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45279A - 热塑性树脂制品的成形方法及其成形装置 - Google Patents
热塑性树脂制品的成形方法及其成形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245279A CN104245279A CN201380015664.9A CN201380015664A CN104245279A CN 104245279 A CN104245279 A CN 104245279A CN 201380015664 A CN201380015664 A CN 201380015664A CN 104245279 A CN104245279 A CN 10424527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ressing mold
- cooling component
- transfer printing
- building mortion
- st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7
- 229920005992 thermoplastic resin Polymer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4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63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9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62
- 238000010023 transfer prin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1
- 229920001169 thermoplastic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7
- 239000004416 thermosoftening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7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5
- 230000037361 pathwa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8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08000034189 Sclerosis Diseas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45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0000003321 ampl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3199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3
- 229920003023 plastic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0748 compression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7493 shap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1 polyprop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4411 alumin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5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33228 biological reg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286 illu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7747 pl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20005644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glycol co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4698 Polyeth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743 Polyprop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5000013361 beverag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87 circ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36 halo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150000002367 halogen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698 in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678 irradi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2844 mel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018 mel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0573 polyeth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1155 polyprop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672 process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080 pun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641 stabili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1105 stabil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150000001336 alkene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1971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806 elastom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0981 epithelium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JRZJOMJEPLMPRA-UHFFFAOYSA-N olefin Natural products CCCCCCCC=C JRZJOMJEPLMPRA-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904 short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2725 thermoplastic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792 warm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2799 BoPET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CURLTUGMZLYLDI-UHFFFAOYSA-N Carbon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C=O CURLTUGMZLYLDI-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089 Cyclic olefin co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713 Cyclic olefin copolym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5041 Myla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677 Nyl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793 Polystyr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CDBYLPFSWZWCQE-UHFFFAOYSA-L Sodium Carbonate Chemical compound [Na+].[Na+].[O-]C([O-])=O CDBYLPFSWZWCQE-UHFFFAOYSA-L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253 ac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45601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56 allo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1089 carbon dioxid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BVKZGUZCCUSVTD-UHFFFAOYSA-N carbonic acid Chemical compound OC(O)=O BVKZGUZCCUSVT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577 co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425 crystallis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25 crystall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536 elastomer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72 electroless pl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1389 fruit/vegetable juic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9 nick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778 nylo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06 packaging method and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643 poly(ether keto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296 polysiloxa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223 polystyr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50 progres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179 sorption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3555 soy sauc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3011 styrenyl group Chemical class [H]\C(*)=C(/[H])C1=C([H])C([H])=C([H])C([H])=C1[H]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08 swee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0391 vinyl group Chemical group [H]C([*])=C([H])[H]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554 vinyl 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59/00—Surface shaping of articles, e.g. embossing;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59/16—Surface shaping of articles, e.g. embossing; Apparatus therefor by wave energy or particle radiation, e.g. infrared heat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35/00—Heating, cooling or curing, e.g. crosslinking or vulcanising;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35/02—Heating or curing, e.g. crosslinking or vulcanizing during moulding, e.g. in a mould
- B29C35/08—Heating or curing, e.g. crosslinking or vulcanizing during moulding, e.g. in a mould by wave energy or particle radiatio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35/00—Heating, cooling or curing, e.g. crosslinking or vulcanising;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35/02—Heating or curing, e.g. crosslinking or vulcanizing during moulding, e.g. in a mould
- B29C35/08—Heating or curing, e.g. crosslinking or vulcanizing during moulding, e.g. in a mould by wave energy or particle radiation
- B29C35/0805—Heating or curing, e.g. crosslinking or vulcanizing during moulding, e.g. in a mould by wave energy or particle radiation using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35/00—Heating, cooling or curing, e.g. crosslinking or vulcanising;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35/16—Cool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3/00—Compression moulding, i.e. applying external pressure to flow the moulding material;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3/32—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3/52—Heating or cool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59/00—Surface shaping of articles, e.g. embossing;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59/02—Surface shaping of articles, e.g. embossing; Apparatus therefor by mechanical means, e.g. press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59/00—Surface shaping of articles, e.g. embossing;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59/02—Surface shaping of articles, e.g. embossing; Apparatus therefor by mechanical means, e.g. pressing
