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09081B - 提高合成气制乙二醇产品质量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提高合成气制乙二醇产品质量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109081B
CN104109081B CN201310129838.6A CN201310129838A CN104109081B CN 104109081 B CN104109081 B CN 104109081B CN 201310129838 A CN201310129838 A CN 201310129838A CN 104109081 B CN104109081 B CN 10410908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thylene glycol
arm
reactor
hydrogen
transmitt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12983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109081A (zh
Inventor
孙凤侠
刘俊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Sinopec Shanghai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Sinopec Shanghai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Sinopec Shanghai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Priority to CN20131012983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109081B/zh
Publication of CN1041090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090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1090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0908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29/00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having hydroxy or O-metal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atom not belonging to a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
    • C07C29/74Separation; Purification; Use of additives, e.g. for stabilisation
    • C07C29/88Separation; Purification; Use of additives, e.g. for stabilisation by treatment giving rise to a chemical modification of at least one compound
    • C07C29/90Separation; Purification; Use of additives, e.g. for stabilisation by treatment giving rise to a chemical modification of at least one compound using hydrogen only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合成气制乙二醇产品质量的方法,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乙二醇产品紫外透光率低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采用将乙二醇纯度大于99%的紫外透光率低的不合格乙二醇原料和氢气,在反应温度为75℃~130℃,反应压力为0.05~1.0MPa,乙二醇液时空速为2~60h-1,氢气与原料的体积比为1~30的条件下,通过气-液固定床鼓泡反应器,与反应器内的镍系催化剂接触,得到聚酯级乙二醇产品物流,其中该反应器底部安装气体分布器,其中气体分布器包括气体总管、支管,支管上开有至少1排喷射孔的技术方案较好地解决了该问题,可用于提高乙二醇产品质量的工业生产中。

