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85737A - 送风机 - Google Patents

送风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185737A
CN104185737A CN201380016227.9A CN201380016227A CN104185737A CN 104185737 A CN104185737 A CN 104185737A CN 201380016227 A CN201380016227 A CN 201380016227A CN 104185737 A CN104185737 A CN 1041857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handle portion
motor
fan
gas fa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1622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185737B (zh
Inventor
金泽透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208872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988659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208872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988658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1857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857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1857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8573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5/00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 F04D25/02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 F04D25/08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working fluid being air, e.g. for ventil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8/0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 F24F8/3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ionis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19/00Axial-flow pumps
    • F04D19/002Axial flow f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5/00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 F04D25/02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 F04D25/06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pump being electrically drive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005Decorative aspects, i.e. features which have no effect on the functioning of the pum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提供携带容易而便利性高的送风机,而且提供对送风功能的不利影响小,以既能确保安全性又能辐射带电粒子的方式构成的送风机。利用电机(33)对连结到电机(33)的输出轴(33a)的风扇(4)进行旋转驱动来送风。在电机收纳部(3)中收纳有电机(33),覆盖风扇(4)的外周缘部和电机(33)侧的侧部的呈凸缘状的风扇罩后分体(72)固定于电机收纳部(3)的输出轴(33a)侧的端部。把手部(2)立设于电机收纳部(3)的外表面的输出轴(33a)的轴线方向的中途部,风扇罩后分体(72)具有与把手部(2)相对而外周侧向风扇(4)侧倾斜的锥状部(T)。在把手部(2)的中途部设置有供空气流通的流通路径(25),产生释放到流通路径(25)的正离子和负离子的离子发生器(9)内置于把手部(2)的基端部。

Description

送风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所吸入的空气吹出的送风机,而且涉及为了进行空气净化而构成为能辐射带电粒子的送风机。
背景技术
以往,在扇风机等送风机中,已提出在送出所希望的流量和方向的风的送风功能的基础上附加各种功能的送风机。
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送风机设为将产生作为带电粒子的负离子的负离子发生器简单地加装于送风机的构成。例如,通过在作为送风机的携带容易的扇风机的叶轮(风扇)的前方或者后方附近设置负离子发生器,能够容易地得到凉风感,并且能同时得到通过负离子恢复精神等有益的生理学效果。
另外,作为产生带电粒子的方法,已知在空气中进行放电来产生H+(H2O)m、O2 -(H2O)n等由水分子凝集的正和负的离子的方法。在此,m和n为任意的自然数。作为产生带电粒子的其它方法,还有对通过冷却后的电极上的结露等聚集的水施加高电压从而产生雾状的带电的水粒子(以下,标记为带电水粒子。)的方法等。由水分子凝集的离子、带电水粒子等带电粒子起到使空气中的细菌非活性化等净化空气的效果。
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现有的送风机。该送风机由收纳电机的电机收纳部、连结到电机的输出轴而通过旋转向轴长方向送风的风扇、覆盖该风扇的风扇罩等构成。电机收纳部呈有底圆筒状,电机的输出轴从电机收纳部的一端面突出。风扇连结到从电机收纳部突出的输出轴。风扇罩通过螺母等固定于电机收纳部的一端面。电机收纳部由立设在载置于地面的基座上的支柱支撑。风扇罩装配有把手部。
另外,在专利文献3中,送风机的风扇罩装配有由金属线形成的把手部,使用者能够通过将指尖插入把手部与风扇罩之间的间隙抓住把手部将其提起来携带送风机。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平09-245935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平07-077194号公报