- B29C59/022—Surface shaping of articles, e.g. embossing; Apparatus therefor by mechanical means, e.g. press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r the configuration, e.g. dimensions, of the embossments or the shaping tools therefor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7—Making masks on semiconductor bodies for further photolithographic processing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H01L21/18 or H01L21/34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35/00—Heating, cooling or curing, e.g. crosslinking or vulcanising;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35/02—Heating or curing, e.g. crosslinking or vulcanizing during moulding, e.g. in a mould
- B29C35/08—Heating or curing, e.g. crosslinking or vulcanizing during moulding, e.g. in a mould by wave energy or particle radiation
- B29C35/0805—Heating or curing, e.g. crosslinking or vulcanizing during moulding, e.g. in a mould by wave energy or particle radiation using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 B29C2035/0822—Heating or curing, e.g. crosslinking or vulcanizing during moulding, e.g. in a mould by wave energy or particle radiation using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using IR radiatio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35/00—Heating, cooling or curing, e.g. crosslinking or vulcanising;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35/16—Cooling
- B29C2035/1616—Cooling using liquid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3/00—Compression moulding, i.e. applying external pressure to flow the moulding material;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3/32—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3/52—Heating or cooling
- B29C2043/522—Heating or cooling selectively heating a part of the mould to achieve partial heating, differential heat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59/00—Surface shaping of articles, e.g. embossing;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59/02—Surface shaping of articles, e.g. embossing; Apparatus therefor by mechanical means, e.g. pressing
- B29C59/022—Surface shaping of articles, e.g. embossing; Apparatus therefor by mechanical means, e.g. press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r the configuration, e.g. dimensions, of the embossments or the shaping tools therefor
- B29C2059/023—Microemboss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11/00—Producing optical elements, e.g. lenses or prisms
- B29D11/00009—Production of 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 B29D11/00269—Fresnel lens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K—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B29B, B29C OR B29D, RELATING TO MOULDING MATERIALS OR TO MATERIALS FOR MOULDS,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 B29K2101/00—Use of unspecified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s moulding material
- B29K2101/12—Thermoplastic material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L—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 B29C, RELATING TO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11/00—Optical elements, e.g. lenses, prisms
- B29L2011/0016—Lenses
- B29L2011/005—Fresnel lens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Shaping Of Tube Ends By Bending Or Straightening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生产率及转印品质等的热塑性树脂制品的成形方法及其成形装置。热塑性树脂制品的成形方法包括加热工序、转印工序、冷却工序及脱模工序,在加热工序中,在不向冷却构件照射红外线的状态下向压模照射红外线,在转印工序的至少结束阶段,压模与冷却构件接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塑性树脂制品的成形方法及其成形装置,尤其是涉及能够提高生产率及转印品质的热塑性树脂制品的成形方法及其成形装置。
背景技术
在微型化学芯片、微型流体设备、导光板、菲涅尔透镜、光盘或光学元件等中,期望实现精度良好地向塑料成形品转印微细的图案(结构)的技术、提高上述转印的生产率的技术的确立等,而提出各种各样的技术。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塑料成形加工方法的技术,其特征在于:准备具有转印面且由塑料材料构成的基材,在露出转印面的状态下将基材固定,将至少一部分由红外线透射材料构成的压模的赋形面保持为与基材的转印面密接的状态,对压模沿着指向基材的方向照射红外线。
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利用热压成形来向热塑性树脂板的表面转印期望的图案的热压成形方法的技术。
该技术的特征在于:在安装于冲压机的冷却板与热塑性树脂板之间配设加热板,该加热板在面向该热塑性树脂板的一侧安装了具有图案的压模,在冲压动作之前,利用高频感应加热将压模和加热板加热至超过热塑性树脂板的软化温度的第一规定温度,接着利用冲压动作将压模紧压到热塑性树脂板的表面而将图案转印到该热塑性树脂板的表面,保持着将压模紧压到所述热塑性树脂板的状态并利用冷却板将加热板和压模冷却至小于软化温度的第二规定温度。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15804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25590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上述的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塑料成形加工方法是这样的方法:使红外线透射红外线透射材料,通过红外线透射,而使红外线透射材料升温。该红外线透射材料的升温与不透射红外线的材料的升温相比,虽然是小的升温,但是例如在使用红外线透射材料作为冷却构件及/或薄(通常厚度为零点几mm)的压模的增强构件的情况下,会产生冷却时间变长而无法提高生产率的问题。
而且,在使用薄的压模的情况下,有时压模会因翘曲、挠曲等而从平坦的状态发生变形。这种情况下,期望抑制压模的变形,以平坦的状态进行转印,从而提高转印品质。
另外,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塑料成形加工方法中,期望均匀地使压模升温。即,在升温时,若压模的温度分布差,则为了将成形面整体升温至能够成形的温度,而需要长的加热时间,而且,由于长时间加热,而需要长的冷却时间,因此存在成形周期变长而无法提高生产率的问题。
另外,上述的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热压成形方法中,虽然利用高频感应加热来对压模和加热板进行加热,但在高频感应加热中,压模的温度分布差,为了进行均匀的加热而需要长的加热时间,另外,由于无法进行成形(冲压)中的加热,因此需要对加热板进行加热,存在加热时间及冷却时间变长而无法提高生产率的问题。
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生产率及转印品质等的热塑性树脂制品的成形方法及其成形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热塑性树脂制品的成形方法(适当简称作成形方法)包括:加热工序,从加热装置经由照射路径向压模照射红外线,来对该压模进行辐射加热;转印工序,将被辐射加热了的所述压模的赋形面的结构向热塑性树脂的转印面转印;冷却工序,使所述压模与冷却构件接触,经由所述压模来对所述热塑性树脂进行冷却,从而使该热塑性树脂固化或硬化;脱模工序,解除所述赋形面与所述转印面的接触的状态,由此使成形件脱模,在所述加热工序中,在使所述冷却构件从所述照射路径退出的状态下向所述压模照射所述红外线,在所述转印工序的至少结束阶段,所述压模与所述冷却构件接触。
另外,本发明的热塑性树脂制品的成形装置(适当简称作成形装置)具备:加热装置,其使用光源来进行红外线辐射加热;压模,其被从所述光源照射出的红外线辐射加热;冷却构件,其与被辐射加热了的所述压模接触来对该压模进行冷却;第一模具,其具有使所述冷却构件进入到所述红外线的照射路径中或从所述红外线的照射路径退出的进退机构;第二模具,其对要被转印所述压模的赋形面的结构的热塑性树脂进行保持;压模保持机构,其为了使所述压模与所述冷却构件接触或分离而将所述压模保持为能够相对地进行移动,在使所述冷却构件从所述红外线的照射路径退出的状态下,从所述加热装置照射出的红外线向所述压模照射来对该压模进行辐射加热,在转印的至少结束阶段,所述压模与进入到所述红外线的照射路径中的所述冷却构件接触,该冷却构件对所述压模进行增强。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热塑性树脂制品的成形方法及其成形装置,从加热装置照射出的红外线不向冷却构件照射而直接向压模照射来对该压模进行辐射加热,因此能够使用不会因红外线发生升温而相应地低温的冷却构件。由此,能够缩短冷却时间,能够大幅地提高生产率。
另外,即使在使用薄的压模而压模因翘曲、挠曲等要从平坦的状态发生变形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压模的变形,在平坦的状态下进行转印,从而提高转印品质。
附图说明
图1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成形装置的简图,(a)表示剖视图,(b)表示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图2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涉及的成形装置的加热装置的简图,(a)表示主视图,(b)表示仰视图。
图3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涉及的成形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简图,(a)表示加热工序的放大剖视图,(b)表示冷却工序的放大剖视图。
图4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涉及的成形装置的冷却构件的简要仰视图。
图5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涉及的成形装置的压模保持机构的简要俯视图。
图6是说明本发明的变形例涉及的成形装置的简要剖视图。
图7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成形方法的简要剖视图。
图8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应用例涉及的成形方法的简要剖视图。
图9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应用例涉及的成形方法所使用的成形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简要剖视图。
图10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应用例涉及的成形方法的简要剖视图。
图11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热塑性树脂制品的成形装置的简图,(a)表示剖视图,(b)表示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图12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涉及的热塑性树脂制品的成形装置的简图,(a)表示主要部分的剖视图,(b)表示A部的放大剖视图。
图13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热塑性树脂制品的成形方法的简要剖视图。
图14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热塑性树脂制品的成形装置及其成形方法的简要剖视图。
图15是说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涉及的热塑性树脂制品的成形装置及其成形方法的简要剖视图。
图16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涉及的热塑性树脂制品的成形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简要放大剖视图。
图17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涉及的热塑性树脂制品的成形方法的简要剖视图。
