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10792B - 具备储存式中间架的倒嵌套支架 - Google Patents

具备储存式中间架的倒嵌套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10792B
CN104210792B CN201310303043.2A CN201310303043A CN104210792B CN 104210792 B CN104210792 B CN 104210792B CN 201310303043 A CN201310303043 A CN 201310303043A CN 104210792 B CN104210792 B CN 10421079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middle frame
pair
framework
nes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30304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210792A (zh
Inventor
渡边隆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uojid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Transport System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Transport System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Transport System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2107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107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2107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107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Warehouses Or Storage Devices (AREA)
  • Palle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备储存式中间架的倒嵌套支架,在具备能够实现层叠与嵌套两者的中间架的倒嵌套支架中,能够实现使用中间架的物品的保管与不使用中间架的物品的保管。倒嵌套支架(100)具有: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前面支柱(11、12);与前面支柱大致平行地配置且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背面支柱(13、14);与前面支柱和背面支柱的上端部连接且形成有托盘载置面的托盘台座(30)。另外,前方侧形成为开放形状,在未使用时能够实现多个嵌套并在使用时能够实现多层层叠。而且,设置能够转动地与一对背面支柱的上下方向中间部卡定的中间架(50)。

Description

具备储存式中间架的倒嵌套支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载置物品的倒嵌套支架,尤其是涉及具备适合具有能够储存于该支架的中间架的情况的储存式中间架的倒嵌套支架。
背景技术
为了能够在将物品积载于托盘的状态下保管,一直以来使用有倒嵌套支架。例如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积载用货物收纳支架中,在货物积载/保管时的层叠与未保管货物的不使用时的嵌套两者中,使多个层叠的收纳支架成为稳定的状态。具体而言,将コ字形状的下侧框架部的两侧框架间以成为比收货部的横向宽度靠外侧的方式形成为宽度较宽,后侧支柱间以比收货部略靠内侧的方式形成为宽度较窄。而且,在两侧框架的底面形成引导槽,在前侧支柱的上端部形成比该引导槽高大的引导用突出山形部,并使前侧支柱的底面部能够与该山形部嵌合。此外,在收货部的后端部突出地设置保持板,在两侧框架的前端部设置载置板。
