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15314A - 称重装置的外壳 - Google Patents

称重装置的外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15314A
CN104215314A CN201410336416.0A CN201410336416A CN104215314A CN 104215314 A CN104215314 A CN 104215314A CN 201410336416 A CN201410336416 A CN 201410336416A CN 104215314 A CN104215314 A CN 1042153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seal
base plate
support
supporting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33641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215314B (zh
Inventor
A·舒尔茨基
A·吕贝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ipotec Wiege und Positioniersysteme GmbH
Original Assignee
Wipotec Wiege und Positioniersysteme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ipotec Wiege und Positioniersysteme GmbH filed Critical Wipotec Wiege und Positioniersysteme GmbH
Publication of CN1042153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153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2153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153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GWEIGHING
    • G01G21/00Details of weighing apparatus
    • G01G21/28Frames, Housing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GWEIGHING
    • G01G21/00Details of weighing apparatus
    • G01G21/30Means for preventing contamination by dust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easurement Of Force In General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 Fittings On The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And Device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称重装置的外壳,所述外壳可以与支承件相连,该外壳具有:底板(3),称重装置可以装配在该底板上,或者底板与称重装置或者与称重装置的部件一体式形成;弹性密封件(29),其环绕地布置在外壳(1)的底面上,该密封件被构造成使得在将外壳(1)安放到支承件(7)的表面上并且朝向支承件的表面挤压外壳时,在底板的底面(3a)的外侧环形周边区域中相对于支承件的表面密封底板;以及可以与底板(3)相连的上壳体(5),其具有顶壁(5a)和环绕的侧壁(5b),侧壁包围底板的环绕侧壁,并且侧壁的下端面(5c)在外壳已经被装配在支承件上的状态下对超过底板的外周向外突出的密封件区域施力,从而相对于底板来密封侧壁。

Description

称重装置的外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称重装置的外壳。
背景技术
已知称重装置的外壳有多种形式。已知的称重装置外壳通常由底板构成,称重装置被布置在该底板上。例如,称重装置可以包括根据电磁力补偿原理进行工作的传感器。此类力传感器通常具有罗贝瓦尔(Roberval)连杆机构,必要时将该连杆机构与一个或者多个传动杆相连。待检测的负载力作用于与第一传动杆相连的罗贝瓦尔机构的活动部件上。在最后一根杆的端部上布置有线圈,该线圈在磁场中被保持在恒定的高度位置上。为此,布置在最后一根杆上的线圈通有电流,将电流调节成使得,在当前的负载力作用下,最后一根杆的预定高度位置保持恒定。因此流过线圈的电流值是所检测的负载力的标准。检测负载力所需的所有部件(即传感器、电子调节装置以及必要时所需的用于处理检测到的测量值的装置)可以被布置在外壳的底板上。外壳基本上以密闭方式构成,通常利用上壳体来遮盖底板顶面,以防止如灰尘和湿气之类的环境影响。
但是必须一方面从外壳中引出承载臂,另一方面引出用于发出电气或电子测量信号的触点。通常在外壳的顶面或盖板侧经由开口引出承载臂。同样利用密封装置将开口密封,以防止受到环境影响。尤其可使用迷宫式密封装置作为密封装置,在外壳顶面上将第一个密封件布置在外壳的开口之中,或者布置在开口周围。承载臂尽可能以不接触方式穿过第一个密封件。承载臂在这种情况下与第二个密封件相连,第二个密封件与第一个密封件共同形成竖直剖面呈迷宫状的环形空间。这样就能以无接触的且由此不引起分力的方式对外壳中的供承载臂穿过的开口进行密封。