专利文献3:特开2009-26413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现有的送风机中,负离子发生器对放电电极施加负的高电压而发生放电来产生负离子,因此,在加装于送风机的外表面的情况下,婴幼儿等有可能会触摸,安全性存在问题。另外,在诸如将负离子发生器配置于叶轮的前方的情况下,根据负离子发生器的外形的不同,有时送风的气流会紊乱,还存在对送风功能带来不利影响的问题。
另外,在专利文献2和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现有的送风机中,虽然形成有搬运时使用的把手部,但在诸如搬运中送风机在前后方向摇晃的情况下,无法对抗摇晃而握紧把手部,导致送风机摇晃而变得不稳定。实际上,在如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那样由金属线形成把手部的情况下,金属线会在手中旋转,不发生摇晃地抓住送风机是困难的。
为了能对抗因送风机的摇晃产生的力矩而抓住把手部,可以考虑设为以下构成:在把手部中将截面尺寸为10~30mm见方程度的用于握持的杆体通过粘接等与金属线结合,使把手部的外形变大。但是,在该构成中,有可能对结合部分施加大的负荷而导致杆体从金属线剥落,得到所希望的结果是困难的。
因此,可以考虑设为将截面尺寸为10~30mm见方程度的把手部结合于电机收纳部的圆筒侧面的构成。例如,如果将把手部与圆筒状的电机收纳部形成为一体或者利用紧固件将作为具有装配法兰的分体的把手部固定于电机收纳部的圆筒侧面,则能充分确保把手部与电机收纳部之间的结合强度。
然而,在为了代替设置于上述风扇罩的把手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把手部)而在完全相同的位置配置截面尺寸为10~30mm见方程度的把手部的情况下,与把手部的外形变大的量相应地,风扇罩与把手部之间的间隙变窄,而存在难以插入指尖的问题。另外,在送风机的搬运中为了对抗送风机的摇晃将把手部抓住而进行使指尖微动的动作的情况下,如果风扇罩与把手部之间的间隙窄,则还存在风扇罩会干扰到所动的指尖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状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携带容易而便利性高的送风机,而且提供对送风功能的不利影响小,以既能确保安全性又能辐射带电粒子的方式构成的送风机。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送风机利用连结到电机的输出轴的叶轮进行送风,其特征在于,具备:电机收纳部,其收纳上述电机;叶轮罩,其固定于该电机收纳部,覆盖上述叶轮的外周缘部和上述电机侧的侧部,呈凸缘状;以及把手部,其立设于该电机收纳部的外表面的上述输出轴方向的中途部,上述叶轮罩具有与上述把手部相对而外周侧向上述叶轮侧倾斜的锥状部。
在本发明中,利用电机对连结到电机的输出轴的叶轮进行旋转驱动来送风。在电机收纳部中收纳有电机,固定有覆盖叶轮的外周缘部和电机侧的侧部的呈凸缘状的叶轮罩。把手部立设于电机收纳部的外表面的上述输出轴方向的中途部。叶轮罩具有与把手部相对而外周侧向叶轮侧倾斜的锥状部,因此,能充分确保把手部与叶轮罩之间的间隙,把手部容易持握,送风机的携带变得容易。
本发明的送风机的特征在于,叶轮罩具有嵌合于上述电机收纳部的嵌合部。
在本发明中,叶轮罩具有嵌合于电机收纳部的嵌合部,因此,在将叶轮罩装配到电机收纳部时,通过使嵌合部嵌合于电机收纳部来决定径向的位置,组装变得容易。
本发明的送风机的特征在于,上述叶轮罩与上述把手部接触。
在本发明中,叶轮罩与把手部接触,叶轮罩由把手部赋能支撑,因此,能抑制在利用电机使叶轮旋转时产生的振动所导致的叶轮罩的摆动。
本发明的送风机的特征在于,上述把手部在中途部具有供空气流通的流通路径,具备产生释放到该流通路径的带电粒子的带电粒子发生器。
在本发明中,把手部在中途部具有供空气流通的流通路径,由带电粒子发生器产生释放到流通路径的带电粒子。带电粒子与流通于流通路径的空气一起由叶轮吸入、吹出。利用从叶轮吹出的带电粒子净化空气。
本发明的送风机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流通路径的开口处配置有具有通气性的罩,上述带电粒子发生器具有:放电电极,其露出于上述流通路径;以及感应电极,其与该放电电极相对,在与该放电电极之间被施加高电压。
在本发明中,在流通路径的开口处配置有具有通气性的罩,带电粒子发生器具有:放电电极,其露出于流通路径;以及感应电极,其与该放电电极相对,在与该放电电极之间被施加高电压。放电电极露出到流通路径内,因此,在放电电极的附近产生的带电粒子容易随着流通路径内的气流被运送,能够更有效地辐射带电粒子。在流通路径的开口处配置有通气罩,因此,即使在与感应电极之间被施加高电压的放电电极露出于流通路径,也能防止从外部接触放电电极。
本发明的送风机的特征在于,上述把手部包括在上述输出轴方向的中途部重叠的两个分体,上述带电粒子发生器被上述两个分体夹持。
在本发明中,把手部包括在输出轴方向的中途部重叠的两个分体,带电粒子发生器被两个分体夹持,因此,带电粒子发生器的装配是容易的。
本发明的送风机的特征在于,上述把手部与上述电机收纳部一体地形成。
在本发明中,把手部与电机收纳部一体地形成,因此,把手部与电机收纳部的结合变得牢固,并且部件数量和组装工时减少,从而制造变得容易。
本发明的送风机的特征在于,在送风机主体的水平方向的大致重心位置配置有上述把手部,上述送风机主体是将上述电机收纳部连结到支柱的上部而成的,上述支柱立设在应载置于地面的基座上。
在本发明中,送风机主体是将电机收纳部连结到立设在应载置于地面的基座上的支柱的上部而构成的,在送风机主体的水平方向的大致重心位置配置有把手部。由此,在从送风机主体置于地面的状态变化为把手部被抓住而被提起的状态时,送风机主体的姿势不变,因此携带变得容易。
本发明的送风机利用连结到电机的输出轴的叶轮进行送风,其特征在于,具备:电机收纳部,其收纳上述电机;把手部,其立设于该电机收纳部的外表面,在中途部具有供空气流通的流通路径;以及带电粒子发生器,其内置于上述把手部的基端部,产生释放到上述流通路径的带电粒子。
在本发明中,利用电机对连结到电机的输出轴的叶轮进行旋转驱动来送风。在电机收纳部中收纳有电机,在该电机收纳部的外表面立设有把手部。在把手部的中途部设置有供空气流通的流通路径,产生释放到流通路径的带电粒子的带电粒子发生器内置于把手部的基端部,因此能防止从外部接触带电粒子发生器。另外,在叶轮向与电机收纳部侧相反一侧的方向送风的情况下,把手部处于与叶轮的送风方向相反的一侧,因此能抑制对叶轮的送风功能的影响。
本发明的送风机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流通路径的开口处配置有具有通气性的罩,上述带电粒子发生器具有:放电电极,其露出于上述流通路径;以及感应电极,其与该放电电极相对,在与该放电电极之间被施加高电压。
在本发明中,在流通路径的开口处配置有具有通气性的罩,带电粒子发生器具有:放电电极,其露出于流通路径;以及感应电极,其与该放电电极相对,在与该放电电极之间被施加高电压。放电电极露出到流通路径内,因此,在放电电极的附近产生的带电粒子容易随着流通路径内的气流被运送,能够更有效地辐射带电粒子。在流通路径的开口处配置有通气罩,因此,即使在与感应电极之间被施加高电压的放电电极露出于流通路径,也能防止从外部接触放电电极。