Description

提高合成气制乙二醇产品质量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提高合成气制乙二醇产品质量的方法。
背景技术
乙二醇(EG)是一种重要的石油化工基础有机原料,它可以以任意比例与水混和,沸点高、凝固点低。主要用于生产聚酯纤维、防冻剂、不饱和聚酯树脂、润滑剂、增塑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以及炸药等,此外还可用于涂料、照相显影液、刹车液以及油墨等行业,用作过硼酸铵的溶剂和介质,用于生产特种溶剂乙二醇醚等,用途十分广泛。
目前,国内外大型化工企业的乙二醇生产都采用环氧乙烷直接水合法的工艺路线,即先经石油路线合成乙烯,再氧化乙烯生产环氧乙烷,最后由环氧乙烷非催化水合反应得到乙二醇。然而由于近年来石油危机的影响,研究者们纷纷开始以煤为初级原料来生产乙二醇的新方法,即由煤制合成气氧化偶联反应制草酸酯,然后草酸酯进一步加氢制乙二醇的煤基乙二醇工艺路线,这是一条具有较大潜力和较佳的技术经济性的乙二醇生产技术路线,目前国内工业生产技术已日渐成熟。合成气制乙二醇的应用领域与石油路线乙二醇产品完全相同,衡量煤基乙二醇产品的质量标准也因此相同。当前,国内外普遍采用产品紫外透光率(UV值)作为一项综合性指标来判断乙二醇产品质量,通用的方法是测定乙二醇产品对220nm~350nm波长的紫外透光率来检测、控制乙二醇产品中的杂质含量。优等乙二醇产品对220nm波长的紫外透光率至少应该为75%,对275nm波长的紫外透光率至少应该为92%,对350nm波长的紫外透光率至少应该为99%。紫外透光率不合格的乙二醇制得的聚对本二甲酸乙二醇酯在用于后续制备聚酯纤维和聚酯塑料时,将严重影响纤维的质量,如纤维的光泽、色度、着色以及强度等。
对于如何提高传统石油路线制得的乙二醇紫外透光率,研究者们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离子交换树脂来提高乙二醇紫外透光率,如美国专利US5770777和US6525229介绍了用阴离子交换树脂对成品乙二醇或乙二醇水溶液的处理方法,通过离子交换使乙二醇紫外透光率达到聚酯级要求树脂的交换和吸附,能较好地除去二酮类杂质,提高了乙二醇紫外透光率,使乙二醇紫外透光率达到聚酯级要求。树脂法提高乙二醇紫外透光率效果明显,但是,离子交换树脂的交换容量有限,对于大规模乙二醇生产装置,不仅需要大量的离子交换树脂,还需要经常进行树脂的再生,再生会产生较多的酸碱废液、过渡中间物料等。而关于合成气制乙二醇工艺路线在节约石油资源的同时,也引入了原石化路线所没有的杂质,如合成气制乙二醇工艺中会产生一些含双键的副产物,包括醛、酮、羰酸、酯等,这些副产物的紫外吸收波长大多在220~350nm之内。目前国内外研究者们对于合成气制乙二醇工艺路线制得的乙二醇提纯的方法做了一些探索研究工作,包括物理法和化学法两类,其中物理方法主要是采用吸附剂来吸附乙二醇中的有机杂质,化学方法主要是利用催化加氢反应除去乙二醇中对紫外透光率有影响的有机杂质。
中国专利201110047173.5介绍了采用活性炭和分子筛吸附草酸酯加氢制得的乙二醇,提高乙二醇紫外透过率的方法。但该方法存在活性炭和分子筛吸附剂的吸附容量有限,使用一段时间后效果明显降低,并且活性炭不易完全再生,使用成本高,限制其工业化应用。
中国专利201110045250.3介绍了采用铜系、镍系或钯系催化剂,乙二醇原料和氢气在温度20~280℃,压力0.1~4.0MPa,空速0.2~100.0小时-1,摩尔比为0.01~40∶1的条件下通过旋转填料床反应器,提高乙二醇紫外透光率的方法。但该方法反应温度过高,会直接影响乙二醇产品的质量,并且采用的旋转填料床反应器是动设备,大型化困难,限制其工业应用。
中国专利201110045256.0介绍了采用含铜固体氧化物催化剂,乙二醇原料和氢气在温度为100~260℃,压力为0.1~6.0MPa,空速为0.2~50小时-1,氢/醇摩尔比为0.1~40:1的条件下与催化剂接触反应,提高乙二醇紫外透光率的方法。但该方法同样存在反应温度过高,会直接影响乙二醇产品的质量的缺点,且未涉及所采用反应器的具体形式。
中国专利200910053962.2介绍了一种煤制乙二醇粗产品的提纯工艺,采用Pd的质量分比为5%的Pd/C催化剂或RanneyNi催化剂,采用涓流床反应器或釜式反应器,在反应温度为100~120℃,反应压力为1.0~3.0MPa的条件下对煤制乙二醇粗产品进行提纯以提高乙二醇的紫外透光率。但该方法存在催化剂生产成本高,反应器大型化困难,操作复杂等缺点。
总之,从当前关于提高合成气制乙二醇产品质量的研究报道来看,总体较少,且在已报道的方法中都存在一定的缺陷,难以实现工业化应用,还在研究阶段。另外,在已报道的采用催化加氢反应除去乙二醇中对紫外透光率有影响的有机杂质的方法中,对该方法所采用的反应器具体结构形式报道甚少,并且所报道的反应器存在大型化困难、操作复杂等缺点。而反应器作为催化加氢法提高乙二醇紫外透光率的核心设备,它的性能好坏直接影响反应效果、催化剂的利用率以及产品的质量。
