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77605B - 一种pet聚酯薄膜用抗静电剂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pet聚酯薄膜用抗静电剂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177605B
CN104177605B CN201410379053.9A CN201410379053A CN104177605B CN 104177605 B CN104177605 B CN 104177605B CN 201410379053 A CN201410379053 A CN 201410379053A CN 104177605 B CN104177605 B CN 10417760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t
antistatic additive
esterification
mylar
prepa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37905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177605A (zh
Inventor
倪旭峰
陈立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Priority to CN201410379053.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177605B/zh
Publication of CN1041776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776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1776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776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olyesters Or Polycarbonates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Manufacture Of Macromolecular Shaped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PET聚酯薄膜用抗静电剂及其制备方法。抗静电剂为PET与聚醚的两嵌段共聚物,质量比为55~70:45~30。将聚乙二醇或者聚乙二醇单甲醚通过二元酸进行酯化反应;将对苯二甲酸二甲酯与乙二醇依次通过酯交换、缩聚反应合成PET,酯交换反应程度大于90%后进入缩聚反应;将上述合成的PET聚酯与上述酯化产物混合发生酯化反应,合成嵌段共聚物;将合成的嵌段共聚物通过双螺杆挤出、造粒制成抗静电剂。本发明与PET薄膜拥有很好的相容性,且具有较好的透明性,其聚醚链段改善聚酯薄膜的亲水性,能提高PET聚酯薄膜的抗静电性。

Description

一种PET聚酯薄膜用抗静电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静电剂,具体是涉及一种PET聚酯薄膜用抗静电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PET聚酯薄膜因为尺寸稳定性、高透明性,在很多的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拥有很大的市场。为了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很多的企业也在研发、生产一些特种PET薄膜,比如彩色PET聚酯薄膜、亚光PET聚酯薄膜、扭结PET聚酯薄膜、高透明PET聚酯薄膜、抗静电PET聚酯薄膜等特种薄膜。这些特种薄膜比普通聚酯薄膜拥有更高的附加值,也拥有很大的市场。
其中抗静电PET聚酯薄膜是一类特种薄膜。普通的PET聚酯薄膜的表面电阻在1014~1016Ω,在生产、搬运、使用过程中会因为摩擦、接触带上静电。而且因为这么高的表面电阻,薄膜表面带上的静电荷不能够马上被导走。这限制了PET聚酯薄膜在一些对防静电要求较高的领域的应用。
