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36509B - 拨液性树脂片的制造方法、导光板的制造方法、拨液性树脂片的制造装置和导光板的制造系统 - Google Patents

拨液性树脂片的制造方法、导光板的制造方法、拨液性树脂片的制造装置和导光板的制造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136509B
CN104136509B CN201380007102.XA CN201380007102A CN104136509B CN 104136509 B CN104136509 B CN 104136509B CN 201380007102 A CN201380007102 A CN 201380007102A CN 104136509 B CN104136509 B CN 10413650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n sheet
liquid
pair
electrodes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0710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136509A (zh
Inventor
西野祥太郎
野田基央
嶋谷秀谕
泽田康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r Water Inc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ir Water Inc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r Water Inc,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Air Water Inc
Publication of CN1041365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365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1365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3650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3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light guide or in the bulk of it
    • G02B6/004Scattering dots or dot-like elements, e.g. microbeads, scattering particles, nanoparticles
    • G02B6/0043Scattering dots or dot-like elements, e.g. microbeads, scattering particles, nanoparticles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light guid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Treatments Of Macromolecular Shaped Articles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Light Guides In General And Applications Therefor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在利用大气压等离子实施拨液处理的同时能避免损伤的拨液性树脂片的制造方法、导光板的制造方法、拨液性树脂片、拨液处理装置和导光板的制造系统。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拨液性树脂片的制造方法包括通过在相向配置的一对电极(521、522)间在环境气体G中产生大气压等离子体、对配置在一对电极间的树脂片(40)的主面(40a)用大气压等离子体实施拨液处理的工序。向上述电极供给与1W/cm2~25W/cm2的电力密度相对应的电力,环境气体包含氩和全氟化碳。

Description

拨液性树脂片的制造方法、导光板的制造方法、 拨液性树脂片的制造装置和导光板的制造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拨液性树脂片的制造方法、导光板的制造方法、拨液性树脂片的制造装置和导光板的制造系统。
背景技术
作为对给定面实施拨液处理的技术,已知有利用大气压等离子体的方法。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在含有全氟化碳(PFC:Perfluorocarbon)和氦的环境气体中生成大气压等离子体、对玻璃表面进行拨液处理的技术。在该专利文献1记载的技术中,为了生成大气压等离子体,供给给电极的电力是电力密度在30W/cm2~100W/cm2左右的电力。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350179号公报
发明内容
若要将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条件应用到树脂片的拨液处理中,则树脂片容易损伤。
因此,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在利用大气压等离子体实施拨液处理的同时能避免损伤的拨液性树脂片的制造方法、导光板的制造方法、拨液性树脂片、拨液处理装置和导光板的制造系统。
作为本发明一方面的拨液性树脂片的制造方法是一种制造具有实施过拨液处理的面的拨液性树脂片的方法,具有通过在相向配置的一对电极间使大气压等离子体在环境气体中生成、对配置在一对电极间的树脂片的主面用大气压等离子体实施拨液处理的工序。向上述电极供给与1W/cm2~25W/cm2的电力密度对应的电力。此外,上述环境气体包含氩和全氟化碳。
在该方法中,向上述电极供给与1W/cm2~25W/cm2的电力密度对应的电力,并在含有氩和全氟化碳的环境气体这样的条件下生成大气压等离子体。其结果,即使对树脂片实施拨液处理,树脂片也不易损伤。
在一实施方式中,实施拨液处理的工序可具有如下工序:边向第1的一对电极间搬运树脂片,边用大气压等离子体对树脂片的主面实施第一拨液处理的工序;边将树脂片搬运至在树脂片的搬运方向上的第1的一对电极的下游侧配置的第2的一对电极之间、边用大气压等离子体对主面实施第二拨液处理的工序。在该实施方式中,在树脂片的搬运方向上,从第1的一对电极与第2的一对电极之间向第1的一对电极间和第2的一对电极间供给上述环境气体。
这种情况下,在对主面实施第一拨液处理后对主面实施第二拨液处理,因此,能赋予主面所希望的拨液性。另外,由于从第1的一对电极与第2的一对电极之间向第1的一对电极间和第2的一对电极间供给环境气体,因此,能均匀地对主面实施拨液处理。
在将环境气体在树脂片的搬运方向上从第1的一对电极与第2的一对电极之间供给至第1的一对电极间和第2的一对电极间的实施方式中,在实施拨液处理的工序中,可边将多个树脂片依次搬运至第1的一对电极间和第2的一对电极间,边对多个树脂片的各自的主面实施第一拨液处理和第二拨液处理。
即使是在边搬运多个树脂片边对主面进行拨液处理的情况下,也能通过边从第1的一对电极与第2的一对电极之间向第1的一对电极间和第2的一对电极间供给环境气体,边对多个树脂片的各自的主面实施第一拨液处理和第二拨液处理,均匀地实施主面的拨液处理。
上述全氟化碳的例子可以是四氟化碳。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为导光板的制造方法。导光板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工序:用作为本发明一方面的上述方法制造拨液性树脂片的工序;通过使液体油墨固化,在拨液性树脂片的实施过拨液处理的主面上形成将在拨液性树脂片内传播的光进行反射的多个反射点的工序。
