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40062B - 连接管组件、换热器、制冷系统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管组件、换热器、制冷系统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40062B
CN110440062B CN201910728159.8A CN201910728159A CN110440062B CN 110440062 B CN110440062 B CN 110440062B CN 201910728159 A CN201910728159 A CN 201910728159A CN 110440062 B CN110440062 B CN 11044006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let
inlet
pipeline
flow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2815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440062A (zh
Inventor
黎华东
陈文强
骆名文
张光鹏
任建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72815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440062B/zh
Publication of CN1104400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400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4400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400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41/00Branching pipes; Joining pipes to walls
    • F16L41/02Branch units, e.g. made in one piece, welded, riveted
    • F16L41/023Y- pie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9/00Rigid pip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9/00Evaporators; Condens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20Disposition of valves, e.g. of on-off valves or flow control valv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连接管组件、换热器、制冷系统及空调器,连接管组件包括:连接管,连接管设有相连通的第一进口和出口,连接管靠近出口的一端设有偏流段;分流阀,分流阀设有与出口相连通的第二进口,且分流阀至少具有与第二进口相连通的第一出口、第二出口;其中,在第二进口的中心线和第一出口的中心线构成的平面内,第一出口和第一进口位于第二进口的中心线的一侧,第二出口和偏流段位于第二进口的中心线的另一侧,偏流段能够引导流体向第一出口方向流动以使第一出口的流量大于第二出口的流量。本发明提供的连接管组件,流体在偏流段的引导下,具有向第一出口方向流动的惯性,进而使得第一出口的流量大于第二出口的流量。

Description

连接管组件、换热器、制冷系统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连接管组件、一种换热器、一种制冷系统、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目前,空调器机组使用多排管路蒸发器时,根据蒸发器换热特性,靠近迎风侧设置的排数换热越快、换热效果越好,靠近迎风侧处制冷剂分配应更多些,但是以前针对不同排的回路共用一个Y型三通分流时,没有很好利用换热器的此换热特性,没有针对不同排管路做冷媒分流,相关技术中,如图1和图2所示,换热器1’包括制冷剂管10’、三通阀12’、入口管14’和出口管16’,如图3所示,三通阀12’与连接管18’相连通,其并不能针对不同排管路产生冷媒分流的效果,如图4和图5所示的换热器1’,制冷剂依次经过连接管18’、三通阀12’分流到制冷剂管10’中,但是由于中排更靠近迎风侧(图1和图2中箭头所示方向为来风方向),实际需要的冷媒更多,此技术方案没有做到冷媒合理分配,导致换热没完全发挥或者中排及内排蒸发后压力不一致、换热能力及能效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连接管组件。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换热器。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制冷系统。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连接管组件,包括:连接管,连接管设有相连通的第一进口和出口,连接管靠近出口的一端设有偏流段;分流阀,分流阀设有与出口相连通的第二进口,且分流阀至少具有与第二进口相连通的第一出口、第二出口;其中,在第二进口的中心线和第一出口的中心线构成的平面内,第一出口和第一进口位于第二进口的中心线的一侧,第二出口和偏流段位于第二进口的中心线的另一侧,偏流段能够引导流体向第一出口方向流动以使第一出口的流量大于第二出口的流量。
本发明提供的连接管组件,包括连接管和与连接管相连通的分流阀,流体由第一进口进入连接管,经出口和第二进口流向分流阀,再分别由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流出,其中,连接管包括偏流段,偏流段能够引导流体的流动方向,以使流体具有沿某一特定方向的惯性,进而改变流体由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流出时的流量大小,进一步地,第一出口位于第二出口和第一进口之间,第一出口和第一进口位于分流阀的中心线的一侧,第二出口和偏流段位于分流阀的中心线的另一侧,流体由偏流段流向出口也即由远离第一出口的方向至靠近第一出口的方向流动,从而使得流体产生向第一出口方向流动的惯性,也即流体在偏流段的引导下,具有向第一出口方向流动的惯性,进而使得第一出口的流量大于第二出口的流量。
进一步地,偏流段为改变流体流动方向的结构。
