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41325A - 建筑机械的前窗开闭装置 - Google Patents

建筑机械的前窗开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141325A
CN104141325A CN201410147254.6A CN201410147254A CN104141325A CN 104141325 A CN104141325 A CN 104141325A CN 201410147254 A CN201410147254 A CN 201410147254A CN 104141325 A CN104141325 A CN 1041413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ont window
ratchet
locking mechanism
ram
clos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14725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141325B (zh
Inventor
林田俊也
平野智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ress Kogy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ress Kogy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ress Kogyo Co Ltd filed Critical Press Kogyo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1413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413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1413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413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onent Parts Of Construction Machinery (AREA)
  • Window Of Vehicle (AREA)
  • 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筑机械的前窗开闭装置,其能够避免因前窗的全闭位置处的电气故障引起的不可解锁以防止驾驶者被关在里面,在紧急时刻能够迅速地打开前窗,能够防止前窗的全闭位置处的不完全锁定(所谓半关),该前窗开闭装置为建筑机械的前窗开闭装置,其在前窗移动到覆盖在驾驶室的前表面形成的开口的全闭位置时,通过安装于前窗的锁定机构与安装于驾驶室的撞击器卡合来将前窗锁定于全闭位置,通过锁定机构与撞击器脱离来解除前窗的锁定,锁定机构具备:全闭自动锁定机构,其将移动到全闭近前位置的前窗自动地拉近到全闭位置并锁定;以及手动解除锁定机构,其用于将锁定于全闭位置的前窗手动地解除锁定。

Description

建筑机械的前窗开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利用前窗对在液压挖掘机等建筑机械的驾驶室(cab)的前表面形成的开口进行开闭的建筑机械的前窗开闭装置。
背景技术
在液压挖掘机等建筑机械的驾驶室的前表面,形成有用于直接而非透过玻璃来观察作业部位的开口,开口通过前窗而开闭。该前窗移动到覆盖驾驶室前表面的开口的全闭位置和沿驾驶室内的天花板的全开位置,在全闭位置以及全开位置处被锁定、解锁(解除锁定)。
作为对建筑机械的前窗进行开闭的发明,已知利用电气性的力使前窗移动到全闭位置和全开位置,并用电气性的力在全闭位置以及全开位置处进行锁定、解锁的发明(参照专利文献1)。根据本发明,驾驶者(操作员)不需要手动对前窗进行开闭移动以及锁定、解锁操作,减轻了操作负担。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公平7-11672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若如此使前窗的开闭移动以及锁定、解锁操作为基于电动的全自动操作,则在产生电气性故障的情况下,可能发生动作不良且产生各种问题。
