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447C - 用捻接器进行纱线连接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捻接器进行纱线连接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1447C
CN1041447C CN94104774A CN94104774A CN1041447C CN 1041447 C CN1041447 C CN 1041447C CN 94104774 A CN94104774 A CN 94104774A CN 94104774 A CN94104774 A CN 94104774A CN 1041447 C CN1041447 C CN 1041447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licing
air
yarn
cop
dischar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41047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9435A (zh
Inventor
R·哈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erlikon Textile GmbH and Co KG
Original Assignee
W Schlafhorst AG and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 Schlafhorst AG and Co filed Critical W Schlafhorst AG and Co
Publication of CN10994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4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144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447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69/00Methods of, or devices for, interconnecting successive lengths of material; Knot-tying devices ;Control of the correct working of the interconnecting device
    • B65H69/06Methods of, or devices for, interconnecting successive lengths of material; Knot-tying devices ;Control of the correct working of the interconnecting device by splicing
    • B65H69/061Methods of, or devices for, interconnecting successive lengths of material; Knot-tying devices ;Control of the correct working of the interconnecting device by splicing using pneumatic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30Handled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2701/31Textiles threads or artificial strands of filaments

Landscapes

  • Replacing, Conveying, And Pick-Finding For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 Spinning Or Twisting Of Yarns (AREA)
  • Connections Effected By Soldering, Adhesion, Or Permanent Deformation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Multi-Conductor Connections (AREA)
  • Processing Of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捻接器进行纱线连接的方法,旨在提高捻接效率,为此,本发明规定,在定时结合的步进程序中,在捻接空气的释放时刻如不具备一个成功捻接步骤所必需的条件时,则不释放捻接空气。在这些条件中,可能涉及到退绕管纱和卷绕筒子纱纱头的喂入及必需的捻接空气压力或者采用热捻接器时,涉及到所要求的捻接温度等。此外,如直接用于捻接的空气那样,在出现上述条件时,也可以不释放纱头准备所需要的解捻空气。