进一步地,分流阀至少包括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也即分流阀还可以包括多个出口。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上述的连接管组件,还可以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一出口的中心线与第二进口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出口的中心线与第二进口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
在该技术方案中,分流阀设置为偏心结构,第一出口的中心线与分流阀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出口的中心线与分流阀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分流阀包括三个接口,其中,第一接口与连接管相连接,另外两个接口为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具体地,第一出口的中心线与第一接口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出口的中心线与第一接口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进而使流向第一出口的流体的量更多。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一出口的横截面积大于第二出口的横截面积。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出口的横截面积大于第二出口的横截面积,进而使得第一出口的流量大于第二出口的流量。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一个技术方案中,连接管包括偏流段,偏流段由第二出口向第一出口方向延伸,且第一出口的横截面积大于第二出口的横截面积或第一出口的中心线与三通阀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出口的中心线与三通阀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连接管还包括:连接段,与偏流段相连通,连接段上设置有第一进口。
在该技术方案中,连接管还包括连接段,连接段与偏流段相连通,第一进口位于连接段上,流体由第一进口进入连接段,再经过偏流段流向三通阀。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偏流段具有至少一个弯折部。
在该技术方案中,偏流段可以设置有折弯部,其中,折弯部可以为多个,折弯部的弯折角度可以视具体情况而定。
具体地,将连接管的一部分弯折以形成偏流段。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连接段弯折设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连接段也可以弯折设置,弯折角度以及弯折次数视具体情况而定。
具体地,连接段与偏流段为一体式结构。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连接段的中心线和偏流段的中心线位于同一个平面内或连接段与偏流段之间具有空间角。
在该技术方案中,连接段与偏流段不局限于平面管路,也可以做成空间角结构,也即连接段的中心线和偏流段的中心线位于同一个平面内或连接段的中心线和偏流段的中心线位于不同平面内。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在连接段与偏流段之间具有空间角的情况下,连接管在垂直于第一进口的中心线的平面的投影中,第一进口的中心与出口的中心的连线与偏流段的中心线的投影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90°小于等于180°。
在该技术方案中,连接段与偏流段构成空间角,具体地,连接管包括与分流阀相连通的出口,在垂直于第一进口中心线的平面内,偏流段的中心线能够分别在第一进口的中心与连接管的出口的中心之间连线的两侧进行投影,为保证能够实现连接管的偏流效果,偏流段的中心线的任意两个投影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0°小于等于180°,也即第一进口的中心与出口的中心的连线与偏流段的中心线的投影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90°小于等于180°。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分流阀为以下任一种:三通阀、四通阀。
在该技术方案中,分流阀可以为三通阀或四通阀,也可以为其他至少具有两个出口的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还提出了一种换热器,包括: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提出的连接管组件。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的换热器,因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提出的连接管组件,因此具有连接管组件的全部有益效果。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换热器还包括主体;第一管道,与主体相连接;第二管道,与主体相连接,位于第一管道一侧;其中,第一出口与第一管道的入口端相连通,第二出口与第二管道的入口端相连通。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与主体相连接,制冷剂在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中流动,以与主体进行换热,制冷剂由第一进口进入连接管,分别通过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流向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其中,第一出口的流量大于第二出口的流量,以使流向第一管道的制冷量的流量大于流向第二管道的制冷剂的流量,进而配合换热器所在的环境,将流量大的第一管道靠近散热效果好的区域设置,以加快换热器的换热效果。
进一步地,换热器所处的环境中包括迎风侧和背风侧,越靠近迎风侧的管道换热越快,换热效果越好,由分流阀分流出的制冷剂中,流向靠近迎风侧的第一管道的流量大于远离迎风侧的第二管道的流量,有效地提高了换热器的换热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换热器还包括:第三管道,第一进口与第三管道的出口端相连通,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三管道并排设置,第一管道位于第二管道和第三管道之间。