图18是说明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涉及的热塑性树脂制品的成形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简要放大剖视图。
图19是说明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涉及的热塑性树脂制品的成形方法的简要剖视图。
图20是表示本发明中优选的包装体的主要部分的侧剖视图。
图21是将图20的包装体的A部放大表示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22是图20的包装体的注入口(瓶口部的上端面)的俯视图。
图23是表示在图20的包装体的口部形成的凹凸部的最佳的图案的局部俯视图。
图24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包装体的口部形成的凹凸部的又一图案的局部俯视图。
图25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包装体的口部形成的凹凸部的另一图案的局部俯视图。
图26是表示本发明的包装体的其它例的侧剖视图。
图27是图26的包装体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热塑性树脂制品的成形方法及其成形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成形装置的简图,(a)表示剖视图,(b)表示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在图1中,本实施方式的热塑性树脂制品的成形装置1(适当称作成形装置1)构成为具备加热装置2、压模3、冷却构件4、第一模具5、第二模具6及压模保持机构7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热塑性树脂是预先成形的基材8,压模3的赋形面31的结构要被转印到基材8的转印面81上。
这里,预先成形的基材是指CD用的圆板、滤色器用的矩形片材或者卷绕成辊卷状的片材等结束了注塑成形工序或压缩成形工序的基材(经过各工序而成为常温的基材)。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的热塑性树脂并不局限于上述的预先成形了的基材8,例如可以是注塑成形工序或压缩成形工序中的升温了的基材(未图示)。
这里,注塑成形工序或压缩成形工序中的升温了的基材是指注塑成形工序或压缩成形工序没有完全地结束的基材(例如,处于工序中途正在熔融或软化的基材、虽经过各工序但未冷却至常温而被升温了的基材)。
(加热装置)
图2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涉及的成形装置的加热装置的简图,(a)表示主视图,(b)表示仰视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图2中,省略了开闭器24。
在图2中,第一实施例中的加热装置2构成为具备截面形状为正方形的光导管21、与该光导管21连结且截面形状为正方形的灯箱22、收容在该灯箱22内的光源23、及开闭器24(参照图1(a))等。
该加热装置2利用光源23对压模3进行红外线辐射加热。
光源23是卤素灯等红外线光源,能够有效地进行辐射加热。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光源23,将五根棒状的卤素灯大致等间隔地并列设置在灯箱22的内部而成。
需要说明的是,光源23并不局限于卤素灯,另外,光源23的形状、数量、设置方向及输出等并没有特别限定。
灯箱22形成为截面形状呈正方形的箱状,由在内侧具有镜面的板状构件(例如,在成为内侧的面上实施了镀银等的钢板)构成。需要说明的是,截面形状是指与照射方向正交的截面的形状。
该灯箱22具有大致长方体状的内部空间221,内部空间221构成为,底面呈正方形(一边的长度为W2)且高度为L2。另外,灯箱22在一方的面(图2(a)中为下表面)的中央具有开口部222,开口部222呈正方形状(一边的长度为W1)。
另外,灯箱22以经由开口部222与光导管21连通的方式与光导管21连结。
这里,灯箱22形成为截面形状呈正方形的箱状,因此从光源23放射出的红外线的一部分没有被镜面反射,而通过开口部222进入光导管21。
另外,除此以外的红外线在经过镜面的一次或二次以上的反射后,通过开口部222而进入光导管21。该红外线通过长方体状的镜面(与内部空间221对应的镜面)的反射,而以均匀化的状态(被称作预混合的状态)通过开口部222进入光导管21。由此,加热装置2能够将均匀化的状态(被称作预混合的状态)的红外线向开口部222照射。
光导管21形成为截面形状呈正方形的筒状(两端开口的筒状),由在内侧具有镜面的板状构件(例如,在成为内侧的面上实施了镀银等的钢板)构成。需要说明的是,光导管21通常为中空镜面体,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可以为实心透明体。
该光导管21具有大致长方体状的内部空间211,内部空间211构成为,底面呈正方形(一边的长度为W1)且高度为L1。另外,光导管21以一方的端部(图2(a)中为上方的端部)与开口部222对应的方式与灯箱22连结。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为W2>W1,在满足该条件的同时适当设定上述的尺寸W1及L1。
这里,光导管21及灯箱22并不局限于上述结构。即,虽然未图示,但优选加热装置2具备截面形状为多边形的光导管、与该光导管连结且截面形状为多边形的灯箱以及收容在该灯箱内的光源,光导管的截面形状可以为三角形、四边形、正六边形或平行六边形,灯箱的截面形状可以为三角形、四边形、正六边形或平行六边形。
这样,与本发明的发明人等在日本特愿2011-151395(日本特开2013-020738号公报)中公开的加热装置大致同样,加热装置2能够以非常高的水准实现均匀化的辐射照度分布,能够将压模3均匀地加热。由此,能够避免如下等不良情况:在升温之时,若压模的温度分布差,则为了将成形面整体升温至能成形的温度而需要长的加热时间,而且由于长时间加热而需要长的冷却时间,因此成形周期变长,无法提高生产率。
开闭器24是由遮挡红外线的材料构成的板状构件,能够往复移动地设置在光导管21的下部,该开闭器24在气缸等驱动机构(未图示)的作用下进行往复移动。这样,能够利用开闭器24的开闭来控制照射时间,能够容易地进行压模3的温度控制。
需要说明的是,加热装置2并不局限于上述的结构,虽未图示,例如可以是具有与上述的结构不同的结构的、能够使用光源来进行红外线辐射加热的加热装置、碳酸气体激光器、半导体激光器及在上述激光器上组合扫描器而成的扫描式激光器。
(压模)
压模3是材质通常为Ni或Si的板状构件,被从光源23照射出的红外线进行辐射加热。本实施方式的压模3的厚度通常为几百μm,但不局限于此。该压模3在下表面具有赋形面31,在赋形面31上形成有凹部及凸部。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未图示,但可以在压模3的上表面形成黑色膜,这样的话,能够效率良好地吸收红外线。由此,压模3的赋形面31通过红外线的辐射加热而被均匀且迅速地加热。另外,也可以取代形成黑色膜,而例如将压模3形成为具有有色膜及/或镀敷皮膜的结构。需要说明的是,作为有色膜,可以举出硅酮系黑色涂料、黑色镀Cr膜等。另外,作为镀敷皮膜,可以举出非电解镀Ni膜等。
(冷却构件)
冷却构件4通常为由热传导性优越的铝或铜等构成的板状构件,如后所述,与被辐射加热了的压模3接触来增强该压模3并对该压模3进行冷却。这里,冷却构件4不会被照射红外线,也不需要使红外线透射,因此能够使用热传导性优越的材料,从而缩短基材8的冷却时间而提高生产率。
另外,冷却构件4中形成有供冷水等制冷剂循环的流路41,使得该冷却构件4被冷却至规定的温度,因此能够有效地冷却压模3,能缩短冷却时间,从而能提高生产率。
冷却构件4能够往复移动地设于第一模具5的基部51,且在气缸等进退机构(未图示)的作用下沿大致水平方向进行往复移动。
即,成形装置1构成为,在使冷却构件4从红外线的照射路径(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基部51的开口部511)退出的状态(该状态也被称作不向冷却构件4照射红外线的状态)下,对压模3照射从加热装置2照射出的红外线来对该压模3进行辐射加热。另外,成形装置1在转印的至少结束阶段使压模3与进入到红外线的照射路径中的冷却构件4接触,从而该冷却构件4对压模3进行增强。
这里,使冷却构件4从红外线的照射路径退出的状态、不向冷却构件4照射红外线的状态包括:完全不向冷却构件4照射红外线的状态;以及虽向冷却构件4的端面等照射红外线但几乎不向冷却构件4的上表面(也称作主表面)照射红外线的状态。
另外,转印的结束阶段意味着熔融或软化了的基材8几乎全部与赋形面31的形状相应地变形完的阶段。
这样,在从加热装置2照射出的红外线对压模3进行辐射加热时,冷却构件4从红外线的照射路径退出,因此冷却构件4完全不会或者基本不会因红外线而升温。例如,在经由红外线透射材料来冷却基材8的情况下,若照射出的红外线透射红外线透射材料,则即使是红外线透射材料也会升温,相对而言,成形装置1通过使用不会因红外线发生升温而相应地低温的冷却构件4,由此能够缩短冷却时间,能够提高生产率。
另外,在转印工序中,冷却构件4作为压模3的增强构件而发挥功能,因此能够减薄压模3,从而能够缩短加热时间及冷却时间。
而且,红外线不透射冷却构件4,因此通常使用由铝或铜等导热系数比红外线透射材料高的材料构成的冷却构件4,由此能够缩短冷却时间,能够提高生产率。
另外,在例如将压模3与红外线透射材料(通常该材料为平板状)接合的情况下,压模3的热量会向红外线透射材料传导,但相比而言,成形装置1由于没有使用红外线透射材料,因此由此也会缩短加热时间以及对因热传导而被加热的红外线透射材料进行冷却的冷却时间。
另外,虽未图示,但也可以依次使用多个冷却构件4,这种情况下,由于能够使用被充分冷却的冷却构件4,因此能够缩短冷却时间,从而能够提高生产率。
而且,在转印工序的至少结束阶段,压模3与冷却构件4接触,该冷却构件4对压模3进行增强,因此,即使在压模3薄的情况下,也能够有效地避免因压模3的机械强度不足而对转印品质造成恶劣影响这样的不良情况。
图3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涉及的成形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简图,(a)表示加热工序的放大剖视图,(b)表示冷却工序的放大剖视图。
另外,图4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涉及的成形装置的冷却构件的简要仰视图。需要说明的是,图4的A-A剖视图由图3(a)示出,图4的B-B剖视图由图3(b)示出。
在图3、4中,第一实施例中的冷却构件4具有由铝或铜等构成的矩形平板状的下板43及上板44,下板43及上板44在大致二等分的一侧形成有与基部51的开口部511对应的正方形状的开口部42。
需要说明的是,开口部42的侧面通常如上述的灯箱22那样为镜面。
另外,下板43在大致二等分的另一侧蜿蜒地形成有流路41,在流路41的两端部连结接头432,而且,上板44以被密封的状态固接于下板43。
另外,下板43在与后述的按压构件73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大致长圆形状的凹部431,如图3(b)所示,通过该凹部431来避免下板43与按压构件73的干涉。而且,下板43在两侧的缘部以带有高低差的方式形成被支承部433,通过被支承部433与支承构件513卡合,由此冷却构件4以能够沿大致水平方向往复移动的方式安装于基部51。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向开口部42的侧面照射红外线,虽然未图示,但例如也可以将冷却构件4大致二等分地分割,使分割出的两个部分分别进行往复移动,由此将形成有流路41等的这一方的冷却构件4构成为完全不被照射红外线的结构。
(第一模具)
如图1所示,第一模具5具有基部51及支架52等,保持着压模3的压模保持机构7安装成能够沿上下方向进行移动,从而能够使压模3与冷却构件4接触或分离。
另外,第一模具5具有如上述那样使冷却构件4进入红外线的照射路径或从红外线的照射路径退出的进退机构(未图示)。
另外,如图3所示,第一实施例中的基部51为在大致中央形成有开口部511的板状构件,上表面与光导管21的下方端部连结。开口部511形成在与光导管21大致对应的位置,且形成为与光导管21的截面形状大致相同的形状,侧面与光导管21及灯箱22的内侧的面同样地具有通过镀银等形成的镜面。由此,开口部511与光导管21大致同样地发挥功能,能够将来自光源23的红外线均匀地向压模3的上表面照射,从而均匀地加热压模3。
另外,基部51在下部安装有通过支承构件513而能够往复移动的冷却构件4。
而且,基部51在上部形成有供制冷剂循环的流路512,从而对基部51及冷却构件4进行强制冷却。这样,能够抑制冷却构件4的升温,因此在与被辐射加热了的压模3接触来冷却该压模3时,能够有效地冷却压模3。
支架52是安装于基部51的下表面的板状构件,且在下表面形成有凹部,保持着压模3的压模保持机构7以能够沿着上下方向移动的方式收容在该凹部中。通过该支架52,将压模3能够沿上下方向移动地安装在与光导管21对应的位置且安装在冷却构件4的下方。
(第二模具)
第二模具6为板状构件,对要被转印压模3的赋形面31的结构的基材8进行保持。即,第二模具6如图3所示形成有用于进行真空吸附的孔,对以被定位了的状态载置着的基材8进行真空吸附。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模具5及第二模具6安装于冲压机(例如,低压冲压机(冲压压力:1.0MPa)),例如第二模具6进行升降。
(压模保持机构)
压模保持机构7如图1所示为大致板状构件,将压模3保持为能够相对地进行移动,以使压模3与冷却构件4接触或分离。
在本实施方式中,压模保持机构7安装于第一模具5且为第二模具6及压模3向冷却构件4侧移动(第一模式)的结构,但并不局限于此,虽然未图示,例如可以构成为冷却构件4及压模3向第二模具6侧移动(第二模式)或者冷却构件4及第二模具6向压模3侧移动的结构(第三模式)。即,将压模3保持为能够相对地进行移动意味着以上述的第一、第二及第三模式中的任一模式进行保持。
这里,优选压模保持机构7具有对保持着的压模3向基材8的方向施力的施力机构(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压缩弹簧71)。
这样,在第二模具6上升而使基材8与压模3接触时,压模3在被拉伸的状态下紧压到基材8上。即,即使在保持着的压模3因翘曲、挠曲等发生变形的情况下,压模3也以被拉伸的状态与基材8接触,而且,在该状态(压模3被拉伸的状态)下,压模3与冷却构件4压抵。因而,能够排除压模3的翘曲、挠曲等恶劣影响,从而能够提高转印品质。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施力机构,通常使用压缩弹簧71等,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可以使用空气压等。
图5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涉及的成形装置的压模保持机构的主要部分的简要俯视图。需要说明的是,图5的C-C剖视图由图3(a)示出。
在图3、5中,第一实施例的压模保持机构7为大致圆板状,具备如下构件等:对大致正方形状的压模3的周缘进行支承的支承构件72;以夹着压模3的方式螺接于支承构件72,对压模3的对置的两边的各两个部位进行按压的四个按压构件73;以贯通支承构件72的状态螺接于支架52的四个衬套74;以及安装在衬套74的外周,对压模保持机构7向压模3的方向施力的四个压缩弹簧71。
另外,按压构件73通常对压模3的赋形面31以外的至少一部分进行按压,在本实施例中,对压模3的周缘进行按压。
需要说明的是,对压模3进行保持的压模保持机构7并不局限于上述的结构。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成形装置1具有各种各样的变形例。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开闭器24来遮挡红外线,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如图6所示,冷却构件4可以构成为遮挡红外线的结构。这样,成形装置1′无需设置开闭器24,能够实现制造原价的成本降低。
需要说明的是,变形例涉及的成形装置1′除了上述的点以外,构成为与本实施方式的成形装置1大致同样的结构。
接着,参照附图,对上述的成形装置1′的动作及热塑性树脂制品的成形方法的第一实施方式等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变形例涉及的成形装置1′的动作与本实施方式的成形装置1的动作相比,在取代使用开闭器24遮挡红外线而由冷却构件4遮挡红外线等方面不同,其它的动作大致相同。
图7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成形方法的简要剖视图。
在图7中,本实施方式的成形方法是使用成形装置1′对基材8进行压缩成形的成形方法,具有加热工序、转印工序、冷却工序及脱模工序。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基材8的材质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结晶性的热塑性树脂,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可以是非晶性的热塑性树脂。另外,结晶性的热塑性树脂在被冷却时发生固化,非晶性的热塑性树脂在被冷却时发生硬化。
