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24753B - 一种包埋小分子亲水性药物缓释微囊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包埋小分子亲水性药物缓释微囊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24753B
CN104224753B CN201310253378.8A CN201310253378A CN104224753B CN 104224753 B CN104224753 B CN 104224753B CN 201310253378 A CN201310253378 A CN 201310253378A CN 104224753 B CN104224753 B CN 10422475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queous phase
micro
capsule
small molecule
oil ph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25337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224753A (zh
Inventor
王玉霞
马光辉
王宁
韦祎
苏志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itute of Process Engineering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of Process Engineering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of Process Engineering of CAS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of Process Engineering of CAS
Priority to CN20131025337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224753B/zh
Publication of CN1042247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247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2247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247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埋小分子亲水性药物缓释微囊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为将制备得到的“内水相/油相/外水相”预复乳溶液,经过微孔膜过滤,再除去溶剂,洗涤,干燥后得到包埋小分子亲水性药物缓释微囊;其中,内水相包括小分子亲水性药物和增粘剂。本发明提供的小分子亲水性药物缓释微囊,粒径均一,包埋率高,突释率低,药物释放稳定,长效。

Description

一种包埋小分子亲水性药物缓释微囊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领域,涉及一种包埋小分子亲水性药物缓释微囊及其制备方法,进一步涉及一种尺寸可控的、包埋率较高的包埋有小分子亲水性药物的缓释微囊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微囊化技术是将固态或液态药物(通称囊心物)包裹在天然或合成高分子材料(通称囊材)中而形成的直径1~5000μm的微小囊状物,称为微型胶囊简称微囊(microcapsule)。这一制备过程通称微型包囊术(microencapsu lation),简称微囊化。粒径在微米级的叫微囊的,粒径在纳米级的称为纳米囊。
将药物微囊化后,可以达到以下目的:1)提高药物的稳定性,一些易受温度、pH值、湿度、氧气等因素影响或易挥发的药物,制成微囊化制剂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药物分解,提高药物的化学或物理稳定性;2)缓释或控释药物释放,针对一些蛋白多肽类药物半衰期短,需频繁给药的问题,设计长效缓释微囊,可以减少注射次数增加患者顺应性,同时避免血药浓度波动,提高药物疗效,减少不良反应;3)赋予靶向释药功能,主要针对一些抗癌药物副作用大的问题,将其制成微囊型靶向制剂,可以使药物集中于肿瘤部位,降低毒性作用,提高疗效;4)减轻药物不良气味,主要针对如大蒜素、鱼肝油等具有特殊的气味的药物,将其制成微囊后可有效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方便患者服用。
长效缓释微球微囊可以大大提高患者的顺应性,降低副作用。现有技术中缓释微球的制备方法典型的有凝聚法、熔融挤出法、喷雾干燥法、复乳溶剂蒸发法等。复乳溶剂蒸发法具有包埋率高,不易造成药物失活、易于控制等优点。
CN102302455A公开了一种复乳溶剂蒸发法制备长效缓释微球的方法,引入两亲性材料PLA-PEG用于包载亲水性药物,解决疏水材料PLA、PLGA包载亲水性药物时由于材料的疏水性导致亲水性药物扩散至外水相而使包埋率低、载药量低、突释高、副作用大等问题。但是PLA-PEG材料不是FDA批准用于临床的药用辅料,因此开发产品难以临床报批。另外,该申请所采用的复乳制备方法为机械搅拌法,所制备微球粒径不均一,大小不可控,后期需要筛分,增加生产成本,批次重复性差难以报批等问题。
CN101269013A公开了一种尺寸均一包埋亲水性药物的聚合物微球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是将任选的含药物的水溶液W1或者药物颗粒S加入到油相O中乳化制备初乳;再将所得初乳加入到含有稳定剂的外水相W2中,形成“W1/O/W2”(“内水相/油相/外水相”)预复乳;接着将该预复乳用压力通过微孔膜,得到复乳液;最后该复乳液经固化后再经离心洗涤和冷冻干燥,即得到聚合物微球。该方法工艺简单,得到的产品粒径均一,各批次产品重复性好,易于工业化生产。
小分子亲水性药物是指分子量在2.5万以下的药物,其具有高运动活性,从而在包埋过程中易于向外水相逃逸,从而使包埋率难以提高的特点,所述的典型的小分子亲水性药物主要包括:曲普瑞林、亮丙瑞林、戈舍瑞林、布舍瑞林或其盐、奥曲肽或其盐、兰瑞肽或其盐、利培酮、降钙素、生长激素、生长抑素、高血糖素、胃泌素、神经生长因子、艾塞那肽、胸腺五肽、阿霉素、丙氨酰-谷氨酰胺等。
CN101269013A所公开的方法应用到小分子亲水性药物时,存在如下问题:(1)由于药物的分子量小,很容易在除去溶剂,进行固化的过程中逃逸到外水相,导致包埋率降低;(2)由于药物的分子量小,释放过程中突释严重,很难达到长效缓释的效果。
因此,如何开发一种针对于小分子亲水性药物的微囊化方法,解决小分子亲水性药物包埋率低,载药量低,突释率高,副作用大的问题,是本领域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的微囊化技术无法解决小分子亲水性药物包埋率低,载药量低,突释率高,副作用大的问题,本领域开发一种尺寸均一,高包埋率,低突释率的包埋小分子亲水性药物的长效缓释微囊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所述包埋小分子亲水性药物缓释微囊的制备方法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包埋小分子亲水性药物缓释微囊的制备方法为:
将制备得到的“内水相/油相/外水相”预复乳溶液,经过微孔膜过滤,再除去溶剂,洗涤,干燥后得到包埋小分子亲水性药物缓释微囊;
其中,内水相包括小分子亲水性药物和增粘剂。
