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05564A - 能量管理设备、能量管理系统和存储有程序的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能量管理设备、能量管理系统和存储有程序的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05564A
CN104205564A CN201380017974.4A CN201380017974A CN104205564A CN 104205564 A CN104205564 A CN 104205564A CN 201380017974 A CN201380017974 A CN 201380017974A CN 104205564 A CN104205564 A CN 1042055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 power
value
power amount
branch circuit
individu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1797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竹原清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2055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0556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21/00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electric power or power facto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 H02J13/00004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characterised by the power network being locally controlled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17/00Measuring arrangements involving comparison with a reference value, e.g. bridge
    • G01R17/02Arrangements in which the value to be measured is automatically compared with a reference value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FSYSTEMS FOR REGULAT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VARIABLES
    • G05F1/00Automatic systems in which deviations of an electric quantity from one or more predetermined values are detected at the output of the system and fed back to a device within the system to restore the detected quantity to its predetermined value or values, i.e. retroactive systems
    • G05F1/66Regulating electric pow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 H02J13/00001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lay of information or by user interaction, e.g. 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 systems [SCADA] or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 H02J13/00032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trolled or operated power network elements or equipment, the power network elements or equipmen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2J13/00034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trolled or operated power network elements or equipment, the power network elements or equipmen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the elements or equipment being or involving an electric power substa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310/00The network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characterised by its spatial reach or by the load
    • H02J2310/10The network having a local or delimited stationary reach
    • H02J2310/12The local stationary network supplying a household or a build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7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nd-user side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sumption
    • Y02B70/30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and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carbon footprint of the management of residential or tertiary loads, i.e. smart grids as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y in the buildings sector, including also the last stages of power distribution and the control, monitoring or operating management systems at local level