(加热工序)
首先,在加热工序中,成形装置1′如图7(a)所示那样,第二模具6位于第一模具5的下方,从加热装置2向压模3红外线照射来对该压模3进行辐射加热。
另外,在加热工序中,在不向冷却构件4照射红外线的状态下,向压模3照射红外线。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成为不向冷却构件4照射红外线的状态,而使冷却构件4从压模3离开,通常使冷却构件4从红外线的照射路径退出。
这样,在从加热装置2照射出的红外线对压模3进行辐射加热时,冷却构件4从红外线的照射路径退出,因此冷却构件4完全没有或基本没有因红外线而升温。即,成形装置1′通过使用不会因红外线发生升温而相应地低温的冷却构件4,由此能够缩短冷却时间,能够提高生产率。
而且,通过使用由铝或铜等导热系数比红外线透射材料高的材料构成的冷却构件4,由此能够缩短冷却时间,能够提高生产率。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采取如下方法:仅利用在加热工序中压模3所蓄积的热量,而在转印工序中进行转印。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蓄积转印所需的热量,可以适当设定压模3的厚度、对基材8的预加热温度。
另外,从加热装置2照射出的红外线开始对压模3进行辐射加热时,通常由第二模具6来保持基材8,但并不局限于该时机。例如,在辐射加热中可以由第二模具6来保持基材8,这样,能够在自动化的连续成形中缩短成形周期时间。
(转印工序)
接着,在转印工序中,成形装置1′如图7(b)所示那样,将被辐射加热了的压模3的赋形面31的结构向基材8的转印面81转印。即,在该转印工序中,第二模具6上升而使基材8的转印面81与压模3的赋形面31接触,接着,压模3被上推而向上方移动,在压模3与冷却构件4接触的状态下将转印面81紧压于赋形面31,从而将赋形面31的结构转印到基材8的转印面81上。
需要说明的是,在该转印工序中,冷却构件4进入到红外线的照射路径中。
另外,在转印工序的至少结束阶段,压模3与进入到红外线的照射路径中的冷却构件4接触。即,在转印工序的至少结束阶段,如图7(c)所示,压模3与冷却构件4接触,该冷却构件4对压模3进行增强。
这样,即使在例如压模3的厚度为几百μm这样机械强度低的情况下,在转印工序的至少结束阶段,由于冷却构件4与压模3接触,在压模3被冷却构件4增强的状态下完成转印,因此也能够防止利用因翘曲、挠曲等而发生了变形的压模3来完成转印这样的不良情况,能够提高转印精度等。
另外,在转印工序中,冷却构件4作为压模3的增强构件而发挥功能,由此能够减薄压模3,因此能够缩短加热时间及冷却时间。
这里,优选为,在转印工序中,压模3处于被向基材8的方向施力的状态。这样,第二模具6上升而使基材8与压模3接触,在第二模具6进一步上升时,压模3在压缩弹簧71的作用下被紧压到基材8上。由此,压模3成为被拉伸的状态,能够在减少了压模3的翘曲、挠曲等的状态下进行转印,能够提高转印品质。
(冷却工序)
接着,在冷却工序中,成形装置1′如图7(c)所示那样,使压模3与冷却构件4接触,冷却构件4经由压模3对基材8进行冷却,使该基材8固化或硬化。即,通过压模3与冷却构件4接触,并在该状态下将基材8按压到压模3上,由此转印完成,另外,在压模3与冷却构件4接触时,压模3通过向冷却构件4的热传导而被冷却,基材8通过向压模3的热传导而被冷却。
这里,优选的是,可以在开始转印工序的转印之后,开始冷却工序的冷却。需要说明的是,将开始进行转印之时称作基材8与被加热了的压模3接触之时,另外,将开始进行冷却之时称作和基材8接触着的压模3与冷却构件4接触之时。
这样,能够使开始进行转印之时的压模3的温度稳定,能够提高转印品质的可靠性。
另外,成形装置1′中,虽然冷却构件4遮挡红外线,红外线向冷却构件4照射,但由于冷却构件4被供制冷剂循环的流路41冷却至规定的温度,因此能够有效地冷却压模3,能够缩短冷却时间,提高生产率。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的成形装置1构成为,在冷却工序中,开闭器24遮挡红外线,因此能够使用不会因红外线发生升温而相应地低温的冷却构件4,能够缩短冷却时间,提高生产率。
(脱模工序)
接着,在脱模工序中,成形装置1′如图7(d)所示,通过解除将赋形面31按压于转印面81的状态,由此使成形件脱模。即,在该脱模工序中,第二模具6下降而使压模3从冷却构件4离开向下方移动,接着,转印面81从赋形面31离开,第二模具6下降至原点位置(第一模具5的下方的位置),之后,输送基材8,成形的一个周期结束。
如以上所说明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成形装置1、1′及成形方法,在加热工序中,在从加热装置2照射出的红外线未向冷却构件4照射的状态下,对压模3进行辐射加热,因此能够使用不会因红外线发生升温而相应地低温的冷却构件4。由此,能够缩短冷却时间,能够大幅地提高生产率。
另外,即使在压模3因翘曲、挠曲等而要从平坦的状态发生变形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压模3的变形,在平坦的状态下进行转印,从而提高转印品质。
另外,本实施方式具有各种各样的应用例。
接着,参照附图,对本实施方式的应用例进行说明。
<热塑性树脂制品的成形方法的第一应用例>
图8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应用例涉及的成形方法的简要剖视图。
在图8中,第一应用例的成形方法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比,在转印工序中也对压模3进行辐射加热等方面不同。需要说明的是,本应用例的其它方法与上述的实施方式大致相同。
因而,在图8中,省略对与图7同样的方法的部分的详细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应用例的成形方法是使用成形装置1来进行的成形方法,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用变形例涉及的成形装置1′来进行。
(加热工序)
首先,在加热工序中,成形装置1如图8(a)所示那样,开闭器24打开,第二模具6位于第一模具5的下方,从加热装置2向压模3照射红外线,对该压模3进行辐射加热。
需要说明的是,在该加热工序中,与上述的实施方式大致同样,使冷却构件4从红外线的照射路径退出,在不向冷却构件4照射红外线的状态下向压模3照射红外线。
(转印工序)
接着,在转印工序中,成形装置1如图8(b)所示那样,使基材8与被辐射加热了的压模3接触,开始进行转印。即,第二模具6上升而使基材8的转印面81与压模3的赋形面31接触,接着,压模3被上推而向上方移动,且停止在之后进入的冷却构件4的下方的位置。在此期间,开闭器24处于打开的状态,冷却构件4未进入红外线的照射路径,因此红外线向压模3照射而对压模3进行加热,被按压于压模3的基材8通过热传导而被加热。并且,使基材8的转印面81及其附近的热塑性树脂熔融或软化,将压模3的赋形面31的结构转印到基材8的转印面81上。
这样,由于在压模3与基材8接触的状态下对压模3进行辐射加热,因此能够精度良好地进行基材8的温度控制,另外,还能够容易地控制基材8的温度分布,能够实现进一步的微细转印、提高转印品质等。
接着,在转印工序中,成形装置1如图8(c)所示那样,在基材8被紧压于压模3的状态下关闭开闭器24,使冷却构件4进入红外线的照射路径。
另外,在转印工序的至少结束阶段中,与上述的实施方式大致同样,压模3与进入到红外线的照射路径中的冷却构件4接触。即,在转印工序的至少结束阶段中,如图8(d)所示,压模3与冷却构件4接触。这样,如上所述,在冷却构件4与压模3接触且压模3被冷却构件4增强的状态下完成转印,因此能够防止利用因翘曲、挠曲等而发生了变形的压模3来完成转印这样的不良情况,能够提高转印精度等。
(冷却工序)
接着,在冷却工序中,成形装置1如图8(d)所示那样,使压模3与冷却构件4接触,经由压模3来对基材8进行冷却,使该基材8固化或硬化。即,通过使压模3与冷却构件4接触,并在该状态下将基材8按压到压模3上,由此转印完成,另外,在压模3与冷却构件4接触时,压模3通过向冷却构件4的热传导而被冷却,基材8通过向压模3的热传导而被冷却。
需要说明的是,该冷却工序的方法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的冷却工序大致同样。
(脱模工序)
接着,在脱模工序中,成形装置1如图8(e)所示,通过解除将赋形面31按压于转印面81的状态,由此使成形件脱模。即,在该脱模工序中,第二模具6下降而使压模3从冷却构件4离开向下方移动,接着,转印面81从赋形面31离开,第二模具6下降至原点位置,之后,输送基材8,成形的一个周期结束。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应用例的成形方法,能够得到与上述的实施方式大致同样的效果,并且在转印工序中也对压模3进行辐射加热。由此,在压模3与基材8接触的状态下对压模3进行辐射加热,因此能够精度良好地进行基材8的温度控制,另外,还能够容易地控制基材8的温度分布,能够实现进一步的微细转印、提高转印品质等。
<热塑性树脂制品的成形方法的第二应用例>
图9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应用例涉及的成形方法所使用的成形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简要剖视图。
在图9中,第二应用例的成形方法所使用的成形装置1a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的成形装置1相比,在如下等方面不同:取代加热装置2而具备加热装置2a,取代冷却构件4而具备冷却构件4a,取代压模保持机构7而具备压模保持机构7a,而且,具有引导销514、引导面515、按压销61及压缩弹簧62。需要说明的是,成形装置1a的其它结构与上述的成形装置1大致相同。
因而,在图9中,对与图1同样的构成部分标注同一符号,而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虽未图示,加热装置2a与加热装置2相比,在具有三轴机器人等移动机构且能够从与开口部511对应的位置进行移动等方面不同。如后所述,在加热工序中,该加热装置2a位于与开口部511对应的位置,在转印工序、冷却工序及脱模工序中,该加热装置2a从与开口部511对应的位置进行移动,且冷却构件4a移动至与开口部511对应的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加热装置2a的其它结构与上述的加热装置2大致相同。
虽未图示,冷却构件4a与冷却构件4相比,在具有三轴机器人等移动机构且能够向与开口部511对应的位置移动等方面不同。如后所述,在加热工序中,该冷却构件4a位于不与开口部511对应的位置,在转印工序、冷却工序及脱模工序中,该冷却构件4a移动至与开口部511对应的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冷却构件4a的其它结构与上述的冷却构件4大致相同。
第一模具5a与第一模具5相比,在基部51具有引导销514及引导面515等方面不同。
引导销514以前端侧向基部51的斜下方突出的方式固定于基部51,且前端侧插入到按压构件73a的孔中。该引导销514将按压构件73定位成能够移动。
另外,引导面515是形成为向基部51的下方突出的倾斜面,在与按压构件73a的被引导面731卡合而按压构件73a上升时,该引导面515使按压构件73a向外方移动。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模具5a的其它结构与上述的第一模具5大致相同。
第二模具6a与第二模具6相比,在具有按压销61及压缩弹簧62等方面不同。
按压销61能够升降地设置在比基材8靠外侧且与支承构件72a对应的位置,且被压缩弹簧62向上方施力。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模具6a的其它结构与上述的第二模具6大致相同。
压模保持机构7a具有支承构件72a、螺栓721及按压构件73a等。
支承构件72a为大致矩形平板状,借助螺栓721能够升降地设置在与图5所示的按压构件73大致对应的位置。
按压构件73a为大致矩形棒状,在两侧附近形成有孔来供引导销514插入。另外,按压构件73a在各支承构件72a的上方形成有大致矩形平板状的凸部。
需要说明的是,压模保持机构7a的其它结构与上述的压模保持机构7大致相同。
就具有上述结构的成形装置1a而言,在保持压模3且具有被引导面731的压模保持机构7a上升时,被引导面731与引导面515卡合,压模保持机构7a向外方移动。即,压模保持机构7a的按压构件73a等作为将保持着的压模3向外方拉伸的拉伸机构而发挥功能。
这样,即使在保持着的压模3如翘曲或者挠曲那样发生变形的情况下,也能够强制地使压模3成为拉伸的状态,使压模3在被拉伸的状态下与基材8接触,而且,在压模3被拉伸的状态下将压模3按压于冷却构件4。因而,能够排除压模3的翘曲、挠曲等恶劣影响,能够提高转印品质。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施力机构,通常使用压缩弹簧等,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可以使用空气压等。
另外,就成形装置1a而言,在加热工序中,支承构件72a位于下方(下表面与螺栓721的头部相接的位置),对压模3的周缘进行支承。并且,在压模3被加热时,通常压模3向下方弯曲,如图9所示,支承构件72a以线接触的状态对压模3进行支承。这样,与以面接触的状态对压模3进行支承的情况相比,能够均匀地加热压模3。
另外,就成形装置1a而言,在转印工序、冷却工序及脱模工序中,通过上升的按压销61而使支承构件72a上升,且按压构件73a的凸部对压模3进行按压,从而以夹持的方式保持压膜3(参照图10)。需要说明的是,按压销61等作为使支承构件72a移动的支承部、按压部用移动机构而发挥功能。
接着,参照附图,对上述结构的成形装置1a的动作及成形方法的第二应用例等进行说明。
(加热工序)
首先,在加热工序中,成形装置1a如图9所示那样,加热装置2a位于开口部511的上方(冷却构件4a位于从开口部511的上方离开的位置),第二模具6a位于第一模具5a的下方,开闭器24打开,从加热装置2向压模3照射红外线,对该压模3进行辐射加热。
此时,被辐射加热了的压模3通常向下方弯曲,因此支承构件72a以线接触的状态对压模3进行支承。因而,与以面接触的状态对压模3进行支承的情况相比,能够均匀地加热压模3,能够实现加热时间及冷却时间的缩短。
需要说明的是,加热工序中的其它方法等为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的加热工序大致相同的方法,能够获得与上述的实施方式大致相同的效果。
(转印工序)
图10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应用例涉及的成形方法的简要剖视图。
接着,在转印工序中,成形装置1a如图10(a)所示那样,开闭器24关闭了的加热装置2a从开口部511的上方移动,冷却构件4a移动至开口部511的上方。另外,第二模具6a上升,按压销61将支承构件72a上推,压模3以由支承构件72a和按压构件73a的凸部夹持的方式被保持。
需要说明的是,此时,压模3尚处于弯曲的状态。
接着,在第二模具6a进一步上升时,如图10(b)所示,压模保持机构7a上升,被引导面731与引导面515卡合,压模保持机构7a向外方移动。由此,压模3成为被拉伸的状态,压模保持机构7a停止。
而且,在第二模具6a上升时,如图10(c)所示,压缩弹簧62被进一步压缩,基材8与拉伸状态的压模3接触。并且,在基材8与压模3接触时或者在基材8与压模3接触且进一步向上方上推微小距离(例如零点几mm)时,第二模具6a停止。这样,能够在减少了压模3的翘曲、挠曲等的状态下进行转印,能够提高转印品质。
(冷却工序)
接着,在冷却工序中,成形装置1a如图10(d)所示那样,冷却构件4a下降来对压模3进行按压。
这里,如上所述,在基材8与压模3接触时,开始进行转印,通过将冷却构件4a以规定的冲压压力紧压于压模3,由此将被辐射加热了的压模3的赋形面31的结构向基材8的转印面81转印的转印工序完成。
另外,在冷却构件4a与压模3接触时,开始进行冷却,冷却构件4a经由压模3来对基材8进行冷却,使该基材8固化或硬化。
需要说明的是,冷却工序中的其它方法等为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的冷却工序大致相同的方法,能够得到与上述的实施方式大致相同的效果。
(脱模工序)
接着,在脱模工序中,成形装置1a反过来进行上述的动作,即,冷却构件4a上升而第二模具6a下降,解除将赋形面31按压于转印面81的状态,由此使成形件脱模。
之后,输送基材8,冷却构件4a从开口部511的上方移动,加热装置2a移动至开口部511的上方,成形的一个周期结束。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应用例的成形方法及成形装置1a,能够获得与上述的实施方式大致相同的效果,并且被辐射加热了的压模3被以线接触的状态支承,因此与以面接触的状态支承压模3的情况相比,能够均匀地加热压模3,能够缩短加热时间及冷却时间。
另外,在转印工序中,使压模3成为被强制地拉伸的状态,因此能够在减少了压模3的翘曲、挠曲等的状态下进行转印,能够提高转印品质。
[热塑性树脂制品的成形装置及其成形方法的第二实施方式]
图11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热塑性树脂制品的成形装置的简图,(a)表示剖视图,(b)是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在图11中,第二实施方式的热塑性树脂制品的成形装置1b(适当称作成形装置1b)具备加热装置2、压模3、冷却构件4b、第一模具5b及第二模具6等。该成形装置1b中,压模3至少在与冷却构件4b分离的状态下被辐射加热,将被辐射加热了的压模3的赋形面31的结构向热塑性树脂的转印面转印。
