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21048B - 数据处理系统、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数据处理系统、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21048B
CN104221048B CN201280072060.3A CN201280072060A CN104221048B CN 104221048 B CN104221048 B CN 104221048B CN 201280072060 A CN201280072060 A CN 201280072060A CN 104221048 B CN104221048 B CN 10422104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processing
former
user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7206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221048A (zh
Inventor
松岛克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otte Group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Rakute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akuten Inc filed Critical Rakute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42210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210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2210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210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97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for distributed storage of data in networks, e.g. transport arrangements for network file system [NFS], storage area networks [SAN] or network attached storage [NA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10File systems; File servers
    • G06F16/17Details of further file system functions
    • G06F16/176Support for shared access to files; File sharing suppor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4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multimedia data, e.g. slideshows comprising image and additional audio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60Scheduling or organising the servicing of application requests, e.g. requests for application data transmissions using the analysis and optimisation of the required network resour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ultimedia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 Processing Or Creating Images (AREA)

Abstract

减轻在将从第一系统下载到用户装置的数据在用户装置中进行了加工后,将加工后数据从用户装置上传到第二系统的情况下的通信负荷。加工指示接受部(72)接受将原数据的替代数据设为加工对象的加工指示操作。用于从存储装置取得原数据的原数据取得用信息、以及与对加工对象的数据进行的加工指示操作的内容相关的加工指示信息从用户装置(10)被发送至数据处理装置(30)。基于所接收到的原数据取得用信息从存储装置取得原数据,基于所接收到的加工指示信息加工原数据,从而生成加工数据。

Description

数据处理系统、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系统、数据处理系统的控制方法、用户装置、用户装置的控制方法、数据处理装置、数据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程序、以及信息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已知提供存储从用户装置上传的静止图像、运动图像、或声音等数据的服务的系统。例如,已知使得能够将从用户装置上传的数据在所限定的用户间共享的服务、将从用户装置上传(投稿)的数据向公众公开的服务等。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03-10840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存在用户想要将从第一系统下载到用户装置的数据在用户装置中进行加工,将加工后的数据从用户装置上传到第二系统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存在在将加工后的数据从用户装置上传到第二系统时的通信负荷变大的情况。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减轻在将从第一系统下载到用户装置的数据在用户装置中进行了加工后,将加工后的数据从用户装置上传到第二系统的情况下的通信负荷的数据处理系统、数据处理系统的控制方法、用户装置、用户装置的控制方法、数据处理装置、数据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程序、以及信息存储介质。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所涉及的数据处理系统是包括存储原数据的存储装置、用户装置、以及数据处理装置的数据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装置包含:数据接收部件,经由通信网络接收所述原数据、或基于所述原数据而生成的所述原数据的替代数据;加工指示接受部件,接受由用户将由所述数据接收部件接收到的数据作为加工对象而进行的加工指示操作;原数据取得用信息发送部件,将用于从所述存储装置取得所述原数据的原数据取得用信息经由所述通信网络发送至所述数据处理装置;以及加工指示信息发送部件,将与对所述加工对象的数据进行的所述加工指示操作的内容相关的加工指示信息经由所述通信网络发送至所述数据处理装置,所述数据处理装置包含:原数据取得部件,基于从所述用户装置发送的所述原数据取得用信息,从所述存储装置取得所述原数据;加工数据生成部件,基于从所述用户装置发送的所述加工指示信息,对由所述原数据取得部件取得的所述原数据进行加工,从而生成加工数据;以及加工数据保存部件,将所述加工数据保存至存储部件。另外,保存加工数据的“存储部件”也可以在存储装置、数据处理装置、以及其他装置(但是除去用户装置)的其中一个中具备。
此外,本发明所涉及的数据处理系统的控制方法是包括存储原数据的存储装置、用户装置、以及数据处理装置的数据处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处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数据接收步骤,所述用户装置经由通信网络接收所述原数据、或基于所述原数据而生成的所述原数据的替代数据;加工指示接受步骤,所述用户装置接受由用户将所述数据接收步骤中接收到的数据作为加工对象而进行的加工指示操作;原数据取得用信息发送步骤,所述用户装置将用于从所述存储装置取得所述原数据的原数据取得用信息经由所述通信网络发送至所述数据处理装置;加工指示信息发送步骤,所述用户装置将与对所述加工对象的数据进行的所述加工指示操作的内容相关的加工指示信息经由所述通信网络发送至所述数据处理装置;原数据取得步骤,所述数据处理装置基于从所述用户装置发送的所述原数据取得用信息,从所述存储装置取得所述原数据;加工数据生成步骤,所述数据处理装置基于从所述用户装置发送的所述加工指示信息,对所述原数据取得步骤中取得的所述原数据进行加工,从而生成加工数据;以及加工数据保存步骤,所述数据处理装置将所述加工数据保存至存储部件。另外,保存加工数据的“存储部件”也可以在存储装置、数据处理装置、以及其他装置(但是除去用户装置)的其中一个中具备。
此外,本发明所涉及的用户装置是能够与取得并加工存储装置中存储的 原数据的数据处理装置进行通信的用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装置包含:数据接收部件,经由通信网络接收所述存储装置中存储的所述原数据、或基于所述原数据而生成的所述原数据的替代数据;加工指示接受部件,接受由用户将由所述数据接收部件接收到的数据作为加工对象而进行的加工指示操作;原数据取得用信息发送部件,将用于从所述存储装置取得所述原数据的原数据取得用信息经由所述通信网络发送至所述数据处理装置;以及加工指示信息发送部件,将与对所述加工对象的数据进行的所述加工指示操作的内容相关的加工指示信息经由所述通信网络发送至所述数据处理装置。
此外,本发明所涉及的用户装置的控制方法是能够与取得并加工存储装置中存储的原数据的数据处理装置进行通信的用户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装置的控制方法包含:数据接收步骤,经由通信网络接收存储装置中存储的所述原数据、或基于所述原数据而生成的所述原数据的替代数据;加工指示接受步骤,接受由用户将所述数据接收步骤中接收到的数据作为加工对象而进行的加工指示操作;原数据取得用信息发送步骤,将用于从所述存储装置取得所述原数据的原数据取得用信息经由所述通信网络发送至所述数据处理装置;以及加工指示信息发送步骤,将与对所述加工对象的数据进行的所述加工指示操作的内容相关的加工指示信息经由所述通信网络发送至所述数据处理装置。
此外,本发明所涉及的程序是用于使计算机作为能够与取得并加工存储装置中存储的原数据的数据处理装置进行通信的用户装置而发挥作用的程序,所述程序用于使所述计算机作为以下部件而发挥作用:数据接收部件,经由通信网络接收存储装置中存储的所述原数据、或基于所述原数据而生成的所述原数据的替代数据;加工指示接受部件,接受由用户将由所述数据接收部件接收到的数据作为加工对象而进行的加工指示操作;原数据取得用信息发送部件,将用于从所述存储装置取得所述原数据的原数据取得用信息经由所述通信网络发送至所述数据处理装置;以及加工指示信息发送部件,将与对所述加工对象的数据进行的所述加工指示操作的内容相关的加工指示信息经由所述通信网络发送至所述数据处理装置。
此外,本发明所涉及的信息存储介质是记录了用于使计算机作为能够与取得并加工存储装置中存储的原数据的数据处理装置进行通信的用户装置而发挥作用的程序的计算机能够读取的信息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能够读取的 信息存储介质记录了用于使所述计算机作为以下部件而发挥作用的程序:数据接收部件,经由通信网络接收存储装置中存储的所述原数据、或基于所述原数据而生成的所述原数据的替代数据;加工指示接受部件,接受由用户将由所述数据接收部件接收到的数据作为加工对象而进行的加工指示操作;原数据取得用信息发送部件,将用于从所述存储装置取得所述原数据的原数据取得用信息经由所述通信网络发送至所述数据处理装置;以及加工指示信息发送部件,将与对所述加工对象的数据进行的所述加工指示操作的内容相关的加工指示信息经由所述通信网络发送至所述数据处理装置。
此外,本发明所涉及的数据处理装置是能够与用户装置进行通信,且从存储原数据的存储装置取得并加工原数据的数据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处理装置包含:原数据取得用信息接收部件,在用于从所述存储装置取得所述原数据的原数据取得用信息从所述用户装置被发送的情况下,接收所述原数据取得用信息;加工指示信息接收部件,在表示加工指示操作的内容的加工指示信息从所述用户装置被发送的情况下,接收所述加工指示信息,其中,所述加工指示操作在所述用户装置中将所述原数据、或基于所述原数据而生成的所述原数据的替代数据作为加工对象而进行;原数据取得部件,基于所述原数据取得用信息,从所述存储装置取得所述原数据;加工数据生成部件,基于所述加工指示信息,对由所述原数据取得部件取得的所述原数据进行加工,从而生成加工数据;以及加工数据保存部件,将所述加工数据保存至存储部件。另外,保存加工数据的“存储部件”也可以在存储装置、数据处理装置、以及其他装置(但是除去用户装置)的其中一个中具备。