    • Y02B70/3225Demand response systems, e.g. load shedding, peak shav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20/00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end-user stationary applications or the last stages of power distribution; Controlling, monitoring or operating thereof
    • Y04S20/20End-user application control systems
    • Y04S20/222Demand response systems, e.g. load shedding, peak shav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conomics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Marketing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Remote Monitoring And Control Of Power-Distribution Networks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在本发明中,可以提高需求方的能量管理的意识,并且使得达到缩减目标,由此不会发生过剩或不足。控制器经由通信接口单元从测量装置获取需求方的各分支电路的电力量和主干电路的电力量的测量值。计算单元配置有:整体设置单元,用于基于主干电路的电力量的测量值的历史来确定整体基准值,并且将相对于该整体基准值的缩减目标设置为整体目标值;以及个体设置单元,用于通过将整体目标值分配至作为分配对象的分支电路的穿过电力来设置个体目标值。显示指示单元使个体目标值和经由通信接口单元从测量装置所获取到的测量值经由通信接口单元显示在操作显示装置的画面上。

Description

能量管理设备、能量管理系统和存储有程序的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使用中的电力可视化、从而实现电力的需求方所设置的缩减目标的能量管理设备、能量管理系统和存储有程序的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传统上,提出了如下技术,其中在该技术中,针对需求方要使用的电力量来设置目标值,并且显示所设置的目标值和需求方所使用的电力量以供比较,由此使需求方有意识缩减要使用的电力量。
例如,日本特许公开2005-234746号公报记载了以下:将诸如一年或一个月等的单位期间分割成诸如一个月或一天等的期间,针对分割后的各期间设置目标值,并且根据分割后的各期间的目标值来预测从该时间起要消耗的能量量。具体地,针对分割后的各期间将实际值相对于目标值的比率计算作为目标比率,并且使用目标比率的推移来预测以后的能量量。另外,获得从所预测的能量量起的单位期间内的能量量的累计值,并且基于该累计值来预测可否实现目标。
上述文献记载了可以收集各能量管理对象的电力量的数据,因而不仅建议针对配电板的分支之前的仅一个系统管理能量量的情况,而且还建议针对各能量管理对象单独管理能量量的情况。
另一方面,上述文献没有建议设置目标值的技术,并且特别是在针对各能量管理对象单独管理能量量的情况下,没有记载如何设置各目标值。
最近,在一些情况下,由于来自电力公司等的请求,可以设置电力量的缩减目标。可选地,在一些情况下,需求方自身可以设置电力量的缩减目标。由于是对从商用电源的电力系统所购买的电力量确定这种缩减目标,因此需求方难以设置各个分支电路或各个负载装置中要使用的电力量的各目标值,从而实现缩减目标。换句话说,设置各分支电路或各负载装置的目标值从而缩减电力量给需求方带来了很大的负担。
此外,仅针对需求方整体的电力量来管理缩减目标有可能导致要使用的电力量过剩或不足,这是因为在缩减目标的范围内针对各分支电路或各负载装置可使用的电力量是未知的。结果,产生与将缩减目标设置为10%无关地、电力量缩减了5%或20%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如下的能量管理设备、能量管理系统和存储有程序的存储介质,其中,该能量管理设备、能量管理系统和存储有程序的存储介质通过针对各分支电路或各负载装置显示测量值的推移和目标值之间的关系来使得需求方能够有意识进行能量管理,并且进一步通过将针对主干电路的电力量所设置的缩减目标适当分配为各分支电路或各负载装置的电力量的目标值,在不会发生大的过剩或不足的情况下实现缩减目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能量管理设备,包括:获取单元,其被配置为从测量装置获取需求方处的各分支电路或各负载装置的电力量以及主干电路的电力量的测量值;整体设置单元,其被配置为基于所述主干电路的电力量的测量值的历史来获得整体基准值,并且将相对于所述整体基准值的缩减目标设置为整体目标值;个体设置单元,其被配置为通过将所述整体设置单元所设置的所述整体目标值分配至作为分配对象的各所述分支电路或各所述负载装置的电力量,来设置个体目标值;以及显示单元,其被配置为将所述个体目标值和所述获取单元所获取到的所述测量值显示在一个画面上。
在该能量管理设备中,所述整体设置单元优选地包括期间指定单元,所述期间指定单元被配置为指定设置所述整体目标值的对象期间。
在该能量管理设备中,所述个体设置单元优选地进行以下操作:通过将作为所述分配对象的所述分支电路或所述负载装置的电力量乘以如下比率来获得个体基准值,其中所述比率是所述主干电路的电力量相对于作为所述分配对象的所述分支电路或所述负载装置的电力量的所述测量值的总和的比率,以及通过将所述整体目标值均等地分配至所述个体基准值来设置所述个体目标值。
在该能量管理设备中,所述个体设置单元优选地进行以下操作:基于所述分支电路或所述负载装置的电力量的测量值的历史,来获得校正之前的个体基准值,通过将各所述分支电路或各所述负载装置的所述校正之前的个体基准值乘以如下比率来获得个体基准值,其中所述比率是所述整体基准值相对于作为所述分配对象的所述分支电路或所述负载装置中的所述校正之前的个体基准值的总和的比率,以及通过将所述整体目标值均等地分配至所述个体基准值来设置所述个体目标值。
在该能量管理设备中,优选地,还包括可否存储单元,所述可否存储单元被配置为存储表示针对各所述分支电路或各所述负载装置是否实施电力缩减的可否信息,其中,所述个体设置单元包括选择单元,所述选择单元被配置为使得使用者设置写入所述可否存储单元中的所述可否信息。
在该能量管理设备中,所述个体设置单元优选地按降序排列所述分支电路或所述负载装置的电力量,并且选择所述分支电路或所述负载装置的电力量排在前面的一个或多个所述分支电路或所述负载装置作为所述分配对象。
在该能量管理设备中,优选地,还包括:类型分类单元,其被配置为使用所述分支电路或所述负载装置的电力量的变化模式来对电力变化的类型进行分类;以及显示指示单元,其被配置为使所述显示单元显示如下建议,其中所述建议用于使用所述类型分类单元分类后的类型来缩减所述分支电路或所述负载装置的电力量。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能量管理系统,包括:上面所述的能量管理设备中的任一个;以及所述测量装置,其安装至需求方处所设置的配电板或需求方所使用的负载装置,并且被配置为测量电力量。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存储有程序的存储介质,所述程序用以使计算机用作包括以下单元的能量管理设备:获取单元,其被配置为从测量装置获取需求方处的各分支电路或各负载装置的电力量以及主干电路的电力量的测量值;整体设置单元,其被配置为基于所述主干电路的电力量的测量值的历史来获得整体基准值,并且将相对于所述整体基准值的缩减目标设置为整体目标值;个体设置单元,其被配置为通过将所述整体设置单元所设置的所述整体目标值分配至作为分配对象的各所述分支电路或各所述负载装置的电力量,来设置个体目标值;以及显示单元,其被配置为将所述个体目标值和所述获取单元所获取到的所述测量值显示在一个画面上。