这里,上述的“成形装置1b中,压模3至少在与冷却构件4b分离的状态下被辐射加热”包括压模3在与冷却构件4b分离的状态下被辐射加热,也包括这之后压模3在与冷却构件4b接触的状态下被进一步辐射加热的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1中,对与图1大致相同的构成部分标注同一符号而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冷却构件)
冷却构件4b与上述的冷却构件4相比,在未形成流路41以及能够沿水平方向往复移动地设置在第一模具5b的基部51b的下表面等方面不同,其它结构等与冷却构件4大致相同。
(第一模具)
第一模具5b具有基部51b及支架52b等,将压模3保持成能够沿上下方向移动,使压模3与冷却构件4b能够接触或分离。另外,第一模具5b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具有使冷却构件4b进入红外线的照射路径或从红外线的照射路径退出的进退机构(未图示)。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将压模3保持为能够沿上下方向移动而使冷却构件4b无法沿上下方向移动的结构,但并不局限于此,虽然未图示,例如可以是使压模3无法沿上下方向移动的结构,而将冷却构件4b保持为能够沿上下方向移动,或者将压模3及冷却构件4b保持为能够沿上下方向移动。
基部51b为在大致中央形成有开口部511的板状构件,上表面与光导管21的下方端部连结,且在下表面安装有能够沿水平方向移动的冷却构件4b。开口部511形成在与光导管21大致对应的位置处,且形成为与光导管21的截面形状大致相同的形状,侧面与光导管21及灯箱22的内侧的面同样地具有通过银镀敷等形成的镜面。由此,开口部511与光导管21大致同样地发挥功能,能够将来自光源23的光均匀地向被照射面(压模3的上表面)照射,而将被照射面均匀地加热。
这里,优选的是,成形装置1b具有冷却机构,来将冷却构件4b强制冷却。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基部51b在冷却构件4b的周缘部的附近形成有供制冷剂流动的流路512,通过使制冷剂在流路512中流动,由此来强制冷却冷却构件4b。这样,能够抑制冷却构件4b的升温,因此,在与被辐射加热了的压模3接触来冷却该压模3时,能够有效地冷却压模3。
需要说明的是,冷却机构并不局限于上述的结构,可以使用各种各样结构的冷却机构。
支架52b是安装在基部51b的下表面的板状构件,在上表面形成有以能供冷却构件4b沿水平方向移动的方式收容该冷却构件4b的第一凹部,在其下方形成有以能供压模3沿上下方向移动的方式收容该压膜3的第二凹部,在其下方形成有用于使压模3的赋形面31暴露出的开口部。在将该支架52b安装于基部51b时,冷却构件4b能够沿水平方向移动地安装于与光导管21对应的位置,另外,压模3能够沿上下方向移动地安装在与光导管21对应的位置且安装在冷却构件4b的下方。
另外,第二凹部的侧面为用于引导压模3的移动的引导面522,在因重力而支承在第二凹部的台阶面上的压模3与冷却构件4b之间形成间隙521。
需要说明的是,间隙521的厚度(上下方向的距离)通常为零点几mm,但并不局限于此。
另外,引导面522作为用于引导压模3的移动的引导机构而发挥功能,但引导机构并不局限于引导面522。
(第二模具)
第二模具6是板状构件,对要被转印压模3的赋形面31的结构的基材8进行保持。该第二模具6在上表面形成有与基材8对应的形状的凹部,基材8以被定位了的状态载置于该凹部。
需要说明的是,虽未图示,第一模具5b及第二模具6安装于冲压机(例如低压冲压机(冲压压力:1.0MPa)),例如第二模具6进行升降。
另外,将压模3或冷却构件4b保持为能够移动的结构没有特别限定,可以具有各种实施例。
接着,参照附图,对上述实施例的一个进行说明。
图12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涉及的热塑性树脂制品的成形装置的简图,(a)是主要部分的剖视图,(b)是D部的放大剖视图。
在图12中,本实施例涉及的成形装置与成形装置1b相比,在具有爪53、引导销531及保持器532等方面不同。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其它结构与成形装置1b大致相同。
因而,在图12中,对与图11同样的构成部分标注同一符号,而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第一模具5c具有基部51c、支架52c及爪53等,基部51c与上述的基部51b相比,在具有流路面积大的流路512等方面不同,其它结构与基部51b大致相同。
另外,支架52c为形成有用于收容冷却构件4b的周缘部的凹部的环状构件,通过将支架52c安装于基部51c,由此将冷却构件4b以能够沿水平方向移动的方式安装于基部511c的下表面。
另外,爪53为从上方观察时具有大致矩形形状的外形、且在前端部形成有用于收容压模3c的缘部的凹部的构件。该爪53安装在支架52c的四处,由此将压模3c能够沿上下方向移动地安装在与光导管21对应的位置且安装在冷却构件4b的下方。这样,和上述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支架52b与压模3的整周缘部接触、通过热传导来冷却压模3的整周缘部而对均匀的加热造成恶劣影响的情况相比,由于爪53在压模3c的周缘部的四处与压膜3c接触、未通过热传导对压模3c的整周缘部进行冷却,因此能够减少对均匀的加热造成恶劣影响这样的不良情况。
这里,优选的是,压模3c隔着隔热性构件保持于第一模具5c。即,在本应用例中,作为隔热性构件的由聚醚酮、氟树脂或陶瓷等构成的环状的保持器532与爪53的凹部卡合,在保持器532的上表面载置压模3c。这样,能够抑制压模3c的周缘部因热传导而被冷却,能够有效地减少对均匀的加热造成恶劣影响这样的不良情况。需要说明的是,若未均匀地进行加热,则会陷入如下的恶性循环:为了使未被加热的部分升温,加热时间增长,并且成为局部被过于加热的状态,为了冷却该部分,在冷却工序中,冷却时间增长。
另外,优选的是,压模3c的移动由作为引导机构的引导销531来引导。即,第一模具5c在爪53的前端部竖立设有引导销531,在保持器532及压模3c上形成有供引导销531贯通的孔。这样,压模3c能够顺畅地沿上下方向移动,另外,由于压模3c卡止于引导销531,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压模3c脱落这样的不良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应用例中为压模3c从保持器532离开而向上方移动的结构,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可以构成为压模3c与保持器532接合且压模3c及保持器532沿上下方向移动的结构。这样,在压模3c较大的情况下,(例如A4尺寸以上的情况),保持器532能够对压模3c进行增强,能够提高压模3c的耐久性等。
第二模具6c构成为,上表面平坦,虽未图示,但在上表面形成有多个吸附孔来对以被定位了的状态载置的基材8进行真空吸附。这样,第二模具6c能够与上述实施方式的第二模具6大致同样地将基材8保持在规定的位置。
另外,冷却构件4b与第一实施例大致同样地形成有开口部42。
接着,参照附图,对上述结构的成形装置1b的动作及热塑性树脂制品的成形方法的第二实施方式等进行说明。
图13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热塑性树脂制品的成形方法的简要剖视图。
在图13中,本实施方式的热塑性树脂制品的成形方法是使用成形装置1b对基材8进行压缩成形的成形方法,包括加热工序、转印工序、冷却工序及脱模工序。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基材8的材质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结晶性的热塑性树脂,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可以是聚丙烯、聚乙烯、尼龙。另外,作为非晶性的热塑性树脂,可以是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环状烯烃共聚物。另外,结晶性的热塑性树脂在被冷却时发生固化,非晶性的热塑性树脂在被冷却时发生硬化。
(加热工序)
首先,在加热工序中,成形装置1b如图13(a)所示那样,开闭器24打开,第二模具6位于第一模具5b的下方,从加热装置2向压模3照射红外线来对该压模3进行辐射加热。
需要说明的是,在该加热工序中,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大致同样,使冷却构件4b从红外线的照射路径退出,在未向冷却构件4b照射红外线的状态下向压模3照射红外线。
另外,加热工序的其它动作等与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能够获得与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的效果。
(转印工序)
接着,在转印工序中,成形装置1b如图13(b)所示那样,将被辐射加热了的压模3的赋形面31的结构向基材8的转印面81转印。即,在该转印工序中,开闭器24关闭,冷却构件4b进入到照射路径,第二模具6上升而使基材8的转印面81与压模3的赋形面31接触,接着,压模3被上推而向上方移动,在压模3与冷却构件4b接触的状态下将转印面81紧压于赋形面31,从而将赋形面31的结构向基材8的转印面81转印。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转印工序刚开始之后到结束阶段,压模3与进入到红外线的照射路径中的冷却构件4b接触。即,在转印工序的大致整个阶段,如图13(b)所示,压模3与冷却构件4接触,该冷却构件4对压模3进行增强。
这样,即使在例如压模3的厚度为几百μm这样机械强度较低的情况下,在转印工序中,由于冷却构件4b与压模3接触,在压模3由冷却构件4b增强的状态下完成转印,因此也能够防止利用因翘曲、挠曲等而发生了变形的压模3来完成转印这样的不良情况,能够提高转印精度等。
另外,在转印工序中,冷却构件4b作为压模3的增强构件而发挥功能,由此能够减薄压模3,因此能够缩短加热时间及冷却时间。
(冷却工序)
接着,在冷却工序中,成形装置1b如图13(c)所示那样,使压模3与冷却构件4b接触,冷却构件4b经由压模3来对基材8进行冷却,使该基材8固化或硬化。即,压模3与冷却构件4b接触,在该状态下将基材8按压于压模3,由此转印完成,另外,在压模3与冷却构件4b接触时,压模3通过向冷却构件4b的热传导而被冷却,基材8通过向压模3的热传导而被冷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基材8与压模3接触时,开始进行转印,在刚开始进行转印之后,开始压模3的冷却。
(脱模工序)
接着,在脱模工序中,成形装置1b如图13(d)所示那样,通过解除将赋形面31按压于转印面81的状态,由此使成形件脱模。即,在该脱模工序中,第二模具6下降而使压模3从冷却构件4b离开向下方移动,接着,转印面81从赋形面31离开,第二模具6下降至原点位置(第一模具5b的下方的位置),之后,输送基材8,成形的一个周期结束。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成形装置1b及成形方法,与第一实施方式大致同样,在加热工序中,在从加热装置2照射出的红外线未向冷却构件4b照射的状态下对压模3进行辐射加热,因此能够使用不会因红外线发生升温而相应地低温的冷却构件4b。由此,能够缩短冷却时间,大幅地提高生产率。
另外,即使在压模3因翘曲、挠曲等而要从平坦的状态发生变形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压模3的变形,在平坦的状态下进行转印,从而提高转印品质。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未图示,但也可以对基材8的转印面81进行预加热等,由此在加热工序中缩短加热时间。
[热塑性树脂制品的成形装置及其方法的第三实施方式]
图14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热塑性树脂制品的成形装置及其成形方法的简要剖视图。
在图14中,本实施方式的成形装置1d与上述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成形装置1b相比,在压模3d较厚等方面不同。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的其它结构等与成形装置1b大致相同。
因而,在图14中,对与图11同样的构成部分标注同一符号,而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压模)
压模3d与上述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压模3相比,在厚度为一点几mm~几mm这方面不同,其它结构与压模3大致相同。该压模3d在加热工序中被辐射加热时,能够具有比压模3大的热容量,即使在转印工序不被辐射加热,仅利用压模3d在加热工序中所蓄积的热量,能够将压模3d的赋形面31的结构转印到基材8的转印面81上。
接着,对上述结构的成形装置1d的动作及热塑性树脂制品的成形方法的第三实施方式等进行说明。
在图14中,本实施方式的热塑性树脂制品的成形方法是使用成形装置1d来对基材8进行压缩成形的成形方法,包括加热工序、转印工序、冷却工序及脱模工序。
(加热工序)
首先,成形装置1d如图14(a)所示那样,打开开闭器24,从加热装置2照射出的红外线对从冷却构件4b离开的状态下的压模3d进行辐射加热(加热工序)。
这样,由于压模3d能够具有比压模3大的热容量,因此例如无需像上述的第一应用例那样在转印工序中对压模3d进行辐射加热。
(转印工序)
接着,成形装置1d如图14(b)所示那样,将被辐射加热了的压模3d的赋形面31的结构向基材8的转印面81转印(转印工序)。即,在该转印工序中,开闭器24关闭,冷却构件4b进入到照射路径中,第二模具6上升,基材8的转印面81与压模3d的赋形面31接触,接着,压模3d被上推而向上方移动,在压模3d与冷却构件4b接触的状态下将转印面81紧压于赋形面31,仅利用压模3d所蓄积的热量来将赋形面31的结构向基材8的转印面81转印。
另外,优选的是,在使第二模具6上升时,基材8的转印面81与赋形面31接触,且在压模3d未与冷却构件4b接触的状态下停止第二模具6的上升,而利用压模3d的热量对转印面81进行预备加热,之后,使第二模具6进一步上升,而将赋形面31的结构向基材8的转印面81转印。这样,能够有效地利用压模3d的热量。
(冷却工序)
接着,成形装置1d如图14(c)所示那样,在将赋形面31按压于转印面81的状态下,与压模3d接触的冷却构件4b对该压模3d进行冷却,使基材8固化或硬化(冷却工序)。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转印工序中,在压模3d与冷却构件4b接触时开始被冷却。因而,在本实施方式的转印工序及冷却工序中,在转印面81与赋形面31接触时开始进行转印,在压模3d与冷却构件4b接触时开始被冷却,在转印结束之后冷却结束。
(脱模工序)
接着,成形装置1d如图14(d)所示那样,解除将赋形面31按压于转印面81的状态,由此使成形件脱模(脱模工序)。即,在该脱模工序中,第二模具6下降而使压模3d从冷却构件4b离开向下方移动,接着,在压模3d卡止于支架52b时,转印面81从赋形面31分离,第二模具6下降至原点位置,之后,输送基材8,成形的一个周期结束。
如以上所说明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成形装置1d,能够起到与第二实施方式的成形装置1b大致相同的效果,并且压模3d能够具有比压模3大的热容量,能够有效地防止因热容量不足而引起的转印不良。
[热塑性树脂制品的成形装置及其成形方法的第四实施方式]
图15是说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涉及的热塑性树脂制品的成形装置及其成形方法的简要剖视图。
在图15中,本实施方式的成形装置1e与上述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成形装置1d相比,在如下等方面不同:具有卡止压模3d以防其向上方移动的多个卡止销523,以及在除转印的结束阶段以外的转印工序中,利用保持在与冷却构件4b分离的状态下的压模3d来进行转印。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的其它结构与成形装置1d大致相同。
因而,在图15中,对与图14同样的构成部分标注同一符号,而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压模3d如上所述厚度为一点几mm~几mm,机械强度高,因此即使取代与冷却构件4b接触而在压模3d的缘部卡止于卡止销523的状态下进行转印,也能够防止压模3d发生变形这样的不良情况,避免转印精度等降低。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利用卡止销523及第二模具6将压模3d保持在与冷却构件4b分离的状态。
(卡止销)
卡止销523能够往复移动地埋设于支架52e,在前端部通过气缸等而向间隙521e突出时,将上升的压模3d卡止。
需要说明的是,支架52e形成为间隙521e的厚度(上下方向的距离)为几mm的形状,其它结构与支架52b大致相同。