在该方法中,在用作为本发明一方面的上述方法制得的拨液性树脂片的拨液处理过的主面上利用液体油墨形成反射点。由于拨液处理时树脂片不易损伤,因此导光板的制造成品率提高。通过在实施过拨液处理的面上利用液体油墨形成反射点,能够容易地得到所希望形状的反射点。
在一实施方式中,形成上述反射点的工序可包括用喷墨法将液体油墨滴加在实施过拨液处理的主面上的工序和使油墨固化的工序。通过使滴加在实施过拨液处理的主面上的液体油墨固化,能得到反射点。
在一实施方式中,上述液体油墨可以是紫外线固化型油墨。这种情况下,在使液体油墨固化的工序中,对液体油墨照射紫外线,使液体油墨固化即可。
在一实施方式中,上述反射点的直径可以在20μm以上、120μm以下。
在一实施方式中,在形成上述反射点的工序中,多个反射点中的邻接的二个反射点的间隔可在80μm以上、200μm以下。
在一实施方式中,在制造上述拨液性树脂片的工序中制得的拨液性树脂片所具有的拨液处理过的主面与纯水的接触角可以在85°以上、120°以下。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为拨液性树脂片的制造装置。拨液性树脂片的制造装置是制造具有实施过拨液处理的面的拨液性树脂片的装置,包括:相向配置的一对电极;将树脂片配置在一对电极间的树脂片配置部;将在一对电极间生成大气压等离子体用的电压加载在一对电极上的电源;将环境气体供给到一对电极间的气体供给部。在该装置中,与1W/cm2~25W/cm2的电力密度对应的电力从电源供给至电极。此外,上述环境气体包含氩和全氟化碳。
在该装置中,向上述电极供给与1W/cm2~25W/cm2的电力密度对应的电力,并在含有氩、全氟化碳的环境气体这样的条件下生成大气压等离子体。其结果,在对树脂片实施拨液处理的同时不易损伤树脂片。
在一实施方式中,可具有二组一对电极。在该实施方式中,树脂片配置部为搬运树脂片的搬运部,二组一对电极中的第1的一对电极和第2的一对电极沿着由搬运部搬运树脂片的方向相离地配置,气体供给部在搬运方向上从第1的一对电极与第2的一对电极之间向第1的一对电极间和第2的一对电极间供给环境气体。
这种情况下,在对主面实施第一拨液处理后对主面实施第二拨液处理。因此,能更切实地赋予主面所希望的拨液性。另外,从第1的一对电极和第2的一对电极之间向第1的一对电极间和第2的一对电极间供给环境气体,因此,即使在搬运树脂片的同时对主面实施拨液处理,也能对主面均匀地实施拨液处理。
本发明的又一方面为导光板的制造系统。该制造系统包括:对树脂片的主面用大气压等离子体实施拨液处理的拨液处理部;在主面上形成对在树脂片内传播的光进行反射的多个反射点的反射点形成部。该制造系统的上述拨液处理部包括:相向配置的一对电极;在一对电极间配置树脂片的树脂片配置部;将在一对电极间生成大气压等离子体用的电压加载在一对电极上的电源;将环境气体供给到一对电极间的气体供给部。上述电极上供给有来自电源、与1W/cm2~25W/cm2的电力密度对应的电力。上述环境气体包含氩和全氟化碳。
在上述制造系统中,在通过拨液处理部实施了拨液处理的树脂片上形成反射点,能得到导光板。拨液处理部所具有的上述电极上供给有与1W/cm2~25W/cm2的电力密度对应的电力,并在含有氩和全氟化碳的环境气体这样的条件下生成大气压等离子体。由于用这样生成的大气压等离子体对树脂片实施拨液处理,因而,树脂片不易损伤。其结果,导光板的制造成品率提高。
在一实施方式中,拨液处理部也可具有二组一对电极。在该实施方式中,树脂片配置部为搬运树脂片的搬运部,二组一对电极中,第1的一对电极和第2的一对电极沿用搬运部搬运树脂片的方向相离地配置,气体供给部在搬运方向上从第1的一对电极和第2的一对电极之间向第1的一对电极间和第2的一对电极间供给环境气体。
这种情况下,在对主面实施第一拨液处理后对主面实施第二拨液处理。因此,能更切实地赋予主面所希望的拨液性。另外,由于从第1的一对电极和第2的一对电极之间向第1的一对电极间和第2的一对电极间供给环境气体,因而,即使在搬运树脂片的同时对主面实施拨液处理,也能对主面均匀地实施拨液处理。其结果,容易均匀地形成反射点。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可在利用大气压等离子体实施拨液处理的同时避免损伤的拨液性树脂片的制造方法、导光板的制造方法、拨液性树脂片、拨液处理装置和导光板的制造系统。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显示使用通过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导光板制造方法制得的导光板的透射型图像显示设备的构成的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导光板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实施图2所示的导光板制造方法用的导光板制造系统的方框图。
图4是显示图3所示的拨液处理部所具有的大气压等离子体处理装置的构成的端面。
图5是图4所示的第1电极对的斜视图。
图6是用于说明环境气体供给量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7:图7(a)~图7(c)是示意性地显示树脂片的搬运状态和环境气体的流动状态的图。
图8是显示图3所示的拨液处理部所具有的大气压等离子体处理装置的另一构成例的端面。
图9是显示用喷墨法形成反射点时的一个工序的图。
图10是显示在用喷墨法形成反射点时接着图5的一个工序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对同一要素使用同一符号。省略重复的说明。附图的尺寸比例并不一定与说明的尺寸比例一致。说明中,表示“上”、“下”等方向的词语是根据附图所示的状态为便于说明而使用的表述。
图1是示意性地显示使用通过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导光板制造方法制得的导光板的透射型图像显示设备的构成的一个例子的图。图1示出透射型图像显示设备的截面形状。
透射型图像显示设备1包括透射型图像显示部2和在图1中设置在透射型图像显示部2的背面侧、出射面状光的面光源装置3。
透射型图像显示部2被从面光源装置3出射的光照亮而显示图像。透射型图像显示部2的例子为液晶面板。这种情况下,透射型图像显示设备10为液晶显示设备(或液晶电视)。液晶显示面板的例子为在液晶盒的两面上设有偏光板的偏光板贴合体。作为液晶盒和偏光板,可以利用在以往的液晶显示设备等透射型图像显示设备中使用的液晶盒和偏光板。液晶盒的例子有TFT(薄膜晶体管)型液晶盒、STN(超扭转向列)型液晶盒等。
面光源装置3为侧光式的面光源装置,其包括具有作为导光板基材的拨液性树脂片11的导光板10和配置在拨液性树脂片11的侧面11c附近的光源部20。
拨液性树脂片11是平面视图上的形状为近似矩形或近似正方形的板状体。拨液性树脂片11具有相向的一对主面11a、11b和与主面11a、11b交差的四个侧面。图1中显示了相向的一对侧面11c、11d。图1中举例示出了四个侧面与主面11a、11b正交的模式。然而,四个侧面只要与主面11a、11b交差即可。主面11b起出射面状光的出射面的作用。因此,也将主面11b称作出射面11b。主面11a相对于出射面11b位于背侧,因此,也将主面11a称作背面11a。从出射面11b出射的面状光照亮透射型图像显示部2,透射型图像显示部2利用该照明光显示图像。
光源部20具有与作为导光板10入射面的侧面11c相向配置的光源21。光源21和侧面(入射面)11c的距离通常为0.1mm~5mm,优选在2mm以下,更优选在1mm以下。光源21的例子为点光源。点光源的例子包括发光二极管、卤素灯和钨灯。发光二级管的例子包括发出红色光、绿色光和蓝色光的RGB型发光二极管以及在蓝色发光二极管上组合了黄色荧光体或在蓝色发光二极管上组合了绿色和红色荧光体的白色型发光二极管。
光源21为点光源时,光源部20包括多个光源21。这种情况下,多个光源21在侧面11c上沿与拨液性树脂片11的厚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直线状配置。相邻光源21、21之间的缝隙的间隔通常为1~2mm。光源21不局限于点光源,也可以是荧光管这样的线状光源。