在该技术方案中,换热器还包括第三管道,第三管道、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并排设置,第一管道位于中间,第一进口与第三管道的出口端相连通,制冷剂由第三管道的入口端流入,经第三管道的出口端流向第一进口,再通过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分别流向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
进一步地,换热器还可以包括多个用于流通制冷剂的管道。
进一步地,主体为翅片,第一管道、第二管道和第三管道为长U管,长U管插设在翅片内。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换热器还包括:三通管,分别与第一管道的出口端和第二管道的出口端相连通;入口管,与第三管道的入口端相连通;出口管,与三通管相连通。
在该技术方案中,制冷剂由入口管流向第三管道,经由第三管道流向第一进口,经过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的分流,分别流向第一管道的入口端和第二管道的入口端,再分别经过第一管道的出口端和第二管道的出口端流向三通管,再经过三通管流向出口管。
进一步地,三通管的结构与连接管组件中的分流阀的结构相同。
进一步地,一个入口管、一个第三管道、一个连接管组件、一个第一管道、一个第二管道、一个三通管、一个出口管构成一个回路,换热器包括至少一个上述回路。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还提出了一种制冷系统,包括: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提出的换热器。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的制冷系统,因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换热器,因此具有所述换热器的全部有益效果。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换热器包括迎风侧和背风侧,第一出口位于第二出口朝向迎风侧的一侧。
在该技术方案中,换热器包括迎风侧和背风侧,第一出口位于第二出口朝向迎风侧的一侧,也即与第一出口相连通的第一管道位于与第二出口相连通的第二管道朝向迎风侧的一侧,进而在第一出口的流量大于第二出口的流量的情况下,使得靠近迎风侧的第一管道的流量较大,进而提高了换热器的换热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还提出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如第一方面任一技术方案提出的连接管组件或如第二方面任一技术方案提出的换热器或如第三方面任一技术方案提出的制冷系统。
本发明第四方面提供的空调器,因包括第一方面任一技术方案提出的连接管组件或第二方面任一技术方案提出的换热器或如第三方面任一技术方案提出的制冷系统,因此具有连接管组件或换热器或制冷系统的全部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相关技术中的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相关技术中的换热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相关技术中的换热器的连接管和三通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相关技术中的换热器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相关技术中的换热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5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换热器,10’制冷剂管,12’三通阀,14’入口管,16’出口管,18’连接管。
图6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连接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连接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连接管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连接管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连接管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2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换热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6至图12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换热器,1主体,2连接管组件,20连接段,200第一进口,22偏流段,24分流阀,240第一出口,242第二出口,244第二进口,3第一管道,4第二管道,5第三管道,6三通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6至图12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提出的连接管组件、2、换热器100、制冷系统及空调器。
如图6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连接管组件2,包括:连接管和分流阀24。
具体地,连接管设有相连通的第一进口200和出口,连接管靠近出口的一端设有偏流段22;分流阀24设有与出口相连通的第二进口244,且分流阀24至少具有与第二进口244相连通的第一出口240、第二出口242;其中,在第二进口244的中心线和第一出口240的中心线构成的平面内,第一出口240和第一进口200位于第二进口244的中心线的一侧,第二出口242和偏流段22位于第二进口244的中心线的另一侧,偏流段22能够引导流体向第一出口240方向流动以使第一出口240的流量大于第二出口242的流量。
本发明提供的连接管组件,包括连接管和与连接管相连通的分流阀,流体由第一进口200进入连接管,经出口和第二进口244流向分流阀24,再分别由第一出口240和第二出口242流出,其中,连接管包括偏流段22,偏流段22能够引导流体的流动方向,以使流体具有沿某一特定方向的惯性,进而改变流体由第一出口240和第二出口242流出时的流量大小,进一步地,第一出口240位于第二出口242和第一进口200之间,第一出口240和第一进口200位于分流阀24的中心线的一侧,第二出口242和偏流段22位于分流阀24的中心线的另一侧,流体由偏流段22流向出口也即由远离第一出口240的方向至靠近第一出口240的方向流动,从而使得流体产生向第一出口240方向的惯性,也即流体在偏流段22的引导下,具有向第一出口240方向流动的惯性,进而使得第一出口240的流量大于第二出口242的流量。