研究表明,在采用催化加氢反应除去乙二醇中对紫外透光率有影响的有机杂质的反应过程中,大量的乙二醇原料以液相的形式进入反应器,少量的氢气以气相的形式进入反应器。对于这种气液反应形式通常在气-液固定床鼓泡反应器中进行。
在气-液固定床鼓泡反应器内,由于气-液-固三相的存在,流动极为复杂。反应物在反应器内的均匀分布程度直接影响床层内气—液—固三相的接触效率,影响催化剂作用的发挥,影响反应产物的质量。因而,大量液体(液相)送入气-液固定床鼓泡反应器底部的同时,气体(气相)也必须在反应器底部以气泡的形式适当分配。而床层入口处的流体均匀性分布是初始分布,是关键,它直接影响到床层中部和出口处的分布效果。因此,气-液固定床鼓泡反应器内流体的均布问题特别是入口处气体的均匀分布问题则是至关重要的。当然,固定鼓泡床本身也是一种良好的分配器,但只有在小直径的反应器中才能仅仅依靠床层分配气体。在大直径的反应器中,单靠床层是无法实现床层的均匀分布的,需要在床层下面的整个横截面上安装足够数量的气体分布器,然后再靠床层实现良好的分配。因此,气体分布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消除了气体分布不均的问题,从而消除反应器内的短路和沟流现象,保证了催化剂作用的充分发挥,从而确保反应产物的质量。但是,目前有关气-液固定床鼓泡反应器及其内构件研究的文章很少公开发表。
《催化反应器设计》(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8)一书,介绍了固定鼓泡床反应器内的气体分布器仅是一根在其上开有若干小孔的管子,把气体分散于液体中。但是,这种结构形式的分布器过于简单,不能保证气体的均匀分布。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乙二醇产品紫外透光率低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提高合成气制乙二醇产品质量的方法。该方法具有提高乙二醇产品紫外透光率显著的特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提高合成气制乙二醇产品质量的方法,采用将乙二醇纯度大于99%的紫外透光率低的乙二醇原料和氢气,在反应温度为75℃~130℃,反应压力为0.05~1.0MPa,乙二醇液时空速为2~60小时-1,氢气与原料的体积比为1~30的条件下,通过气-液固定床鼓泡反应器,与反应器内的镍系催化剂接触,得到聚酯级乙二醇产品物流;所述气-液固定床鼓泡反应器底部安装气体分布器,所述气体分布器包括气体总管(10)和支管(11),支管上开有至少1排的喷射孔(12);所述紫外透光率低是指乙二醇在220nm处的紫外透光率小于75%,或者在275nm处的紫外透光率小于92%。
上述技术方案中,反应温度优选为80℃~120℃,反应压力优选为0.05~0.6MPa,乙二醇液时空速优选为5~50h-1,氢气与原料的体积比优选为2~20。镍系催化剂以氧化铝为载体,以镍为活性组分,金属镍含量优选为载体重量的10%~40%,更优选为15%~30%;以镁、钡、钼、铈中的至少一种为助剂,金属助剂含量优选为载体重量的0.05~2%,更优选为0.2~1.8%。氢气包含氢气和氮气的混合气体,混合气体中氮气与氢气的体积比为0~1.0,优选氢气为纯氢气。各支管(11)的分布为总管与各支管呈十字相交分布,各支管之间平行安装,呈树枝状。各支管(11)的分布为各支管之间间隔相同角度安装,呈辐射状分布。各支管(11)的分布为各支管之间等间距或不等间距安装,呈同心圆状分布。各支管(11)上的喷射孔(12)为1排时,各喷射孔(12)为沿反应器轴向垂直向下开孔。各支管(11)上的喷射孔(12)为2排时,各喷射孔(12)在支管(11)上并列分布或交错分布,优选交错分布,每排开孔位置与反应器轴向向下的夹角α为10o-75o,优选夹角α为30o-60o。各支管(11)上喷射孔(12)的直径为5mm~8mm,同一支管(11)上喷射孔(12)的直径可以完全相同也可以不同,各支管(11)上的开孔总面积为该支管横截面积的0.1-0.6倍,优选各支管(11)上的开孔总面积为该支管横截面积的0.12-0.5倍。
众所周知,在草酸酯加氢制乙二醇的反应过程中,除了乙二醇目标产物外,还有一定量的副产物,如常量的乙醇、丁二醇、丙二醇和其他微量的含有不饱和双键的化合物,而通过常规分离或其他特殊精馏的方法可以除去大部分的常量的化合物,使得乙二醇产品的纯度达到99.8%以上,但是,通常的情况是,尽管乙二醇的纯度已经很高,但乙二醇产品对220nm、275nm及350nm波长的紫外透光率仍未达到要求值(GB_T4649-2008标准工业用乙二醇优级品的要求是乙二醇产品220nm、275nm及350nm处的紫外透光率分别至少应该为75%、92%和99%),究其原因在于微量的甚至ppm级的微量的不饱和双键的化合物的紫外吸收波长大多在220~350nm之内,对乙二醇紫外透光率影响显著,特别是严重影响乙二醇产品220nm、275nm处的紫外透光率,而这些ppm级的微量杂质一般情况下很难通过常规的分离方法除去。