例如,当在全闭位置处锁定前窗的状态下进行作业时,若建筑机械因开上阶梯差等情况而跌倒,开闭装置的电气布线截断或开闭用马达损伤,则前窗锁定于全闭位置,有变得无法解锁的可能。在此,在驾驶室的进出用门因跌倒而变得无法开闭的情况下,驾驶者被关在驾驶室内,若不打碎前窗的玻璃等,则无法逃离。
另外,由于打开前窗的动作也是电动的,故在安全方面,无法将前窗的基于电动的开动作速度较快地设定为既定的安全速度以上。因此,在紧急时刻,驾驶者欲打开前窗以逃离的情况下,即使能够解锁,也不能够以预先设定的电动安全速度以上的速度快速地打开前窗,耽误逃离。
另一方面,在使前窗的开闭移动以及锁定、解锁操作全部为手动的情况下,驾驶者的操作不佳(操作失误)有可能导致前窗在全闭位置处的锁定变得不充分(所谓半关(半ドア)状态),用于将前窗完全地锁定在全闭位置的操作不能说是良好的,锁定的可靠性低。若前窗在全闭位置处的锁定不充分,则有可能车辆被盗,或者车辆被恶作剧。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点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机械的前窗开闭装置,其能够防止由电气故障引起的前窗在全闭位置处的不可解锁,以防止驾驶者被关在里面,在紧急时刻能够迅速地打开前窗,能够防止前窗在全闭位置处的不完全锁定以提高锁定的可靠性,提高了操作性、可靠性、安全性。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建筑机械的前窗开闭装置,其具有:前窗,其对在建筑机械的驾驶室的前表面形成的开口进行开闭;锁定机构,其安装于前窗;以及撞击器(striker),其安装于驾驶室,在前窗移动到覆盖开口的全闭位置时,通过锁定机构与撞击器卡合来将前窗锁定于全闭位置,通过锁定机构与撞击器脱离来解除前窗的锁定,锁定机构具备:全闭自动锁定机构,其将移动到全闭近前位置的前窗自动地拉近到全闭位置并锁定;以及手动解除锁定机构,其用于将锁定于全闭位置的前窗手动地解除锁定。
全闭自动锁定机构还可以具备:棘齿,其在前窗移动到全闭近前时被撞击器推动并沿卡合方向转动;开关,其响应棘齿的转动而接通;马达,其通过开关的接通而工作;以及马达支架,其响应马达的工作而使棘齿进一步沿卡合方向转动。
手动解除锁定机构还可以具备:解除杆,其接触棘齿并使棘齿沿解除方向转动;操作杆,其安装于前窗并由驾驶者操作;以及连结部件,其将操作杆与解除杆连结。
还可以在棘齿设有卡合销,在马达支架设有供卡合销卡合的长孔,马达是在开关接通时通过拉马达支架来将卡合销推抵于长孔的端部并使棘齿沿卡合方向转动,之后推出马达支架以使长孔的端部与卡合销分离的部件,长孔的端部与卡合销的间隙成为在使棘齿沿解除方向转动时用于卡合销朝长孔的端部移动的空间。
解除杆还可以具有:第一解除杆,其连接有连结部件;以及第二解除杆,其响应第一解除杆的转动而转动以使棘齿沿解除方向转动,锁定机构具有次锁定杆,该次锁定杆响应第一解除杆的转动而转动,在驾驶室内的天花板,为了将前窗保持于沿天花板的全开位置,安装有与棘齿卡合和脱离的主开保持用撞击器,并且安装有与次锁定件卡合和脱离的次开保持用撞击器。
锁定机构还可以安装于前窗上部的一处。
操作杆还可以安装于前窗的左右任一方的侧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建筑机械的前窗开闭装置,由于手动进行前窗在全闭位置处的解除锁定,故能够防止由电气故障引起的前窗的不可解锁以防止驾驶者被关在里面,在紧急时刻能够迅速地打开前窗。另外,由于将移动到全闭近前位置的前窗自动拉近到全闭位置并锁定,故能够防止由驾驶者的操作不佳引起的前窗的不完全关闭状态以提高锁定的可靠性,能够提高操作性、可靠性、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从斜下方仰视驾驶室的立体图,该驾驶室装备有为本发明的前提的建筑机械的前窗开闭装置。
图2是示出图1所示的前窗被锁定于全开位置的状态的前窗开闭装置的侧视图。
图3是示出图2所示的前窗从全开位置解除锁定并向开方向移动少许的状态的该装置的侧视图。
图4是示出图3所示的前窗接近全闭位置的状态的该装置的侧视图。
图5是示出图4所示的前窗被锁定于全闭位置的状态的该装置的侧视图。
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建筑机械的前窗开闭装置的概要的说明图。
图7是示出图6所示的前窗接近全开位置时的前窗开闭装置的立体图。
图8是示出将图6所示的前窗锁定于全闭位置的顺序的说明图,(a)是锁定机构的棘齿(ratch)与撞击器分离的状态,(b)示出马达的开关因棘齿被推抵于撞击器而接通的状态。
