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18940A - 紧凑电平位移器 - Google Patents

紧凑电平位移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18940A
CN104218940A CN201410233883.0A CN201410233883A CN104218940A CN 104218940 A CN104218940 A CN 104218940A CN 201410233883 A CN201410233883 A CN 201410233883A CN 104218940 A CN104218940 A CN 1042189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tch
output
voltage
state
effect transis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23388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218940B (zh
Inventor
P.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ualcomm Inc
Original Assignee
IO Semiconductor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O Semiconductor Inc filed Critical IO Semiconductor Inc
Publication of CN1042189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189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2189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189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KPULSE TECHNIQUE
    • H03K19/00Logic circuits, i.e. having at least two inputs acting on one output; Inverting circuits
    • H03K19/0175Coupling arrangements;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H03K19/017509Interface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KPULSE TECHNIQUE
    • H03K3/00Circuits for generating electric pulses; Monostable, bistable or multistable circuits
    • H03K3/02Gener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ircuit or by the means used for producing pulses
    • H03K3/353Gener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ircuit or by the means used for producing pulses by the use, as active elements, of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with internal or external positive feedback
    • H03K3/356Bistable circuits
    • H03K3/356104Bistable circuits using complementary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 H03K3/356182Bistable circuits using complementary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with additional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main n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Logic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方案提供用于将输入信号电平位移的装置。该装置包括输出缓冲器,其具有:输出节点、耦合到高参考电压的p-FET和耦合到低参考电压的n-FET。该装置也包括两个锁存器。第一锁存器具有经逆变电路元件驱动p-FET栅极的第一锁存器输出。第二锁存器具有经非逆变电路元件驱动n-FET栅极的第二锁存器输出。该装置也包括复位信号脉冲发生器,其接收输入信号并响应于输入信号的跃迁生成复位信号脉冲。锁存器都由复位信号脉冲置于复位态。

Description

紧凑电平位移器
相关申请案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美国专利申请No.13/904,941的优先权,该申请提交于2013年5月29日,其全文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电路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将输入信号电平位移的装置、用于将输入信号电平位移的方法、和用于提高输入信号量值的设备。
背景技术
电平位移器更改信号量值。它们经常用来将在一个域中操作的数字信号跃迁成不同域中的信号。例如,电平位移器可从用1伏供电电压操作的电路接收模拟信号,并将该信号转移到用2伏供电电压操作的电路。在该实例中,1伏域中信号的每个值由2伏域中信号的两个较大值的因数表示。作为另一实例,电平位移器可接收用晶体管-晶体管逻辑电平操作的数字信号并将该信号跃迁到不同域。由于数字信号是逻辑高或逻辑低值,因此晶体管-晶体管逻辑电平数字信号经电平位移创造信号新版本,该信号新版本具有与新域的逻辑高和逻辑低值相等的逻辑高和逻辑低值。
电平位移器架构可以参考图1中的框图描述,其中电路100是电平位移器。电平位移器100将在供电电压101和接地102之间变化的信号Din位移到在高供电电压103和低供电电压104之间变化的信号Dout。供电电压和接地之间差的量值小于高和低供电电压之间差的量值。例如,供电电压可以是1.8伏,接地可以是0伏,高供电电压可以是3.5伏,并且低供电电压可以是-3.5伏。因为电平位移器100将输入信号Din的上下界位移,所以其是双边的。为此,其利用两个不同单边电平位移器:正电平位移器105和负电平位移器106。这些单边电平位移器的每个具有连接到输出缓冲器装置栅极的输出。正电平位移器105连接到p型场效应晶体管(p-FET)107的栅极,并且负电平位移器106连接到n型场效应晶体管(n-FET)108的栅极。
由高供电电压103和低供电电压104供电的电路具有消耗比由供电101和接地102供电的电路更多电力的潜力。此外,高和低供电电压103和104在集成电路的背景下通常在使用泵浦电路的芯片上生成,因此在这些电压电平可用的电量稍微受限。因此,确保p-FET107和n-FET108从不同时置于导态是重要的。如果如此,则短路路径在高供电电压103和低供电电压104之间存在,这消耗显著量的电力。所描述的短路情况通过使用相逻辑109防止。该相逻辑控制其中信号向正电平位移器105和负电平位移器106提供的时间,以确保它们的功率输出缓冲器装置(即,p-FET107和n-FET108)从不同时在导态。相逻辑109用于确保在Din中的跃迁期间,在其他输出缓冲器装置信号的跃迁到导态前,信号的跃迁到非导态的输出缓冲器装置不这样做。