利用根据本发明的结构,可以通过针对各分支电路或各负载装置显示测量值的推移和目标值之间的关系来使得需求方能够有意识进行能量管理。另外,存在如下优点:通过将针对主干电路的电力量所设置的缩减目标适当分配为各分支电路或各负载装置的电力量的目标值,在不会发生大的过剩或不足的情况下实现缩减目标。
附图说明
现在将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通过以下的详细说明以及附图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
图1是示出根据实施例1的能量管理设备的框图。
图2是示出使用根据实施例1的能量管理设备的能量管理系统的一个示例的结构图。
图3是示出图2所示的能量管理系统的主要部分的结构图。
图4是示出根据实施例1的能量管理设备中所使用的整体目标存储单元的数据示例的图。
图5是示出根据实施例1的能量管理设备中所使用的逐次存储单元的数据示例的图。
图6是示出根据实施例1的能量管理设备中所使用的历史存储单元的数据示例的图。
图7是示出根据实施例1的能量管理设备中所使用的个体目标存储单元的数据示例的图。
图8是示出根据实施例1的能量管理设备中的显示示例的图。
图9是示出根据实施例2的能量管理设备的框图。
图10是示出根据实施例2的能量管理设备中选择分配对象的画面的示例的图。
图11是示出根据实施例2的能量管理设备中所使用的可否存储单元的数据示例的图。
图12是示出根据实施例2的能量管理设备中所使用的个体目标存储单元的数据示例的图。
图13是示出根据实施例2的能量管理设备中的对负载装置进行分组的示例的图。
图14是示出根据实施例2的能量管理设备中对负载装置进行分组的情况下的显示示例的图。
图15A是示出根据实施例2的能量管理设备中设置有目标值的画面的显示示例的图。
图15B是示出根据实施例2的能量管理设备中设置有目标值的画面的显示示例的图。
图15C是示出根据实施例2的能量管理设备中设置有目标值的画面的显示示例的图。
图16A是用于说明根据实施例3的能量管理设备的原理的图。
图16B是用于说明根据实施例3的能量管理设备的原理的图。
图16C是用于说明根据实施例3的能量管理设备的原理的图。
图17A是示出根据实施例3的能量管理设备中添加建议的显示示例的图。
图17B是示出根据实施例3的能量管理设备中添加建议的显示示例的图。
图17C是示出根据实施例3的能量管理设备中添加建议的显示示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以下所述的实施例说明在住宅内使用能量管理设备的情况作为示例。此外,除住宅以外,本实施例中的能量管理设备还可用在诸如事务所或商用建筑等的建筑物中。在任何情况下,有意识缩减要使用的电力量的需求方可以使用以下所述的能量管理设备来管理缩减目标。
如图2所示,需求方中所配置的配电板2与从商用电源的电力系统3供给电力的电力线L1和向住宅内的负载装置4供给电力的多条电力线L2相连接。此外,尽管以配电板2经由电力线L1连接至商用电源的电力系统3作为前提,但配电板2还可连接有诸如太阳能发电装置和燃料电池等的自发电装置或者蓄电装置等。
如图3所示,配电板2包括:主干断路器21,其连接至从电力系统3供给电力的电力线L1;以及多个分支断路器22,其经由导电体L3连接至主干断路器21的负载侧。分支断路器22与连接有负载装置4的电力线L2相连接。安装至配电板2的测量装置5测量穿过电力线L2和导电体L3的电力量。电力线L1和导电体L3与主干电路相对应,并且电力线L2与分支电路相对应。
测量装置5包括:检测器51,用于检测来自分别配置在导电体L3和电力线L2中的电力传感器C0、C1~Cn的输出;以及计算单元50,用于根据来自检测器51的输出来获得分别穿过多条电力线L2和导电体L3的电力量。另外,测量装置5还包括通信接口单元52,其中该通信接口单元52用于向其它装置通知计算单元50所获得的电力量。以下将“通信接口单元”简称为“通信I/F”。
在例示示例中,尽管测量装置5被安装至配电板2、并且使用连接至分支断路器22的分支电路(换句话说,电力线L2)作为单位来测量电力量,但测量装置5可被安装至负载装置4并且测量各负载装置4的电力量。可选地,测量装置5可被安装至要连接至电力线L2的插座(未示出),并且使用该插座作为单位来测量电力量。
测量装置5测量穿过主干电路的电力量、以及穿过各分支电路的电力量或各负载装置4所消耗的电力量。在下文,将穿过主干电路的电力量称为主干电路的电力量,将穿过分支电路的电力量称为分支电路的电力量,并将负载装置4所消耗的电力量称为负载装置4的电力量。此外,诸如空调和IH烹饪装置等的负载装置4经常以一对一的方式与分支电路相关联。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分支电路的电力量与负载装置4的电力量一致,因此以下仅说明“分支电路”,只要无需特别在分支电路和负载装置4之间进行区分即可。换句话说,如果不必将分支电路的电力量和负载装置4的电力量彼此区分开,则将说明负载装置4的电力量作为分支电路的电力量。
在例示示例中,为了简单地测量电力量,使用包括电流变换器的电流传感器作为电力传感器C0、C1~Cn。此外,电力传感器C0、C1~Cn优选被配置为测量电流和电压这两者以提高测量精度。检测器51具有对来自电力传感器C0、C1~Cn的输出进行诸如偏移调整、噪声去除、放大等的前置处理、以及将该前置处理之后的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的AD转换的功能。计算单元50被配置为包括由于程序的执行而进行工作的诸如微计算机等的装置作为主要硬件元件。通信I/F 52优选进行无线通信,并且可被配置为进行有线通信。测量装置5所测量到的电力量是采样时间(例如,1分钟)内的电力量。测量装置5将各采样时间的电力量作为测量值逐次发送至能量管理设备1。此外,上述的采样时间是示例,并且可以适当设置采样时间。
能量管理设备1包括:控制器11,用于与测量装置5进行通信;以及操作显示装置12,其包含显示控制器11所获得的信息的显示模块以及向控制器11给出指示的操作模块。在操作显示装置12中,对于显示模块使用诸如液晶显示器等的平板显示器,并且对于操作模块使用诸如推式按钮开关等的机械开关。操作显示装置12中的显示模块和操作模块可被配置为触摸面板、或者触摸面板和机械开关的组合。此外,操作显示装置12还包括用于对显示模块和操作模块进行操作的电路单元,并且显示模块和电路单元构成显示单元。
如图1所示,控制器11包括用于与其它装置进行通信的通信单元111。通信单元111包括:作为获取单元的通信I/F 1111,用于通过与测量装置5的通信来从测量装置5获取测量值;通信I/F 1112,用于与操作显示装置12进行通信;以及通信I/F 1113,用于与上位装置6进行通信。通信I/F 1113经由诸如因特网等的通信网络NT与上位装置6进行通信。上位装置6例如是计算机服务器,并且由负责发电和输电的电力公司或者代替电力公司进行电力管理的服务提供商来运营。上位装置6具有向控制器11通知与来自电力公司等的电力的供给状况相对应的电力量的缩减目标的功能。
控制器11包括计算单元110和存储单元112,从而管理需求方中的电力量的缩减目标。计算单元110被配置成包括由于程序的执行而进行工作的诸如微计算机等的装置作为主要硬件元件。控制器11还包括实时时钟(RTC)113,其中该RTC 113计时当前日期和时间。