图9是图8(b)的后续的说明图,(c)示出棘齿因马达支架而进一步沿卡合方向转动的状态,(d)示出为之后的解除锁定作准备而沿反方向移动马达支架的状态。
图10是示出如图9(d)所示地锁定于全闭位置的前窗解除锁定的情况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实施方式所示的尺寸、材料、其他具体数值等只是用于使发明的理解容易的例示,除特别声明的情况以外,不限定本发明。此外,在本说明书以及附图中,对于实际上具有相同功能、构成的要素,通过附以相同符号来省略重复说明,另外与本发明无直接关系的要素省略图示。
(建筑机械的前窗开闭装置1的概要)
使用图1~图5来说明为本发明的前提的建筑机械的前窗开闭装置1的概要。图1是从斜下方仰视驾驶室2的立体图,驾驶室2装备有建筑机械的前窗开闭装置1,图2是示出图1所示的前窗3锁定于全开位置的状态的该装置1的侧视图,图3是示出图2所示的前窗3从全开位置移动少许的状态的该装置1的侧视图,图4是示出图3所示的前窗3移动至全闭位置附近的状态的该装置1的侧视图,图5是示出图4所示的前窗3锁定于全闭位置的状态的该装置1的侧视图。
如图1所示,该建筑机械的前窗开闭装置1具有对在建筑机械的驾驶室2的前表面形成的开口4进行开闭的前窗3、安装于前窗3的锁定机构5、以及安装于驾驶室2的撞击器6,通过在前窗3如图5所示地移动到覆盖开口4的全闭位置时锁定机构5与撞击器6卡合来将前窗3锁定于全闭位置,通过锁定机构5如图4所示地从撞击器6脱离来解除前窗3的锁定。如图1所示,前窗3通过连结式开闭机构7而移动到沿驾驶室2内的天花板的全开位置(参照图2)和覆盖在驾驶室2的前表面形成的开口4的全闭位置(参照图5)。
如图1、图2所示,连结式开闭机构7具备:导轨8,其沿开口4的两侧设置于驾驶室2内;导引部件3b,其设于前窗3的窗框3a并卡合于导轨8;以及连杆9,其上端9a转动自如地支持于驾驶室2内的上部,下端9b转动自如地连接于窗框3a的左右侧部中央。在连杆9与驾驶室2的前柱(front pillar)2a之间设有阻尼器10,阻尼器10辅助前窗3的向开口方向的移动,在前窗3的窗框3a的左右侧部设有把手11,利用驾驶者的双手来抓持把手11。前窗3通过抓持把手11的驾驶者来使连杆9绕上端9a转动,并且导引部件3b沿导轨8移动,从而手动地移动到开放开口4并沿驾驶室2内的天花板的全开位置(参照图2)和覆盖开口4的全闭位置(参照图5)。
如图2所示,在前窗3移动到全开位置时,锁定机构5与在驾驶室2的天花板后部安装的开保持用撞击器12卡合,以锁定于全开位置。开保持用撞击器12具有由在驾驶室内的天花板后部安装的U字状金属件构成的主开保持用撞击器12a和次开保持用撞击器12b,通过锁定机构5卡合于它们来双重锁定前窗3。随后将详细说明,锁定于图2所示的全开位置的前窗3通过驾驶者的手动操作而使锁定机构5从开保持用撞击器12(主开保持用撞击器12a、次开保持用撞击器12b)脱离,以解除锁定(手动解除锁定)。之后,前窗3通过驾驶者的手动操作而向前方移动,经过图3以及图4的状态,如图5所示地移动到全闭位置。前窗3若被手动地移动到全闭近前位置,则被自动(电动)地拉近到全闭位置且锁定机构5卡合于撞击器6(闭保持用撞击器),从而锁定(自动锁定)于全闭位置。闭保持用撞击器6由在驾驶室内的开口上方安装的U字状金属件构成。
(锁定机构5)
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建筑机械的前窗开闭装置1的概要的说明图,图7是前窗3靠近全开位置(参照图3)时的立体图。如上所述,安装于前窗3的锁定机构5在前窗3移动到全开位置时,与在驾驶室2安装的主开保持用撞击器12a以及次开保持用撞击器12b卡合(参照图1、图2)。另外,该锁定机构5在前窗3如从图8到图10所示地移动到全闭位置时,与在驾驶室2安装的闭保持用撞击器6卡合(参照图1、图5)。如图6、图7所示,锁定机构5具备全闭自动锁定机构5a和手动解除锁定机构5b,全闭自动锁定机构5a将移动到全闭近前位置的前窗3自动(电动)地拉近到全闭位置并锁定,手动解除锁定机构5b用于将锁定于全闭位置的前窗3手动地解除锁定。
(全闭自动锁定机构5a)
如图8(a)、图8(b)所示,全闭自动锁定机构5a是将手动地移动到全闭近前位置的前窗3如图9(c)、图9(d)所示地自动(电动)地拉近到全闭位置并锁定的部件。此种全闭自动锁定机构5具备:棘齿13,其在前窗3从图8(a)的位置手动地移动到图8(b)的全闭近前位置时,被闭保持用撞击器6推动并沿卡合方向(顺时针方向)转动;开关14,其响应棘齿13的转动而与棘齿13分离以接通;马达15(参照图6、图7),其通过开关14的接通而工作;以及马达支架16,其响应马达15的工作来使棘齿14如图9(c)所示地进一步沿卡合方向转动。