所述“内水相/油相/外水相”预复乳溶液中,悬浮有结构为“内水相/油相/外水相”的微囊,其中,内水相为微囊的芯材,包括小分子亲水性药物和增粘剂;油相和外水相为微囊的壁材。“内水相/油相/外水相”预复乳溶液,经过微孔膜过滤后得到粒径均一的“内水相/油相/外水相”复乳溶液,复乳溶液除去溶剂后固化为微囊颗粒,经过洗涤,干燥即可得到包埋小分子亲水性药物缓释微囊。“内水相/油相/外水相”预复乳溶液的形成本发明没有具体限定,典型但非限制性的:可以先将内水相配制成溶液,加入到油相中乳化制得“内水相/油相”初乳溶液,之后将“内水相/油相”初乳溶液加入到外水相中乳化制得“内水相/油相/外水相”复乳溶液;也可以采用CN101269013A所公开的方法中的步骤(a)~(b)进行制备。
在本发明提供的包埋小分子亲水性药物缓释微囊的制备方法中,内水相增粘剂的加入提高了内水相水溶液的粘度,从而减少了小分子亲水性药物向外水相的扩散,大大提高了药物的包埋率;而高粘度的内水相在药物的释放过程中,药物能够平稳释放,减少了药物突释。
内水相水溶液粘度的增大,容易造成内“水相/油相/外水相”预复乳溶液粘度增大,进而容易造成微孔膜过滤堵塞,微孔膜膜前压力增大,进而会使预复乳溶液以喷射状通过微孔膜,造成危险。为了降低“水相/油相/外水相”预复乳溶液的粘度,可以采用降低油相粘度,或者提高外水相的添加比例的方式。
降低油相粘度容易造成小分子亲水性药物包埋率降低的问题,提高外水相比例也容易造成小分子亲水性药物包埋率降低的问题,且容易引起药物向外水相的逃逸。因此如何选择一个合适的外水相的添加比例,对于获得一个包埋率较高的微囊也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本发明所述油相和外水相的体积比为1:4~1:10,例如1:4.2、1:4.5、1:4.8、1:5、1:5.3、1:5.7、1:6.2、1:6.6、1:6.8、1:7.4、1:7.8、1:8.1、1:8.6、1:8.9、1:9.5、1:9.7等。
本发明所述内水相和油相的体积比为1:1~1:10,例如1:1.5、1:2.2、1:2.6、1:3.4、1:3.8、1:4.2、1:4.5、1:4.8、1:5、1:5.3、1:5.7、1:6.2、1:6.6、1:6.8、1:7.4、1:7.8、1:8.1、1:8.6、1:8.9、1:9.5、1:9.7等。
本发明所述“内水相/油相/外水相”预复乳溶液的制备方法优选为:将内水相加入油相中乳化得到初乳液,再将初乳液加入外水相中乳化得到预复乳溶液。
初乳液乳化制备预复乳溶液的乳化过程可选用普通的乳化方式如均质、超声、机械搅拌等。通过所述常规的乳化方法制得的预复乳溶液的悬浮颗粒的粒径一般大于微孔膜的膜孔径,在膜前压力的作用下这些粒径大于膜孔径的预复乳悬浮颗粒通过微孔膜,便可得到复乳溶液,多次重复微孔膜过滤操作,即可得到粒径大小与均一性满足要求的复乳溶液。
因此通过选择不同膜孔径的微孔膜可以达到控制产品粒径大小和均一性的目的。
本发明所述的内水相溶液、油相溶液和外水相溶液的溶度的选择对于高包埋率和低突释率的包埋小分子亲水性药物缓释微囊的获得也有一定的影响。
内水相溶液中增粘剂的浓度过大会引起内水相粘度的增大,进而影响“内水相/油相/外水相”预复乳溶液的粘度,粘度过大的预复乳溶液不利于微孔膜的过滤;增粘剂的浓度过小造成内水相粘度较低,起不到减少小分子亲水性药物向外水相扩散的作用。而内水相溶液中小分子亲水性药物的浓度过大,容易向外水相的扩散,造成浪费;浓度过低,包埋率降低,微囊壁材含量高,造成药物的副作用增大。
本发明所述内水相为水溶液;所述水溶液中溶解有增粘剂和小分子亲水性药物。内水相中增粘剂的浓度优选为20~300mg/mL,例如22mg/mL、27mg/mL、35mg/mL、47mg/mL、60mg/mL、78mg/mL、93mg/mL、108mg/mL、125mg/mL、147mg/mL、159mg/mL、165mg/mL、178mg/mL、195mg/mL、225mg/mL、248mg/mL、267mg/mL、281mg/mL、295mg/mL等。
本发明所述增粘剂选自天然胶类物质、蛋白类物质或天然多糖类物质中的任意1种或至少2种的组合。
所述天然胶类物质选自阿拉伯胶、卡拉胶、明胶、黄芪胶、黄原胶中的任意1种或至少2种的组合。所述蛋白类物质选自白蛋白、酪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中的任意1种或至少2种的组合。所述天然多糖类物质选自纤维素、糊精、淀粉、甘露糖、琼脂中的任意1种或至少2种的组合。
本发明所述增粘剂的组合典型但非限制性的实例有阿拉伯胶和明胶的组合,黄原胶和球蛋白的组合,酪蛋白和纤维蛋白的组合,纤维素和白蛋白的组合,琼脂和淀粉的组合,卡拉胶和甘露糖的组合,糊精和黄芪胶的组合,酪蛋白和琼脂的组合,淀粉和明胶的组合,白蛋白、卡拉胶和琼脂的组合,酪蛋白、明胶和球蛋白的组合,淀粉、甘露糖和酪蛋白的组合等等。
本发明所述内水相中小分子亲水性药物的分子量为0.1kDa~22kDa,例如0.217kDa、0.8kDa、2kDa、4kDa、5kDa、8kDa、10kDa、13kDa、15kDa、17kDa、20kDa、21kDa等,优选为0.1~15kDa,进一步优选为0.1~10kDa。所述内水相中小分子亲水性药物的浓度为1~100mg/mL,例如2mg/mL、8mg/mL、13mg/mL、16mg/mL、28mg/mL、32mg/mL、36mg/mL、40mg/mL、44mg/mL、53mg/mL、65mg/mL、73mg/mL、75mg/mL、82mg/mL、88mg/mL、95mg/mL等。
本发明所述典型但非限制性的小分子亲水性药物的实例有曲普瑞林、亮丙瑞林、戈舍瑞林、布舍瑞林或其盐、奥曲肽或其盐、兰瑞肽或其盐、利培酮、降钙素、生长激素、生长抑素、高血糖素、胃泌素、神经生长因子、艾塞那肽、胸腺五肽、阿霉素、丙氨酰-谷氨酰胺等。
本发明所述油相为聚合物材料的有机溶剂溶液。所述油相中,每100mL有机溶剂中含有1~20g聚合物材料,例如每100mL有机溶剂中含有的聚合物材料的量为3g、5g、9g、13g、16g、19g等。
油相中聚合物材料的浓度过高造成油相粘度增大,进而会使“内水相/油相/外水相”预复乳溶液的粘度增大,不利于微孔膜过滤;油相粘度过低,内水相的包覆效果不好,容易造成小分子亲水性药物向外水相的扩散。
所述聚合物材料的分子量为1万~6万,例如1.5万、1.9万、2.3万、2.8万、3.6万、4.2万、4.8万、5.1万、5.3万、5.8万等;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聚合物材料选自聚乳酸、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聚己内酯、聚原酸酯、聚酸酐、聚磷腈、聚丙烯酸酯、聚甲基丙烯酸酯中的任意1种或至少2种的组合,所述组合例如聚乳酸和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的组合,聚己内酯和聚原酸酯的组合,聚酸酐和聚甲基丙烯酸酯的组合,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和聚甲基丙烯酸酯的组合,聚己内酯和聚原酸酯的组合,聚己内酯、聚原酸酯和聚酸酐的组合等。
本发明所述有机溶剂选自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于10wt%的有机溶剂,优选自二氯甲烷、三氯甲烷、二硫化碳、二甲苯、甲苯、乙酸乙酯、丙酸乙酯、乙酸丙酯中的任意1种或至少2种的组合,所述组合例如二甲苯和乙酸乙酯的组合,丙酸乙酯和二氯甲烷的组合,三氯甲烷和乙酸丙酯的组合,甲苯和三氯甲烷的组合,三氯甲烷、二硫化碳和乙酸乙酯的组合等。
本发明所述外水相为稳定剂的水溶液,所述稳定剂选自聚乙烯醇、聚甘油脂肪酸酯、聚氧乙烯山梨糖醇酐单油酸酯(Tween80)、聚氧乙烯山梨糖醇酐月桂酸酯(Tween20)、十二烷基磺酸钠(SDS)中的任意1种或至少2种的组合,所述组合例如聚乙烯醇和聚甘油脂肪酸酯的组合,聚氧乙烯山梨糖醇酐单油酸酯和聚氧乙烯山梨糖醇酐月桂酸酯的组合,聚甘油脂肪酸酯和十二烷基磺酸钠的组合,聚乙烯醇、聚甘油脂肪酸酯和聚氧乙烯山梨糖醇酐月桂酸酯的组合等等。
外水相中稳定剂的作用是保证复乳溶液在过膜后的稳定性,稳定剂浓度过高会导致原有乳滴破碎生成更小的乳滴,稳定剂浓度过低起不到稳定作用,易导致乳滴之间的聚并导致大乳滴生成。因此稳定剂过高或过低都会伴有乳滴的破碎,内水相药物外泄及乳滴粒径不均一,最终导致低药物包埋率及粒径不均一的载药微球微囊。