如果希望Dout的逆变版本,则需要额外电路。Dout的逆变版本可以称为Doutn。因为希望具有可用的Dout和Doutn相匹配版本,所以将逆变器置于节点Dout从而生成Doutn对于大多数应用是不足的。如果简单逆变器用来从Dout生成Doutn,则逆变器在两个信号之间引入等于该逆变器延迟的相差。因此,相匹配逆变版本必须与原非逆变信号分离地并同时生成。这通过使用两个额外输出缓冲器装置:p-FET110和n-FET111实现;以及与用来生成原信号的电平位移器相似的正负电平位移器:正电平位移器112和负电平位移器113。
可代替正电平位移器105和负电平位移器106使用的共用电路自然产生互补输出信号。源自这些共用电路的互补输出信号可以用来生成输出信号的逆变版本。然而因为相延迟有目的地在较早点引入系统,因此这些互补信号没有用于控制额外组输出缓冲器装置例如p-FET110和n-FET111的适当定相。即,当电平位移器105和106的输出适当位移因此输出缓冲器装置107和108从不同时并且省电时,如果电平位移器105和106的互补信号施加到输出缓冲器装置110和111,则它们代替地确保输出缓冲器装置同时并且浪费电。
发明内容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中,提供用于将输入信号电平位移的装置。该装置包括输出缓冲器,其具有:输出节点、耦合到高参考电压的p-FET和耦合到低参考电压的n-FET。该装置也包括两个锁存器。第一锁存器具有经逆变电路元件驱动p-FET栅极的第一锁存器输出。第二锁存器具有经非逆变电路元件驱动n-FET栅极的第二锁存器输出。该装置也包括复位信号脉冲发生器,其接收输入信号并响应于输入信号的跃迁生成复位信号脉冲。锁存器都由复位信号脉冲置于复位态。
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案中,提供用于将输入信号电平位移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使用第一缓冲器输出装置和第二缓冲器输出装置,在第一电压和第二电压之间驱动输出节点。该方法也包括接收在第三电压的旧状态和在第四电压的新状态之间的输入信号的跃迁。该方法也包括使用清除锁存器状态的清除脉冲暂时阻碍新状态锁存。该方法也包括使用锁存器锁存输入信号,以使输入信号设定锁存器的输出态。该方法也包括根据锁存器的输出态驱动第一缓冲器输出装置的控制节点。第一电压的量值大于第三电压的量值。
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案中,提供用于增加输入信号量值的设备。该设备包括两个输出缓冲器装置。第一输出缓冲器装置连接到高供电电压节点并耦合到输出节点。第二输出缓冲器装置连接到低供电电压节点并耦合到输出节点。该设备也包括具有复位态、高态和低态的核心电路。该设备也包括耦合到核心电路的复位脉冲发生器。核心电路在处于复位态时将第一和第二输出缓冲器装置置于非导态。核心电路在处于高态时将第一输出缓冲器装置置于导态,并将第二输出缓冲器装置置于非导态。核心电路在处于低态时将第一输出缓冲器装置置于非导态,并将第二输出缓冲器装置置于导态。复位脉冲发生器紧接着在低输入电压和高输入电压之间输入信号的跃迁将核心电路置于复位态。高输入电压和低输入电压之间的差小于高供电电压和低供电电压之间的差。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相关技术的产生输入信号逆变和非逆变版本的电平位移器的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的具有清除脉冲发生器的电平位移器的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的具有逆变和非逆变输出的电平位移器的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的可以代替图3中的差分锁存器301使用的差分锁存器的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的可以代替图3中的差分锁存器302使用的差分锁存器的框图。
图6a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的可以代替图3中的逻辑309使用的逻辑电路的框图。
图6b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的可以代替图2中的脉冲发生器202使用的清除脉冲发生器的框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的用于操作电平位移电路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的用于操作双向电平位移电路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的用于使用时钟信号为电平位移器生成清除脉冲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的用于使用输入信号为电平位移器生成清除脉冲的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详细参考其一个或多个实例在附图中示出的所公开发明的实施方案。每个实例作为本技术的解释而不是作为本技术的限制来提供。实际上,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在本技术中做出修改和变型。例如,作为一个实施方案的部分示出或描述的特征可以与另一实施方案一起使用从而产生更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从而,旨在本标的物覆盖属于附加权利要求及其等价物的保护范围内的所有这样的修改和变型。
本公开涉及电子电路。特别地,本公开涉及具有输出信号的电子电路,该输出信号具有比电子电路的输入信号更大的量值。在以下描述中,出于解释的目的,阐述了众多实例和具体细节以便提供本公开的透彻理解。然而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显然如由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公开可以单独或与下面描述的其他特征相组合来包括这些实例中的特征中的一些或全部,并可以进一步包括本文中描述的特征和概念的修改和等价物。
再次参考图1,可以示出先前描述途径的某些缺陷。为产生Doutn的逆变版本,不仅必须添加输出缓冲器装置110和111,而且也需要添加另一正电平位移器112和负电平位移器113。尽管该电路的添加不在标记Doutn的线路上有效生成Dout的相匹配版本,但整体电路的尺寸并因此电路成本必须几乎加倍。进一步地,额外定相需要相逻辑109的尺寸增加。
下面公开可以不使用相逻辑并以较低成本实现与现有途径相似的功能性、功率性能和速度的电平位移电路。该电路中的一些能够不使用相逻辑实现与参考图1描述的电路相似的功能性。同样,该电路中的一些能够减少如参考图1描述的电路所需要的电平位移器的数目。
本文中公开的电平位移器中的一些利用锁存器,该锁存器基于它们的当前输出态将输入信号的跃迁锁存并设定输出缓冲器装置的情况。在锁存器接收可以其他方式锁存的输入信号的跃迁时或大约本文中时,清除信号发送到锁存器。清除信号影响电平位移器中的所有锁存器的当前输出态,以使在它们的输出态是其中它们控制的缓冲器装置处于非导态的输出态。这样,以其他方式信号的跃迁到导态的输出缓冲器装置从其信号的跃迁延迟,而已在非导态的缓冲器装置不受影响。最终结果是清除脉冲防止其中在电平位移电压之间耦合的两个输出缓冲器装置同时打开的情况。与参考图1描述的途径相反,因为脉冲无关于两个输出缓冲器装置中的哪个信号的跃迁到导态自然阻碍适当信号的跃迁,所以清除脉冲防止高电流消耗而不需要相逻辑。