如图8(a)以及图8(b)所示,棘齿13具有被撞击器16推压的推压部13a,通过利用撞击器16推压推压部13a而绕支持轴13b沿顺时钟方向转动。棘齿13通过支持轴13b而转动自如地支持于支持框架(未图示),该支持框架安装于前窗3,在棘齿13与支持框架之间,间置有以使棘齿沿逆时针方向转动的方式施力的弹簧(盘簧(コイルバネ))17。即,图8(a)所示的棘齿13始终由弹簧17沿逆时针方向施力,通过如图8(b)所示地被撞击器6推动而沿顺时钟方向转动。
如图8(b)所示,若利用撞击器16推动棘齿并使其沿顺时钟方向转动,则此前由棘齿13的侧部推压的开关14释放,开关14接通。开关14安装于支架18,支架18安装于上述支持框架。若开关14接通,则图6以及图7所示的马达15工作,如图9(c)所示,通过马达15而移动的马达支架16被拉向左方。由此,进一步沿卡合方向(顺时钟方向)转动棘齿13,撞击器6卡合于棘齿13的卡合爪13c。即,在棘齿13形成有卡合爪13c,卡合爪连结于上述推压部13a,以用于卷入并保持撞击器6,从卡合爪13c形成到推压部13a的凹部成为与撞击器6卡合的卡合槽13d。
该卡合槽13d在撞击器6如图8(a)所示地分离时朝斜上方以容许撞击器6的卡合,若撞击器如图8(b)所示地由推压部13a推压则棘齿13沿卡合方向转动并朝大致水平方向,若棘齿13如图9(c)所示地由马达支架16拉动并进一步沿卡合方向转动则朝下方以成为撞击器6不脱落的状态。之后,如之后使用图9(d)所说明的,即使马达支架16被向右方推出,第二解除杆23的推压部23b也推抵于棘齿13的止动壁13i并挂住,棘齿13的转动角度保持在使卡合槽13d朝斜下方的状态,因而撞击器6不能从卡合槽13d脱离,前窗3锁定于全闭位置。
如上所述,若前窗3通过驾驶者的手动操作而从图8(a)的位置移动到图8(b)所示的全闭近前位置,则该前窗3通过全闭自动锁定机构5a而如图9(c)、图9(d)所示地被自动(电动)地拉近到全闭位置并在全闭位置处锁定。在全闭位置处锁定的前窗利用后述手动解除锁定机构5b通过驾驶者的手动操作来解除锁定。
(手动解除锁定机构5b)
手动解除锁定机构5b是将如图9(d)所示地锁定于全闭位置的前窗3手动地如图10(e)所示地解除锁定的部件。此种手动解除锁定机构5b具备:解除杆19,其用于使图9(d)所示的棘齿13如图10(e)所示地沿解除方向(逆时针方向)转动;操作杆20,其为了远程操作解除杆19而如图6所示地安装于前窗3;以及连结部件(连结线材21),其将操作杆20与解除杆19连结。若驾驶者对操作杆20进行拉操作,则连结线材21被拉动,通过连结线材21转动解除杆19,图9(d)所示的棘齿13如图10(e)所示地沿解除方向(逆时针方向)转动。若如此沿解除方向转动棘齿13,则棘齿13的卡合槽13d如图10(e)所示地朝斜上方,撞击器6变得能够从卡合槽13d脱离,前窗3变得能够解除锁定。变得能够解除锁定的前窗3利用阻尼器10(参照图1)的辅助力沿开方向移动少许,之后,通过抓持把手11的驾驶者的手动操作而沿开方向移动。
如图9(d)、图10(e)所示,在棘齿13的端部设有卡合销13e,在马达支架16设有长孔(弧状长孔)16a,卡合销13e卡合于该长孔16a。另外,图7所示的马达15具有如下功能,即,在如图8(b)所示地利用撞击器6推动棘齿13并使其沿卡合方向(顺时钟方向)转动,棘齿13与开关14分离而开关14接通时,如图9(c)所示地向左方拉马达支架16,将卡合销13e推抵于长孔16a的端部并使棘齿13进一步沿卡合方向(顺时钟方向)转动,之后,如图9(d)所示地将马达支架16向右方推出,使长孔16a的端部与卡合销13e分离。此种马达支架16的推拉移动通过使马达15正反旋转或者使用凸轮机构来实现。在图9(d)中,长孔16a的端部与卡合销13e的间隙16b成为在使棘齿16如图10(e)所示地沿解除方向(逆时针方向)转动时,用于容许卡合销13e朝长孔16a的端部移动并转动的空间。
(解除杆19)
如图9(d)、图10(e)所示,解除杆具有:第一解除杆22,其连接有连结线材21;以及第二解除杆23,其响应第一解除杆22的转动而转动以使棘齿13沿解除方向(逆时针方向)转动。第一解除杆22由支持轴22a转动自如地支持于上述支持框架,通过如图7所示地安装于支持轴22a外周的回动用弹簧(螺旋弹簧(弦巻バネ))24来弹性地保持转动角度。第二解除杆23由支持轴23a转动自如地支持于支持框架,通过间置在与棘齿13之间的弹簧(盘簧)25而被沿顺时钟方向施力。