Description

用捻接器进行纱线连接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捻接器进行纱线连接的方法。
目前,由许多络筒锭位相互排列成一行的自动络筒机,一般每个锭位都有一个纱线捻接装置。与过去所使用的打结器作比较,现今纱线接头几乎只使用无结头的纱头捻接。这种纱线的捻接步骤,必须在一个定时结合的程序中去完成找寻两根需进行连接的纱头,该纱头经过切短、准备并引入到一个捻接头内,藉助捻接空气使其相互捻合,直至到达重新开始络筒的起始位置。整个纱线捻接循环的一套步进程序,一般是藉助一共同的传动装置来执行封闭的动作过程。在一次纱线捻接循环结束时,捻接装置的所有参与纱线连接的组件又回到其起始位置或零位。
此外,在一次纱线捻接循环过程中,检测两根纱头的喂入已为大家所知和推广。为此,使用每个络筒位置上的清纱器,对先后进入清纱器的两根纱头进行检测。如果此时确定缺少卷绕筒子的纱头,则在没有重新开始络筒过程时,进行纱线捻接循环数的调节。当达到预定的纱线捻接循环数时,输出故障信号,操作人员即知道某一锭位需要维修。当没有退绕管纱的纱头时,表明管纱已经用完,应进行管纱的更换。
一种例如在DE 38 24 837 C2或DE39 37 824 A1中所描述的方法,这两个文件之间的基本区别在于,后者与前者所述相反,退绕管纱的纱头喂入是在捻接之前受到检测,因此在纱线捻接循环的同时还可以进行管纱的调换。两种方法共同需要的是,为了重复规定的步骤,首先关闭运行着的纱线捻接循环,而在其后的一次纱线捻接循环中重新成功地去完成捻接过程。在这样和那样的情况下,对于一成功的捻接步骤所需要的条件未具备时,就无法进行捻接或者只是一个有疵点的捻接。对于这样的一次纱线捻接循环来说,通常的纱线捻接过程所消耗的全部能量已足够。
本发明的任务是,进一步开发这种方法,使纱线捻接过程更加合理化。
根据本发明,这项任务是如此解决的,在一次纱线捻接循环时,纱线捻接装置的传动装置按定时接合的步进程序执行一封闭的动作过程,其特征是,在定时接合的步进程序中,如果捻接空气释放时刻不具备一成功的捻接步骤所需要的条件,则不释放捻接空气。
使用本发明的方法,对于那种不能取得良好捻接效果的纱线捻接循环来说,完全可以节约捻接空气和能量。此外,通过这种预先可知的不成功捻接尝试,瞬间压缩空气的管理不受到影响。如果一规定数量的络筒锭位同时需要捻接空气,这更能体现出重要意义。在此情况下,采用本发明可防止捻接所需的空气压力下降到极限值以下。
本发明的方法的进一步发展将描述如下。
在捻接空气释放之前,检测卷绕筒子的纱线喂入,如果没有喂入卷纱筒子纱线,即不释放捻接空气。
在捻接空气释放时刻前,应检测退绕管纱的纱线,当没有管纱喂入时,不释放捻接空气。
在捻接空气释放时刻之前,检测是否具备捻接所要求的压力,如未达到捻接所适合的压力,即不释放捻接空气。
在捻接空气释放时刻之前,检测热捻接器为达到合格捻接质量所要求的捻接头温度,或检测捻接空气加热装置的温度,如温度偏离额定值时,即不释放捻接空气。
如果在定时接合的步进程序中,在解捻空气的释放时刻不具备一个成功捻接步骤所要求的条件,则不释放为纱头捻接准备所需要的解捻空气。
如果在定时接合的步进程序中,在释放时刻不具备一个成功的捻接步骤所要求的条件,则不释放捕捉卷绕筒子纱和退绕管纱的纱头所需要的吸风。
在退绕管纱这方缺纱时,根据所调节的纱线连接尝试次数,有关络筒锭位再次节约捻接空气。
如DE 39 37 824 A1中所述的那样,退绕管纱的喂入检测是在捻接空气释放时刻之前,这样就能在没有管纱喂入时防止不必要的压缩空气消耗。由于管纱通常在第一次不成功的喂入尝试后,即表明管纱上的贮纱已退绕完,其间正进行一只管纱调换,此时纱线捻接循环中断。在此情况下,在管纱调换后,没有喂入的一根纱即起到关闭捻接空气的输入作用。
与上述方案有所差异的是,在一次纱线连接循环时,只进行一次管纱的纱头喂入尝试,当没有这种管纱喂入时,必须在下一次纱线连接循环中进行管纱更换,此循环包含喂入新的退绕管纱的等候时间。根据本发明,检测管纱的纱线喂入,是在捻接空气释放时刻之前,也可以在第一次这种纱线连接循环中抑制捻接空气的释放。