在图1所示的面光源装置3中,与拨液性树脂片11的四个侧面中的一个侧面11c相向地设置有光源部20。然而,面光源装置3的构成不局限于这种构成。例如,也可相对于拨液性树脂片11的相向的一对侧面11c、11d或四个侧面中剩余的一对侧面设置光源部20。或者,也可相对于全部四个侧面设置光源部20。
导光板10具有拨液性树脂片11和设置在拨液性树脂片11的背面(主面)11a上的多个反射点12。拨液性树脂片11的主要成分为具有透光性的树脂。拨液性树脂片11中也可分散有光扩散性粒子。拨液性树脂片11根据需要也可含有紫外线吸收剂、热稳定剂、抗氧化剂、耐候剂、光稳定剂、荧光增白剂和加工稳定剂等各种添加剂。
形成拨液性树脂片11的透光性树脂材料通常具有1.42~1.7的折射率。透光性树脂材料例如可从甲基丙烯酸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苯乙烯系树脂、环状烯烃系树脂和非晶性聚酯中进行选择。
拨液性树脂片11的大小可根据搭载导光板10的透射型图像显示设备1的大小来决定。作为拨液性树脂片11的大小的一个例子,平面视图上的形状在500mm×300mm以上。即,拨液性树脂片11的大小的一个例子为23英寸以上的透射型图像显示设备1上搭载的导光板10的大小。作为拨液性树脂片11的大小的另一例子,平面视图上的形状在220mm×120mm以上。即,拨液性树脂片11的大小的另一例子为10英寸以上的透射型图像显示设备1上搭载的导光板10的大小。拨液性树脂片11的厚度为0.1~40mm,优选为0.3~30mm,更优选为1~10mm。拨液性树脂片11的侧面11c优选用研磨处理等进行平滑化。
拨液性树脂片11的背面11a经过拨液处理。即,背面11a具有拨液性。在一实施方式中,将纯水滴加在背面11a上进行测定时,背面11a可具有接触角在85°以上、120°以下的拨液性。这里举例示出的接触角是根据JIS R3257的静滴法测得的接触角。
反射点12通过使液体油墨固化而形成。作为使液体油墨固化的方法的例子,包括使液体油墨固化的方法和进行干燥的方法。液体油墨的例子包括紫外线固化型油墨、水性油墨和溶剂型油墨。在使用紫外线固化型油墨时,用紫外线灯(UV灯)这样的紫外线源对液体油墨进行紫外线照射,使液体油墨固化。这样,形成由固化的液体油墨构成的反射点12。使用油墨或溶剂型油墨时,用干燥装置干燥油墨,形成反射点12。任何种类的油墨均可含有颜料等微粒,根据需要也可以是不含微粒的透明颜料。
反射点12的点直径的一个例子在20μm以上、120μm以下。在图1中,多个反射点12中邻接的二个反射点12的间隔(例如邻接的反射点12的中心间的距离)是一定的。但是,多个反射点12以设计成使得从出射面11b出射的面状出射光的亮度均匀的规定图案形成即可。多个反射点12中,任意的邻接的二个反射点12的间隔的一个例子可以在80μm以上、200μm以下。
在导光板10中,从侧面11c入射到导光板10内的光通过全反射在拨液性树脂片11内传播。传播中,由反射点12反射的光由于在全反射条件以外进行反射,从而由出射面11b出射。这样,由于在拨液性树脂片11内传播的光的一部分从出射面11b被出射,从而从出射面11b出射面状光。
图2是显示制造上述导光板10的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制造导光板10的方法包括:制造树脂片的树脂片制造工序S11;对制得的树脂片实施拨液处理的拨液处理工序S12;在实施过拨液处理的树脂片上形成反射点的反射点形成工序S13。
图3是显示实现图2所示的导光板的制造方法用的导光板的制造系统的一个例子的方框图。图3中,将制造系统30的主要构成以方框图形式示意性地显示出来。制造系统30包括树脂片制造部31、拨液处理部32和反射点形成部33。
树脂片制造部31以透光性树脂为主要成分制造树脂片40。即,图3所示的树脂片制造部31实施树脂片制造工序S11。树脂片40可在片材部件的制造中通过通常采用的方法如热压法、熔融挤压法和射出成形法等而得到。
以用熔融挤出法形成树脂片的情况为例,对树脂片制造部31的构成的一个例子和树脂片制造工序S11进行说明。
在用熔融挤出法制造树脂片40时,树脂片制造部31可具有连接有冲模的挤出机和一对挤压辊。
在用该树脂片制造部31制造树脂片时,将成为树脂片40的材料的树脂熔融而成的熔融树脂供给到挤出机中。供给了熔融树脂的挤出机通过冲模连续挤出熔融树脂,形成长的树脂片。从冲模连续挤压出的长的树脂片通过用一对挤压辊在厚度方向上挤压来调整厚度等。将长的树脂片切割成规定的长度,得到多个树脂片。通常,该阶段的树脂片的大小比导光板用树脂片大。这时,重迭多个树脂片,对外周(即侧面)进行切削加工。通过该切削加工,得到所希望大小的多个树脂片40。
拨液处理部32对在树脂片制造部31中制得的树脂片40的一对主面40a、40b中的至少一方的主面实施拨液处理。即,拨液处理部32实施图2所示的拨液处理工序S12。拨液处理部32对多个树脂片40实施片材处理(sheet processing)。
拨液处理部32包括图4所示的大气压等离子体处理装置50。图4是示意性地显示大气压等离子体处理装置的一个例子的构成的侧视图。大气压等离子体处理装置50为拨液性树脂片的制造装置。在本说明书中,“大气压”是指0.8气压(atm)以上、1.2气压(atm)以下。在图4中,为了显示树脂片40的搬运状态,将树脂片40的移动位置用点划线表示。在其他图中,同样也用点划线表示树脂片40的移动状态。下面,如无特殊说明,就对树脂片40的主面40a实施拨液处理的情况进行说明。此外,在图4的配置状态中,将主面40a称作上表面40a,将主面40b称作下表面40b。
大气压等离子体处理装置50包括:腔室部51;收纳在腔室部51内的第1电极对52和第2电极对53;作为搬运树脂片40的搬运部的多个搬运辊54;向第1和第2电极对52、53施加交流电压的电源55;向腔室部51中供给环境气体G的气体供给部56。
腔室部51在内侧具有在腔室部51内实施拨液处理用的拨液处理空间511。
腔室部51的侧壁上形成有将由搬运辊54搬运的树脂片40搬入腔室部51用的搬入口51a和从腔室部51内搬出实施过拨液处理的树脂片40即拨液性树脂片11用的搬出口51b。
腔室部51的上壁512上设置有构成第1电极对(第1的一对电极)52的一对电极521、522中的电极521和构成第2电极对(第2的一对电极)53的一对电极531、532中的电极531。电极521、531可安装在形成在上壁512上的凹部上。电极531在树脂片40的搬运方向上(图4的空心箭头的方向)与电极521是分开的。在腔室部51的下壁513上,与电极521、531相向地分别设置有522、532。电极522、532可安装在形成在下壁513上的凹部上。在上述构成中,第2电极对53在树脂片40的搬运方向上的第1电极对52的下游侧,第2电极对53与第1电极对52是分开的。在树脂片40的搬运方向上,第1电极对52和第2电极对53之间的距离L12(可参见图6)的例子为100mm~150mm。
图5是第1电极对的斜视图。在图5中,空心箭头表示树脂片40的搬运方向。电极521、522的平面视图上的形状(从电极的厚度方向看时的形状)为长方形。电极521、522的大小可根据树脂片40的大小来决定。电极521、522的树脂片40的搬运方向上的长度L1通常比树脂片40的长度短。长度L1的例子为20mm~40mm。电极521、522的宽度L2、即与树脂片40的搬运方向和电极的厚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长度的例子为400mm~900mm。电极521、522的宽度L2比树脂片40的宽度长时,如图5所示,可在电极521和电极521之间,在相对于树脂片40的通过区域位于外侧的区域上设置由电介质构成的间隔件S1、S2。配置间隔件S1、S2时,在间隔件S1和间隔件S2之间的区域会出现等离子体放电。因此,通过调整间隔件S1和间隔件S2之间的长度L3,能在一个大气压等离子体处理装置50中,在有效地利用供给电极521、522的电力的同时对宽度不同的树脂片40实施拨液处理。
作为电极521、522之间的距离L4,在电极521、522之间配置有树脂片40的状态下,是在电极521、522分别与树脂片40的上表面(主面)40a(可参照图4)之间至少生成0.5mm以上、优选1mm以上的间隙的距离。距离L4的例子为3mm~8mm,优选为4mm~6mm。电极521、522之间的距离L4例如可通过用升降机构(图中未显示)使电极521上下来调整电极521。大气压等离子体处理装置50具有上述升降机构时,能用一个大气压等离子体处理装置50对厚度不同的多个树脂片40实施拨液处理。