第二解除杆23具有推压部23b,推压部23b通过弹簧25的力而推抵于棘齿13。第二解除杆23的推压部23b虽然在图8(a)的状态下推抵于棘齿13的凹陷部13f的底部,但若如图8(b)所示地利用撞击器6推棘齿13并使其沿卡合方向(顺时针方向)转动,则从凹陷部13f的底部分离,推抵于棘齿13的伸出部13g。接着,如图9(c)所示,若利用马达支架16拉棘齿13并使其进一步沿卡合方向(顺时针方向)转动,则第二解除杆23的推压部23b从棘齿13的伸出部13g落入阶梯差部13h。接着,如图9(d)所示,若向反方向(右方)推出马达支架16,则利用弹簧17沿逆时针方向转动棘齿13,因而第二解除杆23的推压部23b推抵于在棘齿13的阶梯差部13h与伸出部13g之间形成的止动壁13i。由此,棘齿13的转动角度被保持为锁定角度,实现前窗3的锁定。
之后,在图9(d)的状态下,若驾驶者抓持图6所示的把手11并拉操作杆20,则拉动连结线材21,如图10(e)所示,沿逆时针方向转动第一解除杆22,第一解除杆22的推压部22b推抵于第二解除杆23的被推压部23c,沿逆时针方向转动第二解除杆23。此时,第二解除杆23的推压部23b通过第二解除杆23绕支持轴23a沿逆时针方向转动而与图9(d)所示的棘齿13的止动壁13i分离,通过利用弹簧17拉棘齿13并使其沿逆时针方向(解除方向)转动而如图10(e)所示地落入棘齿13的凹陷部13f。由此,棘齿13的转动角度被保持为解除锁定角度,实现前窗3的解除锁定。之后,若驾驶者释放图6所示的操作杆20,则图10(e)所示的第一解除杆22通过回动用弹簧24(参照图7)而沿顺时钟方向转动,恢复图8(a)的状态(默认状态)。
(次锁定杆26)
如图7所示,锁定机构5具有响应第一解除杆22的转动而转动的次锁定杆26。次锁定杆26具备:孔26a,其供设于支持框架的支持轴贯通插入;以及卡合爪26b,其与在驾驶室2内的天花板安装的次开保持用撞击器12b(参照图1、图2)卡合和脱离。另外,如图7所示,在次锁定杆26形成有推压部26c,推压部26c与第一解除杆22的突出部22c接触。次锁定杆26由弹簧(螺旋弹簧)27沿逆时针方向施力,推压部26c推抵于第一解除杆22的突出部22c。
如图1、图2所示,若前窗3接近全开位置,图7所示的次锁定杆26的卡合爪26b推抵于次开保持用撞击器12b,则次锁定杆26b上搭于撞击器12b,次锁定杆26通过弹簧27弹性变形而沿顺时钟方向转动。而且,若撞击器12b超过卡合爪26b的最大隆起部,则次锁定杆26通过弹簧27的力而沿逆时针方向转动,撞击器12b保持于次锁定杆26。由此,前窗3锁定于全开位置。与此同时,锁定机构5的棘齿13与主开保持用撞击器12a卡合,主开保持用撞击器12a安装于驾驶室2内的天花板。关于棘齿13对主开保持用撞击器12a的卡合,由于与使用图8(a)、图8(b)、图9(c)、图9(d)说明的棘齿13对闭保持用撞击器6的卡合相同,故省略说明。
之后,若驾驶者抓持图6所示的把手11并对操作杆20进行拉操作,拉动图7所示的连结线材21,则沿逆时针方向转动第一解除杆22,第一解除杆22的突出部22c推压次锁定杆26的推压部26c,沿顺时针方向转动次锁定杆26。由此,解除通过次锁定杆26的卡合爪26b进行的次开保持用撞击器12b的保持。同时,锁定机构5的棘齿13与主开保持用撞击器12a脱离。关于棘齿13与主开保持用撞击器12a的脱离,由于与使用图9(d)、图10(e)说明的棘齿13与闭保持用撞击器6的脱离相同,故省略说明。
(其他)
如图6所示,锁定机构5安装于前窗3上部的一处。详细而言,锁定机构5向车宽方向的一方(左方)偏移地安装于前窗3的窗框3a上部。其理由是,如图1所示,使与锁定机构5卡合和脱离的主开保持用撞击器12a以及次开保持用撞击器12b沿车宽方向偏移以避开在驾驶室2的天花板安装的收音机本体28以及扬声器29,并且使闭保持用撞击器6沿车宽方向偏移以避开在驾驶室2的前表面上部安装的雨刷器用马达30。
如图1、图6所示,操作杆11安装于前窗3的左右任一方(例如右侧)的把手11附近。由此,驾驶者能够用单手进行解锁操作,前窗3的解锁的操作性提高。即,驾驶者主要利用右手紧紧抓持右侧的把手11来操作操作杆20即可,利用左手进行的左侧把手11的抓持大致抓握即可,因而操作性提高。通过驾驶者操作操作杆20,以经由连结线材21来解锁(解除锁定)锁定机构5的情况如上所述。
(作用、效果)
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建筑机械的前窗开闭装置1,由于手动地进行在全闭位置处锁定的前窗3的解除锁定,故能够防止由电气故障引起的前窗3的不可解锁以防止驾驶者被关在里面,在紧急时刻能够迅速地打开前窗。即,若为电动地进行全闭位置的前窗3的解除锁定的类型,则可能因电气故障导致变得无法解除锁定,不能够打开前窗3,在紧急时刻逃离变得困难,但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手动地进行全闭位置的前窗的解除锁定,故不会产生那种问题。