专利文献2中记载有对积载于托盘的货物进行保管的倒嵌套支架的其他例。在该公报所记载的支架中,为了能够与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支架相同地成为嵌套支架,在左右一对前部支柱以比内侧间隔窄的外侧间隔配置左右一对后部支柱。而且,在上下方向中间部设置中间架框,该中间架框设置将前部支柱与后部支柱间及一对后部支柱间连结的梁而俯视呈コ字型,在该中间架框具备装卸自如的中间架。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22380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4-18920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当层叠倒嵌套支架时,能够将可供叉车接驳的托盘载置于顶面而进行层叠,并且最下层的支架在地面放置托盘。因此,顶面作为比较密的格子状来防止托盘的落下,底面部作为开放部而仅形成コ字型的框。与此同时,为了在不使用时减小保管容积,在前后方向呈嵌套状体而层叠。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货物收纳支架中,为了保持层叠时的操作性及保管时的稳定性,在顶面配设保持板,在前侧支柱的上端部配设保持板,分别使其顶面的后框及前侧支柱的下端部卡合。
然而,在该收纳支架中,完全没有考虑到积载于托盘的货物的大小。即,在积载于托盘的货物明显比该收纳支架的高度低的情况下,货物的上方到作为形成收纳支架的顶面的构件的收货部为完全浪费的空间。因此,即便层叠能够保管于该支架的货物的量也变少,需要增加保管面积或收纳支架。
另一方面,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保持架能够实现层叠与嵌套两者,并且能够将中间架装卸自如,故能够避免发生上述不良状况。然而,该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保持架是在中间架框仅载置中间架的构造,故在不使用中间架的情况下,需要确保另行保持中间架的场所。其结果是,产生在需要中间架时无法获得中间架的、中间架的元件不足等不良状况。在通常保管尺寸高大的货物而偶尔必须保管大量尺寸矮小的货物的情况等中该不良状况变得显著。
本发明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良状况而完成,其目的在于,在能够实现层叠与嵌套两者的倒嵌套支架中,能够实现使用中间架的物品的保管与不使用中间架的物品的保管,并且能够将中间架储存于该支架中。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实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一种具备储存式中间架的倒嵌套支架,其具有: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前面支柱;与该前面支柱大致平行地配置且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背面支柱,所述左右一对背面支柱以比所述左右一对前面支柱的间隔窄的间隔设置;与上述前面支柱和背面支柱的上端部连接且形成有托盘载置面的托盘台座,前方侧形成为开放形状,在未使用时能够实现多个嵌套并在使用时能够实现多层层叠,其特征在于,设置能够转动地与形成于所述一对背面支柱的上下方向中间部的左右一对中间架支承构件卡定的中间架,该中间架包括:与形成于所述背面支柱的左右一对中间架支承构件卡定的后方框;以嵌套状且以能够进出的状态与该后方框连接的前方框;以嵌套状与该前方框的左右两端侧连接并相对于所述前方框的左右两端侧能够进出的左右一对中间架前方支承管,将左右一对第二卡定机构设于所述左右一对前面支柱,所述左右一对第二卡定机构在使用中间架时,在将所述前方框从所述后方框拉出的状态下,使该中间架与所述左右一对前面支柱卡定,并且,将第一卡定机构设于以比所述左右一对前面支柱的间隔窄的间隔设置的所述左右一对背面支柱,所述第一卡定机构用于在不使用中间架时,在将所述前方框推入所述后方框一侧的状态下,使该中间架储存于包含所述左右一对背面支柱在内的背面框。
而且,在该特征的基础上,所述前方框具有使用所述中间架时成为前端的沿着左右延伸的前方框架、和与该前方框架呈大致直角地安装的多个侧面框架,优选所述前方框架的内径大于所述中间架前方支承管的一方端的外径、且所述侧面框架的内径大于向安装于所述后方框的该前方框嵌套的嵌套部的外径。所述中间架前方支承管具有:与所述前方框的前方框架嵌套状地嵌合的管主体;设于该管主体的一方端侧的凸缘状的管终端板;与该管终端板连接且固定卡定于所述第二卡定机构的中间架支承销;用于防止从所述第二卡定机构脱离的止挡件。