可以在外壳底面上,也就是说在底板的底面上设置电缆套管或者插塞触点,用于从外壳传输电测量信号。
在本说明书的范围中将此类由外壳和布置于外壳中的称重装置构成的单元称作称重传感器。
通常将此类称重传感器安装在复杂的称重装置,例如多轨称重装置中。为此,通常借助称重传感器的底板将称重传感器安装在复杂称重装置的机架上。
已知有各种方法可用来对由底板和碗状或者盆状上壳体构成的此类称重装置外壳进行密封。例如,可以焊接、粘接两个壳体部件,或者通过布置于壳体部件之间的密封件将其尽可能密封封闭。可以使用平面密封装置或者环形密封装置(O形圈)作为密封装置,该密封装置布置在上壳体和底板顶面之间。
当装配称重传感器时,也就是当连接两个壳体部件的时候,就会有一定的力作用于此类平面密封装置或者环形密封装置时使其弹性变形。密封材料的变形和老化过程,或者例如与腐蚀性介质接触而引起的磨损,通常会使得密封件或早或晚丧失其密封作用。装配好壳体部件之后很难识别密封件的当前状态以及密封效果,因为通常将密封件完全布置在待密封的壳体部件之间。例如,上壳体的侧壁可以包围底板的外侧,并且可在侧壁和底板外侧之间设置密封件。然后通过设置在侧面的水平延伸的螺纹连接部将上壳体的侧壁与底板相连,这样就能从侧面进行压紧。作为替代,也可以将上壳体侧壁在下方区域中朝向外侧或内侧弯曲,然后用螺钉从上方或下方将其与底板固定在一起,将密封件设置在弯曲的壳壁部分与底板顶面之间。在这些情况下,由于无法从外面看见密封件,并且不拆卸外壳就无法检查其状态,因此通常无法识别密封作用的缺失情况,只有当称重传感器上出现功能故障时,才会发现缺乏密封作用。
为了避免称重传感器受损,例如可以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重新拧紧装配螺钉,以便重新恢复对密封件的原有压紧力。当然作为替代,也可以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更换密封件,为此需要至少部分拆卸称重传感器,通常只能在生产厂进行拆卸,以保证所要求的称重传感器精度和可靠性。
EP2130007B1描述了一种对测力装置的状态进行检查的方法,按照该方法所述,给称重传感器的内腔充入一种气体。检查称重传感器外壳内的充气状态,即可识别是否泄漏。但是该方法技术复杂而且昂贵。
此外在很多情况下还有相对于支承件(例如机架)对称重传感器外壳进行密封的问题。只有当称重传感器具有向下穿过底板用于输出测量信号或者输入控制信号的出线口、或者具有在底板底面上引出的插塞触点时,才有必要采用该方法。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称重装置的外壳,在底板和上壳体之间以简单而且长期稳定的方式相对于周围环境密封外壳的内腔。同时还可在将外壳安装在支承件上时相对于支承件来密封外壳。
本发明利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所述的特征来解决这一任务。
本发明所述的称重装置外壳可以与支承件相连,该外壳具有一个底板,可以将称重装置安装在该底板上,或者底板与称重装置或者与称重装置的部件一体式形成。环绕的弹性密封件被布置在外壳的底面上。密封件被构造成使得,当装配外壳时,有一定的压紧力作用于表面、底板的底面和支承件的顶面,从而密封底板底面和支承件顶面的外周区域之间的环绕的环形间隙。因此在装配好外壳和支承件之后,就能防止穿过底板进入机架中的电缆套管或者底板底面上的电触点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密封件被构造成使得,在进行装配时在底板底面和支承件表面之间施加压紧力,从而使得密封件发生弹性变形。密封件由一种弹性材料构成,例如由硅树脂之类的弹性合成材料构成。可以使得材料的弹性和密封件的几何形状相互匹配,从而保证充分的密封作用。可以根据使用情况来匹配密封件的材料。若为食品领域的应用情况,例如就可以使用一种具有相应合格证书或者经过相关机构批准的材料。
此外,还可以将导磁和/或者导电材料用于密封件,以便形成隔绝电磁辐射的密封,并且至少在装配好外壳和支承件之后,能保证外壳中的称重装置或者由外壳和称重装置构成的称重传感器具有电磁兼容性。
在装配好两个壳体部件之后,也就是装配好底板和上壳体之后,外壳的上壳体的环绕侧壁在整个周边范围内包围底板,在将外壳装配在支承件上之后,侧壁的下端面就会对超过底板外周边突出的密封件区域施加一定的压紧力,从而密封与底板对置的侧壁。
因此使用唯一的密封件不仅能保证相对于支承件密封外壳或底板,而且也能保证相对于底板密封上壳体,从而保证密封外壳内部。
此外在装配好外壳之后,还可保证彻底防止底板遭受腐蚀性介质的侵蚀,因为底板四周均被上壳体所包围,并且利用密封件相对于周围环境完全隔开底板。因此可以用构成称重装置的力传感器的同一种材料来制作底板,例如使用铝,即使该材料对环境因素或者对某些应用情况下所用的或者出现的腐蚀性介质很敏感也是可行的。其优点在于,在底板和力传感器之间不会因为材料的不同热膨胀系数而出现热应力。
按照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外壳被构造成使得,仅以机械方式将底板与支承件相连,即可将外壳或称重传感器装配在支承件上。可以优先选用螺纹连接。同样可以通过机械连接,例如以旋紧方式使得上壳体仅与底板相连。
因此拆下上壳体就可以将装配在支承件上的外壳或者整个称重传感器打开,而不必从支承件上拆下称重装置。底板底面与支承件顶面之间的密封保持不变。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中,将密封件设置在支承部的外周边上,可以将所述支承部设计成支承板。这样就能使密封件的形状有充分的机械稳定性,尤其可使得环形密封件稳定保持所需的环形形状。此后在将外壳装配在机架上或者装配在支承件上时,可不必根据外壳的周边或边缘区域的走向来对准密封件,这是因为可以通过支承部来保持密封件的周边分布形状。如果支承部和密封件构成的模块没有与底板相连,则最多相对于该模块对准外壳。