优选地,所述外水相中稳定剂的浓度为0.1~10wt%,例如0.2wt%、0.9wt%、1.3wt%、1.7wt%、2.5wt%、3.3wt%、3.8wt%、4.5wt%、6.5wt%、7.8wt%、8.6wt%、9.6wt%、9.9wt%等。
本发明所述微孔膜为亲水性膜,通过选择不同微孔膜的膜孔径,可以达到控制微囊粒径大小的目的。本发明所述亲水性微孔膜的膜孔径为0.5~200μm,例如0.8μm、1.5μm、2.2μm、2.6μm、3.5μm、6μm、12μm、24μm、35μm、50μm、68μm、82μm、108μm、135μm、168μm、184μm、195μm等。
亲水性微孔膜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典型的亲水性微孔膜有亲水性聚四氟乙烯微孔膜、亲水性聚醚砜微孔膜、亲水性聚丙烯微孔膜等等,本发明所述亲水性微孔膜均可通过商购获得。
优选地,所述微孔膜过滤的膜前压力为1~2000kPa,例如2~20kPa、9~85kPa、16~106kPa、32~50kPa、80~200kPa、150~360kPa、185~850kPa、207~750kPa、540~1052kPa、872~1520kPa、985~1687kPa、1050~1850kPa、1350~1985kPa等。
对于微孔膜过滤的膜前压力,本发明不作具体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内水相/油相/外水相”预复乳溶液的粘度,以及微孔膜的孔径对微孔膜过滤时的膜前压力进行选择。如果预复乳溶液的粘度过大,造成了微孔膜的堵塞,微孔膜过滤膜前压力的增大将会引起预复乳溶液的喷射,进而造成微囊粒径不均一的问题。
本发明所述微孔膜过滤至少进行1次,优选至少进行4次,例如进行6次、10次、17次、25次等。
预复乳溶液经过微孔膜过滤1次后,得到1次复乳溶液;1次复乳溶液可以继续作为预复乳溶液进行2次微孔膜过滤,得到2次复乳溶液,以此类推,可以将预复乳溶液重复进行多次微孔膜过滤,直至得到的复乳溶液的粒径大小与均一性满足要求。因为乳液进行微孔膜过滤时的流速高达10mL·s-1,因而进行微孔膜过滤的过程大多是瞬间完成,因此,微孔膜过滤可多次重复进行。
预复乳溶液经过微孔膜过滤后得到复乳溶液,之后将复乳溶液中的溶剂去除,固化为微囊颗粒,经洗涤干燥后即可得到包埋小分子亲水性药物缓释微囊。所述洗涤优选为离心洗涤,所述干燥优选为冷冻干燥。在去除溶剂、洗涤、干燥的过程中,复乳液的体积会缩小,但由于体积、粒径是同等程度的缩小,因此我们最后得到的微囊仍然是粒径大小均一,可控的。
所述溶剂的去除可采用减压蒸发、常温常压搅拌挥发或溶剂萃取等方法中的任意1种。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啊,本发明所述包埋小分子亲水性药物缓释微囊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聚合物材料溶于有机溶剂中,形成油相O;将增粘剂和小分子亲水性药物溶于水中,形成内水相W1;将稳定剂溶于水中,形成外水相W2
(2)将内水相W1加入油相O中,乳化得到W1/O型初乳液;所述内水相W1和油相O的体积比为1:1~1:10;
(3)将W1/O型初乳液加入到外水相W2中,形成W1/O/W2型预复乳溶液;所述油相O和外水相W2的体积比为1:4~1:10;
(4)将W1/O/W2型预复溶液乳进行微孔膜过滤,得到W1/O/W2型复乳溶液;
(5)除去W1/O/W2型复乳溶液中的有机溶剂,经离心洗涤,冷冻干燥,得到包埋小分子亲水性药物缓释微囊。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包埋小分子亲水性药物缓释微囊,所述微囊由前述方法制备得到。
本发明所述包埋小分子亲水性药物缓释微囊包埋率在90%以上;突释率在15%以下,能持续释放4周至12周。由于内水相中添加了增粘剂,内水相溶液的粘度增大,减少了小分子亲水性药物向外水相的扩散,提高了包埋率;且内水相粘度的增大,稳定了小分子亲水性药物的释放速度,降低了突释率。
本发明所述药物包埋率的计算公式为:
包埋率=微球中实际药物含量/制备时投入的总药量×100%。
本发明所述包埋小分子亲水性药物缓释微囊尺寸均一、可控。由于本发明采用了微孔膜过滤技术,可以通过控制微孔膜孔径的大小以及过滤过程中的膜前压力来控制产品的粒径,实现微囊尺寸的可控性和均一性。
优选地,所述微囊的平均粒径为50nm~100μm,优选为200nm~70μm;
优选地,所述微囊的粒径分布系数Span值<1.0,优选为<0.8。
本发明所述粒径分布系数Span值按照下式进行计算:
span = d 90 - d 10 d 50
其中,d10和d90表示累积到10%和90%体积的样品的粒径值,d50是粒径平均值。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加入在内水相中添加增粘剂,提高内水相粘度,可以减少小分子亲水性药物向外水相扩散,从而大大提高包埋率;还减少了药物在释放过程的突释现象,保证药物平稳释放;
(2)本发明通过对内水相、油相和外水相的浓度以及混合比例、微孔膜过滤的膜前压力以及膜孔径等条件的优化配置,获得了包埋率在90%以上,药物突释率低于20%的粒径可控,均一的包埋小分子亲水性药物缓释微囊;
(3)本发明提供的小分子亲水性药物缓释微囊,粒径均一,直径分布系数在0.8以内,药物释放稳定,长效,能持续释放4周至12周;
(4)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小分子亲水性药物缓释微囊的包埋率低,突释率高,粒径不均一,不可控的问题,制备了粒径均一的小分子亲水性药物长效缓释微囊,且制备方法操作简单,条件温和,重复性好,所使用的原料也为FDA批准用于临床的药用辅料,非常有利于药物疗效的稳定性和工业化放大生产。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所述包埋小分子亲水性药物缓释微囊的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实施例1制备的包埋小分子亲水性药物缓释微囊的电镜照片;
图3实施例1制备的包埋小分子亲水性药物缓释微囊的粒径分布图;
图4实施例1制备的包埋小分子亲水性药物缓释微囊的药物体外释放图;
图5实施例4制备的包埋小分子亲水性药物缓释微囊的电镜照片;
图6实施例5制备的包埋小分子亲水性药物缓释微囊的电镜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理解本发明,本发明列举实施例如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了,所述实施例仅仅是帮助理解本发明,不应视为对本发明的具体限制。
实施例1
一种包埋小分子亲水性药物缓释微囊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300mg明胶溶于1mL水中,后将40mg醋酸曲普瑞林溶于上述明胶水溶液作为内水相W1;将0.1g分子量为6万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溶于10mL二氯甲烷(MC)中,作为油相O;以50mL的0.1wt%的聚乙烯醇(PVA)水溶液为外水相W2;将孔径为50.2μm的亲水性膜置于水中浸润,使孔膜充分湿润;
(2)将内水相W1加入油相O中,均质乳化30s,得到W1/O型初乳液;其中,内水相W1和油相O的体积比为1:10;
(3)将W1/O型初乳液加入到外水相W2中,磁力搅拌300rpm搅拌1min制备W1/O/W2型预复乳溶液;所述油相O和外水相W2的体积比为1:5;
(4)将W1/O/W2型预复乳溶液在300kPa的操作压力下压过微孔膜装置,进行微孔膜过滤,过膜时间小于10s,得到W1/O/W2型复乳溶液;
(5)在室温下,将得到的W1/O/W2型复乳溶液,在磁力搅拌作用下,固化5h,使MC完全除去;然后离心洗涤后,空干燥48h,获得包埋小分子亲水性药物缓释微囊。
性能表征:
(1)扫描电镜