另外,在上述特征的基础上,一对所述背面支柱在比所述第二卡定机构靠上下方向的下部具有卡定所述中间架的后方框的第三卡定机构,所述后方框优选具有转动自如地卡定于该第三卡定机构的圆管状的背面框架;能够分别与所述前方框具有的所述多个侧面框架嵌合的中间架框架。所述一对中间架支承构件及所述一对第一卡定机构形成于一对所述背面支柱对置的面内,所述一对第二卡定机构形成于一对所述前面支柱对置的面内。另外,所述中间架的前方框具有将所述多个侧面框架连接的横梁,所述后方框具有将多个所述中间架框架连接的横梁,由侧面框架及中间架框架、横梁能够实现树脂托盘组的九点支承。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将可实现层叠与嵌套两者的倒嵌套支架的中间架的后部框构件的两端部自如地储存且转动自如地保持于倒嵌套支架的后部支柱,使该中间架的前部框构件沿着前方及左右双方伸缩自如,并且将其左右端部脱离自如地选择性地与前部支柱和后部支柱中的任一个卡定,故能够选择性地实现使用中间架的物品的保管和不使用中间架的物品的保管。另外,能够将中间架储存于该支架。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发明所涉及的具备储存式中间架的倒嵌套支架的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1B是本发明所涉及的具备储存式中间架的倒嵌套支架的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具备储存式中间架的倒嵌套支架的主视图及侧视图、后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具备储存式中间架的倒嵌套支架的俯视图及仰视图。
图4是对图1所示的具备储存式中间架的倒嵌套支架具有的中间架的储存进行说明的图。
图5是对图1所示的具备储存式中间架的倒嵌套支架具有的中间架的设置进行说明的图。
图6是表示将本发明所涉及的具备储存式中间架的倒嵌套支架嵌套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将本发明所涉及的具备储存式中间架的倒嵌套支架层叠后的状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具备储存式中间架的倒嵌套支架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A、图1B是倒嵌套支架100的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1A表示使中间架前方支承管54、55与中间架50的前方框架52的两端侧嵌合且使该中间架支承管54、55与前面支柱11、12卡定的状态。这是表示中间架50的使用状态的图。另外,图1B表示将中间架50储存于由倒嵌套支架100的背面支柱13、14及上部背面框架34、下部背面框架23形成的背面框的状态的图。
图2及图3是倒嵌套支架100的六面图中从左右对称的视图中省去左侧视图的五面图及中间架50的俯视图。具体而言,图2(a)是倒嵌套支架100的主视图,图2(b)是右视图,图2(c)是后视图。另外,图3(a)是俯视图且是图2(a)的A向视图,图3(b)是仰视图且是图2(a)的C-C剖面视图,图3(c)是中间架50的俯视图且是图2(a)的B-B剖面视图。
图4是对中间架50的卡定操作进行说明的图,是表示将中间架50储存于背面框或解除中间架50向背面框的储存时的样子的图。图4(a)是表示在背面框储存有中间架50的状态的立体图,图4(b)是图4(a)的E部详细图,是表示将中间架50的后部侧转动自如地储存于形成在背面框的中间架支承构件41a的状态的立体图。另外,图4(c)是图4(a)的D部详细图,是表示将中间架50的前部侧储存于形成在背面框的中间层未使用时卡定构件的状态的图。
图5是用于对因使用中间架50而在中间架50载置托盘而将中间架50的前部侧的中间架前方支承管与形成于前部支柱11的卡定部16卡定的样子进行说明的立体图。图5(a)是将中间框50与卡定部16卡定时的中间架50的立体图,图5(b)是图5(a)所示的F部的放大图。图6是表示将本发明所涉及的多个倒嵌套支架100嵌套而进行保管的状态的立体图,图7是表示将本发明所涉及的多个倒嵌套支架100层叠后的样子的立体图。
在图1A、1B中,具备中间架50的倒嵌套支架100具有:配置于左右两侧且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一对前面支柱11、12;配置于该一对前面支柱的背面侧且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一对背面支柱13、14。各支柱11~14的下端部利用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下部侧面框架21、22和将下部侧面框架21、22间连接且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下部背面框架23,在俯视观察下呈“コ”字形状,前方侧开放。