新型自动络筒机通常是,对供给每个锭位的压缩空气管道采取集中控制压力,当压力低于额定值时,新的纱线连接过程起动全部停止,这样已经开始的纱线连接步骤不会中断。但在这种情况下,该捻接的这段纱线强度是很低的。如果这种捻接纱未被识别,或未出现断头。此低质量捻接纱段卷绕到筒子上,直到次后的加工过程中才产生断头。根据本发明方法,此种情况下,不供给捻接空气,不产生捻接动作,而须重复进行纱线连接尝试。此外,这种情况下,在纱线捻接循环中还节约了捻接空气。
使用一只热捻接器时,如偏离规定的温度公差范围时,也会出现上述相似的情况。
如果缺少成功捻接步骤所要求的条件,不能够或不应当形成纱线捻接,则解捻空气亦如捻接空气那样得到节约。这样可进一步降低压缩空气总消耗量。
此外,在节约压缩空气消耗方面,还可延伸到节约吸气量,如果在释放抽吸空气之前能确定缺少一次成功捻接过程中的某一条件。在此情况下,在寻找卷绕筒子的纱头时还能减少卷绕筒子的应力。
下面借助于一个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的说明。本文所附两个图为:
图1为带纱线捻接装置的一个络筒锭位的侧视图,
图2系与本发明有关的一个纱线捻接装置的主要组件的电路示意图。
首先以图1所示的锭位,联系本发明对纱线捻接方法作说明。
在一台自动络筒机上,排列有一规定数量的络筒锭位1。每个锭位1具有一个支撑所有组件的筒子架2。沿着锭位运行着两根运输带8和9。运输带8在锭位区域内输送退绕筒子,即管纱4,该管纱竖插在Caddy式运输小托盘3上。
小托盘3在其运输时藉助运输带8只部分地放置在运输带上,这是由于运输带的宽度小于小托盘底板宽度。运输小托盘3依靠边侧的一个导板8′,使其在运输带8上运输,当送到与运输带8横向相运行的运输带6区域内,便排列到每一个锭位上。
运输带6藉助导向辊10和11转向,并按箭头7方向运行。运输带6的传动可以是单独的或分组的进行。该传动也可以直接由运输带8或9,例如通过张力轮和伞齿轮承担。
如果在管纱退绕位置之前,有三个运输小托盘3堵塞在运输带6上,则在运输带8上通过的运输小托盘3就不能达到运输带6上,因为它们已从最后被堵的运输小托盘3的底板边上引导过去。图1所示的状况,带着管纱4的运输小托盘3从运输带8输送过来,被快速跑动的运输带6所抓住,并送向络筒锭位1的支道内。
在管纱退绕位置内安装有一个喷气瓶17,该瓶是纵向分开的,由两个前后对半分的隔离罩18组成。喷气瓶17的前后隔离罩18可以通过液体筒13和19依次或同时离开由运输带6组成的运输线区域。液体筒13和19固定在立柱12和20上。由液体筒13操纵的喷气瓶17的隔离罩被拉回之后,运输带6将插有空筒管5的运输小托盘3从喷气瓶17输送到与侧导板9′相对的运输带9上。运输带9将筒管5从其小托盘3上送往回收筒管5的地方或者直接送到一台细纱机。
接着,喷气瓶17的后半个隔离罩18通过运输带6移动,并借助液体筒19拉回喷气瓶17的前半个隔离罩18。于是下一个等待着的带有管纱的运输小托盘3输向喷气瓶17。而后,再次关闭前半个隔离罩18。原则上,两个可对半分的隔离罩18能同时开启和关闭,这一过程基本上可行的。这样可以缩短因调换管纱而引起的延时。
喷气嘴14和16呈切线向上倾斜接入到喷气瓶17的前半个隔离罩18上,通过该喷气嘴将绕在管纱顶部或管纱5的纱头往上吹。这时,纱头达到喂纱装置24的吸嘴25区域内,吸嘴从其静止位置25″回到其准备位置25′。在图2中还要作相关说明的喂纱装置24,通过阀门47连接到一吸气横管31,该横管向整台络筒机供给吸风。
喷气嘴14和16将纱头往上吹之前,一个象剪刀状的纱线扭结松开装置21藉助操作装置22开启,使纱头能够无阻碍地到达吸嘴25。在一定情况下,喷气瓶17内可加装一个气圈控制器43。在喂纱装置24或在其吸嘴25内,也可以附加一个图中未表示的握持装置,用它可在喂纱装置24下一次回转运动时保持住已被吸住的纱头。此外,吸嘴25能够使纱线起毛,这样纱线不致从喂纱装置24中滑落出来。
在纱头置入吹风后一规定时间内,喂纱装置24作向上回转,即吸嘴25沿着摆动路程33达到其图中所示的最高位置。这时纱线32引入到一个纱线张力装置23和一只清纱器27,并在需要时引入到剪断夹持器28中。于是,喂入的管纱纱头受到清纱器的检测。如果管纱没有供给纱头。则上述的管纱应进行调换。为此,喂纱装置24又向下旋转,直至吸嘴25进入准备位置25′为止。这时新的纱头被握持,如前所述那样又重新引入到清纱器27内,检测喂入的这种纱头。