一般的解决方案是在成型的薄膜上涂上抗静电液,依次来达到抗静电的目的。例如专利CN101643549B就公开了一种抗静电技术,就是采用涂覆抗静电液的方法。但是在薄膜表面涂覆抗静电也的方法对生产的要求较高,而且产品的抗静电性能会因为长时间使用抗静电层的消耗而减弱。还有的解决方案是加入抗静电母粒的方法,母粒与聚酯切片混合后在挤出成膜,这种方法有一定优势,如抗静电时间较长。但是也有其问题,比如母粒的加入会对聚酯薄膜的透明性、力学性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抗静电母粒存在的不足,本发明合成了一种PET聚酯薄膜用抗静电剂及其制备方法,由PET聚酯与聚醚共聚而成,共聚物中有PET链段的存在,与PET薄膜拥有很好的相容性。该共聚物的加入不会影响薄膜的透明性。共聚物中聚醚链段的存在,能够改善聚酯薄膜的亲水性,从而达到提高抗静电的目的。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一种PET聚酯薄膜用抗静电剂:
所述抗静电剂为PET与聚醚的两嵌段共聚物,PET与聚醚的质量比为55~70:45~30。
所述的抗静电剂的特性粘数为0.857~0.892dL/g。
所述的聚醚为聚乙二醇或者聚乙二醇单甲醚,聚乙二醇分子量为1000-6000g/mol,聚乙二醇单甲醚分子量为1000-5000g/mol。
二、一种PET聚酯薄膜用抗静电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聚乙二醇或者聚乙二醇单甲醚通过二元酸进行酯化反应;
2)将对苯二甲酸二甲酯与乙二醇依次通过酯交换、缩聚反应合成PET,酯交换反应程度大于90%后进入缩聚反应;
3)将上述合成的PET聚酯与步骤1)中得到的酯化产物混合发生酯化反应,合成嵌段共聚物;
4)将合成的嵌段共聚物通过双螺杆挤出、造粒制成抗静电剂。
所述的步骤1)中聚乙二醇分子量为1000-6000g/mol,聚乙二醇单甲醚分子量为1000-5000g/mol,所述的聚乙二醇或者聚乙二醇单甲醚与二元酸的摩尔比为1:1。
所述的步骤1)酯化反应中,反应温度为140~160℃,采用对甲苯磺酸作为催化剂,对甲苯磺酸加入量为聚乙二醇或者聚乙二醇单甲醚质量的0.5~1%。
所述步骤2)酯交换反应中,反应温度为200~210℃,采用Zn(Ac)2作为催化剂,Zn(Ac)2加入量为对苯二甲酸二甲酯的0.5~1%。
所述的步骤2)缩聚反应中,采用Sb2O3为催化剂,Sb2O3加入量为对苯二甲酸二甲酯量的0.5~1%,反应温度以1℃/分钟的速度逐步升温至285℃,同时进行抽真空,然后保持真空度进行反应直至气泡不逸出。
所述的步骤3)酯化反应中,PET与步骤1)中得到的酯化产物的质量比为55~70:45~30,酯化反应的温度为270~280℃,采用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对甲苯磺酸加入量为反应物总质量的0.5%。
所述的步骤1)中的二元酸为己二酸。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与PET薄膜拥有很好的相容性,且具有较好的透明性。
本发明共聚物中由于聚醚链段的存在,能够改善聚酯薄膜的亲水性,从而达到提高很好的抗静电目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
本发明的抗静电剂为PET与聚醚的两嵌段或者多嵌段共聚物,PET与聚醚的质量比为55~70:45~30。
上述抗静电剂的特性粘数为0.857~0.892dL/g。
上述聚醚为聚乙二醇或者聚乙二醇单甲醚,聚乙二醇分子量为1000-6000g/mol,聚乙二醇单甲醚分子量为1000-5000g/mol。
本发明抗静电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聚乙二醇或者聚乙二醇单甲醚通过二元酸进行酯化反应,得到大分子酯。
2)将对苯二甲酸二甲酯与乙二醇依次通过酯交换、缩聚反应合成PET,酯交换反应程度大于90%后进入缩聚反应;
酯交换反应通过检测生成的甲醇量来判断,当已生成的甲醇量大于应反应生成的甲醇量的90%时,进入缩聚反应。
3)将上述合成的PET聚酯与步骤1)中得到的酯化产物混合发生酯化反应,合成嵌段共聚物;
4)将合成的嵌段共聚物通过双螺杆挤出、造粒制成抗静电剂。
优选地,步骤1)中聚乙二醇分子量为1000-6000g/mol,聚乙二醇单甲醚分子量为1000-5000g/mol,聚乙二醇或者聚乙二醇单甲醚与二元酸的摩尔比为1:1。
优选地,步骤1)酯化反应中,反应温度为140~160℃,采用对甲苯磺酸作为催化剂,对甲苯磺酸加入量为聚乙二醇或者聚乙二醇单甲醚质量的0.5~1%。
优选地,步骤2)酯交换反应中,反应温度为200~210℃,采用Zn(Ac)2作为催化剂,Zn(Ac)2加入量为对苯二甲酸二甲酯的0.5~1%。
优选地,步骤2)缩聚反应中,采用Sb2O3为催化剂,Sb2O3加入量为对苯二甲酸二甲酯量的0.5~1%,反应温度以1℃/分钟的速度逐步升温至285℃,同时进行抽真空,然后保持真空度进行反应直至气泡不逸出。
优选地,步骤3)酯化反应中,PET与步骤1)中得到的酯化产物的质量比为55~70:45~30,酯化反应的温度为270~280℃,采用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对甲苯磺酸加入量为反应物总质量的0.5%。