接着,对上述结构的成形装置1e的动作及热塑性树脂制品的成形方法的第四实施方式等进行说明。
在图15中,本实施方式的热塑性树脂制品的成形方法是使用成形装置1e对基材8进行压缩成形的成形方法,包括加热工序、转印工序、冷却工序及脱模工序。
(加热工序)
首先,成形装置1e如图15(a)所示那样,打开开闭器24,从加热装置2照射出的红外线对与冷却构件4b分离的状态下的压模3d进行辐射加热,直至无需在转印工序中进行辐射加热的温度为止(加热工序)。这样,能够获得与第三实施方式大致相同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卡止销523的端面位于与间隙521e的内表面对应的位置,基本不会对红外线的均匀的照射造成恶劣影响。
另外,冷却构件4b从照射路径退出,处于与压模3d分离的状态。
(转印工序)
接着,成形装置1e如图15(b)所示那样,将被辐射加热了的压模3d的赋形面31的结构向基材8的转印面81转印(转印工序)。即,在该转印工序中,开闭器24关闭,冷却构件4b进入到照射路径中,卡止销523的前端向间隙521e突出,第二模具6上升而使基材8的转印面81与压模3d的赋形面31接触,接着,压模3d被上推而向上方移动(通常,该移动为微小距离),在压模3d被卡止销523卡止时,压模3d被以与冷却构件4分离的状态保持,在该状态下,将转印面81紧压于赋形面31,而将赋形面31的结构向基材8的转印面81转印。
这里,本实施方式与第三实施方式相比,在除了转印的结束阶段以外的转印工序中,压模3d不与冷却构件4b接触,因此压模3d的温度稳定,能够更可靠地进行转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转印工序中,未对压模3d进行辐射加热,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像上述的第一应用例那样对压模3d进行辐射加热。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转印工序的结束阶段,压模3d与冷却构件4b接触。
(冷却工序)
接着,成形装置1e如图15(c)所示那样,在将赋形面31按压于转印面81的状态下,与压模3d接触的冷却构件4b对该压模3d进行冷却,而使基材8固化或硬化(冷却工序)。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卡止销523的端面返回到与间隙521e的内表面对应的位置,第二模具6上升,压模3d被上推而向上方移动,压模3d与冷却构件4b接触,由此压模3d被冷却。
这里,冷却构件4b在除了结束阶段以外的转印工序中不与压模3d接触,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升温,从而缩短冷却时间。
(脱模工序)
接着,成形装置1e如图15(d)所示那样,解除将赋形面31按压于转印面81的状态,由此使成形件脱模(脱模工序)。即,在该脱模工序中,第二模具6下降而使压模3d从冷却构件4b离开向下方移动,接着,在压模3d卡止于支架52e时,转印面81从赋形面31离开,第二模具6下降至原点位置,之后,输送基材8,成形的一个周期结束。
如以上所说明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成形装置1e,能够起到与第三实施方式的成形装置1d大致相同的效果,并且在除了结束阶段以外的转印工序中,冷却构件4b不与压模3d接触,因此压模3d的温度稳定,能够更可靠地进行转印。另外,由于蓄积在压模3d中的热量较少即可,因此加热时间缩短。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也能够适用于上述的实施方式等。
[热塑性树脂制品的成形装置及其成形方法的第五实施方式]
图16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涉及的热塑性树脂制品的成形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简要放大剖视图。
在图16中,本实施方式的成形装置1f与上述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成形装置1b相比,在如下等方面不同:在转印工序中,对冷却构件4b与压模3f之间的间隙521f施加压力,由此将压模3f保持在与冷却构件4b分离的状态,通过该压模3f来进行转印。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的其它结构等与成形装置1b大致相同。
因而,在图16中,对与图11同样的构成部分标注同一符号,而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压模)
本实施方式的压模3f与第二实施方式的压模3相比,不同点在于,在周缘部的下侧具有形成有用于收容O形圈32的O形槽的环状部,压模3f的其它结构与压模3大致相同。
由此,压模3f利用O形圈32对第二模具6所在的下侧的空间以及冷却构件4b与压模3f之间的间隙521f进行密封,能够使间隙521f内的压力高于上述下侧的空间内的压力。另外,压模3f能够在被密封的状态下沿着引导面522向上下方向移动。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环状部通常与压模3f的板状部(板状部主要是指比上述周缘部靠中央侧的部分)一体地形成,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可以是将由隔热性优越的材料构成的环状构件与板状部接合的结构。
(第一模具)
第一模具5f与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模具5b相比,不同点在于在支架52f设有压力控制用流路525及O形圈524等方面,第一模具5f的其它结构与第一模具5b大致相同。
支架52f为了控制间隙521f内的压力而形成有压力控制用流路525,虽未图示,该压力控制用流路525经由配管及阀等与工厂空气等压力源及用于进行大气压开放的外部气体连通。另外,支架52f在载置冷却构件4b的面上形成有用于收容O形圈524的O形槽,利用O形圈524对间隙521f的上部进行密封。
需要说明的是,间隙521f形成为厚度(上下方向的距离)通常为几mm的形状。
接着,对上述结构的成形装置1f的动作及热塑性树脂制品的成形方法的第五实施方式等进行说明。
图17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涉及的热塑性树脂制品的成形方法的简要剖视图。
在图17中,本实施方式的热塑性树脂制品的成形方法是使用成形装置1f对基材8进行压缩成形的成形方法,包括加热工序、转印工序、冷却工序及脱模工序。
(加热工序)
首先,成形装置1f从图16所示的状态、即间隙521f内的压力向大气开放的状态起,如图17(a)所示那样打开开闭器24,从加热装置2照射出的红外线对与冷却构件4b分离的状态下的压模3f进行辐射加热(加热工序)。
这样,与第二实施方式大致同样,对与冷却构件4b分离的状态下的压模3f进行辐射加热,由此不会从压模3f向冷却构件4b进行热传导,因此能够有效地加热压模3f,能够缩短加热时间。
(转印工序)
接着,成形装置1f如图17(b)所示那样,将被辐射加热了的压模3f的赋形面31的结构向基材8的转印面81转印(转印工序)。即,在该转印工序中,关闭开闭器24,冷却构件4b进入到红外线的照射路径中,第二模具6上升来进行合模,基材8的转印面81与压模3f的赋形面31接触。
此时,就成形装置1f而言,在基材8的转印面81与压模3f的赋形面31接触的同时或者马上要接触之前或者刚接触之后,工厂空气等的流体通过压力控制用流路525而向间隙521f供给。由此,向冷却构件4b与压模3f之间的间隙521f施加比大气压高的压力,压模3f保持在与冷却构件4b分离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将转印面81紧压于赋形面31,从而将赋形面31的结构转印到基材8的转印面81。
这里,在本实施方式中,压模3f的厚度为几百μm,机械强度较低,但由于利用间隙521f内的压力将转印面81大致均匀地紧压于赋形面31,因此能够防止压模3f发生变形这样的不良情况,能够提高转印精度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向间隙521f施加比大气压高的压力,但只要间隙521f内的压力比第二模具6所在的下侧的空间的压力高,使得压模3f保持在与冷却构件4b分离的状态,利用间隙521f内的压力将转印面81大致均匀地紧压于赋形面31即可。因而,向间隙521f施加的压力并不局限于比大气压高的压力,例如在第二模具6所在的下侧的空间被抽真空的情况下,向间隙521f施加的压力可以是大气压或比大气压低的压力。
另外,也可以为,在向间隙521f施加了比大气压高的压力后,关闭与压力控制用流路525连接的阀(未图示),而使间隙521f成为密闭的空间。这种情况下,根据冲压机所设定的推力,压模3f上升,在间隙521f内的压力所产生的力与冲压机的推力达到平衡时,压模3f停止。
(冷却工序)
接着,成形装置1f如图17(c)所示那样,在将赋形面31按压于转印面81的状态下,与压模3f接触的冷却构件4b对该压模3f进行冷却,来使基材8固化或硬化(冷却工序)。即,在本实施方式中,间隙521f内的压力向大气开放,第二模具6上升,压模3f与冷却构件4b接触,压模3f被冷却。
这里,与上述的第四实施方式大致同样,冷却构件4b在除了转印的结束阶段以外的转印工序中不与压模3f接触,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升温,从而缩短冷却时间。
另外,由于能够利用抑制了升温的冷却构件4b来有效地进行转印后的冷却,因此能够防止成形件的外观不良(例如鼓起部等)的产生,从而提高品质。
(脱模工序)
接着,成形装置1f如图17(d)所示那样,解除将赋形面31按压于转印面81的状态,由此使成形件脱模(脱模工序)。即,在该脱模工序中,第二模具6下降而使压模3f从冷却构件4b离开向下方移动,接着,转印面81从赋形面31离开,第二模具6下降至原点位置,之后,输送基材8,成形的一个周期结束。
如以上所说明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成形装置1f,能够起到与第二实施方式的成形装置1b大致相同的效果,并且在除了结束阶段以外的转印工序中,压模3f成为与冷却构件4b分离的状态,因此能够防止压模3f的热量被冷却构件4b夺取,由此,能够实现加热时间、转印时间及冷却时间的缩短。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还能够适用于上述的实施方式等。
[热塑性树脂制品的成形装置及其成形方法的第六实施方式]
图18是说明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涉及的热塑性树脂制品的成形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简要放大剖视图。
在图18中,本实施方式的成形装置1g与上述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成形装置1b相比,在具备对冷却构件4b进行强制冷却的强制冷却板45等方面不同。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的其它结构等与成形装置1b大致相同。
因而,在图18中,对与图11同样的构成部分标注同一符号,而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第一模具)
第一模具5g与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模具5b相比,不同点在于在基部51g形成有凹部,且后述的强制冷却板45能够移动地设置在该凹部中,第一模具5g的其它结构与第一模具5b大致相同。
(强制冷却板)
强制冷却板45由铝或铜等热导电性优越的材料构成,形成为能够覆盖冷却构件4b的矩形平板状,且能够沿水平方向移动地设置于基部51g的凹部。该强制冷却板45在大致中央部具有与光导管21的截面形状大致相同形状的开口部452,开口部452的两侧(在图18中为开口部452的左侧及右侧)形成有供制冷剂流动的流路451。
开口部452的侧面为镜面,在加热工序及转印工序中,开口部452移动至与光导管21对应的位置时,与光导管21大致同样地发挥功能,因此能够将来自光源23的光均匀地向压模3的上表面照射,从而对压模3均匀地进行加热。
另外,开口部452的左侧的配设有流路451的部分在冷却工序及脱模工序中移动至覆盖冷却构件4b的位置时,与冷却构件4b的整个上表面接触,因此能够将冷却构件4b的温度分布保持成大致均匀,且能够效率良好地进行冷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使用一个强制冷却板45,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可以准备多个强制冷却板45,轮流使用充分凉了的强制冷却板45,这样,即使在连续地进行成形的情况下,也能够可靠地进行有效的冷却。
另外,强制冷却板45遮挡来自光源23的光,因此还具有作为开闭器24的功能,可以取代开闭器24。
接着,对上述结构的成形装置1g的动作及热塑性树脂制品的成形方法的第六实施方式等进行说明。
图19是说明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涉及的热塑性树脂制品的成形方法的简要剖视图。
在图19中,本实施方式的热塑性树脂制品的成形方法是使用成形装置1g对基材8进行压缩成形的成形方法,包括加热工序、转印工序、冷却工序及脱模工序。
(加热工序)
首先,成形装置1g从图18所示的状态、即开闭器24关闭、强制冷却板45的左侧的部分位于覆盖冷却构件4b的位置且冷却构件4b进入到照射路径中的状态起,如图19(a)所示那样,将强制冷却板45移动至开口部452与光导管21对应的位置,冷却构件4b从照射路径退出,打开开闭器24,从加热装置2照射出的红外线对与冷却构件4b分离的状态下的压模3进行辐射加热(加热工序)。
这样,通过对与冷却构件4b分离的状态的压模3进行辐射加热,由此与第二实施方式大致同样,不会从压模3向冷却构件4b进行热传导,因此能够有效地加热压模3,另外,由于红外线通过开口部452,因此能够有效地进行加热,缩短加热时间。
(转印工序)
接着,成形装置1g如图19(b)所示那样,将被辐射加热了的压模3的赋形面31的结构向基材8的转印面81转印(转印工序)。即,在该转印工序中,开闭器24关闭,冷却构件4b进入到红外线的照射路径中,第二模具6上升来进行合模,基材8的转印面81与压模3的赋形面31接触,接着,压模3被上推而向上方移动,在压模3与冷却构件4b接触的状态下将转印面81紧压于赋形面31,从而将赋形面31的结构向基材8的转印面81转印。
这里,在本实施方式中,压模3的厚度为几百μm,机械强度较低,因此在冷却构件4b与压模3接触的状态下进行转印。由此,能够防止压模3发生变形这样的不良情况,能够提高转印精度等。
(冷却工序)
接着,成形装置1g如图19(c)所示那样,在将赋形面31按压于转印面81的状态下,与压模3接触的冷却构件4b对该压模3进行冷却,而使基材8固化或硬化(冷却工序)。即,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使强制冷却板45的左侧的部分覆盖冷却构件4b的方式移动强制冷却板45,利用强制冷却板45来对冷却构件4b进行冷却,从而对与该冷却构件4b接触的压模3有效地进行冷却。
这里,通过强制冷却板45在将冷却构件4b的温度分布保持成大致均匀的同时效率良好地对该冷却构件4b进行冷却,因此能够进一步缩短冷却时间。
另外,能够利用抑制了升温的冷却构件4b来有效地进行转印后的冷却,因此能够防止成形件的外观不良(例如鼓起部等)的产生,提高品质。
(脱模工序)
接着,成形装置1g如图19(d)所示那样,解除将赋形面31按压于转印面81的状态,由此使成形件脱模(脱模工序)。即,在该脱模工序中,第二模具6下降而使压模3从冷却构件4b离开下方移动,接着,转印面81从赋形面31离开,第二模具6下降至原点位置,之后,输送基材8,成形的一个周期结束。
如以上所说明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成形装置1g,能够起到与第二实施方式的成形装置1b大致相同的效果,并且通过强制冷却板45在将冷却构件4b的温度分布保持成大致均匀的同时对冷却构件4b效率良好地进行冷却,因此能够进一步缩短冷却时间。而且,通过抑制了升温的冷却构件4b能防止成形件的外观不良(例如鼓起部等)的产生,从而提高品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冷却构件4b由强制冷却板45强制冷却,但在上述的实施方式等中,也可以取代供制冷剂流动的流路512而使用强制冷却板45来进行强制冷却。
以上,通过优选的实施方式等说明了本发明的热塑性树脂制品的成形方法及其成形装置,但本发明涉及的热塑性树脂制品的成形方法及其成形装置并不仅仅局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等,当然可以在本发明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实施。
例如,压模保持机构7、7a等并不局限于上述的结构,虽未图示,但例如可以构成为具备具有弹簧及电磁螺线管等的拉伸机构,或者利用埋设于支承部的板簧等以点接触及/或线接触的状态对压模3进行支承。
另外,将压模及/或冷却构件保持成能够移动的结构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等的结构,可以是各种各样的结构。