当然,当喂纱装置重新向其最高位置回转之前,一根吸管34从一个交叉卷绕筒子38吸取筒子纱线,并引入到清纱器检测。吸管34占有一个基本位置34′,从该位置沿着摆动轨迹36回转,以便吸取卷绕筒子的纱。
开始时,当筒子运转时得知缺少通过的纱线32后,即停止往复螺纹导纱轴37的转动,由它驱动的交叉卷绕筒子38亦停车。当带吸嘴的吸管34回转到交叉卷绕筒子38旁边时,往复螺纹导纱轴37接通到慢速回程档上,使位于卷绕筒子38上的纱头能够被吸管接纳和吸入。经过一规定时间后,吸管34又回转到他的基本位置34′。因此卷绕筒子纱头被握持,如前述那样被引入到清纱器27内,并在必要时引入到剪断夹持器28。在调换管纱后,喂入的管纱纱线亦同样引入清纱器27,这时清纱器识别喂入的两根纱头象一根双纱。如果用现有的电子清纱器或其计算分析电路未能实现识别静态双纱信号的话,吸嘴34还可以再一次按规定路程回转并携带着握持的纱头同时转动。此时,管纱的纱线单独引入清纱器27内。通过传动装置44(图2)按定时接合的步进程序,执行一封闭的动作过程,就能检测出清纱器27中的这一根纱线是来自管纱的纱头或者卷绕筒子的纱头。另外,设置有信息线路44″,它在传动装置44起动后,不断将纱线捻接循环的每个相位信息传送到络筒锭位计算机42。
按上述工艺,喂纱装置24有二个往复动程,它同纱线捻接装置的其余部件那样由传动装置44驱动。即使整个纱线捻接循环时间比一个动程稍许延长的话,按此方式在一次纱线捻接循环内得知没有管纱的纱头喂入,还能够直接与调换管纱相连。但由于调换管纱次数是较为频繁的,所以总的说,调换一次管纱比执行两次纱线捻接循环节约时间。
当络筒锭位1运行时,电子清纱器27接收一动态纱线信号。清纱器进行粗节、细节或双纱的识别。在纱线测量识别出双纱时或超出公差极限时,电子清纱器27即释放信号,剪断夹持器28即投入工作。于是,纱线被切断,纱的下端被握持。该纱头不会失去,因此接着进行的纱线捻接步骤不成问题。
通常当两根纱头喂入后,即进行正常的纱线捻接。这时两根纱线引入到一捻接装置26的捻接器导纱压杆26′内。这种形式的捻接装置,如DE 31 32 895 A1为代表的已为大家所知。纱头先被剪短并吸入到装于捻接室上部和下部的纱线准备管52内(参见图2),进行纱头解捻并按相反的方向受到捻接器中导纱压杆的牵引,产生一规定的纱头重叠。接着藉助一次或多次压缩空气气浪在捻接器导纱压杆26′中完成捻接过程。
捻接完成后,纱线32又恢复自由并由清纱器27检测捻结质量。如果该捻接结头是在规定的公差范围内,则正常的络筒过程继续进行。
纱线从直立的管纱4退绕位置处,经过一个气圈控制器43和/或一个纱线扭结松开装置21,该装置通常情况下只处于所谓的加速相位,即络筒开始时是关闭的,而在正常络筒过程中是开启的;纱线再经过一只纱线张力器23,电子清纱器27,切断夹持器28,然后经过捕纱嘴29旁边,穿过一只导纱环35进入到往复螺纹导纱槽筒37并交叉卷绕到锥形筒子38上。筒子38用其套筒保持在筒子架39上,而筒子架39则固定在摆轴40上。需要时可以由一根筒子架开启杆41打开筒子架39。用39′表示筒子架39在调换筒子38后所占据的位置。
捕纱嘴29藉助一根吸臂30也同沿着整台络筒机装设的吸气横管相联通。
下面根据图2专门对本发明的纱线捻接循环作详细说明。
自动络筒机的每个锭位1,安装有一个控制单元,一个络筒锭位计算机42。所有络筒锭位产生的信息,特别电子清纱器27的信息,基本上都由计算机42接收,并将相应的控制信号传送到络筒锭位的每个功能单元。络筒锭位计算机42是通过一根双向数据总线51′,51″与一个中央控制装置,一台络筒机计算机51相连接。
此络筒机计算机51通过一根联接线路50′监控配置在压缩空气管路53′/53″上的压力监控器50。压力空气源53如图所示,在压缩空气管线53′的气流终端。
如果压力监控器50显示出空气压力低于规定的最低值,这时通过双向数据线路,即一条指令电路51′从络筒机计算机将信息传送到所有络筒锭位计算机42。每个络筒锭位计算机42通过控制线路44′不输出起动指令给纱线捻接步骤的传动装置44。当压力监控器50上的压力又上升到高于最低值时,通过指令线路51′不再向络筒锭位计算机42封锁纱线捻接步骤起动指令。为了防止因捻接压力太小造成的捻接疵点,此项措施很是必要。的确只有通过上述的指令联系,才能阻止纱线捻接步骤的起动。已经起动的纱线捻接步骤继续进行,传动装置44和由它操纵的纱线捻接装置的部件,必须为下一个纱线捻接步骤回到零位,从而能够重新开始一完整的纱线捻接过程。从供给所有络筒锭位压缩空气的主管道53″,接出一压缩空气支管道45′,支管通过阀门45和另一压缩空气管道26″与捻接装置26相连接。压缩空气管道26″通向一个或多个捻接通道的进气孔,如一般流行的捻接装置那样。