本文中公开的电平位移器中的一些能够将先前段落中描述的清除信号途径作为使用相逻辑的替换物来应用,而同时保持装置功耗相同或较低量。这通过电气响应或逻辑控制电路途径实现,该途径在利用清除信号脉冲时将电平位移器的组成部分置于低电流消耗态。
本文中公开的电平位移器中的一些能够产生电平位移信号的逆变和非逆变版本,其具有如与参考图1描述的途径比较减小的面积。用来生成电平位移信号的非逆变版本的电平位移器的差分输出用来产生逆变版本,而不是添加额外电平位移器。不需要相逻辑的本文中描述的电平位移器不面对与差分输出相位不匹配关联的问题。由于不首先引入定相,因此差分输出可以用来驱动生成电平位移信号的逆变版本的缓冲器输出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的电平位移器可参考图2描述。在图2中,电平位移器200包括核心电路201、复位脉冲发生器202与两个输出缓冲器装置203和204。电平位移器200在节点205接受输入信号,并将该信号电平位移从而在节点206产生输出信号。输出信号在高供电电压207和低供电电压208之间变化,并且输入信号在高输入电压和低输入电压之间变化。高供电电压和低供电电压之间的差不等于高输入电压和低输入电压之间的差。尽管本文中描述实施方案的大多数涉及其中输出电压摆幅大于输入电压摆幅的情况,但本发明的益处相等应用于减小输入信号量值的电平位移器。输出缓冲器装置203和204响应于在控制节点209和210上接收的信号,分别创造从高和低供电电压到输出节点206的导电路径。为在系统中省电,两个输出缓冲器装置不应同时置于导态。
核心电路201具有可以置于其中的三个关键态。核心电路201可以置于其中输出缓冲器装置203和204都处于非导态的复位态、其中输出缓冲器装置203处于导态但输出缓冲器装置204处于非导态的高态,以及其中输出缓冲器装置204处于导态但输出缓冲器装置203处于非导态的低态。当输入节点205上的信号在低输入电压和高输入电压之间信号的跃迁时,核心电路201在高态和低态之间信号的跃迁。
复位脉冲发生器202耦合到核心电路201,并每当输入节点205上的信号做出信号的跃迁时生成复位脉冲。其中复位脉冲发生器202生成复位脉冲的时间经设定,以使在复位脉冲迫使核心电路201进入其复位态前核心电路201不可在高态和低态之间切换。结果迫使核心电路201在输入信号每个信号的跃迁期间暂时进入其复位态。例如,如果核心电路201在其低态和其高态之间信号的跃迁,则输出缓冲器装置203准备接通并且输出缓冲器装置204准备关断。如果故障或制造缺陷推动电路远离理想状态,则可能在该信号的跃迁期间两个输出缓冲器装置203和204都同时处于导态。然而,在输入信号跃迁时核心电路201置于其复位态的事实意味着在允许核心电路信号的跃迁到其中输出缓冲器装置导通的状态前,两个装置都明确断开。
输送到核心电路201的所需要复位脉冲可以用众多方式创造。例如,复位脉冲发生器202可包括与逻辑门组合的连接到输入信号的延迟元件,该逻辑门比较导致的延迟输入信号与输入信号自身。例如,如果逻辑门是异或门,则结果是从输入信号跃迁持续并在由延迟元件提供的延迟结束终止的复位脉冲。此外,尽管图2显示其中复位脉冲发生器202基于输入信号生成复位脉冲的配置,但使用与输入信号的跃迁同步的系统时钟生成复位脉冲是可能的。只要复位紧接着输入信号跃迁来输送,就避免有害高供电到低供电电流状态。在其中使用系统时钟生成复位脉冲的情况中,紧接着输入信号的跃迁输送复位脉冲,使得其刚好在输入信号跃迁前输送可以是有益的。结果,复位脉冲不必须在核心电路在低态和高态之间信号的跃迁前转到生效。在其中使用输入信号生成复位脉冲的情况中,减小生成复位脉冲所需要的逻辑门延迟,因此复位脉冲可以在核心电路在低态和高态之间信号的跃迁前影响核心电路可以是有益的。这可以通过为脉冲发生器202设计比电平位移器200中的其他逻辑门更快且可能消耗更多电力的定制逻辑门来完成。
输出缓冲器装置203和204可采取各种形式。例如,输出缓冲器装置203可以是p-FET,并且输出缓冲器装置204可以是n-FET。在该情况中,晶体管漏极耦合到输出节点206,并且它们的源极连接到高供电电压207和低供电电压208。显然,因为可在输出缓冲器装置和输出节点206之间具有逆变电路,例如绝缘晶体管或其他有源或无缘元件,所以术语“耦合”本文中与术语“连接”并置使用。使用绝缘晶体管是最相关的,其中在高供电电压和低供电电压之间的差是巨大的,以使如果需要跨单个晶体管的端子保持全电压,则该单个晶体管可以损坏。输出缓冲器装置203和204也可以是双极结晶体管、光学装置、MEMS开关,或可以响应于在第三端子的信号在两端子之间提供交替导电和非导电路径的任何其他种类三端子装置。
高供电电压和低供电电压可采取各种形式,并可具有到高输入电压和低输入电压的各种关系。例如,高供电电压可以高于高输入电压,同时低供电电压可以低于低输入电压。然而这些关系中的任一个可以独立存在。电平位移器可以因此在任一方向上是单端的,或是双端的。作为具体实例,高供电电压可以是3.3伏,高输入电压可以是1.8伏,并且低电压可以都是0伏。作为另一具体实例,高供电电压可以是3.5伏,低供电电压可以是-3.5伏,高输入电压可以是2.5伏,并且低输入电压可以是0伏。
核心电路201可采取各种形式。例如,核心电路201可包括其中不同输出状态确定核心电路201输出状态的单差分锁存器电路。单差分锁存器可包括两个交叉耦合p-FET负载装置和两个共源极n-FET装置,该交叉耦合p-FET负载装置具有用作锁存器输出节点的交叉耦合节点栅极和漏极节点,该共源极n-FET装置具有限定到锁存器的输入的栅极端子和分离地耦合到锁存器输出节点的漏极端子。锁存器的输出然后驱动输出缓冲器装置。实现适当复位态取决于输出装置是否互补或相同。在其中输出缓冲器装置互补的情况下,差分输出中的一个需要逆变。例如,在其中输出缓冲器装置203是p-FET并且输出缓冲器装置204是n-FET的情况中,上述差分锁存器需要具有非逆变缓冲器,该非逆变缓冲器置于其输出节点与用于该装置的FET中的一个的栅极之间,从而展现上述适当高和低态。重要地,通过向前述共源极n-FET装置的栅极提供复位脉冲,以使锁存器的两个输出节点都响应于复位脉冲下拉,在这些情况中的核心电路将置于复位态。
用于核心电路201的另一潜在形式可包括两个锁存器。两个锁存器可包括在高供电电压和接地电压之间耦合的第一锁存器,以及在接地电压和低供电电压之间耦合的第二锁存器。用于第一锁存器的输出节点的电压域因此是接地到高供电电压,而用于第二锁存器的输出节点的域是低供电电压到接地。这两个锁存器的每个的输出节点然后限定核心电路的状态。与上述单锁存器实施中相同,实现适当复位态取决于输出装置是否互补或相同。与上面实例一致,如果输出缓冲器装置203是p-FET,则关于第一锁存器的适当复位态在第一锁存器的输出在高供电电压时实现,或在第一锁存器的输出在接地电压并在输送到控制节点209前在第一锁存器电压域中逆变时实现。同样,如果输出缓冲器装置204是n-FET,则关于第二锁存器的适当复位态在第二锁存器的输出在低供电电压时实现,或在第二锁存器的输出在接地电压并在输送到控制节点210前在第二锁存器电压域中逆变时实现。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的额外电平位移器可参考图3描述。图3显示具有两个差分锁存器301和302与两组输出缓冲器装置303和304的电平位移器300。两个差分锁存器可匹配按照其配置和复位态在上面描述的锁存器的特性。电平位移器300是优于其中需要四个锁存器或子电平位移器,从而生成电平位移信号的相匹配逆变(Doutn)和非逆变(Dout)版本的其他途径的改善。
差分锁存器301和302每个具有在每组缓冲器装置303和304中驱动缓冲器输出装置中的一个的输出。差分锁存器301经输出305驱动缓冲器输出装置303,并且经输出306驱动缓冲器输出装置304。差分锁存器302经输出307驱动缓冲器输出装置303,并且经输出308驱动缓冲器输出装置304。两个差分锁存器301和302的差分输出可以用来生成输出信号的逆变版本Doutn的原因是相逻辑不用来产生原电平位移输出信号。由于复位态现在对输入信号相位及其信号的跃迁方向不可知,因此锁存器的差分输出可以用来产生输出信号的逆变版本。只要锁存器301和302经配置以使每个个别逆变器的两个输出复位到相同值,差分输出就可以用来产生输出信号的逆变版本Doutn。