电极531、532的构成可与电极521、522的构成相同。然而,树脂片40的搬运方向上的电极531、532的长度L1、电极531、532的宽度L2和电极531、532之间的距离L4在就电极521、522所举例示出的范围内即可。
回到图4中,对大气压等离子体处理装置50的构成进行说明。在作为树脂片40的搬运部的多个搬运辊54中,腔室部51内的搬运辊54可绕旋转轴周围旋转地安装在腔室部51的下壁513上。在树脂片40的搬运方向上,配置在腔室部51前后的搬运辊54只要由支承部支承、可绕旋转轴周围旋转即可。
将搬运辊54配置成边支承树脂片40、使树脂片40和电极522、532之间的距离在0以上、1mm以下,边搬运树脂片40。只要树脂片40和电极522、532之间有若干缝隙,则树脂片40的上表面40a和位于相反一侧的下表面40b就不会因电极522、532而磨损。这种情况下,能顺利地搬运树脂片40,并能防止树脂片40的下表面40b受损。向电极521和电极522之间以及电极531和电极532之间配置树脂片40可利用搬运辊54进行。因此,搬运辊54对大气压等离子体处理装置50而言,起将树脂片40配置在电极521、522之间和电极531、532之间用的树脂片配置部的作用。
电源55与第1电极对52和第2电极对53电连接。在图4中,用虚线示意性地显示电配线。电源55将用于在电极521和电极522之间以及电极531和电极532之间生成大气压等离子体的电压分别供给给第1电极对52和第2电极对53。电源55为电压波形的频率在1kHz以上、100MHz以下的高频电源(或交流电源)。电源55的一端与电极521和电极531电连接。电源55的另一端与电极522和电极532电连接。这样,从电源55向第1和第2电极对52、53供给电压时,电极521和电极531为同电位,电极522和电极532为同电位。在一个例子中,施加在电极521和电极531上的电压的相位与施加在电极522和电极532上的电压的相位相反。
电源55向第1和第2电极对52、53所具有的电极521、522、531、532供给有助于大气压等离子体产生的、电力密度在1W/cm2以上、25W/cm2以下的电压。有助于大气压等离子体产生的电力密度的优选例子在2W/cm2以上至15W/cm2,优选在2W/cm2以上至8W/cm2,更优选的例子是在2W/cm2以上至4W/cm2。有助于大气压等离子体产生的电力密度在图5所示的使用间隔件S1、S2的情况下,由在电极521(或者电极522)和电极531(或者电极532)中间隔件S1和S2之间的区域的电极面以及在图4所示的电源55与第1及第2电极对52、53的电配线关系中供给给电极521、522、531、532的电力决定。
气体供给部56具有在树脂片40的搬运方向上从第1电极对52和第2电极对53之间将环境气体G供给到腔室部51内的气体供给路561。气体供给路561贯通上壁512,其一端与拨液处理空间511连通。气体供给路561的一端在第1电极对52和第2电极对53之间即可,例如,气体供给路561的一端可以在树脂片40的搬运方向上在第1电极对52和第2电极对53的中央部。气体供给部561的另一端与环境气体G的气体供给源562连接。气体供给路561的例子为气体供给管。然而,气体供给路561中的上壁512内的部分也可以是形成在上壁512上的贯通孔。这种情况下,只要将贯通孔和气体供给源562用配管连接即可。
从气体供给路561供给的环境气体G为氩(Ar)和全氟化碳(PFC:Perfluorocarbon)的混合气体。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环境气体G也可含有氩(Ar)和全氟化碳(PFC:Perfluorocarbon)以外的气体。可以使环境气体G中的PFC的浓度相对于Ar在0.10容量%以上、3.0容量%以下,优选在0.15容量%以上、1.3容量%以下。环境气体G中所含的PFC的一个例子为四氟化碳(CF4)。但是,PFC的例子在CF4外还包括六氟化碳(C2F6)、六氟丙烯(CF3CFCF2)、八氟环丁烷(C4F8)和八氟丙烷(C3F8)。
气体供给源562具有分别贮藏Ar和PFC的贮罐,可以是从各贮罐中以规定的流量供给Ar和PFC,使供给的PFC相对于Ar在0.10容量%以上、3.0容量%以下,优选在0.15容量%以上、1.3容量%以下。但是,气体供给源562也可以是具有贮藏Ar和PFC预先混合好的环境气体G的贮罐,从该贮罐供给环境气体G。
为了排出供给到拨液处理空间511内的环境气体G,在树脂片40的搬运方向上的第1电极对52的上游侧和第二电流对53的下游侧,在上壁512上设置气体排出路57。气体排出路57的与拨液处理空间511相反一侧的一端与图中未示出的气体排出装置连接。气体排出路57的例子为气体排出管。然而,与气体供给路561的情况一样,气体排出路57中的上壁512内的部分也可是形成在上壁512上的贯通孔。
从气体供给路561供给的环境气体的供给量只要是在拨液处理空间511、尤其是电极521和电极522之间以及电极531和电极532之间基本上不存在氧那样的供给量即可。
对从气体供给路561供给的环境气体的供给量的一个例子,参照图6进行说明。图6是说明环境气体的供给量的一个例子用的图。
如图6所示,由电极521、531与树脂片40的上表面40a所围出的空间(图4中画有剖面线的区域)为有实质性地有助于拨液处理的等离子体放电发生的等离子体放电区域。将电极521与上表面40a之间的空间的体积和电极531与上表面40a之间的空间的体积之和称作等离子体放电空间的实效体积V。
电极521与上表面40a之间的空间是指在电极521与电极522之间配置有树脂片40的状态下,由电极521和电极522围出的区域中的上表面40a与电极521之间的区域A1。同样地,电极531与主面40a之间的空间是指在电极531与电极532之间配置有树脂片40的状态下,电极531与电极532之间的区域中的上表面40a与电极531之间的区域A2。因此,具有第1和第2电极对52、53的情况下的等离子体放电空间的实效体积V为区域A1的体积和区域A2的体积之和。
这种情况下,环境气体G的供给量以每秒、常温(25℃)、常压(1atm)计算,为相当于实效体积V的3~300倍的体积。
对利用图4所示的大气压等离子体处理装置50对树脂片40的上表面40a实施拨液处理的工序(拨液处理工序S12)进行说明。
对树脂40的上表面40a进行拨液处理时,从气体供给部56将环境气体G供给到腔室部51内,并驱动电源55,使电极521和电极522之间的环境气体G以及电极531和电极532之间的环境气体G等离子体化。即,在电极521和电极522之间以及电极531和电极532之间生成大气压等离子体。生成大气压等离子体用的环境气体G的成分和电力密度如上所述。
树脂片40用搬运辊54从搬入口51a搬入腔室部51内。搬入腔室部51内的树脂片40利用搬运辊54以一定的速度在电极521和电极522之间通过。这样,树脂片40的上表面40a通过大气压等离子体实施拨液处理(第一拨液处理工序)。即,使树脂片40在构成第1电极对52的电极521和电极522之间通过,由此对其实施拨液处理。之后,树脂片40利用搬运辊54再在电极531和电极532之间通过。由此,再对树脂片40实施拨液处理(第二拨液处理工序)。即,使树脂片40在构成第2电极对53的电极531和电极532之间通过,由此对其上表面40a实施第二拨液处理。
作为拨液处理过的树脂片40的拨液性树脂片11利用搬运辊54从搬出口51b搬出至大气压等离子体处理装置50的系统外(即,装置的外侧)。在该方法中,上表面40a的拨液处理时间可通过调整树脂片40的搬运速度进行调整。树脂片40的搬运速度能通过调整搬运辊54的旋转速度进行控制。
通过该拨液处理工序S12,能得到具有以下上表面40a的树脂片40:该上表面40a具有滴加纯水测得的接触角在85°以上、120°以下的拨液性。由该拨液处理部32拨液处理过的树脂片40为拨液性树脂片11。这种情况下,拨液处理过的主面40a与主面11a对应。
图7(a)~图7(c)是示意性地显示树脂片搬运状态和环境气体流动状态的图。
图7(a)是示意性地显示树脂片40位于电极521和电极522之间的情况。在图7(a)的状态下,由于树脂片40位于电极521和电极522之间,因此,环境气体G在第2电极对53侧流动的空间比第1电极对52侧窄。其结果,在第2电极对53侧,流环境气G容易流动。