按照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可以适当设计支承部,使其环形边缘区域或者边缘区域的部分区域伸入到密封件之中,优选将所述密封件在所述支承部上设置成使得其沿着施力方向穿过所述底板以两侧超过所述支承部的边缘区域的方式突出。
从底板的外边缘区域的底面和上壳体侧壁的下端面对密封件的顶面施加压紧力,并且从支承件的顶面对密封件的底面施加压紧力,密封件就会卡入,从而也能相对于密封件的垂直受力方向使得密封件的横截面保持稳定。这样就能使用比较软而且弹性高的密封材料,在装配时不会发生密封件大幅度变形而使得密封作用丧失的危险,例如密封区域中出现皱褶而引起的材料变形。
此外相对于将外壳装配在支承件上时或者在装配之后所出现的横向力,总体上也能使得密封件保持稳定。可阻止密封材料的机械蠕变。
支承部可以在边缘区域或者边缘区域的部分区域中具有若干开口,密封件的相应区域可伸入到这些开口之中,从而将密封件固定在支承件上。如果单独制作两个零件,使得环形密封件在内壁上具有相应的凹进部分(局部槽口)或者具有环绕的凹进部分,将密封件的凹进部分或者槽口推移到支承部的外边缘上,就能将密封件固定在支承件上。
按照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也可以首先制作支承部,然后使用密封件的材料在支承部的外周边上进行注塑包封成型,从而在密封件和支承部之间形成固定连接。
用足够结实或者刚性的材料制作支承部,以保证环形密封件的走向充分稳定。尤其可以用金属板或者金属薄板来制作支承部,例如利用冲压或者激光切割方法,这样就能保持很小的公差。
按照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利用布置在支承部上的密封件将支承件布置在外壳底面上,使得在装配好上壳体和底板之后,即使在外壳和支承件之间不存在压紧力,也能保证充分密封与所述底板对置的上壳体的侧壁,并且相对于周围环境充分密封外壳内部。
为此可将支承部设计成具有足够的弯曲刚性,从而能够在通过上壳体侧壁的下端面对密封件施力时实现充分的密封。支承部必须能够在竖直方向(相对于底板的底面)上固定密封件,从而保证密封件和上壳体侧壁的端面之间有充分的压紧力。
可采用机械方式,尤其是以可拆除的方式,例如通过螺纹固定方式将支承部与底板的底面相连,以便在侧壁的端面和密封件之间产生所需的密封力。
按照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支承部具有一个或者多个开口,底板底面上形成的法兰突出部穿过这些开口,所述法兰突出部具有支承面,将外壳装配在支承件上之后,这些支承面就会贴紧。相对于法兰突出部来选择密封件的尺寸(也就是适当选择几何形状和材料)使得,在将外壳装配在支承件上之后,密封件具有能保证密封功能的弹性变形。
法兰突出部可在密封件起到密封作用的区域内保证外壳底面和支承件表面之间有精确限定的环状间隙。法兰突出部和密封件相互间经过适当匹配,从而可在固定装配好外壳和支承件之后产生限定的变形。这样就能在装配时避免压紧力过高而引起密封件过载。无论将外壳与支承件相连的装配力有多大(只要法兰紧贴在支承件的顶面上),法兰突出部均可保证作用于密封件的压紧力基本上不变。
按照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底板、密封件和支承部均经过适当设计并且将其适当布置在外壳的底面上,从而在装配好上壳体和底板之后,只要没有对外壳施加朝向平坦表面的附加压紧力,外壳就会仅借助密封件被平放在平坦的表面上。
一方面可将密封件和支承部构成的模块与底板相连,从而避免密封件丢失。另一方面还可保护完成装配的外壳或者在最终装配在支承件上之前来保护称重传感器,防止在之前所需的操作过程中由于生硬放在垫板上而受损。因为密封件超过外壳或底板的底面向外突出,将外壳或称重传感器放在垫板上就如同放在弹性材料上,因此可避免外壳的底面受损,例如刮痕。同时可在将外壳或称重传感器放在垫板上时减缓冲击,从而减小对机械冲击敏感的传感器受损的危险。
按照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对密封件施力的上壳体侧壁端面超过对密封件施力的底板边缘区域的底面向外突出。尤其当还没有将外壳装配在支承件上并且密封件的底面被支承件的表面朝向侧壁端面挤压的时候,就能实现可靠的密封作用。这样密封件的横截面就能设计得比较简单,尤其可以具有基本上平坦的表面,底板边缘区域的底面和上壳体侧壁的端面平放在该表面上。
按照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可以将一个框架与用来装配上壳体的底板相连,或者与其一体式形成。上壳体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与框架相连或者已经与框架相连,从而可以产生足以形成密封作用的压紧力来将上壳体侧壁的端面朝向密封件压紧。
因此就有了能够将薄壁材料用于上壳体的优点。在装配之后可以通过附加的框架实现所需的外壳稳定性。
底板在外壳被装配在支承件上之后相对于支承件密封的边缘区域之内(也就是说在被密封件包围的底板底面区域中)可以具有一个或者多个开口和/或者一个或者多个可以通过底板底面触及的电触点,尤其是插塞触点。
所述外壳在安装状态下可通过相对已知的外壳保证相对于支承件密封外壳,也可保证密封开口,例如用于电缆套管的开口,或者保护电触点。
附图说明
以下将依据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解释。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沿竖直的纵向中间平面剖开的装配在支承件上的本发明的称重装置外壳的剖面图;