此外,本发明所涉及的数据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是能够与用户装置进行通信,且从存储原数据的存储装置取得并加工原数据的数据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包含:原数据取得用信息接收步骤,在用于从所述存储装置取得所述原数据的原数据取得用信息从所述用户装置被发送的情况下,接收所述原数据取得用信息;加工指示信息接收步骤,在表示加工指示操作的内容的加工指示信息从所述用户装置被发送的情况下,接收所述加工指示信息,其中,所述加工指示操作在所述用户装置中将所述原数据、或基于所述原数据而生成的所述原数据的替代数据作为加工对象而进行;原数据取得步骤,基于所述原数据取得用信息,从所述存储装置取得所述原数据;加工数据生成步骤,基于所述加工指示信息,对所 述原数据取得步骤中取得的所述原数据进行加工,从而生成加工数据;以及加工数据保存步骤,将所述加工数据保存至存储部件。另外,保存加工数据的“存储部件”也可以在存储装置、数据处理装置、以及其他装置(但是除去用户装置)的其中一个中具备。
此外,本发明所涉及的程序是用于使能够与用户装置进行通信的计算机作为从存储原数据的存储装置取得并加工原数据的数据处理装置而发挥作用的程序,所述程序使所述计算机作为以下部件而发挥作用:原数据取得用信息接收部件,在用于从所述存储装置取得所述原数据的原数据取得用信息从所述用户装置被发送的情况下,接收所述原数据取得用信息;加工指示信息接收部件,在表示加工指示操作的内容的加工指示信息从所述用户装置被发送的情况下,接收所述加工指示信息,其中,所述加工指示操作在所述用户装置中将所述原数据、或基于所述原数据而生成的所述原数据的替代数据作为加工对象而进行;原数据取得部件,基于所述原数据取得用信息,从所述存储装置取得所述原数据;加工数据生成部件,基于所述加工指示信息,对由所述原数据取得部件取得的所述原数据进行加工,从而生成加工数据;以及加工数据保存部件,将所述加工数据保存至存储部件。另外,保存加工数据的“存储部件”也可以在存储装置、数据处理装置、以及其他装置(但是除去用户装置)的其中一个中具备。
此外,本发明所涉及的信息存储介质是记录了用于使能够与用户装置进行通信的计算机作为从存储原数据的存储装置取得并加工原数据的数据处理装置而发挥作用的程序的计算机能够读取的信息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能够读取的信息存储介质记录了用于使所述计算机作为以下部件而发挥作用的程序:原数据取得用信息接收部件,在用于从所述存储装置取得所述原数据的原数据取得用信息从所述用户装置被发送的情况下,接收所述原数据取得用信息;加工指示信息接收部件,在表示加工指示操作的内容的加工指示信息从所述用户装置被发送的情况下,接收所述加工指示信息,其中,所述加工指示操作在所述用户装置中将所述原数据、或基于所述原数据而生成的所述原数据的替代数据作为加工对象而进行;原数据取得部件,基于所述原数据取得用信息,从所述存储装置取得所述原数据;加工数据生成部件,基于所述加工指示信息,对由所述原数据取得部件取得的所述原数据进行加工,从而生成加工数据;以及加工数据保存部件,将所述加工数据保存至存储部件。另外,保存加工数据的“存储部件”也可以在存储装置、数据处理装置、以及其他装置(但是除去用户装置)的其中一个中具备。
此外,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中,也可以是所述用户装置包含将对所述加工对象的数据进行的加工指示操作的历史记录到历史存储部件的部件,在所述用户装置中对于所述加工对象的数据的加工完成了的情况下,所述加工指示信息发送部件将与对所述加工对象的数据进行的加工指示操作的历史相关的信息作为所述加工指示信息而发送至所述数据处理装置。
此外,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中,也可以是在所述用户装置中对于所述加工对象的数据的加工完成前,所述原数据取得用信息发送部件将所述原数据取得用信息发送至所述数据处理装置,在所述用户装置中开始对于所述加工对象的数据的加工后,且在所述用户装置中对于所述加工对象的数据的加工完成前,所述加工指示信息发送部件将表示至此为止对所述加工对象的数据进行的加工指示操作的内容的加工指示信息发送至所述数据处理装置,在所述用户装置中对于所述加工对象的数据的加工完成前,所述原数据取得部件从所述存储装置取得所述原数据,在所述用户装置中对于所述加工对象的数据的加工完成前,所述加工数据生成部件基于从所述用户装置发送的所述加工指示信息,开始对于所述原数据的加工。
此外,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中,也可以是所述替代数据是数据量比所述原数据小的数据,所述数据接收部件经由所述通信网络接收所述替代数据,所述加工指示接受部件接受由所述用户将所述替代数据作为所述加工对象而进行的加工指示操作,所述加工指示信息发送部件将与由所述用户将所述替代数据作为所述加工对象而进行的所述加工指示操作的内容相关的所述加工指示信息经由所述通信网络发送至所述数据处理装置,所述加工数据生成部件基于与由所述用户将所述替代数据作为所述加工对象而进行的所述加工指示操作的内容相关的所述加工指示信息,对由所述原数据取得部件取得的所述原数据进行加工,从而生成所述加工数据。
此外,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中,也可以是所述原数据是原静止图像的数据,所述替代数据是缩小所述原静止图像而成的缩小图像的数据,基于由所述用户将所述替代数据作为所述加工对象而进行的所述加工指示操作的内容、以及所述原静止图像与所述缩小图像的大小之比,加工由所述原数据取得部件取得的所述原静止图像,从而生成加工图像作为所述加工数据。
此外,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中,也可以是基于与由所述用户对所述缩小图像进行的加工相关的位置、以及所述缩小图像与所述原静止图像的大小之比,确定与应该对所述原静止图像进行的加工相关的位置。
此外,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中,也可以是所述加工指示信息包含以所述缩小图像中的第一轴方向的坐标值、以及与所述第一轴方向正交的第二轴方向的坐标值来表示与由所述用户对所述缩小图像进行的加工相关的位置的信息,所述加工数据生成部件包含:第一取得部件,基于与由所述用户对所述缩小图像进行的加工相关的位置的所述第一轴方向的坐标值、以及所述缩小图像与所述原静止图像的所述第一轴方向的长度之比,取得与应该对所述原静止图像进行的加工相关的位置的所述第一轴方向的坐标值;第二取得部件,基于与由所述用户对所述缩小图像进行的加工相关的位置的所述第二轴方向的坐标值、以及所述缩小图像与所述原静止图像的所述第二轴方向的长度之比,取得与应该对所述原静止图像进行的加工相关的位置的所述第二轴方向的坐标值;以及基于由所述第一取得部件以及所述第二取得部件取得的坐标值,对由所述原数据取得部件取得的所述原静止图像进行加工,从而生成所述加工图像的部件。
此外,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中,也可以是所述加工指示信息包含以第一归一化坐标值和第二归一化坐标值表示与由所述用户对所述缩小图像进行的加工相关的位置的信息,其中,所述第一归一化坐标值通过将所述缩小图像中的第一轴方向的坐标值除以所述缩小图像的所述第一轴方向的长度而得到,所述第二归一化坐标值通过将与所述第一轴方向正交的第二轴方向的坐标值除以所述缩小图像的所述第二轴方向的长度而得到,所述加工数据生成部件包含:第一取得部件,基于与由所述用户对所述缩小图像进行的加工相关的位置的所述第一归一化坐标值、以及所述原静止图像的所述第一轴方向的长度,取得与应该对所述原静止图像进行的加工相关的位置的所述第一轴方向的坐标值;第二取得部件,基于与由所述用户对所述缩小图像进行的加工相关的位置的所述第二归一化坐标值、以及所述原静止图像的所述第二轴方向的长度,取得与应该对所述原静止图像进行的加工相关的位置的所述第二轴方向的坐标值;以及基于由所述第一取得部件以及所述第二取得部件取得的坐标值,对由所述原数据取得部件取得的所述原静止图像进行加工,从而生成所述加工图像的部件。
此外,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中,也可以是所述用户装置包含:第一取得部件,基于所述缩小图像与所述原静止图像的第一轴方向的长度之比、以及与由所述用户对所述缩小图像进行的加工相关的位置的所述第一轴方向的坐标值,取得与应该对所述原静止图像进行的加工相关的位置的所述第一轴方向的坐标值;以及第二取得部件,基于所述缩小图像与所述原静止图像的与所述第一轴方向正交的第二轴方向的长度之比、以及与由所述用户对所述缩小图像进行的加工相关的位置的所述第二轴方向的坐标值,取得与应该对所述原静止图像进行的加工相关的位置的所述第二轴方向的坐标值,所述加工指示信息包含以由所述第一取得部件以及所述第二取得部件取得的坐标值表示与应该对所述原静止图像进行的加工相关的位置的位置信息,所述加工数据生成部件基于所述加工指示信息中包含的所述位置信息,确定与应该对所述原静止图像进行的加工相关的位置。
此外,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中,也可以是所述原数据是原运动图像或原声音的数据,所述加工数据生成部件基于从所述用户装置发送的所述加工指示信息,加工由所述原数据取得部件取得的所述原运动图像或所述原声音,从而生成加工运动图像或加工声音,所述数据处理装置包含对所述加工运动图像或所述加工声音实施编码处理的部件,所述加工数据保存部件将实施了所述编码处理的所述加工运动图像或所述加工声音保存至所述存储部件。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减轻例如在将从第一系统下载到用户装置的数据在用户装置中进行了加工后,将加工后的数据从用户装置上传到第二系统的情况下的通信负荷。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数据处理系统的整体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2是表示用户装置的外观的一例的图。
图3是表示选择画面的一例的图。
图4是表示加工画面的一例的图。
图5是表示加工后的加工对象图像的一例的图。
图6是表示注释画面的一例的图。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数据处理系统的功能框图。
图8是表示加工指示信息的一例的图。
图9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数据处理系统中执行的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10表示图像表的一例。
图11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数据处理系统中执行的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12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数据处理系统中执行的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13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数据处理系统中执行的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例子。
[第一实施方式]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图1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数据处理系统的整体结构。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数据处理系统1包含第一数据管理系统2、第二数据管理系统3、以及用户装置10。
用户装置10是由用户使用的信息处理装置。例如,用户装置10是便携电话(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或膝上(laptop)型计算机等。以下,设用户装置10是便携电话(智能手机)而进行说明。图2表示用户装置10的外观的一例。
用户装置10包含控制部11、存储部12、通信部13、显示部14、声音输出部15、以及操作部16。控制部11例如包含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按照存储部12中存储的操作系统或程序来执行信息处理。存储部12包含主存储部以及辅助存储部。