计算单元110包括整体设置单元1101,其中该整体设置单元1101针对电力传感器C0所检测到的包括导电体L3的主干电路的电力量,设置相对于基准值(以下称为整体基准值)的缩减目标作为整体目标值。整体设置单元1101包括:目标指定单元1103,用于设置缩减目标;以及期间指定单元1104,用于指定执行电力缩减的对象期间。这里,给出缩减目标作为相对于作为整体基准值的电力量的缩减率,并且整体目标值是通过从作为整体基准值的电力量中减去与缩减率相对应的电力量所获得的电力量。缩减目标和整体目标值表示相同的概念,因而在下文被视为等同的。
期间指定单元1104将对象期间确定为从一天、一周、一个月或一年中作为天单位所选择的期间与期望实现缩减目标的时间带的组合。存储单元112中所设置的整体目标存储单元1121存储所确定的对象期间。例如,作为图4所示的示例,期间指定单元1104将短期、中期和长期这三个阶段的对象期间设置在整体对象存储单元1121中。在例示示例中,将短期设置为一天,将中期设置为一周,并将长期设置为两个月。换句话说,将短期设置为以“8月3日”的“13:00~16:00”作为对象期间,将中期设置为以“8月1日~8月7日”的“9:00~21:00”作为对象期间,并且将长期设置为以“7月1日~9月30日”的“9:00~21:00”作为对象期间。
整体设置单元1101中的目标指定单元1103针对各对象期间设置缩减目标(在图4中为缩减率)。在图4所示的示例中,将短期的缩减目标设置为20%,将中期的缩减目标设置为15%,并且将长期的缩减目标设置为10%。缩减目标是相对于适当确定的整体基准值的缩减率,并且原则上根据需求方的电力量的使用历史来获得整体基准值。此外,可以给出整体基准值作为基于需求方的家庭构成等的标准值。
整体设置单元1101存储在整体目标存储单元1121中的对象期间和缩减目标是经由通信I/F 1113从上位装置6给出的、或者通过使用者经由通信I/F1112对操作显示装置12进行操作所给出的。因此,可以按照使用者的意图或来自电力公司等的请求来确定对象期间和缩减目标。
另一方面,存储单元112包括:逐次存储单元1122,用于对从测量装置5所获取到的各采样时间的电力量进行累计并且存储该累计值;以及历史存储单元1123,其中针对各单位时间(例如,1小时)将电力量的累计值从逐次存储单元1122传送至历史存储单元1123。历史存储单元1123存储各单位时间的电力量的推移。
如图5所示,逐次存储单元1122分别累计针对各采样时间从测量装置5所获取到的主干电路(在图5中简单表示为主干)的电力量和分支电路(在图5中表示为多个分支D1~Dn)的电力量,并且存储累计值。在例示示例中,由于对各采样时间的电力量进行累计,因此没有指派时间戳。然而,逐次存储单元1122可以不存储各采样时间的电力量的累计值,而是利用时间戳存储针对各采样时间所获取到的电力量。
计算单元110在针对实时时钟113所计时的各正点,将逐次存储单元1122中所存储的电力量传送至历史存储单元1123。此时,计算单元110还将一小时之前的正点的时间戳存储在历史存储单元1123中。此外,在逐次存储单元1122将电力量传送至历史存储单元1123的情况下,计算单元110将逐次存储单元1122中所存储的电力量重置为0。
因此,如图6所示,历史存储单元1123将针对每一小时的主干电路(在图6中简单表示为主干)的电力量和分支电路(在图6中表示为多个分支D1~Dn)的电力量与时间戳相关联地进行存储。换句话说,历史存储单元1123针对每天存储24组电力量。此外,这些时间关系仅是示例。从测量装置5获取电力量的时间间隔可能不是采样时间,并且逐次存储单元1122将所存储的值传送至历史存储单元1123的时间间隔可能不是一小时而是15分钟或30分钟。
历史存储单元1123具有能够存储一年以上的电力量的存储容量。整体设置单元1101在响应于来自上位装置6的请求而将缩减目标设置在整体目标存储单元1121中的情况下,确定长期的缩减目标。在这种情况下,上位装置6给出期间和时间带以及缩减率。因此,整体设置单元1101将上位装置6所给出的期间和时间带以及缩减率作为长期的缩减目标存储在整体目标存储单元1121中。
可以根据针对一年前的相同时期内的主干电路的电力量的测量值的历史(实绩)来获得与这种长期缩减目标有关的整体基准值。这里,在长期的缩减目标中,期间的范围为数天,并且时间带的范围也为数小时。因此,在历史存储单元1123中所存储的电力量的实绩的测量值中,使用诸如所关注的期间内的测量值的峰值等的代表值作为整体基准值。除峰值以外,用作整体基准值的代表值还可以是平均值等。
本实施例的目的是针对各分支电路或各负载装置4设置缩减目标(个体目标值)。因此,在针对各分支电路或各负载装置4的电力量的测量值的历史中,根据在所关注的期间内所测量到的测量值的峰值或平均值来针对各分支电路或各负载装置4确定基准值(以下称为个体基准值),并且需要针对该个体基准值设置个体目标值。因此,计算单元110包括个体设置单元1102,其中该个体设置单元1102从历史存储单元1123提取所需的电力值,获得个体基准值,并且设置各分支电路的个体目标值。在下文,如果没有必要特别区分,则将个体目标值简称为“目标值”。
另一方面,个体设置单元1102所获得的各分支电路的电力量的代表值不是同月日的同时刻所生成的值。因此,根据针对各分支电路或各负载装置4的代表值的总和所获得的电力量通常与所关注的期间内的主干电路的电力量的代表值(主干电路的整体基准值)不一致。因此,为了根据历史存储单元1123中所存储的实际电力量确定针对各分支电路或各负载装置4的个体基准值,需要对实际电力量进行校正。
更加具体地进行说明。在提取所需电力量时,个体设置单元1102将所提取的电力量存储在存储单元112内所设置的个体目标存储单元1124中。如图7所示,个体目标存储单元1124包括如下区域,其中在该区域中,针对各分支电路或各负载装置4,将从历史存储单元1123所提取的电力量存储作为“校正之前的个体基准值”。此外,图7所示的个体目标存储单元1124示出如下示例:多个分支电路(分支D1~Dn)中的一部分分支电路(分支D1~D6)以一对一的方式与负载装置4(在图7中示出为负载装置41~46)相关联。
个体设置单元1102使用从历史存储单元1123所获得的主干电路的整体基准值相对于“校正之前的个体基准值”的总和的比率,从而对个体目标存储单元1124中所存储的针对各分支电路的各“校正之前的个体基准值”进行校正以计算针对各分支电路的个体基准值。换句话说,个体设置单元1102使用通过将针对各分支电路的“校正之前的个体基准值”乘以该比率所获得的值作为针对各分支电路的个体基准值。换句话说,使用以下等式来获得个体基准值。按逐次存储单元1122将所存储的值传送至历史存储单元1123的时间间隔来执行通过以下等式的计算。
个体基准值=(校正之前的个体基准值)×(主干电路的整体基准值)/(校正之前的个体基准值的总和)
将个体设置单元1102使用以上等式所获得的校正之后的个体基准值存储在个体目标存储单元1124中。通过将个体基准值乘以根据整体目标存储单元1121中所存储的缩减率所获得的系数来计算各分支电路的目标值。将所计算出的目标值存储在个体目标存储单元1124中。
例如,在图7所示的个体目标存储单元1124中、“校正之前的个体基准值”的总和为10kWh并且主干电路的整体基准值为9kWh的情况下,将通过将“校正之前的个体基准值”乘以0.9所获得的值存储在个体目标存储单元1124内的个体基准值的项中。此外,由于图4所示的整体目标存储单元1121中所存储的长期的缩减率为10%,因此将作为相对于个体基准值的90%的值存储在个体目标存储单元1124内的目标值的项中。
这样,本实施例中的个体设置单元1102将整体设置单元1101中所设置的整体目标值分配至各分支电路或各负载装置4的电力量。换句话说,通过将各个体基准值乘以缩减率来设置各分支电路或各负载装置4的目标值。