本发明的送风机的特征在于,上述把手部包括在上述输出轴方向的中途部重叠的两个分体,上述带电粒子发生器被上述两个分体夹持。
在本发明中,把手部包括在输出轴方向的中途部重叠的两个分体,带电粒子发生器被两个分体夹持,因此,带电粒子发生器的装配是容易的。
本发明的送风机的特征在于,上述电机收纳部呈以上述输出轴的轴线方向为轴方向的筒状。
在本发明中,电机收纳部呈以输出轴的轴线方向为轴方向的筒状,因此,送风机的气流稳定。
本发明的送风机的特征在于,上述流通路径以在上述输出轴的轴线方向贯通上述把手部的方式设置。
在本发明中,流通路径在输出轴的轴线方向贯通把手部,因此,带电粒子容易随着流通路径内的气流被运送。
本发明的送风机的特征在于,上述把手部在前端部具有贯通于上述输出轴的轴线方向的横长的手插通孔。
在本发明中,在把手部的前端部具有贯通于输出轴的轴线方向的横长的手插通孔,因此,携带变得容易。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利用电机对连结到电机的输出轴的叶轮进行旋转驱动来送风。在电机收纳部中收纳有电机,固定有覆盖叶轮的外周缘部和电机侧的侧部的呈凸缘状的叶轮罩。把手部立设于电机收纳部的外表面的上述输出轴方向的中途部。叶轮罩具有与把手部相对而外周侧向叶轮侧倾斜的锥状部。因此,能充分确保把手部与叶轮罩之间的间隙,把手部容易持握,送风机的携带变得容易,从而能够提高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的扇风机的正面侧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的扇风机的背面侧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3是实施方式的扇风机的侧视图。
图4是从背面侧示出电机收纳部的内部的立体图。
图5是电机收纳部周边的示意性侧视截面图。
图6是离子发生器的外观立体图。
图7是离子发生器的电路图。
图8是示出扇风机的控制系统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示出该实施方式的附图,以扇风机作为送风机的例子来详细说明本发明。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的扇风机1的正面侧的外观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的扇风机1的背面侧的外观的立体图,图3是实施方式的扇风机1的侧视图。在以下的说明中,在图中使用以箭头表示的上下、左右以及前后。
扇风机1由扇风机主体(送风机主体)10、电源线13以及未图示的遥控器等构成。扇风机主体10具备基座11、支柱12、电机收纳部3、风扇(叶轮)4、风扇罩(叶轮罩)7、把手部2以及离子发生器9(带电粒子发生器,参照图4)等。基座11呈圆盘状而载置于地面。在基座11的上面前侧设置有具备使用者用于使扇风机1动作的各种操作键等的操作面板11a,在中央部稍稍靠后的位置立设有支柱12。风扇4、风扇罩7以及把手部2等装配于电机收纳部3。扇风机主体10是将电机收纳部3连结到立设于基座11的支柱12的上部而成的。电源线13具有可插入商用电源插座及从其拔出的电源插头。此外,也可以设为如下构成:在基座11的周缘部设置DC输入用的插孔,电源线13构成为具备可插入该插孔及从其拔出的插头和AC适配器,在将来自商用电源的交流变换为直流后供给到扇风机主体10。
图4是从背面侧示出电机收纳部3的内部的立体图,图5是电机收纳部3周边的示意性侧视截面图。电机收纳部3具备呈大致圆柱形的电机33、收纳该电机33的壳体30等。电机33具有从一侧突出的输出轴33a,在输出轴33a的前端部装配有风扇4。在壳体30的内部,除了配置有电机33以外,还配置有对向该电机33等的电线和控制信号线进行中继的中继电路部35。壳体30呈以输出轴33a的轴线方向为轴方向的有底圆筒状,在上部形成有把手部2。壳体30包括在轴方向的中途部重叠的壳体前分体31和壳体后分体32。
壳体前分体31呈在前侧有底的圆筒状。在壳体前分体31的前侧底部设置有卡合圆筒31a,卡合圆筒31a与输出轴33a同心。在卡合圆筒31a的外周面形成有外螺纹,其与形成于螺母34的内周面的内螺纹螺合。在壳体前分体31的外周面的上部一体地形成有后述的把手部前分体21。电机33被螺钉锁固于壳体前分体31的前侧底部,壳体后分体32的前端部嵌合于壳体前分体31的后端部,从而壳体后分体32被螺钉锁固。因此,通过将螺钉取下可将嵌合于壳体前分体31的壳体后分体32拆下,从而露出电机33。
壳体后分体32呈在后侧有底的圆筒状,在外周面的上部一体地形成有后述的把手部后分体22。此外,壳体30的形状不限于上述的有底圆筒状,也可以是有底方筒状。另外,筒状的壳体30的轴方向也可以是与输出轴33a交叉的轴方向,在该情况下,只要把手部2立设于壳体30的上部外表面且立设于输出轴33a的轴线方向的中途部即可。
风扇4是具备固定于电机33的输出轴33a的圆筒状的凸起部42、在周方向呈等间隔配置地设置于该凸起部42的多个叶片41等的螺旋桨式风扇。风扇4伴随电机33的输出轴33a的旋转而一体地旋转。在风扇4上设置有覆盖该风扇4的周围的具有通气性的风扇罩7。风扇罩7具备:风扇罩前分体71,其覆盖风扇4的前侧至外周缘部;以及风扇罩后分体72,其从后侧至外周缘部覆盖风扇4,与风扇罩前分体71嵌合。
风扇罩后分体72呈深碟状,从圆环状的底部72a向前方形成有圆筒状的嵌合部72b。嵌合部72b与输出轴33a同轴,嵌合部72b的内周面嵌合于壳体前分体31的前侧端部31b的外周面,通过该嵌合来决定风扇罩后分体72的径向的位置。另外,在嵌合部72b的前侧端部设置有圆环状的法兰72c。通过螺母34的紧固,在由螺母34与壳体前分体31的前侧底部夹持法兰72c的状态下将风扇罩后分体72固定。
风扇罩后分体72的侧面部72d呈前侧较宽的圆锥状,从底部72a的外周缘绵延至外周环72e,覆盖风扇4的后侧部和外周缘部。侧面部72d的棱线在底部72a侧朝内呈凸状,在外周环72e侧朝外呈凸状,在中间形成平滑连接的曲线。风扇罩后分体72具有与后述的把手部2相对的锥状部分T,在锥状部分T中,外周侧向风扇4侧倾斜。此外,风扇罩前分体71通过使外周环71e嵌合于风扇罩后分体72的外周环72e而卡止,覆盖风扇4的前侧部。
把手部2呈中空的棱锥台形状,在前端部形成有贯通孔23(手插通孔),贯通孔23的上侧的缘部为把手24。优选把手24设为使用者容易持握的形状和尺寸,在本实施方式中,前后宽度设为10~30mm程度,左右宽度设为80mm~100mm程度,高度设为5~15mm程度。另外,为了使得使用者的手容易进入,贯通孔23的开口的高度设为15~30mm程度,左右宽度设为80mm~100mm程度。另外,在把手部2的中途部形成有前后贯通的流通路径25。此外,详细来说,上述的风扇罩后分体72的锥状部分T与把手部2的中途部(上下方向的中央稍稍下方)至前端部的把手24的部分相对。而且,把手部2也可以以在基端部的前面与风扇罩后分体72的底部72a的外表面接触的方式构成。