另一方面,各支柱11~14的上端部通过将前面支柱11、12间连接且沿着左右延伸的上部前面框架33、将背面支柱13、14间连接且沿着左右延伸的上部背面框架34、将前面支柱11、12和背面支柱13、14连接且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上部侧面框架31、32,形成为框状。而且,在该框内由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多个上部框架(横梁)38和与该上部框架38大致正交的多个上部框架(横梁)35a~35c形成有多个格子。上述框架31~38形成该倒嵌套支架100的顶部,并且构成积载托盘的托盘台座30。此外,在各框架21~23、31~34和前后面支柱11~14的连接部安装有用于加强的加强板,但在图1A中仅在前面支柱11、12与上部前面框架33之间的连接部标记有加强板11b、12b。
本发明所涉及的具备储存式中间架的倒嵌套支架100在使用时能够层叠三层左右,在不使用时能够嵌套5~10个左右而进行保管。因此,为了层叠,在上部前面框架33的左右两端部的上表面侧设有呈小突起状地形成的层叠定位金属件36a、36b。另外,在上部背面框架34的左右方向中间部的最背面侧安装有多个背面定位板37a、37b。
此外,前面支柱11、12及背面支柱13、14形成为中空的棱柱,层叠定位金属件36a、36b能够与前面支柱11、12的底部嵌合。当层叠倒嵌套支架100时,下部背面框架23的背面侧与背面定位板37a、37b抵接,从而防止上层的倒嵌套支架100的位置偏移。
另一方面,为了嵌套,在沿着前后延伸的下部侧面框架21、22的前端侧的前面支柱11、12的背面,中空的棱柱状的前方层叠管11c、12c沿着下部侧面框架21、22配置在下部侧面框架21、22的上表面。另外,在下部背面框架23的左右两端部,中空的棱柱状的后方层叠管23a、23b沿着下部背面框架23配置在下部背面框架23的上表面。
接着,对作为本发明的特征点的中间架50进行说明。该中间架50根据积载于托盘的货物(负荷)的形状来决定使用/不使用,在使用时,将前端部与前面支柱11、12卡定,在不使用时将前端部与背面支柱13、14卡定。
中间架50由三种四个构件形成。即,具有:在背面支柱13、14侧供中间架50的端部卡定的后方框;呈嵌套状地与该后方框嵌合的前方框;在使用状态下位于前方框的前侧左右两端部的一对中间架前方支承管54、55。
后方框包括:呈圆管状且沿着左右延伸的中间架背面框架51;与该背面框架51大致垂直地形成且支承托盘的左右一对中间架框架58a、58b(嵌套轴);将左右的中间架框架58a、58b间连续设置且与背面框架51大致平行,设置在背面框架51附近的中间架框架(横梁)59。
如图4(b)详细地示出那样,背面框架51的左右的两端部能够转动地保持在形成于背面支柱13、14的中间架支承构件(第三卡定机构)41a、41b。在此,中间架支承构件41a呈将一张薄板折弯成“コ”字状的形状,且具有供背面框架51抵接的水平部41e与形成于该水平部41e的两侧的垂直部41c、41d。垂直部41c、41d作为使背面框架51与中间架支承构件41a卡定时的防脱构件而发挥作用。中间架支承构件41b也具有同样的形状。
前方框包括:左右方向长度比背面框架51短的中间架前方框架51;一端部与该前方框架52呈大致直角地安装的左右一对中间架前方侧面框架56a、56b;将左右一对侧面框架56a、56b连接且配设于侧面框架56a、56b的端部附近的中间架框架(横梁)57。在此,侧面框架56a、56b的左右的距离与中间架框架58a、58b的左右方向距离相同,以使得中间架框架58a、58b能够与侧面框架56a、56b嵌合。另外,侧面框架56a、56b的内径比中间架框架58a、58b的外径大。由此,能够使前方框与后方框的相对距离可变。
如图4(c)及图5(b)详细地示出那样,与前方框架52的左右两端部嵌合的一对中间架前方支承管54、55具有:与前方框架52嵌合的管主体54a;作为形成于该管主体54a的端部的凸缘状的圆板的管终端板54b;直径比管主体54a小的管状的中间轴支承销54c;安装于该中间轴支承销54c的前端部的蘑菇头状的止挡件54d。在此,管主体54a的外径比前方框架52的内径小。由此,中间架前方支承管54能够相对于前方框架52而沿着左右方向移动。另外,当将中间架前方支承管54与前方框架52嵌合时,管终端板防止中间架前方支承管54完全地进入到前方框架52内。
如图4(a)所示那样,当不使用中间架50时,中间架前方支承管54、55与形成于背面支柱13、14的上部的不使用中间架时卡定构件(第一卡定机构)42a、42b卡定。如图4(c)所示那样,不使用中间架时卡定构件42a呈将薄板折弯成一方的边较长的“コ”字状的形状,在供中间架前方支承管54抵接的水平部42e的前后两侧形成有短边部42c及长边部42d这两个垂直部。上述短边部42c及长边部42d作为将中间架前方支承管54与该卡定构件42a卡定时的防脱构件而发挥作用。中间架前方支承管55也具有相同的结构。
当使用中间架50时,将中间架前方支承管54、55与设于前面支柱11、12的卡定部16、17卡定。如图5(a)所示那样,在前面支柱11的上下方向中间部且是在上下方向高度与设于背面支柱13、14的中间架支承构件41a、41b大致相同的高度的位置,安装有中间架前方支承管54的卡定部(第二卡定机构)16。