计算单元110包括显示指示单元1105,其中该显示指示单元1105使操作显示装置12显示个体目标存储单元1124中所存储的各分支电路的目标值、以及测量装置5所获取到的并且存储在历史存储单元1123中的当日的电力量。历史存储单元1123中所存储的当日的电力量包含测量装置5所测量到的最新的测量值。因此,将该测量值连同各分支电路的各目标值一起显示在操作显示装置12的画面上。
图8示出显示示例。在例示示例中,条形图G1示出针对一个分支电路(分支D7)的每一小时的电力量的推移,并且水平线T1表示针对该分支电路所设置的目标值(0.41kWh)。在图8中,横轴表示在利用24小时表示一天的情况下的时刻。在例示示例中,在10~11时的时间段内,电力量超过目标值。因此,11~12时的电力量可能超过目标值。因此,显示指示单元1105突出显示表示该时间段内的电力量的条形(在图中,粗线表示突出显示)。该显示引起使用者的注意以缩减要使用的电力量。
此外,尽管上述示例示出长期的缩减率恒定(10%)的情况,但如果对象期间重复,则优选采用所关注的期间内的最大缩减率。
实施例2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在控制器11的存储单元112中设置有可否存储单元1125。可否存储单元1125存储表示是否实施各分支电路的电力量的缩减的可否信息。图9所示的控制器11的结构与图1所示的控制器11的结构的不同之处在于有无可否存储单元1125。例如,在连接至分支电路的负载装置4是微波炉或电饭煲的情况下,难以缩减连接至分支电路的负载装置4的电力量。因此,可否信息指定了在所关注的分支电路上不进行或无法进行电力量的缩减。这样利用可否信息针对各分支电路指定是否缩减电力量。这样使得能够针对仅可以缩减电力量的分支电路,监视与针对主干电路所设置的整体目标值相对应的电力量的缩减状态。
此外,本实施例中的个体设置单元1102包括选择单元1106,其中该选择单元1106使使用者使用操作显示装置12来设置写入可否存储单元1125中的可否信息。选择单元1106指示显示指示单元1105在操作显示装置12的画面上进行如图10所示的显示。
图10所示的画面针对各分支电路显示用于选择电力缩减的可否的选择按钮B1~B8。在选择按钮B1~B8的显示区域中,显示字符串“能”或字符串“不能”。使用者可以在该画面处于显示中的情况下,在每次按下各选择按钮B1~B8时将字符串从“能”切换为“不能”或者从“不能”切换为“能”。
选择单元1106使选择按钮B1~B8的显示区域中所显示的字符串与可否信息相关联,并将与操作显示装置12的画面上所选择的字符串相对应的可否信息写入可否存储单元1125。换句话说,将针对使用者所选择的各分支电路的可否信息设置在可否存储单元1125中。图11示出与图10所示的画面相关联地写入可否存储单元1125中的可否信息。
此外,在例示示例中,假定操作显示装置12是触摸面板的情况。尽管由于针对选择按钮B1~B8的操作与针对推式按钮开关的操作相似、因而使用术语“按下”,但术语“按下”意味着指尖或笔尖等相对于各选择按钮B1~B8的显示区域触摸、或者靠近得达到几乎触摸的程度。
在实施例1中,通过将针对主干电路所设置的整体目标值均等地分配至所有分支电路来设置各分支电路的目标值。作为对比,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在一部分分支电路中电力量没有缩减,因此无法均等地分配整体目标值。因此,通过以下过程来设置各分支电路的目标值。
这里,与实施例1相同,假定获得针对各分支电路的各个体基准值。在图10和图11所示的示例中,例如,设置如图12所示的目标值。换句话说,在图10和图11所示的示例中,指定电力量没有缩减的两个分支电路(分支D5和分支D8)。因此,在这些分支电路中,目标值与个体基准值一致。此外,在其它分支电路中,目标值相对于个体基准值的缩减率大于针对主干电路所设置的缩减率。
与实施例1相同,在将主干电路的整体基准值设置为9kWh、并且作为缩减目标的缩减率为10%的情况下,主干电路的整体目标值变为8.1kWh。关于分支电路,“校正之前的个体基准值”的总和为10kWh,并且在该总和中,不能缩减的分支电路的“校正之前的个体基准值”的总和为2kWh。因此,其余的8kWh是为了实现主干电路的目标值所要缩减的电力量。因此,以下等式的关系成立。在下文,将作为电力量的缩减目标所选择的分支电路称为作为“分配对象”的分支电路。
(主干电路的整体目标值)=(与作为分配对象的分支电路有关的校正之前的个体基准值的总和)×α+(与除分配对象以外的分支电路有关的校正之前的个体基准值的总和)
因此,可以通过以下等式获得系数α。
α={(主干电路的整体目标值)-(与除分配对象以外的分支电路有关的校正之前的个体基准值的总和)}/(与作为分配对象的分支电路有关的校正之前的个体基准值的总和)
通过根据以上等式获得系数α、并将系数α与作为分配对象的各分支电路的校正之前的个体基准值相乘来计算作为分配对象的各分支电路的目标值。在图12所示的示例中,主干电路的整体目标值为8.1kWh,与作为分配对象的分支电路有关的校正之前的个体基准值的总和为8kWh,并且与除分配对象以外的分支电路有关的校正之前的个体基准值的总和为2kWh。因此,系数α变为α=(8.1-2)/8=0.7625。可以通过将系数α与作为分配对象的各分支电路的各校正之前的个体基准值相乘,来获得作为分配对象的各分支电路的各目标值。换句话说,在图12所示的示例中,可以通过将作为分配对象的各分支电路的各校正之前的个体基准值乘以0.7625,来获得作为分配对象的各分支电路的各目标值。此外,在图12中,使小数点后第三位四舍五入。图12中的各分支电路的目标值的总和变为8.09,这满足了主干电路的整体目标值。
如以上那样,在本实施例中,使用者自身选择不能进行电力量的缩减的分支电路,并且设置实现整体目标值所需的、除所选择的分支电路以外的各分支电路的目标值。因此,可以在维持不能进行电力量的缩减的负载装置4的操作的同时、获得用于实现整体目标值的目标值这一目标。操作显示装置12中所显示的信息与实施例1的信息相同。
尽管在上述示例中、使用者选择各分支电路的电力量的缩减的可否,但使用者可以选择电力量得以缩减的分支电路。换句话说,使用者可以积极地选择该使用者想要进行电力量的缩减的分支电路,而不是消极地选择不能进行电力量的缩减的分支电路。例如,如果负载装置4是允许缩减电力量的消耗电力相对较大的空调、照明装置和IH烹饪装置等,则使用者可以积极地选择与这些负载装置4相连接的分支电路以缩减电力量。选择之后的处理与上述操作相同。
另一方面,在积极地选择与如以上那样想要缩减电力量的负载装置4相连接的分支电路的情况下,可以整体针对负载装置4的各类型设置目标值。这里,如图13所示,假定如下情况:在八个分支电路中,三个电路与空调相连接,两个电路与照明装置相连接,一个电路与IH烹饪装置相连接,并且其余两个电路与(诸如插座等的)其它装置相连接。在图13所示的示例中,选择分别与空调、照明装置和IH烹饪装置相对应的分支电路作为缩减电力量的对象。此外,设置作为各类型的负载装置4的电力量的总和的目标值。在这种情况下,如图14所示,将如下条形图G2连同表示目标值(4kWh)的水平线T2一起进行显示,其中该条形图G2不是表示各个分支电路的电力量的测量值的推移、而是表示与相同类型的负载装置4相连接的分支电路的电力量的总和测量值的推移。
如图14所示的示例那样,管理通过对需求方整体内的所有相同类型的负载装置4进行求和所得的电力量,以使得能够进行针对负载装置4的各类型的目标管理。此外,与操作显示装置12的画面是以各分支电路为单位构成的情况相比,操作显示装置12的画面是以负载装置4的各类型为单位构成的。这还减轻了针对使用者的选择画面的负担。此外,尽管在上述示例中、针对负载装置4的各类型整体管理目标值,但还可以采用管理需求方的各房间的目标值的结构。
在上述操作中,将表示各分支电路的电力量的推移的条形图显示在操作显示装置12的画面上。作为对比,如图15A~15C所示,可以设置并排显示有各分支电路的目标值和个体基准值的画面,以使得一眼就能看见所有分支电路的值。