步骤1)中的二元酸优选为己二酸。
步骤4)中双螺杆挤出的优选螺杆温度为270~280℃。
本发明的实施例如下:
实施例1:
取50gPEG1000、己二酸7.3g(聚乙二醇与己二酸的摩尔比为1:1)、对甲苯磺酸0.25g(PEG1000质量的0.5%)放入三口烧瓶中。在140℃下进行酯化反应,反应时间为4h,得到PEG酯化产物。
取对苯二甲酸二甲酯80g(0.41mol)、乙二醇50ml、Zn(Ac)20.4g(对苯二甲酸二甲酯质量的0.5%),在三口烧瓶中200℃下进行酯交换反应,通过蒸出的甲醇量来判断反应的程度,当甲醇量为理论蒸出量的90%时,加入Sb2O30.4g(对苯二甲酸二甲酯质量的0.5%)进行缩聚反应。
缩聚反应条件按以下方式控制,酯交换反应结束后以1℃/分钟的速度逐步升温至285℃左右,同时开始抽真空,抽真空速度为:
当真空度在0~400mmHg之间,每5分钟升100mmHg;
当真空度在400~700mmHg之间,每5分钟升50mmHg;
当真空度在700~740mmHg之间,每5分钟升20mmHg;
当真空度在740~760mmHg之间,每5分钟升10mmHg;
之后保持真空度,反应至气泡不逸出。
取上述合成的PEG酯化产物45g,PET聚酯55g,PET与PEG酯化产物质量比为55:45,其中PET与PEG酯化产物中的聚醚质量比也约为55:45。取对甲苯磺酸0.5g(反应物总质量的0.5%)。在三口烧瓶中270℃下进行酯化反应,4.5h后停止反应,冷却,得到粗产物。
将上述粗产物用双螺杆挤出造粒,螺杆温度为270℃,造粒后得到抗静电剂。
实施例2:
取100gPEG2000、己二酸7.3g(聚乙二醇与己二酸的摩尔比为1:1)、对甲苯磺酸0.5g(PEG2000质量的0.5%)放入三口烧瓶中。在150℃下进行酯化反应,反应时间为4h,得到PEG酯化产物。
取对苯二甲酸二甲酯80g(0.41mol)、乙二醇50ml、Zn(Ac)20.48g(对苯二甲酸二甲酯质量的0.6%),在三口烧瓶中210℃下进行酯交换反应,通过蒸出的甲醇量来判断反应的程度,当甲醇量为理论蒸出量的90%时加入Sb2O30.64g(对苯二甲酸二甲酯质量的0.8%)进行缩聚反应。
缩聚反应条件按以下方式控制,酯交换反应结束后以1℃/分钟的速度逐步升温至285℃左右,同时开始抽真空,抽真空速度为:
当真空度在0~400mmHg之间,每5分钟升100mmHg;
当真空度在400~700mmHg之间,每5分钟升50mmHg;
当真空度在700~740mmHg之间,每5分钟升20mmHg;
当真空度在740~760mmHg之间,每5分钟升10mmHg;
之后保持真空度,反应至气泡不逸出。
取上述合成的PEG酯化产物40g,PET聚酯60g,PET与PEG酯化产物质量比为60:40,其中PET与PEG酯化产物中的聚醚质量比也约为60:40。取对甲苯磺酸0.5g(反应物总质量的0.5%)。在三口烧瓶中275℃下进行酯化反应,4.5h后停止反应,冷却,得到粗产物。
将上述粗产物用双螺杆挤出造粒,螺杆温度为280℃,造粒后得到抗静电剂。
实施例3:
取200gPEG4000、己二酸7.3g(聚乙二醇与己二酸的摩尔比为1:1)、对甲苯磺酸1.4g(PEG4000质量的0.7%)放入三口烧瓶中。在160℃下进行酯化反应,反应时间为4h,得到PEG酯化产物。
取对苯二甲酸二甲酯80g(0.41mol)、乙二醇50ml、Zn(Ac)20.64g(对苯二甲酸二甲酯质量的0.8%),在三口烧瓶中205℃下进行酯交换反应,通过蒸出的甲醇量来判断反应的程度,当甲醇量为理论蒸出量的90%时加入Sb2O30.8g(对苯二甲酸二甲酯质量的1%)进行缩聚反应。
缩聚反应条件按以下方式控制,酯交换反应结束后以1℃/分钟的速度逐步升温至285℃左右,同时开始抽真空,抽真空速度为:
当真空度在0~400mmHg之间,每5分钟升100mmHg;
当真空度在400~700mmHg之间,每5分钟升50mmHg;
当真空度在700~740mmHg之间,每5分钟升20mmHg;
当真空度在740~760mmHg之间,每5分钟升10mmHg;
之后保持真空度,反应至气泡不逸出。
取上述合成的PEG酯化产物30g,PET聚酯70g,PET与PEG酯化产物质量比为70:30,其中PET与PEG酯化产物中的聚醚质量比也约为70:30。取对甲苯磺酸0.5g(反应物总质量的0.5%)。在三口烧瓶中280℃下进行酯化反应,4.5h后停止反应,冷却,得到粗产物。
将上述粗产物用双螺杆挤出造粒,螺杆温度为275℃,造粒后得到抗静电剂。
实施例4:
取300gPEG6000、己二酸7.3g(聚乙二醇与己二酸的摩尔比为1:1)、对甲苯磺酸3g(PEG6000质量的1.0%)放入三口烧瓶中。在160℃下进行酯化反应,反应时间为4h,得到PEG酯化产物。