通信部13是用于经由便携电话网与其他装置进行数据通信的部件。通信部13经由便携电话的基站5向其他装置发送数据,或经由基站5接收从其他装置发送的数据。用户装置10能够与第一数据管理系统2或第二数据管理系统3相互交接数据。
程序或数据经由通信网络4被供应给存储部12。即,经由通信网络发送 的程序或数据被用户装置10接收,并被存储至存储部12。另外,用户装置10也可以包含用于读取信息存储介质(例如光盘或存储卡等)中存储的程序或数据的结构要素。并且,从信息存储介质读出的程序或数据也可以被存储至存储部12。
显示部14例如是液晶显示部或有机EL显示部等,按照控制部11的指示而显示画面。声音输出部15例如是扬声器或耳机等,按照控制部11的指示而输出声音。
操作部16是用于用户进行操作的部件。例如,操作部16包含被设置在用户装置10的表面上的按钮16B。另外,操作部16也可以包含按钮16B以外的操作部件(例如摇杆(stick)或控制杆(lever)等)。
此外,操作部16包含用于检测由用户指示的显示部14的画面内的位置的指示位置检测部。例如,操作部16包含被重叠设置在显示部14之上的触摸面板16T。触摸面板16T是一般的触摸面板,用于检测由用户接触到的位置。
表示由用户接触的位置的信息按每规定时间(例如1/60秒)被供应给控制部11。例如,由用户接触的位置被表示为屏幕坐标系的坐标值。“屏幕坐标系”是指将显示部14的左上顶点设为原点O,将右方向设为Xs轴正方向,将下方向设为Ys轴正方向的坐标系(参照图2)。
第一数据管理系统2是提供用于存储(管理)从用户装置10上传的静止图像、运动图像、或声音等的数据的服务的系统。第一数据管理系统2包含第一数据管理装置20以及第一数据库22(存储装置)。第一数据管理装置20例如是服务器计算机,第一数据管理装置20具有与后述的第二数据管理装置30相同的硬件结构。
此外,第一数据管理装置20能够访问第一数据库22。在第一数据库22中存储静止图像、运动图像、或声音等的数据。另外,第一数据库22也可以被构筑在与第一数据管理装置20不同的服务器计算机中,也可以被构筑在第一数据管理装置20中。
第二数据管理系统3是提供用于存储(管理)从用户装置10上传的静止图像、运动图像、或声音等的数据的服务的系统。例如,第二数据管理系统3提供社交/网络(Networking)/服务。即,第二数据管理系统3提供用于接受静止图像、运动图像、或声音等的数据的投稿并将该数据向公众公开的服 务。
第二数据管理系统3包含第二数据管理装置30(数据处理装置)以及第二数据库35。第二数据管理装置30例如是服务器计算机,第二数据管理装置30包含控制部31、存储部32、通信部33、以及光盘驱动部34。控制部31以及存储部32与用户装置10的控制部11以及存储部12相同。
通信部33是用于经由通信网络4与其他装置进行数据通信的部件。第二数据管理装置30能够与用户装置10或第一数据管理系统2相互交接数据。另外,由于第二数据管理装置30和第一数据管理系统2之间的数据通信不经由便携电话网而被执行,所以与用户装置10和第二数据管理装置30之间的数据通信、用户装置10和第一数据管理系统2之间的数据通信比较,在第二数据管理装置30和第一数据管理系统2之间能够更高速地进行数据通信。
光盘驱动部34是用于读取光盘(信息存储介质)中存储的程序或数据的部件。由光盘驱动部34从光盘读出的程序或数据被存储至存储部32。另外,用于读取光盘以外的信息存储介质(例如存储卡)中存储的程序或数据的结构要素也可以代替光盘驱动部34而被包含于第二数据管理装置30。并且,程序或数据也可以经由光盘以外的信息存储介质而被供应给存储部32。或者,程序或数据也可以经由通信网络4而被供应给存储部32。
第二数据管理装置30能够访问第二数据库35。在第二数据库35中,存储了由用户投稿的静止图像、运动图像、或声音等数据。另外,第二数据库35也可以被构筑在与第二数据管理装置30不同的服务器计算机中,也可以被构筑在第二数据管理装置30中。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数据处理系统1中,用户将第一数据管理系统2中存储的静止图像、运动图像、以及声音等的数据下载到用户装置10,将下载到的数据在用户装置10中进行加工,将加工后的数据从用户装置10投稿(上传)到第二数据管理系统3。
说明进行数据的加工以及投稿的过程。另外,以下,说明进行静止图像的加工以及投稿的情况。图3~6表示在进行静止图像的加工以及投稿的过程中被显示在用户装置10的显示部14上的画面的一例。
在进行静止图像的加工以及投稿的情况下,首先,用户在用户装置10中启动用于进行静止图像的加工以及投稿的应用程序。若应用程序被启动,则用于利用由第二数据管理系统3提供的服务的认证处理被执行。若认证处理 正常地结束,则用于从第一数据管理系统2中存储的静止图像之中选择加工对象图像的选择画面被显示在显示部14上。
图3表示选择画面的一例。如图3所示,在选择画面40上显示多个缩略图像42。缩略图像42是通过缩小原本的静止图像(原图像)而生成的图像。
用户通过选择被显示在选择画面40上的多个缩略图像42之中的其中一个,从而选择加工对象图像。例如,用户通过使手指等接触触摸面板16T,从而选择被显示在选择画面40上的多个缩略图像42之中的其中一个。
在选择画面40中,至原图像的链接信息(URL)与各缩略图像42相关联。在选择了其中一个的缩略图像42的情况下,用户装置10基于与该缩略图像42相关联的链接信息,向第一数据管理系统2请求原图像。此时,第一数据管理系统2将原图像发送至用户装置10。这样,用户装置10从第一数据管理系统2下载被选择为加工对象图像的静止图像。
在选择了加工对象图像的情况下,用于对加工对象图像进行加工的加工画面被显示在显示部14上。图4表示加工画面的一例。如图4所示,在加工画面50中显示加工对象图像52。此外,加工画面50包含用于对加工对象图像52进行加工的菜单按钮54A、54B、54C、54D、54E、54F。
菜单按钮54A是用于在加工对象图像52内描绘线的按钮。例如,在加工对象图像52内描绘直线或曲线等的情况下按下菜单按钮54A。在菜单按钮54A被按下的情况下,用于选择线的种类或颜色等的菜单被显示在加工画面50内。此外,用户通过使手指等在加工对象图像52内滑动,从而指定描绘线的位置。
菜单按钮54B是用于在加工对象图像52内盖图章的按钮。例如,在加工对象图像52内描绘星标记等的图章的情况下按下菜单按钮54B。在菜单按钮54B被按下的情况下,用于选择图章的种类或颜色等的菜单被显示在加工画面50内。此外,用户通过使手指等接触加工对象图像52内,从而指定盖图章的位置。
菜单按钮54C是用于在加工对象图像52内实施装饰的按钮。例如,在加工对象图像52内描绘小的心标记的集合等的装饰的情况下按下菜单按钮54C。在菜单按钮54C被按下的情况下,用于选择装饰的种类或颜色等的菜单被显示在加工画面50内。此外,用户通过使手指等接触加工对象图像52内,从而指定实施装饰的位置。
菜单按钮54D是用于在加工对象图像52内描绘字符的按钮。在菜单按钮54D被按下的情况下,用于选择字符的种类或颜色等的菜单被显示在加工画面50内。此外,用户通过使手指等接触加工对象图像52内,从而指定描绘字符的位置。
菜单按钮54E是用于放大或缩小加工对象图像52的按钮。在菜单按钮54E被按下的情况下,用于选择加工对象图像52的放大率或缩小率等的菜单被显示在加工画面50内。用户通过选择放大率或缩小率等,从而放大或缩小加工对象图像52。
菜单按钮54F是用于使加工对象图像52旋转的按钮。在菜单按钮54F被按下的情况下,用于选择加工对象图像52的旋转方向以及旋转角度等的菜单被显示在加工画面50内。用户通过选择旋转方向以及旋转角度等,从而使加工对象图像52旋转。
图5表示加工后的加工对象图像52的一例。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追加了直线58A和星标记58B。
此外,加工画面50包含完成按钮56A以及取消按钮56B。完成按钮56A是在加工对象图像52的加工完成了的情况下被按下的按钮。另一方面,取消按钮56B是在中止加工对象图像52的加工的情况下被按下的按钮。在取消按钮56B被按下的情况下选择画面40显示在显示部14上。
在完成按钮56A被按下的情况下,用于输入与加工后的加工对象图像52相关的注释的注释画面被显示在显示部14上。图6表示注释画面的一例。如图6所示,注释画面60包含软键盘64,在注释画面60中显示了用户使用软键盘64输入的注释62。
此外,注释画面60包含投稿按钮66A以及取消按钮66B。投稿按钮66A是在注释62的输入完成了的情况下被按下的按钮。另一方面,取消按钮66B是在中止注释62的输入的情况下被按下的按钮。在取消按钮66B被按下的情况下加工画面50被显示在显示部14上。
在投稿按钮66A被按下的情况下,加工后的加工对象图像52、以及被输入的注释62被注册到第二数据管理系统3。注册后的加工对象图像52以及注释62向其他用户公开。
在数据处理系统1中,在将加工后的数据(静止图像、运动图像、或声音等)从用户装置10上传到第二数据管理系统3的情况下的通信负荷被减轻。 具体而言,在数据处理系统1中,通过不将加工后的数据(静止图像、运动图像、或声音等)本身从用户装置10上传到第二数据管理系统3,从而减轻通信负荷。以下,说明用于减轻上述的通信负荷的结构。
图7是表示在数据处理系统1中实现的功能块之中与本发明关联的功能块的功能框图。
如图7所示,数据处理系统1包含数据接收部70、加工指示接受部72、原数据取得用信息发送部74、以及加工指示信息发送部76。这些功能块在用户装置10中实现。即,用户装置10的控制部11按照程序执行处理,从而控制部11作为这些功能块而发挥作用。以下,说明这些功能块。
首先,说明数据接收部70。数据接收部70经由通信网络4接收第一数据库22中存储的原数据。在此,“原数据”是指静止图像、运动图像、或声音等的原数据,“原数据”意味着加工前的数据。
说明加工指示接受部72。加工指示接受部72接受由用户进行的加工指示操作,其中,所述加工指示操作将由数据接收部70接收到的数据作为加工对象。例如,加工指示接受部72将加工画面50显示在显示部14上,接受对于加工对象图像52的加工指示操作。
说明原数据取得用信息发送部74。原数据取得用信息发送部74将用于从第一数据库22(第一数据管理系统2)取得原数据的原数据取得用信息经由通信网络4发送至第二数据管理装置30。
在此,“原数据取得用信息”例如是指至原数据的链接信息(URL)。另外,“原数据取得用信息”只要是能够从第一数据库22(第一数据管理系统2)取得原数据的信息,则可以是任何信息。
说明加工指示信息发送部76。加工指示信息发送部76将与对加工对象数据进行的加工指示操作的内容相关的加工指示信息经由通信网络4发送至第二数据管理装置30。
例如,加工指示信息发送部76将对加工对象数据进行的加工指示操作的历史记录到存储部12。即,加工指示信息发送部76将在加工画面50中进行的加工指示操作的历史记录到存储部12。
并且,在对于加工对象数据的加工在用户装置10中完成了的情况下,加工指示信息发送部76将与对加工对象数据进行的加工指示操作的历史相关的信息作为加工指示信息而发送至第二数据管理装置30。即,在加工画面50 的完成按钮56被按下的情况下,加工指示信息发送部76将与在加工画面50中进行的加工指示操作的历史相关的信息作为加工指示信息而发送至第二数据管理装置30。
例如,加工指示信息是xml(可扩展标记语言,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格式或json(Java脚本对象符号,JavaScript Object Notation)格式等的文本信息。另外,加工指示信息也可以是其他格式的信息。
图8表示加工指示信息的一例。图8所示的加工指示信息对应于图5所示的加工例。另外,图8所示的加工指示信息的部分90表示至原图像(原数据)的链接信息(URL)。该链接信息相当于上述的“原数据取得用信息”。
例如,在进行了用于将对象追加到加工对象图像52的加工指示操作的情况下,表示进行了将对象追加到加工对象图像52的操作、以及对象的属性(例如种类、颜色、或位置等)的信息被包含于加工指示信息。
图8所示的加工指示信息的部分92表示进行了描绘线的操作、以及线的属性。更具体而言,表示在加工对象图像52内描绘了蓝色的直线58A。另外,“positionx1”以及“positiony1”表示直线58A的起点的位置坐标,“positionx2”以及“positiony2”表示直线58A的终点的位置坐标。起点和终点的位置坐标通过将加工对象图像52(原图像)的一个顶点设为原点,将横向设为X轴方向(第一轴方向),将纵向设为Y轴方向(第二轴方向)的XY坐标系的坐标值(X轴坐标值以及Y轴坐标值)来表示。例如,由将加工对象图像52(原图像)的左上顶点设为原点,将右方向设为X轴正方向,将下方向设为Y轴正方向的XY坐标系的坐标值来表示起点和终点的位置坐标。另外,在上述部分92中也可以包含表示直线58A的粗细的信息等。
图8所示的加工指示信息的部分94表示进行了盖图章的操作、以及图章的属性。更具体而言,表示在加工对象图像52内描绘了红色的星标记58B的图章。另外,“positionx”以及”positiony”表示星标记58B的代表点(例如中心点)的位置坐标。星标记58B的代表点的位置坐标也以上述的XY坐标系的坐标值来表示。另外,在上述部分94中也可以包含表示星标记58B的大小的信息等。
另外,加工指示信息比起加工后的加工对象图像52,数据量变得非常小。
