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14963B - 空调装置 - Google Patents

空调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114963B
CN104114963B CN201380008628.XA CN201380008628A CN104114963B CN 104114963 B CN104114963 B CN 104114963B CN 201380008628 A CN201380008628 A CN 201380008628A CN 104114963 B CN104114963 B CN 10411496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pansion valve
valve side
current divider
limiting unit
side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0862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114963A (zh
Inventor
道辻善治
野内义照
江川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kin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kin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kin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Daikin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1149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149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1149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149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9/00Evaporators; Condensers
    • F25B39/02Evaporators
    • F25B39/028Evaporators having distributing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4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 F24F1/004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mounted in the ceiling or at the ceil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59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 F24F1/006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by the mounting or arrangement of the heat 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40Fluid line arrangements
    • F25B41/42Arrangements for diverging or converging flows, e.g. branch lines or junc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9/00Casings; Header boxes; Auxiliary supports for elements; Auxiliary members within casings
    • F28F9/02Header boxes; End plates
    • F28F9/026Header boxes; End plates with static flow control means, e.g. with means for uniformly distributing heat exchange media into conduits
    • F28F9/027Header boxes; End plates with static flow control means, e.g. with means for uniformly distributing heat exchange media into conduits in the form of distribution pipes
    • F28F9/0275Header boxes; End plates with static flow control means, e.g. with means for uniformly distributing heat exchange media into conduits in the form of distribution pipes with multiple branch pip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26Refrigerant piping
    • F24F1/32Refrigerant piping for connecting the separate outdoor units to indoor un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 Lift Valve (AREA)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 Valve Housings (AREA)