卡定部16由矩形状的加强板16a构成。在加强板16a形成有上部由大径孔16d形成且下部由小径孔16c形成的葫芦孔16b。大径孔16d的内径比形成于中间架前方支承管54的前端部的止挡件54d的最大径大。另外,小径孔16c的内径比止挡件54d的最大径小且比中间架支承销54c的外径大。在与形成于该加强板16a的葫芦孔16b对应的前面支柱11的位置也形成有相同的孔或空孔。
由此,在将中间架前方支承管54的前端部插入到葫芦孔16b的大径部16d之后,若使中间架前方支承管54整体向下方移动,则中间架支承销54c与小径部16c嵌合,中间架50的前侧框固定于前面支柱11。此外,前面支柱12及卡定部17也具有与该前面支柱11及卡定部16相同的结构。
以下说明以上述方式构成的本发明所涉及的倒嵌套支架100的使用方法。如图6所示那样,在不使用倒嵌套支架100的状态下,为了减小保管面积,嵌套5~10层左右而进行保管。此外,图6表示三层的嵌套状态。为了能够嵌套,前面支柱11、12间的左右方向距离比背面支柱13、14间的左右方向距离长。另外,在嵌套时,将中间架50储存于背面支柱13、14而不从背面框露出。如此,为了将中间架50收纳于背面框内,在与前面支柱11卡定的情况相比,中间架支承销54c成为在左右方向上导入前方框架52的状态。换句话说,由于能够使中间架支承销54c与前方框架52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发生变化,因此能够在背面框架储存中间架。
另一方面,如图7所示那样,各种杂多的货物载置于托盘310而被搬运,当保管于倒嵌套支架100时,根据托盘310的存积货物而使用中间架50。当使用中间架50时,作业者进入到倒嵌套支架100内,如图4(a)所示那样,首先如箭头所示那样将前方框架52向上方举起,从而解除不使用中间架时卡定构件42a、42b与中间架前方支承管54、55的卡定。然后,使中间架50的背面框架51绕中间架支承构件旋转大致90度而呈大致水平,拉出前侧框直至前面支柱11、12的位置,并且如图5(b)所示那样将左右一对中间架前方支承管54、55从前方框架52拉出。然后,如上述那样将中间架前方支承管54、55与卡定部16、17卡定。在使用中间架50之后,不使用而储存于背面框的情况成为该相反的顺序。
在上述实施例中,将第一卡定机构~第三卡定机构分别形成在前面支柱11、12或背面支柱13、14彼此对置的面内。由此,当将中间架50储存于背面框时,中间架50不会从背面框面内露出,从而防止中间架50妨碍嵌套或存积货物。
如以上详细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例,由于设有在使用时与前面支柱卡定而在不使用时能够储存于背面框的中间架,所以能够根据积载于托盘的负荷的形状而使用中间架,从而使货物的保管效率提高。另外,能够在向前面支柱的卡定及向背面支柱的储存时调整前方框架的左右方向长度,进而能够在中间架的使用时与未使用时调整前后方向(上下方向)长度,因此能够在背面支柱的上下方向中间部(大致一半的高度)位置设置中间架的转动中心位置,作为中间架而能够高效地利用。
根据本实施例,作业者能够一人简单且迅速地调整长度。并且构成中间架的元件的总重量在10kg以下,对于作业者的负担小。另外,由于能够在倒嵌套托盘内实现中间架的设定及储存中的任一种操作,作业者能够站在无阶梯差或凹凸的地面进行操作,因此能够排除操作时的不稳定性。此外,中间架为轻型且为金属制(钢管制),由横梁及侧面框架形成为格子状,因此能够完全实现树脂托盘组的九点支承。
根据上述实施例,在不使用中间架时将中间架储存于背面框,并且对于各倒嵌套支架而言中间架的元件仅有四件,各元件将管呈嵌套状地连接而无需螺钉等,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中间架元件的丢失。另外,即使在因任何理由而产生需要更换中间架的情况下,仅将中间架的背面框向上方举起便能够容易地实现中间架的更换。
附图标记说明
11…(左)前面支柱,11b…(支柱)加强件,11c…(前方)层叠管,12…(右)前面支柱,12b…(支柱)加强件,12c…(前方)层叠管,13…(左)背面支柱,14…(右)背面支柱,16…卡定部(第二卡定机构),16a…加强板,16b…葫芦孔,16c…小径孔,16d…大径孔,21、22…(下部)侧面框架,23…(下部)背面框架,23a、23b…(后方)层叠管,30…托盘台座,31、32…(上部)侧面框架,33…(上部)前面框架,34…(上部)背面框架,35a~35c…上部框架(竖梁),36a、36b…层叠定位金属件,37a、37b…背面定位板,38…上部框架(横梁),41a、41b…中间架支承构件(第三卡定机构),41c、41d…垂直部,41e…水平部,42a、42b…不使用中间架时卡定构件(第一卡定机构),42c…短边侧,42d…长边侧,42e…水平部,50…中间架,51…(中间架)背面框架,52…(中间架)前方框架,54…中间架前方支承管,54a…管主体,54b…管终端板,54c…中间架支承销,54d…止挡件,55…中间架前方支承管主体,56a、56b…(中间架前方)侧面框架,57…中间架框架(横梁),58a、58b…中间架框架(嵌套轴),59…中间架框架(横梁),100…倒嵌套支架,200…嵌套支架,310…托盘,311…叉插入口,320~380…货物,400…层叠支架。