此外,数据处理系统1还包含原数据取得用信息接收部80、加工指示信息接收部82、原数据取得部84、加工数据生成部86、以及加工数据保存部 88。这些功能块在第二数据管理装置30中实现。即,第二数据管理装置30的控制部31按照程序执行处理,从而控制部31作为这些功能块而发挥作用。以下,说明这些功能块。
说明原数据取得用信息接收部80。原数据取得用信息接收部80接收由用户装置10(原数据取得用信息发送部74)发送的原数据取得用信息。
说明加工指示信息接收部82。加工指示信息接收部82接收由用户装置10(加工指示信息发送部76)发送的加工指示信息。
说明原数据取得部84。原数据取得部84基于由原数据取得用信息接收部80接收到的原数据取得用信息,从第一数据库22(第一数据管理系统2)取得原数据。
如上所述,“原数据取得用信息”例如是指至原数据的链接信息(URL),原数据取得部84基于至原数据的链接信息而取得原数据。如果是例如图3~图6所示的例子的情况,则原数据取得部84基于原图像的链接信息,从第一数据库22(第一数据管理系统2)下载原图像。
说明加工数据生成部86。加工数据生成部86通过基于由加工指示信息接收部82接收到的加工指示信息,对由原数据取得部84取得的原数据进行加工,从而生成加工数据。
如果是例如图3~图6所示的例子的情况,则加工数据生成部86通过基于加工指示信息而对原图像进行加工,从而生成与加工画面50中的加工完成时的加工对象图像52相同的图像(加工图像)。
说明加工数据保存部88。加工数据保存部88将加工数据保存至第二数据库35(与第一数据库22不同的存储装置)。
如果是例如图3~图6所示的例子的情况,则加工数据保存部88将由加工数据生成部86生成的加工图像保存至第二数据库35。
接着,说明为了实现以上说明的功能块而由数据处理系统1执行的处理。图9是用于说明由数据处理系统1执行的处理的一例的图。另外,在此,说明在选择了被显示在选择画面40上的缩略图像42之中的其中一个的情况下由数据处理系统1执行的处理。用户装置10的控制部11以及第二数据管理装置30的控制部31按照程序执行图9所示的处理,从而控制部11以及控制部31作为图7所示的功能块而发挥作用。
在选择了被显示在选择画面40上的缩略图42之中的其中一个的情况下, 如图9所示,首先,用户装置10的控制部11基于与所选择的缩略图像42相关联的链接信息,向第一数据管理装置20请求与该缩略图像42对应的原图像(S101)。并且,在第一数据管理装置20接受到该请求的情况下,第一数据管理装置20从第一数据库22取得原图像,将原图像发送至用户装置10(S102)。
在通过用户装置10接收到原图像的情况下,控制部11将加工画面50显示在显示部14上(S103)。在加工画面50中,从第一数据管理装置20接收到的原图像作为加工对象图像52而被显示。
在显示加工画面50的期间,控制部11监视是否由用户进行了加工指示操作(S104)。在由用户进行了加工指示操作的情况下,控制部11基于该加工指示操作的内容,更新被显示在加工画面50上的加工对象图像52。进而,控制部11将该加工指示操作的内容记录到存储部12(S105)。例如以图8所示那样的格式来记录加工指示操作的历史。即,首先,原图像的链接信息被记录(参照图8的部分90)。之后,在每次进行加工指示操作时,表示该加工指示操作的内容的信息被追加记录。例如在描绘了如图5所示那样的蓝色的直线58A的情况下,表示该意旨的信息被追加记录(参照图8的部分92)。再之后,例如在如图5所示那样的红色的星标记58B的图章被盖的情况下,表示该意旨的信息被追加记录(参照图8的部分94)。
此外,在显示加工画面50的期间,控制部11监视加工是否完成(S106)。即,控制部11监视是否由用户进行了完成操作。也就是说,控制部11监视加工画面50的完成按钮56A是否被按下。在直至加工完成为止的期间,控制部11重复执行步骤S104~S106的处理。
在加工完成了的情况下,控制部11将注释画面60显示在显示部14上(S107)。在显示注释画面60的期间,控制部11执行用于将用户使用软键盘64而输入的注释62显示在注释画面60上的处理。
此外,在显示注释画面60的期间,控制部11监视注释的输入是否完成(S108)。即,控制部11监视是否由用户进行了完成操作。也就是说,控制部11监视注释画面60的投稿按钮66A是否被按下。
在注释的输入完成了的情况下,控制部11将用户的ID信息、原图像的链接信息(原数据取得用信息)、加工指示信息、以及注释信息发送至第二数据管理装置30(S109)。在此,用户的ID信息是用于唯一地识别利用由 第二数据管理系统3提供的服务的各用户的识别信息。此外,注释信息是表示通过注释画面60输入的注释62的信息。
在第二数据管理装置30中接收到这些信息的情况下,第二数据管理装置30的控制部31基于步骤S109中接收到的原图像的链接信息,向第一数据管理装置20请求原图像(S110)。在第一数据管理装置20接受到该请求的情况下,第一数据管理装置20从第一数据库22取得原图像,将原图像发送至第二数据管理装置30(S111)。
在第二数据管理装置30中接收到原图像的情况下,控制部31基于步骤S109中接收到的加工指示信息而对原图像进行加工,从而生成加工图像(S112)。在该步骤S112中,与加工画面50中的加工完成时的加工对象图像52相同的图像作为加工图像而被生成。
在步骤S112的处理完成了的情况下,控制部31将步骤S112中生成的加工图像、以及步骤S109中接收到的注释信息,与步骤S109中接收到的用户的ID信息相关联而保存至第二数据库35(S113)。
例如,控制部31将步骤S112中生成的加工图像保存至第二数据库35。此外,控制部31将与步骤S112中生成的加工图像相关的信息注册到图像表。图10表示第二数据库35中存储的图像表的一例。图10所示的图像表包含“图像ID”、“用户ID”、“图像”、“注释”、以及“投稿日期时间”字段(field)。
在“图像ID”字段中,注册用于唯一地识别被保存在第二数据库35中的图像的识别信息。在图像被保存在第二数据库35中时生成图像ID,该图像ID被注册到“图像ID”字段。在“用户ID”字段中,注册投稿了图像的用户的ID信息。即,步骤S109中接收到的用户的ID信息被注册到“用户ID”字段。在“图像”字段中,注册步骤S112中生成的加工图像的链接信息、即表示加工图像的保存地点的信息。在“注释”字段中,注册步骤S109中接收到的注释信息。在“投稿日期时间”字段中,注册投稿了图像以及注释的日期时间。
在步骤S113的处理完成了的情况下,控制部31将用于通知加工图像的注册完成了的意旨的通知信息发送至用户装置10(S114)。此时,在用户装置10中,加工图像的注册完成了的意旨的消息被显示在显示部14上,之后,例如选择画面40被显示在显示部14上。以上结束图9所示的处理的说明。
根据以上说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数据处理系统1,不将加工后的数据(静止图像、运动图像、或声音等)本身从用户装置10发送至第二数据 管理系统3,而是加工后的数据被注册到第二数据管理系统3。即,在数据处理系统1中,代替将加工后的数据本身从用户装置10发送至第二数据管理系统3,而是数据量比加工后的数据本身更小的加工指示信息(参照图8)从用户装置10被发送至第二数据管理系统3。其结果,根据数据处理系统1,能够减轻与从用户装置10至第二数据管理系统3的数据发送相关的通信负荷。
[第二实施方式]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数据处理系统1的整体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此外,第二实施方式中的被显示在用户装置10中的画面也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在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数据处理系统1中实现的功能块也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在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数据处理系统1中,在用户装置10中原数据的加工完成了的情况下,将表示由用户进行的加工指示操作的内容的加工指示信息与原数据取得用信息一并从用户装置10发送至第二数据管理装置30。但是,在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数据处理系统1中,在用户装置10中的原数据的加工完成前,将原数据取得用信息以及加工指示信息发送至第二数据管理装置30。
在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数据处理系统1中,代替图9所示的处理而执行图11所示的处理。以下,说明图11所示的处理。
图11的步骤S201~S203的处理与图9的步骤S101~S103的处理相同。
在步骤S203中加工画面50被显示在显示部14上的情况下,控制部11将用户的ID信息和原图像的链接信息(参照图8的部分90;原数据取得用信息)发送至第二数据管理装置30(S204)。此时,在第二数据管理装置30中,原图像的链接信息与用户的ID信息相关联而被保存至存储部32(或第二数据库35)。该信息在执行原图像的加工的情况下被参照(后述的步骤S211)。
在显示加工画面50的期间,控制部11监视是否由用户进行了加工指示操作(S205)。并且,在由用户进行了加工指示操作的情况下,控制部11基于该加工指示操作的内容,更新被显示在加工画面50上的加工对象图像52。进而,控制部11将表示该加工指示操作的内容的加工指示信息与用户的ID信息一并发送至第二数据管理装置30(S206)。即,在每次进行加工指示操作时,控制部11将表示该加工指示操作的内容的加工指示信息与用户的ID信息一并发送至第二数据管理装置30。
例如在描绘了如图5所示那样的蓝色的直线58A的情况下,控制部11将表示该意旨的加工指示信息(参照图8的部分92)与用户的ID信息一并发送至第二数据管理装置30。再之后,例如在如图5所示那样的红色的星标记58B的图章被盖的情况下,控制部11将表示该意旨的加工指示信息(参照图8的部分94)与用户的ID信息一并发送至第二数据管理装置30。
此时,在第二数据管理装置30中,加工指示信息与用户的ID信息相关联而被保存在存储部32(或第二数据库35)中。其结果,例如如图8所示那样的加工指示信息与用户的ID信息相关联而被保存。该信息在执行原图像的加工的情况下被参照(后述的步骤S213)。
此外,在显示加工画面50的期间,控制部11监视加工是否完成(S207)。步骤S207的处理与图9的步骤S106的处理相同。
在加工完成了的情况下,控制部11将注释画面60显示在显示部14上(S208)。并且,在显示注释画面60的期间,控制部11监视注释的输入是否完成(S209)。步骤S208、S209的处理与图12的步骤S107、S108的处理相同。在注释的输入完成了的情况下,控制部11将注释信息与用户的ID信息一并发送至第二数据管理装置30(S210)。注释信息的发送还起到了将对于加工对象图像的加工完成了的情况通知给第二数据管理装置30的作用。
在第二数据管理装置30接收到这些信息的情况下,第二数据管理装置30的控制部31基于步骤S204中接收到的原图像的链接信息,向第一数据管理装置20请求原图像(S211)。如上所述,由于步骤S204中接收到的原图像的链接信息与用户的ID信息相关联而存储至存储部32(或第二数据库35),所以控制部31基于与步骤S210中接收到的用户的ID信息相关联而存储的原图像的链接信息,向第一数据管理装置20请求原图像。在第一数据管理装置20接受到该请求的情况下,第一数据管理装置20从第一数据库22取得原图像,将原图像发送至第二数据管理装置30(S212)。
在第二数据管理装置30接收到原图像的情况下,控制部31通过基于与步骤S210中接收到的用户的ID信息相关联而存储的加工指示信息,对原图像进行加工,从而生成加工图像(S213)。在该步骤S213中,与加工画面50中的加工完成时的加工对象图像52相同的图像作为加工图像而被生成。
在步骤S213的处理完成了的情况下,控制部31将步骤S213中生成的加工图像、以及步骤S210中接收到的注释信息与步骤S210中接收到的用户的 ID信息相关联而保存至第二数据库35(S214)。此外,在步骤S214的处理完成了的情况下,控制部31将用于通知加工图像的注册完成了的意旨的通知信息发送至用户装置10(S215)。步骤S214、S215的处理与图9的步骤S113、S114的处理相同。
另外,在图11所示的处理中,在每次进行加工指示操作时将加工指示信息发送至第二数据管理装置30,但例如也可以是在每次由用户进行的加工指示操作的数目达到规定数时,将表示这些规定数的加工指示操作的内容的加工指示信息发送至第二数据管理装置30。或者也可以是在每次经过规定时间时,将表示在该规定时间内进行的加工指示操作的内容的加工指示信息发送至第二数据管理装置30。
此外,在图11所示的处理中,在显示了加工画面50的紧后将原图像的链接信息发送至第二数据管理装置30,但也可以在显示加工画面50前将原图像的链接信息发送至第二数据管理装置30。或者也可以是在将第一个加工指示信息发送至第二数据管理装置30的情况下将原图像的链接信息发送至第二数据管理装置30。
[第三实施方式]