本发明者在研究中发现,采用含镍和/或钯的催化剂,在氢气存在下对乙二醇进行处理,可使得乙二醇产品的紫外透光率明显提高。另外,考虑到影响产品紫外透光率的有机杂质含量很低,氢气在反应过程中分散的好坏对有机杂质的脱除效果影响显著。因此,本发明中采用在气-液固定床鼓泡反应器催化剂床层下面安装了性能良好的气体分布器,保证了氢气进入反应器后在整个床层截面上的均匀分布,有效的调节了氢气在乙二醇原料物流中溶解程度的均匀性,充分发挥了催化剂的作用,最终使得影响乙二醇产品紫外透光率的有机杂质得到了有效脱除,显著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采用将乙二醇纯度大于99%的紫外透光率低的不合格乙二醇原料和氢气,在反应温度为80℃~120℃,反应压力为0.05~0.6MPa,乙二醇液时空速为5~50h-1,氢气与原料的体积比为2~20的条件下,通过气-液固定床鼓泡反应器,与反应器内的镍系催化剂接触,得到聚酯级乙二醇产品物流,其中镍系催化剂以氧化铝为载体,以镍为活性组分,金属镍含量为载体重量的10%~40%,以镁、钡、钼、铈中的至少一种为助剂,金属助剂含量为载体重量的0.05~2%;反应器底部安装气体分布器,气体分布器包括气体总管(10)和支管(11),支管上开有至少1排的喷射孔(12),各支管(11)上的开孔总面积为该支管横截面积的0.1-0.6倍。其加氢后得到的乙二醇产品经分离后,其紫外透光率在220nm处≥80%,275nm处≥95%,350nm处≥99%,取得了较好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气-液固定床鼓泡反应器示意图。
图2为呈树枝状平行分布的气体分布器示意图。
图3为呈辐射状分布的气体分布器示意图。
图4为呈同心圆状分布的气体分布器示意图。
图5为支管上的喷射孔为1排时,图2、图3、图4的A-A视图。
图6为支管上的喷射孔为2排,并列分布时,图2、图3、图4的A-A视图。
图7为支管上的喷射孔为2排,交错分布时,图2、图3、图4的A-A视图。
图8为支管上的喷射孔为2排,交错分布时,图2、图3、图4的B-B视图。
图1中符号:1为壳体、2为乙二醇原料进口、3为氢气进口、4为气体分布器、5为支撑筛板、6为下部瓷球、7为催化剂、8为上部瓷球、9为反应流出物出口。
图2~图8中符号:10为总管,11为支管,12为支管上的喷射孔。
图1中的工作流程为:来自气-液固定床鼓泡反应器底部氢气进口(3)的氢气,经与氢气进口(3)相连通的气体分布器(4)均匀分布后,与来自反应器底部纯度大于99%的紫外透光率低的不合格乙二醇原料物流均匀混和后,并流向上经支撑筛板(5)和下部瓷球(6)进入催化剂床层(7),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反应,反应后的物料经上部瓷球(8)进入反应器上部空间,最后由反应流出物出口(9)引出。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阐述,但不仅限于本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按图1、图2和图6。来自气-液固定床鼓泡反应器底部氢气进口的氢气,经与氢气进口相连通的气体分布器均匀分布后,与来自反应器底部纯度大于99%的紫外透光率低的不合格乙二醇原料物流均匀混和后,并流向上经支撑筛板和下部瓷球进入催化剂床层,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反应,反应后的物料经上部瓷球进入反应器上部空间,最后由反应流出物出口引出。
气-液固定床鼓泡反应器内的催化剂以氧化铝为载体,金属镍含量为载体重量的20%,金属助剂镁含量为载体重量的1.6%;反应器底部安装呈树枝状平行分布的气体分布器,支管为4根,各支管在反应器同一截面内等间距排列,支管上带有2排并列分布的喷射孔,每排开孔位置与反应器轴向向下的夹角α为45o,喷射孔直径均为5毫米,中心两支管上的开孔总面积为每根支管横截面积的0.48倍,两侧支管上的开孔总面积为每根支管横截面积的0.3倍。氢气为纯氢气。将纯度为99.8%的由合成气制得的乙二醇产品原料(原料的紫外透光率如表1所示)和氢气由反应器的底部分别引入,在反应温度为80℃,反应压力为0.5MPa,乙二醇液时空速为20h-1,氢气与原料的体积比为15的条件下与催化剂接触反应,经加氢和分离后的乙二醇紫外透光率结果如表1所示。
【实施例2】
按图1、图3和图5,气-液固定床鼓泡反应器内的催化剂以氧化铝为载体,金属镍含量为载体重量的10%,金属助剂镁含量为载体重量的2%,金属助剂铈含量为载体重量的0.5%;反应器底部安装呈辐射状分布的气体分布器,支管为3根,各支管在反应器同一截面内等角度排列,支管上带有1排垂直向下的喷射孔,喷射孔直径均为8毫米,各支管上的开孔总面积为该支管横截面积的0.6倍。氢气为纯氢气。将纯度为99.9%的由合成气制得的乙二醇产品原料(原料的紫外透光率如表1所示)和氢气由反应器的底部分别引入,在反应温度为120℃,反应压力为0.6MPa,乙二醇液时空速为5h-1,氢气与原料的体积比为30的条件下与催化剂接触反应,经加氢和分离后的乙二醇紫外透光率结果如表1所示。