然后,图7(b)显示了与图7(a)的情况相比,树脂片40被搬运到第2电极对53侧的状态。图7(b)中,由于树脂片40位于与第1电极对52和第2电极对53均重迭的位置,因此,环境气体G所流动的空间在第1电极对52侧和第2电极对53侧基本相同。其结果,环境气体G在第1电极对52和第2电极对53侧容易均等地流动。
此外,图7(c)显示了与图7(b)的情况相比,树脂片40被搬运至第2电极对53侧的状态。图7(c)中,由于树脂片40位于电极531和电极532之间,因此,与图7(a)的情况相反,环境气体G在第1电极对52侧容易流动。
如图7(a)~图7(c)所示,在边搬运一片树脂片40边对其实施拨液处理时,流入第1电极对52和第2电极对53的环境气体G的量会出现时间上的不均一性。然而,由于将第1电极对52和第2电极对53配置在气体供给路561的两侧、进行两次拨液处理,因而能减小主面40a的拨液性的不均匀性。
图4中显示了在上壁512上设有气体排出路57的大气压等离子体处理装置50的构成例。然而,如图8所示的大气压等离子体处理装置60那样,也可将腔室部51用排气罩部61覆盖。这种情况下,在排气罩部61上,在与搬入口51a和搬出口51b对应的位置上形成有搬入口61a和搬出口61b即可。此外,与排气罩61内联通的排气管62与图中未示出的排气装置连接即可。
下面,对反射点形成部33进行说明。反射点形成部33实施反射点形成工序S13。反射点形成部33例如通过喷墨印刷(或喷墨法)或筛网印刷形成反射点12。对在利用喷墨印刷的情况下的反射点形成部33的一个例子和反射点形成工序S13进行具体说明。
在用喷墨印刷形成反射点12时,反射点形成部33包括将液体油墨I以规定的图案印刷在主面40a上的印刷部331(可参见图9)和使液体油墨I固化的液体油墨固化部332(可参见图10)。这里,“印刷”是指将液体油墨I以规定的图案滴加。印刷部331的例子为喷墨头。液体油墨固化部332的例子为紫外线灯之类的紫外线源。这种情况下,液体油墨固化部332为液体油墨固化部。图9是显示用喷墨法形成反射点时的一个工序的图。图10是显示在用喷墨法形成反射点时、接着图9的一个工序的图。图10中示意性地显示了作为液体油墨固化部332的例子的紫外线源。
这种情况下,通过相对地扫描印刷部331与拨液性树脂片11的位置,向拨液性树脂片11的主面11a上以规定的图案滴加液体油墨I(滴加液体油墨的工序)。滴加的液体油墨I通过液体油墨固化部332进行固化,从而能形成反射点12(使液体油墨固化的工序)。
在图10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液体油墨固化部332为紫外线源。然而,液体油墨固化部332只要是与液体油墨I的特性相适应的固化部即可。根据液体油墨I的特性,也可以不是如紫外线源那样的使液体油墨固化的装置,而是使液体油墨干燥、从而使液体油墨固化的干燥装置。这种情况下,液体油墨I可以是水溶性油墨。
在一实施方式中,反射点形成部33形成点直径在20μm以上、120μm以下的反射点12。点直径可通过液体油墨I的滴加量进行调整。此外,在从多个反射点12中选择任意的邻接的二个反射点12时,反射点形成部33可以以使得该邻接的二个反射点12的间隔在80μm以上、200μm以下的方式形成多个反射点12。邻接的二个反射点12的间隔可通过滴加的液体油墨I的位置进行调整。只要从多个反射点12中任意选出的邻接的二个反射点12的各自的间隔在上述范围内,点与点之间就不会紧挨着。
如上述说明的那样,通过由树脂片制造部31进行的树脂片制造工序S11和由拨液处理部32进行的拨液处理工序S12,能制得拨液性树脂片。因此,图2中的树脂片制造工序S11和由拨液处理部32进行的拨液处理工序S12与拨液性树脂片的制造工序相对应。对作为以上所述的拨液性树脂片制造装置的大气压等离子体处理装置50和包含该装置的制造系统30以及拨液性树脂片的制造方法和具有该拨液性树脂片的导光板的制造方法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拨液处理时,要生成大气压等离子体,向第1电极对52和第2电极对53分别供给与1W/cm2~25W/cm2的电力密度相对应的电力。由于利用在1W/cm2~25W/cm2下生成的大气压等离子体对树脂片40实施拨液处理,因而树脂片40不易损伤,并且大气压等离子体处理用的装置(例如大气压等离子体装置50)不易因异常放电而损伤。其结果,由在实施过拨液性处理的树脂片40上形成用液体油墨I构成的反射点12而得到的导光板10的制造成品率提高。拨液处理时,要生成大气压等离子体,优选向第1电极对52和第2电极对53分别供给与2W/cm2~15W/cm2的电力密度相对应的电力。在利用在2W/cm2~15W/cm2的电力密度下生成的大气压等离子体对树脂片40实施了拨液处理的情况下,树脂片40更不易损伤,并且大气压等离子体处理用的装置(例如大气压等离子体装置50)更不易因异常放电而损伤。其结果,由在实施过拨液性处理的树脂片40上形成用液体油墨I构成的反射点12而得到的导光板10的制造成品率能进一步提高。
此外,由于环境气体G中使用了比He重的气体Ar,因而,如上述那样,在通过大气压等离子体进行的拨液处理中,即使在比以往采用的电力密度(例如,30W/cm2~100W/cm2)低的电力密度下,也能对树脂片40实施所希望的拨液处理。
进而,在利用图4所示的大气压等离子体装置50进行的拨液处理中,对一个树脂片40进行二次拨液处理。即,边搬运树脂片40,边实施利用电极521和电极522之间的大气压等离子体进行的第一拨液处理及利用电极531和电极532之间的大气压等离子体进行的第二拨液处理。因此,能在树脂片40的上表面40a上更切实地实施所希望的拨液处理。
还有,在利用第1电极对52和第2电极对53的情况下,在树脂片40的搬运方向上从第1电极对52和第2电极对53之间向腔室部51内供给环境气体G。因此,如用图7(a)~图7(c)所说明的那样,能降低上表面40a上的拨液性的不均匀性。这样,在用拨液性树脂片11制造作为带反射点树脂片的导光板10的情况下,反射点12的点直径的不均一性得以消除。其结果,能得到反射点直径的不均一性引起的波动减少了的导光板10。因此,能在抑制外观不良的同时高效率地制造导光板10。
此外,在片材处理中,存在大的树脂片40容易出现拨液处理不均一性的倾向。然而,如上述那样,通过进行第一拨液处理和第二拨液处理,即使对于更大的树脂片40,也能更均匀地实施拨液处理。
由于用拨液性树脂片11制造导光板10,因此能使反射点12的高度更高。由于存在反射点12的高度高时从导光板10出射的亮度的提高会增加的倾向,因而用导光板10能得到更高亮度的出射光。
拨液性树脂片11的拨液处理过的主面11a的相对于纯水的接触角在85°以上、120°以下时,能在抑制反射点12之间连结的同时形成具有所希望的点直径的反射点12。
下面,参照实施例对本发明的作用效果进行具体说明。但是,本发明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
(实施例1)
按如下方法准备构成导光板10的拨液性树脂片11。首先,准备要成为拨液性树脂片11的树脂片40。树脂片40的大小为370mm×320mm×4mm。构成树脂片40的材料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对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制成的树脂片40的上表面40a用图8所示的大气压等离子体处理装置60实施拨液处理,制得拨液性树脂片11。
在实施例1中,采用了平面视图上的形状为近似长方形的电极521、522、531、532。各电极521、522、531、532的长度L1为20mm,长度L2为400mm。电极521和电极522之间以及电极531和电极532之间的距离L4为6mm。树脂片40的搬运方向上的第1电极对52和第2电极对53之间的距离L12为135mm。
用于在大气压等离子体处理装置50内生成大气压等离子体的环境气体G为Ar和CF4的混合气体。CF4相对于Ar的浓度为0.33容量%。该CF4相对于Ar的浓度可通过以Ar 150L/min的流量、CF4 0.5L/min的流量将二者供给到腔室部51内来实现。腔室部51内的氧浓度在1000ppm以下。