进一步地,偏流段22为改变流体流动方向的结构。
进一步地,分流阀24至少包括第一出口240和第二出口242,也即分流阀24还可以包括多个出口。
具体地,将连接管组件2由分流阀24的中心划分两个区域,其中,第一出口240和第一进口200位于第一区域,第二出口242和偏流段22位于第二区域,保证了流体在通过连接管的过程中由于流体的离心力或者惯性的作用下,分配到第一出口240的流体比第二出口242的流体的流量大,进而使得与第一出口240相连通的管道的流量会变大。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出口240的流量大于第二出口242的流量,分流阀24偏心设置。
具体地,第一出口240的中心线与分流阀24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出口242的中心线与分流阀24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
在该实施例中,分流阀24设置为偏心结构,第一出口240的中心线与分流阀24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出口242的中心线与分流阀24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具体地,第一出口240的中心线与第二进口244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出口242的中心线与第二进口244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进而使流向第一出口240的制冷剂的量更多。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出口240的横截面积大于第二出口242的横截面积。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出口240的横截面积大于第二出口242的横截面积,进而使得第一出口240的流量大于第二出口242的流量。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在连接管具有偏流段22的基础上,分流阀24偏心设置和/或第一出口240的大小与第二出口242的大小不同。
在该实施例中,连接管包括偏流段22,偏流段22由第二出口242向第一出口240方向延伸,且第一出口240的横截面积大于第二出口242的横截面积和/或第一出口240的中心线与第二进口244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出口242的中心线与第二进口244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
在该实施例中,连接管还包括:连接段20,与偏流段22相连通,连接段20上设置有第一进口200。
具体地,连接段20与偏流段22相连通,第一进口200位于连接段20上,制冷剂由第一进口200进入连接段20,再经过偏流段22流向分流阀24。偏流段22由第二出口242至第一出口240方向延伸,使得偏流段22中的制冷剂流向分流阀24时,具有由第二出口242至第一出口240方向的动量,进而保证制冷剂在通过偏流段22的过程中,由于离心力或者惯性的作用,分配到第一出口240的制冷剂比分配到第二出口242的制冷剂的流量多。
在该实施例中,连接段20的中心线和偏流段22的中心线位于同一个平面内。
具体地,如图7所示,尺寸A、尺寸B、尺寸C、尺寸D为连接段20和偏流段22中直管段的尺寸。
在该实施例中,偏流段22可以设置有折弯部,其中,折弯部可以为多个,折弯部的弯折角度可以视具体情况而定。
在该实施例中,连接段20也可以弯折设置,弯折角度以及弯折次数视具体情况而定。
具体地,如图8和图9所示,R1、R2、R3、R4为拐弯角度,拐角数可多可少,E的尺寸可视具体情况而定,R的角度不局限于直角,可锐角、可钝角、可圆角。
可选地,连接段20与偏流段22为一体式结构。
如图10所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连接管包括连接段20和偏流段22,连接段20与偏流段22之间具有空间角。
在该实施例中,连接段20与偏流段22不局限于平面管路,也可以做成空间角结构,也即连接段20的中心线和偏流段22的中心线位于同一个平面内或连接段20的中心线和偏流段22的中心线位于不同平面内。
在该实施例中,连接管在垂直于第一进口200的中心线的平面的投影中,第一进口200的中心与出口的中心的连线与偏流段22的中心线的投影之间的夹角K大于等于90°小于等于180°。
连接段20与偏流段22构成空间角,具体地,连接管包括与分流阀24相连通的出口,在垂直于第一进口200中心线的平面内,偏流段22的中心线能够分别在第一进口200的中心与连接管的出口的中心之间连线的两侧进行投影,为保证能够实现连接管的偏流效果,第一进口200的中心与出口的中心的连线与偏流段22的中心线的投影之间的夹角K大于等于90°小于等于180°。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分流阀24为三通阀。
具体地,连接管设有相连通的第一进口200和出口,连接管靠近出口的一端设有偏流段22;三通阀设有与出口相连通的第二进口244,且三通阀至少具有与第二进口244相连通的第一出口240、第二出口242;其中,在第二进口244的中心线和第一出口240的中心线构成的平面内,第一出口240和第一进口200位于第二进口244的中心线的一侧,第二出口242和偏流段22位于第二进口244的中心线的另一侧,偏流段22能够引导流体向第一出口240方向流动以使第一出口240的流量大于第二出口242的流量。
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还提出了一种换热器100,包括:如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提出的连接管组件2。
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换热器100,因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提出的连接管组件,因此具有连接管组件的全部有益效果。
如图11和图12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换热器100,包括:主体1、连接管组件2、第一管道3、第二管道4。