将制备得到的包埋小分子亲水性药物缓释微囊重新分散在水中,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日本JEOL SEM公司)观察微囊的表面形貌,电镜结果如图2所示(图2为实施例1制备的包埋小分子亲水性药物缓释微囊的电镜照片),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包埋小分子亲水性药物缓释微囊的球形度良好,粒度均一;
(2)平均粒径和粒度分布
将离心好的包埋小分子亲水性药物缓释微囊滴加到激光粒度仪中,进行平均粒径和粒径分布系数span值的测定,测试结果如图3所示(图3为实施例1制备的包埋小分子亲水性药物缓释微囊的粒径分布图);经测定,微囊的平均粒径为28.76μm,粒度分布系数span值为0.649。
(3)包埋率
采用RP-HPLC法检测包埋小分子亲水性药物缓释微囊的包埋率:
样品处理:取适量的包埋小分子亲水性药物缓释微囊的样品,加入0.2mL的乙腈和0.8mL的纯水或者醋酸盐缓冲液(pH=7.0),震荡使之充分溶解,过0.45μm水系膜即为待测样品溶液;
包埋率计算公式为:包封率=微球中实际药物含量/制备时投入的总药量×100%;经测定,微囊的包埋率为96.2%。
(4)药物体外释放性能
准确称量8~10mg冻干载药微囊,加入1mL pH7.2的PBS缓冲液;样品管置于37℃水浴恒温振荡器振摇(120rpm);定期离心分离,取出1.0mL上清液,同时补入1.0mL新鲜PBS缓冲液,测定释放介质中的药物含量;
计算公式为:释放度=释放介质中所含的药量/系统中的总药量×100%;经测定该微囊第1天的突释为9.5%,35天之内持续释放累积达到73.6%,测试结果如图4所示(图4为实施例1制备的包埋小分子亲水性药物缓释微囊的药物体外释放图)。
实施例2
一种包埋小分子亲水性药物缓释微囊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20mg淀粉溶于1mL水中,后将1mg重组人生长激素(分子量22kDa)溶于上述淀粉水溶液作为内水相W1,将1g分子量为1万的聚乳酸与分子量为1万的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的混合物(质量比为1:1)溶于5mL二硫化碳中,作为油相O;以50mL的0.1wt%的聚甘油脂肪酸酯水溶液为外水相W2;将孔径为0.5μm的亲水性膜置于水中浸润,使孔膜充分湿润;
(2)将内水相W1加入油相O中,均质乳化30s,得到W1/O型初乳液;其中,内水相W1和油相O的体积比为1:5;
(3)将W1/O型初乳液加入到外水相W2中,磁力搅拌300rpm搅拌1min制备W1/O/W2型预复乳溶液;所述油相O和外水相W2的体积比为1:10;
(4)将W1/O/W2型预复乳溶液在2000kPa的操作压力下压过微孔膜装置,进行微孔膜过滤,过膜时间小于10s,得到W1/O/W2型复乳溶液;
(5)在室温下,将得到的W1/O/W2型复乳溶液,在磁力搅拌作用下,固化5h,使二硫化碳完全除去;然后离心洗涤后,空干燥48h,获得包埋小分子亲水性药物缓释微囊。
性能表征:
(1)扫描电镜,测试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电镜扫描结果显示,实施例2制备得到的包埋小分子亲水性药物缓释微囊的球形度良好,粒度均一;
(2)平均粒径和粒度分布,测试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经测定,微囊的平均粒径为315nm,粒度分布系数span值为0.653;
(3)包埋率,测试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经测定,微囊的包埋率为90.8%;
(4)药物体外释放性能,测试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经测定,第1天突释为10.2%,35天之内持续释放累积达到80.4%。
实施例3
一种包埋小分子亲水性药物缓释微囊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200mg阿拉伯胶和明胶的混合物(质量比为5:1)溶于1mL水中,后将50mg阿霉素(分子量543Da)溶于上述阿拉伯胶水溶液作为内水相W1;将0.1g的分子量为4万的聚原酸酯溶于1mL三氯甲烷中,作为油相O;以4mL的10wt%的聚氧乙烯山梨糖醇酐单油酸酯水溶液为外水相W2;将孔径为200μm的亲水性膜置于水中浸润,使孔膜充分湿润;
(2)将内水相W1加入油相O中,均质乳化30s,得到W1/O型初乳液;其中,内水相W1和油相O的体积比为1:1;
(3)将W1/O型初乳液加入到外水相W2中,磁力搅拌300rpm搅拌1min制备W1/O/W2型预复乳溶液;所述油相O和外水相W2的体积比为1:4;
(4)将W1/O/W2型预复乳溶液在1kPa的操作压力下压过微孔膜装置,进行微孔膜过滤,过膜时间小于10s,得到W1/O/W2型复乳溶液;
(5)在室温下,将得到的W1/O/W2型复乳溶液,在磁力搅拌作用下,固化5h,使三氯甲烷完全除去;然后离心洗涤后,空干燥48h,获得包埋小分子亲水性药物缓释微囊。
性能表征的测试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测试结果为:
扫描电镜显示实施例3制备得到的包埋小分子亲水性药物缓释微囊的球形度良好,粒度均一;激光粒度仪的测试结果显示微囊的平均粒径为176.5μm,粒度分布系数span值为0.692;微囊的包埋率为90.2%;第1天突释为11.3%,35天之内持续释放累积达到82.5%。
实施例4
一种包埋小分子亲水性药物缓释微囊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50mg白蛋白溶于1mL水中,后将20mg醋酸亮丙瑞林溶于上述水溶液作为内水相W1;将2g的分子量为2万的聚酸酐溶于10mL二甲苯中,作为油相O;以100mL的2wt%的聚氧乙烯山梨糖醇酐月桂酸酯水溶液为外水相W2;将孔径为50.2μm的亲水性膜置于水中浸润,使孔膜充分湿润;
(2)将内水相W1加入油相O中,均质乳化30s,得到W1/O型初乳液;其中,内水相W1和油相O的体积比为1:10;
(3)将W1/O型初乳液加入到外水相W2中,磁力搅拌300rpm搅拌1min制备W1/O/W2型预复乳溶液;所述油相O和外水相W2的体积比为1:10;
(4)将W1/O/W2型预复乳溶液在5kPa的操作压力下压过微孔膜装置,进行微孔膜过滤,过膜时间小于10s,得到W1/O/W2型复乳溶液;
(5)在室温下,将得到的W1/O/W2型复乳溶液,在磁力搅拌作用下,固化5h,使三氯甲烷完全除去;然后离心洗涤后,空干燥48h,获得包埋小分子亲水性药物缓释微囊。
性能表征的测试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测试结果为:
扫描电镜如图5(图5为实施例4制备的包埋小分子亲水性药物缓释微囊的电镜照片)所示,实施例4制备得到的包埋小分子亲水性药物缓释微囊的球形度良好,粒度均一;激光粒度仪的测试结果显示微囊的平均粒径为33.2μm,粒度分布系数span值为0.648;微囊的包埋率为95.8%,第1天突释为9.3%,35天之内持续释放累积达到82.6%。
实施例5
一种包埋小分子亲水性药物缓释微囊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50mg纤维素溶于1mL水中,后将1mg兰瑞肽溶于上述水溶液作为内水相W1;将1g的分子量为2万的聚酸酐溶于10mL乙酸乙酯中,作为油相O;以100mL的2wt%的十二烷基磺酸钠水溶液为外水相W2;将孔径为50.2μm的亲水性膜置于水中浸润,使孔膜充分湿润;
(2)将内水相W1加入油相O中,均质乳化30s,得到W1/O型初乳液;其中,内水相W1和油相O的体积比为1:10;
(3)将W1/O型初乳液加入到外水相W2中,磁力搅拌300rpm搅拌1min制备W1/O/W2型预复乳溶液;所述油相O和外水相W2的体积比为1:10;
(4)将W1/O/W2型预复乳溶液在6kPa的操作压力下压过微孔膜装置,进行微孔膜过滤,过膜时间小于10s,得到W1/O/W2型复乳溶液;
(5)在室温下,将得到的W1/O/W2型复乳溶液,用1L的0.9%NaCl搅拌4h萃取乙酸乙酯,固化5h,使乙酸乙酯完全除去;然后离心洗涤后,空干燥48h,获得包埋小分子亲水性药物缓释微囊。
性能表征的测试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测试结果为:
扫描电镜如图6(图6为实施例5制备的包埋小分子亲水性药物缓释微囊的电镜照片)所示,实施例5制备得到的包埋小分子亲水性药物缓释微囊的球形度良好,粒度均一;激光粒度仪的测试结果显示微囊的平均粒径为32.8μm,粒度分布系数span值为0.623;微囊的包埋率为95.8%,第1天突释为9.3%,35天之内持续释放累积达到82.6%。
实施例6
一种包埋小分子亲水性药物缓释微囊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50mg卡拉胶溶于1mL水中,后将100mg丙氨酰-谷氨酰胺(分子量217)溶于上述水溶液作为内水相W1,将1g的分子量为2万的聚乙二醇溶于10mL乙酸丙酯中,作为油相O;以100mL的2wt%的聚乙烯醇水溶液为外水相W2;将孔径为50.2μm的亲水性膜置于水中浸润,使孔膜充分湿润;
(2)将内水相W1加入油相O中,均质乳化30s,得到W1/O型初乳液;其中,内水相W1和油相O的体积比为1:10;
(3)将W1/O型初乳液加入到外水相W2中,磁力搅拌300rpm搅拌1min制备W1/O/W2型预复乳溶液;所述油相O和外水相W2的体积比为1:10;
(4)将W1/O/W2型预复乳溶液在5kPa的操作压力下压过微孔膜装置,进行微孔膜过滤,过膜时间小于10s,得到W1/O/W2型复乳溶液;
(5)在室温下,将得到的W1/O/W2型复乳溶液,用1L的0.9%NaCl搅拌4h萃取乙酸丙酯,固化5h,使乙酸丙酯完全除去;然后离心洗涤后,空干燥48h,获得包埋小分子亲水性药物缓释微囊。
性能表征的测试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测试结果为:
扫描电镜显示实施例6制备得到的包埋小分子亲水性药物缓释微囊的球形度良好,粒度均一;激光粒度仪的测试结果显示微囊的平均粒径为31.8μm,粒度分布系数span值为0.657;微囊的包埋率为94.5%,第1天突释为10.7%,35天之内持续释放累积达到84.9%。
实施例7
一种包埋小分子亲水性药物缓释微囊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50mg黄芪胶溶于1mL水中,后将1mg醋酸亮丙瑞林溶于上述水溶液作为内水相W1;将0.1g的分子量为2万的聚酸酐溶于10mL丙酸乙酯中,作为油相O;以100mL的2wt%的聚乙烯醇水溶液为外水相W2;将孔径为50.2μm的亲水性膜置于水中浸润,使孔膜充分湿润;
(2)将内水相W1加入油相O中,均质乳化30s,得到W1/O型初乳液;其中,内水相W1和油相O的体积比为1:10;
(3)将W1/O型初乳液加入到外水相W2中,磁力搅拌300rpm搅拌1min制备W1/O/W2型预复乳溶液;所述油相O和外水相W2的体积比为11:100;
(4)将W1/O/W2型预复乳溶液在5kPa的操作压力下压过微孔膜装置,进行微孔膜过滤,过膜时间小于10s,得到W1/O/W2型复乳溶液;
(5)在室温下,将得到的W1/O/W2型复乳溶液,用1L的0.9%NaCl搅拌4h萃取丙酸乙酯,固化5h,使丙酸乙酯完全除去;然后离心洗涤后,空干燥48h,获得包埋小分子亲水性药物缓释微囊。
性能表征的测试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测试结果为:
扫描电镜显示实施例7制备得到的包埋小分子亲水性药物缓释微囊的球形度良好,粒度均一;激光粒度仪的测试结果显示微囊的平均粒径为32.8μm,粒度分布系数span值为0.662;微囊的包埋率为94.1%,第1天突释为9.8%,35天之内持续释放累积达到83.7%。
实施例8
一种包埋小分子亲水性药物缓释微囊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50mg黄原胶溶于1mL水中,后将1mg醋酸亮丙瑞林溶于上述水溶液作为内水相W1,将1g的分子量为2万的聚酸酐溶于10mL二氯甲烷与三氯甲烷的混合物(体积比为3:1)中,作为油相O;以100mL的2wt%的聚乙烯醇水溶液为外水相W2;将孔径为50.2μm的亲水性膜置于水中浸润,使孔膜充分湿润;
(2)将内水相W1加入油相O中,均质乳化30s,得到W1/O型初乳液;其中,内水相W1和油相O的体积比为1:10;
(3)将W1/O型初乳液加入到外水相W2中,磁力搅拌300rpm搅拌1min制备W1/O/W2型预复乳溶液;所述油相O和外水相W2的体积比为1:10;
(4)将W1/O/W2型预复乳溶液在5kPa的操作压力下压过微孔膜装置,进行微孔膜过滤,过膜时间小于10s,得到W1/O/W2型复乳溶液;
(5)在室温下,将得到的W1/O/W2型复乳溶液,在磁力搅拌作用下,固化5h,使MC完全除去;然后离心洗涤后,空干燥48h,获得包埋小分子亲水性药物缓释微囊。
性能表征的测试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测试结果为:
扫描电镜显示实施例8制备得到的包埋小分子亲水性药物缓释微囊的球形度良好,粒度均一;激光粒度仪的测试结果显示微囊的平均粒径为32.9μm,粒度分布系数span值为0.655;微囊的包埋率为94.7%,第1天突释为9.8%,35天之内持续释放累积达到83.2%。
实施例9
一种包埋小分子亲水性药物缓释微囊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50mg酪蛋白溶于1mL水中,后将1mg醋酸亮丙瑞林溶于上述水溶液作为内水相W1;将1g的分子量为2万的聚酸酐溶于10mL二氯甲烷中,作为油相O;以100mL的2wt%的聚乙烯醇水溶液为外水相W2;将孔径为50.2μm的亲水性膜置于水中浸润,使孔膜充分湿润;
(2)将内水相W1加入油相O中,均质乳化30s,得到W1/O型初乳液;其中,内水相W1和油相O的体积比为1:10;
(3)将W1/O型初乳液加入到外水相W2中,磁力搅拌300rpm搅拌1min制备W1/O/W2型预复乳溶液;所述油相O和外水相W2的体积比为1:10;
(4)将W1/O/W2型预复乳溶液在5kPa的操作压力下压过微孔膜装置,进行微孔膜过滤,过膜时间小于10s,得到W1/O/W2型复乳溶液;
(5)在室温下,将得到的W1/O/W2型复乳溶液,在磁力搅拌作用下,固化5h,使MC完全除去;然后离心洗涤后,空干燥48h,获得包埋小分子亲水性药物缓释微囊。
性能表征的测试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测试结果为:
扫描电镜显示实施例9制备得到的包埋小分子亲水性药物缓释微囊的球形度良好,粒度均一;激光粒度仪的测试结果显示微囊的平均粒径为33.4μm,粒度分布系数span值为0.638;微囊的包埋率为94.6%,第1天突释为10.8%,35天之内持续释放累积达到81.9%。
实施例10
一种包埋小分子亲水性药物缓释微囊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50mg球蛋白溶于1mL水中,后将1mg醋酸亮丙瑞林溶于上述水溶液作为内水相W1;将1g的分子量为2万的聚酸酐溶于10mL二甲苯中,作为油相O;以100mL的2wt%的聚乙烯醇水溶液为外水相W2;将孔径为50.2μm的亲水性膜置于水中浸润,使孔膜充分湿润;
(2)将内水相W1加入油相O中,均质乳化30s,得到W1/O型初乳液;其中,内水相W1和油相O的体积比为1:10;
(3)将W1/O型初乳液加入到外水相W2中,磁力搅拌300rpm搅拌1min制备W1/O/W2型预复乳溶液;所述油相O和外水相W2的体积比为1:10;
(4)将W1/O/W2型预复乳溶液在5kPa的操作压力下压过微孔膜装置,进行微孔膜过滤,过膜时间小于10s,得到W1/O/W2型复乳溶液;
(5)在室温下,将得到的W1/O/W2型复乳溶液,用1L的0.9%NaCl搅拌4h萃取二甲苯,固化5h,使二甲苯完全除去;然后离心洗涤后,空干燥48h,获得包埋小分子亲水性药物缓释微囊。
性能表征的测试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测试结果为:
扫描电镜显示实施例10制备得到的包埋小分子亲水性药物缓释微囊的球形度良好,粒度均一;激光粒度仪的测试结果显示微囊的平均粒径为32.9μm,粒度分布系数span值为0.642;微囊的包埋率为94.1%,第1天突释为10.3%,35天之内持续释放累积达到83.4%。