拨液处理按如下方式进行。即,作为电源55,使用频率30kHz的高频电源,向分别构成第1和第2电极对52、53的电极间供给1.1kW的电力,使大气压等离子体生成。此时,施加在电极521和电极522之间以及电极531和电极532之间的电压分别为6.2kV。电极521、522、531、532上的电力密度为6.9W/cm2(=1100W/(40cm×2cm×2))。然后,通过搬运辊54向放电中的电极521与电极522之间以及电极531与电极532之间以5m/min的搬运速度插入树脂片40,对树脂片40的上表面40a实施拨液处理。在树脂片40的厚度方向上,树脂片40的下表面40b和与该下表面40b相向的电极522、532之间的距离为0.5mm,树脂片40的上表面40a和与上表面40a相向的电极521、531之间的距离为1.5mm。每秒流入的环境气体G的体积相对于实质性地有助于拨液处理的等离子体放电空间的实效体积V为104倍。
在制成拨液性树脂片的阶段,目视评价拨液性树脂片11有无损伤。然后,目视未见异常时,将制得的拨液性树脂片11评价为“无损伤”。用这种方法通过目视对拨液性树脂片11进行评价,但对在实施例1和其他实施例中使用的装置而言,若电力密度过大(例如,像以往那样,为30W/cm2~100W/cm2),则会有在树脂片40上出现损伤之前发生异常放电、装置破损之虞。在实施例1中,也没有发生这种装置的破损。
对实施例1的拨液性树脂片11而言,由于不存在损伤,因而在制得的拨液性树脂片11的具有拨液性的主面11a上以规定的图案形成了多个反射点12。其结果,得到导光板10。反射点12使用上述喷墨印刷进行。反射点的直径约为70μm。
此外,向实施例1中制得的拨液性树脂片11的拨液处理过的主面11a上滴加纯水,测得的接触角为93.2°。接触角是按照JIS R3257的静滴法进行测定的。
(实施例2)
除了在拨液处理中改变了以下几点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得拨液性树脂片11和导光板10。
·向与电源55电连接的第1和第2电极对52、53供给2.4kW的电力。此时,向电极521、522间及电极531、532之间分别施加12kV的电压。电极521、522、531、532上的电力密度为15W/cm2(=2400W/(40cm×2cm×2cm))。
·将树脂片40的搬运速度变为10m/min。
·将下表面40b和电极522、532之间的距离变为1.0mm,并将上表面40a和电极521、531之间的距离变为1.0mm。
在像上述那样改变拨液处理条件来制造拨液性树脂片11时,未出现装置的毁损。此外,对制得的拨液性树脂片11进行目视评价时未见异常。另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对制得的拨液性树脂片11的主面11a的接触角做了测定。所得接触角为91.5°。
(实施例3)
除了使用535mm×311mm×3mm的树脂片这一点和在拨液处理中改变以下几点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得拨液性树脂片11和导光板10。
·将长度L1、L2、L4分别变为40mm、820mm和5mm。在实施例3中,使用间隔件S1、S2(可参见图5),间隔件S1、S2间的长度L3为575mm。
·将第1电极对52和第2电极对53之间的距离L12变为150mm。
·向与电源50电连接的第1和第2电极对52、53供给1.5kW的电力。电极521、522、531、532上的电力密度为3.3W/cm2
·树脂片40的搬运速度为10m/min。
·将下表面40b和电极522、532之间的距离变为1.0mm,并将上表面40a和电极521、531之间的距离变为1.0mm。
在像上述那样改变拨液处理条件来制造拨液性树脂片11时,未出现装置的毁损。此外,对制得的拨液性树脂片11进行目视评价时未见异常。
(实施例4)
除了使用525mm×301mm×2mm的树脂片这一点和在拨液处理中改变以下几点以外,与实施例3同样地制得拨液性树脂片11和导光板10。
·将长度L4变为4mm。
·将间隔件S1、S2之间的长度L3变为565mm。
·向与电源55电连接的第1和第2电极对52、53供给1.3kW的电力。电极521、522、531、532上的电力密度为2.9W/cm2
·树脂片40的搬运速度为10m/min。
在像上述那样改变拨液处理条件来制造拨液性树脂片11时,未出现装置的毁损。此外,对制得的拨液性树脂片11进行目视评价时未见异常。
(实施例5)
除了使用587mm×1028mm×3mm的树脂片这一点和在拨液处理中改变以下几点以外,与实施例3同样地制得拨液性树脂片11和导光板10。
·将间隔件S1、S2之间的长度L3变为627mm。
·将CF4浓度变为1.0容量%。该CF4的浓度通过以Ar 280L/min、CF4 2.8L/min的流量将它们供给到腔室部51内来实现。
·将长度L3变为627mm,另一方面,电力与实施例3一样,为1.5W,因而在实施例5中,电极521、522、531、532上的电力密度为3.0W/cm2
在像上述那样改变拨液处理条件来制造拨液性树脂片11时,未出现装置的毁损。此外,对制得的拨液性树脂片11进行目视评价时未见异常。
(不均匀性的评价结果)
将实施例1~5的导光板10中的反射点12的图案的不均匀性的评价结果示于表1。将所得的导光板10对着光源,从非印刷面、即没有形成反射点12的面一侧观察多个反射点12的图案,评价不均匀性。用以下三个等级评价不均匀性。即,将与导光板对着光源的角度无关、基本未发现不均匀的情况评价为“非常好”,将根据导光板对着光源的角度会发现不均匀的情况评价为“良好”,将不论导光板对着光源的角度如何、明显出现不均匀的情况评价为“差”。
表1
电力密度(W/cm2) 不均匀性评价结果
实施例1 6.9 非常好
实施例2 15
实施例3 3.3
实施例4 2.9
实施例5 3.0
由表1可以理解,即使用低电力密度对树脂片40实施拨液处理,也能形成与规定的图案对应的反射点12。即,能均匀地赋予树脂片40的规定面以拨液性。
上面对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和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和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范围内可做各种变形。例如,将拨液处理装置设定为了具有第1电极对52和第2电极对53,但电极对可以是一组,也可以是三组以上。但是,在对多个树脂片40进行片材处理时,电极521、522之间和电极531、532之间的环境气体G可流入的空间区域会随时间变化。其结果,环境气体G向电极521、522之间及电极531、532之间流入的量发生变化,因而优选设置二组以上电极对。这是因为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在主面40a上实施了二次以上拨液处理,因而能更均匀地赋予主面40a以拨液性。不局限于利用拨液处理装置对多个树脂片40进行片材处理的例子,也可对长的树脂片40实施拨液处理。
就对树脂片40的上表面40a实施拨液处理的情况做了具体说明,但对上表面40a和下表面40b中的一方实施拨液处理即可。在对上表面40a和下表面40b均实施拨液处理的情况下,分别在上表面40a和面向下表面40b的电极之间以及下表面40b和面向下表面40b的电极之间形成有助于拨液处理的等离子体放电空间即可。这种情况下,实效体积V为所有有助于拨液处理的等离子体放电空间的体积之和。
电源55只要能向大气压等离子体生成用的一对电极上施加使大气体等离子产生的交流电压即可,无特殊限制。例如,生成大气压等离子体用的电源可以是脉冲电源,或者也可以是脉冲电源与正弦波振荡器的组合。可用于等离子体发生的脉冲电源的特性例如如下。即,重复频率在1MHz以下,波形的上升时间在100微秒以下,脉冲施加时间在1毫秒以下。此外,对交流电压的频率、产生交流电压用的施加波形无特殊限制。
在作为拨液性树脂片制造装置的大气压等离子体处理装置50中,如上述那样,多个搬运辊54起将树脂片40配置在彼此相向的一对电极之间用的树脂片配置部的作用。作为树脂片配置部,能向彼此相向的一对电极间配置树脂片40即可,不局限于搬运辊54。例如,也可以是承载树脂片40的载台。