另外,由于手动地使在全闭位置处解除锁定的前窗3沿开方向移动,故能够响应驾驶者的操作来迅速敏捷地打开前窗3,紧急时刻的逃离性提高。即,若为电动地使前窗3从全闭位置移动到全开位置的类型,则在安全方面,不能够将通过前窗3的电动操作而进行的开动作速度较快地设定在既定的安全速度以上,因而,在紧急时刻,驾驶者欲打开前窗3以逃离的情况下,即使成功解除锁定,也无法以预先设定的电动安全速度以上的速度快速地打开前窗3,有可能耽误逃离,但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手动地进行前窗3的移动,故不会产生那种问题。
另外,由于自动(电动)地将移动到全闭近前位置的前窗3拉近到全闭位置并锁定,故能够防止因驾驶者的操作不佳(操作失误)引起的前窗3的不完全锁定。即,若为使前窗3的开闭移动以及锁定、解锁操作全部为手动的类型,则驾驶者的操作不佳(操作失误)有可能导致前窗3在全闭位置处的锁定变得不充分(所谓半关状态),有车辆被盗、或者车辆被恶作剧的风险,但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自动(电动)地将手动地移动到全闭位置近前的前窗3拉近到全闭位置并锁定,故能够防止不完全锁定状态,能够避免所谓半关状态。因此,能够提高操作性、可靠性、安全性。
另外,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以往的电动开闭锁定类型中,在前窗的左右侧部各自安装有电动式锁定机构,需要两个马达。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仅在前窗3上部的一处设置锁定机构5,经由连结线材21利用操作杆20进行远程操作,因而马达15的数量为1个即可,能够促进低成本化。此外,由于连结线材21贯通插入前窗3的窗框3a内部,故能够避免挂到线材21的故障,另外,外观变得良好,美观性提高。
另外,由于锁定机构5配置于前窗3的上部中央,故利用锁定机构5进行的锁定的保持力相对于前窗3沿左右方向过度不平衡地作用的情况得到抑制。因而,即使随着长期使用,重复利用锁定机构5进行的锁定、解锁操作,也能够抑制前窗3的由锁定机构5的保持力的左右不平衡作用引起的扭转。
以上,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当然不限于上述各实施方式,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范畴内的各种变更例或修正例自然也属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本发明能够利用于通过前窗对在液压挖掘机等建筑机械的驾驶室的前表面形成的开口进行开闭的建筑机械的前窗开闭装置。

Claims (9)

1. 一种建筑机械的前窗开闭装置,具有:前窗,其对在建筑机械的驾驶室的前表面形成的开口进行开闭;锁定机构,其安装于该前窗;以及撞击器,其安装于所述驾驶室,在所述前窗移动到覆盖所述开口的全闭位置时,通过所述锁定机构与所述撞击器卡合来将所述前窗锁定于全闭位置,通过所述锁定机构与所述撞击器脱离来解除所述前窗的锁定,
所述锁定机构具备:全闭自动锁定机构,其将移动到全闭近前位置的所述前窗自动地拉近到全闭位置并锁定;以及手动解除锁定机构,其用于将锁定于全闭位置的所述前窗手动地解除锁定。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机械的前窗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全闭自动锁定机构具备:
棘齿,其在所述前窗移动到全闭近前时被所述撞击器推动并沿卡合方向转动;开关,其响应该棘齿的转动而接通;马达,其通过该开关的接通而工作;以及马达支架,其响应该马达的工作而使所述棘齿进一步沿卡合方向转动。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机械的前窗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动解除锁定机构具备:
解除杆,其接触所述棘齿并使所述棘齿沿解除方向转动;操作杆,其安装于所述前窗并由驾驶者操作;以及连结部件,其将该操作杆与所述解除杆连结。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机械的前窗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棘齿设有卡合销,