实施例11
一种包埋小分子亲水性药物缓释微囊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50mg纤维蛋白溶于1mL水中,后将1mg布舍瑞林溶于上述水溶液作为内水相W1;将1g的分子量为2万的聚酸酐溶于10mL甲苯中,作为油相O;以100mL的2wt%的聚乙烯醇水溶液为外水相W2;将孔径为50.2μm的亲水性膜置于水中浸润,使孔膜充分湿润;
(2)将内水相W1加入油相O中,均质乳化30s,得到W1/O型初乳液;其中,内水相W1和油相O的体积比为1:10;
(3)将W1/O型初乳液加入到外水相W2中,磁力搅拌300rpm搅拌1min制备W1/O/W2型预复乳溶液;所述油相O和外水相W2的体积比为1:10;
(4)将W1/O/W2型预复乳溶液在5kPa的操作压力下压过微孔膜装置,进行微孔膜过滤,过膜时间小于10s,得到W1/O/W2型复乳溶液;
(5)在室温下,将得到的W1/O/W2型复乳溶液,用1L的0.9%NaCl搅拌4h萃取甲苯,固化5h,使甲苯完全除去;然后离心洗涤后,空干燥48h,获得包埋小分子亲水性药物缓释微囊。
性能表征的测试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测试结果为:
扫描电镜显示实施例11制备得到的包埋小分子亲水性药物缓释微囊的球形度良好,粒度均一;激光粒度仪的测试结果显示微囊的平均粒径为33.5μm,粒度分布系数span值为0.645;微囊的包埋率为93.7%,第1天突释为10.5%,35天之内持续释放累积达到81.9%。
实施例12
一种包埋小分子亲水性药物缓释微囊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50mg糊精溶于1mL水中,后将1mg戈舍瑞林瑞林溶于上述水溶液作为内水相W1;将1g的分子量为2万的聚甲基丙烯酸酯溶于10mL二氯甲烷中,作为油相O;以100mL的2wt%的聚乙烯醇水溶液为外水相W2;将孔径为50.2μm的亲水性膜置于水中浸润,使孔膜充分湿润;
(2)将内水相W1加入油相O中,均质乳化30s,得到W1/O型初乳液;其中,内水相W1和油相O的体积比为1:10;
(3)将W1/O型初乳液加入到外水相W2中,磁力搅拌300rpm搅拌1min制备W1/O/W2型预复乳溶液;所述油相O和外水相W2的体积比为1:10;
(4)将W1/O/W2型预复乳溶液在5kPa的操作压力下压过微孔膜装置,进行微孔膜过滤,过膜时间小于10s,得到W1/O/W2型复乳溶液;
(5)在室温下,将得到的W1/O/W2型复乳溶液,磁力搅拌作用下,固化5h,使MC完全除去;然后离心洗涤后,空干燥48h,获得包埋小分子亲水性药物缓释微囊。
性能表征的测试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测试结果为:
扫描电镜显示实施例12制备得到的包埋小分子亲水性药物缓释微囊的球形度良好,粒度均一;激光粒度仪的测试结果显示微囊的平均粒径为32.6μm,粒度分布系数span值为0.658;微囊的包埋率为92.8%,第1天突释为9.8%,35天之内持续释放累积达到81.8%。
实施例13
一种包埋小分子亲水性药物缓释微囊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50mg甘露糖溶于1mL水中,后将1mg高血糖素溶于上述水溶液作为内水相W1;将1g的分子量为2万的聚酸酐溶于10mL二氯甲烷中,作为油相O;以60mL的2wt%的聚乙烯醇水溶液为外水相W2;将孔径为50.2μm的亲水性膜置于水中浸润,使孔膜充分湿润;
(2)将内水相W1加入油相O中,均质乳化30s,得到W1/O型初乳液;其中,内水相W1和油相O的体积比为1:10;
(3)将W1/O型初乳液加入到外水相W2中,磁力搅拌300rpm搅拌1min制备W1/O/W2型预复乳溶液;所述油相O和外水相W2的体积比为1:6;
(4)将W1/O/W2型预复乳溶液在5kPa的操作压力下压过微孔膜装置,进行微孔膜过滤,过膜时间小于10s,得到W1/O/W2型复乳溶液;
(5)在室温下,将得到的W1/O/W2型复乳溶液,磁力搅拌作用下,固化5h,使MC完全除去;然后离心洗涤后,空干燥48h,获得包埋小分子亲水性药物缓释微囊。
性能表征的测试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测试结果为:
扫描电镜显示实施例13制备得到的包埋小分子亲水性药物缓释微囊的球形度良好,粒度均一;激光粒度仪的测试结果显示微囊的平均粒径为31.7μm,粒度分布系数span值为0.627;微囊的包埋率为93.6%,第1天突释为10.2%,35天之内持续释放累积达到83.4%。
实施例14
一种包埋小分子亲水性药物缓释微囊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50mg琼脂溶于1mL水中,后将1mg降钙素溶于上述水溶液作为内水相W1;将1g的分子量为2万的聚丙烯酸酯溶于10mL三氯甲烷中,作为油相O;以100mL浓度为2wt%的聚乙烯醇与聚甘油脂肪酸酯的混合物(质量比为3:1)的水溶液为外水相W2;将孔径为50.2μm的亲水性SPG膜置于水中浸润,使孔膜充分湿润;
(2)将内水相W1加入油相O中,均质乳化30s,得到W1/O型初乳液;其中,内水相W1和油相O的体积比为1:10;
(3)将W1/O型初乳液加入到外水相W2中,磁力搅拌300rpm搅拌1min制备W1/O/W2型预复乳溶液;所述油相O和外水相W2的体积比为1:10;
(4)将W1/O/W2型预复乳溶液在5kPa的操作压力下压过微孔膜装置,进行微孔膜过滤,过膜时间小于10s,得到W1/O/W2型复乳溶液;
(5)在室温下,将得到的W1/O/W2型复乳溶液,磁力搅拌作用下,固化5h,使三氯甲烷完全除去;然后离心洗涤后,空干燥48h,获得包埋小分子亲水性药物缓释微囊。
性能表征的测试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测试结果为:
扫描电镜显示实施例14制备得到的包埋小分子亲水性药物缓释微囊的球形度良好,粒度均一;激光粒度仪的测试结果显示微囊的平均粒径为32.8μm,粒度分布系数span值为0.652;微囊的包埋率为94.3%,第1天突释为9.8%,35天之内持续释放累积达到82.4%。
比较例1
一种包埋小分子亲水性药物缓释微囊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1mg醋酸曲普瑞林溶于水溶液作为内水相W1,将1g的分子量为2万的聚乳酸溶于10mL二氯甲烷中,作为油相O;以100mL的2%wt的聚乙烯醇水溶液为外水相W2;将孔径为50.2μm的亲水性膜置于水中浸润,使孔膜充分湿润;
(2)将内水相W1加入油相O中,均质乳化30s,得到W1/O型初乳液;其中,内水相W1和油相O的体积比为1:10;
(3)将W1/O型初乳液加入到外水相W2中,磁力搅拌300rpm搅拌1min制备W1/O/W2型预复乳溶液;所述油相O和外水相W2的体积比为11:100;
(4)将W1/O/W2型预复乳溶液在5kPa的操作压力下压过微孔膜装置,进行微孔膜过滤,过膜时间小于10s,得到W1/O/W2型复乳溶液;
(5)在室温下,将得到的W1/O/W2型复乳溶液,磁力搅拌作用下,固化5h,使三氯甲烷完全除去;然后离心洗涤后,空干燥48h,获得包埋小分子亲水性药物缓释微囊。
性能表征的测试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测试结果为:
激光粒度仪的测试结果显示微囊的平均粒径为32.8μm,粒度分布系数span值为0.634;包埋率只有6.21%,第1天突释高达15.6%,35天之内持续释放累积达到75.1%。
由实施例1~14和对比例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包埋小分子亲水性药物缓释微囊的包埋率高,突释率低。