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数据处理系统1的整体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以及第二实施方式相同。此外,第三实施方式中的被显示在用户装置10中的画面也与第一实施方式以及第二实施方式相同,在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数据处理系统1中实现的功能块也与第一实施方式以及第二实施方式相同。
在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数据处理系统1中,在用户装置10中对于原数据的加工完成后,在第二数据管理装置30中开始加工数据的生成。但是,在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数据处理系统1中,在用户装置10中原数据的加工完成前,在第二数据管理装置30中开始加工数据的生成。
在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数据处理系统1中代替图11所示的处理而执行图12所示的处理。以下,说明图12所示的处理。
图12的步骤S301~S310的处理与图11的步骤S201~S210的处理相同。
在图12所示的处理中,在步骤S304中用户的ID信息和原图像的链接信息(参照图8的部分90;原数据取得用信息)被发送至第二数据管理装置30的情况下,第二数据管理装置30的控制部31基于步骤S304中接收到的原图 像的链接信息,向第一数据管理装置20请求原图像(S311)。在第一数据管理装置20接受到该请求的情况下,第一数据管理装置20从第一数据库22取得原图像,将原图像发送至第二数据管理装置30(S312)。此时,在第二数据管理装置30中,原图像作为加工对象图像,与步骤S304中接收到的用户的ID信息相关联而存储至存储部32(或第二数据库35)。
此外,在图12所示的处理中,在步骤S306中每次在第二数据管理装置30中接收到用户的ID信息和加工指示信息时,第二数据管理装置30的控制部31基于步骤S306中接收到的加工指示信息,对与步骤S306中接收到的用户的ID信息相关联而存储的加工对象图像进行加工(S313)。
例如,在加工画面50中加工对象图像52内描绘了蓝色的直线58A的情况下,在步骤S306中,表示该意旨的加工指示信息(参照图8的部分92)与用户的ID信息一并被发送至第二数据管理装置30。此时,在步骤S313中,在与用户的ID信息相对应而存储的加工对象图像内描绘了蓝色的直线。
再之后,例如,在加工画面50中加工对象图像52内红色的星标记58B的图章被盖的情况下,在步骤S306中,表示该意旨的加工指示信息(参照图8的部分94)与用户的ID信息一并被发送至第二数据管理装置30。此时,在步骤S313中,在与用户的ID信息相对应而存储的加工对象图像内盖红色的星标记的图章。
此外,在图12所示的处理中,在步骤S310中第二数据管理装置30中接收到用户的ID信息和注释信息的情况下,第二数据管理装置30的控制部31将与用户的ID信息相关联而存储的加工对象图像作为加工图像(加工完毕图像)而保存至第二数据库35(S314)。此外,在步骤S314的处理完成了的情况下,控制部31将用于通知加工图像的注册完成了的意旨的通知信息发送至用户装置10(S315)。这些步骤S314、S315的处理与图9的步骤S214、S215的处理相同。以上结束图12所示的处理的说明。
另外,在图12所示的处理中,在每次进行加工指示操作时将加工指示信息发送至第二数据管理装置30,但例如也可以是在由用户进行的加工指示操作的数目达到规定数时,将表示这些规定数的加工指示操作的内容的加工指示信息发送至第二数据管理装置30。或者也可以是在每次经过规定时间时,将表示在该规定时间内进行的加工指示操作的内容的加工指示信息发送至第二数据管理装置30。
此外,在图12所示的处理中,在显示了加工画面50的紧后将原图像的链接信息发送至第二数据管理装置30,但也可以是在显示加工画面50前将原图像的链接信息发送至第二数据管理装置30。或者也可以是在将第一个加工指示信息发送至第二数据管理装置30的情况下将原图像的链接信息发送至第二数据管理装置30。
根据以上说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数据处理系统1,由于在用户装置10中加工对象图像的加工完成前,在第二数据管理装置30中开始加工图像的生成,所以能够缩短在用户装置10中从加工对象图像的加工完成至加工图像的注册(投稿)完成为止的时间。即,能够减少直至加工图像的注册完成为止用户等待的时间。
[第四实施方式]说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数据处理系统1的整体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第三实施方式相同。此外,在第四实施方式中的被显示在用户装置10中的画面也与第一实施方式~第三实施方式相同,在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数据处理系统1中实现的功能块也与第一实施方式~第三实施方式相同。
在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数据处理系统1中,在选择了被显示在选择画面40上的缩略图像42之中的其中一个的情况下,基于该缩略图像42的原图像而生成的替代图像代替原图像而作为加工对象图像52而被显示在加工画面50上。
在此,“替代图像”例如是指为了用作原图像的替代而基于原图像生成的图像,且是数据量比原图像小的图像。例如,“替代图像”是指缩小原图像而成的缩小图像、或减少原图像的色数而成的图像等。
以下,说明将缩小原图像而成的缩小图像作为加工对象图像52而显示在加工画面50上的情况。此时,在选择画面40中,缩小图像的链接信息(URL)与各缩略图像42相关联。此外,在选择了被显示在选择画面40中的缩略图像42的其中一个的情况下,基于与该缩略图像42相关联的链接信息,缩小图像从第一数据管理系统2被下载到用户装置10。并且,该缩小图像作为加工对象图像52而被显示在加工画面50中。此时,用户对缩小图像实施加工。
此外,在注释画面60中投稿按钮66A被按下的情况下,表示对缩小图像进行的加工指示操作的内容的加工指示信息被发送至第二数据管理装置30。并且,在第二数据管理装置30中从第一数据管理系统2取得原图像,基 于对缩小图像进行的加工指示操作的内容而加工原图像,从而生成加工图像。此时,加工图像基于对缩小图像进行的加工指示操作的内容、以及缩小图像与原图像的大小之比而被生成。关于细节将在后面叙述。
在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数据处理系统1中,由于数据量比原图像小的缩小图像从第一数据管理系统2被下载到用户装置10,所以能够减轻与从第一数据管理系统2至用户装置10的数据发送相关的通信负荷。
以下,说明第四实施方式中的各功能块。首先,说明数据接收部70。数据接收部70经由通信网络4接收基于原数据而生成的原数据的替代数据。在此,“替代数据”例如是指为了用作原数据的替代而基于原数据生成的数据。例如,“替代数据”是指为了用作原数据的替代而基于原数据生成的数据,且是数据量比原数据小的数据。
例如,在原数据是静止图像的数据的情况下,缩小原静止图像而成的缩小图像的数据或减少原静止图像的色数而成的图像等相当于“替代数据”。此外,例如在原数据是运动图像或声音的数据的情况下,通过画质或音质比起原运动图像或原声音降低而减小了数据量的运动图像或声音的数据相当于“替代数据”。
说明加工指示接受部72。加工指示接受部72接受对于由数据接收部70接收到的替代数据的加工指示操作。
说明原数据取得用信息发送部74。原数据取得用信息发送部74将用于从第一数据库22(第一数据管理系统2)取得原数据的原数据取得用信息发送至第二数据管理装置30。
例如,原数据取得用信息发送部74将原数据的链接信息(识别信息)作为“原数据取得用信息”而发送。
另外,为了将原数据的链接信息作为“原数据取得用信息”而发送,需要取得原数据图像的链接信息。以下,说明用于取得原数据的链接信息的架构。以下,在将缩小原图像而成的缩小图像作为加工对象图像52而显示在加工画面50中的方式中以取得原图像的链接信息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作为用于取得原图像的链接信息的架构的第一例,考虑将原图像的链接信息与缩小图像的链接信息一并关联到被显示在选择画面40上的各缩略图像42。此时,在选择画面40中,保持缩小图像的链接信息和原图像的链接信息的对应关系。
作为用于取得原图像的链接信息的架构的第二例,考虑将缩小图像的链接信息设定成原图像的链接信息和缩小图像的链接信息具有一定的关系。例如,在原图像的链接信息(URL)为“http://www.xxx.com/yyy/zzz.jpg”的情况下,考虑将如“http://www.xxx.com/yyy/zzz_s.jpg”那样对原图像的链接信息(URL)的规定的位置附加了规定的字符串(_s)的链接信息设定为缩小图像的链接信息(URL)。这样,能够从缩小图像的链接信息取得原图像的链接信息。
作为用于取得原图像的链接信息的架构的第三例,考虑将表示缩小图像的链接信息和原图像的链接信息的对应关系的信息存储至第一数据管理系统2(第一数据库22)。这样,通过询问第一数据管理系统2,能够从缩小图像的链接信息取得原图像的链接信息。
用于取得原图像的链接信息的架构的例子不限于上述的例子。也可以采用其他架构。
然而,也可以是原数据取得用信息发送部74将替代数据的链接信息(识别信息)作为“原数据取得用信息”而发送。
其中,此时,在第二数据管理装置30侧,需要基于替代数据的链接信息而取得原数据的链接信息。即,原数据取得部84基于替代数据的链接信息而取得原数据,所以需要基于替代数据的链接信息而取得原数据的链接信息的架构。作为用于基于替代数据的链接信息而取得原数据的链接信息的架构,例如能够采用上述的架构(第二例以及第三例)。
说明加工指示信息发送部76。加工指示信息发送部76将与对替代数据进行的加工指示操作的内容相关的加工指示信息发送至第二数据管理装置30。
说明原数据取得用信息接收部80、加工指示信息接收部82、以及原数据取得部84。原数据取得用信息接收部80以及加工指示信息接收部82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原数据取得部84也基本上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其中,如上所述,在替代数据的链接信息作为“原数据取得用信息”而从用户装置10被发送至第二数据管理装置30的情况下,原数据取得部84需要基于替代数据的链接信息而取得原数据的链接信息。
说明加工数据生成部86以及加工数据保存部88。加工数据生成部86通过基于由加工指示信息接收部82接收到的加工指示信息(即,对替代数据进 行的加工指示操作的内容),对由原数据取得部84取得的原数据进行加工,从而生成加工数据。加工数据保存部88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在此,说明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数据处理系统1中执行的处理。在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数据处理系统1中代替图9所示的处理而执行图13所示的处理。
在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数据处理系统1中,在选择了被显示在选择画面40上的缩略图像42之中的其中一个的情况下,如图13所示,首先,用户装置10的控制部11基于与所选择的缩略图像42相关联的链接信息,向第一数据管理装置20请求对应于该缩略图像42的原图像的缩小图像(S401)。并且,在第一数据管理装置20接受到该请求的情况下,第一数据管理装置20取得缩小图像,将缩小图像发送至用户装置10(S402)。另外,缩小图像也可以预先被存储至第一数据库22中,也可以在该时刻基于原图像而被生成。
在用户装置10中接收到缩小图像的情况下,控制部11将加工画面50显示在显示部14上(S403)。在加工画面50中,显示从第一数据管理装置20接收到的缩小图像作为加工对象图像52。
在显示加工画面50的期间,监视是否由用户进行了加工指示操作(S404)。并且,在由用户进行了加工指示操作的情况下,控制部11基于该加工指示操作的内容而更新加工对象图像52,将该加工指示操作的内容记录到存储部12(S405)。以例如图8所示那样的格式来记录加工指示操作的历史。
另外,此时,控制部11记录以缩小图像中的X轴坐标值以及Y轴坐标值来表示与对缩小图像进行的加工相关的位置的位置信息。在此,“缩小图像中的X轴坐标值以及Y轴坐标值”例如是指将缩小图像的左上顶点设为原点,将右方向设为X轴正方向(第一轴方向),将下方向设为Y轴正方向(第二轴方向)的XY坐标系中的坐标值。
在进行了例如图5所示那样的将直线58A以及星标记58B追加到缩小图像的加工的情况下,控制部11记录缩小图像中的直线58A的起点以及终点的X轴坐标值以及Y轴坐标值、缩小图像中的星标记58B的代表点的X轴坐标值以及Y轴坐标值。像这样,在进行了将对象追加到缩小图像的加工的情况下,控制部11记录缩小图像中的对象的X轴坐标值以及Y轴坐标值。
此外,在显示加工画面50的期间,控制部11监视加工是否完成(S406)。在加工完成了的情况下,控制部11将注释画面60显示在显示部14上(S407)。在显示注释画面60的期间,控制部11执行用于将用户使用软键盘64而输入的注释62显示在注释画面60上的处理。