  • Pipe Accessories (AREA)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具有以下特征,即设置在空调装置(1)的分流器(50)包括:具有内部空间(S)的分流器主体(52);以及用于连接配管(38)的第一连接部(54),其中,第一连接部(54)具有规定供配管(38)插通的孔(540)的内周面(541),内周面(541)在中心轴(C)方向上具有:设置在包含配管(38)插入的一侧的端部的部位且在与该配管(38)的外周面之间形成用于填充焊接用的焊料(39)的间隙(α)的焊接部(542);以及与焊接部(542)相比设置在分流器主体(52)侧的限制部(543),限制部(543)的内径(B2)小于焊接部(542)的内径(B1)。

Description

空调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制冷剂的循环来进行蒸气压缩式的制冷循环的空调装置。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具备分流器的空调装置。分流器在空调装置的制冷剂回路中配置在膨胀阀与具有多个传热管的热交换器之间。该分流器将来自膨胀阀的制冷剂分流并将其送出至热交换器的各传热管。在分流器连接有与热交换器的各传热管连接的多个分支管和与膨胀阀连通的膨胀阀侧配管。
具体而言,如图11(A)及图11(B)所示,分流器包括:分流器主体101;设置在分流器主体101的一端侧并与膨胀阀侧配管110连接的第一连接部102;设置在分流器主体101的另一端侧并用于连接与所述热交换器的各传热管连接的多个分支管112、112、……的第二连接部103。
第一连接部102呈两端开口的圆筒形状。第一连接部102以在其内部插入了膨胀阀侧配管110的状态与该膨胀阀侧配管110进行焊接。此外,在第二连接部103连接有各分支管112。各分支管112被连接成在以第一连接部102的中心轴c1为中心的圆周104上隔开间隔排列。
在此种分流器100中,从膨胀阀输送来的制冷剂在分流器主体101内从其一端向另一端流动。并且,制冷剂通过流入连接于第二连接部103的各分支管112而被分流。此时,多个分支管112、112、……在第二连接部103被连接成在以第一连接部102的中心轴c1为中心的圆周104上隔开间隔排列。因此,以膨胀阀侧配管110的中心轴与第一连接部102的中心轴c1一致的方式膨胀阀侧配管110连接于第一连接部102,从而分流器100能够使来自膨胀阀侧配管110的制冷剂均等地分流到各分支管112。即,当在制冷剂回路中制冷剂从膨胀阀向热交换器流动时,该制冷剂朝第二连接部103而沿第一连接部102的中心轴c1方向流入分流器主体101内。此外,在分流器主体101内,从膨胀阀侧配管110至各分支管112的距离分别相等。因此,通过分流器主体101内的制冷剂均等地流入各分支管112。其结果,在具备该分流器100的空调装置中,热交换器的各传热管的制冷剂的流量不均得到抑制,能够抑制因各所述传热管的流量的不均引起的制冷剂的热交换效率的降低。
制造该空调装置时,在分流器100连接膨胀阀侧配管110时以膨胀阀侧配管110插入于分流器100的第一连接部102的状态下进行焊接。此时,如图12所示,有时会以膨胀阀侧配管110的中心轴c2相对于第一连接部102的中心轴c1倾斜的状态,膨胀阀侧配管110连接(焊接)于分流器100。这是因为,第一连接部102的内周面的内径b1被设定为:以在所述内周面与膨胀阀侧配管110的外周面之间形成用于浇注(填充)焊接的焊料且确保焊接的强度的间隙。
若如上所述地膨胀阀侧配管110以倾斜状态连接于分流器100,则通过分流器100内而流入各分支管112的制冷剂的流量发生偏差。详细而言则如下所述。
若膨胀阀侧配管110以倾斜状态连接于分流器100,则在制冷剂回路中制冷剂从膨胀阀向热交换器流动时,该制冷剂沿相对于第一连接部102的中心轴c1倾斜的方向流入分流器100内。此外,从分流器100内的膨胀阀侧配管110至第二连接部103中配置在圆周104上的各分支管112的距离分别不同。因此,通过分流器100内而流入各分支管112的制冷剂的流量发生偏差。即,分流器100不能使来自膨胀阀侧配管110的制冷剂均等地分流到各分支管112。
此时,热交换器中的每个传热管的制冷剂的流量发生不均,热交换器中的制冷剂与外部空气之间的热交换效率下降。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3-35471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分流器的空调装置,该分流器在制造时能够抑制将膨胀阀侧配管焊接于分流器的第一连接部时的膨胀阀侧配管的倾斜。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空调装置包括:多个分支管,连接于热交换器;膨胀阀侧配管,与膨胀阀连通;以及分流器,能够使来自所述膨胀阀侧配管的制冷剂分流并流向各分支管。并且,所述分流器具有:第一连接部,通过让所述膨胀阀侧配管连接使该膨胀阀侧配管的内部与该分流器的内部空间连通;以及第二连接部,让所述多个分支管分别连接使这些各分支管的内部与所述内部空间分别连通。所述第一连接部具有规定配管连接孔的内周面,所述膨胀阀侧配管以插通的状态固定于该配管连接孔中,在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各分支管以隔开间隔排列在以所述配管连接孔的中心轴为中心的圆周上的方式而连接。所述内周面在所述中心轴方向上具有:焊接部,被设置在包含所述膨胀阀侧配管插入侧的端部的部位且形成用于在与该膨胀阀侧配管的外周面之间填充焊接用的焊料的间隙;以及限制部,用于限制在进行焊接时所述膨胀阀侧配管的倾斜。所述限制部的内径小于所述焊接部的内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装置的概略结构图。