申请人声明,本发明通过上述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的详细工艺设备和工艺流程,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详细工艺设备和工艺流程,即不意味着本发明必须依赖上述详细工艺设备和工艺流程才能实施。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了,对本发明的任何改进,对本发明产品各原料的等效替换及辅助成分的添加、具体方式的选择等,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和公开范围之内。

Claims (22)

1.一种包埋小分子亲水性药物缓释微囊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为将制备得到的“内水相/油相/外水相”预复乳溶液,经过微孔膜过滤,再除去溶剂,洗涤,干燥后得到包埋小分子亲水性药物缓释微囊;
其中,内水相包括小分子亲水性药物和增粘剂;
所述油相和外水相的体积比为1:4~1:10;所述内水相和油相的体积比为1:1~1:10;
所述内水相中增粘剂的浓度为20~300mg/mL;所述内水相中小分子亲水性药物的分子量为0.1kDa~15kDa;所述内水相中小分子亲水性药物的浓度为1~100mg/mL;
所述油相为聚合物材料的有机溶剂溶液;所述油相中,每100mL有机溶剂中含有1~20g聚合物材料;所述聚合物材料的分子量为1万~6万;所述有机溶剂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于10wt%;所述聚合物材料选自聚乳酸、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聚己内酯、聚原酸酯、聚酸酐、聚磷腈、聚丙烯酸酯、聚甲基丙烯酸酯中的任意1种或至少2种的组合;
所述外水相为稳定剂的水溶液,所述外水相中稳定剂的浓度为0.1~10wt%。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水相/油相/外水相”预复乳溶液的制备方法为:将内水相加入油相中乳化得到初乳液,再将初乳液加入外水相中乳化得到预复乳溶液。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水相为水溶液。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增粘剂选自天然胶类物质、蛋白类物质或天然多糖类物质中的任意1种或至少2种的组合。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然胶类物质选自阿拉伯胶、卡拉胶、明胶、黄芪胶、黄原胶中的任意1种或至少2种的组合。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蛋白类物质选自白蛋白、酪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中的任意1种或至少2种的组合。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然多糖类物质选自纤维素、糊精、淀粉、甘露糖、琼脂中的任意1种或至少2种的组合。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水相中小分子亲水性药物的分子量为0.1kDa~10kDa。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溶剂选自二氯甲烷、三氯甲烷、二硫化碳、二甲苯、甲苯、乙酸乙酯、丙酸乙酯、乙酸丙酯中的任意1种或至少2种的组合。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水相为稳定剂的水溶液,所述稳定剂选自聚乙烯醇、聚甘油脂肪酸酯、聚氧乙烯山梨糖醇酐单油酸酯、聚氧乙烯山梨糖醇酐月桂酸酯、十二烷基磺酸钠中的任意1种或至少2种的组合。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孔膜为亲水性膜,孔径为0.5~200μm。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孔膜过滤的膜前压力为1~2000kPa。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孔膜过滤至少进行1次。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孔膜过滤至少进行3次。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聚合物材料溶于有机溶剂中,形成油相O;将增粘剂和小分子亲水性药物溶于水中,形成内水相W1;将稳定剂溶于水中,形成外水相W2
(2)将内水相W1加入油相O中,乳化得到W1/O型初乳液;所述内水相W1和油相O的体积比为1:1~1:10;
(3)将W1/O型初乳液加入到外水相W2中,形成W1/O/W2型预复乳溶液;所述油相O和外水相W2的体积比为1:4~1:10;
(4)将W1/O/W2型预复乳溶液进行微孔膜过滤,得到W1/O/W2型复乳溶液;
(5)除去W1/O/W2型复乳溶液中的有机溶剂,经离心洗涤,冷冻干燥,得到包埋小分子亲水性药物缓释微囊。
16.一种包埋小分子亲水性药物缓释微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包埋小分子亲水性药物缓释微囊由权利要求1~15中的任一项制备得到。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微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囊包埋率在90%以上;突释率在15%以下。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微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囊尺寸均一、可控。
19.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微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囊的平均粒径为50nm~100μm。
20.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微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囊的平均粒径为200nm~70μm。
21.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微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囊的粒径分布系数Span值<1.0
22.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微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囊的粒径分布系数Span值<0.8。
CN201310253378.8A 2013-06-24 2013-06-24 一种包埋小分子亲水性药物缓释微囊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422475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53378.8A CN104224753B (zh) 2013-06-24 2013-06-24 一种包埋小分子亲水性药物缓释微囊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53378.8A CN104224753B (zh) 2013-06-24 2013-06-24 一种包埋小分子亲水性药物缓释微囊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24753A CN104224753A (zh) 2014-12-24
CN104224753B true CN104224753B (zh) 2017-02-08

Family