此外,在显示注释画面60的期间,控制部11监视注释的输入是否完成(S408)。在注释的输入完成了的情况下,控制部11将用户的ID信息、原图像的链接信息(原数据取得用信息)、加工指示信息、以及注释信息发送至第二数据管理装置30(S409)。
在此时的加工指示信息中,包含以缩小图像中的X轴坐标值以及Y轴坐标值来表示与对缩小图像进行的加工相关的位置的位置信息。若在进行了例如图5所示那样的将直线58A以及星标记58B追加到缩小图像的加工的情况下,则缩小图像中的直线58A的起点以及终点的X轴坐标值以及Y轴坐标值、缩小图像中的星标记58B的代表点的X轴坐标值以及Y轴坐标值被包含于加工指示信息。
另外,如上所述,也可以是在步骤S409中代替原图像的链接信息而发送缩小图像的链接信息。
在步骤S409中发送的信息被第二数据管理装置30接收到的情况下,第二数据管理装置30的控制部31基于步骤S409中接收到的原图像的链接信息,向第一数据管理装置20请求原图像(S410)。在第一数据管理装置20接受到该请求的情况下,第一数据管理装置20从第一数据库22取得原图像,将原图像发送至第二数据管理装置30(S411)。
在第二数据管理装置30接收到原图像的情况下,控制部31基于步骤S409中接收到的加工指示信息,对原图像进行加工,从而生成加工图像(S412)。在该步骤S412中,基于在加工画面50中对缩小图像进行的加工指示操作的内容,加工原图像。
在步骤S412中,例如,基于加工指示信息中包含的位置信息,取得与应该对原图像进行的加工相关的位置信息。例如,在进行了将对象追加到缩小图像的加工的情况下,控制部31基于缩小图像中的对象的X轴坐标值以及Y轴坐标值,取得原图像中的对象的X轴坐标值以及Y轴坐标值。原图像中的对象的X轴坐标值以及Y轴坐标值通过下述式(1)以及(2)而取得。
xa=xb*(Wa/Wb)···(1)
ya=yb*(Ha/Hb)···(2)
另外,在上述式(1)中,“xa”表示原图像中的X轴坐标值,“xb”表示缩小图像中的X轴坐标值。此外,“Wa”表示原图像的宽度(X轴方向的长度),“Wb”表示缩小图像的宽度(X轴方向的长度)。在上述式(1)中,原图像中的X轴坐标值(xa)基于缩小图像中的X轴坐标值(xb)、以及缩小图像与原图像的X轴方向的长度之比(Wa/Wb)而被算出。
同样,在上述式(2)中,“ya”表示原图像中的Y轴坐标值,“yb”表示缩小图像中的Y轴坐标值。此外,“Ha”表示原图像的高度(Y轴方向的长度),“Hb”表示缩小图像的高度(Y轴方向的长度)。在上述式(2)中,原图像中的Y轴坐标值(ya)基于缩小图像中的Y轴坐标值(yb)、以及缩小图像与原图像的Y轴方向的长度之比(Ha/Hb)而被算出。
例如,在假设图8所示的加工指示信息表示对缩小图像进行的加工指示操作的内容的情况下,原图像中的直线58A的起点以及终点的位置坐标按照上述式(1)以及(2)而被取得。此外,原图像中的星标记58B的图章的代表点的位置坐标也按照上述式(1)以及(2)而被取得。另外,星标记58B的图章的大小也可以基于上述式(1)中的(Wa/Wb)、上述式(2)中的(Ha/Hb)而放大。
然而,在步骤S412中,需要缩小图像与原图像的X轴方向的长度之比(Wa/Wb)、缩小图像与原图像的Y轴方向的长度之比(Ha/Hb)。以下,说明用于取得上述的比的架构的例子。
作为第一例,考虑通过由控制部31询问第一数据管理系统2,取得缩小图像的X轴方向以及Y轴方向的长度(Wb、Hb)。此时,控制部31能够基于如上述那样取得的缩小图像的X轴方向以及Y轴方向的长度(Wb、Hb)、步骤S411中取得的原图像的X轴方向以及Y轴方向的长度(Wa、Ha),算出上述的比。
另外,在步骤S409等中,也可以是用户装置10的控制部11将表示缩小图像的X轴方向以及Y轴方向的长度(Wb、Hb)的信息发送至第二数据管理装置30。这样,控制部31也能够算出上述的比。
作为第二例,考虑将表示上述的比的信息预先存储至第一数据管理系统2(第一数据库22)。此时,控制部31能够通过询问第一数据管理系统2,取得上述的比。
另外,也可以是通过由用户装置10的控制部11询问第一数据管理系统2而取得上述的比,在步骤S409等中将表示上述的比的信息发送至第二数据管理装置30。这样,控制部31也能够取得上述的比。
作为第三例,考虑将上述的比始终设为一定的值,将表示上述的比的信息预先存储至第二数据管理装置30。另外,也可以将表示上述的比的信息预先存储至用户装置10。并且,也可以在步骤S409等中,用户装置10的控制部11将表示上述的比的信息发送至第二数据管理装置30。这样,控制部31也能够取得上述的比。
在步骤S412的处理完成了的情况下,控制部31将步骤S412中生成的加工图像、以及步骤S409中接收到的注释信息,与步骤S409中接收到的用户的ID信息相关联而保存至第二数据库35(S413)。此外,在步骤S413的处理完成了的情况下,控制部31将用于通知加工图像的注册完成了的意旨的通知信息发送至用户装置10(S414)。这些步骤S413、S414的处理与图9的步骤S113、S114相同。以上结束图13所示的处理。
另外,在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数据处理系统1中执行的处理不限于图13所示的例子。以下,关于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数据处理系统1中执行的处理的其他例,说明两个例。
首先,说明第一例。例如,也可以是在步骤S405中,控制部11记录与对缩小图像进行的加工相关的位置的X轴归一化坐标值(第一归一化坐标值)以及Y轴归一化坐标值(第二归一化坐标值)。在此,“X轴归一化坐标值”是通过将缩小图像中的X轴坐标值(xb:参照上述式(1))除以缩小图像的X轴方向的长度(Wb:参照上述式(1))而得到的坐标值。同样,“Y轴归一化坐标值”是通过将缩小图像中的Y轴坐标值(yb:参照上述式(2))除以缩小图像的Y轴方向的长度(Hb:参照上述式(2))而得到的坐标值。“X轴归一化坐标值”以及“Y轴归一化坐标值”取0以上1以下的值。
在进行了例如图5所示那样的将直线58A以及星标记58B追加到缩小图像的加工的情况下,控制部11记录直线58A的起点以及终点的X轴归一化坐标值以及Y轴归一化坐标值、星标记58B的代表点的X轴归一化坐标值以及Y轴归一化坐标值。此时,在步骤S409中被发送至第二数据管理装置30的加工指示信息中,包含直线58A的起点以及终点的X轴归一化坐标值以及Y轴归一化坐标值、星标记58B的代表点的X轴归一化坐标值以及Y轴归一 化坐标值。
此外,在步骤S412中,控制部31基于加工指示信息中包含的位置信息,取得与应该对原图像进行的加工的位置相关的信息。例如,在进行了将对象追加到缩小图像的加工的情况下,控制部31基于缩小图像中的对象的X轴归一化坐标值以及Y轴归一化坐标值,取得原图像中的对象的X轴坐标值以及Y轴坐标值。原图像中的X轴坐标值以及Y轴坐标值通过下述式(3)以及(4)而取得。
xa=xc*Wa···(3)
ya=yc*Ha···(4)
另外,在上述式(3)以及(4)中,“xc”以及“yc”表示缩小图像中的X轴归一化坐标值以及Y轴归一化坐标值。此外,与上述式(1)以及(2)相同,“xa”以及“ya”表示原图像中的X轴坐标值以及Y轴坐标值,“Wa”以及“Ha”表示原图像的宽度(X轴方向的长度)以及高度(Y轴方向的长度)。
以上那样,能够基于对缩小图像进行的加工指示操作的内容,对原图像进行加工,从而生成加工图像。
说明第二例。例如,也可以是在步骤S405中,控制部11基于与对缩小图像进行的加工相关的位置,取得与应该对原图像进行的加工相关的位置。
在进行了例如图5所示那样的将直线58A以及星标记58B追加到缩小图像的加工的情况下,控制部11基于缩小图像中的直线58A的起点的X轴坐标值(xb:参照上述式(1))、缩小图像与原图像的X轴方向的长度之比(Wa/Wb:参照上述式(1)),取得原图像中的直线58A的起点的X轴坐标值(xa:参照上述式(1))。此时,原图像中的直线58A的起点的X轴坐标值按照上述式(1)而被算出。
同样,控制部11基于缩小图像中的直线58A的起点的Y轴坐标值(yb:参照上述式(2))、缩小图像与原图像的Y轴方向的长度之比(Ha/Hb:参照上述式(2)),取得原图像中的直线58A的起点的Y轴坐标值(ya:参照上述式(2))。此时,原图像中的直线58A的起点的Y轴坐标值按照上述式(2)而被算出。
此外,控制部11取得原图像中的直线58A的终点的X轴坐标值以及Y轴坐标值。进而,控制部11取得原图像中的星标记58B的代表点的X轴坐标值以及Y轴坐标值。
另外,此时,在步骤S405中,需要缩小图像与原图像的X轴方向的长度之比(Wa/Wb)、缩小图像与原图像的Y轴方向的长度之比(Ha/Hb)。以下,说明用于取得上述的比的架构的例子。
作为第一例,考虑通过由控制部11询问第一数据管理系统2,取得原图像的X轴方向以及Y轴方向的长度(Wa、Ha)。此时,控制部11能够基于如上述那样取得的原图像的X轴方向以及Y轴方向的长度(Wa、Ha)、步骤S402中取得的缩小图像的X轴方向以及Y轴方向的长度(Wb、Hb),算出上述的比。
作为第二例,考虑将表示上述的比的信息预先存储至第一数据管理系统2(第一数据库22)。此时,控制部11能够通过询问第一数据管理系统2而取得上述的比。
作为第三例,考虑将上述的比始终设为一定的值,将表示上述的比的信息预先存储至用户装置10。这样,控制部11能够取得上述的比。
另外,在步骤S405中执行以上说明的处理的情况下,在步骤S409中被发送至第二数据管理装置30的加工指示信息中,包含原图像中的直线58A的起点以及终点的X轴坐标值以及Y轴坐标值、原图像中的星标记58B的代表点的X轴坐标值以及Y轴坐标值。此外,在步骤S412中,控制部31从加工指示信息中包含的位置信息取得应该对原图像进行的加工的位置。
以上那样,能够通过基于对缩小图像进行的加工指示操作的内容,对原图像进行加工,从而生成加工图像。
根据以上说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数据处理系统1,例如数据量比原图像小的缩小图像从第一数据管理系统2被下载到用户装置10,所以能够减轻与从第一数据管理系统2至用户装置10的数据发送相关的通信负荷。
然而,在以上说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数据处理系统1中还能够组合第二实施方式或第三实施方式的结构。
另外,本发明不限定于以上说明的第一~第四实施方式。
(1)例如,也可以是在图9、13所示的处理中,在将加工指示信息发送至第二数据管理装置30前,控制部11判定相反的加工指示操作的信息是否被包含于加工指示信息。在此,“相反的加工指示操作”是指某加工指示操作和取消该加工指示操作的操作的组合。例如,在用户描绘了线后将该线删除的情况下,描绘线的操作和删除线的操作相当于“相反的加工指示操作”。
在相反的加工指示操作的信息被包含于加工指示信息的情况下,控制部11也可以将这些加工指示操作的信息从加工指示信息删除。这样,能够进一步减轻从用户装置10发送至第二数据管理装置30的加工指示信息的数据量,能够减轻与从用户装置10至第二数据管理装置30的数据发送相关的通信负荷。
此外,例如,也可以在图11所示的处理中,在基于加工指示信息而执行对原图像进行加工的处理(S213)前,控制部31判定相反的加工指示操作的信息是否被包含于加工指示信息。并且,在相反的加工指示操作的信息被包含于加工指示信息的情况下,控制部31也可以将这些加工指示操作的信息从加工指示信息删除。这样,能够减轻与对原图像实施加工的处理相关的处理负荷。
(2)例如,也可以是在加工画面50中能够对加工对象图像52合成或结合其他图像。此时,针对对加工对象图像52合成的图像,不将该图像本身从用户装置10发送至第二数据管理装置30,而将用于从第一数据管理系统2取得该图像的信息发送至第二数据管理装置30即可。并且,在第二数据管理装置30侧,对加工对象图像52合成的图像也从第一数据管理系统2取得即可。
(3)例如,以上,主要说明了用户取得第一数据管理系统2中存储的静止图像,加工所取得的静止图像,将加工后的静止图像投稿至第二数据管理系统3的情况,但本发明还能够应用于用户取得第一数据管理系统2中存储的运动图像,加工所取得的运动图像,将加工后的运动图像投稿至第二数据管理系统3的情况。此外,本发明还能够应用于用户取得第一数据管理系统2中存储的声音,加工所取得的声音,将加工后的声音投稿至第二数据管理系统3的情况。
(4)例如,也可以是在第二数据管理装置30中,对由加工数据生成部86生成的加工数据进一步实施规定的追加处理。并且,也可以将实施了规定的追加处理的加工数据保存至第二数据库35。
在此,“规定的追加处理”例如是指负荷比较大的处理,是若由用户装置10执行则花费时间的处理。
例如,在用户取得第一数据管理系统2中存储的运动图像或声音,加工所取得的运动图像或声音,将加工后的运动图像或声音投稿至第二数据管理 系统3的情况下,也可以是在第二数据管理装置30侧,执行加工后的运动图像或声音的编码处理。这样,不必在用户装置10侧执行处理负荷高的编码处理。
(5)例如,与加工后的图像相关的注释的输入不是必须的。
此外,以上,说明了用户为了将加工数据向其他用户公开,投稿至第二数据管理系统3的情况,但本发明还能够应用于在不将数据向其他用户公开而仅保存的系统中用户保存加工数据的情况。
此外,第二数据管理装置30和第一数据管理装置20也可以是相同的装置,第二数据库35和第一数据库22也可以是相同的数据库。即,本发明还能够应用于用户取得被投稿至第二数据管理系统3的图像,加工该图像,将加工后的图像投稿至第二数据管理系统3的情况。同样,本发明还能够应用于用户取得被保存在第一数据管理系统2的图像,加工该图像,将加工后的图像保存至第一数据管理系统2的情况。