图2示出了图1中具有环绕密封件的支承部的立体图;
图3示出了图2中示出的布置方式的支承部的一部分的立体图;以及
图4示出了沿着图1中的平面A-A剖开的称重装置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列表
1   外壳
3   底板
3a  底面
5   上壳体
5a  顶壁
5b  侧壁
5c  下端面
7   支承件
9   开口
11  第一迷宫式密封件
12  第二迷宫式密封件
13  环形空间
15  框架
17  撑杆
19  螺钉
21  孔
23  螺钉
25  插塞连接
27  入口
29  密封件
31  支承部
33  开口
35  开口
37  开口
38  螺钉
39  法兰突出部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以侧视剖面图示出的用于未被具体示出的称重装置的外壳1由底板3和与底板3相连的上壳体5构成,所述上壳体具有顶壁5a和环绕的侧壁5b。上壳体具有基本上呈碗状或者盆状的形状。在此情况下,显然并不需要使外壳1或上壳体5如附图1所示具有大致呈长方体状的形状。底板也并非一定要有大致平坦的结构,而是可以与供外壳1装配用的支承件7的结构相匹配。所述支承件7例如可以是例如为多轨称重装置的复杂装置的机架的一部分。
可以将附图中未被具体示出的称重装置部件布置在底板3上:例如用来检测负载力的机电式力传感器以及其它机械部件或者电气或电子部件,例如用于将负载力转变成电信号的部件。所述电信号可以是模拟信号或者包含数字测量值的信号。
也可以将底板3设计成称重装置部件的一体式组成部分,尤其可作为例如按照电磁力补偿原理工作的机电式力传感器的组成部分。
外壳1用于保护外壳内部的称重装置部件,防止其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尤其是灰尘、脏污和湿气的影响。
当然必须从外壳1的壳体内部引出未在图中具体示出的称重装置的承载臂或者称重装置的力传感器。可通过开口9引出,在附图1所示的外壳1的实施方式中,在上壳体5的顶壁5a中形成该开口。
将第一迷宫式密封件11插入开口9之中,第一迷宫式密封件的上部区域与第二迷宫式密封件12的下部区域相互作用,第二迷宫式密封件可以被固定在未在图中具体示出的力传感器的负载臂上。第二迷宫式密封件以其下部区域以非接触方式包围第一迷宫式密封件11的上部区域,以避免在引入待检测的负载力时出现分力。因此就会在第二迷宫式密封件的下部区域和第一迷宫式密封件的上部区域之间形成横截面呈迷宫状的环形空间13,该环形空间可避免或者至少减少侵入外壳内部的灰尘、脏污或者微小液滴形式的过量湿气。
应在此提及的是,也可以在上壳体的侧壁上引出负载臂。在外壳中也可以布置具有多个负载臂的称重装置,这些负载臂可以通过外壳中的一个或者多个开口向外引出。也可以通过底板3向外引出一个或者多个负载臂。
将用于固定和稳固上壳体5的框架15布置在底板3上,该框架可以包括多个撑杆或者肋部17。例如可以在底板3的每个纵向侧设置一个撑杆17。当然也可以在两个外侧撑杆17之间设置一个或者多个撑杆。可以通过(未示出的)其它横向延伸的撑杆来连接纵向延伸的撑杆17。
如附图1所示,将上壳体5搭接在框架15上。此时可以通过具有一个或多个螺钉的螺纹连接将上壳体与框架相连,这些螺钉穿过上壳体并且咬合到相应的撑杆17中。
作为补充或替代,第一迷宫式密封件11可以同时作为用于将上壳体5固定在框架15上的装配件。为此如附图1所示,大致呈圆柱形的第一迷宫式密封件11的下部区域可以具有螺纹部,该螺纹部咬合到框架或相关的撑杆17中的互补螺纹部之中。通过这种方式使上壳体5的顶壁5a朝向相关撑杆的顶面压靠。由此使得上壳体5经受竖直作用的压紧力。
框架15或撑杆17可以通过螺纹连接与底板3相连。为了清楚起见,附图1中仅示出了一个螺纹连接,螺钉19从下方穿过底板3并且咬合到相应撑杆17的竖直延伸部分中,该撑杆为此具有带内螺纹的孔21。
同样可以设置螺纹连接来将外壳1固定在支承件7上。附图1中同样仅示出一个螺钉23,该螺钉从下方穿过支承件7并且咬合到底板3的底面中的螺纹孔中。
图1所示的底板3还具有同样仅被示意性示出的插塞连接25。插塞连接25具有未具体示出的触点,可以利用插头与这些触点接触,可以通过支承件7中形成的相应入口27触及到这些触点。当然这些接触本身可以利用插头或者其它合适的装置来实现。
作为插塞连接25的替代或者作为插塞连接25的补充,底板3可以具有开口,通过该开口可以将相应的电线引入到外壳内部。
利用电触点或者利用穿过开口被引入的导线可以将由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必要时经过处理的测量信号从称重传感器传输给另一个单元,例如传输给上级处理单元,其中称重传感器由外壳1和容纳于外壳中的称重装置构成。当然,同时也可以将通信信号从上级单元传输给测量元件,反之亦然。当然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给称重装置供电。
为了相对于支承件来密封外壳1的壳体内腔并且也密封外壳1,密封件29环绕布置在底板3的下方外边缘上。这种环形密封件29由一种足够柔韧的弹性密封材料构成,例如硅树脂之类的合成材料。
环形密封件29并非像迄今为止用于称重装置的常见外壳那样布置在上壳体底面和底板顶面之间,以便仅在这两个构件之间产生密封作用。而是如在附图4所示的沿着图1中的平面A-A剖开的局部放大剖面图中所见,环形密封件29布置在底板3的外边缘区域下方,也可用于抵靠支承件7的表面来密封环形密封件29内的空间和底板3的底面下方的空间。这样也相对于(支承件7上方的)周围环境密封了插塞连接25或者底板3中用于穿过电线的开口。这当然也适用于外壳1或者容纳于外壳中的称重装置的所有其它需要防止受环境因素影响的构件,这些构件均在环形密封件29之内在底板3的底面上,或者可通过外壳外表面触及到这些构件。