该阀门45由传动装置44控制,为保险起见,捻接空气应在两根纱头准备好捻接的瞬间准确提供。还有第二条控制线路45直接从络筒锭位计算机42接到阀门45。当控制线路45″发出释放压缩空气信号时,可通过控制线路45抑制阀门45的操作。不释放压缩空气,只是在一个成功捻接过程所要求的一些条件不具备时才执行。上述的这些条件可能涉及到下面例举的细节:
-电子清纱器27通过一线路27′,将未喂入筒子纱头或管纱纱头的信息传送给络筒锭位计算机42;
-当压力监控器50显示压缩空气值出现偏差时,信息即通过信息线路50′,络筒机计算机51和指令线路51′传送信息给络筒锭位计算机42;
-当压力监控器54显示抽气值出现偏差时,信息即通过信息线路54″,络筒机计算机51和指令线路51′传送给络筒锭位计算机42;
-在采用热捻接器时,捻接头和/或捻接空气应用加热器加热,当出现温度偏离额定值范围时,此信息即由一只温度传感器49通过信息线路49′,也同样传送给络筒锭位计算机42。
捻接空气释放到捻接器导纱压杆26′的捻接通道内与捻接空气释放到捻接装置26完全相似,同样,解捻空气输入到捻接装置的纱线准备管52也是受到控制的。经过剪切后的纱头吸入到该纱线准备管52中,在该处解捻,然后纱头通过机械方式,即本文图中未表示的喂纱装置引入到捻接头的捻接通道内。有关捻接过程细节,再次联系到已经引用的德国专利DE 31 32 895 A1。靠近捻接通道末端安置的两个纱线准备管52,其中的一只在图2中用符号加以表示,它们所需压缩空气,是由供给所有络筒锭位1的压缩空气主管线53″分出的支管道48′,并经过阀门48和另一根压缩空气管道52′供给。此压缩空气从边侧切线方向向下流入到纱线准备管52中,在该细管处产生一股为吸入纱头和准备纱头捻接的旋转气流。阀门48一般由传动控制装置44的控制线路48″来调节。但当成功的捻接步骤所需条件不具备时,这时络筒锭位计算机42也通过控制线路48不予释放由控制线路48″所控制的准备空气。
对络筒锭位计算机42和络筒机计算机51来说,除了上述信息和控制线路外,还设置有同本发明无关联的其它附加功能的线路。也是从传动装置44引出一系列其它控制线路,例如控制喂纱装置24,吸嘴34的运动以及纱头操作处理的杆的运动,两根纱头的分隔装置,还有可能为关闭捻接通道以及供给喂纱装置24和吸嘴34吸风用的盖子。
由控制线路47′操纵的阀门47来控制喂纱装置24的吸风供给。需要捕纱时,该阀门即接通沿整台络筒机的吸风横管31相连的吸风管道31″,同时连通喂纱装置24的吸风管道24′。
控制线路46′控制一个为吸嘴34释放吸风的阀门46。当释放吸风时,从吸风横管31连接出的吸风管道31′与吸嘴34的吸风管道34′接通。
吸风横管31的吸风量也是藉助管道54′与吸风横管31相连的压力监控器54集中检验。如果吸风压力超出一规定的公差范围时,则由压力监控器54的一条信息线路54″将信息传送给络筒机计算机51。该络筒机计算机以相同方式继续将压力监控器50有关压缩空气信息传送给络筒锭位计算机42。于是,计算机42通过指令线路44′封锁传动装置44的起动。
为了能配合这里正进行的纱线捻接循环,关闭阀门45和48,即抑制由传动装置44控制的各个阀门的开启。这样,除节约压缩空气外,还达到了节约吸风。当然,只有在每个阀门释放压缩空气之前,已确定没有或至少不具备为一次成功捻接所要求的条件,才能够获得上述的节约。为了阻止吸风的释放,控制线路46″和47″分别控制阀门46和47。
图2中作为凸轮组件或凸轮轴所示意的传动装置44,在纱线捻接装置方面是最常使用的形式。当然,在本发明范围内,这种装置也可用其他一种传动替代。总之,为了达到纱线捻接步骤的定时接合的步进程序,必须执行一封闭的动作过程。
可以肯定,由于节约压缩空气,络筒机总的能耗降低。此外,能够避免那种卷绕在筒子中不易觉察出的,而直到后加工过程导致断头故障的疵点结头纱。