图2是所述空调装置中的室内机的立体图。
图3是所述室内机的纵剖视图。
图4(A)是室内侧热交换器的俯视图,图4(B)是向室内侧热交换器的第一分流器及汇管的连接状态的放大图。
图5是所述第一分流器的俯视图。
图6是图5的VI-VI位置的剖视图。
图7是膨胀阀侧配管及毛细管已连接的状态的分流器的纵剖视图。
图8是设置在所述空调装置的室外机的第二分流器的俯视图。
图9是图8的IX-IX位置的剖视图。
图10(A)及图10(B)用于说明其它实施方式的分流器的第一连接部的内周面的图。
图11(A)是各配管已连接的状态的以往的分流器的纵剖视图,图11(B)是所述分流器的俯视图。
图12是表示膨胀阀侧配管以倾斜的姿势连接于以往的分流器的状态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装置具备室内机2和室外机3。这些室内机2和室外机3通过配管4、4连接而构成制冷剂回路。具体而言,室内机2具有室内侧热交换器10、第一分流器50、送风机27。室外机3具有压缩机12、室外侧热交换器13、第二分流器50A、膨胀阀14及四通换向阀15。此外,制冷剂回路的主要构成要素为室内侧热交换器10、压缩机12、室外侧热交换器13及膨胀阀14。在该空调装置1中,通过切换四通换向阀15来切换制冷剂回路中的制冷剂的循环方向。据此,在该空调装置1中,进行制冷运转和制暖运转之间的切换。
室内机2是天花板吊顶型(所谓的吊顶型)。如图2及图3所示,室内机2具备:使用从天花板延伸的螺栓等的悬吊部件而悬吊于天花板的外壳21;以及安装于外壳21的下部的镶板22。外壳21具有大致正方形的顶板23和从该顶板23的周缘向下方延伸的侧壁24。在与顶板23的各边对应的侧壁24的部位的水平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分别设置有吹出口25。风向板25A设置于吹出口25。风向板25A变更从吹出口25吹出的温度调整后的风的吹出方向。此外,镶板22在其中央部具有矩形形状的吸入格栅26。
此外,室内机2在外壳21内具有送风机27、钟型口28、空气过滤器29、排水盘30以及室内侧热交换器10等。
送风机27是具有叶轮31和风扇马达32的离心送风机(涡轮风扇)。送风机27被配置在送风机27的吸入口33面向镶板22的吸入格栅26的位置。钟型口28被配置在送风机27的吸入口33与吸入格栅26之间。
空气过滤器29具有覆盖钟型口28的入口的大小。该空气过滤器29在钟型口28与吸入格栅26之间沿吸入格栅26而被配置。
排水盘30接收在室内侧热交换器10产生的水滴,以防止该水滴落到室内。该排水盘30在室内侧热交换器10的下侧以沿该室内侧热交换器10的方式被配置。
室内侧热交换器10具有薄板状的多个翅片34、34、……和插通于形成在各翅片34的贯穿孔的多个传热管35、35、……。室内侧热交换器10是所谓的交叉翅片型热交换器。室内侧热交换器10以从水平方向包围离心送风机27(叶轮31)的周围的方式被配置。该室内侧热交换器10通过传热管35的管壁及翅片34进行在各传热管35内流动的制冷剂与从离心送风机27送出的室内空气(外部空气)之间的热交换。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室内侧热交换器10中,传热管35配置有七个(即,本实施方式的室内侧热交换器10具有七个路径),但并不限定于此数量。在室内侧热交换器10中,传热管35也可以配置二至六个,还可以配置八个以上。
如图4(A)及图4(B)所示,第一分流器50和汇管36连接于室内侧热交换器10。在空调装置1进行制冷运转时,在制冷剂回路,第一分流器50将来自膨胀阀14的制冷剂分流,并使其流到室内侧热交换器10的各传热管35。然后,汇管36使从各传热管供应的通过室内侧热交换器10后的制冷剂汇流并使其朝向压缩机12流动。另一方面,在空调装置1进行制暖运转时,在制冷剂回路,汇管36使来自压缩机12的制冷剂分流并使其流到室内侧热交换器10的各传热管35。然后,第一分流器50使从各传热管35供应的通过室内侧热交换器10后的制冷剂汇流并使其朝向膨胀阀14流动。即,在制冷剂回路中,第一分流器50连接于室内侧热交换器10的膨胀阀14侧,汇管36连接于室内侧热交换器10的压缩机12侧。在本实施方式的室内侧热交换器10中,各传热管35从室内侧热交换器10的其中之一端部10A延伸至另一端部10B,并在该另一端部10B以U字状折回并延伸至其中之一端部10A。即,在室内侧热交换器10中,各传热管35以两端部位于其中之一端部10A的方式被配置。并且,第一分流器50通过配管(毛细管)37连接于各传热管35的其中之一端部。此外,汇管36连接于传热管35的另一端部。
具体而言,如图5至图7所示,第一分流器50包括:在内部具有空间(内部空间)S的分流器主体52;以及夹着该分流器主体52而设置在其两端侧的第一连接部54及第二连接部56。在第一分流器50中,第一连接部54、分流器主体52及第二连接部56沿分流器50的中心轴C而依次排列。
分流器主体52具有包围内部空间S的内侧面520。该内侧面520呈以中心轴C为中心旋转对称的形状。具体而言,内侧面520具有:从第一连接部54朝向第二连接部56其内径逐渐增加的锥部521;以及内径不变的大径部522。在大径部522的第二连接部56侧的端面523的中心部设置有向第一连接部54侧以大致圆锥形状突出的突出部524。
该突出部524将从第一连接部54向第二连接部56而沿中心轴C流入内部空间S的制冷剂,以沿突出部524(圆锥面)向外侧(大径部522的周面侧)且在周向上的各位置均等的方式分散。
第一连接部54在制冷剂回路中连接于与膨胀阀14连通的配管(膨胀阀侧配管)38,并使该膨胀阀侧配管38的内部与分流器主体52的内部空间S连通。该第一连接部54具有围出(规定)配管连接孔540的内周面541,膨胀阀侧配管38以插入的状态固定于配管连接孔540。即,沿中心轴C贯穿的配管连接孔540形成于第一连接部54。本实施方式的第一连接部54呈两端开口的大致圆筒形状。
另外,若形成有配管连接孔540,则第一连接部54的外周面的具体的形状无特别限定。即,本实施方式的第一连接部54的外周面形状是与配管连接孔540(内周面541)同轴的圆柱面形状,但可以为例如棱柱面形状等。