在图2举例示出的导光板10的制造方法中,通过实施树脂片制造工序S11和拨液处理工序S12,可制得拨液性树脂片11。因此,树脂片制造工序S11和拨液处理工序S12与拨液性树脂片的制造方法相对应。然而,例如在作为树脂片而使用已有的树脂片时,也可以不包括树脂片制造工序S11。
拨液性树脂片11不局限于应用在导光板10中的情况。拨液性树脂片11可应用在需有拨液化处理过的面的光学部件等中。
符号说明:
10…导光板,11…拨液性树脂片,11a…背面(主面),11b…出射面(主面),12…反射点,30…导光板的制造系统,31…树脂片制造部,32…拨液处理部,33…反射点形成部,40…树脂片,40a…上表面(主面),40b…下表面(主面),50…大气压等离子体处理装置(拨液性树脂片的制造装置),51…腔室部,52…第1电极对(第1的一对电极),551、552…电极(相向的一对电极),53…第2电极对(第2的一对电极),531、532…(相向的一对电极),54…搬运辊(搬运部),55…电源,56…气体供给部,551、552…电极(第1电极对所具有的相向的一对电极),G…环境气体。

Claims (11)

1.拨液性树脂片的制造方法,是制造具有实施过拨液处理的面的拨液性树脂片的方法,
所述制造方法具有在相向配置的一对电极间使大气压等离子体在环境气体中产生、对配置在所述一对电极间的树脂片的主面用所述大气压等离子体实施拨液处理的工序,
向所述电极供给与1W/cm2~25W/cm2的电力密度相对应的电力,
所述环境气体包含氩和全氟化碳,
实施所述拨液处理的工序包括
边将所述树脂片搬运至第1的一对电极间、边对所述树脂片的所述主面用所述大气压等离子体实施第一拨液处理的工序,以及
边将所述树脂片搬运至在所述树脂片搬运方向上的所述第1的一对电极的下游侧配置的第2的一对电极间、边对所述主面用所述大气压等离子体实施第二拨液处理的工序,
在所述树脂片的搬运方向上,从所述第1的一对电极与所述第2的一对电极之间向所述第1的一对电极间和所述第2的一对电极间供给所述环境气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拨液性树脂片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实施所述拨液处理的工序中,边将多个树脂片依次搬运到所述第1的一对电极间和所述第2的一对电极间,边对所述多个树脂片的各自的所述主面实施所述第一拨液处理和所述第二拨液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拨液性树脂片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全氟化碳为四氟化碳。
4.导光板的制造方法,包括
用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制造拨液性树脂片的工序和
使液体油墨固化、在所述拨液性树脂片的实施过拨液处理的所述主面上形成对在所述拨液性树脂片内传播的光进行反射的多个反射点的工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光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反射点的工序包括
用喷墨法将所述液体油墨滴加到实施过所述拨液处理的所述主面上的工序和
使所述液体油墨固化的工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光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油墨为紫外线固化型油墨,
在使所述液体油墨固化的工序中,通过对所述液体油墨照射紫外线使所述液体油墨固化。
7.根据权利要求4~6中任一项所述的导光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点的直径在20μm以上、120μm以下。
8.根据权利要求4~6中任一项所述的导光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形成反射点的工序中,多个所述反射点中的邻接的二个所述反射点的间隔在80μm以上、200μm以下。
9.根据权利要求4~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制造拨液性树脂片的工序中制得的所述拨液性树脂片所具有的拨液处理过的所述主面与纯水的接触角在85°以上、120°以下。
10.拨液性树脂片的制造装置,是制造具有实施过拨液处理的面的拨液性树脂片的装置,包括
相向配置的一对电极、
在所述一对电极之间配置树脂片的树脂片配置部、
将用于在所述一对电极之间产生大气压等离子体的电压施加在所述一对电极上的电、
向所述一对电极之间供给环境气体的气体供给部,
具有二组所述一对电极,
与1W/cm2~25W/cm2的电力密度相对应的电力从所述电源供给至所述电极,
所述环境气体包含氩和全氟化碳,
所述树脂片配置部为搬运所述树脂片的搬运部,
二组所述一对电极中的第1的一对电极与第2的一对电极沿由所述搬运部搬运所述树脂片的方向相离地配置,
所述气体供给部在所述搬运方向上由所述第1的一对电极与所述第2的一对电极之间将所述环境气体供给到所述第1的一对电极间和所述第2的一对电极间。
11.导光板的制造系统,具有用大气压等离子体对树脂片的主面实施拨液处理的拨液处理部、
在所述主面上形成对在所述树脂片内传播的光进行反射的多个反射点的反射点形成部、
所述拨液处理部包括相向配置的一对电极、
在所述一对电极之间配置树脂片的树脂片配置部、
将用于在所述一对电极之间产生大气压等离子体的电压施加在所述一对电极上的电源、
向所述一对电极之间供给环境气体的气体供给部,
所述拨液处理部具有二组所述一对电极,
与1W/cm2~25W/cm2的电力密度相对应的电力从所述电源供给至所述电极,
所述环境气体包含氩和全氟化碳,
所述树脂片配置部为搬运所述树脂片的搬运部,
二组所述一对电极中的第1的一对电极和第2的一对电极沿由所述搬运部搬运所述树脂片的方向相离地配置,
所述气体供给部在所述搬运方向上从所述第1的一对电极与所述第2的一对电极之间将所述环境气体供给至所述第1的一对电极之间和所述第2的一对电极之间。
CN201380007102.XA 2012-02-01 2013-01-31 拨液性树脂片的制造方法、导光板的制造方法、拨液性树脂片的制造装置和导光板的制造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13650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20188 2012-02-01
JP2012-020188 2012-02-01
PCT/JP2013/052233 WO2013115324A1 (ja) 2012-02-01 2013-01-31 撥液性樹脂シートの製造方法、導光板の製造方法、撥液性樹脂シートの製造装置及び導光板の製造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36509A CN104136509A (zh) 2014-11-05
CN104136509B true CN104136509B (zh) 2016-08-24

Family

ID=489053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07102.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136509B (zh) 2012-02-01 2013-01-31 拨液性树脂片的制造方法、导光板的制造方法、拨液性树脂片的制造装置和导光板的制造系统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5486702B2 (zh)
KR (1) KR20140126356A (zh)
CN (1) CN104136509B (zh)
TW (1) TW201337030A (zh)
WO (1) WO201311532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73152B (zh) * 2018-07-17 2021-04-27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导光板的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12851A (zh) * 2003-04-25 2006-08-02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图形的制作方法和液滴排出装置