如图4所示,环绕的密封件29被构造成,其横截面突出超过外周,也就是说超过基本上垂直延伸的底板3的外侧,从而使得侧壁5b的下方环绕端面5c在外壳已被装配在支承件7上的状态下同样也对环绕密封件29的顶面施力。侧壁5b的端面5c的压紧力主要取决于密封件29的几何形状和材料以及侧壁5b的几何形状。
如果像图4中的实施方式一样来使用其横截面顶边基本上平坦并且水平延伸的密封件29,则优选将侧壁5b构造成使得,下端面5c在底板3的外边缘区域内超出底板3的底面3a向外突出。由此可以确保即使底板3的底面3a对环形密封件29的水平延伸顶面的内侧部分施力并且密封件29也因此在与端面5c接合的接合面区域内已经经受了部分变形或压缩,在密封件29的与端面5c接合的接合面区域内也会产生足以保证密封的压紧力。
这样就能相对于支承件7可靠密封底板3,此外还能相对于底板3可靠密封上壳体5,并且相对于周围环境可靠密封外壳1的内部。
密封件29的横截面可以如图4所示具有下唇部,以便通过唇部区域中足够的柔韧性来促进密封作用。尽管图4所示为外壳1和支承件7的已装配状态,但是密封件在图4中处于未被压缩的状态或者未受压紧力作用而变形的状态。
密封件也可以具有关于支承部31所确定的中心面对称的横截面,例如具有平坦、平行的顶面和底面。因此也可以旋转180°使用密封件29或者支承板31和密封件29所构成的模块。这样可以避免装配错误。
如图1至图4所示,利用有足够刚度的、例如平板状支承部31使得环形密封件29稳定保持所需的形状,该形状基本上符合底板3的周边面形状或者与其匹配。如果没有支承件3起到的稳定作用,那么就必须在装配时按照环形形状的走向手工对准密封件29,装配过程就会比较繁琐。
图2和3中所示的支承部31(图3以围绕竖直轴线旋转了180度的视图示出了图2中所示支承部31的右侧部分)基本上呈平板状,所述平板状支承部31具有多个中央开口35、37以及多个沿着边缘区域分布的开口33。但是并非一定需要将支承部31设计成平板状才能使得密封件29保持稳定。具有足够刚度的框架状支承部31也足以保持稳定。
如图2所示,环形密封件29在支承部31的周边将其包围。支承部31的外边缘伸入到柔性密封件29的径向内侧区域中,这也可从图4看出。因此如果在竖直方向施加压力,就像装配外壳1以及其已被装配在支承件7上的状态下所产生的压力,就会使得密封件29更加稳定。这样就能在装配过程中或者在已装配好的状态下,也就是说在称重装置工作过程中避免机械蠕变。
在图3中以及图4的剖面图中可以看出支承部31的边缘区域中有一些开口33,这些开口用来将密封件29可靠地固定在支承部上。为此可以利用密封件29的材料使密封件注塑成型到支承部31的边缘区域上,或者对支承部31的边缘区域进行注塑包封成型。这样就能在密封件29和支承部31之间产生无法以无损方式拆除的连接。当然也可以单独制作密封件29,并且密封件可以在其内侧具有环绕槽,在其内侧壁上设置一些能伸入到支承部31的开口33中的突出部。
支承部31可以和密封件29一起以可拆除的方式与底板3的底面相连。为此支承部31可以具有中央开口35。由此可以通过螺钉38(参照图1)将支承部31与底板3的底面相连。
这样可产生的好处是:已完成装配的外壳1和容纳于其中的称重装置(包括密封件29或者密封件29和支承部31所构成的模块在内)可以进行预装配。在这种预装配状态下已经将外壳内部密封,这是因为密封件29的顶面对底板3的外边缘区域的底面3a以及上壳体5的环绕壳壁5b的下端面5c施力。
此时显然需要参照底板3的底面来匹配密封件29和支承部31,从而在外壳的装配状态下在密封件29和底面3a或端面5c之间产生足够高的压紧力。为此必须将支承部31设计成具有足够的刚性,以避免支承部31由于作用在密封件29上的压紧力而发生弹性或者塑性变形,从而导致压紧力减小。换句话说,支承部必须有适当的刚性,使该支承部的环绕边缘区域不会与布置在上面的密封件29一起向下弯曲(也就是离开底板3的底面)。
密封件29和底板3的底面优选设计成使得,密封件29的底面超过底板3的底面向外突出,从而当包括预装配有密封件的外壳被放在平坦垫板上的时候,使得外壳仅平放在密封件29的底面上。这样就可避免损伤外壳的底面,例如避免刮痕。此外还可在将外壳或者预装配的称重传感器放在垫板上时减缓冲击,从而减小称重传感器的机械敏感零件受损的危险。
在将外壳装配在例如可以是机架的部件的支承件7上时,还会对密封件29施加竖直作用的压紧力,该压紧力例如可以通过附图1和附图4中所示的螺纹连接(螺钉23)来产生。由此一方面可提高密封件29的顶面和环绕侧壁5b的下端面5c或者底板3的外边缘区域的底面3a之间的压紧力,另一方面可在密封件29的底面和支承件7上的支承面之间产生足够的压紧力,从而密封底板3的底面下方的空间以及环形密封件29之内的空间。
底板3可以具有法兰突出部39以产生限定的压紧力,这些法兰突出部在开口37中穿过支承部31。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如图1和图4所示,在法兰突出部39的底面上设置一些用于一个或者多个螺钉23的螺纹孔,以便将外壳1装配在支承件7上。
由于在外壳1未被装配在支承件7上的状态下,密封件29沿竖直方向向下超过底板3的底面向外突出,因此会在拧紧螺钉23时产生相应的密封作用。优选使得法兰突出部39和密封件29的横截面相互匹配,从而能够在将外壳1装配在支承件7上时拧紧螺纹连接,直至法兰突出部39平放在支承件7的表面上。如果从法兰突出部39首次平放在支承件7上的状态开始继续拧紧螺钉23来提高装配力,则外壳1的底面5c和3a与支承件7的顶面之间的压紧力仍然保持不变。这样就能避免密封件29过载,并且能明显简化装配工作。
法兰突出部39还可以用来保证将支承部31与密封件29一起精确定位在底板3或外壳1的底面上。为此支承部31中的开口37可以具有合适的几何形状,该几何形状与法兰突出部39的侧壁的几何形状相结合,就能保证将支承部31或者与其相连的密封件29精确定位在水平面或者底板3的底面的平面中。例如开口37的形状可以才对应于法兰突出部39的外周的形状。