【实施例3】
按图1、图4和图7,气-液固定床鼓泡反应器内的催化剂以氧化铝为载体,金属镍含量为载体重量的25%,金属助剂钡含量为载体重量的1%,金属助剂钼含量为载体重量的0.05%;反应器底部安装呈同心圆状分布的气体分布器,支管为2根,支管上带有2排交错分布的喷射孔,每排开孔位置与反应器轴向向下的夹角α为30o,喷射孔直径均为5.5毫米,中心支管上的开孔总面积为该支管横截面积的0.12倍,外侧支管上的开孔总面积为该支管横截面积的0.3倍。气相为氢气体积含量为90%的氢气和氮气混合气体。将纯度为99.9%的由合成气制得的乙二醇产品原料(原料的紫外透光率如表1所示)和氢气由反应器的底部分别引入,在反应温度为95℃,反应压力为0.5MPa,乙二醇液时空速为15h-1,氢气与原料的体积比为10的条件下与催化剂接触反应,经加氢和分离后的乙二醇紫外透光率结果如表1所示。
【实施例4】
按图1、图4和图7,气-液固定床鼓泡反应器内的催化剂以氧化铝为载体,金属镍含量为载体重量的40%,金属助剂铈含量为载体重量的0.6%;反应器底部安装呈同心圆状分布的气体分布器,支管为3根,各支管之间的间距相等,支管上带有2排交错分布的喷射孔,每排开孔位置与反应器轴向向下的夹角α为60o,喷射孔直径均为5毫米,中心支管上的开孔总面积为该支管横截面积的0.1倍,由中心数第2根支管上的开孔总面积为该支管横截面积的0.28倍,最外侧支管上的开孔总面积为该支管横截面积的0.4倍。气相为氢气体积含量为70%的氢气和氮气混合气体。将纯度为99.9%的由合成气制得的乙二醇产品原料(原料的紫外透光率如表1所示)和氢气由反应器的底部分别引入,在反应温度为100℃,反应压力为0.05MPa,乙二醇液时空速为50h-1,氢气与原料的体积比为2的条件下与催化剂接触反应,经加氢和分离后的乙二醇紫外透光率结果如表1所示。
【实施例5】
按图1、图2和图7,气-液固定床鼓泡反应器内的催化剂以氧化铝为载体,金属镍含量为载体重量的15%,金属助剂镁含量为载体重量的1.2%,金属助剂铈含量为载体重量的0.5%;反应器底部安装呈树枝状平行分布的气体分布器,支管为5根,各支管在反应器同一截面内非等间距排列,支管上带有2排交错分布的喷射孔,每排开孔位置与反应器轴向向下的夹角α为15o,喷射孔直径均为5毫米,各支管上的开孔总面积为每根支管横截面积的0.25倍。氢气为纯氢气。将纯度为99.3%的由合成气制得的乙二醇产品原料(原料的紫外透光率如表1所示)和氢气由反应器的底部分别引入,在反应温度为90℃,反应压力为0.5MPa,乙二醇液时空速为15h-1,氢气与原料的体积比为20的条件下与催化剂接触反应,经加氢和分离后的乙二醇紫外透光率结果如表1所示。
【实施例6】
按图1、图4和图7,气-液固定床鼓泡反应器内的催化剂与实施例1中的完全相同;反应器底部安装呈同心圆状分布的气体分布器,支管为3根,各支管之间的距离不相等,支管上带有2排交错分布的喷射孔,每排开孔位置与反应器轴向向下的夹角α为45o,中心支管上喷射孔直径为5毫米,开孔总面积为该支管横截面积的0.15倍;由中心数第2根和第3根支管上喷射孔直径均为6毫米,开孔总面积为支管横截面积的0.35倍。氢气为纯氢气。将纯度为99.5%的由合成气制得的乙二醇产品原料(原料的紫外透光率如表1所示)和氢气由反应器的底部分别引入,在反应温度为90℃,反应压力为0.5MPa,乙二醇液时空速为30h-1,氢气与原料的体积比为12的条件下与催化剂接触反应,经加氢和分离后的乙二醇紫外透光率结果如表1所示。
【实施例7】
按图1、图3和图7,气-液固定床鼓泡反应器内的催化剂与实施例5中的完全相同;反应器底部安装呈辐射状分布的气体分布器,支管为3根,各支管在反应器同一截面内等角度排列,支管上带有2排交错分布的喷射孔,每排开孔位置与反应器轴向向下的夹角α为75o,喷射孔直径均为5毫米,开孔总面积为支管横截面积的0.3倍。氢气为纯氢气。将纯度为99.7%的由合成气制得的乙二醇产品原料(原料的紫外透光率如表1所示)和氢气由反应器的底部分别引入,在反应温度为95℃,反应压力为0.3MPa,乙二醇液时空速为25h-1,氢气与原料的体积比为10的条件下与催化剂接触反应,经加氢和分离后的乙二醇紫外透光率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比较例1】
某提高合成气制乙二醇产品质量的气-液固定床鼓泡反应器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是气体分布器为单根开有若干小孔的管子,采用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催化剂、乙二醇产品原料和反应条件对乙二醇产品进行处理,处理后乙二醇产品220nm、275nm及350nm处的紫外透光率分别为72%,90%,100%。

Claims (10)