把手部2包括:把手部前分体21,其与壳体前分体31一体形成;以及把手部后分体22,其与壳体后分体32一体形成。把手部前分体21呈矩形板状,形成把手部2的前侧壁。把手部前分体21配置于壳体前分体31的靠后端部的位置,若从壳体30整体来看,则配置于轴方向的中途部稍稍靠前的位置。把手部后分体22呈中空的棱锥台形状,形成把手部2的后侧壁、左右侧壁以及上部侧壁。如上所述,在使壳体后分体32的前端部嵌合于壳体前分体31的后端部时,把手部后分体22在把手部前分体21的周缘形成的左右侧壁和上部侧壁的前方的缘重叠。形成于把手部后分体22的贯通孔23的上侧的缘部与形成于把手部前分体21的贯通孔23的上侧的缘部重叠而一体化,从而形成把手24。
在流通路径25的前侧的开口处形成有前罩部21a(罩),在后侧的开口处形成有后罩部22a(罩)。前罩部21a具有多个纵棂条和横棂条,在棂条与棂条之间形成有通气孔。后罩部22a具有多个横棂条,与前罩部21a同样,在棂条与棂条之间形成有通气孔。在前罩部21a和后罩部22a中,棂条的间隔设为约5mm程度,从而使得手指不会进入到流通路径25内。此外,棂条的配置和间隔不限于上述的配置和间隔。
把手部2内置有离子发生器9。离子发生器9夹持在把手部前分体21的基端侧的内壁面与形成于把手部后分体22的流通路径25的下部侧壁22b的前侧端面之间。离子发生器9以后述的电极部露出于流通路径25的方式配置。另外,向离子发生器9供给电力和控制信号的电缆9a从把手部2的基端部内部连接至壳体30内的中继电路部35。
把手部2配置于扇风机主体10的水平方向的大致重心位置。详细地说,扇风机主体10的前后方向的重心位置处于支柱12的稍稍前侧,把手部2位于该前后方向的重心位置的铅垂上方。而且,左右方向的重心位置大致位于电机33的输出轴33a上,按包含该输出轴33a的铅垂面对称地形成把手部2。
图6是离子发生器9的外观立体图。离子发生器9具备电极部91、92、离子发生器主体93以及电极罩94。离子发生器主体93是呈大致长方体的箱体,内置有电路。电极部91具备针状的放电电极91a和与该放电电极91a相对的感应电极91b,电极部92也同样地具备针状的放电电极92a和与该放电电极92a相对的感应电极92b。在电极部91、92中分别设置有放电电极91a、92a,放电电极91a、92a在设置于离子发生器主体93的一侧面的两个贯通孔各自的内侧与该贯通孔同心。电极罩94呈长方形的板状,长边方向的两端部折弯而装配于离子发生器主体93,覆盖针状的放电电极91a、92a的前端部。由内置在离子发生器主体93内的电路将高电压施加到放电电极91a与感应电极91b之间和放电电极92a与感应电极92b之间。
图7是离子发生器9的电路图。离子发生器9具备:升压电路90a,其对被供给100V的交流电压的端子T1和端子T2间的施加电压进行升压;以及电压施加电路90b,其将升压电路90a进行升压而得到的电压施加到电极部91、92。离子发生器9的电路以如下方式构成:由电压施加电路90b将在升压电路90a中升压而得到的高电压施加到放电电极91a与感应电极91b之间和放电电极92a与感应电极92b之间,由此,在电极间发生放电。
在电极部91、92中,通过放电使空气中的水分离子化,由此,产生作为正离子的H+(H2O)m(m为任意的自然数)和作为负离子的O2 -(H2O)n(n为任意的自然数)。在这两种离子释放到空气中的情况下,这些离子会附着在空气中的浮游细菌、浮游病毒的表面。并且,它们进行化学反应从而生成作为活性成分的过氧化氢(H2O2)和/或羟自由基(·OH),能够将空气中的浮游细菌、浮游病毒等杀灭或者非活性化。
如上所述,离子发生器9夹持在把手部前分体21的基端侧的内壁面与形成于把手部后分体22的流通路径25的下部侧壁22b的前侧端面之间。高电压施加到离子发生器9的放电电极91a、92a,因此,为了操控的安全,要求在形成外壳的部分之间取规定的距离。具体来说,把手部后分体22的后侧壁越往上方越向风扇4侧倾斜,因此,后罩部22a的中途部和前罩部21a的中途部处于离放电电极91a、92a最近的位置,但由于风扇罩后分体72位于前罩部21a的中途部的前方,因而前方侧也不会有问题。根据本实施方式,考虑到高压设备所要求的安全距离,将放电电极91a、92a与后罩部22a的中途部的后面的距离设为30mm以上。为了安全,该距离越大越好,但若过大的话,则把手部分会肥大化,进而扇风机1本身也会肥大化而变得难以操控,因此,以产业协会的安全基准等为基准决定该距离从而使其不会过大即可。
关于放电电极91a、92a,在前罩部21a和后罩部22a以外的方向,在上侧存在流通路径25的上壁,在下侧存在壳体前分体31和壳体后分体32,从而将放电电极91a、92a覆盖,因此没有安全上的问题。不过,电机33位于离子发生器9的下方,由离子发生器9产生的离子有可能被构成电机33的金属部分吸收,因此,预先在离子发生器9与电机33之间配置分隔板即可。
图8是示出扇风机1的控制系统的框图。在基座11中内置有使用了微型计算机等的控制装置8,控制扇风机1的动作。在设置于基座11的操作面板11a上设置有进行扇风机1的电源的开启关闭的运转开关(以下称为运转SW)81、选择离子发生器9是否运转的运转模式切换开关(以下称为运转模式切换SW)82、选择风量的风量切换开关(以下称为风量切换SW)83、选择定时运转的定时开关(以下称为定时SW)84,通过各开关接收使用者的操作信号,将其提供给控制装置8。另外,在操作面板11a上设置有显示操作结果的显示单元85、向使用者通知操作结果的通知单元86。
在如上所述构成的扇风机1中,当开启运转SW81时,电力供给到电机33而电机33的输出轴33a进行旋转。伴随输出轴33a的旋转,固定于输出轴33a的风扇4进行旋转,通过风扇罩后分体72吸入空气,通过风扇罩前分体71将空气吹出,进行送风运转。当按下风量切换SW83时,控制装置8进行切换电机33的转速的控制,例如以风量变为“强风”、“凉风”、“弱风”的方式切换。另外,当按下定时SW84时,为了在一定时间后停止运转,控制装置8利用计时单元8a开始计时,在达到一定时间时停止送风运转。
另外,当通过运转模式切换SW82选择离子发生运转时,还对离子发生器9供给电力,产生正离子和负离子。所产生的正离子和负离子释放到流通路径25,随着利用风扇4的旋转而在流通路径25内产生的气流(从后方朝向前方的气流)送入风扇4侧,通过风扇罩后分体72吸入,通过风扇罩前分体71向前方吹出,辐射到扇风机1的前方的空间。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所谓螺旋桨式风扇作为扇风机的叶片。螺旋桨式风扇与构成的叶片的数量对应地产生以风扇4的旋转轴为中心的螺旋气流。螺旋气流具有如下性质:其一边绕风扇4的旋转轴旋转一边流向下游方向,并且一边使空气在径向朝外扩散一边前进。
因此,如图5的空心箭头所示,由离子发生器9产生的离子随着从后方向前方流通于流通路径25的气流被风扇4吸入后,分为:随着离风扇4的旋转轴近的部分的气流A大致直行而到达前方的离子;以及随着离旋转轴远的部分的气流B扩散到室内的离子。
从扇风机1的前方侧进行操作的使用者当然位于扇风机1的前方。为了将应直接送到位于前方的使用者的离子的量与广泛扩散于室内来改善室内环境的离子的量调整为良好的平衡,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离子发生器9的放电电极91a、92a在径向上的位置(产生离子的位置)为风扇4的叶片41的径向的长度的一半的位置(基端部与前端部之间的大致中间位置)。此外,离子发生器9的放电电极91a、92a在径向上的位置只要基于由叶片41产生的气流适当决定即可,不限于上述的位置。