取对苯二甲酸二甲酯80g(0.41mol)、乙二醇50ml、Zn(Ac)20.8g(对苯二甲酸二甲酯质量的1.0%),在三口烧瓶中210℃下进行酯交换反应,通过蒸出的甲醇量来判断反应的程度,当甲醇量为理论蒸出量的90%时加入Sb2O30.8g(对苯二甲酸二甲酯质量的1.0%)进行缩聚反应。
缩聚反应条件按以下方式控制,酯交换反应结束后以1℃/分钟的速度逐步升温至285℃,同时开始抽真空,抽真空速度为:
当真空度在0~400mmHg之间,每5分钟升100mmHg;
当真空度在400~700mmHg之间,每5分钟升50mmHg;
当真空度在700~740mmHg之间,每5分钟升20mmHg;
当真空度在740~760mmHg之间,每5分钟升10mmHg;
之后保持真空度,反应至气泡不逸出。
取上述合成的PEG酯化产物35g,PET聚酯65g,PET与PEG酯化产物质量比为65:35,其中PET与PEG酯化产物中的聚醚质量比也约为65:35。取对甲苯磺酸0.5g(反应物总质量的0.5%)。在三口烧瓶中280℃下进行酯化反应,4.5h后停止反应,冷却,得到粗产物。
将上述粗产物用双螺杆挤出造粒,螺杆温度为280℃,造粒后得到抗静电剂。
实施例5:
取50gmPEG1000(聚乙二醇单甲醚)、己二酸7.3g(聚乙二醇单甲醚与己二酸的摩尔比为1:1)、对甲苯磺酸0.3g(mPEG1000质量的0.6%)放入三口烧瓶中。在145℃下进行酯化反应,反应时间为4h,得到PEG酯化产物。
取对苯二甲酸二甲酯80g(0.41mol)、乙二醇50ml、Zn(Ac)20.56g(对苯二甲酸二甲酯质量的0.7%),在三口烧瓶中205℃下进行酯交换反应,通过蒸出的甲醇量来判断反应的程度,当甲醇量为理论蒸出量的90%时加入Sb2O30.48g(对苯二甲酸二甲酯质量的0.6%)进行缩聚反应。
缩聚反应条件按以下方式控制,酯交换反应结束后以1℃/分钟的速度逐步升温至285℃,同时开始抽真空,抽真空速度为:
当真空度在0~400mmHg之间,每5分钟升100mmHg;
当真空度在400~700mmHg之间,每5分钟升50mmHg;
当真空度在700~740mmHg之间,每5分钟升20mmHg;
当真空度在740~760mmHg之间,每5分钟升10mmHg;
之后保持真空度,反应至气泡不逸出。
取上述合成的PEG酯化产物45g,PET聚酯55g,PET与PEG酯化产物质量比为55:45,其中PET与PEG酯化产物中的聚醚质量比也约为55:45。取对甲苯磺酸0.5g(反应物总质量的0.5%)。在三口烧瓶中280℃下进行酯化反应,4.5h后停止反应,冷却,得到粗产物。
将上述粗产物用双螺杆挤出造粒,螺杆温度为270℃,造粒后得到抗静电剂。
实施例6:
取100gmPEG2000(聚乙二醇单甲醚)、己二酸7.3g(聚乙二醇单甲醚与己二酸的摩尔比为1:1)、对甲苯磺酸0.5g(mPEG2000质量的0.5%)放入三口烧瓶中。在160℃下进行酯化反应,反应时间为4h,得到PEG酯化产物。
取对苯二甲酸二甲酯80g(0.41mol)、乙二醇50ml、Zn(Ac)20.72g(对苯二甲酸二甲酯质量的0.9%),在三口烧瓶中210℃下进行酯交换反应,通过蒸出的甲醇量来判断反应的程度,当甲醇量为理论蒸出量的90%时加入Sb2O30.64g(对苯二甲酸二甲酯质量的0.8%)进行缩聚反应。
缩聚反应条件按以下方式控制,酯交换反应结束后以1℃/分钟的速度逐步升温至285℃,同时开始抽真空,抽真空速度为:
当真空度在0~400mmHg之间,每5分钟升100mmHg;
当真空度在400~700mmHg之间,每5分钟升50mmHg;
当真空度在700~740mmHg之间,每5分钟升20mmHg;
当真空度在740~760mmHg之间,每5分钟升10mmHg;
之后保持真空度,反应至气泡不逸出。
取上述合成的PEG酯化产物35g,PET聚酯65g,PET与PEG酯化产物质量比为65:35,其中PET与PEG酯化产物中的聚醚质量比也约为65:35。取对甲苯磺酸0.5g(反应物总质量的0.5%)。在三口烧瓶中280℃下进行酯化反应,4.5h后停止反应,冷却,得到粗产物。
将上述粗产物用双螺杆挤出造粒,螺杆温度为275℃,造粒后得到抗静电剂。
实施例7:
取250gmPEG5000(聚乙二醇单甲醚)、己二酸7.3g(聚乙二醇单甲醚与己二酸的摩尔比为1:1)、对甲苯磺酸2.5g(mPEG5000质量的1.0%)放入三口烧瓶中。在160℃下进行酯化反应,反应时间为4h,得到PEG酯化产物。
取对苯二甲酸二甲酯80g(0.41mol)、乙二醇50ml、Zn(Ac)20.48g(对苯二甲酸二甲酯质量的0.6%),在三口烧瓶中200℃下进行酯交换反应,通过蒸出的甲醇量来判断反应的程度,当甲醇量为理论蒸出量的90%时加入Sb2O30.4g(对苯二甲酸二甲酯质量的0.5%)进行缩聚反应。
缩聚反应条件按以下方式控制,酯交换反应结束后以1℃/分钟的速度逐步升温至285℃,同时开始抽真空,抽真空速度为:
当真空度在0~400mmHg之间,每5分钟升100mmHg;
当真空度在400~700mmHg之间,每5分钟升50mmHg;