因此外壳1的优点在于,能够在装配状态下确保以特别简单有效的方式相对于支承件7来密封外壳1,并且密封外壳1本身(或者相对于底板3来密封上壳体5)。
可以拆下上壳体5,而不必从支承件7上拆下包括容纳于其中的称重装置的其余外壳。因此便于对外壳1内部的称重装置进行保养。
此外还能以简单方式更换密封件29与支承部31。不必为此打开外壳1。
密封件29可以从外面观察到,因此便于目测检查密封件的状态。
可以针对同一个称重传感器的不同安装目的来使用不同的密封件,例如在材料和横截面几何形状方面有所区别的密封件。也可以将各种不同的密封件布置在不同的支承部上,这些支承部的材料和几何形状(例如平板形材料的厚度)同样也可以有所不同。密封件29可以各自具有一种特征色,例如表示密封件或者密封件与支承部的组合适合用于食品工业的颜色。
此外,密封件和支承部的模块化组合还有这样的优点:既不必在外壳中、也不必在支承件中加入一个或者多个凹部例如沟槽,来避免密封件的稳定性受到因密封力而出现的机械蠕变的影响。

Claims (12)

1.一种用于称重装置的外壳,所述外壳能与支承件相连,该外壳具有:
a)底板(3),所述称重装置能被安装在该底板上,或者该底板可以与所述称重装置或所述称重装置的部件一体式构成,
b)弹性密封件(29),该密封件环绕地布置在所述外壳(1)的底面上,所述密封件被构造成使得:在将所述外壳(1)安放到所述支承件(7)的表面上并且朝向该支承件(7)的表面挤压该外壳(1)时,在该底板(3)的底面(3a)的外侧环形周边区域中相对于该支承件(7)的表面密封该底板(3),以及
c)能与所述底板(3)相连的上壳体(5),所述上壳体具有顶壁(5a)和环绕的侧壁(5b),所述侧壁(5b)包围所述底板(3)的环绕侧壁,并且在所述外壳(1)已经被装配在支承件(7)上的状态下,所述侧壁(5b)的下端面(5c)对所述密封件(29)的超过所述底板(3)的外周向外突出的区域施力,以便密封与所述底板(3)对置的所述侧壁(5b)。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壳,其特征在于,能仅通过所述底板(3)与所述支承件(7)的机械式连接来将所述外壳(1)装配在所述支承件(7)上,优选通过螺纹连接来进行该连接,并且所述上壳体(5)仅通过机械式连接与所述底板(3)相连,优选通过螺纹连接进行该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29)设置在支承部(31)的外周上,其中所述支承部(31)优选被构造成是支承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部(31)被构造成使得:该支承部的外周边缘区域或者边缘区域的部分区域与所述密封件(29)接合,其中所述密封件(29)优选在所述支承部(31)上设置成使得其沿着施力方向穿过所述底板(3)以两侧超过所述支承部(31)的边缘区域的方式突出。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部(31)在边缘区域中或者在边缘区域的部分区域中具有开口(33),所述密封件(29)的相应区域伸入到所述开口中,以便将所述密封件(29)固定在所述支承部(31)上。
6.根据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29)由弹性合成材料构成,并且优选通过对所述支承部(31)进行注塑包封来制造密封件。
7.根据权利要求3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29)和所述支承部(31)被布置在所述外壳(1)的底面上并且被构造成使得:在已经装配好上壳体(5)和底板(3)的状态下确保充分密封与所述底板(3)对置的所述上壳体(5)的侧壁(5b),并且由此即使在所述外壳(1)与所述支承件(7)之间没有压紧力的情况下也确保外壳内部的充分密封。
8.根据权利要求3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部(31)具有一个或者多个开口(37),形成在所述底板(3)的底面上的法兰突出部(39)穿过所述开口,其中所述法兰突出部(39)具有支承面,所述支承面在所述外壳(1)已被装配在所述支承件(7)上的状态下平放在所述支承件(7)上,其中关于所述法兰突出部(39)将所述密封件(29)构造成使得:该密封件在所述外壳(1)已被装配在所述支承件(7)上的状态下具有确保密封功能的弹性变形。
9.根据权利要求3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3)、所述密封件(29)和所述支承部(31)被布置在所述外壳(1)的底面上并且被构造成使得:在上壳体(5)和底板(3)的已装配状态下,只要未对所述外壳(1)施加朝向平坦表面的附加压紧力,所述外壳(1)就会仅借助所述密封件(29)平放在平坦表面上。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5)的侧壁(5b)以其对所述密封件(29)施力的端面(5c)超过对所述密封件(29)施力的所述底板(3)的边缘区域的底面(3a)向外突出。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外壳,其特征在于,用来装配所述上壳体(5)的框架(15)与所述底板(3)相连或者与其一体式构成,并且所述上壳体(5)能与所述框架(15)相连或者已经相连,从而能产生足以形成密封作用的压紧力,以便将所述上壳体(5)的所述侧壁(5b)的所述端面(5c)朝向所述密封件(29)来压紧。
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3)在边缘区域内具有一个或者多个开口(27)和/或一个或多个可以经由所述底板(3)的底面来接触的优选为插塞连接(25)形式的电触点,所述边缘区域在所述外壳(1)已被装配在所述支承件(7)上的状态下相对于所述支承件(7)被密封。
