) 物品保管设备
CN104245546A (zh) 搬运装置
JP4183976B2 (ja) 収納体の環境改善装置
JP2009007125A (ja) 物品搬送車
CN104245547B (zh) 输送装置
CN103008319A (zh) 清洁气体送风单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327

Termination date: 2021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