当真空度在700~740mmHg之间,每5分钟升20mmHg;
当真空度在740~760mmHg之间,每5分钟升10mmHg;
之后保持真空度,反应至气泡不逸出。
取上述合成的PEG酯化产物30g,PET聚酯70g,PET与PEG酯化产物质量比为70:30,其中PET与PEG酯化产物中的聚醚质量比也约为70:30。取对甲苯磺酸0.5g(反应物总质量的0.5%)。在三口烧瓶中275℃下进行酯化反应,4.5h后停止反应,冷却,得到粗产物。
将上述粗产物用双螺杆挤出造粒,螺杆温度为280℃,造粒后得到抗静电剂。
为了检验合成的抗静电剂的抗静电效果,将其与PET聚酯切片以比例混合,经螺杆挤出、双向拉伸、定型后得到聚酯薄膜。测量得到的薄膜的表面电阻,测量条件按照GB/T1410-2006执行,测量结果如下表1。
表1
实施例 共聚物特性粘数(dL/g) 抗静电剂加入量(%) 表面电阻(Ω) 薄膜透光率(%)
1 0.866 3 7.1*109 89
2 0.881 4 6.8*108 88
3 0.890 4 5.7*108 87
4 0.892 1 5.1*108 90
5 0.857 2 8.2*108 89
6 0.860 3 2.1*109 88
7 0.887 3 3.2*109 88
未加抗静电剂薄膜 / 0 7.6*1015 /
表1中的抗静电剂加入量指加入的抗静电剂质量占PET聚酯切片与抗静电剂总质量的百分比。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在加入了1~4%的抗静电剂后,制得的PET聚酯薄膜表面电阻在108~109Ω范围,比未加入抗静电剂时抗静电性能提高了6~7个数量级。抗静电剂明显得起到了很好的抗静电效果。
上述具体实施例用来解释说明本发明,而不是对本发明进行限制,在本发明的精神和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对本发明作出的任何修改和改变,都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PET聚酯薄膜用抗静电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抗静电剂为PET与聚醚的两嵌段共聚物,PET与聚醚的质量比为除65:35、60:40、55:45和62:38以外的55~70:45~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ET聚酯薄膜用抗静电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抗静电剂的特性粘数为0.857~0.892dL/g。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ET聚酯薄膜用抗静电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醚为聚乙二醇单甲醚,聚乙二醇单甲醚分子量为1000-5000g/mol。
4.用于制备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ET聚酯薄膜用抗静电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聚乙二醇单甲醚通过二元酸进行酯化反应;
2)将对苯二甲酸二甲酯与乙二醇依次通过酯交换、缩聚反应合成PET,酯交换反应程度大于90%后进入缩聚反应;
3)将上述合成的PET聚酯与步骤1)中得到的酯化产物混合发生酯化反应,合成嵌段共聚物;
4)将合成的嵌段共聚物通过双螺杆挤出、造粒制成抗静电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PET聚酯薄膜用抗静电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1)中聚乙二醇单甲醚分子量为1000-5000g/mol,所述的聚乙二醇单甲醚与二元酸的摩尔比为1:1。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PET聚酯薄膜用抗静电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1)酯化反应中,反应温度为140~160℃,采用对甲苯磺酸作为催化剂,对甲苯磺酸加入量为聚乙二醇单甲醚质量的0.5~1%。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PET聚酯薄膜用抗静电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酯交换反应中,反应温度为200~210℃,采用Zn(Ac)2作为催化剂,Zn(Ac)2加入量为对苯二甲酸二甲酯的0.5~1%。