在所述马达支架设有供所述卡合销卡合的长孔,
所述马达是在所述开关接通时通过拉所述马达支架来将所述卡合销推抵于所述长孔的端部并使所述棘齿沿卡合方向转动,之后推出所述马达支架以使所述长孔的端部与所述卡合销分离的部件,
所述长孔的端部与所述卡合销的间隙成为在使所述棘齿沿解除方向转动时用于所述卡合销朝所述长孔的端部移动的空间。
5. 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建筑机械的前窗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解除杆具有:第一解除杆,其连接有所述连结部件;以及第二解除杆,其响应该第一解除杆的转动而转动以使所述棘齿沿解除方向转动,
所述锁定机构具有次锁定杆,该次锁定杆响应所述第一解除杆的转动而转动,
在所述驾驶室内的天花板,为了将所述前窗保持于沿所述天花板的全开位置,安装有与所述棘齿卡合和脱离的主开保持用撞击器,并且安装有与所述次锁定件卡合和脱离的次开保持用撞击器。
6.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建筑机械的前窗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机构安装于所述前窗的上部的一处。
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建筑机械的前窗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机构安装于所述前窗的上部的一处。
8. 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建筑机械的前窗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杆安装于所述前窗的左右任一方的侧部。
9.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建筑机械的前窗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杆安装于所述前窗的左右任一方的侧部。
CN201410147254.6A 2013-05-09 2014-04-14 建筑机械的前窗开闭装置 Active CN10414132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98945A JP6194142B2 (ja) 2013-05-09 2013-05-09 建設機械の前窓開閉装置
JP2013-098945 2013-05-0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41325A true CN104141325A (zh) 2014-11-12
CN104141325B CN104141325B (zh) 2018-05-15

Family

ID=518506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147254.6A Active CN104141325B (zh) 2013-05-09 2014-04-14 建筑机械的前窗开闭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194142B2 (zh)
CN (1) CN10414132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126402B2 (ja) * 2018-08-03 2022-08-26 株式会社小松製作所 作業車両の運転室
JP2021067088A (ja) * 2019-10-23 2021-04-30 株式会社ハイレックス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開閉体開閉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85887A (ja) * 1982-04-21 1983-10-29 株式会社大井製作所 自動車等のドア自動閉止装置
JPH054516A (ja) * 1991-06-27 1993-01-14 Nippon Cable Syst Inc 建設機械用キヤビンのフロントウインド開閉装置