1.一种提高合成气制乙二醇产品质量的方法,采用将乙二醇纯度大于99%的紫外透光率低的乙二醇原料和氢气,在反应温度为75℃~130℃,反应压力为0.05~1.0MPa,乙二醇液时空速为2~60小时-1,氢气与原料的体积比为1~30的条件下,通过气-液固定床鼓泡反应器,与反应器内的镍系催化剂接触,得到聚酯级乙二醇产品物流;所述气-液固定床鼓泡反应器底部安装气体分布器,所述气体分布器包括气体总管(10)和支管(11),支管上开有至少1排的喷射孔(12);所述紫外透光率低是指乙二醇在220nm处的紫外透光率小于75%,或者在275nm处的紫外透光率小于9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合成气制乙二醇产品质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反应温度为80℃~120℃,反应压力为0.05~0.6MPa,乙二醇液时空速为5~50小时-1,氢气与原料的体积比为2~2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合成气制乙二醇产品质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镍系催化剂以氧化铝为载体,以镍为活性组分,金属镍含量为载体重量的10%~40%,以镁、钡、钼、铈中的至少一种为助剂,金属助剂含量为载体重量的0.05~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合成气制乙二醇产品质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氢气包含氢气和氮气的混合气体,混合气体中氮气与氢气的体积比为0~1.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合成气制乙二醇产品质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各支管(11)的分布为总管与各支管呈十字相交分布,各支管之间平行安装,呈树枝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合成气制乙二醇产品质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各支管(11)的分布为各支管之间间隔相同角度安装,呈辐射状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合成气制乙二醇产品质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各支管(11)的分布为各支管之间等间距或不等间距安装,呈同心圆状分布。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合成气制乙二醇产品质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支管(11)上的喷射孔(12)为1排时,各喷射孔为沿反应器轴向垂直向下开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合成气制乙二醇产品质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支管(11)上的喷射孔(12)为2排时,各喷射孔在支管上并列分布或交错分布,每排开孔位置与反应器轴向向下的夹角α为10o-75o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合成气制乙二醇产品质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支管(11)上喷射孔(12)的直径为5mm~8mm,各支管上的开孔总面积为该支管横截面积的0.1-0.6倍。
CN201310129838.6A 2013-04-16 2013-04-16 提高合成气制乙二醇产品质量的方法 Active CN10410908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129838.6A CN104109081B (zh) 2013-04-16 2013-04-16 提高合成气制乙二醇产品质量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129838.6A CN104109081B (zh) 2013-04-16 2013-04-16 提高合成气制乙二醇产品质量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09081A CN104109081A (zh) 2014-10-22
CN104109081B true CN104109081B (zh) 2016-04-06

Family