第一连接部54的内周面541在中心轴C方向上具有:作为包含膨胀阀侧配管38插入的一侧(图6中的下侧)的端部的部位的焊接部542;以及在焊接时限制膨胀阀侧配管38的倾斜的限制部543。
焊接部542是具有形成间隙α的大小的内径(第一内径)B1的圆柱面,该间隙α用于在与膨胀阀侧配管38的外周面之间填充焊接用的焊料39。另一方面,限制部543是具有膨胀阀侧配管38能够插入且小于第一内径B1的内径(第二内径)B2的圆柱面。另外,限制部543的焊接部542侧的端部(与焊接部542的连接部)呈锥形状。
这些焊接部542和限制部543被连接成各自的中心轴位于共同的直线(第一分流器50的中心轴C)上。即,限制部543是在内周面541中与焊接部542相比位于分流器主体52侧(图6的上侧)的部位。在本实施方式中,中心轴C方向的限制部543的长度小于焊接部542的长度。
在膨胀阀侧配管38插入于由此种内周面541围出的配管连接孔540的状态下,焊料39被填充于焊接部542与膨胀阀侧配管38的外周面之间(间隙)α,由此,膨胀阀侧配管38连接(焊接)于第一连接部54。
具体而言,焊接部542的第一内径B1和长度尺寸分别设定为能够确保焊接强度的大小。该焊接部542的长度尺寸由法规(高压气体保安法)规定其最低值,因此,要大于该最低值。
另外,在图示第一连接部54时,如果准确地记载第一内径B1和第二内径B2的尺寸比,则不容易知道这些第一内径B1与第二内径B2的大小之差。因此,在图5至图7中,夸大记载了第一内径B1与第二内径B2的大小之差。
限制部543的具体的各尺寸基于将膨胀阀侧配管38焊接于第一连接部54时能容许的相对于中心轴C的膨胀阀侧配管38的中心轴的倾斜角度θ而被决定。
在第二连接部56连接有与室内侧热交换器10的各传热管35连接的多个毛细管(分支管)37、37、……,第二连接部56使这些各毛细管37的内部与分流器主体52的内部空间S连通。该第二连接部56具有围出管连接孔560的多个内周面561、561、……,各毛细管37以插入的状态固定于该管连接孔560中。即,在第二连接部56形成有沿平行于中心轴C的中心轴c贯穿的多个管连接孔560。
多个管连接孔560、560、……被配置成隔开间隔排列在以中心轴C为中心的圆周40上。圆周40的直径是包围分流器主体52的内侧面520的大径部522的突出部524的大小。即,在与大径部522的第二连接部56侧的端面523的突出部524相比位于外侧(远离中心轴C的一侧)的位置,各管连接孔560贯穿第二连接部56,以使内部空间S与分流器50的外部连通。
在本实施方式的第二连接部56中,七个管连接孔560以等间隔排列在圆周40上。此外,管连接孔560(内周面561)的具体的个数并不特别限定。即,第二连接部56的管连接孔560的个数可根据连接于该第二连接部56的毛细管37的个数(设置在室内侧热交换器10的传热管35的个数)而变更。
在此种分流器50中,从连接于第一连接部54的膨胀阀侧配管38流入内部空间S的制冷剂从连接于第二连接部56的各毛细管37分别流出,由此进行制冷剂的分流。
另外,在室外机3中,分流器(第二分流器50A)也配置在室外侧热交换器13与膨胀阀14之间(参照图1)。如图8及图9所示,除了管连接孔560的个数为18个的点以外,该第二分流器50A具有与第一分流器50相同的结构。即,在第二分流器50A中,第一连接部54也具有规定配管连接孔540的内周面541。该内周面541具有焊接部542和限制部543。限制部543的第二内径B2小于焊接部542的第一内径B1。
在以上的空调装置1的第一分流器50或第二分流器50A中,在配管连接孔540的内周面541,使限制部543的第二内径B2小于焊接部542的第一内径B1(即,使第一内径B1大于第二内径B2)。据此,确保从膨胀阀侧配管38的插入侧浇注用于焊接的焊料39的空间(间隙)α,以确保焊接作业的容易性。此外,通过将限制部543的该部位与膨胀阀侧配管38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隙设定得小,能够有效地抑制焊接作业时的相对于第一分流器50或第二分流器50A(配管连接孔540的中心轴)的膨胀阀侧配管38的倾斜。
具体而言,配管连接孔540的内周面541与膨胀阀侧配管38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隙越小,则相对于配管连接孔540的中心轴的膨胀阀侧配管38的倾斜越得到限制。因此,通过缩小限制部543的第二内径B2来缩小限制部543与膨胀阀侧配管38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隙,由此,在焊接作业时,相对于第一分流器50或第二分流器50A(配管连接孔540的中心轴)的膨胀阀侧配管38的倾斜可靠地得到抑制。而且,将内径设定成大于限制部543的内径来确保了在与膨胀阀侧配管38的外周面之间浇注焊料39的空间(间隙)α的焊接部542包含所述内周面541中膨胀阀侧配管38的插入侧的端部,因此,能够从该端部侧容易浇注焊料39。其结果,确保用于焊接的焊料39的浇注作业的容易性。
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具备如上所述的第一分流器50及第二分流器50A。因此,在空调装置1中,当制造时,在膨胀阀侧配管38连接于第一分流器50(或第二分流器50A)时相对于第一分流器50(或第二分流器50A)的膨胀阀侧配管38的倾斜得到抑制。据此,当制冷剂在第一分流器50(或第二分流器50A)被分流时,均等地分流到各毛细管37。即,在该空调装置1中,在抑制了相对于第一分流器50(或第二分流器50A)的倾斜的状态下,膨胀阀侧配管38连接于第一分流器50(或第二分流器50A)。因此,制冷剂在配管连接孔540的中心轴方向上朝第二连接部56侧流入内部空间S。并且,从膨胀阀侧配管38至在第二连接部56中配置在所述圆周40上的各毛细管37为止的在内部空间S内的距离分别相等,因此,通过内部空间S的制冷剂均等地流入各毛细管37。