JP2008285960A (ja) * 2007-05-21 2008-11-27 Caterpillar Japan Ltd キャブの前窓ロック装置
JP2009214558A (ja) * 2008-03-06 2009-09-24 Yanmar Co Ltd フロントガラス
CN202519731U (zh) * 2012-03-16 2012-11-07 三一重机有限公司 一种驾驶室前挡风窗的导轨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548623B2 (ja) * 1995-02-28 2004-07-28 日本ケーブル・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オートクロージャおよびドアロック装置に用いるケーブル駆動装置
JP3889180B2 (ja) * 1999-04-02 2007-03-07 株式会社小松製作所 引上げ開放式窓の構造
JP3916052B2 (ja) * 2002-02-13 2007-05-16 新キャタピラー三菱株式会社 キャブの前窓ロック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85887A (ja) * 1982-04-21 1983-10-29 株式会社大井製作所 自動車等のドア自動閉止装置
JPH054516A (ja) * 1991-06-27 1993-01-14 Nippon Cable Syst Inc 建設機械用キヤビンのフロントウインド開閉装置
JP2008285960A (ja) * 2007-05-21 2008-11-27 Caterpillar Japan Ltd キャブの前窓ロック装置
JP2009214558A (ja) * 2008-03-06 2009-09-24 Yanmar Co Ltd フロントガラス
CN202519731U (zh) * 2012-03-16 2012-11-07 三一重机有限公司 一种驾驶室前挡风窗的导轨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41325B (zh) 2018-05-15
JP6194142B2 (ja) 2017-09-06
JP2014218836A (ja) 2014-11-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59735B (zh) 车门装置
CN101622402B (zh) 驾驶室的前窗锁定装置
KR20140006806A (ko) 잠금 식별을 포함하는 충전 플러그
KR20130066736A (ko) 차량의 도어래치장치
CN102859079A (zh) 具有锁定机构的铲斗门闩锁
KR20060003011A (ko) 도어록내 래치볼트의 데드록킹 안내용 장치
CN104508221A (zh) 传动杆配件的传动装置、具有这种传动装置的传动杆配件、以及具有这种传动杆配件的窗、门或类似物
CN104141325A (zh) 建筑机械的前窗开闭装置
EP3719214B1 (en) Cab for working machine, and working machine
JP5332557B2 (ja) 建設機械の乗降口開閉装置
US2544239A (en) Garage door operating device
KR20140046361A (ko) 개선된 안전사고 방지구조를 가진 퀵커플러
CN205349027U (zh) 用于机器的机罩的闩锁系统及机器
EP2687658A2 (en) Lock with latching device
JP7047654B2 (ja) 建設機械の乗降口開閉装置
CN205777997U (zh) 用于防盗门的自动钩子锁
KR102037474B1 (ko) 보조 안전장치를 갖춘 퀵 커플러
JP6301688B2 (ja) 建設機械の前窓開閉装置
RU2434111C2 (ru) Улучшенный дверной замок с крючкообразным засовом
CN205777924U (zh) 一种铁路专用线八字门自动锁
KR200483321Y1 (ko) 차량용 트렁크 래치
JP7386376B2 (ja) 建設機械
CN204674707U (zh) 摩托车专用防盗锁
CN103382796B (zh) 曲柄解锁式公共汽车安全逃生门
JP6171653B2 (ja) エレベータのドアロック装置及びドアロック装置の改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