Claims (6)

1.一种具备储存式中间架的倒嵌套支架,其具有: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前面支柱;与该前面支柱大致平行地配置且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背面支柱,所述左右一对背面支柱以比所述左右一对前面支柱的间隔窄的间隔设置;与上述前面支柱和背面支柱的上端部连接且形成有托盘载置面的托盘台座,前方侧形成为开放形状,在未使用时能够实现多个嵌套并在使用时能够实现多层层叠,其特征在于,
设置能够转动地与形成于所述一对背面支柱的上下方向中间部的左右一对中间架支承构件卡定的中间架,该中间架包括:与形成于所述背面支柱的左右一对中间架支承构件卡定的后方框;以嵌套状且以能够进出的状态与该后方框连接的前方框;以嵌套状与该前方框的左右两端侧连接并相对于所述前方框的左右两端侧能够进出的左右一对中间架前方支承管,将左右一对第二卡定机构设于所述左右一对前面支柱,所述左右一对第二卡定机构在使用中间架时,在将所述前方框从所述后方框拉出的状态下,使该中间架与所述左右一对前面支柱卡定,并且,将第一卡定机构设于以比所述左右一对前面支柱的间隔窄的间隔设置的所述左右一对背面支柱,所述第一卡定机构用于在不使用中间架时,在将所述前方框推入所述后方框一侧的状态下,使该中间架储存于包含所述左右一对背面支柱在内的背面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备储存式中间架的倒嵌套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方框具有使用所述中间架时成为前端的沿着左右延伸的前方框架、和与该前方框架呈大致直角地安装的多个侧面框架,所述前方框架的内径大于所述中间架前方支承管的一方端的外径,所述侧面框架的内径大于向安装于所述后方框的该前方框嵌套的嵌套部的外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备储存式中间架的倒嵌套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架前方支承管具有:与所述前方框的前方框架嵌套状地嵌合的管主体;设于该管主体的一方端侧的凸缘状的管终端板;与该管终端板连接且固定卡定于所述第二卡定机构的中间架支承销;用于防止从所述第二卡定机构脱离的止挡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备储存式中间架的倒嵌套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架的后方框具有转动自如地卡定于所述一对中间架支承构件的圆管状的背面框架;能够分别与所述前方框所具有的所述多个侧面框架嵌合的中间架框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备储存式中间架的倒嵌套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中间架支承构件及所述一对第一卡定机构形成于一对所述背面支柱对置的面内,所述一对第二卡定机构形成于一对所述前面支柱对置的面内。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备储存式中间架的倒嵌套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架的前方框具有将所述多个侧面框架连接的横梁,所述后方框具有将多个所述中间架框架连接的横梁,由侧面框架及中间架框架、横梁能够实现树脂托盘组的九点支承。
CN201310303043.2A 2013-05-31 2013-07-18 具备储存式中间架的倒嵌套支架 Active CN10421079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15450A JP6151091B2 (ja) 2013-05-31 2013-05-31 格納式中間棚を備えた逆ネスティングラック
JP2013-115450 2013-05-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10792A CN104210792A (zh) 2014-12-17
CN104210792B true CN104210792B (zh) 2017-04-12

Family

ID=520927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303043.2A Active CN104210792B (zh) 2013-05-31 2013-07-18 具备储存式中间架的倒嵌套支架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151091B2 (zh)