用于差分锁存器301和302的控制信号使用逻辑309生成。逻辑309示作由锁存器301和302共享的分离框,但每个框可具有其自己的分离逻辑框以执行逻辑309的功能。从逻辑309到差分锁存器301和302的连接示作总线,以表示一般需要多个信号作为到差分锁存器的输入的事实。差分锁存器301和到差分锁存器302的共用电路一般需要差分输入。逻辑309可因此生成Din的逆变版本,并将Din及其逆变版本转到差分锁存器301和到差分锁存器302。逻辑309也可接收复位信号,并将其用作Din及其逆变版本的超驰,以使在复位信号为高时将Din及其逆变版本经过的电路线设定到共同值。例如,逻辑309可在复位信号为高时将Din及其逆变版本都设定为接地。如果任一锁存器需要用于分离功能性的信号,则逻辑309也可将复位信号转到差分锁存器301和302上作为分离信号。如下描述,差分锁存器301和302可以需要沿分离信号线发送的复位信号,因此其可以用来在复位信号为高时将锁存器置于低电流消耗态。
与逻辑309组合的差分锁存器301和302可代替图2中的核心电路201使用。图2示出具有单输出缓冲器,但其可以修改成包括都由源自核心电路201的输出控制的两个输出缓冲器。本文中情况下,输出305-08从核心电路201提供四个输出。同样,图3示出具有被产生的输出信号的逆变和非逆变版本,但输出线306和307可从图3移除。源自差分锁存器301、差分锁存器302和逻辑309的剩余电路是用于与核心电路201线匹配的线路,并且这样的配置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
图4示出可与本发明的实施方案一起使用的差分锁存器400。差分锁存器400包括正输出401,其可用来经逆变电路元件例如逆变器402驱动p-FET输出缓冲器装置的栅极。差分锁存器400也包括具有共享源极连接与交叉耦合栅极和漏极连接的一对交叉耦合p型FET403。交叉耦合连接分离地连接到正输出401和负输出404。锁存器400也包括具有到接地电压的共享源极连接的一对n型FET405和406。n-FET在其栅极端子407和408为差分锁存器接收输入信号。
差分锁存器400可代替图3中的锁存器301使用。在该配置中,供电409是高供电电压207,节点410接地,并且栅极端子407和408经两条分离电路线连接到逻辑305。差分锁存器经缓冲器402和411形式的逆变电路元件驱动输出缓冲器303和304中的p-FET输出缓冲器装置,该缓冲器402和411驱动输出412和413。输出421连接到输出305并且输出413连接到输出306。
现在将描述如代替图3中的锁存器301使用的差分锁存器400的操作。重要地,复位脉冲使栅极端子407和408达到高态,这设定正和负输出401和404到接地电压410。因为逆变器402和411由高供电电压409供电,所以这些输出然后驱动输出缓冲器303和304中的p-FET的栅极到高供电电压。这样,复位脉冲导致差分锁存器400将其在输出缓冲器中控制的两个装置都置于非导态。当复位脉冲不接合时,逻辑305将逆变形式的输入信号转到栅极端子407,并将非逆变形式的输入信号转到栅极端子408。由于输入信号由此跨n-FET405和406的栅极差分施加,因此差分锁存器400将输入信号锁存,以使其跨输出401和404差分出现。例如,如果输入信号为高,则n-FET406达到导态并且n-FET405达到非导态。然后,交叉耦合p-FET403锁存输出节点的状态,以使输出401驱动到接地并且输出404驱动到高供电电压409。以相似形式,如果输入信号为低,其中输出401驱动到高供电电压404并且输出404驱动到接地,则导致相反输出态。因此在复位脉冲不为高时,输入信号经过差分锁存器400,并且如果输入信号为高,则接通输出缓冲器303中的p-FET并关断输出缓冲器304中的p-FET,并且如果输入信号为低,则关断输出缓冲器303中的p-FET并接通输出缓冲器304中的p-FET。
耗尽型晶体管414用来限制由复位态中的差分锁存器400消耗的电力。由于n-FET405和406栅极在复位态中都为高,因此交叉耦合p-FET403和n-FET都是导电的并能从供电409吸收大量电流。然而,锁存器400包括用来限制在复位态中从高电压供电409抽取的电流的耗尽型晶体管414。耗尽型晶体管具有低于0伏的阈值电压,并且它们因此在其栅极到源极电压等于零时导电。因此,当差分锁存器400在其调节操作态时,耗尽型晶体管414用作负载,但当锁存器置于其复位态时耗尽型晶体管414限制供电电流,并允许锁存器崩溃。
图5示出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使用的差分锁存器500。差分锁存器500包括一对逆变器501和502,该对逆变器具有共享p型源极连接503和到低参考电压的共享n型源极连接504。每个逆变器的输出连接到其他逆变器的输入。差分锁存器500也包括一对n-FET505和506。晶体管505的漏极连接到逆变器501的输出和逆变器502的输入。晶体管506的漏极连接到逆变器502的输出和逆变器501的输入。电流源507和508为锁存器提供电流输入。
差分锁存器500可代替图3中的锁存器302使用,以使供电509是图3中的接地电压并且低参考电压504是低供电电压208。在该情况中,逆变器501和502的交叉耦合输入输出节点形成分别用作锁存器302输出307和308的负输出510和正输出511。显著地,特定差分锁存器500也可需要在图3中未示作连接的该图中的供电电压的输入。供电用来向图5中的节点512供电。差分锁存器500也可需要复位的信号逆变并在独立信号线上从逻辑309输送从而控制电流源513。
当该锁存器代替锁存器302使用时,复位脉冲使n-FET502和506的栅极接地。该特定电路设想脉冲从接地摆动到供电并因此需要变换以使得信号接地直到低供电电压域。该变换由电流源513与负载晶体管514组合处理。当复位脉冲升高时,标记Resetn的节点设定到接地。Resetn节点承载复位信号的逆变版本并耦合到逻辑309,如在先前段落中描述。结果负载晶体管514充当负载并且标记Rn的节点从低供电电压504向上摆动到接地电压509。如在图5中所见,Rn信号路由发送到晶体管505和506的栅极,这是复位脉冲怎样最终使n-FET505和506的栅极接地。一旦这些栅极驱动到接地,则正和负输出511和510拉动到低供电电压504。这些输出然后进而将输出缓冲器303和304中的n-FET的栅极驱动到低供电电压。结果,复位脉冲将从电平位移器的输出节点到低供电电压的导电路径关断。
当复位脉冲不为高时,差分锁存器500的输出态由输入信号确定。输入信号经逻辑309差分施加到锁存器,其中非逆变版本施加到节点515并且逆变版本施加到节点516。信号到这些节点的施加然后经电流源507和508将输入信号施加到锁存器的核心,这将锁存器的正或负输出设定到低供电电压504,取决于输入信号是否在低输入电压或高输入电压。例如,如果正输入设定到低输入电压并且负输入设定到高输入电压,则电流流过电流源507,而无电流流过电流源508。进而输出节点511充电,导致交叉耦合逆变器501和502将输出节点511锁存到接地,而输出节点510拉动到低供电电压。
晶体管517用来在差分锁存器500设定在其复位态时限制由其消耗的电流。因为差分锁存器400和500都具有在复位态中浪费显著量电力的导电路径,所以差分锁存器400相似于差分锁存器500。限流因此为与差分锁存器400中相同的原因在差分锁存器500中需要。与差分锁存器400相反,由晶体管517提供的限流通过逻辑而不是通过电气响应电路生成。注意在图5中信号Rn路由发送到晶体管517的栅极。因此复位脉冲以与其驱动装置505和506栅极相同的方式驱动晶体管517的栅极。然而,由于晶体管517是p-FET,因此相同复位脉冲运作以关断晶体管517并因此防止由逆变器501和502中的p-FET与n-FET505和506提供的导电路径浪费电流。