另外,作为在本发明中得到的热塑性树脂制品,可以用于各种用途,例如用作医疗用制品、分析用制品(微型流体设备)、能量关联制品(配管、热交换器)、电子制品、光学制品、包装用制品,以下,示出转印到包装体的至少一部分上的情况的一例。
参照图20。需要说明的是,以下为日本国特愿2012-108723所记载的内容。该包装体包括:具备口部601的塑料瓶;装配于口部601的盖(螺纹盖)603;用于保持盖603的螺条605;设置在螺条605下侧的环状突起607;用于对瓶进行保持的支承环609,在塑料瓶内收容有液体。在上述包装体中,虽未图示,但就塑料瓶而言,口部601的下方与弯曲的肩部相连,该肩部与主体部相连,主体部的下端由底部封闭。
另一方面,盖603具有顶板部610、从顶板部610的周缘下降的筒状侧壁611,在顶板部610的内表面(尤其是周缘部)设有密封用衬垫613,在筒状侧壁611的内表面形成有与瓶的口部601的螺条605卡合的螺条615。
为了可靠地进行密封,衬垫613具有比较长的内环613a和比较短的外环613b,口部601的上端部分进入到内环613a与外环613b之间的空间,该上端部分的内侧侧面、上端面及外侧侧面的上端部分与衬垫613密接而能确保密封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20中虽省略图示,但通常在盖603的筒状侧壁611的下端经由能够断裂的弱化线而设有显窃启带(TE带),在对该盖603进行开栓而将其从口部601取下时,TE带会从盖603脱离,由此,能够向通常的需求者明示盖603的开封步骤,从而防止恶作剧等不正当使用。
参照作为图20的A部放大剖视图的图21及作为图20的俯视图的图22,在该包装体中,成为内容液的注入口的口部601的上端面(以下,也简称作“注入口”)X具有凹凸部620。上述凹凸部620通过交叉槽623的列来形成,该交叉槽623以与通过该注入口X而注出的内容液的流动方向Y交叉、尤其是正交的方式延伸。虽未图示,但也可以是沿着内容物的流动方向Y延伸的槽的列。
另外,在将上述那样的凹凸部620形成于注入口X时,在关闭盖603时,衬垫613与注入口X的密接性会降低,可能会导致密封性降低。然而,在上述那样的由多个交叉槽623的列来形成凹凸部620的情况下,如图21所示,交叉槽623的外表面侧的侧面623a成为拦堵要注出的内容液的流动的拦堵面,根据交叉槽的个数而多层地形成拦堵面。即,在上述方式中,通过注入口X的内侧侧面与内环613a的密接来确保主要的密封性,并且通过短的外环613b与注入口X的外侧侧面的密接来辅助性地确保密封性,在此基础上,上述的拦堵面623a起到有效地防止内容液的泄漏这样的功能。因而,能有效地防止因凹凸部620的形成而带来的密封性的降低。
作为形成凹凸部620的交叉槽623的间距p、交叉槽623之间的凸部的宽度w,优选例如交叉槽623的间距p与交叉槽623间的凸部的宽度w之比p/w设定为大于1.0,而且,w优选为500μm以下。若w过大,则内容液与空气的接触不充分,疏液性变得不充分。而且,交叉槽623的深度d优选为5μm以上,凹凸部620的宽度L优选为50μm以上。
在图23的方式中,交叉槽623分别具有波形形状,以曲折且与内容液的流动方向正交的方式延伸。最好设为波形的间距P为1000μm以下,波形的高度h为3μm以上这种程度的范围。若P过大,h过小,则侧面623的增大效果减少,无法防止密封性的降低。也可以用其它图案形成凹凸部620,这样的其它图案的例子如图24及图25所示。拦堵面630a起到有效地防止内容液的泄漏的功能。
在图25的方式中,交叉槽623的列优选配置在比平行槽630的列靠瓶外方侧。另外,也可以使平行槽630位于交叉槽623的列之间。
在图26及图27中,该包装体通过在与图20所示的包装体同样的塑料瓶的口部601装配盖(在图中用650表示)来形成。盖主体651包括顶板661及从顶板661的周缘部下降的筒状侧壁663,在顶板661的内表面设有与筒状侧壁663隔开间隔且向下方延伸的环状突起665。另外,在顶板661的中央部分形成有成为将内容液注出时的流路的开口667,在顶板661的上表面以包围该开口667的方式竖立设有注出筒669。
另一方面,铰链盖655包括顶板部671及从顶板部671的周缘延伸的裙部673,裙部673的端部与铰链带653连结,该铰链带653与盖主体601的筒状侧壁663的上端连结。通过以该铰链带653为支点的回旋,来进行铰链盖655的开闭。
另外,在该铰链盖655的顶板部671的内表面(在图26中为上表面)形成有密封环675,在顶板部671的与铰链带653相反侧的端部设有开封用凸缘677。即,在关闭铰链盖655时,密封环675的外表面与注出筒669的内表面密接,由此能够确保形成有用于注出内容液的开口667时的密封性。另外,开封用凸缘677的设置是为了能够容易地进行用于开闭铰链盖655的回旋。
在上述的图20~图27的包装体中,形成具有口部601的塑料瓶的塑料材料没有特别限制,与公知的塑料瓶同样,可以由各种热塑性树脂、例如聚乙烯、聚丙烯等烯烃系树脂、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为代表的聚酯树脂来形成。需要说明的是,在盖侧形成注入口X且形成有凹凸部620的情况下,该瓶可以是玻璃制或金属制。形成盖603、650的塑料材料也没有特别限制,与公知的塑料盖同样,可以通过各种热塑性树脂、例如聚乙烯、聚丙烯等烯烃系树脂来形成。另外,在瓶上形成注入口X且形成有凹凸部620的情况下,该盖可以是金属制的螺纹盖。而且,设于盖603等的衬垫材613也由公知的弹性材料、例如乙烯-丙烯共聚物弹性体或苯乙烯系弹性体等热塑性弹性体来形成。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的包装体中,通过如下方法来形成凹凸部620的话最容易且成本低,所述方法是:对刻设有与凹凸部620对应的图案的由刚性材料(例如各种金属或合金)构成的压模进行加热并将其压抵到预先成形的瓶或盖的成为注入口的部分,由此将压膜上的图案转印到所述成为注入口的部分。
作为内容液,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使用从高粘性到低粘性的液体,但例如非碳酸饮料用的瓶尤为适合。即,就碳酸饮料而言,由于碳酸会溶解,因此以确保某种程度的容积的顶部空间的方式进行填充,但就非碳酸饮料而言,无需留出顶部空间而以大致满杯的状态填充。因此,在开始进行注出时,在将容器稍微倾斜的状态(容器接近直立的状态)下开始液体的注出,因此极容易产生液体滴漏。在该包装体中,在这样的非碳酸饮料的初始注出时也能有效地防止液体滴漏。
另外,作为容器,塑料制瓶最佳,在通过用于赋予耐热性的热结晶化来将瓶口部形成为白色且内容液为有色液体、例如咖啡、酱油、各种果汁类等的情况下,若产生了液体滴漏,则内容液所造成的口部的脏污会非常显眼。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这种能有效地防止液体滴漏的包装体是极其有用的。
Claims (16)
1.一种热塑性树脂制品的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
该热塑性树脂制品的成形方法包括:
加热工序,从加热装置经由照射路径向压模照射红外线,来对该压模进行辐射加热;
转印工序,将被辐射加热了的所述压模的赋形面的结构向热塑性树脂的转印面转印;
冷却工序,使所述压模与冷却构件接触,经由所述压模来对所述热塑性树脂进行冷却,从而使该热塑性树脂固化或硬化;
脱模工序,解除所述赋形面与所述转印面的接触的状态,由此使成形件脱模,
在所述加热工序中,在使所述冷却构件从所述照射路径退出的状态下,向所述压模照射所述红外线,
在所述转印工序的至少结束阶段,所述压模与所述冷却构件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塑性树脂制品的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开始进行所述转印工序的转印之后,开始进行所述冷却工序的冷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热塑性树脂制品的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转印工序中,仅利用所述压模在所述加热工序中蓄积的热量来进行转印。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热塑性树脂制品的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转印工序中,对所述压模进行辐射加热。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热塑性树脂制品的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转印工序中,所述压模处于被向所述热塑性树脂的方向施力的状态及/或所述压模处于被向外方拉伸的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热塑性树脂制品的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加热工序中,对所述压模以点接触及/或线接触的状态进行支承。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热塑性树脂制品的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转印工序中,利用被以与所述冷却构件分离的状态保持着的所述压模来进行转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热塑性树脂制品的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转印工序中,对所述冷却构件与所述压模之间的间隙施加压力,由此对所述压模以与所述冷却构件分离的状态进行保持。
9.一种热塑性树脂制品的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热塑性树脂制品的成形装置具备:
加热装置,其使用光源来进行红外线辐射加热;
压模,其被从所述光源照射出的红外线辐射加热;
冷却构件,其与被辐射加热了的所述压模接触来对该压模进行冷却;
第一模具,其具有使所述冷却构件进入到所述红外线的照射路径中或从所述红外线的照射路径退出的进退机构;
第二模具,其对要被转印所述压模的赋形面的结构的热塑性树脂进行保持;
压模保持机构,其为了使所述压模与所述冷却构件接触或分离而将所述压模保持为能够相对地进行移动,
在使所述冷却构件从所述红外线的照射路径退出的状态下,从所述加热装置照射出的红外线向所述压模照射来对该压模进行辐射加热,
在转印的至少结束阶段,所述压模与进入到所述红外线的照射路径中的所述冷却构件接触,该冷却构件对所述压模进行增强。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热塑性树脂制品的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模保持机构具有对保持着的所述压模向所述热塑性树脂的方向施力的施力机构及/或将保持着的所述压模向外方拉伸的拉伸机构。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热塑性树脂制品的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模保持机构具有:对所述压模以点接触及/或线接触的状态进行支承的支承部;对所述压模进行按压的按压部;使所述支承部及/或所述按压部移动的支承部、按压部用移动机构。
12.根据权利要求9~11中任一项所述的热塑性树脂制品的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装置具备截面形状为多边形的光导管、与该光导管连结且截面形状为多边形的灯箱及收容在该灯箱内的所述光源,所述光导管的截面形状为三角形、四边形、正六边形或平行六边形,所述灯箱的截面形状为三角形、四边形、正六边形或平行六边形。
13.根据权利要求9~12中任一项所述的热塑性树脂制品的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却构件遮挡所述红外线。
14.根据权利要求9~13中任一项所述的热塑性树脂制品的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模隔着隔热性构件保持于所述第一模具。
15.根据权利要求9~14中任一项所述的热塑性树脂制品的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模具具有对所述压模及/或所述冷却构件的移动进行引导的引导机构。
16.根据权利要求9~15中任一项所述的热塑性树脂制品的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却构件被强制冷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2066348A JP5365716B2 (ja) | 2012-03-22 | 2012-03-22 | 熱可塑性樹脂製品の成形方法及びその成形装置 |
JP2012-066348 | 2012-03-22 | ||
JP2012108723A JP2013233986A (ja) | 2012-05-10 | 2012-05-10 | 液垂れ防止性に優れた包装体 |
JP2012-108723 | 2012-05-10 | ||
JP2012-266365 | 2012-12-05 | ||
JP2012266365A JP5370574B1 (ja) | 2012-12-05 | 2012-12-05 | 熱可塑性樹脂製品の成形方法及びその成形装置 |
PCT/JP2013/001948 WO2013140815A1 (ja) | 2012-03-22 | 2013-03-22 | 熱可塑性樹脂製品の成形方法及びその成形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245279A true CN104245279A (zh) | 2014-12-24 |
CN104245279B CN104245279B (zh) | 2016-11-16 |
Family
ID=492222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80015664.9A Active CN104245279B (zh) | 2012-03-22 | 2013-03-22 | 热塑性树脂制品的成形方法及其成形装置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10131087B2 (zh) |
EP (1) | EP2829383A4 (zh) |
KR (1) | KR101656094B1 (zh) |
CN (1) | CN104245279B (zh) |
WO (1) | WO2013140815A1 (zh)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7103451A (ja) * | 2015-11-24 | 2017-06-08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インプリント装置、インプリント方法、および物品の製造方法 |
CN107738462A (zh) * | 2017-11-09 | 2018-02-27 |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 一种蝇眼透镜阵列成型装置 |
CN108698262A (zh) * | 2016-03-30 | 2018-10-23 | 阪东化学株式会社 | 带的制造方法、用于该带的制造方法的圆筒模具及交联装置 |
JP2019507693A (ja) * | 2016-02-03 | 2019-03-22 | ヘレウス ノーブルライト エルティディHeraeus Noblelight Ltd | パルス光システム |
TWI736506B (zh) * | 2021-02-09 | 2021-08-11 | 上品綜合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氟樹脂熱交換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
TWI849338B (zh) * | 2020-10-01 | 2024-07-21 | 日商信越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分離裝置及分離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3367886B1 (en) * | 2015-10-29 | 2021-05-19 | Sintef TTO AS | Sensor assembly |
NL2016593B1 (en) * | 2016-04-12 | 2017-11-01 | Iai Ind Systems B V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pplying a layer having a relief on a flat face of a substrate. |
KR102343442B1 (ko) * | 2018-12-19 | 2021-12-27 | (주)엘엑스하우시스 | 인조대리석의 제조방법 |
CN113573865B (zh) * | 2019-04-26 | 2024-05-14 | 株式会社micro-AMS | 树脂成形方法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66394A (zh) * | 1998-05-04 | 2000-09-13 | 詹诺普蒂克股份公司 | 将已成形的基片与压印模具分开的设备与方法 |