具体地,第一管道3与主体1相连接;第二管道4与主体1相连接,位于第一管道3一侧;第一出口240与第一管道3的入口端相连通,第二出口242与第二管道4的入口端相连通;其中,第一出口240的流量大于第二出口242的流量。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管道3和第二管道4与主体1相连接,制冷剂在第一管道3和第二管道4中流动,以与主体1进行换热,第一出口240与第一管道3相连通,第二出口242与第二管道4相连通,制冷剂由第一进口200进入连接管组件2,分别通过第一出口240和第二出口242流向第一管道3和第二管道4,其中,第一出口240的流量大于第二出口242的流量,以使流向第一管道3的制冷量的流量大于流向第二管道4的制冷剂的流量,进而配合换热器100所在的环境,将流量大的第一管道3靠近散热效果好的区域设置,以加快换热器100的换热效果。
进一步地,换热器100所处的环境中包括迎风侧和背风侧,越靠近迎风侧的管道换热越快,换热效果越好,由连接管组件2分流出的制冷剂中,流向靠近迎风侧的第一管道3的流量大于远离迎风侧的第二管道4的流量,有效地提高了换热器100的换热效果。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换热器100包括:主体1、连接管组件2、第一管道3、第二管道4、第三管道5。
具体地,第一进口200与第三管道5的出口端相连通,第一管道3、第二管道4、第三管道5并排设置,第一管道3位于第二管道4和第三管道5之间。
在该实施例中,换热器100还包括第三管道5,第三管道5、第一管道3和第二管道4并排设置,第一管道3位于中间,第一进口200与第三管道5的出口端相连通,制冷剂由第三管道5的入口端流入,经第三管道5的出口端流向连接管组件2的第一进口200,再通过第一出口240和第二出口242分别流向第一管道3和第二管道4。
进一步地,换热器100还可以包括多个用于流通制冷剂的管道。
进一步地,主体1为翅片,第一管道3、第二管道4和第三管道5为长U管,长U管插设在翅片内。
在该实施例中,换热器100还包括:三通管6、入口管和出口管。
具体地,三通管6分别与第一管道3的出口端和第二管道4的出口端相连通;入口管与第三管道5的入口端相连通;出口管与三通管6相连通。
在该实施例中,制冷剂由入口管流向第三管道5,经由第三管道5流向连接管组件2的第一进口200,经过第一出口240和第二出口242的分流,分别流向第一管道3的入口端和第二管道4的入口端,再分别经过第一管道3的出口端和第二管道4的出口端流向三通管6,再经过三通管6流向出口管。
具体地,将具有偏流段22的连接管组件2应用到换热器100中。制冷剂经过偏流段22后流向分流阀24,由于偏流段22能够使经过连接管的制冷剂产生向第一出口240方向流动的惯性力及离心力,因而使得流向第一出口240的流量大于流向第二出口242的流量,如图12所示,将具有偏流段22的连接管组件2应用到换热器100中,图12中箭头所示方向为来风方向,第一管道3与第二管道4相比,第一管道3更靠近迎风侧,换热器100包括翅片和插设于翅片内且并排设置的第一管道3、第二管道4和第三管道5,第一管道3位于第二管道4和第三管道5之间,第一出口240与第一管道3的入口端相连通,第二出口242与第二管道4的入口端相连通,第一进口200与第三管道5的出口端相连通,三通管6分别与第一管道3的出口端和第二管道4的出口端相连通,第一出口240的流量大于第二出口242的流量,使得流向第一管道3的制冷剂的流量大于流向第二管道4的制冷剂的流量,提高了换热器100的换热效率。
进一步地,三通管6的结构与本申请中的分流阀24的结构相同。
进一步地,一个入口管、一个第三管道5、一个连接管组件2、一个第一管道3、一个第二管道4、一个三通管6、一个出口管构成一个回路,换热器100包括至少一个上述回路。
本发明的第三个方面,还提出了一种制冷系统(图中未示出),包括:如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提出的连接管组件2或第二方面任一实施例提出的换热器100。
本发明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制冷系统,因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提出的连接管组件2或换热器100,因此具有连接管组件2或换热器100的全部有益效果。
具体地,换热器100包括迎风侧和背风侧,第一出口240位于第二出口242朝向迎风侧的一侧。
在该实施例中,换热器100包括迎风侧和背风侧,迎风侧靠近换热器100中的外排管道,背风侧靠近换热器100的内排管道,第一出口240位于第二出口242朝向迎风侧的一侧,也即与第一出口240相连通的第一管道3位于与第二出口242相连通的第二管道4朝向迎风侧的一侧,进而在第一出口240的流量大于第二出口242的流量的情况下,使得靠近迎风侧的第一管道3的流量较大,进而提高了换热器100的换热效果。
本发明的第四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图中未示出),包括:如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提出的连接管组件2或如第二方面任一实施例提出的换热器100或如第三方面任一实施例提出的制冷系统。
本发明第四方面提供的空调器,因包括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提出的连接管组件2或第二方面任一实施例提出的换热器100或第三方面任一实施例提出的制冷系统,因此具有连接管组件2或换热器100或制冷系统的全部有益效果。
在本发明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连接管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连接管,所述连接管设有相连通的第一进口和出口,所述连接管靠近所述出口的一端设有偏流段;
分流阀,所述分流阀设有与所述出口相连通的第二进口,且所述分流阀至少具有与所述第二进口相连通的第一出口、第二出口;
其中,在所述第二进口的中心线和所述第一出口的中心线构成的平面内,所述第一出口和所述第一进口位于所述第二进口的中心线的一侧,所述第二出口和所述偏流段位于所述第二进口的中心线的另一侧,所述偏流段能够引导流体向所述第一出口方向流动以使所述第一出口的流量大于所述第二出口的流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管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出口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二进口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出口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二进口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管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出口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出口的横截面积。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还包括:
连接段,与所述偏流段相连通,所述连接段上设置有所述第一进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管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偏流段具有至少一个弯折部;和/或
所述连接段弯折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管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段的中心线和所述偏流段的中心线位于同一个平面内或所述连接段与所述偏流段之间具有空间角。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管组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连接段与所述偏流段之间具有所述空间角的情况下,所述连接管在垂直于所述第一进口的中心线的平面的投影中,所述第一进口的中心与所述出口的中心的连线与所述偏流段的中心线的投影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90°小于等于180°。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管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流阀为以下任一种:三通阀、四通阀。
9.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管组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主体;
第一管道,与所述主体相连接;
第二管道,与所述主体相连接,位于所述第一管道一侧;
其中,所述第一出口与所述第一管道的入口端相连通,所述第二出口与所述第二管道的入口端相连通。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三管道,所述第一进口与所述第三管道的出口端相连通,所述第一管道、所述第二管道、所述第三管道并排设置,所述第一管道位于所述第二管道和所述第三管道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三通管,分别与所述第一管道的出口端和所述第二管道的出口端相连通;
入口管,与所述第三管道的入口端相连通;
出口管,与所述三通管相连通。
13.一种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9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换热器包括迎风侧和背风侧,所述第一出口位于所述第二出口朝向所述迎风侧的一侧。
15.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管组件;或
如权利要求9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或
如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制冷系统。
CN201910728159.8A 2019-08-08 2019-08-08 连接管组件、换热器、制冷系统及空调器 Active CN11044006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28159.8A CN110440062B (zh) 2019-08-08 2019-08-08 连接管组件、换热器、制冷系统及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28159.8A CN110440062B (zh) 2019-08-08 2019-08-08 连接管组件、换热器、制冷系统及空调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40062A CN110440062A (zh) 2019-11-12
CN110440062B true CN110440062B (zh) 2020-12-25

Family

ID=684340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28159.8A Active CN110440062B (zh) 2019-08-08 2019-08-08 连接管组件、换热器、制冷系统及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440062B (zh)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2858A (zh) * 1996-11-19 1998-05-27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制冷剂分支管及装有该制冷剂分支管的空调机
CN101040347A (zh) * 2004-10-15 2007-09-19 阿海珐核能公司 核反应堆辅助回路的t形管元件、连接元件以及形成和安装管元件的方法
CN101688715A (zh) * 2007-06-26 2010-03-31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分流器和具有该分流器的空调机
CN201983540U (zh) * 2011-01-14 2011-09-21 宁波奥克斯空调有限公司 空调冷媒分流三通
CN202470237U (zh) * 2012-02-23 2012-10-03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超薄卡式空调器
EP2518416A1 (en) * 2011-04-28 2012-10-31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Branch pipe and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N103322734A (zh) * 2013-06-07 2013-09-25 海尔集团公司 一种冷凝器及使用该冷凝器的空调
CN203629156U (zh) * 2013-11-14 2014-06-04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换热器的分流装置、空调换热器及空调器
CN106568216A (zh) * 2016-10-31 2017-04-19 杭州三花家电热管理系统有限公司 制冷系统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06398240U (zh) * 2017-01-10 2017-08-11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分流三通和具有其的制冷系统