其结果,被分流而在热交换器10、13内(例如热交换器10、13所具备的多个传热管35内)流动的制冷剂的流量变得均等。因此,有效地抑制热交换器10、13中的制冷剂与外部空气之间的热交换效率的下降。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中,第一分流器50及第二分流器50A中,中心轴C方向的限制部543的长度尺寸小于焊接部542的长度。据此,第一分流器50及第二分流器50A的全长得到抑制。即,在空调装置1中,焊接部542的长度尺寸的最低值由法规(例如高压气体保安法等)规定。因此,必须将焊接部542的长度尺寸设定为所述最低值以上。但是,通过将限制部543的长度尺寸设定为小于焊接部542的长度尺寸,能够抑制第一分流器50及第二分流器50A的全长。
另外,本发明的空调装置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当然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第一分流器50及第二分流器50A中,在中心轴C方向上,限制部543的长度尺寸小于焊接部542的长度尺寸,但并不限定于此。在中心轴C方向上,在如限制部的长度尺寸例如为11mm,焊接部的长度尺寸为例如7mm的情况那样,限制部的长度尺寸也可以大于焊接部的长度。在此种情况下,与膨胀阀侧配管38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隙小的限制部543的中心轴C方向上的长度尺寸更大。因此,当将膨胀阀侧配管38连接于第一分流器50及第二分流器50A时,相对于配管连接孔540的中心轴的该配管38的倾斜更可靠地得到抑制。
空调装置1也可以不具备四通换向阀15。即,空调装置1也可以为制冷专用或制暖专用。此外,在空调装置1为制冷专用的情况下,室外机3的分流器可以不是上述实施方式的分流器50A,也可以为以往的分流器(不具备形成有由具有焊接部542和限制部543的内周面541规定的配管连接孔540的第一连接部54的分流器)。另外,在空调装置1为制暖专用的情况下,室内机2的分流器可以不是上述实施方式的分流器50,也可以为所述以往的分流器。
上述实施方式的限制部543在内周面541中是从焊接部542的分流器主体52侧的端部至分流器主体52为止的范围,但并不限定于该范围。如图10(A)所示,限制部543A也可以在中心轴C方向上设置在内周面541的中间部。此外,也可以如图10(B)所示,限制部543B也可以设置多个。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中,在室内机2和室外机3这两者配置有第一分流器50或第二分流器50A,第一分流器50或第二分流器50A具备具有焊接部542和限制部543的内周面541。但是,也可以仅在室内机2和室外机3中的任意一个中配置具备具有焊接部542和限制部543的内周面541的第一分流器50或第二分流器50A。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的室内机2为天花板吊顶型,但并不限定于该类型。室内机也可以为天花板埋入型(所谓的嵌入式)或房间空调器等。
[实施方式的概要]
概括以上的实施方式则如下所述。
上述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装置包括:多个分支管,连接于热交换器;膨胀阀侧配管,与膨胀阀连通;以及分流器,能够使来自所述膨胀阀侧配管的制冷剂分流并流向各分支管。所述分流器具有:第一连接部,通过让所述膨胀阀侧配管连接使该膨胀阀侧配管的内部与该分流器的内部空间连通;以及第二连接部,让所述多个分支管分别连接使这些各分支管的内部与所述内部空间分别连通。所述第一连接部具有规定配管连接孔的内周面,所述膨胀阀侧配管以插通的状态固定于该配管连接孔中。在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各分支管以隔开间隔排列在以所述配管连接孔的中心轴为中心的圆周上的方式而连接。所述内周面在所述中心轴方向上具有:焊接部,被设置在包含所述膨胀阀侧配管插入侧的端部的部位且形成用于在与该膨胀阀侧配管的外周面之间填充焊接用的焊料的间隙;以及限制部,用于限制在进行焊接时所述膨胀阀侧配管的倾斜。所述限制部的内径小于所述焊接部的内径。
根据此种构成,在配管连接孔的内周面,通过将限制部的内径设定为小于焊接部的内径(即,使焊接部的内径大于限制部的内径),以确保从膨胀阀侧配管的插入侧浇注用于焊接的焊料的空间(间隙),由此能够确保焊接作业的容易性。此外,通过使限制部与膨胀阀侧配管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隙小于焊接部与所述膨胀阀侧配管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隙,由此,能够有效地抑制焊接作业时相对于分流器(配管连接孔的中心轴)的膨胀阀侧配管的倾斜。详细而言则如下所述。
配管连接孔的内周面与膨胀阀侧配管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隙越小,则相对于配管连接孔的中心轴的膨胀阀侧配管的倾斜越得到限制。为此,使限制部的内径小于焊接部的内径,以缩小限制部与膨胀阀侧配管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隙。据此,能够可靠地抑制焊接作业时相对于分流器(配管连接孔的中心轴)的膨胀阀侧配管的倾斜。而且,通过将焊接部的内径设定为大于限制部的内径,来确保在焊接部与膨胀阀侧配管的外周面之间浇注焊料的空间(间隙)。因此,通过将焊接部设置在所述内周面中包含膨胀阀侧配管的插入侧的端部的位置,能够容易从该端部侧浇注焊料。其结果,用于焊接的焊料的浇注作业的容易性得以确保。
由于具备此种分流器,因此,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中,当制造时,在膨胀阀侧配管连接于分流器时相对于该分流器的膨胀阀侧配管的倾斜得到抑制。据此,当制冷剂在分流器分流时,均等地分流到各分支管。即,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中,在抑制了相对于分流器的倾斜的状态下膨胀阀侧配管被连接,因此,制冷剂沿配管连接孔的中心轴方向朝第二连接部流入分流器的内部空间。并且,从膨胀阀侧配管至第二连接部中配置在所述圆周上的各分支管为止的内部空间内的距离分别相等。因此,通过内部空间的制冷剂均等地流入各分支管。