正离子和负离子辐射到扇风机1的前方的空间,由此,将浮游于空气中的流感病毒等病毒、病原菌杀灭或者使其非活性化,使病毒和病原菌的数量减少。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离子发生器9设为产生正离子和负离子的离子发生器,但也可以是仅产生负离子的离子发生器。在该情况下,与以往相比,能够通过负离子得到凉风感,并且能得到恢复精神等有益的生理学效果。
另外,使用者能够通过在送风运转停止的状态下等将指尖插入于扇风机1的把手24将其提起而搬运扇风机1。把手部2形成于水平方向(前后和左右方向)的大致重心位置,因此,扇风机1以与置于地面的姿势大致相同的姿势的状态被提起。即使在搬运时在前后方向摇晃,也由于把手24较大而能够被紧紧握在使用者的手中。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利用电机33对连结到电机33的输出轴33a的风扇4进行旋转驱动来送风。在电机收纳部3中收纳有电机33,覆盖风扇4的外周缘部和电机33侧的侧部的呈凸缘状的风扇罩后分体72固定于电机收纳部3的输出轴33a侧的端部。把手部2立设于电机收纳部3的外表面的输出轴33a的轴线方向的中途部。风扇罩后分体72具有与把手部2相对而外周侧向风扇4侧倾斜的锥状部T,因此,能充分确保把手部2与风扇罩后分体72之间的间隙,把手部2容易持握,扇风机1的携带变得容易,能够提高便利性。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风扇罩后分体72具有嵌合于电机收纳部3的壳体前分体31的前侧端部31b的外周面的筒状的嵌合部72b。由此,在将风扇罩后分体72装配于电机收纳部3时,通过使嵌合部72b嵌合于壳体前分体31的前侧端部31b的外周面来决定径向的位置,组装变得容易。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风扇罩后分体72也可以与把手部2接触,在该情况下,风扇罩后分体72由把手部2施压支撑,因此,能抑制在利用电机33使风扇4旋转时产生的振动所导致的风扇罩7的摆动。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把手部2在中途部具有供空气流通的流通路径25,由离子发生器9产生释放到流通路径25的正离子和负离子。正离子和负离子与流通于流通路径25的空气一起被风扇4吸入、吹出。利用从风扇4吹出的正离子和负离子净化空气。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把手部2与电机收纳部3的壳体30一体地形成。具体来说,把手部2包括:把手部前分体21,其与壳体前分体31一体形成;以及把手部后分体22,其与壳体后分体32一体形成。因此,把手部2与壳体30的结合变得牢固,并且部件数量和组装工时减少,从而制造变得容易。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扇风机主体10是将电机收纳部3连结到立设在应载置于地面的基座11上的支柱12的上部而构成的,在扇风机主体10的水平方向(前后和左右方向)的大致重心位置配置有把手部2。由此,在扇风机主体10从置于地面的状态变化为把手部2被抓住而被提起的状态时,扇风机主体10的姿势不变,因此携带变得容易。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在电机收纳部3的外表面立设有把手部2。在把手部2的中途部设置有供空气流通的流通路径25,产生释放到流通路径25的正离子和负离子的离子发生器9内置于把手部2的基端部。由此,能防止从外部接触离子发生器9,能够确保安全性。另外,把手部2位于风扇4的后方,对向前方的送风功能的影响小。另外,由离子发生器9产生的热上升而被流通于流通路径25的空气排掉,因此能够抑制离子发生器9的温度上升。另外,向离子发生器9供给电力和控制信号的电缆9a从把手部2的基端部内部连接至壳体30内的中继电路部35,因此能够简化离子发生器9的电缆布线。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在流通路径25的开口处配置有前罩部21a和后罩部22a,离子发生器9具备:放电电极91a、92a,其露出于流通路径25;以及感应电极91b、92b,其与放电电极91a、92a相对,在与放电电极91a、92a之间被施加高电压。由于放电电极91a、92a露出到流通路径25内,因此,在放电电极91a、92a的附近产生的正离子和负离子容易随着流通路径25内的气流被运送,能够更有效地辐射正离子和负离子。由于在流通路径25的开口处配置有前罩部21a和后罩部22a,因此,即使在与感应电极91b、92b之间被施加高电压的放电电极91a、92a露出于流通路径25,也能防止从外部接触放电电极91a、92a。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把手部2包括在输出轴33a的轴线方向的中途部重叠的两个分体。具体来说,把手部2包括:把手部前分体21,其与壳体前分体31一体形成;以及把手部后分体22,其与壳体后分体32一体形成。离子发生器9夹持在把手部前分体21的基端侧的内壁面与把手部后分体22中形成的流通路径25的下部侧壁22b的前侧端面之间,因此,离子发生器9的装配是容易的。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电机收纳部3呈以电机33的输出轴33a的轴线方向为轴方向的筒状,因此,扇风机1的气流稳定。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流通路径25在电机33的输出轴33a的轴线方向贯通把手部2,因此,由离子发生器9产生的正离子和负离子容易随着流通路径25内的气流被运送。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在把手部2的前端部具有贯通于电机33的输出轴33a的轴线方向的横长的贯通孔23(手插通孔),因此,携带变得容易。
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产生有水分子凝集的离子作为带电粒子的方式,但不限于该方式,送风机也可以是产生带电水粒子等带电粒子的方式。
此外,本发明不限于本实施方式,涵盖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发明的技术范围及与其等同的范围。
附图标记说明
1 扇风机(送风机)
10 扇风机主体(送风机主体)
11 基座
12 支柱
2 把手部
21a 前罩部(罩)
22a 后罩部(罩)
23 贯通孔(手插通孔)
25 流通路径
3 电机收纳部
33 电机
33a 输出轴
4 风扇(叶轮)
7 风扇罩(叶轮罩)
9 离子发生器(带电粒子发生器)
91a、92a 放电电极
91b、92b 感应电极

Claims (14)

1.一种送风机,利用连结到电机的输出轴的叶轮进行送风,其特征在于,具备:
电机收纳部,其收纳上述电机;
叶轮罩,其固定于该电机收纳部,覆盖上述叶轮的外周缘部和上述电机侧的侧部,呈凸缘状;以及
把手部,其立设于该电机收纳部的外表面的上述输出轴方向的中途部,