图15A示出如实施例1那样、将主干电路的整体目标值均等地分配至所有分支电路的情况的显示示例。在该图中,实心白色条形示出目标值,并且斜线阴影条形示出个体基准值(一年前的实际值)。此外,可以以不同的颜色显示目标值和个体基准值。此外,在操作显示装置12的画面上,针对各分支电路的个体基准值按降序排列。这样使得使用者能够直观地理解增大电力量的缩减量所需的分支电路,从而实现整体目标值。
图15B示出如实施例2那样、选择分支电路作为分配对象外的情况的显示示例。换句话说,根据如图15A那样所显示的状态,进行使表示目标值的条形上拉至个体基准值的水平的操作,这使得可以将相应的分支电路设置为分配对象外。例如,进行如下操作:利用指尖触摸条形,并且在触摸状态下向上滑动指尖以使该条形上升至个体基准值的水平。此外,代替表示目标值的实心白色条形,将从分配对象中被排除的分支电路显示作为斜线阴影条形。同样,在这种情况下,与表示个体基准值的条形相比,可以以不同的颜色显示表示从分配对象中被排除的分支电路的条形。如上述那样,在将分支电路从分配对象中排除的情况下,再次计算其它分支电路的目标值以改变表示目标值的条形的长度。个体设置单元1102进行该处理。
如图15B所示的示例那样,在将一部分分支电路从分配对象中排除的情况下,其余所有分支电路的目标值一律下降。然而,目标值的改变时的难度根据各分支电路而不同。因此,不仅可以进行使目标值上升至个体基准值的改变、而且还可以进行使目标值下降的改变。图15C示出将目标值改变成下降的情况的示例,并且分支D1和分支D3的分支电路的目标值下降。
在例示示例中,为了例示目标值改变,代替实心白色条形而显示交叉阴影条形。同样在这种情况下,优选以与其它条形不同的颜色显示改变后的目标值。此外,在分支D1和分支D3的分支电路的目标值改变的情况下,再次计算其余分支电路(分支D2、分支D4、分支D7和分支D6)的目标值,以使目标值上升。然而,仍使用实心白色条形来显示使用者无法直接改变的这些分支电路的目标值。个体设置单元1102还进行该处理。
如图15C所示的示例那样,在作为测量值的电力量较大的多个分支电路的目标值下降的情况下,容易实现主干电路的整体目标值。换句话说,使较小的电力量所穿过的分支电路的目标值下降,这使得反映在主干电路的电力量的缩减率上的比率减小。作为对比,使较大的电力量所穿过的分支电路的目标值下降,这使得对主干电路的电力量的缩减率的贡献度增大。因此,个体设置单元1102可以按测量到的电力量的降序选择一个或多个分支电路作为分配对象的分支电路。在这种情况下,仅需求方中电力量的水平较高的一个或多个分支电路变为分配对象。这样容易实现设置目标值的操作。
其它结构和操作与实施例1中的结构和操作相同,因此省略了针对这些结构和操作的说明。
实施例3
在实施例2中,使用者选择进行电力量的缩减的分配对象的分支电路。在本实施例中,说明如下结构示例:监视负载装置4中所使用的电力量的变化,并且使用变化模式来对负载装置4的类型进行分类,以自动提取连接有作为分配对象的负载装置4的分支电路。
具体地,控制器11的计算单元110包括类型分类单元1107(参见图9),其中该类型分类单元1107根据电力量的变化模式来对连接至分支电路的负载装置4的类型进行分类。将表示当日的电力量的推移的条形图和目标值显示在操作显示单元12的画面上的显示指示单元1105还显示用于根据负载装置4的类型来缩减电力量的建议。类型分类单元1107针对各预定时间段(逐次存储单元1122将所存储的值传送至历史存储单元1123的时间间隔)测量各分支电路的电力量,以基于该电力量的变化和适当设置的阈值的关系来将负载装置4分成三类。
例如,如图16A~16C所示,类型分类单元1107适当设置阈值Th(在例示示例中为100Wh)。对于始终消耗电力的诸如冰箱等的负载装置4,如图16A那样,针对各预定时间段的电力量从未低于阈值Th。此外,针对一天数次接通电源的诸如空调和照明装置等的负载装置4,如图16B那样,针对各预定时间段的电力量以相对较高的频度超过阈值Th,但也产生电力量没有超过阈值Th的时间带。另外,对于在短时间段内或以低频度接通电源的负载装置4,如图16C那样,电力量以相对极低的频度超过阈值Th。
因此,将一天内各预定时间段的电力量超过阈值Th的次数划分成多个阶段使得能够对连接至分支电路的负载装置4的类型进行粗略分类。在下文,将具有如图16A那样的电力量的变化模式的负载装置4称为类型1,将如图16B那样的负载装置4称为类型2,并将如图16C那样的负载装置4称为类型3。例如,将每一小时的电力量与阈值Th进行比较使得可以根据电力量超过阈值Th的次数来将负载装置4分类成类型1、类型2或类型3。例如,可以将电力量超过阈值Th的次数中的20次以上分类为类型1,将4次以上且19次以下分类为类型2,并且将3次以下分类为类型3。
在这种情况下,将连接有类型1的负载装置4的分支电路判断为不能缩减电力量。将连接有类型1的负载装置4的分支电路作为不进行电力量的缩减的分支电路从分配对象中排除。此外,在一些情况下,即使针对诸如冰箱等的类型1的负载装置4,也能够通过设置室内温度来缩减电力量。在负载电路4是冰箱的情况下,可以将表示可以通过提高室内温度来进行电力量的缩减的建议显示在操作显示装置12的画面上。
此外,将连接有类型2或类型3的负载装置4的分支电路判断为能够缩减电力量。此外,优选根据电力量超过阈值Th的次数来向使用者给出如下建议:是在执行电力缩减的对象期间缩减电力量、还是在对象期间外通过使用负载装置4来缩减对象期间的电力量。将这种建议显示在操作显示装置12的画面上。
对于运转频度较低的类型3的负载装置4,给出用以将类型3的负载装置4处于使用中的时间带从对象期间排除的建议。此外,对于类型2的负载装置4,给出用以缩短使用中的时间、或者选择要消耗的电力量较小的操作的建议。例如,对于作为类型2的负载装置4的空调,给出用以在空调运行了特定时间之后停止运转的建议。注意,上述示例中的数值是示例,并且根据实际使用环境来适当设置。
图17A~17C各自示出操作显示装置12的画面的显示示例。在与连接有类型1的负载装置4的分支电路相对应的图17A中,示出表示每一小时的电力量的条形图和表示目标值的水平线T1,并且由于电力量超过目标值,因此示出“请切换至节能运转模式”的建议。在与连接有类型2的负载装置4的分支电路相对应的图17B中,由于电力量超过目标值,因此示出“装置在继续使用中。请断开电源”的建议。另外,在与连接有类型3的负载装置4的分支电路相对应的图17C中,由于电力量超过目标值,因此示出“今后推荐使用除节能时间带以外的时间带”的建议。
其它结构和操作与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的结构和操作相同,因此省略了针对这些结构和操作的说明。
尽管利用优选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没有背离本发明的原始精神和范围、即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进行各种变化和修改。

Claims (9)

1.一种能量管理设备,包括:
获取单元,其被配置为从测量装置获取需求方处的各分支电路或各负载装置的电力量以及主干电路的电力量的测量值;
整体设置单元,其被配置为基于所述主干电路的电力量的测量值的历史来获得整体基准值,并且将相对于所述整体基准值的缩减目标设置为整体目标值;
个体设置单元,其被配置为通过将所述整体设置单元所设置的所述整体目标值分配至作为分配对象的各所述分支电路或各所述负载装置的电力量,来设置个体目标值;以及
显示单元,其被配置为将所述个体目标值和所述获取单元所获取到的所述测量值显示在一个画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量管理设备,其中,所述整体设置单元包括期间指定单元,所述期间指定单元被配置为指定设置所述整体目标值的对象期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能量管理设备,其中,所述个体设置单元进行以下操作:
通过将作为所述分配对象的所述分支电路或所述负载装置的电力量乘以如下比率来获得个体基准值,其中所述比率是所述主干电路的电力量相对于作为所述分配对象的所述分支电路或所述负载装置的电力量的所述测量值的总和的比率,以及
通过将所述整体目标值均等地分配至所述个体基准值来设置所述个体目标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能量管理设备,其中,所述个体设置单元进行以下操作:
基于所述分支电路或所述负载装置的电力量的测量值的历史,来获得校正之前的个体基准值,
通过将各所述分支电路或各所述负载装置的所述校正之前的个体基准值乘以如下比率来获得个体基准值,其中所述比率是所述整体基准值相对于作为所述分配对象的所述分支电路或所述负载装置中的所述校正之前的个体基准值的总和的比率,以及
通过将所述整体目标值均等地分配至所述个体基准值来设置所述个体目标值。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能量管理设备,其中,还包括可否存储单元,所述可否存储单元被配置为存储表示针对各所述分支电路或各所述负载装置是否实施电力缩减的可否信息,
其中,所述个体设置单元包括选择单元,所述选择单元被配置为使得使用者设置写入所述可否存储单元中的所述可否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能量管理设备,其中,所述个体设置单元按降序排列所述分支电路或所述负载装置的电力量,并且选择所述分支电路或所述负载装置的电力量排在前面的一个或多个所述分支电路或所述负载装置作为所述分配对象。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能量管理设备,其中,还包括:
类型分类单元,其被配置为使用所述分支电路或所述负载装置的电力量的变化模式来对电力变化的类型进行分类;以及
显示指示单元,其被配置为使所述显示单元显示如下建议,其中所述建议用于使用所述类型分类单元分类后的类型来缩减所述分支电路或所述负载装置的电力量。
8.一种能量管理系统,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能量管理设备;以及
所述测量装置,其安装至需求方处所设置的配电板或需求方所使用的负载装置,并且被配置为测量电力量。
9.一种存储有程序的存储介质,所述程序用以使计算机用作包括以下单元的能量管理设备:
获取单元,其被配置为从测量装置获取需求方处的各分支电路或各负载装置的电力量以及主干电路的电力量的测量值;
整体设置单元,其被配置为基于所述主干电路的电力量的测量值的历史来获得整体基准值,并且将相对于所述整体基准值的缩减目标设置为整体目标值;
个体设置单元,其被配置为通过将所述整体设置单元所设置的所述整体目标值分配至作为分配对象的各所述分支电路或各所述负载装置的电力量,来设置个体目标值;以及
显示单元,其被配置为将所述个体目标值和所述获取单元所获取到的所述测量值显示在一个画面上。
CN201380017974.4A 2012-03-30 2013-02-06 能量管理设备、能量管理系统和存储有程序的存储介质 Pending CN10420556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80773 2012-03-30
JP2012080773A JP5991611B2 (ja) 2012-03-30 2012-03-30 エネルギー管理装置、エネルギー管理システム、プログラム
PCT/JP2013/000634 WO2013145525A1 (ja) 2012-03-30 2013-02-06 エネルギー管理装置、エネルギー管理システム、プログラムを記憶する記憶媒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05564A true CN104205564A (zh) 2014-12-10

Family

ID=492588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17974.4A Pending CN104205564A (zh) 2012-03-30 2013-02-06 能量管理设备、能量管理系统和存储有程序的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588159B2 (zh)
EP (1) EP2833505A4 (zh)
JP (1) JP5991611B2 (zh)
CN (1) CN104205564A (zh)
WO (1) WO2013145525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29342A (zh) * 2016-05-09 2016-09-07 湖北日海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源分配柜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5075438A (ja) * 2013-10-10 2015-04-20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電力表示装置
JP2016006577A (ja) * 2014-06-20 2016-01-14 キヤノンマーケティングジャパ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並びに、情報処理システム、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7038452A (ja) * 2015-08-07 2017-02-16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制御方法、制御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6689395B2 (ja) * 2016-10-11 2020-04-2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制御装置、電力管理システム、電力管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20230148149A1 (en) * 2021-11-08 2023-05-11 Johnson Controls Tyco IP Holdings LLP Building automation system with resource consumption tracking features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51463A (ja) * 2000-08-01 2002-02-15 Hitachi Ltd 電力負荷制御システム
JP2005234746A (ja) * 2004-02-18 2005-09-0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エネルギ管理システム
CN1941538A (zh) * 2005-09-29 2007-04-04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互联系统
CN101346028A (zh) * 2008-08-28 2009-01-14 上海电机成套联合有限公司 智能节电最优控制方法
US20090235097A1 (en) * 2008-03-14 2009-09-17 Microsoft Corporation Data Center Power Management