其结果,被分流而在热交换器(例如分别在热交换器所具备的多个传热管内)流动的制冷剂的流量变得均等,有效地抑制热交换器中的制冷剂与外部空气之间的热交换效率的下降。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装置的分流器中,也可以为:在所述中心轴方向上,所述限制部的长度尺寸小于所述焊接部的长度尺寸。
在空调装置中,焊接部的长度尺寸的最低值由法规(例如高压气体保安法等)规定。因此,即使将焊接部的长度尺寸设定为所述最低值以上,也可通过将限制部的长度尺寸设定为小于焊接部的长度尺寸,能够抑制分流器的全长。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装置的分流器中,也可以为:在所述中心轴方向上,所述限制部的长度尺寸大于所述焊接部的长度尺寸。
通过使与膨胀阀侧配管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隙小的限制部的所述中心轴方向上的长度尺寸大于焊接部的长度尺寸,从而当膨胀阀侧配管连接于分流器时,膨胀阀侧配管的相对于配管连接孔的中心轴的倾斜更可靠地得到抑制。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装置的分流器中,也可以为:所述膨胀阀侧配管的外周面与所述限制部之间的间隙的宽度小于所述膨胀阀侧配管的外周面与所述焊接部之间的间隙的宽度。
根据此种构成,确保填充能够将膨胀阀侧配管坚固地焊接于分流器的充分量的焊料的空间(间隙),并且,能够抑制焊接作业时的相对于分流器的膨胀阀侧配管的倾斜。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装置的分流器中,也可以为:所述焊接部与所述限制部连接。并且也可以为:所述焊接部中的所述限制部侧的端部和所述限制部中的所述焊接部侧的端部的至少其中之一呈其内径从所述限制部朝向所述焊接部而逐渐增加的形状。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可利用于空调装置。
符号说明
1空调装置
2室内机
3室外机
10室内侧热交换器(热交换器)
13室外侧热交换器(热交换器)
14膨胀阀
35热交换器的传热管
37毛细管(分支管)
38膨胀阀侧配管
39焊料
40圆周
50第一分流器(分流器)
50A第二分流器(分流器)
52分流器主体
54第一连接部
56第二连接部
540配管连接孔
541规定配管连接孔的内周面
542焊接部
543、543A、543B限制部
B1第一内径(焊接部的内径)
B2第二内径(限制部的内径)
C中心轴
S内部空间
α焊接部与膨胀阀侧配管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隙

Claims (7)

1.一种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分支管,连接于热交换器;
膨胀阀侧配管,与膨胀阀连通;以及
分流器,能够使来自所述膨胀阀侧配管的制冷剂分流并流向各分支管,其中,
所述分流器具有:具有内部空间的分流器主体;第一连接部,通过让所述膨胀阀侧配管连接使该膨胀阀侧配管的内部与该分流器主体的内部空间连通;以及第二连接部,让所述多个分支管分别连接使这些各分支管的内部与所述内部空间分别连通,其中,
所述第一连接部具有规定配管连接孔的内周面,所述膨胀阀侧配管以插通的状态固定于该配管连接孔中,在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各分支管以隔开间隔排列在以所述配管连接孔的中心轴为中心的圆周上的方式而连接,
所述内周面在所述中心轴方向上具有:焊接部,被设置在包含所述膨胀阀侧配管插入侧的端部的部位且形成用于在与该膨胀阀侧配管的外周面之间填充焊接用的焊料的间隙;以及限制部,用于限制在进行焊接时所述膨胀阀侧配管的倾斜,其中,
所述限制部的内径小于所述焊接部的内径,
所述膨胀阀侧配管穿过所述配管连接孔的所述限制部而插入到所述内部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中心轴方向上,所述限制部的长度尺寸小于所述焊接部的长度尺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中心轴方向上,所述限制部的长度尺寸大于所述焊接部的长度尺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膨胀阀侧配管的外周面与所述限制部之间的间隙的宽度小于所述膨胀阀侧配管的外周面与所述焊接部之间的间隙的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膨胀阀侧配管的外周面与所述限制部之间的间隙的宽度小于所述膨胀阀侧配管的外周面与所述焊接部之间的间隙的宽度。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膨胀阀侧配管的外周面与所述限制部之间的间隙的宽度小于所述膨胀阀侧配管的外周面与所述焊接部之间的间隙的宽度。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焊接部与所述限制部连接,
所述焊接部中的所述限制部侧的端部和所述限制部中的所述焊接部侧的端部的至少其中之一呈其内径从所述限制部朝向所述焊接部而逐渐增加的形状。
CN201380008628.XA 2012-02-10 2013-01-30 空调装置 Active CN10411496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27205 2012-02-10
JP2012027205A JP5738781B2 (ja) 2012-02-10 2012-02-10 空気調和装置