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PET聚酯薄膜用抗静电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2)缩聚反应中,采用Sb2O3为催化剂,Sb2O3加入量为对苯二甲酸二甲酯量的0.5~1%,反应温度以1℃/分钟的速度逐步升温至285℃,同时进行抽真空,然后保持真空度进行反应直至气泡不逸出。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PET聚酯薄膜用抗静电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3)酯化反应中,PET与步骤1)中得到的酯化产物的质量比为55~70:45~30,酯化反应的温度为270~280℃,采用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对甲苯磺酸加入量为反应物总质量的0.5%。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PET聚酯薄膜用抗静电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1)中的二元酸为己二酸。
CN201410379053.9A 2014-08-04 2014-08-04 一种pet聚酯薄膜用抗静电剂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417760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79053.9A CN104177605B (zh) 2014-08-04 2014-08-04 一种pet聚酯薄膜用抗静电剂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79053.9A CN104177605B (zh) 2014-08-04 2014-08-04 一种pet聚酯薄膜用抗静电剂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77605A CN104177605A (zh) 2014-12-03
CN104177605B true CN104177605B (zh) 2016-06-29

Family

ID=519589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379053.9A Active CN104177605B (zh) 2014-08-04 2014-08-04 一种pet聚酯薄膜用抗静电剂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17760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88414B (zh) * 2016-08-08 2018-05-15 杭州华塑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pet聚酯薄膜抗静电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1117500A (zh) * 2019-12-31 2020-05-08 江苏天时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抗静电去污汽车保护膜
CN112226051B (zh) * 2020-10-14 2023-06-13 中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耐高温特种聚酯及其应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72792A (zh) * 2005-11-04 2006-05-17 东华大学 由固相聚合制备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和二元醇的共聚物的方法
CN101492542A (zh) * 2008-01-25 2009-07-29 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从聚酯预聚物和聚醚预聚物制备嵌段聚酯聚醚共聚物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124367A1 (en) * 2001-12-06 2003-07-03 George Scott Ellery Antistatic polyester-polyethylene glycol compositions