ID=517060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29838.6A Active CN104109081B (zh) 2013-04-16 2013-04-16 提高合成气制乙二醇产品质量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10908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08938B (zh) * 2015-10-27 2019-04-1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催化剂组分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和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体系及其应用和烯烃聚合方法
CN106608936B (zh) * 2015-10-27 2019-05-3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分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和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及其应用
CN106608929B (zh) * 2015-10-27 2019-03-2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催化剂组分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和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体系及其应用和烯烃聚合方法
CN105348510A (zh) * 2015-12-01 2016-02-24 王伟跃 一种连续生产端氨基聚醚的方法
CN105295021A (zh) * 2015-12-01 2016-02-03 王伟跃 一种连续生产端氨基聚醚的工艺及其反应器设计
CN107285997B (zh) * 2016-03-30 2022-04-22 长春美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改善乙二醇紫外透过率的方法
CN110052049B (zh) * 2019-05-24 2024-02-09 山东一诺生物质材料有限公司 2-甲基呋喃连续加氢生产乙酰正丙醇的设备和方法
CN111558340A (zh) * 2020-05-25 2020-08-2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气液混合装置
CN112174780B (zh) * 2020-09-27 2021-07-20 于广臣 一种低压催化加氢提高乙二醇产品uv值的控制方法
CN114436778A (zh) * 2020-10-31 2022-05-0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缩醛加氢精制1,4-丁二醇的方法
CN115368549B (zh) * 2021-05-19 2024-03-2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低气味聚醚多元醇的精制系统、精制方法及其所得聚醚多元醇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23775A (zh) * 2007-11-01 2009-05-06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选择性镍系加氢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590411A (zh) * 2008-05-28 2009-12-02 北京三聚环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非贵金属加氢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201529518U (zh) * 2009-05-13 2010-07-2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气-液-固三相固定鼓泡床反应器
CN101928201A (zh) * 2009-06-26 2010-12-29 上海焦化有限公司 一种煤制乙二醇粗产品的提纯工艺
CN102649687A (zh) * 2011-02-25 2012-08-2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提高乙二醇产品质量的方法