WO2011030200A1 (ja) * 2009-09-09 2011-03-17 パナソニック電工株式会社 電力制御システム
CN102193538A (zh) * 2010-02-26 2011-09-21 佳能株式会社 电力控制设备和电力控制系统
JP2011223053A (ja) * 2010-04-02 2011-11-04 Panasonic Electric Works Co Ltd 機器制御システ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784354B2 (ja) 1995-08-09 1998-08-06 株式会社電興社 節約料金表示装置
JP4228539B2 (ja) 2000-12-28 2009-02-2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省エネルギー効果演算システム、その演算方法
JP2003088004A (ja) 2001-07-02 2003-03-2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力管理装置
JP5127479B2 (ja) * 2008-01-29 2013-01-23 株式会社東芝 行動改善支援装置及び行動改善支援方法
JP2011142753A (ja) 2010-01-07 2011-07-21 Panasonic Corp 家電機器制御装置及び家電機器制御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51463A (ja) * 2000-08-01 2002-02-15 Hitachi Ltd 電力負荷制御システム
JP2005234746A (ja) * 2004-02-18 2005-09-0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エネルギ管理システム
CN1941538A (zh) * 2005-09-29 2007-04-04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互联系统
US20090235097A1 (en) * 2008-03-14 2009-09-17 Microsoft Corporation Data Center Power Management
CN101346028A (zh) * 2008-08-28 2009-01-14 上海电机成套联合有限公司 智能节电最优控制方法
WO2011030200A1 (ja) * 2009-09-09 2011-03-17 パナソニック電工株式会社 電力制御システム
CN102193538A (zh) * 2010-02-26 2011-09-21 佳能株式会社 电力控制设备和电力控制系统
JP2011223053A (ja) * 2010-04-02 2011-11-04 Panasonic Electric Works Co Ltd 機器制御システム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29342A (zh) * 2016-05-09 2016-09-07 湖北日海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源分配柜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50008900A1 (en) 2015-01-08
JP5991611B2 (ja) 2016-09-14
JP2013211998A (ja) 2013-10-10
EP2833505A4 (en) 2015-11-11
WO2013145525A1 (ja) 2013-10-03
EP2833505A1 (en) 2015-02-04
US9588159B2 (en) 2017-03-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648482B1 (ja) 分析装置及び計測管理システム
CN104205564A (zh) 能量管理设备、能量管理系统和存储有程序的存储介质
US11663681B2 (en) System to make consumers aware of electricity usage
US9292031B2 (en) Household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JP6583265B2 (ja) 監視装置、監視システム、監視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958599B2 (ja) 監視装置、監視システム、監視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232021B2 (ja) 消費特性に応じた電力消費量の予測方法、電力消費量予測モデルの生成方法、電力消費量の予測装置
WO2015087470A1 (ja) 需要予測装置、プログラム
GB2492216A (en) Power consumption predic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JP5948675B2 (ja) エネルギー管理装置、プログラム
JP4606257B2 (ja) デマンド要因分析システムおよびデマンド要因分析方法
JP5945820B2 (ja) エネルギー管理装置、エネルギー管理システム、プログラム
JP6876953B2 (ja) 情報提示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情報提示システム
JP2017191522A (ja) 電気料金試算システム、電気料金試算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16106514A (ja) エネルギー管理装置、プログラム
JP2015102526A (ja) 電力推定装置及び電力推定方法
JP5992678B2 (ja) 電力監視システム
JP6722060B2 (ja) プロセッサ、電力管理装置、およびemsサーバ
KR20160040401A (ko) 홈 네트워크 기반의 에너지 사용량 모니터링 시스템 및 에너지 사용량 모니터링 방법
WO2016186069A1 (ja) インセンティブ予測量提示装置
JP6851007B2 (ja) 表示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表示システム
JP7445929B2 (ja) 情報配信システム、情報配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6440082B2 (ja) エネルギー管理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7189107A (ja) エネルギー管理装置、プログラム
KR20160126345A (ko) 계량기 표시장치 및 표시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120

Address after: Osaka Japan

Applicant after: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Applicant befor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Ltd.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