JP2005074700A (ja) * | 2003-08-29 | 2005-03-24 | Meiki Co Ltd | 樹脂成形品の成形方法および成形装置 |
JP2006088517A (ja) * | 2004-09-24 | 2006-04-06 | Japan Steel Works Ltd:The | 微細転写方法および装置 |
JP2006315313A (ja) * | 2005-05-13 | 2006-11-24 | Japan Steel Works Ltd:The | 転写・接合方法および装置 |
TW200936350A (en) * | 2007-12-26 | 2009-09-01 | Maruzen Petrochem Co Ltd | Imprinting device and imprinting method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21741B (de) | 1956-02-15 | 1957-12-27 | Wilhelm Lerp | Tropffreier Giesseinsatz |
JPS5355355A (en) | 1976-10-29 | 1978-05-19 | Adeka Argus Chem Co Ltd | Stabilized halogen-cotaining resin compositions |
US4986866A (en) * | 1989-12-15 | 1991-01-22 | Oji Yuka Goseishi Co., Ltd. | Process for producing synthetic label paper |
NL9100336A (nl) | 1991-02-26 | 1992-09-16 | Philips Nv | Inrichting voor het verdubbelen van de frequentie van een lichtgolf. |
JP3140075B2 (ja) * | 1991-03-04 | 2001-03-05 | 株式会社ユポ・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 インモールド用ラベル |
JP3383412B2 (ja) | 1993-08-03 | 2003-03-04 | 富士通ディスプレイ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 導光体群、列状導光体、、光源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
US5764845A (en) | 1993-08-03 | 1998-06-09 | Fujitsu Limited | Light guide device,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
US5667747A (en) * | 1995-03-22 | 1997-09-16 | Harding Product Supply Ltd. | Vacuum formed three-dimensional surface article |
US7252678B2 (en) * | 1999-09-24 | 2007-08-07 | Ostler Calvin D | Forensic light using semiconductor light source |
JP2001097384A (ja) | 1999-09-27 | 2001-04-10 | Toyo Glass Co Ltd | ガラス容器 |
JP4363727B2 (ja) | 1999-12-02 | 2009-11-11 | 晏夫 黒崎 | プラスチック成形加工方法 |
JP2001313152A (ja) | 2000-02-25 | 2001-11-09 | Ushio Inc | 光照射式加熱装置 |
JP2002289548A (ja) | 2001-03-28 | 2002-10-04 | Dainippon Screen Mfg Co Ltd | 熱処理装置 |
US20030047847A1 (en) * | 2001-09-13 | 2003-03-13 | Fitzell James Richard | Thermoform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
JP2006137019A (ja) | 2004-11-10 | 2006-06-01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形状転写方法 |
JP2006255900A (ja) | 2005-03-15 | 2006-09-28 | Komatsu Sanki Kk | 熱プレス成形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
US8939752B2 (en) * | 2006-06-30 | 2015-01-27 |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 Mold, process for producing mold,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sheet |
JP2008188953A (ja) | 2007-02-07 | 2008-08-21 | Univ Of Electro-Communications | プラスチック製スタンパの製造方法、プラスチック製スタンパ、及び、プラスチック製基板の製造方法 |
JP4444980B2 (ja) * | 2007-04-02 | 2010-03-31 | 株式会社日本製鋼所 | 成形体の成形用金型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る成形体の製造方法 |
TWI342862B (en) * | 2008-01-31 | 2011-06-01 | Univ Nat Taiwan | Method of micro/nano imprinting |
JP2011151395A (ja) | 2009-12-25 | 2011-08-04 | Showa Denko Kk | 発光素子用実装基板、発光素子用実装基板の製造方法、発光装置及び発光装置の製造方法 |
JP4774125B2 (ja) | 2010-10-04 | 2011-09-14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転写装置、型、および、デバイス製造方法 |
JP5672961B2 (ja) * | 2010-10-28 | 2015-02-18 | 東洋製罐株式会社 | プラスチック成形品の成形方法 |
JP5300825B2 (ja) | 2010-11-17 | 2013-09-25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指示受付装置、指示受付方法、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
CN103635303B (zh) | 2011-07-08 | 2016-06-08 | 东洋制罐集团控股株式会社 | 热塑性树脂产品的成形方法及其成形装置 |
JP5982744B2 (ja) | 2011-07-08 | 2016-08-31 | 東洋製罐株式会社 | 加熱装置、加熱方法、成形装置及びプラスチック成形品の成形方法 |
JP6421980B2 (ja) * | 2015-03-02 | 2018-11-14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インプリント装置 |
US10486364B2 (en) * | 2016-05-03 | 2019-11-26 | Xerox Corporatio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forming integrated interfaces within a three-dimensionally printed object with different build materials |
US10328637B2 (en) * | 2016-05-17 | 2019-06-25 | Xerox Corporation | Interlayer adhesion in a part printed by additive manufacturing |
-
2013
- 2013-03-22 EP EP13763613.0A patent/EP2829383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3-03-22 KR KR1020147026516A patent/KR101656094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3-03-22 CN CN201380015664.9A patent/CN104245279B/zh active Active
- 2013-03-22 WO PCT/JP2013/001948 patent/WO2013140815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4
- 2014-09-11 US US14/483,768 patent/US10131087B2/en active Active
-
2018
- 2018-10-02 US US16/149,321 patent/US10279539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66394A (zh) * | 1998-05-04 | 2000-09-13 | 詹诺普蒂克股份公司 | 将已成形的基片与压印模具分开的设备与方法 |
JP2005074700A (ja) * | 2003-08-29 | 2005-03-24 | Meiki Co Ltd | 樹脂成形品の成形方法および成形装置 |
JP2006088517A (ja) * | 2004-09-24 | 2006-04-06 | Japan Steel Works Ltd:The | 微細転写方法および装置 |
JP2006315313A (ja) * | 2005-05-13 | 2006-11-24 | Japan Steel Works Ltd:The | 転写・接合方法および装置 |
TW200936350A (en) * | 2007-12-26 | 2009-09-01 | Maruzen Petrochem Co Ltd | Imprinting device and imprinting method |
Cited B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7103451A (ja) * | 2015-11-24 | 2017-06-08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インプリント装置、インプリント方法、および物品の製造方法 |
JP2019507693A (ja) * | 2016-02-03 | 2019-03-22 | ヘレウス ノーブルライト エルティディHeraeus Noblelight Ltd | パルス光システム |
JP7039474B2 (ja) | 2016-02-03 | 2022-03-22 | ヘレウス ノーブルライト エルティディ | パルス光システム |
US11559922B2 (en) | 2016-02-03 | 2023-01-24 | Heraeus Noblelight Ltd | Pulsed light system |
CN108698262A (zh) * | 2016-03-30 | 2018-10-23 | 阪东化学株式会社 | 带的制造方法、用于该带的制造方法的圆筒模具及交联装置 |
US10391680B2 (en) | 2016-03-30 | 2019-08-27 | Bando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 Method for producing belt, and cylindrical mold and crosslinking apparatus used therefor |
CN108698262B (zh) * | 2016-03-30 | 2019-09-20 | 阪东化学株式会社 | 带的制造方法、用于该带的制造方法的圆筒模具及交联装置 |
CN107738462A (zh) * | 2017-11-09 | 2018-02-27 |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 一种蝇眼透镜阵列成型装置 |
TWI849338B (zh) * | 2020-10-01 | 2024-07-21 | 日商信越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分離裝置及分離方法 |
TWI736506B (zh) * | 2021-02-09 | 2021-08-11 | 上品綜合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氟樹脂熱交換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
US11821693B2 (en) | 2021-02-09 | 2023-11-21 | Allied Supreme Corp. | Fluororesin bundle of heat exchange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3140815A1 (ja) | 2013-09-26 |
KR101656094B1 (ko) | 2016-09-08 |
EP2829383A4 (en) | 2016-04-20 |
US10131087B2 (en) | 2018-11-20 |
EP2829383A1 (en) | 2015-01-28 |
US20190030784A1 (en) | 2019-01-31 |
US20150021798A1 (en) | 2015-01-22 |
US10279539B2 (en) | 2019-05-07 |
KR20140136003A (ko) | 2014-11-27 |
CN104245279B (zh) | 2016-11-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245279A (zh) | 热塑性树脂制品的成形方法及其成形装置 | |
US6994541B2 (en) | Uniform pressing apparatus | |
US7905720B2 (en) | Linear type molding unit for a container manufacturing installation | |
TWI332435B (zh) | ||
CN103635303B (zh) | 热塑性树脂产品的成形方法及其成形装置 | |
US7850887B2 (en) | Thermocompression molding of plastic optical elements | |
JP5194599B2 (ja) | 熱プレス装置と熱プレス方法と熱プレスによるパターン転写方法 | |
CN101663151A (zh) | 一种用于生产由热塑性材料制成的容器的成型设备 | |
JP5365716B2 (ja) | 熱可塑性樹脂製品の成形方法及びその成形装置 | |
JP5845496B1 (ja) | 板ガラスの曲げ成形装置及び曲げ成形方法 | |
JPH11147251A (ja) | プラスチック容器の熱成形方法および装置 | |
JP2007055094A (ja) | 圧縮成形用樹脂の打錠方法および装置 | |
JP5370574B1 (ja) | 熱可塑性樹脂製品の成形方法及びその成形装置 | |
US20070126152A1 (en) |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reforming an upper portion of a blow molded plastic container | |
JP3595613B2 (ja) | プリフォームの温調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ブロー成形方法 | |
CN107088995A (zh) | 一种汽车前照灯导光板注塑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 | |
JP2008247671A (ja) | 光学素子成形装置 | |
JP3677741B2 (ja) | 大型容器の延伸吹込成形用金型装置 | |
JP6016523B2 (ja) | プラスチック光学部品のプレス成形型及びプラスチック光学部品の製造方法 | |
JP2022189012A (ja) | 金属樹脂複合体を製造するための装置および方法 | |
JPS6362382B2 (zh) | ||
KR20150106539A (ko) | 투명 플라스틱 소재의 성형장치 및 제조방법 | |
JP2005225048A (ja) | 射出成形金型 | |
JP2008055712A (ja) | 転写方法 | |
JP2006168034A (ja) | プレス成形方法及び熱可塑性樹脂成形体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