上述叶轮罩具有与上述把手部相对而外周侧向上述叶轮侧倾斜的锥状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叶轮罩具有嵌合于上述电机收纳部的嵌合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送风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叶轮罩与上述把手部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送风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把手部在中途部具有供空气流通的流通路径,
具备产生释放到该流通路径的带电粒子的带电粒子发生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送风机,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流通路径的开口处配置有具有通气性的罩,
上述带电粒子发生器具有:放电电极,其露出于上述流通路径;以及感应电极,其与该放电电极相对,在与该放电电极之间被施加高电压。
6.根据权利要求4或权利要求5所述的送风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把手部包括在上述输出轴方向的中途部重叠的两个分体,
上述带电粒子发生器被上述两个分体夹持。
7.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送风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把手部与上述电机收纳部一体地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送风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把手部配置于送风机主体的水平方向的大致重心位置,上述送风机主体是将上述电机收纳部连结到支柱的上部而成的,上述支柱立设在应载置于地面的基座上。
9.一种送风机,利用连结到电机的输出轴的叶轮进行送风,其特征在于,具备:
电机收纳部,其收纳上述电机;
把手部,其立设于该电机收纳部的外表面,在中途部具有供空气流通的流通路径;以及
带电粒子发生器,其内置于上述把手部的基端部,产生释放到上述流通路径的带电粒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送风机,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流通路径的开口处配置有具有通气性的罩,
上述带电粒子发生器具有:放电电极,其露出于上述流通路径;以及感应电极,其与该放电电极相对,在与该放电电极之间被施加高电压。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送风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把手部包括在上述输出轴方向的中途部重叠的两个分体,
上述带电粒子发生器被上述两个分体夹持。
12.根据权利要求9至权利要求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送风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机收纳部呈以上述输出轴的轴线方向为轴方向的筒状。
13.根据权利要求9至权利要求1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送风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流通路径以在上述输出轴的轴线方向贯通上述把手部的方式设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送风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把手部在前端部具有贯通于上述输出轴的轴线方向的横长的手插通孔。
CN201380016227.9A 2012-04-09 2013-04-03 送风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18573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88726 2012-04-09
JP2012088727A JP5988659B2 (ja) 2012-04-09 2012-04-09 送風機
JP2012088726A JP5988658B2 (ja) 2012-04-09 2012-04-09 送風機
JP2012-088727 2012-04-09
PCT/JP2013/060166 WO2013154000A1 (ja) 2012-04-09 2013-04-03 送風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85737A true CN104185737A (zh) 2014-12-03
CN104185737B CN104185737B (zh) 2016-08-24

Family

ID=493275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16227.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185737B (zh) 2012-04-09 2013-04-03 送风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115906B2 (zh)
CN (1) CN104185737B (zh)
WO (1) WO2013154000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82085A (zh) * 2016-03-06 2016-07-20 淄博环能海臣环保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空气净化电风扇
CN107605769A (zh) * 2017-10-16 2018-01-19 广东飞鹿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红外线感应风扇
CN108613300A (zh) * 2018-02-15 2018-10-02 王旭 一种可制冷风和热风的吹风器
CN110680236A (zh) * 2018-07-04 2020-01-14 夏普株式会社 电动吸尘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D764045S1 (en) * 2014-07-03 2016-08-16 K8 Industridesign AS Electric fan
USD762837S1 (en) * 2015-01-13 2016-08-02 Homely Manufacturing Limited Stand fan
US11158976B2 (en) * 2018-12-27 2021-10-26 Khaled M. Shahriar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tecting an electrical connection from the environment