CN102649688A (zh) * 2011-02-25 2012-08-2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乙二醇产品纯化的方法
CN102861593A (zh) * 2011-07-06 2013-01-0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加氢精制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23775A (zh) * 2007-11-01 2009-05-06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选择性镍系加氢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590411A (zh) * 2008-05-28 2009-12-02 北京三聚环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非贵金属加氢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201529518U (zh) * 2009-05-13 2010-07-2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气-液-固三相固定鼓泡床反应器
CN101928201A (zh) * 2009-06-26 2010-12-29 上海焦化有限公司 一种煤制乙二醇粗产品的提纯工艺
CN102649687A (zh) * 2011-02-25 2012-08-2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提高乙二醇产品质量的方法
CN102649688A (zh) * 2011-02-25 2012-08-2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乙二醇产品纯化的方法
CN102861593A (zh) * 2011-07-06 2013-01-0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加氢精制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09081A (zh) 2014-10-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09081B (zh) 提高合成气制乙二醇产品质量的方法
CN104945262B (zh) 一种催化甲醇还原稀硝酸制亚硝酸甲酯的方法
CN201529518U (zh) 气-液-固三相固定鼓泡床反应器
CN100450985C (zh) 由烯烃醛化和氢化制备醇的方法
CN102649687A (zh) 提高乙二醇产品质量的方法
CN104496752A (zh) 一种提高乙二醇装置副产劣质粗乙二醇紫外透光率的工艺
CN104355975A (zh) 一种丙酮两步法合成甲基异丁基酮的方法
CN104045516B (zh) 提高乙二醇产品质量的方法
CN101767016A (zh) 用于对苯二甲酸精制的芳香醛选择性加氢催化剂
EP3450420A1 (en) Method for increasing uv transmittance of ethylene glycol
CN103964997A (zh) 丁烯氧化脱氢产物的处理方法
CN108341741A (zh) 一种合成气制备乙二醇的提纯精制工艺及装置
CN101407466A (zh) 乙二胺的纯化方法
CN102219641B (zh) 乙二醇精制的方法
CN108772074B (zh) 一种乙二胺加氢制二乙烯三胺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669665B (zh) 蒽醌法生产双氧水过程的整体式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74010A (zh) 一种光气法制异氰酸酯的溶剂精制方法及所使用的装置
CN102649692B (zh) 提高乙二醇质量的方法
CN102372599A (zh) 分离乙二醇和丁二醇的方法
CN104549456A (zh) 重芳烃轻质化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603539B (zh) 粗甲苯二胺中催化剂微粒的回收利用方法及装置
CN104512943B (zh) 一种芳香族羧酸生产过程中氧化废水回用工艺
CN114621057B (zh) 一种二氯丙醇的生产方法
CN102276418B (zh) 乙二醇纯化的方法
CN1743068A (zh) 马来酸二甲酯加氢制备四氢呋喃中铜硼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