复位态中的限流可通过各种技术完成。例如,应用于在差分锁存器400中限流的技术类型可应用于差分锁存器500,反之亦然。差分锁存器500使用基于逻辑的技术,但其可代替地使用电气响应电路。差分锁存器400使用电气响应电路以限流,但其可使用逻辑电路例如,图4中的耗尽型晶体管414可用标准增强型n-FET晶体管替代,该n-FET晶体管可由与施加到图5中的晶体管517的信号相似的信号控制。另外,其他方法和结构可以代替耗尽型晶体管应用。电阻器或标准增强型晶体管可代替晶体管414和517使用从而限制电流,尽管这些途径可能展现较高电流消耗或相同水平电流消耗的较低速度。
图6a示出可代替图2中的脉冲发生器202使用的电路600。电路600包括可引入方法相关延迟的延迟元件601,或其可基于已施加时钟信号生成延迟。电路600也包括接收输入信号Din与输入信号的延迟版本的异或门602。异或门602生成电路需要的Reset脉冲。脉冲长度等于由延迟元件601引起的延迟的持续时间。电路600也包括用于生成复位信号的逆变版本Resetn的逆变器603。
图6b示出可代替图3中的逻辑309的电路605。电路605包括两个非AND(NAND)栅极606和607。NAND栅极605接收Reset和输入信号Din并生成输出信号。图6b注释为其逻辑309向图4和5中的示出的差分锁存器提供信号。在这些实施方案中,NAND606的输出信号可以如表示连接到节点407和515。NAND栅极607接收Resetn信号和NAND栅极606的输出,并生成可以在相同实施方案中(如示出)连接到节点408和516的输出。
图7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的用于将输入信号700电平位移的方法700。在步骤701中,使用第一缓冲器输出装置和第二缓冲器输出装置在第一电压和第二电压之间驱动输出节点。第一和第二缓冲器输出装置分别提供从第一和第二电压到输出节点的可开关导电或非导电路径。缓冲器输出装置可以是n-FET和p-FET。在步骤702中接收输入信号的跃迁。该信号的跃迁在第三和第四电压之间。第一电压的量值大于第三电压的量值以使输出信号是输入信号的电平位移版本。输入信号耦合到锁存器输入。锁存器可以在上面图2中处于核心电路201中,并且输入信号的跃迁可以在输入203接收。在步骤703中,使用清除锁存器状态的清除脉冲防止输入信号的跃迁暂时锁存。由于锁存器状态贯穿清除脉冲的持续时间被清除,因此输入信号不可在该时期锁存。在步骤704中,输入信号锁存,以使输入信号设定锁存器输出状态。例如,如果输入信号为高电压则锁存器输出态为高,但如果输入信号为低电压则导致的锁存器输出态也为低。在步骤705中,缓冲器输出装置中的一个的控制节点根据锁存器输出态驱动。缓冲器输出装置的控制节点确定装置是否导电。同样,已锁存输入信号设定锁存器的输出态并最终确定缓冲器输出装置是否导电。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中,锁存器清除态将第一和第二缓冲器输出装置都设定在非导态。因此在步骤703期间两个缓冲器输出装置都断开,并且输出节点从第一和第二电压绝缘。然后当输入信号锁存时,锁存器输出态迫使输出缓冲器装置中的一个提供导电路径,并且另一个提供非导电路径。由于清除脉冲紧接着输入信号跃迁来输送,因此提供导电路径的输出缓冲器装置在输入信号跃迁前已提供非导电路径。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案中,使用两个锁存器,并且需要两个锁存器的清除态以将第一和第二缓冲器输出装置都设定在非导态。输入信号仍最终控制哪个输出缓冲器装置提供导电路径,但其现在必须通过使用两个不同锁存器来控制。
图8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将输入信号电平位移的方法800。该方法含有上面参考图7描述的步骤中的若干。然而该方法也包括使用第二锁存器锁存输入,由此设定第二锁存器输出态的步骤801。该方法也包括根据第二锁存器输出态驱动第二缓冲器输出装置的控制节点的步骤802。因为步骤801和802与方法700中的其对应步骤可相互同时实行,而不是因为在一组步骤之间的流程中具有选择或其他原因,所以这些步骤并置。在该方法中,第一电压的量值大于第三电压的量值并且第二电压的量值大于第四电压的量值,以使输出信号是输入信号的双边电平位移版本。
清除脉冲可使用系统时钟信号生成,或其可以使用与组合逻辑组合的延迟元件生成。图9示出用于使用时钟生成清除脉冲的方法900。在步骤901中,清除脉冲使用时钟生成。在步骤902中,清除脉冲输送到锁存器。在步骤902后,该方法可进展到图7中的步骤702,以使清除脉冲在接收输入信号的跃迁之前输送。由于清除脉冲不从输入信号生成,因此其可独立于输入信号的定时输送。
图10示出用于使用延迟元件从输入信号生成清除脉冲的方法1000。在步骤1001中,清除脉冲使用延迟元件从输入信号跃迁生成。步骤1001一般接续其中接收输入信号跃迁的步骤702。然而如果输入信号跃迁在由电平位移器剩余部分接收前由延迟元件接收,则步骤1001可能先于步骤702。例如,延迟元件可添加到电平位移器以确保清除脉冲已在形成的方法中,或在接收输入信号跃迁时已输送到电平位移器。在方法900或1000中,清除脉冲也可与输入信号跃迁同时输送,或在输入信号跃迁后足够快地输送,以便不允许锁存器达到不稳定状态,或锁存输入信号并将输出缓冲器中的一个的状态从非导态更改成导态。
尽管已经参考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详细描述了本说明书,但应认识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紧接着获得对上述内容的理解,可以容易地构想这些实施方案的更改、变型和等价物。在不背离在附加权利要求中更特定阐述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做出对本发明的这些和其他修改和变型。
尽管已经主要参考其具体实施方案对本发明的实施方案进行了讨论,但其他变型是可能的。所描述的系统的各种配置可代替本文中提出的配置或除了本文中提出的配置之外使用。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认识到前面描述仅作为实例并且不旨在限制本发明。例如,本文中描述的技术和途径将与电子电路、光学电路或从修改信号振幅的能力受益的任何其他电路类型一起同样良好工作。此外,由于任何其他种类电路技术可与本文中描述的本发明概念组合采用,因此本公开中任何内容都不应表示本发明仅限于包括场效应晶体管的系统和方法。一般地,提出的任何图示仅旨在表示一个可能配置,并且许多变型是可能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也认识到符合本发明的方法和系统适合于在包含涉及更改信号量值的任何应用的宽范围应用中使用。
上面实例和实施方案不应仅视为实施方案,而是被提出以说明如由以下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公开的灵活性和优点。基于上面公开和以下权利要求,其他布置、实施方案、实施和等价物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并可在不背离如由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采用。

Claims (20)

1.一种用于将输入信号电平位移的装置,包括:
输出缓冲器,所述输出缓冲器具有输出节点、耦合到高参考电压的p型场效应晶体管和耦合到低参考电压的n型场效应晶体管;
第一锁存器,所述第一锁存器具有第一锁存器输出,所述第一锁存器输出经逆变电路元件驱动所述p型场效应晶体管的栅极;
第二锁存器,所述第二锁存器具有第二锁存器输出,所述第二锁存器输出经非逆变电路元件驱动所述n型场效应晶体管的栅极;以及
复位信号脉冲发生器,所述复位信号脉冲发生器接收所述输入信号并响应于以下生成复位信号脉冲:(1)从高输入电压到低输入电压的所述输入信号的跃迁,以及(2)从所述低输入电压到所述高输入电压的所述输入信号的跃迁;