(6)例如,用户也可以将任意的网页上刊载的图像选择为加工对象图像。

Claims (15)

1.一种数据处理系统,包括:
第一存储部件,存储原数据;
数据提供装置,将所述第一存储部件中存储的原数据或基于所述原数据而生成的所述原数据的替代数据提供给其他装置;
用户装置;
第二存储部件,与所述第一存储部件不同;以及
数据处理装置,能够访问所述第二存储部件,且是与所述数据提供装置不同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提供装置包含:
将所述原数据或所述替代数据经由通信网络发送至所述用户装置的部件,
所述用户装置包含:
数据接收部件,经由所述通信网络接收由所述数据提供装置发送的所述原数据或所述替代数据;
加工指示接受部件,接受由用户将由所述数据接收部件接收到的数据作为加工对象而进行的加工指示操作;
原数据取得用信息发送部件,将用于从所述第一存储部件取得所述原数据的原数据取得用信息经由所述通信网络发送至所述数据处理装置;以及
加工指示信息发送部件,将与对所述加工对象的数据进行的所述加工指示操作的内容相关的加工指示信息经由所述通信网络发送至所述数据处理装置,
所述数据处理装置包含:
原数据取得部件,基于从所述用户装置发送的所述原数据取得用信息,通过向所述数据提供装置请求所述第一存储部件中存储的所述原数据,取得所述第一存储部件中存储的所述原数据;
加工数据生成部件,基于从所述用户装置发送的所述加工指示信息,对由所述原数据取得部件取得的所述原数据进行加工,从而生成加工数据;以及
加工数据保存部件,将所述加工数据保存至所述第二存储部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用户装置包含将对所述加工对象的数据进行的加工指示操作的历史记录到历史存储部件的部件,
在所述用户装置中对于所述加工对象的数据的加工完成了的情况下,所述加工指示信息发送部件将与对所述加工对象的数据进行的加工指示操作的历史相关的信息作为所述加工指示信息而发送至所述数据处理装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用户装置中对于所述加工对象的数据的加工完成前,所述原数据取得用信息发送部件将所述原数据取得用信息发送至所述数据处理装置,
在所述用户装置中开始对于所述加工对象的数据的加工后,且在所述用户装置中对于所述加工对象的数据的加工完成前,所述加工指示信息发送部件将表示至此为止对所述加工对象的数据进行的加工指示操作的内容的加工指示信息发送至所述数据处理装置,
在所述用户装置中对于所述加工对象的数据的加工完成前,所述原数据取得部件从所述第一存储部件取得所述原数据,
在所述用户装置中对于所述加工对象的数据的加工完成前,所述加工数据生成部件基于从所述用户装置发送的所述加工指示信息,开始对于所述原数据的加工。
4.如权利要求1至3的任一项所述的数据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替代数据是数据量比所述原数据小的数据,
所述数据接收部件经由所述通信网络接收所述替代数据,
所述加工指示接受部件接受由用户将所述替代数据作为所述加工对象而进行的加工指示操作,
所述加工指示信息发送部件将与由用户将所述替代数据作为所述加工对象而进行的所述加工指示操作的内容相关的所述加工指示信息经由所述通信网络发送至所述数据处理装置,
所述加工数据生成部件基于与由用户将所述替代数据作为所述加工对象而进行的所述加工指示操作的内容相关的所述加工指示信息,对由所述原数据取得部件取得的所述原数据进行加工,从而生成所述加工数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数据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原数据是原静止图像的数据,
所述替代数据是缩小所述原静止图像而成的缩小图像的数据,
基于由用户将所述替代数据作为所述加工对象而进行的所述加工指示操作的内容、以及所述原静止图像与所述缩小图像的大小之比,加工由所述原数据取得部件取得的所述原静止图像,从而生成加工图像作为所述加工数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数据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基于与由所述用户对所述缩小图像进行的加工相关的位置、以及所述缩小图像与所述原静止图像的大小之比,确定与应该对所述原静止图像进行的加工相关的位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数据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工指示信息包含以所述缩小图像中的第一轴方向的坐标值、以及与所述第一轴方向正交的第二轴方向的坐标值来表示与由所述用户对所述缩小图像进行的加工相关的位置的信息,
所述加工数据生成部件包含:
第一取得部件,基于与由所述用户对所述缩小图像进行的加工相关的位置的所述第一轴方向的坐标值、以及所述缩小图像与所述原静止图像的所述第一轴方向的长度之比,取得与应该对所述原静止图像进行的加工相关的位置的所述第一轴方向的坐标值;
第二取得部件,基于与由所述用户对所述缩小图像进行的加工相关的位置的所述第二轴方向的坐标值、以及所述缩小图像与所述原静止图像的所述第二轴方向的长度之比,取得与应该对所述原静止图像进行的加工相关的位置的所述第二轴方向的坐标值;以及
基于由所述第一取得部件以及所述第二取得部件取得的坐标值,对由所述原数据取得部件取得的所述原静止图像进行加工,从而生成所述加工图像的部件。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数据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工指示信息包含以第一归一化坐标值和第二归一化坐标值表示与由所述用户对所述缩小图像进行的加工相关的位置的信息,其中,所述第一归一化坐标值通过将所述缩小图像中的第一轴方向的坐标值除以所述缩小图像的所述第一轴方向的长度而得到,所述第二归一化坐标值通过将与所述第一轴方向正交的第二轴方向的坐标值除以所述缩小图像的所述第二轴方向的长度而得到,
所述加工数据生成部件包含:
第一取得部件,基于与由所述用户对所述缩小图像进行的加工相关的位置的所述第一归一化坐标值、以及所述原静止图像的所述第一轴方向的长度,取得与应该对所述原静止图像进行的加工相关的位置的所述第一轴方向的坐标值;
第二取得部件,基于与由所述用户对所述缩小图像进行的加工相关的位置的所述第二归一化坐标值、以及所述原静止图像的所述第二轴方向的长度,取得与应该对所述原静止图像进行的加工相关的位置的所述第二轴方向的坐标值;以及
基于由所述第一取得部件以及所述第二取得部件取得的坐标值,对由所述原数据取得部件取得的所述原静止图像进行加工,从而生成所述加工图像的部件。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数据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用户装置包含:
第一取得部件,基于所述缩小图像与所述原静止图像的第一轴方向的长度之比、以及与由所述用户对所述缩小图像进行的加工相关的位置的所述第一轴方向的坐标值,取得与应该对所述原静止图像进行的加工相关的位置的所述第一轴方向的坐标值;以及
第二取得部件,基于所述缩小图像与所述原静止图像的与所述第一轴方向正交的第二轴方向的长度之比、以及与由所述用户对所述缩小图像进行的加工相关的位置的所述第二轴方向的坐标值,取得与应该对所述原静止图像进行的加工相关的位置的所述第二轴方向的坐标值,
所述加工指示信息包含以由所述第一取得部件以及所述第二取得部件取得的坐标值表示与应该对所述原静止图像进行的加工相关的位置的位置信息,
所述加工数据生成部件基于所述加工指示信息中包含的所述位置信息,确定与应该对所述原静止图像进行的加工相关的位置。
10.如权利要求1至3的任一项所述的数据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原数据是原运动图像或原声音的数据,
所述加工数据生成部件基于从所述用户装置发送的所述加工指示信息,加工由所述原数据取得部件取得的所述原运动图像或所述原声音,从而生成加工运动图像或加工声音,
所述数据处理装置包含对所述加工运动图像或所述加工声音实施编码处理的部件,
所述加工数据保存部件将被实施了所述编码处理的所述加工运动图像或所述加工声音保存至所述第二存储部件。
11.一种数据处理系统的控制方法,
所述数据处理系统包括:
第一存储部件,存储原数据;
数据提供装置,将所述第一存储部件中存储的原数据或基于所述原数据而生成的所述原数据的替代数据提供给其他装置;
用户装置;
第二存储部件,与所述第一存储部件不同;以及
数据处理装置,能够访问所述第二存储部件,且是与所述数据提供装置不同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处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
所述数据提供装置将所述原数据或所述替代数据经由通信网络发送至所述用户装置的步骤;
数据接收步骤,所述用户装置经由所述通信网络接收由所述数据提供装置发送的所述原数据或所述替代数据;
加工指示接受步骤,所述用户装置接受由用户将所述数据接收步骤中接收到的数据作为加工对象而进行的加工指示操作;
原数据取得用信息发送步骤,所述用户装置将用于从所述第一存储部件取得所述原数据的原数据取得用信息经由所述通信网络发送至所述数据处理装置;
加工指示信息发送步骤,所述用户装置将与对所述加工对象的数据进行的所述加工指示操作的内容相关的加工指示信息经由所述通信网络发送至所述数据处理装置;
原数据取得步骤,所述数据处理装置基于从所述用户装置发送的所述原数据取得用信息,通过向所述数据提供装置请求所述第一存储部件中存储的所述原数据,取得所述第一存储部件中存储的所述原数据;
加工数据生成步骤,所述数据处理装置基于从所述用户装置发送的所述加工指示信息,对所述原数据取得步骤中取得的所述原数据进行加工,从而生成加工数据;以及
加工数据保存步骤,所述数据处理装置将所述加工数据保存至所述第二存储部件。
12.一种用户装置,能够与数据提供装置和数据处理装置这双方进行通信,其中,所述数据提供装置将存储部件中存储的原数据或基于所述原数据而生成的所述原数据的替代数据提供给其他装置,所述数据处理装置是与所述数据提供装置不同的装置且取得并加工所述原数据,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装置包含:
数据接收部件,经由通信网络接收由所述数据提供装置发送的所述原数据或所述替代数据;
加工指示接受部件,接受由用户将由所述数据接收部件接收到的数据作为加工对象而进行的加工指示操作;
原数据取得用信息发送部件,将用于从所述存储部件取得所述原数据的原数据取得用信息经由所述通信网络发送至所述数据处理装置;以及
加工指示信息发送部件,将与对所述加工对象的数据进行的所述加工指示操作的内容相关的加工指示信息经由所述通信网络发送至所述数据处理装置。
13.一种用户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用户装置能够与数据提供装置和数据处理装置这双方进行通信,其中,所述数据提供装置将存储部件中存储的原数据或基于所述原数据而生成的所述原数据的替代数据提供给其他装置,所述数据处理装置是与所述数据提供装置不同的装置且取得并加工所述原数据,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装置的控制方法包含:
数据接收步骤,经由通信网络接收由所述数据提供装置发送的所述原数据或所述替代数据;
加工指示接受步骤,接受由用户将所述数据接收步骤中接收到的数据作为加工对象而进行的加工指示操作;
原数据取得用信息发送步骤,将用于从所述存储部件取得所述原数据的原数据取得用信息经由所述通信网络发送至所述数据处理装置;以及
加工指示信息发送步骤,将与对所述加工对象的数据进行的所述加工指示操作的内容相关的加工指示信息经由所述通信网络发送至所述数据处理装置。
14.一种数据处理装置,能够与数据提供装置和用户装置这双方进行通信,且能够访问与第一存储部件不同的第二存储部件,且是与所述数据提供装置不同的装置,并且取得并加工所述第一存储部件中存储的原数据,其中,所述数据提供装置将所述第一存储部件中存储的原数据或基于所述原数据而生成的所述原数据的替代数据提供给其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处理装置包含:
原数据取得用信息接收部件,在用于从所述第一存储部件取得所述原数据的原数据取得用信息从所述用户装置被发送的情况下,接收所述原数据取得用信息;
加工指示信息接收部件,在表示加工指示操作的内容的加工指示信息从所述用户装置被发送的情况下,接收所述加工指示信息,其中,所述加工指示操作在所述用户装置中将所述原数据或所述替代数据作为加工对象而进行;
原数据取得部件,基于所述原数据取得用信息,通过向所述数据提供装置请求所述第一存储部件中存储的所述原数据,取得所述第一存储部件中存储的所述原数据;