PCT/JP2013/000497 WO2013118465A1 (ja) 2012-02-10 2013-01-30 空気調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14963A CN104114963A (zh) 2014-10-22
CN104114963B true CN104114963B (zh) 2016-05-25

Family

ID=489472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08628.XA Active CN104114963B (zh) 2012-02-10 2013-01-30 空调装置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9765999B2 (zh)
EP (1) EP2813787B1 (zh)
JP (1) JP5738781B2 (zh)
CN (1) CN104114963B (zh)
AU (1) AU2013219089B2 (zh)
BR (1) BR112014019799B1 (zh)
ES (1) ES2684366T3 (zh)
WO (1) WO201311846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97710B2 (ja) * 2013-04-08 2015-04-0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WO2016002088A1 (ja) * 2014-07-04 2016-01-0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冷媒分配器、及びその冷媒分配器を有するヒートポンプ装置
JPWO2016084216A1 (ja) * 2014-11-28 2017-05-25 ジョンソンコントロールズ ヒタチ エア コンディショニング テクノロジー(ホンコン)リミテッド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EP3246639B1 (en) * 2015-01-16 2019-12-2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Distributor and refrigeration cycle apparatus
US10488089B2 (en) 2016-10-05 2019-11-26 Johnson Controls Technology Company Parallel capillary expansion tube systems and methods
US10404433B2 (en) * 2017-01-31 2019-09-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Matrix-based techniques for mapping resource elements to ports for reference signals
KR101824356B1 (ko) * 2017-03-20 2018-02-01 오재윤 유체 분배기
US20230235976A1 (en) * 2022-01-21 2023-07-27 Raytheon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Heat exchanger header structures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152962A (zh) * 1974-09-09 1976-05-11 Whirlpool Co
JP2001087853A (ja) * 1999-09-21 2001-04-03 Suzuki Motor Corp 管状部材の接合構造及び管状部材の接合方法
JP2003035471A (ja) * 2001-07-23 2003-02-07 Daikin Ind Ltd 分流器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空気調和機
JP2003222439A (ja) * 2002-01-28 2003-08-08 Toshiba Kyaria Kk 冷凍サイクルの冷媒分流器
JP2004177059A (ja) * 2002-11-28 2004-06-24 Toyo Radiator Co Ltd 冷媒分流器
JP2006266563A (ja) * 2005-03-23 2006-10-0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空気調和機
JP2011007406A (ja) * 2009-06-25 2011-01-13 Panasonic Corp 分流器の接続管
JP2011012869A (ja) * 2009-07-01 2011-01-20 Panasonic Corp 空気調和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803116A (en) * 1954-08-02 1957-08-20 Alco Valve Co Refrigerant distributor
US3563055A (en) * 1969-03-17 1971-02-16 Sporlan Valve Co Refrrigerant distribvtor
US3864938A (en) * 1973-09-25 1975-02-11 Carrier Corp Refrigerant flow control device
JPS5345073Y2 (zh) * 1974-12-06 1978-10-28
ES512122A0 (es) * 1981-07-08 1983-02-16 Sueddeutsche Kuehler Behr "perfeccionamientos en los evaporadores".