WO2023079884A1 (ja) * 2021-11-02 2023-05-11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送風装置、送風システム、及び環境調整システム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213528A (en) * 1986-01-20 1989-08-1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electric lane
JPH06147188A (ja) * 1992-11-10 1994-05-27 Hitachi Ltd 扇風機
CN2619077Y (zh) * 2003-03-05 2004-06-02 厦门灿坤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带负离子装置的电风扇
CN2702096Y (zh) * 2004-05-09 2005-05-25 广东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风扇
JP2005233013A (ja) * 2004-02-17 2005-09-02 Toshiba Home Technology Corp 送風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873908A (en) * 1955-02-21 1959-02-17 Gen Electric Fan arrangement for domestic appliances
JPS4927550U (zh) * 1972-06-10 1974-03-09
JPS5228650U (zh) * 1975-08-19 1977-02-28
JPS5985399U (ja) * 1982-11-30 1984-06-09 株式会社東芝 扇風機のガ−ド取付装置
US5304040A (en) * 1991-07-08 1994-04-19 Duracraft Corporation Tri-pod portable fan
JPH0777194A (ja) 1993-09-09 1995-03-2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扇風機
US5612849A (en) * 1994-12-30 1997-03-18 Conair Corporation Static eliminator for hair dryers
JPH09245935A (ja) 1996-03-07 1997-09-19 Kazumasa Suzaki 負イオン発生ユニットを添装した送風機器
DE19882163T1 (de) * 1997-03-05 2000-03-16 Eurus Airtech Ab Einrichtung zur Luftreinigung
US7695690B2 (en) * 1998-11-05 2010-04-13 Tessera, Inc. Air treatment apparatus having multiple downstream electrodes
US20020146356A1 (en) * 1998-11-05 2002-10-10 Sinaiko Robert J. Dual input and outlet electrostatic air transporter-conditioner
US6176977B1 (en) * 1998-11-05 2001-01-23 Sharper Image Corporation Electro-kinetic air transporter-conditioner
US7771671B2 (en) * 2005-01-25 2010-08-10 Sharper Image Acquisition Llc Air conditioner device with partially insulated collector electrode
US20070148061A1 (en) * 1998-11-05 2007-06-28 The Sharper Image Corporation Electro-kinetic air transporter and/or air conditioner with devices with features for cleaning emitter electrodes
US6613277B1 (en) * 1999-06-18 2003-09-02 Gerald C. Monagan Air purifier
US6393718B1 (en) * 2000-07-19 2002-05-28 Brookstone Company, Inc. Hand held hair dryer
JP4159298B2 (ja) * 2001-09-04 2008-10-0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電気掃除機及び機器
JP2003301790A (ja) * 2002-04-10 2003-10-24 Hitachi Taga Technol Co Ltd 負イオン発生器付き扇風機
US6821095B2 (en) * 2002-09-05 2004-11-23 Lasko Holdings, Inc. Portable air circulation device
US7653963B2 (en) * 2002-11-12 2010-02-02 Black & Decker Inc. AC/DC hand portable wet/dry vacuum having improved portability and convenience
US7712182B2 (en) * 2003-07-25 2010-05-11 Milwaukee Electric Tool Corporation Air flow-producing device, such as a vacuum cleaner or a blower
KR100508312B1 (ko) * 2004-03-02 2005-08-17 주식회사코네트인더스트리 공기정화기
US20060016333A1 (en) * 2004-07-23 2006-01-26 Sharper Image Corporation Air conditioner device with removable driver electrodes
US20060018808A1 (en) * 2004-07-23 2006-01-26 Sharper Image Corporation Air conditioner device with individually removable driver electrodes
US20060018810A1 (en) * 2004-07-23 2006-01-26 Sharper Image Corporation Air conditioner device with 3/2 configuration and individually removable driver electrodes