加工数据生成部件,基于所述加工指示信息,对由所述原数据取得部件取得的所述原数据进行加工,从而生成加工数据;以及
加工数据保存部件,将所述加工数据保存至所述第二存储部件。
15.一种数据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数据处理装置能够与数据提供装置和用户装置这双方进行通信,且能够访问与第一存储部件不同的第二存储部件,且是与所述数据提供装置不同的装置,并且取得并加工所述第一存储部件中存储的原数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包含:
原数据取得用信息接收步骤,在用于从所述第一存储部件取得所述原数据的原数据取得用信息从所述用户装置被发送的情况下,接收所述原数据取得用信息;
加工指示信息接收步骤,在表示加工指示操作的内容的加工指示信息从所述用户装置被发送的情况下,接收所述加工指示信息,其中,所述加工指示操作在所述用户装置中将所述原数据或替代数据作为加工对象而进行;
原数据取得步骤,基于所述原数据取得用信息,通过向所述数据提供装置请求所述第一存储部件中存储的所述原数据,取得所述第一存储部件中存储的所述原数据;
加工数据生成步骤,基于所述加工指示信息,对所述原数据取得步骤中取得的所述原数据进行加工,从而生成加工数据;以及
加工数据保存步骤,将所述加工数据保存至所述第二存储部件。
CN201280072060.3A 2012-03-30 2012-10-11 数据处理系统、其控制方法 Active CN10422104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79314 2012-03-30
JP2012079314A JP5389972B2 (ja) 2012-03-30 2012-03-30 データ処理システム、データ処理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ユーザ装置、ユーザ装置の制御方法、データ処理装置、データ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情報記憶媒体
PCT/JP2012/076364 WO2013145392A1 (ja) 2012-03-30 2012-10-11 データ処理システム、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情報記憶媒体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21048A CN104221048A (zh) 2014-12-17
CN104221048B true CN104221048B (zh) 2017-05-24

Family

ID=492587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72060.3A Active CN104221048B (zh) 2012-03-30 2012-10-11 数据处理系统、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794338B2 (zh)
EP (1) EP2833314B1 (zh)
JP (1) JP5389972B2 (zh)
CN (1) CN104221048B (zh)
ES (1) ES2733043T3 (zh)
WO (1) WO201314539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53825B (zh) * 2013-06-25 2018-04-13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网络数据浏览方法和装置
CN103973547B (zh) 2014-04-29 2015-07-01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图片显示方法和装置
CN104731859B (zh) * 2015-02-02 2018-10-12 厦门市美亚柏科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5516254B (zh) * 2015-11-26 2019-03-12 南京佰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无人驾驶装置的数据读写方法及装置
JP6645225B2 (ja) * 2016-02-04 2020-02-14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データ保全装置
CN110688113B (zh) * 2019-09-27 2022-12-06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跨系统的数据调用方法、装置及系统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014789A1 (en) * 2009-07-31 2011-02-03 Citizenglobal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ceiving, processing and organizing of content including video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97214A (ja) * 1992-12-25 1994-07-15 Fujitsu Ltd 画像処理装置
JP3588730B2 (ja) * 1995-12-27 2004-11-17 コニカミノル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システム
JP3824817B2 (ja) * 1999-09-17 2006-09-20 大日本スクリーン製造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システム、サーバー、クライアント側端末、画像処理方法、及び記録媒体
JP2001101436A (ja) * 1999-09-30 2001-04-13 Seiko Epson Corp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JP2003108408A (ja) 2001-09-28 2003-04-11 Canon Inc サーバ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US20080183608A1 (en) * 2007-01-26 2008-07-31 Andrew Gavin Payment system and method for web-based video editing system
US8661096B2 (en) * 2007-11-05 2014-02-25 Cyberlink Corp. Collaborative editing in a video editing system
JP4858626B2 (ja) * 2010-04-16 2012-01-18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情報表示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618787B2 (ja) * 2010-11-29 2014-11-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レポート作成支援装置及びその作成支援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014789A1 (en) * 2009-07-31 2011-02-03 Citizenglobal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ceiving, processing and organizing of content including video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S2733043T3 (es) 2019-11-27
US20150215402A1 (en) 2015-07-30
EP2833314A1 (en) 2015-02-04
JP2013210731A (ja) 2013-10-10
EP2833314A4 (en) 2015-12-30
EP2833314B1 (en) 2019-05-08
WO2013145392A1 (ja) 2013-10-03
CN104221048A (zh) 2014-12-17
JP5389972B2 (ja) 2014-01-15
US9794338B2 (en) 2017-10-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21048B (zh) 数据处理系统、其控制方法
US11679327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control metho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and program
US9565155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openly sharing and synchronizing information across a plurality of mobile client application computers
KR101521007B1 (ko) 확장된 콘텐츠 태그 공유를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CN107077663A (zh) 通信应用中对基于云的和本地附件的处理
JP2013255526A (ja) ゲーム制御装置、ゲーム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ゲームシステム
CN106796486A (zh) 促进用户间通信的计算系统
KR20130089921A (ko) 컨텐츠 제공 시스템 및 동작 방법
JP2019079430A (ja) 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情報処理端末
CN104125231B (zh) 消息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JP5466754B2 (ja) サーバ装置、アバター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7126822B2 (ja) プログラム、情報処理方法、及び情報処理装置
Wadhwa et al. An EMR-enabled medical sensor data collection framework
JP2010033385A (ja) ネットワーク電話帳システム、ネットワーク電話帳管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3250783A (ja)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19079499A (ja) 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情報処理端末
JP2014050420A (ja) ジグソーパズルの組立サポートシステム
JP2008181253A (ja) 認証装置及び認証方法並びに認証プログラム
TWI787408B (zh) 程式、資訊處理方法、及資訊處理終端
JP2013192832A (ja) ゲーム制御装置、ゲーム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ゲームシステム
JP6910617B2 (ja) 電子カルテの開示のための管理方法、管理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3199535U (ja) ジグソーパズルの組立サポートシステム
CN116521804A (zh) 资源信息地图的更新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JP6176864B2 (ja) ゲーム制御装置、プログラム、ゲームシステム
JP2021177302A (ja) サービス提供システム、サービス提供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Lotte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Rakuten, Inc.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