Claims (7)

1.一种使用纱线捻接器的纱线连接方法,在一次纱线捻接循环时,纱线捻接装置的传动装置按定时接合的步进程序执行一封闭的动作过程,其特征是,在定时接合的步进程序中,如果捻接空气释放时刻不具备一成功的捻接步骤所需要的条件,则不释放捻接空气。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是,在捻接空气释放之前,检测卷绕筒子的纱线喂入,如果没有喂入卷纱筒子纱线,即不释放捻接空气。
3.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是,在捻接空气释放时刻前,应检测退绕管纱的纱线,当没有管纱喂入时,不释放捻接空气。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之一的方法,其特征是,在捻接空气释放时刻之前,检测是否具备捻接所要求的压力,如未达到捻接所适合的压力,即不释放捻接空气。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之一的方法,其特征是,在捻接空气释放时刻之前,检测热捻接器为达到合格捻接质量所要求的捻接头温度,或检测捻接空气加热装置的温度,如温度偏离额定值时,即不释放捻接空气。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之一的方法,其特征是,如果在定时接合的步进程序中,在解捻空气的释放时刻不具备一个成功捻接步骤所要求的条件,则不释放为纱头捻接准备所需要的解捻空气。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之一的方法,其特征是,如果在定时接合的步进程序中,在释放时刻不具备一个成功的捻接步骤所要求的条件,则不释放捕捉卷绕筒子纱和退绕管纱的纱头所需要的吸风。
CN94104774A 1993-05-06 1994-05-05 用捻接器进行纱线连接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144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P4314982.0 1993-05-06
DE4314982A DE4314982B4 (de) 1993-05-06 1993-05-06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r Fadenverbindung durch Spleißen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435A CN1099435A (zh) 1995-03-01
CN1041447C true CN1041447C (zh) 1998-12-30