CN (1) CN10421079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48061B (zh) * 2018-04-30 2023-11-28 中创新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锂电池悬臂倒卷工装
DE102021106013A1 (de) * 2021-03-12 2022-09-15 Doppler Group Gmbh Lastregal
EP4098587A1 (en) * 2021-06-04 2022-12-07 Erfo B.V. Support structur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513877B2 (en) * 1977-03-21 1981-01-08 Brambles Holdings Limited Nesting units
JPS59178136U (ja) * 1983-05-17 1984-11-28 株式会社 くろがね工作所 棚受装置
JPH0554411U (ja) * 1991-12-26 1993-07-20 伊豫鉄工株式会社 中間棚等の支承装置
JPH09104512A (ja) * 1995-10-11 1997-04-22 Tokuyama Corp 収納ラックとこの搬送制御装置
JP2002019931A (ja) * 2000-07-05 2002-01-23 Toyo Kogyo Kk 入れ子式ラック
JP2003312815A (ja) * 2002-04-24 2003-11-06 Murata Mach Ltd 棚可倒式ドライブインラック
JP3089620U (ja) * 2002-04-26 2002-10-31 日本物流機器株式会社 荷物搬送用ボックス型パレット
JP4418339B2 (ja) * 2004-09-29 2010-02-17 株式会社ホンダロジスティクス リターナブルケース
JP4012555B2 (ja) * 2005-11-04 2007-11-21 岡田工業株式会社 積み重ね可能な棚構造
JP2011037529A (ja) * 2009-08-06 2011-02-24 Shinwa Kk 折り畳み可能なネスティングラック
CN202657559U (zh) * 2012-06-24 2013-01-09 青岛汇晨仓储设备有限公司 巧固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151091B2 (ja) 2017-06-21
JP2014234250A (ja) 2014-12-15
CN104210792A (zh) 2014-12-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10792B (zh) 具备储存式中间架的倒嵌套支架
JP4208897B2 (ja) パレットコンテナ
KR200469751Y1 (ko) 적재용 파레트
JP2010105691A (ja) 折り畳み式ラック
JP3146137U (ja) 棚台車
JP2011148531A (ja) 貨物車両用荷台ラック
JP4487187B2 (ja) ラック
CN211186614U (zh) 用于货架的立柱、新型货架
JP3219511U (ja) パレット用支持棚
JP3214666U (ja) 台車用アダプター
JP2006176195A (ja) パレットサポート枠及びその段積み方法
KR200472409Y1 (ko) 접이식 파렛트 랙
JP2018079969A (ja) 折畳み型物流用コンテナ
CN202271914U (zh) 货物篮
JP2009091035A (ja) 二段パレット
JP4000090B2 (ja) 物品の取り出し方法並びに該方法に使用するコンテナー及びコンテナー用棚部材
JP3115375U (ja) 折畳式ラック
JP4498331B2 (ja) 収納架台
JP2002034764A (ja) ハンガーラック
JP3477455B2 (ja) フォークリフトの延長鞘フォーク保管装置
JP6014784B1 (ja) 二輪車用梱包容器
JP3407787B2 (ja) 物品収納棚
CN102390326A (zh) 一种货物篮
JP2021147188A (ja) 流動棚装置
JP2023097668A (ja) ネスティングラッ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Patentee after: Luojidi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Patentee before: HITACHI TRANSPORT SYSTEM,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