CN207395249U (zh) * 2017-10-27 2018-05-22 新昌县华亿机械有限公司 定向定量的叶轮式分配器
CN207394195U (zh) * 2017-10-09 2018-05-22 三菱重工金羚空调器有限公司 一种能够控制介质流量的爪型三通
CN208620669U (zh) * 2018-07-27 2019-03-19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换热器及空调器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2858A (zh) * 1996-11-19 1998-05-27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制冷剂分支管及装有该制冷剂分支管的空调机
CN101040347A (zh) * 2004-10-15 2007-09-19 阿海珐核能公司 核反应堆辅助回路的t形管元件、连接元件以及形成和安装管元件的方法
CN101688715A (zh) * 2007-06-26 2010-03-31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分流器和具有该分流器的空调机
CN201983540U (zh) * 2011-01-14 2011-09-21 宁波奥克斯空调有限公司 空调冷媒分流三通
EP2518416A1 (en) * 2011-04-28 2012-10-31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Branch pipe and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N202470237U (zh) * 2012-02-23 2012-10-03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超薄卡式空调器
CN103322734A (zh) * 2013-06-07 2013-09-25 海尔集团公司 一种冷凝器及使用该冷凝器的空调
CN203629156U (zh) * 2013-11-14 2014-06-04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换热器的分流装置、空调换热器及空调器
CN106568216A (zh) * 2016-10-31 2017-04-19 杭州三花家电热管理系统有限公司 制冷系统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06398240U (zh) * 2017-01-10 2017-08-11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分流三通和具有其的制冷系统
CN207394195U (zh) * 2017-10-09 2018-05-22 三菱重工金羚空调器有限公司 一种能够控制介质流量的爪型三通
CN207395249U (zh) * 2017-10-27 2018-05-22 新昌县华亿机械有限公司 定向定量的叶轮式分配器
CN208620669U (zh) * 2018-07-27 2019-03-19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换热器及空调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40062A (zh) 2019-11-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71205B2 (en) Stacking-type header, heat exchanger, and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US10077953B2 (en) Stacking-type header, heat exchanger, and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EP3217135B1 (en) Layered header, heat exchanger, and air-conditioning device
US20160377347A1 (en) Heat exchanger
EP3205968B1 (en) Heat exchanger and air conditioning device
US9791189B2 (en) Heat exchanger and refrigeration cycle apparatus
US11629897B2 (en) Distributor, heat exchanger, and refrigeration cycle apparatus
US10222141B2 (en) Stacking type header, heat exchanger and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US5417279A (en) Heat exchanger having in fins flow passageways constituted by heat exchange pipes and U-bend portions
JP2006284134A (ja) 熱交換器
JP2019052784A (ja) 熱交換器及び空気調和機
US11656013B2 (en) Distributor and refrigeration cycle apparatus
CN107830658B (zh) 换热器、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10440079B (zh) 连接管组件、换热器、制冷系统和空调器
CN110595111B (zh) 换热器和多制冷系统空调机组
US20080011463A1 (en) Dual flow heat exchanger header
CN112640187A (zh) 车辆用电池的冷却模组
CN102679634B (zh) 蒸发器总成、具有该蒸发器总成的空调
CN110440062B (zh) 连接管组件、换热器、制冷系统及空调器
US11614260B2 (en) Heat exchanger for heat pump applications
JP3083385B2 (ja) 熱交換器
KR102414545B1 (ko) 냉장고용 응축기
WO2024119703A1 (zh) 空调器
US20230304749A1 (en) Fluid distributor for a microchannel heat exchanger
CN216347958U (zh) 换热器及电器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