JPS5881067U (ja) * 1981-11-26 1983-06-01 株式会社ボッシュオートモーティブ システム ろう付け接手
US4457364A (en) * 1982-03-18 1984-07-03 Exxon Research & Engineering Co. Close-coupled transfer line heat exchanger unit
FR2617963B1 (fr) * 1987-07-10 1991-12-06 Cohen Daniel Procede et dispositif de repartition d'un volume primaire d'un fluide avantageusement un liquide, en un nombre determine de volumes secondaires presentant une relation predefinie entre eux, par l'emploi d'orifices d'evacuation repartis symetriquement dans une chambre de repartition elle-meme symetrique
US5243838A (en) * 1989-08-18 1993-09-14 Matsushita Refrigeration Company Refrigerant shunt
US5059226A (en) * 1989-10-27 1991-10-22 Sundstrand Corporation Centrifugal two-phase flow distributor
JP3158024B2 (ja) * 1995-11-14 2001-04-23 宮川工業株式会社 ディストリビュ−タ−及びディストリビュ−タ−の接続方法
JP3076522B2 (ja) * 1996-06-25 2000-08-14 天成工業株式会社 空調機器等における冷媒の分合流器
JP2001304722A (ja) * 2000-04-26 2001-10-31 Daikin Ind Ltd 冷媒分流器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5114214A (ja) * 2003-10-06 2005-04-28 Sharp Corp 冷媒分流器
JP4505304B2 (ja) * 2004-10-18 2010-07-21 カルソニックカンセイ株式会社 多穴管の分岐管への接続構造
JP2006349238A (ja) * 2005-06-15 2006-12-28 Daikin Ind Ltd 冷媒分流器
US20100313585A1 (en) * 2006-04-21 2010-12-16 Parker Christian D Fluid expansion-distribution assembly
KR101547353B1 (ko) * 2008-11-10 2015-08-2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분배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냉매순환시스템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152962A (zh) * 1974-09-09 1976-05-11 Whirlpool Co
JP2001087853A (ja) * 1999-09-21 2001-04-03 Suzuki Motor Corp 管状部材の接合構造及び管状部材の接合方法
JP2003035471A (ja) * 2001-07-23 2003-02-07 Daikin Ind Ltd 分流器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空気調和機
JP2003222439A (ja) * 2002-01-28 2003-08-08 Toshiba Kyaria Kk 冷凍サイクルの冷媒分流器
JP2004177059A (ja) * 2002-11-28 2004-06-24 Toyo Radiator Co Ltd 冷媒分流器
JP2006266563A (ja) * 2005-03-23 2006-10-0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空気調和機
JP2011007406A (ja) * 2009-06-25 2011-01-13 Panasonic Corp 分流器の接続管
JP2011012869A (ja) * 2009-07-01 2011-01-20 Panasonic Corp 空気調和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3118465A1 (ja) 2013-08-15
EP2813787A1 (en) 2014-12-17
AU2013219089A1 (en) 2014-08-28
JP2013164206A (ja) 2013-08-22
EP2813787A4 (en) 2015-12-02
CN104114963A (zh) 2014-10-22
US9765999B2 (en) 2017-09-19
AU2013219089B2 (en) 2015-09-24
EP2813787B1 (en) 2018-08-01
BR112014019799A8 (pt) 2017-07-11
ES2684366T3 (es) 2018-10-02
BR112014019799B1 (pt) 2021-09-08
US20150000332A1 (en) 2015-01-01
JP5738781B2 (ja) 2015-06-24
BR112014019799A2 (zh) 2017-06-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14963B (zh) 空调装置
US20220011050A1 (en) Double tube for heat-exchange
JP3992237B2 (ja) 積層型熱交換器
US20200309427A1 (en) Distributor, layered header, heat exchanger, and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JP2004212041A5 (zh)
KR101211637B1 (ko) 다방향 커넥터를 구비하는 이중관 열교환기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차량용 냉방 장치
KR102323398B1 (ko) 열교환기의 입출구파이프 용접구조
JP2008008584A (ja) 熱交換器
CN2531324Y (zh) 空调器的分液器
JP2006349238A (ja) 冷媒分流器
JP2006317098A (ja) 分流器
CN209484888U (zh) 一种蒸发器的分流路布置结构及空调器
JP2684831B2 (ja) 分流器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5024108A (ja) 二重管式熱交換器
JP2017089905A (ja) 熱交換器及び熱交換器を備えた空気調和機
CN210832634U (zh) 一种铜钢焊接空调集气管
CN101852478A (zh) 冷媒连接管与维修阀的连接结构
CN110440062B (zh) 连接管组件、换热器、制冷系统及空调器
CN106802035B (zh) 适应管径误差的分流装置及空调
CN108844262B (zh) 分流器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JPH11230637A (ja) 空気調和機
KR20060096840A (ko) 공기조화기의 튜브형 열교환기구조
JP3812096B2 (ja) 分流器およびこの分流器を用いた冷凍サイクル
WO2019167312A1 (ja) 熱交換器
JP2003269883A (ja) 積層型熱交換器及びこれによって構成される積層型蒸発器並びにこれを備えた冷凍サイクル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