CN104086957B (zh) * 2014-07-15 2016-01-13 杭州华塑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透明抗静电的pet聚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72792A (zh) * 2005-11-04 2006-05-17 东华大学 由固相聚合制备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和二元醇的共聚物的方法
CN101492542A (zh) * 2008-01-25 2009-07-29 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从聚酯预聚物和聚醚预聚物制备嵌段聚酯聚醚共聚物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PET-PEG嵌段共聚物纤维和PET/PET-PEG共混纤维的吸湿性和抗静电性能研究》;张宝华 等;《合成纤维》;19990131;第28卷(第1期);第15-19页 *
《PET与PEG嵌段共聚物合成及应用的研究》;宋厚春;《合成纤维工业》;19991231;第22卷(第6期);第9-11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77605A (zh) 2014-1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77605B (zh) 一种pet聚酯薄膜用抗静电剂及其制备方法
JP5779744B2 (ja) 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の成形品
CN103483784B (zh) 一种阻燃pet热收缩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6671547B (zh) 一种光学聚酯薄膜
CN103707603B (zh) 双面热封双面防雾型bopp膜及其制备方法
WO2016181995A1 (ja) 材料押出式3次元プリンター用フィラメント、該フィラメントからなる巻回体、該フィラメントを含むカートリッジ及び該フィラメントを用いた樹脂成形体の製造方法
TW201127869A (en) Polyester resin composition
JP2011070019A (ja) 反射材
JP2012025159A5 (zh)
JP2014118541A (ja) 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の成形品
JP2013518940A5 (zh)
CN102794965A (zh) 一种防雾聚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5778232A (zh) 一种耐刮擦pe薄膜包装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JPWO2013031730A1 (ja) ポリエステル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2391577B (zh) 一种bopp薄膜用的高雾度低光泽度消光母料及其生产工艺
CN104177788A (zh) 耐水解脂肪族聚酯树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TW201615745A (zh) 熱塑性樹脂組成物及使用此組成物之成形體
CN108909125A (zh) 一种可作为模具使用的pvc表皮及其制备方法
CN105111699A (zh)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3d打印丝及其制备方法
JP7113074B2 (ja) ポリエステル重合組成物、ポリエステル樹脂マスターバッチチップおよびこれを利用した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2015199775A (ja) 熱可塑性ポリエステル樹脂ペレットブレンド物、ペレットブレンド物の製造方法及び成形品
JP6795128B1 (ja) 組成物、フィルム、および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6529120B2 (ja) 帯電防止性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れからなるフィルム
CN116082715B (zh) 一种高耐热热塑性淀粉及其制备方法
CN104558749A (zh) 一种防静电环保型塑料薄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