其中所述第一和所述第二锁存器都由所述复位信号脉冲置于复位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
所述高参考电压高于所述高输入电压;
所述低参考电压低于所述低输入电压;
所述第一锁存器输出在置于所述复位态时设定到接地电压;以及
所述第二锁存器输出在置于所述复位态时设定到所述低参考电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进一步包括:
第二输出缓冲器,所述第二输出缓冲器具有逆变输出节点、耦合到所述高参考电压的第二p型场效应晶体管和耦合到所述低参考电压的第二n型场效应晶体管;
其中:
所述第一锁存器的差分输出经第二逆变电路驱动所述第二p型场效应晶体管的栅极;以及
所述第二锁存器的差分输出驱动所述第二n型场效应晶体管的栅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所述第一锁存器包括:
一对p型场效应晶体管,所述对p型场效应晶体管具有:(1)共享源极连接和(2)交叉耦合栅极和漏极连接,所述交叉耦合连接分离地连接到正第一锁存器输出和负第二锁存器输出;以及
一对n型场效应晶体管,所述对n型场效应晶体管具有到所述接地电压的共享源极连接;
其中:
所述正第一锁存器输出是所述第一锁存器输出;以及
所述负第一锁存器输出是所述第一锁存器的所述差分输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所述第一锁存器进一步包括:
耗尽型晶体管,所述耗尽型晶体管具有到所述高参考电压的漏极连接、到所述对p型场效应晶体管的所述共享源极连接的栅极连接,与到所述对p型场效应晶体管的所述共享源极连接的漏极连接;
其中所述复位信号脉冲驱动所述对n型场效应晶体管中的两个n型场效应晶体管的栅极到所述接地电压。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所述第二锁存器包括:
一对逆变器,所述对逆变器具有共享p型源极连接、共享n型源极连接与一对交叉耦合输入和输出节点;
一对n型场效应晶体管,所述对n型场效应晶体管具有到所述低参考电压的共享源极连接,所述对n型场效应晶体管中的每个n型场效应晶体管分离地连接到所述对交叉耦合输入和输出节点中的所述交叉耦合输入和输出节点中的一个;
其中所述对交叉耦合输入和输出节点中的所述交叉耦合输入和输出节点中的一个是所述第二锁存器输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所述第二锁存器进一步包括:
p型场效应晶体管,所述p型场效应晶体管具有到所述接地电压的源极连接、栅极节点和到所述对逆变器的所述共享p型源极连接的漏极连接;
其中所述复位信号脉冲驱动所述栅极节点到所述接地电压,并驱动所述对n型场效应晶体管中的两个n型场效应晶体管的栅极到所述低参考电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中在没有所述复位信号脉冲的情况下所述栅极节点驱动到所述低参考电压。
9.一种方法,包括:
使用第一缓冲器输出装置和第二缓冲器输出装置,在第一电压和第二电压之间驱动输出节点;
接收输入信号的跃迁,所述跃迁在位于第三电压的旧状态和位于第四电压的新状态之间;
使用清除锁存器状态的清除脉冲暂时阻碍所述新状态锁存;
使用所述锁存器锁存所述输入信号,所述输入信号设定所述锁存器的输出态;以及
根据所述锁存器的所述输出态驱动所述第一缓冲器输出装置的控制节点;
其中所述第一电压的量值大于所述第三电压的量值。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使用第二锁存器锁存所述输入信号,所述输入信号设定所述第二锁存器的输出态;以及
根据所述第二锁存器的输出态驱动所述第二缓冲器输出装置的控制节点;
其中:
所述第二电压的量值大于所述第四电压的量值;以及
所述清除脉冲清除所述第二锁存器的状态。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第一缓冲器输出装置是p型场效应晶体管;以及
所述第二缓冲器输出装置是n型场效应晶体管。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使用时钟信号生成所述清除脉冲;以及
在接收所述输入信号的所述跃迁之前输送所述清除脉冲到所述锁存器。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使用延迟元件从所述输入信号的所述跃迁生成所述清除脉冲。
14.一种用于提高输入信号量值的设备,包括:
第一输出缓冲器装置,所述第一输出缓冲器装置连接到高供电电压并耦合到输出节点;
第二输出缓冲器装置,所述第二输出缓冲器装置连接到低供电电压并耦合到所述输出节点;
核心电路,所述核心电路具有复位态、高态和低态;以及
复位脉冲发生器,所述复位脉冲发生器耦合到所述核心电路;
其中:
所述核心电路:(1)在处于所述复位态时将所述第一和第二输出缓冲器装置置于非导态;(2)在处于所述高态时将所述第一输出缓冲器装置置于导态,并将所述第二输出缓冲器装置置于非导态;以及(3)在处于所述低态时将所述第一输出缓冲器装置置于非导态,并将所述第二输出缓冲器置于导态;
所述复位脉冲发生器紧接着在低输入电压和高输入电压之间所述输入信号的跃迁将所述核心电路置于所述复位态;以及
所述高输入电压和所述低输入电压之间的差小于所述高供电电压和所述低供电电压之间的差。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设备,所述复位脉冲发生器包括:
延迟元件,所述延迟元件连接到所述输入信号,所述延迟元件产生延迟输入信号;
其中:
所述复位脉冲发生器从所述延迟输入信号生成复位脉冲;以及
所述复位脉冲比所述核心电路可响应所述输入信号的跃迁更快地将所述核心电路置于所述复位态。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设备,其中:
所述第一缓冲器输出装置是p型场效应晶体管,所述p型场效应晶体管源极连接到所述高供电电压,并在p型栅极节点栅极连接到所述核心电路;以及
所述第二缓冲器输出装置是n型场效应晶体管,所述n型场效应晶体管源极连接到所述低供电电压,并在n型栅极节点栅极连接到所述核心电路。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设备,其中:
所述低供电电压低于所述低输入电压;以及
所述高供电电压高于所述高输入电压。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设备,所述核心电路包括:
第一锁存器,所述第一锁存器具有第一锁存器输出,并在所述高供电电压和接地电压之间耦合;以及
第二锁存器,所述第二锁存器具有第二锁存器输出,并在所述接地电压和所述低供电电压之间耦合;
其中:
当所述核心电路处于所述复位态时,所述第一锁存器输出朝向所述高供电电压驱动所述p型栅极节点;以及
当所述核心电路处于所述复位态时,所述第二锁存器输出朝向所述低供电电压驱动所述n型栅极节点。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设备,进一步包括:
第三缓冲器输出装置,所述第三缓冲器输出装置连接到高供电电压节点并耦合到逆变输出节点;
第四输出缓冲器装置,所述第四输出缓冲器装置连接到低供电电压节点并耦合到所述逆变输出节点;
用于第一锁存器的第三锁存器输出,所述第三锁存器输出和所述第一锁存器输出是用于所述第一锁存器的差分输出;以及
用于所述第二锁存器的第四锁存器输出,所述第四锁存器输出和所述第二锁存器输出是用于所述第二锁存器的差分输出;
其中:
当所述核心电路处于所述复位态时,所述第三锁存器输出将所述第三缓冲器输出装置置于非导态;以及
当所述核心电路处于所述复位态时,所述第四锁存器输出将所述第四缓冲器输出装置置于非导态。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设备,其中:
所述p型场效应晶体管漏极连接到第一绝缘晶体管;
所述n型场效应晶体管漏极连接到第二绝缘晶体管;以及
所述第一和所述第二绝缘晶体管连接到所述输出节点。