US20060016336A1 (en) * 2004-07-23 2006-01-26 Sharper Image Corporation Air conditioner device with variable voltage controlled trailing electrodes
US7892501B2 (en) * 2004-07-23 2011-02-22 Sharper Image Acquisition Llc Air sanitizer
US20060227491A1 (en) * 2005-04-07 2006-10-12 Rovcal, Inc. Hair blower wi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ion emitters
JP2009072717A (ja) * 2007-09-21 2009-04-09 Panasonic Electric Works Co Ltd 静電霧化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加熱送風装置
JP2009264139A (ja) 2008-04-22 2009-11-12 Sanyo Electric Co Ltd 扇風機
WO2010028202A2 (en) * 2008-09-08 2010-03-11 Vornado Air, Llc Air circulator
US20110030560A1 (en) * 2009-08-04 2011-02-10 Bohlen John R Air cleaner with multiple orientations
JP2011045563A (ja) * 2009-08-27 2011-03-10 Sanyo Electric Co Ltd 空気除菌装置
CN201880072U (zh) * 2010-10-13 2011-06-29 重庆松池科技有限公司 负离子空气净化器
JP5066284B1 (ja) * 2011-05-12 2012-11-0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毛髪の加湿及び損傷軽減方法並びに毛髪の加湿及び損傷軽減装置
JP2012255389A (ja) * 2011-06-09 2012-12-27 Sharp Corp 送風機
GB2493506B (en) * 2011-07-27 2013-09-11 Dyson Technology Ltd A fan assembly
JP5988658B2 (ja) * 2012-04-09 2016-09-0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送風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213528A (en) * 1986-01-20 1989-08-1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electric lane
JPH06147188A (ja) * 1992-11-10 1994-05-27 Hitachi Ltd 扇風機
CN2619077Y (zh) * 2003-03-05 2004-06-02 厦门灿坤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带负离子装置的电风扇
JP2005233013A (ja) * 2004-02-17 2005-09-02 Toshiba Home Technology Corp 送風装置
CN2702096Y (zh) * 2004-05-09 2005-05-25 广东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风扇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82085A (zh) * 2016-03-06 2016-07-20 淄博环能海臣环保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空气净化电风扇
CN105782085B (zh) * 2016-03-06 2019-04-05 淄博环能海臣环保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空气净化电风扇
CN107605769A (zh) * 2017-10-16 2018-01-19 广东飞鹿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红外线感应风扇
CN107605769B (zh) * 2017-10-16 2024-02-06 广东飞鹿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红外线感应风扇
CN108613300A (zh) * 2018-02-15 2018-10-02 王旭 一种可制冷风和热风的吹风器
CN108613300B (zh) * 2018-02-15 2020-12-04 许芬红 一种可制冷风和热风的吹风器
CN110680236A (zh) * 2018-07-04 2020-01-14 夏普株式会社 电动吸尘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115906B2 (en) 2015-08-25
US20150108363A1 (en) 2015-04-23
CN104185737B (zh) 2016-08-24
WO2013154000A1 (ja) 2013-10-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85737A (zh) 送风机
CN106969462B (zh) 空气调节器及其控制方法
CN206347652U (zh) 空气净化器
CN206459266U (zh) 空气清洁器
EP3626106B1 (en) Dryer
CN103452876B (zh) 无叶风扇
CN105684631A (zh) 打草机
US20170274113A1 (en) Ion generator
CN105370592A (zh) 一种直流有刷轴流吹风机
JP2022023844A (ja) 斜流ファンモジュール及び斜流ファンモジュールを備える携帯用空気浄化機
JP5988659B2 (ja) 送風機
CN201972937U (zh) 一种无叶风扇
CN202483918U (zh) 具有产生离子功能的送风机
JP5988658B2 (ja) 送風機
KR20200033172A (ko) 드라이어
JP7383518B2 (ja) 加湿器
CN204253387U (zh) 吹风机
CN204126921U (zh) 吹风机
CN111878432A (zh) 一种充电式的杀菌风扇
CN203896094U (zh) 电机
CN207195243U (zh) 一种多功能的电风扇
US11964225B2 (en) Air cleaner
CN205624041U (zh) 一种灭蚊器
JP5851566B2 (ja) 扇風機
CN212583991U (zh) 一种充电式的杀菌风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