Family

ID=64873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410477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1447C (zh) 1993-05-06 1994-05-05 用捻接器进行纱线连接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H06329339A (zh)
CN (1) CN1041447C (zh)
DE (1) DE4314982B4 (zh)
IT (1) IT126955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534114A1 (de) * 1995-09-14 1997-03-20 Schlafhorst & Co W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Überprüfen von pneumatischen Spleißvorrichtungen
DE10058211A1 (de) * 2000-11-23 2002-05-29 Schlafhorst & Co W Kreuzspulautomat mit Thermospleißern zum pneumatischen Verbinden von Fadenenden
DE10224080A1 (de) * 2002-05-31 2003-12-11 Schlafhorst & Co W Fadenspleißvorrichtung
DE10254267A1 (de) * 2002-11-21 2004-06-03 Saurer Gmbh & Co. K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Überprüfen der Funktionsfähigkeit pneumatisch arbeitender Fadenspleißvorrichtungen
DE102006000824A1 (de) * 2006-01-05 2007-07-12 Saurer Gmbh & Co. Kg Fadenspleißvorrichtung für eine Kreuzspulen herstellende Textilmaschine
JP2013052997A (ja) * 2011-09-06 2013-03-21 Murata Machinery Ltd 糸巻取機
DE102012208709B3 (de) * 2012-05-24 2013-04-11 Mep-Olbo Gmbh Verfahren und eine Vorrichtung zur Herstellung einer Fadenverbindung und Klebstoff zur Herstellung einer solchen Fadenverbindung
CN103774303B (zh) * 2014-01-07 2016-01-20 太仓市世博纺织配件有限公司 加弹机上止捻器的快速更换方法
CN103774305B (zh) * 2014-01-07 2016-01-20 太仓市世博纺织配件有限公司 一种加弹机上止捻器的快速更换机构
CN105293191A (zh) * 2015-11-13 2016-02-03 安徽华茂纺织股份有限公司 便于断纱后纱尾抓取的自动络筒机剪切装置
CN105731185A (zh) * 2016-03-22 2016-07-06 青岛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络筒机智能捻接循环控制方法
CN112981631A (zh) * 2021-02-04 2021-06-18 宁波康赛妮纺织品有限公司 一种羊绒纱线加热加捻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29233A (en) * 1981-08-20 1985-07-16 W. Schlafhorst & Co. Method and device for tying an upper thread to a lower thread
DE3937824A1 (de) * 1989-11-14 1991-05-16 Schlafhorst & Co W Spulstelle einer spulmaschine, bei der das fadenverbinden und der kopswechsel automatisch durchfuehrbar sind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531044C2 (de) * 1975-07-11 1986-04-30 W. Schlafhorst & Co, 4050 Mönchengladbach Vorrichtung zum Suchen eines Fadenendes auf einer Spule
JPH0755767B2 (ja) * 1987-07-21 1995-06-14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自動ワインダ−における糸継制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29233A (en) * 1981-08-20 1985-07-16 W. Schlafhorst & Co. Method and device for tying an upper thread to a lower thread
DE3937824A1 (de) * 1989-11-14 1991-05-16 Schlafhorst & Co W Spulstelle einer spulmaschine, bei der das fadenverbinden und der kopswechsel automatisch durchfuehrbar sin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IT1269554B (it) 1997-04-08
DE4314982B4 (de) 2007-02-22
DE4314982A1 (de) 1994-11-10
JPH06329339A (ja) 1994-11-29
ITMI940502A0 (it) 1994-03-18
ITMI940502A1 (it) 1995-09-18
CN1099435A (zh) 1995-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447C (zh) 用捻接器进行纱线连接的方法
CN1028039C (zh) 在气流纺纱装置中连接纱线的方法和装置
US4545551A (en) Transporting system for various kinds of cops
US4681271A (en) Yarn end finding apparatus
US4848076A (en) Interconnecting system for a winder and a two-for-one twisting machine
CN111891836B (zh) 一种托盘式络筒机及络筒生产方法
USRE34170E (en) Spinning unit piecing process for producing feed spools
CN1127722A (zh) 生产交叉筒子的纺织机械用的纱线连接装置
CN1509972A (zh) 开动一制造交叉卷绕筒子的纺织机的工作位置的方法和装置
US4944145A (en) Spinning machine for producing feeding packages for twisting
US4833874A (en) Yarn package exchange device and apparatus for spinning machines for double prestrengthened yarn
JPH0226929A (ja) 糸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CZ299303B6 (cs) Servisní agregát pro textilní stroj vyrábející krížem vinuté cívky
US4646981A (en) Process and apparatus for the simultaneous throwing of several textile threads delivered continuously
JPS6392577A (ja) 自動ワインダ−における糸の巻取方法
US4594845A (en) Fly removing system for spinning winder
US5148664A (en) Method for starting operation of two-for-one twister after doffing
DE3937824A1 (de) Spulstelle einer spulmaschine, bei der das fadenverbinden und der kopswechsel automatisch durchfuehrbar sind
JP2008024438A (ja) 糸巻取装置
US5058816A (en) Cops preparation station
JPH08169537A (ja) 空ボビン返却用コンベア
JPH08175763A (ja) ワインダの口出しシステム及び口出し装置
JPH02229229A (ja) 糸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JPS5931647Y2 (ja) 管糸供給装置
CN213232614U (zh) 一种络筒机单锭及托盘式络筒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Owner name: OERLIKON TEXTILE GMBH & CO KG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OR ADDRESS: SCHLAFHORST + CO. W

Owner name: SCHLAFHORST & CO. W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OR ADDRESS: W. SCHLAF HORST AG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The German city of Remscheid leiwo Guselu

Patentee after: OERLIKON TEXTILE GmbH & Co.KG

Address before: The German Monchengladbach

Patentee before: SAURER GmbH & Co.KG

Address after: The German Monchengladbach

Patentee after: SAURER GmbH & Co.KG

Address before: The German Monchengladbach

Patentee before: W. Schlafhorst AG & Co.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1998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