ID=522142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253378.8A Active CN104224753B (zh) 2013-06-24 2013-06-24 一种包埋小分子亲水性药物缓释微囊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22475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37415B (zh) * 2017-05-19 2019-09-03 武汉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三维制霉素栓及其制备方法
CN108969751B (zh) * 2017-06-02 2021-02-23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一种药物缓释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160013B (zh) * 2017-12-15 2020-08-18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水溶性碳量子点缓释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8913623A (zh) * 2018-07-23 2018-11-30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一种硫自养反硝化菌固定化颗粒的制备方法
CN108704137B (zh) * 2018-08-02 2021-01-19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载阿片受体部分激动剂缓释微球、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9125046B (zh) * 2018-08-02 2021-03-30 史春龙 缓释型氢气气泡流体制备设备及其制备方法
CN109010307B (zh) * 2018-08-02 2020-12-29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载麻醉镇痛药缓释微球、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11568877B (zh) * 2020-05-07 2022-06-24 浙江圣兆药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亲水性药物包封率的微球制备方法
CN112354384B (zh) * 2020-11-24 2022-04-15 江南大学 一种水溶性和脂溶性功能因子共包埋的g/o/w乳状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14246845A (zh) * 2021-11-01 2022-03-29 澳门科技大学 内源性硫化氢缓释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70630A (zh) * 2010-08-11 2012-03-14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长效缓释微囊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021137A (ja) * 2004-07-08 2006-01-26 Chukyo Yushi Kk W/o/w型マイクロカプセル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70630A (zh) * 2010-08-11 2012-03-14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长效缓释微囊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W/O/W复乳溶剂蒸发法制备微胶囊的影响因素及研究新进展;曹梅,等;《化学与生物工程》;20091231;第26卷(第9期);第1-6、10页,尤其是第3页左栏第4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24753A (zh) 2014-12-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24753B (zh) 一种包埋小分子亲水性药物缓释微囊及其制备方法
Campardelli et al. Supercritical fluids applications in nanomedicine
US6861064B1 (en) Encapsulation method
Jalil et al. Biodegradable poly (lactic acid) and poly (lactide-co-glycolide) microcapsules: problems associated with preparative techniques and release properties
FI103183B (fi) Emulsioon perustuva menetelmä aineen mikrokapseloimiseksi mikrokapselo iduksi tuotteeksi
DE69730093T2 (de) Zubereitung mit verzögerter Freisetzung
CA2372802C (en) Emulsion-based processes for making microparticles
AU699080B2 (en) Sustained release particles
KR20180130344A (ko) 미립구 제조방법 및 이에 의해 제조된 미립구
US20080038333A1 (en) Formulations For Poorly Soluble Drugs
US20180177785A1 (en) Method of Making Sustained Release Microparticles
EP2254560B1 (en) Preparation of nanoparticles by using a vibrating nozzle device
WO2005061095A1 (ja) 微小球体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の製造装置
CN107335048A (zh) 载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化合物缓释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KR101831417B1 (ko) 자발적 공극 폐쇄 기능성을 갖는 고분자 미립구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JP2911732B2 (ja) 徐放性多核マイクロスフェア製剤およびその製法
JP2004517146A (ja) 生物活性物質カプセル化生分解性高分子の微粒子および該微粒子を含有する徐放性医薬配合物
JP2002234833A (ja) 徐放型マイクロカプセルの製造法
CN105287431A (zh) 一种载活性药物的聚合物脂质球及其制备方法
EP1847261A1 (en) Assembly of devices used for the production of microcapsules for the controlled release of peptides
JP3709808B2 (ja) マイクロスフェアの製法
JP2020535224A (ja) 二重エマルション技術によるマイクロ粒子を調製する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