JP2006350179A (ja) * 2005-06-20 2006-12-28 Seiko Epson Corp 光学基板、光学基板の製造方法、面状照明装置及び電気光学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89114A (ja) * 1991-03-07 1995-07-25 Kimoto & Co Ltd 表面改質繊維及び織物
JPH11133205A (ja) * 1997-04-21 1999-05-21 Sekisui Chem Co Ltd 反射防止膜の製造方法
JP3333110B2 (ja) * 1997-04-23 2002-10-07 積水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放電プラズマを利用した表面処理方法
JPH1161406A (ja) * 1997-08-27 1999-03-05 Sekisui Chem Co Ltd 反射・帯電防止膜の製造方法
KR101005989B1 (ko) * 2002-06-11 2011-01-05 코니카 미놀타 홀딩스 가부시키가이샤 표면 처리 방법 및 광학 부품
JP2005085799A (ja) * 2003-09-04 2005-03-31 Seiko Epson Corp 成膜方法、配線パターンの形成方法、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4752378B2 (ja) * 2005-07-29 2011-08-1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光学板の製造方法
JP2009288413A (ja) * 2008-05-28 2009-12-10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反射防止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TWI381078B (zh) * 2008-10-09 2013-01-01 Atomic Energy Council 高分子材料之大氣電漿撥水與撥油改質結構及其改質方法
US20120195065A1 (en) * 2011-02-02 2012-08-02 Seiren Co., Ltd. Light guide plate, surface light source device, transmission-type image display devic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light guide plate, and ultraviolet curing type ink-jet ink for light guide plate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12851A (zh) * 2003-04-25 2006-08-02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图形的制作方法和液滴排出装置
JP2006350179A (ja) * 2005-06-20 2006-12-28 Seiko Epson Corp 光学基板、光学基板の製造方法、面状照明装置及び電気光学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178499A (ja) 2013-09-09
JP5486702B2 (ja) 2014-05-07
WO2013115324A1 (ja) 2013-08-08
TW201337030A (zh) 2013-09-16
KR20140126356A (ko) 2014-10-30
CN104136509A (zh) 2014-11-05
TWI560303B (zh) 2016-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22662B (zh) 導光板用配光圖案之設計方法及導光板之製造方法
US20120195065A1 (en) Light guide plate, surface light source device, transmission-type image display devic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light guide plate, and ultraviolet curing type ink-jet ink for light guide plate
KR101201256B1 (ko) 폴리머가 분산된 반사 편광자 제조방법 및 장치
CN101970226B (zh) 层压膜
KR20140092366A (ko) 편광판 저항막 방식 터치 스크린
TWI353931B (zh)
CN104136509B (zh) 拨液性树脂片的制造方法、导光板的制造方法、拨液性树脂片的制造装置和导光板的制造系统
EP2481781A2 (en) Ultraviolet curing type ink-jet for light guide plate, and light guide plate using the same
WO2020149206A1 (ja) アクリル樹脂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3915789B2 (ja) カラーフィルタ基板の製造方法
CN102343675A (zh) 一种导光板加工机及导光板的生产工艺
JP5238013B2 (ja) 導光板の製造方法
KR20080066604A (ko) 슬릿도포방법 및 장치와 컬러필터의 제조방법
JP5280124B2 (ja) シート状導光体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面光源装置
CN103913875B (zh) 液晶显示装置的自动粘合系统以及自动粘合方法
CN107931830A (zh) 激光焊接方法、铝板及激光焊接设备
CN104325633A (zh) 导光板的转印成形方法及导光板以及面光源装置
JPWO2009011226A1 (ja) 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光学フィルム、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JP2012066177A (ja) 基板処理装置
JP2015112572A (ja) ダイコーター、及び塗布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CN102105821B (zh) 具有改进的正面亮度和视角的棱镜片、具有该棱镜片的背光单元和具有该背光单元的液晶显示设备
JP2015027746A (ja) 2軸延伸多層積層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及びそれを用いてなる画面保護用フィルム
KR20140125106A (ko) 일체형 광확산프리즘부를 갖는 도광판, 도광판 압출성형장치 및 압출성형방법
JP6295525B2 (ja) 導光板、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および表示装置
CN106501976A (zh) 一种面板制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824

Termination date: 2020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