CN201410233883.0A 2013-05-29 2014-05-29 紧凑电平位移器 Active CN10421894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3/904,941 2013-05-29
US13/904,941 US8975943B2 (en) 2013-05-29 2013-05-29 Compact level shifter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18940A true CN104218940A (zh) 2014-12-17
CN104218940B CN104218940B (zh) 2018-12-25

Family

ID=519844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33883.0A Active CN104218940B (zh) 2013-05-29 2014-05-29 紧凑电平位移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8975943B2 (zh)
CN (1) CN104218940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34754A (zh) * 2018-01-12 2019-07-19 立积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集成电路及其传输电路
CN110581703A (zh) * 2018-06-08 2019-12-17 Arm 有限公司 电平转换锁存器电路
CN110622418A (zh) * 2016-11-18 2019-12-27 德州仪器公司 具有短暂传播延迟的高压电平移位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673821B1 (en) * 2014-10-28 2017-06-06 University Of South Florida Wide operating level shifters
US9935635B2 (en) * 2015-08-28 2018-04-03 Gsi Technology,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involving pseudo complementary output buffer circuitry/schemes, power noise reduction and/or other features
CN105632438B (zh) * 2016-01-08 2017-12-0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电平偏移单元、电平偏移电路及驱动方法、栅极驱动电路
CN109428587B (zh) * 2017-08-31 2023-10-27 恩智浦美国有限公司 电平移位器备用单元
US10103261B1 (en) * 2017-12-28 2018-10-16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Transient-insensitive level shifter
IT201800003622A1 (it) * 2018-03-15 2019-09-15 St Microelectronics Srl Circuito traslatore di livello con migliorata efficienza e capacita' di traslazione di livello in due domini, in particolare per l'utilizzo in un dispositivo di memoria
CN113302843A (zh) * 2018-10-17 2021-08-24 宜普电源转换公司 用于半桥氮化镓驱动器应用的位准偏移器
JP7282599B2 (ja) * 2019-05-30 2023-05-29 ローム株式会社 ハイサイドトランジスタの駆動回路、スイッチング回路、dc/dcコンバータのコントローラ
CN111669168A (zh) * 2020-06-18 2020-09-15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速电平转换电路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123478A1 (en) * 2008-11-17 2010-05-20 Sanken Electric Co., Ltd. Level shift circuit
US20110140750A1 (en) * 2009-12-10 2011-06-16 Advantest Corporation Level shifter using sr-flip flop
CN102684674A (zh) * 2011-03-18 2012-09-19 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电平移位器设计
CN102859877A (zh) * 2010-05-24 2013-01-0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电平位移器及包括该电平位移器的半导体集成电路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45381A (en) 1987-10-01 1989-07-04 Vlsi Technology, Inc. Voltage level shifting circuit
US5057718A (en) 1990-04-03 1991-10-15 National Semiconductor Corp. Cmos regenerative sense amplifier with high speed latching
US5517148A (en) 1994-10-31 1996-05-14 Sgs-Thomson Microelectronics, Inc. Low current differential level shifter
US6018260A (en) 1997-08-06 2000-01-25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High-speed clock-enabled latch circuit
US6353345B1 (en) * 2000-04-04 2002-03-05 Philips Electronics North America Corporation Low cost half bridge driver integrated circuit with capability of using high threshold voltage DMOS
US6804502B2 (en) 2001-10-10 2004-10-12 Peregrine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Switch circuit and method of switching radio frequency signals
US6646469B2 (en) * 2001-12-11 2003-11-11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High voltage level shifter via capacitors
US6965254B2 (en) 2002-12-10 2005-11-15 Ip-First, Llc Dynamic logic register