CN201410336416.0A 2013-05-31 2014-05-30 称重装置的外壳 Active CN10421531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3105647.4 2013-05-31
DE102013105647.4A DE102013105647B4 (de) 2013-05-31 2013-05-31 Gehäuse für eine Wägevorrichtung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15314A true CN104215314A (zh) 2014-12-17
CN104215314B CN104215314B (zh) 2017-04-12

Family

ID=509280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336416.0A Active CN104215314B (zh) 2013-05-31 2014-05-30 称重装置的外壳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103712B2 (zh)
EP (2) EP2808660B1 (zh)
JP (1) JP5913438B2 (zh)
CN (1) CN104215314B (zh)
DE (1) DE102013105647B4 (zh)
PL (2) PL2808660T3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29421A (zh) * 2020-12-02 2021-03-02 上海元捷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危险化学品的存储运输装置
CN115077678A (zh) * 2022-04-26 2022-09-20 核工业理化工程研究院 天平封闭壳的调平及紧固基座结构及其调节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3105647B4 (de) * 2013-05-31 2014-12-11 Wipotec Wiege- Und Positioniersysteme Gmbh Gehäuse für eine Wägevorrichtung
DE202016105471U1 (de) * 2016-09-30 2016-11-10 Wipotec Wiege- Und Positioniersysteme Gmbh Abdeckhaube
EP3441729A1 (en) * 2017-08-09 2019-02-13 Koninklijke Philips N.V. Load determination device and corresponding manufacturing method
US20210018358A1 (en) * 2017-09-28 2021-01-21 Pelstar, Llc Scale calibration device and method of use
US11624648B2 (en) 2019-07-09 2023-04-11 Pelstar,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cale calibration
CN115210154A (zh) * 2020-03-12 2022-10-18 大和制衡株式会社 密封结构及具备该密封结构的计量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07219A (ja) * 2000-09-29 2002-04-10 Anritsu Corp 電子天秤
CN2919207Y (zh) * 2006-05-16 2007-07-04 常州市宏事达电气制造有限公司 电子防水秤结构改进
CN200996865Y (zh) * 2006-12-28 2007-12-26 罗以久 防水计重秤外壳
CN101329195A (zh) * 2007-06-22 2008-12-24 上海友声衡器有限公司 防水称重显示器
CN201408064Y (zh) * 2009-03-23 2010-02-17 惠而邦电子衡器(昆山)有限公司 一种防水秤
JP2012013465A (ja) * 2010-06-29 2012-01-19 Shinko Denshi Kk 電磁力平衡式計量装置
CN202304992U (zh) * 2011-10-28 2012-07-04 惠而邦电子衡器(昆山)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秤的防水透气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808660A1 (de) * 1978-03-01 1979-09-06 Skf Kugellagerfabriken Gmbh Kuehlvorrichtung insbesondere fuer verbrennungskraftmaschinen in kraftfahrzeugen
DE3208015C2 (de) * 1981-05-13 1986-11-06 Sartorius GmbH, 3400 Göttingen Elektromechanische Waage
CH657918A5 (de) * 1981-05-13 1986-09-30 Sartorius Gmbh Elektromechanische waage.
JPH03285125A (ja) * 1990-03-31 1991-12-16 Anritsu Corp 防水秤
JPH0731144Y2 (ja) * 1989-09-22 1995-07-19 株式会社クボタ 防塵形台はかり
JPH06160163A (ja) * 1992-11-25 1994-06-07 Tokyo Electric Co Ltd 電子秤
DE102007014711A1 (de) 2007-03-23 2008-09-25 Mettler-Toledo Ag Verfahren zur Überwachung und/oder Bestimmung des Zustandes einer Kraftmessvorrichtung und Kraftmessvorrichtung
DE102009013545B4 (de) 2009-03-19 2013-02-21 Wipotec Wiege- Und Positioniersysteme Gmbh Dichtmechanismus
DE102013105647B4 (de) * 2013-05-31 2014-12-11 Wipotec Wiege- Und Positioniersysteme Gmbh Gehäuse für eine Wägevorrichtung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07219A (ja) * 2000-09-29 2002-04-10 Anritsu Corp 電子天秤
CN2919207Y (zh) * 2006-05-16 2007-07-04 常州市宏事达电气制造有限公司 电子防水秤结构改进
CN200996865Y (zh) * 2006-12-28 2007-12-26 罗以久 防水计重秤外壳
CN101329195A (zh) * 2007-06-22 2008-12-24 上海友声衡器有限公司 防水称重显示器
CN201408064Y (zh) * 2009-03-23 2010-02-17 惠而邦电子衡器(昆山)有限公司 一种防水秤
JP2012013465A (ja) * 2010-06-29 2012-01-19 Shinko Denshi Kk 電磁力平衡式計量装置
CN202304992U (zh) * 2011-10-28 2012-07-04 惠而邦电子衡器(昆山)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秤的防水透气结构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29421A (zh) * 2020-12-02 2021-03-02 上海元捷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危险化学品的存储运输装置
CN112429421B (zh) * 2020-12-02 2022-03-25 上海元捷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危险化学品的存储运输装置
CN115077678A (zh) * 2022-04-26 2022-09-20 核工业理化工程研究院 天平封闭壳的调平及紧固基座结构及其调节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447457B1 (de) 2022-02-16
EP3447457A1 (de) 2019-02-27
US20140353050A1 (en) 2014-12-04
DE102013105647A1 (de) 2014-12-04
EP2808660A1 (de) 2014-12-03
PL3447457T3 (pl) 2022-06-20
US9103712B2 (en) 2015-08-11
JP5913438B2 (ja) 2016-04-27
EP2808660B1 (de) 2018-11-28
JP2014235170A (ja) 2014-12-15
CN104215314B (zh) 2017-04-12
PL2808660T3 (pl) 2019-06-28
DE102013105647B4 (de) 2014-12-11
EP2808660A8 (de) 2015-03-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15314A (zh) 称重装置的外壳
KR101539803B1 (ko) 제어 장치 하우징
US8885353B2 (en) Electrical assembly for a motor vehicle, suitable for contacting with a connector
CN105977689A (zh) 具有允许检查直角压配合插脚的盖的电子控制模块
CN105466627B (zh) 用于测量流体压力的传感器模块
CN203053467U (zh) 双隔间环境密封件和具有该双隔间环境密封件的双隔间壳体
JP2012230994A (ja) 電子制御装置
CN103171405A (zh) 电加热装置
US9452742B2 (en) Electrohydraulic pressure control device for vehicle brake systems
CN102792531A (zh) 多件式壳体的壳体基础元件以及用于装配壳体的方法
EP1570247A1 (en) A pressure sensor
US9647380B2 (en) Connector
US11196901B2 (en) Camera module
KR20180003097U (ko) 케이블 덕트
CN102111948A (zh) 弹片结构及应用该弹片结构的电子装置
JP6283307B2 (ja) 物理量測定装置
CN111295932A (zh) 电气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US20160249465A1 (en) Seal for a housing of an electronic circuit arrangement
CN111055113A (zh) 一种螺母拧紧机
JP6589684B2 (ja) ガス絶縁開閉装置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ガス絶縁開閉装置
CN111373234B (zh) 压力传感器
JP2014045213A (ja) 電子制御装置
CN205352607U (zh) 压力传感器及烹饪器具
CN218447702U (zh) 一种防水透气的气体密度继电器
CN219107970U (zh) 一种电路板的紧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