ITMI20042534A1 (it) 2004-12-28 2005-03-28 St Microelectronics Srl Circuito traslatore di livello
US7248076B2 (en) 2005-02-23 2007-07-24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Dual-voltage three-state buffer circuit with simplified tri-state level shifter
KR100884001B1 (ko) 2006-02-22 2009-02-1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입력 차단 모드에서 전류가 흐르지 않으며 고정된 출력값을발생하는 레벨 쉬프터 및 레벨 쉬프팅 방법
KR101174846B1 (ko) 2007-08-17 2012-08-2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레벨 시프터 및 이를 이용한 오프 칩 드라이버를 구비하는반도체 장치
US7777523B1 (en) 2009-01-26 2010-08-17 Oracle America, Inc. Level shifter flip-flop
US8115514B2 (en) 2009-06-02 2012-02-14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Pre-charged high-speed level shifters
US20110006828A1 (en) * 2009-07-10 2011-01-13 Grenergy Opto,Inc. Differential type level shifter
US8581627B2 (en) 2011-08-31 2013-11-12 Intel Mobile Communications GmbH High-speed level shifter between low-side logic and high-side logic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123478A1 (en) * 2008-11-17 2010-05-20 Sanken Electric Co., Ltd. Level shift circuit
US20110140750A1 (en) * 2009-12-10 2011-06-16 Advantest Corporation Level shifter using sr-flip flop
CN102859877A (zh) * 2010-05-24 2013-01-0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电平位移器及包括该电平位移器的半导体集成电路
CN102684674A (zh) * 2011-03-18 2012-09-19 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电平移位器设计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22418A (zh) * 2016-11-18 2019-12-27 德州仪器公司 具有短暂传播延迟的高压电平移位器
CN110622418B (zh) * 2016-11-18 2023-06-13 德州仪器公司 具有短暂传播延迟的高压电平移位器
CN110034754A (zh) * 2018-01-12 2019-07-19 立积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集成电路及其传输电路
CN110034754B (zh) * 2018-01-12 2022-11-11 立积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集成电路及其传输电路
CN110581703A (zh) * 2018-06-08 2019-12-17 Arm 有限公司 电平转换锁存器电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40354342A1 (en) 2014-12-04
CN104218940B (zh) 2018-12-25
US8975943B2 (en) 2015-03-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18940A (zh) 紧凑电平位移器
US5896045A (en) Static pulsed cross-coupled level shifter and method therefor
CN101442307B (zh) 电平转换器
CN104009736B (zh) 低功耗主从触发器
CN208092721U (zh) 缓冲器级设备、缓冲器电路和用于传输数据的系统
US7839171B1 (en) Digital level shifter and methods thereof
CN110932715B (zh) 位准移位电路及操作位准移位器的方法
CN101150313A (zh) 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02487240B (zh) 电压转换速率控制电路和输出电路
CN104333356B (zh) 四二值时钟转换的qb02电路单元
US9806698B1 (en) Circuit and method for a zero static current level shifter
US10103734B2 (en) Level shifter circuit, correspon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CN1783720B (zh) 切换模组和高电压相容输入/输出电路
CN104901681B (zh) 一种vdd耐压cmos的2vdd电平转换电路
US7893722B2 (en) Clock control of state storage circuitry
CN111342834A (zh) 电平转换电路
CN104617916B (zh) 一种基于FinFET器件的主从触发器
CN109039322A (zh) 一种减少cmos反向器短路电流的方法
CN209572001U (zh) 一种信号传输管的驱动电路和电平转换电路
US6563367B1 (en) Interconnection switch structures
CN107534441A (zh) 电平移位器
JP3804647B2 (ja) 半導体集積回路
JPH0851347A (ja) 位相整合回路
CN104639149A (zh) 三模高速的电平向上转换电路
US8994415B1 (en) Multiple VDD clock buff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California, USA

Applicant after: Qualcomm switching

Address before: California, USA

Applicant before: Silanna Semiconductor U.S.A., Inc.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811

Address after: California, USA

Applicant after: QUALCOMM Inc.

Address before: California, USA

Applicant before: Qualcomm switching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